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时代

2024-10-23

信息化管理时代(通用12篇)

信息化管理时代 篇1

一、信息经济时代信息管理的主要特点

1.1信息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在信息经济时代下, 社会发展的能力限制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 社会需要通过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在信息经济的时代下, 知识、创意和技术人才都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 缺乏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 需要处理的信息也是非常广泛的, 所以, 需要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就要正确处理各种信息。

1.2知识型员工的比例增大。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科学研究和管理质量已经得到了增加。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社会知识型员工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 社会对蓝领工人的需求和服务开始进入一个递减的状态, 开始朝着知识技术型人才。例如在美国, 在接下来的一二十年里, 蓝领工人已经从1995年的20%缩小到10%。由于办公自动化的日益普及, 非专业白领比例已经从目前的大约40%降至20%-30%以内。其余的60%—70%的劳动力大都不是知识型员工组成的。与此同时, 生产力、生产标准和生活质量都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美国生产力和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1.3信息储量大幅提升。随着互联网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信息处理量大幅增加。从总体上来进行分析, 当前国内外市场已经是一个整体的市场, 市场已经出现了饱和。但从当前买方市场来进行分析, 将会出现过剩的产品和产能。为了能够适应市场需求, 一些特殊的名称和新产品在市场上都是非常畅销。这就要求人们始终坚持管理的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 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市场。

二、信息经济时代下信息管理的发展方向

2.1建立信息资源整合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必须在不同的载体、不同类型和不同来源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其中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信息资源在采集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系统的建设;第二, 在集成建设的背景下, 如何使用整合分布式数字信息资源, 包括打开链接、跨数据库检索、一站式检索等。其中还包括如何有效整合数据库资源、数据库服务和工作人员。

2.2提供新型的参考咨询服务。随着数据库的不断升级更新, 新的参考咨询服务以机构产生了。主要是指数据库服务从已经的被动服务转变到主动提供信息参考咨询服务, 能够让人们了解人力资源的信息, 可以为人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保障。在进行资源管理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应该给人们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 让人们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信息。

2.3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所谓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本质就是将数据库资源允许用户进行定制。在理论上来进行分析, 首先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现代数据库机制, 支持资源的自助服务。这些信息的推荐不仅是基于数据的智能推荐, 还能够依靠客观的信息分析和处理方法。

2.4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在网络条件下, 信息资源的共享已经突破传统的地区、时间和其他的限制, 使信息资源能够实现全面共享。在目前的情况下, 数据库是一种公共的资源, 需要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因此, 我们必须建立共享的信息资源系统, 促进资源能够实现共享, 使得资源共享系统的紧密性更强, 还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2.5信息技术和资源管理的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库的结合过程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 建设智能化、网络化和标准化的数据库信息系统,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数据库的资源管理当中。研究使用网络技术来不断提高信息收集、传输、分析和发布的方法。从而能够使得人力资源信息能够得到更加系统的保障, 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结束语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 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在信息经济时代下, 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的形式有很多。在进行信息管理的过程中, 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库系统, 使得人力资源信息能够得到了系统的管理, 促进资源信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摘要:信息管理的发展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信息经济时代进行信息管理, 人们需要充分注意将一些技术和组织进行有机的集成, 强调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做到系统的动态优化。在进行数据库管理的过程中, 需要做到服务社会, 并要求改善信息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信息经济时代下, 信息管理的特点和发现的方向, 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 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关键词:经济时代,信息管理,数据库

参考文献

[1]何金.信息经济时代的信息管理论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14) .

[2]丁蔚.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J].情报学报, 2010 (02) .

信息化管理时代 篇2

摘要:在电子商务时代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应用越发受到人们重视。当下,信息资源炙手可热,尤其是各行各业正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情况下,有必要完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笔者主要对电子商务时代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信息系统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走进人们视野,并在短短几年时间获得迅速发展。在电子商务时代下,许多企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为了获取优质的资源,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需要企业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引进先进的技术,保证企业的各项业务得到高效处理,提高协作效率。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相关技术也要不断进步,融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保证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得到创新。电子商务时代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概念与构建

1.1 概念

电子商务主要是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支持企业等机构的商务活动,是一种与传统物流交易截然不同的内容。在电子商务的支持下,企业与企业之间可实现高效协同管理,企业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可得到进一步优化,这样就可保证各项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最终实现物流与资金流高效低成本的信息化管理与运营目标[1]。信息管理系统可称之为 MIS,该系统能实现对信息的一系列处

理,在加大信息维护力度同时,可实现人机互动。信息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保证企业的管理得到进一步优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管理系统融入先进的计算手段,在保证计算结果更加精确的同时,对相关理论进一步完善,有效提高内容的深度。

1.2 基于电子商务的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对于企业等一些机构而言,构建基于电子商务之上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优化企业的业务处理,还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具备完善的运行机制。企业要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建设电子商务时要遵从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则需要有效发挥出自身职能,保证信息管理系统能得到安全建设,使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更加完善,稳定运行。在发展电子商务时,还要完善管理,构建长效运行机制,确保企业的电子商务环境更加稳定、和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必须满足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可与专业的 ERP 服务商进行沟通与合作,保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2]。电子商务时代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的功能

2.1 优化内外部环境,实现信息高效传输和处理

电子商务时代下的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可实现跨平台操作,提高工作效率。许多企业开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对于企业而言,信息管理系统可优化企业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因此,对系统的安全性提出很高要求。一般会设置防火墙,保证其符合相关标准,还可进一步拓展业务结构,使软件得到有效维护,实现软件功能的拓展[3]。此外,应用信息管理系统还可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处理,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2.2 实现智能化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可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目前,系统包括分布式应用和分布式数据库两种。系统可对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功能十分强大,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通过这一系统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存储。工作人员可及时根据相关信息采取相应对策与处理方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在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的各项工作必须保质保量,显然人工操作存在许多问题,而信息管理系统可有效改善这一局面。

2.3 保证系统安全,应用广泛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客户的身份认证与电子支付安全[4]。电子商务推动贸易、商业的发展,也为企业带来发展生机,需要应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对海量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保证交易安全,提高客户的满意度。随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其所应用的领域日益增多,进一步满足相关人员的需求。在电子商务中,应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可帮助服务对象更好地了解品牌、企业;对于企业而言,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同样可及时获得用户的订单信息,提高工作效率。电子商务时代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影响

3.1 改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

在电子商务时代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能得到有效发展,并充

分发挥系统自身的优势,促进电子商务活动顺利进行,保证企业的效益得到提升。因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可深刻影响到管理人员的理念,促进其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基于电子商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主要是以物流为基础,明确信息管理计划,并及时对物流信息进行跟踪和更新,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基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基础之上的各项资源必须得到统一管理,这样方可为企业人员提供有效信息,确保交易安全、顺利完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可及时同步信息,使信息的接收不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影响,大大提高交易效率[5]。

3.2 保证物流信息得到高效管理

在电子商务时代下,物流信息无疑是信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由于物流信息十分复杂,会增加管理难度,因此,若采取传统的管理方式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发展,物流信息管理更加高效,将物流和采购合二为一,能有效降低工作量和工作负担。

3.3 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企业的信息管理与处理能力会得到有效提升。可转变原有的分散式与集中式信息处理方式,采用分布式信息处理方式,使企业能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信息处理效率。电子商务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完善

4.1 完善信息渠道,提高信息安全

在电子商务时代下,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很难满足人们的信息需

求,需要转变信息传播方式。目前,信息管理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明确信息的获取渠道,保证信息更加安全。技术人员要完善信息的渠道,保证使用者在使用期间能获得畅通无阻的沟通体验。要加强对信息的整理与分析,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保证信息管理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

4.2 提高信息处理效率,迅速响应用户需求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需要企业提高对信息的处理效率,保证企业能有效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做出正确的决策。要优化信息收集与处理环节,迅速响应用户需求,为其提供所需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保证系统的信息处理与收集能力真正提升。

4.3 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制度,明确奖惩机制

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保证相关人员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理,确保信息更加全面。还要完善奖惩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拒绝信息造假行为,这样就可优化信息管理系统。

4.4 加强信息反馈,保证电子商务活动顺利完成在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的反馈环节尤为重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可有效提高信息质量。由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能对信息进行高效处理,因此,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可确保信息更加真实可靠。为保证用户能及时获得信息,既要保证系统能及时响应相关需求,又要保证信息的获取更加及时。目前,在电子商务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可通过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得到优化和筛选,为企业的决策人员提供有效依据,保证电子商务活动可顺利进行。电子商务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的支持

5.1 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信息安全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中,要充分结合电子商务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电子商务活动顺利进行,确保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处于更加安全的环境之中。为了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必须通过法律予以保障,使市场有更加规范的秩序。

5.2 积极使用信息管理系统,规范操作

许多企业对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认识程度有限,其信息管理方式比较传统,这样会降低工作效率。因此,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规范使用,促进电子商务稳定发展,提高自身综合效益。

5.3 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建设

相关部门要加大技术支持与资金支持,保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使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更加蒸蒸日上。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吸取国外先进的经验,保证我国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创新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我国信息化水平更上一层楼。结语

在电子商务时代下,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需要不断完善,方可满足用户的发展需求。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若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引进信息管理系统,使其更好地服务企业,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参考文献

浅析信息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 篇3

关键词:信息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对现代财务管理起着积极推动作用,不但能保障企业高效运行,也能规避传统财务管理软件出现的各类弊端,降低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尤其在综合性人才缺乏的情况下,不能适应现代化创新管理新模式,为了让企业管理更具科学化,所以要在信息时代有更好的发展。

一、 企业财务管理现存问题

(一)财务信息流通不够

为了让财务管理信息化建立更具效率,就需要开发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收集或者管理财务信息。但是若要从实际财务管理角度出发,目前财务管理集中体现着不集中、不对称和不透明的发展现状。不集中即信息不能做到高效整合,很多信息比较分散,所以整理企业有很大难度;不对称即信息传递不及时,很多部门获得的信息存在滞后性,所以对决策制定产生阻碍;不透明即信息公开化程度不好,导致很多信息不能及时传达到位。很多财务数据信息没有被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在处理口径和数据采集不一致的清下,企业管理人们不能将准确的财务信息提供给财务管理人员,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不畅,对企业整体发展而言百害而无一利。另外,企业内部也缺失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导致信息编码标准出现差异性,这会降低信息整合强度,导致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降低。

(二)财务管理人才缺乏

企业的信息管理化属于新领域,所以在新领域应用阶段需严格人员素养,要求财务人员在整个过程中需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财务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知识,更要掌握网络知识,但是部分企业财务人员学历不高,参加工作后没有继续深造学习,导致财务管理能力差,也让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效率随之降低。在工作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能掌握简单的财务知识,但是内容也很肤浅流于表面,掌握的内容仅限于文字编排、单机操作和网络应用等单方面操作的技能。由于财务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财务体系学习,所以各个单项技能知识的综合能力较差,导致工作整体流程初选缺失,不能形成系统化的财务管理要求,对网络运行的可靠和安全没有切实保障。一旦计算机遭遇非法入侵以后,财务管理人员将没有能力应对此类情况,轻者影响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重者会泄露公司商业机密,给公司带来不可预知的经济损失。

(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内容比较多,因而在引入信息以后,企业要在诸多方面做出调整和改善,包括改善管理模式、理念、组织形式等,但是在发展中需要注意,很多企业领导者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认为财务就是算账,只要不算错账就是高效完成了财务工作。其实这是企业领导不了解财务工作的实质性内容,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小部分是核算公司账目,但大部分工作内容集中在统计数据和分析数据上面,将数据给管理者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很多懂得管理的企业了解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一般公司的副总都兼任财务总监,由于财务总监能清楚公司的账目运行状况和资金调配情况,做任何决定时都能从财务方向考虑问题,让投资更稳妥,这是为企业决策提供合理财务依据的重要保障。但是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这一认识,所以导致财务管理制度混乱,权责不明,因而部分管理人员管理缺失创新意识,不能从创新角度考虑财务信息化建設流程,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不能顺利的推行下去。

二、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计算机从出现到后期的运用,提升的不仅是技术高度,也是一个时代变革发展的要求,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必然要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转变为信息化的网络管理。新的网络管理模式下,企业员工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查账、审计表格、收入、支出等,系统化的数据表格让信息更清晰,寻找起来更便捷,也能随时找到所需数据。

(二)企业长远发展的保障

企业如果具备正规化和制度化的财务观平台,就能有效防止贪污腐败的状况出现,所以信息化的财务管理首要条件是具有正规化和制度化发展体制,企业全部运用统一财务管系统,让制度执行更具统一性。因此,信息化财务制度的建立,对加大企业执行力度,减免贪污腐败有着积极意义。

三、 信息时代下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创新措施

(一)财务管理目标创新

财务管理的目标即满足多元化发展需求,因而信息时代中,企业在客户目标以及业务流程方面出现较大的变革,尤其是在财务管理中,如能让企业的信息做到共享或者及时转移到需要的部门中,企业在财务上将处于信息主导地位,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前行,在更新中逐步拓展。信息化的财务管理,要集合各类管理因素,所以影响面较大。因而管理中要遵循多元化的管理模式,考虑重点也要集中在管理因素上,协调企业与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考虑清楚企业的未来发展收益状况,并探究影响企业发展的一切可能性收益因素,创新企业管理目标。

传统的财务工作通常在办公室内办公,这样会对办公形成局限性,例如公司中的主管领导出差,那么没有财务主管领导的审批很多财务款项将无法申报,如果待主管领导出差回来后,商机也随之失去。这种现象在企业中经常出现,因而全新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的使用需能解决这一问题,打破办公桌开展财务工作的传统工作模式,任何地点都能处理财务事物,不但让办公更加灵活性,也可以让企业中各个部门主管领导随时随地的了解公司财务状况,包括公司的近期流水、资金投资方向、收益情况,起到监督作用的同时,也能及时的处理突发事件。

(二)财务管理软件创新

普通的办公软件如exes、wps这类常规软件,这类软件的主要是给企业中的工作人员使用,目的是让工作人员收集相关数据消息,然后回到办公室做好数据整理,统计结束后要做表格系统上报。但是在社会进步发展中,出现部分专业性能较好的财务软件系统,这类软件主要入手点是财务,只要将相关数据录入进去,软件就能自动汇总,不但能减少人力付出,同时也加快工作效率,降低人工可能出现的各类失误。

(三)财务管理报表创新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变得很重要,所以在发展中不仅要注重公司的对应数据报表,同时也要给公司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行性信息,呈递的方式受到表达方式的要求呈现出不同形式。为了直观给管理者提供数据,单一的数据呈递模式仅为报表的一小部分,图表、图像等其他方式也是呈递的重要方式。财务人员在整理财务报表时,要注意结合实际状况,整合专业化术语和数值表格,力求让表格更简洁明了,难点和重点标明清楚,便于决策者判断。

四、结束语

自企业开展应用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效率得到大面积的提升,虽然控制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但是对企业的发展有积极推动意义。另外,改革创新中,要运用相关的解决方略,重视财务信息管理要点,健全监督机制和控制要素,在加强企业财务团队建设的同时,力求贯彻落实信息化管理要求,对推进企业综合发展有积极意义。(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军事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罗寒芝 探讨信息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创新[J].时代金融.2015(17):88-90

[2]徐冰.信息时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4(06):137-142

信息时代全员信息素质管理研究 篇4

对信息的含义人们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如在系统论中,信息被认为是系统内部联系的特殊形式;在控制论中,信息被理解为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调节在为外界所接受时与外界相互作用所获取的信息。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信息泛指一般对象,它能为实现目标排除意外性、增加有效性。按照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是指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事物的运动是客观存在的。如“知道了”,是信息的传递、收集;“把它内化了,即把它内涵的东西挖掘出来了”,是信息的处理;“根据信息做出了行动”,是信息的再生[1]。这个过程就是信息的利用,因此信息是一种资源,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什么叫信息素质呢 1974年,美国信息工业协会首先将其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信息素质的四项基本要素为:信息素质是一种技术与技能;信息素质的技术与技能是运用信息工具与主要信息源的知识及技能;具备信息素质的标准是能否利用信息解决问题;信息素质需要培养和训练。在这四项基本要素中,“运用信息工具与主要信息源的知识及技能并解决问题”是核心。通俗地讲,信息素质是指提供信息和索取信息的人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信息素质的内涵包括:认识到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决策的基础;认识到信息需求及问题所在;制订信息检索策略,掌握信息检索(计算机检索)技术;能评价信息;根据实际用途组织信息,将新信息融会到现有知识结构中,在批判性思考、解决问题和交流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2 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素质存在差异

近年来,在对不同人群进行信息素质调查时表明:不同层次的人(即使是同一层次的人)获取知识的能力不同,从而使信息素质也不尽相同,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存在差异,年龄差异也会影响网络资源的利用率[2]。根据社会科学院的调查表明,40岁以下的人主动利用网络数字文献的意识相对较强,而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则较弱。这部分人仍习惯于通过印刷物作为获取信息的渠道,对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意识滞后。尽管办公室配备的网络环境明显改善,甚至他们中的部分人还具有在自己家里访问网上专用数据库网络资源的权限,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有效利用这一便利条件。他们虽然偶有上网行为,但也仅限于对一般信息的浏览或简单的事实查询,在满足自身深层次的需求方面存在诸多障碍[3]。此外,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的信息能力水平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尽管近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能力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提高我国的信息能力应当成为当今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速度。

2.2 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与实际需求的差异

面对海量般信息,缺乏有效的信息组织和管理就不能有效利用信息,因此数据库建设或网站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由于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的专业性很强,很多单位只好把自己的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外单位进行协作,因此部分数据库无法适应自己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数据库存质量不高,客观上大大增加了读者有效查询、利用信息的难度。当打开一个网页,他们往往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从而影响到读者对信息的利用率。

2.3 技术力量薄弱

每个单位一般都有自己的信息技术部门。如果引进大量IT人员既不现实,而正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本科学历毕业的人员又很少。他们除了应付设备采购、系统维护、网站设计与制作外,无法深入到各个部门了解其真实需求,因此建立一个能提高全体人员信息素质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2.4 重硬轻软

目前,在信息数据库建设方面人们往往“重硬轻软”。其中,“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组织、指挥、管理的规律、规则和业务流程等;另一方面是对全体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对知识的再教育,这两个方面下的功夫和投入都很少。

3 对策

无论从规模还是速度,因特网的发展使信息采集传播和利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信息用户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信息服务内容,即得到关于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达到上述目的,从单位最高领导到一般人员必须进行信息素质培训,全员参与信息质量管理。

3.1 加强全体人员的信息素质教育

21世纪的社会将是信息化社会。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和主导因素,生活质量、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信息,而社会、人类生活的标准、工作和休闲方式、教育和市场都明显地被信息和知识的进步所影响。在这样的社会中,信息素质将成为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素质[4]。作为信息从业人员来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制订有关信息方面的制度,可约束他们的信息行为,培养他们的良好工作习惯,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增强他们的信息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在本质上,信息素质是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变革,是一场破除等级文化、改变信息不对称,实现信息共享的革命。这是每个人的自我变革,在这场变革中领导起着关键性作用[5]。

3.2 加强全体人员的信息素质培训

个体学习对组织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他们进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应用系统技术等软件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信息素质的相关理论及操作方法,有利于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各级组织必须投入经济实效的教育培训方法来提高员工的信息素质,加强他们对现有知识的更新和新知识的实践,增加组织成功的机会。

3.3 参照PDCA循环管理法,重在全员参与

PDCA循环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提出来的,最初始于质量管理活动。PDCA循环不仅是质量管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总结,也是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科学程序,还是一种科学管理的工作方法。它同样可在信息素质管理活动中发挥重要效用。PDCA循环分为4个阶段、8个步骤。

4个阶段为:①计划。它包括分析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其中主要原因;拟订措施计划,预计效果几个步骤。②执行。执行技术组织措施的计划。③检查。把执行的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对比,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④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进行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再进行处理。

以上4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图1),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呈阶梯式地上升。实际上,PCDA循环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无论哪一项工作都离不开PDCA的循环,每一项工作都需要经过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对计划进行调整并不断改善4个阶段。

8个步骤为:①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强调的是对现状的把握和发现问题的意识、能力,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分析问题的前提。②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准问题后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至关重要,运用TRIZ理论等多种集思广益的科学方法,把导致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来。③主要原因确认。区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④拟定措施、制定计划。措施和计划是执行力的基础,尽可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⑤执行措施、执行计划。高效地执行力是组织完成目标的重要一环。⑥检查验证、评估效果。“下属只做你检查的工作,不做你希望的工作”,IBM的前任CEO郭士纳的这句话一语道破了检查验证、评估效果的重要性。⑦标准化,固定成绩。标准化是维持一个单位管理现状不下滑,积累、沉淀经验的最好方法,也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即标准化是管理系统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就不会进步,甚至下滑。⑧处理遗留问题。所有问题不可能在一个PDCA循环中全部解决,遗留的问题会自动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如此周而复始地螺旋式上升,直到最终解决问题。PDCA管理法的核心在于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使企业的各项事务在有效控制的状态下向预定目标发展。4个阶段8个步骤(图2)中还有不同的方法(表1)。

采用PDCA法可使自身的管理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通过实施并熟练运用,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效率,更加有效地驾驭本职工作。如果能够领悟到每件事(工作)相对封闭原则的内涵,又能将自身工作的每件事情符合闭环法则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实践,那么从个人到集体的整体管理水平将会得到质的提升。来自国外的ERP、六西格玛等管理模式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它也是在闭环法则等一般管理原理和原则的实践中逐步积累和沉淀而成的。

PDCA循环法要求全体职工参加。它靠企业的力量,全体员工的参与来推动,像车轮一样向前滚进,周而复始,不断循环。每个科室、部门、班组、项目,直至个人的工作均有一个PDCA循环,这样一层一层地解决问题,而且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这里,大环与小环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工作计划指标连接起来,上一级的管理循环是下一级管理循环的根据,下一级的管理循环又是上一级管理循环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保证。通过各个小循环的不断转动,推动上一级循环,以至整个单位循环的不停转动。通过各方面的循环,把各项工作有机地组织起来,纳入整个工作体系,用PDCA管理法,规范全体员工的工作行为,实现总的预定目标。因此,PDCA循环的转动,不是哪一个人的力量,而是组织的力量、集体的力量,是整个全体职工推动的结果。

3.4 深入各个环节、重点实施

软件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和灵魂,没有数据库应用系统软件的计算机犹如没有油的汽车,只能是摆设。忽视了信息管理的基础建设,致使耗费巨资建设的网络和各种网站因没有可以运行的信息而被称为“裸网”,即使在数据库中有大量不可追朔的信息也只能被称为“信息独岛”。

充分发挥信息人员的作用,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比较系统的科学管理知识。因此,必须打破工作界线,主动融入到各部门、各环节工作的全过程,熟悉业务流程在实践中的运用、在运用中实践,才能使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采用PDCA可使各项工作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对任何人来说这是一个有效控制管理过程和工作质量的工具。通过实施并熟练运用一定能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效率,更加有效地驾驭自己的工作,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保证信息资源质量,真正为用户服务。

摘要:21世纪是网络和信息时代,提高信息素质、有效利用信息是我们关心的主要问题。在依靠网络资源技术的同时,提出了全员参与、重点实施相结合的PDCA管理法,提高信息管理技术,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注重信息资源质量,真正为用户服务。

关键词:信息素质,全员参与,PDCA循环法

参考文献

[1]何斌,张立厚.信息管理:原理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蔡曙光.论信息能力与信息资源利用率[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6)∶136-142.

[3]肖小溪.科研人员信息素质调研报告[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3)∶91-95.

[4]张富学.信息生态学的初步研究[J].情报科学,2002,20(1)∶33-36.

信息化管理时代 篇5

在旅游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旅游业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而人才竞争作为整个竞争的核心环节,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知识水平更是决定着整个旅游业竞争能力,为了有效的应对当下这种情况,需要高等院校能够为旅游行业提供更多能力较强的旅游人才需求。需要高等院校除了给旅游行业人员做好理论培训外,更好提升旅游专业学生的时间能力,此外,也需要给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做好职业培训工作,在培训教育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强化他们对旅游行业的认识能力,并在培训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旅游行业,强化自身的素质水平和管理能力。

2。2做好xx旅游营销服务的技术应用工作做好旅游景点的宣传工作也是xx旅游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需要各地区做好旅游景点的宣传工作,积极地在新闻媒体上进行旅游景点广告的投放,为更多的旅客提供旅游景区的介绍。此外,利用现代广告媒介还能够有效地扩大旅游景区的知名度,贏得更多的受众群体,同时除了利用新媒体如,微博、互联网做好宣传工作外’也不能忽视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等。此外,还需要完善在线应用服务力度,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实景拍摄和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好虚拟旅游工作。

2。3强化信息技术为游客提供在途服务伴随着现代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利用移动终端自身具备的随时、随地和随身等特点,结合当前先进的标签识别技术和无限定位技术等实现旅游行为记忆,这样一来导游便能够随身携带,游览对象可辨识。这样一来能够充分地满足不同游客对景点差异化的信息需求,满足他们观看动态性和互动性的要求,为游客提供优质的在途服务。此外,还需要我们做好游客在途服务的技术应用工作,做好那些移动信息传播需求的数字旅游信息开发工作,让游客能够用手机、平板等智能移动终端获取所需要的旅游咨询、多媒体宣传内容以及旅游地图等,当然信息时代背景下更是要做好移动终端软件的开发工作,实现移动终端软件的多样化,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在途服务。

2。4强化旅游管理中动态采集的应用旅游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完善旅游环境监控,当前旅游环境被破坏的较为严重,为了保护旅游环境就需要做好旅游环境的监控工作,在重点的旅游景区内部布置网络传感器,结合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尤其是对那些自然资源,不能重生的文物资源做好监控保护工作,防止自然资源不被破坏,实现旅游资源的长久,真正实现xx旅游。

3。小结

信息时代背景下xx旅游管理的发展还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努力,xx旅游作为我国旅游行业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开展和健全xx旅游是非常必要的,当然现阶段我国xx旅游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健全,我们要相信在我们不懈的奋斗下,xx旅游会得到更优秀的发展。

论信息化时代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 篇6

[关键词]档案管理 信息化 挑战 应对措施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档案工作收集、管理、利用等许多方面产生了新的问题,知识经济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对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这些新变化,如何搞好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与探讨的问题。在这里,笔者想从档案学的理论,认真分析那些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宜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希冀用新的思路、新的途径,新的办法来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一、档案的管理

1档案管理的性质

第一,档案管理的服务性。档案管理对于高校其他工作来说,属于一项服务性工作。它通过提供原始材料来为其他工作服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性,是档案工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因素与动力。第二,档案管理的从属性。档案工作通过管理和提供档案这种特定方式,为高校各项工作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因此,档案工作同其他工作的关系是齿轮、螺丝钉与机器的关系,是从属和服务于高校其他工作的,但它又是高校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三,档案管理的管理性。从档案管理工作自身来讲,它属于一种科学的管理性工作;但它又有自己的独特管理对象和范围。档案管理工作的对象,是高校各项工作所产生的档案材料:它工作的任务,是在国家档案原则和制度的指导下,科学地管理本单位的档案,维护本单位的历史真实面貌。

2档案管理的特点

第一,平凡之中见深刻。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是极其深刻的,从一个单位来说,记录和反映了一个单位发展历史:从国家全部档案来看,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历史面貌,而且在时空的意义上保持和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统一与完整,第二,枯燥之中显神奇。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深刻的意义和巨大的价值,但具体的管理工作却是单调、枯燥的。就是这种平淡枯燥的管理工作,往往能为现在和未来提供重大的历史借鉴。第三,普遍之中有特殊。档案管理的普遍性表现在所有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及工作活动、环节之间具有极强的连续性,几乎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另外,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自身又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构成了每个环节特定的内容和要求。

二、信息化社会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

1经费的缺口已成为很重要的制约因素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服务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档案事业发展的方向。档案工作要赶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不断更新设备和技术,这需要大量的经费;新设备、新技术需要更高标准维护、保养,还需要大量经费;设备不断更新、技术不断升级更需要大量经费来保障。所以,高校的有限经费难以维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2安全技术成为不利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瓶颈

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受到严峻考验。信息网络不断深入各个领域,网络环境下,影响档案保密和档案安全有诸多因素:档案部门档案安全意思和保密意思不强,往往在自己的档案网页上随意发布信息;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缺少严格的审查;管理达不到新要求,造成信息的损坏、丢失;电脑病毒、“瘟疫”横行,黑客的恶意攻击等等。所有这些,使得档案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受到威胁,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加以研究解决。

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影响了档案管理质量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影响了档案管理质量,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懂得党和国家关于档案管理方面的政策,懂得档案工作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面对校园网建设和信息高速公路和飞速发展,高校档案队伍中还需要一批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方面的人才,但目前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达到上述要求的为数不多,另外,专业人才还在不断地流失,导致档案人员素质进一步下降。

三、应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挑战的具体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理顺管理体制

首先,学校档案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活动的真实记录,没有这个记录,高校就会忘掉自己的历史,就会失去历史这面镜子和继续前进的根基。其次,从档案的功能和作用来看,档案具有咨政、育人、存史和凭证等功能和作用,是其它任何工作都不能替代的。要继续深入持久地组织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宣传活动。学习与广泛宣传能使教职工了解《档案法》的基本内容,形成人人关心、自觉地维护档案工作的新风尚。健全领导体制,从组织上保证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要认真研究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机构、编制、经费、设备、档案用房等硬件问题,改善档案管理条件和工作环境,建立指挥灵活的档案管理信息网络,消除工作死角,使档案工作与学校其它各项管理工作同步发展。

2大力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以能力建设为中心,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学校建设发展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转变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陈旧观念,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和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努力营造鼓励档案人才于事业,帮助档案人才干好事业的工作环境。同时注重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学习档案业务知识,做到“爱档如珍、维护历史、兢兢业业、服务现实”;选配德才兼备的新生力量充实档案专业队伍,解决长期以来档案工作人员年龄老化、知识滞后、人手不足、管理落后的问题:增加智力投资,定期开展培训。

3抓好收集,加强管理与利用档案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信息化管理 篇7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 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 分析了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的不足,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实施大数据战略的关键步骤, 为在各行业中应用、推广大数据技术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推进作用。

1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信息化现状

1.1 缺乏对大数据时代的认知

对多数企业而言, 大数据时代是一个较为新鲜的事物, 较多的企业尚不能够有效地把握大数据时代的特性, 缺乏对于信息化技术以及策略的开发, 对于信息数据的处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基础阶段, 这对于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以及自身的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大数据时代强调的是对于整体性数据的收集、统计以及分析, 而现在较多的企业均是针对部分数据的分析处理, 因而, 只有提升对大数据时代的整体认知, 才能进一步的改善企业信息化现状。

1.2 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

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 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不仅需要标准化的制度以及技术作为支撑, 同时还需要整合企业积累的历史数据以及战略等多方面因素。就我国多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规划而言, 企业管理者并没有进行全局的把握以及规划, 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往往是依据实时性、个性化需求随意扩展, 导致系统最终无法从战略层面输出对企业决策有价值的信息, 甚至产生一种认知误区:用户每天都在录入大量的信息, 系统不应该满足不了输出需求。

1.3 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源投入不足

大数据环境下, 企业若要从分散的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必须依靠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技术以及与之配套的人力资源。就我国企业现状而言, 很多的企业都缺乏对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源的足够投入, 企业的重心投入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部门, 对于信息化部分的投入缺乏力度, 传统的观点认为信息化部门是纯花钱的部门, 看不到信息化背后为企业所节约的成本或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为企业所带来的增值利润, 这对于我国企业的未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1.4 相关制度不健全

对于我国大多数的企业而言, 都已经开始着手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 但与国外企业相比, 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明显的劣势。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 就政府层面上来说, 政府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 现阶段我国政府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保障政策极为缺乏。其次, 对于企业内部层面而言, 信息化建设需要严格遵守企业相关的制度要求, 而很多企业的制度建设置后, 不是与信息化建设并行, 很难保证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实现。

2 企业实施大数据的关键步骤

2.1 提高全员对大数据时代的认知, 获得企业高层支持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建设不单是信息化部门的事情, 需要企业各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的全员参与, 更需要企业管理者的全力支持。若要保证信息化实施过程的顺利开展, 首先, 需要分层次进行大数据方面的认知培训, 使企业各层面的人能够全面了解到:针对整体性数据的收集、统计以及分析对企业决策可能产生的潜在价值。其次, 倡导信息化规划与建设的全员参与, 争取企业管理者的支持, 尤其是“企业一把手”的支持, 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目标的落地。

2.2 科学、有序地开展大数据整体规划

成功的大数据规划聚焦于四个核心要素:应用场景、数据产品、分析模型和数据资产[5]。企业着手实施大数据战略要着重考虑这四大方面:

(1) 根据企业应用场景, 确定不同业务投入大数据的优先级, 找准大数据的切入点。

数据能够在哪些领域实现业绩的大幅提高?数据能在哪些领域实现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这些问题很重要, 一开始就必须提出来。企业高管需要和各业务的整体负责人、数据专家一起开展研讨会, 分析哪些业务投入大数据可以使得业务的绩效提升最为显著, 从而确定不同业务投入大数据的优先级, 找准大数据的切入点。

(2) 在确定不同业务投入大数据优先级的基础上, 需考虑如何通过数据产品来帮助提高企业绩效。

为什么是“数据产品”而不是“数据工具”, 这是因为“数据产品”比“数据工具”更加强调易用性和用户体验。企业数据用户在实际运用大数据的时候, 更关注的是大数据的产品在哪些方面可以直接帮忙提升绩效, 不会太关注大数据这些产品背后的逻辑、分析模型等“黑洞”。如果我们在提供数据产品的时候需要用户理解很多“黑洞”, 那么数据一定运用不起来, 数据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3) 根据应用场景和数据产品的输出选择数据模型, 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来实现海量数据的商业智能分析。

数据产品背后的“黑洞”是数据模型。数据的堆砌不会创造太多的业务价值, 企业在制定大数据战略方向时, 需要介入数据专家根据应用场景和数据产品的输出来选择数据模型。常见的数据模型有“预测”和“分类”两种。通过“预测模型”洞察用户的未来需求;通过“分类模型”实现更准确更实时的用户细分, 或者通过“分类模型”对不同价值的客户进行合理分类, 确定服务的优先级和服务内容。

(4) 通过建立高质量的数据采集、整合、治理标准, 形成企业数据资产。

企业需要哪些数据, 什么数据是企业现在拥有, 什么数据需要内部整合, 什么数据需要外部整合, 什么数据需要进行购买或者投资。有了前面这三大方面 (应用场景、数据产品和数据模型) 的规划, 大数据的采集、整合、治理的标准便能理清头绪并进行合理规划。要让企业的数据成为长期的数据资产, 企业管理者则需牵头规划, 整合各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的数据, 打通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 形成系统化的管理, 将分散的数据转化为企业的数据资产。

2.3 通过规划人力和资金投入, 构建合理的大数据组织机构

为了加快大数据的推进速度, 企业管理者需要确定哪些方面自己实现, 哪些方面委托第三方实现, 哪些方面需要购买。在数据产品和数据模型方向, 不一定所有工作都需要内部员工实现, 领导层可以根据时间和自身资源 (尤其是人力资源) 的情况判断, 哪些自行开发、哪些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发。在收集外部数据时, 我们既可以组建自己的团队进行数据收集, 或者委托第三方公司帮忙收集, 或者直接采购, 或者收购相关的数据公司,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从而确定相应的人力和资金投入。

人才是大数据战略实施至关重要的方面, 因此, 设置符合大数据能力要求的团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企业应做好相应的人才规划, 构建合理的大数据组织机构。

较为合理的大数据组织机构应这样设立, 如图1所示。

首先, 设立企业级的中央数据部门, 集中存储和管理数据;其次, 在各管理部门、业务部门设立数据团队;再次, 在总办设立首席数据官 (Chief Data Offi cer, 简称为CDO) 岗位。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数据能够集中管理, 数据贴近业务, 可以很好的发挥数据的价值;同时, 在总办 (高管团队) 设立CDO岗位, 可以让数据更好的为决策层服务, 数据分析所发现的商业价值也可以更快的应用于业务战略调整。

在这个组织机构下, 各管理部门、业务部门、中央数据部门的数据团队分工差异通过以下两方面来体现:

(1) 从汇报关系来看。各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的数据团队负责人向企业分管领导汇报, 中央数据部门的负责人向CDO汇报, 采用这样的汇报关系的好处在于, 前者让数据能为具体的管理或业务服务, 后者让数据更有大局观, 能为总办做深度的数据洞察服务。

(2) 从团队工作职责来看。各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的数据团队负责本部门的日常统计分析和专题类的深度洞察, 并辅助技术人员将数据规范上报到中央数据部门, 向中央数据部门提出数据产品化、数据建模的需求。同时, 与中央数据部门合作, 共同深刻理解数据结构、做更精细且与本部门关联性更高的数据工作, 并辅助推动企业级的数据产品应用到本部门。

中央数据部门负责数据的规范化集中存储和管理, 负责企业各业务数据的整合打通, 形成统一的用户界面, 负责将标准化的数据产品应用到各业务中去, 形成深度的企业级的数据模型和算法, 做出企业层面视角的分析和洞察。

2.4 用制度和企业文化来保障大数据的实施

大数据的顺利实施还需要构建相关的制度和企业文化来保驾护航。

信息化建设需要严格遵守企业相关的制度要求, 在规划信息化建设之前就应有较为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撑, 之后制度的完善应与信息化建设并行, 以确保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若要构建数据决策的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层需要形成看数据的习惯, 带头看数据, 看关键指标的日报、周报、月报、季报等。一旦发现数据有异常, 则应马上问责异常原因。同时, 企业管理层在做决策时, 形成用数据决策的习惯, 让下属提供充足的数据决策依据, 这样会驱动员工多关注数据。

在企业内部, 要求相关岗位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员工在各自方向晋升时, 评审其数据分析能力, 要求其举证用数据支撑日常工作的案例, 通过这样的要求, 员工自然会对数据的使用度更高。同时, 通过系统化的培训来培养员工的数据分析能力, 让更多的员工意识到企业实施大数据战略的价值, 并乐于在日常工作中使用。

3 结语

总之, 企业要启动大数据战略, 想让大数据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以及提升业务绩效, 需要从提高对大数据时代的认知、大数据整体规划、构建合理的大数据组织结构、制度和企业文化等四大方面来制定符合企业情况的实施策略, 让大数据渗透到企业的“骨骼”和“血液”。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我们迎来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企业而言, 如何有效地利用大数据成为现代企业争相研究的话题。本文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 分析了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的不足, 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企业实施大数据战略的四大关键步骤, 旨在能够对相关企业起到一定的启示性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大数据时代,信息化,企业信息化

参考文献

[1]Big Data[EB/OL].[2012-10-02].[2015-04-15].http://www.nature.com/news/special/bigdata/index.html.

[2]Special online collect:Dealing with data[EB/OL].[2012-10-02].[2015-04-15].http://www.sciencemag.org/site/special/data.

[3]李皎.大数据时代到来对电力行业发展提出新要求[J].华北电业, 2012 (4) :82-83.

[4]孟小峰, 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3, 50 (1) :146-149.

信息化时代器材库房的有效管理 篇8

一、器材库房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伴随着现代办公系统模式的现代化及标准化, 计算机系统快速强大的管理功能已经影响到企事业的生产发展, 现代化信息管理主要是利用数据化模式对企事业的器材的采购计划、生产领用以及器材消耗建立完整的网络查询数据库, 并对器材的品牌, 采购架构, 器材型号, 使用方向以及领用数量进行互联网登记, 数据更新及监控管理, 定期对企事业的器材进行数量以及用途规划的信息录入。传统的器材管理方式没有信息系统的管理会产生信息更新不及时, 数据反映速度慢, 因此会影响到用户的现实需要, 传统的器材管理单纯的依靠人工统计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时代器材库房管理能够有效抑制企事业器材外流, 不合理使用企事业生产器材以及避免企事业器材保管不当而带来的浪费问题。信息化时代器材管理能够提高企事业器材的利用效率, 提高企事业经营管理水平, 进而增加器材的生产水平, 提高企事业的经济效益。

二、信息化时代器材库房管理的问题

1. 缺乏科学的器材库存管理意识。

器材库存是为了防止企事业无法有效面对市场的经济波动而收设计的一个管理制度。现在国内很多中小型企事业比较传统, 其管理层的知识还比较僵化, 缺乏科学的其器材库存管理意识。尽管有很多的企事业建立起的自己的办公系统, 但是很多都没有实现现代化的信息管理, 企事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处于封闭状态, 无法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很多企事业的管理人员也认为器材库存管理仅仅就是一个器材的使用登记程序, 没有进一步考虑到器材采购, 领用及维修其实是一个存在密切联系的过程, 在企事业部门领用器材时需要信息数据对其进行同意的资源共享, 并对信息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 才能够使企事业器材库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2. 器材库存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

信息化时代器材库房的有效管理, 人才是关键, 是保证器材库房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条件。缺少信息化人才是现代企事业普遍面临的困难, 现阶段, 器材库房管理职工的文凭相对偏低, 50%以上的库房管理者都不是信息化专业的学生, 信息化器材库房管理的理论知识薄弱, 难易应付器材库房管理的各种信息问题。

三、完善信息化时代器材库房有效管理的建议

1. 建立器材库房软件管理系统。

器材的领用以及使用方向应当根据企事业财务数据以及器材使用数据为依据, 进行相关平台的设计, 落实器材流向各环节的管理权限, 以达到企事业器材的控制以及监管。器材使用部门在器材管理中心部门领用器材之后, 在计算机上将自动生成使用部门领用器材的数据, 使用部门可以在器材管理系统中对本部门的器材进行及时的查找及清点。使用部门向管理系统申请使用器材时, 管理中心可以自动生成该部门器材的库存树木, 如果超过了企事业规定的备用器材数量, 那么系统能够自动的限制库房器材的发放使用。器材库房软件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的监督及控制器材的使用, 对于规范企事业内部器材使用、及时维护, 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2. 建立器材库存信息化管理机构。

企事业应当建立特定的器材库存信息化管理部门, 负责对企事业器材使用程序制定规章制度以及监管执行措施, 做好企事业器材使用账目的核算工作, 成本预算以及规范性的定期维修管理制度等等。器材库存信息化管理机构应当作为器材使用的监督机构, 对企事业生产部门器材的领用数量进行控制, 以确保企事业的器材维持在合理使用的水平, 协调处理好生产使用与器材有效管理之间的关系。信息化管理机构能够为企事业决策者提供器材管理信息, 使企事业器材的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 更好地服务于企事业的现代化经营管理。

3. 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建设。

器材库存人才的培养是提升企事业器材库存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 这需要对企事业器材管理职员的理论基础, 管理实践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 使其能够更好的面临信息化器材库房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器材库房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是实现企事业器材管理职工管理知识及管理结构不断更新与完善的过程, 能够有效地促进管理人员在企事业的成长与进步。各军队能够按照器材实际管理的需要, 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短期培训课程, 邀约客座教授等形式加强管理职工的职业技能, 帮助器材管理职工针对性地解决那些实际操作中面临的难题, 提高其器材的管理能力。

企事业的器材管理是一个企事业进行生产运用所必要的管理程序, 企事业能否将有效的管理器材资料, 并对其进行数据化的整理决定了器材库存设备占用和资金支出比例的大小。科学的库存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企事业单位的库存支出, 加快企事业器材库存的流转速度, 使企事业资金的流动性加强, 提高企事业生产利润, 现阶段, 我国企事业应当学会利用数据信息资料对器材领用和使用进行合理的调节与监管控制, 将器材的管理监督及科学合理使用理念贯彻到企事业的生产经营中, 完善企业器材使用程序, 降低企业不必要的器材库存, 才能够减少企事业资产消耗, 确保企事业器材的合理使用与妥善管理, 提高器材的使用效率, 进而为我国企事业单位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利润空间, 使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器材库房信息化管理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摘要:伴随着办公系统模式的现代化及标准化, 计算机系统快速强大的管理功能已经影响到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发展, 信息化时代的器材管理能够提高企事业单位器材的利用效率, 提高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水平, 进而增加器材的生产水平, 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但现阶段, 我国器材库房管理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器材库存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 缺乏科学的器材库存管理意识。因此, 我国应当建立器材库房软件管理系统及器材库存信息化管理机构, 加强企事业信息化人才建设。使企事业单位器材得到合理使用与妥善管理, 提高器材的使用效率, 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利润空间。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器材库存,管理

参考文献

[1]朱文忠.器材库存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 2013, (6) .

[2]陈健.企业库房管理人员培训途径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版, 2012, (10) .

[3]钟雷, 吴静.试论新形势对器材库房管理人员的新要求[J].国际商务财会, 2013, (4) .

[4]范文亮, 王坚.我国库存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事业财会, 2011, (1) .

信息化时代下会计档案的管理 篇9

档案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自身关键信息的命脉, 记录着企业自身各项研究的成果与发展历史, 其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财务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身具有关键性与必要性的特征。会计档案管理属于企业各项档案管理中的关键内容, 会计档案当中涉及到的财务信息直接记录着企业自身资金流转、财务报表、财务发展状况以及发展历程等各项内容, 而这些内容都属于企业的重要机密, 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商业价值。企业在进行发展战略制定的时候, 必须要综合参考会计档案信息, 从档案信息中了解企业自身的财务运行情况, 从而有效保证发展战略制定的科学、合理。

二、信息化时代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存在滞后性

现阶段, 由于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导致各个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制度。在实际的管理工作当中, 会计档案中的行业内标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尽管现阶段已经针对会计档案实施初步的分类,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缺乏卷宗号、编制目录号的账簿、会计凭证等档案资料, 并且这些会计档案仍然没有常用统一的方式进行装订。除此之外, 部分企业仍然存在销毁制度不严、节约手续不完善以及会计档案容纳不够的情况。

(二) 会计档案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因为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 企业通常较为偏重内部的支出与收入情况, 忽略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因为重视程度不足, 使得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缺乏相应的监管, 再加上电子会计档案本身缺乏相关的规定, 更处在一种无人做、无标准、无人管的情况, 最终导致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当中, 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也没有发挥其本身应有的效能与作用。

(三) 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现阶段, 由于会计档案管理队伍基本都是非专业类人员或者兼职类人员所组成的, 导致会计档案管理队伍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而在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 因为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许多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对于档案分类、流程以及归档等内容的掌握程度不足, 而部分人员在信息化操作方面则存在不精通、不熟练的情况, 严重制约着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四) 电子会计档案外部环境存在安全隐患

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主要是有关账簿、凭证以及报表的纸质核算材料。电子会计档案是依靠磁性介质为信息的储存载体, 主要形式为硬盘、光盘以及磁盘的方式进行储存。而当前各种木马、病毒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 严重威胁着电子会计档案的安全。

三、应对措施

(一) 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体系

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档案管理体系是保障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这就需要各个企业基于参考自身的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体系。细节方面的内容要包含定期规范打印生成的会计日志、凭证、报表以及账簿等信息条款, 之后再通过统一的装订来实施归档处理;针对会计账簿的处理必须要填制启用表与科目目录, 同时要将账簿名称与部门名称公正的印在封面位置。与此同时, 必须要规范填写档案的卷宗目录与文件目录, 在打印的过程中则必须要添加相应的页码;针对会计档案的移交工作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应的制度来实施, 并且安排负责人来进行移交, 切实保障会计档案的完整、有效。

(二) 加大会计档案内部控制力度

企业自身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直接涉及到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是否能够有序的开展。所以, 要想有效提升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就必须要加大会计档案内部控制力度, 通过加大监督与评价的力度, 加强针对会计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监管与审查力度, 达成内部控制的再控制的目的。企业应当构建内部审计小组, 针对会计档案管理的行为、人员、方法以及流程等实施严格的监管与核查, 并且要制定一套严格的问责制度与奖惩体系, 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更为规范、标准。对审计小组而言, 必须要针对企业会计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实施严格的核查, 定期针对库存当中的档案实施清点、核对, 同时针对档案的属性与编号实施严格的审查, 并且要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档案管理人员, 一旦检查出问题, 必须要按照相应的奖惩制度进行处理。

(三) 提升会计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一支综合素质过硬、专业素质强的会计档案管理队伍是保障会计档案管理队伍质量的先决条件。企业领导层要高度重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切实加强在职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首先, 通过开展多门类、多层次的知识体系培训教育, 根据会计档案部门与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实际情况, 组织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教育方式, 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 力争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专业结构合理、专业技术强的会计档案队伍。其次, 企业应当积极组织相应的专题学术、业务交流会议, 积极举办形式丰富的专业网络业务学习活动, 通过邀请相关专家举办讲座的模式, 积极向档案管理部门领导层与基层员工讲解会计档案管理的先进方法、发展趋势等, 切实提升领导层与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与工作能力。最后, 高度重视档案管理的继续教育, 积极引入专业人才, 通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体系, 切实加强档案有关的学历教育, 进一步提升会计档案管理队伍的职称水平。

(四) 保障会计电子档案外部环境安全

现阶段, 为有效保障会计档案信息储存的安全性, 我国主要采用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的模式, 如果电子档案发生安全问题, 还能够利用纸质档案信息实施补救。此外, 因为电子档案本身磁性介质具备一定的特殊性质, 在进行信息储存的时候应当选择AB备份的方式来进行备份处理。相应的备份档案必须要标注操作形成数据的时间与操作员的详细信息。计算机必须要定期进行杀毒处理, 安装相应的防护软件, 储存介质应当选择质量合格的硬盘或者光盘, 并且储存环境应当防磁、防虫、防晒、防潮以及防水, 从而有效避免发生意外损坏的情况。

四、结语

信息时代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的探索 篇10

1.信息与物流信息

信息从广义上来看是对事物的状态、特征、运动及变化的描述,人们通过信息可以了解所关注的事物,获得认知和概念,并做出判断和行为决策。信息和数据是密切相关,又有区别的。数据是对事物状态和特征的表述符号,是信息的载体。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表达形式,它可以用人工或自动化装置进行通信、翻译和处理;而信息是对人有用的,能够影响客观世界中人们行为的数据。从数据到信息是要有一个转换的过程,在知识的辅助下,通过数据的选择、组织和系统化等处理转换为对人们有用的信息。

物流信息是反应在物流的各种活动中所需要信息的总称,包括物流知识、资料、图像、影像和相关的数据文件等。物流是一个大系统,对于系统来说,其统一性、一致性和系统内部各环节的相互有机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物流信息的标准化是保证物流系统统一和协调的必要条件,只有加快实现物流标准化,才能有效地对物流系统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的运作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物流被注入了新的元素和内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作用显著,并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存亡,被视为“第三利润源泉”。如今,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不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进行工业生产和采购的全球化布局,开始逐步将物流完全交给由独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专业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起来,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

现代物流是指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平台上,物品通过系统管理程序结合仓储、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加工、配送及相关信息的运作,实现动态的位移过程。现代物流企业不断地将物流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Internet、条形码、卫星定位系统(GPS)、无线电射频技术、各种新材料、新设备等广泛地应用于物流领域,物流企业也从此由传统走向现代,发生了质的变化,其追求的目标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创造社会价值。

与传统物流企业相比,现代物流除了具备仓储、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加工、配送等传统物流的功能外,还提供了与物流相关的增值服务。现代物流充分享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本,进行高度的信息化集成,实施信息管理,为顾客提供贴身的主动服务。现代物流是包括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动态过程,目的是为了构建全球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融入企业从生产到消费的大循环中,追求整体系统的最优。

由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成本呈持续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使得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和交流信息变得既方便又便宜。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他们的供应网络和销售渠道搬到网上或进入新的网上市场,同时也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企业内部的运行效率,于是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起来。

电子商务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网上交易活动,而是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电子化商务管理的过程。因为在网上交易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网上的信息传递和分享来共同管理库存、组织供应、控制成本、改进客户服务管理以及完善企业内部作业管理等,所以,电子商务在为企业提供经营手段的同时,还创建了数字技术的商业环境。实现企业数字化运营要求,首先需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根据各种约束条件规范业务流程;然后对业务流程进行功能的模块化分解;再用一系列数字组合评价指标体系反映这些功能模块的运行状态和彼此间的联系;接着要对企业的运行状态与设定的标准状态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关的管理信息;最后就是要对企业的运行状态做出调节反映。电子商务对物流企业的最根本的挑战来自于它对物流服务过程信息化的要求。

3 物流企业活动中的信息

企业物流活动中有六个主要的构成要素,分别是运输、存储、包装、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它们都对物流的顺利进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的各个活动中,物流活动信息流基本环节包括订货管理、订货处理、配送作业、运输、采购等。通过信息流的反馈作用,每一项物流作业按照物流要求得以实现。

运输和存储是两个基本要素,运输是用设备和工具,将商品从一个地点运送到另一个地点的物流活动,是货物空间移动的过程,主要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存储主要是保护、管理和贮藏物品,主要是为了调整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间差而进行的,在供需之间,时间方面的调整就是存货活动的主要功能,同时,提高商品时间效用的功能也是存货的功能。因此,提高商品的场所效用和时间效用这两个功能,也就是运输和存货成为物流活动的支柱。

包装是为了在流通中保护产品、方便运输和存储,按照一定技术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搬运是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在仓库管理中,物料搬运是一项重要的活动,产品的搬运过程越少,产品损坏的可能性就越小,整体效率就会提高,一般需要用各种机械化和自动化设施来协助物料搬运。流通加工是生产加工在流通领域中的延伸,是指物品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物流信息是在物流活动过程中必需的各种信息,准确和迅速的信息交流能够改善物流状况,使物流发挥很好的作用。物流信息的质量非常重要,不准确的判断和预测都会引起货物不正常的损耗和过剩,而过分乐观的预测又会导致不恰当的存货,同时货物的供应和需求一旦产生误差,处理误差的订货就会增加物流成本。

在企业物流活动中,主要有企业采购物流活动、企业内部的物流活动、企业销售物流活动。企业内部的物流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中心环节,是贯穿企业整个生产过程的物流活动。企业采购物流和企业销售物流主要包括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供应网络、供应方式、销售方式和零库存等问题。在这些活动中物流信息贯穿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技术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的办公设备共同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主要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加工整理、更新维护和输出,为物流管理者及其他组织管理人员提供战略、战术及运作决策支持,以达到企业战略竞优,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与效益。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充分利用现代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其他先进的物流技术,建立的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供应链上各方面信息的良好沟通,来改善供应链的状况,进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价值最大化,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是外部集成的,从企业内部的资源规划,到逐渐向与客户、供应商、业务伙伴、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协作的集成应用体系发展。供应链管理系统关注如何改善与供应商的关系,建立经济、有效的产品和服务外包及采购流程;知识管理系统关注如何支持企业员工的知识创造过程及群体协作与决策过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专注如何通过营销、销售和服务过程的改善来吸引并留住有价值的客户;业务伙伴关系管理意在吸引并留住那些能够促进企业产品与服务销售的合作者。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ing System,DSS)作为物流信息管理化、智能化的重要内容,为组织中高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服务,是具有高度灵活性的信息系统。DSS在物流管理信息的基础上,依据库存模型、预测模型等管理决策模型,采用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技术来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问题,提高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系统是一种组织间的信息系统,主要作用是帮助企业管理和供应商的关系,使规划、货源组织、生产过程、产品流通和服务最优化。SCM的应用覆盖了供应商、采购商、分销商和物流公司等,对整个产品物流的采购、生产、库存和送货过程进行统一的规划、调度和控制,实现了这些组织之间的业务协调。通过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密切合作与信息共享,可以有效抑制信息失真所引起的“牛鞭效应”。这种效应的特点是信息沿供应链传递时,会像一根甩起的牛鞭那样逐级放大,不真实的需求传递末端会发生很大的变异,引发非正常的波动起伏。供应链信息可以利用RFID电子标签进行采集,最终产品的消费者可以通过标签追溯所购产品的来龙去脉,这样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为不同企业的合理计划和整个企业生产过程的监管都提供了方便。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物流信息平台功能包括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和企业Web站点。客户可以通过友好的Web浏览器从任意网络平台或站点与服务器通信,通过安全、可靠且无间断的连接,提供了动态交互的网络计算和信息服务综合系统。通过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实现对订单下达、快速在线支持、在线帮助和在线实时查询业务的支持。物流企业可以通过Web方式发布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第三方物流”主要依靠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其中包括接货、卸货、入库、仓储管理、出货配送、退换货服务、流通加工、调拨以及其他的物流增值服务。为了快速、准确、优质地完成这些服务,第三方物流公司必须要建立强大而稳定的计算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模块主要包括:

(1)基础信息。其中包括一些基本的资料和报表等。

(2)订单管理。客户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下单、网下录入、实时查询网上交易等。

(3)库存管理。包括仓储作业管理(出库、入库、盘点等)、仓储设备管理、储位管理、库存统计分析、库存费用管理等。

(4)配送管理。包括运输工具管理、车辆跟踪管理、路线决策优化、运输统计管理和运输成本分析管理等。

(5)客户管理。包括客户订单处理、客户信息的整理和分析等。

(6)财务管理。包括物流计费管理、物流核算、账单管理等。

(7)决策支持。决策支持系统能根据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背景材料,帮助明确决策目标进行问题的识别、建立、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还可通过人机对话,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的帮助。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Internet网络技术、Web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决策支持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MI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动态规划技术、条码技术和射频技术等。

5 结论

物流要借助新思想、新技术对传统的运输业务、仓储业务、搬运装卸、包装分拣活动进行改造,实现不断地提高货物流通速度、降低货物流通成本、提高物流品质、加快资金周转、保证货物安全的目标。物流信息管理直接影响着物流的生产、经营和决策领域。物流信息管理需要人和计算机共同作用,它不仅要考虑到技术问题,而且要考虑组织问题和人的行为问题。现代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不仅要拥有信息,还要理解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然后采取行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QR (Quick Response,快速响应)、JIT (Just In Time,即时)和ECR (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有效客户响应)。

摘要:信息时代物流迅速发展,物流信息管理直接影响着物流的生产、经营和决策领域。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时代物流信息和物流企业的运作,说明了建立物流管理系统的重要作用。最后得出现代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不仅要拥有信息,还要理解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建立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来实现物流供应链上各方面信息的良好沟通,改善供应链的状况,进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价值最大化,提高企业物流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赵萍,周山芙.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3

[2]兆凤久.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与导向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02:1~1

[3]王丽丽.管理信息系统[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4:309~310

[4]李霞.企业物流成本管理[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2014.6:59~59

信息化管理时代 篇11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智慧旅游 旅游管理 人工智能

1 概述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信息化时代也随之到来,并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步加快,也不断加快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资源,并积极进行科技创新,以不断提高其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极大地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信息获取方式;但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如生活节奏过快,生活压力增大,身心健康受到威胁等,不利于人的健康全面发展。而旅游业的出现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放松身心和休闲娱乐方式。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的综合性产业。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时代的前沿性和信息传递快等特点也要求更加务实、高效的旅游行业。这就对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旅游行业的管理人员,除了要掌握先进的旅游管理知识和方法之外,还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企业的网页设计出别样的风格,再辅以详实的描述和唯美的画面去吸引旅客。企业还可以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旅游景点真实的展现在网上,使旅客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吸引游客来此旅游。

2 智慧旅游的概念及特征

智慧旅游需要借助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一些新的技术,通过(移动)互联网,并通过便携式移动终端,感知并及时发布一些关于旅游资源、旅游活动、旅游活动等一些方面的信息。随着智慧旅游的到来,将为旅游企业创造出更大的附加值,将为游客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提供极大的方便和更好的旅游体验。与传统的旅游相比,智慧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智慧旅游不需要过多的依赖靠手工收集的信息和一些专家设计出来的规则,智慧旅游还应用了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相关技术,旅游相关的信息能够及时快速的更新,并且还能及时得到旅客的反馈信息,对企业和游客来说的实用性都较高。第二,智慧旅游比传统旅游应用了更多的技术,并且这些技术能够很好的在智慧旅游中应用。智慧旅游的技术层是在依托现代城市技术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智慧旅游应用,主要由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部分组成。第三,智慧旅游的应用层是指技术层与旅游要素相融合,智慧旅游就是将一些新的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旅游活动当中。智慧旅游的应用层实现了集旅游购买、旅游咨询、旅游服务等为一体的旅游管理服务链。第四,智慧旅游还要求旅游景点为游客能够区别于传统旅游的智能的服务。就是为旅客提供该旅游景点的旅行线路推荐,并根据各个游客的不同需求为他们分别定制不同的旅游路线。还能为游客提供周边的一些关于衣、食、住、行、玩等方面的信息。使得游客可以通过便携式互联网终端等设备每时每刻的获取游客需要的信息。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的旅行路线和方式。

3 信息化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标准体系构建

智慧旅游管理标准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需要管理者不断丰富和完善,以适应智慧旅游的发展需要。在制定管理标准时,管理者要根据智慧旅游管理的特点,运用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完善其管理,并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系统完善的智慧旅游管理标准体系,以确保各项管理该活动有据可依。本文在综合当前智慧旅游发展实际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和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以下智慧旅游管理标准体系。

3.1 信息化维度

信息化涉及到很多方面,从数据编码、数据库、网络设施分别到文件格式、应用系统、操作系统,这些方面都非常庞大。所以,从信息化角度来说,对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陈述是不合适的,而应该从信息技术在旅游专业的实际应用的角度将其分为具体几个层次,以适应信息化发展需求。以电子政务标准为依据,可将智慧建设的信息化分为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信息资源等诸多方面。而智慧旅游管理的实质就是在依据政府决策的基础上提供各种特色化旅游资源,同时企业还要结合当前旅游业的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和提高旅游管理水平。而从旅游标准制定的角度出发,可以将旅游专业分为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和旅游营销三方面内容。

3.2 层次化纬度

旅游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都有着层次之分,在信息化环境下,旅游标准与其它领域标准存在互通性,更多的可以相互操作,领域差异造成了旅游管理的差异性,在关注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建设的同时,也要更多的关注专业标准。由内向外通常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业标准,具有较强的层次性。在这三个维度当中,信息化维度的方向是信息技术和旅游内部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很好的体现。信息资源作为三个维度的最里层,是与信息资源等非常相关的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例如智慧旅游资源数据等信息资源与旅游管理的结合是这三层中最紧密的,并且还是建设智慧旅游标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离旅游管理的核心最远的是最外层的网络和操作系统,其与旅游管理的是最不紧密的。因此,目前虽然智慧旅游基础设施的一些相关标准仍未制定完善,但从总体上来看这并不影响智慧旅游标准体系建设,尤其是现行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上,旅游建设的相关标准主要侧重在管理和应用系统两方面。

4 信息时代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的途径

第一,对智慧旅游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在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该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其中人才的竞争是这次竞争的核心部分。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和知识水平是旅游行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的关键因素。为了应对这种趋势,关于旅游方面的高等教育急速的扩张,这样能够提供满足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的能力突出的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高等教育为旅游行业提供了理论上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对旅游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在职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培训教育的实际操作工程中应该以旅游景点为载体,以学校培训为途径,通过让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参加各种各样的短期培训,强化他们对旅游行业的认识水平,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以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第二,加强相关智慧旅游营销服务的技术应用。应该积极的在新闻媒介上投放一些关于旅游景点的一些广告,以使游客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旅游景点。利用现代的广告媒介能够迅速的扩大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和受众群体,应该结合传统的电视、广告、报纸等和现代的互联网。微博等作为旅游营销的载体。加深面向在线应用服务的力度,利用卫星遥感360/720度实景拍摄、虚拟显示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大力发展虚拟旅游。第三,加强移动信息技术在游客在途服务中的应用。由于现在移动终端的普及,可以充分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随身的优势结合先进的标签识别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以及无线定位技术,实现旅游行为可记忆,导游顾问可携带,游览对象可辨识。这样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对旅游景点的差异化的信息需求,在此同时还可以满足他们的动态性、互动性等方面的需求。第四,加强游客在途服务的关键技术应用。对符合移动信息传播需求的数字旅游信息进行开发,使手机和智能移动终端中能够获取旅游资讯、营销广告、多媒体宣传内容、旅游地图等信息,开发多种适合移动终端的软件,能够满足游客的在途应用。第五,加强旅游管理中动态采集的应用。加强对旅游环境的监控,在重点旅游景区布置网络传感器,利用互联网及地理信息系统,对旅游景区相关自然资源、文物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并实施监控保护,同时客观上也为评价旅游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了数字化手段。

参考文献:

[1]倪柳.金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城市旅游规划,2013(12):171-172.

[2]刘春莲.井冈山旅游业发展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3(02):67-70.

[3]刘发军,智慧旅游标准体系建设研究[J].标准化研究,2013(08):48-52.

[4]李丁,智慧旅游管理与智能推荐技术[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07):80-81.

[5]熊垓智,智慧旅游建设的内容与未来趋势[J].中国信息界.2013(03):93-95.

信息化管理时代 篇12

一、居民健康档案内涵

传统的个人健康档案即为纸质的病历,是由医务工作者简明扼要地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就诊时间、诊断结果以及治疗意见等。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居民健康档案更加信息化。电子健康档案,贯穿在人生命的整个过程中,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居民的健康状况、发展和变化情况,以及接受所有的健康服务信息录入电脑,并存储在服务器,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访问他们的健康记录,也可以预约就诊,网络答疑,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一系列前沿问题,居民还可以参与健康教育活动和保健服务等。同时,医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检索,统计数据,获取居民的健康状况,了解居民的病史、卫生保健史,为突发、传染、多发性疾病提供相关资料,医生可以随时通过该系统进行健康档案的及时更新和管理,形成完善的电子病历。居民可以利用该系统随时掌握自己的健康情况,进行健康咨询和预约就诊,为居民的疾病诊疗、健康风险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健康保健指导和建议,最大程度为居民个人健康提供帮助,构建和谐的卫生服务环境[1]218。

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居民建档意识薄弱。(1)安全性顾虑。从法律角度考虑,电子健康档案是患者自身健康状况的信息,关系到自身隐私,而这份资料并没有一定的法律性,当发生医疗纠纷时难以成为有力的法律依据。从身份识别角度考虑,目前科技如此发达,很难保障病人的资料不被泄露。目前信息泄露问题十分严重,居民有此顾虑也是可以理解的。笔者就经常收到短信以及电话传销,至于号码来源途径也无从查证了。同时还有些居民存在着一种对任何事情都不关注的态度,很难自主去建档单位建立健康档案。以上种种安全性因素,严重制约着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发展[2]15。(2)时间因素。社区医院在建档时的工作时间基本与居民自己的工作时间冲突。加上社区居民对电子健康档案意识不强,因此,许多居民没有闲暇的时间去社区进行登记,大多都是家里退休老人代办。建档单位应该调整工作时间以适应居民休息时间,方便建档工作顺利进行。(3)对健康档案感到陌生。许多社区居民对电子健康档案存在误解,认为居民健康卡即为医保卡,而老年社区居民更是对电子健康档案毫无概念。锦州市龙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之时,就曾遇到这样的困境。社区建档人员经常会听到居民对健康档案的质疑,不了解健康档案的用途,不了解如何建档等。工作人员边解答边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表明缺乏宣传。

2.居民生活背景差异。(1)许多居民无固定居所,统计不易。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依据是居民的住址,大多数居民都是在户口所在地居住,但是有一些特殊居民存在着无固定居所的现象。例如多处房产、人户分离、租房现象、外地短中期居住、搬家、旅游等。这给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准确性欠缺,统计十分困难,任务量巨大,交叉现象严重。(2)年龄、性别、知识层面差异为建档造成困难。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同时发现,年龄、性别、知识层面不同,对待建档的态度也就不同。例如年龄大的居民对健康档案就比年轻的居民好奇心强烈许多;女性居民对健康档案比男性居民质疑稍多,更为谨慎;知识水平较高者比层次稍低者对建档事件了解更多更具体。因此,各单位在建档时,应在重点人群中多下功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建档单位资源匮乏。(1)人才短缺。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通常为社区医院,工作人员需要普查登记。在社区医院中,专业医生数量本身就不是很多,还要抽出一部分人专门从事登记工作,这也给正常社区医院带来了一些负担。而从社会中临时招聘非专业人员进行登记,也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不够专业,不了解基本医疗常识等,这也是不可行的。现在他们只重视健康档案记录的“数量”,并不重视档案的“质量”,而其中大部分都是非专业人员负责管理信息录入,健康档案录入工作进展缓慢,也不完善,这些都是阻碍建档工作顺利进行的因素。所以我们不能准确、合理地进行动态管理,不能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所以“质”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政府和卫生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政策和人员整合,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2)资金短缺,设备不够先进。建立社区居民电子健康信息化平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软件操作、系统的升级和维护成本等都是一笔很大的费用。虽然目前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始建立了专门信息平台,但利用率不高,投入的资金在短期内不易收回,不能产生很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给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的推广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这一弊端也阻碍了建档工作的发展,应予以解决。在建档时一般都会对居民进行基本的身体检查,还有些社区医院医疗设备陈旧,有时不会准确地查出居民的健康状况。心电图仪器、三维彩超、化验仪器、影像仪器等亟待更新,这也需要大笔资金支持[2]16。

三、居民健康档案优化管理的对策分析

1.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健全制度。近些年,随着政府部门对社区民众健康情况的重视,国家卫生部提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在政府实施的重点工作中,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受到了政府和相关卫生部门的大力支持。为了使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在全国各地区得到广泛应用,以政府为主导、以全民参与的方式、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信息化平台,要靠政府、卫生局和居民共同努力实现,其直接受益者是老百姓。政府可以建立专员进行档案工作的监督调查等工作,研究在哪些方面可以加大投入,切实做到资金用到刀刃上,提高建档工作效率,特别是在经费投入方面政府必须给予充分的保证和支持,早日完成这项艰巨工作,同时也为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奠定基础[3]157。

2.强化居民档案意识。社区可以举办相关活动,普及和宣传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居民了解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实质和宗旨。要区别居民健康档案和传统纸质档案。健康档案是将居民的健康状况汇集到网络,使得信息得到一个更加永久性的保存。这样,居民就能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了解自己健康信息的状况。还要同时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让居民意识到健康是一个人最应该首要关注的因素。此外,还应该消除居民对健康档案的不重视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人心中有健康意识,有建档意识。

3.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区域信息共享平台,信息交流,以及跨平台的业务协作,综合分析,相关部门必须进行综合管理。卫生信息平台内记录了许多居民的基本信息和隐私等,因此它的安全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应该由市卫生局统一管理。卫生局和政府部门负责居民健康档案的安全管理,对居民的隐私提供保护和法律保障。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卫生局配合政府切实搞好建档工作,对档案的安全性提供保障,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为居民提供一个法律保障。真正做到让建档的居民放心、安心,少一些骚扰和推销的广告等,让居民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生活环境,提高身心健康。

4.提高建档单位专业水平,加强人才培养。要树立起“发展社区,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医疗和建档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以及计算机网络化知识,才可能进一步实现社区居民档案信息化管理。在建档时,需要专业医学人才开展工作,了解居民的健康情况并真实的登记备用。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基本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分析工作、归档工作、录入工作、再次整理工作,实现一系列动态化管理。并且定期跟踪居民健康情况调查,普及健康知识,随时更新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此外,还应该经常进行人才培养,提高工作人员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使建档一系列工作都具有专业化[3]157。

5.信息化管理。依据国家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卫办发〔2009〕46号)、《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等有关卫生服务规范,呼吁政府和社区要逐步建立标准化电子健康记录,这是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的需要。它具有存储空间较小,保存容量较大,保存时间长久,安全性较高等特点。需要将社区工作人员日常收集到的纸质健康档案各个信息录入到电脑,进入互联网。而且这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要经过后期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使电子健康档案内容更加全面和充分。通过检索引擎查找居民档案进行个人健康档案更新有利于社区管理。也可进行分类,针对老年人、儿童、特殊人群、慢性病人群等,制定出不同的模块,分类分系统进行管理。这样做,有利于优化健康档案管理,使得信息化管理贯穿于整个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过程之中[3]158。

6.信息资源整合。在信息化管理的条件下,要将健康档案的各个资源有机地整合到一起。健康档案优化管理的意义在于,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区居民健康水平,同时居民也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因此要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使人力资源、设备资源、资金得到有效整合,使资源利用率得到最大化,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上一篇:如何上好化学分组实验下一篇:距离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