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与信息化管理

2024-10-06

信息时代与信息化管理(精选12篇)

信息时代与信息化管理 篇1

誚于连滨

会计档案是指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财会部门或会计人员在经济活动中直接形成的, 并按照同一规律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材料, 以及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存储软件、电子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各单位的重要档案之一, 在会计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现代会计档案信息交流的需求, 应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实现各个经济载体运作信息化、网络化以及会计档案信息服务高效化、便捷化, 以最大程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真正实现会计档案管理现代化。因此, 会计档案的科学管理对已步入信息时代的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档案信息系统的优越性

任何工作都脱离不开对信息及数据的依赖, 及时、准确、全面的会计档案信息是组织管理的可靠依据。传统的文档管理都是由人工的方式来操作的;在计算机技术普及之后, 档案管理开始采用计算机智能化管理, 采用计算机作为工具的、实用的计算机档案管理程序来帮助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更有效的档案管理工作。会计档案信息系统是依托在电算化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 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电子商务的同时,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 代替人工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原始凭证的录入、复式记账、算账与报账, 以及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 帮助企业加强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 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 改变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 实现会计核算工作无纸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信息技术认识的加深, 它必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 并建立大范围的会计档案信息处理系统。

二、会计档案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作用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建立内控制度体系的基础, 会计档案信息要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 真正做到不相同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内部控制充分涉及单位财务工作的各个方面, 它既要符合单位的长期规划, 又要注重单位的短期目标, 还要与单位的其他内控制度相互协调。会计档案作为一种经济档案, 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 上市公司需要对外披露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 其合法经营的全部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都储存在会计档案中;其次, 企事业单位对外融资、投资, 都需要向协作单位提供多年的有关会计数据, 而会计数据也都来源于会计档案。内部控制的客体最终表现为企业的资金运动、物资运动和各业务信息处理过程, 即整个组织的活动。在会计档案信息系统中, 数据的处理、存储均集中于系统职能部门。内部控制的合理运作与职能完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算机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因此, 内部控制的重点必须随之转移到对会计档案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监控上。

三、会计档案信息系统数据的挖掘和整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经济活动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会计档案保留了企业全部经济活动的“痕迹”, 为日后分析经济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提供依据, 只有加强会计档案的科学管理, 才能充分发挥会计档案信息的重要作用, 为国家、社会、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会计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是整个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 其他的一切工作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传统的会计档案大都是纸质载体, 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必须向数字化档案管理转变。未来的会计档案室就是会计档案的数据采集基地, 是数据存储、管理、处理、查询、检索、传递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工作基地。在会计档案数字化的基础上, 必须建立企业会计档案数据库, 可以按企业会计档案的内容分类建立若干个主要的数据库, 如按标准制度、原始凭证、会计账簿、指标文件、工作资料等建立几个主要基本数据库。数据库一经建立, 立即着手数据的录入, 将本单位的会计档案资料都录入计算机。

四、会计档案信息系统应用的高效能

档案的最大价值在于利用,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将为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提供广阔天地。建立完善的财务档案信息系统, 一方面可以将业务上级的文档以及本级各单位的相关文件直接进入或转换进入档案数据库, 减少档案人员的重复录入工作, 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实行联机公共目录查询、光盘远程检索服务, 通过电子邮件或BBS等方式开展会计档案信息咨询。总之, 会计档案的计算机管理, 可以大大减少会计档案在形成、调阅上的时空差, 实现会计档案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跨越, 整合财力资源、人力资源, 提高会计档案管理能力和质量。如传统会计实务下的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是一种独立的数据的概念, 并不是实时数据, 仅仅是对财务数据在一定时点或时期的反映形式, 这些数据一旦形成, 就不再需要其他数据的支持。即当一定时期的账簿或报表形成后, 即使凭证数据转移或丢失, 账簿和报表数据依旧存在, 而且不会发生任何变动。在这种情况下, 会计账簿和报表不但会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 还不利于数据信息的实时更新。而在会计信息系统下, 会计账簿与报表已经成为由基础数据支持的表格输出形式, 数据能够实时更新, 查询数据及时准确, 不存在因缺少个别系统管理步骤而引起查询数据不及时的情况, 因此, 传统“记账”这一过程也就不复存在。

综上所述, 会计档案信息系统的应用, 提高了会计核算与物资管理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工作效率, 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 使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繁琐的核算事务中摆脱出来, 更好地参与单位的经营决策, 加强财务管理, 并由此推动会计档案工作的全面改革和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 会计档案信息化也有不足的一面, 如具有系统依赖性, 即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环境支持, 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打开, 不具备传统档案的直接可视性, 还具有易遭毁损、难查痕迹的特点, 同时它们又受载体的质量、载体存放环境、载体存储信息的有效期等条件的影响, 即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更高。因此, 即使实现了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在归档中也需要实行会计稽核和复核制度。稽核人员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 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复核, 特别注意账证、账账、账表的数字勾稽关系, 做到核对无误、万无一失。

-骳髆髖-

信息时代与信息化管理 篇2

提纲:

一、信息网络化发展乃大势所趋

二、转变观念、适应时代、加快工商业务与信息系统的磨合

三、过好“八道关”,解决“八大难题”,在实践中加快信息系统的成熟

1、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的现象急需遏制

2、提倡开源、重视合作的思路急需理顺

3、政府

采购、硬化国货的立场急需明确

4、重管理轻服务、重电子轻政务的现状急需改变

5、信息孤岛、交流死角的现象急需消除

6、人员编制、福利待遇的倾抖急需兑现

7、全体重视、全员使用的环境急需形成8、自主开发、自主维护的体系急需建立.主题:

近年的陕西工商信息系统建设不仅有效的整合了业务流程和系统数据资源,提高了工作水平,并且锻炼了一支队伍,改善了工作作风,营造了外部形象,同时也获得了日常工作中所不能获得的宝贵的组织技能和管理经验。随着工商行政管理的管理思想、职能定位、组织方式、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等不断推陈出新。要适应新时期市场监管的需要,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适应网络经济发展对市场监管工作提出的挑战。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高科技、多媒体手段在商品流通领域的日益广泛运用无疑己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大市场内涵和外延,要实现对这个庞大而富于变化的大市场的有效管理,只有加快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进程,以高科技手段促进管理的变革,才能肩负起历史的使命。

引言:

笔者解过对陕西工商行政系统中几个网络信息化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地区进行了解,特别对宝鸡地区进行详细了解,虽说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网络化普及程度也不一样,但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一把手对这项工作相当关注。“领导重视”是我在总结这一成功经验的第一条,但对网络建设的关注,似又不同以往。不同之处在于领导者本人若不深得“网络三昧”,想重视也无从着手。网络建设好比盖房子,所谓土木之工,一旦架子搭起来,想再改就不容易了;特别网络又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产业,没有任何一种成型的样板。而“领导者的重视呀民大程度上就是规划框架,拍板投资,因此领导者若不能较深入地了解这一行当,拍板的手可真要犹豫再三了。

正文:

据了解近年来,陕西工商系管理统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部署在构建本系统信息网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实践使他们认识到,网络经济的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政府行政方式和政府治理内涵,工商行政管理只有加快信息化建设,才能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站稳脚跟,把握制胜的先机。

一、信息网络化发展乃大势所趋

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性的信息网络化发展,正以其令人惊叹的威力,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实现全面信息共享己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欧美日等为提高其国际竞争优势,相继推出国家信息基础建设计划,并规划用网络构建“电子化政府”或“连线政府”,以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改善政府机关形象。以通过网络取用政府信息和中请相关服务,取代传统的层层书式审查的作业方式;以电子化渠道相互沟通,取代繁冗的文犊往来,这既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更是政府再造的理性选择。

中国在电子化政府的构建方而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差距并不太大,英国是19%年底才推出“电子政府”计划,到1997年法国也只有60多个政府机构的网站。1998年3月,重庆市政府在网上设立市长电子信箱,奏}}向了中国政府上网的序曲。1999年1月,“中国政府上网工程”实施以来,政府部门上网从国家级机关到以下的省、市、县各级政府呈几何级递曾。

陕西工商管理局也于2002年投巨资,历时2年整终于建成,于2003年 全省11个直属工商局、113个县局、1593个基层工商所将全部测试、调试完毕,并且联网开通运行。陕西工商信息系统主要构成可以概括为“:三网三库一中心”。“三网”,即内部业务网、对外协作网、信息服务网。内部业务网是工商部门完成日常工作,进行业务信息的采集及相关的分析、处理、决策与共享的系统;对外协作网是工商部门实现与财政、税务、统计、金融、海关、质监以及其他相关政府机构沟通的系统;信息服务网是向社会提供政务公示、办事公开、网上查询、企业登记信息和监管信息的系统。“三库”,即业务管理数据库、共享信息数据库、多功能信息数据分别为内部业务网、对外协作网、信息服务网提供相关的数据汇总,利用丰富的数据资料,可以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为领导决策和部门工作,以及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一中心’是陕西省企业电子身份ca)认证中心,它的作用是为企业提供数字证书,作为企业的电子营业执照,为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提供身份认证、数字签名、信息加密和安全传输,促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安全开展。

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篇3

【关键词】档案管理;发展;创新

一、突出自身特点

1.现在的档案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们在促进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時候要加深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要做好档案的编研工作,注重发展特色项目。当前档案工作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摒弃历史规律,把历史发展规律和当前实际相结合,整理档案信息资源,加深档案管理中专题的研究,提高档案的信息资源不是保密发展的,要学会资源共享,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在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加入先进技术,同时加强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和档案资源的利用率。

2.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要想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并以此为龙头突出自身的特点,打造处于本单位的品牌。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档案管理事业的持续发展。为此,档案管理单位应当积极打造数字化的馆藏资源库,建立自动化的档案业务流程,充分实现网络化档案管理。并与政府OA网对接,以便于实施网络远程档案服务。除此之外,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还应该以整合资源体系为核心,认真进行系统梳理,建立民生档案体系,加大对重点项目重大工程档案的跟踪指导和抢救保护力度,突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珍贵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工作服务的力度,强化档案的监督指导,研究制定新时期改进和完善各类企业档案管理及归属和流向的办法措施,确保重要档案安全和为维护企业职工利益服务。要调查探索公共档案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为领导决策和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提供综合利用服务。

二、建设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

一个人的工作水平高低与他的个人素质有关,素质高工作效率就高,素质低工作效率就低,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在我国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素质偏低,没有接受正规的教育,缺少关于档案知识的了解,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这就阻碍了档案管理水平因此,要加强管理队伍的素质建设。

1.每一份工作不仅是员工要有工作认识,领导者也要有,领导者的认识加强,才能更好的管理员工。档案管理工作也同样如此,要让领导者充分认识工作的重要性,领导者也要加强对员工的培养。理论和实际要紧密结合在一起,档案管理的理论也要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因此要建立有效地管理机制,敢于创新,摒弃传统管理模式。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2.每个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现状,对档案管理工作者进行定期的教育,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意识,使工作人员掌握更多的专业管理技术,更好的发展档案事业,增强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在管理工作中发挥自身优势,更好的进行管理档案工作。

3.无论哪个行业,培训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加强培训可以弥补档案工作管理者的知识不足,提高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促进个人和企业的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思想,反思自身的不足,提高本单位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的时候,要极其认真负责,管理过程中不能马虎对待要严格执行,在加强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注重观念创新

我国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观念,并且把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到各个行业,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的步伐,可是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传统的档案管理思想发展悠久,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占据主导位置不变。

1.通过不断创新突破重点。在实际工作中,应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管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保证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努力性,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一是解决部门职能过度交叉,建立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机制,以灵活的方式、严格的制度、明确的要求进行有效管理,要增强全局思维、战略思维、前瞻思维的能力,提高全员服务意识,更加主动地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为各行各业、为人民群众服务。二是要修改制定和完善档案工作各项规划,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标准体系,合理优化档案管理工作流程,规范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档案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确保档案建设有法可依、保障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建设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为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打下基础。

信息时代与信息化管理 篇4

然而, 伴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大步迈进, 如此庞大的财政补贴仍不能满足数量众多的困难学生需求, 因此有必要引入民间资金资助。由于受到“郭美美红十字会事件”的负面影响, 民间大量慈善资金不知道如何投入, 处于迷茫状态。因此, 只有实现阳光资助, 提高资助项目的透明度, 才能实现高效、长久资助。

一、我国现行的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结构

(一) 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资助政策

“两免一补”资助政策即指:2006年起, 国家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后, 国家向农村小学和初中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杂费, 并给农村初中和小学的寄宿贫困生补助一定生活费的一项资助政策, 对城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杂费, 对城市低保、残疾等几类特殊困难家庭子女免费提供教科书。简称“两免一补”。

(二) 国家对高等教育阶段的七项资助政策

1. 入学“绿色通道”

为切实保证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 教育部规定:各公办普通高校对被录取入学的经济困难的新生, 一律执行先办理入学手续, 然后再核实困难情况, 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2. 国家助学贷款

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在校本、专科学生、第二学位学生、研究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都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用于解决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到2015年, 国家助学贷款普本学生最高可贷8000元/人*年, 研究生最高可贷12000元/人*年。

3. 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一般在每年9月底前, 学生根据国家助学金的申请条件及其他有关规定, 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 根据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在同一学年内, 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 也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一般会向特殊学科专业倾斜。

4. 国家奖学金

为激励大中专学生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国家设立国家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 奖励标准为8000元/人*年。

5. 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高校全日制本、专科生中 (含高职) , 家庭经济困难的品学兼优学生, 奖励标准为5000元/人*年。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国家励志奖学金不能与国家奖学金同时获得。

6. 勤工助学

高校设置勤工助学岗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后可以通过勤工助学方式, 减轻经济压力, 以顺利完成学业。按规定, 勤工助学最低小时工资不低于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7. 学费减免

国家对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中, 部分确因家庭贫困、交纳学费有困难的学生, 特别是其中的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孤残学生及少数民族学生等特殊困难群体, 实行减免学费政策。

此外, 国家还通过进一步出台落实、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 大力鼓励和引导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向高校设立助学金、奖学金, 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三) 民间组织和个人对困难学生的资助

民间组织对困难学生的资助有很多, 较知名的有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春蕾计划以及壹基金的儿童关怀项目。

二、现行贫困生资助体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 贫困生资助体系也越来越完备, 基本形成了以“奖、助、勤、贷、减”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现行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为千千万万的贫困学子解了燃眉之急, 圆了大学梦, 但是, 在实际操作中, 仍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阳光高考-资助政策体系显示, 资助设计初期, 2008—2009学年度, 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三项无偿奖励和资助计划合计总额为97.5亿元人民币, 同期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为2021万人, 国家助学贷款计划总额242.5亿元, 原设计中的无偿资助和有偿资助比例约为1:2.5, 期初制度设计的有偿资助占总资助的比例为71.4%。到2011学年度, 国家助学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00元, 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三项无偿奖励和资助计划合计总额提高到131.5亿, 而同期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为2308.5万人, 国家助学贷款计划总额245亿元, 无偿资助和有偿资助的比例约降为1:1.86, 有偿资助占总资助的比例约为65.0%。

以上数据仅仅是理论数据, 在实际运行中, 无偿资助和有偿资助的比例则更低。以闽南某高校为例, 2012学年度在校生发放国家助学金计4047人次, 总金额1163.55万元, 学费减免1022人次, 总金额87.78万元, 国家奖学金32万元, 国家励志奖学金320万元, 合计无偿资助1633.33万元;而同期学生实际发生国家助学贷款数量为812.36万元, 无偿资助和有偿资助的实际比例为1:0.5, 即无偿资助占总资助的66.7%, 而有偿资助仅占总资助的33.3%, 大大低于国家计划的有偿资助比例占总资助比例的65%, 更大大低于期初制度设计的有偿资助占总资助的比例的71.4%。

这种对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 基本都属于救济式扶贫, 即无偿性资助比例过高而有偿性资助比例过低。这种资助体系虽然解决了贫困生目前的经济困难, 但绩效低, 同时助长了学生的惰性和依赖心理, 不利于贫困学生的人格成长, 不利于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

造成有偿资助占总资助比例过低的因素很多, 现列举两个主要因素:一是贫困生贷款门槛过高, 金融企业为了防范潜在的还贷风险, 对助学贷款设置了一些比较高的限制, 一定程度上将部分急需资助的贫困生拒之门外;二是在实际操作中, 国家助学贷款的获得者也意味着在某些方面权利的缺失, 个别高校明确规定某些权利只有国家助学贷款偿还后才能够享有, 使得部分同学对是否办理国家资助贷款很谨慎。

而民间组织和个人对困难学生的资助, 由于受到“郭美美”等事件负面影响, 民间大量慈善资金, 不知道如何投入;而一篇《缩水的捐款流向何处——贫困生获资助400元到手仅40元调查》报道, 更使个人慈善处于困惑、迷茫状态。《2012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发布六成公众对慈善组织信息公开不满意》《2012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捐赠款物总额连续两年下降》便是更好的说明。

三、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创新

贫困生的资助创新要以无偿资助为主, 转变为以有偿资助为主。在现实条件下, 对大学生进行有偿资助比无偿资助往往能收到更好的资助效果, 使真正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得到经济上的资助, 使资助经费得到更有效、更合理的利用, 从而增强资助工作的有效性。

(一) 吸取国外高等教育的成熟经验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高等教育经费紧缩成为国际性问题, 经济学上的“成本分担与成本回收”理论引起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国外普遍认为, 高等教育的各种成本应由各方面共同承担, 如学生本人、学生家长、以政府为代表的纳税人、慈善机构 (社会捐赠) 、企业单位, 即本着“谁受益谁付钱”的原则, 凡高等教育的受益者, 均需担负高等教育成本的一部分。根据这种教育成本分担理念, 学生及家长作为高等教育的直接受益者, 应该担负高等教育成本的大部份额, 主要通过学费的方式承担。企业参与成本分担的方式, 可通过向高等院校提供有关资助和贷款。以美国高校为例, 1978年, 美国联邦政府的助学金与贷学金比例各占资助总金额的40%左右, 而到1996学年, 贷学金上升为总资助金额的57%, 而助学金和工读报酬降到仅占资助总金额17%。

我国高校也可以参考美国联邦政府的做法进行改良, 试行将各高校发放的国家助学金的一部分, 作为校内贷款对在校生进行发放, 校内贷款的放贷条件应比国家助学贷款更宽松, 还贷期及偿付利息期更长, 如可延长到毕业后三年开始偿付利息, 建立毕业生的跟踪服务体系和可共享的全国联网的个人信用信息平台, 在促进毕业生的无偿终身教育发展的同时, 对就业后工作收入不佳的毕业生可每年申请延期偿付利息、本金, 对不同高校可设定一定比例的困难毕业生, 直至免除本金、利息。对这部分校内贷款的本金及产生的利息专款专用, 用于以后年度的学生奖励和资助, 做到良性循环, 逐步提高有偿资助占总资助的比例, 使高校学生资助成为有源之水。

(二) 国家在现有学生信息数据库基础上构建贫困生信息库并达到信息共享

建立统一规范的学籍信息管理制度。出台《学生信息数据管理办法》,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转变管理方式、改进工作作风。充分利用教育部学生信息网管理系统, 学生学籍信息有教育部门负责, 将贫困生的认定主体责任放在民政部门, 教育等部门有监督义务, 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贫困生信息管理制度, 提高贫困生管理服务工作水平。使教育部建立的学生信息系统, 成为一个能够共享的信息平台, 在教育部现有的学生信息管理平台, 架构由教育部和民政部联网共建的信息共享平台 (数据库) , 学生入学前有当地的民政部门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实际状况, 将信息统一录入这一数据库中, 各高校及当地的民政部门都有权限对数据库个人信息, 依据学生的家庭经济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 并在更新时保留以往的历史记录、备注更新原因、管理员信息等说明, 同时授予学生查询本人信息及更新历史的权限, 社会公众对接收资助学生的非个人隐私部分可查, 以利审核、监督。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较准确、公正、阳光地为各高校提供真实的贫困学生家庭基本状况, 从而为高校后续的贫困生资助工作提供正确依据。

(三) 运用新科技模式推进阳光工程

运用现有的互联网技术, 建立一对一的个人资助模式, 减少或取消中间环节, 提高资助效率, 让资助金从资助人手中直接到被资助人手中, 调动民间企业和个人的慈善积极性。可采用类似淘宝、支付宝运作形式的资助方式与税务系统网上真伪查验技术相结合, 即对需要资助的学生情况进行描述, 包括学生 (被资助人) 家庭状况、学生情况、需要资助标准, 学生的个人账户, 提供发票部门, 以及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是否经过较权威的有公信力部门审查和验证等;资助人“认购”后, 到达信息的反馈, 财政票据的开出情况等全部长期在网上公示。对第二章第二节提及的由教育部、民政部共建的信息库数据, 凡是可以公开的信息, 都无条件、主动地对社会公开, 供全体国民查询, 达到全民、全程参与监督, 推动学生资助阳光工程的进行。

(四) 加强现有资助模式的监管

对目前慈善机构存在的问题, 进行专项检查, 并建立严格的法律法规及切实可行的执行办法, 对影响较大的事件, 尽快做到司法介入, 澄清事实, 做到外部有效监督, 重振国民对慈善事业的信心。

摘要:巨额的教育资助资金如何能合理使用, 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呢?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大众化, 大量的财政补贴也无法满足众多的困难学生需求, 有必要引入民间资金资助。如何实现阳光资助, 提高资助项目的透明度, 实现高效、长久资助?笔者对此类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学生资助,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姚晓丹.2011年国家助学金近千亿元[N].光明日报, 2012-08-09.

[2]唐景莉.详细解读: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八大环节[N].中国教育报, 2007-07-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J].中国统计, 2009 (03) :8-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J].中国统计, 2012 (03) :7-8

信息时代与信息化管理 篇5

信息时代企业营销管理的变革与创新

信息时代,企业营销环境的巨大变化要求企业的营销理念、营销方式、营销策略和营销手段发生相应的变革与创新.企业只有树立不断追求顾客价值的营销理念;强化与中间商、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政府及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并真诚合作;在消费者个性化4C需求上建立相应的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4P营销策略;并将传统与现代营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整合营销的.综合效果,企业的营销管理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保证.

作 者:肖怡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刊 名:南方经济  PKU英文刊名:SOUTH CHINA ECONOMY 年,卷(期):2001 “”(1) 分类号:F713.50 关键词:信息时代   营销管理   创新  

信息时代与信息化管理 篇6

摘 要:本文在简单分析了当前学校信息化资源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简要叙述了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分析了大数据技术中的Hadoop、Storm、Spark框架模型,结合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实践,描述了实践的运行环境、管理功能框架和大数据平台技术框架,框架对大数据的其它应用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大数据;网络安全;信息服务;数据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1-0046-03

一、引言

“十二五”期间,高校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阶段。硬件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数字化业务系统功能不断扩展,极大地提高了教育信息化水平。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处理等技术地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迈入了大数据时代,硬件系统以及业务软件系统背后产生的原始数据,数据量呈几何级数从TB 级向PB 级乃至ZB 级快速增长,如何发挥这些海量数据的隐藏价值,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是我们长期关注、思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大数据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整合处理、分析、挖掘研究,使原来分散、利用率低、不被注意的数据得以充分利用,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发展战略和决策支持提供科学的依据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校信息资源现状分析

随着学校软、硬件资源的增添,产生大量的数据,数据包含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大致包括以下来源:

(1)数字化软件系统:是学校各个应用系统,可以执行业务需要的分析并获取需要的洞察。软件系统大致包含统一认证平台、支付平台、移动平台、图书借阅、学工系统、教务系统、信息门户、各个网站、餐饮一卡通系统、网络认证系统等。

(2)数据管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存储逻辑数据、流程、策略和各种其他类型的文档:Excel电子表格、Word 文档,这些文档可以转换为可用于分析的结构化数据。

(3)数据存储:数据存储包含学校数据仓库、操作数据库和事务数据库。此数据通常是结构化数据,可直接使用或轻松地转换来满足需求。这些数据不一定存储在分布式文件系统中,具体依赖于所处的上下文。

(4)智能设备:智能设备能够捕获、处理和传输使用最广泛的协议和格式的信息。这方面的示例包括智能电话、仪表设备。这些设备可用于执行各种类型的分析。绝大多数智慧设备都会执行实时分析,但从智能设备传来的信息也可批量分析。

(5)聚合的数据提供程序:这些提供程序拥有或获取数据,并以复杂的格式和所需的频率通过特定的过滤器公开它。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它们具有不同的格式,以不同的速度生成,而且通过各种数据提供程序、传感器提供。

(6)硬件资源数据:大致包含常用的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无线控制器、无线AP、门禁道闸等,一般都是利用这些硬件的基本用途,例如:交换机的数据交换、路由器的路由交换链路互通,只关心网络畅通,可以进一步利用这些设备的日志信息,挖据深层的数据资源,为网络管理人员和学校职能处室提供分析决策。

(7)其它数据:视频资源、社交网络数据、登录Wifi数据以及入侵检测、防御设备、上网行为等设备分析到的数据,移动互联数据等。

三、大数据技术及实践

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1-3]。

目前使用较多的三个大数据处理工具是Hadoop、Storm、Spark,都是JVM上的语言写成的。

下面简单叙述我校如何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平台。

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实验平台的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该平台需要搭建大数据的基础运行环境和数据管控平台,其中基础运行环境包含Hadoop基础运行环境、基于内存的迭代计算框架和基于流处理的计算框架;需要网络支撑平台和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数据的标准化与建模;数据的检索、关联融合、安全检测;数据可视化分析与显示、多系统融合数据的高性能分析,数据即服务产生可以抽取利用的信息存放到数据池以备基础运行环境检索使用。

实验平台的技术架构如图2所示,该架构包含了数据采集层,数据集成层、文件存储层、数据存储层、数据计算层、数据分析层和平台管理层。

实验平台采集到的数据包含应用系统数据、网络访问日志、各个网络设备的SNMP Trap信息、各个核心设备以及安全设备Syslog日志(包括IDS、Wireless AC、负载均衡设备、路由器、防火墙、上网行为审计设备等)、服务器访问日志、Snort信息、SFlow数据和Netflow数据以及端口镜像数据。

网络中的Syslog日志和网络访问日志将会是一个海量的数据,考虑到日志更新频繁和海量数据的特点,实验环境在Linux服务器上安装并启动的程序有Tomcat8,Hadoop2.6.1,Zookeeper3.4.6,HBase0.98.5,Flume1.5。选择了Flume + HBase的采集和存储方案,Flume最早是Cloudera提供的日志收集系统,Flume可以在日志系统中定制各类数据发送方,用于收集数据,Flume提供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并写到各种数据接受方,Flume可以从Console(控制台)、RPC(Thrift-RPC)、Text(文件)、Tail、Syslog日志系统、Exec(命令执行)等数据源上收集数据。HBase是一个高可靠性、高性能、面向列、可伸缩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实验平台以Tomcat为Web服务器,通过Flume实时监控网络的日志文件并将新增日志收集、清洗并保存到HBase中,供Spark等分布计算框架分析使用。

计算层主要包括离线数据处理、近似实时批处理、实时流处理。其中:离线数据处理采用Hadoop的分布式存储和并行计算模式MapReduce编程模型。Hadoop是一个分布式系统的基础架构,非常适合对大数据集进行离线计算。通过读取数据,对数据进行映射(Map),使用某个键值对数据进行重排,然后对数据进行化简(Reduce)得到最终的输出。该功能模块采用聚类分析、分类计算和关联规则等算法对网络中的日志进行离线分析[4]。在海量数据下,数据冗余模块往往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实验使用了内存NoSQL来处理冗余原始数据,并采用尽可能多的节点进行处理冗余信息。网络流的实时处理采用Storm和Spark框架模型进行处理,实时处理消息更新数据库,可对数据流做查询,计算时将结果以流的形式输出给Hive/Pig进行聚类分析、拟合、协同过滤、展示。效果图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直观的看到服务器的网络流量信息,可以协助网络管理人员了解服务器的访问情况,分析是否有异常流量。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网络管理的信息化,通过该平台可以直观地查看服务器的访问情况、通过服务器的进出流量情况以及一个会话流量数据的差值信息可以展示服务器的访问会话是否正常以及是否有异常攻击行为,查看网络中的主机行为是否存在异常流量,是否被木马程序控制等。

四、大数据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展望

通过对学校的各个信息系统数据、多方采集的信息资源(包括宿舍门禁、图书馆门禁、校园Wifi、用电情况、视频资源)、社交网络等信息的多维度融合,数据关联分析、挖掘,可以发现——①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学生管理:可以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心理情况、学习情况,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成长轨迹,沉淀和积累多维度的学生成长数据,让反映学生发展状态的数据完整显示出来[5],推进教育质量观的落实,为学生辅导员多方面了解学生提供新渠道,提前预知学生的生活学习动向,可以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服务、提高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挖掘学生的兴趣度、分析并帮助学生选择就业方向;②大数据技术可以应用到教学管理:结合教师在课程平台中的问题答疑及作业布置情况、上课学生出勤情况、登录Wifi情况、学生考试情况、课堂的视频资源、学生评教信息等数据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有利于规范组织教学、示范教学;③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学校管理:大数据时代,学校师生员工几乎“透明”地生存,每个人在数据空间中都会留下痕迹,折射其兴趣爱好、需求意愿、性格特征等内心世界。管理者只需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便可以洞悉和预判现实中师生员工的未来行为,准确定位师生的需求,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④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后勤管理:通过学生的餐饮数据可以调整食堂的布局和用餐的品种以及用餐时间的保障,通过课表信息、学生进出教学楼的信息对教室电源控制管理起到节能效果。

五、结束语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通过让大规模的数据产生关联性,让碎片化的数据变成一个融合的整体,通过数据的集成、管理、分析,使人们可以基于大数据来发现事物的本质、预测未来的趋势,创新应用大数据技术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研究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意义在于可以让大数据“导航”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预测”教学效果、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2]Fanwei.浅析大数据的特点[OL] .CIO时代网,http://www.ciotimes.com/baike/62989.html.

[3]陶雪娇.大数据研究综述[J].系统仿真学报,2013(25).

[4]李天枫,姚欣等.大规模网络异常流量实时云监测平台研究[R],第29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9):1-4.

[5]万辉.大数据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6(4):48-50.

信息时代与信息化管理 篇7

一、信息化时代医院档案工作的特点分析

1. 医院档案信息存储的数字化。

信息化时代, 医院档案信息的存储方式已由过去的纸质进行了数字化转换, 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改变了受纸张特性限制的传统管理方式。目前电子医疗记录已经成为主流, 在各级医院档案管理中应用达到了普遍化。此外, 在对患者服务过程中还利用声音、图像和视频影像等视听形式进行档案信息存储。

2. 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多元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医院档案工作中的应用, 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加强了与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 医院医疗、行政、教学、财务、人事和后勤等部门的档案信息实现了互联互通, 档案信息内容更加复杂、种类更加繁多、领域更加广泛, 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3. 医院档案信息处理的时效性。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对医院档案信息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各个职能部门, 病人、相关医疗机构等部门都对档案信息有需求。在具体工作中, 医院档案管理部门需要第一时间处理各个部门的信息, 通过计算机管理服务、视听传播服务等, 将其网络化、系统化以方便其他人获取和使用, 这就要求档案信息处理更快、更准确。

4. 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复杂化。

数字化档案形式的出现, 使单一的传统档案管理手段发生改变。其在为病人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 也增加了档案信息管理的难度, 因为这项工作需要医院建立起一套兼顾纸质和电子两种类型档案的管理体系。而且,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相比传统系统更加复杂, 对于信息管理软件的应用、局域网的维护等方面对于管理人员要求更高、更专业。

二、医院档案工作管理和创新的必要性

1. 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 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方式已经逐渐暴露其局限性。信息技术虽提高了人们的认知, 但是在医院档案工作中却没有被真正合理利用起来。面对各种挑战和冲击, 只有不断更新医院档案管理意识、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创新档案管理手段等, 使其顺应时势, 实现档案工作管理的现代化目标, 才能促进档案管理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 医院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医院档案作为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 在促进医院全面、持续、协调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档案管理部门只有做好档案工作的管理, 为医院发展提供所需的信息决策;只有通过强化档案管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 建成档案管理新型的理论体系, 并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实现档案工作管理的专业化、自动化, 才能迅速、准确、全面、系统地为医院管理的持续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档案材料。

3. 改善医院档案工作现状的需要。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 记录档案信息的存储载体及方式日趋多样化, 医院原有的档案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档案工作的发展要求。管理工作存在意识、方法比较落后, 档案管理和利用水平较低等问题。要改善现状, 要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 就要不断地探索档案工作的管理, 通过创新来使档案工作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得到解决, 以加快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为利用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医院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创新思路

医院档案管理在信息化时代应该有新的定义, 不再是过去的记录信息和保存信息的工作, 应该是医院整体综合管理的一个分支, 对医院的其他管理工作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就需要对当前医院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创新探索新的思路。

1. 档案管理观念的创新。

医院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创新的前提是档案管理人员的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管理创新能够成功的保障, 其对于档案资源利用和医院信息化全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思路为:

(1) 改变传统被动而封闭性的档案管理观念, 使“等、靠、要”的管理不再成为主导思维来影响档案工作的管理效率。努力使档案工作部门树立从“伸手派”变成创造者, 从档案工作由事后搜集材料变为事前介入、事中参与的新的档案工作管理观念。 (2) 将档案管理真正看成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新技术的使用、特色项目的实施和特大手术的影像资料等重要资料, 应该收集归档, 并通过整理、归纳、提炼, 上升为一种医院文化, 使其长期发挥作用。 (3) 树立医院档案工作管理的新观念首先要树立效率意识。医院档案工作者应树立现代档案管理理念, 增强档案管理的时效性和档案查询、使用的及时性。以多层次、多角度的方法理念来进行管理, 努力使档案管理与时俱进, 在创新中求发展。

2. 档案管理制度的创新。

医院档案工作具有种类多、形成分散、专业性强等特点, 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 筑牢医院档案工作的基础, 这是确保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具体思路为: (1)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并对医院未来的发展进行科学评估, 以发展的眼光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有效的、规范化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以确保档案工作的标准化和统一化。 (2) 医院要调整及完善档案的归档、保管、借阅、移交、保密、销毁及库房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在文件管理中, 可以简化档案管理立卷制度, 积极实施数字化管理。 (3) 规范档案信息, 实现医院档案的标准化管理。从档案收集的入口把关, 对归档材料、表述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的分类, 使其成为主题明确、纲目清晰、层次与序列分明的医疗档案。 (4) 医院创建新型的档案组织管理体系, 专门成立档案管理科, 做好管理人员的职责分配。形成由分管领导监督指导, 科室负责人和专、兼职档案员负责的三级管理体系, 且要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 (5) 医院成立科室档案质量专家督导小组, 并制定配套的考核制度。将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科室管理职责标准, 与科室工作实绩考核奖惩挂钩, 提升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3. 档案管理方法的创新。

信息化环境下, 传统的业务知识与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医院自身形象与信誉的构建与医院档案工作管理质量高低密不可分, 这就要求档案工作管理方法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具体思路: (1) 医院档案工作管理应改变达标升级的管理模式, 需创新引入IS09001:2000质量评价体系。这一整套先进的国际质量标准, 是医疗单位同国际接轨、提升单位管理形象的一张通行证。在充分融合医院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之上, 将档案管理的程序化思路落实到实处。 (2) 医院档案工作应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 通过构建电子档案数据管理中心, 成立医院档案网页, 创设目录查询系统, 实现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分离;通过构建各类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 设置管理权限、统一管理、资源共享, 变实物档案室为虚拟电子档案室。 (3) 档案工作是为医院的中心工作服务的, 因此, 在档案服务方式中, 应突出其服务的性质和特色。档案工作可拓展服务的范围和层次, 通过多种服务渠道, 如档案编研、咨询服务、成果交流等方法, 为医院工作人员、患者以及社会大众提供多层次、多方面、有实效的信息。

4. 管理队伍素质的创新。

在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创新过程中, 档案管理人员是整个工作中的推动者和执行者。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档案管理水平。一支良好的管理队伍对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思路: (1) 注重引入高素质人才, 例如从大学招聘接受过计算机专业训练的档案管理专业的人才, 并充分利用其所学的档案学科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来创新档案管理工作。 (2) 加强对现有档案管理队伍的培养, 确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制定适应医院档案工作实际的人才培养计划, 定期组织各类培训, 增加档案管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 (3) 逐步实现档案工作人员的专职化, 为档案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职称晋升机会, 促使档案人员的主动学习, 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整体提高。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医院档案工作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就需要其在管理观念、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上以及队伍素质上不断创新。只有这样, 才能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才能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能力, 为医院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和赣红.网络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创新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41)

[2]佟丽侠, 冯茜.医院档案管理面面观[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9)

[3]刘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个误区[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2004 (2)

信息时代与媒介企业管理环境构建 篇8

一、顺应政治因素, 提升媒介企业的宏观管理环境

政府对新闻事业的宏观控制和直接管理, 媒介企业从事管理时首先要把党和政府摆在首位, 因为政府制定法律、法规制约和规范媒介行为。政治因素对大众媒介的环境影响集中体现于政治制度对媒介企业体制的影响, 媒介企业体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媒介企业的所有制。作为媒介企业体制的重要焦点, 媒介企业、政府和公众三者间的关系, 其基本面貌由政治体制决定, 媒介企业体制则将其明确体现。政治体制对媒介企业体制的制约和规定相对宏观。总之, 政府环境对媒介企业管理的影响有直接性、不可抗性、艰巨性的特点。如在每天晚上黄金时段不允许播出色情、凶杀、暴力及国外影片, 这些影片应当在较晚时段播出, 这就充分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心智, 以免受到不良影响。政府制定专门的媒介政策影响媒介企业, 让媒介企业可以在良性的宏观环境中健康发展。媒介企业在管理时必须准确地把握国家及政府的举措和变化, 顺应政治环境而发展。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 媒介企业的首要任务还是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正确充分地利用、适应媒介企业环境面临的政治因素, 无疑对媒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并能提高媒介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透视经济因素, 调整媒介企业的内部管理环境

政治因素始终是决定媒介企业管理制度的根本力量, 经济因素则不断推动着媒介企业管理制度尤其是内部运营管理制度的变革, 政治和经济对媒介企业管理制度的影响各不相同, 从政治的影响看, 通过核心不变的制度来保障媒介企业满足政治需要的前提, 而从经济的影响看, 媒介企业日益在市场化道路上谋求发展之路。一般来说, 政治因素对媒介企业宏观管理制度起决定作用, 而经济因素对媒介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制度的影响相对更大些, 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直接推动力, 促使媒介企业走向市场化的新道路。媒介企业也受自身的经济利益驱动, 随着政治因素对媒介影响的适度调整, 快速地释放和体现出来, 除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外, 传播信息、提供娱乐等方面的功能逐步获得确认, 媒介企业为实现自力更生的经济独立, 追求效益的利益驱动凸显, 必然探索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 尤其是经营制度的创新, 从广告制度到发行制度, 再到管理机制, 中国媒介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逐个实现突破。例如, 经历了长期由国家提供财政资助的过程后, 1985年, 河南的《洛阳日报》第一个大胆走自办发行的道路, 经过10多年的实践, 报业发行经营正形成适合国情的多种发行所有制、多种发行方式并存的多渠道发行格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 各种形式的领导体制和经营机制也在实践中被探索, 其中尤以《羊城晚报》率先实行社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分工负责制被众多报社效仿。中国的媒介企业管理不仅要将承担社会责任、追求经济利益有机结合、互相协调起来, 并将承担社会责任置于首位, 而且还要将完成宣传任务纳入自己的目标系统, 并予以优先考虑。市场经济的变化和发展, 将促使媒介企业更好地进行内部自我调控, 以利媒介企业的强势稳步发展。

三、提高技术含量, 促进媒介企业管理的多层环境

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 不仅改变了媒介企业的面貌, 更改变了信息传播运动的面貌。为了提高媒介企业管理的水平, 可以从技术的多层性考虑:第一, 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吸取专业的媒介企业管理人员。媒介企业的管理主体还是人, 想要将媒介企业管理好, 媒介企业管理人员的作用不容小觑。提高媒介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 也就能提高媒介企业组织管理的素质, 媒介企业工作者是专业人员而不是行业人员, 因此, 媒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应该特别严格, 媒介企业工作者必须经过传播和媒介教育的特殊训练, 或通过专业考试, 拥有专门知识和技能, 有从事媒介企业工作的资格和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媒介企业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理念、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第二, 把握先进技术, 为媒介企业管理服务。信息时代, 谁先抢占先进的技术, 谁就为最后的胜利取得了先机, 运用先进技术来管理媒介组织, 是适应媒介企业全球化这个大环境所必需的手段。特别是引入互联网、手机等新传播手段, 老式的传播方式在信息时代显得力不从心, 革新传统媒体的管理模式越来越重要。首先应对管理观念进行创新, 对媒介企业的基本环境多层性和发展趋势特征进行科学的评价, 并制定出与媒体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媒介管理目标。只有不断进行创新, 媒介企业才能在竞争和发展中处于主动地位, 并容易获得竞争优势。没有创新, 媒介企业就会停滞、衰退以至于被淘汰, 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将是新世纪中国媒介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法宝。第三, 适应国际国内的媒介环境多层性, 懂得利用国外先进管理模式。“你无法改变环境, 那么你就适应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使媒介企业充分利用政治、法律、经济等因素, 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在媒介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力雄厚的全球媒介企业都是实施多元化战略的综合媒介企业, 未来中国媒介企业将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传播手段, 逐步由单一媒介向混合媒介发展, 由单一经营向多元经营迈进, 调整产业结构, 实施多角经营, 大幅度提高广告以外的多种经营的经济效益。第四, 完善媒介企业管理的法规环境。我国在媒体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没有整体的系统的对媒体进行法律监控和保障。应进一步对媒体进行统一的法律界定, 解决技术划分和行政管理划分差异较大的问题, 消除媒体划分中严重的割裂、重叠现象, 从而改变多头管理、交叉管理严重的局面。

四、培养媒介素养, 营造媒介企业管理的外部环境

大众媒介素养的提高也是媒介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之一, 要提高大众的媒介素养, 就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素质。面对大众媒介传播中的消极文化倾向的影响, 人们开始意识到培养受众, 尤其是青少年在信息传播与接受过程中主体性的重要性。20世纪70年代后, 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在中小学开设媒介素质教育课。这些课程的共同目的是培养学生建立对待媒介传播的多元观点, 使学生具有识别和判断媒介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差异的能力, 并教导青少年如何认识、分析、运用和监察大众传媒。在我国, 过去的教育侧重于传统价值的传授和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 忽视了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的应变能力, 更缺乏培养学生如何面对利用庞大复杂的信息的能力, 尤其是培养青少年的信息传播与接受的主体性能力, 使青少年能自主地运用网络获取和处理信息, 对信息具有批判与分析的能力、并恪守信息时代所要求伦理道德的基本素养。面对大众媒介传播中的一些消极文化倾向, 增加批判性、科学性、思考性和健康向上的信息内容的生产, 并对进行这方面信息内容生产的媒介给以政策及税收上的优惠, 要求国家对媒介企业产业的信息生产方式有所调整, 逐渐提高大众的整体媒介素养, 营造一个和谐的媒介企业管理的外部环境。

对媒介企业管理环境的分析, 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媒介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影响, 从而使媒介可以向不同程度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环境挑战。未来常常难以预测, 但正如丹尼尔·贝尔教授所说:在信息社会里, “我们对一些社会后果和未来已更为敏感———我们确实愿意给作为改变社会的魔仗的任何新发明而欢呼, 我们对技术变化与组织变化可能具有的重要性也更为警觉。这是完全是有好处的, 因为在我们变得更为敏感之后, 我们就可以试着对各种后果作出估计, 并决定我们应该选择哪些符合于我们价值观念的政策, 以便在形成、接受或甚至拒绝我们面临的未来方面作出选择。”信息时代的到来, 媒介全球化的冲击令媒介企业管理环境益发的重要。媒介组织想要在信息时代站稳脚跟并取得长足的发展, 就需要潜心研究媒介企业管理环境, 运用先进的媒介企业管理环境来提升媒介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凌昊莹.媒介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5.

[2]邵培仁.论中国媒介经济管理发展的前景[P].香港:中国传媒报告, 2003, (4) .

[3]邵培仁.媒介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信息时代与信息化管理 篇9

关键词:后ERP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模式

1后ERP时代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自1998年教育部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形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以下简称 “信管”) 专业以来[1],各大高校纷纷开设该专业,至今已有600多所。信管专业属于管理学与计算机学科的交叉学科,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也明确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既懂经济管理,又懂计算机技术, 且能开展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等各个层次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2]。随着本科生的逐年扩招和近两年的就业形势来看, 各大高校信管专业并不容乐观,尤其是2013年被称为“世上最难就业年”,更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广阔的应用。2011年12月8日,工信部发布了物联网“十二五”规划,提出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了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等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3]。2013年3月,IDC数字宇宙报告 《大数据,更大的数字身影,最大增长在远东》 中预计2020年数字宇宙规模将达40ZB。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测,美国2018年对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经理人才的需求量大约在150万人 ,数据分析专家14~19万。以上种种迹象表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同时也意味着各大企业需要更多的人力和技术来对如此庞大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管理。

同时,随着云计算、物联网、SOA、商务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管理需求逐渐深化。企业常年运转的ERP系统积累了大量的行业数据,这些数据的及时运用和有效分析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管理也不断深化, 不再仅仅局限于内部流程优化,而是关注ERP系统能否为企业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商业信息。所谓后ERP时代[4],就是融入了商务智能的ERP时代,数据的深度应用和分析将是企业管理的焦点。

基于此,各大高校逐渐对信管这一传统专业在新技术、新环境下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后ERP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该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体系,提出了基于产学合作的创业型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一体化课程与项目体系。

2基于TOPCARES-CDIO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CDIO工程教育理念从2000年起被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机构所提出[5],基于国际CDIO工程教育理念,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以下简称“学院”) 温涛校长创造性地提出了TOPCARES-CDIO[6](简称T-C),其每一个字母代表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

T (Technica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

O (Open Minded and Innovation) 开放式思维与创新;

P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个人职业能力;

C (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 沟通表达与团队工作;

A (Attitude and Manner) 态度与习惯;

R (Responsibility) 责任感;

E (Ethical Values) 价值观;

学院信管专业从2004年首次招生开始,对在校生、毕业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校内外专家等各种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系统性的调研。通过大量的调研,确立了以T-C为指导思想,以企业信息化领域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典型ERP商务解决方案为主线,以SAP商务解决方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培养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具有较强的企业ERP平台应用和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从事信息系统应用和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后ERP时代,学院信管专业以SAP为主线的ERP人才培养目标,扩展商务智能为主的数据分析师方向,形成了以ERP+BI的人才培养特色。以学院TOPCARES-CDIO为指导,以强大的校内外实践平台为依托,将专业教师和素质教师相融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以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职业能力等,如图1所示。

通过学院信管专业的多年积累,在校内建立了优秀的SAP ERP实验室,实验室内涵盖了my SAP ERP各大主流模块以及企业沙盘仿真软件等,同时以学院独具特色的大学生创业中心 (SOVO) 为支撑, 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校内综合实践平台,在校外建立了多家校企合作基地。专业通过将校内外实践平台有机结合,为有效承接并完成SAP和数据分析相关的企业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体系

学院信管专业根据培养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专家访谈、 网上调研等多种形式,得到了专业的社会需求。其中,部分调查问卷如表1所示。

根据对各方利益相关者调研结果的统计,明确了企业对专业学生在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掌握程度的要求。通过对此掌握程度的有效分析,进一步明确学院信管专业基于TOPCARES-CDIO的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能力体系,具体见表2。

4基于产学合作的创业型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继续满足社会需求,各大高校也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发展目标。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学院确立了创业型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基于此,学院信管专业充分分析了企业需求,确定了在后ERP时代,在大数据技术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在长期打造的产学合作模式下,进一步以SAP ERP和商务智能为特色,培养创业型信息化应用技术人才,通过创业型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将进一步拉动学院信管专业各项建设工作。如图2所示。

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将创业型思维引入专业课程体系,将近几年信管专业涌现出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引入理论课程体系,将企业新产品和新工具引入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其中,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以“学校—教师—社团—SOVO—学生”五位一体,在大学四年逐年递进、逐层深入的培养。大一阶段,在“专业导引课”中融入创业型概念,通过“商业计划书”的撰写和规划,使学生具备自主创业的精神; 大二、大三阶段,改革传统的培养模式,用新技术和新方法重新打造传统的运筹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将新工具和新产品引入SAP应用、SAP开发、商务智能等课程,通过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同时, 通过专业优秀的校内外资源以及校企合作基地,将企业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SOVO虚拟公司等融入学生的课余生活, 使学生体验真实的创业过程;大四阶段,通过和毕业设计相融合,指导学生实践创业,从而使学生成功走向创业之路。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通过长期的产学合作,信管专业有效建立了企业真实项目资源库,为专业课程提供了真实的项目来源;同时,联合企业应用开发了校企合作教材,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与企业应用有机结合。

综合性“四实”环境建设:“四实”环境主要指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践、实验、实训、实习环境。专业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成果。在打造“四实”环境中,将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SOVO真实项目引入实践课程体系,从而强化培养方案的实验实践环节,突出学生的主导作用和实践能力;通过将长期合作的企业真实项目贯穿专业的实训体系,充实课堂实训内容;开拓优质企业资源,强化学生的实习能力。

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决定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的迅速发展,专业教师也要与时俱进,进一步探索科研方向,形成动态发展的教师科研队伍;同时,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等多种方式,优化教师结构,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

持续性质量工程建设:以学院质量部组织的人才培养方案评估、课程评估、项目评估、校企合作评估等为契机,进一步沉淀教学成果,进行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资源建设等,从而进一步强化信管专业建设。

5结论

信息时代与信息化管理 篇10

期刊阅览室是接待读者最多的部门, 阅览室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代表着整个图书馆的工作和形象。在全球化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背景下, 期刊阅览室的管理和服务已不仅仅是期刊登记、上架和保管, 如何对错综复杂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提供读者真正需求的知识服务是新时期期刊馆员的使命。如何做好期刊阅览室的管理和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 加强期刊阅览室的管理

第一, 强化期刊意识, 优化馆藏结构。期刊采购应立足实际情况, 在充分了解读者需求的基础上, 确定期刊采购原则, 明确收集的范围与重点。期刊选订既要保证重点, 也要兼顾相关学科与边缘学科。根据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 以本馆的经费为基础, 以读者阅读需要及馆藏期刊的利用情况为前提, 合理地拟定期刊采集计划。同时, 处理好一般学科与重点学科、中文刊与外文刊间的关系, 并注重藏刊的剔旧工作, 使馆藏期刊结构向准、精、全的方向发展。

第二, 营造温馨的阅读环境。

第三, 科学合理排架。期刊到馆后, 工作人员应及时进行编目和加工, 并按照相应的排架方式进行排架。馆员应按照期刊的装订期限及时进行下架, 保证架上要有当月的期刊。每学期将下架的期刊及时进行装订, 让读者及时阅读到过刊。一些读者在阅读完期刊之后有可能将期刊放错位置, 因此工作人员要经常整理书架, 以确保期刊存放的井然有序, 方便读者下一次取阅。在平常的工作中, 采编部也要及时与订购商进行交流, 如果遇到少刊、漏发的现象应及时与投递员联系, 以便及时补刊。

二 完善期刊阅览室的服务

第一, 合理安排开馆时间, 加强服务力度。

第二, 加强宣传服务。期刊阅览室的管理员应积极参与期刊信息资源的宣传、开发、咨询工作, 通过宣传栏的形式推荐核心期刊、学科专业期刊和部分综合期刊, 也可以通过有奖问答、问卷调查等多样性活动, 编制期刊阅览简报, 及时公布新到期刊情况, 设置期刊目录检索指南。有选择地将有重要价值的文献资料加工成二三次文献进行传播和报道, 使读者无需走进阅览室就能熟知阅览室的期刊资料, 为读者节约时间。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 虚心听取读者对阅览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加以改进, 共同创造一个宽松、安静的阅读环境。

第三, 深化咨询服务。期刊工作人员应熟悉本馆各种专业期刊的性质、类型、内容等, 帮助读者阅读与利用馆藏期刊。期刊咨询应针对热点学科、热门课题的相关内容, 为读者提供广、快、精、准的信息服务。例如: (1) 定制服务。“定制服务”主要包括“资源定制”和“服务定制”。“资源定制”是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定制信息资源。我们可以在图书馆服务平台上设置“我的数据库”、“我的期刊”、“我的分类”、“我的检索策略”、”我的书架”等栏目, 用户可以分门别类地寻找自己的信息资源。“服务定制”是用户选择所需的服务, 定制特殊的用户界面。系统也可以借此获取用户个人信息, 了解和推测用户的需求, 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为到位的信息服务, 提高用户满意度。目前, 该服务正处于探索阶段。 (2) 互动服务。“互动服务”是指图书馆系统与用户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沟通交流, 解答用户疑问, 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服务模式。例如, 我们已经陆续开通的“表单咨询服务”、“实时咨询服务”, 随时接受和解答用户问题。

第四, 实行人性化服务。做好期刊的及时编目和准确上架, 及时查缺补漏。做好期刊征订和筛选工作, 也需要广泛地征求读者意见, 如:召开读者座谈会、个别走访、随机询问、期刊利用统计分析等, 认真听取读者意见, 分析不同用户群体的心理特征和阅览兴趣, 按需要决定订购类型与数量, 从而增强选刊的针对性, 减少盲目性。

三 提高期刊阅览室工作人员素质, 加强服务理念

第一, 提高期刊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第二, 提高期刊阅览室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图书馆工作的本质就是服务。工作人员应主动热情地接待每一位读者, 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 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的宗旨, 以自身的言行在读者面前树立起文明良好的形象。

期刊阅览室的服务管理是图书馆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期刊馆员应重新审视期刊阅览管理服务工作, 改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管理策略, 促使图书馆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艳香.高校图书馆深化服务的思考[J].文献与信息, 2007 (4)

[2]钱鸿雁.社会阅读和图书馆生长空间的扩展[J].文献与信息, 2007 (4)

[3]郭红英.网络背景下图书馆员信息能力与工作创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3 (3)

[4]周欣平.全球化环境下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0 (1)

信息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研究 篇11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财务 管理

现代生活中,信息化技术深入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先进性,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以达到财务管理系统内生产、审计信息的集成,以及营销和生产等数据的共享,并且应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建立内部局域网,为提高决策的准确性,以及会计信息传递的高效性等,建立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处理方式,以提高其综合性和制约的性能,使得企业能通过价值形态,管理、控制企业资金的运转,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

1 应用信息化技术管理财务

数字化技术开创了信息的高速平台,通过信息技术管理企业的财务,用全新的管理模式,取代以往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企业完成了整个营销过程、以及财务工作的信息集成工作,使得财务管理系统的数据达到共享,能够及时、准确的传递财务信息,同时加强了财务重组的进程;为财务管理,提供了对整个流程的控制能力,有利于对整个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的分析。传统的财务是以分类系统为运转的核心,通过分类数据的汇总,对业务流程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按照投资人和债权人、政府部门和管理者的顺序,提交财务信息;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模式,则将各个业务部门,纳入了财务部门的管理范围内,可直接对业务的流程,进行实时的控制,并给以风险提示,极大的提高了企业运行的效率[1]。财务管理信息化通过高效的集成能力,将数据实时收集,并及时作出分析反应,从而影响企业资产信息,以及所有者权益的信息,为管理者提供及时的财务信息,并且加强了对生产经营整个流程中的控制。

2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方式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是由各子系统集成。该子系统分5个部分,如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和财务经理信息系统、以及组织互连信息系统等。通过这些系统的建立和互相集成,使得财务管理实现了信息化的功能。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会计信息处理系统把相关数据进行存贮,保存于区域网内的数据,可供企业各相关部门员工访问,达到数据快速传递、共享的目的,而会计信息和企业其他管理系统的数据,又作为企业管理和决策的依据,对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做出实时反应、处理,对于企业经营中,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问题,通过建立财务决策支持来完善,以提高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灵活性,使得交互式的IT系统能够正常发挥效能[2]。

3 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1)提高信息的准确性

现代企业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下,需要建立目标明确的管理机制,从预算控制、信息化经营管理等方面,建立集合会计核算、经营、管理为一体的管理系统,同时加强标准的统一性,提高数据共享的程度,在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中,利用财务集中管理的统一性软件,促进企业内部的协调工作,以加强企业总部和分部之间的联系,同时统一企业内部的管理标准,从而达到会计信息的对称性传递。另外,加强企业之间的会计标准的建立,以提高所传递信息的交互性,加强信息的真实性控制,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准确是数据信息,从而避免给企业经营、以及财务管理带来风险,避免失真的信息,虽经过高速传递,却不利于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也降低了企业营业的效益[3]。财务管理信息化,还需要加强法律规范监管,同时从技术上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给予保障。所涉及的信息真实性具体是指,对企业远程交易的安全性,以及确定数字签名的准确性,或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4],加强法律对网络信息化管理的监管,同时从技术上,最大限度的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因此,在远程交易中、应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加强软件的更新,从而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对称性,提高对企业经营和会计核算、以及消费需求等系统的无缝衔接,加强企业经营各环节的信息收集,用动态的实时信息,取代传统的静态财务报告,利用信息的高效集成,实现对企业经营整个流程的实时控制。

2)加强协同管理

在企业内部实现网络财务集中管理,建立数据处理中心,以协调各职能部门的数据连接,通过数据中心,对采购过程、生产过程、以及销售过程的情况,进行实时的动态信息化处理,再将所处理的会计信息传回数据中心,以便对传回的信息进行预算控制,同时加强分析企业内部的价值链,以及合理评估行业信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对市场信息快速、准确的作出反应,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5]。在运营流程中,加强对信息流动的控制,在企业的正常运营中,提高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进程,需要不断的改进软件的性能,以符合财务资金管理的需要,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应充分认识到只有通过信息化的创新,才能起到促进企业提高经济、社会效益的作用。

结论

财务管理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而数字化技术开创了信息的高速平台,通过信息技术管理企业的财务,用全新的管理模式,取代以往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切实的提高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进程,并且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为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促进企业内部各环节工作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申世美.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6(14):181-182.

[2]杨鸿. 信息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研究[J]. 现代商业,2013,8(24):55.

[3]盧海鹰. 信息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研究[J]. 时代金融,2014,7(5):231.

[4]徐冰. 信息时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问题探讨[J]. 财会通讯,2014,7(29):66-67.

信息时代与信息化管理 篇12

一、高等教育信息化与高校学籍档案工作的相关性分析

高等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高校发展的主要模式与平台, 学籍档案工作作为高校的重要工作, 需要紧跟信息化发展的大潮;学籍档案工作的信息化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空间, 因此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一) 高等教育信息化与高校学籍档案工作的内涵与价值。高等教育信息化作为信息化的一个发展领域, 主要是指向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发展, 具有很多的价值与功能, 一方面能够极大提升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极大提升高校学生成长和校地合作办学的发展, 还能极大提升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与文化创新发展。

学籍档案作为学生档案的重要部分, 主要是指学生在校各个方面表现的真实记录, 具有诸多价值与功能, 一方面具有学生档案信息的储存功能和收藏功能;另一方面能够一定程度上警示大学生务必要注重自己各个方面的发展, 力求有一个好的档案信息记录;再者能够为用人单位提供一定的档案信息, 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科研素材。

(二) 高等教育信息化与高校学籍档案工作的相关性。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为学籍档案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模式, 新的发展机会, 促使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的理念、方式和内容、主体素质等方面不得不做出及时的调整与适应, 当然也带来一些挑战, 比如如何确保学籍档案信息的真实与安全就成了一个不得不应对的大问题。

学籍档案工作作为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部分, 是高等教育信息化涉及到的重要部分。学籍档案信息化发展为高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部分, 其各个层面的信息化发展能够极大推动高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二、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 提升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水平

学籍档案的重要性由上可知, 但是放眼目前对学籍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利用的现实场景, 确实还有很多的不足, 比如理念问题、内容问题、方式问题等都还存在, 极大影响了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的效率提升, 也影响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 影响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档案工作的发展, 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与解决。

(一) 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一是档案工作的理念问题, 影响了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的健康发展。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服务型的档案工作理念坚持不足, 科学化与信息化发展的理念坚持不足。二是档案工作的内容体系问题, 影响了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的视阈拓展。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学籍档案信息没有很好覆盖完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 高校各个部门没有及时将学生的信息汇总到学籍档案管理部门, 彰显了高校学籍档案工作的内容体系还不不是很完整。三是档案工作的方式方法问题, 影响了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的有效推动。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学籍档案工作信息化方式使用不够, 学籍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做得不够好;同时, 传统的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方式创新不够, 没有很好地根据需求不断改变档案工作形式。四是档案工作的主体素质问题, 影响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的积极开展。这方面主要体现在主管学籍档案工作的人员数量少, 很多高校就一个或者两个人, 而且人员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网络素养等方面不高, 同时对学籍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也不够。五是档案工作的保障机制与考核机制问题, 影响了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的条件供给。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高校还没有形成一套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的保障体系与考核体系, 致使这项工作的后勤保障与督导引领不够。

(二) 以信息化为契机, 全力提升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一是坚持服务的理念为主, 不断健全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的理念体系。档案工作理念是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先导, 因此高校在推动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时, 务必要分析信息化时代人们对这项工作理念的要求, 坚持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发展理念, 推动这项工作信息化发展;坚持科学化的理念, 推动这项工作更加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坚持创新复合的理念, 推动这项工作的各个层面不断创新和不断扩大视阈。二是以学生档案需求为主, 努力完善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内容体系。档案工作内容是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内涵基础, 因此高校在推动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时, 务必要分析信息化时代人们对这项工作内容的要求, 积极与学校其他部门协作, 将学生诚信、礼仪与其他公民素养的表现也纳入其中, 力求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类表现都囊括其中。三是以信息化手段为主, 不断整合创新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形式。档案工作方式是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形式, 因此高校在推动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时, 务必要分析信息化时代人们对这项工作方式的要求, 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与大数据, 加快推进这项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积极采用信息化的工作方式, 建构信息化工作平台;同时, 不断创新传统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方式, 以此形成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的强大合力。四是以档案工作人员的各类素质提升为主, 不断提升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的水平。档案工作主体素质是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的主要承担者, 因此高校在推动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时, 务必要分析信息化时代人们对这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 利用各种平台与渠道, 从德才等方面全力提升这项工作主体的素质与能力。五是以档案开发利用效率为主, 健全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的保障机制与考核机制。档案工作的保障机制与考核机制是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的, 因此高校在推动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时, 务必要分析信息化时代人们对这项工作保障机制与考核机制的要求, 做好这项工作的经费保障、制度保障与设施保障供给, 以档案工作效率为主要考核指标形成强大的考核体系。

总之, 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复杂的长期工程, 需要高校、高校档案管理者、学生以及使用者要齐心协力, 更需要不同视角的思考与探索。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利用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也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视角。目前重要的是高校主动以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为契机, 以服务各类需求为宗旨, 全面推进学籍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 以此不断提升学籍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利用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郝晓瑞.试论高校学籍档案的开发利用.山西档案2013 (S1) .

[2]何祖华, 种金成, 路颖, 徐俊.基于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类档案管理模式研究.兰台世界2012 (23) .

[3]梁颂华.学校学籍档案管理及开发利用探讨.办公室业务2015 (11) .

上一篇:现有保护下一篇:分布式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