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健康心得体会

2024-06-29

性健康心得体会(通用12篇)

性健康心得体会 篇1

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有幸选上了学校开设的《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程,说到体会,一个词,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以前我从来都不知道的知识,以前总认为自己了解的很多,但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才知道我对这方面的知识还很浅薄。而我欣然地选择了这门选修课。

课程确实很有意思,生动形象。以前从来没有在这样一个公共场所听人这样公开的讲“性”,而且也打破了我看见的大课堂的纪录,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大一个教室坐得满满的,而且每个人都还这么认真的在听,对老师都抱有很大的期望,我能看出她们眼中的求知欲有多么的强烈。

说真的老师讲得很好,讲课也非常生动有趣,但绝对不会让你觉得低俗、下流。老师给我们讲起了关于“艾滋病”、“婚前性行为”、“安全套”等敏感话题等知识,在高校课堂上不再羞羞答答。我觉得在高校开设这门课的好处非常多。开设这门课程一方面是一件好事,说明我们正在进步,正在准确的认识我们的性教育;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存在问题,这样的性教育是不是太迟了些,对于已经成年人阶段的高校学子是否就像一个笑话。

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观念和意识,我们常常说中学的“生物课”没有上好,是因为老师没有传道授业解惑,没错,这是老师的责任,但是我们也该改变我们的认识,抱着正确的认识态度,去学习,千万不要简单认识就是交我们如何爱爱,我认为我们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对于自己有了一个交代。因为我学到了别人没有学到的,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比别人多,我对这感到骄傲。

通过学习我彻底认识了自己的身体的构造,认识了自己的性器官,认识男女对方的身体,同时从我自己的经历我能够非常清楚的明白性教育的必须性。我以后把学到的知识会传授给我的朋友以及更多的人让他们也少走弯路。

其实,性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一项内容,性健康教育不是只靠老师就能完成的,他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进而促进性教育的开展。我们发现许多人谈论性教育都是在孩子身上做文章,很少强调对成年人的教育,其实在现在成年人也缺乏对性的了解和性的知识。很多家长对孩子是避而不谈,更有的是谈性色变。甚至有些老师也是谈性色变,好像只要一谈到性这个词就是下流的、羞耻的。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头脑中还存在“无师自通论”、“教育诱发论”、“素质无关论”的错误观点。不同程度地阻碍了性教育,性教育的有效开展。所以家长和老师一定要转变性的观念,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了解孩子各阶段的身心发育规律和特点,理解孩子和尊重孩子,提高性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帮助懵懵懂懂的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在学校,不要认为一谈到性就很下流很色,只有很色的人才去上这门课,才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的性教育应该从幼儿就开始,特别是初中的生理课一定要上好,不要避而不谈,这样这会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增加性的神秘感,反而会引起不良的影响。

性健康心得体会 篇2

一、准备资料

1. 幼儿资料

本组29名幼儿, 其中包括16名男性, 13名女性;年龄6~7岁, 全部为大班年级幼儿;城镇户籍12名, 农村户籍17名。他们留守的原因是:5名幼儿父母出国打工, 15名幼儿父母外出务工, 4名幼儿父母离异, 5名幼儿父母在城市租房上学。这些孩子与父母分开时间1~4年, 平均2.4年, 出现偏差的有脾气暴躁、易冲动、自律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等逆反心理13名, 出现内向自闭、孤僻、不自信、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等抑郁型心理12名。

2. 干预方法

我们发现幼儿存在相应问题后, 主动与幼儿家长沟通、定期家访, 教师和家长联手合作, 共同制定和实施一个可行的干预和定向培养的措施, 从加强留守幼儿情感联系、培养独立能力、协助其树立自信心、增强班级集体温暖感等方面入手, 循序渐进, 让幼儿逐渐走出心灵阴影, 融入到班级活跃的气氛中来, 培养锻炼出健康的心理状态。

3. 效果估计

经过一个学期的干预后, 根据对此类幼儿的性格改变、学习习惯改变、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进行观察, 大致会产生以下三种结果: (1) 显效:各种不正常表现基本消失, 生活、学习、交际能力恢复正常; (2) 有效:各种不正常表现明显好转, 生活、学习、交际能力较前增强; (3) 无效:各种不正常表现无明显变化, 生活、学习、交际能力较前无增强。

二、实际结果

一个学期后, 大班年级的29名幼儿中, 22名显效, 7名好转, 无1名无效。由此看来, 我们采取的此种综合定向干预和专门培养措施可靠易行、收效甚佳。

三、讨论

1. 背景分析

留守幼儿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外地工作生活, 留在户籍所在地长时间的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年幼儿童。在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 由于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农村或城镇的大部分剩余劳动力选择到国外、沿海地区、较大城市打工, 其中大多是夫妻一同外出, 无法将年幼的孩子带在身边。留守幼儿大都由祖辈照顾监护, 父母的教育监护角色长时间的缺失, 容易对此类幼儿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取向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这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 也是摆在幼儿园、家长和社会面前的一个难题。

2. 干预培养

我们先通过家访和沟通, 深入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具体情况, 再制定出个性化的干预培养方案, 然后按步骤实施, 一般有以下几个措施: (1) 要求幼儿的父母无论远在外地还是工作繁忙, 都要抽出一些时间定期回家看望幼儿或者经常电话交流, 多让孩子讲讲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一些事情, 幼儿既宣泄了情感, 又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 (2) 家长要培养幼儿的自主独立能力, 幼儿日常的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要让其亲历亲为;当幼儿遇到小挫折时, 要用鼓励和支持的方法去协助其解决, 不能责骂或禁止, 以免伤害幼儿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3)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 应当鼓励他们多和其他幼儿做朋友, 玩伴或朋友之间多玩耍、聊天, 可以逐渐消除其消极情绪和内向孤僻心理, 早日使其融入和适应正常的生活环境, 增强其人际交流的能力。 (4) 当幼儿做错事时, 教师和家长都不能横加指责, 而是要多鼓励和劝导;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和赞赏, 树立幼儿的自信心。要挖掘幼儿的特长, 在班级上让其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健康体检护理需求状况的心得体会 篇3

中图分类号R19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7-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定期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检查,从而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健康体检这一独特的健康服务产业正是基于此而得到迅速的发展。如何为越来越多的体检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是健康体检工作亟待探讨的一个问题。我院自2002年建立体检中心以来,年均接待各类健康体检45000余人次,日体检量达120余人,现将健康体检护理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满足体检人群需求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一站式”服务为受检者提供全面的体检

为了更好地满足日益增多的体检人群满意体检服务的需求,我们开展了护理“一站式”服务,即受检人到达体检中心后首先由导诊护士引入导诊台,导诊护士根据患者需求给予体检建议及体检项目,并开出指引单:换拖鞋-抽血-内科-外科-超声-五官科-心电图-X光-尿液-检查-早餐-淋浴-换鞋。

2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提高体检质量的关键

随着人们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亚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越来越多的单位、个人更加重视自身健康,把每年1次的体检看作是预防疾病或早期发现疾病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多方面的素质:1)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做到忙而不乱。2)要有丰富的健康知识和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协助专科医师解答体检者问题,区别对待不同层次、不同需要、不同心理体检人群的需求,使他们既得到尊重又得到所需的答案。3)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和沟通技巧,及时解答受检人提问,合理安排、调节体检流程。4)具备一定的健康教育能力。

3优良的服务态度是体检的生存之本

体检者在体检中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是语言亲切和蔼、态度热情、解释详细,充分说明。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蔼的语言能增加体检者的信任感,并使其配合各项检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在关注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也更注重获得优质服务,尤其是健康体检人群合并疑难杂症较少,对知名专家需求相对较少,而对护士服务态度要求较高[”。因此,增强服务意识,突出服务特色是体检机构的生存之本,这就要求护士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与受检人员建立良好的、互动责任关系,做到热情接待、语言文明、态度和蔼、解答问题认真负责,操作熟练、轻巧,使整个体检过程充满温暖、和谐、人性和关爱。

4保持良好的候诊秩序、缩短候诊时间是做好体检的基本条件

体检秩序好,体检时间短是体检者对体检程序的第一需求。这一方面可能与工作节奏快、效率高的客观情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体检量较多,体检时间过于集中有关。在几年的体检工作中,我们针对体检流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进:1)各体检检查室、登记处、餐饮淋浴区均设在同楼层的独立区域,免去了体检者的奔波之苦。2)各检查室门口均设有醒目标志牌,安排导诊人员热情进行全程导诊,强化导诊人员的主动意识,根据体检量及体检者的实际情况随时提供体检流程指引和协助,遇特殊情况尤其是年龄大、体弱者,给予优先安排,实施全程陪同导诊,加强侯诊者的疏导分流,缩短等候时间,使体检者尽快、有序地完成体检。3)加强导诊工作,强化导诊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变固定站立式服务为站立巡回式服务,做到眼勤、腿勤、嘴勤,根据体检量及体检者的实际情况随时提供体检流程指引、解答疑难、就诊帮助。4)采用弹性工作制,全科早晨7时上班,周六、周日加班,在体检高峰时段临时增加护理人员,缩短等候时间,进而做好疏导分流和候诊秩序工作。5)做好体检前的咨询服务工作,通过发放体检须知、体检流程,咨询服务等使体检者了解体检流程,做到心中有数,使其在体检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轻松、快捷地完成全部体检项目。6)提前安排体检人数,最好能得到体检单位的配合,使其体检者分次分批前来,尽量避免形成高峰。

性健康心得体会 篇4

在很久以前,我还是一个踢毽子连一个都踢不好的笨女孩。每当看到班里踢毽子的同学在体育课上大展身手时,总是令我羡慕不已。只见他们熟练地将毽子踢上踢下,有时还换着花样地踢。似乎这毽子是一个“小机器人”一样,任由他们随意的“按”上面的“机关”。看着他们踢毽子的矫健身影,我不由得在心中下定决心:我也要享受这种在运动中寻找到的快乐的感觉。

又一次放学后,我像一支离了弦的箭奔进了小店,迅速选购了一只漂亮的毽子。回到家,我一放下书包,就下楼练起毽子来。都练了好几遍了,可仍旧和以前一样,这毽子就像一只不听话的小鸡一样,想逃离我的“手掌心”。真不愧叫鸡毛毽子!不一会儿,我就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刚又开始就失败了,我就想一个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气馁。

但又一想,我不能轻易放弃,失败是成功之母啊!所以,我一定要再多加练习,不然,怎能成功?

就这样,我又开始了第二次练习,我先仔细观察了一下,找了一个没有风的地方,开始了练习。渐渐地,我知道了踢毽子也是要有技巧的,可以先练习空踢,掌握平衡。然后再练习用毽子踢,两只脚要配合,使脚和毽子协调一致。不仅右脚要用劲儿踢毽子,左脚也要配合。踢毽子时两眼要注视着毽子,不要光看动作有没有做对,从而忽略了毽子落在哪儿。看着毽子像一只蝴蝶似的在空中翩翩起舞,一会儿飞高,一会儿飞低,我心里特别高兴。因为我学会了踢毽子,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为了证实一下我踢毽子的技艺如何。我和表妹就约好,进行踢毽子大战。这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指定地点。先是由她来踢。“一,二,三......十......”我一边帮她数着,一边担心,她会不会一直踢到好几十个呢?我紧张地手直搓着裤子,我这种雕虫小技,可跳不到四十多个的呀!“十八,十九。呀!”表妹失误了。真是虚惊一场,吓死我了。“我起了一个不好的开头呀!”表妹垂头丧气地说。该我了。“一,二......十八,十九,二十。啊!”没想到我也失误了,不过还好,我赢了。虽然只比她多跳了一个,但也算是很好了。在接下来的两场比赛中,我以比她多五个的成绩战胜了她,虽然我还称不上是“踢毽子大王”,但总比以前那个不爱踢毽子的小女孩要好多了,因为现在的我爱运动了。

其实踢毽子的好处有一箩筐呢!它对调节人的眼、脑、神经系统和四肢的支配能力有着特殊的功能。可以让人体的关节得到横向摆动,带动身体最为迟钝的部位,从而大大提高各个关节的柔韧性和身体的灵活性。另外,对颈椎病、头痛、眼睛不适、肩颈病等慢性疾病也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而且小小毽子在人群中上下飞舞,不但可以强身,还可以增进朋友间的感情,一举多得,其乐融融。

健康心得体会 篇5

今天由付昀老师给我们上唱歌嗓音的生理基础与健康这门课,精彩大调讲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讲内容都是以前课本中没有学过的,边讲授边举例的讲座让我有很大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很多以前不曾知道的嗓音知识,如嗓音的发生器是喉咙和声带,嗓音调控的机理,嗓音共鸣器与训练,特别是汉语咬字性强的基本规律,咬字行腔是中国戏曲常用的一个词汇,行腔一词准确的体现了嗓音发声的动态过程。汉语字音结构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头为子音,腹为母音,尾称归韵等知识。

讲座让我了解了保护嗓子的重要性,知道在以后的教学中怎样运用和保护它,通过亲身的体验和参与,掌握了一些发声的方式方法,让自己以前未曾涉及的方面有所收获。了解自己声音的特点,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多加以运用练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使自己能更加轻松的驾驭音乐教学工作。付老师言传身教及和蔼的态度,让我也深知作为一名教师要让学生有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所以自己平时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充实,弥补自身的不足。

营养与健康心得体会 篇6

学了一个学期的营养学与健康课其实感悟有很多。

健康,就像快乐一样,很难有明确的定义。当我们生病时,渴望能拥有健康;但在健康状况良好时,就忘记它的重要性了。健康的身体应该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但是几乎很少人能够享有这个权利。对如何获得健康,人们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觉得运动是最重要的;而有些人觉得,心理因素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有营养知识的人来说,食物才是影响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我们一日三餐吃的就是食物,所以食物自然变成影响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如何吃才会健康,一直有各种不同的意见。比如,朋友善意的忠告,食品工业的广告及医疗职业的无稽之谈,想要从这些言词中分辨出真伪,便需要具备某些基本的知识,而知识是一点一点累积而成的,等到我们需要时拿来加以运用。

食物不仅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也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基本的生物学法则决定了食品工业是“天下第一产业”,也是人类的“朝阳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食品产业得到空前的发展:2002年增长速度达15.7%,同年餐饮业产值达5000亿人民币,从业人员2200 万人。2003年虽然有“非典”的影响,但食品工业仍以18.6%的速度增长。营养并非无本之木,其是依赖于食品产生的。因此可以描述为:食物好比是皮、营养则好比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膳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过去物资短缺、食物单调,想吃的东西买不到,现在商品琳琅满目,许多人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应当怎么吃了。

吃饭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事,然而人类通过漫长的历程才从“吃饱求生存”发展到懂得“吃好求健康”。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传统食疗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为各民族的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它形成发展的几千年中,浸透着祖先和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我们伟大民族的智慧。正如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所指出的:“我中国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对影响人类健康的众多因素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居首位、为15%,膳食营养因素的影响仅次于遗传、为13%,远高于医疗因素(仅8%)的作用。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居于首位的就是合理膳食。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寓医于食”的传统,食疗养生的理念被人民群众广泛接受。“饮食者,人之命脉也”。则是明代医药学巨匠李时珍对膳食营养的健康作用所做的高度概括。

人类吃的食物不外乎以下五类,第一类是谷物粮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第二类是动物性食物,包括富含动物蛋白质的瘦肉、禽、蛋、鱼类等;第三类是富含植物蛋白质的豆类,以及乳类和乳制品;第四类是蔬菜、水果;第五类是油脂。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包括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脂肪、矿物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等。此外,食物中还含有许多具抗氧化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人体对不同的营养素需要量相差极大,蛋白质、脂肪每日需几十克,而微量元素硒、维生素B12每日仅需若干微克。营养学家把每日需要量在1克以上的营养素称为宏量营养素、包括六大类40多种;将每日需要量从微克到毫克级的营养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称为微营养素。不同食物的营养素成分不同,如米、面等以淀粉、即碳水化合物为主;牛奶、大豆、鸡蛋、瘦肉以蛋白质为主;水果、蔬菜则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食物间的千差万别要求我们想做到膳食平衡,营养全面,就一定要不挑食、不偏食。由于世界各国人口、生产力水平、生活习惯各异,特别是农畜产品、鱼类等食品生产数量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食物结构。如欧、美等国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泰国为典型的素食结构;日本吸收东西方膳食的优点,植物与动物蛋白搭配比较合理,加之政府对膳食营养比例、食品构成、消费比重的重视,使日本人均预期寿命现在居世界前列。

2001年公布的统计报告称:有3000万20岁以上的中国人肥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脂肪肝和动脉硬化等“文明病”泛滥,肥胖已成为社会“公害”。在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居民死因顺位已从50年代的麻疹、肺结核和老衰让位于现在的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其中心脏病的死亡率已超过日本。因心、脑血管病和癌症死亡的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64%以上(全国每年约200万人),占国民死因首位。糖尿病患病率1979年仅占全部人口的0.67%,1998年上升至3.21%,2001年北京等地区糖尿病患病率竟高达6%!营养偏颇的现代“文明病”严重威胁着国民健康,给中华民族敲响了警钟!

20世纪,营养学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平衡膳食的理论。所谓平衡膳食,就是强调由多种天然食物组成的膳食,可提供人体基本的营养需要,在支持正常发育、保持合适体重,预防营养不良的同时,减少同营养过剩相关疾病的发生。平衡膳食的理论特别强调要避免过量消费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中有潜在不良影响的食品与营养素。由此不难看出,某些人用所谓“没有不平衡的膳食,只有不平衡的饮食习惯”来为垃圾食品“洋快餐”开脱是多么可笑和荒谬!

怎样才能做到平衡膳食呢?就是要根据身体需求,调整膳食结构,科学配餐。注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水、膳食纤维等几大营养素的比例,粮食、果蔬和动物性食物的合理搭配。《黄帝内经》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保其正色”就是这个道理。2001年,全国卫生资源消耗6,100多亿元,因疾病、伤残造成的损失约7,800亿元,总计近14,000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众所周知,“三峡工程”十五年的总投资才2000亿元!国家“九五”攻关完成的研究表明:在疾病的预防工作上投资1元钱,就可以节省8.5元的医疗费和100元的抢救费用。

世界医学界公认:医疗、营养、护理是临床治疗的三大环节,中国有13亿人,在这个庞大的基数下,患病的人不在少数,人们往往都是得了病以后才忙于治疗,高昂的医疗费用不仅普通家庭难以承受,也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增加公费医疗的投入与医疗保险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只有重视营养知识的普及,才能将庞大的医疗开支节省下来。美国曾作过有关统计,如果加大营养知识宣传和普及,使人民群众关注营养,并在生活实践中接受正确的饮食保健主张,就可以直接减少患病人数,最终节省下可观的医疗开支。健康就是GDP!这一“营养经济学”的观点,对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尤为重要!

食物、能源、水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四大危机,其中食物营养问题最为突出。我国国民营养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没有呈现像人均国民收入水平那样大的差距。如果引导得当,不仅有进一步缩小的可能,而且能够利用我们传统饮食文化的固有优势,避免西方发达国家因营养失调所出现的“文明病”的困扰。但“洋快餐”的错误导向,导致众多饮食误区存在、盲目的食物消费、资源的浪费,造成“文明病”泛滥等众多严峻的现实令人触目惊心。

世界上有许多关于科学的营养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前途的事例。众所周知,印度用水牛奶完成了“白色革命”,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展示了发展中国家推行科学营养,提高健康素质的成功经验;而北欧国家挪威,却依靠“一勺野生鳕鱼肝油,强壮了一个国家”。挪威根据其国情,强调学生每天要吃一勺野生鳕鱼肝油,结果大大提高了这个位于北极圈内国家的人均寿命和健康水平。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总干事曾赞许地指出:“希望通过科研和努力,使人们进入一个新时代,让野生鳕鱼肝油成为每天饮食的组成部分”。挪威现在已经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国家。

重视营养科普,让人民群众接受平衡膳食的主张,可以预防许多疾病。采取有效的营养措施,能大幅度降低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北欧国家芬兰,有一个省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很高,芬兰将该省作为这些疾病的重点防治试点省,5年内用于宣传教育和防治措施的经费约100万美元。此后该省居民因心肌梗死、脑血栓、脑溢血发生偏瘫的患者数目大幅度减少,五年内总共节省了600万美元的医疗支出,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事例。

营养学是相当新的一门学科,直到近几十年,才逐渐受到重视,但它并不是一门全新的知识,营养学的历史其实与生命一样的久远。由于有机物质的存在,使得地球在数百万年前就已经有了生命与无生命物质的区别。这些原始的材料包括固态、液态及气态的物质,它们使得生命能够生长、繁衍、并不断地延续下去。

今日,我们所吃的食物,受到各地的风俗习惯、气候及个人的经济、年龄、性别、宗教信仰、工作性质及其他的因素的影响。由于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选择食物并不完全是基于健康的理由。事实上,不管是在家中或是出外用餐,没有人会故意去伤害自己的健康。无论你是家庭主妇或是家中的一份子,想要引入新的观念或新的食物时,都必须有好的理论及具体的事实来支持。然而,许多没有营养的食物,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四周并影响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应该接受这种挑战,设法加以克服。

学完这门课程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对自己以后健康的生活能有所帮助。可以为自己安排一个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上,注意饮食起居的合理安排,正所谓早睡早期精神百倍,合理膳食不要挑食,注意饮食的均衡,通过身体的全面检查,给自己指定相应的食谱,身体虚弱就要注意对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摄取量。再就是适当的体育锻炼,这个也是很关键的问题,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锻炼是绝对能真强一个人的体制的。主要是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起居、运动都要有规律。心血来潮的健身还不如过猪一样规律的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再就是不要偏食,什么都吃一点,不论别人说应该吃的,不该吃的,只要是平常的食物,健康的,我们都要摄取一点。健康的心态是重要的,我们要有积极向上的心理,要学会面对失败和阴霾,要踩在他们身上前进。

营养学与健康课程主要内容

一.

学习营养学与健康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合理膳食,吃出健康 二.

营养学的概念

1.营养素: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凡是能维持人体健康以及提供生长、发育和劳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均称为营养素。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糖(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矿物质)、维生素、水、食物纤维等6类。2.营养素的分类:

1)宏量营养素(蛋白质 脂类 碳水化合物)

2)微量营养素(矿物质 维生素)

3)其他食物成分(膳食纤维 水)3.营养素的生理功能:

脂类——构成生物膜,提供必需脂肪酸,是脂溶性维生素必要载体并促进其消化吸收。

必需脂肪酸——是构成线粒体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必需脂肪酸与胆固醇结合,保持人体正常代谢;是前列腺素在人体内合成的原料。

碳水化合物——是机体主要能量来源;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神经系统重要物质;参与细胞多种活动和蛋白质、脂肪代谢。

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原料,构成细胞。

钾——维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正常代谢;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和细胞内外酸碱平衡;维持心肌正常功能。

钠——构成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维持体内水量恒定;维持神经、肌肉兴奋。

镁——参与300余种酶促反应;维持骨细胞结构及功能。

碘——合成甲状腺激素,维持基本生命活动;促进儿童生长发育。锌、锰——是许多金属酶组成成分并激活酶的活性。硒——在机体内具有抗氧化功能。铜——维持正常造血机能。

氟——适量氟有利于钙和磷的利用,加速骨骼生长,维持骨骼健康。铬——是糖代谢的一个辅助因子,对胰岛素有启动作用。

镍——构成镍蛋白和某些金属酶的辅基,调节某些内分泌功能及神经生理功能。

硅——是形成骨、软骨、结缔组织必需成分。

钒——促进心脏配糖体对肌肉的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

维生素A(视黄醇)——有利于暗视觉能力;有助于机体免疫功能。

维生素D——是钙、磷代谢最重要调节因子之一,维持钙和磷的正常水平。维生素B1(硫胺素)——有助于能量和糖的代谢。维生素B2(核黄素)——有助于机体抗氧化。维生素B12——参与机体生化反应。

维生素C(抗坏血酸)——有助于机体抗氧化,促进铁的吸收,提高免疫机能。烟酸——在体内参与呼吸链组成;在生物氧化还原反应中起电子载体作用。胆碱——促进脑发育,提高记忆能力。3.营养素缺乏进程:

营养素的缺乏能是由于摄入不足,也可能由于其它疾病过程而引起,或是受到消化

吸收 利用 需要等因素的影响.营养缺乏的进程可能相当缓慢的,往往是经历了储存不足 生化病变 功能变化和形态改变四个阶段,在功能变化以前,个体主诉或体检不易发现明显的异常,因此属于亚临床缺乏.到了形态改变阶段,往往才会形成一些不可逆的病变.4.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

消化:为了食物能够被人体吸收而将食物分解成为较小的颗粒或者分子的过程.吸收:将营养素从消化系统中转移到循环系统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营养素成分输送到人体的细胞中.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三.营养学与健康的关系: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体会 篇7

一、吃透教材

1. 新课改的指导

《体育与健康》教材打破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内容的做法, 把学生的健康列为教学重点,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的教育思想, 并把知识点分为五个学习领域: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体育课不再仅仅是一门只关注身体锻炼的课程, 而是把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练意识、全民健身意识、与人交往合作意识作为了教学重点, 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 满足学生的需求,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确保人人享受体育与健康的乐趣。这些都是以往体育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内容, 非常值得注意。这些变化也将成为我们今后体育教学的重点, 也是掌握好体育与健康课的基础, 这些在教材中都有充分体现, 例如第三章《体育与心理健康》。本章中首先提出了“什么是真正的健康”, 诠释了真正的健康的内涵。这些内容我们以往很少涉及, 由此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但今后我们会把这些都渗入教学中。这不仅仅是体育与健康课的进步, 同时也会使其他学科受到很大的影响, 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 教材的挖掘

日本学者广冈亮藏将教材的表现形式概括为:一是生活教材, 适于直接性地解决问题, 其学习过程是“把握—探究—解决”;二是知懂教材, 适于间接性地解决问题, 其学习过程是“观察—考察—洞察”;三是表达教材, 适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其学习过程是“感受—表达—鉴赏”;四是技术教材, 适于熟练性地解决问题, 其学习过程是“计划—习得—练习”。

教材不只限于教科书, 而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我们应该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特别是体育课更应该灵活运用教材, 充分把各地的民俗活动带到我们的课堂中, 这样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活跃。如游戏“抬花轿”就非常有民俗性。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灵活多变, 这样才能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

二、课堂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有人说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 事实上, 在体育课中师生关系更能决定教育效果的好坏。那么, 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良好的课堂效果呢?实践证明, 这种师生关系应是一种真诚、温馨的心理氛围, 应是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情感关系。优化师生情感关系, 建立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我们上好体育课最重要的基础。因此,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真正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在体育课中教师应公正、公平地对待学生, 对体质差的学生更应该降低技巧体能方面的练习要求;对胆小的同学应多鼓励、多关怀, 激发潜力,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深切关怀。这样一来, 学生也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发展自己。

2. 让课堂充满个性魅力, 让学生享受成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 教师应创造机会, 让学生获得表现的平台, 激发学生兴趣, 让他们体会到体育课堂中的成功体验。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如在100米的测验中当第一个到达终点时, 第二个学生可能跑了90米, 第三个同学跑了80米。然后, 我们再进行第二次测验, 这三个同学分别以100米、90米、80米处为起点向原来的起点跑, 这样大家都回到同一水平线上。枯燥的竞赛项目因为有了崭新的个性风采, 让大多数学生喜欢。

3. 完善自我, 展现体育魅力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 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个人魅力是优化教师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作为体育与健康教师, 更要适应体育竞技热情奔放、激情运动、公平负责的学科个性。为此, 体育与健康教师要自觉扩展知识视野, 提高业务素质, 提高自身修养, 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 教师往往采取“放羊式”“框架式”的教学法, 学生体会不到课堂氛围, 学习的积极性很差。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 培养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成为必需条件。

1.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方式

“我要参与”“我要学”, 学生基于内在的需求而产生的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它直接来自学生的内心需要。就学生主动要求学习的方面来说, 在其内心深处, 他把学习看成一种兴趣, 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的需求, 学习对他来说, 不再是一种负担, 一件苦差事, 而是一种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手段, 一种愉快的体验。如我们在学习足球内容时, 可以让学生观看各届世界杯中优秀运动员们的踢球技巧, 教师根本不用太多的讲解, 学生自己就会把足球运动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牢牢掌握, 相反, 我们采取让学生听, 老师讲, 看教材, 机械训练, 这节课就索然无味了。

2. 培养学生的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体育课中, 一个班级是一个整体, 我们应该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合作关系。互动合作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 还应包括生生之间, 从而使教学成为立体的互动网络。在互动合作的学习中, 应着重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合作态度和技能:学习积极主动, 不依赖教师和其他同学;注重优势互补, 强弱相助;虚心学习, 专心倾听,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敢于发言和质疑;服从领导, 讨论时要轮流发言;说话的声音要轻, 不大声喧哗;生生之间相互信任, 同学之间有效沟通, 善于解决冲突, 等等。

3. 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在探究学习中, 教师或学习者能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关键。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方式,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这种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其次, 在探究学习中要注意选择恰当的问题。所谓恰当的问题, 就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问题。如在篮球投篮教学中, 针对如何能够把球准确地投到篮筐内, 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试一试, 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投篮体会, 探究身体姿势、投篮姿势手指手腕的运用, 球出手后的角度等指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要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发挥指导者的作用, 避免问题选择过窄或过宽, 以致限制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001.

[2]解毅飞主编.体育科研方法与论文撰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脑血管病健康教育体会 篇8

【关键词】脑血管病;健康教育;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475-01

我科对2008年度121例住院脑血管疾病病人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121例中,男76例、女45例;年龄40-55岁18例,56-65岁38例,65岁以上65例。其中首次发病81例,复发40例。脑CT或MRT摄片示:缺血性98例,出血性21例,混合性2例。双侧肢体肌力5级、有麻木感38例;单侧肢体肌力4级41例;单侧肢体或双侧肢体肌力2—3级,同时伴有轻度语言、包含功能障碍23例;单侧或双侧肢体0—1级,同时伴有意识障碍,尿便失禁19例。本组病例平均住院31d。

2 教育方法

2.1 针对病人的教育

神志清醒的急性期病人,易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首先请疗效好、病情稳定的病人向之现身说法,以解除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然后采取个体沟通指导方式,向病人简明扼要介绍与疾病有关的卫生常识,同时指导病人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因为,早期功能练习,在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再行康复治疗。但要严格按训练计划进行,且忌急功近利引起病情波动。经过2周左右的有效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稳定者即可视为恢复期。此期重点教育病人,不要过分依赖药物治疗,而忽视功能练习和发病诱因的防治,杜绝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高血压,糖尿病是诱发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对并存高血压、糖尿病者,指导其掌握血压者使血压维持在140-120/90-80mmHG(1mmHG=0.133kPa),糖尿病病人使尿糖稳定。

2.2 针对家属的教育

脑血管病急性期,有50%以上的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在恢复期,也有20%以上的病人需要一定时期照顾。因此,要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首先使家属树立长期照顾病人的观念,同时根据家属的接受能力和病人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指导内容包括食物制作和喂食方法,鼻饲饮食配制和鼻饲方法,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翻身叩背方法,肢体的被动运动程序,病人表情语言的观察,简单护理用品制作等。指导方式:首先以座谈会的形式统一讲授,使家属了解部分卫生知识,然后分四步进行实际操作指导,第一周以护士操作演示为主,家属观看;第二周,家属配合护士操作;第三周,护士配合家属操作;第四周由家属独立完成,护士观察纠错。

3 效果评价

3.1 健康教育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2008年实施健康教育后与2007年(106例病人)未实施教育治疗效果比较;2008年(治愈数93/121,76.8 %)比2007年(治愈数71/106,67.0%)治愈率提高9.8%,死亡率(2008年死亡数3/121,2.48%;2007年死亡数4/106,3.77 %)降低1.29%。

3.2 對病人及家属的影响

通过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初步掌握了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及一般自护技能,相关知识知晓率由未教育前的10%上升到教育后100%;98%的病人意识到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不良嗜好的危害性。90%以上的病人在住院期间戒烟。院外(长期卧床病人)褥疮率由2007年80%下降到20%。

以上结果说明,健康教育可促使病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提高疗效、预防并发症均有积极意义。

4 体会

健康教育目的是通过护士在病人整个住院过程中的一系列教育,使病人了解有关自己疾病知识,康复保健知识。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对脑血管病病人的健康教育不能单纯留于形式,更不能单一针对一种疾病进行教育,而要把病人的心理、社会、家庭、职业、经济能力和疾病史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和易于接受的方式,才能保证健康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盛春卿,陈李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及照护。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7):409.

盐与健康心得体会 篇9

---健康人生,从盐做起

食盐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钠。钠为细胞外体液中主要的阳离子,主要功能是维持肌肉及神经的易受刺激性,包括心脏肌肉的活动、消化道之蠕动、神经细胞之信息传递、调整与控制血压有关的荷尔蒙分泌。氯离子是人体消化液的主要成分,并与钠、钾离子相互结合,调节维持体内水分含量及血液酸碱值平衡。

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如果缺盐将引起肌肉痉挛、头痛、恶心、下痢、全身懒散等症状,情况严重的还会心脏衰竭而死亡。钾亦为人体所必要的元素之一,与钠离子共同作用维持肌肉、神经的活动性,为细胞内体液中主要的阳离子,与钠离子共同作用维持细胞内外体液渗透压之平衡。如果人体血液中含钾量偏低,将产生肌肉衰弱、呕吐、食欲不振、全身倦怠、反射不灵敏及心率不整、心跳弱而快等心脏疾病

而含钾量过高,将出现心跳过慢、低血压、四肢刺痛、麻痹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见,盐与人的健康至为紧密,也就是说人不可一日无盐,且无替代品。盐在人体内起着推动血液的正常循环,是人体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人体血压和酸碱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究竟应该吃多少盐好呢这要视个体情况而定。从事剧烈运动、体力劳动的人,盐分消耗、流失较多,应该补充得多一些。生活中,我们无法准确控制食盐的摄入量,但人体内有一个平衡调节机构肾脏,它是维持人体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器官。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神经、体液调节来维持渗透压的恒定。当人体需要钠时,肾脏便可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少钠的排出如果体内含钠量太多,肾脏就会增加钠的排出。

盐与高血压的关系最为密切。世界上对盐与高血压的关系已研究了多年,发现高盐摄入可引起血压升高,低盐饮食可使血压降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居住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摄盐量较低,他们的血压也低,多在毫米汞柱以下高血压患者限盐后血压下降。

最近西安医科大学的研究发现,部分盐敏感者存在有钠泵基因的突变,这种基因突变呈显性遗传,也就是说存在这种钠泵基因突变的人在摄入较多的盐以后,血压会升高,摄入的盐越多,血压升得越高。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部分人盐摄入多而血压不升高的原因。因此在高血压的防治中是否可以根据这一点进行人类盐敏感者的筛选,有的放矢地预防。但在未判定自己是否属于盐敏感者之前依然需要限制钠盐的摄入,每天宜控制在克以内。因此我们的健康人生,应从盐开始。

药物与健康心得体会 篇10

这学期我幸运地选择了《药物与健康》这门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与生活中的健康相关的药物知识,而且这种知识的实用性很高。这学期在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药物的基本概念、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有机物中毒及解求方法、感冒药等等基本内容。下面来谈谈的心得。

在没有上过《药物与健康》之前,我认为生病自然就意味着不健康,而多数人在生病时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吃药,好像只要一吃药就能恢复一个健康的身体。在学习了药物与健康课程之后“药到病除”似乎已不是那么一回事,药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远不止如此简单。在我看来,药主要可以分为治愈型和预防型两种,它们都与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是药三分毒”指的就是药物普遍有一定副作用,不同的是有的药副作用大,而有的药副作用小些。以抗生素为例,如果不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生素,很有可能无法控制它带来的不良反应,如青霉素、链霉素引起的致命性过敏反应、红霉素产生的肝功能损害、四环素导致的牙齿与骨骼发育障碍、氨基糖苷类药物引起耳聋与肾脏毒性等等;抗菌药物滥用还会导致细菌耐药,将使人类再次面临感染性疾病无药可用的境地。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并且处理好药物与健康的关系,而不应该一味地依赖药物,甚至是滥用药物,滥用药物会使身体陷入“素质下降→依赖药物→素质更下降→更依赖药物”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药物带来的将不会是健康,而会是一个依赖药物来支撑所谓的“健康”之人。

另外药物的服用方法与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严格掌握药物的服用方法、服用时间是达到药物的最佳吸收,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减轻不良反应,最大限度避免药理性拮抗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药物的服用方法有完整吞服,嚼碎服或水溶后服;服用时间有餐前服,餐中服,餐后服,晨服,睡前服。例如镇痛药,中午11~12点是人体痛觉最敏感的时间,这与脑组织中脑啡呔等物质的浓度有关,因此中午服用镇痛药效果较好;抗贫血药物宜晚上7点左右服用,此时服用比早上7点服用吸收率高1.2倍,且血药浓度持续时间延长3倍„„

从上可以看出,“是药三分毒”是真理,药既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健康或者增强体质,同时若利用不当则会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威胁,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学好药理方面的常识,正确利用药物来维护我们的健康,另一方面又不可过度依赖药物,切忌“补药无害”的思想,关键是通过平常的锻炼、平衡的饮食和合理的生活方式来保障我们的健康。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做法和体会 篇11

1 主要做法

1.1 健全工作机制,广泛宣传培训,提高居民认知水平 街道参照卫生部社区健康档案和农卫司纸质健康档案要求,制订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实施方案,并明确了街道、社区、村组干部、医院医务人员、村医生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相关工作制度及奖惩措施,组建了25个卫生服务团队(社区9个,村级16个),每个团队由3-5人组成。镇政府召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动员塈培训专题会议,对参会人员进行培训,使全体参会人员了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掌握调查询问、体格检查的内容,规范表格填写及档案管理的要求。向社区、村干部、乡村医生落实入户宣传、调查任务,明确调查信息资料保密要求等,并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电脑操作员进行了纸质档案录机培训和现场考核。抽调社区、村组干部和医务人员组成工作组,入户开展宣传工作,向居民发放《致金海、启平街道居民的一封信》、家庭基本资料、个人健康档案、填表说明等各150000份。东台市政府举行了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启动仪式,通过现场电视转播和报纸宣传等形式向居民宣传建档意义、程序等相关内容,大大提高了居民对建档工作的认知水平和依从性。

1.2 规范运行机制,积极稳步开展,建立合格健康档案 东台市政府大力支持建档工作,在财政给予积极投入,为团队每名建档人员配备工作用电动车,统一着装,统一标识。东台市卫生局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工作管理制度,公开向社会承诺服务规范,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和要求,编印团队工作手册,规定各医疗机构在岗的医护人员、公卫人员和村卫生室人员,由各医疗机构负责人统一领导,将建档任务科学分配,实行团队分区域网格化包干。团队负责人主动结合主管卫生的社区、村组干部,实行入户逐人现场调查询问、体检建档。医院公卫人员分社区分村蹲点进行指导、督查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情况,确保建档内容填写客观真实、统一规范,科学有效。建档人员将采集到的纸质档案信息集中录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软件,居民到医疗机构就诊、体检、住院等,都由医疗机构为其不断更新、完善信息,逐步形成了符合卫生部规范要求、内容完整的健康档案。社区医院开展的围产期保健体检、儿童保健体检、各企事业单位健康体检,丰富了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为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工作体会

2.1 政府支持是健康档案工作的关键 健康档案工作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科学系统工程,在管理、研发、共享方面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必须进一步完善长效工作机制,落实组织机构、资金经费、技术人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研究管理水平,真正发挥信息资源共享的作用。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2.2 群众参与是健康档案工作的主体 居民健康建档建立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要通过2—3年时间,逐步构建以健康档案为基础、健康信息资源共有共享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减少资源重叠和浪费,全面了解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卫生服务规划,提供系统性、协调性和连续性的卫生服务。在此期间,加强全民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要让群众懂得“人人参与,惠及万民”,积极支持健康档案工作。

2.3 队伍建设是健康档案工作的保障 在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许多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保障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建档人员在调查询问家庭和个人基本信息以及体格检查期间,都能认真调查、客观真实体检,逐人、逐项规范填写档案,尤其是卫生服务团队在入户建档时,很多医务人员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十分辛苦,涌现出许多尽职尽责的好医生,确保了建档工作按进度、高质量完成。

3 工作目标

3.1 确保居民人手一份合格健康档案,逐步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通过社会的共同努力,力争在2年内为辖区内每位居民建立一份规范档案,以新医改为契机,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实施的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要措施,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3.2 对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县、乡医院管理软件系统,实施资源共享。县、乡医院管理系统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构建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健康信息资源共有共享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预防、保健、康复、诊疗等医疗活动以及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资源共享,同时实施新农合、居民医保对患者门诊、住院报销的在线监督管理。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体会 篇12

当今社会,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知识面广,心理成熟得也早。大多数的学生聪明、能干、富于创新,同时也存在着截然相反的另一面:脆弱、孤独、自私、任性……这些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下面我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谈谈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江泽民同志也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不能只满足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在丰富自己教学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努力钻研如何育人。要“立人必先立己”,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心理修养,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风范上,全面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二、优化环境,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条件

良好的环境对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环境首先需要良好的校风,因为良好的校风对学生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它能够以一种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力量感染学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接受好的规范和品质。良好的环境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平等相处,互敬互爱,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这样的心理环境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比如:各种各样的文体比赛、兴趣小组、节日联欢等,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出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热爱集体、建设集体的高度热情,这对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锻炼小学生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学地克服各种困难并且根据预定的目的、任务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进而实现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因为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首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目标的选择,应当考虑到它是有社会意义的,是他们经过努力奋斗才能够达到的。这样就可以激励自己,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克服种种困难,磨炼坚强的意志。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世界,对跨世纪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是:意志坚强、能承受重任,克服困难和独立工作。而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依赖性强,经不起挫折和磨难,一遇到困难,脆弱的一面便显露出来,这显然与时代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增强其遭遇挫折的心理准备,是培养其健康心理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师、家长都要适当创造逆境的环境,教育他们从小事做起,在千万件小事的锤炼中培养遭遇挫折、困难乃至失败的心理准备,从而使他们掌控应对困境和具备自我调节的心理能力。

最后要锤炼意志,切莫舍近求远,只等待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忽视身边那些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正是这些小事直接为他们提供锤炼意志的机会。如个人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都要用意志的力量来养成。从这些小事做起处处严以律己,并持之以恒,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

人的心理素质要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培养,只有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不断磨砺,才能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

我校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健康积极的活动,如科技发明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少先队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努力为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提供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角色,培养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团结合作等个性品质。各种情境的创设,心理认知的暗示,对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齐抓共管,形成心理教育途径的广泛性

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光靠学校的教育力量是不够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家长,特别是父母,是孩子不可任意选择的首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子女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父母应严以律己,注意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要爱之有度,严之有理,在生活上给予子女适当的物质条件;在思想上严格要求他们。特别是要舍得让他们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受锻炼,在风雨中逐渐成长。许多家长未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及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让家长懂得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使家长知道:孩子行为反复、多变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家长对此要有心理准备。并且要理解、尊重孩子;对孩子的教育要鼓励,不要溺爱;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压力过大会适得其反。另外,对那些“问题家庭”的孩子要特别留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主动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上一篇:业余党校总结下一篇:插入图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