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心理健康心得

2024-05-13

新教师心理健康心得(共11篇)

新教师心理健康心得 篇1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

参训教师:

我幸参加了凉州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通过一周的网络培训,使我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 , 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 ,回复到正常状态 ,那么 ,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 ,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 ,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 ,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 ,这是一种异常行为 ,包括他自己在内 ,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 ,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 ,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 ,因此 ,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 ,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 ,他们要求给予指导 ,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 ,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 ,应树立正确的观念 ,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因此,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才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新教师心理健康心得 篇2

新教师出现亚健康心理状态, 不但会影响教师本人的心理健康, 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和谐成长, 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可见, 调整新教师亚健康心理状态势在必行, 而且责任重大, 意义深远。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特别是学校党政一把手, 要提前做好新教师亚健康心理的疏导工作, 引导新教师从多方面入手, 多角度调整自己的心态, 从而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环境, 以健康的心理投入到工作和生活当中去。

1 转变角色, 调整心态

刚刚步入学校的新教师, 知识渊博, 对学校和社会都憧憬无限, 但缺乏大学校园潇洒经历与中学教师甚至小学教师艰辛工作的磨合, 因而出现“理想差距”现象, 这就加剧了新教师亚健康心理的形成。新教师充满朝气, 潜力可畏;但在见多识广、经验丰富、深沉老道的革命前辈面前, 自己又算得了什么?自己是专科生、本科生, 请问现在不是专科生、本科生的还有几个?况且, 人家那时的专科线, 远远超过你们现在的本科线, 自己还有什么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呢?再说, 你们有实践经验吗?人家可是理论加实践的行家。所以, 新教师朋友们, 你们一定要转变角色, 调整好心态!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甘愿当好学生的新老师, 当好老教师的新学生, 你才会真正迅速成长起来。

2 踏实工作, 诚实做人

既然大学理论与中学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那么, 无论你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 在实际工作中你都是小学生。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放下臭架子, 甘当小学生。”所以, 踏实工作是新手最需要的财富;是新教师最需要学习的经验。再则, 为人处事, 是古往今来众多儒生学者一直探讨的话题。从古至今, 无论是领导关系还是师生关系, 是朋友关系还是长幼关系, 诚实做人是最重要的。因此, 新教师同志们, 踏实工作是你们的本质所在, 诚实做人是你们腾飞的基石。

3 虚心学习, 耐心做事

朱德总司令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活到老, 学到老。”毛泽东主席也曾说过“学习学习再学习!”既然伟人和前辈们都在永无止境地学习, 那我们这些无名小卒就更应该虚心学习了。工作, 是我们的分内之事, 在退休之前, 我们就应该不断的认真工作、耐心做事, 绝不能三分钟的热情两分钟的激情;也不能因为工作之后没被领导表扬就垂头丧气乃至心灰意冷, 要知道, 只有一直努力工作的人和耐得住寂寞的人, 那才是领导最喜欢的人。所以, 虚心学习, 耐心做事是我们新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添加剂。

4 取长补短, 顾全大局

“三人同行, 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 合成一个诸葛亮”。这些都是讲的“个人才智总有限, 众人智慧才无边”的道理。因此, 我们刚出道的新老师们, 你们随时随地都应该虚心请教, 向领导学习, 向同事学习, 向老革命学习。取众人之长, 补己之短, 牢牢记住“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的道理。这样, 你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越走越远, 越走越健康。

血气方刚, 乃年轻教师的一大特点;哥们意气, 也许是你们的优势。但是, 刚来到工作岗位上的你们, 一定要保持自身长处, 克服不足, 虚心听取领导的意见, 服从组织安排, 真正做到“有意见可以保留, 但行动上不能违反”;即使受了点委屈或者对自己有所不公, 但年轻的你们, 有着光明前途的年轻朋友们, 你们一定要服从安排, 顾全大局, 不能因为一点点小事而不悦。如果你一意孤行, 只顾自己不顾集体, 这只能在你成长的道路中铺上更多的绊脚石。

5 分清场合, 注意形象

新教师们, 在领导面前, 你们是普通老师;在父母面前, 你们是孩子;在学生面前, 你们是可亲可敬的老师。所以, 你们一定要注意自身形象, 在不同场合说不同的话, 在不同场合说不同的事, 特别是在学生面前, 更要注意自身形象, 树立自己的威信, 建立好和谐的师生感情, 否则, 学生会很瞧不起你, 那你就无法在其面前成为他们所钦佩的老师。

6 搞好关系, 增强实力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处理好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在某种条件下, 关系的确是一种生产力。但是, 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存在, 必然有他的生命力。光有生产力而没有生命力, 万事万物是不会发展的。所以, 新老师们要搞好各种关系, 更重要的是抓好自身建设, 强化基本功, 练好过硬的本领, 增强实力, 有机地将生产力和生命力结合起来, 你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也才会永远立于强者之林!

浅谈新时期心理健康对教师的要求 篇3

一、良好的师德是形成教师威信的基础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德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也是形成教师威信的基础。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而教师的威信对教育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威信越高,其教学效果越好。学生对有威信教师的课,专心地听、认真地学,对他的教学心悦诚服。对那些没有威信的教师则会持相反的态度。

那么,怎样才能形成教师的威信呢?爱因斯坦曾说过:“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是教师的德和才。无德无才的教师绝对不可能受到爱戴和尊重的。”可见,建立教师威信的根本取决于教师的德和才。当一名教师具备了精深的专业素质时,德就是形成教师威信的基础。但是教师威信的建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教师在日常的小事中建立起来的。平时,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正所谓校园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不积小善无以成大善,日积月累才能形成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真正树立起教师的威信。因此,良好的职业道德才是教师形成威信的基础。

二、良好的师德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

现代心理学认为,个性或人格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结构系统,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成份。这些心理成份的健康发展,正是我们对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要想达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理性传授,而且需要性情陶冶。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重视并强调教师道德行为对教育活动的影响。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的是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身作则,用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发挥教育的作用。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学生所关注,被学生所效仿。教师高尚的道德能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道德意识。教师积极的道德情感富于生动性和感染性,可以引起学生情绪和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形成丰富的道德情感和健康的情绪。教师坚毅的道德意志对学生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它能增强并鼓舞学生锻炼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能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三、良好的师德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使全体受教育者个体在身心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师的素质,特别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教师,将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需要理智和情感的相互作用。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创造一种使学生的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都处于和谐状态的友好、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气氛。教师则能以美好的情感投入教学活动,他能调节师生关系、促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和思想沟通,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感受到愉悦、自由、个人权力的尊重,获得知识的满足和探索的乐趣。从而在不自觉中获得心理、情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同时,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教师也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勤奋钻研,彻底放弃苟且情绪,能够对学生智慧能力给予有力的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让学生的智慧得到良好的发展。

不仅如此,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既然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教师就该以高雅的行为举止,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教师身上学会做人,认识是非、善恶、美丑。如何消除社会上不健康的消极因素,关键在于教师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教师在教育中用自己的知、情、意、行来感染学生,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知、情、意、行,并能统一发展。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除能直接感染学生外,可使教师在高度职业责任感的支配下,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自觉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导他们学会做人。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面貌,也能使学生集体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人际关系。并作为一种示范的内容,加强对学生个体品德影响,从而不仅使学生学到做人的规范,而且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 篇4

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的一些心得。

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在体验

中学生的心理已经有了初步的人生概念,单纯的说教,犹如“石上浇油”,可以说是“油盐不进”,很难达到教育的效果,必须重在体验体验,使他们能“悟”出人生的道理,从而达到教育和引导的目的。

在这次的学习中,专家教给了我们很多的活动方法,“破冰之旅”,“压力缓解”,“放飞心情”,等。也使我们学会了一些团体心理辅导核心技术,如团体练习技术(活动、游戏)团体讨论技术、讲授技术、角色扮演技术、行为训练技术、心理测量技术,而这些技术的掌握为我们今后的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神秘的沙盘推演

6月23日,我们参观了西安市第26中的心理辅导中心,有一位兼职的李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沙盘的推演过程,他从使用的沙子讲起,沙子是历史的沉淀,干沙子也预示着“从有到无”、“从生到死”,而干沙则预示着“从死到生”的深刻哲理,它可以是游戏,比如“成语接龙”,也可以利用九型人格推演人的心理活动,还可以进行心理治疗等等,使我们对神秘的沙盘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开展打开了全新的思路。

三、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在我的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学生心理问题,五花八门各不相同,由于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不足,面对学生的问题,使我感到束手无策,甚至烦恼,本次学习使我明白了“心理健康辅导”与“心理咨询”的不同,也知道“转介”的含义。

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要有侧重的选择,辅导的主题有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一对一辅导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辅导活动,不仅让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室的个别咨询辅导,也进行个别谈心与辅导。在今后我会注意对于特别严重的,我会尊重科学,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转介,使他们得到良好的治疗。

回校后,我首先开通学校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其次是建立健全“心理健康筛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使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同时加强与学校和各班主任的联动机制,在班级设立“心理健康联络员”,最后是加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从而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发挥作用。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5

社会往往重视教师教育质量高低,而很少关注教师的生活质量;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责任,而忽视教师对自己和家庭的责任;强调教师的“牺牲”“奉献”精神,而忽视维护教师的自身利益及身心健康的愿望。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迫使教师不断地自我加压,不断地延长劳动时间去参与生存竞争,最终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一个教师要对几十个学生负责,家长又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美好愿望转变为对教师的高期望和高要求,无形中使教师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

若有健全的教师人格,就会修复心理的不适和缺陷旧能做一个受欢迎的老师。当然,不仅如此,要塑造健全的教师人格,必须有高尚的坚强的人格素质,渊博的知识,出色的才能、精湛的技邑、良好的人格和完美的心理,不断调适自己。教师的高尚人格素质依赖于丰厚的文化知识底蕴,没有广博的学识水平,没有不断更新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就会影响良好的人格素质的形成。扬长避短,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陶冶情操。努力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之信其师,亲其道,用良好的师德,阳光的心态影响教育每个学生,是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讲台上常青树的不竭资源。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6

这次我参加了心理健康的讲座,通过一天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使我对心理健康和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对学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和理解,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待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的收获。

在培训过程中聆听了何汝玉校长的精彩讲座,她用一个个鲜明的事例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并且通过理论学习、小组讨论、自我剖析等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通过培训我还意识到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所以在这几天的培训学习中,我都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做好笔记,学好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学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次培训让我获益匪浅,下面我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在这次培训中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的真正内涵,明白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在学生的人生成长中、心理健康发展中应该担负的职责,因此我尽力把自己所学用于指导平时的工作实践,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的、看待学生的成长中的言行,并利用掌握的知识、技能与家长交流、探讨,优化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用心去爱

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能得以健康、平稳地发展。把“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最为基本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工作中。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首先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其能够客观的评价自我,积极悦纳自我,从而提高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其次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训练,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其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第三帮助学生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使他们能合理恰当的宣泄。最后,教师要积极组织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教师应当时刻帮助学生和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不能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自我,增强自信心,挖掘内在动力,这样才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人类已步入21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要考核专业技能,也越来越需要心理素质好的人才。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的环境的能力。一个教师的一生要教育影响千千万万的学生,如果教师缺乏爱心,人格不健全,对学生身上表现出的问题缺少发现,缺少细心,甚至挖苦、讽刺、打骂学生,对学生不一视同仁,对考分高或家庭情况好的学生另相看,对学习成绩差或家庭贫困的学生当成另类看待,这也严重影响了少年儿童正常心态的形成。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新教师心理健康心得 篇7

一、高三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高考是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大事,很多人知道学生对高考的心态很重要,高三学生要做好心理健康工作,可是有人关注过高三教师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吗?如果高三教师没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试想高三学生的学习状态又会如何呢?理论和实践证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长期、潜移默化的,教师素质对能否实施新课程理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心理不健康,受害最大的是学生。教师心态的一点点偏差,就会表现在行为、语言等活动中,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新课程改革的成效取决于教师的所作所为。教师心理健康作为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指标,不仅有利于教师在职业生涯上的发展,使其更快地由新手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而且有利于教师自身身体健康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好地启迪学生,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因此,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应该成为教师心理研究的一个重点,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如何培养出自信从容,以宽松的心态面对高考的学生呢?教师应尽量消除污染学生心理健康的源头,让每位教师都担当起学生的心理保健的重任,发挥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典范作用,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一个被心理问题所困扰的教师硬撑着低效率地工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结果很有可能是教师把他的消极情绪投射到他所教的学生身上,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关注高三教师心理的健康是学校毕业班教育工作中不容忽视的方面。

二、关注高三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一)高三教师工作任务重、压力大。

新课程改革在许多知识及教学理念上有较大的改变,高三教师不仅仅要和学校非毕业班的教师一样对新课程的理念进行实施和实践,同时升学压力也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学校向他们要质量,家长向他们要成绩,使得许多有多年班业班工作经验的教师都有些不能适应。过重的压力,使得部分教师睡眠不足、身心疲惫,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二)学校只重视成绩,不关注教师。

不少学校为了升学率,从高二假期开始就进行补习,整个假期就放假10多天。进入高三新学期以后,只休息周六下午和周日早上,由于休息时间少,许多教师身心健康受损。此外,一些学校还制定许多针对高三教师的措施,定时检查教师和评价教师,定时对教师的月考成绩进行比较,从而加重高三教师的心理负担。他们除了要想方设法搞好复习教学外,还必须承担学校的中层干部及校长的压力。因此,有些高三教师在长期的抑郁和焦虑中,失眠、食欲不振、心动过速、头晕目眩等成为常见的病症,影响健康。在学校教育中,由于社会过高的期望,有些教师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同时也容易将这些期望转嫁给学生,无论是哪个方面都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高三教师的人际关系。

高三教师不断进行考试成绩比较容易让教师之间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同学科教师的成绩比较,让一些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的教师有极大的心理负担,有些教师还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搞得紧张。不同学科的教师则是争着抢时间,想尽力把成绩搞上去,有的学校的校长不仅不协调好这些关系,反而强调这就是竞争上岗,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教师之间的无序的竞赛,不仅严重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而且缺乏团队合作的这种教学模式在高考中注定失败。试想教师都是抱着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学生又怎么能有好的心态面对高考呢?

三、高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减轻高三教师的工作负担,创造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

学校领导要致力于优化校园人际关系,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与心理环境。学校层面的措施强调工作环境的结构性改变,如降低学生和教师数的比率,缩短工作时间,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对教师的压力源及其他问题的敏感性,给予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自主权,在学校的各种评先评优活动中给予高三教师一定的名额等。增加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机会,使教师得到更多直接来自教学过程的内在奖励,给予教师更多自主权,如建立由教师领导的学校管理队伍。学校的组织管理要做到使教师有获得社会支持的心理感受,针对不同性格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增强教师的心理满意度,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学生要合理运用评价和惩处机制,给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教学自主权,减少学校内部名目繁多的检查和评比活动等。学校要关心教师的家庭生活,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广开感情宣泄的渠道。心理咨询中心不仅要向教师提供个别咨询,而且要经常印发针对师生互动的资料,并给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方面的帮助。

(二)要尽量多给高三教师提供外出业务进修的机会。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高考命题的思路中就有一条:要让改革者受益。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而青少年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特别喜爱并能接受新事物,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学生还有可能会因此而不尊重教师。所以,积极地参加继续教育也是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如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三)高三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要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又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致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1. 经常进行自我反思

反思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指通过对教学经验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教学行为,从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过程。这种反思不仅仅指简单的反省,还指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将永远停留在新手型教师的水平。反思的倾向是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专家型教师的核心。具体地说,反思训练包括每天记录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并与指导教师共同分析;与专家型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随后与对方交换看法,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等。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的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处之泰然。

2. 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

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关键是看怎么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那么失败就是成功之母,而且能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更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比如,一个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的老教师对学生家长和社会上其他人员对课程提出的不同意见会处之泰然。与教育界之外的人谈论关于课程的时候,他心态平衡,语气坚定,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教师,他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对问题的直接接触更多,因而对整个教育形式也就有更客观的把握。他从实际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安全感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学生对他友好而不失尊敬,因为他帮助学困生并使其成绩上升,因为他客观地知道教学中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正是因为他能接受这些失败,并从中总结经验,才有如此大的心理能量来勇敢面对失败。有些学生问题并非仅仅是教育失当那么简单的事,而是有多方面的原因,教师只要尽到了责任,就应问心无愧。

3. 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一些教师觉得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很自然地容易把气发泄在学生身上,因为学生常常就是让他们受委屈的“罪魁祸首”之一。适当地刺激一下捣蛋学生的自尊对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是有效的,然而一些教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很难把握好这一尺度,伤害了学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如果教师是因为自己遇到了挫折而烦躁,并且因此而斥责学生,学生是能够意识到的。他们不仅不愿再尊重教师,听教师的话,反而会报复教师。控制情绪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

新教师心理健康心得 篇8

【关键词】教师    心理健康    方法     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及家长对教育期望值的增加,对教师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各个层次的教师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据近年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对某省168所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检测结果显示,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8℅,其中32.18%和16.56%的教师有轻度和中度的心理障碍,2.49%的教师患有较严重的心理疾病。

如果教师自身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自身工作效能,而且还会将这种不良情绪和人格缺陷传导给学生,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1 当前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1 躯体化症状。主要表现为身体不适,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胃肠道和其他系统的不适,头痛、肌肉酸痛等。

1.2 焦虑症状。表现为心情烦躁、坐立不安、紧张、神经过敏等主观体验。

1.3 抑郁症状。表现为生活兴趣减退、心境苦闷、缺乏动力、悲观、失望等。

1.4 偏执症状。主要表现为个体有偏执性思维,如敌对、猜疑、妄想、夸大等。

1.5 强迫症状。表现为那些明知没有必要、没有意义的思维和行为不断被重复,而自己又无法摆脱而造成痛苦。

1.6 人际关系敏感。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感、心神不宁、明显不自在以及在人际交往中消极等待等。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在工作或生活中往往会表现出喜怒无常;对学生赏罚不公或过于严厉,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从而引发师生心理冲突。

2 当前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师工作负荷重、压力过大,加上教师职业本身的特殊性,是目前教师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民众日益增强的教育需求和对教育质量越来越高的社会期望;不断拉大差距的社会分配体制和日益松动的用人管理体制;繁重的工作负荷和高速运转的工作节奏;知识体系的快速更新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推陈出新;各级学校的严格考核和教师聘任制的逐步推行以及竞争上岗、评优、晋级、晋职等诸多方面日益激烈的竞争,都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学生的不良行为往往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也成为造成教师压力的因素之一。另外,教师本人的人格缺陷,如功利心太强、意志品质差、受挫折能力低,也会导致教师出现某些心理问题。

3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3.1 社会和学校要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氛围

全社会应进一步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负荷及心理负担。学校领导要转变管理理念,优化校园人际关系,为教师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要采取积极的激励措施, 提高教师的心理满意度;要关心教师,帮助其解决实际生活困难,消除后顾之忧;应建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者;要经常请心理专家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研讨。

3.2 教师自身要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一些心理调适方法

3.2.1主动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

教师要通过学习,掌握一些心理学、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基本常识,运用有关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与技巧,努力去寻求解决自身常见的心理问题的方法。

3.2.2教师要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一些心理调适方法

第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认知

一个教师应客观地评价自己,不仅能看到自己的优点,更要了解自己的缺点,工作、生活中允许自己不如别人,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并努力去改正自身存在的缺点。

第二,积极进取,多做事,少抱怨

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教师,其显著特点是具有积极进取精神。他们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并从工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只有诚心地去热爱教育事业,把工作当作乐事而不是负担,才能维持健康的心理。

第三,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教师,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强,在社会生活中容易取得成功。相反,紧张的人际关系会给教师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影响工作效能,给教师带来小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均要树立“与人为善,与人为伴”的思想,学会与人交际,学会换位思考,要为他人着想;同事之间应经常沟通,允许他人犯错误,多为集体着想,积极主动地与领导、同事、学生建立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四,学会合理地宣泄和放松

当遇到心理压力时,教师可以找自己的挚友、亲人或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倾诉,学会适时、合理地宣泄不良情绪。另外,也可以通过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打羽毛球、瑜伽、游泳、旅游和听音乐等有益的活动来进行合理地宣泄。教师平时还应积极参加校内外适合自己的文体及社会活动,不封闭自己;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把工作与娱乐、休息处理好,养成健康的生活与工作习惯。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教师本人,也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延君,刘昌明.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2) .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9

--------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心得

2014年7月,有幸参加了鼓楼区举办的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听了十位学识渊博的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感想颇多。知识的讲授深入浅出,案例的运用贴近生活,课程的安排循序渐进。之前,我对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还有许多疑惑与踟蹰,现在的我,无限的想法与感受在心中激荡,对成为一名心理健康老师充满着期待,过去百思不解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成为一名心理健康老师并不容易,王天文老师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做好心理教师首先要准备好自己,才能服务于咨询者,这是心理咨询的基础。今年我们班的校本阅读课,我采用了一种新的形式,每位同学自己制作PPT,选取喜爱的文章与大家分享,我作为学生,坐在同学们的座位上,欣赏他们的课堂,体会他们的感受。在这样的实践中我发现,孩子们上课的一些习惯用语,一些小动作,上课时运用的教学手段,都能找到我的影子。我深切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如果我们本身努力做一个乐观、豁达、幽默、平和、耐心、宽容、富有同情心的教师,那样,我们将会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头,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绽开笑脸,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拥有平和的心态。就像杨静平老师所说,心理咨询重在发展与预防,而不在危机时的干预。如果平时的我们做好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和需要我们干预的问题也会相应减少。王老师的课堂上,还有一项内容让我印象深刻。那是一段咨询员的辅导失败的视频。观看中的我们笑声不断,因为其中的咨询员真的不合格,不仅能帮助咨询者,还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可回头细想一下,仿佛看到了平时教学教育中自己的影子,是不是在学生寻求我

们帮助与安慰的时候,我们也用了这样空洞的说教、霸道的言语伤害了他们,让孩子们失去了对我们的信任,不再对我们敞开胸怀了呢?一段小小的视频,却值得我们不断反思。

成为一名心理健康老师不仅要有完善的人格,还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王天文老师就用创设情境的形式帮助我们体验心理咨询。学生们考试前焦虑怎么办,同学间相处的不融洽怎么办,孩子们得不到父母的认同怎么办......这些都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在同学们的讨论中,我们明白了,要运用“尊重”来建立与孩子们的关系,要用“真诚”让孩子们敞开心扉,要用“同感”获取孩子们的信任。多多聆听,多多思考孩子表面言行背后的真实心境,帮助孩子们自己调节心理,解决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我这次培训感受最深的部分。

这次培训中还有几件令我很感动的小细节。有几位老师在三个小时的讲座中始终都是站着的,还常常会走下讲台来与我们沟通与面对面的交流。作为教师,我知道这是很辛苦的,可是老师们努力坚持着,这不也体现了尊重、真诚和同感吗?他们也在用自己的行动不断地感染着我们,拉近我们彼此的距离,在这样的课堂中与我们真正地做心与心的交流。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一、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对人永久性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给我们确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师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班主任心理健康的意义维护好学生的自尊

首先班主任要有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在学生中间,或者指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区分不同学生心理状况

从学习中来看,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 , 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 ,回复到正常状态 ,那么 ,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 ,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 ,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 ,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 ,这是一种异常行为 ,包括他自己在内 ,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 ,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 ,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 ,因此 ,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 ,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 ,他们要求给予指导 ,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 ,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 ,应树立正确的观念 ,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组织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对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我们做为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本身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我觉得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我们也要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教书就是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我们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的在健康教育上对学生产生作用。

赣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培训

结业作业

县(市、区):瑞金市

学校:瑞金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姓名:甘云梁

阅 卷 教 师:__________

新教师心理健康心得 篇11

【关键词】农村教师 教育心理 行为

一、教育心理的转变

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新课程建构的是“生命课堂”,师生可以一起欣赏思维碰撞后不同色彩的火花,可以共享人生经验、触摸快乐的童心。其中的快乐只要教师能真正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共享的地位就可以感受到。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自己的心理。

1.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杜威说过:“希望得到尊重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 在新课程实践中,想取得预期效果,教师应充分重视师生平等关系的建立,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教师在跟学生谈话时,应该和颜悦色,出了问题不能只是训斥、责备,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处理问题;要知道,今天的孩子是吸着改革开放的乳汁长大的;他们学会了选择,学会了怀疑,学会了思考;他们渴望平等,渴望尊重。为此,教师需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学会倾听,要有爱心和童心。李镇西老师说过:“当一个好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教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我们今天的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学会倾听则是拉近师生关系的灵丹妙药。

二、教育行为的转变

教育行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言和行,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影响孩子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教育行为应与时俱进。

1.勇于承认过失,改善师生关系。“瞧瞧老师那个样,动不动就对咱们吼叫,还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屁!”……经常在一些公共场合听到学生们对某老师的不恭之词。这个时候,我真怕别人知道我也是老师。至于学生公开漫骂某老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经验告诉我们,出现学生公开漫骂老师的现象。除了极特殊情况之外,都是由于教师有严重失误,师生关系长期紧张造成的。公开谩骂只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山,真正的“大头”还在水下面。不定有多少学生在背后骂老师呢!跳出来的只不过是“苦大仇深”者,或最“勇敢”者,或最缺心眼者而已。此种事件是一个报警信号。某教师一定犯了很多错误(学生认为的)才会这样,让学生认错,其实只是治标;真正修正教师的错误、过失,搞好师生关系才是治本。鲁迅先生说过:一个人难能可贵的是在大庭广众下承认自己的过失。承认并且纠正过失,就是胜利,因为你的行为必然会博得学生的认可和敬仰。所以当的确知错了,老师就必须能放下架子,向学生弯下腰。这腰能否弯得下,不仅需教师自省,还对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影响深刻,更决定了教师的教育成效。

2.允许学生出错,学会赏识学生。我们的学生尚未成年,还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是非观念还没有成熟,出一些毛病和错误在所难免。成年人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也希望学生们能从中汲取经验,更不要重蹈覆辙。但是幼稚和莽撞是儿童的权利。只有亲身体验才会成为刻骨铭心的记忆。当我们完全拒绝给学生们尝试与选择的机会时,其实我们也就同时拒绝了学生们的自然发展,阻断了他们自主成才的机会。所以应容许学生出错。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格言。李镇西老师也说过:“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所以,我们老师应蹲下身来,置身于孩子的世界中去,让孩子体会到你的真诚和爱,并在与孩子心灵的共鸣中体会新课改教育过程中的快乐和收获。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老师是最有权威的。大多数家长也认为自己的十句话不及老师的一句话。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评价,甚至決定他们的一生。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表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而自己信任和崇拜的人对自己的赏识更能够给予自己无穷的力量(对学生而言)。

上一篇:夸父逐日扩写作文400字下一篇:小班体育活动小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