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成员规章制度

2024-07-05

合作社成员规章制度(精选7篇)

合作社成员规章制度 篇1

济南南湖龙居茶业专业合作社

成员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条为了保障成员行使民主权利,有利于管理本社的事务,发展壮大济南茶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济南南湖龙居茶业专业合作社章程》,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济南南湖龙居茶业专业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是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本社实行民主办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基本制度。

第三条成员代表大会由成员直接选举的代表组成,对全体成员负责,接受成员监督。成员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任届期满后应及时进行换届。

第四条成员代表由成员选举产生,代表名额50名,并张榜公布。成员代表出现缺额时,应及时补选。

第五条成员代表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合作社章程;关心集体,作风正派;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议事能力;密切联系成员群众,听取、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成员群众的正当权益;认真执行成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向成员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第六条成员代表在合作社内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权参加成员代表大会,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有权监督理事会、监事会工作,参予重大经济问题决策。

第七条三分之二以上成员代表联名,可以向成员代表大会提议罢免不称职的理事会、监事会成员。

第八条成员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1、审议、修改本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2、选举和罢免理事长、理事、监事会成员;

3、决定成员出资标准及增加或者减少出资;

4、审议本社的发展规划和业务经营计划;

5、审议批准财务预算和决算方案;

6、审议批准盈余分配方案和亏损处理方案;

7、审议批准理事会、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提交的业务报告;

8、决定重大财产处置、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9、对合并、分立、解散、清算和对外联合等作出决议;

10、决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资格和任期;

11、听取理事长或者理事会关于成员变动情况的报告;

12、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九条成员代表大会实行例会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合作社遇有重大经济事项,应随时召开成员代表大会。

第十条成员代表大会一般由理事会召集,理事长主持。成员代表大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参加,始得举行;决议必须有占全体代表半数以上的代表通过,方为有效。会议决定的事项要及时传达到全体成员。第十一条合作社理事会是成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成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处理合作社的日常事务,对成员代表大会负责。理事会由5人组成,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名。

第十二条合作社监事会是成员代表大会决议执行情况的监督机构。大会选举出执行监事1名,执行监事会职权。理事会成员不得兼任监事会成员。

监事会的主要职能是,监督理事会执行成员代表大会决议,检查理事会成员是否有违反国家政策、法令和成员代表大会决议的行为;是否有营私舞弊、铺张浪费、侵占破坏公共财产等行为。

第十三条合作社理事长及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应由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候选人应当比应选名额多1人,实行差额选举。

理事长、理事会、监事会组成人员,经成员代表提名,提交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第十四条成员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可以聘任非本合作社成员担任理事长及理事会成员。监事会委员不得由非合作社成员担任。

第十五条召开成员代表大会,出席人数应当达到社员(代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成员代表大会选举或者作出决议,应当由本社成员表决权总数过半数通过;作出修改章程或者合并、分立、解散的决议应当由本社成员表决权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第十六条成员代表大会选举和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成员代表各享有一票的基本表决权。出资额或者与本社交易量(额)较大的社员按照章程规定,可以享有附加表决权。本社的附加表决权总票数,不得超过本社社员基本表决权总票数的百分之二十。享有附加表决权的社员及其享有的附加表决权数,应当在每次成员大会召开时告知出席会议的社员。第十七条理事会、监事会应在例会前召开会议,讨论通过向成员代表大会提交的工作报告以及要决定的事项。

第十八条在成员代表大会上,理事会、监事会必须向大会分别作出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和监察工作报告。报告要形成书面材料,有条件的应在会前打印发给成员代表。

第十九条三个报告的主要内容是:

理事会工作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合作社发展状况及主要经验教训;上次成员代表大会决议的落实情况;下步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其它重大事项。

财务工作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资产经营、负债状况;财务收支核算情况;合作社及其主要干部的报酬和用于对外交往中的招待费用支出情况;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和今后改进完善的具体措施。

监察工作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检查社章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合作社干部廉洁自律情况;今后监察工作的任务和措施。

第二十条在成员代表大会例会期间,要在较为醒目的位置,张榜公布财务账目,内容主要有:合作社财务收支状况;干部报酬情况;合作社经营状况及其他成员关注的重大事项。公布账目要实事求是,简明易懂。第二十一条成员代表大会的召集由章程规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例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二十日内召开临时成员(代表)大会: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成员提议;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提议;章程规定的其他情形。成员代表大会例会须在召开前一周通知代表,并通报主要会议内容及有关情况,以便代表作好准备。

第二十二条召开成员代表大会要做到“四有”。有签到;有会标:统称“黄金峪茶业专业合作社第×届第×次成员代表大会”;有记录;有档案:成代会所有有关材料都应作为档案保存,以备成员代表查阅。

第二十三条成员代表大会的一般程序为:

1.宣布开会;

2.公布代表出席缺席情况;

3.由合作社理事长作工作报告;

4.由财务主管作财务工作报告;

5.由执行监事作监察工作报告;

6.代表分组讨论和大会发言;

7.相关负责人解答代表提出的质询、意见和建议;

8.通过大会有关决议;

9.大会总结;

10.宣布闭会。

第二十四条为了充分发扬民主,让成员代表畅所欲言,会议应留出足够的代表发言时间,会上发不了言的,应允许代表会下反映或写出书面意见。

第二十五条合作社理事会对成员代表大会形成的决议,要抓紧落实,并在下一次会议上向成员代表报告落实结果。

第二十六条对成员提出的建议和要求,特别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进行归纳整理,认真研究,能解决的解决,能答复的答复;一时解决答复不了的,要向代表说明情况。

第二十七条为调动代表关心集体事业的积极性,代表提出的建议被合作社采纳,应依据产生效益情况,给予适当表扬奖励。

合作社成员规章制度 篇2

关键词: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诚信责任,监管,成员利益保护

一、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成员基本情况介绍

根据《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管理暂行规定》,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是由乡镇、行政村的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农民依据自身经济实力入股, 扮演合作社成员的不同角色, 包括发起人和普通社员。经济实力稍强的农民和农村小企业将资本投入合作社成为发起人, 希望在促进合作社繁荣发展的同时, 获得最大的收益;其他的普通农民缴纳基础股金, 成为合作社的社员, 享受资金互助带来的便利与红利。

普通社员占了成员的绝大多数, 其利益是成员利益保护的核心与代表。相比于发起人, 他们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 利益更易受损, 也更需要关注与保护。从这个角度, 本文探讨的成员更多的是指普通社员。

二、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成员利益保护现状

(一) 成员利益受损案件频发

近期, 各地接连发生合作社倒闭、资金蒸发、成员利益受损害的案件, 让合作社的发展遭遇瓶颈, 例如:2012年灌南县4家合作社突然倒闭、南京高淳的合作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案发后, 合作社负责人要么一逃了之, 要么锒铛入狱, 欠下上亿元的债务无人承担, 伤害了合作社成员的利益、摧毁了当地农民入社的信心、更动摇了合作社制度的根基。类似案件频发暴露出合作社存在法律漏洞, 也正是这些缺陷最终导致成员利益受损, 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二) 合作社缺乏法律规范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拥有较好的制度设计, 但却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 出现了制度与法律相脱节的现象, 使得其发展缺少法律的保障与救济。目前,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是参照《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管理暂行规定》运作的, 在发展过程中一定存在缺漏的、不合理的、不适用的规范, 参照着发展就可能会产生问题, 危害成员的利益。同时, 也正是因为没有专门的法规, 维权救济缺少依据和途径, 往往维权无门。在成员利益急需保护的情形下, 缺少具体、明确的法律规定无疑又是雪上加霜。

(三) 合作社成员法律知识与意识的缺乏

此外, 由于合作社的成员基本都是农民, 他们的法律知识有限, 维权意识不强, 往往忽略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他们在对抗外来的恶意侵权时常常处于弱势状态, 在权利救济中往往又处于无力状态, 两者叠加, 使得成员利益保护成为虚设, 利益受损反而成为必然。这种本末倒置的结果暗示了成员利益保护仍然存在诸多阻碍, 其利益急需保护。

三、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存在损害成员利益的问题

(一) 顶层设计不完善带来的融资障碍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是参照《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管理暂行规定》运作的, 缺乏针对性与合理性, 特别在融资方面, 有损害成员利益的可能性, 阻碍成员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1. 准入门槛较低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管理暂行规定》中指出, 有10名以上区域内的居民作为发起人, 30万元 (乡镇) 或者10万元 (行政村) 就可以申请成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一方面, 合作社的资金准入门槛低, 会使合作社整体资本较少, 满足不了成员的贷款需求;另一方面, 合作社的人员准入门槛低。《暂行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发起人的资格、禁任条件, 注册资本的来源审查等, 极易使部分稍有资本、极具商业头脑的投机者钻法律的空子, 谋取不法利益, 最终伤害合作社成员的合法利益。

2. 融资方式封闭

根据《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运营资金来源于成员的入股金、存款、社会捐赠和财政支持。其中, 社会捐赠和财政支持所占比重极少, 主要靠合作社内部进行资金的积累与融通。此外, 我国也没有制定政策允许合作社向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贷款融资, 如此形成了合作社封闭性的融资方式。这种方式会导致合作社资金增值有限, 满足不了发起人对利润的需求, 也满足不了成员对借款的需求,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成员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3. 借款限额不灵活

在《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中具体地规定了成员从合作社贷款的限额, 虽然考虑到了资本现状与风险控制, 但是笔者认为, 这样的规定灵活不足, 会让一些真正需要资金的人得不到资金, 同时让部分资金在合作社中闲置, 怠于增值, 造成资金的不合理分配与浪费, 对成员来说是一种潜在利益的损失。

(二) 成员知情权保护存在缺漏

1. 贷款合同操作不规范

根据《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相关精神, 农民与合作社之间进行借贷应当订立书面借款合同。合同不仅仅是成员的权利要求书, 更是成员证明自身权利的有力证据。合同是否规范关乎成员利益是否能得到有效保障。现实中, 合作社与成员签订合同大多不规范。

(1) 形式不规范。我国《合同法》中并没有排除口头合同的适用, 少部分成员出于方便, 或沿袭民间传统的需要, 会草率地以口头方式签订合同, 一旦发生侵权损害, 往往苦于没有证据而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济。

(2) 条款不合理。合同以书面的方式签订并不等于成员权益得到了的确定性保证。由于自身法律知识不足以及合作社负责人没有尽到一定的缔约告知义务, 他们无法辨别合同中存在的格式条款, 不清楚相关的必备条款是否缺失, 对条款的实质性含义并不知情, 其权益也难以保障。

2. 管理运作不公开透明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成员的知情权很大程度上与合作社的负责人是否对成员尽到诚信义务有关。对成员诚信就意味着要将与成员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向成员公开, 例如:合作社的资金流向、用途、会计账簿、内部人员聘用等。在灌南县4家合作社倒闭的案件中, 负责人无视诚信原则, 隐瞒存款流向, 将成员蒙在鼓里, 给成员带来巨大的利益损失。

在合作社不成熟、不透明的管理体系中, 负责人与成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利益不平衡。信息不公开实际上是将成员排除在合作社的监管体系之外, 剥夺了成员主人翁的地位, 侵害了成员的利益。

(三) 成员利益保护面临监管风险

1. 监管主体职权与专业相分离

在相关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监管部门。现实中, 一些地区的合作社是由批准其设立的农工部监管。这就存在一个问题, 农工部有监督管理职权, 缺乏金融管理的专业与经验;而对于有专业管理知识与经验的金融机构, 又没有法律的明文授权, 无权监管。合作社的发展面临金融与监管的双重风险, 成员的利益保障亦缺乏稳定性。

2. 多部门监管职责划分不明

除了农工部的主要监管, 大部分地区的合作社还由人民银行、金融、审计等多部门共同监管, 存在着监管权限划分不清、责任归属不明、监管效率低下等弊端, 进而会引发各部门之间挑肥拣瘦、拈轻怕重的现象, 监管浮于表面。当成员需要救济时, 各部门相互推诿, 拒绝对成员的保护。没有统一的监管主体, 没有切实的监管效用, 合作社成员的经济利益、救济利益都面临风险。

3. 政府监管过度

一系列“合作社案件”发生之后, 各地政府相当重视, 出台一系列整治措施对合作社进行规范, 但这些措施实际上却削弱了合作社的制度个性, 抑制了合作社的发展活力。例如:为了防范非法集资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政府规定合作社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同期利率;为防止资金的不法流转, 政府给合作社配备了专门会计等, 这些做法使得合作社不再享有制度优势, 削减了农民入社存款的热情, 从根本上减少了合作社的资金存量。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应该参照成员共同制定的章程, 由成员自治。政府的介入使得成员的自主管理权、自主决定权形同虚设, 政府的改造行为实际上是破坏了合作社的制度特色, 使之成为金融“四不像”, 抑制了其发展活力。政府的过度监管不一定会损害成员的现实利益, 但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剥夺成员预期可得的利益。

四、完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成员利益保护的对策

(一) 完善法规关于融资的规定

1. 严格限制成员的资格

在《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中对于成员的要求是户口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在入股前在乡镇或者行政村内。这条规范并没有严格、明确限制成员的身份, 还可能为不法非农人员入社提供途径, 也为成员利益增加了不小的风险。因此, 有必要将“成员必须具有农村户口”明确写入法律, 从源头上减少隐患。同时要注重对合作社成员入社资格的审查, 在过程中降低风险。

2. 创新拓展合作社融资渠道

合作社互助性的制度设计决定了其融资方式的封闭性。虽然法律对合作社的资金来源做出了明确的限定, 但是, 在现实资金不足的情况下, 尝试做出一些创新性、探索性的改变也未尝不可。笔者认为, 在不违反顶层设计基本精神的框架之下, 可以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 允许合作社以法人的名义向当地农村金融机构进行资金的借贷与融通, 这不仅可以保持合作社内部的互助性, 还可以解决农民以个人名义向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的现实困难, 亦没有违反合作社设立的初衷。

3. 灵活变通合作社的贷款限额

为了审慎经营, 控制风险, 《暂行规定》对成员的贷款限额做出了明确限制。笔者认为规定限额并不是控制风险的唯一途径, 通过加大担保数额, 拓展担保种类, 增加担保人数, 完善借贷手续等一系列灵活借贷方式同样可以达到控制风险的效果。特定情形下还可以召开全体成员会议, 由成员民主表决, 对风险负担行使选择权。这些做法可以更大程度满足成员的借贷需求, 实现合作社内部资金的高度运作与最优分配, 实现成员利益的最大化。

(二) 建立合作社负责人对成员的诚信责任制度

为了加强合作社负责人的诚信责任,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 将其纳入法律体系之中, 使其上升为一种法定责任, 让信息公开、管理透明不再是一句空话。只有有了制度规定和明确的法律要求, 我们才可以期待合作社负责人积极、主动地进行信息公开, 让合作社在阳光下运行, 让舞弊、徇私无处藏身。另一方面, 要最大程度的让成员参与合作社的内部管理, 实现成员当家做主, 让成员掌控自己的入社、存款情况, 让其知情, 使其放心, 真正做到透明监管。

(三) 尝试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

为了防范现存的监管风险, 应进一步明确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 实现职权与专业的完美统一。就现实而言, 共同监管的部门之间应该明确职责权限, 相互协作配合, 不推诿、不卸责, 真正做到以成员利益为重。政府在对合作社进行管理时, 要注意不能让公权力在无意间伤害到成员的个体权利。笔者认为, 政府可以将监管的职权转交给合作社本身, 让其内部机制弥补外部监管的不足。政府的角色则可以从实践者转化为指导者, 既脱去过度监管的帽子, 又保障了合作社成员的自治权, 维护了合作社的特色。

(四) 进一步完善成员的救济途径

成员的权益受损, 若能得到有效救济, 也是一种利益的保护, 成员的利益保护也因此显得完整。从外部而言, 需要出台专门的法律, 对救济方式、程序作出规定。笔者认为, 成员维权的方式应不拘一格, 只要不违反社会公益、不侵害他人权益, 其救济就应该是被允许的。此外, 还要对成员进行普法教育, 增强其维权意识。从内部而言, 合作社应充分利用内部条件, 例如:合作社内部成员大会机制、章程自治制度等, 这些内部机制可以为成员提供便捷高效的救济途径, 体现民主自治, 降低救济成本, 补充外部救济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江合宁, 谢拓.农村资金互助社实践中的法律风险分析[J].西部法学评论, 2009 (03) .

[2]齐良书, 李子奈.农村资金互助社相关政策研究——基于社员利益最大化模型的分析[J].农村经济, 2009 (10) .

[3]王杨.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2) .

[4]范玲, 朱新山.发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的几点思考[J].江苏农村经济, 2011 (11) .

[5]王亦平.“农村资金互助社”法律规范之缺失[J].金融与法, 2009 (05) .

合作社成员规章制度 篇3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成员合作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5)01-0047-06

一、引言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 可见农民合作社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农民合作社发展历程来看,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成员的支持与合作,成员是合作社的主体和基础;但是农民合作社是由拥有不同资源要素的成员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结合的契约组织[1],成员参与合作行为是一个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决策,存在获得利益合作行为就将持续,否则其就会选择非合作[2]。因此,了解成员合作意愿,研究影响成员合作意愿的因素,探讨提高成员合作意愿的途径,对农民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文献回顾

Fulton和Vercammen用新古典理论构造了供应合作社可以降低平均成本定价带来经济失效的非均衡价格系统模型。他们认为合作社的目标是建立一项满足于四个要求(激励兼容性、经济理性、个体理性、公正公平性)的契约制度,而非社员和合作社的总利润的最大化[3]。Cook指出“由于搭便车问题、短视问题、投资问题、控制问题和影响成本问题导致合作社在剩余索取权和决策控制方面存在冲突,投机取巧行为比其他类型组织更容易发生”[4]。林坚等认为不同参与主体的资源禀赋、参与目的以及角色存在差异导致了成员结构的异质性[5]。韩喜平等从社员个人特征、资源禀赋、目的动机、风险偏好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要从实现农民合作社系统内部均衡的动态逻辑条件出发,构建系统均衡协同的路径,解决农民合作社的不稳定问题[6]。袁久和等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合作社各行为主体之间均存在合作意愿的可能。通过增强成员之间的提高成员合作意愿、信息不对称和彼此之间的信任、提高预期的合作效应系数、促进合作关系的平等性等都有助于成员与农民合作社之间保持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7]。孙亚范等认为成员的合作认知水平、获得的合作收益及其满足程度、对管理层的信任程度、合作社盈余返还分配制度和社员股金制度是否健全以及成员在合作社中的某些角色差别,是影响成员合作意愿的主要因素[8]。

三、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13年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广东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方向及相关制度安排研究”(项目编号:2011B070300132)在广东省开展的调查。调查地点选择广东省汕头、梅州、湛江、肇庆、韶关等地区,调查对象为各农民合作社成员。调查按照设计好的问卷,采取一对一的调查。调查共得到有效问卷137份。其中有效问卷119份,问卷有效比例为87%。,从被调查成员的性别来看,男性占64%,女性占36%;从年龄结构看25岁以下占13%,25-55岁占79%,55岁以上占8%;从文化结构看,小学及小学以下占34%,初中占48%,高中及中技占14%,大专及大专以上占4%。

(二)模型选择

农民合作社成员选择合作意愿主要是受自身的因素、市场特征、合作社经营状况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参与合作是一个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决策。影响农民合作社成员合作行为的因素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成员个人因素包括成员年龄、文化水平;(2)市场特征,包括距离市场的远近、产品销售价格的情况等因素;(3)合作社目前的状况,主要合作社增加成员收入的能力、合作社是否履行责任与义务、成员对合作社需要继续改进地方的评价。基于上述的考虑,本文从四个方面的变量来解析农民合作社成员合作意愿影响因素:(1)您是否与合作保持稳定交易合作关系,用Y1表示;(2)您是否能积极参加合作社各项工作,用Y2表示;(3)你是否愿意与合作社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用Y3表示;(4)按照目前的状况,您是否可能退出合作社 用Y4表示。选择三类解释成员合作意愿的影响因素变量,即:成员自身因素(x1-x4),成员市场特征(x5-x8),合作社自身发展情况(x9-x16)。

根据上述综合的分析,本文将影响农民合作社成员合作意愿因素的基本模型设定为: 成员是否选择合作=(成员自身的因素,市场特征,合作社自身发展情况)+扰动项。

具体的有序多分类概率Probit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如下:设存在一个潜在变量,是不可以观测的,可以观测的是,设有0,1,2,…,n等n+1个取值情况。

(三)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1.影响成员与合作社稳定交易意愿的因素分析

根据上述实证模型,利用计量软件Eviews6.0对Y1进行有序probit模型回归,所得结果见表3。

检验结果说明:

(1)合作社成员的年龄对是否与合作社保持稳定交易的合作关系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P=0.0522<0.1)。成员年龄越小,越愿意与合作保持稳定交易关系。这可能是在新一代的农民中接受的合作社的信息更多,对于合作社的宗旨比较易于理解,当市场价高于合作社收购价,仍会将产品卖给合作社,所以在被调查的对象中越是年轻的成员,越能与合作社保持稳定的交易合作关系。

nlc202309020833

(2)计量结果显示:合作社成员的文化程度对成员选择与合作社保持稳定交易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影响(P=0.0089<0.01)。说明文化程度越高,成员的合作意识越强,越愿意与合作社保持稳定交易合作关系。

(3)计量结果显示,产品销售是否困难对社员与合作社保持稳定交易关系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P=0.0612<0.1),且系数为-0.324651,说明产品销售的越困难,社员为了降低家庭经营的风险,减小损失,越是保持选择与合作社稳定的交易。

(4)合作社为成员增加收入的能力因素对成员选择与合作社保持稳定交易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012<0.01),说明合作社越能为社员增加收入,社员越愿意与合作社保持稳定交易关系。

(5)合作社是否定期公开财务报告对成员与合作社保持稳定交易意愿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755<0.1),说明合作社越能定期公开财务报告,社员越愿意与合作社保持稳定交易关系。

(6)在合作社是否履行义务中社员合作意愿(P=0.0693 <0.1),履行义务的合作社社员更愿意与合作社保持稳定交易关系。这说明合作社能从内容和质量等方面为社员提供的各项服务,为合作社成员提供了农资供应,保证所买农资的质量,减轻了生产经营成本,提供产品加工服务,降低了家庭经营的风险从而增强成员的合作意愿。

2.影响成员参加合作社各项工作意愿的因素分析

利用计量软件Eviews6.0对Y2进行有序回归,所得结果见表5。

由表可知表5,对数似然比Log likelihood= -110.06,模型的整体拟合度较好(P=0.000493),伪判决系数Pseudo-R2=0.15815,表明自变量整体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经优化和筛选得到最终的检验结果见表6。

最终检验结果说明:

(1)合作社增加收入对成员积极参加合作社各项工作的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成员对合作社增加其收入越满意,越愿意参加合作社各项工作。说明合作社成员选择合作的决策,更多的是考虑合作社带来经济利益的联结,越是能增加其收入,越是趋向选择合作。

(2)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对成员积极参加合作社各项工作的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越是与成员签订合同,成员越愿意参加合作社各项工作。调查中发现有65%社员对销售状况是比较困难,而合作社能与社员签订购销合同,降低了家庭经营的风险,解决了成员销售的后顾之忧,增加了对合作社合作的意愿。

(3)履行义务合作社对成员积极参加合作社各项工作的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社员参加合作社各项工作意愿具有比较显著影响(P=0.00843 <0.1),履行义务的合作社较没有履行义务的合作社的社员更积极参加合作社各项工作,这表明合作社积极履行义务为社员提供服务更能增加社员合作意愿。

3.成员与合作社保持长期稳定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利用计量软件Eviews6.0对Y3进行有序回归,所得结果见表7。

由表7可知,对数似然比Log likelihood= -124.7132,模型的整体拟合较好(P=0.00000),伪判决系数Pseudo-R2=0.184861,表明自变量整体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经优化和筛选得到最终的检验结果见表8。

最终检验结果说明:

(1)合作社成员的年龄对是否与合作社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成员年龄越小,越愿意与合作保持稳定关系。这可能是在新一代的农民中接受的合作社的信息更多,思想比较先进,对于合作社的宗旨比较易于理解,所以在被调查的对象中越是年轻的成员,越能与合作社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

(2)计量结果显示:农民合作社成员的文化程度对是否与合作社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具有十分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文化程度越高的成员越愿意与合作社保持合作关系。

(3)计量结果显示,销售价格波动对社员与合作社保持长期稳定关系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P=0.0368<0.5),且系数为-0.288922,说明销售的价格波动越大,社员为了降低家庭经营的风险,减小损失,越愿意与合作社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

(4)合作社增加成员收入的因素对社员与合作社保持长期稳定关系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803<0.01),说明合作社越能为社员增加收入,社员越愿意与合作社保持稳定关系。这说明农民合作社越是致力于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社员收入,越是能增加社员合作意愿。

(5)合作社是否定期按照章程公开财务报告对成员与合作社保持长期稳定合作意愿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P=0.0873<0.1),说明合作社越能定期公开财务报告,社员越愿意与合作社保持稳定关系。

(6)在合作社是否履行义务中社员合作意愿(P=0.0693<0.1),履行义务的合作社成员更愿意与合作社保持稳定关系。这说明合作社能从内容和质量等方面为社员提供的各项服务,为合作社成员提供了农资供应,保证所买农资的质量,减轻了生产经营成本,提供产品加工服务,降低了家庭经营的风险从而增强成员的合作意愿。

4.影响成员退出合作社意愿的因素分析

利用计量软件Eviews6.0对Y2进行有序回归,所得结果见表9。

最终检验结果说明:

(1)计量结果显示:被调查成员的文化程度与是否退出合作社的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文化程度越底的成员越不愿意退出合作社。这可能是文化程度越低的农民处于市场弱势,掌握的销售信息越少,更加愿意越合作社联结,更加不愿意退出合作社。

(2)计量结果显示,销售价格波动对社员退出合作社意愿具有负相关的显著影响(P=0.0162 <0.05),且系数为-0.422648,说明销售的价格波动越大,社员退出意愿越小。这可能是价格波动越大,社员收入越不稳定,所承担的经营风险越大,越愿意与合作社联结,越不愿意退出合作社。社员退出意愿越强。

nlc202309020833

(3)在合作社是否履行义务中社员合作意愿(P=0.0693<0.1),履行义务的合作社社员更不愿意退出。这说明合作社能从内容和质量等方面为社员提供的各项服务,为合作社成员提供了农资供应,保证所买农资的质量,减轻了生产经营成本,提供产品加工服务,降低了家庭经营的风险从而增强成员的合作意愿。

(4)合作社需要改进的地方评价中,越是希望合作社需要改进的地方越多的社员越是想退出合作社,说明合作社在服务质量、增加分红、产品销售、价格优惠、发挥成员作用、财务报告是否按章程公开等方面存在需加强的服务越多,成员退出合作社的意愿就越大。

四、政策建议

(一)增加社员的收入水平

研究结果表明, 成员对农民合作社增加收入能力的满意度越高,越愿意选择合作。发展农民合作社的根本目的是增加社员收入,因此,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过程中,要致力于降低了家庭经营的风险,解决成员销售的后顾之忧,更加能增加成员对合作社合作的意愿。

(二)完善合作社的服务功能

要完善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从内容和质量等方面完善合作社提供的各项服务,为合作社成员提供了农资供应,保证所买农资的质量,减轻了生产经营成本,提供产品加工服务,降低了家庭经营的风险,切实提高合作社成员的收入,从而增强专业合作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加强对合作社监督管理

农民合作社作为一个联合的合作经济组织,在组织形式、收益分配、运行机制扶持政策上都和一般的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鉴于农民合作社的特殊性质,应建立社会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一是,要充分发挥合作社监事会和成员的监管,实行社务依照章程公开,有利于合作社健康发展;二是政府专业部门应当监督农民合作社是否依照章程合法经营,同时农业管理部门要对其经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参考文献:

[1]林坚,黄胜忠.成员异质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所有权分

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10):12-14.

[2]罗倩文.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合作行为及激励机制

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3]Fulton & Vercammen J.The Distributional Impact of

Non-uniform Pricing Schemes for Cooperatives[J].

Journal of Cooperatives,1995(10):18-32.

[4]Cook M L.The Future of U.S.Agrieultural CooPeratives:

A Neo-InstitutionalAPProach[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eonomies.1995,77(10):1153-1159.

[5]徐志刚,张森,邓衡山,等.社会信任:组织产生、存续和发

展的必要条件——来自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

经验[J].中国软科学,2011(01):47-58.

[6]韩喜平,李恩.异质性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协同研

究[J].学习与探索,2011(06):166-168.

[7]袁久和,祁春节.异质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合作关系及

其稳定性研究[J].财贸研究,2013(03):54-56.

[8]孙亚范,余海鹏.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合作意愿及影响因素

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2(6):48-50.

(责任编辑:陈 勇)

合作社成员规章制度 篇4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内部资金互助模式分析

资金互助会兴办背景

天津市宝坻区民盛养鸡专业合作社前身是民盛肉鸡产销协会,由于协会作为社团组织在市场经营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2005年4月该协会变更登记,经工商宝坻分局批准成立专业合作社。近几年在区农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借助区域优势和与大成集团天津公司合作下,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合作社有成员320户,仅2008年合作社年出栏肉鸡达到600万只,每个成员户纯收入可超过7万元。合作社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得一些成员有扩大养鸡规模的意愿,但是受限于资金短缺及向商业银行贷款难等问题,产业发展陷入被动。专业合作社结合其区域内农户养鸡的现实需求,特别是针对部分养殖户扩大再生产资金短缺情况,在合作社的制度框架内并借鉴其它地方的经验,在天津市宝坻区农业局的支持下,于2009年上半年依托天津市宝坻区民盛养鸡专业合作社发起成立资金互助会。该资金互助会发展路径和作法是将一部分专业合作社成员的资金以入股的方式集中起来,实行内部成员贷款互助,以合作金融资本缓解成员养殖资金紧张的问题。目前该资金互助会在专业合作社成员中吸纳入股成员50名,股金合计110万元,累计向成员放贷55人次,贷款额达170多万元。使更多的养殖户扩大了生产,促进了社区肉鸡养殖的发展。

资金互助会运作机制

天津市宝坻区民盛养鸡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会是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成立的,以合作社内部成员为主体,非合作社成员不得入股与借款;坚持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制度原则;坚持入股资金与自营业务相结合的原则。互助会主要在专业合作社成员间调解资金余缺,缓解合作社成员从事肉鸡养殖资金紧张的问题,这一运转方式采用“会员集资再服务会员”的办法,真正为合作社内部成员生产资金的需求提供了帮助。

资金互助会的组织架构由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组成。成员大会由全体入股成员组成,经授权,成员代表大会可以履行成员大会职权,其中代表由若干成员小组直接选举产生。

合作社内部成员自愿入股,成员需求资金在其股金额内实行信用制度。超过股金借款需有合作社成员用股金担保,担保人的股金总和必须大于或等于借款金额。每户成员最高借款不超过万元。在合作社内非入股成员借款,每项借款不超过10万元,需要用入股成员股金担保,股金数额必须大于或等于借款数额。实行自担责任、互担责任和共担责任机制。无论任何情况造成成员所借款项不能按期偿还的,合作社将用其本人的股金和收购其产品的销售资金抵还,数额不足部分由该项借款担保人的股金补齐。

资金互助会存款(股金)利率为5‰,高于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贷款利率为8.37‰,低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根据肉食鸡养殖周期,资金互助会规定贷款资金两个月为一个周期,到期还款,以尽可能提高贷款资金周转率。

区别于民间借贷和非法融资组织:资金互助会是经济的联合体,有内部规章和明晰的运行机制来约束成员行为及防范风险,进行民主管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不以赢利为目的;服务对象是合作社成员,信用度高;入股成员不得利息,只按股额获得红利或弥补亏损。

区别于银监会框架下的资金互助社:资金互助会是在合作社内部发育起来的,其服务对象不仅有互助会成员,也有非互助会成员的合作社成员;没有过高的准入成本;发展初期政府对其进行财政、培训等多方的扶持。

资金互助会管理问题

对刚刚起步的天津市宝坻区民盛养鸡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会而言,合作金融的发展探索还只是破了个题,调研中发现了可能影响今后发展的潜在问题:

没有明确的身份认证。资金互助会是在相关政府单位的支持下作为试点成立的,不同于银监会框架下的资金互助社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有金融许可证、是法人;也不同于专业协会可在民政部门注册。尽管资金互助会有明确的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制度,但至今没有明确的“身份证”,只是附属于专业合作社(实际上产权独立)。因此,业务活动、发展方向等都会受此限定。

组织边界和利益关系界定不清。一方面,专业合作社与资金互助会成员有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伴生格局,但似乎资金互助会又不为专业合作社所有,而为专业合作社部分成员所有;另一方面,互助资金会是以合作社为依托开展业务活动,借贷关系涉及到专业合作社成员。理论上,资金互助会与合作社组织边界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组织边界中的成员有着不同的利益关系。但实际运行中,由于两个组织的理事长是同一个,且资金互助会与专业合作社在固定资产、政府扶持资金使用等严重重合,使得两个实体组织边界因产权关系纠葛而变得不清。运行结果可能是,随着互助资金组织业务范围的拓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发展壮大,其所依托的专业合作组织载体因并不能对资金互助会新增资产享有权益,而使专业合作社成员有可能对资金互助会提出利益分割要求,或者资金互助会出现经营风险,同样对专业合作社将产生资产损失和其它负面影响。这有可能将会成为今后影响彼此发展的突出问题。

风险控制手段少,内部组织制度不完善。作为资金互助试点,其风险控制和组织制度尚有不足之处。农业是风险产业,养肉食鸡更是如此。但目前看,该合作社成立的资金互助会对贷款风险的控制,除了加强技术服务和担保外,没有其它手段,一旦出现大规模疫病,贷款资金将面临较大风险。此外,制度建设需要做的工作也不少。例如《资金互助会管理办法(试行)》的第五章第三条规定:接纳的外部无偿资助,均按接收时的现值入账,作为自有资产。这里既没有涉及外部无偿资助资金折股量化问题,更不会有作为盈余分配时考虑的依据。在财务管理制度中亦无对外部无偿资助金额的明确规定,故在处理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时稍显模糊。

资金互助会发展建议

(一)明确政府行为,扶持不干预

资金互助会作为政府的支持下的产物,尽管本着为合作社成员服务为目的,但是要坚决避免大量行政干预行为,不能为追求政绩而违背合作金融的基本理念和资金互助会成立的初衷。此外,作为新生儿,政府也需要在政策、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如给予资金互助会合法的身份、免征营业税等。同时,作为破解农民贷款难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资金互助会已经起到了良好的“杠杆”作用,需政府部门加大力度积极推广。

(二)理顺内部关系,界定产权、划清边界、完善制度

在专业合作社基础上兴办的资金互助会,应办成入股资金互助会成员的,同时应坚持入股者与利用者的“同一原则”。作为合作金融,资金互助会必须始终坚持办社宗旨,为成员服务,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始终坚持合作社基本原则,明确“三会”制度,对资金互助会的实际运行过程实施严格监督,强化风险监管机制,不能使会员代表大会形同虚设和流于形式。对合作金融的股金、存款、贷款的去向,利率利息,收益分配等定期向村民公开。

(三)增强竞争能力,扩大资本金来源,降低经营风险

为解决资金互助会资本金不足问题,可以考虑依托合作社作为担保从事农村商业银行批发贷款业务,也可以引入战略投资人或优先股股东(不参与合作社决策,享有优先分红和取得高于同期银行的存款利息)。目前,互助会的资本金主要是成员股金,没有一定的自有资金,一旦发生风险,将使入股会员受到严重的损失,也影响互助会的长远发展和示范效应。因此,互助会也可以依托专业合作社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创立产业发展风险金等形式,多渠道分散贷款风险。

(四)加大宣传力度,坚定信心,消除疑虑

支部成员职责分工、制度 篇5

1、负责医疗卫生党组织思想、组织、政治作风、制度建设和党员管理教育工作。

2、负责政治理论学习及民主生活会的开展。

3、负责医疗卫生精神文明建设及党组织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工作。配合行政领导抓好医疗卫生德育工作及教师思想作风建设。

4、抓好党员的党风廉正建设,促进党政班子的廉洁自律。

5、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做好医疗卫生中层干部的教育、培养、考核、选拔工作。

6、领导医疗卫生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众组织的工作。

7、负责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工作。

8、完成教育局党委交办的其他任务。

党支部书记工作职责

1、积极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上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决定 在单位的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保证卫生医疗的社会主义方向。

2、经常对党员进行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决定的教育和党性、党纪、党风教育。

3、积极参加医疗卫生改革,做好改革的思想工作。

4、抓好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加强党员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做好党的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工作,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党员工作做到有计划,落实培养人,并认真写《积极分子培训登记表》,支部每季度至少分析一次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

5、组织职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关心职工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和健康,了解其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6、定期召开支部会,做好支部的日常工作。

7、坚持民主集中制,带领支部一班人,抓好支部各项工作。

8、深入服务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改进医疗卫生工作。

9、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法制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提高干部职工的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10、指导、监督医疗卫生行政指挥系统的工作。

党支部副书记工作职责

协助支部书记,完成支部各项工作,支部书记不在时,代理书记承担支部书记的职责,了解和掌握支部的各项工作、学习、思想的动态。

党支部组织委员工作职责

党支部组织委员在党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分管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了解和掌握支部的组织状况,根据需要,提出党小组的划分和调整的意见,检查督促党小组过好组织生活。

2、了解和掌握党员的思想状况,协助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具体组织开展争创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小组和优秀党员的活动,搜集和整理党小组和党员的先进事迹,向支委会提出表扬、奖励党小组和党员的建议。

3、负责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提出发展党员的意见,具体办理接收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的手续。

4、上报党员统计资料,接转党员的组织关系,按时收缴党费,定期向党员公布党费收缴情况。

党支部宣传委员工作职责

党支部宣传委员要在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分管党支部的宣传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了解党内外的思想情况,提出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拟定和提出学习计划和建议。

2、组织党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时事政治和党章、党的基本知识。

3、根据上级党委指示,围绕每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开展宣传鼓动工作。

4、指导本单位职工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党支部议事规则

一、议事内容:

党支部应当讨论或决定以下问题:

1、讨论并决定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有关问题。

2、讨论并决定党的建设有关问题。

3、讨论医疗卫生发展规划、工作计划、重要规章制度。

4、讨论研究医院改革方案、医院基本建设等。

5、讨论干部的管理、教育、培养、考核工作。

6、讨论并决定涉及干部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二、议事制度

1、支部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

2、支委会召开的时间、议题,一般应在会议召开前1-2天通知各委员。

3、支委会议必须委员超过半数方能举行,讨论任用干部需三分之二成员到会。

4、支委会议讨论问题时,首先由议题的提出人就议题做简要说明,然后委员就议题发表意见,主持人根据讨论情况归纳集中,提出初步意见,最后,到会的委员再进行表决。

5、支委会议进行表决,赞成票超过应到会人数的半数为通过。对一时难以统一的问题除紧急情况以外,可暂缓做出决定。要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等意见一致后再提交会议表决。

6、表决方法可根据讨论事项的不同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等方式。会议决定若干事项时,应逐项表决。

7、表决结果由支持人当场宣布,并做好记录。

三、责任追究

领导班子成员不遵守、不执行集体讨论的决定,或未按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履行自己的职责,给工作造成损失的应当追究责任。

支部工作会议制度

1、支部会每月召开一次,遇有紧急事项,书记可随时决定召开。

2、会议的主要内容:传达贯彻上级领导机关会议文件精神,研究实施意见和措施;研究部署或阶段性重要工作;汇报交流工作进展情况和人员的思想状态;需要讨论研究的工作事项和决议。

3、支部会由书记主持,因特殊情况缺席,可委托其他支部委员主持召开。

4、对决策重大问题,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三会一课”"制度

一、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三个月召开一次。其内容为:

1、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指示,制定本单位贯彻落实的计划措施。

2、定期听取、讨论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3、讨论接收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讨论决定对党员的表彰和处分。

4、选举支部委员会和出席上级党代表会的代表。

5、讨论决定其他需要由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的重大问题。

二、党的支部委员会会议。由半数以上党的支部委员会成员参加。

1、讨论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员的教育问题。

2、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决定,保证完成医疗、卫生、防疫、计划生育等问题。

3、发展党员,选拔干部以及对党员的奖惩问题。

政治理论学习制度

1、建立政治理论学习领导小组,领导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

2、主要学习内容:按上级党委的要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法律知识、医德医风建设等内容为主,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一些相应的学习内容。

3、政治学习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单周周三为集中政治理论学习辅导时间,双周周三为业务理论学习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自学时间。

4、政治理论学习要求学习有笔记、学中有心得、中间有测试、年末有总结。

5、对干部职工政治学习的出勤、学习笔记、测试、总结等情况支部要做好记录,并将结果列为考核与评估的内容。

党风廉政制度

1、严守法纪,不搞以权谋私,严禁以任何名义吃、拿、卡、要和报销由个人支付的各种费用。严格执行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

2、秉公尽责,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思想。

3、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同腐败现象做斗争。

4、实行政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5、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努力降低办公成本,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

6、凡出现违法乱纪的事件,对有关当事人一查到底,严肃处理。

民主生活会制度

为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增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以达到沟通思想、交流情况、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增进团结的目的,推动我支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制定本制度。

一、民主生活会的对象和时间

民主生活会的参加对象一般为支部委员,根据需要也可以吸纳全体党员或部分党员参加。民主生活会每年召开一次,日期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二、民主生活会的议题

民主生活会的中心议题,可根据形式的需要和领导班子实际,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重点围绕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领导班子思想、工作、作风建设等方面的情况,确定民主生活会的中心议题。也可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确定民主生活会的内容。

三、民主生活会基本要求

民主生活会由党支部主要负责人召集和主持,主持人要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引导大家畅所欲言。

召开民主生活会的基本要求:一是做好会前准备工作。向上级党组织汇报,邀请上级党组织参加,会前三天将生活会内容通知到与会党员,与会党员认真准备好发言提纲;二是会上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针对性的解决思想、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民主生活会真正形成一种民主气氛;三是针对民主生活会检查出的问题,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四是认真做好生活会详细记录,会后七日内将会议情况上报上级党组织。对于未达到民主生活会要求的,一律重开。

发展党员工作制度

1、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2、发展党员工作要坚持有计划发展,质量第一,入党自愿,个别吸收的基本原则。

3、要求入党的同志必须向所在支部提出申请,并由支部确定两名正式党员负责培养。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要填写入党积极分子登记表,由培养人按党员标准进行培养、考核,每半年要填写一次考核情 况,两名培养人均需填写意见。

4、入党积极分子必须确定培养时间一年以上,并具备发展条件的方能列为发展对象。发展要做到材料齐全,手续完备,认真组建党员挡案。党员党案共计十一部分组成。既:入党申请书、自传、入党积极分子登记表、党员座谈记录、群众座谈记录、入党前短期集中培训登记表、政审外调材料、政审综合材料、支部大会原始记录、入党志愿书、公示材料。

5、支部大会讨论某同志入党时,本人必须到会。必须经支部正式党员半数以上通过方能有效。支部大会决议要把表决情况填写清楚,由支部书记签字盖章后上报县党委。

6、预备党员在预备期内,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符合党员标准,即可按期转正。转正须由预备党员本人向支部提出申请,党支部要按时召开党员大会讨论,并将讨论结果上报县党委。接到县党委的审批结果后,支部书记要与本人谈话,并将审批结果在支部大会上宣布。预备党员培养考察制度

1、定期布臵学习任务,并检查其学习情况。

2、定期谈话,入党介绍人每两个月,组织委员每季度找预备党员谈一次话,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要求。

3、定期汇报评议。预备党员每季度向党小组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党小组按季进行评议,个人汇报和小组评议结果分别填入预备党员考察档案。支委会根据党小组的评议,进行深入考察,以作为转正依据。

4、预备期满,支部及时召开支部大会进行讨论,作出预备党员转正、延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决定。

党组织民主监督制度

1、坚持党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凡属重大问题,应由支部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在研究问题时,要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并严格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搞一言堂、家长制。

2、加强组织观念,建立请示汇报制度。凡属重大问题,支部必须向上级党组织请示汇报,领导成员个人,必须向所在组织请示汇报。

3、党支部必须按工作常规召开党员大会,向全体党员报告工作,征求广大党员对党支部的工作提出批评与建议。

4、党支部设立纪律检查委员,成立纪检小组,负责检查监督全体党员,特别是支部委员的工作和守纪情况。对违纪党员,要严肃批评教育,并根据错误大小,情节轻重,作出处理。

5、支部委员与普通党员一样,定期参加党小组的学习和组织生活,加强与党员群众的联系,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6、定期召开党内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保持党的肌体不受不正之风的侵袭。

7、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发动党内外群众,对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工作、作风等方面开展民主评议,一年一次,最后综合各方面意见,对每个党员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的评定。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制度

1、为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医疗卫生党支部负责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一般每季度培训一次。

2、培训内容主要是党的基本路线,重点培训《中国共产党章程》、《入党教材》以及时事政治。通过学习使他们懂得党的性质、纲领、任务、宗旨、纪律、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懂得新时期党的理论和基本路线,端正入党动机,明确奋斗目标。

3、支部要定期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情况进行验收。把验收结果作为考察积极分子是否具备入党条件的内容之一。

4、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形式要灵活多样,务必讲究实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条规定

为认真贯彻中纪委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从政若干准则》,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切实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确保教育改革健康发展,结合实际,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特作如下十条规定:

一、党员领导干部要模范地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认真落实《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不准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执行上不准打折扣。

二、党员领导干部对分管的工作要守职尽责,不得从事第二职业。

三、党员领导干部要遵守财务制度,公出办事要按规定报销差旅费;不准索取管理、服务对象的钱物;不准收受各种回扣和好处费;不准在招生、提干、晋级、入党、职称评定、调动工作之机谋取私利。

四、党员领导干部不得接受馈赠的钱物;不准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各种费用;不准接受干部职工吃请。

五、党员领导干部不准违反规定建造、分配、购买超标准住宅不准用公款装修。

六、党员领导干部不准利用本人及家庭成员婚丧嫁娶以及工作调动、过生日迁新居等机会借机敛财。

七、党员领导干部必需按规定配备、使用小汽车,办婚事不准动用公车,办丧事不准超过规定。不准擅自用公款配备、使用通讯工具,不准用公款配备住宅电脑和支付上网费用。

八、党员领导干部不准用公款游山玩水和参与高消费娱乐活动,不准参与赌博活动。

九、招待来宾要经主管校长批准,按标准招待,不搞一客多陪,更不搞用公款消费的娱乐活动,严格控制招待费用。

合作社成员规章制度 篇6

1. 1 组织同一性的内涵

组织同一性的核心性是指能够解释组织为什么存在的根本特征,比如组织信仰、成员价值观等; 组织同一性的独特性是指组织相对于其他组织的独特的社会定位; 组织同一性的一致性是指组织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的要素。

组织同一性整合了组织内部不同成员对组织的性质和功能的回答,组织同一性与组织的战略、核心业务、技术、知识基础、组织管理以及控制结构等相联系,起着维持组织内部利益平衡以及与利益相关者建立持久关系的重要作用。[1]同时,组织同一性也有利于解决成员冲突、取得竞争优势以及增强组织适应能力。[2]

1. 2 组织同一性的内容

组织认同是一个由异质性到同一性的演进过程,需要通过成员差异和冲突来完成认同构建。这种组织认同构建的有效性取决于组织与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可以降低异质性成员组织认同的不确定性。

组织形象是组织同一性的外部情境。组织同一性是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相互作用的中介。组织同一性的演进要经历: 与组织形象的一致性、同一性反思、组织文化形成过程。当这几个过程处于均衡时,会形成积极的组织同一性,有利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Huff ( 1998) 通过研究提出了管理组织同一性的六种策略: 包容、消除、忍受、寻求元同一性、创造同一性、忽略同一性。一方面,组织内外的核心成员和关键要素的分布会对组织同一性数量的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不同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以及成员的同质性程度会影响组织的协同程度。

1. 3 组织同一性的功能

组织同一性的功能与其内涵有关。首先,组织同一性是组织成员寻求目标价值和采取行动的核心根源,也是组织能够以彼此关联和相互一致的方式向外部表述自己的基础; 其次,组织同一性界定了组织与成员之间的关系、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的关系; 最后,组织同一性也是组织演进的动力和约束机制。

2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异质性表现及其原因

2. 1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异质性主要表现

( 1) 成员人口统计特征的异质性。合作社成员人口统计特征的异质性是农民参加合作社以前就具有的属性,包括成员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结构与规模、收入水平、受教育情况、宗教信仰、种族、籍贯等。合作社成员的人口统计特征提供了影响成员行为和动机的重要信息,中小社员普遍呈现出文化水平低、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参与式管理等特点,不同的管理方式和决策能力影响着合作社的发展和走向。

( 2) 资源禀赋和角色的异质性。合作社参与成员的资源禀赋差异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等方面。中小社员相对于核心成员,主要拥有流转缓慢、规模经营程度低、相对分散的土地资源,缺乏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技术、资金、管理等关键要素,在合作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主要充当惠顾者、参与者的角色。而拥有资本、技术、管理以及社会网络等关键要素的涉农企业、农村基层组织、生产运销大户等,出于各自的动机和需要,自然而然地成为合作社的创建者和管理者,同时也是合作社的主要受益者。

( 3) 风险承担与期望的异质性。合作社的中小社员,对合作社承担的风险非常少,核心成员作为合作社的主要发起者和管理者,则需要承担合作社更多的风险。由于中小社员仅是合作社的惠顾者,合作社的存在与否对他们影响不大,除非合作社的利润返还额度非常有吸引力,而作为合作社的核心成员和管理者,他们为了实现成立合作社来获取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的初衷,对合作社的期望程度非常高,会更多地致力于改善合作社内部治理绩效。

( 4) 成员能力的异质性。合作社不同的参与成员的个人能力有大小高低之别,这主要与成员个人的成长背景、经历和经验积累有关。在一个规范有效运行的合作社组织系统内部,成员的能力与其对合作社的贡献、获得的收益是正相关。如果成员认为个人能力与应得收益不符、管理者高估计个人能力或者社员间的能力相对同质时,合作社组织的基础就受到了威胁。[3]

2. 2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的原因分析

( 1)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构成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结构的体制原因。我国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2 条规定: “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但是,到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普通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农业发展空间难以随着收入水平提高而拓展。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压力下,单个农户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需要采取联合中介组织来帮助农民进入市场,进而有效地保护农民自身的利益。[4]

( 2) 农村市场化改革是合作社异质性成员结构形成的外部约束。1978 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8 年国家将土地承包延长30 年,2002 年,国家又出台了 《农村土地承包法》,进一步把家庭经营权长期化、法律化,农业经济管理逐步由计划导向转向市场导向,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逐步提高,农业产业链的联系愈加密切,农业产业化经营趋势明显。

随着1978 年农村家庭经营制度改革,以逐步取消国家对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的农业市场化改革也同时启动,国家逐步放开少量小宗农副产品集市贸易。国家定价的农产品由1985 年的38 种减到1991 年的9 种,到1993 年,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农副产品交易90% 实行了市场定价或者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到1998 年,除了粮食、棉花、食油等主要大宗农产品外,其他农副产品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定价,1999 年国家又放开了棉花的购销价格。随着农村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到20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后,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总量基本平衡,买方市场特征日益明显。

( 3) 农村阶层分化是合作社异质性成员结构形成的内在动因。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农村社会阶层持续分化,出现了农业劳动者、农民工、雇工、农村知识分子、个体从业者和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管理者、农村管理者等社会阶层。[5]在农村阶层分化的过程中,以职业为导向、以占有资源和取得利益为动力,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阶层关系演变成利益关系。

3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异质性与合作社组织同一性冲突

3. 1 成员异质性价值观与合作社的组织认同冲突

成员异质性价值观与合作社组织认同的冲突主要体现在: 一是他人导向价值观与民主决策。是指在参与合作社民主决策时,可能会较多地依赖于他人,并认为成员个人的成功是更多地依赖于与他人特别是核心成员的合作。黄胜忠( 2008) 通过设计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认同研究中认为在成员异质性条件下,核心成员更倾向于对合作社追求产品价格、成员控制和职业化管理为主的功利主义认同,而中小社员在组织认同上会屈从于少数核心成员,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利主义导向。[6]

二是环境导向价值观与风险承担。反映了成员对其与合作社的经济、技术和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看法。强调问题解决、风险承担和以追求绩效为目标的合作社经营机制,显然有别于为一个以安全、地位和等级为导向的合作社经营机制。

三是自我导向价值观与主人翁意识。自我导向价值观反映了合作社成员认为应为之追求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方式。孙亚范( 2011) 对于江苏省25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问卷调查得出,由于农民专业合作主体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相当部分的中小社员利益关注停留在价格改进的层次,对于合作还缺乏稳定、长期的利益预期。[7]

3. 2 成员异质性期望与合作社形象冲突

合作社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合作社综合评价后所形成的总体印象。组织内部的制度结构、组织规模、组织绩效问题直接影响着合作社的组织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中小普通成员充当的是合作社的惠顾者,因此合作社形象的存在与否对他们影响不大。而合作社的核心成员对合作社的期望程度非常高,有较强动机致力于不断改善合作社内部治理问题,提升合作社的组织形象。

3. 3 成员能力异质性与合作社管理冲突

社员能力异质性必然导致其在合作社中的角色差异,对于转型时期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成员的异质性能力结构将深刻影响合作社的组织管理和组织功能。能力不同的社员,借助合作社获得的收益也是不同的,成员异质性能力与合作社管理冲突表现在:

一是使用者所有的冲突。农民专业合作社 “使用者所有”原则强调使用者是主要的资本贡献者和风险承担者,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本主要由社员出资、入社费和惠顾者留存等构成,随着合作社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实力的增强,合作社可能会吸纳非使用者成员,在合作社异质性成员结构下,由于利益诉求的不同,合作社成员如何分配出资额面临冲突。

二是使用者控制的冲突。农民专业合作社 “使用者控制”原则要求合作社使用者掌握合作社的管理决策权,也可以把决策权委托给理事会间接管理合作社。传统的合作社为确保成员对于合作社的实际控制权,坚持只有使用者才有投票权,并充分体现民主性原则。但在合作社成员异质性条件下,绝对的 “一人一票”原则会出现 “合谋”而产生少数成员侵占其他成员的利益现象,也会产生合作社在重大问题方面产生意见冲突和决策困难。

三是使用者受益的冲突。 “使用者受益”原则意味着惠顾者是否是分配合作社剩余的主要主体。在成员异质性结构下,不同成员要素投入不同,对于盈余分配的动机也不同,而且,对于公共积累的任何分配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会增加度量的问题,加上合作社的控制权分配不平衡,不同成员获得未分配股份收益的可能性也不一样,还可以出现部分成员利用相对控制权进行合作社内部的寻租行为。

3. 4 成员要素异质性与合作社功能异化

选择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受成员实际拥有的资源和要素所制约,资源的类型和数量决定了拥有者所处的经济地位,该地位同时决定了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取向。转型时期,我国农村生产要素市场不发达,生产要素自由组合的基础仍较薄弱,客观上不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独立自主地发育成长,专业合作社成员的要素异质性,决定了合作社功能的多样性与变异性。与经典的合作社功能相比,合作社成员异质性导致合作社的资本控制,由此产生合作社功能的弱化或者异化。

4 促进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同一性演进的机制

4. 1 规范合作社内部管理,增强对合作社的正面认知

一是要健全合作社内部的人、财、物等各项管理制度。对合作社的重大决策和关系到成员特别是中小社员的切身利益时,确保民主决策、有章可循,明确核心成员和中小社员彼此的权利与义务,规范参与成员的行为; 二是增强农民在合作社中的主人翁意识。要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科学有效的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 “三会”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构建合作社核心成员和中小社员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增强社员特别是中小社员在合作社中的主人翁意识; 三是要加强成员异质性结构下的合作社的监督。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要对合作社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强化合作社的社员监督权,充分保障合作社监事会的监督作用,避免合作社沦为少数成员或组织牟利的工具。

4. 2 拓展合作社功能,重塑合作社的组织形象

政府和合作社的管理者要不断拓展合作社的功能,在充分发挥合作社为弱势群体自我发展的基本的经济功能的同时,高度重视利用合作社在实现农村社会、环境发展目标方面的潜力和贡献,特别在减少贫困,创造有效率的就业机会以及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功能。要通过合作社倡导团结互助、诚实、公开、社会责任和关心他人的集体主义的道德准则,通过成员联合的行动和相互担责,充分体现合作社的基本理念,重塑合作社的组织形象。

4. 3 宣传合作知识和合作价值观,扩大合作社影响

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分布在种植、畜牧、农机、渔业、林业、民间传统手工编织等各个产业,入社农户收入比非成员同业农户收入高出20% 以上。各级政府和专业合作社要广泛宣传合作社为农服务、诚实守信的合作价值观,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合作社发展的新成效、新经验,普及合作社知识,大力宣传合作社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不断提升合作社的组织形象。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合作社、加入合作社,各级涉农部门要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引导,提供多种综合服务,增强农民对于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同一性认知。

4. 4 增强合作社同一性认知空间,提高成员的参与度和互信度

一是要构建合作社信息沟通的平台。成员与合作社、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信息会影响成员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理性的选择,进而影响合作的绩效。因此,应构建合作社的信息沟通平台,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法规的宣传力度,把合作社的规章制度、运行机制、收益分配以多种方式告知成员,增强成员对合作社组织管理的了解。

二是培育真正具有 “公心” 的合作社管理者。通过培育具有 “公心”的合作社管理者,逐步实现依赖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为基础的情感信任转向依靠人格魅力、专业技术、知识水平、服务意识等为基础的信任,最终走出合作社的以 “经济利益+ 情感联系” 为纽带的封闭信任圈。

三是推进专业合作社广泛参与的新农村建设。农民以合作社组织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不仅突出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组织,培育了农民的组织同一性认知和合作价值观,而合作精神正是新农村建设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社参与新农村建设,有助于改变农民狭隘的社会交往和封闭意识,建立起适应工业文明的合作、开放的业缘关系,增进成员的幸福感和互信度。

四是通过社员大会密切社员和合作社的关系。作为合作社的管理者应提供参与成员沟通的空间,增加成员交流的渠道,通过定期组织开展社员大会、集体活动、专题讲座及其他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社员间的交流和沟通,密切社员和合作社的关系,形成每个参与成员可以在合作社自由、健康、幸福地工作和生活。

摘要:组织同一性是组织所具有的核心性、持久性和独特性特征,组织同一性解释了组织为什么存在的根本特征,比如组织信仰、成员价值观等。组织演进的实质就是组织同一性创造、培育和价值整合的过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成员人口统计特征、资源禀赋和角色、风险承担与期望、成员能力存在的异质性,必然导致合作社成员的价值观、利益期望、要素禀赋、个人能力与合作社的形象认知、合作社管理以及合作社功能的冲突。通过规范合作社内部管理,拓展合作社的功能,培育合作价值观,增强对合作社的正面认知,实现成员与合作社的价值契合,重塑合作社的组织形象等途径,是推动我国异质性成员结构下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异质性,同一性,专业合作社,演进机制

参考文献

[1]郭金山,芮明杰.当代组织同一性理论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6):2-3.

[2]Corley K.G.,Gioia D.A..Identity Ambiguity and Change in the Wake of a Corporate Spin-off[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4,49(3):175-206.

[3]韩喜平,李恩.异质性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协同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1(6):166-167.

[4]袁铖.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统”与“分”结合问题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1(3):46-48.

[5]孔繁金.当前农村阶层关系的内在矛盾及其解决路径分析[J].农村经济,2011(8):99-101.

[6]黄胜忠.转型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行为研究——基于成员异质性的视角[D].杭州:浙江大学,2007:118-123.

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确立之我见 篇7

关键词:合作;分组;主动;帮助

固定的小组规模和小组成员,固定住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范围,在思想品德课上小组成员组合过程本身就是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手段之一。在小组成员的组合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同时也是自我认识的过程。

因此,在小组组合过程中我更喜欢学生就近组队,自己选择队友。自我选择法有助于学生在社交场合中采取主动,有助于学生学会如何应付别人的主动邀请,但是在自我选择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1)学生总是选择固定的小组成员。为此,需要教师告诉学生,你要求他们逐渐了解更多的同学并与他们合作,希望他们鼓起勇气和更多没合作过的同学合作。同时在班级座位编排上要不定期地改变,给学生创建相互了解的机会,但是切忌操之过急。(2)没人愿意和某一个学生组合,你几次插手安排小组。为此,教师可以课下找几个本性热情的学生,告诉他们班级有人需要他们的帮助,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也可以让全班面对这一问题,提出你的看法:“每个人都希望和好朋友在一起,我希望让每个人在班级当中都感受到他的价值,请费心找到需要你帮助的人,表达你的善意,营造和谐班级。”自我选择当中存在的问题不只这两个,我只是把主要的提出来和大家探讨。

小组成员的确定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同类选择法。比如,衣服的颜色、发型、座位好,奇数偶数等。例:如果你出生的月份是奇数请伸出一个手指,如果是偶数月份请伸出两个手指。按此同类组队。

2.报数分组法。如果你想组成3人小组,班级有30人,那就用总数除以3,那就是10组。然后你让学生报数。那第一组3个1组合;第二组3个2组合,以此类推。

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好坏,大部分取决于成员之间的配合。如何分组,拿来和大家探讨,希望得到同行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3]王静,崔红.教师创新实践的30个策略[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12.

上一篇:小学生日记的写作指导下一篇:武装部相关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