公共管理研究生论文(共9篇)
公共管理研究生论文 篇1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来自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XX级公共管理班,我叫XXX。时光飞逝,流年似水,转眼间,XX年西南大学智力支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我们六盘水智力支乡小分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仅是短暂的十几天,但那清晰的回忆,清澈的眼神,宁静的校园,淳朴的清远……注定要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这是一种既单纯又珍贵的爱的回忆,在那安静的清远村庄中流淌,同时也在我们每个队员的炽热的心中流淌……今天我感到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做社会实践报告,我这次以副队长的名义参加西南大学贵州省六盘水小分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活动地点是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陇脚布依乡。我们的活动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志愿者的名义协助六枝政府举办布依“六月六”文化节;第二部分是进行新农村调查;第三部分是义务支教。下面请允许我以ppt的形式向大家展示我们的活动过程。
布依文化节篇:
“六月六”当天,太阳撒下第一道光辉时,震耳的鞭炮声便欢快的响起,紧随着便是喧天的锣鼓声,热闹便一发不可收,“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非常重视的节日,有过“小年”之称。当节日来临之时,布依男女老少集聚一堂,共同庆祝的美好的时刻。XX年7月27日,也就是农历六月初六化节的日子,我们西南大学贵州六盘水小分队总计33名队员来到这盛大节日的现场,非常荣誉地以志愿者的名义参与到这富有文化气息的节日,并为之贡献自己的力量!早在XX年7月21号那天起,我们队就开始进行文化节的准备工作,志愿者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坚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量力而行、讲求实效、开拓创新、持之以恒的原则,围绕大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唱响主旋律、将我们的热情与激情投入到文化节的准备工作上。我们有的队员利用自己的特长协助政府修改策划书、安排节目的报名与筛选、协助选拔主持人。我们男生队员发挥不怕吃苦的精神进行搭建舞台等。在XX年7月27日,我们队员积极组织后勤工作,包括接待领导、安排演员的更衣室、提供免费水服务、设点进行避暑药的领取、协助保安人员一起维持秩序等。除此之外,在活动结束之后我们还进行现场的清理,还给活动地点一份清洁的美丽。
调查篇:
我们的调查活动和支教同时进行,在不耽误上课的情况下我们就下乡进走访调查,我们都怀揣着激情与新鲜感步行到布依村寨,布依人民的热情与纯朴深深感动着我们每一个队员,在队员的努力与村民的积极参与下,我们顺利的完成了调查任务,通过调查,我们得到以下结果:
陇脚乡家庭总收入的分布状况:陇脚乡的农民收入水平总体不高,年收入8000元以下的占了56%。而也有9%的农户家庭年收入在30000以上。这部分家庭的收入较高是因为有包括2个以上的家庭成员外出务工。
陇脚乡91%的家庭都有子女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其中,初中学历的比较多,占38%,值得注意的是,大学学历的占了23%。说明陇脚乡的农民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经调查,87%的农民支持子女上大学,但大多数人也表示经济能力无力供子女上大学。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农民的宣传不够,使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足,参与的主动性不够,延缓的新农村建设的速度。
由于当地村民的经济条件差,加之上级建设资金有限,新农村建设规模不大,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距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很远。
由于陇脚乡以农业为主,但农业环境不算很好,加之没有乡镇企业,很难吸引投资。因此,缺乏建设资金。
外出务工的农民逐渐增多,存在劳动力不足,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减少。
支教篇:
7月24日12点半,我们六盘水智力支乡小分队一行33人,背着行囊,经过一路的颠簸,终于抵达了我们的驻地——陇脚乡中学。陇脚乡团委书记叶发威热情的接待了我们,随后陇脚乡中学校长杨柒萍也赶到了学校,并给我们安排了住宿。一路的艰辛没有减退我们的激情,我们也顾不得歇息,用过晚饭后就开始打扫住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开展了紧张又有序的“三下乡”工作。
7月25日,这天,正逢陇脚乡赶集,一大早,服务队员早早地起床,准备好精心设计的宣传单,排好队列,整装出发。一路上,微风徐徐,阳光灿烂,鲜艳的旗帜在微风中飘扬,似乎也在表达着内心按捺不住的`喜悦与激动。到达目的地——陇脚乡街上,我们迅速地布置好咨询台,拉横幅,正式开展报名招生咨询活动。
7月26日,教学组长安排教学任务,并制定课表。任课老师备课。分配人员筹备教学设备以及准备开学典礼。
7月28日,举行开学典礼。
8月5日,举行师生告别会。告别会的结束也宣告我们着我们XX年暑期三下乡的结束。
总结:
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接受了深刻的教育,经受了火热的锻炼,促进了我们全面的发展,健康成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闪耀光芒,学子青春在奉献中锻炼成长.
在这次“三下乡”的活动中,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不论是哪种滋味,它都是一种收获,一种提高,更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回味。我们实践中深刻领悟了合作意识,发扬了团队精神,学会了处理人际关系,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同时接触了社会,更深地认识了社会,为将来提供了一些决策经验,体会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一次活动,一个过程,一次难忘的记忆。我想我们的每个队员在这次活动中都有不少的收获。生活让我们建立起了牢固的友情;调查让我们肩负起了责任;教学让我们积累了经验。我们在锻炼的同时,也完成了人生的又一篇章,遥望通途,我们无须等待;路途漫漫,我们携手前行。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公共管理研究生论文 篇2
自上世纪20年代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开设以来, 先后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 现已形成包含公共行政学、 (新) 公共管理学、公共服务理论等在内的学科体系。随着公共管理学在中国的深入普及, 公共管理学硕士教育也日益发展成熟起来, 成为培养公共领域精英的摇篮。那么“是回归精英教育路线?还是走大众路线, 即从学术型转向应用型?面对如此选择, 研究生教育走到十字路口”。
早期的公共管理学硕士教育更注重学术型硕士的培养, 旨在储备具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能力的学术人才, 以此培养出的学术型硕士生更适合做政府行政工作的研究者, 但是对于复杂灵活的行政事务处理等一线工作则稍显经验不足。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在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同时, 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 引进更具实际应用力的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模式。专业型硕士即所指称的MPA类 (包括公共政策硕士MPP、公共事务硕士MPA等) 。“MPA就成了应用性而非学术性的专业研究生教育。其核心目标主要定位在为政府或公共组织输送高级智囊人物和管理人才上。它也相应地由单纯注重理论知识掌握的培养模式渐渐向特别突出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方向靠拢, 从而奉行应用能力本位政策。”但是, 目前国内MPA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仍有不足之处。因此, “在积极探索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同时, 加强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培养出高素质研究人才, 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二、为适应社会现代化以、满足各领域对不同岗位人才的需要, 应适时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在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下, 同时, 也对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优良的道德品质、深厚的理论知识储备、研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能力。
首先, “德才兼备”是对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的总体性要求。公共管理硕士生未来将会就职于在各个公共领域, 唯有具备道德责任意识, 才能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费席勒曾说:“谁在道德方面只想关心自己, 谁就连自己也关心不了, 因为他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关心整个人类。他的德行绝不是什么德行, 而是一种甘为奴隶、贪图报酬的利己主义。……每一个熟悉我们的人, 则会单纯由于熟悉我们所关心的事情, 也与我们共同受到委托, 去寻找和创造社会生活。”费席勒指出了关心自己与关心他人的辩证关系, 明确了道德的基本内容。这恰与公共管理者的服务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然而, 公共管理中“德制”的建设, 正是公共服务精神物化的过程。公共管理治理模式要求未来的公共管理者在面对新时期各种诱惑时不仅能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完成任务, 更要有道德责任意识, 将公共管理这一职业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从“实”出发, 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其次, 纵观国内外公共管理硕士生教育, 不管何种教育模式, 其基础都是深厚的理论知识。好似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研究是成果转化、技术开发的基础, 没有前者, 后者就是无源之水”。实际操作能力固然重要, 然而深厚的知识储备却是其薄发之基础。因之, 公共管理硕士生在具备其他素质、能力的同时, 要拥有广泛、扎实的理论基本功。“只有那些既有精湛的专业知识, 又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的人才, 即T型 (基础理论宽厚、博大精湛) 人才, π型 (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又在两个以上学科中具有精深造诣) 人才, 才能适应科技的迅猛发展, 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就”。公共管理硕士生的教育目标即是未来公共领域的精英, 然而, 21世纪的公共管理错综复杂、瞬息万变, 只有熟悉、掌握公共管理、政策分析、公共经济等关联知识背景的管理者, 才能化腐朽以神奇, 自如应对。
再者, 问题的研析能力是对公共管理硕士生的根本性要求。公共管理面对的是一系列的决策, 尤其是公共行政选择、政策有效性判断等, 这不仅需要各种分析技能作为基础, 还需要复杂的分析工具辅助。同时, 拥有分析问题、研习问题的能力能够使他们在面临激烈的竞争、复杂环境时仍能够保持清醒、审时度势、选择最为恰当的解决问题路径。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府学院旨在培养公共领域高级应用人才, 对学生分析能力亦有要求, 即培养他们具有熟练的分析技能。“他们必须是训练有素的分析家。公共政策代表了一系列的选择, 它一定要建立在有效的实证、经济、和制度分析的基础之上。同样现存的政策也必须经过评估来决定它们的有效性。这些都要通过对成熟分析工具的熟练运用才能实现。政策分析对于良好的政府治理至关重要。”公共管理硕士即将面对的是一系列错综交叉的事务处理, 没有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他们何以承担治理、服务任务, 提高管理水平?
最后, 社会能力, 它要求公共管理硕士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转化, 运用到社会实践、现实工作中去。这不仅包括娴熟运用组织、控制、管理等方面的技巧, 还包括有效的人际沟通、人力资源开发, 以及探索与创新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将社会能力分为两种智力:社会智力 (social intelligence) 和实践智力 (practical intelligence) 。在他看来, 社会智力是处理 (人际) 的一种能力, 实践智力则是 (处事) 的能力。“实践智力是一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然而, 公共部门管理人事繁杂、环境瞬息万变, 未来的从业者恰恰需要这种社会能力, 合理配备资源, 让有限的资源利用最大化。任何组织都是有多元化的人群所构成的, 而人力资源又是最弥足珍贵的。唯有合理的开发、使用人力资源, 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 让整个组织成为一体。公共管理硕士生不同于其他专业研究生, 它旨在培育能适应新形势下公共部门现代化与专业化要求的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因此要求公共管理硕士在具备广泛理论知识背景的情况下, 能实际胜任公共部门事务处理, 真正成为训练有素的公共事务实践者。
三、在中国, 公共管理学教育虽然已发展几十年, 但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不足
公共管理硕士生, 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 但其专业素养仍是不够的。为此, 应借鉴西方尤其美国公共管理教学经验, 探索适合中国的公共管理教育模式, 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级、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它是对个体解决问题的进程及方式上直接起稳定的调节控制作用的个体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是一个复杂而统一的身心能量系统。”然而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 (MPA) 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偏重于实践经验的积累。笔者认为可从研究生知识的习得与测评两方面加以改进, 以期提高公共管理硕士生的专业素养。借鉴美国公共管理教学经验, 从教学内容入手, 重视案例教学, 强调学员研讨。专职教师除了进行日常的教学之外, 还要进行理论研究, 承担有关政府管理方面的课题和研究项目;兼职教师则主要是结合理论向学生传授政府管理中的实践经验。通过案例分析, 让学生自主分析、讨论, 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然而对于测评, 不单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如何, 也要注重社会实践的参与。认清中国目前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方面的不足, 在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提升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素养, 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在公共管理学深入普及、日益发展成熟的基础上, 通过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经验, 中国开始了旨在培养公共领域的时代精英,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储备人力资源的公共管理硕士生 (MPA) 教育。同时, 对公共管理硕士生专业素养也有了新的界定:包括作为总体性要求的优良品质, 基础素养要求的理论知识储备, 以及作为根本性要求的分析和社会实践能力。
关键词: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洪才.研究生教育处在十字路口——以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8, (10) .
[2]王洪才.研究生教育处在十字路口——以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8, (10) .
[3]张继明, 等.为“学术型研究生”辩[J].高校教育管理, 2012, (6) .
[4][德]费希勒.伦理学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5]胡建华, 等.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138.
[6][7]陈振明.MPA专业学位教育与新型公共管理者培养[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6, (1) .
[8][美]R·J·斯腾伯格著, 俞晓林等译.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9]魏美惠.智力新探[M].中国台湾:心理出版社, 1996.
[10][美]R·J·斯腾伯格著, 吴国宏等译.成功智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公共管理研究生论文 篇3
【 关键词 】公共管理硕士;教育质量;对策
一、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分析
(一)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
自1998年始,我国国务院学位办就组建设置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专家论证组,展开了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前期论证工作。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并从2000年8月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我国开展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试点工作,2001年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我国开设,全国24所高等院校第一次招收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2004年将试点高等院校扩大到47所。现在又增加了23所承办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院校。
(二)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
公共管理教育强调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研讨式教学、实习式教学等方法。我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对案例教学虽然重视,也将案例教学融入课程中,然而总体来说,没有建立起高质量、规范化的案例库,缺乏对公共管理实际工作经验的深刻理解,没有建立案例开发与研究的激励机制。在教学方法上,仍以课堂讲授为主,情景教学、社会实践不足,导致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仍不成熟,难以达到MPA教育的目标。
2.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根据各高校招生简章显示,在全国100所有招生资格的试点院校中,绝大部分高校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所开设的课程数量有限,各院校课程设置基本雷同。由于课程丰富性的相对欠缺,也就是选择空间小,使学生无法行使选择权。为了适应加强专业之间这种趋势,课程设置也逐渐拓宽思路,一些跨专业课程被开发出来。然而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高校的这种作为力度不够满意,课程设计中跨学科思想不足,加之跨专业课程资源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缺乏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意识,对于专攻于学术的普通硕士来说,会导致其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可能会越走越窄。
3. 学位授予制度不够严密
首先,我国对于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内容没有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步伐,并且对于学科的实践性和复合性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其次,在学位论文答辩的环节,有些承办院校流于形式,没有使论文答辩真正起到作为整个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总结验收的作用。从答辩审议专家组的组成,到学位论文答辩的各个环节,MPA学员对于专家所提问题的回答质量,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二、改进和加强我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完善课程设置
高校要精选或采用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开发高质课程。要培育高质又高效的课程,必须拥有优质的资源,除了依赖优质的师资以外,还要进行课程设置的优化。笔者认为有必要和可能将部分学科、专业必修的课程作为精品课程进行培育,这样既有利于稳定课程体系,更有利于通过这些课程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专业基础。以充分了解学生需要和教师教学能力的作为基础规范课程开发。把好课程开发关,对新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以科学论证是规范课程开发、加强课程建设的关键之一。
(二)加强学位授予环节的管理
首先是正确把握专业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专业学位的论文形式可灵活多样;论文选题应有现实针对性、应用性、创新性;论文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论文要综合反映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调查研究的能力。其次要严格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为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使学位论文的答辩环节能够顺利进行,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位在公共管理方面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在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应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加以正确合理的评价。只有课程考试合格和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才可以授予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三)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成功经验
从国际上看,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公共管理硕士教育较为成熟和完善。尽管我国与这些国家在社会体制、政治制度以及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仅从公共管理硕士作为一种专业教育形式着眼,借鉴其相对成熟的经验和思路对我们现阶段发展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来说,不无裨益。因此,应从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的各个角度,展开国际比较与交流,取其精华,以之为我们提供启示。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上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专门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促进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积极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加强研究探索,广泛交流、合作。(作者单位:宁夏隆德县教育局联财学区)
【参考文献】
[1]杜宝贵. 我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2004(1):21-23.
[2]朱立言.公共管理 硕士课程设置与公务员能力建设.
[3]娄成武,杜宝贵. 中美公共管理硕士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比较分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02(2).
公共管理研究生论文 篇4
第三讲公共财政管理
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孙小兰
主要内容:
一、公共财政基本概念和理论
二、公共收入管理
三、公共支出管理
四、政府预算管理
五、转轨时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
一、公共财政基本概念和理论
(一)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以经济的市场化为前提的。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财政运行机制,基本模式相似目的都是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财政职能范围。这种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就是“公共财政”。
1、公共财政的特点
四个基本特点:
第一、公共财政是一种弥补市场缺陷的财政体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政府介入或干预市场,但是,政府的作用只能限于解决市场解决不了的事情,只能起弥补市场缺陷的作用,同时保护和影响市场。建立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基础上并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模式,它是一种弥补市场缺陷的财政,政府在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时,首先必须满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一基本条件。
第二、公共财政是一种服务财政
公共财政职能和支出应该界定在市场失灵和对公平分配的范围内,因此,公共财政不应介入私人产品,它是一种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国家财政。
第三、公共财政是一种民主财政
财政民主制是政府按照民众的意愿,通过民主的程序,运用民主的方式来理政府之财的制度。它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制度。
第四、公共财政是一种法制财政
公共财政的实质是市场经济财政,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公共财政作为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模式,其收支必然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的,一切公共财政收支活动必须纳入法制规范的范围。
二、公共收入管理
公共收入的含义
公共收入也称财政收入或政府收入,是指在一个财政内,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依法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
1.公共收入是政府依法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
2.公共收入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取得的收入
3.公共收入是政府依法行政的成本,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
4.公共收入是公共财政收支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公共支出的基础和保证
5.公共收入是政府优化资源配置、公平社会分配、调节经济运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公共收入的形式
1.税收收入
2.债务收入
3.国有资产收益
4.政府费收入
5.其他收入形式
其他收入形式是上述几种收入之外的政府各种杂项收入,比较常见的有:(1)罚没收入。是指行政机关在执法和执行行政公务过程中,对违法或违章者处以的罚款、罚金等。(2)对政府的捐赠。是指政府的某些特定支出项目得到的来自国外个人或组织的捐赠。(3)“通货膨胀税”。是指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扩大货币供给,造成物价普遍上涨,政府收入增加。
三、公共支出管理
公共支出是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它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造成的耗费。
第一、公共支出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公共支出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1.根据政府职能进行的公共支出分类
公共支出的直接目的是满足政府执行其职能的物质需要。按政府职能分类是
西方国家常用的支出分类方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编写的《政府财政统计手册》,把政府职能的职能归入以下四类:
(1)一般政府服务。(2)公共和社会服务。(3)经济服务。(4)其他职能。按政府职能对公共支出进行分类,可以表明公共支出的用途及这个公共支出在主要职能之间的配置,还可以表现各类支出在整个公共支出中的相对地位以及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
2.按资金分配部门进行的公共支出分类
3.根据行政级次进行的公共支出分类
4.根据公共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进行的支出分类
5.按支出是否有直接补偿进行的支出分类
6.按公共支出的目的性进行的支出分类
7.按交易的经济特征进行公共支出分类
8.按支出的受益范围进行公共支出分类
第二、公共支出的原则
1.公平原则
2.效益原则
3.量入为出的原则
4.协调平衡原则
5.厉行节约、讲求效益原则
第三、公共支出管理方法
1.部门预算
2.政府采购
3.国库集中支付
四、政府预算管理
政府预算的涵义
政府预算,作为一种管理工具,也叫国家预算,它是任何国家政府进行财政管理所必需的。就公共财政而言,政府预算就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分配和管理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政府预算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其次是它对政府支出的控制。
作为政府公共财政收支计划的政府预算有如下涵义:
1.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是以财政收支计划的形式存在的2.从性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3.从内容上看,政府预算反映政府财力的分配过程
4.从作用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调控和监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五、转轨时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
1、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沿革
1950—1979年:计划型财政管理阶段-“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1980—1999年:向公共财政管理过度阶段(1994年建立分税制)1999年以来:明确导向公共财政管理阶段
我国财政公共化的进程
(1)财政支出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
(2)税收制度有了 “简化”改变。
(3)从取消否定公债到重新发行公债并日益转到市场发行上来。
(4)从坚持财政平衡原则到连年安排预算赤字,并尝试运用财政政策配合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5)财政体制从“统收统支”经过“分灶吃饭”再到“分税制”转变”。
(6)财政介入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由“单位”保障制度(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转变为“社会保障”。
2、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社会未予以足够重视
第二、预算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矛盾
第三、公共收入管理不尽合理
第四、公共支出需要规范
第五、财政法律制度不健全等。
3、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
(1)完善公共预算管理
(2)加强公共收入管理
(3)改革现行公共支出管理制度
(4)加强对财政管理的审计监督
(5)健全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
(6)注重信息技术在财政管理中的作用。
——完——
公共管理研究生论文 篇5
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是教育部规定的学位课,现根据教育部规定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管理办法如下:
一、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
1. 硕士研究生的免修条件
已在国内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的研究生和港澳台侨学生、外国留学生可免修政治理论课。
本科专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可免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
该门课程授课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填写《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课程免修申请表》后,可申请免修(附成绩单原件,成绩有效期为两年)。经导师、授课教师同意,培养单位教学秘书核实后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审核批准,方可免修,并将修习考试成绩记入本人学习成绩登记总表。公共政治免修须符合相关规定,成绩一律记为90分(港澳台侨学生、外国留学生该项记为“免修”)。
2.硕士研究生的政治理论课为必修课(基础阶段课程)
① 学生共参加两个学期的政治理论课学习
教学内容:
课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所有专业):32学时,2学分
课程二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科):16学时,1学分
课程二 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16学时,1学分
②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30%)+ 期末考试(70-80%)。
平时成绩内容:平时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③ 期末考试不及格的同学可以补考,补考办法参见《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规定》第十三条。
二、博士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
1.博士研究生的免修
已在国内获得博士研究生学位的博士生和港澳台侨学生、外国留学生可免修政治理论课。
该门课程授课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填写《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课程免修申请表》后,可申请免修(附成绩单原件,成绩有效期为两年)。经导师、授课教师同意,培养单位教学秘书核实后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审核批准,方可免修,并将修习考试成绩记入本人学习成绩登记总表。公共政治免修须符合相关规定,成绩一律记为90分(港澳台侨学生、外国留学生该项记为“免修”)。
2.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
学生在一学期内学完政治理论课程,4课时/周,隔周上课,共2学分。
① 教学内容: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所有专业);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选修)。
② 成绩评定:平时:30%;期末考试:70%。
③ 期末考试不及格的同学可以补考,补考办法参见《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规定》第十三条。
三、教学管理
1.所有研究生的政治理论课教学由研究生院负责管理,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具体执行。
公共管理研究生论文 篇6
城市公共管理研究的新领域--城市治理研究及其发展
城市治理是城市公共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城市主体之间的关系及其运行机制和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演化规则.作为一种体系,城市治理可分为内部治理体系和外部治理体系.中外城市治理的模式有企业化模式、国际化模式、顾客导向模式和城市经营模式.中国城市政府新型职能及其管理研究、中国区域治理研究、中国城市市长研究、中国城市治理指数研究及其中外城市治理原则的`比较分析,是今后中国城市治理研究的5个理论与实践问题.
作 者:踪家峰 顾培亮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刊 名: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年,卷(期):5(4)分类号:F293关键词:城市治理 治理体系 治理模式 研究发展
高校公共机房管理研究 篇7
由于学生教学用机使用频繁,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软硬件故障。维护好计算机,保障教学用机需求,是机房管理维护工作的最终目标,这个目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当需要大批量更新操作系统平台或者大批量安装拷贝某个应用软件时,要能及时地、大批量地、简单化地操作就能完成。二是当单机发生硬件故障后,要能尽快地排除,减少故障计算机的待修时间,早日投入使用。三是在单机情况下,对于软件故障,要具有快速恢复硬盘上数据的能力,使计算机能及时地投入使用。对于管理维护计算机而言,有很多看似是计算机硬件故障的现象,最后却确定是由软件的问题所引起的,所以,软件维护的工作量是远远大于硬件维护的工作量,而作为管理维护计算机的工作人员,却是既要懂得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又要知晓每个软件的工作流程。对教学机房而言,机房内安装的各种教学软件在运行时要能保证一致性,是十分必要的。这里所谓教学软件运行时的一致性,有三层含义:一是每台计算机上所安装的软件及其版本相同;二是每个软件安装时设置的参数相同;三是每台计算机上调用同一软件的方法相同。
高校计算机公共教学机房的管理,历来就是一个十分繁杂的工作,它涉及面广、事务性工作杂、技术性较强、工作相对单调、工作量很大、系统性不强。
高校计算机公共教学机房的建设过程,由于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只能是随着不同时期的教学需求逐步建立起来。不同时期、不同批次的计算机,在规格型号上是有差异的。这种硬件上的差异,带来了软件上兼容性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平台的兼容性上。对于各个专业之间,使用的教学软件不尽相同,特别是各个专业的专业软件,品种繁多、专业性极强,除了计算机基础类和语言类教学软件大致相同以外,不同专业之间根本无法通用。而要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上所有专业的全部通用和专用软件,并且能正常运行,简直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大学生是一个勇于探索的群体,其求知欲望强烈,其中有些学生是很少考虑后果的。而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又处于一种一知半解状态的大学生,经常有意无意地损坏计算机系统,造成计算机无法正常使用,有些人视公共机房的计算机为自己个人的专用机,随意更改计算机系统的配置文件,造成计算机一时的瘫痪。也有携带含有计算机病毒的存储介质进入机房使用,使计算机染上病毒。
高校计算机公共教学机房,除了承担正常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上机外,还要承担各个专业的有关专业课程的上机实习任务,以及各种各样的培训考试、其它临时性的用机等需求。对于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环境,经常是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要完成转换工作,对时间性要求较强。计算机机房的管理维护工作量相当大,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教学用机,工作人员必须随时维护被损坏的计算机。
在建设计算机公共教学机房时,机房内每间房间一定要将局域网络联通到每一个计算机的机位上,并且要保证每一间房间,其内部的网络要畅通;与机房外部网络的联接,可以由管理人员控制。在计算机的采购选型时期,要求计算机的各项性能等指标不能过低,其配置要在主流机型的中档水平以上;配置的计算机数量,要有一定的冗余度;对于同一个房间内的计算机系统,要求其所有的硬件配置必须完全一样,以减少后期管理、维护的工作量;对于每台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还需要另外增加配置硬盘保护系统。不论是配置独立的硬盘保护卡,还是集成在主板上的硬盘保护系统,都要具有自动登陆的、一对多的网络拷贝功能,并且能方便的进行更新、升级换代。具备这些前期准备工作所要求的基本条件,是做好计算机机房管理的基础,其后期的计算机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做到保障教学实习的需要。
在机房宏观管理方面,首先,要将相同硬件配置的计算机布置在同一个房间内,并且每一个房间内局域网络的IP地址要配给一个独立的网段,不能交叉,为机房后期的网络拷贝、管理维护等工作打下基础。其次,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将机房内所有的计算机房间作适当的分工,有些房间以通用性机房为主,有些房间以专业性机房为主,有些房间兼做专用与通用机房。由于专业软件的特殊性,必然要有专用的房间用于各个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开设,而专用机房的设置,也是计算机应用得到普及的一个标志。由于计算机数量上的限制,不可能做到专用机房与通用机房完全分离,有时,专用机房还是要作为通用机房来使用,反之亦然。对于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好奇心大,而造成损坏计算机系统的学生,要以教育引导为主。计算机系统被损坏,只能说明计算机机房的管理措施不到位,防范还有漏洞,它能促使机房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在管理维护计算机系统工作方面,对于硬件故障现象,要及时地修复,减少待修时间;而做好计算机机房的日常清洁保养工作,也是降低硬件故障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软件故障现象,则主要是从防范角度保护计算机硬盘上的数据,目前,主要是采用硬件保护的方式,为每台计算机加装一块硬盘保护卡;由于硬盘保护卡是直接插入到计算机的主板上,计算机系统在启动时,就会将其视为计算机的硬件板卡之一,从而达到了有效保护数据的目的。
在机房微观管理方面,作为公共教学计算机,不论何种配置的计算机,都可以看作是在计算机上运行某些教学应用软件,只是在不同的时间段运行不同的程序而已。对于各种计算机故障,都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对于硬件故障,只要有充足的备件作保障,就能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及时修复。而对于软件故障,排除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是加装硬盘保护卡,这是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还有就是选用嵌入了硬盘保护系统功能的计算机主板,这是主流发展方向,只是当硬盘保护系统的功能需要升级时,操作比较繁琐一些。在计算机硬盘保护系统功能失败时,可以采取更换硬盘的方法,来及时地解决问题。
为了提高计算机公共教学机房的管理维护水平,更好地方便学生用机,本院机房普遍加装了硬盘保护卡或选用嵌入了硬盘保护系统功能的计算机主板,在享受到硬盘保护系统能有效保护计算机上各种数据的同时,还享受到了硬盘保护系统含有的网络拷贝带来的便利。在机房环境的管理上,相应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对机房每一间房间内的所有计算机机位,全部固定了一个唯一的编号,并且将这个编号与计算机的IP地址和计算机名称进行有机的关联。这也解决了某些计算机上机考试时对机房环境比较特殊的要求,如要求IP地址和计算机名称的取名要一致,相邻计算机的IP地址要有规则地顺序排列等。
计算机机房每学期都要多次承担各种计算机的上机考试,各种上机考试环境与教学环境的要求又是互不相同,利用硬盘保护卡上含有的一对多的网络拷贝功能,只要准备好一台计算机作为样机,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实现整个机房的快速拷贝复制,完成上机考试环境与教学环境切换的工作。或者说,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即可实现整个房间全部计算机硬盘上数据的更新或安装。样机上将要发送的数据,可以是整块硬盘,也可以是硬盘上的一个或多个逻辑分区上的数据,也可以只发送计算机CMOS参数或硬盘保护系统参数等。而所有计算机上的IP地址和计算机名称可以选择自动分配修改或者保持原有不变等选项。
针对计算机硬盘原因引起的各种软硬件故障现象,在时间要求紧迫时,首先采取更换硬盘的方法来解决。首先,按照机房内在用计算机硬盘上的数据,事先复制好,作为备用硬盘。其次,更换上备用的硬盘,修改IP地址、计算机名、网关等一些参数,即可快速投入使用。毕竟更换硬盘比复制硬盘在时间上要快得多。再次,对更换下来的硬盘进行检测,或返修,或重新复制数据作为备用硬盘。
利用硬盘保护卡上能有效保护CMOS参数这一功能,将计算机上的系统参数采取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允许学生自由进入,察看各项参数的设置情况,并且可以修改。而利用硬盘保护卡能有效还原指定逻辑分区盘上数据的功能,允许学生查看、修改硬盘上所有的文件数据,对文件的属性,允许更改,也允许学生随意删除一些文件,甚至允许学生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平台,使学生在更改中学习到知识。
利用硬盘保护卡对各个逻辑分区可以设置不同的还原方式的功能,将硬盘上的逻辑C盘设为启动盘的系统区,设为开机还原,有多个操作系统时,再加上其它逻辑分区;逻辑D盘设为系统文件和应用程序的备份区,设为开机还原;逻辑E盘设为公共数据区,其共享方式设为只读,设为半天或每次还原。实践中,E盘如果设置为敞开,不保护还原,则到第二天,E盘上的计算机病毒就会影响到整个机房内计算机的使用,严重的时候,还会使机房的计算机全部瘫痪,无法使用,影响到教学秩序的正常。
在教学上机过程中, 有时辅导教师需要查看某个学生上机作业完成的情况, 如果房间内计算机的IP地址是有规则排列的,则利用网络查看就相当简单,只要输入对应的IP地址即可查看。针对上机辅导教师有临时性的课件或作业等文件要下传给上机学生的时候,全体用机的学生可以共享机房中指定的某台计算机上逻辑盘中的数据;或是在课前,利用硬盘保护系统的网络拷贝功能,将文件网络拷贝到指定房间内所有计算机的逻辑E盘中,这个发送过程只需要很短的时间。
计算机机房的管理维护工作是高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水平。而机房的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又需要不断探索尝试的综合管理过程,其工作量大,技术难度大,牵涉到的知识面广,使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随着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应用,对机房管理维护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要按照一切为了教学需要的原则,灵活应用,就能做好管理维护工作,同时,机房管理人员也应当主动地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将新技术和新理论应用于计算机机房的管理维护工作中。
摘要: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用机任务, 围绕计算机公共机房管理的问题, 以公共教学机房为例, 就提高公共教学机房的计算机利用率这一主题, 结合具体的实践经验, 提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机房,机房管理,硬盘保护卡
参考文献
[1]《神州》2009.11《浅谈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马经杰、齐欣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研究 篇8
近年来,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公众对政府问责的开始呈现常态化的状态,人们对公共部门的要求更加严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延伸,政府服务功能有所扩大。受公共部门性质影响,公共部门的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均来自于公民的纳税,由民众支付成本,而在政府内部的现有的官僚体系结构中,由于传统上的工作条件相对安逸,较少存在内部和外部的监督以及竞争压力,缺乏自我约束的机制和激励机制,难免会在公共服务质量与水平方面存在种种缺陷与不足。因此,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政府部门绩效管理制度,是公共部门优化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到来,催生出诸多有关公共管理的新理论、新思潮与新主题,皆对公共部门的管理改革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伴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能改革势在必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部门的绩效管理制度的完善,而企业内部的绩效管理制度犹如一剂良药,为我国众多公共部门所借鉴采用,用于改善并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水平,提高公共部门行政的效率和效能。目前,中央和地方许多部门都开始推行部门的绩效管理制度改革,从绩效考评指标的体系化、常态化、可操作性加强,到公务人员的绩效考评开始逐步与领导责任挂钩等规定的完善与补充,都体现了公共部门试图强调坐实政府部门人员绩效管理,完善绩效管理的制度。但是目前公共部门实施绩效管理仍存在诸多难题,仍需要在深入研究基础上予以完善和创新。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相关含义及理论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涉及到诸多含义及理论,对这些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及把握,能够为有效落实绩效管理提供助推动力。
1.简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含义
公共部门:是国家授予公共权力的政府组织,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负责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公共部门包括政府、公共企业、非营利性组织和国际组织。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与工作人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参与到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目标提升等持续环节中,从而实现个人、部门及组织水平的提升。
2.概述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相关的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关于人的本质属性的基本看法,包括“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与“复杂人”假设四个方面。
激励理论:激励是指通过改善工作环境与外部奖酬形式,并借助信息沟通来引导、激发或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以实现个人与组织目标的活动。激励理论被视为最伟大的管理原理。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基本功能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是公共管理者必须履行的职责之一,实施该项工作旨在提高绩效。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具备四项基本功能:一是评估功能,绩效评估是一个利用追踪和评估手段实现绩效评价的过程,绩效评估主要有计划绩效、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三种,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尤为重视组织绩效评估;二是衡量功能,管理者通过设计严密的指标系统,并将其作为衡量组织绩效的标尺,从而实现对不同机关、不同时期的绩效衡量与评估;三是追踪功能,通过绩效管理,可实现对公共部门的持续检查、记录和考核,实现对公共部门整体工作情况的追踪,为绩效管理提供真实依据;四是约束功能,绩效管理需要在系统的约束机制推动下施行,绩效评估结果是奖优罚劣的有力依据,促使公共部门就社会及公民需求做出及时反应,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
国内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实施现状
如上文所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具有多重功能,需要予以重视。近年来,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的改变。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发生巨大转变,结构及职能得到优化,已然取得显著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绩效目标不明确
公共部门的绩效目标较为复杂,受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质量的性质与提供对象的影响,难以进行效益与价值难以量化评价且经常具有争议性,对人们的影响不能完全确定,更不能就责任、公平、素质等因素做简单的定量分析,绩效目标不明确。
2.难以测量产品形态
从产品形态上讲,公共部门产品以服务性质居多,且大多为无形的,难于为人们感受到。
3.评价标准不统一
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及服务并非单纯的技术问题,不同产品及服务受不同标准约束。同一产品,融合了文化、政治、社会等多重因素,评价主体的主观感受不同。
公共部门完善绩效管理的可行性策略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对我国政府管理改革有着重要影响,人们认识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取得的成效同时,也认识到需要改进与调整之处,可采取如下策略予以完善。
1.转变绩效管理观念
公共部门实施绩效管理旨在提高政府办事效能,促使工作人员认真吸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及建议,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办事。转变绩效管理观念,能够使看似较难的问题更为简单,主要有如下几个层面:一是摒除公共部门制定绝对量化绩效管理标准的做法,应该通过公共部门上下级协商、公职人员和民众协商两种协商方式来确定绩效指标,共同开展绩效评估工作;二是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宗旨,将公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意施行的公共项目置于优先次序,将群众满意视为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三是深入基层,消除动机障碍,激励并疏导绩效管理的顺利施行;四是善于利用先进的电子政务信息传播手段,实现高效、快捷、节约的绩效管理同时,也扩大民主参与的范围;五是加强有关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范围、管理方向及管理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培养专业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人才。
nlc202309041310
2.公众担任评价主体
公共部门为广大民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公众最为清楚自身需要何种产品与服务,也最为清楚是否对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满意。因此,评定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水平,可以由公众来评价公共部门的工作绩效情况,将公众视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评价主体。正因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评价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水平的终极标准是公众受益程度及满意度。让公众担任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评价主体,能够引入市场机制与竞争机制,实现公共服务的竞争化与市场化,有益于提升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质量,又能够显现公共部门服务与公众间要求的差距,保障政府行政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公众实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评价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一是可建立公众组织对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情况予以评价;二是以公共部门工作人员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评价对象,通过灵活的绩效评估方式予以评价;三是对于最终的评价结果,公共部门应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予以反馈。但应看到,并非所有公职人员的工作绩效都是由公众予以评价的,技术性公职人员与综合性公职人员既是如此。
3.强化交流沟通作用
绩效管理主要有绩效规划、绩效评价与结果反馈三个环节,绩效沟通贯穿于上述每个环节,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实施的整体效果。因此,需要强化绩效沟通作用:一是达成绩效目标共识,制定并落实绩效沟通制度,使工作人员体会到深入开展绩效管理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激发公职人员工作热情;二是使工作人员能及时掌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调整绩效目标及工作任务,注重绩效沟通的方法及技巧,实现对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动态管理和有效管理;三是通过及时有效的交流沟通,工作人员可以获知自身的绩效管理反馈信息,更好地消除错误认识与抵触心理,寻找潜在问题进行修正,提高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规划组织绩效工作和个人职业生涯,形成良性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循环局面。总体而言,不同阶段所做的绩效沟通是不同的,在绩效管理前期,通过绩效沟通可最终形成明确的绩效管理目标;在绩效管理中期,通过绩效沟通可寻找工作偏差,及时消除绩效管理中的诸多障碍;在绩效管理后期,就绩效结果展开交流沟通,形成一致性意见,将绩效结果信息做及时准确的反馈,为开展后期工作提供指导性依据。
4.合理发挥激励作用
为在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最大化地挖掘工作人员的潜力,有必要合理地发挥激励的作用,真正做到人尽其智和人尽其力。为此,应把握有关管理者人性特点的理论,认识到当公共部门管理者具备的是消极的观点时,往往认定工作人员追求工作条件、生理需要、外在奖励与安全需要,乐于从事轻松、安全、高薪金的工作,甚至是懒惰、呆笨而不负责任的,管理者对工作人员实施绩效管理,采用的多是强制性、程序化和服从性的激励方式,难以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与之相反,当公共部门管理者具备的是积极的观点时,往往认定工作人员是勤奋、机敏、善良而认真负责的,重视个人成长与发展,乐于从事丰富而有挑战性的工作,具有内心激励、成就需要和自我需要。管理者对工作人员实施绩效管理,更为讲究以人为本,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培养与任用,重视内在激励作用,以此激发工作人员的热情,强调凝聚团队力量,实现个人与部门的共同进步。
但也应认识到,公共部门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时,所确定的目标必须是明确而可以达到的,使工作人员认识到绩效评估系统的有效性,能够为实现绩效管理目标而努力,并力争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将绩效与奖励有机结合起来,对达到既定目标的工作人员实施资金、加薪或晋升等形式的奖励,并力争保障奖励的透明度,最大发挥奖励对工作人员的激励作用;二是认清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工作人员在个性、需要及态度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性,管理者应在摸清工作人员爱好、品行、理想等因素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绩效管理工作,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不忽视金钱的激励作用,人们从事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获取金钱,在绩效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加薪和物质奖励往往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四是工作人员与工作任务相匹配,大量绩效管理实践表明,当工作人员面对中等水平的挑战目标、能够自主管理、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时,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效。
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日益为政府及社会民众所关注,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直接关系到公共服务水平、公共产品质量及政府信誉。对于公共部门而言,绩效管理是提高工作成效的有效举措。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共部门引进并实施绩效管理的时间较晚,但在政府、公共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下,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片面追求提高绩效、绩效管理绝对量化、忽视或扭曲绩效管理价值取向等,这都不利于发挥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效能。因此,公共部门要在熟知绩效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展开研究活动,实施可行性策略,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实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新突破。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研究生论文 篇9
管理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管理实施细则
厦大管研〔2008〕2号
根据《厦门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厦大研„2008‟12号)和《厦门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管理暂行办法》(厦大学„2008‟61号)规定,为规范本院研究生奖学金的评定管理工作,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参评对象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奖学金的参评对象为2008年起录取的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不包括委培生、在职生和MBA等应用型研究生,也不包括港澳台研究生、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定向研究生按定向协议办理。
二、申请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
3.各门课程学习成绩合格;
4.在学校规定的学制内;
5.按学校的规定办理注册手续。
三、奖学金等级和标准
1.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奖学金原则上按三年评定,直博生按五年评定,等级和标准如下:
特等奖学金:三年全程9万元(其中学费3.9万元,生活费5.1万元); 一等奖学金: 每年3万元(其中学费1.3万元,生活费1.7万元);1
二等奖学金:每年2.3万元(其中学费1.3万元,生活费1.0万元); 三等奖学金:每年1.9万元(其中学费1.3万元,生活费0.6万元); 四等奖学金:每年0.6万元(生活费)。
2.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奖学金原则上按三年评定,提前攻博学生在获得博士生资格当年起参评博士生奖学金,硕博连读学生前两年参评硕士生奖学金。等级和标准如下:
特等奖学金:三年全程5.1万元(其中学费3.3万元,生活费1.8万元);
一等奖学金: 每年1.7万元(其中学费1.1万元,生活费0.6万元); 二等奖学金:每年1.5万元(其中学费1.1万元,生活费0.4万元); 三等奖学金:每年0.4万元(生活费)。
四、管理机构
学院成立院奖学金评定委员会,负责制定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和组织本单位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和管理工作。学院成立院奖学金评定工作委员会,负责学院奖学金的评定工作。院奖学金评定委员会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分管研究生的党委副书记组成。院奖学金评定工作委员会由各系分管研究生的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和辅导员组成。
五、评定的基本内容
新录取的学生由学院各系根据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复试成绩、受教育经历和参与科研经历等在录取时进行评定。
二年级以上的研究生按照德育和智育表现进行综合评定,采用百分制的计算方法。德育表现评定内容包括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集体观念等方面。智育表现评定内容包括课业成绩和科研成绩。计算公式为:
奖学金评定总分=智育分×90%+德育分×10%
其中:
1、智育分=所修课业成绩平均分(按百分制算)+科研加分
(1)课业成绩为学生所修所有课程成绩的平均分(以百分制计算)。其中“学生所修所有课程”为学生在校研究生院选课系统中所选的所有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
(2)科研加分标准和计算方法参照《厦门大学研究生校级奖学金评审办法》(厦大研„2006‟40号)执行。
2、德育分评定细则:
(1)学生按时报到注册(5分)。学生每学期开学在学院规定的时间内报到,如未按时报到者,此项加分为零分。
(2)学生按规定请病假或事假(5分)。学生在学期间请病假或事假的,需要按“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请假管理规定”办理请假手续。如未按规定进行办理者,此项加分为零分。
(3)学生获得校级、院级的表彰(30分)。学生获得校级、院级的表彰。计分方法如下:参加校级研究生竞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分别为30分、20分、10分。院级研究生竞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分别为20分、10分、5分。若排名取前六名的竞赛,则第一、二名按一等奖计分,第三、四名按二等奖计分,第五、六名按三等奖计分。非竞赛类奖励,校级10分,院级5分。同一竞赛获得的表彰按最高级别标准计分,不重复计分。省部级以上奖项的加分情况已在科研成果中体现,故不再重复计分。获团体奖励的,按分摊方式进行分摊,署名不分先后的可以均摊。
(4)学生参与院里举办的各项活动(20分)。学生在学期间需积极
参加院里举办的各项活动。如在评奖年度内参加活动缺席超过(包含)三次者,此项加分为零分。
(5)学生干部任职加分(15分)。院研究生会主席、研究生团总支书记15分;副主席、副书记12分;部长、各班班长、党支部书记9分;部员、副班长、其他班委6分。若同时担任两个或两个以上职位的按最高分计算;任职时间达半年以上的在任学生干部方可加分。
(6)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包括个人实习)(25分)。①志愿者服务(15分)。评奖年度内,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4小时者,加5分;累计达8小时者,加10分;累计达12小时以上者加15分。评奖时学生需开具相关部门的志愿服务证明。②由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寒暑假社会实践(10分)。
六、评定程序
每学年短学期第3周周五前,符合评定条件的学生填写《厦门大学研究生奖学金申请表》,向学院各系研究生秘书提交申请表、成绩单和科研成果等材料。
学院各系根据学校下达的名额和本院实施细则组织在校生奖学金评定工作,评定结果由院奖学金评定委员会集体讨论确定,并在本院范围内公示一周。
学院各系公示结束后将评定结果报学生工作处审核。学生工作处审核后在全校范围内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校领导批准后由财务处发放。
七、奖学金发放
奖学金总额高于学费的,学校每年将学费从奖学金中一次性扣除,剩余奖学金分十个月平均发放(7、8月不发)。
奖学金总额低于学费的,学校将奖学金一次性扣除抵作学费,学生应及时缴纳不足部分。未足额缴纳学费的不能注册。
八、不能参与评定的情形
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者,不得参与评定下一学年的奖学金。获得特等奖学金的,则取消下一学年奖学金。
1.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处分者。
2.学位课程考试有一门以上(含一门)不及格者。
3.第一次中期考核不合格者。
4.署名(不论署名次序)公开发表论文有剽窃、伪造实验数据或有其它违背学术道德行为的。
九、其他特殊情形
1.出国、出境留学或者参加国内交流三个月以上的,不予发放离校期间的研究生奖学金。奖学金自离校手续办理完成日的下个月起停发,回校后自报到手续办理完成日的下个月起恢复发放。已抵扣学费的部分奖学金根据学生离校时间长短由财务处收回全部或一部分。
2.申请休学的,停发奖学金,未发部分待学生复学后转作当学年的奖学金。复学后不再参评当年奖学金。
3.中途退学的,自退学之日起停发奖学金。已抵扣学费的部分奖学金由财务处根据学生当学年在学时间收回全部或部分。
4.在学研究生支教期间,研究生奖学金照常发放。
5.超过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延期毕业的研究生,自超出学习年限之日起停发奖学金。
6.其他特殊情形研究生奖学金的发放办法由学校研究确定。
十、附则
1.本实施细则由管理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委员会负责解释。
【公共管理研究生论文】推荐阅读: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研究论文07-06
公共交通智能化管理策略的研究论文08-22
公共管理研究生07-19
公共管理定量研究11-25
公共性视域下公共体育研究论文11-11
公共教学管理研究10-19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研究10-20
公共管理案例研究09-24
公共管理本科论文01-16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论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