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

2024-09-19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精选8篇)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 篇1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题目名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李宇佳学号

2010023116

系(部)经济管理学部

专业年级

2010

指导教师秦梦屏

填写时间

2013.11.16

一、选题的根据: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利润,这就要求加强企业管理力度,而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为了使企业能够获得最多的经济效益,就有必要做好项目工程的成本管理工作。现阶段,企业管理只有从粗放型快速过渡为精细型,做好科学化管理,坚持项目工程的成本管理,才能够真正实现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而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组织结构设置不完善、工程设计缺少技术经济分析、工程变更过多、成本管理手段落后以及意识不强等,因此我们不仅要注重对项目过程的成本控制,同时还要确保成本预算的合理性,并将其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项目成本管理管理。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国外研究动态

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工程成本管理,目前国际上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研究已经实现了系统化、整体化。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国防部[9]首次提出“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这一概念,主要涉及项目全寿命费用的设计、管理以及控制等三个方面。随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各个国家的学者又对这一成本管理方法进行了完善,并集中体现在近些年来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创新和提高上。Josephson和Hammarlund指出[10],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针对“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展开了深入研究,这一概念强调了成本管理应该始终贯穿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涉及到项目工程的整个过程和整个方面。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全面成本管理促进会前任主席RK.Westney先生[10]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项目全面成本管理”,他在《九十年代项目的发展趋势》一文中指出:项目全面成本管理主要是采取专业知识及技能,合理计划并严格控制工程项目中的各种资源、成本费用以及风险等。并在建筑工程中,要求开展全面成本管理工作,确保项目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参与进来,提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效率。2.国内研究动态

现阶段,国内的很多学者以及实际工程项目工作者在项目成本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在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面,2005年唐青峰在《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研究》一文[1]中进一步强调了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求在成本管理中建立并实施责权结合的目标责任机制,通过有效控制责任来避免工程中发生资源浪费等问题。基于甘肃省某中小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案例,2010年范迎春在《甘肃A建筑公司项目成本管理改进研究》一文[2]中通过考察和分析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后,认为在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效率时应该分阶段进行改进,并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人员成本管理苏轼水平等方式,严格控制工程项目成本。

尽管现阶段已经有了很多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有益研究,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对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们仍然要不断的对成本管理的手段进行创新,完善成本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个人见解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成本的竞争。现代工程项目的主要特点包括工程规模大、投资金额多、施工工期长,因此成本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很多项目工程经常出现成本超支的问题。因此做好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要贯穿于工程投标、施工、竣工等各个过程中,而且还关系到企业经营、技术、物资、人力、项目经理部等各个现场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因此,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只有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做好成本核算工作,才能够确保施工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

二、研究内容: 论文大纲内容如下: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理论概述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内涵

(二)项目成本管理的意义

二、张家界市A住宅小区工程项目简介

三、张家界市A住宅小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成本管理机构

(二)项目工程设计缺少技术经济分析

(三)工程变更太多

(四)成本管理的方法落后

(五)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四、张家界市A住宅小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管理保障体系

(二)编制成本计划,合理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三)项目工程设计中推行限额设计

(四)以全面预算为手段,将成本控制延伸到全部管理活动

(五)严格控制工程变更,降低对工程成本的影响

(六)增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意识 结语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文献研究法。通过研究国内外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各种实际情况,从中学习对本文具有基础研究意义的理论,并借鉴现有成果。

(二)案例分析法。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三)归纳分析法。归纳总结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其中存在的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四、进程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进程安排:

2013年11月10日——2013年11月16日选题并完成开题报告 2013年11月17日——2013年12月05日完成毕业论文的第一稿 2014年04月01日——2014年04月15日完成毕业论文的第二稿 2014年04月16日——2014年04月30日完成毕业论文的第三稿 2014年05月10日——2014年05月15日毕业论文定稿 2014年05月15日——2014年05月25日毕业论文答辩

主要措施:

主要通过参阅大量书籍、期刊文献以及查找最新的数据,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数据以及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的撰写。

五、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1] 唐青锋.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1.[2] 范迎春.甘肃A建筑公司项目成本管理改进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学文论文.2010.4.[3] 赵倩,徐嘉勋.浅谈挣值法在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2011(2):96-98.[4] 孙三友.施工企业现代成本管理与流程再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2 [5] 刘伊生等.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M].北京:中国计划工业出本社,2009,04 [6] 刘颖.建筑企业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08 [7]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09 [8] 杨青梅,功日强.施工项目成本预控管理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6:31-32.[9] Saad H.Al-Jibouri.Monitoring systems and their effectiveness for project cost control in construc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February 2003,Pages 145-154.[10] Josephson, Hammarlund.The causes and costs of defects in construction: A study of seven building projects [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August 1999,Pages 681-687.[11] Kamal M,AL-Subhi ,AL harbi.Application of the ARP in project management[M],1994,12.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 篇2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存在的问题

1.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可行性研究不足

第一, 对于建设项目的选址论证不充分, 没有进行科学而全面的可行性研究。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生态脆弱和环境敏感区域兴建的项目, 最终导致人力和财力的大量浪费, 并会使建设丧失大量的机会成本。第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制订与相关政策不相符合, 一些评价单位盲目制订报告, 并没有尊重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在编制上出现细节和重点上的错误, 在行业上难以对产业的发展起到加速和支撑作用, 导致建设项目无法获得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失去了宝贵的支持, 丧失了加速发展的机遇和可能。第三,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告中出现质量问题, 集中表现在文本质量差、重点问题交代不清等情况, 不但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查和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问题, 更会给评价报告的执行带来巨大麻烦。第四, 评价报告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不牢, 没有考虑到环境、项目、技术方面的可行性, 导致报告出现基础问题, 须要对报告进行多重补充和修改, 以指导项目建设的实际。

1.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质量不高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编制需要一定的程序和规范, 如果没有必要的要求, 将不会形成高质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在实际的建设工程中如果出现低质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将会对环境、施工和建设产生较大的阻碍, 不能形成对建设的保证和加速作用。

1.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 一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为了节约成本, 将大量非专业人员和新毕业大学生充斥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环节中, 出现了环评工作人员素质上的问题,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工作人员对环评没有必要的技能和经验, 导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质量的下降。

2 提高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质量的对策

2.1 加强对环评报告的监督工作

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可行性研究, 与水保、地勘、地质等单位形成联动机制, 及时发现并处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各种问题。按照清洁生产原则, 确定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工艺、原辅材料及污染物防治, 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2.2 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

要壮大环评人员的队伍, 更好地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及环评工作服务, 要按照“工作高效率、服务高质量、对自己高标准”的“三高要求”, 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会管理”的环评队伍。加强对环评工程师的业务培训, 各部门应当创造必要的条件, 鼓励更多的环评工作人员通过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对已取得资格的环评工程师, 也应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培训和工作锻炼的机会。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 建立电子网络培训系统等, 邀请权威环评专家, 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提高环评人员的业务水平。尝试建立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对成绩合格人员颁发证书, 作为其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从事环评工作的从业资格。

2.3 加强环评质量控制

管理人员应该认真学习有关的方针政策、规划标准、技术导则, 引进和采用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要加强指导、搞好服务, 进行科学引导, 从而实现清洁生产、技术升级, 发展循环经济, 真正为建设单位出主意、想办法。对于特殊的建设项目, 应该确保数据的完整, 资料收集要全面, 现场踏勘要深入, 识别问题要清楚、全面、符合实际。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应该可行、可靠, 对相关工程的依托关系应该明确,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应当清晰明确。

3 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E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0-38-2

0 引言

工程项目管理的管理过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要对工程中的质量、进度和安全、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的管理,以此来保证工程的高效、顺利的进行。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推动企业和工程项目的发展,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还能使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提升,使企业和国家都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相关政策

由于目前还没有相关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工程项目管理单位的定义、涉及范围、职责等还不够明确,导致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在进行工程管理时,只能根据经验操作。虽然我国建设部2004年颁发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但是并没有出台相关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律和法规,所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也无法真正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完全实现。工程项目管理单位的资质、标准、职责,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各项工作都没有依据,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发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1.2 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目前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大部分来自于传统建设管理体系,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也比较丰富,但在协调能力和综合管理方面水平较低,所掌握的知识较少,严重缺乏经济、法律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这就导致他们无法创新工程项目管理,不能跟上国际的脚步,管理水平也无法得到提高。除此以外,由于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管理规则不够熟悉,在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咨询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无法很好的遵守工程项目管理规则。另外专业培训的缺乏也导致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不能完全使用工程项目管理业务。

1.3 缺乏管理经验

相对于国外的发达国家,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仍然处在较低水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在工程项目中完全实现项目管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专业化较弱。据调查发现,我国已有上百万人在从事项目管理,大部分人都属于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各类企业。他们的实践几乎很少,几乎没有经验可积累,导致他们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也无法提高[1]。而在国外的发达国家中,中、高层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行业。他们必须要通过培训获得专业资质证书,还要参加行业学会或者协会。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但目前仍然有很多人无法适应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一直在使用传统老套的工作方法,导致项目管理无法真正实现。

1.4 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随着建设工程项目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它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趋向复杂化、国际化和大型化,其中的信息交流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管理模式早已无法适应目前的建设工程项目,必须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才能真正满足目前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需要。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和政府部门,都极其重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投入也越来越多,我国近几年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也因此越来越高。但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仍然较低,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企业都只开发单机版的应用软件,没有将网络很好的利用,信息也没有得到自动传送和共享。而且只有实力较强、对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方法比较重视的设计企业才会使用计算机来完成工程项目的管理,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应用面较小[2]。

2 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2.1 成本管理对策

若想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首先要强化预算管理。只有预算管理得到较好的控制和落实,企业对资金的分配才能更加合理化,并符合企业的经营目标。预算管理是集项目预算、现金流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为一体的现代化预算管理体系,这个体系能够详细分析企业的经营计划,使成本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得到提高。企业进行全面预算时,要组织专业人员考核和监督执行情况,利用合理的考核方式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成本的控制,企业也要加以重视。要对外部造价咨询单位进行合理的使用;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资料管理,对工程项目动态进行成本监控时,可以使用台帐月报和信息化系统。对于工程项目所用的设备和材料,也要做好相关的核价工作,在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管理上要加以重视,工程的预结算管理要落实好。若是工程项目中出现纠纷事故等,要处理妥当。同时还要定期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总结,施工现场的管理上,管理人员也要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相关记录要定期汇总。(如图1)。

2.2 合同管理对策

企业要保证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合法性和规范性,确保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最大程度的防止纠纷的产生。由于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是由合同内容的价款调整条件直接决定的,所以应当要按照工程自身的特点来决定合同中的价款调整条件。在拟定合同时,要严格详细的对验收标准、双方权责、违约处理方式等内容进行文字表达,必须能够准确表达合同签订双方的意愿,防止合同内容上的模糊和漏洞。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也要安排专人定期监督和检查合同管理和执行的情况,若是出现了与合同规定和先关规范要求不符、违法的操作,一定要立即制止。除此以外,还要对设备材料的差价调整加以重视,要严格的执行结算支付程序,以此来保证工程过程中合同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2.3 质量管理对策

对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工程的整体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须要加强质量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为了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作能够贯彻落实好,应当建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的质量保证体系,在建立质量保证系统时,企业要对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进行一定的考虑。为了更好的落实质量控制工作,可以编写质量控制手册,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顺利运用。

工程项目中的技术控制力度必须得到加强,可以采用预先控制和技术措施先行的质量管理方法。集中工程项目中的重难点技术问题,对于比较常见的质量问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预先控制方案。在工程中的工艺和技术方面,也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革,以此提高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另外,工程人员的素质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加强对所有工程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工程人员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使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水平得到提高[3]。还要建立完善的企业人才机制,吸引综合素质较强有责任心的人才加入企业的管理队伍当中,为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3 结语

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涉及了多方面的专业内容,它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目前建筑企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只有提高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提升。只有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才能真正提高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周松杰.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4(23).

[2] 赵隆峰.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门窗,2014(11).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 篇4

论文题目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国外个人理财业务是一种十分流行的金融服务。在经济发达国家,个人理财是一项发展得相当成熟的银行业务,且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国内个人理财业务行业目前还处于新兴阶段,但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医疗、住房改革的深化,居民收入的迅速提高和投资意识的增强,使得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发展得非常迅速。近年来个人理财业务越来越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业务竞争的焦点。我国居民的个人可支配资产快速增长,居民金融需求多样化和个人金融资产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这使得广大居民对个人理财的需求日渐强烈。目前,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个人理财业务,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百家齐放,争相斗艳。近几年来国内银行纷纷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自招商银行推出了“金葵花”理财品牌之后,工行推出了“理财金账户”,建行推出了“乐当家”,农行推出了“金钥匙”,交行推出“圆梦园”,民生推出了“非凡理财”,广发推出了“真情理财”等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是未来银行竞争的主要领域。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加上缺乏相应的基本的投资理财知识和法律保护意识,面对手中大量闲置的钱,普通居民却不知该如何来安排自己的财产,能够使之得到良好的配置,因此,普通居民希望能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指导确定投资理财方向、渠道和品种,有策划的调整投资结构,避免个人投资理财的盲目性和随机性,从而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市场实况,让更多的普通居民知道什么是个人理财业务;研究目前商业银行行业存在那些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探讨未来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趋势;本人通过进入商业银行进行实地考察,产生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并进一步探讨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论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认识,将深层次地研究对这个项目的发展,使之得到优化和进一步的发展,并对此提出建议对策。对于提升和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并可以为有关部门提供基本的信息,因此一定具有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作为一项高利润、高增长的业务,渐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极富竞争力和挑战力的领域之一。深入分析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其问题根源,联系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发展建议,对国内商业银行加快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许多学者结合理论与实际,国内研究与国际比较相结合等研究方法,明确提出了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现阶段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面临巨人的发展潜力和机遇,中外资银行将在这一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在比较分析了中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优势和劣势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国内银行的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外国银行业的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步入成熟期,国外银行金融机构都将个人金融业务作为发展重点,面向中高端客户的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十分激烈。外资银行能够在自身各个方面因素不足的情况下,有效的利用高科技技术和网络,并且充分利用资源,弥补不足的同时又降低了自身的成本。所采取的措施及时有效。在这种经营环境下的个人理财业务呈现服务内容多样化、理财方案个性化、服务手段科技化、服务水平专业化、服务范围全球化的特点。

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较快,但无论从理念、内容、形式、服务上都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一些学者从营销渠道与市场定位、理财产品的设计和运用和营销服务战略——客户管理和专业化服务三方面进行比较,李松柏,蒋太才,朱春兰(2007),陈娟(2007),常雯(2007),李艳(2007)等认为我国存在的问题是:专业人才的匮乏、创新不足、理财需求和理财文化的制约,成本较高,没有有效地利用资源还有就是相关部门实施了,却没有深入的落实和宣传的力度不够,还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等方面原因的限制,让银行无法与客户实现无缝对接,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问题。建议和策略是转变经营观念,树立营销意识、加强创新力度,拓展理财业务品种、尝试“客户关系管理”,分层次服务、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还有些学者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以张静(2007),朱晶华(2007),王丹(2007),伊娜(2007)等认为:需求不足、个人理财产品有同质化趋势、金融业分业经营不利业务发展、缺乏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人员。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细分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创造市场需求;加强金融机构之间跨行业的合作,丰富理财业务内涵;培养和选拔专业的理财客户经理,提高理财人员的综合素质。

归结以上国内外学术界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比较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一是业务发展理念概念化,缺乏实质性;二是产品品种同质化,缺乏创新性;三是服务水平技术含量低,缺乏竞争力;四是组织机构随意化,缺乏科学性;四是理财人员素质弱,缺乏综合性。

2、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思路

刘永祥,张金城(2007),任献荣,吴庆(2007),张静(2007)等这些学者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路的认为:集中精力打造优质高效的理财中心;网点设置要实事求是,按照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在实践中努力找出二者的均衡点;强调个性,分类营销,提供差别化服务;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用人环境,吸收和选拔优秀个人理财人才;创新机制,整合资源,防范风险,为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而另一些学者在这方面持有不同的观点,以徐炜(2007),胡佳(2007),孙炜(2007),周航(2007)等为代表认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路是根据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趋势和发展现状等因素,呈现经营思路上重“批发”轻“零售”、理财服务技能有待提高、合格理财人员缺乏、对理财服务认知的差异导致服务策略还不完善、理财产品还不够丰富。需要通过这几个方面,做出相应的对策。

结合以上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和对策:在技术层面建立强大的知识管理系统支撑,构筑统一的理财业务平台、客户数据库系统和经济信息系统;在组织架构层面科学设置理财中心,加速培育理财经理队伍;在经营层面确立目标客户营销策略,多方探索产品研发创新途径,建立金融创新保护机制;在管理层面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管理体系,当务之急应建立个人理财经理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转变经营观念,树立营销意识、加强创新力度,拓展理财业务品种、尝试“客户关系管理”,分层次服务、提高服务质量、适当降低个人理财业务服务门槛、细分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实行差别化、个性化、分层次的服务,加大营销宣传力度,主动出击,引导市场,创造市场需求、加强金融机构之间跨行业的合作,丰富理财业务内涵、培养和选拔专业的理财客户经理,提高理财人员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该领域内这些学者对于商业银行总体认识和大部分的观点与看法都是相互一致的,还有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受到当前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的制约;个人客户市场的挖掘和培育有待深入;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方面,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模式还不够多样化,不能同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产品品种单一等。所以本文在这些方面可以做进一步地研究。

三、论文提纲引言

描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2.1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2.2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2.3国内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分析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阐述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

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策结束语

四、与选题相关的主要参考文献

[1]张建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1):111.[2]刘永祥,张金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创新思路与发展对策[J].理论纵横,2007,08:11-12.[3]任献荣,吴庆.浅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J].当代经济,2007,2:78.[4]赵寅珠.加强政府监管促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3:109-110.[5]朱晶华.关于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与策略[J].新疆金融--投资理 财,2007,3:54-55.[6]周航.城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分析[J].金融经济,2007:48-49.[7]张静.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315:51-52.[8]赵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318:31-32.[9]陈娟.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J].时代经贸,2007,78(5):194-196.[10]徐炜.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制约因素及出路探讨[J].理论探索,2007:77-78.[11]胡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 篇5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专业自己填写学习中心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月日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姓名:学号:

一、文献综述

从文化结构层次来看,企业文化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物质层次,它是指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硬件”,包括企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厂房、机器设备等)和生产经营的产品及标识。在企业文化的结构中,它处于最外层;第二是制度文化层次,它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文化个性特征,它包括企业中的习俗、习惯和礼仪,以及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制度等,它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第三是精神文化层次,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主要指的是企业员工共同的行为模式,以及指导和支配行为共同持有的价值标准、信念、态度、准则等等,它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中,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灵魂,位于企业文化的最深层,是企业生生不息不断发展与壮大的源泉。

从组织内部管理与外部环境来看,有群体性文化、发展型文化、理性文化和官本文化;从文化特征与功能来看,一是“表层文化”,它是指企业的明显品质和物理特征,如企业建筑、文件、标语等可见特征。二是“应然文化”,它位于表层文化之下,主要指企业的价值观。三是“应变文化”,它位于企业深处,是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和行为方式。以下是一些专家、学院学者的几个见解:

(一)叶生2007(5)《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研究》中指出:

早在五十年代,在我国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中,就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如鞍钢宪法、大庆铁人精神等,当时虽未冠之以企业文化的概念,但实际上发挥着企业文化的价值功能和整合功能,但这些“企业文化”由于未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而逐渐衰落了。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又被引入我国的广大中小企业中。一时间,许多中小企业都风起云涌地搞起了企业文化,在全国掀起了企业文化的热潮。有些企业模仿外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一些形式,如

热衷于搞文艺活动、喊口号、统一服装、统一标志,有些中小企业还直接请广告公司做CI形象设计,认为这样就是塑造企业文化。固然这些都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般做法,但是,多数中小企业忽略了在这些形式下面的内涵和基础。

(二)在张晓燕.(2007)《浅析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出路》中对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中写到:

21世纪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一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中国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二是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关于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评估和咨询的实证研究;三是企业文化的追踪研究,企业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作品,它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而作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才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总之,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管理实践的探索的发展而产生并且迅猛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它发展了传统的管理理论,对管理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和人的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与西方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其实践意义在于对企业发展和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和定量化的理论框架。

(三)在李玲东(2007)《从传统看民营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中关于企业文化建设与传统时指出:

有些中小企业家认为应该用儒家学说来管理企业,还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老子学说来管理企业。这些学说作为中国文化的思想代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理念,应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用传统文化来把握当代人的心理,来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来调整对中国员工的工作激励,这需要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找准其中许多具体的联系。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对家庭的归属、对权力的依赖,重感情、重面子,突出以人为本、知人善用等,将这些文化因素和传统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营造一个充满情感、和谐共存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实现对人性的超越,实现人与社会的共存,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应该说突出了中国特色。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思想中充满了哲理与思辩,可谓左右逢源,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实践中时,需要将其操作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不利于企业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因素,如知足长乐、枪打出头鸟等,这些都是抑制企业创新的隐型杀手。另外,人情交往是中国人最主要的交往方式,许多企业家长期依赖于由人情交往所编织的社会关系网即社会资本,而不把重点放在企业创新上,认为这样也能赚到钱,这样下去会逐渐形成对关系的依赖,而削弱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这种现象的盛行固然有其社会的原因,但是,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资本伸展的空间越来越狭小,加入世贸后,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越来越规范,那些津津乐道于依赖社会资本的企业被打垮、被击败就在所难免。所以要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不能简单而为之。企业文化不是对社会文化的玩赏,而是用文化的氛围和文化价值去管理企业,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

以上文献表明,如果中小企业一开始就高瞻远瞩,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一种强势和个性的企业文化,那文化自发形成的阶段就会大大缩短,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中小企业不仅能够生存下去,而且能够成为卓越公司,而有的中小企业却只是昙花一现的最好理由。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背景,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

二、论文提纲

(一)背景分析和描述

(二)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

3、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直接运用。

4、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三)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1、要让员工有归属感。

2、核心价值观的确定。

3、将核心价值观无时无刻地体现在行动当中。

4、制度管人。

(五)总结。

(六)参考文献。

三、参考文献

(1)叶生.《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研究》.中国汽摩配.2007(5).-72-74

(2)张晓燕.《浅析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出路》.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5(4).-9-11.(3)刘玉生.《超越家族主义--海峡西岸经济区家族制民营企业文化创新思考》.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5(3).-33-38

(4)洪和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对策分析》.兰州学刊.2007(6).-177-178

(5)王欢.《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7(07Z).-233-233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 篇6

与对策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网络小额贷款,又称P2P网络借贷(peer-to-peer)--互联网点对点金融借贷平台,是一种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其属于互联网金融(ITFIN)产品的一种,也属于民间小额借贷,但同时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网络信贷平台及相关理财行为、金融服务。最早的一家P2P网络借贷是2005年诞生于英国的Zopa,受其影响,我国在2007年也诞生了第一家P2P网络借贷--拍拍贷。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这一种模式,在互联网“东风”下,突飞猛进,截止2018年1月,网络贷款平台累计数量已达6016家[1]1。但与此同时,各网贷平台因出现问题被关停的消息也是不断传出,截止2018年1月,累计问题平台数量就已达4110家之多,而关于网贷平台的暴力催收、资质不合规以及构建消费主义陷阱等问题也在各种媒体上受到广泛关注。

研究我国网络小贷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有利于加深我们对这一新形式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理解,分析其引发的社会问题背后的经济学因素,促进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为网络小贷企业如何解决自身存在或面临的问题以更好的融入到经济发展中来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为相关部门规范网络小贷行业,整治行业乱象起到建言献策的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内外网络小贷发展现状

2005年3月,英国人Richard·Dova、James·Alexander、Sararh·Mathews和David· Nicholson 4位年轻人创办的全球第一家P2P网贷平台Zopa在伦敦上线运营。如今Zopa的业务已扩至意大利、美国和日本,平均每天线上的投资额达200多万英镑。Zopa是“可达成协议的空间(Zone of Possible Agreement)”的缩写。

我国在2007年也诞生了第一家P2P网络借贷--拍拍贷。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这一种模式,在互联网“东风”下,突飞猛进,截止2018年1月,网络贷款平台累计数量已达6016家。但与此同时,各网贷平台因出现问题被关停的消息也是不断传出,截止2018 年1月,累计问题平台数量就已达4110家之多,问题平台占比68.3%。而关于网贷平台的暴力催收、资质不合规以及构建消费主义陷阱等问题也在各种媒体上受到广泛关注。

总体而言,网络小贷发展态势迅猛,但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在少数。

(二)网络小贷模式存在的问题

相比较传统信贷,P2P网络借贷拥有诸多不同之处。王倩与李萌2017年发表在《经济师》上的文章就认真探讨了P2P网络借贷与传统金融信贷的差异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文中提到相比起来:1.P2P网络借贷相对于传统信贷存在因网络技术的介入而存在包括但不仅限于个人信息泄露与系统稳定性存疑的问题;2.P2P网络借贷因征信系统的缺失带来的申请人提供虚假信息等道德风险;3.因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尚不完善,P2P网络借贷的限制条件少而更易形成诸如非法集资等问题[3]。

无独有偶,时坤在2016年发表于《时代经贸》上的文章也对P2P网络借贷的风险进行了探究。其在文中除了详细剖析国内P2P网络借贷1.因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在传统意义上是投资人的资金融入方在平台的中介性质下全盘承担了信用风险之外;还指出2.平台资金缺乏监管,存在道德风险--即网贷平台对投资人来讲很容易变成一个庞氏骗局;3.许多网络借贷中的出借人理念不成熟,对风险低估甚至无视而只注重收益;4.原本支持网络借贷的政策逻辑--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在网络借贷的高利率低额度与高消费贷款比例的情况下不复存在。

P2P网络借贷同样存在的问题还有李美丹2016年发表于《江苏商论》的文章中指出的“去担保化”。该文作者提出因投资行为非理性、降低融资成本以及对P2P网络借贷机构业务规范化的政策等因素影响,P2P网络借贷出现了“去担保化”的趋势,而“去担保化”后投资人的资金风险问题却没有解决,平台的安全性大打折扣,这不可谓不是P2P网络借贷存在的又一问题。

(三)关于网络借贷存在的问题原因探究

针对论题背景中提到的一些P2P网络借贷乱象Syon P.Bhanot 于2017年发表在《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上关于网络借贷中信用问题的研究或可解释一二。文中,作者对4833名随机的P2P网络借贷中的贷方进行了实验,发现无论是签署的要式还款承诺书抑或是亲自撰写的还款承诺,均有较高比例的贷者违约偿付。而其背后较高的原因分别为1.实际还款能力不足但依然通过借贷审核;2.个人诚信度较低且无有效约束机制。尽管实验没有进一步探究这些违约背后所反映的问题以及可能会对网贷平台造成的不利影响,但我们仍然可以基于实验结果得到现行部分网络借贷平台存在风险控制能力较弱并将导致投资人风险加剧的结论。

而同样或可佐证因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而支持P2P网络借贷的政策逻辑有站不住脚的可能性的研究则是在2014年,Laura Gonzalez与 Yuliya Komarova Loureiro在《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iFinance》上发表的文章,文中考察了借款人和贷款人个人特征对P2P网络借贷决策的影响。具体来说,文章审查了借款人的照片在P2P网络借贷时如何影响其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在文章中,他们发现1.贷款申请人的年龄被视为还贷能力的象征和贷款发放与否成相当程度的正比例关系,即被认为年轻的借款人被分配较小的贷款,而被视为成熟的借款人被分配较大的贷款。然而,2.当不能根据年龄认知(年轻专业人员)轻易推断经验和能力时,其他人格特征似乎就成为决策线索。具体而言,借款人的外在吸引力将起作用,以及3.借款人和贷款人的相对性别也会影响决策,即在借款人与出借人性别相同时更容易使出借人产生竞争意识而导致“美貌津贴”现象在此时不起作用。此外4.出借人的自我评价也可能会影响到对贷款申请者的可信度评价,尤其是在二者性别相同时。这一结果说明了P2P网络借贷在更多可信度更高的证明材料无法被提供的时候,申请人个人照片而不是申请人承诺的还款能力以及贷款用途对贷款审核的影响更大。

(四)当前规范网络小贷的措施与建议

正是因为许多问题的存在,相关部门也开始了对P2P网络借贷的政策收紧。《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燕2017年11月27日的一篇报道中指出:11月21日晚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紧急下发的文件表明1.此前各地金融办发放互联网经营业务许可的标准不一,有地区为了吸引企业将标准降低,此次可能将对存量P2P网络借贷牌照进行重新审核清理;2.银行资金成为P2P网络借贷业务中的重要资金来源,而在一系列政策的收紧下,助贷模式或被叫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关部门规范P2P网络借贷的决心且已采取了实际措施。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燕在2017年12月18日的一篇后续报道加强了我们对政府推动P2P网络借贷规范化一系列措施的理解:12月8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至各地区网贷整治办及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的《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说明1.针对P2P网络借贷机构的资质审批权限将上移,不合规的将会重新审核,而审查内容包括综合实际利率、贷款范围、业务合作以及贷款管理等方面;2.对不符合P2P网络借贷定义,即,互联网企业通过其控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向客户提供的小额贷款,具有通过互联网平台上获取借款人,运用互联网平台积累的客户经营网络消费等特定场景信息等评定信用风险,在线上完成贷款全业务流程等特点的机构将会收回牌照;3.对P2P网络借贷机构的融资杠杆行为进行限制,ABS(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以项目为支撑的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在小贷公司或将难以为继。

关于和国外经验对比以得出建议,闫琳2017年发表在《金融与经济》的文章就从美国P2P网络借贷平台Prosper的发展出发,探究了其对中国的几点启示:1.与美国完善的征信体系相比,我国的个人信用评级尚不健全,而这些制度的建设需要每一个金融市场甚至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共同努力;2.通过社交关系增进出借人与贷款申请人的相互信任,有效区分潜在优质申请人,即将社交资本引入平台架构,进一步的减少信息不对称。3.将监管制度从大方向落到细节处,如对互联网消费场景进行明确定义,对业务范围进行详细规定等。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

理论依据:P2P网络借贷是一种将非常小额度的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商业模型。它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个人资金需求、发展个人信用体系和提高社会闲散资金利用率三个方面,由网络信贷公司(第三方公司、网站)作为中介平台,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提供信息发布和交易实现的网络平台,把借、贷双方对接起来实现各自的借贷需求。它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民间借贷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研究将基于这一模式,结合消费主义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及风险控制理论,同时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对我国网络小贷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研究方法:采用数据收集的方式汇总相关数据,结合实证的方法总结我国网络借贷行业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提出我国网络小贷存在的问题。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查阅国内外期刊文摘,通过文献搜索平台收集所需资料,总结当代专家学者的意见,从中提取自身的论点。

同时结合综合阅读方法,在互联网、书籍、报刊等媒介上进行查阅、收集与本文相关的各种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研习、比较和分析,结合各大家的观点进行详细剖析结构并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实地调查P2P网络借贷中的出借人与贷款申请人,收集第一手的体验,提炼有用信息,补充自己的观点。

四、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

一、引言

二、网络小贷

(一)网络小贷的界定

(二)网络小贷的特点

三、我国网络小贷发展概况及面临的风险

(一)我国网络小贷平台发展概况

(二)网络小贷的主要风险

四、网络小贷在国内的主要问题所在

(一)国内发生的网络借贷平台恶性事件

(二)透过恶性事件对国内网贷平台的问题分析

五、完善国内网络小贷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对国内网络小贷平台的监管

(二)加强平台经营管理

(三)健全信用体系

六、结论

五、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选题

2017.12.5—2018.1.15 2018.1.16—2018.2.19 2018.2.20—2018.3.14 2018.3.15 收集资料

分析整理资料并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开题答辩

完成论文初稿

中期检查 修改初稿 论文定稿 论文答辩

2018.3.16—2018.4.13

20108.4.14

2018.4.15—2018.5.11 2018.5.12—2018.5.24

2018.5.26

参考文献

[1] 中国银监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Z].银监会普惠金融办发,2016年1 号

[2] 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 整治实施方案.[Z]网贷整治办发,2017年56号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 篇7

一、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

成本控制活动, 应把建立相应的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作为制度保证, 然而, 我国一些施工企业在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中往往存在项目经理责、权、利不一致的现象:工程项目的各部门、各岗位没有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体系, 出现问题往往追究不到责任人。因此, 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普遍满足于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指标的合格, 而忽视了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成本费用高低的材料、人工、机械等方面的节约。

2. 材料管理不严, 工地材料浪费现象严重

材料的费用占整个工程项目造价的55%~70%, 材料费用的发生情况直接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盈亏。在施工项目管理中, 一些企业普遍存在着制度上的漏洞, 导致工程项目施工人员常常只重视产量而不注重成本控制, 更不重视对材料的管理和合理利用, 施工现场材料浪费现象比比皆是。

3. 缺乏对质量和成本关系的正确认识

一些企业片面认为, 项目利润的提高应当牺牲部分工程质量。在具体工作中往往将短期利润放在第一位, 忽视了工程质量管理。如果发生质量安全问题, 不仅会面临巨额的赔偿, 还会对企业的信誉造成不良影响, 反而得不偿失。

4. 缺少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与手段

很多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 造成信息不能及时得到汇总以及信息不全面, 最终都影响了成本管理。尤其是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 如果不能及时掌握成本分析以及其他施工信息, 很难掌握施工情况变化, 对成本控制缺少了依据。

在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中, 应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以下措施来达到预期目标。

二、加强成本控制的制度建设

1. 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

在项目的成本控制的过程中, 必须贯彻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调动管理者和生产者参与成本控制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企业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主体的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度。由项目经理按项目管理任务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并针对各业务部门和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责任、权利及利益分配制度, 在加强约束的同时也实行激励。应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同时, 编制出各施工段的施工成本控制目标计划, 根据确定的目标成本分解到各施工作业班组, 由管理人员定期对下达的目标成本计划进行比较分析, 计算出成本费用的偏差, 分析偏差的程度和性质, 确定造成偏差的原因和责任归属, 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对实际成本进行考核。要重点抓好整个项目的成本管理网络建设。一方面从项目经理、业务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生产班组都负起各自的成本管理责任;另一方面, 让各部门、单位、生产班组, 在负有成本控制的责任的同时, 享有相应的成本管理的权力, 即在权力范围内可以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开支多少等, 以使其行使对项目成本的实质管理。要强化成本考核, 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单位、各生产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考评, 并与其收入分配挂钩, 真正做到奖罚分明。

2. 通过质量管理控制成本

项目经理要以合同为前提, 强化施工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以高度的质量意识, 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标准, 严格进行过程控制。要深入开展质量管理教育, 提高质量管理者、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专业技术能力。应通过积极开展QC活动, 重视全员参与, 形成人人关心质量、全员关注成本的氛围。

要严把工程质量关, 制定严格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流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质量检查要全程实时跟踪。对于班组施工中因追求数量而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 质检员要及时指出并勒令其改正, 并对此班组加以记录, 在计算费用时加以相应的惩罚。要采取及时的防范措施, 做到工程一次成型, 一次合格, 消除质量隐患, 避免工程质量问题而出现补救成本, 影响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要完善质量控制系统, 应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 对影响工程质量的每个要素都应纳入到质量控制系统中, 如人员素质、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技术等等, 并对重点环节进行重点质量监控, 保证施工项目质量。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要建立施工质量跟踪档案, 与工程监理人员密切配合工作, 通过施工质量的提高减少浪费, 节约开支。

3. 加强科技创新工作, 向科技要效益

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 通过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激励制度, 来调动员工技术创新积极性。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优化施工方案、优化资源配置、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等措施, 推进项目成本控制工作。

三、实行成本管理的全过程控制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全过程控制, 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把控制成本的观念渗透到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的措施中, 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 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 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

1. 事前控制, 重点做好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 它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 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用科学的方法, 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在预测阶段, 要重视风险管理。由于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复杂性、多冲突性等特点, 使项目始终面临各种风险, 包括:水文、地质、地貌改变、不良气候等自然风险;利益相关者较多带来的矛盾冲突风险;安全风险, 质量风险, 分包及采购风险, 进度风险等。项目管理启动阶段, 就要采用经验法、头脑风暴法等识别风险、分析风险, 并制定应对措施。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收集信息、监测风险状况, 采取转移、规避、面对、减轻等应对措施, 从容应对风险, 避免不可控事态发生和发展, 确保项目成本可控。

2. 事中控制, 应重点抓好材料管理与施工机械管理

材料费占建安费的比重极大, 应作为重点予以准确把握。在材料管理上, 要严格执行消耗定额, 建立材料总控制台帐, 同时按与供应商签订的采购合同建立好材料采购台帐。施工现场坚持按施工配合比或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 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分包合同中应明确材料消耗指标, 尽可能略低于定额, 同时明确材料节余或超用的奖罚标准。在所有自购材料采购中, 要严把质量价格关, 应通过货比三家、利用时间差和供应商的相互竞争来降低采购成本。对市场价格上涨的材料严格按合同价执行, 对价格下调的材料实行重新定价或更换供应商或分包商。施工中要合理调度周转材料, 杜绝积压、闲置和浪费;施工现场要精心布置, 避免材料二次搬运, 对各种材料坚持余料回收利用。在机械管理上, 尽可能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 通过现场合理的施工组织、机械调配, 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加强租赁机械计划的管理, 现场机械租赁要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 从不同角度进行单价对比降低机械台班租赁价格。新购置的机械要及时分析计算出该机械在本项目上的摊销费, 对项目主要机械要重新核定台班产量定额。要根据施工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机械进出场, 减少不必要的机械租赁费用。

3. 事后控制, 加强成本核算、分析与考核

要通过强化成本核算管理, 提高核算质量。通过对工程项目成本构成和影响成本因素的分析, 弄清未来成本管理工作的方向, 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根据项目部制定的考核制度, 对责任部门、相关人员进行考核, 实行奖优罚劣, 以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

参考文献

[1]文小丽.浅谈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10) :75.

[2]王玉洁.史建波.浅谈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J].价值工程, 2013, (8) :57-58.

[3]王栋栋.董晓英.基于过程管理的建筑项目成本控制研究[J].建筑经济, 2013 (12) :52-54.

工程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关键词:工程预算管理 问题 对策

工程预算是企业经济核算、考核工程项目成本、编制基本建设计划、工程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以及工程贷款办理等各项业务内容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与深入,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工程预算管理工作也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何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工程预算管理制约体系,加强工程预算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是当前各大将建设企业思考的重点。

1、工程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工程预算管理缺乏全面性

现阶段,我国工程预算管理模式主要采用的是阶段性的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并没有意识到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的综合造价预算管理,导致工程预算管理缺乏系统性与统一性。通常情况下,工程设计单位人员虽然在设计阶段对整个工程提前进行预算,但并没有有效的控制约束工程设计方案的造价指标,在工程设计方案方面比较保守,导致工程造价偏高。而工程监理单位仅仅是对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以及施工进度进行监督、管理,对于工程投资决策分析方面参与、介入管理较少。同时在工程招投标阶段,由于并没有准确把握工程标价以及标底,导致实际施工阶段极易出现成本管理不严、管理混乱、资金短缺等问题。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2、工程预算管理的动态性不足

现阶段我国工程预算管理普遍存在滞后现象,工程预算确定依据主要以定额为准,而定额单价的统计基础主要以前几年的材料价格、机械台班、人工等为标准,导致经常出现工程预算与实际造价出现偏差。虽然各地造价管理部门人员已经意识到定额预算的缺陷,会定期补差或者发布一些调整系数,从而达到与工程造价基本一致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管理信息系统尚不完善,无法向造价管理人员及时提供所需信息,导致想要实现国际惯例的实物法预算编制管理难度较大。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瞬息万变,传统的额定取价模式已经远远滞后与市场经济要求。

1.3、在实际施工阶段常常会出现随意变更设计行为

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之前,应该需要进行严格审查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认真审批工程投资额度,应尽可能确保整个工程造价在批准的投资额度控制范围内,也即是说,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应该提前将实施施工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实际发生额应严格控制在规定的标准限额范围,想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在实际施工阶段严格监控,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一边更改设计是这种行为导致的直接,由于施工设计变更较为随意,也直接影响到工程管理与监督,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

2、优化工程预算管理的对策

2.1、实现工程预算管理全过程管理

目前我国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中心主要投放在实际施工阶段,对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关注度较少,项目设计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根源,是有效控制整个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应重点加强工程造价的计价控制与管理,提高经济核算以及成本控制的准确性,实现资金的最优化配置,提高投资利用率。同时应注意实现施工设计、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全过程的系统管理,确保整个工程各个阶段、环节实际造价都得到有效控制。

2.2、加强工程预算的动态管理

一个完整的工程预算管理流程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投资立项的投资估算——初步设计的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预算——竣工阶段的结算管理等。因此随着工程周期的变化,工程预算管理也会随之变化,基于这种动态变化特性决定了工程预算价格并不可能为恒一不变的定值,若没有实现工程预算的动态管理,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管理风险,一旦这样风险累积,最终的结果只会导致工程造价严重偏高。因此工程预算管理应注意“量”、“价”的动态变化实行实时动态跟踪管理,一旦出现任何偏差,应及时分析其中的原因,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或者调整措施。

2.3、加强控制施工设计变更问题

施工阶段的施工设计变更问题是增加工程实际造价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加强控制工程项目变更,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已经成为工程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工程预算管理过程中,应采取事先控制措施,将一切可能变更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因此应积极引入设计计招标机制,应加强施工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技术先进性以及经济性。当施工设计方案初步完成后应反复审查工程项目设计方案,尽可能考虑到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影响施工的所有因素,然后再确定最适宜的施工设计方案。

综上所述,工程预算管理是整个工程投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预算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工程预算执行,进而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工程预算管理人员应实行全过程动态化管理模式,加强对施工变更控制力度,注意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统一、协调,全面加强工程预算管理,提高工程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谭永培.对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1).

[2]刘莉.浅淡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预算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

上一篇:我看沙僧作文850字下一篇:统计学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