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认识教学实录(精选9篇)
6和7的认识教学实录 篇1
认识 6 和 7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 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 6 和 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他们的大小。.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动手的数学交流能力。教学重点: 6、7 的基数和序数意义;规范书写。教学难点: 6、7 的基数和序数意义。教具准备: 圆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0-5这几个数,还记得吗?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请你按顺序填出这些数。(生:按顺序填出数0、1、2、3、4、5)
师:哪位同学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出这些数?(生读数)从大到小你会读吗?(生读数,全班齐读)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 两个新的数字朋友6 和 7。板书(认识 6 和 7)二. 探究新知
1、学习数数和认数 6 和 7。(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师:马老师知道咱们班小朋友你都特别善于观察。瞧!马老师带来了一幅图。
师:仔细看一看,说说图上都有谁?他们正在做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他们正在搞清洁。师: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 ? 师:仔细数一数,有几位小朋友在打扫卫生呢? 生:图上有 6位小朋友在打扫卫生。
师:你们都同意吗?(生;同意)同学们太聪明了,我们还没有学习怎么数6呢?你们都已经会了!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生:先数到5,再数一个就是6;一个一个数,5的后面就是6;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想出了数6的方法,真了不起!全班一起来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吧!(全班齐数1、2、3、4、5、6)
师:再来看一看,图上还有数量为6的事物吗?(生:6张课桌)你真是咱们班的火眼金睛!
师:这是刚才打扫卫生的6位小朋友,如果老师用一个圆片表示一个小朋友,应该画几个点子呢?(生:6个)6位小朋友,6个点子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生: 6)
师:教室里还有一位老师呢!老师和同学合起来一共有几个人呢?(生:7个人)你反应真快,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生:先数6位小朋友,6添上1就是7;6的后面就是7。师:同学们数7的方法多种多样,用你们刚才想出的数数的方法,全班一起来数数教室里所有的人数吧!(生齐数1、2、3、4、5、6、7)
师: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教室里还有数量为7的事物吗?(生:7把椅子)
2、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 6、7 的理解
生活中也到处能用到 6 和 7。比如说教室里有 6 个人。谁能像老师这样用 6 或 7 说句话或组个词呢?
生:教室里有 6 把笤帚 7 个三角形 我家有 6 盆花 7 只小鸟等等
师: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生活,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用小棒摆图形,加深对6和7的认识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好了小棒,现在拿出你的小棒,先数一数有几根小棒,然后用这些小棒摆一个漂亮的图形。(生动手用 6 或 7 根小棒摆一个漂亮的图形)
生汇报:用几根小棒摆的什么图形。如我用 7 根小棒摆的雪花 我用 6 根小棒摆的小房子等让学生说完整话(快速的收小棒比赛)
师:咱班小朋友真厉害,用6根和7根小棒摆出了这么漂亮的图形,掌声送给你们自己吧!4.6、7 的数序
师:看到大家的动手能力这么强,老师还想让大家来动手拨一拨,拿出你的计数器。计数器清零。请你一颗一颗的拨,拨出5颗珠子。(生拨珠子)
师:(课件)出示计数器:课件拨5颗珠,如果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呢?你知道吗 ? 生:动手拨一拨(回答:6 颗)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生:5颗珠子添上一颗就是6)师:也就是5添上1是几?
生: 6(ppt出示:5添上1就是6,全班齐读)
师:现在每个人的计数器上都有6颗珠子,动手再来拨一颗,现在是几颗呢(生:7 颗)也就是6添上1是几?(生完整叙述)师:原来小小的计数器上也藏着这么多的数学知识呢!在后面的学习当中,我们将继续去探索。下面请大家把你的这位好朋友送回桌洞里,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
5、进一步认识6与7的数序
师:马老师本来想送给大家一把尺子。可是不小心把尺子弄断了,而且有三个数也看不清了,你能帮它们填完整吗?(1)出示缺数字的断尺,填上空缺的 3、6、7。(2)根据尺子教师提问:
这把尺子上7的前面一个数字是几?与6 相邻的两个数是谁? 师: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么多数字了,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出这些数吗?(指名读,全班读)
从大到小你会读吗?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学生互读、指名读,全班读)
师:看来这些数是有顺序的,而且还是有大小的 6、教学 5、6、7 的大小比较
师:瞧,马老师还为可爱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
出示点子图 1 :师:原来他们为大家带来了点子图。看看有几
个点子 ? 用数字几来表示?
出示点子图 2 :有几个点子 ? 用数字几来表示?
师:现在跟第一张相比有什么变化? 生:比第一张多了一个点子。
师:也就是说6比5多,5比6少。现在让你来比一比5和6 谁打谁小,你会比吗?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生汇报)
出示点子图 3 :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又比刚才多了一个点子。师:用数字几来表示?
师:它们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生:汇报
师:同学们真聪明,看了点子图,就知道了这几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思考:6>(),()<7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老师都忍不住要为你们竖起大拇指了!看到大家表现这么好,老师要奖励大家做一个小游戏,想做游戏吗?
7、课间活动(游戏:雨点间奏曲)8、6、7 的基数和序数意义
师:瞧!鱼缸里都有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金鱼图:
生:(十分高兴地):金鱼﹗
师:请仔细数一数,一共有几缸鱼?生数一数回答:7缸鱼(课件出示提出问题:从左数第 7 缸有()条鱼。)
师:左数是从哪边数,用你的小手指一指。(学生伸出左手来指,师用左手从左指到右)
师:左数第 7 缸是哪一瓶?谁愿意给大家指一指?(指名到台前指出左数第 7缸。课件随之显示第 7个鱼缸变色)师:数数看,到底有几条鱼?(师生共同数出有6条鱼,课件出示答案及表扬声)
师:7缸鱼和第7缸中的两7所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7缸鱼表示所有鱼缸的总数,第7缸表示圈出来那缸鱼的位置(生反复说,师小结)
(课件出示剩余问题:教法同上)9 .教学 6 和 7 的写法
师: 6 和 7 的本领可真大﹗我们一起来认识了 6 和 7,想不想写一写呢?(板书课题: 6 和 7)
师:谁 能告诉 老师,6 和 7 的样子像什么? 生: 6 像口哨,7 像镰刀。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6 和 7 的写法: 6 是一笔写成的,它的肚子是圆鼓鼓的,可不能让它饿着哟。(课件演示 6 的写法)。师:请举起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 6 吧。(师生一起书空)师: 7 怎么写呢? 7 先横着写,再拐弯向左下斜着写。起笔和日字格的上线起平,在右上角往下,在日字格的下线中点部分收笔。
(课件演示 7 的写法)
师:一起来试试吧﹗(学生随老师书空)师:会写 6 和 7 吗?请大家翻开课本 43 页,写一写 6 和 7。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学生在课本上描红,教师巡视指正)10、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生 1 :我认识了 6 和 7 生 2 :我学会了比大小 6 大于 5,7 大于 6,5 小于 6 ……
生 3 :我还学会了用 7 根小棒摆图形。
6和7的认识教学实录 篇2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45“6和7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1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开始, 又是进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更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其中6, 7的加减法, 又是学习8, 9, 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最直接的基础, 具有举足轻重的铺垫作用, 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学情分析尽管6和7的加减法在小学教学中是第一次出现, 但是学生经历了一年的学前教育, 大多数同学都能正确地口算, 但他们对计算规律和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并不是十分清楚, 当然也存在个别学生计算不准确、不会思考的现象, 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根据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1.熟练口算6和7的加减法,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内在联系.
2.经历一图两式和发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感悟计算规律, 感知函数思想.
3.使学生用所学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6和7的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发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本节课依据“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促使人人成功”的基本理念, 对学生进行同质编组, 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 使各类学生的素质达到分层发展的目的.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一、游戏引入, 玩中发现
1. 师生共同游戏
(1) 老师把一张画着圆圈的白纸放在实物投影上, 拿6个花生撒在上面, 让学生仔细观察, 圈里有几个, 圈外有几个, 你能根据这种情境列出算式吗?
(2) 学生各抒己见, 互相补充, 共同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应用对比的方法直观感知6-1=5, 6-5=1这对算式中的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 渗透函数思想.
(4) 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加法算式与两个减法算式的不同与联系, 感知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掌握了重点.
2. 学生独立游戏
(1) 让学生先在桌子上放一张画着圆圈的白纸, 也拿出6个花生撒在上面, 根据每次撒的情况, 列出算式, 写在纸上.
(2) 学生汇报, 教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
(3) 请大家观察算式, 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发现6的加减法的算式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明确在自然数范围内6的加减法各有7道, 从而突破了难点.
(这一环节创设了开放式的游戏情境, 释放学生的天性, 使他们感到轻松、愉悦.游戏结果的不确定, 体现了算式的多样化.通过游戏, 挖掘了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了极限思想, 即在自然数范围内6的加减法一共有几道.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分层探究, 感悟规律
[导言]你们真聪明, 这么快就找出了有关6的加减法的算式, 学会了计算方法, 数字6就像找到了朋友那样开心.数字7也想找到这样的朋友, 你们能帮助它吗?
1. 分层探究.根据学生知识基础的不同采用分层教学策略, 把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进行整合, 对能熟练进行7的加减法口算的学生, 让他们在各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协商写出所有7的加减法算式.
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分在一组, 给他们准备一些花生或可供操作的学具小棒, 在直观操作中探索7的加减法.教师参与小组学习.
2. 组织讨论和交流, 分层辅导, 让每名学生体验成功.
3. 师生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反馈评价, 既注重小组的合作, 又强调组际之间的竞争和交流.
(这样设计力图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的提高, 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为每名学生服务”的理念.整个过程的展开力争做到“扶得合理、放得适度”.学生学得扎实, 学得主动, 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
三、动手动脑, 分层练习
准备数字卡片0, 1, 2, 3, 4, 5, 6, 7及运算符号+, -, 关系符号=.
继续同质分组, 请他们分别用这些卡片拼成算式, 并记录下来.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基础的差异, 有的学生可能不用卡片, 直接按规律写出算式, 有的可能杂乱无章, 有的边操作边写算式, 这时老师要及时地进行分层辅导, 并适当进行分层评价, 对每一层次的学生都给予鼓励和表扬.
(这道练习题不仅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很好地进行了梳理, 而且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完整的认识, 同时既培养了数感又培养了符号感.)
四、适度提高, 开发潜能
1. 欢迎小朋友来到智慧宫, 拿对门票就能进来.
可以用1元、2元、5元的票据组合.
得数是6请从A门进, 得数是7请从B门进.
(使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 算出图形代表几, 就能得到智慧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会思考方法.)
3. 先想一想, 再填一填.
你能为小组里的同学也出一道这样的题吗?
(适当引入“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开放题, 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 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 促进数学交流.)
五、评价总结, 拓展反思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了6和7的加减法?
(使学生逐步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数感, 养成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和反思 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56—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数学活动理解圆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享受数学思维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究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圆形物体、圆规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爱上体育课吗?(生: 爱)
师:体育课上我们可以作很多很多的游戏。请看!同学们正高高兴兴的围在一起作投篮球的游戏,围成了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这三种图形(课件展示并闪动抽象出的三种图形),篮筐都放在了每种图形的中心位置。你认为围成哪种图形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并说说理由。
(生:略)
师:通过直接观察,同学们认为:围成一个圆形投篮,每个同学到篮筐的距离是一样的,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儿呢?现在还只是我们的猜测。(出示课件)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同走进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共同去验证我们的猜测。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投篮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接着,通过教师的提问“你认为站成哪种图形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并说说理由”,将学生的视角由生活现象引入到数学思考中来,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感知圆的特点----圆是曲线图形
师:要想认识圆,研究圆,我们得有一个圆。我们已经在课前利用身边的物体画了圆,也剪了圆。
(生拿出剪好的圆)
师:现在谁能说一说你是用什么物体画圆的?
(生:利用有圆面的物体画圆)
师:除了可以利用圆形物体画圆,还有其它画圆的方法?
(生:我是用圆规画圆的;用两支笔、一根绳子和一支笔等)
师:想一想、看一看,圆和我们以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呢?
(生:圆没有角,其他图形有角)
师:为什么圆没有角呢?
(生:因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画圆剪圆的活动,一则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体验到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初步感知圆的特点——曲线图形;同时,也为后面认识圆、探究圆准备好了材料。】
(二)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圆心,半径,直径
师:在课前,同学们已经去预习了相关内容,请同学们拿出预习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预习的收获,解决遇到的问题,再上台来汇报你们预习的成果。
(组内交流---全班汇报---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明确”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提炼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师: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你能准确的判断他们吗?(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先学后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而要实现”先学后教”必须“以学定教”! 设置本环节的目的便是:明确学生已经学会了哪些知识(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弄清圆的各部分名称并通过练习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存在什么疑问,从而“依据学情”提炼出本节课需重点探究的问题。】
(三)探究圆的本质特点----一中同长
1.自主探究特点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自己学会了很多知识,圆还有很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请同学们借助导学单,利用手中的圆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看你对圆还有哪些认识和发现?(生自主探究并完成导学单) 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你对圆有哪些新的认识?
①.圆的半径有什么特点?
②.圆的直径有什么特点?
③.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2.小组合作交流
师:好!同学们,请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交流.(课件出示:半径有什么特点?直径有什么特点?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有收获了吗?请小组上讲台来与大家汇报汇报。
(小组汇报的过程中,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明确:半径和直径的条数以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师: (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圆)请问,这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吗?直径相等吗?要想使我们的这些发现更准确些,需要加个什么限制词语?(生:同圆或等圆中)
师:你看,通过我们共同努力验证了每个同学到筐的距离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地建构过程。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环节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导学单地引领下,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知。同时,教师适时地介入、点拔、引领,在汇报展示与交流中完成了对圆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四)画圆
1.史料介绍
师:圆在我们中国文化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对圆有了精确的记载。(课件出示小资料并解释“一中”和“同长”)。
2.用圆规画圆
师:后来人们根据“一中同长”的特点发明了圆规,你知道怎么画圆吗?(自学57页)然后在纸上自己画一个圆。
(生画圆,教师巡视,选出画的不标准的圆分析成因,从而明确画圆的方法)
师:你们画的圆是一样大的吗?如果要求你们画的圆要是一样大的,怎么办?
生:要规定这个圆的半径。
师:你觉得圆的半径有什么作用?(确定圆的大小)
师:观察你们画的圆的位置一样吗?谁确定了圆的位置?(圆心)
师:请你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并标出圆的圆心、半径、直径。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画圆的,画圆包括哪些步骤?
3.用绳笔画圆
师:在我们生活中常常需要画圆,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还用圆规吗?(不用)你有什么好办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史料介绍,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一中同长”简洁而凝练的概括是对圆的”中国式定义”;画圆的方法于学生而言相对较难,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教者通过”先学---试画----对比分析---明确方法”的步骤以突破难点.接着,设置了”体育老师如何画圆”的问题,表面看是画圆方法的介绍,实质是圆的本质特点的应用,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三、自主反思,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师:圆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你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车轮问什么作成圆形的,而不是正方形或者椭圆等其它图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动态的过程)
师:车轴应装在哪里呢?为什么?
明确:因为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车轴不装在圆心上,圆上各点到车轴的距离就不相同了,所以会忽高忽低.
【设计意图:“圆是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什么使然?----一中同长也.本环节通过解释”车轮为什么作成圆形的?”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比较中思考,在思考中明白“圆因为其本质特点即一中同长”决定了它的美以及它的应用的广泛性。】
五、结束语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4
本课中,我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从不同角度地去数图中的事物的过程中体验并抽象出数字6和7,并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收效较好。接下来利用点子图比较大小学生掌握也不错。
这节课也存在很大问题: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数出6和7物体的个数,书写6和7以及比较大小,我认为这都比较简单,所以忽略了学生书写时检测,其实有的学生书写6和7时还是存在问题的。其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及时组织学生,这对一年级学生来
《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5
6、7的认识》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徐丽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用不同方法数数、拼摆、拨珠的学习,自主探究数字6和7的组合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教学重点: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教学难点:会比较0-7各数的大小,知道6、7的序数含义。教具、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 生:0、1、2、3、4、5(学生齐数)。
二、导入新课
师: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
6、7的认识)学生活动:领读、齐读。
[设计说明: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授(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生:……(学生报得数)。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学生活动:齐读并从数字卡片中找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活动:学生摆一摆,并到投影器前面演示摆的图形。
[设计说明:用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培养学生思维空间并加深6和7的认识。](三)教学数序
教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学生活动:齐数1、2、3、4、5。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5添1是6(齐读)。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6添上1是7(齐读)。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师:谁能从1正数到7,从7倒数到1?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设计说明:学生自己发现7的顺序,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学生活动:从学具袋里先数5个图片,再数6个图片,最后数7个图片。师: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生:5比6小,6比7小。教师活动:板书:5○6 6○7。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5< 6 6< 7。教师活动:板书:5<6 6<7。师: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 生:6比5大,7比6大。教师活动:板书:6○5 7○6。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6 > 5 7 > 6。教师活动:板书:6>5 7>6。
[设计说明:学生操作,自己总结谁比谁大,谁比谁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力。](五)教学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第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生:……
教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学生活动: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设计说明: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序数的意义,为下面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六)指导书写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 7比较好写(板书6和7)。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四、游戏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①号 2 3()5()(); ②号 5○6 6○7; ③号()()5();
④号 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 6○5 7○6; ⑥号 数一数有几朵花? ⑦号 从左数第6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活动:学生做以上题目。
[设计说明:利用游戏全面复习6和7的认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体会到乐。]
五、全课总结
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教学反思:
《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42-43
【片段一】在朴实的操作活动中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数数0-5,用圆片表示3、4)
师:请你在刚才4个圆片后面添上一个表示5(学生操作)如果继续这样一个一个摆下去,会出现哪些数呢?
生1:(利用已有经验抢答)6、7、8、9
生2:10、11、12、13、14……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数字朋友——6和7。(出示课题:6和7的认识)
【片段二】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建立概念
(CAI创设教室里师生劳动的场面。先让学生从总体上说说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进行思想教育,再让学生通过说、数、指,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师:其实在生活中6和7还可以表示很多事物,例如:老师家有6口人等。
生1:(争先恐后地抢答)6盏灯、6盆花、7朵云、7只笔。
生2:今天星期六。
生3:今年我6岁……
师:大家真棒!你们能用6、7以及他们的兄弟姐妹们一起说几句话吗?
(引导学生由一句话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话。)
生1:今天星期六,我们一家3口乘42路公共汽车去武汉动物园玩。
生2:(一本正经地说)昨天,妈妈去武汉广场花362元钱买了一件衣服,妈妈说还是打7折呢,我觉得太贵了。
师:其实生活中还藏着许多数,只要你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它。(CAI播放录像:生活中的数)
【片段三】在愉快的游戏中巩固概念
小结后设计学生最喜欢的游戏:“老鹰捉小鸡”,游戏结束后提问:
师:1、“参加游戏的共有几名小朋友?
2、“谁是最后一只小鸡?”
3、(指任意一只小鸡)“他排第几?你是怎样数的?”
生1:我是从鸡妈妈开始数的。
生2:我是从老鹰开始数的。
生3:我是倒着数的。
一、生活需要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也会有着数学因素的内容。如果我们教学时让数学走进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应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接受认识。周玉仁教授曾经说过:“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孩子们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学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因此,要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1、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
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激发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首先就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环节(片段二),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说,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为什么平时我们没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学生的重视,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不拘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思维得以拓展。
2、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其实,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并不需要我们刻意去设计。例如本课中,教材就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片段二)。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这样设计远比开门见山直接数数、认数效果要好的多。
3、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在学生对6和7的序数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设计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片段三),这个环节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这个游戏,既加深了学生对基数、序数意义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是在第3个问题抛出时,学生的发散思维令人吃惊,有的学生从老鹰开始数,有的学生从鸡妈妈开始数,还有的学生是倒着数的,出现了多种数数方法,而这些灵活的方法正是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并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把整节课推向高潮。
总之,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承。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和已有知识经验,才能学好数学。而学好数学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再创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学学习需要活动,让数学活动进入课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在《6和7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片段一)、还有培养观察的能力、协作精神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但是,活动的频繁安排有时也会使课堂显得杂乱。试讲时,我安排了摆小棒、数算珠、涂点子图、填尺卡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使学生眼花缭乱,减弱了活动的热情。因此,我舍弃了数算珠的活动,将涂点子图、填尺卡设计成小组合作学习,既节约了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并将小组合作学习紧接在“摆小棒”的环节之后,使操作活动相对集中,避免杂乱,零散。另外,数学活动具有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如果失去了数学思考,活动则毫无意义。我设计的这两个活动主要想让学生通过涂、填等活动感受6、7的大小关系,渗透知识点的教学。
6和7的认识教学实录 篇7
【教学目标】
1.运用汉字科学知识, 结合象形字、形声字的特点科学高效地识记“海、鸥”等14个生字;结合生字“领”正确认识部首“页”的形与义, 并拓展认识“顶、额、颊”等同部首字。
2.结合“沙、海”二字的书写指导, 发现“氵”的汉字的书写特点, 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引导学生根据象形字的特点正确书写“竹”字。
3.创设情境, 图文结合,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借助古汉字, 趣识象形字
师:同学们, 我们已经认识了不少的象形字, 今天再认识一个。猜一猜, 这个甲骨文字是什么? (出示)
生:是“林”字。
生:是“竹”字。
(课件出示楷体“竹”字)
生: (齐读) 竹。
师:这个“竹”字哪几个笔画就像竹叶?
生:“丿”和“—”。
师:哪几个笔画像笔直的竹竿?
生:“丨”“亅”。
师:小手举起来, 和林老师一块儿来写写“竹”字。 (师范写, 生书空。)
师:看“竹”字的样子变了, 变成一个新部首“竹”字头。 (出示:)
师:它找来一个好朋友, 组成了一个新字。 (出示:竿)
生: (齐读) 竿。
师:“竿”字是竹字头, 一看到竹字头, 就知道这个字的意思一定和什么有关系?
生:跟竹子有关!
师:没错! (出示竹子、竹竿图) 竹子去掉枝叶, 剩下中间笔直的部分就称为竹竿。这样的字多有趣呀, 一半告诉我们字的意思, 另一半提醒我们字的读音。这样的字都称为———
生:形声字。
师:是的!形声字, 分两半———
生:形一半, 声一半。形旁帮助表字义, 声旁帮助读字音。
师:老师希望你们继续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认识更多的形声字。
【点评:汉字具有较强的超时空性, 稍加点拨, 学生便能认识一些几千年前的金文、甲骨文。此教学片段, 借助甲骨文和实物图片, 复习了熟字“竹”, 既引导学生关注到每个笔画, 帮助学生正确书写“竹”字, 又能形象地感受由“竹”到“”的变化, 体会生字“竿”的字义与“”的关系, 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 使学生形象、立体地感知象形字、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初步感受汉字构成的系统性, 认识汉字部首的表义功能。】
二、举一反三, 科学识记大批形声字
1. 师:请小老师带读新词语。 (课件出示新词, 师相机纠正读音。)
2. 形义联系, 认识偏旁“页”, 识记形声字“领、额、颊、顶”。
师:这些词语中藏着很多形声字哦!小朋友们找一找, 用上记形声字的方法来认识这些字。
生:我教大家认识“领”, 老师带领我们的“领”。这个字是形声字, 左半边的“令”和“领”的读音有关, 右边的“页”应该和字义有关吧!
师:让老师帮帮你。 (课件出示:“) 像什么呀?
生:像人。
师:对!看, 这是人的脑袋;这是人的身子。后来它的样子就变了, (课件依次出示“页”) 但是意思没有变, “页”表示人的———
生:脑袋。
师:摸摸你的红领巾戴在哪儿。 (师示意) 这儿是我们的领子, 想想“领”跟头有什么关系?
生:“领”就在头下面脖子的位置。
师:所以它带有页字旁。接下来林老师介绍几个带页字旁的字。 (课件出示标示“头顶、额头、脸颊”的卡通人物图) 大家一起摸一摸这些部位。你发现了什么?
生:头顶、额头、脸颊都在头上, 所以, “顶、额、颊”都是页字旁。
【点评:通过古汉字“页”的字形, 使学生感知其形义联系, 进而学习“领、顶、额、颊”, 达到了“举一形而统众形”的效果。】
3.结合板画、图片, 再现生活场景, 帮助学生认识形旁表义。
生:沙滩在水边, 沙滩上也有水, 所以“滩”是三点水。右半边是“难”, 和“滩”的读音有关系。
师:说得好。你知道“三点水”家族里还有哪些字宝宝吗?
生:江、河、海、溪、沙、洗。
师:它们的意思都跟水有关。
生:我发现“秧”的右半部分和“英雄”的“英”的下半部分是一样的。
师: (板书:英) 一样有个“央”字。“秧”和“英”的读音很接近, “央”是它们共同的声旁。“秧”左边部分是什么呀?
生:禾木旁。
师:看, “稻”字也是禾木旁。你能给这两个禾木旁家族的字组组词吗?
生:秧苗, 插秧;稻田, 水稻。
师:秧苗、水稻都长在哪儿?
生:长在田里。
师: (课件出示图片) 这就是秧苗, 这一块田种着水稻, 叫做———
生:稻田。
师:带有“禾木旁”的字意思一定跟什么有关系?
生:跟田里的庄稼有关。
生:我发现“铜”和“黑洞”的“洞”右边都是“同”。“同”字提醒我们读音。
师:左边部分呢?
生:金字旁。
师:我们之前已经认识了金字旁。金字旁表示什么?
生:金、铁等。
师:对啦!像金啊, 铁啊, 这些都称为金属。 (出示图片) 这就是铜号。它就是用金属铜做的。
生:我教大家认识“帆”字。右边的“凡”跟“帆”的读音有关系。左边的“巾”…… (生搔脑门)
师:帆船你见过吗?
生:见过。
师:帆船有什么特点?
生:它挂着一块布。
师:看老师画帆船。你们告诉我, 哪个是“帆”?
(生指)
师:嗯!这就是“帆”, 一块大大的布。来看这个“帆”字, 哪一部分表示的是大大的布?
生:左边那个“巾”, 毛巾的“巾”。就像一块布。
师:对!“巾”就表示那块大大的布!风吹着帆布, 帆船就能跑得快。 (师板画军舰图) 它也是帆船吗?
生:它不是帆船, 因为没有帆布。它是军舰。
师:大家看这个“舰”字, 它也是形声字哦!
生:林老师说过舟就是船, 军舰是船的一种, 所以是舟字旁。右边的“见”和读音有关。
师:小朋友们, 刚才我们根据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认识了一些字, 以后坚持这么识字, 你就会发现我们汉字藏有很多的秘密, 很有趣的!
师:生字朋友去郊游。我们来给它们排排队, 点点名吧!
(师依次出示生词卡片, 生齐读后, 师将生词卡片一一贴在黑板上。)
【点评:林老师通过板画、图片, 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三点水、舟字旁、禾木旁、金字旁的字的意思可能跟什么有关的规律, 形象直观, 有趣高效, 使课堂活动中充满发现的快乐。在学习生字“海、滩、溪”这三个字的同时, 又复习了“江、河、洗”等熟字。】
三、创设情境学文, 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1.学习第 1、4 节韵文, 情境感知数量词的准确性。
师:他们要去郊游了, 你们去不去?
生:去!
师:少先队员有这么多, 我们就可以这么说——— (出示词组条)
生: (齐读) 一群少先队员。
师: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又可以叫你们“红领巾”。
师: (出示词组条:一群“红领巾”) “红领巾”加上引号, 可不是指胸前的红领巾了, 指的是什么人呀?
生:少先队员。
师:一群“红领巾”就是指———
生:一群少先队员。
师:去郊游可以带这些吃的喝的。 (课件出示) 这么多的东西, 我们可不可以说“一群食物”?
生: (笑) 不可以!
师:像“一群”这样的词就叫做数量词, “群”的本义是指羊群, 它当量词的时候, 只能用在动物和人身上。把数量词给用错了, 就闹笑话了。但是, 很多事物可以一起用同一个数量词的。 (出示图片) 大家一起说一说。
生:一面队旗、一面镜子、一面墙。
师:仔细看看, 为什么这几样事物都可以用“一面”?
生:因为它们都是平平的。
师:对。咱们去郊游, 这三样东西中带什么合适呢?
生:我要带队旗。
师:咱们是少先队员, 外出活动就要带上队旗。
(师将写着“一面队旗”的卡纸贴在黑板上, 生齐读。)
师:还带什么呀? (师将词组条“一把铜号”贴在黑板上)
生: (齐读) 一把铜号。
师:为什么带一把铜号呢?
生:拿起铜号一吹, 同学们一听到响亮的号声就赶快跑回来集合了。
师:没错, 铜号作用大。
(全班齐唱《去郊游》)
师:小朋友们, 我们来到了海边。你们看见了什么?请你们把汉字朋友送过去!
(师请4名学生上台分别找到“海鸥”“军舰”“帆船”“海滩”生词卡片贴于对应的图旁边)
师:对了。一起来读读。
(生读)
师:再请一个同学, 把合适的数量词加上去。
(生上台将数量词贴在对应的词条旁)
师:他这样加对不对?
生:对!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一艘军舰, 一只海鸥, 一条帆船, 一片沙滩。
师:你真行呀, 把数量词都用对了!军舰、帆船都是船, 为什么量词用得不一样?
生:因为军舰比较大, 帆船比较小。大的船用“一艘”, 小的船用“一条”。
师:考考大家, 轮船用什么数量词合适?
生:一艘。
师:那小木船呢?
生:一条。
师:你到海边的沙滩玩什么?
生:我最喜欢堆沙堡、捉螃蟹、捡贝壳、追着浪花跑。
师:多好玩呀!沙滩上到处都有欢笑, 就可以说是——— (师出示词组条:一片欢笑)
生: (齐读) 一片欢笑。
师:天上的海鸥看到、听到了什么?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
生:海鸥看到了一群“红领巾”来到沙滩上。
生:一面队旗在风中飘扬。
生:有个小朋友手握一把铜号。
生: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 沙滩上一片欢笑。
【点评:林老师抓住学生的心理, 把他们带入到一定的话题情境中, 每次说话练习都围绕着如何正确运用数量词, 如:比较“艘”和“条”的不同用法, 领悟“片”的用法。学有所用, 学以致用, 浑然天成。】
2援学习第 2 节韵文, 直观感知数量词的形象性。
师:离开了沙滩, 我们就来到了农村。 (出示图片及词组条) 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林老师, 什么是“一畦秧苗”?
师:不懂就问, 你的学习方法真好。 (课件演示) 这就叫做“一畦”。
师:这是什么呀?
生:是鱼塘。
师:鱼塘要用上什么数量词?
生:一方鱼塘。
师:鱼塘为什么用数量词“一方”?
生:因为鱼塘四四方方。
师:你说对了。在古时候, 圆水池称为“池”, 方的称为“塘”。这养鱼的池子是方的, 所以叫———
生:鱼塘。鱼塘用数量词“一方”。
(生齐读第2节韵文)
【评点:“圆的为池, 方的为塘”, 古人用字就是这么讲究。在多数人心里, 池和塘是同义词, 池就是塘, 塘就是池。但深究下去, 它们的词义还是有细微区别的。本片段通过图片, 让学生把“畦”“方”与实物联系起来, 形象鲜明, 记忆深刻。】
3.学习第 3 节韵文, 对比感知数量词的多样性。
师:最后我们来到了公园。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道小溪, 一孔石桥, 一竿翠竹, 一群飞鸟。
师:我考考你!这儿有两张图片, 一孔石桥说的是哪张图片上的石桥?
生:第二张。
师:为什么呢?
生:第二张图片上的桥是用石头造的。
师:第一张图片上的也是石桥呀!老师提醒你注意桥的形状。
生:第二张图片上的桥洞是半圆的。桥洞倒映在水里, 水里也有一个半圆的桥洞。合起来就像个大圆圈。
师:“孔”也是圆的。这样的石桥就可以说是“一孔”。另外这张图上的石桥, 用“一孔”不合适, 用哪个量词合适些?
生:一座石桥。
师:没错 (出示各式石桥的图片) , “一座石桥”可以用在这几种石桥上。但是“一孔石桥”只能用在有一个圆圆桥洞的石桥上。
4.小结读文。
师:刚才我们去了那么多的地方, 欣赏了美丽的景色, 也学习了一篇有趣的课文。现在咱们一起看着屏幕, 把它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
师:这篇小文章实在有意思, 不但教了我们许多数量词的用法, 还带我们欣赏了海边、农村、公园的好风光, 和同桌再美美地读一遍吧!
(生读)
【点评:图片弥补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 让学生感受到“孔”字的形象性和准确性, 在对比中, 懂得了量词“孔”和“座”用于“桥”时的区别。】
四、指导写字, 感受汉字形体美
师:大家读得多起劲呀!接下来林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写一写字。这两个汉字朋友大家认识吧?
生:认识!“海”“沙”。
师:它们的部首都是———
生:三点水。
师:对!带三点水的字以前写过没有?
生:写过。比如“洗、河”。
师:怎样的“氵”才算写得漂亮?
生:“氵”的外侧一定要是一道美丽的弧线才好看。
师:对。小手举起来, 边写边念顺口溜。 (师范写, 生书空。)
生:一点左到右, 二点靠着左, 三提尾对点, 弧线真好看。
师:“海”字右边是个“每”字。还记得老师说过的“母”上的“”就像什么吗?
生:像母亲头上美丽的头饰。 (师范写“海”字中的“每”)
师:发现了吗?“母”字的横是“每”字中最长的横。“海”字仿佛让我们看见了泉水、溪水、河水、江水流入了大海妈妈的怀抱。你们可得把“海”字写得正确美观哦!
师:再看看这个“沙”字, 它长得有点瘦!先写三点水, 右边是“少”字, 第二个点方向改变了, 怎么写?
生:向右斜着写。
师:对!它斜着写, 把位置让给这一撇了。最后一笔撇可长了!好!接下来小朋友们练习写一写“海、沙、竹”这3个字, 把它们写得既正确又美观。
(生写字, 师巡视指导。)
【总评】
汉字是方块字, 是音形义的统一体, 既有象形的形象思维功能, 又有结构的逻辑思维功能。林佩菱老师的这一节识字课, 紧紧抓住汉字的这一特点, 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先从“汉字的构件”出发, 溯源分析字形, 引导学生破译汉字的言意密码, 感受汉字的象形之美、意蕴之美;然后从生活实际出发, 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 感受周边的一切事物, 以文字或语言诉诸表达, 感受数量词的精确性、形象性、多样性;最后通过细致的对比分析、示范书写, 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书写规律, 感受汉字的结构之美。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实录 篇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5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新教材又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段,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结合文学、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体验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1.四人小组一篇千字文。
2.多媒体课件。
3. 100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智慧星,只要答对与智慧星背面数字有关的问题就能得到它,谁想先来试一试。(课件)
(1)大声读出这个数并一个一个得向后再数三个数,79
(2)大声读出这个数并两个两个得向后再数三个数,38
(3)大声读出这个数并五个五个的数到一百,85
(4)大声读出这个数并十个十个的数到一百,10
2.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谁来告诉我刚才我们在数数时是怎样数的?
如果我们要数更大的数又可以怎样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更大的数。(板书:1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新授
1.同学们看老师这有一大盒小棒,请你来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根?
2.到底有多少根呢?看来需要我们动手数一数。
这么多小棒,同学们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地数出小棒的数量,而且数好后能让别人很容易看出有多少个,而不用再数呢?
合作:一个一个数十个捆一捆,十个十个数十捆一大捆。
这个办法真不错,因为我们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板书)
3.现在老师就把小棒分到各小组中,我们全班合作一起来数数这些小棒的数量。
都数出结果了吗?请送到前面来。(我们组数出了一大捆是100根)
4.你们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些怎么没捆成一大捆呢?
生:我们组是197根不到整百根,我们组是203根多了3根。
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让这两组也变成整百根呢?
生:203中拿出3根和197根合在一起。
演示:你们能从197数到200吗?
5.我们每小组都数出了一部分,把这堆小棒每100根捆成了一捆,接下来我们就一百一百的数看看到底有多少根小棒。
原来有1000根小棒,在数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吗?一千里面有几个百?十个百就是一千。(板书10个百是一千)
6.在全班同学的合作下我们数出了小棒的数量,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整个过程。(课件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
如果以后遇到比一千还大的数,你可能会怎么数?
三、数数练习
1.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能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了,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地数,看你能不能找到一些数朋友,快看智慧星的新问题。
(1)七百九十九后面的一个数
(2)二百的前一个数
(3)从一百九十八到二百零六
(4)从九百八十五数到一千
四、数的组成
1.同学们数得很准确,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篇文章它全文正好有一千个字,名为《千字文》,接下来我们要用数学知识做几个圈字猜谜的游戏,请你仔细观察老师给你的《千字文》,看看它的字数排列有什么发现。
2.根据你们的发现,你们能很快地在《千字文》中圈出240个字吗?
同桌间先说说你打算怎么圈?
3.其实你们的方法就利用了240的组成,240是由几个百、几个十组成的?(课件)
如果在计数器上拨这个数应该怎样拨?(板书)
4.怎么写》注意个位上什么都没有但要添0占位。
这个数读作二百四十。(齐读)
5.看计数器上这个数是几,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找生板演)126
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哪几部分)组成的?
这个数是几,书空写一写,说说它的组成。注意这个数十位上没有珠子。写时十位要添0占位表示0个十,读时也要读出十位的零。
五、练习:
1.同学们读写数字很准确,对数的组成也很清晰。
老师发现刚才的《千字文》里有许多不认识的字,如果我说一个字,你能认识吗?
2.从头数第150个字是什么?(大)
这么快,你怎么找到的?这就是它的组成。
从头数第501个字是什么?(家)怎么找的?
刚才找的两个字正好组成一个词“大家”
3.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个文字游戏,
(课件)游戏规则:按要求在《千字文》中找到相应的字,然后连成一个短语,从头数第223个字、第305个字、第661个字。
谜底:我爱学习。
4.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1000以内的数,其实,这样的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老师搜集了一些,谁来读一读。(课件)
5、读得很准确,课后请你也搜集一些,和同学间交流交流,增长一些见识。
教学反思:
《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数千以内的数,理解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借助计数器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
看过一位优秀老师的赛课,上的內容就是一千以内数的认识,因此我也从总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将其运用到了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千字文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猜猜一共有多少个字,大家猜过都发现这些数都比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要大,由此引出一千以内数的认识。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我认为在这个教学设计上的激趣引入,过度自然、流畅,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6和7的认识教学实录 篇9
教学内容:
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科书第39页6和7的数数、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学生通过学习,知道7以内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3、引导学生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分清基数和序数的意义。6和7的书写。
教具准备:
计数器、点子图、直尺图。学具准备: 小纸条、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六班去看看,看看一六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二、新授知识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让学生描述情境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引导学生数出数字6和7,(出示本课的课题)
带着学生齐读课题。(除了刚刚发现的这些信息,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图中哪些物品也可以用6和7来表示呢?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如果用一个点子表示一个学生,需要几个点子呢?
指名回答(教师一一出示)-大屏幕出示,全班一起数(灌输添一变数的思想)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师:除了用点子图表示人数,还可以用小棒来表示。出示6,学生摆7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师:用你手中7根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活动:学生摆一摆,并到投影器前面演示摆的图形。
回到主题图灌输热爱劳动的思想(经过一翻打扫,教室发生了什么变化)拨珠子游戏时间到。
让学生动手拨一拨 师:你会将5变成6吗? 生:5添1是6(齐读)。师:去掉一个是? 师:你会将6变成7吗? 生:6添上1是7(齐读)。师:去掉一个是?
三、教学数序 师:在我们的文具盒里也藏着这些数字,你们猜是什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师:排在第一的是谁?在这里7排第几? 学生活动:指名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小青蛙跳荷叶。
过渡语:7的前面是?6和7谁大谁小?点子图跑来帮我们解决问题了。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出示点子,让学生观察三张电子图。抽象出5、6、7的比大小。
(五)区分基数和序数 鱼缸图的引导
(六)指导书写
我们认识了6和7,知道了它在数字顺序里的位置,现在我们来练习写。(教师范写)那我们请它到我们的书上作客吧。(描虚线,之后再写三个),比比看谁写得好看,展示。纠正。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五、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6和7的认识,7以内数的六、板书设计(略)
6和7的认识
【6和7的认识教学实录】推荐阅读:
6和7的认识教学案例09-14
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11-16
6和7的认识文档606-05
6和7的认识导学案07-24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08-21
10的认识教学实录11-13
张齐华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07-12
认识周长 教学实录09-27
《认识水果》课堂教学实录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