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实务》课程典型教案(共9篇)
《采购管理实务》课程典型教案 篇1
《采购管理实务》课程“招标采购案例分析”
典 型 教 案
一、典型教案设计思路:
典型教案的典型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上:招标采购是现代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采购的重要方式,因而,本人将招标采购作为典型教案的重点内容。
2、教学方法
《采购管理》课程主在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是文科教育获取实际技能的重要途径,因而本典型教案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
3、教学过程设计
在教学过程设计上,本典型教案从分考虑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典型案例的选取
典型案例的选取,既要简单,又能说明问题。招标采购技能的掌握关键是招标的程序问题,即招标采购的实施。因而,本节教案选择了三个小案例,旨在通过分析,让学生掌握招标采购的关键技能。
三、典型教案
任务六6-5:招标采购的案例分析
任务六6-5:招标采购的案例分析
周次: 14 时间:2012年12 月 3 日 节次: 1-2 授课时数:2 任务六: 6-5:招标采购的案例分析 教学方式: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及内容:
1、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招标采购科学实施程序、构成环节、环节的具体细节,最终使学生能针对一般的招标采购制定科学、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
2、教学内容
针对上述目标本节课程设置了“招标程序分析”、“招标公告发布后调整资格条件”、“招标组织程序及时间计划不严谨”三个典型案例,以期对学生的招标采购实施的“程序能力”、“应更能力”及“整体筹划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招标程序分析”案例分析
难点:“招标组织程序及时间计划不严谨”案例分析
三、教学步骤、方法及要求
分小组进行,全班分为7个组,7-8人为1组;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提前三天通过网络、文献、图书或实际等搜集招标采购的相关资料;课堂上围绕给定三个案例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25分钟);各小组组长代表各组发言(每组3分钟,共25分钟);实训老师点评(25分钟);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25分钟)。
四、学习效果考核
考核方式:采取过程考核,过程分为知识掌握(20%)、详细实施方案(15%)、操作实施(30%)、项目总结(20%)、项目公共考核点(15%)
评分方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考核等级:优、良、及格、不及格
具体考核方式详见《采购管理》(020652)课程标准
五、教师参考资料:
《采购管理》杨军、赵继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7
六、课后分析及小结:
教研室主任签名: 系主任签名:
附件:案例
1、案例
2、案例3
案例1: 招标程序分析案例分析
[背景]
某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约8000万元人民币,项目前期审批手续已完成,核准的招标方式为公开招标,设计单位完成的设计图纸内容和深度满足施工要求,招标人委托某招标代理公司代理招标。该招标代理公司着手编制招标方案并按时间先后拟定招标程序如下:
(1)签订委托协议;
(2)编制资格预审文件;
(3)在工程所在市的晚报上发布资格预审公告;
(4)发售资格预审文件;
(5)召开投标预备会;
(6)编制招标文件;
(7)从招标人提供的专家名单中随机抽取评标专家;
(8)组织对资格预审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并通知其资格审查结果;
(9)向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发售招标文件,同时要求其提交投标报价30%的投标保证金;
(10)分两批组织购买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进行现场踏勘;
(11)接受投标文件,组织开标会议;
(12)组织评标委员会评标,出具评标报告;
(13)退还未中标人投标保证金;
(14)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
(15)发出中标通知书;
(16)招标人定标,并开始与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进行合同价格谈判;
此外,计划工期内物价波动幅度小,招标代理公司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向招标人推荐了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形式。
3[问题]
(1)指出上述招标程序的不妥之处,逐一说明理由。
(2)本案中招标代理机构建议的合同类型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案例2:招标公告发布后调整资格条件
[背景]
某国家粮库工程设计采用国内公开招标方式确定设计单位,招标人按照相关规定在指定媒体上发布了招标公告,其中的资格条件为: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注册资本金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
(2)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设计商物粮行业工程设计甲级资质;
(3)近三年完成过仓储规模不少于本次粮库建设规模三项以上的设计业绩;
(4)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并成功运行两年以上。
招标公告发出三日后,已经有3个潜在投标人购买了招标文件,此时招标人感觉公布的资格条件中“注册资本金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和“近三年完成过仓储规模不少于本次粮库的设计业绩三项以上”太高,可能影响潜在投标人参与竞争,于是决定将上面的注册资本金调整为600万元人民币,将近三年类似项目的业绩由三项调整为两项,但怎样实施存在三种意见,其中:
A.招标公告已经发出了三日,同时已有三个潜在投标人购买了招标文件,为了减少招标时间,可以直接在招标文件的澄清与修改中对上述两项资格条件进行调整,并在开标前十五日通知所有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人,这样可以保证原开标计划如期进行。
B.不用告知投标人,仅需在评标过程中灵活掌握就可以了,这样既可以保证原开标计划如期实现,又不至于引起投标人对调整资格条件的各种猜疑,有利于投标人竞争。
C.重新发布招标公告,在公告和招标文件中同时调整资格条件,并通知已经购买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更换新的招标文件,开标时间相应顺延。
这当中,意见A和B可以保证原开标计划如期进行,而意见C则需要顺延开标时间。
[问题]
如果你是招标人,应采纳上述三种意见中哪一种?为什么?
[考查]
(1)招标公告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地位;
(2)调整招标公告条件的正确做法。
案例3招标组织程序及时间计划不严谨
[背景]
某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位于北方某个城市,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组织其中4台6t蒸汽锅炉的采购。招标人对招标过程时间计划如下:
(1)2012年8月9日(周六)~2008年8月14日发售招标文件;
(2)2012年8月16日上午9:00点组织投标预备会议;
(3)2012年8月16日下午4:00点为投标人要求澄清招标文件的截止时间;
(4)2012年8月17日上午9:00点组织现场考察;
(5)2012年8月20日发出招标文件的澄清与修改,修改了几个关键技术参数;
(6)2012年8月29日下午4:00为投标人递交投标保证金截止时间;
(7)2012年8月30日上午9:00点投标截止;
(8)2012年8月30日上午9:00~11:00,招标人与行政监管机构审查投标人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合同业绩等原件;
(9)2012年8月30日上午11:00,开标;
(10)2012年8月30日下午1:30~2008年8月31日下午5:30,评标委员会评标;
(11)2012年9月1日~2008年9月3日,评标结果公示;
(12)2012年9月4日定标、发出中标通知书;
(13)2012年9月5日~2008年 9月6日,签订供货合同。
[问题]
(1)逐一指出上述时间安排、程序中的不妥之处,说明理由。
(2)如果该批蒸汽锅炉需要一个半月交货,其安装与系统调试需要二个月时间,招标人与中标人在2012年9月6日签订锅炉供货合同是否可以保证2012年11月15日按期供暖?如需要保证2012年11月15日按期供暖,该批锅炉采供最迟应在什么时间开始?
[考查]
《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27号令)工程货物招标的程序及时间安排的规定。
≡≡≡≡≡≡≡≡≡≡≡≡≡≡≡≡≡≡≡≡≡≡≡≡≡≡≡≡≡≡≡≡≡≡≡≡≡≡≡
[分析]及[参考答案]
案例1[分析]及[参考答案]
(1)上述招标程序有如下不妥之处:
1)在市晚报发布资格预审公告不妥;
理由: 国家重点项目应当在国家发改委指定的媒介发布公告。
52)从招标人提供的专家名单抽取评标专家不妥;
理由: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评标专家应当来自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专家名册或者招标代理机构的专家库。
3)发售招标文件时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保证金和要求投标保证金为投标价格的30%均不妥;
理由:投标保证金是投标文件的组成,不应强制要求投标人提前提交,投标保证金一般不得超过投标价格的2%,最高不超过80万元。
4)分别组织投标人现场踏勘不妥;
理由:招标人不得分别或者单独组织任何一个投标人进行现场踏勘。
5)确定中标人前与中标候选人进行合同价格谈判不妥;
理由:确定中标人前不得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
6)(13)-(16)招标程序不妥;
理由:按现行法规,正确的程序应当是(16)(不包括谈判)-(15)-(14)-(13)。
(2)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妥当;
理由:设计图纸齐备且深度满足要求,物价波动幅度小,符合固定总价合同的适用条件。
案例2 [分析]及[参考答案]
依据《合同法》第十五条规定,招标公告属于订立合同过程中的要约邀请,招标文件属于在招标公告基础上的细化和补充,但不能修改招标公告中已经明确的内容,如本案中的资格条件等。所以应重新发布招标公告,对资格条件进行调整,同时通知已经购买了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免费更换招标文件。
从实现招标人的采购目的来分析,意见A采用在招标文件中直接修改资格条件,除违反上述原则外,由于招标公告中没有更改资格条件,注册资本金在600~1000万元人民币之间和近三年仅完成过两项类似项目设计业绩的潜在投标人不可能前来购买招标文件,参与项目竞争,投标人实际上仍是满足原公告规定资格条件的潜在投标人,不能实现既定扩大投标人范围的初衷。
意见B中,除存在意见A的缺陷外,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招标人是否有权利在评标过程中要求评标委员会调整资格条件。依据《招标投标法》和相关规定,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中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招标文件中没有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评标时不得采用,所以招标人在评标时要求评标委员会调整资格条件的做法本身就违法。从评标委员会来说,也不能接受招标人修改资格条件的要求。这样,意见B也不能实现既定的扩大投标人范围的初衷。
所以,招标人须首先终止招标,然后重新发布招标公告,同时按照招标公告中招标文件的发售时间确定新的投标截止时间和开标时间,即按照意见C执行。
选择C,因为意见A和B不正确。依据《合同法》和《招标投标法》,招标人在招标公告发布后修改其中的实质性条件的,需要重新发布招标公告,重新确定投标截止时间和开标时间。
案例3[分析]及[参考答案]:
《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27号令)工程货物招标的程序及时间安排有明确的规定,招标人在组织招标时必须遵守。此外,锅炉加工与安装需要一定的周期,有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工期定额,如建设部《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等,是招标人在安排项目招标计划时需要了解清楚的。
(1)招标人组织本次招标的时间计划存在以下不妥之处:
①招标文件的发售时间不满足《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27号令)不少于五个工作日的规定,因为2012年8月9日-10日为星期
六、星期日,为法定休息日。
②2012年8月16日上午9:00点组织投标预备会议不妥。投标预备会议的目的是澄清潜在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对招标文件及相关条件的疑问,应安排在投标人要求澄清招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和现场考察时间之后,以便于统一对投标人在现场考察和招标文件提出的问题进行澄清。
③2012年8月20日发出招标文件的澄清与修改,2012年8月30日上午10:00点投标截止不妥,因为不满足《招标投标法》至少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至少十五日前发出的规定。如果必须在2012年8月20日发出招标文件的澄清与修改,招标人应相应顺延投标截止时间,即延长到2012年9月4日,以满足法律对招标文件澄清与修改发出时间的规定。
④要求2012年8月29日下午4:00前递交投标保证金不妥。投标保证金是投标文件的一部分,除现金外,还包括转账支票、投标保函等形式。投标截止时间前,投标人均可与投标文件一起递交。
⑤2012年8月30日上午9:00点投标截止,2012年8月30日上午11:00组织开标不妥。《招标投标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开标时间为投标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
⑥2012年8月30日上午9:00~11:00,招标人与监管机构审查投标人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合同业绩等原件的做法不妥。依据《招标投标法》此时应组织开标。同时查对有关证明证件原件的目的是为了评审投标文件,法律将这一事项的权利赋予了评标委员会,不在招标人与监管机构。
(2)招标人与中标人在2012年9月6日签订锅炉供货合同不能保证2012年冬天供暖。依据锅炉供货及安装时间,这4台锅炉最快也只能在2012年1月中旬具备供暖条件,而北方城市每年十一月十五日进入冬季供暖期,所以招标人安排的计划不能满足2012年供暖需求。如果必须满足2012年冬季供暖,则应将招标启动时间提前至少两个月时间,即在2012年5月底或6月初开始采购。
《采购管理实务》课程典型教案 篇2
高职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与实训指导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并且加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体作用, 才能有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搭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平台。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正是坚持这一教学理念, 努力践行将教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并将其贯彻到教学中去,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
2 基于工作过程的“连锁门店运营管理实务”课程开发设计
“连锁门店运营管理实务”课程以“工学结合”为教学理念、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为指导, 按照“全程实施项目教学、立足中小零售门店、面向大型连锁超市、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总体设计思想, 邀请行业专家对连锁企业门店运营管理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课程内容。针对培养“门店运营和管理”这一核心能力, 按照学生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 由简单到复杂设计学习模块, 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下实施模块教学, 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会学习、学习中学会工作。
2.1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重构课程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做”融合,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优势, 按照“全程实施项目教学、立足中小零售门店、面向大型连锁超市、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总体设计思路, 实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能力递进培养。基于连锁企业门店的人才需求以及岗位素养与能力要求, 选取教学内容, 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体系;共同开发体现连锁行业发展方向与职业标准的校企合作开发讲义及相关教学资源包;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 基于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 创新整合参与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共同设计、组织与实施课程的教学。
2.2 设计工作情境, 工学结合开展教学
本门课程共设计八个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一, 从连锁企业门店运营管理的目标作为出发点, 学会门店运营管理标准的制定、展开与实施, 从而分析连锁企业门店运营手册各项作业岗位的工作职责。学习情境二, 分析门店卖场布局与设计的意义和原则, 认知门店卖场内境设计与外观设计方法, 为后续门店运营各项岗位的作业规范操作奠定理论基础。学习情境三至学习情境七, 以连锁企业门店运营管理为主线, 从店长作业、收银客服作业、卖场作业、收货作业一直到防损作业, 模拟门店营运活动程序及各环节操作规程, 培养学生在基层门店的岗位作业能力和现场组织、协调能力。学习情境八, 结合门店经营目标的重要性, 够对经营目标的实施成果做出客观评价, 以提升门店经营业绩。
总之, 应该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职业岗位定位, 使学生树立现代连锁企业门店经营理念, 熟悉门店运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初步掌握门店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各项专业技能和具体操作方法, 使本课程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3 基于工作过程的“连锁门店运营管理实务”教学内容开发
3.1 依据典型工作任务, 选取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取依据连锁行业企业门店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 将课程内容确定为三大模块, 八项典型任务。
“两个目标岗位群、三大核心能力、八个理实一体化项目、三个平台、两项职业资格认证”是《连锁门店运营管理与实务》课程设计的基本线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是选定具体教学内容与形式的主要依据。两个目标岗位群是指连锁企业总部业务主管和门店店长, 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就业出口;三大核心能力:商品管理、顾客服务、绩效控制;八个项目指门店运营管理的目标和标准、门店卖场的布局与设计、店长作业、收银客服作业、卖场作业、收货作业、防损作业和门店经营成效分析等八项;三个平台是指模拟实训、超市卖场实训、顶岗实习三个实践性教学平台;两项职业资格认证是指连锁经营管理师、助理营销师职业资格认证两项职业资格认证,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基础情况自由选择认证项目。
3.2 开展教学实训项目, 加强职业能力培养
作为本专业的校级优质资源核心课程, 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操作性与互动性。优质课程资源教学团队在充分遵循本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设计的基础上, 基于工作过程的内容选取, 在八项工作情境项目中合理设计理实一体化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的开展作为课程实践教学的表现形式,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通过校内实训、订单班学习、校外认知实习与顶岗实习等各种形式开展实训项目, 把学习情境中的实践作业项目课堂直接搬到真实经营环境的超市营销实训室和校外长期合作的永辉超市、大润发超市、罗森便利店等大型连锁企业中, 推动“一、二、三课堂”联动, 以达到“教中做、做中学”的真实学习效果。
4“连锁门店运营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改革实施
4.1 设计教学情境, 建设一体化实训室
第一, 根据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内容开发, 设计教学情境, 新建理实一体化的现代商贸实训室。在现代商贸实训室中进行授课, 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 课堂理论授课与现场实训演练指导结合开展。第二, 充分利用便利的校内实训基地, 即超市营销实训室。超市营销实训室是由财经管理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经营。在180㎡的超市营销实训室内, 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进行实训, 完成理货、商品陈列、导购、收银、采购、信息系统管理等门店运营的核心作业。第三, 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与罗森便利店、永辉超市等校企合作连锁企业开展真实工作情境下的实训教学活动, 以其连锁企业下属门店为主安排学生校外实训、实习。
4.2 编写设计一体化教材
课程教材是指导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基本教学资源, 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条件。“连锁门店运营管理实务”课程的一体化教材设计必须符合连锁行业企业门店运营管理中的各大岗位职业标准, 要做到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所提倡的“理论知识够用, 实践技能熟练”的基本教材编写原则。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根据”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连锁门店典型工作情境, 结合情境设计教材案例。目前, 本专业已经与罗森便利店、永辉超市等校企合作单位开展长期合作并开发了相关的职业化教学资源, 根据企业的实际岗位需要, 制定岗位作业标准, 编制工学结合特色的校企合作开发讲义, 撰写课程实训指导书, 共同设计、组织、实施工学结合教学项目。
4.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促进一体化教学
第一, 开展实践性教学, 创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五钟实现途径, 具体为门店收银作业、卖场布局与商品陈列等作业实训环节、案例分析讨论、3D超市模拟经营软件实训操作、校内真实学生超市经营项目和校外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习。第二, 打破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的界限, 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融为一体, 课堂教学环境安排在校内学生超市实训室和现代商贸实训室, 以完成连锁门店运营管理的教学任务, 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 为学生能够进一步熟悉真实的连锁企业门店工作环境提供平台支持。
4.4 优化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推动者与引导者便是任课教师。“连锁门店运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团队部分成员是从企业一线引进的具有连锁经营管理相关工作经验的教师, 在引进专职教师的同时, 结合聘请部分有经验的校企合作连锁企业中基层管理人员担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兼职教师, 参与实训课堂的教学任务。财经管理学院本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 需要进一步派遣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老师到校企合作单位参加挂职锻炼, 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水平;同时,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项目, 通过横向课题、教改课题等形式为连锁行业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技术服务和专业知识培训。只有不断强化课程教学团队中教师的实践技能和教学水平, 才能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石鹏义.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 2009 (15) .
[2]金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11 (14) .
[3]李鲲, 王冲.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2) .
《采购管理实务》课程典型教案 篇3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仓储作业实务;教学设计
典型工作任务是指一个职业具体的工作内容,是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一项工作。它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的过程,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典型内容和形式。一般而言,一个职业由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构成。近年来,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广受推崇,并逐渐成为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改革的一种新手段。本文以仓储作业实务这门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开展“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设计。
一、仓储作业实务课程的定位
仓储是物流领域最古老的一个功能要素,从原始社会产品有了剩余开始就出现了仓储的行为。时至今日,仓储依然是支撑物流行业的一大支柱,也是物流行业吸纳最多基层操作和管理人员的一个职业。因此,仓储作业实务是职业学校、技工院校物流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物流专业职业岗位方向的模块课程。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也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有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硬件的支持。所以,这样的课程非常适合“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方式。
二、仓储作业实务课程教学的现状
1.组织课堂的形式理论多于实践,学生接受的知识有限
长期以来,国内众多职业学校由于资金、场地的限制,所建设的物流实训室规模都比较小,功能简单,能够满足学生同时进行实操的岗位数很少。这无疑给教师造成很大的困扰,大部分上过仓储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师都感觉实操课难以组织管理,实操内容少,部分实操项目甚至因为缺乏必要的硬件而无法开展,专业教师大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仍然把这门课程当作理论课进行授课,学生学习的兴趣受到很大的影响。
2.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
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的教师队伍大多数存在师资经验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物流业在我国的起步较晚,高校开设物流专业的时间也较晚,在职业院校任教的专业教师大多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专业教师都是“校门到校门型”,缺少在企业一线操作岗位锻炼的经历,很难组织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以我校为例,所有物流专业教师当中仅有1~2位教师是有过短暂的企业工作经历,其余都是毫无企业实践经验的理论型教师。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工作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当前仓储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学已经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初衷,势必要引起教学方式的变革。
三、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仓储作业实务课程教学设计
1.总体思路
首先,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传授知识不能完全照本宣科,在“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下,仓储作业实务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份工作。其次,教师应该走进企业一线的操作或管理岗位去熟悉业务,提取“典型工作任务”。最后,教师要学以致用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设计。
2.“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
“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需要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階段是对本课程涉及的职业与工作进行调研分析,这个阶段要求学校必须邀请企业一线操作或管理岗位的专家共同参与,必要时,专业教师需下企业进行学习调研,最终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制订阶段性的成果——仓储作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第二个阶段是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学校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与企业物流经理、仓库主管、仓库管理人员一起确定仓储岗位的职业发展历程、仓储职业工作任务列表与任务描述从而提炼出仓储作业实务课程的学习任务(建议为120课时)。
任务一:仓库规划(12课时),分解为仓库库区的分类布置与规划、仓库参数的丈量与确定、仓库面积与仓容定额确定3个学习活动;任务二:货物入库操作(30课时),分解为接单处理与信息系统操作、接运货物、验收入库与信息系统操作、理货操作、货物上架操作、登账与归档6个学习活动;任务三:货物在库操作(20课时),分解为货物堆码与苫盖、商品编码与货位编号、仓库5S管理与商品养护、盘点作业与账务处理4个学习活动;任务四:货物出库操作(30课时),分解为出库凭证的制作、接受出库凭证、货物下架操作、货物分拣与包装、发货出库与交接、出库凭证归档与登账6个学习活动;任务五:仓储商务活动(6课时),分解为仓储服务的需求调查与谈判、仓储合同的制作与签订2个学习活动;任务六:库存管理实务(10课时),分解为仓储物资的ABC分类法、安全库存量以及警戒库存线的设置、异常库存的处理操作3个学习活动。
3.仓储作业实务课程教学设计
(1)明确任务。这是开展仓储作业实务教学设计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发挥其引导作用显得尤为关键。教师首先在所有的学习任务前设置任务情景,可以通过企业案例、企业现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仓储工作的背景,吸引学生兴趣并使学生带着如何完成工作的疑问进入课程的学习。其次,要按照企业岗位的设置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讲解明确任务阶段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需要掌握的技能点。再次,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并对任务进行必要的解读,旨在抛砖引玉引导小组学生分工合作,围绕问题查阅资料并进行信息记录。最后,各小组学生上台描述任务或问题解决的方法,教师补充与点评。
(2)制订计划。这个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制订工作计划的能力,也是对第一个阶段学习任务的进一步加深。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将小组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制订成方案或工作计划。
(3)做出决策。决策是计划的前提并为工作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而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由此可见,“典型工作任务”的决策阶段与制订计划阶段的联系是很紧密的。所以,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明确决策阶段的任务要求。其次,小组派代表讲解决策的内容,其他小组进行记录与打分。最后,学生提交决策方案书,教师进行点评。
(4)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是“典型工作任务”教学设计的核心阶段,是检验学生制订的工作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效果优劣的评价标尺,也是考查学生对于工作技能掌握熟练程度的关键所在。教学的地点要求设置在学校的物流实训基地或者借助企业的物流工作现场,教师要充分做好任务实施前的现场准备工作,教学的设计可以分为5个步骤:明确学习目标;任务描述与要求;实施前准备;实施过程;问题解答。
(5)检查控制。检查与控制是小组计划实施后对其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是一份完整的职业工作的收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引导其他小组进行检查并强调这个阶段是考查工作人员的细节能力,仓储职业是很重视员工细节把握能力的工作。例如,入库工作完成以后,需要对入库的单据进行审核并移交文员归档。
(6)评价反馈。制订教师评价表与学生评价表,教师对任务进行评价并组织其他小组学生进行交叉评价。这样,小组互评的效果会更好,因为学生更喜欢参与,学习气氛会更活跃,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四、小结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设计法,是为了解决当前职业院校过多组织理论课,缺乏实践训练的难题,是坚持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形成以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师资队伍,共同搭建学习平台,共同培养与评价学生能力,共同制订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的新型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黄彦.仓储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探讨[J].新课程(上),2012(5).
《采购管理实务》课程典型教案 篇4
一,课题: 采购模式 二,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JIT采购模式、MRP采购模式、供应链采购模式的定义及特点;
2,明确JIT采购模式实施的条件和步骤; 3,熟悉MRP采购模式的内容;
4,掌握供应链采购模式的注意事项及实施的策略。三,课型:新课。四,课时:一个课时。
五,教学重点:三种采购模式各是什么,以及它们有什么特点。六,教学难点:三种采购模式的区别、相同点。七,教学内容:
1,JIT采购模式的含义、特点、实施条件、实施步骤等。2,MRP采购模式含义、特点、内容等。
3,供应链采购模式的含义、特点、注意事项、实施策略等。八,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九,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清点人数。(二)、回顾旧课(2分钟)
提问两个上节课相关内容的问题,找两个学生来回答。(三)、引入新课程(4分钟)让学生讨论下 “案列导入”中的案例,叫两个同学回答下案例的问题。
(四)、讲授新课(30分钟)
1,JIT采购模式的含义、特点、实施条件、实施步骤等。(10分钟)
2,MRP采购模式含义、特点、内容等。(10分钟)3,供应链采购模式的含义、特点、注意事项、实施策略等(10分钟)
(五)、叫一两名学生回答下课堂讲过的内容。(2分钟)
(六)、教学总结。(2分钟)十,作业:写完课后的相关习题。十一,板书设计:
1、PPT图文展示JIT采购的特点、MRP采购的特点和内容等
《采购管理实务》课程典型教案 篇5
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课程开发理念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项目为载体,学习任务为汽车销售企业整车销售岗位真实的工作任务,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就是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同时,教学环境尽量贴近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销售环境,保证课程开发“三个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要遵循企业汽车整车销售岗位销售流程所包含的8个环节(客户开发、展厅接待、需求分析、产品介绍、试乘试驾、报价成交、交车流程、售后跟踪)的次序,并尽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教师参与度由多到少进行学习任务学习内容的设计。在课程的教学实施上,以学习团队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每次下发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通过获取与学习任务相关的有效信息、制订完成学习任务的计划,并由学习团队进行合理分工、实施学习计划,学生全程参与学习任务完成的各个环节,由教学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教师由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咨询者和组织者。最后在学习效果的评价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过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并引入学生评价的指标。基于行动导向的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课程开发,可使学生通过学习任务的完成获取汽车营销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汽车营销能力和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根据以上的课程开发理念,该门课程的开发步骤如下:第一,确定行动领域:通过汽车销售企业调研,召开汽车销售企业营销专家工作过程分析会,进行汽车营销职业和岗位能力分析,共同确定整车销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第二,行动领域转化成学习领域:由本课程开发小组对整车销售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第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对每个汽车营销学习任务的实施进行学习方法和手段的设计,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第四,评价体系设计: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指标,设计科学、合理、开放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案。
(二)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学内容的选择。基于行动导向的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课程开发,通过工作过程分析法,以汽车营销能力为主线,将汽车营销所应具备的汽车营销市场分析、汽车营销活动策划、汽车整车销售、汽车电话营销、汽车网络营销能力,划分为等“汽车展厅销售”、“汽车售后服务”、“分析汽车营销市场”、“认识汽车分销渠道”、“汽车营销活动策划”、“汽车网络营销与电话营销”六个具体的项目,开发了15个学习任务,设计了31个具体的学习情境,并根据完成这6个综合项目所需具备的理论知识点,重新组织构建课程内容,将知识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保证了理论知识的“必需、够用”,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同类型的课程相比,该课程的内容上,不仅加大了汽车整车销售的实践技能训练,还引入了汽车营销企业的标准流程,使课程内容贴近企业实际工作过程。此外,还增加当前迅速发展的电话营销和网络营销的相关内容,使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汽车营销行业用人需要。2.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行动领域转变为学习领域———将教学项目转化为对应的学习情境。从来自汽车销售企业与汽车营销工作过程相关的“汽车展厅销售”、“汽车售后跟踪服务”、“汽车营销活动策划”等6个典型工作项目进行分析,将行动领域转变为学习领域开发了“潜在客户开发与管理”、“展厅接待顾客”、“新车推介”、“新车交易”等15个学习任务,并设计了“开发潜在客户”、“管理潜在客户”等31个具体的学习情境。这31个学习情境由汽车营销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模仿企业汽车营销综合业务流程,引入企业汽车营销的业务标准,并尽量贴近汽车营销企业的工作环境,保证课程开发的实用性、适应性和职业性。同时根据每个项目能力培养的难度、技能形成所需时间,对每个学习项目、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给出了参考的课时,如表1所示。
(2)学习情境设计———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一致。课程开发组从汽车营销岗位能力出发,以企业汽车营销涵盖的汽车销售实务、汽车营销市场分析、营销活动分析、汽车网络营销及电话营销等实际工作业务,为学习情境设计的主线,共设计了31个具体的学习情境。在学习情境设计的过程中,内容上尽量模仿汽车营销工作实际,在学习环境上尽可能贴近汽车营销实际工作环境,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学生参与度由少到多,教师参与度由多到少。此外,还根据完成学习情境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重新构建课程内容,同时兼顾学生后续发展的需要,对每个学习情境设计了后续拓展能力教学内容。
(3)学习情境的实施过程———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学中做,做中学”的行动引领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6个教学环节,完成来自汽车营销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的学习任务,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取解决汽车营销实际工作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创新能力和资助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职业能力和后续拓展能力。3.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实践性强、业务流程标准和学生专业基础较为薄弱的特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行动引领式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任务完成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来获取汽车营销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灵活运用现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寓教于乐,鼓励学生参与实践,乐于思考。4.考核评价体系。合理的学习效果评价不仅可使教师掌握教学的效果,指导教师调整教学的方法,同时对学生也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为了使学习效果的评价更加合理、科学,该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实训考核与理论知识考核、专兼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并且更加注重实训的过程性考核,这与高职教育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实践”的原则是相一致的。
二、课程的特色
(一)能力为本,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该课程以“以汽车营销能力”为主线,企业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所开发的6个学习项目、15个学习任务均来自汽车营销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通过营造学习环境贴近汽车营销真实工作环境,并引入企业汽车销售的标准业务流程,保证所学即为企业所用,体现课程开发的职业性。同时,强化实训环节,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注重汽车营销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汽车营销能力。
(二)吸收前沿营销理论和营销方法,紧跟汽车营销行业发展
该课程吸收了目前发展迅速的汽车电话营销和网络营销的相关内容,同时吸纳了企业常用的潜在顾客判别与评估的相关理论,以及4R和4C等营销理论,使得课程内容能够紧跟汽车营销行业的发展,培养的学生更符合企业用人的需要。
(三)多元化评价体系更加合理、科学
《采购管理实务》课程典型教案 篇6
单选题
1.下列属于清洁活动的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清洁化,实现无垃圾,无污垢维持设备的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强化对发生源的储备对策
强化公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2.在进行工厂布局设计时,无需考虑的原则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物流通畅原则变化性原则时间、距离最短原则
红牌原则
3.既是企业文化的起点,又是企业文化的最终归属的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培训学习修养
理想
4.不属于看板管理的“三定原则”之一的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定员定位定物
定量
5.观察的四个层次依次是回答:错误
1.A
2.B
3.C
4.D看、视、见、观见、视、看、观看、见、视、观观、看、视、见
6.下面不属于布局设计的三原则之一的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时间、距离最短物流畅通美观原则变化性原则
7.作为一个现场管理人员,最重要的能力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分析并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能力
8.识别管理的人员识别适用于回答:正确
1.A
2.B
3.C
4.D规模大的企业规模小的企业三资企业国有企业
9.TQM(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一步是回答:正确
1.A
2.B5W1H把握品质
3.C5S
4.D控制成本
10.在整理的推进过程中,可采取的方法是回答:正确
1.A白牌作战法
2.B红牌作战法
3.C黑牌作战法
4.D黄牌作战法
11.按照时间的不同,改善可以分为回答:正确
1.A全局改善和局部改善
2.B事前改善和事后改善
3.C积极改善和消极改善
4.D主动改善和被动改善
12.在目视管理中,生产现场的工序内发生异常时,用于通知管理人员的工具是
1.A看板
2.B红牌
3.C信号灯
4.D提醒板
13.清扫的准备工作是指对员工进行回答:正确
1.A清扫的技能教育
2.B成本的节约教育
3.C设备的耐用教育
4.D安全教育回答:正确
14.人员管理不到位是由于回答:错误
1.A
2.B
3.C
4.D布局设计不合理物流管理不到位硬件不分健全异常的应对不及时
15.“八零工厂”是指回答:正确
1.A
2.B
3.C
《采购管理实务》课程典型教案 篇7
1基于校企合作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改革
1.1课程改革思路。 《运输管理实务》 是学院面向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与专业必修课,学院与合作企业昆山柯尔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此课程,按照“校企合作、教学做合一、产学研相结合、理实一体”的改革理念来设计课程教学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依据市场对运输岗位群相应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该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工作项目与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2]。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增加实习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能最终解决物流教学及物流企业发展问题,以实现双赢。
1.2课程内容改革。该课程按照“市场—产业—专业—课程”逻辑进行课程内容设置,以货物运输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分解教学项目和工作任务,以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从而实现技能培养的有效性。例如:作为运输企业,首先要了解运输市场,为货物制定运输价格;当货主决定托运,要为货主选择运输方式,通过讲述五种运输方式的功能以及特点,结合货物本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从起点到终点有多条线路可供选择,选择最短的运输线路,计算运输费用;签订运输合同,组织运输,与保险公司办理运输保险业务避免出现运输风险。到此,完成整个货物的运输,整个工作过程是以货物运输为主线展开的,实现了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将课程分为五大模块14个项目进行工作任务式的训练,如表1所示。
1.3教学方法改革。在进行《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习情景和具体的项目任务,灵活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主要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3.1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将抽象的理论讲授生动化、形象化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增强了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对于完成企业运输市场现状调研这一任务,调研成果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分析学生在运输市场调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运输市场涉及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展示给学生,加强学生的理解。
1.3.2角色模拟法[3]。角色模拟法就是根据学生今后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相似的任务,将学生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学生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例如在水路运输合同签订过程中,教师首先根据题目设计情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定不同的角色,比如托运人、承运人、 货运代理,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托运单的填写、合同洽谈直到最终签订合同的全过程。学生明确自己在模拟企业中承担的角色,通过亲身实践整个运输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来验证所学理论,积极探究没有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所需的各种职业能力。
1.3.3案例教学法。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少参与,听没听懂、听懂多少,要到期末考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知识很难与实际结合。在案例教学法中,对于教师提供的案例,学生先要进行消化,通过查阅书中理论知识, 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这一过程学生是主动进行的。经过缜密思考,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给出答案的过程由教师给以引导,也使得教师加深思考,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比如各种运输费用计算这一任务,选择合适的案例, 让学生通过对问题深入剖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
1.3.4团队项目教学法[4]。 整个课程分解为若干项目,在讲完每一个项目后,根据项目涉及的多个任务,教师设计综合实训项目,以团队小组的方式完成,小组完成布置的任务后,由小组代表将成果做成PPT向全班展示,各小组之间就最终成果进行交流,此教学法即可以检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又能增进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和竞争意识。
1.3.5现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就是将课程教学内容由教室搬到实际工作场所的一种教学法,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进行知识的学习,在完成相应的学习或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可以达到使学生提前接触企业,了解岗位工作的目的。首先由企业兼职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组织,向学生演示整个项目执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重点介绍项目的任务是什么,工作完成后需要达到什么效果,然后边操作、边解释,使学生对实际工作岗位流程有所了解。然后学生对有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教师答疑。最后根据教师的讲解过程,由学生进行现场操作,教师在一旁观察,评价学生执行的成果。
1.4评价方式改革。课程评价是以科学的方法,通过一定的途径对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活动及其结果作出价值评判的过程, 对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反馈作用。在课程评价过程中,首先坚持高职教育的评价理念,树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在课程评价过程中,重视过程性评价,做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形成让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等多方真正参与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5]。具体标准如表2、表3、表4、表5所示。
2校企合作方式
该课程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平台,调整教学方向以及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更合理、 更系统、更适用,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使学校转变成自己的人才“供应商”,以确保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符合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学生则可以通过该企业平台,增加实习机会与工作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为物流教学与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最终实现双赢。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专业课程教学与校企合作方式如下:
2.1对企业物流运输部门调研。以昆山柯尔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调研企业,了解从事相关岗位必须具备的职业知识和技能, 了解相关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及技能要求。调研通过调查表及召开座谈会形式完成数据采集,在调研基础上,理清物流运输工作岗位、具体工作任务及技能项目。
2.2深度开发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物流实训室建设,从人才培养到具体课程安排,全方位的开展校企合作。
借助校外实训基地的资源条件,由专任教师在合作企业任职,进一步提高专任授课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同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教学条件建设与管理,安排一名以上兼职实践指导教师,每年组织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培训一次。
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安排学生进企业物流运输部门进行实习,由实战经验丰富的名导、 名师进行辅导,使学生了解行业人才标准,全面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6]。
2.3加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1) 在明确了课程教学模式的前提下,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实训指导的兼职教师集体备课,集体研究并制定 《运输管理实务》 课程的教案,并组织公开课,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2) 组织校内专任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每学期不少于一次,每次至少一周以上,增加专任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 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
(3) 组织兼职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教学模式,并学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每学期不少于一次。每学年邀请行业专家为专业学生开设专业讲座二次以上。
(4)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扩大兼职教师比例,构建专兼对接的教学团队[7]。
3总结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符合物流管理应用性的特点,也符合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是我国物流管理教育成功的有效模式。通过对 《运输管理实务》 课程开发尝试,学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本课程组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首先强调的是改变传统的以专任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中心、以掌握理论知识为目的的教育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极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课程在内容选取及安排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企业需求与学校教育的近距离对接。 与此同时,教师在备课、教学设计等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使其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8]。
摘要:高职教学改革正向纵深方向发展,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日益深化。文章以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理念,按照合作企业所需物流运输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采购管理实务》课程典型教案 篇8
课程介绍:
近年来,税务总局每年的专项检查可谓是对企业财务人员对税法理解和运用的一次次考验,而在各个税种中,企业所得税无疑是检查的重中之重。
作为企业的财税人员,为了避免在专项检查及日常的纳税评估、稽查中发生涉税风险,在日常的税务处理工作中,增加定期的税务自查,对较为敏感的企业所得税涉税风险点做到心中有数,就显得尤为重要。
铂略财务培训在本次课程中,将为您从企业筹建、经营、注销各个阶段中常见的企业所得税涉税风险入手,辅之以典型的案例进行精准分析,使财务人员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涉税风险自查时能够找准关键点,有效进行企业所得税涉税风险的防控。
企业经营期风险点自查实务及典型案例分析(下)
-母子公司支付服务费如何税前扣除?
-广告费税前扣除应具备何种要件?特殊行业是否有特殊政策呢?-手续费和佣金税前扣除要件如何把握?
-票据贴现应以什么作为税前扣除的凭据?买方付息的票据贴现息能否税前扣除?
-企业存在大额贷款与其他应收款并存的局面,涉税风险已经发生,你知道吗?
-2015年34号公告中关于工资薪金、福利费的最新规定你知道吗?-职工集体旅游是否属于福利费范畴?
-支付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是否属于福利费范畴?-企业发生的各种保险费用如何税前扣除?
-“私车公用”行为税务合规处理及各地政策实践。-企业在促销、业务往来时发放的赠品如何进行处理?-企业经营中各类利息支出税务风险自查要点分析
企业解散注销阶段风险点自查实务及典型案例分析
-撤资、减资行为如何进行准确的企业所得税处理?-企业清算过程中是否可以继续享受税收优惠?-企业清算所得能否弥补以前亏损?
《采购管理实务》课程典型教案 篇9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时代。教育工作的中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
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江泽民同志提出:“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国情决定了对人才要求的多样化,不仅要造就数以千万的专门人才,而且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职业教育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大事。职业技术学院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是通过学校教育具体完成的,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
而职业技术学院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一方面,职业技术学院生源素质比不本科院校,主要表现在:学生基础比较差,知识结构残缺;学习缺乏良好的习惯;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职业技术学院现行的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模式更多地源于普教模式,教学方法比较陈旧,缺乏职教特色,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学习水平、心理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品质的缺乏与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守旧单一形成了巨大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了学生求知欲不旺,效果不佳,虽然有部分教师做过一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活动,但效果不够明显,主要原因是:
1.把“教”看作是影响和促进“学”的主因,所以教学改革只注重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忽略了教学理论、教育思想、学习理论等的根本性的改革;
2.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的接受者,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其主动性无从发挥,学习效率低下;
3.虽然在教学中使用媒体,但媒体的主要作用是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演示的工具,或者作为公开课上装点的道具,没有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4.教学改革只注重外部刺激的作用,不关注学生学习心理的需要和变化; 5.教学改革没有突出职教特点和校本特色,实效性不够明显; 6.教学改革范围窄、层次浅、力度小,比较单一。
这种现状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从而抑制了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所以在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但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多,课程也多,应该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从什么地方入手?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研究成果为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服务?现对《仓储管理实务》进行研究。
职业技术学院《仓储管理实务大纲》指出:让学生对仓储管理系统有个初步认识,理解仓储在物流系统中的重要性,掌握其基本的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对仓储形成一个全面系统认识。教学内容要“精”、要有“代表性”,以“点”带“面”,让学生较全面地熟悉和了解仓储管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基本掌握仓储管理的思想理念和工作特点。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电脑通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科学成果逐步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时,我们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即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便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
国家教育部在2000年,对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进行了改革,教学方法 “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和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郭善渡教授把它称为“单刀直入法”或“黑箱方法”。也可以说“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之一就 是“黑箱方法”。黑箱(Black Box)是只知其输入和输出,知其内部结构的系统,或者说黑箱是内部结构一时无法直接观测,只能从外部去认识的系统。从外部观测那些具有某种功能而内部结构不清楚的系统,通过输入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响应,分析系统的状态过程,推断系统的行为,这就是黑箱方法。
仓储管理实务内容十分丰富,专业名词和专业技术很多,利用“黑箱方法”,可以将一些复杂的、专业性特别强的专业知识封装起来,使其看起来表面化,简单化,把封装起来的部分视为黑箱,可以先知其然,而暂不深究其所以然,不必要为了了解所谓的系统而在原地踏步,裹足不前。“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符合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由浅入深的层次,这样,为教师在这方面提供了教学依据,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科目的特点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也为素质教育添砖加瓦。
我们觉得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研究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解决本校实际问题的需要,是发挥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资源优势的需要。为此,我们提出了“在职业技术学院课堂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课题,试图以此为突破口将“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仓储管理实务应用基础课程的常规教学方法贯彻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并将此方法推广到其它学科教学中去,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习方式和评价体系发生根本改变,实现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目标,拓宽本校教研的视界。
二、课题研究内容
在职院《仓储管理实务》学科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此为突破口将“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常规教学方法,并将此方法推广到其它学科教学中去,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研究目标:
1、以行为导向教学为核心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有了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之后,还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以行为导向教学为核心展开教学方法的研究,将各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落到实处,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2、以完成行为导向教学为途径,建构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的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主要手段,因此,以行为导向的教学形式是最能体现实践教学实效的有效措施,充分利用企业或是一些社会举办的行为导向来引导设计我们的教学,通过独立完成行为导向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课程能够与市场接轨,适应社会,保证所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和职业岗位的要求。
3、以行为导向教学为平台,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是行为导向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着行为导向实施的成功。教师既要懂理论教学,又要精通实训教学;既要精通某一课程,还要掌握相关课程知识;既要了解书本,还要了解企业要求、市场变化。行为导向教学可以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展现教师的综合素质。
4、以完成行为导向教学为载体,构建学校教学环境体系。(原来是通过研究行为导向教学法,促进职业教学改革)
专业教学实践体系是完成行为导向教学的前提与保障,体系包括校内校外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平台、教师实践平台等基本建设,同时还要出台相关的制度保障。
(二)、研究内容:
1、加强教师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理论学习,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组织专家举办讲座,组织专家与骨干教师针对行为导向教学的学术展开讨论与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在教师之间开展行为导向教学的学习热潮,两周一次的科组会议讨论,并结合课程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教师钻研教学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针对行为导向教学优化教学模式。
打破以往课程中“教师书本黑板讲,学生全在纸上练”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通过示范课、优质评比课对行为导向教学进行探索。
3、加大师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的力度,提高师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职业综合素质。
4、增强教师的行业经验,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推动校企合作。把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去企业充电,形成一种教师不断学习的机制。利用企业平台以 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具体可以细化到课程围绕企业要求进行教学,使课程能够与市场接轨,适应社会,保证所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和职业岗位的要求。
三、课题研究方法及计划:
主要使用研究方法如下:
行动研究法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应用与任务驱动相关的教学理论去研究与解决不断变化的教学活动,从而探索、总结出一套完整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调查法 运用问卷、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研究问题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再通过教研活动展示、座谈等手段,掌握研究实施情况,使实验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的论据。
文献资料法 对近几年来发表的关于课程改革、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合作互动中感受成功的文献资料,特别是有关计算机教学成功经验的文章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经验为本课题所借鉴。
经验总结法 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与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以此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如下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1、组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应用”课题小组,进行研究分工。
2、对职院《仓储管理实务》课程课堂教学现状现状进行调查。
3、分析调查材料,编制调查报告。
4、拟写“研究方案”和“课程实施计划”。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1月)
第一步:2011年1月—2011年3月:让学生逐步熟悉与适应新的方法,并对新的方法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进行主动的、独立的学习活动。在这一阶段,首先要组织教师认真钻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组长要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组织学习、进行培训。同时要钻研教材,确定哪些内容最适合用“行动导向”模式教学,教师要能经常研究分析学生的原状有认识结构(知识经验),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去创设情境,搭建“脚手架”,从造成学生“认知冲突”中,让学生去探索发现新知识。这一阶段重点放在设置情境和呈现情境上。同时,也要训练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从职院学生的心理特征看,课堂营造讨论,交流、争辩的氛围比较受学生欢迎。这一阶段结果后,搞一些测评,积累和搜集一些数据。
第二步:2011年4月—2011年8月:教师基本上掌握了“行动导向”模式的课堂调控方法和操作方法,学生也基本上学会了建构新知识的方法与步骤,学生的各种思维和能力也有了发展。这一阶段具体方法上侧重于帮助学生如何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索,使学生形成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这一阶段结束后,也要作一些的测评。
第三步:2011年9月—2011年11月:随着学生对知识有深层理解和高水平的思维,搭建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脚手架”,应该随着学生理解的深入而逐步拆减或重新组合,同时提供的背景材料要逐渐增加难度和复杂的程度。
在这一阶段,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帮助下,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如:反思与批判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真正建构起学生终生受用,终生获益思维习惯和善于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这一阶段结束后,要作全面的测评,积累和搜集有关研究数据。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要发扬团结协作精神,集思广益,同时,注意发挥各人的优势,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和公开试教,互相取长补短,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三)第三阶段:(总结、验证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11月)
1、对实验班学生的《仓储管理实务》学科成绩和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定,验证“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成效。
2、全面总结探索出中职《仓储管理实务》学科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3、收集分析数据,整理原始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结题。
四、课题需要的经费及预期成果:
1、预计每期的研究经费为2000元。
2、全面总结探索出中职《仓储管理实务》学科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3、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和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促使教师更新观念,提高适应于新课改的教研水平。
4、相关经验文章或论文。
五、课题研究新的体会
通过二年的课题实验研究,课题组获得了一些心得和体会,我们认为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任务情境的创设
教学是师生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观点、确立信念、付诸行动的转化过程。这种由知到行的转化,又往往要借助情感、意志等中介来“催化”完成。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调拨和激发出来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学生为追求真理而掌握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地自觉地创设情境。
①设“疑”引发激情
所谓设疑,就是有意设置障碍、悬念,造成疑惑,创设愤悱情境,激励解决。《仓储管理实务》理论抽象枯燥,如果不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探索,就会令学生兴趣索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解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从而激起他们积极思考、探索的欲望。当他们处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再适时给予解惑,使之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比平铺直叙讲解理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②引“趣”激发热情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就是兴趣,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而兴趣和欲望正是学好一门课程坚不可催的基石,计算机是一门新课程,一经接触,部分学生自然会被此课程吸引,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一部分学生也会由于种种原因,认为此课程索然无味,必然会产生消极作用,即出现这样的现象“吃不消与吃不饱”久而久之,对那些“吃不消”的学生就会感到学习计算机是个负担,产生畏惧感,从此,也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但如果一味的等待那些“吃不消”的学生赶上来,再讲授新知识,对于那些开始就有兴趣的同学来说在精神上是一种摧残,在知识上是单一的重复,长此下去,也就使这些同学兴趣消退,使学习成为苦役。这时,就需一剂“催化剂”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即--情境创设。“研究学生的学习欲望、需要,创设趣味盎然的课堂情趣,往往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学习中的热情表现为求知欲强、精神饱满、思维活跃,那么学生们就在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课堂情境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③引导创设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体验,它在较长时间内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学生的心境表现是以情绪稳定、勤于思考、思维畅通,准备创造为特点的。在教学平等、民主、和谐的条件下,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特别是对学习困难比较多的中职学生来说,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应鼓励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每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培养坚强意志心境的氛围。同时,要用慧眼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把爱的“激励”倾注给学生。学习成绩进步时固然要表扬,学习退步时要帮助找到原因,更好地鼓励他进步,从而促进教与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之,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运用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机智,善于发现和充分利用各种创设乐学情境的积极因素,使学生时常体验到一种“轻松感”,使他们求知欲得到满足,好胜心得到鼓励,创造力得到发展。
2、行动导向法在《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一)、教师对物流仓储管理工作分析与典型工作任务提炼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是行动导向的教学法的起点。我们对广东佛山三水仓储集团、广州兴安平价超市、中山嘉美乐食品有限公司、广州永硕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爱婴岛儿童百货连锁有限公司等多家生产企业、商业企业的采购部进行了调研,和企业仓库管理员一起对仓储管理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对仓储管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对象、工具、方法与工作的组织、对工作和技术的要求。例如在第二知识模块,我们通过对在库操作实务的仓储管理工作分析与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提炼,得出在库操作实务的典型工作任务:货物堆码苫垫、盘点、拣选、包装、货物养护。
(二)、教师设置学习情景,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物流仓储管理》学习情景(项目)设计,学习情境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例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教师将根据企业仓储管理人员完整思维、职业特征及工作任务,将《物流仓储管理》课程的全部内容具体化为学习情境。下达任务,帮助学生理解任务要求。例如在第二知识模块,对物流仓储管理工作分析与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后,我们设置这样的学习情景:请每个仓储公司(实训小组)为北方盛大采购的货物进行验收,并填写物资入库初检记录,验收单,货物拒收单,事物保管明细账。
(三)、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
学生以团队方式进行自主学习,首先学生自己要认认真真把这章节的知识学懂弄清,接着到网络,图书馆去寻找资料,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这过程中有不明白的,以团队方式进行自主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对有争议问题的讨论,教师可以从旁加以提示,激发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如果是课外学习,教师不在场,可以把这些有不明白的记下来,待下一步和老师一起讨论,弄清楚。
(四)、学生形成方案决策,根据决策方案完成工作任务设计和模拟操作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之后,通过团队讨论得出的可能方案进行论证决策,形成团队实施方案。例如,例如在第二知识模块,我们通过对在库操作实务的上述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仓储管理软件和智能数字化货架的模拟操作练习了。(1)用自己的相应编号进行登陆。(2)入库单元实验(3)设置物料信息,在《基础数据/物料信息》中进入物料信息列表页面,进入新增页面根据提供的物料信息,选择录入物料。(4)保存物料信息。
(五)、学生自检和展示工作成果,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师生共同评价(1)任务成果展示
任务完成后,在课堂上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这样可以从任务成果展示中得到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得到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语言、行为、思维反应如何,是检测任务是否有效的情况;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和与人合作的乐趣,并且逐渐将兴趣转化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并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
(2)自评与互评
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学生更易接受,评价的效果会更好。自评一般在小组交流结束时进行,学生对自己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投入或贡献作出客观的评价。互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很多东西,单凭一个人或一组人的智慧是不行的,因此,通过自评与互评,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教师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过程评价强调找到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进行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总结提高。结果评价是对学生完成任务所形成的成果进行评价,这个评价其实就是对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进行归纳总结。评价分优秀、良好、一般、不合格四个等级,由教师和组长在专用表格上作好记载,以便学生自己或同伴、老师随时了解学生的状况。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尽量用鼓励性的评价语气,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的“任务”设计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
未来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以创新为动力的社会。创新是人类进步、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了创造新型人才,教育必须创新。自主学习是实现创新精神的前提。而计算机应用作为一门为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竞争提供支持的课程。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自主性是指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就会对学习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态度,表现出良好的注意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时,具有创造的积极性。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强调的教学方法是授练结合,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其他课程比较而言,计算机应用课程本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友好、开放的实践环境,非常适合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只要教师善于设计环境,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上机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探索,积极地思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利地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下面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探讨计算机应用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①确定学习目标,任务驱动教学
目标导学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了解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受新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目标导学可以去掉学生学习中的盲目性。一个被蒙上眼睛带入迷宫的人,丧失了择路的自主性,只能任凭别人牵着前进。对待信息知识的学习也是一样。当老师依次一节一节讲授新知识时,由于学生对一章知识缺乏整体认识,因而只能跟着老师盲目地前进。为了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目性,上好每章开头的启始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又去掉了盲目性,其学习的自主性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新知识,哪些是旧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线”,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教学目标实现所依托的直观形式。因此教师要设计好每一个任务,纵观整个课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并合理安排,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②设置认知冲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出任务之后,教师先不急于讲解,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既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中,有些是以前学过的,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都是教师注意在任务中设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引入上,设置一些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积极思考把问题提来,这时教师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就自然而然建立了对新知识的认识。
其次,师生共同讨论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案,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步骤,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比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资料,寻找相关帮助、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还学到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我认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
③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
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后,师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任务完成 阶段中,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软件中的帮助、网上请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任务完成中,学生围绕着如何解决任务去掌握各个知识要点,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举一反三,在这种开放式的“以任务带知识”的直接教学环境中,老师没有必要在絮絮叨叨地导游,而应该成为“仓储管理实务”,让自己简化成一个问题,在课堂上提供一个良好的“师生交互场面”,在学生前进时指引方向。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因此,学生要学会“做中学,学中做”。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达到不教”。现在已不是如何使学生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时代。《仓储管理实务》课以其独特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尤其应该让学生去“学习”,去“创造”,充分让学生自悟、自得。正如古人说的“授人鱼,不如授人渔”。
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是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富于爱心的交流,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是相互尊重与创造,是师生共同进行的美的创造活动。所以,它不但使师生的生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积极发挥,而且也使过程本身充满生命气息,它不仅能够成全学生生命整体发展,而且也使教师获得生命满足。这或许是全人类孜孜以求的教育目标。
④、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协作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到我们的《仓储管理实务》课堂,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反馈结果。a、明确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
b、合作探究。
确立学习任务之后,小组要通过研究学习目标,明确主攻方向和需解决的问题,根据组员特点,分工合作,探索交流。在此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引导。
c、交流学习。
小组成员通过探究,阐述各自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再在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对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
d、反馈结果。
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探讨,教师指导学生逐步统一认识,得出结论,并对各小组和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进行学习,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小组合作学习能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 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另外,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
4、交流展示 评价检查
课题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面作了许多的探讨,结论表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往往比较客观一些,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标准相当地难以衡量。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特点,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使其真正得到提高。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得知识的对与错。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应该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特别注意,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优点,也要看到学生的弱点,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主张两者必须相互结合,互有侧重。
我们的做法是,每个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必须交流展示,在学生展示作品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创作思路,让大家了解作品的产生过程;在评价他人作品时首先找出比自己强的地方加以赞赏,然后委婉地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展示本组作品时,全组同学都可进行补充说明;在聆听他人评价时,全组同学都可以进行解释和阐述。由于小组的作用,使学生们敢于表达自己,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增加了勇气。
经过训练,从学生创作的作品中逐步体现出了主体性的创作,同时各小组成员间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积极地维护本组的荣誉。在班内,展示通过作品展示交流活动营造一种正直、轻松、和谐的讨论氛围,同学之间可以尽情表达对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欣赏,也可以开诚布公地指出作品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不管是谁,都会体验到不同程度的成功:作品成功、合作成功、解决问题的成功„„
“如果他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他就会有信心再做下一次尝试。”让学生尽情的展示自己的作品,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培养,学生们不再把上《仓储管理实务》课当做一个新的学科来学习,而是带着问题来课上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逐步地体会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践问题。例如:在学生们要开主题班会时,孩子们想到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上网收集相关资料;在即将毕业时留下了彼此的E-mail地址„„这些说明了我们的学生在逐步让计算机应用技术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交流服务。
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团结协作,尽情展示,可以让学生从心理上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地发现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并在与他人的协作中,在创作的过程中,在作品展示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成功,从而形成追求成功的良性循环。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和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1)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有效培育。
首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接触到网络,就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了不良信息甚至垃圾信息,教师及时加强了上网的思想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及时、自觉、有效地抵制,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网德和网络观。这将影响学生一身的网络价值取向。
其次,通过课题研究,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接触仓储管理实务技术,对仓储管理实务有了更深的了解,并更熟练地掌握了仓储管理实务操作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的仓储管理实务操作水平。
其三,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精神振奋,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最后,课题研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根据确定的主题自主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归纳、概括,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及处理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在网络上怎样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这比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都重要。
(2)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得到充足发展。首先,在课题的研究中,由于电脑允许无限次纠错,又不产生任何增额成本,这样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胆量,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已的喜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尽情地发挥,在学习中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得到充足的发展,个性得到充足的张扬。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因而使得我校在省、市等各级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探索出了适合中职课堂教学的“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其总体模式如下: ①、创设任务情境 ②、提出具体学习任务
③、学生以任务为中心进行自主探索学习④、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⑤、学生成果展示和评价检查
3、促进了教师的观念更新,提高了适应于新课改的教研水平。
我们一大批教师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他们和学生一道操作,一起讨论,一起攻克电脑操作难关,其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有效提高了自身的计算机应用素质。通过课题研究,我们的教师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和教学观,理解、掌握了计算机应用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提升了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树立起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培养了教师的教研素养,全体课题组的教师每人每年都在校内开研讨性的公开课,互相研讨交流,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在课题研究活动中,课题组教师掌握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理念和方法,真正成了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4、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通过课题研究,学校一大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明显提高,这批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仓储管理实务教学研究的有力推动者,让新课改理念成为学校校本教研发展的标向,从而全面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本次课题研究的成果,还有经验论文篇,见附件。基本完成课题研究目的。
课题研究的结论
1.在大专专业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现代社会及企业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要求;
2.通过近二年的实践,在大专专业课堂教学中有效运行为导向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对部分班级的会计、物流、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学科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教学后,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技能的学习和使用方面均比其它非实验班的学生有了显著的提高。3.教学既是中专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主渠道,也是培养中专学生知识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随着科技发展,各种媒体拥有的信息量大幅度增加,致使现代职校不再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职院教学功能是传播知识,并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的方法,为其后继续学习及知识创新奠定基础。4.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质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及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5.通过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特定教学组织形式,可以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谐的团队精神,这是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
6.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师教学思想、观念及业务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自身提高。
七、有待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1、探索仓储管理实务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我们后面将继续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仓储管理实务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为推进学科教学全面整合、促使新课改向纵深发展作出一定的理论贡献。
2、因为职院教学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模式不够,必然会给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否大范围推广应用,还有待后续课题的继续研究。1.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问题在于:如果以前我们用考试分数来评价传统教学中学生对知识学习与掌握的程度,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评价现代教学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呢?这有待于我们边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2.目前,我们只选择了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进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践与应用研究,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应用”课题组
【《采购管理实务》课程典型教案】推荐阅读: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习07-28
采购管理课程教学06-09
采购管理精品课程08-23
浅析高职采购管理课程改革论文05-21
《招标采购专业实务》模拟试题10-17
物资采购课程改革08-26
金融管理实务09-05
管理沟通实务08-25
[一年级其他课程]采购人员核心技能训练07-03
物业管理实务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