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习题(精选11篇)
三法习题 篇1
读书探究十三法
1、从课文处去寻找探究点《将相和》
2、从记叙的要素处去寻找探究点
3、从课文的中心部分处去寻找探究点《我的战友邱少云》
4、从人物、事物描写处去寻找探究点《一夜的工作》
5、从内容的矛盾处去寻找探究点《十里长街送总理》
6、从内容没写完处去寻找探究点《三人行
7、从语句重复处寻找探究点《别了,我爱的中国》
8、从借辞处寻找探究点《革命烈士诗三首》
9、从过渡句处寻找探究点
10、从标点符号处寻找探究点《凡卡》
11、从插图处寻找探究点《养花》
12、从需要有感情朗读的句段中寻找探究点《笋芽心》
13、从自己认为不懂、奇怪的地方去寻找探究点《海上日出》
三法习题 篇2
一、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每当教师要求写作文时, 有些学生总会报怨没什么写的, 于是东拼西凑, 生搬硬套, 使作文内容出现虚、假、空的现象, 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其实,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指导学生走出课堂, 亲近生活, 观察生活, 积累生活, 感悟生活。让生活中的真、善、美撞击学生心灵的火花, 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从而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二、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将作文与课文分析相联系, 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有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接下来就要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对于中学生来说, 应将作文与课文分析联系起来, 以课文为写作范例, 在分析课文时学习、摸索、借鉴写作方法。
但凡选入课本的文章, 一般来说具有典范性, 其文质兼美, 题材、体裁、风格多样, 是指导学生写作文时学习、借鉴的绝佳范例。因此,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时, 应与课堂上分析课文相联系。
1. 引导学生学习全篇文章的写法。
有些课文对学生作文入门很有帮助, 譬如《苏州园林》一文引导学生学习按空间顺序写作的写法;又如《反对自由主义》一文, 让学生学习、借鉴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论证方法;再如《白杨礼赞》一文让学生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
2. 引导学生学习某一段落的写法。
有的课文某一段落很有特色。如《回忆我的母亲》第一段中有点明主旨的句子“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 有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全文围绕第一段写, 有条不紊, 值得学生学习。另外, 有些段落承上启下或总括全文, 都是学生学习的好范例。
3. 引导学生学习精彩的句子。
课文中有些句子精炼生动, 句中采用了一定的关联词, 句式较为固定, 可指导学生仿句造句,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概括了百草园有趣的景和物, 为的是突出下文“单是”的内容。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整体上说是从植物写到动物。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既写出了儿童好奇的眼光, 又使所写的景物符合人们的观察顺序。“单是”一句统领下文, 表明园里有趣的东西比比皆是, 起到以一概全的作用。
三、解决“写得好”的问题
作文要与平时阅读背诵相联系, 解决“写得好”的问题。有了对生活的感受和积累, 知道“写什么”、“怎样写”不一定就能写出生动、优美的好文章。这是由于学生语言表达不过关, 词汇贫乏所致, 这就需要学生广泛阅读书籍, 加强语言积累。
1. 广泛阅读。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看报, 阅读名作名篇的习惯, 夯实语言功底。在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时就首先从几个图形中得知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因此, 学生在阅读课外文章时, 首先应知道文章体裁及其创新成分, 其次要达到对文章的感知, 对字、词、句、篇的掌握, 对文章结构和表现形式的了解, 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认识, 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精读与摘抄。
在广泛的阅读基础上让学生精读、摘抄一些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诗文名篇、精彩段落、名言佳句, 以及成语和优美词汇, 反复阅读, 仔细赏析, 都可以从中得出属于自己的奇思妙想。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无形中点出自己的遭遇, 又表现出了自己的高风亮节;再如培根的“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都是发人深省的句子, 像这样的语句, 学生应该多积累、多思考其中的韵味。
3. 背诵。
教师要指导学生背诵那些精读和摘抄的内容, 把那些精读和摘抄的内容全部储存在大脑中, 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便可得心应手, 不再难以下笔。
望眼诊病三法 篇3
你瞧,艺术家对于一个人的“眼睛”,是何等的重视啊!
不特此也,战国时代的孟子对眼睛也有极高的估价。他说;要辨别好人或坏人,最妙的办法是望眼睛。好人心地光明,因此,眼睛是明亮而正直的;坏人心藏机诈,他的眼睛是黯淡而畏缩的,听他说话,又看着他的眼睛,好人和坏人,还有个辨认不出来的吗?
孟老夫子的话,有一定的道理。这叫做“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对医生来说,望眼睛,同样也能鉴别出多种多样的病情来。现举出望眼诊病三方作为例证。前两个方法,是先师陈卫生先生所传授,后一个方法,乃双流刘子维先生的秘传,经试之于临床,确有其实用之价值,
第一个是“望眼诊积”。
积是什么?是积滞。表现的证状,为胸肋痛,为腹痛,为胀满。总而言之是脏腑的疾病。
诊断的方法:
用指翻开病人的眼睑,看他白腑上有点状物出现者,即为五脏有秘滞的征兆。点状物带红色的为热积;点状物带淡黄色的为寒积。点状物接近黑睛的,表示热郁于肝;点状物生于上下眼睑,表示其积在脾。点状物接近大眼角的,表示其积在上,多系胸前有积滞;点状物接近小眼角的,表示其积在下,多系肚腹疼痛。点状物在左眼,表示积在左边,左胁多有气滞作痛,点状物在右眼,表示积在右边,多为右胁不舒。
第二个是“望眼诊痔”
从病人眼睛的小血管变化情况,可以判断有无内痔。
诊断的方法;
用指翻开病人的限睑,令病人眼睛向上直看,露出眼白底部,在两眼的外眦,附近,检视白睛上的小血管变化情况。这个部位的血管很小,平时不大显明,一旦生了内痔,这个部位的血管,就会表现出充血、曲张,其颜色也就会变成鲜红、暗红,或淡红了。这种血管的变化,假定发生在左眼,那就表示直肠左侧生了内痔,在右眼者,表示直肠右侧生了内痔。血管一条,表示有一痔核;两条,则表示有两痔核;三条表示有三痔核,其余照此类推。眼白上的血筋甚小,不甚曲张的,那么其痔核也必小,反之,那就必然大。假如在小血管根部特别扩大,或有几条血筋并在一起的,则表示痔核累累将有脱出之可能,痔疮愈后,则血筋也就随之而缩小了,
第三个是“望眼诊寒热”
治病必先辨别寒热,寒热分明,治疗有准,寒热不明,用药莫凭,
诊断的方法:
先看病人的嘴唇,后看眼睑。假如,病人的嘴唇是红的,照说这是热的象征。再用指翻开他的下眼睑,里面色白者,那表示不是真热。宜服温性药物。假如病人的嘴唇是自的,照说这是寒的象征。再用指翻开他的下眼睑,里面色红者,那表示寒热互见,宜寒热药并用。
上述三种望眼诊病法,既简单,又确实,我在临床中得到它们很大的帮助。
也许有人会问:人身中的气血和内脏的病变,为什么能够在眼睛这一部份反映出来,原因在哪里?
银行三法学习体会 篇4
“三法”的出台与实施,无疑为我国银行业发展打造了基本法律框架,对于银行业依法审慎经营,银监部门依法审慎监管,有效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保护存、贷客户权益,稳定金融,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笔者通过对“三法”的学习与调查,结合通山工作实际,谈点不成熟的认识与看法,仅供参考。
一、对“三法”构架的基本认识
首先,“三法”是一个有机整体。无论是《商业银行法》、《银监法》、,还是《人行法》,虽然“三法”各自调整的角度、范围、对象有所不同,可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从立法的目的来看,“三法”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都是为维护金融稳定,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稳健发展。
其次,“三法”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整体。从人行与银监两个部门的职责看,法律已作了明确分工,但从其调整的范围和对象方面,有所交叉,甚至有些行政规章的制定者是央行,执行者是银行业机构,而监管者却是银监部门,如存贷款利率是由央行制定,可监管查处却由银监部门负责,这就需要和人行加强协调与配合,确保货币政策的传导顺畅与利率政策的正确实施。从银监与银行业机构来看,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银监部门为其打造一个有利于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较为宽松的从业环境,使银行业依法有序运行,安全有效经营,规避经营风险,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升盈利水平,从而增强敢与国外银行业同台竞拼的实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既需要银行业严格依照《商业银行法》规范操作,审慎经营;又需要银监部门不断提高监管执法水平,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再次,“三法”的实施急需认知。今年是银监部门的“三法”学习年,笔者认为,“三法”的实施,首先需要执法人、法律调整对象做到知法,只有真正了解了法律的要义,弄懂“三法”内容的内涵,才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这就需要加大“三法”宣传工作力度,切实抓好“三法”学习与培训辅导,让银行业高管人员和从业人员通过“三法”学习,牢固树立依法经营理念,提高社会公众以及政府部门对银行“三法”的认知度,让广大客户和政府部门理解、配合与支持银行业机构的工作,为“三法”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对“三法”学习的几点存疑
通过“三法”学习与调查,初步发现部分法律条款规定与实际操作执行存有疑惑。
1、商业银行资本的确定性疑惑。《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八;第(四)款: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十。
疑惑一: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没有资本金,有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对原资本金调整为营运资金科目,在监管中,如何确定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资本金?
疑惑二: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单户贷款比例是否需要列入监管项目?如列入监管项目,应以什么作为单户贷款比例计算参照物?
疑惑三:贫困地区农信社资本充足率均为负数,如国家不给相应政策帮农信社化解历史包袱,在允许的一定期限内将很难达到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而到时达不到,将意味着其违反了法规,会受到处罚。如银监会最近出台的农信社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试行)中要求,对农信社限期内达不到静态和动态风险预警目标值的,将依据《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五条、第八十九条和《银监法》第四十五条、四十七条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2、高管人员所负债务数额较大确定的疑惑。如《商业银行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商业银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其中:第四款规定: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的。这里称的“数额较大”究竟以多少为限,是一万、五万、还是百万,或是以其个人或家庭年收入或综合偿还能力来确定?
3、储蓄原则与法律规定除外的疑惑。《商业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了储蓄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同时,对个人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个人查询、冻结、扣划,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执行过程中,很多银行业营业网点对查询、冻结、扣划个人储蓄存款时,觉得这里所提的“法律另有规定”比较模糊,不好操作与掌握。
4、依法收贷执行难的疑惑。《商业银行法》第七条规定:商业银行依法向借款人收回到期贷款本金和利息,受到法律保护。
而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和信用社采取依法起诉进行清收时,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往往是赢了官司输了钱。一是法院受理不管是否清收成功,先要收执行费,贷款收不回法院也不能善始善终。二是由于存在一定的地方主义,行政干预就象一只无形的手,导致有法难依,法院执行难,银行正当权益得不到真诚的维护。
5、“关系人”的疑惑。《商业银行法》第四十条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
前款所称关系人是指:商业银行的董事、监事、管理人员、信贷业务人员及其亲属。
本条规定与实际不相符合。因为银行、信用社干部职工有一部分家属生活在农村,并从事农业,他们有时也需要贷款,对小额农贷实行担保抵押也不现实。如关系人在属地信用社,并且贷款额度符合小额信用贷款权限,经信用社调查、评级、发证,且有偿还能力,这样的信用贷款是否就属违法?
艾灸疗法自我保健三法 篇5
一、延年益寿保健灸
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二、艾灸治冻疮
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
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用本法连续艾灸3天,冻疮不再复发。
三、艾灸治胃痛
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教师教育图书营销三法 篇6
作者:姚成龙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师教育图书成为新的市场热点,其销售也需要根据变化的市场状况采取符合这类图书特点的策略。
教师教育图书是指专门为教师编写的,主要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直接用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图书。教师教育图书主要包括:教育类学术著作、教育工具书和教育政策法规类书籍、继续教育读物和培训教材、学科教学指导书和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指导书等,如教参、教案、随笔和专题集、教育改革的案例集、教育科普类通俗读物等。
由于“一费制”的落实,目前很多出版社希望通过学校进行图书的集体征订工作已越来越难,除了个别品种外,大多数教师教育图书的印数大为降低。由于需要依靠书店销售,图书的品牌效应越来越明显。竞争加剧造成教师教育图书发行难度增加,折扣也越来越低。出版社的精品意识越来越强,纷纷减少品种,提升图书的品质。
在激烈的图书营销大战中,出版社需要做到的是确定自身的长期发展战略,逐步树立自己的图书品牌,依靠品牌进行教师教育图书的营销。
传媒立体营销
由于面向教师这个群体,其媒体选择首先要考虑的是教育类专业媒体,如《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育研究》等报刊及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其他电视台的教育栏目等;其次,要选择那些思想文化类的媒体,如《读书》杂志等。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大学之道”首批丛书在推出时,精心选择了出版时机和媒体。例如,丛书中香港科技大学前副校长孔宪铎博士的《东西象牙塔》和《我的科大十年》这两本书,在北大出版社推出的时机是经过出版社精心挑选的。孔宪铎以70岁的高龄和孔子后裔的身份考取了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一新闻价值被媒体挖掘出来,各路媒体纷纷报道诸如“七旬孔子后裔北大读博士,出书献给教师节”的新闻。孔宪铎博士的这两本书自然也被炒得炙手可热,两书出版后发行量一路飙升。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作者丁学良博士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以博士学位毕业于哈佛大学,是著名的社会学思想大师丹尼尔·贝尔的关门弟子。该书出版后,我们组织了几十场面向高校的演讲活动,并安排丁学良博士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南方周末》、新浪网等媒体接受采访。
“大学之道”丛书从报纸到网站、电视、作者演讲,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和媒体互动,掀起一个以书业为扩散核心,波及文化和传播等领域的宣传巨潮。运用网络营销策略,也是开辟图书市场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教育图书出版社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可以采取3种手段进行网络营销:一是通过ISP(网络接入服务商)和ICP(网络信息服务商)代理;二是自建网站或联办网站;三是与网上书店保持业务联系,通过网上书店宣传并销售出版物。
在网上,除了向教师提供出版物的名称、作者、出版时间、内容提要等基本信息外,还可增加相关评论等信息。同时,可以运用网络推出“畅销排行榜”、“热
门推荐”等栏目,吸引教师的眼球。网络营销还要根据用户预先确定的阅读标准,有选择地将出版物信息分发给目标教师。这样,既能节省教师检索的时间,还可让教师跟踪出版社的信息,以获得最新的相关资讯。
梯级开发和主题营销
深度挖掘需求
开展复合型市场调查,为营销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纵向而言,要通过多种方式直接从教师那里了解到第一手真实的需求情况;横向而言,应该了解市场上其他出版社教师教育图书的供应情况,形成决策的交叉点,有效地组织市场营销活动。出版社还需要注重教师教育图书市场营销的变化。知识信息的变化,教师需求的变化,教师的成长性,决定了教师的需求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既得的满足向求新、求异、求高及求优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于教师这个读者群,在市场营销上应采取跟进式或诱导式策略,从而使市场营销活动形成梯级开发、良性循环的局面。
主题营销就是为图书销售开展主题鲜明的、有针对性的促销,激活读者的潜在需求,为图书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教师教育图书主题营销活动中,可以依靠有关职能部门,如教育局和教研室,甚至学校等,开展有关的活动,如教学活动专题讲座等;也可以联系名人或专家,举办签名售书、作者与读者联欢等活动,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到主题活动中来;还可以通过主题书评、读书征文等形式,为热点图书销售推波助澜。
主题营销的另一种做法,就是设立主题书店,或者在卖场设置主题区域、主题书架。主题书店一般规模较小,顾客群较稳定,特别是为教师这个群体提供的图书针对性较强,图书的分类格局呈现出细分化的特点。主题区域就是根据教师这个读者群的阅读需求设置销售区域。主题书架一般设在店堂的黄金位置,聚焦教师关注的热点。主题书店、主题区域和主题书架取胜的法则是:个性化的文化氛围,方便周到的服务,便利简约的购买条件,持久的情感联络。
数据库营销
开发读者终身价值
教师教育图书出版社必须建立一套良好的顾客数据库,这样才能建立起一套可衡量营销活动效果的系统。客户数据库一般应包括客户原始记录、统计分析资料、出版社投入记录等内容。
跳绳脱“困”三法 篇7
摇绳是跳绳的基本技术, 能摇并不代表“会”摇。跳绳好的学生“会”摇绳, 而且一定摇得好, 不“会”摇就不可能快摇。慢与变是学困生不“会”摇的主要问题。慢是指手腕摇绳速度慢;变是指摇绳时快时慢, 不能保持匀速摇绳。具体改进方法是:
(一) 前摇。以右手为例, 双腿左右站立, 把绳子对折放在右手食指第1与第2指节之间, 用拇指指腹压住, 其余3指自然握绳。绳子突出长约30厘米, 左手拿绳的另一端。在身体正前方, 用右手腕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绳子, 左右手交替进行。让学生熟悉手腕摇绳的技巧, 体会摇绳时手腕的放松和绕环。
(二) 侧摇。侧摇握绳动作与前摇相同, 不同的是手握绳于体侧, 手臂下垂, 用前臂发力带动手腕摇绳, 通过调节手腕角度, 使绳与地面垂直做圆周运动。先听节拍的匀速慢摇和匀速快摇, 随着摇绳熟练程度的提高, 可以做“慢快慢”和“快慢快”的变速摇练习, 绳子的长度也要逐渐加长。左右手交替练习。
侧摇练习以正摇 (逆时针转动) 为主, 反摇 (顺时针转动) 为副。以短时间 (10秒、20秒) 快速摇为主, 长时间 (1分钟以上) 慢摇为副。以匀速摇为主, 变速摇为副。
二、走、跑、跳绳
学生最常用的跳绳方法有并腿跳和双脚交换跳。并腿跳技术简单, 使用的人最多。双脚交换跳对人的协调性要求较高, 使用的人较少。双脚交换跳动作自然轻松, 节省体力, 速度快。如果掌握该动作, 可大大提高跳绳成绩。
(一) “走”绳。卡绳是学困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无论手 (摇) 快脚 (跳) 慢, 还是手 (摇) 慢脚 (跳) 快, 都是学生的手摇脚跳配合不协调所至。跳绳动作是手先摇脚后跳。摇走练习如下:1.摇绳1次走1步 (或2步) ;2.摇绳1次快走1步。如果个别学生1摇1走不能很好地完成动作, 可以慢慢地摇, 慢慢地走, 但一定要摇绳1次走1步 (或2步) , 慢慢加快摇、走的速度。
(二) 再“跑”绳。学生能“快走”, 就变成“慢跑”。“跑”就是边摇绳边跑。步幅从大到小, 由慢到快。
摇跑练习如下:1.摇绳1次跑1大步;2.摇绳1次跑1小步;3.摇绳1次快跑1步;4.摇绳1次快跑1小步。最后是小步幅快频率的摇跑动作。
(三) “跳”绳。通过“走”、“跑”练习, 学困生的手摇脚跳的协调性已经得到很好的改善, 基本掌握双脚交换跳动作。双脚交换跳的腿部动作与跑步的高抬腿动作一样;因此, 笔者是通过高抬腿跳绳提高跳绳技术和成绩。
练习如下:1.原地徒手高抬腿;2.行进间高抬腿跳绳;3.行进间半高抬腿跳绳;4.原地高抬腿跳绳;5.原地半高抬腿跳绳;6.原地小抬腿跳绳 (完整跳绳动作) 。行进间练习步幅要逐渐缩小, 膝关节从高抬下降到半高抬。练习时要求学生膝关节带动小腿向上抬, 脚尖自然向下, 避免小腿后踢。随着跳绳技术的成熟, 脚尖跳离地面约5~10厘米。
三、控绳
学困生的手腕大多不能很好地控制绳的节奏, 加快速度就容易卡绳。笔者用增加绳子长度来加大绳子运动的圆周半径, 以减慢圆周运动速度, 利于学生大脑判断起跳时机, 减少卡绳次数。手腕控绳能力提高后, 逐渐缩短绳子长度和加快摇绳速度。在可控 (不卡绳) 的范围内将绳子稳定在最“高”速。练习中偶然用并腿跳和混合跳 (并脚跳和双脚交换跳交替使用) , 后退跳, 反 (后) 摇跳等。让学生感受不同跳法的不同节奏, 提高自身对跳绳动作的感知能力和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光发, 卢耿弟.广州市番禺区中小学开展跳绳计数教学技巧与方法培训资料.2013.1.17.
菜籽快出芽三法 篇8
按1︰1的比例把白酒和水兑好后,再把菜籽放入其中,浸泡10分钟,然后播种。这种方法比温水浸种、日光晒种和药液浸种出芽快,而且苗齐、苗壮,尤其对皮厚、发芽率低的瓜果类种子效果更佳。一般0.5公斤白酒可浸1公斤种子。
2.香菜快速出苗法
香菜种子的外壳较为坚硬,用常规方法播种出苗迟、慢,快的需要17~18天,慢的则要20天以上。快速出苗方法:将香菜种子摊放在平整的地面上,用布鞋底或者其他不太坚硬的平面物体均匀地用力慢搓,使其外壳破裂(切忌搓碎),然后用30~45℃的温水浸泡2~3天再适墒播种,如果管理得好,一般播后12~13天就可出苗。
3.茄子种快速催芽
先将茄子种在太阳下晒几个小时,再放入55℃的热水中浸泡15分钟,然后降至常温下再浸泡20~24个小时,最后将种子彻底清洗后捞出晾干,等到种子不黏不滑时开始催芽。
催芽时先用湿纱布或者湿毛巾包好种子,放入中间有“井”字架的纸箱或瓦盆中,将种子袋摊平在架子上,中间吊一个15瓦的电灯泡,纸箱四周和底部用稻草、棉絮等保温材料铺垫,用箱盖启闭的大小来调节温度,白天保持30℃的温度16个小时,夜间保持10~25℃的温度8小时,使种子接受5~10℃的温差,每天取出翻动两次,以换气补氧。
指导学生搜集使用作文素材三法 篇9
[作者]林玲云
[内容]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最感困难的是怎样指导学生搜集、使用作文素材的问题。
许多学生反映,生活面很窄,从家门到校门,从书房到课堂,没什么可写。是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这是一种很片面的看法。一方面,学生生活确实比较单调枯燥,不象进入社会的青年那样复杂;然而,中学生的生活也有丰富多采的一面,也有丰富的感情世界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关键是语文教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帮助、指导学生发现、整理、搜集和提炼这些可贵的素材,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我在作文教学中常用的三种方法是:深掘、分类和提炼。
一是深掘法。学生的生活,表面看是很平淡的,但要从平淡的地方,寻找不平淡的意境来。比如我们天天都要接触父母、亲友、同学,每天上学都经过同一条道路。这些亲友、同学、街道其实都在变化,经常都有新鲜的事情发生,关键是引导学生发现美、发现改革开放的新变化。比如,每天经过的街道突然拓宽了,两旁盖起了摩天楼,一家一家的餐馆、发廊在开张,货架上的货品也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可以《我每天走过的那条街》为题,指导学生观察、搜集、深掘素材,从而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平时,也要尽量利用节假日和社会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旅游、回乡探亲或进行社会调查,以扩大写作素材的来源。我就常要求学生假期多探亲访友,使自己进入一个全新的境地。或是去农村探亲,目睹农村近几年来的变化;或是听海外、港台归来的亲属讲述在异国他乡的经历;或是到一个当普通民警、村长、工人、清洁工的亲戚家去作客,也会搜集到你平时无法挖掘到的材料。如果能利用双休日,到车站、码头、餐馆等去参加劳动实践、做好人好事,那搜集的素材会更丰富;而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劳动实践的机会,更不能轻易放过,尽量和工人、农民、战士多接触、聊天,短短十多天中发掘的材料也许是你几年也搜集不到的。
二是分类法。学生作文的素材往往大多凭记忆储备,而这是很容易遗漏的,应该指导学生养成用笔记录的习惯,及时将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用笔记录下来,以备作文时运用。一般指导学生运用的方法有三种:即卡片、活页纸和日记本。用卡片可简单地记录书名、篇名和较短小的材料。用活页纸则可以随时将听到的一两句幽默有趣的对话、景色、场景、速写、心理等描叙下来。用日记本则显得更加全面和详尽,让学生每天或每周晚上,利用一段时间,将搜集到的有趣的材料写在日记里。利用这些宝贵的素材,有时即可写出很漂亮的作文。无论是卡片、活页纸或日记,往往记录的材料显得很散乱,最好能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归纳、收集,以便于查找和使用。
作文材料分类,可因人而异,因年级而异,但大致可分为人物篇、景物篇、事物篇、情感篇和格言篇等。人物篇可记载父母、亲友、师长、同学等;景物篇可记载山水日月、四季风云、校园小景等;事物篇可记载亭台楼阁、日用物品、新旧建筑等;情感篇可记载喜、怒、哀、乐、思、颂等;格言篇可分立志、勤学、爱国、奉献、惜时等。
作文材料分类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素材分别记在几个记事本上,这些记事本分别标上“抒情”、“说明”、“记事”、“写人”等。然后再细分成小类。总之,以广泛搜集为原则,以使用查找便利为原则,以实用、质高为原则。
魏书生:激发学生兴趣十三法 篇10
我除了当校长兼书记任班主任教语文课外,目前还有38项社会兼职。近十三年来,每年都有四个月以上时间在外出席各种会议。人是环境的产物,这样的环境,使我热衷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课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自学,十多年来,每个学期我都只用30多节课讲读教材。提倡自学,减少讲读,并不意味着讲读课可有可无,可以敷衍了事。我和学生都很重视节数不多的讲读课,想方设法提高讲读课的效率。提高讲读课效率的方法很多,激发学生兴趣便是其中之一。我喜欢用下面13种方法激发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
(一)组织教学
十几年来,我们班经常有外省市老师来听课,刚接新班时,学生不习惯,有时我和学生在舞台上,台下坐满了听众,学生难免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显然要上好课,先得组织教学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课前三分钟,我喜欢分别用六种方法组织教学:
1.集体唱一支歌
要求唱歌的时候身体坐直,目视前方的黑板,看黑板中缝的中点,将中点看成彩电,唱哪首歌,就意想彩电里正放映那首歌曲的录像带,然后再感觉自己全身心溶进了歌词所描绘的境界。这样入静入境地全身心唱歌,课堂气氛立即就轻松了,同学们甚至会忘记了是在舞台上上公开课。
2.集体朗诵
有时我问学生:“大家愿意朗诵吗?最喜欢朗诵哪篇文章?朗诵诗也行!”“朗诵陈毅的《梅岭三章》。”“可以。”“朗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也行。”于是我说,“请全班同学起立,身子站直、头要正,请各自再调整一下表情,就像演员演出一样,好,预备,起!”全体同学铿锵有力地朗诵,显然容易振作士气。
3.口头作文
正式讲课前,我喜欢请学生口头作文。我随意出一个题目,如《从二青会辽宁获72枚金牌想到的》、《我国入关的利与弊》、《租让土地的得与失》、《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打法》。听完题目,学生们稍加思索,便站在自己的位置,六嘴八舌他说自己的文章。有多大劲使多大劲,用不着担心打分少,也用不着怕别人批评,个性得到最充分的解放。
4.气功冥想
也有时课前我用引导学生做气功冥想的方法组织教学。请同学们起立,两脚分开,与肩等宽,俩脚平行,背直、头正,微闭双目,以目视鼻,以鼻对口,以口向心。然后意想丹田之处有一朵莲花盛开着,浑身放松,若感觉深呼吸舒服,则深呼吸。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排除与课堂无关的思绪。冥想则是引导学生闭双目,意想自己像一片云,飘向空中,然后变成一轮月,俯瞰地球这个直径比月亮大两倍的浅蓝色的星体,再想自己是一颗星在广阔的宇宙空间遨游,这时再看地球只是光亮极弱的一颗小星星,所谓“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这样个人的得失进退荣辱恩怨就很容易变小,自然就从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了。
5.再现自己最辉煌的时刻
也有时课前三分钟,我请每位同学让时光倒流,意念上走回当年自己最成功、最辉煌、效率最高的时刻感受那时内心深处的愉快感、自豪感,使之扩大,使之迁移到今天的学习生活中来。
6.扮演杰出人物的角色
有时课前我请每位同学扮演自己最崇敬的那位伟人或杰出的人物,意想自己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为人处世都和那位杰出的人物一样。许多学生这样想了两三分钟,就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上进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我们管这种做法叫做“精神充电”。
经过课前组织教学,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境,迎来了即将开始的语文课。
(二)设计导语
导语设计得好,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
如讲《周总理,你在哪里》这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有这样一个人,全中国人民都觉得他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博学多才,对国防外交、教科文卫、工农商兵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给予及时具体的指导;他精力过人,在全国各地党委政府被夺权,公检法被砸烂,军队被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他力撑危局,事无巨细都亲自处理;他廉洁一生,无儿无女无遗产,联合国破例为他的逝世降半旗致哀。”这样全班同学的情绪很快沉浸在对周总理的怀念中,学习这课的兴趣更浓了。
《论语六则》这课书的导语我这样说:“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道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的精神世界。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牛顿、哥白尼……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谁排在第一位?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这么一说,学生们学《论语六则》的兴趣便浓了一些。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
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三)设计板书
我平时讲课板书少。板书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教材。以下五种板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1.字体变化
如讲议论文我喜欢用仿宋体或黑体美术字写课题;讲说明文则喜欢用楷书或魏碑体写课题;讲记叙文用行书;文言文则大多用隶书写课题。我写得认真仔细,学生便也极认真地看,有的还边看边模仿,同学们感觉汉字千变万化、奥妙无穷,激发了听课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练书法的兴趣。
2.故意写错字
板书时故意写错一两个字,既提高了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又使爱写错别字的同学引以为戒。比如:我写《爱莲说》板书时,故意将作者周敦颐的名字写成周孰颐,一时间下面议论纷纷,爱溜号的同学也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趁此机会,我请同学们给改错,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也有时,写板书时,我便将难写的字、易错的字,干脆空着不写,然后请爱写错别字的同学到前面去填空,激发了学生改错别字的兴趣。
3.变换表述形式
提炼教材内容时,尽可能不只用横行续写这一种形式,而应经常变换形式,或用表格式,或用网络式,或用金字塔式,或用树式。如:表述语文知识结构,我爱用树式;进行单元教材总结,就大多采用表格式;总结汉语知识,就用网络式。
4.图表、图画式
如讲《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人民英雄纪念碑》、《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文章时,我尽可能用画图表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对文章理解得更透彻。也有的文章、诗词,为了使学生明白,我随手画一幅简笔画。讲古代以山之阳,水之阴为南,山之阴,水之阳为北时,学生不好理解。我便随手画一座高山,山下有一条大河。山河的南面画一轮红日。学生一看,马上理解了,能见到阳光的是山的南面和水的北岸坡,所以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亦然,学生觉得很有趣。
5.请学生写板书
请学生写板书,或归纳课文内容,或写段意,比老师一个人一堂课独占黑板,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板书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钻进去,我觉得教书多了一分乐趣,学生也感觉上课多了一分乐趣。
(四)注意教态
教师的表情、姿态、手势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倘教师没精打采,昏昏欲睡,怎么要求学生兴致勃勃呢?这些年来,校内校外的工作压力较大,也有一些麻烦事,不管这些麻烦事多么多,我也告诫自己不能把这些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课堂应该是乐园,教者应该是愉快、乐观、积极、进取、热情、真挚、满怀信心的。我经常告诫自己:今天要比昨天教得更好,这样便在极累的时候也能振作精神,精力充沛。
虽然课堂有时也要有紧张的竞争,甚至需要教师严厉,但那必须是基于对学生真诚爱护而产生的严厉,决不允许教师把在别处带来的不愉快的感情拿到课堂上渲泄。
我总想,教师的教态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到教者本身的讲课兴趣。那些喜欢研究表情、姿态、手势的教师,大多对上课抱有浓厚的兴趣,觉得上课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五)说话语音变化
一句话有一百种说法,同一句活,会说的人让人听了笑起来;不会说的,让人听了跳起来。富于变化的语音显然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音变化可以从五方面入手。
1.调整音量
大音量容易引起学生注意,有时在大音量讲儿句之后,再用小音量,学生反倒更感兴趣。有时我讲课,讲到精要之处时,便问学生:“老师是小声讲好,还是大声讲好呢?”学生纷纷要求小声讲。于是我便用极小的音量讲,学生纷纷伸颈,侧目,全神贯注地听,我便用较小的力气,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调整音调
同一句话可以用A、B、C、D、E、F、G等不同音调说出来。有的教师讲课调值较高,但音量不大,很好听,叫做高音教学。有的教师说话调值尽管低,但音量大,听起来浑厚有力,叫做低音教学。如果调值高,音量再大,听久了容易使人疲劳。反过来,调值低、音量再小,同样使人感觉有气无力。我讲课时,经常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甚至自己的身体状况变换语调。
3.调整语速
4.以情感人
音量、音调、语速的变化能影响人的兴趣,但这些都是声音的形,而不是声音的神,声音的神的变化才具有更大的感染人的力量。什么是声音的神呢?就是说话的感情。比如:“要与人为善。”这句话,就可以用喜怒哀乐、热情、冷漠、挚爱、厌恶等几十种不同的感情说出来,感情不同,产生的效果当然不同。我经常要求自己用不同的感情去读同一段文章,经过比较,选择那种符合文章实际的感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5.进入角色
同一句话,不同身份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性格品质的人说起来,会千差万别。我读课文,读课外读物时,尽力使自己进入角色,这样做,自然激发了学生听的兴趣。
说话也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谁都能说话,但说得好却不容易。说好了,别人高兴,自己愉快,说得不好,别人心烦,自己也别扭。要说好话,就得研究音量、音调、语速、音情,并进入适当的角色,这样便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引导想象
课要上得有趣,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也是一种办法。即: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
一般情况下,我引导学生将文字变成图画有这样四步要求。勾勒出形态,染上色彩,使画面动起来,让画面更鲜艳、更逼真。以张志和《渔歌子》的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鸳飞,桃花流水蹶鱼肥”为例。教这首词的时候,我说:“这是一首景物描写极成功的词,我们应该认真品味,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有的同学闭上了眼睛,一般情况下,闭眼的效果要好得多。
1.勾勒形态
请同学们先在脑子里放映西塞山、白鸳、桃花、流水、蹶鱼的轮廓
2.染上色彩
请把黑白电视变成彩电,看谁脑子里画面更鲜艳美丽。学生们说脑子里出现了青色的山,粉红色的桃花,碧清的流水。
3.使画面动起来
白鹭在山前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在小溪中叮咚流淌,欢快跳跃的蹶鱼则不时跃出溪流汇积而成的深潭……
4.使画面更细致、更逼莫
同学们还可以在大脑中放几个特写镜头:白鹭身上洁白细密的羽毛;鲜艳的桃花上带着花粉的花蕊……
不只写景的文章、诗词能变成图象放出来,状物的、写人的都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做。用特写镜头再现少年闰土那明亮、聪明的眼睛,红润的脸膛;中年闰土那黯淡无光的眼神,那布满皱纹的脸。形态色彩越逼真,学生受到的教育就越深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
一般讲课时我不精雕细刻,从不逐句逐段地分析,但决不意味着好的段落不引导学生去仔细品味。讲到文章的妙处,我不仅让学生把文字变成画面,而且力求将学生导人情境之中。
如讲《菜园小记》,我说:“咱们学这课书都要体验劳动乐趣,品尝田园乐趣。”“怎么体验呀?”先请同学们看书,看书之后,先在大脑中放映菜园的图象。这图象越来越鲜艳,越来越逼真,好像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是在我们的脑子里,而是在我们的周围。(班主任
)一行行果树下面是一片片的菜园,我们就站在菜园里,站在畦垄上,前后左右是嫩绿的菜苗,空气中飘来泥土的芳香,花的芳香,香菜的芳香。我问:“踩上畦垄了吗?”学生们闭着眼睛,笑眯眯他说:“踩上了!”“闻到土香、花香、菜香了吗?”悟性好的同学可以回忆起土香、花香、菜香的味道。于是便答:“闻到了!”“那么我们开始间苗吧!”于是同学们弯下身子去间苗。一时间课堂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同学们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想象感知过程中,品尝到了田园乐趣,深深理解了文章的中心。
还有一种进人情境的方式是操作。例如:我讲《活板》一文时,问大家能不能准备一套工具,假设是活字印刷的铁板、铁范、字模。学生们犹豫了一下,回答说:“能!”“那么就请大家每人准备一套模拟教具。”于是同学们有的将课本夹子当铁板,用纸条折叠成铁范;有的用橡皮、有的用瓶盖、有的用铅笔刀做印模。教具准备好了,我们就照教材所写的印刷过程,假设自己是印刷工人,一步一步地照着操作,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引导学生进人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品质。
(八)请学生猜测教师
请学生猜测老师容易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我想,一位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常规性的学法,帮学生制订一些语文学习规矩、计划、制度,在大的方面使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老规矩可遵守,在大的方面让学生猜得透。但在具体教法的运用上,在一些小的技术,技巧问题上,又应该让学生猜不透,越猜得半透不透的,学生越愿猜,越猜学习兴趣越浓,与老师感情越近,对老师理解得越深。
有一次,十几座城市的300多位老师到我们班听课,我讲的是《核舟记》。遵照学生意见,翻译时先易后难。最后剩下船头一段,因这段人物位置关系不太好理解,翻译效率可能不高。我就说:“老师想了一个好办法,用这个办法,大家很容易理解课文。谁能猜一猜,老师想的是什么办法?”我刚说完,一位同学就举手抢答:“老师一定是想找三名同学,分别扮演苏东坡、鲁直、佛印,让他们照课文内容去表演自己的角色,他们边做、老师边指导,大家看书纠正,难点就解决了!”我一听很高兴,问:“你猜得太对了,你怎么知道老师这样想?”他说:“我上课时经常猜老师今天又能用什么好办法讲,猜得多了,猜的能力就强了。”
请学生猜猜老师,能激发学习兴趣,能拉近师生心与心的距离,还能有利于增强学生理解他人的能力。
(九)适当用一点班级用语
我们班有一些班级用语,什么“小马蹄坑”啦,“边角余料”啦,什么“一百年”、“后三节”、“三角”等等。一说这些话,只有我们班同学明白。还有一些同学带有褒义的绰号,我在上课时,都适当地用一点,调节一下课堂气氛。
有时,我发现一些同学又沉闷了,便出两道题,说:“这两道题,不许积极发言的同学答,大家说谁回答呢?”同学们推荐说:“一百年回答!”谁是“一百年”呢,就是那几位不爱发言的同学,大家管他们叫“昏睡百年”。经常出点题,专门请这些同学回答,时间久了,他也就不“昏睡百年”了。
有的同学长得聪明伶俐,很像聪明的一休,同学们给他起个绰号叫“一休”。我在语文课堂上也便这样称呼:“请一休同学到前面来做题。”
还有一些班级用语,使用之后,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并且增进师生的感情,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同学们的上进心。
(十)请学生说、读、写
学生上语文课要进行四种实践活动:听、说、读。写。这样才能增长四种能力,如果教师把课堂变成讲堂,只是一讲到底,最终效果一般不大好。因为学生失去了说、读、写的实践机会。广大“第三世界”学校的学生,许多人有意注意力持续不了45分钟,特别是中下等学生,听得大多,失去了练习、消化理解的机会,时间长了,债越欠越多,上课就会越来越没兴趣。
我常想,上课时,只解放学生的耳朵,却堵住他们的嘴,捆住他们的手,由教师唱独角戏,实在是费力不讨好。尽可能让学生说,让学生读,让学生写,这样做学生的学习兴趣浓。
比如板书学习重点,一般是我写,偶尔有几次请学生写,同学们关注学习重点的兴趣就浓一些。如果请几名同学同时写,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一些。
读课文,教师范读是一种形式,学生朗读、范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同样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形式。考虑到学生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不断变换讲课形式,学生就能从上课到下课始终有较浓的学习兴趣。
我讲课有个习惯:教师不替学生讲学生自己能讲清楚的问题,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
(十一)组织学习竞争
课堂上适当组织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竞赛可以定时间而不定任务,也可定任务而不限时间。
如讲《岳阳楼记》,我们搞竞赛看谁默写得快,就限定一分钟时间,从第二段开始默写,看谁写得多,我刚说完“开始”,大家就全身心投入竞赛之中,比赛结果,除三名同学外,大部分人一分钟都写了40多字,还有15名同学超过了50字。
讲《面人郎》,有的段落,大家感觉很好,尽管教材没要求背诵,但同学们愿背一背,那好,就来个一分钟背诵比赛,能背多少算多少,结果一分钟时间,同学们都背了60字以上,最快的同学背下来120多字的一段话。
也有时候,竞赛定量不定时,本篇课文四个解词,看谁背得最快,45秒钟时,第一位同学举手表示背完了,90秒钟最后一位同学也会背了。
即使在盛夏高温的日子里,并且正值疲劳的下午3点钟上课,一听说开展学习竞赛,学生们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忘记了炎热,忘记了疲劳,全心身地投入竞赛之中。
一节课有一两次乃至三四次短时间的竞赛,使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的思维有张有弛,激发了学生上课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十二)多和学生商量
语文课怎么上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这就要多和学生商量,商量商量,符合学生实际了,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就浓。
我经过和学生商量,确定了语文课的六个步骤“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具体到某一个步骤我也经常和学生商量,听取学生的意见。如:《出师表》这篇课文,定向时,是确定四项任务,还是三项,五项或更多,先进同学完成几项任务,后进同学完成几项,三言两语,七嘴八舌,一两分钟时间,使我由拿不准主意变得了解了学生的需要,学生们也明确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学生自学、讨论时,我也参加某个讨论组,商量哪些问题是难点,有没有必要答疑。这样到课堂第四个步骤时,我就做到了心中有数,第五步自测哪几道重点题,我也常和学生商量,有时干脆请几名同学各出一道自测题。自结也不是每次都八股式地非找一名同学总结不可,有时征求学生意见看有无总结的必要,大部分同学认为某节课没必要总结时则不总结。
我学会了教语文课,最主要不是从书本上,而是在和学生共同商量中学会的。学生们教给我许多书本上没写的知识,学生们告诉我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师生商量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做课堂主人的责任感,义务感。
(十三)施加喜欢上课的意念
我引导学生练气功,面对学习、锻炼、劳动各项任务,都施加一个喜欢的意念、快乐的意念,时间长了,人的潜意识就会发生变化,厌恶劳动,害怕锻炼,躲避学习的个别学生也常常变得喜欢劳动,愿意锻炼,热爱学习了。
每天课前,课中,课后都要引导学生施加一个我喜欢上课,上课很快乐的意念,时间久了,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就能配合协调,潜意识就会编制出喜欢上课,上课很快乐的程序,从而使学生的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当然会越来越浓。
英语复习课三法 篇11
提起复习课,人们想到的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题海战术了。老师不辞劳苦地出题,学生反复枯燥地练习,长期下来教师疲惫不堪,学生不堪重负,而课堂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怎样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也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更好地提高复习的质量呢?笔者在此说说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供同行参考。
一、体验参与法
单一、古板地复习单词,操练句型,让复习课显得更枯燥乏味。因此,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情境,经常用英语与学生交流,使学生生活在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中,用真实的生活感染学生,充实复习内容。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口语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得到提高,学生也会享受到学英语的快乐,越来越喜欢英语,在课上能主动与老师用英语交流,使英语课堂真正“活”了起来。例如,我在教学Go shopping 单元的复习课时,把复习重点放在创设“买东西”这一情景中,首先通过歌曲《Riding in my car》(乘上我的小汽车)把学生带进了“商店”,然后着重让他们在“商店”里用所学词汇、句型自由交谈,大胆地说英语,真正做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由此被激发出来。
二、快乐游戏法
游戏教学法的精髓是愉快教学,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这种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师生共同参与,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共同发挥。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表现,很少害羞,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而教师的复习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征,不仅有利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梳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例如在复习有关食品类的知识点时,可设计“采访”小游戏,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 some... ”来了解其他同学想要的食品,而且允许学生在“采访”本组后再去“采访”邻组,看看两分钟内谁“采访”的人最多。这种游戏复习法十分新鲜且具有挑战性,同学们个个积极开口,人人踊跃表达,其中一个学生在两分钟内“采访”了十几个人。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便轻松愉快地复习了食品类的单词和句型。再如让两个学生扮演快餐店的服务员,其他学生扮演顾客买东西,进行复习操练。复习课上,设计此类具有新鲜感的任务型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心理的驱动下充分地、活泼自由地表达,在完成复习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感受到复习的乐趣。
三、竞赛法
这种方法要求在课前先将复习的内容进行分类,并告知学生竞赛的内容,让他们提前准备,分好组并自定小组名。例如我在复习On the Farm 单元时,将本单元内容分为四项,然后将每类练习做成小纸条,放进不同颜色的信封里并标上号码,说明竞赛方法: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学生轮流,以达到每个人都练习的目的),掷色子来决定要答题的号码,再选分数(100-600),然后答题。如果答对,这个小组可以得到自己选中的分数,若答错,则扣掉相应的分数。学生需要按照不同的要求来回答问题,如果要回答“词组”类问题时,先解释这个词组,再造一个句子。通过该种方法可复习下列词组:pick apples,plant trees,water flowers,pull up the carrots...如果选择了单词类,学生必须通过形体语言来表达出这个单词的意思,可以复习以下单词:cook,collect,pull,pick,water,plant...如果要完成回答问题这类题,学生必须对本单元的内容熟悉,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来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的理解程度:
1. Who pulled up carrots on the farm last week?
2. What did David do on Sunday?
3. Where did they go last week?
4. Did Liu Tao pick apples on the farm?
【三法习题】推荐阅读:
“三点”教学三法05-22
作文指导三法06-08
三法一指引试题05-26
文字题教学三法08-12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三法08-11
中学语文教学三法10-28
银行“三法”学习体会09-15
课堂教学导语设计三法05-09
指导小学生作文三法06-13
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三法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