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桥梁总体设计和规划

2024-10-23

浅谈桥梁总体设计和规划(精选8篇)

浅谈桥梁总体设计和规划 篇1

浅谈桥梁总体设计和规划

作为城市交通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的.总体规划必须将满足通行使用功能置于最优先的地位.经济性、景现性等各项其他指标评价都应在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前提下进行.文章结合市政工程实际情况,引用大量工程设计实例,对桥梁设计总体设计和规划中的要点进行了介绍.

作 者:吕佳  作者单位: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大连,116011 刊 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英文刊名:CHINA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S 年,卷(期): “”(3) 分类号:U448 关键词:桥梁规划   桥梁设计   总体规划   设计理念  

 

浅谈桥梁总体设计和规划 篇2

2010年中共中央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提出两个要点。一个是整个“十二五”时期的主线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另外一个要点是, 实现这个转变的动力是全面改革。

“十二五规划纲要”在提出“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的同时, 还要求“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所谓“顶层设计”, 原本是来自网络工程学 (NetworkArchitecture) 的一种说法, 英文原文是top-down design。它是说在进行一个大系统的建设前, 要从顶层开始, 由上到下地进行设计。2001年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在讨论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问题时, 发现许多地方往往热衷于购买最好的电脑、最好的外围设备来建设自己的网络, 而不注意整个系统的设计。比如说, 政府机关的内网和外网之间是采取物理隔离的方式、还是逻辑隔离的方式, 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首先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的问题。一些IT方面的科学家指出, 建设电子政务网络需要首先要在顶层设计一个网络, 而不能从各个子系统开始着手, 只有这样, 各个子系统之间才有可能互相沟通、兼容、联动。

为什么“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更加重视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原因可能有二:一个原因是不少人以为中国改革从来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案的设计, 一直停留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水平上, 而不了解中国改革在上个世纪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现在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另外一个原因是本世纪初出现了另一种“顶层设计”, 需要来比较哪一种“顶层设计”更加符合中国实际, 更加正确和更加有可能成功的。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从决策层到经济学家和社会大众, 都认识到改革总是摸下去是不行的。所以, 就提出了一个“顶层设计”的问题。不过当时不叫“顶层设计”, 而叫做“目标模式”。

1985年的巴山轮会议上, 匈牙利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部主任科尔奈 (Janos Kornai) 有一个关于改革目标模式的重要发言, 提出现代经济的体制模式分为行政协调和市场协调两大类, 两大类又分为直接行政控制、间接行政控制、没有宏观控制的市场协调、有宏观控制的市场协调4个子类, 科尔奈倾向于选择有宏观控制的市场协调作为改革的目标。对此大家都很认同。后来, 由于1988年经济波动和1989年的政治波动, 对于中国应当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 发生了分歧的意见。1989年以后, 坚持计划经济成为主流。

1990年12月和1991年2月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以后, 从1991年年中到1992年年中, 中国的党政领导人和经济学家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认真探索, 最后在1992年10月的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中国改革的目标, 这就是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市场经济体系。这可以说就是当时确定的中国经济改革的“顶层设计”。在这个“顶层设计”确定以后, 就开始了经济改革的“总体规划”, 即各个领域改革方案和它们之间配合关系的研究。然后, 1993年11月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50条”) 》, 形成了市场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各个方面的具体方案。这一决定非常具体, 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好评。1994年开始就按照这个总体规划进行改革。此后, 1997年中共十五大又提出“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对国有经济进行有进有退的“战略性布局调整”, 以便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改善的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为中国经济的崛起奠定了体制基础。

不过我们必须认识到, 中国在20世纪末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初步框架还存在很大缺陷。这一方面表现为它还保留着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若干重要因素, 其中集中表现为, 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国有经济对市场的控制。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现代市场经济所必须的法治没有建立起来。

正是因为如此, 2003年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 要求在许多重要方面进一步推进改革。可是由于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 进一步推进改革会越来越多地触动政府和政府官员自身的权力和利益, 改革的阻力非常大, 也由于改革的进步, 使中国经济开始崛起, 各级政府官员普遍自我感觉良好, 不觉得需要推进进一步的改革。在这种情况下, 既无压力也无动力, 于是改革步伐开始放缓。改革停顿不前, 市场秩序混乱, 权力干预加强使得寻租活动的制度基础得到扩大, 于是腐败愈演愈烈, 即便用严刑峻法也难以禁止, 同时贫富差距也愈拉愈大。现在回想起来,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民众群情激奋地批判的以“官倒”为代表的腐败, 与新世纪出现的腐败是无法比拟的。

腐败猖獗和贫富分化加剧, 为一些支持旧体制和旧路线的人运用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言说误导大众提供了机会。本来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法治化和民主化的改革就不断受到来自支持旧体制和旧路线人们的质疑和反对。本世纪以来这种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强, 而且在错误的舆论导向下获得部分弱势群体的支持。这些支持旧路线和旧体制的人们提出的“药方”或者叫做另一种“顶层设计”, 就是动用国家机器来制止腐败和贫富分化;同时运用政府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 靠海量投资来营造炫人耳目的政绩。这样, 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政府的控制越是加强, 寻租的制度基础就越大, 腐败也就更加严重;而腐败越是严重, 在某种错误的舆论导向下, 也越有理由要求加强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控制力。

后一种“顶层设计”的初始形态叫“北京共识”, 后来则被称为“中国模式”。其主要内容是依靠强政府、大国企, 用海量投资来支持高速增长。这种政府主导的发展道路, 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从西方各国政府短期政策中得到鼓舞。其“优越性”似乎也得到了某些短期业绩的支持。实践中还出现了一些“样板工程”, 例如被“中国模式”的支持者所盛称的“高铁奇迹”, 还有某些地方依靠政府的强力动员和大量注入资源实现的超高速发展等等。

于是就出现了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还是国家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顶层设计”之间的选择问题。在我看来, “十二五”重新提出“顶层设计”的问题, 其实质是明确未来改革的正确方向。

争取形成新的“改革共识”

近几年事态的发展表明, 出现了总结不同“顶层设计”之争, 形成新的“改革共识”的可能性。

首先, 近些年来, 通过理论和历史经验的分析和讨论,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倒退是没有出路的。其次, 近来, 那些采取“强政府、大国企”模式发展经济的部门和地方这种模式所造成的种种严重后果正在显露出来。因此, 近来朝野上下推进全面改革的呼声开始提高, 甚至出现了形成新的“改革共识”的可能。

这一新的改革共识不是脱离过去的基础重起炉灶, 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比如说上世纪90年代以后, 特别是小平“南方讲话”以后形成的新的改革高潮存在着缺陷。其中最主要的缺陷是, 1992年以后就不再像过去那样, 把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并提。事实上, 中国改革进程中落后的方面, 包括政府职能明确界定和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调整, 都涉及到政治改革。正如小平在1986年讲过多次的, 政治体制不改革, 经济改革也落实不了。

“十二五”规划要求“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所说的“改革”, 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 因此, 我们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也应当不是某个单项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而是全面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目前, 各界人士正在对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进行热烈的讨论。对于经济改革总体规划的讨论, 大体上涉及三个领域:一个是私用品领域, 即“竞争性领域”, 包括市场开放、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农地改革、金融改革等项目;一个是公共领域, 包括财税改革、民间组织发展等;还有一个是市场监管, 包括从实质性审批到合规性监管、反垄断执法等。

对于政治改革的讨论, 也大体上涉及三个领域:一个是法治, 一个是民主, 一个是宪政。至于三者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它们应当有重点地进行, 还是协同推进, 这些问题, 都还有待深入地讨论。

顶层设计要和基层创新相结合

社会经济体制作为一个巨型的系统, 为了保证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和互动, 必须要有从上到下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但是, 进行顶层设计一定要倾听民众诉求, 与从下到上的创新相结合, 从地方政府主动探索获得启发和经验。

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地方的改革试验。比如上海从前几年起就要求国有资本退出几十个竞争性行业, 而且每年都要检查落实情况。增值税扩围试点, 也是上海市最先提出的, 这项对发展我国的服务业很有意义的改革, 很快就得到了一些大城市和国家财税部门的积极响应, 有望加快增值税最终向消费型转型的步伐。

还有广东省的一些体制创新也很值得注意。一个是从2010年开始, 时任广州市委书记的 (现任广东省省长) 朱小丹提出应该用“非禁即入”取代“准入”制度。现在他们已经获准进行宽松商务登记制度的试点。再比如深圳试水创新的民间组织无主管设立, 现在已经在广东全省实施, 实施效果很好, 包括国家民政部的一些官员们也认为这样的做法是有益无害的。再有就是村民自治的选举制度。这本来是我国现有法律明文规定的制度, 但是事实上绝大部分地方都没有很好地执行, 现在广东乌坎树立了一个好的范例, 也有可能减少今后推广的阻力。

浅谈桥梁总体设计和规划 篇3

[关键词] 北部湾 钦州滨海新城 消防规划 地位

安全防范各种灾害尤其是火灾是人们对现代城市环境的基本要求,城市消防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分彼此,相互关联。钦州滨海新城的消防规划更应发挥其为城市发展保驾护航、创造和谐安定大好局面的主力军作用。

一、消防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各种自然的和人为的城市灾害中,火灾是发生频率最高、涉及面最广、突发性强、容易造成大量物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是对社会影响最大的灾害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火灾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大。近年来,全球每年发生火灾600—700万起,其中城市住宅火灾约占70%以上。为了及时发现火灾并采取措施,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国际消防技术委员会紧急呼吁各国消防部门尽快采取措施,从消防规划开始控制火灾发生几率。火灾不仅给国家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十五条规定:“编制城市规划应当符合城市防火、防爆、抗震、防洪、防泥石流和治安、交通管理,人民防空建设等要求……”。

为吸取火灾给人们留下的深刻教训,钦州新城区——“滨海新城”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同时,应及时编制科学合理的消防规划,以适应现代城市消防防灾救灾的需要,把城市火灾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消防规划在钦州“滨海新城”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八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负责组织有关主管部门实施。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应当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

在钦州滨海新城总体规划中涉及到各个方面,如城市布局、工业与仓储、对外交通、市区路网、生活居住区和旧区改造、公共建筑及城市绿化等方面,都与消防规划密切相关。特别是新城区各专业规划,例如道路交通、城市给水、供电、供气、通讯等方面,都包含着消防规划建设的因素。各项专业规划应体现出城市消防设施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总体规划的城市布局中,应合理确定消防站址和规模

根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2006年5月1日实施) 第十条 、第十一条的规定:城市规划区内消防站的布局,一般应以接到出动指令后5分钟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辖区边缘为原则确定。设在近郊区的普通消防站仍以接到出动指令后5分钟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辖区边缘为原则确定辖区面积。辖区面积应不大于7km2为宜。也可针对城市的火灾风险,通过评估方法确定消防站辖区面积。

根据滨海新城面积划分,应布置约8到9各消防站为宜。

2、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应能满足消防车辆通行要求

在滨海新城道路系统的规划中,扬帆大道为70米主干道,与南环路相交作为环新城干道,承担主要的交通任务,体现枢纽作用。其余子干道按照道路的功能、地位及所担当的通行任务,应明确功能、合理分类。

(1)城市的主、次干道,应能满足抢险救灾和疏散的要求。其宽度应考虑干道两侧房屋受火灾和地震灾害倒塌后,路面受到阻塞,局部车行道仍能保证消防车辆通行,即灾害时维持道路仍有4.5米的通行宽度。

(2)住宅区的主要干道、街区道路、组团道路的宽度、转弯半径,均应满足消防车辆通行要求。街区内的消防通道中心线间距不得超过160m,尽头式消防车应设回车道或者面积不小于12×12m的回车场,供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不应小于15×15m。

(3)城市路网的路面宽度、正常流向和流量,不应影响紧急状态的消防车通行。

3、城市给水规划应能保证消防水源及设施需要

消防水源是最重要的消防基础设施。要顺利扑灭火灾,必须有充足的消防水源。滨海新城总体规划中的给水专业规划,要虑发生城市大火或者同时发生数次火灾的用水量。城市的消防水源可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种,即可利用的江河湖海和城市供水管网。在城市给水专业规划中,要充分研究利用本地区自然地理条件,考虑好消防水源建设。

(1)人工水源

主要是城市给水管网、消火栓和消防水池。这是城市中最主要的消防水源。城市消防给水管网宜规划成环状,消火栓应沿道路旁边敷设,靠近十字路口。若道路宽度超过60m,应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间距不宜超过120m,保护半径不宜大于150m,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建筑物外墙不宜小于5m。

在市政消防给水不足或不能保证时,应设消防水池。

(2)天然水源

主要是江河湖海的水源。凡是市区靠近江河湖海的地段,应规划建设供消防车辆通行的车道和取水时停靠的码头或加水泵站。

滨海新城作为钦州打造“宜居宜商”新城的核心,其白石湖公园将是浓重的一笔亮色,但与此同时,应结合消防专业规划,设立取水泵站,为新城灭火任务提供水源。

另外,作为钦州“母亲河”的钦江河也是一个重要的水源基地,应在沿岸设立多个取水码头,并拓宽挖深河道,供浮艇泵使用。

4、城区交通和园林绿化系统规划应与城市防火分区密切结合

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城市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和地理、气象等情况,在划分政治、文化、教育、生产、仓储等不同功能性质的小区时,应设若干防火分区,并设置足够的防火间距。

(1)用街、路和绿化兼作防火隔离带

在总体布局中,必须将易燃易爆的工厂、仓库布置在远离居民区、重要公共建筑、重要桥梁、交通枢纽等的地段。将散发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工厂规划布置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或侧风方向。将易燃易爆的危险源布置在人烟稀少的安全地带。

(2)市区内应严格控制可燃建筑

在高层和超高层密集区、大型娱乐设施,体育设施、高级宾馆、重点文物名胜、古建筑、人员高度集中场所和高容积率居住区的边缘,临近街路地段,应规划耐火等级较高的建筑,使其与街路和绿化一体形成防火分区隔离带。

5、城市供电规划应能满足消防要求

根据消防规范规定,市区内的下列建筑应按一级负荷供电:

(1)建筑高度超过去50m的乙、丙类厂房和丙类库房;

(2)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医院、百货、展览、财贸金融、电信、广播、省级邮政楼,高级旅馆,重要的办公、科研、图书、档案楼;

(3)建筑高度超过50m的教学楼、普通旅馆、办公、科研、图书、档案楼等公共建筑;

(4)十层以上的高级住宅和十九层以上的普通住宅。在城市供电规划中,应能保证上述性质重要、扑救火灾难度较大的建筑物的消防电源达到一级负荷供电的条件。即要求有两个电源供电,如电源可来自两个发电厂等;

(5)消防站的供电负荷等级不宜低于二级。

6、通讯规划应满足消防需要

城市通讯规划在消防通信方面应体现系统化、科学化、现代化。实现报警快,接警迅速,调度指挥准确,通信畅通,适应现代城市防灾救灾的需要。城市现代消防通信,应由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图像传输和计算机处理等系统组成。其系统功能主要应体现在消防指挥调度中心的接警、调度、指挥、联络、分析、遥控等方面。

滨海新城的通讯规划必须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避免以往老版规划中经常出现的规划不全面,随意性太大的情况发生。其规划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消防指挥中心能从各种渠道接受“119”火灾报警。包括电话报警、街道和公共场所所报警器报警、装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重点保卫单位同时转接消防报警等等。

(2) 消防指挥中心应能自动显示各消防站的作战实力。根据火灾情况指派责任区第一出动消防队和选派增援第二出动消防队。同时,将火灾现场情况第一时间传送给灭火力量,供其决策使用。

(3) 显示记录责任区消防队和增援消防队的出动情况。随时保持在消防车辆行进中和到达火场后,与指挥员的通信联络。

(4) 有线、无线通信自动汇接,通信内容的自动录音、自动提取、记录打印。

(5)显示市区重点保卫单位的位置,消防队(站)的分布,以及受灾地区的道路、水源、地形等是否正常等情况,随时综合情报,以供决策。

(6)火灾现场实况录像传输、录音、计时、气象情况等显示。

(7)召开电话会议,日常消防业务管理及火灾统计等。

总之,钦州滨海新城的消防规划应摆脱以往陈旧的设计理念,彻底摒弃随意性的思想怪圈,充分显现其出前瞻性和科学性,把将来城市发展中可能发生的灾害尤其是新形势下的灾害考虑进去,真正为城市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 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 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修订),2006年5月1日实施

远景浅谈旅游总体规划 篇4

旅游总体规划又称旅游综合规划,是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综合分析旅游区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提出旅游区发展战略;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划定旅游区和风景区的范围及外围保护地带;划分景区和其他功能区;制定保护和开发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措施;确定旅游区的接待容量和游览活动的组织管理措施;对风景区的总体布局、绿化、交通、水电、旅游服务设施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进行总体投资预算和效益分析;进行环境经济及社会影响评价分析,而本文将由远景建筑设计研究院围绕旅游总体规划的性质、任务、功能这些要素来谈:

旅游总体规划也常包括某些专题规划的内容,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客源市场调查、分析和规划;旅游线路设计和规划;旅游商品设计规划;旅游环境保护;旅游管理和人才培训计划等。旅游总体规划是与旅游部门规划对应而言,它具有全局战略性,对景区内各景点及具体建筑项目不作详细规划。旅游总体规划性质

第一,综合性:旅游业是建立在第一二三产业基础上的服务性行业,旅游规划要综合考虑这些与旅游业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产业。

第二,依赖性:旅游业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规划必须协调这些行业与旅游业的关系。

第三,三维层次性:按规划范围,旅游规划分为国际旅游规划、国家旅游规划、区域旅游规划、市县级旅游规划、旅游地或旅游开发区规划五个层次,不同层次的旅游规划侧重点不同。按规划内容,旅游规划分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与市场营销规划每一层次的规划都要不同程度地考虑三方面内容。

第四,软硬性,旅游规划具有“软”、“硬”两个方面,硬规划是指旅游空间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软规划是指旅游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市场营销规划。

第五,动态性,旅游规划是动态规划,要适应旅游发展趋势;第六,市场性,旅游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用来满足、引导、刺激市场需求。

旅游总体规划原则旅游区在开发、建设之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总体规划。小型旅游区可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至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旅游区的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旅游区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亦应作出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3至5年。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任务

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分析旅游区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旅游区总体规划内容,对旅游区的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界定旅游区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确定规划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

规划旅游区的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规划旅游区内部的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规划旅游区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规划旅游区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附属设施的总体布局。规划旅游区的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研究并确定旅游区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规划旅游区的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提出旅游区近期建设规划,进行重点项目策划。提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措施和

方法,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中的管理意见。对旅游区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投资分析。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规划文本。图件,包括旅游区区位图、综合现状图、旅游市场分析图、旅游资源评价图、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功能分区图等其他专业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等。

旅游总体规划功能区分

功能分区是旅游规划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作用,它是根据规划区的资源禀赋、土地利用、项目策划等状况对区域内空间进行系统划分,以确定次一级旅游区域的名称、发展主题、形象定位、旅游功能和突破方向的过程。对于不同类型的规划,其功能分区的概念和要求并不完全一样。

在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中对区域的划分一般称为旅游区划。旅游区划主要是根据区域内各部分发展的共同体、结构相似性和分布统一性把区域分成若干个旅游区,旅游区划得直接目的就是要确定各个旅游区的范围和界限,根本目的则是为了客观的了解各个旅游区的不同性质和特征,揭示旅游区的内在规律,查明其区域的基本优势,为扬长避短在规划区内形成合理的旅游地域分工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旅游区规划往往是依据土地功能和发展密度进行分区,每个分区都赋予了一定功能,是较为典型的功能分区。

当前的旅游规划,大到一个国家或地域,小到一个景区,都需要按功能对空间进行系统划分,以便更好的协调各旅游区的功能。在规划区域内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不仅可以实现对区域内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还可使旅游开发战略、资源保护与开发以及容量控制等规划理念具体化为空间框架,从而保证了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旅游区内的功能分区不仅有利于下一步的规划,也有助于今后的管理,通过对旅游区合理的功能分区,可以方便管理者对

总体规划修编设计合同附件一二 篇5

一、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工作计划

先期准备的工作

1、覆盖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1/500,1/2000地形图(白图或胶片图),并委托扫描、剪切变形处理,提供数据文件。提供蓝图两份。

2、城市规划区范围1/10000地形图。

3、1/5万市域地形图

4、市域和城市规划区内卫星遥感图及数据。

5、江西省行政区划地图,交通路网图。

6、市域及城市规划区内地质水文图

7、国土利用现状图和规划图。

8、省、地、市社会经济计划,城市及城镇体系规划、国土资源、森林资源、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研究报告。

第一阶段:2个半月

任务1现状调研4-5周1.1 现状基础资料收集(规划局)

1.2基础图件处理(1/500,1/2000,1/10000等,规划局)

1.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4社会经济发展相关资料调查与访谈

1.5专题调研

任务 2专题研究5-6周2.1 经济专题(人口,产业、边贸、旅游专题,城市功能定位)

2.2 城市交通研究专题纲要

2.3 历史文化名城专题纲要

任务 3草图阶段4-5周3.1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

3.2 土地利用规划草图

3.3 专项规划草图

成果1基础数据文件

成果2现状基础资料汇编

成果3专题研究报告

成果4总体规划纲要及规划草图

汇报一,内部讨论,征求领导意见。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及项目设计人员、研究人员参加。

第二阶段:2个半月

任务 4方案深化8-9周4.1 专题报告修订

4.2 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方案深化

4.3 总体规划说明书及文本起草

成果 5总体规划说明书送审稿,总体规划文本草案

汇报二,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论证会,目的在于广泛征求公众意见。邀请省、地市主管部门及个别专家参加,地方政府领导和各专业部门、人大常委等参加。

第三阶段:1个半月

任务 5方案调整4-5周5.1 方案调整

5.2 说明书及文本定稿

5.3 印刷包装

成果 6总体规划综合报告

成果 7总体规划文本

汇报三,总体规划专家评审会,由江西省建委组织专家评审

第四阶段:1个月

任务 6正式成果上报

6.1 规划方案调整修改

6.2 成果制作

6.3 人大审查通过

6.4 正式上报审批

6.5 批复后的公布与宣传

成果8修订的文本、综合报告和现状基础资料汇编修订成果

成果 9计算机文件

附件

二、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目录

一、工作内容

1、专题研究部分:经济专题、城市交通专题、历史文化名城专题

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城市总体规划

4、近期重点项目规划意向

二、评审阶段提供成果

1、总体规划文本50本

2、总体规划说明书20本

包括:专题研究报告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

总体规划说明

专项规划说明

总体规划图则

3、总体规划现状调查资料汇编20本

4、彩图一套,1:1万或1:2万,1:10万,图纸目录如下:

(1)区位分析图

(2)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图

(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4)城市建设用地评定图

(5)土地利用现状图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7)规划结构图

(8)交通系统规划图

(9)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图

(10)景观风貌规划图

(11)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12)市政公用设施及环卫规划图

(13)道路交通设施规划图

(14)工业仓储用地规划图

(15)居住用地规划图

(16)郊区规划图

(17)供水规划图

(18)污水排放规划图

(19)雨水排放规划图

(20)燃气系统规划图

(21)电信系统规划图

(22)供电规划图

(23)道路座标、标高规划图

(24)水环境保护规划图

(25)大气环境保护规划图

(26)声环境保护规划图

(27)近期建设规划图

(28)相关分析图纸

三、最终成果

1、文本8本

2、说明书8本

3、现状资料汇编8本

4、彩图1套

5、工程图8套

浅谈桥梁总体设计和规划 篇6

为了做好2011年工作,三河镇党委、政府早谋划,早安排,研究确定了“12344567”的工作思路。目标已明确,关键抓落实。镇党委、政府将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戮力同心,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开拓创新,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全力推动我镇各项工作在上新台阶。力争实现社会总产值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农民均纯收入达到4866元,比上年增长13.7%。

围绕一个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增服务职能,抓新区机遇,促工业经济,强主导产业,建和谐三河”的工作思路和主攻枸杞、葵花两大产业;扩大草畜、蔬菜两大种植面积;搞活劳务、非公有制、村集体三个经济的发展思路。

主攻两个重点:一是在引导和宣传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同时,着力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新区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紧盯计划生育工作不放松,时刻绷紧弦、鼓足劲,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做大三篇文章:围绕新区建设加强引导、开发新产品做大非农经济文章;围绕物流中心完善服务功能,推广现代营销做大现代服务业文章;围绕工业园区加强人才培训做大劳务就业文章。

打造四个基地:以标准化建设、成立专业合作社,着力打造辽坡肉牛养殖、丘陵养羊、团庄养鸡、小河养猪四个基地。

建好四个种植示范区:以引进优良品种、提质增效建好坪路

万亩葵花种植示范区;以加强病虫害防治为重点建好四营枸杞种植示范区;以技术培训、扩大规模为重点建好团庄设施农业种植示范区;以改良土壤、节水灌溉为重点建好以辽坡玉米种植示范区。

实现五个新突破:一是在转变干部作风、提升干部素质方面有新突破;二是在农副产品深加工方面有新突破;三是在创建平安三河,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新突破;四是在移民安置、危房改造等民生改善方面有新突破;五是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有新突破。

抓好六项建设:一是争取在辽坡新建石膏板加工企业2家;二是完成银平公路三河段、黑海路岔路口至三河中学段商业街改造;三是争取新建三河文化活动中心;四是争取修建六窑至坪路、学梁至丘陵两条村级道路;五是着力解决坪路、团庄、小河三个行政村党员活动室阵地建设;六是着力抓好红城新农村建设。

完成七项工作:1.着力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力促农村经济发展;2.全面完成2011年农田水利建;3.圆满完成2012年新农保收缴工作;4.保质保量完成植树造林及退耕还林补植补栽任务;

浅谈桥梁总体设计和规划 篇7

城市规划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 合理利用城市土地, 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布局和全面安排。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 是保证城市合理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其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我们要在总结土地资源利用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 吸取国内外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的经验, 结合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 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虽然在依据规范方面侧重点不同, 规程及标准等方面不尽一致, 但从“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出发, 两个规划必须充分进行协调和统一, 必须在规划用地指标和用地发展规模上协调一致。协调处理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也是协调好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为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我们应总结以往实践经验, 做好新一轮的规划, 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 使我们的国家按规划有条不紊地建设、发展。

一、改革传统的规划工作方式

为了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够在保护国土资源尤其是耕地的同时, 确定出相对科学的用地结构以满足各部门对用地发展的要求, 就要在了解各部门和下级行政区域的用地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最好是采取上下结合的工作方式, 并且以从下到上为主。尤其是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用地特点, 如深圳市的土地利用无法同一个山区县 (市) 相比。最好在一定的规划原则指导下由乡级开始逐渐往上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使其符合实际情况, 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然上级土地管理部门可以确定一些基本的规划原则制约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如实现全国范围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等。这样, 不仅保护了耕地, 又符合实际情况, 同时又减少了同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他规划的矛盾。当然, 城市规划也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些基本要求, 尽量少占耕地, 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

“两规”不仅要上下结合, 而且要“左右结合”, 即在上下结合的同时, 还要考虑与部门规划的关系, 如同交通规划、农业规划、流域规划等的关系。

二、适当调整城市的空间格局

城市空间格局, 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活动在城市空间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功能活动区的结构和内在联系体。确定新的城市空间格局, 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多功能的现代生活的要求, 远远超出由勒·柯比西埃提出的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等四大功能活动, 在新的用地制度下, 既要考虑到对城市功能的满足, 又要考虑到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的要求。特别是在土地有偿使用的制度下, 要重新调整城市的空间格局, 确定城市的空间格局要进行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论证。在受地形、基本农田保护等条件限制的情况下, 可适当考虑分散集团式的布局。

如左下图所示, 作为一个建制镇, 城镇的周围大多为基本农田, 附近有四个农村居民点, 为了保护基本农田, 规划可以基本不采取“摊大饼”的形式扩大原有中心镇的范围, 而是采取分散集团的形式将四个农村居民点加以改造, 使其变为城镇用地, 这就是采取农村城市化的方式扩大城市的范围, 既扩大了城市的范围, 也保护了耕地, 促进了农村城市化, 城市与乡村有机结合, 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这正是田园城市理论的具体应用, 这种布局模式在大城市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形式。城市采取何种布局形式, 要经综合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评价。

三、确定“两规”统一的用地统计标准

就用地统计标准而言, “两规”应采用统一的区域用地和城市用地标准, 有关部门须进一步研究和统一规范。建议做如下变动:

1.区域用地应该分为大、中、小三类用地。其中,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应该划分为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和特殊用地三大类用地, 其中, 居民点用地可划分为城镇用地、集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三个中类, 城镇用地又可划分为城市用地和建制镇用地两个小类。

2.正确区分区域用地和城市用地中的特殊用地。城市用地中的特殊用地包括军事用地、外事用地和保安用地, 区域用地中的特殊用地指城乡居民点以外的国防、名胜古迹、风景旅游点、墓地、陵园等用地。

3.区域用地中的交通用地不应该包括城市对外交通用地, 并且要增加管道运输这一项用地。

4.城市用地中的水域和其他用地应该细分为耕地、林地、牧草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 使区域用地分类相互衔接。

四、建立基于3S技术的动态性空间规划体系

近年来, 地球信息科学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其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 (GIS) 、遥感 (R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 即通常所说的3S (GIS, RS, GPS) 技术。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与监测管理、城市规划管理、环境预测等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3S技术的动态性空间规划体系是将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等有关空间的规划融为一体的综合规划体系, 通过利用3S技术为支撑, 建立系统统一的规范, 在统一采集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系统数据库, 并建立统一的模型库和方法库, 对数据统一进行处理、综合、分析, 供有关部门查询, 并提供规划决策和管理服务, 对系统数据进行统一的定期更新, 使系统处于一个动态更新之中, 以适应城市与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这样, 就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置身于统一的大系统中。可采用相互协调的基础数据、模型、规划决策手段, 并实现统一的管理。

五、改革现有的规划管理体制, 建立新的规划体系

我国大多数省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由土地管理局负责编制管理, 而城市整体规划由城市规划管理局或建设委员会负责编制管理, 一些部门往往想通过规划扩大部门的权限, 管理城市建设用地的权利较大、经济效益较高, 城市建设用地往往成为矛盾的焦点。建议各地区将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交由统一的机构管理。解决的方法主要有, 仿照深圳等城市模式将土地和城市规划部门合并, 成立国土规划局;省市县政府组织有关机构和专家成立规划委员会, 负责各种规划的编制和协调;仿照新加坡等国家, 规划委员会的主席由规划师等专家担任, 而不是由行政长官担任。

浅谈桥梁总体设计和规划 篇8

关键词:中小城镇居住小区;排水;规划设计;探讨

城镇污水管网是现代化城镇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对城镇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是改善城镇人居环境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在中小城镇的住宅小区内,雨污管网的设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经常出现雨污管网不通畅、漏水和堵塞等问题,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中小城镇雨污排水管道的设计问题十分必要。

一、中小城镇住宅小区雨污水排水管道的重要性

(一)小区雨污管道关系到住宅的使用功能和小区的通行

小区的污水管道是住宅室内排水的延伸,雨水管道则是雨涝排水的通道。长期以来,住宅小区雨污管道设施的质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仅仅是因为管道都隐蔽在地下,容易被遗忘。事实上,小区雨污排水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住宅建筑本身。夏季暴雨时,小区严重积水,污水外溢,臭气刺鼻的情况在各城市的诸多小区内并不鲜见。小区的雨污水不能正常排放,甚至造成道路塌陷,严重破坏了小区的环境,小区居住质量大大降低。

(二)忽视了小区雨污水管道,住宅的使用功能不完整,居住质量下降

住宅不是空中楼阁,雨污水管网是住宅和城市的重要联系,也是住宅的重要使用功能,污水排放是住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雨水收集排出是居民居住必不可少的要求。小区雨污水管道质量降低,也就是降低了住宅的使用功能,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中小城镇住宅小区雨污排水管道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镇建设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污水治理工作已被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上了重要的工作日程。但是,中小城镇建设的日新月异与污水治理建设滞后的矛盾、污水收集系统的不完善与污水处理厂建设迅速发展的不协调仍在存在。

(一)污水管网系统覆盖率低,排水管网建设滞后

一般中小城镇污水收集区域居住人口密集,基本为雨、污合流体制,部分雨、污合流制管道直接就近排放,许多鱼塘和河道直接成为排污沟,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水体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恶劣。

(二)排水体制较为混乱

中小城镇排水体制基本为雨污合流制,部分新建城区由于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滞后,使很多按分流制建成的小区的污水没有出路,污水依然只能临时排入雨水管道或直接排入河道。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但由于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难度更大,为达到减排的目的,同时保证在污水处理厂运转之时有污水接入,首先须进行河道截污管道的建设,而且河道截污管将长期存在,这就使规划为分流制的区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截流式合流制管网。

(三)污染源分散,河道源头污染严重,截污难度大

中小城镇现状老城很多,自然村依河道旁分布且许多房屋建筑实际上位于河道蓝线内,分散的排污点以及现状的违章建筑给截污工程实施和河道治理带来很大困难。同时部分企业规模小且相对分散,污染严重,近期难以集中处理。

(四)配套资金严重不足

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金筹措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小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目前很不完善,区域内没有完善的雨、污水管网,基本上为合流制或采用明渠排放,许多鱼塘和河道直接成为排污受纳水体。将原有排水系统改造为完全分流制短缺资金较多,建设周期也会很长。

三、中小城镇住宅小区雨污排水管道的设计思路

(一)确定合理的管道排水体制

中小城镇的排水体制应充分考虑环保要求、经济实力、自然条件、排水设施的现状等因素,结合城市排水规划,分不同区域和按近、远期确定。通常情况下可按如下方案进行划分:①新建城区排水体制宜采用雨、污水分流制;②已形成合流制管道地区,为减少工程投资和增加收水量,可改造成为截流式合流制,在河道排口处设截流设施,截流污水和部分初期雨水,同时考虑到合流制系统改造成为分流制系统比较困难,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远期也可保持截流式合流制;③未形成完善的管网的规划分流制地区,近期可保留现有管道系统,近期改造成为截流式合流制,远期应逐步改造为分流制。

(二)设计图纸深度和变更应满足实际施工需要

小区的雨污排水应有详细的施工图,而不是简单的规划平面图。设计图纸应当能够指导现场的实际施工,不仅具有恰当的设计深度,还应对施工材料和方法的质量控制提出具体设计要求,并可作为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依据。如果小区内的地质条件复杂,还应依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管道敷设方法。由于小区各类管网交错,管道的走向和高程经常需要调整,各类调整也应当经过设计同意。管道截面垫层和回填土的要求设计应明确,如设计无要求,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检查井、化粪池等构筑物应有详图或注明参照图集。

(三)合理选用管道材质和接口方式

尽管小区内的雨污管道尺寸一般偏小,但由于小区内施工条件恶劣,易發

生垫层扰动和管道变形,一般不应使用已淘汰的刚性管和刚性接口管道。柔性管和柔性接口是小区雨污管道施工的必要条件,从经济角度考虑,小尺寸管道一般常用硬聚氯乙烯(PVC-U)塑料管,大尺寸管道常用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接口都为胶圈承插接口。除此之外,玻璃钢夹砂管、PE管、加筋管、缠绕管(EIDPE)也可选用,接口形式也可采用塑料的熔焊连接。但刚性的混凝土管以及刚性的砂浆接口连接都不适用于小区雨污管道,因为刚性管和刚性接口在小区的扰动土垫层和反复开挖施工条件下,极易出现断裂漏水事故。

(四)做好与建筑排水的衔接设计

小区的雨污管道与建筑排水管道一般分属两个施工单位,施工时为方便衔接,一般由建筑排水将建筑污水、废水和雨水管道施工至第一个检查井位置,再由外网施工单位砌筑检查井,实施外网管道连接。为避免管网臭气对住宅的影响,一般空调冷凝水可排放至建筑散水坡后再汇至雨水管道,雨水管道不宜在住宅内留有开放的支管,污水管道至室内应严格设置水封,以避免管网内的异味进入室内。

(五)合理设计化粪池

化粪池作为小型的污水处理装置,能够沉淀和初步处理生活污水,其处理容量设计应根据住宅面积和;使用情况确定,出水口水质应符合城市生活污水后处理的要求。化粪池的种类较多,污水处理工艺略有差别,主要是厌氧发酵,一般宜使用装配式或整体式的化粪池,不仅施工方便,也便于质量控制。近年来塑料、玻璃钢制作的检查井、化粪池等新材料逐步得到了行业的认可,施工方便,工期短,不易漏水,适合住宅小区管网使用。

(六)防止河水倒灌入污水管网

沿河道布置的截污管道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河道防洪水位,设计防洪排门或鸭嘴阀等防倒灌措施,以避免汛期河道水位过高,河水倒灌入截污管道的情况发生。河水倒灌会造成污水收集管道中污水浓度降低,增加污水处理厂的处理难度和超出其处理能力。

总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小城镇的雨污排水管网的改造和设计需求也随之增加。针对中小城镇的雨污排水管道的设计,设计人员需因地制宜的设计排水系统,优化中小城镇的排水功能,且应该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有效节约资源能源,在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前提之下,将城镇排水技术、工程经济和环境保护等多项要素融入到管道的设计之中。确保城镇排水系统真正发挥作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下秋平.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王峰,李杨秋.山区城镇排水管道的设计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09,05

上一篇:昆明市物业管理办法下一篇:语文文言文的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