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易错点

2024-09-19

统计学易错点(共8篇)

统计学易错点 篇1

申论写作的几个误区,大家学习,避免错误再犯!

申论写作是很多公考者所头痛的事情。不管是申论的初学者还是具有一定申论写作功底的人,了解申论写作中所存在的常见性错误,对于申论的备考都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学会总结,熟悉行政文化本身的特点。祝愿各位学习进步!考试顺意!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一、行文模式化

有经验的考生对于申论写作的“万能八条”肯定不会陌生。随着公务员考试招考的规模与参考人数的破纪录增长,公考的培训业也随之红火了起来,在众多的“公考技能培训”中,“成果”最大,影响最深的莫过于钟君先生的“万能八条”了。

不可否认的是,总结出“万能八条”的人是应试教育的天才,而且在其最初面世的阶段确确实实的改变了许多考生的公考之路。从一定意义上讲“万能八条”是申论写作的最佳模板,但是对于考察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时事政治运用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的公务员考试来讲,“万能八条”模板中走出来的考生只能成为重在参与规则的牺牲者,因为公务员考试选拔的是具有实实在在行政办公能力的工作者,而不是培训培训、模式模式就能出炉的产品。

为帮助广大考生有效的提升申论写作的能力,把握住公考的脉搏,避免因为“万能八条”等模式所带来的影响,现结合阅卷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证:为什么申论的行文应避免模式化?

案例一(如何弘扬主流文化):

一、加强领导对于弘扬主流文化的重视,提高对于弘扬主流文化的认识;

二、加强社会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对与文化工作者的素质培训,提高文化工作者的素质;

四、健全政府的法律法规,完善社会制度...以上考生的答卷就是完完整整的模式化套路,典型的特点就是笼统、宽泛,乍一看好像非常有理,但其实缺少实质性内容,与试卷所给的材料缺乏联系,一言以蔽之:独立于材料的案例之外。为了加深考生对于模式化文章的认识,我们再举一例:

案例二(如何加强城市建设):

一、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密切关注城市规划建设等问题;

二、在全社会营造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体制建设的良好文化气氛;

三、通过社会公共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以上两个案例所反映的共同问题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思维僵化、毫无意义。那么,怎么才能避免申论行文的模式化,消除“万能八条”所带来的局限性呢?以案例一为例,比较规范的作答方式是:

一、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与要求,以“八荣八耻”为指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媒体应当明确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社会利益为导向,了解民间疾苦,感知百姓冷暖,落实文化监督。同时,提高创新意识,积极应对大众媒体的挑战,完善文化传播手段,大力弘扬主流文化,发挥主流媒体应有的引导的作用。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对主流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机制,以激发文化工作者积极创作的热情,激发创作潜能,不断强化监管手段,加大对“三俗文化”的惩处力度。

二、正视当前文化体制发展中所存在的三俗等问题,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通过提升主流文化的引导力与表现力,增强人民群众对于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必须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体制改革,将计划和市场分开,明确文化事业单位的商业价值功能和社会文化传播效益功能,明确身份定位。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主流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成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和发展主流文化产业,特别是对那些有着深远教育意义,短期内无法见诸商业效益的文化产业要坚决给予无偿支持和保护...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要避免申论行文的模式化,应具备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认真分析材料,紧密联系材料内容;第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策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第三、熟悉国家的相关政策,增强行文的现实感与实质性内容。

在以往的申论批改中,申论行文的模式化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而且也是非常致命的问题(失分最大,最容易成为三类乃至四类卷)。最后,需要郑重提醒考生的是,申论的写作没有什么速成法,也没有捷径可言,只有踏踏实实的去学,认认真真去写,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符合一名合格公务员所应具有的基本素养。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二、行文切入与总结不当

要提升申论写作的能力,赢得高分需要建立在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及对于材料的运用等基础之上。因此,申论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时间不懈的坚持与有效的练习。要获得申论的高分取决于众多的因素,但有过批改申论或者作文批改经验的人士应该很清楚,好的开头与恰当的结尾往往就是成功的开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凤头豹尾”。那么在实战中,关于申论的开头与结尾往往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又该如何修改呢?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加以分析。

首先需要明晰的是,为什么好的开头和结尾很重要。申论的“头”就像人的脸,就算“虚有其表”至少也会给人一种很友好、亲近的感觉,从而在阅卷老师的心目中确立良好的印象。要知道,包装是必要的,有名有实当然好,但“有名”也是赢取高分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三国的庞统,虽然名声在外,但还是因为自己的“头部”问题,给自己的“就职”等多方面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写好申论的开头与结尾就是走上公务员之路的开始。

案例

一、有考生在写通货膨胀专题的时候,这样写道“通货膨胀和国内物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我国汇率波动。人民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将进一步削弱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民币持有者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人民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人民币转化为其它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人民币贬值”。考生主要论述的是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影响,内容上并没有错。但撇开语法等角度的问题,我们应该明确,申论行文应自由过度,首先第一步应简要的概述材料的背景(大概120字左右),然后再引出相应的问题,并适时的提出自己的论点(在此提醒考生一定要将自己的中心论点在文章的起首段就明确的提出)。反观该考生,整个第一段行文所论述的都是通胀及人民币升值的社会影响,行文突兀不说,且没有直接明了的提出自己的论点。

文章的结尾与起首同样重要,好的结尾也是一篇规范的申论应有的结构。可是在具体的写作中,结尾的重要性却往往被考生所忽视,以下是两位考生行文的结尾性段落:

案例

二、城市创造美好未来,城市规划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相信经过我们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建设出和谐的城市环境。

案例

三、总之,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才能解决主流文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获得长足发展与进步。

上面两位考生所犯的同一个错误就是:结尾潦草、空洞,缺少实质性内容。结尾是一篇文章的结束,从书法的角度来讲,收好最后一笔才是完整的结束。那么,怎样的结尾才是行之有效的结尾呢?

基本的模式有两种:名人名言+号召性语言+点题;联系时代发展的主题+号召性语言+点题。两种结尾模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点题,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不管采用何种结尾的方式,点题或者重申论点都是行政文化的特质及必然要求。当然,任何一种结尾方式都要活学活用,避免生搬硬套等本本主义。最后慎重提升广大考生,写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不是投机取巧,开头和结尾只是行文的一部分,最为重要的还是行文的内容,因此,功夫应在考场之外。

统计学易错点 篇2

一、概念模糊,难辨雌雄

1. 下列各式中是分式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0个

【错解】A.

【错因】把分式约去x-3后得-x,从而判定该式不是分式.

【正解】B.

【点评】紧紧抓住概念本质,首先看形式是否分数形式,再看分母是否含有字母.

2. 当x=____时,代数式的值为零.

【错解】±2.

【错因】仅考虑分式值为零时分子为零,而未考虑分式是否有意义.

【正解】2.

【点评】考虑问题要顾全大局,不能顾此失彼,考虑分式值为零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分式的分母不为零,确保分式有意义.

二、认识不清,性质不熟

1. 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错解】C.

【错因】对于分式基本性质不熟悉,分式有无意义没有充分理解.

【正解】D.

【点评】学习不是表面上的事情,只有充分理解才能掌握,熟练掌握分式的性质,才能确保无误.

2. 将分式a+b/ab中的a,b都扩大为原来的4倍,则分式的值_________.

【错解】不变.

【错因】分母是乘积的形式,所以分母扩大为原来的16倍,分子是和的形式,所以分子扩大为原来的4倍,因此整个分式的值发生了变化.

【正解】分式的值变为原来的1/4.

【点评】对分式的基本性质理解不透彻. 无规矩,不成方圆,应严格按照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运算.

三、符号无章,计算无序

【错因】未能理解分数线也可以作为括号.

【点评】分数线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除号,二是作为括号,当分子是多项式时,相加减应注意分数线的括号作用.

【点评】严格按照分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确保计算无误.

四、追本溯源,牢记本质

1. 先化简,再求值:

,在0、1、2三个数中选一个合适的,代入求值.

【错解】把x=2代入求值得1.

【错因】没有考虑到x=2会使分式无意义.

【正解】把x=1代入求值得1/2.

【点评】在确定分式的值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分式有无意义.

五、求解方程,勿忘检验

1. 解分式方程

【错解】2.

【错因】没有检验.

【正解】无解.

【点评】解分式方程的思想是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在此过程中所乘的最简公分母中当字母取到某个值的时候有可能使最简公分母为零,所以解分式方程一定不能忘记检验.

2. 关于x的分式方程m/x-1+3/1-x=1的解为正数,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

【错解】m>2.

【错因】当方程的解为1的时候此时方程无解.

【正解】m>2,且m≠3.

【点评】解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不但要考虑原分式方程有一个正数解,同时还要注意原分式方程的最简公分母不能为0.

调查统计 易错点剖析 篇3

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中,涉及调查统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等知识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同学由于对数据收集的过程存在着一在些模糊认识,对统计图不理解,故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下面就一些常见的错解加以剖析,以帮助同学们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一、对总体、样本、个体的概念混淆不清出错

例l 为了解某市参加中考的320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抽查了1600名学生并对其体重进行统计分析,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32 000名学生是总体

B.1 6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C.每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个体

1).本题调查方式是普查

错解:选A或C或D.

镨因分析:本题的考察对象是学生的体重情况.选项A、C都没有指明具体的考察对象,故不正确,本题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不是普查,故选项D不正确.

正解:选B.

点评:总体、个体、样本都是对考察对象而言的,总体是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样本是从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一定要注意,本题的考察对象是学生的体重.

二、调查方式选择不当出错 例2 指出下列调查运用哪种调查方式合适?

(l)为了解全班学生中观看《开心辞典》这一节日的人数做的调查:

(2)为了解全国八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做的调查:

(3)为了解一批药物的药效持续时间做的调查:

(4)为了解全国的“甲流感”疫情做的调查:

(5)为了解九年级某班学生的学习压力情况做的调查.

错解:(2)(3)(5)用全面调查的方式合适,(1)(4)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合适.

错因分析:错在不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调查方法,在本题中,要调查全班学生中观看《开心辞典》这一节目的人数,由于调查范围很小,因此用全面调查的方式合适;要调查全国八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由于调查范围太大,实现的可能性极小,加之对调查结果的精确度要求并不是太高,因此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合适:要了解一批药物的药效持续时间,适合做抽样调查;全国的“甲流感”疫情,关系到国计民生,即使代价再大,也要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要调查九年级某班学生的学习压力情况,由于调查范围很小,因此用全面调查的方式合适,

正解:(1)(4)(5)用全面调查的方式合适,(2)(3)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合适.

点评:数据的收集常用的方式有全面调查(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全面调查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而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的调查.全面调查可以直接获得总体的情况,结果准确,但是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工作量大,当总体中个体的数目较多,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调查时,当调查本身带有破坏性时,就要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其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人力、物力、时间,缺点是调查结果不如普查准确,在实际生活中,收集数据时采取普查的方式还是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和所付出的代价的大小.

三、选取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出错

例3下列调查中,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有().

A.为了解某地区居民的防火意识,对该地区的初中生进行调查

B.为了解某校1 2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抽取该校120名学生进行调查

C.为了解某商场的日平均营业额,选在周六进行调查

D.为了解全校学生课外小组的活动情况,对该校的男生进行调查

错解:选A或C或D.

错因分析:选项A错在范围过小不能反映总体的一般情况,初中生只是居民的一部分,不代表全部居民.对于选项C,一般来说,周六的营业额要好于平时,但一周内周六只有一天,显然不具有代表性.对于选项D,要了解全校学生课外小组的活动情况,不仅要对男生进行调查,也要对女生进行调查,因此选项A、B、D都不具有代表性.而选项B选取的样本是随机抽取的,具有代表性,

正解:选B.

点评:要判断一个样本相对于总体而言是否具有代表性,一看样本中调查范围的大小,一般来说,范围过小不具有代表性,二看样本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能反映总体的一般情况.三看抽样是否随机抽取的.要注意调查对象(如选项A、D)、调查范围及调查时间(如选项C)等的选取一定要合适,这样才能保证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

四、不理解扇形统计图出错

例4 如图l是甲、乙两户居民2013年收人情况.根据统计图,下面对他们的打工收入判断正确的是().

A.甲户比乙户多

B.乙户比甲户多

C.甲、乙两户一样多

D.无法确定哪一户多

错解:从已知图形上观察甲的打工收入占39%,乙的打工收入占25%,所以甲户比乙户的打工收人多,选A.

错因分析: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本题的两个扇形统计图分别反映出两户的打工收入占各自总收入的百分比,由于不知道各户的总收入,所以根据两个扇形统计图中的百分比的大小,无法比较两户的打工收入.

正解:选D.

五。不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出错

例5 某教育局在中学开展的“创新素质实践行”中,进行了小论文的评比,各校交论文的时间为5月1日至30日,评委会把各校交的论文的件数按5天一组分组统计(如第1组为1-6日,包含第1日,而不包含第6日,其余相同),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2.已知从左至右各长方形的高的比为2:3:4:6:4:1,第2组的频数为18.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经过评比,第4组和第6组分别有20篇、4篇论文获奖,这两组哪组获奖率较高?

错解:第4组有20篇论文获奖,第6组只有4篇论文获奖,故第4组的获奖率较高,

错因分析:很多同学片面地思考,没有弄清楚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真实意义.由题意知:.在解答这个问题时,如果能弄清其中的关系式,那么本题就能迎刃而解,论文总数为18÷3×20=120,第4组的论文数为故第6组的获奖率较高,

正解:第6组的获奖率较高.

六、不理解折线统计图出错

例6 如图3,给出了甲、乙两种不同品牌的药品三年内的价格变化情况,根据统计图分析哪一种药品的价格增长较快.

错解:从两个折线统计图来看,甲上升的趋势快,所以甲种药品的价格增长较快,

错因分析:从两个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2011年至2013年,甲种药品价格从40元上升到70元,上升了30元,而乙种药品价格从20元上升到60元,上升了40元.乙种药品的价格增长较快,这和图象给人的感觉不一致,原因在于:以上统计图都将铅直方向的轴(纵轴)的起点定为非零的数字,欺骗了我们的眼睛,

正解:乙种药品价格增长较快.

练一练

1.为了解一个学校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调查了其中50名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各指什么?

2.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A.了解南平市的空气质量情况

B.了解闽江流域的水污染情况

C.了解南平市居民的环保意识

D.了解全班同学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

3.某地区有8所高中和22所初中,要了解该地区中学生的视力情况,下列抽样方式获得的数据最能反映该地区中学生视力情况的‘是().

A.从该地区随机选取一所中学里的学生

B.从该地区30所中学里随机选取800名学生

C.从该地区一所高中和一所初中里各选取一个年级的学生

D.从该地区的22所初中里随机选取400名学生

4.某校公布了该校反映各年级学生体育达标情况的两个统计图,如图4.该校七、八、九三个年级共有学生800人.甲、乙、丙三位同学看了这两个统计图后,甲说:“七年级的体育达标率最高.”乙说:“八年级共有学生264人.”丙说:“九年级的体育达标率最高.”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甲和乙及丙

参考答案:

成语易错点归纳 篇4

第一类、望文生义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7.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18.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19.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20.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1.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2.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3.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4.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5.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6.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27.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28.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29耿耿于怀:心事萦绕,不能忘怀。30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31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32目无全牛:比喻技艺高超。也比喻洞察事理,办事精熟。

34差强人意:(1)还能振奋人们的意志。(2)大致上还能够令人满意。

35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灾难。36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37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38罪不容诛:指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的罪行。形容罪大恶极。

39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40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41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使人们心里感到非常痛快。

42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43不名一文:连一文钱都没。形容极为贫穷。

44惨淡经营:(1)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2)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45侧目而视:形容敬畏、憎恨等神情。46师心自用: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47洛阳纸贵:形容好的着作,风行一时,广为流传。48不情之请:不合理的请求。常用作求助于人时的客套话。

49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50始作佣者: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55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法纪严明,严格执行。

56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人不讲道理。第二类、对象误用

1.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3.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4.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5.置若罔闻: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6.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7.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8.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9.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

10.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

11.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12.豁然开朗: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13.不可磨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

14.人老珠黄:只用于妇女。

15.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16.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

17.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绪,不能用于环境。18浩如烟海:形容事物数量繁多,极其丰富。(书籍、文献)

19相敬如宾:比喻夫妻之间互相尊敬,平等相待。(夫妻)20青梅竹马: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男女)21两小无猜:指男女儿时在一起玩耍,天真无邪,互不猜疑。(男女)22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时的青春年华。(十三四岁的少女)

23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相互帮助。(用于患难中)24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原来不认识的人)

25.破镜重圆:比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26.琴瑟之好:比喻夫妇感情非常好。

27.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28.耳提面命:形容长辈对晚辈教导热心恳切。29.三申五令:多次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30.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31.挥洒自如:形容举止潇洒,从容不迫。也形容写字或写文章,画画儿运笔不拘束。

32.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为开阔敞亮。

33.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34.人老珠黄:指妇女因为老了被轻视,就像珠子年代久了会变黄,不如新珠子值钱一样。

35.巧夺天工:形容技艺极其巧妙。

第三类、褒贬颠倒

贬义词

1、弹冠相庆:指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

2、粉墨登场: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3、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做。指什么事都干。

4、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又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消灭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5、炙手可热:比喻气炎盛,权势大。

6、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

7、亦步亦趋:比喻因缺乏主见,任何事都模仿、追随他人。

8、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相追逐、趋附。

9、处心积虑: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的谋划。

10、评头品足:泛指对人对事等多方议论、挑剔。

11、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变形式,而内容、实质不变。

12、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者结合在一起。

13、摇旗呐喊:比喻为别人助长声势。

14、翻云覆雨:比喻玩弄手段,反复无常。

15、坐而论道:指空谈大道理而不见行动。

16、一团和气:指态度温和而不讲原则。

17、一唱一和:比喻相互呼应配合。

18、以邻为壑: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19、颐指气使:形容有势力的人的傲慢神情。

褒义词

1、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2、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颂。

3、东山再起:指隐退后复出任职。

4、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迅速地涌现出来。

5、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流行,行成风气。

6、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7、不刊之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8、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9、耳提面命: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

10、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无法达到的地步。

第四类 词语重复

1.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禁不住,抑制不住。原指热衷于某事而不能克制自己。后多指忍不住要发笑。

不能用成“忍俊不禁地笑了”。

2.难言之隐:隐,隐情。深藏于内心的话或事。难以说出口的隐情。不能用成“难言之隐的苦衷”。

3.南柯一梦:南柯,指梦境中的南柯郡。泛指一场美梦。比喻得失无常,美梦成空。不能用作“一场南柯一梦”。4.相形见绌:相形,互相比较。绌,缺陷,不足。相比之下,显出一方非常逊色。不能用作“显得相形见绌”。5.如芒在(刺)背:芒,芒刺,好像芒刺扎在背上。形容惶恐不安。不能用作“好象如芒在背”。

6.遍体鳞伤:遍,全部。鳞,鱼鳞,这里指伤痕布满合身。像鱼鳞一样密。形容被打得合身都是伤。不能用作“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7.当务之急:当务,当前应办理的事情。原指应当做的事情才是最紧要的。后指当前所做事情是最紧要的、最急迫的事。不能用作“目前的当务之急”。

8.接踵而至: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到来。形容很多人接连而来。不能用作“接踵而至地闯进来”。

9.津津乐道:津津,兴味很浓的样子。乐道,乐于谈论。指饶有兴味地谈论某事。不能用作“津津乐道地说”。10.闻名遐迩:遐,远,迩,近。远近都闻名。形容名声很大。不能用作“海内外闻名遐迩”。

11.责无旁贷:责,责任。贷,推卸。自身负有的责任,不能向别人推卸。不能用作“责无旁贷的责任”。

12.生灵涂炭:生灵,指百姓。涂炭,沼泥和炭火。比喻困苦的境地。指老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不能用作“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13.安居乐业:安定地居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不能用作“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14见(贻)笑大方:见,被,大方,内行或有见识的人。被内行或有见识的人笑话。不能用作“只能让人贻笑大方”等。

15.自渐形秽:渐,惭愧,秽,丑陋,肮脏。原指自己的容貌风度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不能用作“感到自渐形秽”。

16.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泛指众多的读书人,不能用作“众多的莘莘学子”。

17.扪心自问:扪,摸,摸着胸口自问,毫无惭愧之处。形容心地坦然,光明正大。不能用作:“扪心自问的自责”。

18.真知灼见:灼,明亮、透彻。指正确透辟的认识和见解。不能用作“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19.满腹经纶:经纶,原指整理丝缕、理丝为经,编丝为纶,统称经纶。引申为治国或办事的能力。形容人很有学问和才干。

20.众所周知:周,普遍、全。大家都知道。不能用作“这是大家众所都知的”。

21.妄自菲薄:妄,不实在,过分的。菲薄,轻视,过分地瞧不起自己,以致失去了信心,不能用作“~你自己”。

22不虞之誉:虞,预料。出乎意料的称赞。不能用作“没有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23.日理万机:理,处理,机也作“几”事务。一天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不能用作“每天都要日理万机。”

24.无地自容:容,容下。没有地方可以藏身。也指处境窘迫,无栖身之处。

25.恍然大悟: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悟,明白,觉醒。一下子忽然明白过来。不能用作“我心里突然觉得恍然大悟了。”

26.任重道远:任,负担。负担沉重,路程遥远。比喻既担负着重大而艰巨的责任,又必须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不能用作“任重道远的责任。”

27.眼花缭乱:缭,亦作“撩”纷乱。看到纷繁复杂或光彩耀眼的事物而感到迷乱。不能用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28.破天荒:天荒,从未开垦过的土地。比喻从未有过,第一次。不能用作“破天荒的第一次”。

29.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势头并未停止。不能用作“正~”。

30.芸芸众生:芸芸,众多的样子。众生,梵语指一切生物。原为佛教语。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后用以指一大群普普通通的人。不能用作“众多的~”

31.耿耿于怀:耿耿,心里有事,很不安宁的样子。心里老是想着,不能忘怀。不能用作“心里一直~”。

32.感激涕零:涕,泪,零,落。感激得流下了眼泪。形容非常感激。不能用作“~得流下了眼泪”。

33.历历在目:历历,一个一个清楚分明。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不能用作“往事~地出现在眼前”。

34.刻骨铭心:铭,镂刻,记载。镂刻在骨头上或心里。比喻感受深刻,永不忘记。不能用作“令人难忘的教训~”。第五类、谦敬错位

一、谦辞

1、蓬荜生辉:用以称谢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称谢别人题赠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蓬筚:即“蓬门荜户”的简称,用蓬草、荆竹作门的草屋比喻穷苦人家。

2、敝帚自珍:一个破扫把,自己也十分珍惜。比喻自己的东西再不好也值得珍惜。

3、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4、贻笑大方:贻,留给;大方,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学者或行家笑话。

5、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6、敬谢不敏:敬,恭敬;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指恭敬地表示没有能力或不能接受(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

7、忝列门墙: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8、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坏。

9、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10、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11、德薄才疏: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

12、德薄能鲜:德行浅薄,才能低下。

13、挂一漏万:挂,列举;漏,遗漏。提到一个,漏掉上万。形容列举到的很少,遗漏掉的很多,很不完备。

14、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15、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16、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

行一步。

17、一枝之栖:只求得到一个藏身的地方,是自谦不存奢望的求职用语。

18、恭敬不如从命:与其态度谦逊有礼,不如遵从人家的意见。

19、望尘莫及:同对方相比,差之甚远。

20、一得之遇:一得,一点心得;愚,愚见,谦辞。谦称自己的一点愚昧的见识。

21、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做事;素餐,白吃饭。谦称自己未尽职责。

22、不足挂齿:足,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说。事情轻微,不值得一提。

23、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24、绠短汲深:绠,打水用的绳子;汲,从下往上打水。吊桶的绳子很短,却要从深井里打水。比喻能力微薄,任务重大。

25、东涂西抹:本指妇女涂脂抹粉。后常用作提笔作画、写字或作文的谦辞。

26、区区此心:区区,微小、微薄。形容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或想法。

27、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愚笨的人多次思虑问题,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得到一定的收获。也作“愚者一得”。

28、管窥蠡测: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蠡,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大海。比喻眼光狭窄,见识浅陋。也作“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29、班门弄斧:班,指古代的巧匠鲁班。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30、聊表寸心: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一下心意

31、避让贤路:交印辞职,给才德高的人让路。常作老年引退的自谦辞。

二、敬辞

1、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2、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3、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4、洗耳恭听:洗清耳朵,恭敬地听讲。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讲话。(多用于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5、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6、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低下职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7、率先垂范:带头给下级或晚辈作示范。

8、虚怀若谷:谦虚的胸怀像山谷一样空旷深广。形容非常谦虚。

9、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位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等待客人,表示尊敬。也泛指留出位置恭候他人。

第六类 一词两用

1、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

2、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

3、平铺直叙。既可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含贬义。也可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加修饰,直接地简单地说出自己的意思,含褒义。

4、水落石出:水退落下去,石头就显露出来。本写自然现象。后比喻事情的真相得以完全显露出来。

5、东涂西抹:本指妇女涂脂抹粉。后常比喻随意提笔作文、写字或涂画。又喻指作事无规则、无定准。

6、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7、粗枝大叶:比喻做事不细致.不认真.它的本义是简略概括。

8、肝脑涂地:的引用义是竭尽忠诚.甘愿牺牲.它的本义是形容惨死

9、一针见血:通常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

10、不三不四: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与“不伦不类”相似,这是它的原始意义,有存在的合理性。

11、指手画脚:可以形容轻率地指点,妄加评论指责、批评,作贬义词。也可以来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作中性词。

12、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13、百花齐放:指同一事物有许多做法,同一内容有多种形式。比喻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也指各种花卉一起开放。

14、乘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也指飞速地航行。

15、垂涎三尺:形容嘴谗,也形容特别羡慕,渴望得到。

16、不绝如缕:既形容声音细微,也形容形势危急。

17、步步为营:营,军队驻扎的地方。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置一道营垒。形容进军谨慎。今也比喻行事谨慎稳妥。

18、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了。

19、瞻前顾后: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虑周密细致,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20、金玉满堂:既指占有很多财富,也比喻人很有才学,学识丰富。

21、春风得意:既可以指进士及第后的得意心情,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官场腾达或事业顺心时洋洋得意的样子。

22、平易近人: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3、洋洋洒洒: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长篇大论连绵不断。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

24、处之泰然:既形容对待事情或困难,安然自得,毫不在乎。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

25、目无全牛:指解牛时,看到的不是整头牛,而是牛的各部分之间的空隙。形容对事物了如指掌,处理起来极其准确熟练;也形容技艺高超,得心应手。

26、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比喻心存侥幸,坐等意外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27、按部就班:按,依照;部,门类;就,归于,班,次序。按照门类,列定次序。原指写文章时结构安排得当,选词造句合乎规范。后用以形容做事按照一定条例,遵循一定的顺序。

28、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精巧。剔透,剔除而使透空明晰。形容奇巧精制、明晰透亮。也形容人聪明灵巧或俊俏标致。

29、秀色可餐: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

30、眉来眼去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31、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也形容因饥寒冻馁而战抖的样子。

32、朝秦暮楚比喻人反复无常。亦比喻行踪不定或生活不安定。

33、万紫千红:现多指繁荣兴旺、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也指百花盛开,色彩艳丽。

34、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35、苦心孤诣:(1)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2)指为了达到目的而费尽心思。

36、想入非非:(1)指意念进入玄妙虚幻的境界。(2)形容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

37、按图索骥:(1)比喻做事死守教条,而不懂得变通。(2)比喻依据一定的线索去寻找事物。

38、左右逢源:(1)比喻做事很顺利。(2)比喻办事圆滑。

39、不绝如缕:(1)形容形势十分危急。(2)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40、暗送秋波:(1)比喻美女暗中以眉目传情。(2)比暗中讨好别人或暗中勾搭。

41、行云流水:(1)形容诗文书法等自然流畅,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2)形容事物流传不远,易于消失。

42、风花雪月:(1)指华丽空洞的诗文或言论。(2)比喻男女欢爱的风流事。

2018中考易错点108总结 篇5

1.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是因为生成了碳酸,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纸变红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条件是高温生成的二氧化碳不用加 ↑ 符号 3.乳浊液和悬浊液不是溶液

4.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铵盐)

5.不溶水和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是AgCl和BaSO4

6.物质在反应时,首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其次是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反应,最后再是其他物质的反应

7.氧化物是有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8.硫磺淡黄色粉末、易燃、于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纯氧为蓝紫色,并伴有刺鼻气体产生(SO2)

9.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试管加热其液面不超过其体积的1/3,固体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左物右码,标签向手心,量筒天平0.1,俯仰读数要分清,蒸发操作要熟记 10.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较纯净

11.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有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O2和O3

12.酸加碱生成盐加水,中和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不一定是酸和碱或中和反应 13.化学题解方程时,设时不带单位。但在解的过程中,有单位的反而要带单位。最后算出来的答案也要带单位。

14.‘’高温‘’条件要想到:C与CO2、C或CO与赤铁矿或磁铁矿、工业制CO2 15.空气的分子质量为29,若是气体的分子质量比空气小那么密度就比空气小反之则大 16.玻璃棒在实验中多种用途:引流、搅拌加速溶解、蘸取液体等

17.吸水性是物理性质,脱水性是化学性质。因为脱水性是因为夺去了其他物质中的氧,生成了新物质。

18.相对原子质量有单位,单位是1(好奇怪,一般它省略不写,但不代表没有)19.浓硫酸三大特性与浓盐酸性质一定要分清

20.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要塞棉花,结束时先把仪器撤离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21.难溶性碱例如:氢氧化铁,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22.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一定是混合物,纯净水是混合物,食盐是混合物 23.干冰不是冰,水银不是银,铅笔不是铅,纯碱不是碱 24.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5.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导电导热是物理变化,融化、溶解为物性,生锈和腐烂是化学变化,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气体(蒸馏)是物理变化,化变包物变 26.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27.氧气不可燃但可助燃,CO/H2/CH4/不可助燃但可燃

28.不是所有生物都需要氧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是越高越好,不是任何时候大量呼吸纯氧气都有利于健康 29.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30.实验现象描述不能说生成物成分,注意分辨烟与雾,光与火焰

31.空气成分指“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CO2含量低,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2.O2测定考原理、现象、误差分析,改进措施

33.构成物质微粒有3种,由谁构成就由谁保持化学性质 34.一种元素可以组成混合物,但一定不可以组成化合物

35.原子是化学变化种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36.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但由同种原子或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37.物质的分类概念区分

38.分子热胀冷缩不是因为分子体积变大,而是因为分子或原子之间的间隙变大 39.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选择题时一定要注意说没说1个分子是由几个原子构成的

40.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四个等于要牢记,Mr≈质子数+中子数 41.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或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4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稀有气体除外)

43.Fe2+和Fe3+ 其中2和3分别表示的含义,H2O中的2在描述时一定要注意说1个H2O分子中........44.元素不能论个数,只能论种类,熟记元素含量 45.大部分物质熔化体积变大,但水例外,冰熔化体积减小 46.C02、S02、H202中均没有02分子

47.食品和**的标签中标有X(元素符号)的含量,这个X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更不是单质

48.大部分金属单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但汞是液态

4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而不是铁,铁是产量最高的金属

50.注意区分粒子、离子、分子和原子,粒子是后三者的合集,如:有两个电子层,外层8电子的粒子不一定就是Ne原子,也可能是02-、F-、Na+或Mg2+等

51.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电荷数(注意正负)

52.氧一般为-2价,但过氧化氢中氧是-1价(注意氢不是+2价,为+1价)

53.多数气体单质是双原子的,而稀有气体都是单原子的;多数液体和固体单质是单原子的

5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其“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55.化学变化中,元素和原子种类不变,但物质和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56.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若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则无论得到什么数据都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也不能说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守恒

57.金刚石没有导电性但极其坚硬,石墨能导电但较软,二者属于不同物质,二者之间的变化是化学变化,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相差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58.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但高温下碳可以与许多物质反应

59.CO2无毒,能溶于水但不是易溶于水,在探究CO2与NaOH反应时要注意用对照实验才能证明

60.一氧化碳中毒是化学变化,CO和CO2性质不同是因为其分子构成不同

61.二氧化碳使得紫色石蕊变红是因为生成了碳酸,这是一个可逆过程,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纸变红

62.降温灭火时,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变,而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下 63.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64.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证明其中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但不能证明其中有氧元素

65.合金都是混合物,形成合金是物理变化,合金中可能有非金属,合金中元素都以单质存在,合金一定有金属性

66.紫铜是纯铜,青铜和黄铜都是铜的合金,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高

67.钾钙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金属的氢氧化物和氢气,将这些金属与酸溶液混合,金属先与水反应

68.溶液都是混合物

69.汽油可以除去油污是因为油污可溶于汽油,洗洁精可以除去油污是因为它可以乳化油污

70.气体、液体、固体均可以作为溶质,不溶于水的液体也可能可以溶解于其它液体,比如碘可以溶解于酒精

71.说溶解度的时候要注意三点:温度,单位,饱和 72.饱和溶液在恒温蒸发溶剂时,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73.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关系,在计算溶质质量时,一定要看清此物质是否能够完全溶解

74.显碱性的三个盐: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 75.将石蕊加入酸中,是石蕊变红而不是酸变红

76.稀释浓硫酸不能将水倒入硫酸中,应将酸入水,沿容器壁缓缓倒下,同时不断搅拌,不可以用量筒稀释浓硫酸

77.浓盐酸在空气中生成“白雾”是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是物理变化 78.氨水(NH3·H2O)是一种碱,在水中能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79.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80.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不仅是生成沉淀气体和水,而且要求反应物中“有酸酸可溶,无酸盐碱溶”

81.在初中阶段,所有生成碳酸的反应一律写为二氧化碳+水,不考虑二氧化碳溶解 82.活泼金属与酸、中和反应、氧化钙与水、强碱溶于水、浓硫酸稀释均放热,铵盐溶于水吸热

83.酸碱度和酸碱性是不同的,酸碱度指的是溶液的酸碱性强弱,酸碱性指的是溶液显酸性还是碱性,pH试纸测量的是酸碱度,指示剂显示的是酸碱性 84.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H++OH-=H2O)

85.氯化钠在农业上的主要作用是“选种”,在生活中主要是做“调味品” 86.生理盐水是0.9%的食盐溶液,75%的酒精常用来消毒

87.重金属中毒时,要立即服用含有大量蛋白质的物质来解毒,因为重金属离子能够与蛋白质作用,使得蛋白质变性而丧失其生理功能而危及生命。

88.医疗上用X射线检查肠胃用硫酸钡不用碳酸钡的原因是碳酸钡可溶于酸产生使人中毒的Ba2+,而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胃酸(胃酸即HCl,注意不是H2SO4)89.加碘盐中加入的不是单质碘(碘单质有毒)

90.缺碘会导致甲状腺症,但是碘过量会导致人体不适,因此,即使是必需元素也有摄入量的问题,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91.“聚氯乙烯”有毒,不可以作为食品包装袋,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是“聚乙烯” 92.气体净化时,先除杂,再干燥

93.实验室制取气体后: 验满——均放在瓶口,检验——伸入瓶内 94.水蒸气:取样品冷却后与无水硫酸铜混合,硫酸铜变蓝

95.干燥剂:碱石灰(NaOH和CaO)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 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96.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若有刺激性气体放出则为铵态氮肥,注意NH3的检验要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97.化纤的鉴别: 羊毛是蛋白质的一种,其织物接近火焰时,先卷缩,燃烧时有燃烧毛发的焦臭味,燃烧后灰烬较多,为带有光泽的硬块,用手指一压缩就会成粉末;而化纤织物,如锦纶接近火焰时迅速卷缩,灰烬为灰褐色玻璃球状,结焦,不易破碎 98.鉴别黄铜和黄金:取样品加入稀盐酸,样品部分溶解且有气体放出的是黄铜,没有明显现象的是黄金

99.碱溶液和碱性溶液在考试时一定要看清,碱溶液PH一定大于7,PH大于7的不一定是碱,但一定是碱性溶液

100.图像题在做时,要从起点、拐点、终点判断,看清横纵坐标的含义 101.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氧包括氧元素和含氧物质

102.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但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为8 103.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蒸馏是物理变化

104.探究分子的运动,要注意盐酸和酚酞不能探究,必须满足要出现明显的现象,分子具有挥发性

105.实验探究题研究溶液的溶质成分时,要注意反应物是否过量来进行猜想,根据实验方案组合得出结论

高中政治生活易错点 篇6

1、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唯一成员。( × )

2、构成主权国家最重要的要素是政权。( × )

3、国家的主权是由国际社会赋予的。( × )

4、我国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参与联合国的一切活动。( × )

5、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 )

6、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 )

7、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 )

8、任何国家进行对外活动都只是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 )

状语从句难点与易错点剖析 篇7

高考解读

状语从句是每年高考必考的重点语法项目之一。尤其是对时间、地点、条件、让步、比较、原因状语从句的考查频率很高。此外高考还经常考查状语从句中的时态、语态、语气、省略。要掌握高考对状语从句的考查要求, 应从以下环节着手。

一、掌握引导状语从句的特殊连词

1.the moment, the instant, the minute, immediately, directly, instantly, no soonerthan, hardlywhen, scarcelywhen等引导时间状语从句。这些特殊连词都表示“一……就……”。

【典例剖析】I had hardly got to the officemy wife phone me to go back home at once. (2012年全国卷Ⅱ)

解析:本题考查特殊连词的固定搭配, hardlywhen为固定搭配, 所以选择A项。

2.用来引导原因状语从句的特殊连词:in that“因为, 既然”, seeing that“既然”, considering that“因为, 考虑到”。

【典例剖析】Animals suffered at the hands of Manthey were destroyed by people to make way for agricultural land to provide food for more people.

解析:根据句意, 表示原因关系, in that作连词, 意为“因为”, 用来引导原因状语从句。所以选择D项。

3.用来引导条件状语从句的特殊连词:suppose/supposing (that) “假如”, providing/provided (that) “只要, 如果”, only if“只要”, if only“但愿, 要是……就好了, 只要”。

【典例剖析】Too high house prices can be broughtunder control, the authorities introduce a series of regulatory policies.

解析:even if“即使”;as if“似乎, 好像”;so that“以致”;provided (that) 引导一个条件状语从句, 意为“如果, 只要”。句意是:如果政府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政策, 高房价是可以得到控制的。故选D项。

二、掌握不同意义的连词

1.区分when引导的并列句与状语从句

(1) when引导的并列句:when引导并列句, 表示“就在那个时候”, 相当于and then。表示“将要干……那时”, 常用句型be about to do sth.when, be on the point of doing sth.when;表示“正在干……那时”, 常用句型be doing sth.when;表示“刚做完某事, 突然就……”, 常用句型had just donewhen。

【典例剖析】Tom was about to close the windowhis attention was caught by a bird.

解析:本题考查固定句型“be about to do sth.when”表示“将要做某事时, 那时……”, 其中when是并列连词。所以选择A项。

(2) when除了可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还可引导条件状语从句, 相当于if;引导原因状语从句, 相当于since或considering that。

【典例剖析】 (1) How can you expect to learn any-thing you never listen?

解析:由从句句意可知, 空白处应表示“既然”之意, 四个选项中只有when可表达此意。句意是:既然你从来不听, 你怎么能期待学到什么呢。所以选择D项。

(2) Don't be afraid of asking for help it is needed.

解析:根据句意, 此句是由when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when相当于if。句意是:如果需要, 就不要害怕要求帮助。所以选择D项。

2.区分while引导的并列句与状语从句

(1) while引导并列句时, 表示前后句之间的对比, 意为“然而”。

【典例剖析】At school, some students are activesome are shy, yet they can be good friends with one another. (2012年四川卷)

解析:根据句法, 此句是个并列句。句意:在学校, 一些学生很活跃而一些学生却很害羞, 然而他们都可能彼此成为好朋友。根据句意选择while, 表示两种情况的对比。所以选择A项。

(2) while除了可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还可引导让步状语从句, 相当于although, while常放在句首;while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时, 相当于as long as。

【典例剖析】—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af-ternoon?

—I will probably go for a walk it stays fine.

解析:根据句意, 此句是由while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表示“只要”, 相当于as long as。所以选择D项。

3.区分是定语从句还是状语从句

(1) when引导的定语从句与时间状语从句的区别:句中有无表示时间的先行词, 如果有先行词则是定语从句, 没有先行词则是时间状语从句。在when引导的定语从句中, when是关系副词, 用来修饰表示时间的先行词, 并在从句中作时间状语。而在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中, when起连接词作用, 不用来修饰某一表示时间的名词。

【典例剖析】 (1) She'll never forget her stay thereshe found her son who had gone missing two years before.

解析:句中her stay为先行词, 可以理解为抽象的一段时间, 即:她待在那儿的时间。根据句法, 从句基本句意完整, 所以用关系副词when来指代her stay, 并在定语从句中作时间状语。故答案选D。

(2) Mrs.Black had such a wonderful timeshe visited her friends in Sydney last year.

解析:根据句法, 从句基本句意完整, 从句中有时间状语last year, time不是先行词, 因此此句是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所以选择A项。

(2) 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与地点状语从句的区别:这要看句中有无表示地点的先行词, 如果有先行词则是定语从句, 没有先行词则是地点状语从句。在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中, where是关系副词, 用来修饰表示地点的先行词, 并在从句中作地点状语。而在where引导的地点状语从句中, where起连接词作用, where不是用来修饰某一表示地点的名词。

【典例剖析】 (1) A number of high buildings havearisen there was nothing a year ago but ruins. (2012年山东卷)

解析:根据句法, 句中没有先行词, 主从句基本句意完整, 因此此句是个状语从句。句意:在一年前还是废墟的地方出现了许多高楼。where引导地点状语从句, 表示“在……地方”。when表示“当……时候”, 这与后面的a year ago矛盾;before和until都不符合句意。所以选择B项。

(2) —Can you believe I had to pay 30 dollars for ahaircut?

—You should try the barber's I go.It's only 15. (2010年天津卷)

解析:此句是个定语从句, 从句中谓语动词go是不及物动词, 先行词“the barber's”表示“理发店”, 在从句中作地点状语, 所以用关系副词“where”来引导此定语从句, 并在从句中作状语。故选C项。

4.as引导的状语从句与定语从句的区别:

as除了引导时间状语从句外, 还可引导原因、让步状语从句。as还可引导定语从句, 在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 指代后面句子的内容时只能用as;先行词与as, so, such, the same连用时, 常用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as;表示“正如……”时, 只能用关系代词as, as从句可以放在主句的前面、中间或句末。

【典例剖析】 (1) —Coach, can I continue with thetraining?

—Sorry, you can't you haven't recovered from the knee injury. (2012年重庆卷)

解析:句意为“———教练, 我能够继续我的训练吗?———不行, 因为你膝盖的伤还没有痊愈。”根据句意, 此句上下文在逻辑上有因果关系, 因此用as引导原因状语从句。所以选择C项。

(2) A lot of language learning, has beendiscovered, is happening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so parents should talk much to their children during that period. (2012年安徽卷)

解析:此句是由so引导的并列句, 而第一个分句又嵌套了一个定语从句, 根据句法, 从句中缺少主语, 表示“正如……”时, 只能用关系代词as, as从句可放在句中。句意:正如所发现的, 大量的语言学习是出现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 因此父母在那段时间应多和孩子说话。所以选择A项。

三、辨别易混的状语从句的连词

1.掌握as, when与while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时的区别

as着重强调主句与从句的动作或事情同时或几乎同时发生, as从句中的谓语动词既可是持续性动词, 也可是短暂性动词。而when=at or during the time that, 既可以表示在某一点的时候, 又可表示在某一段时间内, 主句与从句的动作或事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先后发生。while意为“当……的时候”或“在……期间/同时”, 从句中的动词一般要用延续性动词, 并且while强调主句所表示的动作持续于从句所指的整个时间内。

【典例剖析】Peter was so excitedhe received an invitation from his friend to visit Chongqing.

解析:句意为“当彼得收到他朋友邀请他去重庆参观的时候, 他非常兴奋。”根据句意可知, 此句是由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要摆脱思维定势, 不能误选B, 而把此句当作结果状语从句, 因为主从句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答案选D。

2.when, before和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与强调句之间的区别

when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在“It+is/was+具体的时间点+when”这一结构中, 主句中的it指时间, 后接时间点, 常译为“当……的时候, 是什么时间”。before引导时间状语从句的句型有:it will not bebefore与it was notbefore表示“没过多久就……”;而it will bebefore和it wasbefore表示“过了多久/就/才……”。since意为“自从……”, 可构成It is/was+一段时间+since这一句型, since与终止性动词连用, 表示“自……以来已有多长时间”;since与延续性动词连用, 表示“自从不做某事有多长时间了”。从句中常用过去时, 主句用一般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对强调句型的识别是:如果把“it is/was”和“that/who”去掉, 若能还原出句法结构完整的句子来, 则为强调句型, 否则不是强调句型。

【典型例析】 (1) Because of the heavy traffic, it was already time for lunch breakshe got to her office.

解析:在“It+is/was+具体的时间点+when”这一结构中, 主句中的it指时间, 由when来引导这个时间状语从句。常译为“当……的时候, 是什么时间”。所以选择C项。

(2) John thinks it won't be long he is ready for his new job.

解析:此句是由befor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构成“It+won't be+时间段+状语从句”, 如果主句的谓语动词是否定式时, 意思是“没过多久就……”。所以选择C项。

(3) As it reported, it is 100 years Qinghua University was founded. (2011年四川卷)

解析:根据主从句中用的时态, 主句中的years是一段时间, 然而它修饰的谓语动词was founded却是一个终止性动词, 这显然用的是“It is/was+一段时间+since”这一句型。since与终止性动词连用, 表示“自……以来已有多长时间”。所以选择D项。

(4) It was 80 years before Christopher Columbus crossed the Atlantic Zheng sailed to East Africa. (2012年重庆卷)

解析:根据句法, 此句主干为强调句型, 是对时间状语“80 years before Christopher Columbus crossed the Atlantic”进行了强调, 由此可知, 空白处应用that。所以选择B项。

3.掌握until与till之间的区别

until和till都表示“直到”, 一般情况下两者可以互换, 但till一般不用于句首, 也不可用于强调句中。在肯定句中, until表示“直到……为止”, 主句要用延续性动词, 表示动作的结束;在否定句中, 表示“直到……才”, 主句用终止性动词, 表示动作的开始, 常用“not.until.”句型, 这时till和until可用before替换。

【典例剖析】It is difficult for us to learn a lesson in lifewe've actually had that lesson.

解析:句意为“我们往往在生活中遭受实际挫折后, 才更容易从中汲取教训。”根据语境判断, until表示主句中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从句提供的时间为止;after表示主句中的动作在从句提供的时间后才发生;since表示“自从……以来”, 强调主句中的状态从从句提供的时间起一直持续到现在;而when则仅提供主句中的动作发生的时间。根据主句来判断, 主句中的状态应该到从句提供的时间为止才能发生改变。所以选择A项。

4.掌握although与though所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

although与though引导让步状语从句, 不可与并列连词but连用, 但可与yet, still或nevertheless连用。

【典例剖析】I don't believe we've met before, I must say you do look familiar. (2012年全国卷Ⅰ)

解析:根据句意, 应由although来引导此让步状语从句, although表示“虽然”。所以选择B项。

5.掌握because, as, since, now that与for表示原因的区别

because表示直接的原因, 用来回答why提出的问题或用于强调句型;as和since语气较弱, 强调显然的、已知的事实;as表示“由于”, as的位置可以放在主句前或者后;而since, now that意为“既然”, 它们通常被置于主句之前, 表示双方都知道的原因, 可省略that。而for是并列连词, 也可表示原因, 只能置于主句之后, 对前句的内容起补充说明作用。

【典例剖析】 (1) —Did you return Fred's call?

—I didn't need to I'll see him tomorrow.

解析:根据句意, 因为I'll see him tomorrow是I didn't need to的原因, 所以用从属连词because表示直接的原因。所以选择D项。

(2) It must have rained last night, theground is wet this morning.

解析:根据句意, 前后句有因果关系, 所以用并列连词for, 意为“因为”。所以选择D项。

6.sothat, suchthat引导结果状语从句, 常用下列句型:

(1) so+形容词/副词+that从句。

(2) so+many/few+复数名词+that从句。

(3) so+much/little+不可数名词+that从句 (句中little表示“少”, 而不是“小”的意思) 。

(4) such a/an+形容词+单数可数名词+that从句。

(5) such+形容词+可数名词的复数/不可数名词+that从句。

【典例剖析】The Great Wall istourist attraction that millions of people pour in every year.

解析:根据句法, 此句是一个结果状语从句。tourist attraction表示“旅游胜地”, 是抽象名词具体化, 所以用“such+a/an+adj.+单数名词”=“so+adj.+a/an+单数名词”。所以选择D项。

四、辨别状语从句中其他易错易混点

1.对状语从句时态的考查

在时间和条件 (有时也在方式、让步等) 从句中, 要保持主、从句时态一致。如果从句表示一个将来的概念, 从句通常用一般现在时代替一般将来时。

【典例剖析】—What would you do if ittomorrow?

—we have to carry it on, since we've got everything ready.

解析:根据句法, 此句是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如果从句表示将来的概念, 从句应用一般现在时来代替一般将来时, 所以选择B项。

2.区分考查的是状语从句还是非谓语动词作状语

如果每两个动词之间有一个状语从句的连接词, 则是状语从句;如果句中两个动词之间没有连接词, 并且两个动词之间也没有分号或句号, 那么其中一个动词则要用动词的非谓语形式。

【典例剖析】Before you quit your job, how your family would feel about your decision. (2012年重庆卷)

解析:根据句法, 此句是由befor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而主句实际上是一个祈使句, consider后又接了一个由how引导的宾语从句。所以选择A项。

3.掌握状语从句中的倒装句与强调句

(1) 以hardly/scarcelywhen;no soonerthan开头连接两个分句时, 第一个分句的主谓要部分倒装, 表示“一……就……”, 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并且第一个分句的谓语要用过去完成时。

【典例剖析】—Did Linda see the traffic accident?

—No, no soonerthan it happened.

解析:no soonerthan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并且no sooner置于句首, 第一个分句要部分倒装, 并且主句的谓语要用过去完成时。所以选择A项。

(2) whatever, whoever, however, whichever, whenever, wherever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时相当于no matter what/who/how/which/when/where, 在句中应采用倒装语序。

【典例剖析】hard you try, it is diffi-cult to lose weight without cutting down the amount you eat. (2012年湖南卷)

解析:句意为“不管你如何努力, 如果你不减少食量是很难减肥的。”however作连接副词, 相当于no matter how, 后接形容词或副词, 意为“无论, 不管”, 引导让步状语从句, 其语序为“however+形容词、副词+主语+谓语”。所以选择A项。

(3) sothat, suchthat引导结果状语从句时, 把so, such所在的部分提到句首时, 应使用部分倒装句型。

【典例剖析】So suddenthat the enemy had no time to escape.

解析:在sothat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中, 把so与其所修饰的词置于句首, 应采用部分倒装。so用来修饰形容词sudden, 在句中作表语。故选C项。

(4) 有关notuntil的倒装句, 应把not until放在句首, 谓语动词采用部分倒装。

【典例剖析】Not until he retired from teaching three years agohaving a holiday abroad. (2012年辽宁卷)

解析:此句是关于notuntil的倒装句, 把not until放在句首, 采用部分倒装。consider having a holiday abroad这个动作是发生在retire之后, 所以用一般过去时。故选择D项。

(5) 在由if引导的虚拟条件从句中, 如果将从句中的连词if去掉, 应把从句谓语动词中的were, had或should放在主语之前, 从而构成特殊倒装句型。

【典例剖析】last Friday, she would have got to Paris.

解析:这是省略if的虚拟语气的倒装形式。与过去事实相反, 主句是would+have+过去分词, 条件句的谓语应为had+过去分词。故选B。

(6) 有关not.until的特殊强调句型结构是It is (was) not until+时间状语或时间状语从句+that+句子的剩余部分;由于此句型中not已经前置, that后用肯定的陈述结构, 切勿再用否定句。

【典例剖析】It washe came back from Africa that yearhe met the girl he would like to marry. (2009年江西卷)

解析:根据句意, 此句是个强调句, 强调的是由notuntil引导的状语从句。not.until强调句型的结构是“It was not until+时间状语从句+that+句子的剩余部分”。所以选择C项。

4.掌握状语从句中从句的省略现象

由when, while, as, before, after, till, until, once, whenever等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由if, unless等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由though, although, even if, whatever等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由as, than等引导的比较状语从句;由as, as if, as though等引导的方式状语从句。如果主从句的主语一致, 从句中的主语可以省略, 从句中的谓语动词用v-ing;如果be动词不表示原因, be动词也省略。如果省略从句的主语, 若从句中的动词与主句的主语之间构成动宾关系, 那么从句中的谓语动词用过去分词。此外从句中的谓语动词还可用介词短语或不定式等。

【典例剖析】 (1) Whenfor his viewsabout his teaching job, Philip said he found it very interesting and rewarding. (2012年安徽卷)

解析:根据句法, ask是及物动词, 与句子的主语Philip之间构成逻辑上的动宾关系, 所以用过去分词。此句可补为“When Philip was asked for his views about his teaching job, Philip said he found it very interesting and rewarding.”。故选B项。

(2) When different cultures, we often pay attention only to the differences without noticing the many similarities.

解析:在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中, 句子的主语we与compare之间构成主谓关系;此外, compare所表示的动作并不是发生在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之前, 所以用现在分词的一般式。故答案选C。

5.掌握状语从句中的虚拟语气

(1) if引导表示假设条件的虚拟语气。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假设或现在实现可能性不大的情况:条件从句用动词的过去时 (be用were) , 主句用“would/should/could/might+动词原形”。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假设:条件从句用“had+过去分词”, 主语用“would/should/could/might/+过去分词”。表示与将来情形相反的假设或极少有可能实现的情况:条件从句用动词的过去式或should+动词原形或were to+动词原形, 主句用would/should/could/might+动词原形。

【典例剖析】 (1) Sorry, I am too busy now.If Itime, I would certainly go for an outing with you. (2012年湖南卷)

解析:句意:对不起, 我现在太忙了。如果我有时间的话, 我肯定会和你一起出去郊游的。根据语境可知此处表示和现在事实相反的假设, 故从句用一般过去式, 主句用would/could/might/should+动词原形。故答案选择D项。

(2) We would have called a taxi yesterday if Harold us a ride home. (2012年天津卷)

解析:根据主句可知, 本题为虚拟的条件状语从句, 主从句均与过去情况相反, 因此从句应该使用过去完成时。所以选择D项。

(2) 在as if/as though引导的方式状语从句或表语从句中, 有时用虚拟语气。从句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 谓语动词用一般过去时;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 从句用过去完成时;表示与将来事实可能相反, 从句用would/could/might+动词原形。

【典例剖析】Don't handle the vase as if itmade of steel. (2012年北京卷)

解析:根据语境可知, as if引导的状语从句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 从句谓语动词用一般过去时, 如果谓语动词是be动词, 应该使用were。所以选择B项。

巩固提升

1.—What was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2012Olympic Games like?

—Wonderful.It's years I enjoyed myself so much.

A.after B.before

C.when D.since

2.You deserve a good rest you've finished the work.

A.unless B.while

C.now that D.even if

3.It cost her much to have broken the law.I wonder why she stole things she could easily afford them.

A.when B.unless

C.in case D.so that

4.I thought her nice and honest I met him.

A.first time B.for the first time

C.the first time D.by the first time

5.interesting the film is, I won't waste any time on it.

A.No matter B.Whatever

C.Whichever D.However

6.You can't believe how terrible the fire is you see it with your own eyes.

A.though B.because

C.unless D.since

7., Gao Xiaosong was sentenced to 6-month imprisonment—the most severe punishment about drunk driving.

A.A public figure as is he

B.Public figure as he is

C.Public figure he is as

D.A public figure as he is

8.Hardly out of the court thereporters raised a lot of questions to him.

A.had he got;when B.had he got;than

C.did he get;when D.did he got;than

9.The government has taken some measures to solve the shortage of electricity, but it may be some timethe situation improves.

A.before B.when

C.unless D.since

10.The pills might cure him, he's taken them regularly.

A.thanks to B.in case

C.so that D.if only

11.you're familiar with both players, will win?

A.Since;do you think who

B.As;who you think

C.When;whoever you think

D.Since;who do you think

12.private cars are bringing us convenience, they also cause more traffic accidents and pollution.

A.While B.As

C.If D.Since

13.—I failed in the Physics examination once again.I'm finished!

—Don't lose heart!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Get upyou fell.

A.where B.when

C.unless D.until

14.—What's your plan for this winter vacation?

—I'll take an express train to Shanghai for my holidayschool ends.

A.hurriedly B.soon.

C.immediately D.since

15.You probably won't need to call—but take my number, justyou have something urgent.

A.even if B.if only

C.so that D.in case

16.—Was it under the treeyou put your bike when you were away talking to a friend?

—Sure.But when I got back there, the bike was gone.

A.that B.where

C.which D.while

17.When a disaster occurs, all people, they are old or young, rich or poor, try their best to help those in need.

A.no matter B.whether

C.however D.even though

18.With prices rising sharply, we now have to spend three months ago on basic living materials.

A.twice as much as

B.as twice much as

C.twice as more than

D.twice as many as

19.When, the museum will be opened to the public next year.

A.completed B.completing

C.being completed D.to be completed

20.you are aware of the trick used in advertisements, I don't think you are eager to buy.

A.Unless B.Whether

C.Once D.Although

答案与解析

1.D。句中years表一段时间, 然而它修饰的谓语动词enjoyed却是一个持续性动词, 这显然用的是“It is/was+一段时间+since”这一句型。本句中enjoy是持续性动词, 从动作结束时算起。

2.C。句意是:既然你已经完成这项工作了, 你应该好好休息。根据句意, 前后句之间有因果关系, now that引导的是原因状语从句, 其中that还可省略, now that意为“既然”, 通常被置于主句之前。

3.A。when意为“既然”, 可用来引导原因状语从句。根据题意可知选A项。

4.C。根据句意与句法, 此句是由the first tim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意为“第一次”。所以选择C项。

5.D。句意是:不管这部电影多么有趣, 我都不会在那上面浪费时间。interesting是形容词, 所以用however引导此让步状语从句, however意为“无论, 不管”, 其语序是:however+形容词或副词+主语+谓语相当于no matter how+形容词或副词+主语+谓语。

6.C。句意:你很难相信大火有多么可怕, 除非你亲眼看到。unless表示“除非”, 符合句意。

7.B。此句是由as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 如果把作表语的单数可数名词放在as之前, 此时要采用特殊倒装, 主谓语序不变, 但要省去可数名词前的不定冠词。“Public figure as he is=though he is a public figure”。

8.A。此句是由“hardly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当hardly位于句首时, 主句要用部分倒装, 并且主句用过去完成时, 从句用一般过去时。

9.A。此句是由befor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构成“It be+时间段+before引导的状语从句”, 意为“……要过多久才……”。

10.D。句意是:只要他定时吃这种药, 就会治好他的病。根据句意, 前后句之间有因果关系, 所以用if only, 表示“只要”。

11.D。句意是:既然你非常了解这两个选手, 你认为谁会胜出呢?since引导原因状语从句, 意为“既然”;在含有插入语的特殊疑问句中用“疑问词+do you think+句中的剩余部分 (陈述句语序) ”。

12.A。句意是:虽然私家车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 但是它们也造成了更多的事故和污染。因此用while表示“虽然, 尽管”来引导此让步状语从句。而as引导让步状语从句只能用于倒装句。

13.A。根据句法, 从句基本句意完整, 因此用where引导地点状语从句, 意为“……的地方”。

14.C。根据句意, 此句用immediately来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表示“一……就……”。

15.D。句意是:你可能不必打电话———但记下我的电话号码以免你有急事。even if“即使”;if only“只要, 但愿”;so that“以致”;in case“免得, 以防, 假使”。根据句意, 用in case引导此条件状语从句。

16.A。句意是:———当你离开去同朋友谈话的时候, 你的自行车是在这树下吗?———当然, 但当我回来时, 自行车就不见了。本句是强调句型, 强调地点状语under the tree, 故选A。

17.B。根据句法与句意, 此句是由“whetheror”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 意为“不论……还是……”。

18.A。此题考查由“asas”引导的比较状语从句, 表示一方是另一方的若干倍时, 用“倍数+as+形容词或副词的原级+as+比较对象”的结构。根据句意, 由于钱是不可数名词, 所以用much。

19.A。句子的前半句为状语从句When (it is) completed的省略。故选A项。

20.C。句意是:一旦你意识到广告中所用的骗术, 我认为你就不会急于购买了。根据句意可知, 此句是由o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once意为“一旦”。

数列易错点剖析 篇8

即得到数列{kn}的通项kn=3n+1. 

防错机制 深刻理解等差(比)数列的性质,熟悉它们的推导过程是解题的关键,两类数列的性质有相似的部分,又有区别,要在应用中加强记忆。同时,用好也会降低解题的运算量,从而减少差错。

题型三:数列的实际应用问题 

【例 4 】 自然状态下的鱼类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为持续利用这一资源,需从宏观上考察其再生能力及捕捞强度对鱼群总量的影响.用xn表示某鱼群在第n年年初的总量,n∈ N *,且x1>0.不考虑其他因素,设在第n年内鱼群的繁殖量及捕捞量都与xn成正比,死亡量与x2n成正比,这些比例系数依次为正常数a,b,c.

(1) 求xn+1与xn的关系式;

(2) 猜测:当且仅当x1,a,b,c满足什么条件时,每年年初鱼群的总量保持不变?(不要求证明)

(3) 设a=2,c=1,为保证对任意x1∈(0,2),都有xn>0,n∈ N *,则捕捞强度b的最大允许值是多少?证明你的结论.

由①、②可知,对于任意的n∈ N *,都有xn∈(0,2).

综上所述,为保证对任意x1∈(0,2),都有xn>0,n∈ N *,则捕捞强度b的最大允许值是1.

16分 

防错机制 ①数列的渗透力很强,它和函数、方程、三角、不等式等知识相互联系,优化组合,无形中加大了综合的力度。解决此类问题,必须对蕴藏在数列概念和方法中的数学思想有所了解,深刻领悟它在解题中的重大作用。

上一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下一篇: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自查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