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汇报材料

2024-05-24

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汇报材料(精选4篇)

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汇报材料 篇1

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汇报材料

曾听过一场中山市教育局德体艺科廖诚科长题为“让德育变得亲切而自然”的德育报告,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中山德育发展愿景:“让德育像呼吸一样自然,让德育与学生心灵无缝对接,让德育充满魅力和效力”。我反思,如何才能像呼吸一样自然,我能想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绿色的生态的育人理念。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美丽的校园,我校绿色生态育人理念,不完全等同于绿化校园、或环保校园。绿色是安全、生态、健康、和谐、成长、发展的代名词,“环境美”、“语言美”、“行为美”、“健康美”是“绿色校园”的基本要求,以“绿色生态育人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精彩每一天”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可以对师生的学习生活和道德精神的内在品质起到很好的熏陶和影响作用。

在我的班级打造中,绿色生态育人教育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它是符合生命体发展的教育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引导学生,使之心灵之翅自由飞翔。

班级需要树立一种精神,凝聚师生价值追求;建立一种信念,唤醒心中育人情怀;

在三年的班级管理中我首先要清楚的明白班级中的“人”,如何能够凝聚起来,形成飞翼班的价值追求,班级的3个组成部分我今天谈的是家长,如何借家长之力,唤醒班级整个家长群体的育人情怀。也就是今天的主题家校合作,协同育人。家校合作共育为什么重要?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 人的一生,有四个最重要的场所:

第一个就是在母亲的子宫里,通过母亲来感受外部世界的变化。

第二个就是家庭。来到世界的第一声啼哭,这是人生的第一个独立宣言,这个时候他和外部世界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家庭、父母来进行的;

第三个就是教室。在教室里有没有亲密的人际关系?能不能健康成长? 离开学校工作了,走进职场,这是人生的第四个场所。

家庭是人生永远离不开的一个场所,是人生最重要、最温馨的一个港湾。人生从这里出发,人生将回到这里。

儿童来说,父母是儿童最初的世界。父母是儿童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长久的老师。父母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法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地球的手。所以家校合作是最有效的教育,它可以通过家校互动、亲子共读、父母学校、家委会等形式,强化家校共育机制,建立新型的家校合作方式,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引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调动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我让家长我成为“合伙人”,就是将家庭和学校这两个看似独立的系统进行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因素的互补作用和多渠道影响的叠加效应,形成一股责任分担而又融合的强大合力,从而实现教育时空上的完美延伸和无缝对接。让家长成为班级发展的同行者,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用合伙人理念打造飞翼班管理中的,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的教育愿景。

如何让这种教育的力量在孩子初中求学的三年间能源源不断提供power? 生态德育是绝佳的一个途径: 一,生态德育具有生命力,二,生态德育具有联动力,三,生态德育具有后续力,四,生态德育具有自生力,在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的支持下,我在班级中大力打造绿色生态,走心教育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产生热爱班级的内驱力,以达到“共生态”的德育教育目的。PPT呈现绿色班级活动: “绿色”家庭基地书香家庭 “绿色”主题班队会

“绿色”班级基地--语文学科展 “绿色”家庭基地--家长学校

“绿色”社区基地--假期实践小组好书分享 “绿色”社区基地--日行一善 “绿色”家庭基地--我为家人做晚餐 “绿色”家庭基地--说走就走的旅行 “绿色”家庭基地--中西方文化

“绿色”家庭基地--好妈妈推荐大赛美食篇 “绿色”亲子活动基地—牵手在泉林

绿色生态育人是生命的教育, 它是赏识教育、创新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统一体!飞翼班的未来:

1、我们有着共同的愿景------给学生无限的憧憬

2、我们有着健全的组织结构------赋予每个人对集体的责任

3、我们有着有效的集体规范------让班级生活更有序

4、我们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

5、我们有着优良的班风和传统-----让学生为班级自豪。谢谢大家!

家校协同育人工作计划格式 篇2

这场线下专题培训,是攸县打造“三个高地”、推进“三大会战”,深入推动“家校社”共育实践区建设,高质量建设专业型、科研型家庭教育师资队伍的生动缩影。今年8月27——29日,3天时间!23名讲师!49场专题报告!5761名教师集中参加本轮“家校社”共育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线下专题培训并圆满结业!

在培训启动工作会议上,全面推进“家校社”共育工作,是保障县域高质量教育生态建设,打造“幸福攸县教育”崭新品牌的重要课题。而强化师资队伍培养,是推动共育工作机制高效运转、家长课程落地、群众教育获得感提高的关键一环。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推进“家校社共育”实践区高质量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在中国关工委事业发展中心的指导下,早在今年7月20—22日,攸县教育局联合北京三宽教育科学研究院,借助强大的抖音极速版平台,通过网络直播形式,共同举办了以“教师高素质,教育高质量”为主旨的20__年暑假教师线上全员培训。培训以“新政策、新课标、新课程、新素养、新技术、新生态”视角聚焦提高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方式的创新与融合。邀请全国6位知名家庭教育专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分享了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责任、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改实践和新课标引领新高考,探寻未来学校的新生态,阐述了卓越教师的核心素养以及如何做好校园舆情引导与家校社协同教育工作,老师们学习后获益匪浅。

家校合作之亲师协同 篇3

家校合作,顾名思义,是指家庭和学校两个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协调的互助活动。它不仅对青少年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教育水平的提高及中小学管理的现代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没有家长的配合,学校教育孤掌难鸣;没有学校和相关部门的指导,家庭教育举步维艰。面对两代独生子女群体和社会种种负面影响的冲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只靠家庭和学校自身的力量难以提高教育效果。如果把学校教育比作手推车的一个轮子,那家庭教育就是另一个轮子。只有双轮驱动,才能将孩子平稳地推向未来。

家校合作的核心是亲师协同。亲师协同,是指学生的父母亲与教师配合工作,将教育资源结合起来,进行互补。其共同的出发点是家长与教师对孩子真诚的关爱,基本要求是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家庭、学校和学生的关系,如果用等腰三角形做比喻,那就是“学生是顶点,家庭和学校是底边的两个点”,命题是“底边越长,顶点越低;底边越短,顶点越高”,结论是“家庭和学校距离越远,学生的发展越低;家庭和学校的距离越近,学生的发展越高”。事实上,孩子走进学校,他们就成为同盟军,把孩子培养成人、塑造成才的共同目标使他们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同育。这种共同的愿景,构成家校合作、亲师协同的基础。

一、家校合作,亲师协同:共赢孩子的未来

之所以强调家校合作,是因为人的素质不是只有学校就能供给的,它与家庭的早期培养密切相关。曾有机构对5000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做过调查,发现在这些单位最受欢迎的素质中,排在前十位的是人的诚信、沟通、合作、谦虚、务实、勤快、注重细节、责任心、谨慎言行、大智若愚。它们没有多少与学校教育和考试相关,而是与家庭早期培育、家校合作密切相关。所以,面对世界的变化,我们不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只知道分数、只能奋战在大小考场而无法应对职场的书呆子。须知:职场才是真正的考场。

2014年,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教育创新峰会,对2030年的学校与教育做出一个未来的预测,提出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会成为我们教育唯一的核心词和永恒的主题。在用人标准与生产体制发生革命性变化后,专业资质、公司认证会挑战传统的学校文凭,教育语言逐渐走向全球化,钢筋水泥架构的学校模式会逐渐走向黄昏。在这个黄昏之后,教师的角色会被转换,政府不再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家庭担负着一个人一生成长的47%的经费。

在这一背景下,未来的人、未来的家庭会从对教师和学校的依赖转向对家庭的依赖,家庭知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资源。人类未来的教育趋势一定是强制化、标准化的学校教育与自由化、个性化的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这就是我们今天倡导家校结合的科技背景和时代背景。人类进入了一个家校合作的时代,只有合作,我们的孩子才有未来,教育才能赢得未来。

二、家校合作,亲师协同:提供给孩子适合的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国家为培养适应21世纪的人才、促进教育内涵发展而做出的战略选择,直接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各级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家长转变观念,始终围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根本要务开展各项工作。

适合的教育是一种个性化教育。目前,尽管基础教育不断地朝着“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向改革,但仍然无法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学校还不能真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我国的基础教育普遍注重共性而忽视个性,就像一双固定尺码的鞋,每个孩子就像大小不一的脚,入学就开始“穿鞋”,脚大需要削足适履,脚小只好趿拉着走,家庭和学校无法改变“尺码”,无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穿上适合自己脚的鞋子。共性,实质上是作为社会人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个性是指自我发展的独特性,家庭在个性化教育方面占绝对优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家庭没有发挥个性化教育的优势,没有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一些学校对培养学生个性重视不够。

从学校角度看,一方面,由于班额过大,特别是五六十人以上的超级大班,再加上繁重的教学任务,让教师根本无法顾及学生的个性特长。另一方面,由于升学压力,教师将主要注意力和精力几乎全部用在教学上,兴奋点根本不在学生的“个性”上,而是在“分数”上,教育的多样性变为单一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学生偏科,教师会想尽办法督促学生“补短”,害怕高考时拖后腿。

从家长角度看,一些明智的父母在配合学校共性教育的同时,努力发现并培养孩子的个性特长,这是值得提倡的。但许多家长不是这样,他们把家庭变成“又一所”学校,自己成为教师的“助教”,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一个“主科”(如数学)不及格的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向家长提出要弹琴时,大多数家长会说,“弹琴?弹什么琴?简直是乱弹琴……把数学成绩搞上去比什么都强!”于是,家长也像教师一样,千方百计地让孩子提高数学成绩,结果可能是“短”没有补好,“长”也给弄没了。

应当承认,许多学校和家庭的“补短”教育是成功的,孩子各科成绩基本均衡,能够顺利考上大学,成为“天之骄子”。可是,许多从小一直拿高分的优秀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没有专业倾向性,无从选择专业,只好让家长做主,而家长往往按照他们的意愿选择专业,结果选择的刚好是孩子的“短板”,其未来的发展因此受到很大制约,致使一些大学生无心向学。至于那些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家长和教师对他们兴趣爱好的打压比优等生更甚。结果,“短”没有补成功,“长”更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其实,如果教师和家长在面对孩子的“短处”时,换个角度思考,把参照系放大或改变参照物,那么孩子的“短处”也可以变为“长处”。

鉴于以上分析,家长一定要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优势与弱势,家长的职责主要是扬其所长,而不是补其所短。扬其所长,是使“长”变得更“长”,这样做会事半功倍,可以培养拔尖人才,至少能培养一技之长;而补短,则不但不能使“短”变“长”,而且会使“长”变得不“长”了,事倍功半。来自美国的一份调查显示,至少87.6%的成才者,智力强项和成才趋向是在他们儿童或少年时期被父母发现的。每个生命都具有灵性和与生俱来的禀赋,关键在于怎样训练和开发。如果学校和家庭能够注重“扬长”而不是“补短”的教育,努力发掘孩子的潜能和智力强项,何愁培养不出杰出的拔尖人才?因此,我们可以说:个性化是人才形成的基本规律,多样化是人才形成的客观要求。学校共性教育必要的“补短”与家庭个性教育执着的“扬长”相结合,才是最好的合作!只有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才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三、家长也为师:优化学校教育的智力资源

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兴趣特长和职业技能,可谓人才济济,是学校丰厚和宝贵的教育资源。让家长成为学校的参与者、支持者和资源提供者,是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视野,还可以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弥补师资不足,促进家校共育。

一所学校,教师资源是有限的,而家长资源,从数量上讲,往往是教师数量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这种资源相对于教师资源而言,具有极大的互补性,对优化学校教育不可或缺。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家长智力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搭建教师、学生和家长交流、共享的平台,丰富学校课程,让课堂多姿多彩。实践证明,让家长从教育的幕后走到台前,不仅可以在学校、学生和家长之间构建更为和谐的关系,而且更会合力提升学校课程建设水平,是一个共赢之举。此外,也要建立家长资源库,认真收集家长资料,及时了解他们的职业、文化背景、个人爱好和特长等信息,有目的地加以归类,建立“家长资源库”,提高教育质量。

四、亲师协同新机制的探索

我国的学校管理体制比较封闭,没有吸收家长参与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也没有合适的身份参与学校决策。总的来说,很少有家长参与学校事务,更少有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如对教师的评估、课程改革等,他们的权利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应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加强家校合作的制度化建设。

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对在家庭里承担抚养教育子女任务的父母和其他长者进行教育和训练的学校。办好家长学校,可以系统地向家长(包括准父母)传授抚养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交流推广成功的教育子女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素质,提高他们参与学校教育的能力。

开好家长会。家长会是对家长群体进行指导的一种形式,在中小学、幼儿园和托儿所经常被采用,在我国有着长期的实践。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家长会开成“新闻发布会”或“批判会”,而要开成专题培训会、座谈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和师生家长联谊会等。

发挥家长委员会或家长教师协会的作用。在我国,促成家长交流与合作的主要载体是家长委员会。近些年,北京、重庆、江西等省市学习发达国家家长教师合作(PTA),在学校建立家长教师协会,也是一项有价值的创新性工作。通过亲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它的优越性逐渐被社会认识。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这是家校合作最为有效的途径。请进来,是让有一技之长的家长走进学校和学生的课堂;走出去,是指师生走出校园,借助家长的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推行“家家联动”新模式。根据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举办有针对性的讲座,开展多元化和多渠道的服务。比如,组织开展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家家联动活动、隔代教育家家联动活动、家长习惯养成家家联动活动、小学生活适应教育家家联动活动、初中生活适应教育家家联动活动等。活动内容丰富,各个层面的家长都有联动学习的机会,满足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家长的需求。

此外,还可以创设教育载体,进行网络互动,开展家校联谊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依托网络技术,不断为家长和孩子创设更多的互动机会。例如,举办家长孩子共同参与的“亲子共学”“亲子同乐”“家庭才艺比赛”等家庭喜闻乐见、参与面广的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传递科学教育信息,转变家长教育理念,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满足家长和孩子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需求,达到亲子共同成长的目的。

家校合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建设长效机制。一是建设持续稳定的动力机制。家校合作需要政府的重视及社会各界的支持,更需要家庭和学校自觉增强担当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体制构建和不断完善的强劲动力。二是建设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任何社会组织的活动必须依靠制度保障,家校合作要建立的制度很多,如家校联系制度、家委会工作制度、会议制度等。三是建设坚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包括政府政策法规保障、学校和家庭各自的权益保障及充分的社会支持系统保障、组织保障、经费保障等。我国家校合作中,持久性组织甚少,存在组织机制不强的现象,应成立各种家长联合会,如父亲联合会或祖父母俱乐部等。四是建设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完善对学校的评价内容,将家庭教育、家校合作、亲师协作纳入学校管理与评价体系中,推动家校合作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家庭与学校合作教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孙建辉

资政育人汇报材料 篇4

着力提升资政育人工作水平

党史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党和国家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加强党史工作,推进党史事业,必须严格落实以史鉴今、资政育人这一根本任务。作为“四保临江”战役的主战场、抗联英雄杨靖宇同志的殉国地、抗美援朝战争的后援地,xx市革命历史悠久,党史资源丰富,如何将前辈的革命精神和不屈斗志转化为今日xx建设xxx的精神动力。资政育人的地位不可替代。自中央、省委明确提出资政育人这一根本任务以来,xx市坚持把“广挖掘、重转化”作为工作准则,提早动员、全面部署、深入推动,努力构建大党史格局,在提升资政育人工作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我市的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多方联动,在挖掘资政育人资源上下功夫

资政育人,资源为先。没有充沛、详实的党史资源,资政育人就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为尽最大可能发掘相关资源,我们在工作中注重沟通、强化协调、合力共进,形成了市直部门、各县(市、区)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挖掘的良好局面。

1、上下联动。坚持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对县(市、区)党史研究室的工作指导,增强基层干部业务能力,1提升自身素质,合力推进工作。为保证各县(市、区)挖掘史料工作顺利推进,多次对各县(市、区)工作人员开展督导,通过集中培训、外聘专家等方式提高业务能力,有效提高效率、推进工作。在革命历史遗址普查工作中,我们认真落实上级要求,采取县(市、区)先行摸底排查、市党史委抽样复查、重点遗址外请专家协查的方式推进工作,将遗址的普查工作与保护工作同步推进,既摸清情况,又为下一步的综合利用打下了基础。全市目前共普查出革命遗址xx处,并全部建立台账,列明基本情况,每年动态更新,专人跟踪管护。在开展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工作中,采取市、县(市、区)两级同步推进的方式开展工作,在设计调研之初就召集县(市、区)部门参与谋划,有效提升了课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使各县(市、区)提前介入,了解、掌握课题形成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工作推进中方向更为明确。

2、部门联动。在开展编写《执政实录》等史料收集整理工作中,采取多种措施强化配合,发挥各级各部门工作合力。针对各级部门中老干部掌握情况多,工作时间富裕的实际情况,指导各县(市、区)和各级部门采用返聘老干部的方式开展工作,通过给予补助等方式激发老同志热情,既保证了工作质量,也达到了以老带新、以工促学的多赢效果。为进一步增强各级各部门的配合意识,通过党史编印知识上网页、上展板等方式开展培训,定期不定期面向各级各部门编发宣传册,使各级各部门工作人员熟悉党史工作、了解党史业务。近期,我们在编修xxx过程中,以党组织隶属关系为依据,将市委下辖的系统党委全部纳入工作范畴,首次覆盖到省属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委,填补了以往空白,得到了相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形成了工作合力。近年来,我们先后出版发行了xxx等书籍,由于前期工作部署到位、推进有力,各级各部门积极支持和配合,不仅提供了高质量的相关史料,还在在印刷、发行等方面提供大力帮助,较好地解决了书籍编印过程中的资金缺口等问题,实现了效率和质量的双提升。

3、社会联动。在xxx社会各界,不乏热爱党史、研究党史的民间专家,他们热衷党史研究,熟悉情况、真情付出,为丰富相关史料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普遍是个人行为,史料收集难度大,覆盖面小,难于形成规模和体系,很难有成型的成果问世,造成资源闲置。为充分发掘社会各界掌握的史料,我们在调研摸底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各界资政史料的分布情况,主动选题,征集干部群众手中掌握的史料。对于能够成系统出版的,进行汇总整理、结集编印,先后汇编了xxxx多本书籍,实现了对部分史料的抢救性挖掘整理。对于有积极意义,能够独立出成果的,在出版和发型等方面创造便利条件。比如xxxx

二、多措并举,在发挥资政育人作用上做文章

资政育人,重在成果转化。近年来,我们立足已有的各类党史史料,整合资源、创新载体、扩大覆盖,着力推广、宣传我市丰富的党史研究成果,充分发挥资政育人作用。

1、深入研讨,理清资政育人工作思路。在资政育人这一任务刚刚提出时,我市的部分基层党史工作者也存在疑惑,对这一任务的认识不足,谋划不到位。这使我们感到到强化党史

工作者自身业务能力的必要性。xxx年,组织举办了“xxx研讨会”,通过全市各级党史工作者的集中研讨,理清思路、统一认识、明确方向,为在全市深入贯彻落实资政育人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为确保资政育人常抓常新,在每年的党史工作会议上都将落实资政育人任务作为重要任务,重点强调、专门部署。同时,将资政育人融入到各项重大工作中。先后组织召开xxx。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室内科室成员每年都要选择资政育人的相关课题进行研究,为开展相关讲座做好储备。

2、因类施教,践行资政育人根本任务。

3、营造氛围,拓宽资政育人宣教渠道。

三、总结提升,在深化资政育人成果上求突破

回顾“资政育人”任务要求的推进历程,白山市党史工作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显著提高。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收获了一些经验,为我们今后树立信心、定位前进方向奠定了思想基础。

启示1:领导支持,是做好资政育人工作的前提。xx近年来党史工作的良好局面,是在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取得的。在干部培训教育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多次赠阅书籍,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支持,xxxxx。

启示2:整合资源,是做好资政育人工作的基础。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对党史资源的充分整合。一方面要整合人力资源,采取举办协会、创办论坛等方式,将社会各界热爱党史的群体凝结在一起,共同推进资政育人任务。另一方面要整合物质资源,采取集中摸底、共同调研等方式,全面摸清革命遗址等物质资源,采取连片、打捆等方式科学设计开发,最大限度的发挥革命遗址的宣教作用。

启示3:多方联动,是做好资政育人工作的保证。党史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非常,要将资政育人的工作落实到位,单靠党史委自己的力量不现实,更不可能。要发挥部门职能,积极争取兄弟部门支持,解决资金、场所等后顾之忧。要发挥基层作用,敢于放手、放权,发挥基层开展工作的主动性。

启示

上一篇:形容月光的诗句下一篇:凄美悲凉的故事短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