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岗位职责

2024-09-06

信息管理岗位职责(精选9篇)

信息管理岗位职责 篇1

信息管理员岗位职责_信息管理员能力要求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信息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信息管理到底是做什么的呢?负责该工作的信息管理员每天要做些什么呢?怎样的人可以从事信息管理员的工作呢?本期乔布简历小编就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信息管理员岗位职责,对信息管理工作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信息管理员能力要求吧~

关键词:信息管理员岗位职责,信息管理员能力要求

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通过制定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保证信息系统有效运转的工作过程。既有静态管理,又有动态管理,但更重要的是动态管理。它不仅仅要保证信息资料的完整状态,而且还要保证信息系统在“信息输入—信息输出”的循环中正常运行。以下是信息管理员的一些工作职责,供大家参考:

1、负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

2、公司局域网的建立维护管理,配合公司管理体系的文件网络化工作;

3、负责公司网络资源的总体管理和安全维护、维修;

4、负责公司电子办公设备的购置及维护工作;

5、负责建立并维护公司对外发布网页的信息的更新及跟踪反馈;

6、严格遵守公司保密规定,不泄露工作中接触的公司秘密;

7、主动协助综合办处理各种应急事务。

想要成为信息管理员,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是必要的,还要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不妨在校园招聘中多多关注呀~

信息管理员岗位职责_信息管理员能力要求http://cv.qiaobutang.com/knowledge/articles/566e85690cf2e85859b46a8f

信息管理岗位职责 篇2

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企业充分利用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诸多企业都建立了以岗位为基础的绩效管理体系, 但在具体实践中, 还存在各种问题, 主要体现在:绩效考评体系尚待完善;考评内容与岗位职责、工作标准脱节;考评基准抽象、模糊;考核过程形式化;缺乏对岗位工作情况的过程跟踪与监控;未能充分利用考核信息资源来激励、引导、帮助和鼓励员工改进绩效、端正态度、提高能力;考核评价缺乏客观性, 存在“和事佬”现象, 使得考核结果大同小异。等等这些都严重地妨碍和削弱了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应起的作用。为此, 我们针对武钢股份能源动力总厂开发了一套岗位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有效地解决了绩效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二、系统目标及工作模型

2.1系统目标。岗位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要实现以下目标: (1) 在建立岗位工作标准、理顺岗位工作职责、明确岗位日常工作与要求、完善绩效考评体系、优化管理工作流程的基础上, 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 实现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公开、公正、透明和信息化。 (2) 系统以岗位工作标准、绩效考评标准为依据, 以岗位的任务管理为主线, 实现企业各岗位工作从任务下达、绩效反馈、绩效评价与考核等各项工作网络协同完成。 (3) 系统能监控各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和进展情况, 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也为绩效考评提供客观依据。 (4) 系统操作方便、功能强大、稳定安全、扩展性强、易于学习和掌握。

2.2工作模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督促各岗位尽职尽责,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利用考评及经济杠杆作用, 充分撬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进而形成你追我赶, 积极向上的工作局面。而要做到这些, 关键是绩效考评的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基于这一理念出发, 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工作模型如下:

(1) 建立和完善岗位工作标准。任何岗位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 并以文件形式下发执行。岗位工作标准是对岗位工作职责的细化和分解, 并形成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日常工作。这些工作得以落实, 岗位职责就得到履行。因此, 系统以岗位任务为主线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系统将任务类型分为例行任务、临时任务、交办任务等, 其执行情况和效果作为岗位业绩评价的主要客观依据。

岗位工作标准的核心是岗位例行任务标准, 包括任务名称、任务内容、工作要求、任务执行起始时间、工作期限等信息。每一例行任务都根据其重要程度和工作量大小设定考核分值, 每一岗位例行任务考核总分值为50分。

(2) 建立和完善岗位绩效考评标准, 实现考评标准与岗位工作标准的有效衔接。绩效考评标准包括评价项目、评价项目所占权重、评分细则、考核方式等内容。基于武钢股份能源动力总厂现行绩效管理办法, 系统设定从工作职责 (50分) 、领导交办 (20分) 、安全职责 (10分) 、劳动纪律 (10分) 、工作作风 (10分) 等五个方面进行岗位绩效评价打分, 评价项目的基本总分值为100分, 此外还有加分、扣分项目。实际考评中, 为避免考评过程的主观性与盲目性, 关键是如何实现考评标准与岗位工作标准的衔接, 为此, 系统将评价项目中的工作职责与例行任务和临时任务的执行情况衔接, 领导交办与交办任务的执行情况衔接, 安全职责 (10分) 与安全部门的安全考核挂钩, 劳动纪律 (10分) 与岗位人员的考勤结果衔接。每一评价项目都要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 评分细则应体现细化、量化、操作性强的原则。此外, 考虑到各部门和岗位的差异, 系统可以为不同部门或不同岗位定义不同的评价标准, 以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系统的考核方式是把评价结果与经济利益挂钩。员工的工资一般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大部分组成, 系统将岗位绩效评价打分折算成绩效工资考核系数, 岗位的实际绩效工资等于绩效工资考核基数乘以绩效工资考核系数。

(3) 强化任务执行情况的跟踪和过程监控。每一岗位都能监控所属下级岗位工作的进展情况, 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 以便指导下级有效开展工作。系统采取提醒的方式, 督促各岗位按要求履行工作职责, 执行工作计划, 并及时反馈工作进展和实施效果。此外, 任务执行中的过程信息的保存也利于信息共享和追溯。

(4) 自我评价与领导评价相结合, 以便员工寻找差距, 改进工作。自我评价是岗位人员对本岗位工作业绩的自我认识, 领导评价是上级岗位对所示下级工作业绩的评定。由于自我评价与领导评价采用相同的考评标准, 因此, 通过比对分析, 容易找出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 使各岗位工作的改进有的放矢。

系统工作模型示意图见图1所示。

三、系统实现

3.1开发及运行环境。系统的开发平台采用Windows2003, 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5, 开发工具采用ACCESS 2003及VBA, 软件结构采用C/S。

系统的运行环境:客户端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3Professional, 硬件要求CPU为PⅢ或以上, 1024MB内存;服务器为IBM, 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3 Server。

3.2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岗位及岗位关系设置:用于设置各工作岗位的基本信息及岗位之间的关系, 主要包括岗位名称、岗位人员、专业分工、所属组织、岗位之间的上、下级关系等基础信息。岗位工作标准设置:用于设置各工作岗位的工作标准, 主要包括岗位工作职责、安全职责、程序文件和例行任务标准等。评价与考核标准设置:用于设置评价标准与考核标准。工作任务的拟定:用于制定岗位工作计划。岗位工作任务的拟定按月进行。例行任务按岗位工作标准中的例行任务标准由系统自动生成, 交办任务是指上级交办给下级的任务, 下派任务是指为所属下级指定任务, 临时任务是岗位自拟的临时性的工作。任务执行与反馈:用于记录与反馈任务执行中的过程信息, 主要包括工作进展情况与工作小结等, 并进行单项任务的自评与打分。绩效评价与考核:按月、年进行绩效评价与考核。绩效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与上级评价。绩效评价的项目由系统依据岗位评价标准自动生成。在评价过程中, 评价人能随时查询被评岗位的工作计划执行情况。领导评价提交后系统按岗位考核标准自动生成考核结果。任务提醒:对上级交办和标识需要提醒的工作任务进行提醒。

四、小结

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其成败关键在于需求分析。而需求分析不仅仅是掌握和了解系统所要展现的业务和实现的功能, 并对现行业务进行简单的重现, 更重要的是依据用户目标进行业务规则的优化, 以期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本系统是在对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设计, 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得到用户广泛认可。

摘要:本文针对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岗位工作标准为依据, 以岗位任务管理为主线, 在完善绩效考评体系的基础上, 建立岗位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 实现企业绩效管理的公开、公正、透明和信息化。

关键词:岗位,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陈朝晖.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信息管理岗位职责 篇3

在当今信息革命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爆炸所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培养出思想素质及文化素质较强的综合性人才。

一、改革观念,灵活掌握即学即用的特点

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追求的根本目标。由于计算机可操作性和应用特点,使计算机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如学习文字处理软件的过程中,学会了汉字输入就可以把一篇文章输入计算机;学会了文字编辑就可以编辑修改输入的文章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活学活用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他们自身的能力,增强其自主积极性,较好地完成学习。

我在每学完一个软件后,都会给他们布置一个综合性的作业,题材不限、内容不限、形式不限,让学生们回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例如:在学完金山文字的时候布置一个“电子报刊”、学完WAVE CN布置一个“串烧歌曲”、学完ULEAD GIF布置“一个动画图片”、学完PHOTOSHOP布置一个“私人印章”等等。经常有学生会给我惊喜,所做的作品出奇的好:有的是题材新颖;有的是内容丰富;有的是布局精美;有的是创意独特。当他们辛苦的“劳动”得到我的一句表扬时,我可以明显地感到他们的欣喜和激动。

要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这就是要求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任务,让学生们(特别是中下游的学生)有机会来显示自己的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

二、兴趣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与兴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一个人对某件事产生兴趣时精力才会高度集中,才能主动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所以教师要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上下工夫,引人入胜的开题,开放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养分因素。当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继续学习的愿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记得在一次放假前,我特意给学生布置了一些教材以外的,有难点和疑点的问题在假期中练习,并鼓励大家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开动脑筋,大胆尝试,同时进行竞赛活动,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没想到刚过去两天,就有个学生迫不及待地拿着他的答案到家中找我,并急切地问自己是不是第一个交卷。当时我真是吃了一惊,连连表扬他“太棒了,你是第一名”。没想到作为教师的我也要几天才能完成的问题,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的这么好,非常难得,而当他得知自己是第一个完成,得到了老师表扬时,笑的特别的开心。通过这件事情,我深感学生的兴趣一旦调动起来,他们的潜在能力会令成人吃惊,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三、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动力

教师的任务就是带领学生学到真本领,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检验与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比较落后的学生,鼓励和信心才是他们学习的真正动力。

运用得当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可以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哪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他们会很高兴,自然会萌发向上之心。我们班里有一个学生,因为学习成绩较差,自卑感很强,很少与人交往。在课堂上,我就经常给他一些鼓励,想方设法给他创造得到表扬的机会,比如:故意找些非常简单的问答叫他回答,或是把他完成较好的作业在学生面前展示等。在一次校内举办的“电脑作品大赛”中,出乎我意料的是,就是这个学生,拿着一张画的杂乱无章的图递给我说:“老师,我想参加。”看着她创意不错,但是无能力完成的绘画作品时,我灵机一动,觉得这是鼓励她培养自信心的极好机会,于是我根据她所说的想法,帮助她一起绘制了一副作品来参加比赛,并获得了二等奖。当我在全班同学面前把奖状交到她手里的时候,她激动的手都有些微颤……在之后的学习中,虽然她还是接受的比别人慢,还是跟不上大家的速度,但她上课的神态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的态度也从消极变为了积极,一个学期下来,他就像打了兴奋剂,情绪非常高涨,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从最初的及格边缘到良好一直到了现在的优秀,自信心逐渐被提高,上课答题也变得十分活跃,好像换了一个人似得。正因为鼓励会带来如此大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更多地关心学生而不是惩罚学生,“严师”并不意味要对学生采取体罚训斥等简单粗暴的方式。

四、问题式导入,分组合作,竞争机制

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问题式导入可以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也可以是在新授课之前,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学习的内容。

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本内容制定从易到难的小任务,让学生们按照组分别自己去尝试操作来完成任务,我再根据完成任务的速度和质量给予评分。我给了他们很大的空间,允许学生小范围的下位指导,当组内的某个同学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采取小组讨论或是会做的同学下位来指导,让学生代替了教师的工作。这样既给了一些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又使不会的同学可以放松心情绕过教师直接问自己的同学,只有碰到大家都解决不了问题时,我才统一的给出讲解,而他们为了完成任务,得到第一,听的也异常认真。

比如:在学习PHOTOSHOP的过程中,我设计了“秋天”、“蝶恋花”、“漫画补色”、“镜中花”等小游戏,游戏过程中,他们如火如荼竞赛,争先恐后的举手报告已经完成,心急如焚的让我加分。其实他们可能没有发现,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通过自己的尝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了课本上的知识。

在适当的时机,举办各种比赛也能很好的刺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比赛的过程中,既复习所学知识,又能够锻炼综合知识的能力。比如我举办的“电子报刊评比”、“串烧歌曲大赛”、“GIF动画比赛”、“印章设计大赛”、“创意拼合图大赛”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注意青少年道德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它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忽视了其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造成的干扰和不良影响。如在互联网上除了大量的学科知识外,也有很多不健康的黄色暴力等内容,鱼龙混杂,病毒肆孽、计算机犯罪等等,在电视节目中也报道过类似内容。而这些正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忽略的问题,因此在传授知识时,作为教师不仅应向学生讲解信息技术的优秀之处,更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信息意识和网络道德,使他们除了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外,还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中把握人生的风帆,这是我们计算机教师所应尽的职责。

信息管理员岗位职责 篇4

1、管理和维护好电脑网络教室的设备。

2、热爱信息管理工作,熟悉教育教学规律。热心科技信息的实践与研究,努力为师生服务。

3、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的教育基本理论,具有电教器材的配置、管理、运用及一般维修能力。

4、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并能帮助或辅导教师掌握这方面的技能,

5、要不断钻研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及时总结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的成果。推动学校的.信息技术不断提高。

6、管好相关的信息技术器材,每学期都要认真清查、整理、维修,并做好“三防”工作。

7、对需要学习、帮助、提高、制作的的教师应热情服务,并给予认真和有效的指导帮助。

8、对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情况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并做好领导在此方面的参谋。

9、积极推广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成果,完成学校提出的相关的要求、任务,并做好登记等台帐工作。

10、负责管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的设备,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

信息技术管理员岗位职责 篇5

2.负责图书馆各类计算机系统配套设备和其他有关设备管理、维护;

3.负责图书馆网站系统的设计、更新、开发和维护工作,为图书馆的网络化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4.做好数据库质量检查及优化、数据安全工作,建立完善、可靠、严格的备份和恢复体系;

5.负责数字化文献资源的试用及信息的发布与管理;

6.负责各类光盘等电子资源的验收、管理、镜像等工作;

7.负责电子阅览室的日常值班管理与计算机的维护;

8.充分利用、开发现有的各类软硬件资源,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9.负责全院读者信息咨询工作,充分发挥图书馆情报教育职能;

市场信息管理员岗位职责 篇6

1、在上级的领导和监督下定期完成量化的工作要求,并能独立处理和解决

所负责的任务;协助上级管理、协调市场,跟踪并监察各项市场营销计划的执行,协助对公司产品的市场调研活动;收集市场同行业信息,参与策划有关公司产品的发布、展会等活动。

主要负责全面收集各类信息,收集整理并编写项目相关资料,负责化学数据库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及录入各种信息;制订内部信息、营销情报的收集、整理、分析、交流及保密制度;

按要求填制各种表格与报表,采集,记录,统计,汇总相关业务数据,并及时提报给各关联部门与职能机构。

进行宏观营销环境、行业状况、供求状况信息的收集工作,并健全档案管理。, 分析并管理市场营销信息,为本部门和公司其他部门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市场信息的工作能力,能评判、处理情报信息,为新产品开发提供市场信息;

具有一定的文案处理能力,能撰写经济分析、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等业务文件;

有较强口头表达能力,思路清晰,考虑问题全面、细致; 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化学相关软件开发的技术支持。

编辑出版营销信息刊物, 协助编辑其它营销刊物;负责维护和更新本企业网站上有关市场营销的信息。2、3、4、5、6、7、8、9、任职要求10、11、12、13、14、15、16、了解各级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产品发展趋势。较好的市场分析研究能力,良好的信息管理能力; 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做事细心、耐心、有条理,性格温和、沟通能力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秉公办事,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出色的自学能力与逻辑思考能力; 沟通能力强,语言能力有逻辑性,思路清晰,个人素质高;对工作有强

信息管理岗位职责 篇7

一、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使档案工作近年来有了很大的进步, 如档案工作的基础设施与业务,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都得到加强, 但是档案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档案馆 (室) 收藏与管理上的矛盾, 服务对象的局限性, 服务项目的单一性, 服务手段的滞后性等。要解决这些新问题, 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开创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首先, 创新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要实现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在目前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要确立现代化管理意识, 把档案管理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 把知识和创新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 逐步改变以往“重藏轻用”的落后观念。

其次是要规范档案业务。要适应档案工作快速发展的特点, 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通过制度建设, 规范档案管理方法和程序。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 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 增强档案意识, 建立高效档案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与档案工作进程保持同步发展, 由于档案工作程序日趋完善, 档案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更新的任务日渐艰巨。

二、强化信息转化意识。

怎样更加有效地利用档案, 使档案在利用和管理过程中的效率更高, 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档案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 各种信息是比较零散地储存在众多的单体档案中。收集和整理档案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档案。只有根据需要, 把相关信息系统地、规范地整理出来, 才能更好的发挥档案的信息作用。把档案内容通过加工整理变成更直接、更适应需要的信息, 是档案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改变过去档案工作无所作为的思想, 强化档案管理的效率意识, 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要提高档案使用效率。首要的就是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机制, 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其次就是要加强档案人员职责和信息标准化管理。加强档案标准化管理、运用科学规范化水平管理档案是当前档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加强档案人员职责和信息标准化管理既是对个人能力的强化也是对档案工作管理的进一步升华。要通过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 加强各项事务管理, 促使档案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系统标准化。

三、强化档案保管人员职业素质。

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是艰巨的, 也是光荣的, 它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档案保管人员对档案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认真履行档案工作职责, 切实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 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管理目标的实现的先决条件。必须从强调管理人员素质入手, 加强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保管人员的职业素质。档案保管人员要时刻提高警惕, 防止档案的损坏, 确保档案的安全。为此, 一是提高政治素质。要培养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政治责任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 使其热爱档案事业;二是强化业务素质, 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熟悉所保管的档案内容, 熟悉档案法规;三是充实文化素质。要不断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 提高文化知识, 培养档案工作者掌握总结和分析利用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 掌握工作规律, 提高使用效能。此外, 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能独立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如对档案保管工作做到不坏、不丢、不散、不乱。就是要做到档案保管完好无损, 不致因各种不利因素而使档案损坏。对已经破损的档案, 要及时抢修。做到档案绝对安全, 不致因工作疏忽而使档案遗失或被窃。做到档案的保管相对集中, 不因档案的分散保管而使档案管理不便, 甚至造成档案损坏或丢失等严重情况。做到档案保管工作有条不紊, 档案排架整齐规范, 有章可循, 有目可查, 分门别类, 管理科学。

四、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制度一般包括阅览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要根据实际情况, 对不同层次的利用人员确定不同的利用范围, 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要在大力开展档案利用工作的同时, 确保不失密、不泄密及文件的完好无损。各项档案利用规章制度的条文应严密而简明, 便于执行, 并在实践中认真加以总结, 不断充实和完善。在完善制度的同时, 还应不断加强使用的监管。要根据不同对象的使用目的, 掌握其心理和思想动机, 加强监护。要采取安装摄像监视器, 来阅登记等制度, 防止查阅档案的利用者, 偷撕或涂改档案;对一些平时养成看书划线或翻书沾口水之类习惯的利用者, 要及时提醒。特别是要严格落实登记制度。要在利用者离去之前, 仔细检查翻阅被利用过的案卷和文件, 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并在利用登记簿上备注说明。对于损毁档案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 应及时报告有关领导, 以便及时查处, 挽回损失。

五、在强化保管的同时, 充分挖掘使用功能。

高校管理岗位设置与分级管理研究 篇8

【关键词】高校管理岗位设置;分级管理;研究

一、岗位设置及分级管理的基本内涵

岗位管理的概念及其实践早在前几年就已经成为我国许多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所追逐的目标,尝试教师职务聘任同岗位相结合就是一个鲜明的证明。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讲,岗位设置及其分级管理是整个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单元,其内容包括“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四个前后衔接、相互补充的环节,而只有合理设定岗位,做好工作分析,继而明确岗位职责,才能从整体上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1]。

二、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岗位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设岗工作规程不科学。岗位设置看似简单,实际是一系列复杂系统工程的一环,它必须以工作分析为基础。根据高校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而确定的部门与部门内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以及胜任特定岗位所需要具备的任职资格。在此基础上,才能相对清晰地确定承载各类职责所需的岗位类别和岗位数量。但事实上,大多数高校未经这一环节,而是本着尊重历史、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原则,采取平稳过渡、将现有人员直接纳入三类岗位系列的做法[2]。

2.专业行政的职业发展通道没有开通。高级职员岗位少与符合晋升条件的人员多的矛盾依然是横亘在行政人员面前的职业“瓶颈”,高级职员岗位少,先到先得,在有限的岗位职数里排队上车仍然是主要的晋升方式。结果,一方面行政人员的职业发展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造成落聘人员心理的不平衡,成为内部不和谐的源头,有的人甚至不择手段采取拉帮结派、借势发展、暗中伤人等行为来发泄不满,极大影响了工作氛围、人际和谐,消耗了高校正能量。

3.职务晋升及利益实现受挫。岗位设置之前,专业行政人员可以有职务或职称上的晋升,其工资可根据职务或职称就高选择。同等条件下,专业技术职务的工资普遍高于管理系列的工资,许多拥有中高级职称的管理人员在岗位设置前都选择走专业技术的工资序列。岗位设置后,受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大类岗位职数的限制,专业行政人员主体以职员身份进岗,而现实的情况是,有职务的人之前到达一定的年限就不再任职,由于政策的变化,这部分人可任职到退休,本来七级以上岗位职数就有限,在管理岗位职数有限的情况下,专业行政人员即使获得了中高级职称,也无法聘任更高层级的岗位,致使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和工作年限长资历长的人也无法获得正常晋升,这部分人的受到严重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即将面临退休的人员,他们因职级低,收入就低,将来退休后养老金与职级高者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严重的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将挫伤中青年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高校行政队伍人心稳定不利,也给学校带来一些不和谐因素,评聘矛盾进一步加大。

4.配套制度迟迟没有出台。国家指导性的考核和绩效薪酬制度迟迟未能出台,各高校管理岗位的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依然保持原有的模式,或换汤不换药。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作为制度本身不仅需要单独存在,而且它们是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等改革目标的关键环节。没有科学的考核机制,岗位设置的优越性难以体现; 薪酬不与业绩挂钩,高校人事改革的预期效果都要打折扣。

5.人才任用机制并不完善。高校人事改革的目标是要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推行聘任制,形成以岗位职责和能力绩效为主的动态评价体系。然而,从岗位设置和聘任改革的实施效果看,岗位设置和聘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岗位终身制,但事实上并未触动这一制度的根基,不管受聘与否,仍然还是学校统包统揽的人,这就从制度上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三、高校岗位设置的思考和建议

1.开辟独立的专业行政职业发展通道。理念创新是管理工作创新的先导,建议参考职员制思路,将处( 副处) 级及以上岗位设立为管理系列,将现有其余岗位纳入专业行政系列;建立各系列内部不同职级岗位的任职资格及晋级条件,明确跨岗位系列发展的竞职要项,实现行政人员即使不承担领导职务,凭借其专业素质和工作实绩也可以逐级晋升的职业发展通道;打破“官本位”思想,淡化干部行政身份,拓宽职业发展路径,鼓励走专业化、职业化之路; 做好各岗位系列的横向平衡与协调工作,解决内部公平问题。

2.及时出台绩效管理和绩效薪酬等配套改革方案。科学设岗、竞争上岗、以岗定人、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目标,在制度体系的相互作用下才能实现。要明确各岗位绩效指标,重视绩效的实现过程与指标的行为导向作用,加大对岗位聘用人员的考核力度,完善绩效评价制度,落实薪酬与绩效挂钩,人才任用与综合业绩挂钩,从多种渠道激发各层级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提高敬业度和专业化服务水平。

3.做好合同签订与聘期管理等配套工作。合同与聘期管理,是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的制度保障。规范化的“管”与人性化的“理”对于管理来说缺一不可,一手软一手硬也达不到理想的管理效果。高校要克服畏难情绪和人情意识,建立起规范的合约及聘期管理制度,盘点人才存量,激活人才能量,以制度化的形式鼓励人才在校内外的合理流动。

参考文献

[1]崔茵.高校岗位设置管理改革中的教学管理岗位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02:64-67.

信息管理职责分工 篇9

5.13.15 行政部信息中心主管 5.13.15.1 岗位职责:

5.13.15.1.1 在行政部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全厂信息系统技术管理工作,对本岗位所进行的工作负责,业务上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检查。负责信息中心日常协调及管理,协调信息专业人员的日常工作。

5.13.15.1.2 对厂内信息系统安全负责,认真执行华能有关信息管理制度,确保系统安全、数据安全。

5.13.15.1.3 负责组织制订、修改本单位各项信息化管理制度,报有关领导批准后发布执行。每年根据经营环境以及国家及行业法律法规的变化对上述制度进行书面审阅,并根据现有制关度是否适应环境变化等情况,决定是否重新修订。

5.13.15.1.4 负责编制、上报、实施电厂信息化的规划和计划。

5.13.15.1.5 负责电厂信息化资源配置方案制订、信息化业务的资金预算、申请、分解和计划使用。

5.13.15.1.6 负责电厂应用程序的开发工作,按照启动、分析、设计的顺序,对程序开发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商务和技术可行性分析;项目竣工后,组织对程序进行测试,并编制测试报告;负责员工使用新系统前的培训计划。

5.13.15.1.7 负责对信息系统日常管理、维护、运行情况监督检查,严格制度规范,确保数据安全有效。

5.13.15.1.8 负责制定全厂各部门计算机使用人员的培训计划,并协助人力资源部做好对各部门计算机使用人员的培训工作。

5.13.15.1.9 负责对企业内部网站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健康。5.13.15.1.10 负责信息化固定资产的管理、调配工作。

5.13.15.1.11 负责全厂行政通讯设施的归口管理工作,确保通讯畅通。5.13.15.1.12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5.13.15.2 岗位权限:

5.13.15.2.1 有权制订和修订本厂信息系统及计算机应用管理的标准和制度,并对制度执行情况监督考核。

5.13.15.2.2 有权对厂属各单位的计算机应用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5.13.15.2.3 有权对计算机设备的选型、购置、检定、验收等进行把关。5.13.15.2.4 有权对信息化建设项目、微机配置及耗材进行审核。5.13.15.2.5 有权对信息化管理有关信息进行审查。

5.13.15.2.6 有权对行政通讯设施使用情况进行管理、监督和考核。

5.13.15.2.7 有权对违反系统安全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制止。有权对信息系统中各种违规行为进行制止,并有权向部门主任提出考核建议。

5.13.15.2.8 有权要求各部门提供因工作需要的各项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料或数据。5.13.15.2.9 有权提出厂内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规划及技术方案。5.13.15.2.10 有权参加相关专业的业务的培训。5.13.15.3 任职条件: 5.13.15.3.1 学历和资历:

5.13.15.3.1.1 具有计算机或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5.13.15.3.1.2 从事电厂工作三年以上,并有相关工作经验。5.13.15.3.1.3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遵纪守法,具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熟悉电力生产及管理的过程。5.13.15.3.1.4 熟悉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努力刻苦学习,钻研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5.13.15.3.2 知识与能力:

5.13.15.3.2.1 熟悉并掌握国家、上级和电力行业已颁布的与本岗位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职能。熟悉涉及本岗位的各类标准与规章制度。

5.13.15.3.2.2 熟悉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网络管理、网络安全、标准化、信息化、专业英语等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各项技术标准和技术发展新动态。掌握国内外同行业信息管理的新经验及技术发展趋势。

5.13.15.3.2.5 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管理能力强。有相应的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沟通能力、表达和计划能力。5.13.15.4 工作内容与要求:

5.13.15.4.1 负责计算机应用系统中各个项目的组织、实施,并向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提交报告。协助部门主任编制全厂信息系统发展规划,规划应包括信息系统发展目标、实现的功能、实施方案以及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等。5.13.15.4.2 参与管理计算机系统重大问题的决策。(如项目论证系统配置,机型选定,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选取等)。

5.13.15.4.3 协助组织应用软件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立项工作,及批准后的应用系统开发、验收、和应用推广工作。

5.13.15.4.4 协助业务部门确定项目开发、项目验收小组人员名单;确认业务部门提出的业务需求报告、业务需求变更申请等。

5.13.15.4.5 与业务部门共同确认开发商和项目开发小组提出的数据移植、系统上线、回退方案等。

5.13.15.4.6 检查项目开发小组的项目进展报告,向职能管理部门提供考评意见。5.13.15.4.7 负责进向人力资源部提交电厂人员信息系统安全教育的建议。

5.13.15.4.8 每季检查操作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管理员使用系统中的特权帐户和安全、参数设定情况,检查操作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提交的运行分析报告。

5.13.15.4.9 每季向电厂信息化领导小组提交厂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情况报告。5.13.15.4.10 负责定期检查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制定的安全策略和防范措施,防止泄密事件发生和计算机病毒感染。

5.13.15.4.11 负责局域网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局域网必须与外网物理隔离。

5.13.15.4.12 每月检查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管理工作和数据备份、恢复测试工作。

5.13.15.4.13 定期检查信息中心工作人员的操作日志、工作记录等。5.13.15.4.14 定期检查全厂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可能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

5.13.15.4.15 每月25日前制定下月工作计划,并向厂财务部申报下月信息化资金预算。5.13.15.4.16 每年末向山东公司信息中心上报信息化资本性支出项目实施总结。5.13.15.4.17 参加信息化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监督验收后的权限移交、资料归档等交接工作。

5.13.15.4.18 编制信息系统综合计划上报至策划部。

5.13.15.4.19 每年根据山东公司批准的信息系统综合计划,编制工作计划。5.13.15.4.20 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平衡各项目计划,合理利用信息化费用。5.13.15.4.21 按要求修订信息化相关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

5.13.15.4.22 定期组织信息系统学习交流活动,推广应用信息系统新技术、新知识。5.13.15.5 检查与考核:

5.13.15.5.1 本标准执行情况由行政部主任按月检查考核。

5.13.15.5.2 考核内容为本标准规定的工作内容、要求及任务完成情况。5.13.15.5.3 考核结果与当月奖金挂钩兑现。

5.13.16 行政部信息管理员A 5.13.16.1 岗位职责:

5.13.16.1.1 负责全厂信息系统建设、应用、运行、维护管理。

5.13.16.1.2 负责全厂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的建设及网络设备的维护工作。

5.13.16.1.3 负责制订、修改、完善信息系统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内容全面、修改及时、及时到位。

5.13.16.1.4 熟悉全厂各应用系统中的硬件环境及软件系统,解决系统硬件故障,解决系统中的软件应用、运行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5.13.16.1.5 负责对各应用系统中的设备进行管理、维护,保养。

5.13.16.1.6 负责全厂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检查和各部门计算机应用上的指导工作。

5.13.16.1.7 负责全厂微机、打印机等设备的零购计划的编制及其相应硬件的配置工作。5.13.16.1.8 负责网络系统消耗材料的计划编制、材料的领用及发放工作。5.13.16.1.9 负责网络用户、网络设备配置权限及审查。5.13.16.1.10 负责网络系统软件、专用工器具的保管工作。

5.13.16.1.11 负责信息中心固定资产、网络设备及微机耗材、软件开发与应用、网站等方面的管理。要求资产及耗材管理到位,台帐齐全、完备;网站更新及时、内容健康。5.13.16.1.12 负责监督管理客户端维护工作。要求维修价格合理,维修及时。

5.13.16.1.13 负责电视电话会议设备的日常操作维护,确保电视电话会议畅通进行。5.13.16.1.14 负责LED大屏幕信息的上传工作,要求及时准确。

5.13.16.1.15 负责对各部门微机操作人员进行相应软件的指导和培训工作。

5.13.16.1.16 负责对应用系统用户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提出的有关问题及时给予答复并尽快予以解决。

5.13.16.1.17 负责信息中心的文档资料管理工作。对负责或经手的工作,有收集、整理、保管、移交档案材料,及反馈档案利用效果的责任。

5.13.16.1.18 负责贯彻国家及上级部门的技术政策与行业指导政策,增进单位间的技术交流。

5.13.16.1.19 负责外单位来厂工作人员接待中的网络布线及网络连接工作。5.13.16.1.20 能够完成行政部所要求的涉及本岗位的其他工作。5.13.16.1.21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5.13.16.2 岗位权限:

5.13.16.2.1 有权监督检查全厂计算机系统运行应用情况,有权制止一切违章操作。5.13.16.2.2 有权按有关政策、制度办理外单位来厂工作人员对应用系统资源的申请审批与实施。工作结束后有权回收资源。

5.13.16.2.3 有权对系统设备进货、委外维修等的验收和质量进行把关。5.13.16.2.4 有权提出厂内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技术意见和建议。

5.13.16.2.5 有权要求各部门提供因工作需要的各项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料或数据。5.13.16.2.6 有权向各部门了解编写计算机应用程序的资料及应用需求。5.13.16.2.7 在领导批准下有权增加、删除、修改应用系统用户的操作权限。5.13.16.2.8 有权组织全厂各部门应用系统专责人进行应用系统的学习和交流。5.13.16.2.9 有权拒绝未经部门主任批准允许的任何拷贝和任何数据的提取。5.13.16.2.10 有权向应用部门按工作项目提出保密要求。

5.13.16.2.11 有权对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5.13.16.2.12 有权参加相关专业的业务的培训。5.13.16.3 任职条件: 5.13.16.3.1 学历和资历:

5.13.16.3.1.1 具有计算机或电力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 5.13.16.3.1.2 从事电厂工作三年以上,并有相关工作经验。

5.13.16.3.1.3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遵纪守法,具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熟悉电力生产及管理的过程。5.13.16.3.1.4 熟悉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努力刻苦学习,钻研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5.13.16.3.1.5 熟悉并掌握国家、上级和电力行业已颁布的与本岗位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职能。爱岗敬业,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忠于职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保守秘密,工作严谨、稳健、负责。

5.13.16.3.2 知识与能力:

5.13.16.3.2.1 熟悉涉及本岗位的各类标准与规章制度,熟悉所辖设备的基本运行情况及生产管理知识。

5.13.16.3.2.2 熟悉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基础知识。

5.13.16.3.2.3 熟悉中小型计算机局域网的构建、综合布线、小型计算机局域网服务器配置、Web网站的建立管理维护以及网页制作、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技术。了解本单位局域网的各布线结构,能对所做工作进行经验总结。

5.13.16.3.2.4 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操作系统的进程、作业、存储、文件等的管理。5.13.16.3.2.5 熟悉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配置技术,具备一定的网络故障处理能力。

5.13.16.3.2.6 熟悉Intel芯片类PC机、PC服务器等的物理结构、工作原理。5.13.16.3.2.7 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等有关的法律、法规。

5.13.16.3.2.8 能理解大型系统应用软件项目的设计和研究方案,质量评价、评审、鉴定的方法。

5.13.16.3.2.9 初步掌握软件工程设计分析的步骤与方法,具备参与各子系统开发和维护、升级的能力。

5.13.16.3.2.10 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语言表达和文字报告能力。5.13.16.3.2.11 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实施应用软件操作的能力。5.13.16.3.2.12 能够协调计算机应用开发方面有关人员共同开展工作。5.13.16.4 工作内容与要求:

5.13.16.4.1 掌握全厂各应用系统整体情况,能够及时处理系统中硬件和软件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向领导汇报。

5.13.16.4.2 每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后,应及时记录工作时间、工作任务、工作遇到的各类问题及解决办法。

5.13.16.4.3 每日检查自己负责的服务器设备,包括OA服务器、ORCALE服务器、WEB服务器、XDPS历史数据服务器(生产统计取数服务器),并做好系统日志、安全日志、应用系统日志的各项记录。5.13.16.4.4 每季更改服务器的登陆密码,严格按照密码设置安全原则设置,保证服务器只有超级管理员一用户,确保服务器安全。

5.13.16.4.5 每季更改应用系统(SAP系统、OA系统、全自动燃料监管系统、PI系统、档案系统、耗差分析系统)的管理员密码,保障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

5.13.16.4.6 严格控制各应用系统用户权限设置,每周对应用系统用户权限进行检查。对于申请权限的用户,严格按照流程办理。

5.13.16.4.7 每周检查各应用系统计划任务和批处理的工作情况,并做好相应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部门主任报告,并采取措施排除故障。

5.13.16.4.8 在行政部主任批准下,根据实际情况每季更改各应用系统的计划和批处理的策略。

5.13.16.4.9 组织信息中心全体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做好各项培训记录。5.13.16.4.10 协助信息中心主管编制全厂网络系统总体方案。

5.13.16.4.11 协助信息中心主管按照总体方案及分阶段实施计划的要求制订分阶段实施计划进行信息网络应用建设。

5.13.16.4.12 按内控要求做好各项日志记录和网络变更等有效工作记录,并每月向信息中心主管递交工作运行报告。

5.13.16.4.13 按各门要求每月上报信息有关的硬件、耗材及办公用品计划。5.13.16.4.13 积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和设备,为技术引进和新设备运行打好基础。

5.13.16.5 检查与考核:

5.13.16.5.1 本标准执行情况由行政部主任按月检查考核。

5.13.16.5.2 考核内容为本标准规定的工作内容、要求及任务完成情况。5.13.16.5.3 考核结果与当月奖金挂钩兑现。

5.13.17 行政部信息管理员B 5.13.17.1 岗位职责:

5.13.17.1.1 协助部门主任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统。

5.13.17.1.2 负责信息系统后台数据库的规划、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5.13.17.1.3 负责信息系统后台数据库的安全防护、安全策略工作。

5.13.17.1.4 负责数据库日志的备份、分析工作,每季度向部门主任提交运行分析报告。5.13.17.1.5 负责审查开发商的应用系统数据移植方案是否可行、周密。

5.13.17.1.6 负责数据备份系统的管理维护和各应用系统数据备份策略的制定。5.13.17.1.7 负责数据库数据的备份、恢复及备份介质保管工作,5.13.17.1.8 负责数据库改造、升级意见的提出及方案的制定。5.13.17.1.9 负责数据库相关文档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保管。

5.13.17.1.10 负责审查系统管理员提出的测试、开发、生产环境配置方案的安全性、可靠性。

5.13.17.1.11 负责审查各系统管理员对应用系统用户授权、变更、回收等管理工作是否符合安全规定。

5.13.17.1.12 负责信息网络系统安全防护、病毒防治、和防火防灾工作。5.13.17.1.13 负责审查系统管理员所提出的安全策略是否符合安全规定。5.13.17.1.14 负责对已投入运行的信息网络系统和设备的安全运行进行检查。

5.13.17.1.15 负责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防护知识的技术培训方案的制定和实施。5.13.17.1.5.13 负责信息中心机房的日常管理工作。5.13.17.1.17 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5.13.17.2 岗位权限:

5.13.17.2.1 有权提出厂内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意见和建议。

5.13.17.2.2 有权提出厂内信息系统后台数据库的升级建议和技术方案。

5.13.17.2.3 有权要求各部门提供因工作需要的各项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料或数据。5.13.17.2.4 经部门主任批准,有权在数据库中新增、删除、变更用户。5.13.17.2.5 有权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浏览、监督。5.13.17.2.6 有权对信息系统中各种违规行为进行制止,并有权向部门主任提出考核建议。5.13.17.2.7 有权对违反系统安全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制止。5.13.17.2.8 有权提出厂内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的技术方案。

5.13.17.2.9 有权要求各部门提供因工作需要的各项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料或数据。5.13.17.2.10 有权审查全厂各部门计算机的使用安全状况,并对全厂各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设备购置及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影响信息系统安全和正常运行的情况有权提出考核意见。

5.13.17.2.11 有权对信息系统中各种违规行为进行制止,并有权向部门主任提出考核建议。5.13.17.2.12 有权参加相关专业的业务的培训。5.13.17.3 任职条件: 5.13.17.3.1 学历和资历:

5.13.17.3.1.1 具有计算机或电力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 5.13.17.3.1.2 从事电厂工作三年以上,并有相关工作经验。

5.13.17.3.1.3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遵纪守法,具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熟悉电力生产及管理的过程。5.13.17.3.1.4 熟悉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努力刻苦学习,钻研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5.13.17.3.1.5 熟悉并掌握国家、上级和电力行业已颁布的与本岗位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职能。爱岗敬业,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忠于职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保守秘密,工作严谨、稳健、负责。

5.13.17.3.2 知识与能力:

5.13.17.3.2.1 熟悉涉及本岗位的各类标准与规章制度。

5.13.17.3.2.2 熟悉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基础知识。5.13.17.3.2.3 熟悉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安全标准、信息安全专业理论。5.13.17.3.2.4 熟练掌握数据库系统专业理论及管理技术。

5.13.17.3.2.5 熟练掌握Oracle、SQL server、Notes等数据库的安装、管理维护。5.13.17.3.2.6 熟练掌握各种数据库的备份技术。

5.13.17.3.2.7 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内部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5.13.17.3.2.8 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数据库理论及管理技术。

5.13.17.3.2.9 熟练掌握防火墙、路由器、网络安全设备的配置技术及计算机病毒原理。5.13.17.3.2.10 具有较高的预防单机和网络病毒的水平和处理病毒的能力。5.13.17.3.2.11 能够独立完成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安全策略和信息网络的规划、组建工作任务。

5.13.17.3.2.12 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分析与判断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管理与沟通能力、表达和计划能力。5.13.17.4 工作内容与要求: 5.13.17.4.1 数据库管理

5.13.17.4.1.1 对信息系统后台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做好数据规划,优化资源,消除冗余。

5.13.17.4.1.2 负责数据库的安全防护、安全策略工作。

5.13.17.4.1.3 管理数据库帐户,负责帐户的增删及权限的变更,及时收回开发人员的数据库操作权限,对数据库操作情况等进行记录并保存文挡。

5.13.17.4.1.4 每周检查数据库的访问情况,查看是否存在有未经授权的直接访问数据库的情况存在,发现异常后报告信息中心负责人,并且记录、保存相关文档。

5.13.17.4.1.5 每季度更改数据库安全设定或参数(例如:口令设定),每次更改必须提出书面申请并经信息中心负责人签字确认,保存相关文档。5.13.17.4.1.6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时向部门主任提出数据库升级意见并制定详细方案。5.13.17.4.2 数据备份管理

5.13.17.4.2.1 建立可靠的数据库备份系统,以防系统故障或数据的丢失。

5.13.17.4.2.2 分析各应用系统的备份策略,制定备份工作表。当业务需求、应用系统功能发生变化需调整备份策略时,应及时提出新的备份策略,经部门主任审批后,修改备份工作表。

5.13.17.4.2.3 按照备份工作表的要求,进行数据备份,每周检查确认备份的执行情况,记录和保管相关文档。

5.13.17.4.2.4 每季度将关键数据的备份保存至另一地点,妥善保管。

5.13.17.4.2.5 对备份介质统一编号标识,以确保数据被毁坏时,能够有效、及时、完整的恢复数据,并方便定期检查。

5.13.17.4.2.6 做好备份数据的使用、借调记录,保存相关文档,每月检查备份介质的存放环境、编号标识,看其是否符合《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办法》的要求。

5.13.17.4.2.7 每季度对备份数据进行恢复测试,填写恢复测试报告,保存有关的文档 5.13.17.4.3 审查开发商的应用系统数据移植方案是否可行、安全、周密,记录数据移植的全过程,保存相关文档。

5.13.17.4.4 每年协助部门主任审阅、修订与数据库相关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5.13.17.4.5 按照培训计划定期为部门信息员进行数据库相关知识的培训。

5.13.17.4.6 按要求做好数据库、备份系统等各项有效日志记录,并每月向部门主任递交工作运行报告。

5.13.17.4.7 定期检查全厂信息网络安全系统。

5.13.17.4.8 全面负责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对信息网络的病毒危害、黑客入侵、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的预防与控制,做到防患于未然。

5.13.17.4.9 对各部门信息网络中不安全因素进行检查和督导,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向部门主任汇报并提出整改建议。

5.13.17.4.10 定期对全厂的所有网络设备进行巡检;对突发网络故障及时判断研究故障状态,提出解决方法,协调故障排除。

5.13.17.4.11 每工作日对信息中心机房进行巡检,并做好相应记录。5.13.17.4.12 定期检查网络安全设备日志,并做出分析报告。5.13.17.4.13 按山东公司要求上报信息安全报表。

5.13.17.4.14 按照培训计划定期为全员进行信息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5.13.17.5 检查与考核:

5.13.17.5.1 本标准执行情况由行政部主任按月检查考核。

上一篇:一年级识字8教案下一篇:保持军人本色立足岗位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