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有限公司交通安全管理指引

2024-10-10

控股有限公司交通安全管理指引(精选8篇)

控股有限公司交通安全管理指引 篇1

HRRQ-AQ-FX-14 版本号:2015版

华润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交通安全管理指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企业交通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结合华润燃气控股实际,特制定本指引。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驾驶员,是指华润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燃气控股)、各大区、各成员企业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辆有效驾驶证件,驾驶单位所管理车辆的从业人员。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车辆,是指华润燃气控股、各区域管理中心、各成员企业使用的公务用车、生产用车、服务用车等机动车辆;摩托车、电瓶车亦参照执行。

第四条 本指引适用于华润燃气控股、各区域管理中心、各成员企业及其分子公司。

第二章 职责

第五条 各成员企业应在EHS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将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总体工作之中。

第六条 各成员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对交通安全进行监督管理;车辆管理部门(总经理办公室或其他指定的部门)具体负责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应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专(兼)职交通安全管理人员。HRRQ-AQ-FX-14 版本号:2015版

第七条 安全管理部门职责:

(一)监督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二)组织内部交通事故调查和处理,提出处理建议;(三)参与内部交通准驾资格考核认定。第八条 车辆管理部门交通安全职责:

(一)组织落实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交通安全管理方针、政策和法规、安全生产要求,制定、落实交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二)制定交通安全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三)负责内部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四)负责组织内部交通安全检查,对事故隐患和交通违章行为按规定及时处理;

(五)参与交通事故内部调查,提出对交通事故责任人的初步处理建议,建立交通事故档案,并负责交通事故统计报告;

(六)负责车辆统筹管理工作,包括车辆报废、购置申请、车辆调配、车辆档案、车辆租赁、归口费用管理、保险、车辆安全检查、车辆维修、车辆定期计划保养、油料管理、降油耗,节能减排、车辆的停放等;(七)负责单位全体专兼职驾驶员的资格申请审批、认定、日常管理和考核等工作;

(八)对单位车辆及驾驶员建立信息档案或台账,内容包括驾驶员姓名、驾驶证编号、驾驶证有效期限、驾驶员联系方式、驾驶证复印件(正、副HRRQ-AQ-FX-14 版本号:2015版

本)及个人照片等,并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对信息台账进行更新或调整。第九条 专兼职驾驶员职责:

(一)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认真执行各项交通安全及车辆管理制度;(二)严格执行车辆驾驶安全操作规程,对所驾车辆做好维护保养,保持车况运行良好;

(三)定期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和业务技术学习,增强安全行车意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四)爱护车辆,严格按规定做好车辆日常检查,不超载、不超速、不带故障出车,不疲劳驾驶,严禁酒后驾车和无证驾车;

(五)服从车辆调度,严格执行派车单制度,做到安全行车;(六)确保随车工具、灭火器、车辆行驶手续的完整齐全。

第三章 驾驶员管理

第十条 各成员企业应建立和执行内部准驾制度,车辆管理部门负责内部准驾证的审批、考核、发放、注销及备案等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专兼职驾驶员应经交通安全知识和实际操作考试,车辆管理部门对通过考核合格人员发放内部准驾证,获得内部准驾证的人员签订承诺书后方可驾驶公司车辆。未经批准的驾驶人,不得驾驶单位车辆;严禁任何人员擅自将车辆交给未经单位认可的人员驾驶。第十二条 申请单位内部准驾证,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本单位在册员工; HRRQ-AQ-FX-14 版本号:2015版

(二)具有有效的机动车驾驶证件;

(三)驾驶证准驾类别与准驾的机动车类型相符;(四)身体条件符合驾驶车辆;

(五)交通安全知识和安全驾驶技术考核合格;(六)所属单位(部门)同意。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车辆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或给予注销准驾证,并在备案资料中注明:

(一)患有妨碍安全驾驶车辆疾病的;(二)不接受违章或肇事处理的;

(三)已离开工作岗位,退休、退养或自谋职业的;(四)驾驶员本人提出注销内部准驾证的;(五)单位(部门)认为不适合驾驶内部车辆的。

第十四条

专兼职驾驶员应严格遵守各项交通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自觉服从管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驾驶作风,确保行车安全。第十五条

应建立驾驶员完整的安全行车档案,主要内容包括:安全行驶公里数、培训考核、违章积分记录以及安全奖惩等。

第十六条

应确定车辆对应的使用“核准人”,负责安排和批准使用公司车辆。

第十七条

长途行车应实行审批制度,长途车的使用需经车辆管理部门审批并登记,派车人员还应根据天气、路况和行车条件对执行任务的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原则上应由专职驾驶员负责长途行车。HRRQ-AQ-FX-14 版本号:2015版

第十八条

市内行驶车辆需随车带有行车记录册,驾驶员应做到记录准确、完整。

第十九条

应禁止驾驶员疲劳驾车。驾驶员连续长途驾车超过4小时应停车休息,休息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每日驾车行驶时间累计不得超过8小时,因工作需要,确需超过行驶8小时时,应配备2名驾驶员轮换驾驶。第二十条

严禁强令驾驶员违章行车。遇有下列情况,驾驶员有权拒绝驾驶车辆:

(一)车辆存在严重故障隐患;

(二)身体不适或正在患妨碍安全驾驶的疾病;(三)违章超速指令等违章驾驶指令;

(四)因恶劣天气、危险道路等路况和条件原因无法保证安全驾驶的; 第二十一条

每季度至少对专兼职驾驶员及相关人员进行一次交通安全培训。交通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内容应包括:(一)有关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等;(二)交通安全常识;(三)交通运输风险管理知识;(四)安全驾驶技术;(五)车辆机械常识;(六)交通事故案例;(七)人员紧急救护常识;(八)其它交通安全内容。HRRQ-AQ-FX-14 版本号:2015版

第四章 车辆管理

第二十二条

车辆仅限于单位内部生产、服务、办公或已授权的用途,严禁公车私用。

第二十三条

生产、抢险车辆应安装使用GPS监控系统进行管理,可安装行车记录仪。

第二十四条

应建立完整的车辆技术档案,主要内容包括:车辆状况,历次维护保养及大修时间、内容、更换零部件记录,车辆损坏及修复情况。第二十五条

应按规定为车辆办理保险,车辆保险办理和理赔工作由车辆管理部门统一负责。

第二十六条

机动车辆应按期参加安全技术检验,通过检验车辆方可使用。第二十七条

外部租赁车辆时,行驶证、营运证、附加费证、保险费凭证等必须齐全有效,按照“谁租赁、谁负责,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依法签订租赁合同,并加强交通安全管理。

第二十八条

应建立车辆维护保养和回场检查制度,对车辆定期进行检查,凡不符合安全行驶条件的车辆不得运行。

第二十九条

成员企业所属分散车辆应相对集中管理,委托具有资质的车辆维修单位进行回场检查和定期维修保养。

第三十条

车辆的维修需制定计划、定点维修。车辆需要维修时,需由报修人填写车辆维修审批单,经车辆管理部门负责人签批后到指定厂家进行维修。HRRQ-AQ-FX-14 版本号:2015版

第三十一条 车辆维护保养应参照随车文件中的维保说明制定维护保养计划。

第六章 交通安全管理规定

第三十二条

车辆应按行驶证核定量装载人员或货物,严禁超载、超限运输。

第三十三条

驾驶员每天应对车辆实行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三检制”,对车辆的油、水、电及各部件进行检查,凡经发现故障车辆一律禁止行驶。

第三十四条

驾驶员出车前的安全检查应包括:(一)检查车容、车貌,各种牌证齐全;

(二)检查喇叭、灯光、制动器、雨刮器、玻璃、后视镜等装置是否齐全有效完好;

(三)检查冷却水、机油、制动液、燃油、电解液、轮胎气压是否符合要求;

(四)检查方向盘、离合器以及制动器的自由行程是否正常;(五)检查车厢或货箱装载状况是否稳定、牢固。

(六)长途行车前应检查转向机构、拉杆、接头等轴销部分是否牢固可靠。

第三十五条

车辆必须配备随车灭火器。驾驶员应能熟练掌握灭火技能,经常对车配灭火器进行检查,发现灭火器失效的,应及时更换。HRRQ-AQ-FX-14 版本号:2015版

第三十六条

车辆停放管理规定:

(一)车辆实行定点停放管理,下班收车后须按单位指定的地点定置停放,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将单位车辆在外停放过夜;

(二)节假日期间,对非生产运行车辆和非值班车辆实行“两交一封”(交车辆钥匙、交行驶证、定点封存车辆)制度;

(三)车辆外出停放(含过夜),应在有偿停车场或有专人看守的位置停放,不得将贵重物品存放在车内,离开车辆时应检查车辆门窗是否关好、锁牢,防止车辆受损被盗;

(四)车辆停放时要注意观察停放周围有无易燃易爆物品,检查车内有无烟头、火种等,确认无火灾隐患后,方能离开;

(五)遇恶劣天气时车辆应选择安全的地点停放,不得将车辆停放在枯树、危墙旁或地势较低处,防止积水淹车及高空坠物损坏车辆。第三十七条

夏季高温天气为防止车辆自燃,应做好以下内容的检查:(一)车辆有无跑、冒、滴、漏现象,耐油塑胶管道是否老化、龟裂;(二)电气线路有无搭铁、断路短路失电现象;(三)常用继电器、电路集成器(板)是否烧灼发热。第三十八条

恶劣天气安全行车管理规定:

(一)遇大风、大雾、暴雨等恶劣天气时,驾驶员应使车辆降低车速,必要时开启大灯或示宽灯,以使视线清晰,并引起道路行人和车辆注意;(二)路面积水较深,如对道路情况没有把握时,驾驶员应将车辆暂时停放于安全地点,并开启应急灯提示后方车辆,切不可贸然行车; HRRQ-AQ-FX-14 版本号:2015版

(三)雪天行车时,因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力小,容易产生滑溜现象,使车辆失去控制而导致车祸。因此,应保持匀速行驶,减少或尽可能避免变更车道、强行超车等操作,以减少或防止侧滑,注意前后车距,加大安全系数;

(四)雾天行车要注意要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同时打开示宽灯和雾灯,应控制车速与转向,不要急制动与急打方向盘,防止追尾刮蹭。第三十九条

机动车的转让或报废处置时,应到政府车管部门办理相关过户或报废手续。

第七章 违规行为和交通事故管理

第四十条 车辆驾驶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有关交通安全管理规定,驾驶人员因违反交通法规导致的罚款由本人承担。第四十一条 发生下列违法违规行为的,按情节严重程度,处责任人100—5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可同时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记过、取消驾驶资格处分:(一)不系安全带;(二)公车私用;(三)强令违规驾驶;(四)超速行驶;(五)酒后驾驶;(六)超载及客货混装。HRRQ-AQ-FX-14 版本号:2015版

第四十二条

发生下列违法违规行为的,按情节严重程度,处责任人500—2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可同时给予取消驾驶资格、解聘处分:

(一)醉驾;

(二)将车辆交与非本单位认证驾驶人员驾驶;

(三)明知车辆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不报告、不检修或不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四)其他严重危害安全行驶的行为。

第四十三条

发生下列违法违规行为的,对相关责任人应加重处罚,并报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对驾驶人员采取严重警告、取消驾驶资格、解聘处分:

(一)逃离交通事故现场或破坏、伪造事故现场,毁灭证据的;(二)隐瞒交通事故不报或者隐瞒事故真相的;(三)酒后驾驶机动车辆造成交通事故的;(四)无准驾证驾驶单位车辆造成交通事故的;(五)驾驶单位车辆办理私事造成交通事故的;(六)利用交通工具违法乱纪的。

第四十四条

发生第四十六条第(四)、(五)、(六)款行为的,在保险理赔后损失的差额部分由事故直接责任者承担。

第四十五条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员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设立警示标识,注意个人安全保护措施,向公安交警部门、保险公司报案,并及HRRQ-AQ-FX-14 版本号:2015版

时通知本单位车辆管理部门负责人。车辆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将情况报分管领导和公司安全管理部门。

第四十六条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若造成人员伤亡,应立即抢救伤者,移动现场需设标记。如有扩大事故的危险因素(如车上有燃油外泄、有易燃易爆等物品),还应立即报告消防部门,并疏散周围人员。

第四十七条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方车辆逃逸的,驾驶员需记下肇事车辆车号、特征并立即报警,以便警方及时追查逃逸车辆。

第四十八条

发生的各类交通事故,除配合政府交通部门调查处理外,事故单位应及时进行现场取证和内部调查处理工作。

第四十九条

各类交通事故均应按华润燃气控股有关规定进行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上报。各类交通事故均应记录,事故档案应包括从事发报告、调查、理赔到结案处理的全过程内容。

第八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五十条 各成员企业应对在交通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五十一条

因下列情况造成交通事故,除按规定对驾驶员做出处理外,还应对车辆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一)未按规定明确专兼职交通安全管理人员的;

(二)违反交通安全法规,违反有关安全生产决定、规章制度的;(三)管理松懈,明知车辆存在事故隐患而不及时消除的; HRRQ-AQ-FX-14 版本号:2015版

(四)发生事故后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事故扩大或同类事故在一定时期内重复发生的;

(五)违反本指引及华润燃气控股有关安全管理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交通事故。

第五十二条

驾驶员因公出车发生的交通事故,除承担事故相应的法律责任外,还应根据事故损失大小、承担责任的比例对驾驶员进行处罚。第五十三条

未经批准私自出车发生的交通事故,除承担事故相应的法律责任、赔偿车损外,还应对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

第十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危化品的运输管理除应遵守本指引之外,还应按照华润燃气控股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五条

各成员企业应根据本指引制定本单位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

第五十六条

本指引由华润燃气控股安全管理部负责解释。第五十七条

本指引自2015年4月28日起施行。

控股有限公司交通安全管理指引 篇2

世界各国控股公司的功能定位有三种选择模式:

(1) 金融型控股公司。

以追求资本增值为唯一目标, 无明确的产业选择。投资对象多为上市公司, 股权流动性高。将注意力放在财务指标数据的控制上, 通过控制股权, 支配被控股公司的重大决策, 以达到资本控制的目的。金融型控股公司的总部人员精简, 主要是高级财务管理人才, 通过资本营运手段对被控股子公司进行指导、监控, 并且不断捕捉资本市场的信息, 进行符合投资回报目标的兼并、收购和出卖转让。因此金融型控股公司的母子公司关系不稳定。由于母公司不从事生产经营。金融型控股公司也没有一个特定的核心企业, 也不对子公司进行战略方向上的规定, 一般适用于没有明显主导产业的无关多元化企业。金融型控股公司的目标是不区分业务领域的企业收益最大化, 资产管理是其核心功能。如日本的三菱、三井、住友和欧美国家的摩根、杜邦、洛克非勒等财团。

(2) 战略型控股公司。

以追求资本增值与多元产业发展双重目标, 有明确的产业选择, 有核心企业, 母子公司关系稳定, 集团母公司通过控股方式形成战略型企业集团。控股的母公司与战略业务单位的关系是通过战略协调、控制和服务建立起来的。母公司不从事具体日常经营, 只是通过掌握子公司股份, 利用控股权, 影响股东大会和董事会, 支配被控制公司的重大决策和经营活动。采用这种组织体制的优势是决策和执行分开, 产品经营和产权经营分开。战略型控股公司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集团的发展趋势。如日本的日立、丰田、松下、东芝等。

(3) 操作型控股公司。

以追求主导产业市场占有率与资本增值双重目标, 有明确的主导产业。既从事股权控制又从事具体某个业务的实际经营的控股公司。由于母公司从事较多的具体业务的操作指导, 母子公司关系密切, 所以人员配备较多, 管理费用较高。企业在多元化的初期通常采取这种组织体制, 此时主业由母公司经营, 多元化的业务由子公司经营。这种组织体制的优势是主业发展会受到整个公司的充分重视, 劣势是母公司高层管理者有大量的时间要耗费在主业日常经营事务的处理上, 没有太多时间考虑母公司整体发展以及其他多元化业务发展。简单说母公司高层管理者更多扮演一个业务负责人的角色, 而不是一个多业务公司老总的角色。如IBM就属这类。

2 控股子公司的管理定位

在企业集团理论中, 控股子公司通常被分为核心层公司、紧密层公司、半紧密层公司、松散层公司。我们认为这种划分不是很清晰, 而且没有什么管理意义。我们建议采取如下划分方法:

(1) 在母公司战略中的位置。

每一个企业都有三个层面的业务企业, 必须拓展并确保核心业务的运作, 积极发展新的业务并随时关注未来业务的机会。对于核心业务, 业绩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与资本回报, 关键成功因素是集中于业绩, 员工主要为业务维持者, 激励理念主要以财务方面为主。对于发展中的新业务, 业绩评价标准主要是销售收入与净现值, 关键成功因素是营造创业环境。员工主要为建立业务者。主要通过购买或自己发展所需要的能力, 激励理念以里程碑为主。对于未来业务机会, 评价标准是选择方案的价值, 关键成功因素是探索特许地位, 员工主要为赢家和幻想家, 激励理念以具体工作为主。

(2) 业务类型。

子公司分为业务公司、功能性公司、专业服务公司。业务公司从事一个具体业务, 在母公司统一指挥下进行生产、开发、销售等具体经营活动, 是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不同业务公司之间可能是前向后向关系, 也可能是有产品客户市场战略协同关系, 还可能是完全无关。功能性公司如进出口公司、财务公司等。主要是集团为了统一使用某种资源而设立, 通常为集团内部其他企业服务同时也对外进行服务。这类公司可以作为成本中心, 也可以作为利润中心, 管理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是转移价格问题。专业服务公司。如机械维修公司主要是集团各业务公司之间能共享的价值链整合在一起, 充分利用固定资产和人员。通常来说设立这种专业服务公司的原因是这种服务对业务来说很重要, 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不适合外购, 这类公司应作为成本中心进行管理。

3 集团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综合治理

企业集团公司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态,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管理和运作具有相对宏观性和科学性, 如何针对企业特点进行统筹管理, 如何按照“集权有道、分权有度”的管理目标进行规划, 如何加强财务监控管理, 都是集团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我们从理论上可以定位集团公司和控股子公司职责, 但到底采用什么方式才能保障解决集团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管理这一难题呢?答案恐怕还是采用“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将从“考核、权限、人事、信息”四个方面入手操作, 四管齐下, 同时根据企业和业务的不同情况进行权变的设计。其中, 考核的控制是通过业绩控制来实现的, 也是最重要的控制手段。权限控制是管理控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它是一把双刃剑, 在对子公司可以做到严格控制的同时, 又极易挫伤子公司的经营积极性。因而, 权限控制的应用和松紧度设计必须审时度势。人事控制, 集团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人事控制更多地势从激励、考核、奖惩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 去设计控制方式。信息控制的主要内容是要保证控股子公司的运营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集团公司。由此可以看出, 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控制, 就使得管理控制比较全面、扎实, 同时可以留有缓冲余地, 达到松紧适中的管理目标。

4 总结

由此可见, 集团公司对控股公司的管理从总体上就是要解决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问题。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 公司内部的管理权限配置, 没有统一标准, 有的强调集权, 有的则强调分权。不过, 大都遵循“有控制地分权”这一基本的管理信条, 即所有权的对外延伸和分解要以有效控制为前提, 无控制的放权等于弃权或失控。新的时代面临新的选择和新的挑战, 集团公司要在时代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就要对控股子公司进行适当的管理和经营, 因时利导, 因势利导, 从而使得控股子公司的发展和集团公司能够互相补充, 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来大勇.对加强集团公司管理的几点认识[J].财会论坛, 2004, (4) .

[2]国泰君安, 东方集团.准金融蓝筹股[J].证券市场周刊, 2006, (45) .

控股有限公司交通安全管理指引 篇3

博斯咨询公司(Booz&Company)大中华区董事长

昊盛公司所处的智能电表行业正在迎来巨变,到底是水暖鸭先知还是沸水煮青蛙,取决于欧阳宇翔先生能不能成功地改造企业DNA,让昊盛公司成为具有警觉性领导力的公司。

行业第八是怎么样的成绩?对于一家投资银行来说,可能将从Facebook这个史上最大科技股IPO中分到一杯羹,从而名列华尔街权力“封神榜”;对于一支英格兰超级联赛球队来说,意味着将无缘下一赛季的欧洲冠军杯和欧联杯,球队经营计划面临调整;对于一个航空制造业企业来说,对不起,航空制造业没有行业第八的企业。而昊盛公司所处的智能电表行业,国家电网作为占据绝对优势的最大买方,其统一招标的政策正在深深改变着游戏规则。5-6亿元人民币销售额的昊盛公司,其市场地位并没有行业第八名看上去那么光鲜靓丽,围绕着市场集中度、成本控制能力和以资本实力背书的整合将成为行业晴雨表。

昊盛公司某种程度上意识到了这种行业变化,但是组织的思维惯性促使从CEO到部门经理的管理层采取的还是“开关延敌”、总动员的非常态方式,把这场正在发生的行业巨变当做一场单打独斗的战役在打。在电科院设定产品检测标准、价格竞争为主要竞争模式的智能电表行业,昊盛公司已经失去了原有在地方上的一些“定位优势”。同时在技术上,对于机械电表“柯达式的留恋”也并没有赋予昊盛公司在智能电表时代技术上的先发优势。摆在昊盛公司经营领导团队面前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如何降低自身的制造成本,而是如何在一个以成本和技术为中心导向的行业里,让在这两方面目前都不具备优势的昊盛公司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

弄清楚了公司面对的问题之后,让我们再来看看昊盛公司的解决方案。临时增设的采购部门,利用大额订单带来的原材料议价优势进行供货商的选择与制衡,这些都是见招拆招的战术选择,昊盛公司进行得聪明、完成得漂亮,但是这并不能从实质上应对昊盛公司所面对的挑战。对于昊盛公司来说,最需要做的是以成本和科技创新为企业业务核心,重新划分企业部门以及各自的职责权利,建立一整套新的、合理的业务考核体系(包括KPI指标)来对企业经营状况做出评估。将2010年的“作战总动员”变成运营常态,让现有的采购、测试、研发和生产部门共同对产品质量和采购成本负责,而不是分别对“采购”、“测试”、“研发”和“生产”负责。只有这样才能让昊盛公司成为一家拥有“警醒型”企业DNA的优秀公司,并在即将到来的行业整合和集中化中处于优势地位。

点评2

张天兵

美国科尔尼管理顾问(A.T.Kearney)全球合伙人,科尔尼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该案例在高科技制造业中非常典型,其行业特点就是技术更新的速度快,成本压力也非常大。

案例中所提及的核心问题是新器件引入之后测试工作的职能问题,其实我认为,最为核心的问题还是构建持续降本能力,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如何在质量合格的前提条件下,通过新器件或者新器件的供应商引入,在企业整体层面上达到降低成本,提升竞争优势的目的。

高科技制造企业的组织架构按照职能通常分为:产品设计部(研发部)、采购部、生产制造部、质量管理部等,这是一个序列,构成从设计、采购、生产、质量保障这样一个流程和组织架构方式。每个部门都有不同的职能,但是在新器件引入中,由于它是一个科技类产品,关键原器件和通用器件的产品质量会对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成品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包括质量的稳定性、质量是否达标等。

因此,新器件或者是新器件的供应商的引入,不是单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事,采购部不足以清晰地了解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质量能否真正达到产品设计部的要求,也没有足够的测试资源在它的管辖范围之内做这种长期的、应该做的测试。它需要有一个跨部门协作的、横向的、一体化的流程,将各个部门的资源全部调动起来,围绕同一个目标,做同一件事情。这个目标就是上面所说的,在保障质量合格的前提下,通过新器件或者新器件的供应商的引入来持续降本。

这样看来,在职能性组织架构之外,跨部门形成一个组织就成为必须。这在跨国公司通常被称作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来自各个职能部门,只是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组织在一起,工作小组的总负责人可以来自采购部,也可以来自技术部,还可以来自生产部以及质量管理部。但他必须要有全盘的管理经验,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他既有技术方面的知识,也有所谓商业的经验,这样就可以清楚整个技术是否能够达标,成本上是否能够降低,以及如何能够通过与供应商的谈判等等一些手段,在技术达到部门要求的前提下,能够有持续降价的空间。

昊盛公司在之前的尝试中,将一个本该是跨部门协作的事情放在了单个部门里面去做,其结果可以预见——要么做不成,要么效率低下。就像案例中所提及的那样,将降本主要放在采购部中时,降本是达到了,但出现了批量的质量问题;将测试的职能独立放在测试中心,测试的周期很长,采购部降低成本的目标就难以达到。

如果要制度化来做此事,必须要有跨部门协作的机制,也就是在职能型组织中间建立起一个横向协调的机制,其中工作小组的方式最为常见,当然也可以是跨部门流程,能够将各职能部门中间的各个节点横向地流转、贯穿。至于目标的设定以及KPI考核的方向,就是在引进新器件以及新器件供应商时,在保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同时要降低成本。因此,欧阳宇翔先生最后制定的推进工作的四条基本原则基本上是对的,其核心就是要将KPI指标对各个部门形成控制。

对研发部门而言,产品设计本身就是要持续地降低成本,这在电子制造企业非常普遍,因此,持续降本可以作为KPI的其中一项指标放在研发中心。对采购部门也是一样,在质量有问题的情况之下降本,成本并不能真正降下来的。

因此,要通过引进新器件或者新的器件供应商来持续降本,就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质量可以接受,二是成本要能够下降。考核的重点在于,要将质量跟成本放在一起考核,在质量可接受的前提之下,成本的持续下降,才是企业想要的最终目标。

此前,昊盛公司将质量和成本分开来考核,这就错了。公司的出发点是要降本,因为面临市场的压力,企业不得不去降本,这没有错,但是通过采购部去降本,因为采购部对产品技术不熟悉,或者是对产品质量不关心,就可能导致成本是下降了,质量却受到了影响。

而如果研发中心或测试中心来抓质量,采购部门负责成本,两个部门各负责一头,事情就无法推进。因为“屁股指挥脑袋”,各部门都会站在本部门立场而不是公司整体立场上来思考处理问题,最后就是不做最好、最保险。

控股有限公司交通安全管理指引 篇4

和乔大厦员工工作纪律相关规定

(暂行)

为加强公司管理,维护公司良好形象,规范公司考勤管理,严肃工作纪律,有效提升员工敬业精神,在原有的管理制度基础上结合公司现有的实际情况,制定并重申相关纪律规定。

第一条、工作准则

1、公司倡导正大光明、诚实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全体员工自觉遵守国家政策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提倡简单友好、坦诚平等的人际关系,员工之间应互相尊重,相互协作。

2、工作期间所有员工着正装或者商务正装。办公时间不从事与本岗位无关的活动,不准在上班时间吃零食,睡觉,干私活,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看与工作无关的书籍报刊。办公区内不得高声喧哗。接听私人电话不得超过5分钟。

3、未征得同意,不得随意翻看他人物品。需要保密的资料,按规定专人保存。

第二条 考勤管理

1、作息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 8:30---12:00 12:00—13:00午休 下午13:00—17:00

2、和乔大厦办公人员实行全员打卡制度、一日两次,即上下班各一次。

3、考勤制度 1)迟到、早退

当月累计迟到、早退次数不超过3次(含3次)且累计迟到、早退时间不超过30分钟(含30分钟)的,给予口头警告。累计迟到、早退次数超过3次或累计迟到、早退时间超过30分钟的,按全部迟到、早退次数扣款,每次扣款30元。当月累计迟到、早退达到10次的,公司有权与其解除劳动关系,且不承担任何责任。

2)旷工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按旷工处理:

a、未按照考勤管理流程办理相关考勤单据就擅自离开工作岗位者。b、员工申请假期,未经批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者。c、准假期已满未办理续假手续,未按时上班者。d、请假理由与事实不符者。

旷工的处罚:旷工一天双倍扣除当日工资;月度累计旷工3天或累计旷工8天的,视为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扣除全月工资及当年奖金,且公司有权与其解除劳动关系。

3)工作时间外出、出差

外出:员工因公外出办事,需填写《外出审批单》,经部门负责人或主管领导签字同意,送人事行政部备案后,在考勤机上刷卡后方可外出。工作期间,原则上外出手续需提前办理,如遇特殊情况未提前办理的,需在3个工作日内补齐手续,否则视为旷工。

出差:费用按差旅费用标准报销,详见差旅费用标准。出差审批流程:

a、部长级以下员工:需填写《出差申请单》,经部门负责人、人事行政部签字确认后,由主管领导签字批准,送人事行政部备案。

b、部长级以上(含部长)员工:需填写《出差申请单》,经人事行政部、主管领导签字确认后,由主管领导签字批准,送人事行政部备案。

c、若逾期未回的,需及时补齐《出差申请单》。提前回岗的,需本人到事行政部进行销假,确认准确的出差时间。

4)未打卡的处理

员工因离职、入职、打卡机故障、因公外出、加班超过有效打卡时间等原因,导致当天不能正常打卡,可填写《考勤异常说明》,经部门负责人、人事行政部证明,可视作因公未打卡,不予扣款。员工每班次无打卡记录且未填写《考勤异常说明》的,一律视作旷工。

5)加班和调休

 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的工作属于加班,加班最小单位为2小时,不足2小时部分不计加班。根据加班发生时间不同,加班分为三种类型: a、发生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的加班为法定节假日加班。b、发生在国家法定休息日期间的加班为双休日加班。

c、发生在正常工作日的加班为正常工作日加班,不同类型的加班可以享受相应调休。 加班审批程序包括:加班申请、调休申请、加班和调休统一管理。

a、加班申请:因工作需要,各部门负责人可根据工作量有计划安排部门员工进行加班。加班员工必须提前填写《加班申请单》,经部门负责人和人事行政部批准后,方可进行加班。加班时要按照正常考勤进行打卡,无打卡记录不计加班。

b、调休申请:员工调休必须填写《调休申请单》,经部门负责人和人事行政部批准后进行调休。

c、加班调休统一管理:员工加班和调休要统一报人事行政部审批备案。

6)为加强考勤工作管理,每周一将前一周考勤情况汇总报各公司或部门主要领导。

第三条 办公用品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公司办公设备的管理,确保合理有效使用,特制订本制度。公司按照“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对办公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在规定的使用年限期间,因个人原因造成办公设备毁损、丢失、被盗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个人承担。爱护公共财物,如有人为损坏应按现价赔付。

1、理光一体机、机房设备作为公司内部办公设备,不对外开放,不允许员工用其干私活,指定专人进行管理,下班时间及时关闭电源。

2、办公室电话是为方便工作,处理公务之用,私事一律不得使用。

3、办公用品申请为每月一次,每月各部门填写《办公用品申请表》,由部门负责人签字生效交由人事行政部备案,人事行政部统一采购并发放。

4、.饮水间内物品(冰箱、饮水机、微波炉等)为公司财物,使用时注意爱护,不可人为损坏。指定专人进行管理,下班时间及时关闭电源。

5、每日下班前所有员工各自负责检查自己办公区域内电源、空调、电脑等电器设备,均处于关闭状态方可离开。如出现任何后果自行负责。

第四条 办公室卫生规章制度

1、办公用品存放整齐有序,不准在室内和走廊堆放物品、燃烧废纸、乱贴乱画。

2、要讲究卫生,保持办公室内外清洁美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3、有义务提醒外来人员不准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烟头、瓜果,禁止从窗户往外吐痰、倒水、乱扔杂物。

第五条 会议室管理制度

会议室由专人负责管理,各部门用会议室应至少提前一天登记,填写《会议室使用申请表》(前台领取),如有特殊要求需提前一周说明情况。使用会议室的部门,必须爱护会议室设施,保持会议室清洁。任何部门和个人未经同意不得将会议室的各种设施拿出会议室或转做他用。管理人员要严格做到室内物品的管理和维护,做到会散、人走、电源关、门上锁。

第六条 安全管理制度

1、为加强集团总部办公区域的安全管理,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保障公司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本着“预防为主,杜绝隐患”的原则,制定本制度。

2、大厦一楼需要门禁卡出入,集团总部为在和乔大厦办公区域办公的员工都统一发放了门禁卡,卡如有丢失、损坏另补者,需交工本费50元/张。

3、防盗安全管理

a、前台一定要做好来人登记,谢绝一切推销人员进入办公区域,做好防盗安全管理。b、员工不得在办公室存放私人贵重物品或大笔现金,下班离开时随手关门。

c、公司印鉴由专人负责,财务专用章和法定代表人印章分开存放,盖章须填写明细表。

4、用电安全管理

a、用电安全,计算机、空调要做到人在才开,人走就关。中午休息时请保持电源插座附近的清洁、远离水源。下班后如使用理光一体机、饮水机等电器,用完以后请自觉关机,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同时节约用电,节省能源。

b、定期检查各类防范设施的完好情况和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各类安全问题,要根据原因、性质、后果、责任等因素及时处理,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

5、办公区域禁止吸烟,确保财产和人身安全。

人和投资集团

保险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指引 篇5

保监发〔2011〕68号

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为防范化解保险公司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完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保险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指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保险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指引(试行)

一、总 则

第一条为防范化解保险公司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完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国家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要求,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系统安全,是指利用信息安全技术及管理手段,保护信息在采集、传输、交换、处理和存储等过程中的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四条信息系统安全是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各公司应通过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保障业务活动的连续性。

实现信息化工作集中管理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可以集团(控股)公司为单位对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统筹规划执行。

第五条中国保监会依法对保险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二、安全管理总体要求

第六条信息系统安全工作应按照“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原则,与自身业务及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构建完备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第七条各公司是信息系统安全的责任主体。公司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为信息系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之下应设立信息安全专业工作机构,全面统筹协调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相关事项的研判决策,并应指定公司级高级管理人员负责信息安全专业工作机构,作为信息系统安全的直接责任人。

第九条各公司应履行以下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和监管部门有关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相关要求。

(二)组织公司信息系统安全规划与建设工作,制订相关管理规定。

(三)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并定期或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进行检查、评估、审计、改进、监控等工作。

(四)对信息系统安全事件进行管理、处置和上报。

(五)组织公司员工信息系统安全教育与培训。

(六)开展与信息系统安全相关的其他工作。

第十条 建立覆盖物理环境、网络、主机系统、桌面系统、数据、存储、灾备、安全事件管理及应用等各层面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定期或根据需要及时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评审、修订。

第十一条针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各层面、各环节,结合各部门和岗位职责,建立职责明确的授权机制、审批流程以及完备有效、相互制衡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对审批文档和内部控制过程进行及时记录。

第十二条 配备足够的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信息系统安全工作人员。明确信息系统安全相关人员角色和职责,建立必要的岗位分离和职责权限制约机制,实行最小授权,避免单一人员权限过于集中引发风险,重要岗位应设定候补员工及工作接替计划。

第十三条 定期或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对高级管理人员开展信息安全管理与治理相关培训,对参与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和操作使用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技能培训和考核。加强岗位管理,明确上岗与离岗要求,重要岗位须签署相关岗位协议。对涉密岗位工作人员应特别进行保密教育培训,并签订保密承诺书。

第十四条 按照国家和监管部门信息系统安全规范、技术标准及等级保护管理要求,明确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实施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按等级安全要求进行备案并定期测评和整改。

第十五条 制定信息管理相关制度和流程,规范管理信息采集、传输、交换、存储、备份、恢复和销毁等环节,加强重要数据信息控制和保护,保障信息的合法、合规使用。

第十六条 按照国家和监管部门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要求、规范和技术标准,推进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建设工作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业务连续性。

第十七条 对信息系统安全事件进行等级划分和事件分类,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响应处理程序等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评审和修订。遇有重大信息系统事故或突发事件,应按应急预案快速响应处理,并按规定及时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第十八条 建立有效可靠的安全信息获取渠道,获取与公司信息系统运营相关的外部安全预警信息,汇总、整理公司内部安全信息,及时提交公司信息安全专业工作机构,并按相关流程发布实施。

第十九条 设立独立于信息技术部门的信息科技风险审计岗位,负责信息科技审计制度制订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与审计。至少每年对信息安全控制策略和措施及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至少每两年开展一次信息科技风险评估与审计,并将信息科技风险评估审计报告报送中国保监会。

鼓励公司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情况下,聘请具备相应资质的外部机构进行外部审计和风险评估。

第二十条加强信息系统知识产权保护和推进正版化工作,禁止复制、传播或使用非授权软件。

第二十一条申请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公司应按国家及监管部门要求,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安全管理,选择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机构进行认证,并与认证机构签订安全和保密协议。

第二十二条 在信息系统可能对客户服务造成较大影响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和规范地披露信息系统风险状况,并以适当的方式告知客户。

三、基础设施与网络设备环境

第二十三条根据信息化发展需要,建设相应的中心机房和灾备机房(以下统称“机房”)。机房应设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机房建设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监管部门要求。将机房外包托管的公司,应保证受托方机房符合上述标准,主机托管应具有独立的操作空间和严格的安全措施。

第二十四条 建立健全机房运行维护安全管理制度,指定专门部门及专人负责机房安全管理,采取合理的物理访问控制,对出入机房人员进行审查、登记,确保对机房实施7×24小时实时监控。

第二十五条 建立信息系统资产安全管理制度,编制资产清单,明确资产管理责任部门与人员,规范资产分配、使用、存储、维护和销毁等各种行为,定期对资产清单进行一致性检查并保留检查记录。

第二十六条 根据设备功能及软件应用等性质设立物理安全保护区域,采取必要的预防、检测和恢复控制措施。重要保护区域前应设置交付或过渡区域,重要设备或主要部件应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标记。

第二十七条 根据业务、应用系统的功能及信息安全级别,将网络与信息系统划分成不同的逻辑安全区域,在网络各区域之间以及网络边界建立访问控制措施,部署监控手段,控制数据流向安全。

第二十八条建立较为完备的网络体系,具有合理的网络结构,重要网络设备和通信线路应具有冗余备份,确保业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二十九条 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网络结构、安全配置、日志保存、安全控制软件升级与打补丁、口令更新、文件备份和外部连接等方面的授权批准与变更审核,保障安全策略的有效执行。

第三十条 内部网络与互联网、外联单位网络等连接时,应明确网络外联种类方式,采用可靠连接策略及技术手段,实现彼此有效隔离,并对跨网络流量、网络用户行为等进行记录和定期审计,同时确保审计记录不被删除、修改或覆盖。

第三十一条 严格控制移动式设备接入、无线接入和远程接入等网络接入行为,明确接入方式、访问控制等措施要求,形成网络接入日志并定期审计,确保未经审查通过的设备无法接入。

第三十二条 加强信息系统平台软件安全管理,确保配置标准落实。对入侵行为、恶意代码、病毒等风险即进行防范部署,严格控制信息系统身份访问、资源访问,监控主机系统的资源使用情况,并在服务水平降低到设定阈值时发出报警。

第三十三条 分类对计算机终端的安全提出要求,制订终端网络准入、安全策略、软件安装等管理规范。

第三十四条 规范化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硬件设备,规范设备选型、购置、登记、保养、维修、报废等相关流程,实时动态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定期进行巡检、维护和保养并保留相关记录。

第三十五条 制定介质分类管理制度。根据介质存储内容与重要性明确存储介质类型、存放技术指标、保存期限等,并定期检查介质中存储的信息是否完整可用。重要备份介质应进行异地存放。介质送出维修或销毁时,应保证介质信息预先得到审查并妥善处理。对于存储客户隐私等涉密信息的存储介质,应严格依据国家及监管部门要求进行保存与销毁等管理。

四、应用系统与数据安全

第三十六条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开发运行维护管理组织体系,制订完备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确保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维护过程独立、人员分离。

第三十七条 生产系统应与开发、测试系统有效隔离,确保生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三十八条 信息系统开发、实施过程应明确控制方法和人员行为准则,保存相关文档和记录。制定信息系统代码编写安全规范,规范开发人员对源代码访问权限的管理,有效保护公司信息资产安全。涉及公司核心或机密数据的信息系统,应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确保其开发实施安全,不得使用敏感生产数据用于开发、测试环境。

第三十九条 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前,应对系统进行功能、性能与安全性测试与验收,经相关流程审批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四十条 制定有效的信息系统变更管理流程,控制系统变更过程,分析变更影响,确保生产环境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包括紧急变更在内的所有变更都应记入日志,并做好系统变更前准备。

第四十一条 对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负责,保持运行维护控制力。加强安全入侵检测监控,进行风险评估与安全扫描,及时发现并处置安全事件。

第四十二条建立覆盖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安全问题管理流程。建立系统身份鉴别机制,严格帐号权限控制管理,规范权限分配和回收流程,保存审计记录,及时进行分析处理。确保全面的追踪、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问题,并对问题记录、分类和索引。

在遇有系统及数据升级、存档、存储、迁移、消除等需要系统终止运行情况,应妥善处理,保证系统及数据安全。

第四十三条 根据内部控制与审计的要求,保存信息系统相关日志,并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日志内容不被删除、修改或覆盖。

第四十四条 对主机系统进行审计,妥善管理并及时分析处理审计记录。对重要用户行为、异常操作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应进行重点审计。

第四十五条 建立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机制。根据数据及系统的重要性,明确数据及系统的备份与灾难恢复策略。

第四十六条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保证数据通信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涉密信息应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涉密信息在传输、处理、存储过程中不被泄露或篡改。

与外部相关单位信息交换时要保证信息交换协议、策略、密钥等开发运维安全管理,采用国家和行业相关数据交换标准,保障数据交换过程安全可控。

第四十七条 按照国家密码管理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密码设备管理制度,加强密码设备使用人员管理,使用符合国家要求和信息加密强度要求的加密技术和产品,加强相关信息系统安全保密设计和建设。

第四十八条 加强互联网门户网站系统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严格信息发布审批制度,严格控制网站内容发布权限,对网站系统进行安全评估,确保网站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四十九条 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等应用系统建设应具备相应管理规范,明确各交易环节或过程安全要求,采取必要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保护个人信息和客户敏感商业信息,保留交易相关日志,确保交易行为安全可靠。

第五十条 加强信息系统病毒防护工作,集中进行防病毒产品的选型测试和部署实施,及时更新防病毒软件和病毒代码,发现病毒或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建立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并部署防恶意代码软件,对防恶意代码软件的授权使用、恶意代码库升级、定期汇报等做出明确规定,采取管理与技术措施,确保具备主动发现和有效阻止恶意代码传播的能力。

五、信息化工作外包与采购服务

第五十一条实施信息化工作外包的公司,应制定完备的外包服务管理制度,将外包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合理审慎实施外包。

不得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责任外包。对涉及国家及本公司商业秘密和客户隐私等敏感信息系统内容进行外包时,应遵守国家和监管部门有关法律法规与要求,并经过公司决策机构批准。

第五十二条根据国家与监管部门有关外包与采购规定,结合风险控制和实际需要,建立有效的外包和采购内部评估审核流程与监督管理机制。

第五十三条 实施数据中心、信息科技基础设施等重要外包应格外谨慎,在准备实施重要外包时应以书面材料正式报告中国保监会。

第五十四条 建立健全外包承包方考核、评估机制,定期对承包方财务状况、技术实力、安全资质、风险控制水平和诚信记录等进行审查、评估与考核,确保其设施和能力满足外包要求。公司应优先选用通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信息技术服务机构提供外包服务。

第五十五条 与外包承包方签订书面外包服务合同,合同包括但不限于外包服务范围、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业务连续性要求、争端解决机制、合同变更或终止的过渡安排、违约责任等条款,且承包方须承诺配合保险公司接受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检查。

第五十六条 严格控制外包承包方的再转包行为。对于确有第三方外包供应商参与实施的项目,应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外包服务质量和安全不受影响和不衰减。

第五十七条 与外包承包方建立有效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确保外包服务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对于人员的必要流动,应要求外包承包方承诺确保外包服务的连续性与安全性。

第五十八条中国保监会根据需要对外包活动进行现场检查,采集外包活动过程中数据信息和相关资料,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外包情形,可以要求公司进行整改,并视情况予以问责。

六、附则

第五十九条本指引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修订。

第六十条信息化工作重大事项范围请参考《关于加强保险业信息化工作重大事项管理的通知》(保监厅发〔2007〕8号)

控股有限公司交通安全管理指引 篇6

一、构建综合风险工具平台的基础

实行综合化经营必然要面对庞大、复杂的管理对象和客体, 健全的机制、科学的方法、先进的工具, 每一项都非常重要, 任何一项的缺失或不完善都可能影响综合化经营效果的下降。面对日益扩大的业务范围和海量的业务数据, 无论是处于风险管理体系第二道防线的风险控制, 还是处于第三道防线的内部审计, 如果没有一套适宜的工具和方法, 风险管理工作将很难发挥服务公司发展目标的作用。依靠信息技术建立系统管理工具, 对风险控制和内部审计工作来说, 都是当前业界管理工具最佳的实务。且风险控制和内部审计在工作协同、工作目标、对象、方法等方面的趋同使建设综合风险管理工具平台成为必要和可能。

(一) 基于技术“协同”, 构建综合风险管理工具平台

风险监测、风控评价的结果, 可以为按风险导向制定审计计划提供支撑, 风险监测的疑点和异常, 可以提高审计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反过来, 审计结果经过分析提炼, 可以完善监控指标和预警模型, 上述工作价值有必要通过建立统一的技术平台予以实现。

(二) 基于要素“趋同”, 构建综合风险管理工具平台

无论风险监测、预警, 还是审计分析、查证, 依据的基础数据、使用的方式方法、确认的最终结果、工作的最终目标等都有趋同性, 特别是在业务经营信息技术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 都需要依赖信息技术的支撑, 因此, 建设统一的技术平台具备现实的基础。

(三) 对标同业, 有可借鉴的综合风险管理工具平台建设的经验

从本世纪初, 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着手建设非现场审计系统, 目前一些中小银行、保险公司也都建立了此类系统。如工商银行非现场审计系统, 主要应用于持续监测、风险评估、审计项目等管理领域。金融同业成熟的产品为我们构建综合风险管理平台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板。

二、综合风险管理工具平台总体框架

基于前述分析, 综合风险管理工具平台可包括风险监测、风险预警、审计查证、内控评价项目管理、基础管理等功能。平台建设的前提是公司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 同时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系统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三、综合风险管理工具平台建设思路

按前述综合风险管理工具平台总体框架构想, 依靠各经营单元核心业务系统建设的风险管理数据集市, 与原始数据同步一致, 实现次日同步加载。在数据集市之上建设各项功能子模块, 各子模块功能各有侧重, 为风险管理体系各环节提供相应的工具支持, 同时各子模块之间建立信息自动传递渠道, 实现风险管理资源效用最大化。

(一) 风险监测平台

主要实现四方面功能。一是建立并管理监测模型, 从各子公司和经营单元业务类型、主要产品、业务流程等维度, 确定可能对公司经营结果造成影响的主要业务和风险点, 设计相应的风险监测模型;二是定期运行监测模型, 实现对经营成果的同步监测;三是监测结果的归集展示;四是监测结果使用的传递和跟踪落实。

(二) 风险预警平台

主要实现四方面功能。一是建立风险监测模型, 实现风险的量化, 以及灵活的指标管理;二是提供预警规则管理, 实现预警规则的灵活定义和参数化配置;三是实现风险管理流程化, 提供对业务风险的监测、预警、调查、分析、跟踪、报告等全流程处理功能, 各层级管理者查可方便查询风险情况以及工作进度;四是提供业务风险分析报告以及处理结果统计报告, 满足业务工作监督与决策分析需要。

(三) 审计查证平台

主要实现三个方面功能:一是建立查证模型库, 实现审计工作成果共享和规范管理的目标;二是通过标准和可定制的审计程序, 实现业务自动提示和结论判断;三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 支持对审计疑点进行追踪分析, 获取审计证据。

(四) 内部控制评价平台

内部控制评价平台嵌入公司有关内部控制评价规范与标准, 自动实现公司内部控制量化评级, 展现公司的风险分布, 促进全面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主要实现四个方面功能:一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形成要素库、评价模板、机构和业务基础信息库, 以风险为导向, 确定各个评价点的权重与分值;二是评价项目管理, 确定评价项目的机构和内容, 发起评价项目并进行跟踪, 监控评价项目是否按规定内容和要求完成;三是评价结果处理, 支持评价人员在线打分;四是以评价项目报告形式展示被评级机构的风险分析状况。

(五) 项目管理平台

主要对审计项目流程进行管理与控制, 实现四个方面功能:一是审计项目流程管理功能, 实现从项目立项赋予文件归档的全流程电子化;二是自动生成审计工作底稿, 可以进行人工添加、更新、保存、查询等;三是自动统计问题数量和问题类型, 为确定未来的审计方向和重点提供支持;四是审计成果管理, 对所有信息档案进行分类归档, 根据授权进行查阅。

(六) 基础管理平台

建立保证综合风险管理工具平台正常运行的管理功能, 主要实现三方面功能:一是系统管理功能, 实现整个系统在严密的授权体2系0下15运年行, 第做1到1有期章中可依旬;刊二是系统运行监控, 利用日志监时控等功代 (能, 总对所第有6数06据操期) 作进行记录, 做到有迹可循;三是专家系统T, i对m风e险s点、风险模型、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形成知识库共享, 做到有案可查。

四、综合风险管理工具平台效能发挥的保障

综合风险管理平台仅是一个工具, 需要人的操作和使用, 如何发挥其效能, 需要从管理机制、运行措施、应用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

(一) 健全有关工具平台建设和运行的制度体系

综合风险管理工具平台建设和运行的制度体系是风险监测、风险预警、审计查证、内控评价等风险管理活动得以高效开展, 信息系统得以规范管理、维护和应用的机制保障。风险管理工具平台制度体系建设应从目标规划、体系建设、到管理实务和操作应用, 体现清晰的层次和脉络。在目标规划层面, 应建立平台建设总的规划, 明确平台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措施。在体系建设层面, 建立平台建设方案, 明确平台建设思路、框架和方法。在管理实务层面, 建设风险控制、内部审计工作规范, 全面细化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要求。在操作应用层面, 建立平台操作手册, 为平台发挥作用建立具体标准。

(二) 建立关键风险指标库和风险模型库

综合风险管理工具平台作为系统工具, 提供的仅是风险管理的功能, 无论是风险监测、风险预警、还是审计查证, 都需要工具的使用人人为确定重点和方法。因此, 建立关键风险指标库和风险模型库是提升平台使用效能的重要保证。基于对业务流程、主要风险和数据系统的流程梳理和风险分析, 从机构、业务、产品等维度, 建立金覆盖金融融控股公司主要经营单元和产品的关键风险N指O.标1库1和, 2风01险5Fi模n型an库c。e机构维度方面, 指标库和 (模型Cu库m建u设la全ti面v覆et盖y控N股O.公6司06各) 子公司;业务维度方面, 涵盖信贷、保险、投资、财务、信息科技等重点业务和管理领域;产品维度方面, 围绕业务流程, 根据风险点以及系统数据情况确定产品的主要风险指标和风险模型。逐步建立对控股公司所有机构、所有业务、所有产品全面覆盖的风险指标库和风险模型库。

(三) 建设一支高效的风险管理团队

风险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 对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都提出了新要求, 从有效发挥系统性风险管理工具的作用角度看, 应合理引入具有信息技术专业能力背景的风险管理人员, 运用科学的培养方式, 逐步打造掌握全面风险管理技术的人员队伍, 建立一支胜任日益艰巨复杂的风险管理任务的专业化团队。

摘要:金融控股公司能利用资源协调效应, 取得市场竞争力, 但集团化经营过程中也将产生不同经营主体风险的相互交织、传递, 风险管理极其复杂。本文从实现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技术资源协同出发, 讨论构建“综合风险管理工具平台”的思路, 寻求适应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风险管理之路。

关键词:金融控股,构建,风险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 (中国工商银行课题研究组) .

[2]《工商银行发挥非现场审计效能的做法及成效》.

[3]《农行内部审计远程风险监测体系的建设与分析》 (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武汉分局课题组) .

[4]《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审计部) .

国家控股的公司 篇7

如何理解“北京是祖国的首都”,逛故宫长城、走长安街明显不够——至少再去一趟东二环。

组成北京的六个环路中,东二环,是古皇城与新城区的交界。国资委下辖117个央企,93个将总部设在北京,此处是集中分布点之一。衙门从古向南开,东二环的楼厦则多开东门——据称是取意“背靠皇城,面向世界”。

自北向南,中国石油大厦是第一座会吸引注意的大厦。90米高,四座,排列成250米长的临街建筑群。地下3层的地铁通道,可直达北京地铁东直门站和首都机场快线。幕色降临,黄色暖灯间或亮起,楼便活了,如侍机而动的变形金刚。

接着往南,高架桥十字路口的对角,出现两座同名建筑,“中国保利”。其中三棱体的一座,正面是与中石油大厦等高的“北京第一中庭”,形如芦笙的另一栋,底座则是北京音效最好的演出场所之一。

这两座艺术感极强的建筑,是保利集团出资建造的,在该集团官网上,首任董事长贺平称其“在军队熔炉中长成”——它的前身是保利科技有限公司,由中央军委及总参谋部批准成立。邓小平木版画的原版,就在保利大厦的画廊里永久收藏,它由设计师专门创作,意欲用圆中带方、方中带圆的版画手法表现邓外圆内方的性格特征。

继续向南面1公里的十字路口,便可数齐三大石油集团。路口西侧,海蓝色的中海油大厦如扬帆油轮,路东的中石化大楼深色内敛——只看建筑,很难将它与中国企业500强的首位联系在—起。

中海油大厦旁边,是一条开了不少咖啡店的胡同。2004年,一个喜欢书、音乐和电影的人在其中一间写代码写出了网站,后来网站命名时,他想起了这个胡同的名字,豆瓣。

建筑止静,人事往来。2005年中海油大厦落成时,卫留成已赴海南任省委副书记,这位将中海油打造成当时中国境外上市增值最快、最多的股票的总经理,未能及时看一眼新大楼里白色的优雅廊桥,以及竹石掩映的三角形景观岛。

2011年,这三个央企老总集中调动。同一天,原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调任中石化任董事长,原中石油副总经理王宜林任中海油董事长。此前几天,中石化原总经理苏树林赴福建省任职。

东二环南面,还坐落着同样是央企大楼的中粮福临门大厦和华润大厦。1930年代,秦邦礼(博古的弟弟)奉时任中共特科负责人陈云的命令,赴港以“开店”之名创办秘密交通站——这即是华润的前身。“华润”,取自“中华”、“润之”,后者是毛泽东的字。1999年,99.85米的华润大厦在北京建国门拔地而起,是二环内最高的建筑。

与华润并列香港四大中资企业的是港中旅、光大和招商局集团。区别于其他企业家,招商局集团前掌门人秦晓,并不痴迷公司上市资产、利润等光鲜问题,他更热衷于与朋友们,比如前中信集团董事长孔丹,交换对“中国模式”这样宏大话题的看法。秦晓拥有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年轻时代,还做过中共元老宋任穷的秘书。

北京商圈中,与东二环相似,密集分布央企总部的还有金融街和国贸CBD。在金融街,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大楼比邻而立,300米内是中国联通。而这三座建筑,距离它们的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大楼仅2.3公里。也就是说,去年中国电信党组书记尚冰到工信部任副部长时,骑自行车,十分钟内就可抵达。

从金融街的最南端出发,往南1公里便是顶着中式红色屋顶的国资委33层现代化办公楼。许多人眼中,国资委扮演了“婆婆和老板”角色,不过,据《南方周末》报道,一般情况是组织部门任命正部级央企老总,副部级的由中组部和国资委一同负责。

相比东二环等东部商务区,北京传统的政务区分布在西部。1950年代初,中共曾在西二环侧规划九十万平方米的三里河政府办公区,标志性建筑群是“四部一会”大楼。如今,同个地方,在仿自传统城墙的暗灰楼身旁,绿色亭台式的“大屋顶”下,有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的招牌——此前,它们分别是二机部、五机部。

前身是政府部门的央企不在少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都曾历经七机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的沿革,中石油的前身是石油工业部,中国电信则是邮电部邮政、电信分拆的产物。

不过,即使现在不是部委,央企来自传统的气息仍一目了然。在北京CBD商务高楼林立的街区,其中一座大楼的门口停着一架庞大的银灰色飞行器,沿街即可看到——长16.43米、机高5.43米的“歼—10”战斗机模型,与真机同样尺寸,连机上所载的两枚霹雳12空空导弹模型亦无半点马虎。

这座大厦里是名为中航工业集团的特大国企,有40万员工,是中国最著名的航空军工企业。

控股有限公司交通安全管理指引 篇8

全资(控股)子公司监督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XX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集团公司)子公司管理,按“1+N”模式建立现代企业监督管理体制,发展壮大子公司,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子公司资产、人事、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和《中共XX区委、XX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区属国有企业管理的意见》及《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眉山市XX区属国有企业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等规定,制定本办法(暂行)。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子公司,是指由集团公司出资组建的全资、控股企业。

(一)全资子公司,即集团公司持有100%股权的子公司;(二)控股子公司为绝对控股的子公司,即集团公司持有50%以上股权的子公司;

(三)参股50%以下的子公司按《公司法》和该企业《公司章程》等相关规章制度及合作协议履行程序。

第二章 出资人职责

第三条 集团公司出资人是经区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集团公司作为全资(控股)子公司出资人,依法监督管理全资(控股)子公司国有资产。

其主要职责是:

1、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按照集团公司出资人相关规定,指导、监督全资(控股)子公司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制定或参与制定全资(控股)子公司公司章程,审批全资(控股)子公司“三重一大”事项,并依法享有资产收益;

3、对全资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控股子公司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4、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履行全资(控股)子公司出资人职责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其他重大事项,向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第四条 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全部纳入集团公司管理,即人、财、物、事由集团公司负责;控股子公司人、财、物、事按出资比例承担。

第三章 重大事项管理

第五条 全资(控股)子公司重大事项实行报告制。重大事项分为审批事项和备案事项报告。

审批事项须经集团公司批准或由区国有资产监督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备案事项为告知事项。

审批事项和备案事项应以正式书面文件形式上报。第六条 审批事项包括:

1、全资(控股)子公司企业章程的制定与修改;

2、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与规划,企业中长期经营目标、经营目标;

3、企业投融资、经营和成本费用计划,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4、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及其招标等相关事项;

5、企业非经营性支出一次性5万元以上;

6、超过上末企业净资产10%的国有资产抵押贷款,企业对外提供担保;

7、企业机构设置、劳动用工、工资、利润分配、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及职工绩效奖惩方案;

8、企业国有资产转让和划转、配置和处置,变更主营及主营相关项目、业务。

9、企业的产权收购、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企业从事股票、期货、证券等风险业务;

10、企业新设、分立、合并、重组、改制、上市,增减注册资本,发行债券,融资贷款,以及解散、申请破产、国有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等。

11、其它需要报集团公司审批的重大事项。第七条 备案事项包括:

1、企业执行目标任务分解、工作总结和审计报告;

2、企业按规定须向集团公司报送的财务资料;

3、企业应随时报告突出性事件、安全事故、社会稳定等紧急事项;

4、企业对区政府或区级部门批复事项的执行进展情况。

5、其他按规定应报集团公司备案的事项。

第四章 人事管理

第八条 集团公司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同意,任免或者建议任免全资(控股)子公司的下列人员:

1、任免或委派全资子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和监事会主席、监事;

2、任免或委派全资子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及其他负责人;

3、向控股子公司股东大会提出董事、监事人选,推荐董事长、副董事长和监事会主席人选,并向其提出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人选的建议。

第九条 全资(控股)子公司董事长、董事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三年。全资(控股)子公司总经理任期由集团公司董事会决定,原则上与董事会任期一致。

第十条 集团公司应当建立全资(控股)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办法,与其签订目标责任书,根据目标责任书对全资(控股)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和任期考核。

第十一条 集团公司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经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同意后确定全资(控股)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依据考核结果,决定其奖惩。

第十二条 全资(控股)子公司应科学、合理配置人员,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法》及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订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本着合理合法原则,规范用工行为。

第十三条 非经集团公司委派的全资(控股)子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应在其任命后的2个工作日内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十四条 全资(控股)子公司应结合企业经济效益,参照本地区、本行业的市场薪酬水平,制订有一定竞争性的薪酬激励制度,并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十五条 全资(控股)子公司应及时将以下人事信息上报集团公司备案:

(一)劳动力使用计划及上年执行情况;

(二)人工成本、工资总额计划及上年执行情况;

(三)部门主管人员薪资实际发放情况;

(四)在公司定员范围内,子公司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情况;

(五)子公司应制定员工招聘录用、辞退及日常管理办法;

(六)其他需要报备的人事管理相关信息。

第十六条 集团公司委派到全资(控股)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应维护集团公司利益,忠诚地贯彻执行集团公司对子公司作出的各项决议和决策。

第十七条 集团公司向全资(控股)子公司派出的高级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重大问题,给集团公司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和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集团公司对全资子公司和委派到控股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执行绩效考核机制,全资子公司和委派到控股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每年须向集团公司办公室填报绩效考核表,以企业当年设定的战略经营目标为绩效考核标准。

第五章 财务管理

第十九条 全资子公司财务由集团公司财务部归口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与集团公司并轨。

第二十条 全资子公司应健全会计机构设置,并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第二十一条 集团公司对全资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实行集团公司财务部归口管理制度。上述归口管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条款:(一)财务会计人员招聘与使用;

(二)资金统一调度。除预留日常生产经营周转资金之外,剩余资金全部上划到集团银行账户;

(三)财务会计岗位设置;

(四)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监督与考评;(五)融资行为;

(六)集团公司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二十二条 集团公司对全资子公司的财务主管(会计机构负责人)实行委派制,被派往控股子公司的财务主管(会计机构负责人)由集团公司财务部负责管理。控股子公司不得违反程序更换财务主管;如确需更换的,应向集团公司报告,经集团公司同意后按程序另行委派。

第二十三条 全资子公司在银行开设账户由集团财务部统一管制。

第二十四条 全资子公司应按照集团财务部统一要求,按时上报货币资金结存状况表。

第二十五条 集团公司实行预算制度,全面预算目标每年编制一次,预算与会计相同。全资子公司财务部门应按照全面预算管理规定,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对经营业务进行核算、监督和控制,加强成本、费用、资金管理。全资子公司超预算的费用支出,要严格履行追加预算手续,报集团公司经理会议审批。第二十六条 全资子公司日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等,应遵循集团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及其有关规定。

第二十七条 全资子公司应根据自身经营特征,按照集团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和对外披露会计信息要求,定期报送会计报表、会计报告以及提供会计资料。其会计报表同时接受集团公司委托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财务报告分为月报、季度报告、半报告和报告。

(一)每月(季度)结束后10日内向集团公司财务部报送月度(季度)财务报表及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分析报告及其他内部管理报表等)。

(二)每半结束后15日内向集团公司财务部报送半财务报告(除前述财务报表、财务分析之外还应当包括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等)。

(三)每结束后30日内(即每年1月30日前),向集团公司财务部报送上财务报告。

第二十八条 全资子公司应严格控制与关联方之间资金、资产及其它资源往来,避免发生任何非经营占用情况。因上述原因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集团公司有权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全资(控股)子公司应根据公司章程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科学安排使用资金。全资(控股)子公司负责人不得违反规定对外投资、对外借款或挪作私用,不得越权进行费用签批。否则, 全资(控股)子公司财务人员有权制止并拒绝付款,制止无效的,可以直接向集团公司财务部报告。

第三十条 未经集团公司批准, 全资(控股)子公司不得提供对外担保,也不得进行互相担保。集团公司为全资(控股)子公司提供借款担保的, 全资(控股)子公司应按集团公司规定程序申办,并履行债务人职责,不得给集团公司造成损失。

第三十一条 全资(控股)子公司不具有独立的重大资产处置权、预算外的对外筹资权、对外投资权和对外捐赠权。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将根据集团公司的发展、组织架构设置的变化以及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适时进行修订。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

上一篇:《轰隆隆老师》读后感下一篇:西乡中学紧急避险安全警示牌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