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人格范文

2025-01-16

完善人格范文(通用11篇)

完善人格范文 篇1

1.在生活中,别人怎么看你,怎么议论你,都在照射着你人格的优缺点。对此,你只有不

断上心,方可完善自己。这与小孩子不一样,小孩子一天到晚,父母都在敦促他们改正缺点,形成某种规范行为。而成人的人格完善,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给自己念紧箍咒,自己跟自己斗。

2.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也许比自我评价更客观、具体。我们应该避免自我封闭,要信任他人,并谦虚接受别人指出的不足。其实,不管对方是何等身份,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面能反射出自我的镜子。同时,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社交圈,以得到更多人对自己的反馈。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完善自我。

3.结交益友,通过对他们的认同来促进自我的成长。毛泽东主席曾言:“榜样的力量是无

穷的。”人格的成长,需要不断地发现古往今来的榜样人物,并加以积极的效仿。

4.把盲目范畴变为公开范畴:听取周围人的意见,甚至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即使是批评,也应感谢别人能让我们对自己有所了解。

5.把未知范畴变为公开范畴:这需要置身与不熟悉的环境中,体验新的经历,在新生活认

识自己,发现自己。

6.付诸行动。即使是很小的改变或象征性的计划,也比停留在脑子里的计划要好一百倍。

要相信自己能都成长,能够改变,相信行动是改变自我、接近理想人格的最佳途径。尤其是最初产生自我完善想法之时,是最有行动动力的时候,此时应尽快行动起来。

7.在行动中,要善于接受失败。一般来说,谁也不喜欢失败,但失败往往无法避免。在失

败面前,要善于把抱怨变成目标。一旦开始实施自我完善计划,就要坚持到底,决不可半途而废。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要退缩,因为最后的成果是极大的骄傲与荣誉!

8.自我完善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进度,努力达到新的目标

9.就是要保持一个开放的思想。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所有的信息和事物都在不断地更新,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重新审视自己的人格,看看有没有和这个时代不合拍的地方

10.就是要学会接受自己。虽然追求完美是好的,可是过度的完美主义很可能给自己带来比

不做自我完善更大的压力与麻烦。不应该盲目追求“完美人格”,而是努力拥有一个“完整人格”。这就需要我们客观认识自己,包容和接受自己;增强自己的优点,改变自己的“大”缺点,接受自己的“小”缺点并把它变成自己的特点。对于缺点的分类需要一个主观和客观意见的平衡,避免把较致命的缺点留下、把可爱的小特点改变。

完善人格范文 篇2

一、创设艺术氛围,激发艺术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如果学生对艺术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是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的培养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样的方法,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尽可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活动,使他们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方法有:分角色讲故事、表演舞蹈、猜谜语、做游戏、教师富于描述性的语言、看录像及设计新颖的、趣味性的教学手段等。

如:在教学《我心中的太阳》一课时,教师戴着太阳头饰进教室,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再让学生猜猜有关太阳的谜语:“有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他来天就亮,他走黑洞洞。”既让学生对太阳有初步的认识,又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艺术学习中。

二、抓好组织教学,养成艺术习惯

艺术课程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增进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但课堂上,教师对学习放开的度难以把握,放开后就很难收回。针对这种情况,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习惯,训练学生学会听音乐指挥、听节奏指挥、听口令指挥、看手势指挥等,使之有效调控课堂,让课堂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提高课堂效率。如:有的老师用一句学生熟悉的旋律组织教学,效果极佳。

其次,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学习习惯,能够促进艺术能力的提高。如:画画时,不使用铅笔、橡皮擦,直接用彩笔画;唱歌时,坐直吸气等习惯如果养成,就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特思维。

三、强调个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人的所言所行,所感所悟,其核心就是思维。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可言。思维所迸发出的最灿烂的、最具价值的火花,就是创造思维,说到底就是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艺术课堂中,“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参加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引导学生想得更远些、更快些,与他人不一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流动性,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从而为学生的创新打下坚实基础,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四、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健全人格

艺术课程的明显特征就是体现人文性。我们的教育并不是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因此,我们要着力改变艺术学习中的机械模仿与枯燥训练,不以单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而是让学生在围绕人文主体的艺术和学习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艺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形成艺术经验和艺术能力,获得尊重、关怀、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个性的完善与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把人文精神渗透到课程之中。例如教材中第一课《给自己画像》,重点不是看谁画得像,而是让学生互相熟悉,师生互相认识,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又如上《小土粒》一课,教师给学生讲了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水灾难,许多小朋友失去了亲人和家园,并让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白了人类应该爱护自然、爱护土地,将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给了学生。

五、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艺术修养

新课程提倡学生采用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艺术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使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尽可能多样化、丰富化,让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艺术活动。如在《我们的动物朋友》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课堂中师生共唱、共舞,让学生多体验、多感受,从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在设计服饰教具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选择组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认识各种形状、颜色等,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不仅体验了生活的乐趣,而且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以活跃;学生互相结对、动手装扮,培养了团结、合作、友善、分享等积极的个性品质。

六、推行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是整个艺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艺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艺术课程教学中,对学生主要采取发展性评价方式,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注重与爱护,以激励、表扬为主,提升学生学习艺术课的兴趣。而我们对待一年级的学生更要以表扬为主,激励他们,使他们增强信心。老师千万不要吝啬表扬学生,更要善于运用表扬的语言。教师的一句:“画得不错,你的想法太棒了!”“你真了不起!”“你比老师还聪明!”“你真勇敢!”“你的歌声真美!”“你的表情太可爱了!”等激励的话,对于孩子们产生的作用有时是无法估量的。评价,不但可由老师来进行,而且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或者采取成长记录袋等形式。

欣赏差异 完善人格 篇3

教育,如果一定要找出个根源的话,那么,该从战国说起了。那时的教育也正如政治——“诸雄并存”,思想界的诸子百家是百花齐放,而他们作为教育的担当者,势必也各授其道,培养弟子。这一时期成为我国思想界的黄金时期,促进了教育的大发展。

后来,“大一统”的儒学独领风骚,教育了国人数千年的封建性。到了近代,老大帝国被洋人的大炮打开了国门之后,睁开眼来,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好精彩”。一大批进步人士接受了国外之先进思想,为了振兴祖国,也产生了新的教育观念,成就卓著的当首推蔡元培了。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有三:教育独立,思想自由,“尚自然”“展个性”。他的思想有的已不合时宜了,但有的却永远为真知灼见。如“尚自然”“展个性”就是反对对儿童的天性予以压制摧残,特别指出对学生重要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

可是到了如今,看一眼我们的教育现状,稍作接触便会发现到处都有一根看不见、挥不去的东西在无意无形的制约着一切。老师眼里的好学生是学业优异、安分守己、老老实实、俯首帖耳、惟命是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语数外的孩子。而稍有“异议”或敢于“反抗”的,便视如洪水猛兽,学校、家庭共同预防,铸起一道“马其诺”防线来。其恶果必然是:一开初,学生也许还变戏法的反抗,会有许多看似离奇异常的、创造性非凡的举动出来,那思维是极发散,极开拓的,敢想敢干。慢慢的他们发现这没有好果子吃,于是,开始迎合老师和家长,把那些有悖于常理的东西藏起来。最终十几年的学校生活之后,一个个早已被磨平了棱角,先前的锐气尽失,张扬的风采早已荡然无存。除了按部就班,恪守其道,简单的重复着行动与思想之外,别的好像本人无此雅兴,这实在是一种悲哀。但那时,蔡元培就曾淳淳教导说:“教者不宜硬以自己的思想意愿,压到学生身上。”他的“尚自然”,“展个性”的思想竟要永远成为一句口号么?

我们的教育自始至终传授的就是伟人、名人如何如何,人家的意志有多坚强,毅力有多了不起,如何的功成名就,建成一番伟业,治国平天下。是的,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但这种太过高尚伟大的了不起,往往少人能及。小時他们也还雄心勃勃,张狂不止,企望着有朝一日也能功业大成、名震寰宇。但之后,他们越来越自卑,越无奈,他们无论如何做不到崇拜的名人所能做到的那一点,他们无力达到那一切,要么以自杀来求解脱,要么就此沉沦、堕落下去。

“人一生下来就存在着个体差异,孩子需要按照个体特点的优势发展。别的孩子能达到的目标,也许这个孩子就达不到。不承认差异,不尊重科学,不因材施教,就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况且,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层次、多类型、多方位的。一般来说,高、中、初级人才的需求比例呈金字塔结构,能成为高级人才的只能是少数。看不到这一点,家长收获的只能是美梦破灭时的痛苦,老师得到的也只能是平庸的失落。”(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日昌语)

我们应该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欣赏差异。实际上,差异越大,人的嫉妒心就越小,就越利于人的平等发展。承认事实差异,“它使人追求一种单纯简朴的生活,这种生活有助于保存赤子之心,有助于保存感受惊奇的能力,这是追求智慧的人生,以及培养丰富创造力不可缺失的条件,即使我们不追求伟大,也能使日常生活更自然些,必可使无谓与无情的竞争大为减少。”(韦政道《返回自然说》)。

因此,我们给孩子的不应再是遥远空洞仅凭理想出发的伟大高尚,更不该是又修又磨的“大一统”,而应做的是进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在成长中去完善人格,在完善人格中去体现自己的价值。唯其如此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经得起巨涌大浪,却又各有绝活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蔡元培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2、《孔子思想体系》上海人民出版社

3、韦政道《返回自然说》

4、《教育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人格的盾牌美文摘抄范文 篇4

布里昂谦逊了几句,完成任务,转身就准备离开。

拿破仑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叫住他,笑着说:“布里昂,你难道没有感到,你将会名留青史永垂不朽吗?”

布里昂很不解,自己仅仅是一份公文起草得好,秘书工作做得称职出色而已。所以,他迷惑不解地说:“陛下,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拿破仑点拨了他一句:“你是我拿破仑的秘书啊。”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布里昂明白了,拿破仑是在通过夸他布里昂,在侧面映衬自己:拿破仑是一个震古铄今的军事家,必将永垂不朽。那么,作为他的秘书,布里昂也会跟着沾光,捎带着名留青史。

对于拿破仑的能力,布里昂打心底佩服。可是,对于他的骄傲,布里昂又深感担忧。于是,布里昂微微一笑,回身问道:“尊敬的陛下,请问,亚历山大的秘书是谁?”

布里昂的言外之意,亚历山大凭借自己的雄才伟略,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他的秘书怎么没有青史留名?同时,他也告诫自己的领导,和亚历山大相比,你还有点距离。

拿破仑顿时红着脸,张口结舌,半天也说不出话来,随后很佩服地说:“布里昂,我的朋友,你问得很好!”

完善人格范文 篇5

1、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2、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象猴子般戏弄。

3、耐性。她不会放弃,直至你能做到为止。

4、兴趣广泛。她带我们到课堂外去,并帮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5、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和笑容使我很舒畅。

6、公正。她会给予你应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

7、幽默感。她每天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8、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9、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有赖于她使我得到松弛。

10、坦率。当她发觉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11、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完善人格范文 篇6

1.生命不是用来比较,而是用来完成。所以其实我们更需要的,只是在这个过程里,不断的播种收割自己。虽然有时候这个过程会有些长,可是不要慌,生命没有那么分秒必争。觉得乱的时候,就停下来把自己整理清楚。然后再出发。沉住气,忠于内心,生命才饱满。

2.禅是对生命信仰的一种笃定,一种思索,一种对纠缠的放手,一种对烦恼的观照,更是对人生的一种积极与幽默,豁达与智慧。人生也不过是陌路一场,彼此匆忙转瞬消失在滚动的人潮里,不要害怕错过,就算计算万千也注定只是路人甲和路人乙。

3.倘若每个人都能看清世态,那又何来开始,何来结局。何来相遇,何来重逢。每个人都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可还是信誓旦旦地承诺永远。永远到底有多远?有人说永远是明天,也有人说永远是一辈子;还有人说永远是永生永世。或许都说对了,也或许都说错了,又或许人间原本就没有什么永远。

4.快乐的人,修炼了一份淡然的心态,一切随缘,不为难自己,不勉强他人,不和世界对立。不争自然平安,无欲当然清闲,心宽可享安乐。人心如水,缘来是船,若不能相随一生,何不静享岁月。人生如流云,世事同飞鸟,鸟来同欢乐,鸟尽归自然。怀随缘之心,自在安稳;守随缘之态,静谧优雅。

5.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读人,比读书更难。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为自己常备一把伞,人生才能无忧无惧。

6.与人相处,坦诚相待:有一分善心,就有一分安静;有一分善行,就有一分功德;有一分宽容,就多一分开心;少一分计较,就多一分快乐;有一分退让,就受一分益;吃一分亏,就积一分福;有一分放弃,就多一分收获。与此相反,存一分骄,就多一分屈辱;有一分冲动,就多一分懊悔。谦和是人格之美,懂得谦和,” title=“[转载]【经典名言荟萃】1140 谦和是人格之美,懂得谦和,” style=“max-width: 650px;”>

7.自信的人多努力,故不误;重义的人交天下,故不孤;淡泊的人行深远,故不躁;知足的人常快乐,故不老。一个人的气质,并不在容颜和身材,而是所经历过的往事,是内在留下的印迹,令人深沉而安谧。所以,优雅是一种阅历的凝聚;淡然是一段人生的沉淀。时间会让一颗灵魂,变得越来越动人。控制自己的脾气,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8.“无念则静,静则通神”,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古往今来,凡圣人贤哲,立德立业者无不以静为修,从静入手。若不能静,便难成大器。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了就聪慧清醒。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

9.给自己留点空白,会使心灵更畅快地呼吸,当你春风得意时,留点空白给思考,莫让得意冲昏头脑;当你痛苦时,留点空白给安慰,莫让痛苦窒息心灵;当你孤独时,留点空白给友谊,真诚的友谊是第二个自我。留一点空白,这是人生的真理;留一点空白,这是生活的智慧。

10.任何感情问题都不要冷处理,无论是和家人还是恋人。你有疑惑的时候就要去询问,你有错误的时候就要去承认,你想他就要告诉他。很多事情忍着忍着就变得模糊了,明明不是误会也变成了误会。别以为那些问题会在忍耐的时间中被化解,它只会在日积月累中爆发,给你一个承受不了的结果。

11.古人常以谦谦君子,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行气度,谦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一个人而言,谦和意味着修养,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与支持。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如果谦虚一点,他就会“日三省吾身”。懂得谦和,是立身处世的一笔财富。要做到谦和,并不需要惊人的异举,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就是谦和的最好诠释。

12.谦和,是一种人格之美,永远散发着馥郁之香。为人谦和,人必亲之;盛气凌人,大摆架子,人必远之。这就是姜子牙断言鲁国将来必将臣服于齐国的原因。其实不仅在为人处世方面的道理,傲慢只会将自己孤立起来。反之,尊重别人,谦逊温和,人们自然喜欢亲近你。谦和是人格之美,懂得谦和,“ title=”[转载]【经典名言荟萃】1140 谦和是人格之美,懂得谦和,“ style=”max-width: 650px;“>

13.谦和的人,是聪明的人,他以睿智的目光洞察了世界;谦和的人,是谦虚的人,他始终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谦和的人,是宽宏大量的人,在人与人之间发生摩擦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他能够以谦和的态度对待对方;谦和的人,是没有贪欲的人,他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世俗欲望……

14.谦和是无形的力量。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谦和的背后,蕴涵的是做人的真诚,展示的是人格魅力,放射的是人性的光泽。谦和是人脉的资源,给人以亲和力、感染力、凝聚力。谦和是人生的自信,道德的自觉,人格的自尊,能力的自发,胸襟的自大,眼界的自高。

15.怀有谦和之心的人,在人格上应该要诚实。人,是活给自己看的。谦和是在追求最高尚的人生感觉。一个人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从而取得他人的信任。人往往离不开交往,交往离不开信用。要做到说话算数,不轻许诺言。与人交往时要热情友好,以诚相待,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逊而不矫饰作伪,要充分显示自己的自信心。

16.一个有诚实的人,才可能取得别人的信赖,处事果断、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诚实的人就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取别人的信任,产生使人乐于与你交往的魅力。所以,谦和是无形的力量。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做人要真诚、谦和,善待别人,温暖自己。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最后靠山就是真诚。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谦和地笑对自己和笑对别人,便会把春天留住。

17.怀有谦和之心的人,在人际上应该要尊敬。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重人者人恒重之。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差异何止千千万,尊重便是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而从客观的角度用以欣赏的目光去看对方,并不苛求相同,而是正视相异。懂得尊重旁人的人都参悟明了了人生的大智慧。所以姿态优雅举止从容,因为有足够的自信支撑自己也有足够的宽容去审视旁人。谦和是人格之美,懂得谦和,” title=“[转载]【经典名言荟萃】1140 谦和是人格之美,懂得谦和,” style=“max-width: 650px;”>

18.只有懂得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可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尊重别人。只有懂得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赢得别人的尊重方法就是谦和。有真才实学的人,谦以待人,和以处事,时刻保持谦和之心。若想别人尊敬你,首先就要学会尊敬别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学会为人处世,要言而有信。

19.怀有谦和之心的人,在人品上应该要谦虚。谦虚,并不是不接受别人的夸奖,而是在面对荣誉的时候,不要骄傲自大,要自豪的面对。而且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要有礼貌,要学会与别人和睦相处。一个人,活在世上,无非就是为了生存,要想立足于社会,就必须懂得为人处世的技巧,而谦虚就是一种很好的体现。谦虚属于做人的高调,谦虚意味着沉下心来接受外部事物对自己的影响,谦虚就意味着对别人尊重,当你尊重别人的时候,别人会尊重你的,此时会获得信心,从而自强。

20.怀有谦和之心的人,在人情上应该要宽容。宽容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相容,即指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涵、宽容及忍让。要做到心理相容,应注意增加交往频率;寻找共同点;谦虚和宽容。为人处世要心胸开阔,宽以待人。要体谅他人,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即使别人犯了错误,或冒犯了自己,也不要斤斤计较,以免因小失大,伤害相互之间的感情。如果你待人处事宽厚,对人讲求道义,大家从你身上感受到了安心与欢喜,自然心甘情愿的来拥护你。

21.怀有谦和之心的人,在人性上应该要低调。在心态上低调。要保持平常心,做到宠辱不惊。当取得成绩时,要与人分享;受到重用时,要更加积极工作;受到冷遇时,不要怨天尤人。要淡泊名利,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才能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在行为上要低调。“才大而不气粗,居功而不自傲”,才是做人的根本。要让自己始终处于冷静的状态,在“低调”的心态支配下,兢兢业业,才能做成大事业。在言辞上要低调。对别人的赞许,不能得意忘形,应谦和有礼、虚心,显示出自己的君子风度,维持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22.怀有谦和之心的人,在人际上应该要和谐。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尚“和为贵”,讲究为政仁和、为人谦和、民风醇和、家庭和睦,强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谐”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主要范畴,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宝贵遗产。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要学人之长,容人之短,多体谅他人,多理解他人,不求全责备,不苛求他人,不用自己之长比他人之短,不求他人处处效仿自己,自觉尊重不同的意见和习俗,这是宽容待人的重要体现,也是团结友善的重要基础,更是发展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谦和是人格之美,懂得谦和,“ title=”[转载]【经典名言荟萃】1140 谦和是人格之美,懂得谦和,“ style=”max-width: 650px;">

人格完善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篇7

现在, 家庭教育的一大误区就是完全不提人格养成, 而只在知识技能上做文章。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下, 许多家长可谓用心良苦, 安排钢琴、电脑、舞蹈等课程, 希望子女能精通十八般武艺。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育子女, 不应该只教他怎样努力考试, 学会赚钱, 而应首先教导他如何做人, 如何处事, 学会自尊自信, 自立自强, 勤学本领, 提高素质, 长大后才能报效祖国, 实现人生价值。在家庭教育中, 针对儿童的不同心理特点, 要因材施教, 择机进行。

一、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

常见一些父母管教儿女时, 完全不顾及孩子的尊严, 任意责备打骂, 甚至一句话就判定他没有出息, 严重伤害儿女的自尊心, 导致儿童缺乏自信。从某种意义上说, 人格尊严是人的第二生命。人格是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所谓维护人格尊严, 就是要教育子女不断完善自己, 学会自尊, 增强自信, 对未来充满希望, 奋发向上, 积极进取, 屡败屡战, 百折不挠, 不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奴颜婢膝、推脱诿过, 这才是有尊严。

二、养成儿童的感恩美德

现代父母往往尽其所能, 供给儿女丰富的物质生活, 然而却造成他们凡事得来容易, 不懂得感恩惜福, 甚至因为只有接受, 反而助长贪念, 导致内心的贫乏。在生活中, 应当时时抓住机会教育子女知恩报恩, 告诉他, 这些课本、鸡蛋、牛奶营养餐、职业生补助、住宿生补助等都是国家免费提供的, 你要感谢党和政府;这件衣服是爸爸给你的, 你要感谢爸爸。时时言感谢, 事事存感恩, 这样儿童将来才会尊重他人。此外, 可以带小孩到医院, 去见识世间的凄凉面, 来培养其慈悲心、惜福心和感恩心。

三、培养儿童的认错习惯

儒家说:“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知过能改, 善莫大焉!”一个人不怕犯错, 只怕有错不改。肯认错, 就表示有惭愧心和忏悔心, 有了惭愧和忏悔, 才能从错误中求进步, 人格才能健全发展。尤其是肯认错, 就不会诿过塞责, 就能承担大任。所以, 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儿童认错的习惯, 千万不能溺爱护短、纵容娇惯, 否则爱之十足必害之。

四、化育儿童的接受性格

一个人不能进步, 常常是因为凡事拒绝, 不肯接受。有一种人是“闻善言不着意”, 也就是说听到好话不以为意, 所以就不像一个人。如同一个覆盖的茶杯, 因为装不进茶水, 所以失去了茶杯的价值。我们的身体需要饮食才能补充营养, 我们的心灵也需要有善言来滋养, 所以要及早培养接受的性格。

五、重视儿童的待人礼貌

家长要时时教导孩子为人处事讲文明, 待人有礼貌, 要会说好话。一个人能在言行举止中, 表现得体、适切, 这是有礼貌, 一个有礼貌的人, 才能受人欢迎。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 才能和谐相处。

六、教导儿童正常的生活

人有七情六欲, 有贪嗔烦恼。“应笑而不笑, 应喜而不喜, 应慈而不慈, 应说而不说, 非人也。”一个人在大众中如果不能随喜随缘, 个性孤僻、怪异, 就不能和众, 所以从小要培养儿童正常的生活, 不仅是饮食起居要正常, 更重要的是, 心态情绪要正常。

七、增长儿童处世的善缘

吃饭的时候, 要“当思来之不易”, 一粥一饭、半丝半缕都是许多人辛勤奉献的成就。要教育子女懂得珍惜, 懂得奉献, 要与人为善, 要善于和别人结缘。从小养成与人和谐相处的习惯, 身语意念都种下善根。儿童在这种教化下长大, 将来就不会贪心、悭吝, 不会动不动就感情用事、暴力相向。

八、培养儿童的慈悲胸怀

现在的青少年, 往往不知道奉行慈悲, 常常逞一时之狠, 赌气、打斗、闹情绪、逞英雄。这样的子女, 将来在社会上是不容易获得人缘的, 所以最要紧的是让儿女从小就有慈悲的胸怀。我们常常看到马路边的小孩, 有时候玩弄小鱼、小虾、小鸟、小虫, 不尊重生命, 将来到社会就容易养成暴戾之气而恣意妄为。

九、培养儿童的忍耐力量

要养成子女的良好修养, 就要及早培养忍耐心。比方说, 兄弟姊妹相处, 有时候某个多得一点利益或好处, 别的兄弟姊妹不要去争, 要学会忍耐;受到一点嫌弃和挫折, 也不要一直闹情绪, 苦恼不堪, 要能够忍耐。忍耐的力量, 是将来能够成就一切事业的保证。

十、培养儿童的服务精神

今天的社会, 不是讲究你个人有多少才能, 有多少智慧, 最主要的是要社会大众对你肯定和接受。子女如果有服务奉献精神, 对大家、集体和国家有贡献, 就会得到大家的尊重。比如, 可以训练儿童协助做家务、参加义务劳动、参加慈善或公益事业等。这不但可以培养儿童的勤劳习惯和责任感, 还可以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价值观, 培养善良奉献的道德品质, 及早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

十一、培养儿童行善的美德

我做了一件好事, 得了好因好缘, 可能就此改变命运;做了一件坏事, 因而惹来灾难, 麻烦不断, 可能命运就很坎坷了。要教育子女严于律己, 助人为乐, 每天至少日行一善。这既可以庄严身心、完善人格, 又能增加善缘、感受幸福。

十二、培养儿童的自强意识

完善人格范文 篇8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尊重个性 重视能力 更新观念 转化后进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5-112-01

一、关于班级管理中个性教育的思考

由于先天性因素和后天环境的不同,学生的素质构成在形成和发展中呈现明显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反映在不同学生身上便形成了学生个性化特征,每个学生都有其优点,当然也都有不足,通常的“优等生”和“后进生”只是在局部方面的体现,这也正是我们开展个性教育工作的切入点。

班级是由多个个性化的学生组成的集体,良好的班级氛围的形成有赖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只有具备良好的个性方能共建良好的共性,形成了良好的共性又会反过来作用于个性,促进个性的优化。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摒弃把学生放在同一个模子里铸造的做法,强调尊重个性,培养特长,把个别教育与整体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必须重视学生个性,创造异质集体,让每个学生的优点都显现出来,并以此来影响弥补各自的不足,形成优势互补,良性发展。

二、班级管理中进行个性教育的初探

1. 尊重个性,自主管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异质班集体,在班内形成“探究、争辩、判断、明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自己辨别是非曲直,从而突出自主管理。如在学生遵纪守法的前提下,不再硬性制定“班规”,而是让学生自己制定自己能做到的在“个人准则”,并学会不断修正完善;在学习中不公布名次,而是让学生自己确立一个竞争对手,设置“标高”,从而学会进步;尝试班长轮流制,让每个学生都尝试当班干部的滋味,从而加强自身修养;民主选举各种小组长,营造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改变由班主任“包干式”的管理方法。让学生树立自主自立精神,鼓励学生参与、组织各种有益活动,体会其中的乐趣,提高自信。

2. 重视能力,培育创新。重视每个学生的能力,就是鼓励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创新,注意使学生各展其能、各施其才,使班级成为学生释放能力的平台,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对于每一个学生,我都建立了“特长卡片”并鼓励学生培养特长、发展特长,并根据学生特点鼓励学生不放弃每一个能力展示的机会。在班级中形成用能力去创造,在创造中展才华的氛围。班级的图书角是学生自己编目、管理的;班级的黑板报是善写会画的同学争着办的;主题班队会是学生自己组织的。班级里的每一项工作,我都鼓励全体同学参与,各展其能。只有发扬民主,遇事大家商量,集大家智慧,发挥学生个性,才能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三、抓住个性教育中的难点——后进生转化

学生,即使是后进生,身上也有许许多多,多姿多彩的美,教师应当善于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积极的扶持与弘扬。对个体个性、基础等明显有别于他人的学生,应针对其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一些灵活、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如对基础一般,但有一定特长的学生,应在要求其完成主要学习任务的同时,尽量为其提供一些发展特长的锻炼机会;对于基础较差,对自己与班级同步进步与发展失去信心,或力不从心的学生,应对其适当暂时降低要求,先从他们感兴趣的、力所能及的事入手,提出一种台阶式进步的学习计划要求;对于学习成绩不错,但有许多不良习惯或偏激情绪的学生,应帮助他们认识到德与才对人生发展所起的相辅相承的作用,并安排一些如卫生、劳动、监督等具有实际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克服缺点,实现德与才的共同进步;对于一些学科成绩较好,但却过分自信的学生,应单独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帮助他们认识到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巨大差距和科学技术的无穷性,养成一种始终谦虚、求学的品质。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大部分的后进生为了满足被认可、被关注、被尊重等心理需要,而做出违反纪律的行为。作为老师应该理解学生,宽容地处理,以谈心为主,在宽松的气氛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里的“宽容”绝不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错误思想、行为的漠视、放纵,而是教师以一种宽容的情感,感化那些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纠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对待学生的优点,我们要用“放大镜”;对待学生的缺,最,要用“缩小镜”,真正以宽容的态度处理学生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教师也要允许学生的错误反复出现,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尤其是后进生,更可能因为薄弱的意志,懒散的习惯重复犯错。

总之,人的共性和个性不论对个体和社会的存在、发展都起着相辅相承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要依据个性,因材施教。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新课程改革下全新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教育。为此,今天的班主任就要勇于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变具有封闭性、求同性、静态性、主观性、单向性特点的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具有开放性、求异性、动态性、客观性和多向性特点的现代管理思想模式,以使教育和管理逐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参 考 文 献 ]

[1] 姜荣兴. 浅谈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中国教育创新[J].2008.24.

[2] 何伟强,宣红萍.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社会心理机制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J],2002.3.

[3] 杨化冬,时勘.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心理学研究.社会心理学研究[J],2001.4

如何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范文 篇9

一. 我国的选举制度

2004年四次修改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从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代表名额、选区划分、选民登记、候选人的提出、选举程序以及选民与代表的关系等方面对人大代表的选举做出了明确规定。总体来说,该法既反映了选举主权在人民的理念,基本上确保了我国公民的选举权的实现,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随着我国国情的不断变化,我国现行的选举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社会,不足和缺陷日益明显,因此,我国的选举制度需要作进一步改善……

二.当前我国选举制度的缺陷。

1.选举的平等,民主化没有完全实现。

根据我国现行选举法,虽然规定了一人一票制,每一票有相同的权利,但由于城乡人数差距,少数民族重视程度,各选民选举意识,人民的文化程度等都间接影响了选举制度的公平性。

2.直接选举范围不够广泛。

1979年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对1953年选举法做了重大修改,其修改之一就是把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但真正为人民服务,有权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官员还在县级以上,有必要让选民自己决定自己认为正确的代表。

3.差额选举导致各种假象。

差额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一定的竞争虽有利于候选人自身各项素质和责任心的提高,有助于选民全面了解候选人,为选民提供了更利于自己的选择余地。但是目前许多候选人为得到职位,过分宣扬自己,不择手段,导致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4.选民对候选人了解不多

由于地域,文化,知识的差异,加上选民对选举的不认真态度,许多选民对要选的代表不清楚,或者根本就没有认真了解个候选人,使得选举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三.如何完善我国选举制度。

1.进一步完善选举权的平等性和民主化。宪法规定: 凡年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可作为早就18周岁的大学生,我却从来没有参加过选举,学校也很少提及关于选举的新闻。据我了解,农村大多村民也没有参加过选举。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很少有机会参与政治生活,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小。选举的代表是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而最广大的农民群众却没有参

与自己当家作主的人的选举,仅这一方面,就说明选举的民主化并没有真正实现。此外,很多少数民族公民也很少参与选举。虽然这与我国选举制度实行有一定的联系,但我们也要从公民对选举的了解程度与关心程度上找问题。就拿当代大学生来说,虽然我们学过政治,了解选举权,但还是没有参加过选举。因此,我认为,我家应重视最基层选举的实施,有必要颁布一项法律来保护农民,学生,少数民族等弱势群体的选举权。同时,国家还应重视提高农民,学生的选举意识,大力宣传选举权,让每一个公民都正确了解选举权和民主选举与自身利益,让每一个公民都为了自己的权利而积极参加选举。

2应该进一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

普遍、平等、直接的民主选举是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虽然我们有权利参加直接选举,选出自己信任的当家人,但真正能为人民行使重大权利,保障人民最基本利益的往往还是县级以上的各级代表。从我国贪污腐败犯罪的案例来看,犯罪者大多是县级以上由间接选举产生的官员。选举出的代表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我国应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为公民在更大范围内直接参政、议政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另一方面,公民文化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公民参政、议政愿望日趋强烈,因此,进一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以满足公民参政、议政的愿望,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层次已势在必行。

3.进一步规范差额选举。

差额选举可以为选举人提供选择余地,对被选举人形成竞争机制。但在一些地方的潜规则操作下,正式候选人为了达到目的,常常以各种方式进行拉票,呆滞腐败势力做代表,人民权利无法得到保障。

同时,由于缺乏法治意识以及长期的民主训练与教育,在一些基层选举中出现了干扰选民投票、影响选举公正性的违法现象:一些参选人搞金钱交易、物质笼络;一些选民则把选票当赚钱途径,贪污受贿,不按自己意愿投票。此外,宗族势力干扰、村民拉帮结派也时有发生,甚至出现砸票箱、撕选票、殴打群众、破坏选举现场的情况。

针对以上现象,我认为,国家应缩小差额人数。一方面,这样会加大候选人的竞争意识,使他们愿意用自己的真实能力参与竞争,而不是走很不保险的背后拉票途径。而且有利于候选人自身素质和责任心的提高。另一方面,国家应加强打击选举受贿活动力度,并向选民宣传选举公平公正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身深刻了解自己的非法行为是在害己害人。还有,我觉得,国家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组织,去了解候选人各方面情况,然后反馈给选民,同时,选民与候选人之间的对话、提问、质询,了解,考核等环节,也应有这个组织为中介,并有组织检验各项信息是否正确。这样起到以事实为根据、预防弄虚作假、一视同仁的作用,减少了受贿等虚假行为。

4.加大选民与候选人的多面了解。

在农村,山区等一些偏远地方,选民对候选人的了解渠道很少,一些地方的选举没有设置选举人与候选人之间的对话、提问、质询等环节,导致选民或代表无法获知候选人参选的真实意愿、实际能力、工作设想,无法确定候选人的政治考虑是否与选民利益保持一致。只有简历式的介绍、没有候选人之间的辩论,也无法让选民或代表在透彻了解的基础上对候选人进行比较、分析,无法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确定人选,选出自己认为可以代表人民基本权利的代表。

所以,我认为,有必要拓宽偏远地区选民了解候选人的途径。此外,在确定真实的情况下,候选人应多与选民接触,最好当面回答选民各种问题,让选民从各个方面了解候选人。确保候选人与选民之间信息充分交流。国家应设定一个统一格式,由选民提出各种问题,让候选人通过这种格式和选民交流,使选民更好对比分析选举人。更应重视交通不发达,信息交流不方便的地区。

5.提高选民选举意识

目前,选举日益脱离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代表代表人民,选举的结果与选民的利益直接关联,这是选举的重要意义所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一代表性、关联性至少体现得不明显。许多农民,学生无视自己这项权利,不珍惜,更不知怎样珍惜。此外。各代表候选人产生的官方化,使得候选人很难意识到自己的权力是来源于人民,更难形成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二是大多数选民或代表对人大代表在人大中的履职情况及其所发挥的作用缺乏了解或不满意,使得选民对选举失去信心。

完善人格范文 篇10

市场主体准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商事登记,则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商事登记制度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商事登记制度,曾为改革期间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加全面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完善商事登记制度,建设现代法治工商就成了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商事登记制度,有着一个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近代以来,随着本土的现代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产生和发展,民国时期初步建立起了我国早期的商事登记制度。它主要包括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的《商人通例》以及国民政府1928颁布的《商业注册暂行规则》和1929年颁布的《民法》《公司法》。

1949年政权更迭,旧的法统被废除,原有的商事登记制度不复存在。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一时期,商事登记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发生改变,重要性下降。虽然于1962年12月颁布了《工商企业登记管理试行办法》,却未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商事登记制度。“文革”期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被撤并,商事登记制度被严重破坏,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

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商事登记制度得以逐步恢复和发展。以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分水岭,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1992年以前,是商事登记制度的恢复阶段,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建和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为重要标志;1992年至2001年,是商事登记制度的发展转变阶段,即由原来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所有制形式进行分类管理的登记制度,转变为以组织形式和责任形式进行分类管理的现代企业登记制度,并逐步由审核主义向以准则主义为主,审核主义为辅的方向转变;2001年至今,是商事登记制度的完善阶段,以《行政许可法》《公司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修订)为标志,表明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的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现行商事登记制度的缺陷

第一,现行商事登记制度存在于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文件之中,过于纷繁复杂。我国的市场经济由计划经济改革而来,是逐步建立的。因此,我国目前缺乏一部专门的商事登记法。在现存的与商事登记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中,既有法律位阶的差异,又有新法和旧法、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区别,这使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具体行使商事登记职权的时候,采用法律依据易出错。此外,一些在商事登记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事项,如企业名称,却依然采用法律位阶最低的部门规章,常常导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随意运用和解释。

第二,将商事登记作为行政许可,既不符合市场经济的特点,也给登记机关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风险。商事活动原本属于私法的调控范围,无需公权力的必然介入;自由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主体的创立不应受过多的行政干预。由于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对第三人乃至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不断强化,才导致公权力的介入。但这种介入,不应理解为一般禁止下的行政许可,而应采用准则主义指向的行政确认。过分的介入,既不利于市场经济的自由运转,也给登记机关带来了沉重的工作负担和巨大的职业风险。

第三,过分重视商事登记的经济监管作用,而忽视了商事登记的信息公示作用。“我国现行公司登记立法较重视公司登记的经济监管目的,忽视其信息公示目的;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大都

强调公司登记的公示目的,淡化其经济监管色彩。”①我国现行的商事登记制度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演变而来,行政监管色彩过于浓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通常意义上的行政监管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我们应更多地着眼于信息公示制度,通过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和交易第三人的辨别能力,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第四,未对计划经济时期的商事登记规范进行清理,与现今的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在我国的商事登记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常常采用增加新规范的方式,而不是在原有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这样一来,许多计划经济时期的登记规范保留至今,它们在日常登记活动中极少被使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没有用武之地。比如《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继续保留这些规范意义有限,而且容易导致登记工作的混乱,浪费人力物力。

三、我对完善商事登记制度的建议

首先,尽快制定一部完善的《商事登记法》。虽然《商事登记法》连续两届都被列入了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但十年多过去了却依然没有下文。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民商法立法工作已经严重滞后,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我国并非一个具有现代市场经济传统的国家,要想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建设,制定《商事登记法》甚至比制定《商法典》(《商法通则》)更为迫切。通过统一的《商事登记法》,将散落在众多法律、法规、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文件之中的商事登记规范集中起来,势必能简化登记机关的工作内容,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

其次,重新定位商事登记的法律性质,将其从“行政许可”的范畴内剥离。2003年制定的《行下许可法》是在没有商事登记法的背景下制定的。为了规范登记机关的登记活动,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其第十二条第(五)项将商事登记纳入了行政许可的范畴。但是,随着近几年的实践和发展,当初的权宜之计也愈发显现出其不合理之处。我们应以制定《商事登记法》为契机,重新定位商事登记的法律性质,采用严格准则主义模式。同时,我们有必要注意到市场主体准入与商事登记的区别,商事登记只是对市场主体准入的一个环节。也就是说,对于那些确实需要予以限制的特殊行业,可以通过各类登记前置(或后置)的行政许可来实现。

再次,强化商事登记的信息公示作用,为公众查询商事登记信息提供便利。市场主体的监管可以通过日常巡查和年度检验等措施来实现,而不应过分倚重商事登记环节。作为一种行政确认,商事登记的目的和意义更侧重于让社会公众能及时、准确地知晓市场主体的真实状况,从而提高辨别能力,保护交易安全,进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因此,1997年制定的《企业登记档案资料查询办法》就明显有悖于此,应予修正。除此之外,各级登记机关还可以仿照《商标公告》的形式定期发行《企业登记公告》,并提供互联网查询服务,以利于发挥商事登记的信息公示作用。

最后,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妥善处理计划经济时期的遗留问题。时至今日,全国范围内仍有极少数以传统形式存在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它们的存在既是清理计划经济时期商事登记规范的障碍,也不能适应现代的市场经济环境。要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商事登记制度,顺利制定出全面简洁的《商事登记法》,就有必要完成上世纪末未能彻底完成的企业改制工作,进而清理计划经济时期的商事登记规范,从而真正告别计划经济时代。

商事登记制度的发展完善,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工商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由于进入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工作时间不长,我对商事登记制度的了解也并不深入。以上思考和建议,难免挂一漏万,失之偏颇。诸多谬误之处,敬请见谅,欢迎指正!

心理弹性:完善教师人格新视角 篇11

教师心理弹性的作用

心理健康是健全人格的基础,心理弹性是心理健康的促进因素。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作为高期望、高负荷的职业,教师的职业压力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的根本在于自身的调节与应对。心理弹性作为教师的人格特质,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性因素,能有效调动积极资源,应对挑战,适应变革,减弱压力带来的身心及情绪反应,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心理弹性对人格发展有促进作用,表现为心理弹性与积极人格特质的正相关。弹性水平越高,其自信心越强,自尊水平越高,与人交往越融洽,情绪稳定性高,身心和谐度高,更愿意迎接工作挑战。海淀区教师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对生活满意度和职业认同感有正向影响,教师心理弹性的提高既有利于教师提升对自身生活的满意度,也利于教师增强爱岗、敬业的程度。因此,心理弹性对形成积极自我、健康情感、敬业进取精神、合作意识、顽强意志等理想教师人格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会在教学活动、学生管理、与同事关系、与家长沟通等方面遇到现实困难,构成了其压力情境,而影响教师心理弹性水平的是其保护因素,保护因素越多,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积极应对困境、有效适应的能力越强。

保护因素分为内外两个层面。从内部来看,教师自身的人格品质如乐观、灵活、积极态度、耐心等会影响其弹性状况。教师在工作生活中积累的积极经历、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也是克服压力的决定因素之一。此外,了解学生、指导学生、教学内容设计与组织等教学技能、教学反思能力、职业信念与情感、职业成长都是其保护因素。人际交往技巧、竞争意识、应对技巧、控制和问题解决能力,都能有效缓解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降低风险。

教师身处社会环境中,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其弹性状况。家庭方面的亲子关系、家庭凝聚力、家庭社会经济条件、家人支持都是增强教师抗挫力的保证。其次,学校、社会等也会对弹性培养有影响,如学校的人文氛围、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教育理念与教学理想的一致性、教育教学支持度获取等,以及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社会地位及待遇、社区环境等都会从某种程度上成为有利资源。

教师心理弹性的提升策略

海淀区教师心理测评结果显示,目前教师心理弹性总体现状较好,在坚韧维度上,三分之一的教师面对挑战时能够镇定自若、反应敏捷;在自强维度上,接近一半的教师经历挫折后能恢复并获得发展和成长;在乐观维度上,五分之二的教师对待压力有信心,会以积极视角看待问题。近98%的教师心理弹性水平处于中等以上,1.7%的教师弹性水平较低,尤其是教龄在10-15年的教师心理弹性平均水平较低,需要进一步改善。心理弹性的提升利于教师不断应对压力与挑战,积极投入工作,不仅关系到自身心理健康与人格完善,更会影响到与学生的互动,影响到对学生的支持与示范,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心理弹性影响因素为教师弹性提升提供了启示,可从内外保护因素的增强来达到教师适应良好的发展状态。

1.培养积极认知

积极认知作为一种心理保护因子与思维方式,和行为存在内在关联,一定程度上能激发教师解决问题的信心,探索问题解决策略,进而采取积极行为。积极认知是教师积极心态、积极人格的重要方面,也是提升教师心理弹性的首要环节。培养教师积极认知就是促进其形成积极视角看待问题,能够对好事件进行持久的、普遍的个人归因,对未来充满希望,形成乐观的解释风格,以积极态度应对压力。海淀区于2009年引入了积极心理学思想,借助“中小学生健全人格培养”课题研究、现场会、心理活动等形式普及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导教师阅读积极心理学书籍,学习积极归因方法,积极地认知自我、他人、外界,培养积极思维,涵养积极力量。

2.合理定位职业角色

面对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的发展变化,教师对自身职业角色的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培养教师多重职业角色意识,就要让教师认识到自己既是学生的指导者、成长的陪伴者,自身也是学习者,进而面对学生问题、家校沟通等实际问题时,就会多一份理解,少一份埋怨,增加职业认同感与职业自豪感。同时,也能确立合理的职业期望,明晰自身价值,也会了解职业局限,根据发展条件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规划,在职位变动、教学任务变化、教学内容调整中灵活地调整心态,发挥专业所长,获得适应与发展。为了加强教师的职业角色认识与规划,海淀区建立了涵盖职业倾向测试的教师心理测评数据库,包括教师职业规划测试、自我分析等内容,以自选的方式进行,结果自动推送,方便教师自我测查与改进,为教师更好地进行角色定位提供依据。

3.完善知识结构

教育教学技能是教师心理弹性的保护因子之一,也是教师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支撑。教师要树立学习意识,养成自觉学习习惯,不断在教育实践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学习新知识,完善教学经验与专业技能,在教学中产生成就体验,增加心理弹性,适应教育综合改革的相关变化与需求。海淀区为教师搭建了广阔的学习平台,通过区级、校级、线上、线下多层次的教研与培训,一方面开展学科教学类专业培训,帮助教师增加学科素养,提高其教学能力;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开展学生管理、教育心理等综合性培训,拓展教师的眼界与视野,让教师能够走进学生,把握教育规律,全面完善知识结构。

4.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教师作为与人打交道的职业,难免会出现情绪起伏与心理波动,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就越能及时将负性情绪及心态排解掉,不至累积形成大的压力与困境,无形中利于身心平衡。海淀区重视教师心理调适技能培养,先后开发了《教师心理调试故事50例》《教师幸福感言》等工具书,借助教师心理通识培训、志愿队下校服务等方式,帮助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学会调节心理的方法与策略,形成积极认知与积极人格,坚定教育理想,体验职业幸福。

5.建立融洽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构建自身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心理适应性的内容之一。教师要利用微信、网络等新型沟通媒介,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善用赞赏、激励与评价,给予学生积极关注与暗示,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学习人际沟通技巧,与同事、家人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集体归属感,形成与他人的良性互动,体会支持感,提升心理资源与弹性。为了促进教师间的人际互动,海淀区广泛利用德育心理中心、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区域性平台,为教师群体提供团体体验类活动,帮助教师掌握、练习双向沟通、积极回应等沟通策略,改善人际关系。

6.优化学校人文环境

除了发展教师自身的保护因素外,学校等外部因素对教师心理弹性的发展也有影响。和谐校园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教师情操,愉悦身心,涵养教师人格。海淀区教工委、教委历来重视校园文化的心理影响效应,不断从软、硬件方面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提供尊重、关爱、激昂的人文环境,促进教师心理和谐。此外,给学校下发“享受职业生活十条建议”“健康工作十条建议”等倡议,为教师提供具体工作指导,促进学校人文环境优化。

上一篇:2022年中考思想品德总复习考点检测(法律常识2)下一篇: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