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2024-09-12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共12篇)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篇1

当今社会,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只有教师内心健康、阳光, 才会在教学时更加有动力, 才会发挥主动性完成教学工作。 农村教师由于长期处于艰苦的工作环境中, 还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 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 比如心理压力大, 工作烦躁不安, 不能负责任地完成教学任务, 辅导学生时缺乏耐心, 过度体罚学生, 师生关系不和谐等等, 这些问题的凸显说明了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亟待改善, 否则将会给教育工作带来更大的影响。 那么, 如何解决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就成为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界面临的一大难题。 笔者将通过分析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进而提出解决的建议, 供大家参考指正。

一、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 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晋升福利等得不到有效提高

农村地区的教师, 尤其是偏远农村的教师的工资一直以来都是不尽如人意。 农村教师在教学中付出的多, 但是得到的回报却很少。 经常出现拖欠工资, 缩减工资等现象, 使得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大大减少。 农村地区由于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有限, 使得教师应有的福利都得不到, 更使得农村教师面临雪上加霜的窘迫生活。 同时, 受到条件的限制, 农村教师得不到更多的晋升机会, 进行教研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 无法完成课题研究和创作。 由于人口出生率的降低, 农村生源大大减少, 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 教师的铁饭碗也将被打破, 有能力的被留下, 没有能力的就要被淘汰, 所以农村教师的心理压力非常大, 整天为了生活疲于奔命, 每天生活在压力当中, 由于缺少资金使得生活更加困难。

( 二) 农村地区的教学条件和制度落后, 制约教师的发展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金短缺, 教学设施不健全, 使得农村教师在教学时面临很大的挑战。 很多偏远地区的学生都没有见过多媒体教室, 对于现代化教学设备更是没有任何概念。 由于教育信息闭塞, 先进的教学理念都没有完全落实到农村地区学校, 农村教师也只是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授课。 同时, 农村教师上公开课的机会较少, 基本上就是领导学校例行公事地进行 “听课”。 农村地区生源的减少, 出现学校并校现象, 教师要想不被淘汰就要狠抓学生成绩, 用学生的成绩证明自己的教学水平, 所以就出现了拼学生、拼成绩等现象。另外, 农村学校的整体思想还是为了培养出成绩好的学生, 让学生能够走出农村, 走向大城市, 所以学校会采取相应措施, 将教师的考核与学生的升学率挂钩, 最终使教师心理负担加重, 产生抵触情绪。

(三) 偏远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多, 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 农民工遍布在全国的各个城市, 所以许多农民工子女就跟随爷爷奶奶在农村生活, 这些孩子跟父母见面的机会较少, 所以得到父母教育的机会也不多, 这就导致这些留守儿童性格孤僻, 有心事憋在心里, 在课堂上不听从教师的引导, 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唱反调。很多农民工只是想自己的孩子能上完九年义务教育就足够了, 对教育不重视。 家长不理解, 学生不配合, 导致农村教师内心苦闷, 教学时感到力不从心。 对于农村教师来讲, 他们在学校里要教书育人, 在家里还要照顾家庭, 有时可能会不顺心, 所以会出现烦躁、暴力等倾向, 教师需要释放, 不能让压力将自己压倒。 农村地区的教师面对各方面的阻力, 还要完成教学任务, 所以教学难度空前增长, 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二、解决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 解决好教师的待遇问题, 完善农村教师的晋升和福利

要想农村教师真正实现健康的身心, 就要先解决教师的待遇问题, 当教师的待遇得到提高之后, 才会在工作中更加有动力。 教师应该是最光荣的职业, 因为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因为他默默付出、不图回报。可是, 目前农村地区教师工资和福利的偏低使教师行业再也不光鲜亮丽了。要改变传统的“家有三斗粮, 不当孩子王”的错误观念, 不断完善教师的待遇, 确保工资不拖欠。 同时, 确保农村教师能够得到城里教师同等的待遇, 在晋升上可以按照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酌情处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教育, 只有农村教育得到有效的提高, 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才会有显著的提高。当农村教师的各项福利都正常时, 他们的心理就会趋向正常, 在教学时发挥主观能动性, 促进教学效果最大化。

(二) 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 改善农村落后的教学现状

国家必须要加大对农村教学基金的投入力度, 让农村学校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可以促进农村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当教育基金充足以后, 首先要修建现代化的教学楼, 设立多媒体教室, 微机室, 活动室等, 替换陈旧破损的学生桌椅, 给学生换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 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也使教师教学变得轻松简单, 教师更加舒心。其次还要建设校园网络, 让农村学生和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提高认识, 增强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改善农村没有网络的现实,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丰富校园生活, 实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最后还要改变落后的教学制度, 不再只重视应试教育, 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 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还可以开设心理辅导室, 为教师疏导心理问题, 减少心理负担。

(三) 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

自古以来, 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都是教育界探讨最多的话题。许多农村学生的家长由于文化程度低, 对于子女就学的认识程度不够, 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开展。 学校要与农村的乡镇社区及时沟通联系, 加强宣传力度, 在农村举行宣传讲座等活动, 给家长灌输正确的子女就学观念, 让他们知道学生上学并不只是为了混, 而是要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 摆脱农村限制, 实现梦想。 当学生家长的观念转变以后, 也就会对教师的态度有所好转, 知道教师的付出是无私的。 同时, 学校还要定期举行学生家长会, 给教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平台, 在学校里形成尊师重教和勤学好问的良好风气。这样非常有利于农村教师扭转心理压力, 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为学生树立榜样。

综上所述, 农村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 不仅有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还有农村历史条件的限制, 都需要受到更多的关注。 在现代化社会中, 要给予农村教师平等的待遇, 满足农村教师科研和晋升的要求, 设置完善的校园管理制度, 加大教育基金的投入力度, 促进农村教育的可持续的发展, 这样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才会得到缓解, 才会使农村教师能够安心的工作和生活, 全身心地投入的教育工作中。

参考文献

籍锡云, 郭灿华.浅析我国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J].教学与管理, 2011 (12) .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篇2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教师是在学生心尖上行走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因而,教师的心理健康显得犹为重要。那么,教师该如何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呢?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高自己的人格素养。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在这种慢的艺术中,要想学生有所成长,教师首先得成长自己,特别是人格修为的成长,而成长的最佳途径和最长效的办法就是学习。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意为人师表,主动驾驭和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掌握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些技巧,如:经常记录教学经验、心得,向优秀教师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工作上的自信心等等,才能将学生锻造成为大写的“人”。

二、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

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任何人在为人处事、工作学习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因此,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先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然后再做出合理的对策,尽量避免出现过激行为,以免造成不良影响。要知道,与其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更何况,教育不仅仅是改变,更是顺应学生能力倾向促进学生发展,所以,教师应通过改变自己来提升影响力。同时要懂得变换角度来看待学生,用不同标准去衡量学生。其次,要学会宽容待人,忍让当先。常言道:“豁达大度”。为人处世应当宽宏大量,能容人,能原谅人,能包涵人。正所谓老子提倡的“上德若谷”也。吃点亏显风格,不生气就是福。所以,作为教师特别要注重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同龄人”,放下架子,理解学生的难处,宽容学生的失误,甚至容忍学生的“无礼”,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还应敢于自嘲,敢于解剖自己,使自己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

三、要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和追求目标

作为教师,我认为至少要多看书,增大阅读量不断充实自己,自己虽然在物质上很贫乏,但是在精神上很富有。当然,教师还可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如书画、养花等,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还要合理安排时间,以减轻过重的负荷。

四、要学会与人交流沟通。

与人交流沟通,既是乐于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法宝,又是消除工作上的烦恼和压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每个月不防抽空与亲朋好友聚一聚,喝喝茶(学泡点功夫茶)聊聊天,给自己的身心好好放个假,颐养身心。

五、要经常锻炼身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教师应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还能分散对焦虑问题的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我们要自觉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不忘“储蓄健康”,便能达到“身心健康”的人生境界。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有真正的心理安全,进而达到身心和谐,心理健康。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教师是在学生心尖上行走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因而,教师的心理健康显得犹为重要。不仅会影响教师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那么,教师该如何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呢?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高自己的人格素养。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在这种慢的艺术中,要想学生有所成长,教师首先得成长自己,特别是人格修为的成长,而成长的最佳途径和最长效的办法就是学习。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意为人师表,主动驾驭和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掌握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些技巧,如:经常记录教学经验、心得,向优秀教师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工作上的自信心等等,才能将学生锻造成为大写的“人”。

二、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

良好的心态能使人心情愉悦,是出色完成工作,积极向上进取的关键。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任何人在为人处事、工作学习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因此,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先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然后再做出合理的对策,尽量避免出现过激行为,以免造成不良影响。要知道,与其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更何况,教育不仅仅是改变,更是顺应学生能力倾向促进学生发展,所以,教师应通过改变自己来提升影响力。同时要懂得变换角度来看待学生,用不同标准去衡量学生。其次,要学会宽容待人,忍让当先。常言道:“豁达大度”。为人处世应当宽宏大量,能容人,能原谅人,能包涵人。正所谓老子提倡的“上德若谷”也。吃点亏显风格,不生气就是福。所以,作为教师特别要注重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同龄人”,放下架子,理解学生的难处,宽容学生的失误,甚至容忍学生的“无礼”,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还应敢于自嘲,敢于解剖自己,使自己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在对待其他事情上也一样,退一步海阔天空,不用斤斤计较,用尊重与宽容去赢得快乐、赢得健康。

三、要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和追求目标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张闻天也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人一旦没有了追求目标,他的生活就没有了激情,无所事事,发牢骚,对什么都不满。于是有的人就把大量精力放在打麻将上或花天酒地。老师,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而要培养这样的“四有”新人,教师首先得有理想,得“充电”。因此,作为教师,我认为至少要多看书,增大阅读量不断充实自己,自己虽然在物质上很贫乏,但是在精神上很富有。当然,教师还可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如书画、养花等,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还要合理安排时间,以减轻过重的负荷。

四、要学会与人交流沟通。与人交流沟通,既是乐于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法宝,又是消除工作上的烦恼和压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每个月不防抽空与亲朋好友聚一聚,喝喝茶(学泡点功夫茶)聊聊天,给自己的身心好好放个假,颐养身心。

五、要经常锻炼身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教师应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还能分散对焦虑问题的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我们要自觉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不忘“储蓄健康”,便能达到“身心健康”的人生境界。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有真正的心理安全,进而达到身心和谐,心理健康。

浅谈如何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适当的心理压力是工作的动力,但压力太大却会给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有时甚至酿成严重的后果。适当的心理压力是工作的动力,但压力太大却会给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有时甚至酿成严重的后果。所以近些年来,许多行业为减轻员工心理压力而开展的心理咨询活动已如火如荼,但教师这一行业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不容忽视。其实在众多行业中,教师这一行业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现实状况又如何呢?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关权威媒体近期曾作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88.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4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35.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10.49%的教师存在“心理疾病”。

因此可以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已非关注不可了,那么造成教师心理疾患的原因有哪些呢?

有关专家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1)教学任务和压力过重;(2)社会对教师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以上两点是形成教师心理问题的社会因素。

从教师自身而言,主要有以下因素:(1)过高要求自己,心理负担过重。(2)教师除了教学压力,还有社会生活的压力。(3)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紧张。1.那么如何去解决呢?笔者以为,有两方面很重要,一是自身方面;二是社会方面;先谈谈自身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调整和适应

1.1要认清自己是人,不是神。要看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而不是神;先学会做一个健康的人,然后努力争取做一个合格的老师。1.2既对工作负责,又要顺其自然,接受现实。教师的职责决定了他必须认真工作,但要做好工作更重要的是能够接受现实,现实则是:只有依照客观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工作,成功和失败都是很正常的。

1.3学会休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之余,积极参加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既可以缓解压力,也可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那么从社会方面而言呢,笔者以为,当前社会要做的,有如下几点:

1.3.1全社会共同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氛围

教师的心理问题某种意义上是社会问题在教师身上的折射,因此,全社会都要为教师营造一个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压力与心理负担。

1.3.2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师心理健康。

学校是教师主要工作与生活场所,学校领导应主动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下面几方面值得注意:(1)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提高教师心理承受能力。学校应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建立与教师定期访谈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2)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可以说:校园是教师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领导要尽可能地建立一个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搞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除了教师自身需要努力外,更需要来自外界即社会的关注;在此,笔者郑重发出呼吁:全社会都来关爱教师,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心理健康维护应注重哪几方面?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角色认同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2)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3)融洽的人际关系;(4)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5)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6)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7)有健全的人格。我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维护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

从社会的角度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风尚,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这是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途径。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这是一种社会支持系统,也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一条根本之路。国家和社会应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法律的颁布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建立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要合理从而消除教师的心理失衡感让教师体验到被尊重、被关爱工作有价值从而建立起职业自豪感。这可以从根本上有效防止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

2.学校内部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学校的物质条件、规章制度、管理措施、工作职责、人际关系等都应多从心理这一层面加以考虑使教师有获得社会支持的切实的心理感受。学校管理者既应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住房、工资、福利待遇等,更应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及管理的自主权,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建立客观公正、正面激励的教师评价制度以满足成就动机。同时注意教师角色的专业性严格限制时空上存在分离性的教师兼职恰当分配角色任务缓解或消除教师的角色冲突。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的支持与关心能有效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防止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

3.教师应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

美满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进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能在个体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缓减个体的心理压力。这一点对于中小学教师尤为重要。在工作中遇到困扰、受到压力的教师如果回到家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在工作中本应体验到而没有体验到的满足感就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弥补。而没有配偶及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的教师则很难在工作之外获得情感上的舒缓和心理上的安慰,由此很容易产生孤独、忧郁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4,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自 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正确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的积累是分不开的,也有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受教育的程度有正相关。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教师也可以坚持收集有关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这些资料不仅能用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能使教师更清楚地知道是否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教师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利弊了解越深,越了解学生是否接受这些方法,就对自己了解越深,自我认识就更客观,自我概念就越坚定,评价工作就做得越全面,对自己也就更自信。5.教师应强化自我维护意识,掌握自我调节策略

首先教师应当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平衡。教师情绪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二是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情绪。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其次,进行合理宣泄。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等。“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外出旅游等。再次,教师可从其他地方寻求满足感。如果教师觉得在学校中无法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试着在教室以外寻求成就感。培养一项有创造性的爱好,比如集邮、写作等,个体能够随这些爱好的深入而体验到满足。最后,教师要培养健康乐观的性格。教师的性格特征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职业适应水平,而且还决定自己个人的长远发展和身心健康。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应具备如下良好的性格特征:善于交际、乐于助人、责任心强、情绪稳定、热情、健谈、诚实可信、敢于创新、善于接受新事物、宽容、自信、勤奋、意志坚强等。在教育工作中,尤其要注意防止形成狭隘、嫉妒、无主见、无责任心、抑郁孤僻等不良性格,注意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6,教师应加强身体锻炼,促进健康体魄

人的身体健康与人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身体健康是情绪愉快和稳定的基础。一个人身体健康,往往表现出精力充沛、心情开朗。若一个人长期身体虚弱、多病,则容易引起抑郁的心情。教师的工作是十分繁忙的,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围绕学生度过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妥善安排时间,加强身体锻炼,合理分配精力,科学地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避免身心经常处于疲惫状态,建立有序的、有张有弛的工作秩序,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另外,为了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水平,教师应当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能经常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并作出调整。

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维护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心理学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检测,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较为突出。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如何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那么,教师究竟怎样才能做到身心和谐、心理健康呢?

很多人都买过彩票,谁都知道中头奖的概率太小了,只有几十万分之一。然而,我们每个人却都曾经中过一次比彩票困难千万倍、昂贵千万倍的头奖,这个奖就是我们的生命。每个人的孕育,都是几十亿精子中唯一优胜者的凯歌。再说,你的父母亲在茫茫人海中结识的概率又何等微小。如果更往上推,倘若不是一千年前那场农民战争中,你的祖先侥幸躲过了敌人的长矛,他身后的绵绵子孙便都会一笔勾销了。所以,请牢牢记住,你的出生绝对是世上莫大的奇迹。不管你长得高也好,矮也好,单眼皮也好,双眼皮也好,都是大自然妙手偶得、独一无二的佳作,都值得千般庆贺和万般祝福。“上帝记得每个人的名字。”认识了这一点,就会悦纳自己,善待自己,珍惜自己现有的一切。决不因艳羡别人而妒火中烧,也不为取悦别人而奴颜媚骨,更不会在遇到挫折和不幸时自暴自弃,甚至一念轻生——那真是最不可饶恕的罪过和对自然最大的忘恩负义。正直

小孩子看电影虽然不懂,但总忘不了问父母亲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我们在世为人,先不说当不当得了伟人、富人、名人,至少也应该做个好人。古人说的”大德必寿”虽未必可信,但道德修美、品德端方的人由于自身行为和社会规范相一致,因此不需要有那么多矫饰和掩盖,心理负担于是就小得多。心境也平顺、松弛得多。而伤天害理则是一种恶性循环,干了不义的事需要用更多的不义来掩盖,内心世界总是充满紧张而惶惶不可终日的。这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的原因。其实人往往很复杂,小偷、强盗很少有希望后代子承父业的。强盗白天杀人越货,晚上还要到教堂忏悔一番,企图卸掉心理包袱。所以,“清白的良心是一具温柔的枕头”这句话乃是至理名言。一个人能达到的道德高度与他的权力、地位和财富是无关的。对于我们,即使看见坏人得了再大的便宜,也不必为自己做了好人而后悔。快乐 快乐的时候,我们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进入最佳状态。有益的化学信使成群结队沿着大小血管痛快奔忙,为我们清除废料,修补损伤,恢复疲劳,贮存能量。“快乐”真是一种建设性的情绪。但“快乐”究竟有没有客观指标?譬如说,是不是根据你的财富多少和权力大小,就能对应查出你的“快乐指数”?这样的标准看来是没有的。多少人顿顿玉盘珍馐,但却没有好胃口;住着金窝银窝,可惜彻夜失眠;身边偎红依翠,但偏偏暗疾缠身;一个贫苦农民有了一万元的时候会在梦中笑醒,而一个亿万富翁只剩下一万元时却会跳楼自杀;我们常常“只眼红人家鞋好,不知道人家脚疼”。有句话说得好:“我平凡,但我快乐。”当然,快乐也不能说完全靠主观心理体验,基本的条件还是需要的。有人概括为“有事干,有钱花,有人爱”,倒也通俗简洁。特别把“有事干”列为快乐之首,很有几分见地。人的快乐首先来自创造。工作应成为生活的第一原则,而“忙”则是保持健康和快乐的灵丹妙药。一身娇肉懒骨,终日无所事事的人必定百病丛生。不少人退休后就是因为不适应角色转换,心理失去了寄托,一下就“闲”病了。因此,生活永远不能失去目标。同时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时时领略生命的快乐和酣畅,不要等到实现了目标后才去享受生活。爱心

人性最深刻的需求是对爱的需求。当我们的心温柔地一动,浸沉在浓浓的爱意中时,我们大脑中的上万种神经肽就会闻风而动,热烈呼应,调整它们复杂的配比,营造出体内理想的生化环境。而这种爱又常常和感激交织在一起感激养育我们的父母和社会,感激那些为我们提供衣食住行的大众,感谢为我们的成功播下最初种子的人们。当我们带着感情看世界,心理的体验就常常会不同。当我们春风得意、百事顺遂时,脾气总会特别好。这是因为自觉命运待我不薄,便产生了回报世界的爱心。而憎恨和愤怒则是一种暴烈的破坏性情绪。就有这样一个人,饭里的砂子硌了他的牙,竟然气呼呼地非要翻箱倒柜找一把老虎钳把这颗砂夹碎不可。强烈的敌意和报复心首先会啮噬自己的健康。常年在暴跳如雷、恨意难平的情绪中度日,生命是短促的。这不仅是一个脾气和性格问题,还是一个人生姿态问题。留心一下会发现,我们一个时期的心情大致都有一个“背景色调”和“衬底音乐”,爱就是温热的暖色和深情的旋律。我们的心理若能常常陶融其中,真是如鱼得水了。特别当这种爱化为对别人的帮助和对社会的奉献时,我们从中获得的美好感觉往往胜过其他的心理愉悦。行善是快乐的最可靠源泉。对于我们的心理来说,做好事不仅是很高尚的,同时也是很“滋补”的!宽容

我们所谓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我们的烦恼也大半来自人际关系的紧张。而宽容则是处好人际关系的不二法门,它的要义是体谅,理解,讲与人为善。你生活,让别人也生活。清代有个张英的人在京城做官,老家的人因为砌墙和邻居寸土必争,去信向他告状。张英提笔写了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邻居很惭愧,也让了三尺,于是家乡就有了六尺巷保存至今。好好琢磨一下这个故事会大有心得的。

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策略

摘要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此文通过阐述现代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深入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了教师自我调节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心理健康 调节策略 躯体疾病 工作压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深入,我国各中小学纷纷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目标,然而他们在竭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很难想象,一位患有抑郁症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开朗活泼的学生。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境,又怎么能帮助学生去获得快乐?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运用教学行为去影响学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根据有关专家对教师不良适应的研究显示,教师心理适应困难比例较一般人群要高。这一问题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深入,待研究解决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响影教师本人的事业心、成就感和个人幸福,但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据北京市教科院日前披露的《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的调查报告显示,打骂学生、讲课死板、对工作不负责任、偏心等不被学生喜欢的行为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伤害,构成师源性心理伤害。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不健全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组对12所中小学的师生进行对比检测,结果发现,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师,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因为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接触时间每天达7至8个小时,比家长还多,特别是中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很容易把教师的一切视为自己效仿的榜样。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刻、长远的,好的教师能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所以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准比他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我们上学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由于喜欢某个老师,因而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特别感兴趣,这门学科也学得特别好。反之,教师若无缘无故或小题大做地训斥、迁怒学生,学生情绪也会一落千丈,厌恶教师,甚至做出一些违法事情来。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必须重视并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人具有完整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及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它包括情感特征与意志特征、正常的认识、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内容。心理健康标准是评价人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尺。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六项教师心理健康的指标:1.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2.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3.教育的独创性。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4.抗教育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5.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6.能适应与改造教育环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

简而言之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是指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心境轻松愉快;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够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康人格,人际交往和谐,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前段时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我国部分省份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48%,比我国目前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发病率高了一倍多。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最能说明问题,符合教师心理健康的实际,大量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深入研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比一般人群差的原因,是解决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将素质教育推向深入的一个前提。

三、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现状及表现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所谓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就是指教师由于职业活动和多种其他因素造成的有损于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

1、心理问题严重。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自卑心态严重,小学教师尤甚,有68.82%的教师认为自己与进机关、做生意的同学相比,差距很大;嫉妒情绪突出,在职务提拔等方面互相猜疑;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较强。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但报酬低,对自己事事求完美而导致的焦虑水平偏高,脾气暴躁,易被激怒。

2、体罚严重。对大量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件分析,显示所发生的绝大多数体罚并不是由于教师的师德差而造成的,而是由于教师心理压力过大、焦虑过度,致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造成的,换言之,是由于教师的心理问题所带来的。据调查,校园中体罚、变相体罚和精神虐待学生的现象并非个别现象。罚的方式也花样百出,如罚站、请出课堂、在教室后面蹲马步,还有的被罚绕操场跑10圈,个别教师打学生耳光,罚学生用手拍打桌子。南安某中学的一个孩子只因上课时,不遵守纪律,爱讲话,影响同学。任倮老师就罚他到学校的操场上跑五圈,结果孩子不幸离开人间。无独有偶,泉州市某市直属小学的一位体育老师,只因一名男生在上体育课时调皮,老师非常生气,用脚绊倒此生,造成这位男生脑部受伤。在圣洁的教育园地里,就这样发生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许多孩子仅仅因为一点点轻微的过失,就遭受到恶劣而又残暴的惩罚,罚“吃苍蝇”有之,强迫学生互打耳光者有之,往学生脸上刺字有之,剪断幼儿手指者有之,用火钳烫伤学生有之,当众扒掉女学生裤子者有之,一件件、一桩桩,无不让人感到触目惊心!对此,人们不仅要问:一向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现在到底怎么啦?!据业内人士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错综复杂,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这些教师都有一定的心理障碍。

四、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心理问题向来就被视为一个神秘的领域,而教师由于其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某种意义上显得更复杂。

1、教育体制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心理压力。研究表明,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而改革势必触动方方面面的利益。伴随着这一改革进程,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能适应形势需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但也应该承认,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教师往往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危机。如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使不少教师仍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只把文化知识成绩好的学生当成人才。教师只顾教书,忽略了育人,忽视了为人师表的职业修养。有的教师性情暴躁,不讲方法;还有不少教师辱骂、体罚学生,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对自己的做法却仍不自知,这种升学率给教师带来了心理压力,形成了负面的影响。

2、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常常超负荷。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师肩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来不得半点马虎。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常常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而教师本来也是一种普通的人,而不是纯粹的机器,我们或许有理由要求他们有超常的业务与道德素质,但不可能要求他们没有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没有他自己必然影响心理的生理节律。的确,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学校的以升学率论英雄以及社会的沉重期望,不少教师往往“载不动许多愁”,长此以往,势必会使心理不堪重负。据报载,某市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在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一贯对学生呵护有加,颇爱学生、家长的爱戴。然而有一天却因一名学生上课时过于调皮、捣乱而勃然大怒,不能自已,对该学生边拉带扯,最后竟抓住学生的手在墙上蹭。据专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多年累积下来的“心理疲惫”所致!专家还特别指出: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应带有创造性、长期的、紧张的精神劳动。教学活动往往是个体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往往在自豪中产生自赏、在挫折中产生哀怨,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

3.过重的工作压力挤压扭曲的教师心理空间。“我一向不服输,过去工作再苦再累我都能忍受,可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事先设想出多种后果,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担心最后考不过人家。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这种议论在学校常能听到。反映出当前在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核的现实情况下,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事实上,对于教师心理存在障碍的原因,据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康教育课题组调查,近五成受检测的教师认为是由于“工作太累”,其中37%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事实上,从调查数据的来看,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

4、教师自身缺乏应对方法,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教师比其他人都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压力。第一、升学、评比压力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各方只能以学习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估学校和教师,并且教师的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评优、住房分配等直接受到学生学习成绩和升学率的制约,因此,加重了班级之间、教师之间的竞争性,本来应该是互帮互助、和谐友好的同事关系被竞争关系所取代了。第二、教师的工作项目繁多。专职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项目是备课、讲课、课外、批改作业,如果是班主任还包括负责早晚自习、课间操、打扫卫生、组织班团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班干部、与家长交流联系(家访、家长会等)、写评语、填写成绩单以及各种收费等,可谓名目繁多,而且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出错,这无疑会给教师带来心理上的紧张感和压力感。第三、相对其他部门而言,教师工作重而报酬少,给部分中小学教师带来了养家糊口的困难和心理压力。校园承受着多重角色的压力。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对学生起着教育管理的责任;他们是学生父母的代理人,在一定时间负责照顾学生;他们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的心理治疗者,需要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思想和感情;他们又是人际关系的交往家,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打交道;同时,他在学校之外,在家庭中充当各种角色,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要应付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多种人际交往。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普通人他们也会遇到各种家庭矛盾,他们既要全力顾及事业还要全力顾及自己子女的未来,常常是左右为难,应接不暇

五、中小学教师心理自我调适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不管是正常的焦虑还是神经过敏性焦虑。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

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要淡薄名利,随遇而安,不要斤斤计较,愤愤不平。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2、关注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环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推进人性化管理等,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总之,做任何事情,都要从教师心理这一层面加以考虑。如学校领导要转变管理观念,发扬民主,关心教师,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工作的成就感;千方百计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解除教师后顾之忧;配备心理保健工作者,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领导要善于鼓励教师。林肯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师也一样,一切的辛勤工作同样希望得到校领导的肯定、鼓励。

3、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教师应善待自己,帮助自己,要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来维护心理健康。第一,要正确地了解自己,确认自我价值,并接受自己。古人早有明训:“人贵有自知之明”,“天生我才必有用”等等。

教师是树,心理健康是阳光。愿每位中小学教师都有阳光灿烂的心态,让教育之花更鲜艳!让教育之果更丰硕!

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概说

(一)健康新概念

1、健康: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进行了重新定义,定义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心理健康得到世界的关注归功于美国人比尔斯(1900年);

2、心理健康:就是一个人能够做到客观刺激与主观反映保持一个平衡的、恰当的状态,能够做到内外协调统一,并且适应和发展的过程。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2、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自己)

3、接受他人,善与人处(人际关系良好)

4、正视现实,接受现实(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适应——人从出生开始就面对各种适应问题

5、人格完整和谐

6、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三)如何看待心理健康

1、心理问题(障碍)程度划分

心理问题也象我们平时感冒一样分轻度、中度和重度。心理困扰:轻度的可能通过自我调整一下(喝点姜汤出点汗)就好了;(自我调整、找朋友倾诉等)

心理障碍:中度的可能需要吃点药调理一下才能好;(专业咨询人员咨询)

心理疾病:重度的就需要心理医师的治疗了。

2、最新的统计表明,全球完全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6%,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9.5%,有84.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二、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俞国良提出的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第一,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第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第三,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第四,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教学语言,布置作业等。第五,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由于教师劳动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情绪健康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在:(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2)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 “今天本人心情不好,大家好自为之,不然的话,休怪本人不客气,” “我的婚姻生活很不幸福,丈夫与我经常吵架,家里常常硝烟弥漫,我的心情也总是多云见阴。我这人好面子,家里的事不想让同事知道,平时在办公室与老师们相处时我总是和颜悦色,由于心中的烦恼无处发泄,我有时便不由自主地拿学生撒气。在教室里我经常板着脸,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是出了错,就更加勾起我的无名火。我借机连训斥带挖苦,用词越刻薄越解气。我也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小三女生,性格内向,胆子较小,一向做事认真,学习成绩也不错,担任班里的算术课代表。一天自习课后,她收齐了作业本高高兴兴来到老师办公室。当她把一大摞作业本放到王老师的书桌上后,不知为什么,王老师把作业本一下子全都扔到了地上。女孩吓了一跳,她赶紧蹲下身子把作业本一本一本拣起来,重新放到老师的书桌上。没想到,第二次又被老师扔到了地上。女孩吓得不知所措,浑身哆嗦。回家后,当天夜里就做噩梦,说胡话,第二天说什么也不敢到学校去了。事后了解,王老师当天是被领导批评了几句。

2002年6月,云南昆明寻甸县一个小学教师因受到校领导不点名批评,气愤难平,为泄私愤,竟然放火焚烧校舍,造成8名住校学生被烧死,4间教室、7间宿舍被烧毁的犯罪事实。(3)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

某中学,一次语文课上,后进生小张故意捣蛋,在下面小声地模仿何老师的乡里话。老师讲一句,他学一句,引得全班哄笑不止。这位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见此情景,气得双手发抖,不知如何惩罚学生才能解心头之恨,遂口不择言的怒吼道“我的乡里话不好听,可我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你呢?造粪机!我要是你,早就从这楼上跳下去摔死算了,还有脸坐在这里说东道西。”(4)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 “把嘴闭上。”“这都听不懂。”“没见过这么笨的学生。(5)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

20世纪60年代,日本某公司从职员中招考部门经理,一个颇有实力的职员意外落选,因而自寻短见。事后复查表明,这位职员的考试成绩位居第一,纯属计算机失误而酿成悲剧。许多同事为之惋惜,该公司经理的观点却与众不同:“幸亏计算机帮忙,不然我们将重用一个无用的管理者,连这种挫折都不能应付的人,怎么经受得起商界的狂风巨浪花!公司的命运决不能寄托在这种人身上。”说明个体拥有的知识要转化成改造客观世界的力量,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中介。

(一)教师心理健康是人生的幸福之源

1、直接影响教师的人际交往态度与行为,影响其师生关系、同事关系,而且还会影响其家庭关系、家庭生活氛围与质量。

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的人,对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度。

2、心理健康是教师学习和工作积极性的基础,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

一个老师如果不喜欢与人交往,孤僻内向、郁郁寡欢、不善解人意,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纵然他具有从教的决心、合理的知识结构,过硬的教育技能,也难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二)教师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

1、教师的心理问题是学生心理问题的污染源之一

据问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中小学校中有20%-30%的学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心理素质等,但教师的因素又是非常重要而且是不容忽视的,教师的心理问题或教师不懂得关注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由教师引起的心理问题被称为师源性问题。

有一个成年强迫症患者自述其症状是不断地吐唾沫,直吐得嘴巴发干起泡还要吐。心理医生用催眠法唤醒他的童年记忆,才找到病根:一次他因钓鱼误了学业,老师罚他吞小鱼,从此埋下了隐患。五旬妇女不敢跳舞。

2、教师健康的心理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特征:

如果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如和蔼、热情、宽容、耐心、有幽默感,作风民主、行为坚忍、关心学生,同时具有令人愉快的表情和礼貌等,就能深得学生的爱戴与敬慕,学生也会随时随地用自己敏锐的目光注视教师的一言一行,并在暗地里加以模仿。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便会无形中受到教师健康心理的熏陶和影响。魏书生教学生受得起委屈,经得起挫折。

反之,心理失调的教师,常常会带给学生以消极的影响。如教师粗暴无理、偏爱、不公正、工作拖拉、情绪不稳、挖苦嘲笑、缺乏耐心、傲慢自大等,这样的教师不仅难以得到学生的尊敬,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害怕、说谎、缺乏礼貌、反抗、挑衅等消极心理反应。据有关方面统计,90%的学校恐怖症是由于教师的非教学行为引起的。某小学,老师向全班同学布置作文,要求记一件家务事。一位同学写了升国旗。老师不可思议夹着气愤,竟忍不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科学证明,猪都有脑子,你连猪都不如。”

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好,并且能够多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的话,他就不会把学生因考试焦虑引起学习成绩下降说成是学习态度问题,就不会把学生性格内向说成是不向老师暴露思想,就不会把学生为了引起教师关注而做出的某些行为理解成品德问题,更不会让写错一个字的学生再写上一百遍„„

所以,当今社会选教师的人品比知识更重要。

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影响正常师生关系

“对学生不能太客气了,一开始就得把他们镇住,不然他们就会登鼻子上脸,就会骑到老师头上„„” 老师:“你站在这儿想一想,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走。” 学生:“老师,不是我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走,而是你什么时候想通了我什么时候走。”

有的老师以让学生害怕为荣,以能把学生管老实为能,为达到这个目的,有时甚至不择手段。

“我教了这么多年的书,你们的心思我早就摸透了,甭给我玩什么猫腻,我治人的方法有的是,一招比一招损,有不怕死的就试试。” 师生关系是“猫和老鼠”、“警察与小偷”、“法官与罪犯”、“棍子与懒驴”的关系。

4、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一个三十多岁的英语女教师将自己的挫折报复到学生身上:“你这脑子怎么长的,当初你爸妈计划生育怎么没给你计划了呢?” 加拿大学者就体罚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所做的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显示:被体罚的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是正常儿童的两倍,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几率大大增加。在偶尔被打的受访者中,21%患上焦虑症、70%患上抑郁症、13%酗酒、17%吸毒。美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中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心因性生理疾病

躯体疾病增多:冠心病、高血压、胃肠道疾病、睡眠障碍、神经性头疼、偏头痛等。

(二)心理问题现状 1、2000年4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心理检测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而2.4%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其中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偏高,“语言暴力”严重。女教师的焦虑倾向比男教师高,男教师的职业稳定性低于女教师。中老年教师的强迫症状和躯体化倾向比较明显,青年教师的人际敏感、偏执比较明显。

2、杭州市中小学生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抽样调查了2000位中小学教师。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三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大,33%的教师为升学压力犯愁。最令教师困惑的是职业压力。有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高中教师、男教师、年龄低于40岁的教师、毕业班教师、班主任教师及未婚教师的职业压力尤其严重。有60%的教师认为工作量大,在所有问题中居首位;33%的教师认为升学压力是最大的心病;24%的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是生活中最大的挫折;47%的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是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情。

上述结论的差异,可能与样本差异有关,也可能与地区差异有关。但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部分教师的确存在着不健康的消极的心理问题,这与教师职业对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高等级要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而且,人们通过对大量体罚事件的剖析所示,绝大多数体罚并不是由于教师的师德差而造成的,而是由于教师心理压力过大,焦虑过度,致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造成的,换言之,是由于教师心理问题所带来的。近年来,校园里偶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个别老师因为学生的一点过失,罚学生吃苍蝇,强迫学生互相打耳光,有的甚至往学生脸上刺字„„这些极端现象的发生,不能不引起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有的教师甚至结束生命。

济南市有两位三年级小学生,课余玩闹时掀了女同学的裙子,班主任让两个小家伙站在全班同学面前,愤怒地将其斥责为“流氓”。两个八九岁的小孩子从此经常遭到同学的讥笑。

丁瑞婷 女 15岁 重庆市实验中学9年级学生。2003年4月12日因教师汪惠清批评“你长的不漂亮,个子又矮,连当坐台小姐都不够资格.......”由于批评严厉,同时又用木板打其手脚。之后丁写了份遗书“我什么资格都没有,我走了。我恨透了这个社会,我永远都不想回到这个社会了......”最后跳楼自杀。

之后教师被开除工职(反聘教师)。因侮辱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期一年执行。(双方律师还在为此事打官司)

2001年7月13日,陕西一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严重心理障碍,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她在遗书中写道:“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有头绪,遇事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到自己实在误学生,想起这些不如死了算了,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

2001年5月7日,江苏某市区一名30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的提问,竟然自杀。

不是耸人听闻、也不是煽风点火„„而是要告诉大家,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以所我们的主观意志能够完全改变的,我们要挖掘原因,积极面对。

(三)职业倦怠

倦怠,又称工作倦怠,(burnout),本意为极度劳累,燃烧竭尽。1974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提出,指行业中的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消失、对他人日益冷漠、工作成就感降低等一系列负性症状。

2003年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对东北三省一千多名教师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

1、主要表现

⑴情感衰竭:易怒、没热情,情绪疲劳,对学生没兴趣,抑郁,工作不安心,影响教育质量。如不想去学校上班、不想走进教室、不想见到学生。

北京万泉河中学:“我校学生大多是小升初入学的‘失意者’,自我评价较低,心态普遍消极。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缺乏成就感,容易出现埋怨、牢骚、指责的情绪,久而久之,心态也变得消极。” ⑵人格解体:冷漠、消极,负向情绪增多,对学生持否定态度,个人发展停止,举止无常,焦虑、牢骚、易怒。烦躁、忧郁、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甚至失控;行为偏差。自制力差,以学生为渲泄对象。

青岛市四方区某小学的一名优秀骨干教师,在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勤于钻研业务,对学生呵护有加,颇受学生、家长的爱戴和尊重,并多次受到上级表彰。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骨干教师,有一天,却因一名学生上课时过于调皮而勃然大怒,不能自已,训斥之余,对学生连拉带拽,最后竟抓着学生的手在墙上磨„„,造成了影响恶劣的体罚事件。

平日一贯兢兢业业,对学生和蔼可亲的好教师,为什么会出现失去控制、违犯师德的现象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和思考,四方区教委深入到学校、学生及教师家庭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发现,该教师事发前,因爱人生病、儿子学习成绩下滑等因素,心理压力陡增、情绪低落,致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酿成不良后果。

当今教师的很多行为问题,不一定是职业道德问题,很多都是情绪压力问题造成的。如果单纯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不能完全奏效的。这些与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有直接关系。⑶成就感降低:对自己工作不满意,觉得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无力感增强,消极评价自己。

张教师,三十多岁,女儿5岁,上幼儿园。她任教初中两个班的语文,一个班的班主任。天没亮起床,准备早饭,叫女儿穿衣——骑车30分钟送女儿去学校。到了学校,堆积如山的作业、学生考试成绩、公开课做课件、竞赛只许拿大奖——忙完学校的事回到家,还得连夜备课——教师那么一点微薄的工资——“五十岁不到,我准会死”“何时是尽头”“提早退休”。

五、教师心理问题及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教育是高发行业,教师是高发人群

根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的人。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职业。四大职业压力:空军地勤、医生、教师、警察„„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发病率在20%左右,而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更是高出正常人群30个百分点。原因:

1、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要求,教师压力大:研究表明,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教育改革不断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一位中学教师说:“我一向不服输,过去工作再苦再累我都能忍受,可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事先设想出多种后果,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担心最后考不过人家„„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这反映出当前在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的现实情况下,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

同时,教师还面临更多的公众压力,学校众多的考核指标(包括升学)和教学要求,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甚至少数学生对教学的反叛,家长本着望子成龙心态对教师近乎苛刻的评价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师一直是知识和道德的化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也把“完美”作为为人处世的目标,时时事事力求尽善尽美,渴望得到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各方面的肯定。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不能实现或受到障碍,即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今年28岁的秦老师是某普通中学教师,6年前大学毕业后曾担任过班主任、毕业班、实验班、普通班„„曾因把普通班半数学生送入重点高中而被校长赞许“教学有方”。可是这学期刚开学,秦老师变得沉默不语,甚至惧怕走进学校和课堂。期中、期末两次考试的名次与成绩是得到师长、领导、同仁认可的关键因素,而期末学生的反馈评价与行政同仁对教师的年终考评更是“一锤定音”。她坦言,“这三个‘两’已压得我气喘吁吁,活得很吃力。”秦老师坦言,自从大学毕业到学校以来,生怕在教学中出了差错,最后影响学生升学和学校名声,为备好一节课常常紧张得睡不着觉。“带好班的时候觉得还轻松点,去年带了一个差班,费了很大劲学生成绩提高不多,学校还因此找我谈话。”秦老师苦恼地说,“这学期还要带那个班,我都不知道怎样上课。我觉得我似乎不适合当老师了。”

一位有几十年教龄的农村英语女教师,因大专文凭,评职称失败。这不是她第一次参与评职称。去年她拿到普通话、计算机证,因论文不合格被刷,好不容易今年论文合格了,又因没有本科文凭失败。她哭着说,:“我今年都45岁了,一心扑在工作上,把我的青春和爱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丈夫因为我不关心他、不顾家而离开了我,现在评职称又失败了,我觉得我的努力都白费了,辛勤工作换来了什么?我觉得命运待我不公,难道学生的优异成绩抵不过一纸文凭?职称到底是看工作成绩还是看什么?” 华老师,小学五年级班主任,责任心很强,一个学生没达到他的标准,就认为“教不严,师之惰”。但今年,刚接手一个新班。班上一位学生经常不交作业,有时还请同学代做。——联系家长——怕家长,躲家长——家长四处寻找,晚十点才找到——家长怨恨老师,华老师着急,要求家长每天接送孩子,督促作业,家长认为华老师推卸责任——

2、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双重任务,一般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教师的工作看似很有规律,但又往往寝食违节,休息失常。尤其有些班额大,常在60人以上,尤其重点校、重点班等。

一位小学班主任说:“孩子多了,老师肯定是有压力的。比如一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调皮的孩子管理起来也相当不轻松。那些带毕业班的高中、初中老师的压力就更可想而知。” “到校比学生早,回家比学生迟;在校要管好,放学不能松;课虽上得好,证书不能少。”

3、教师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教师的生活空间狭小。与其他劳动者相比,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较少,参与种种决策的机会也很少。大部分教师生活在一个儿童的世界里,教师90%的工作时间是专门与学生在一起的,他们进行反思和与新朋好友交流的时间很少。因此,教师的合群需要和获得支持的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使教师产生一种自卑感和与社会格格不入的隔离感。

调查发现,在校园内除工作关系外,中小学教师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17%,在校外经常与他人交往只有11%。1/3的小学教师存在或轻或重的人际关系敏感问题。

教师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国内如此,国外也一样。美国有37%的教师常对工作效率感到极度忧虑,有30%社会适应不良,有情绪问题,有20%需要心理医生特别关心,另有30%不易与人相处。无疑,这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有关。

(二)主观原因

1、教师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均:社会化过程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消极看问题)、心理的承受能力不同、人格素质不同(性格、气质、能力)、自我意识水平不同。研究发现,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王老师是去年参加工作的。军训时,工作热情很高,每天和学生在一起,积极主动地做好管理工作。但开学后才给学生上了几次课,就被学生起了一个绰号叫“噢老师”——很着急,很注意,但难免,学生不体谅,上课专挑毛病,结果考试成绩不理想。他越来越怕上班,怕见学生,怕上讲台,每天备课到深夜——

2、个人生活的变化:在人的一生中,经常会有生活的变化,无论这些改变是积极的(如结婚、升迁)或是消极的(如亲人故去、家庭的变故),都需要个体作出种种心理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在这段调整时期,教师的心理问题容易发生。

初中教师小琴,教英语,女儿4岁,丈夫在乡政府。“女儿出生后,脾气变化。原来热情活泼,现在很容易激怒,一点点小事就发火。学生难管,女儿调皮——还与丈夫发生矛盾,女儿不肯早点睡觉,拿尺子打。丈夫说她“狠得象后妈。”

教师心理问题和职业倦怠的调适

(一)正确对待教师职业,发展教师职业幸福感

一个人的一生是否过得完美,通常从两个方面来衡量:一是他是否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二是他自己是否过得愉快,过去常常否定后一个方面,是非常片面的。

1、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生活方式”成为教师职业观 很多教师将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挣钱养家,没有创意,单一重复),没能真正领会职业的真正内涵以及教师职业的特性。不可否认,生存与生计是教师职业的首要基本功能,但更应是一种生活方式。教师不但从职业中获取经济效益,还要从职业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一旦教师从职业中体验到了自由,他与职业之间就建立起一种活泼而丰富的联系,他会将职业当作生命的一部分,愿做、想做,实现自我价值,走向生命的巅峰。“对自我实现者来说,工作是令人兴奋的、充满乐趣的,工作就是娱乐。”(马斯洛)

(1)教师职业是一种培养人的职业,指向人的内心世界,是人类社会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复杂工作之一。

(2)教师职业是精神享受大于物质回报的职业。长期以来,教师因其在教育工作中巨大的身心投入和付出被人们誉为蜡烛,“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许多教师把身体透支、心理劳损等视作自己取得工作成绩的必然代价。认识上的误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真正地优秀教师是教育业绩和身心健康相统一的。中国最著名的特级教师都长寿,斯霞85岁退休,活了94岁。“我吃的是开水、泡饭、萝卜干,哪有什么长寿的秘诀?!要说有,就是当老师。”

2006年,中国科普研究所发布的第六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科学家和医生是声望最高的三种职业。

2、培养教学欲望

教学欲望,就是教师把教学视为自己的内心渴望和自觉倾向,在这一过程中享受育人的乐趣、自由创造的喜悦和自我价值的升华。教学过程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说,都是最能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和媒介。只有通过教学,学生与教师才有机会保持最亲密的沟通与接触。也是凭借教学这一组织形式,教师才能在教书过程中潜移默化启发学生智慧,感召学生心灵,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健康成长。教师在课堂上率性而为,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他和学生一起进入一种人课合一的境界。教师的幸福感也就是来自师生的共同成长。

“听这位老师的课就是一种享受。”

3、关爱学生,幸福自己

有人说,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爱,既造福学生,也造福自己。一个人在爱着的时候,其情绪体验是最舒适的。常言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优秀教师,之所以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希望,感到幸福,就是他们都具有关心爱护学生的良好美德和思想境界,在学生成长中获得幸福与快乐。他们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同喜,与学生同忧。

霍懋征:“45年前,你们每个人每天伸着两只小手让我检查。转眼间,今天你们每人伸着两只大手,来接我的照片。你们用这两只大手,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党为人民做出了贡献。我是你们的小学老师,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但是,教师职业幸福感又是有限的。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二)提高教师修养,加强专业成长

早在1996年,联合国的心理学家就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痛苦已经体现,但解决才刚刚开始。

一是全社会要共同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尽力减轻教师的公众压力。

二是学校要致力于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学校要作为教师的坚强后盾,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使广大教师充分感受教书育人的乐趣。

三是教师自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解放、自我完善,及时调节不适心态,减轻身心压力。要有心理保健意识和技巧:所谓心理保健意识,就是要懂得只有自己才能够救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都只能通过自己的调整才能起作用;就是要懂得善待自己,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学会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认识,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既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必要为取悦他人而违心行事。所谓心理保健技巧,就是当遇到心理困扰和挫折时,能够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善于通过宣泄、激励、补偿、转移、升华、暗示等方式或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或化压力为动力以促进本职工作。

(三)、合理认知

认知的ABC理论:A事件、B认识、C反应

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然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注: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有两个英语教师。每当学生暴露出读音、语法等错误时,一位老师总是很生气,责怪学生没复习、不认真,课堂气氛很紧张,学生不喜欢他,他自己也不快乐。另一位老师发现学生错误时,总是很高兴,耐心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我问他为什么不生气反而高兴,他说,老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正是学生的错误给我们老师提供了施教的机会。一天结束时,他经常会想,今天发现了几个学生的错误,帮助几个学生改掉了错误,总会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从某个角度说,教师的岗位是学生提供的,学生既是教师的教育对象,又是教师的衣食父母!尤其是那些难教育的学生,甚至还提供了教师提高教育能力的机会。因为有了不爱学习的学生,才锻炼了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因为有了不会学习的学生,才锻炼了教师教授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因为有了各种异质的学生,才锻炼了教师转变学生的能力。

“心态决定一切。”先就认定了教育的没趣,自然干得很失败,失败加重了无趣感,无趣感又导致了更失败,如此恶性循环

魏书生老师说得好,“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方法太少”。只有改变自己,才能适应环境。只要改善自己,定能改善环境。

(四)、积极适应客观环境 压力来自适应不良:

(五)、正确调整自己 “三自”

1.积极的自我意象: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自我肖像,即关于“我属于哪种人”、“我是谁”的自我观念。

作为人的潜能是十分巨大的,我们能做的比我们想到的要多得多。所以在自我发展方面,有这样一个观点:“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大鱼吃小鱼的故事,大鱼与小鱼之间用玻璃板阻隔,大鱼每次想吃小鱼的时候都要被玻璃板撞一下,撞到20到30下的时候大鱼不再企图吃小鱼了。后来把小鱼放到大鱼一边时,他也不吃了(无力感和建立了碰壁的条件反射-见到小鱼就躲开,出现消极的自我意象)。跨栏定律:把一只老鼠放在一个笼子里,电击它,使之跳跃一个栏杆。然后把它放在另一个笼子里,把栏杆放高许多,再电击它,老鼠跳了几次,跳不过去,于是无论怎么击它,它也不跳了。然后再把它放在第三个笼子里,把栏杆放在比第一个笼子的栏杆还低的位置,再电击它,它也不跳了。这个例子与“跳一跳摘果子”和“最近发展区”相联系。2.增强自信

简单说就是充分相信自己。我们的自信心对我们个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的自信心决定我们个人成就的界限,它决定着我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有了自信就能使我们富有新的能量、新的才华,就会勇敢地应对压力。心理学家班度拉说:“一个人的能力深受自信的影响。能力并不是固定产生,能发挥到何种程度有极大的弹性。能力感强的人跌倒了能很快爬起来,遇事总是着眼于如何处理,而不是一味担忧。”

世界著名指挥家,日本的小泽征尔,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赛的决赛中,按着评委给他的乐谱指挥乐队演奏的时候,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起初他以为可能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仍然有个地方不和谐。他就向评委提出乐谱有问题。但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都郑重说明乐谱没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当时他还不是世界级的指挥家,而只是一个参赛者。但他稍加考虑,面对权威人士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他终于摘取了这次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的桂冠。这原来是评委特意设计的圈套,前两名虽也发现同样问题,但终因趋同权威人士而被淘汰。

当然,自信要以真才实学作为可靠的支撑点。

3、正面的自我暗示: 比如让某人手拿一只铅笔,在暗示环境中告诉他,你手中拿的是一只烧红了的铁棒,他的手指皮肤就会充血、发红,直至起泡。医生给一些高血压的病人每人发一粒非常漂亮的半黄半绿的胶囊,告诉他这是从美国进口的,效果非常好。你吃了一个星期后再来复查,血压一定能降下来。其实里面装的是淀粉。但下礼拜来复查时,很对患者的血压真的恢复正常了。

我们提倡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早晨起来对自己连说三遍:我是一个有横心的人,我是一个有毅力的人!我还有很大潜力没挖掘出来!我一定会成功的!试试看,不出一个月你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行,每天都这样消极的暗示自己,可能你真的就不行了。

4、良好的情绪状态

良好的情绪状态是指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我国古代中医早已得出了“ 思伤脾;恐伤肾;忧伤肺;怒伤肝;喜伤心”的结论。

5、恰当、合理地宣泄:

在医学上,对精神病的治疗采取了感情净化法。所谓“净化”就是让患者把所有的烦恼与不安全部倾吐出来,从而获得一种宁静的感情。这种方法对保持一般人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的作用。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每天都会遇上一些无聊的不愉快的事情。这就会给你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要是这种压力过剩的话,人就无法保持心理平衡,这就势必影响身心健康,最终甚至导致神经病。可以倾诉、发牢骚,找好朋友、知己„„ 日本的的“出气室”——橡皮模具。

请记住,哪怕是一点小小的烦恼也不要放在心里。如果不把它发泄出去,它就会逐渐地越积越多,乃至引起最后的总爆发。

6、避免期待性焦虑

“如果你有担忧的问题就可以采用这样一个万能的公式:第一,可能发生的最坏事情是什么? 第二,如果必须接受,那就接受它;第三,然后想办法改善最坏的情况。” ——卡耐基

所以我们应努力把眼前该做的每一件小事情做好。注重做事的过程,不要盲目去想结果,过程做好了,结果就顺其自然好了。每周三件事:1.必须做的事情是什么?2.想要做的事是什么?;3.不是必须做的,也不是想要做的事是什么?。

7、自言自语:

8、适当的运动、娱乐和幽默:

9、采用分解法:

请你把生活中的压力罗列出来,一、二、三、四„„,你一旦写出来以后,就会惊人地发现,只要你“个个击破”,这些所谓的压力,便可以逐渐化解。化整为零。

10、抑怒--训练自己不生气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不能改变他人,但可以改变自己;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态度;不能样样顺心,但可以事事尽力;不能改变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

教师心理现状----成因——对策

关 键 词: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调适

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高度重视,可是教师的心理问题却往往被人忽视。广州市天河区举行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表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42%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25%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33%的教师严重心理障碍。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和材料,已充分表明教师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已到了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候了。

“教师性格优良可以带出性格优良的学生,而性格不良的教师,可能带出性格不良的学生。”这一切,都使我们迫切地认识到: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让教师心灵充满阳光,拥有年轻健康的心态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一、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

1.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 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伴随着这一改革进程,一些心理本身比较脆弱的教师往往因为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危机。如对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不能一视同仁,或因成绩不好的孩子影响了教学质量和自己的评优晋升,而对他们不公平的对待等等。特别是一些在改革中面临分流和下岗的教师,心中总是充满了怨气,总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辛苦育人半辈子,最后却落得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往往将心头的无名之火发泄到无辜的学生身上,如辱骂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甚至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

2、教师自身意识淡薄,培训不培训一个样。

我们每年的师资培训都在搞,国家和地方可以说在这方面花了大力度,从政策师资费用等方面做了很大的投入,但是老师们有一部分人能够吸收培训的精髓,在这方面做了各种形式的探讨和研究,并坚持下来了成为了该方面的专长,多数人的意识还是没上去,在大多数人眼里网络培训就是走过场,进而在思想上产生了滑坡。于是就产生了应付了事,挂号学习打游戏、抄袭作业、复制别人的灌水帖子等新生事物应任而生,更有甚者别出心裁花钱雇人替其完成学习课时任务,在网上随便搜几个文章进行粘贴却也过关。如此成为一种潮流我们的教育发展可想而之。当然我们的培训中也不乏出现一些佼佼者,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已是寥寥无几。

3、教师的工作量过重,无力再找出闲暇时间去搞业务研修。

由于师资匮乏在农村,尤其是在完全小学、校点几乎都是每人顶一个班级,虽然每个班级只有十几人,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生的作业量少了,每周却要去承担至少24课时的教学任务,每人每天的早读跟班,至少要备5份以上教案,包含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品德等学科,每两周搞一次主题活动、常出一些黑板报,期间还要负责部门工作,比如少先队辅导员每月要至少搞一次有主题的少先大队活动......等等。如此的工作量,着实叫这些农村边远山区的教师们身心疲惫,多数工作量都是在家台灯下的缩影,加之老师们都有自己的家庭,有老人、孩子、生活需要去料理,实难叫老师们有更多的经历去搞教研,去提升自生业务水准。

4、教师的自我满足充斥着自身的职业倦怠蔓延发展。

老师的觉悟有待提升,我们教师多数之中的个人时间还是很充足的,但是却把时间颓废在游戏,偷菜、麻将......之中,更有甚者视其为每天的作息时间表里的重要一项,正如当初鲁迅先生意识到的弃医从文一样,当时由于人民的民族觉悟底,整日受列国豪强的压迫,是鲁迅认识到就知人民的灵魂远比救治人民的肢体重要得多。当今,我们的教师都是为了满足现状,为了混到工资,而没有人愿意把时间花在枯燥的学术研究上,这不就是精神上的病态吗?

5.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常常超负荷,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师肩负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人师表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学校以升学率论英雄,以及社会的沉重期望,势必会使其心理不堪重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外在表现为焦虑,过分担心,无安全感,无法入睡等,使教师不再视教师为快乐的事业,幸福感日渐缺乏。6.从教师的工作特性看,有专家认为,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带有创造性,长期的、紧张的精神劳动。因为教学活动往往是个体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而易形成孤独、乖假和感情抑郁,往往在自豪中产生自赏,在挫折中产生哀怨、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表现是孤芳自赏,封闭自己,不愿与人交流,嫉妒情绪比较高。

二、克服心理不良倾向,培养教师年轻、健康的心理

(一)、关爱教师,建立有利于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不仅对教师自身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社会都应关心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而生活在其中的学校单位对教师心理影响最大。所以,消除不良心理、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是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充分重视的工作。

第一,应创造“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学校要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追求在和谐中竞争,在竞争中的和谐,大力宣扬大气文化,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设立丰富充实的物质环境。很难想象在一个沉重压抑的环境中,教师会有舒畅心情的。

第二,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教师的精神生活,完善教师的人格。学校工会应多组织教师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如运动,打球、爬山、唱歌、书画比赛等。一方面学校千方百计要为这些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如为教师的运动提供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房;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这些活动、鼓励他们重在参与。这类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教师陶冶性情,培养良好的心态,完善人格。

第三,加大对身边骨干教师培养,选拔业务精,不怕吃苦,肯钻研,有奉献精神的有为年轻教师做技术指导教师,采用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结对子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教学,使老师们随时遇到困难随时得到准确到位的辅导。在开始培训的第一周争取尽快熟练基本操作步骤,穿插搜索和利用网络资源,学会修改技术,把别人的好的地方,拿过来为我所用,这里不是说全部照搬,只能是借鉴,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实际再次整合成自己的东西,可以达到提升教师的应用网络水平,也可加深其成就感。

加大主管部门推广和宣传力度,首先是领导要重视起来,把培训纳入正常工作当中,提升认识程度,结合工作实际发表有价值的帖子,提交有含金量的作业,使培训真正落实到实处,尤其实践教学案例,领导最好组织人员专项审核,哪怕是东西再少,质量再差,那是老师们自身的创作,都是最有价值的了,这才是自己的资源,积累在一起才会是无穷的财富。

第四,重视教师的需要,将对教师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也要关注教师。学校领导要多关心教师,特别是教师的精神需要,多作思想政治上工作,尽量满足教师需要。经常和教师多沟通,发现有不对的思想苗头,通过交流、教育、及时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实施素质教育工程的子项目——“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程”。

(1)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的结构,提高队伍的素质”的一个具体行动。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内容和教师考核的项目,在三年内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知识与方法的轮流培训。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内容。这样,即可以完善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又可以成功地对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与训练。这项工程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和师德水平,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降低到2%以下。

(2)为了保证该项工程的有效实施,建议成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程领导小组”,负责这项工程的规划、落实和监督。(3)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将健全和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和在心理健康辅导站开设“教师心海导航”室结合起来,让教师在心理咨询网站中,针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网络功能与心理咨询专家进行对话、讨论、咨询、实现心灵的沟通。此外,还可以利用网上自我测试进行自我评价,实现行为自律。同时,学校为老师订阅书刊,让教师通过阅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书刊,了解一些心理保健和预防心理疾病的知识,采取适当的手段进行自我调适,达到心理上自助的目的。

(三)善待自己,教师应合理调节情绪,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一个人是否拥有良好的心态,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善于调节。《禅海珍言》中有一则“哭婆变笑婆”的故事。京都南禅寺以前住着一位老太太。她下雨天哭,晴天也哭,成天整日神情懊丧,面容愁苦。南禅寺的和尚问她:“你怎么总是哭呢?”她边哭边回答:“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卖鞋的,小女儿嫁给了卖伞的,天晴的日子,我想到小女儿的伞一定买不出去,下雨的天气,我又想到大女儿的鞋一定没有人去卖。我怎么能不伤心落泪呢?”和尚劝她:“天晴时,你应去想大女儿的鞋一定生意兴隆,下雨时,你该想到小女儿的伞一定卖得很多。”老太太当即‘醒悟’,破涕为笑。此后,她的生活内容没有变,但由于观察生活角度变了,便由“哭婆”变成了“笑婆”。从上则故事中,我们应得到以下启示,“合理调制情绪,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1.悦纳自己,悦纳自己教师的身份,去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自身实际出发,只要努了力尽了心就行了。少苛刻自己,少对自己说几个不应该。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篇3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原因

近几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较多。殊不知,高校教师同样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早在2002年广东省教育工会对19所高校的8417名教师的调查发现:心理健康的教师只占10.4%,亚健康状态的教师占45.55%,有前临床状态的教师占23.65%,有疾病状态的教师占20.4%。还有学者对哈尔滨市的高校教师进行抽样检测,统计结果显示:躯体化、强迫症、焦虑和不安是当前高校教师群体中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障碍,被调查对象中约有33%的高校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我国普通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仅为20%左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

高校是大学生实现社会化并形成健康人格的主要场所,高校教师是大学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其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对教师的心理进行疏导、补救,促进教师心理和谐发展,已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也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一、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由于所处地位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他们承受着来自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压力,容易引起很多心理问题:强迫症,经常出现某些自认为不必要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抑郁,对生活、前途逐渐丧失信心,没有把握。教师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对大学生有示范作用,其思想观念、科学态度、道德行为、意志品质、言语特点等都有可能被大学生所认同和模仿。心理健康是教师整体素质和高质量教育教学效果的基础与保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影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方法。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校教师承受的压力过多

第一,工作压力。高校教师的工作具有特殊性,虽然平时不用坐班且有假期,但是隐形的精力和时间投人却非常大。由于高校扩招,学生越来越多,教师的课时也逐渐增多,经常出现一个教师同时担两三门课、一周上一二十节课的现象。况且,高校教师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还有一定的科研任务。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使教师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状态。2005年,相关组织对3所部属综合性大学的519名教师调查发现:有330人处于高压力组,占63.6%:有144人处于中压力组,占27.7%;感到压力较小或没有压力的教师只有45人,仅占8.7%。

第二,知识经济时代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仅是本学科的专业人才,还要成为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另外,高校教师以前的教学方式以及知识体系已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这都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压力。高校教师作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不但要学习更多的知识,还要对所接受的各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加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第三,体制改革带来的压力。当前,我国高校不断进行各项改革,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按绩取酬等。改革给高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高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高校教师中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扰和问题。特别是职称评定,过多地强调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刊物的等级,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成绩考虑甚少。而职称在高校又作为衡量教师教学科研水平高低的标准,同时也是其社会地位的标志,所以职称评定牵涉每一个教师的利益,职称评定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当竞争给处于“弱势”的教师带来更多的心理压力。

2,人际关系复杂

高校教师间的人际关系状况也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高校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有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亲戚朋友关系等。在种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同事关系是最难处的关系。融洽和谐的同事关系不仅有助于教师交流、切磋教学经验,而且还能从同事那里得到关爱、帮助和鼓励,从而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的积极性。否则,矛盾冲突、互相嫉妒等会使教师之间无法进行正常的交往,容易使教师产生孤独、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正常工作。

3,教师自身的原因

每位高校教师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有他自身独有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他们的理想、信念、爱好、性格、气质等都会有所不同。遇到困难时,有的教师能得到很多的社会支持,问题会很快解决;有的教师社会支持力量较弱,问题就不好解决。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要安贫乐道,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心理失衡、退缩、逃避等负面情绪。

二、维护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措施

1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重视,每年新生入学后,相关部门都要对大学新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普查,但是能对新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的高校还非常少。2006年,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对该校新上岗的62名教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心理健康普查,结果显示:约59%的新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对于在某些方面有症状者,该校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定期干预,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另外,西南财经大学成立了“教职工心理健康与人力资源开发中心”,该校教职工都将接受心理健康测试,并拥有自己的心理健康档案,还能享受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等服务。

2举办心理沙龙,增进教师之间的交往

心理沙龙是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经常举办的一种集体活动,旨在促进自我反省与情感分享,形式比较松散、活泼。参加者可以在活动中自由发表见解,分享感受,也可以从活动和他人的分享中获得启发而促进行为的改变和心理的发展。高校教师由于工作的相对独立性,相互之间的交往较少。定期举办心理沙龙可以增加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

3,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心理品质

高校教师要维护心理健康除了有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外。还要有豁达、乐观的态度,保持一颗平常心。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社会竞争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教师应正确认识竞争,善于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经常与人沟通交流,及时释放心理压力,防止心理失衡。在教学之余还应参加一些文体活动,积极锻炼身体,保持充沛的精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各高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把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为教师建立宽松和谐的管理机制,探索科学的教师教学实绩考核机制,以科学实效的办法使教师教学工作张弛有度,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高校不能不考虑教师的实际而硬性规定科研任务、论文数量,那样就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无异让教师打一场疲劳战。上海社科院2005年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在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北京,其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9岁降到调查时的53岁,这比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人均寿命75,85岁低了20多岁。因此,高校必须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不仅要提高教师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还要改革管理体制以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

论当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篇4

1. 教师常见的不良心理问题表现

1.1 焦虑、抑郁水平偏高。

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示范性, 必须在各个方面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正己立人, 身正为范, 为学生树立楷模。这种角色期望使教师心理长期受到压抑, 精神长期紧张, 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焦虑、抑郁水平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1.2 职业倦怠

这是教师人群中出现的最多问题。教师在经历职业倦怠时通常出现三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首先, 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教师常常表现为易疲劳、易激怒, 情绪不稳定, 对任何事情都没兴趣。其次, 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教师轻视学生, 工作责任心降低并表现出对学校、同事、学生的极大不满。最后, 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教师经常无成就感, 感觉力不从心。

1.3 情绪不稳定, 自制能力差。

教师每天都要面对众多学生, 问题琐碎, 再加上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所获报酬低等等, 容易导致心理失衡, 进而出现一些过激行为。教师情绪的波动, 会导致行为上的冲动, 行为上的冲动又会造成学生在心理、生理、精神等各种方面的伤害。

2. 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2.1 自身因素。

首先是身体健康状况差异, 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人, 面对教育教学工作, 易产生较强烈的紧张、焦虑、挫折感等负性情绪。其次在认知方面。在对自身的能力、工作经验, 对个人的前途、名誉, 对他人的能力等的认识上发生偏颇都会导致教师产生不良心理。再次, 教师职业的高要求与个人能力相对较低的冲突。部分教师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存在不足, 难以适应社会及教育改革的要求。在信息时代, 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 教师如果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 就将面临失去知识权威的可能。

2.2 社会因素。

首先, 工作繁重, 心理压力大。大部分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 且所带班级学生偏多, 学科繁杂, 教学任务偏重超负荷。行政人员为了维护校园的稳定经常加班值班, 评估期间通宵加班时有发生。过大的工作压力是导致教师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 教师的劳动报酬很难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 福利待遇缺乏保障。不可否认, 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的工资待遇, 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等等, 这都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生活状况, 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 在教师的工资待遇方面与其他行业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 当前教师的报酬水平还是难以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 另一方面, 具有相关技术职称的教师和社会上取得相关技术职称的公务员的收入相差悬殊, 造成教师心理不平衡感。再次, 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造成的心理压力。不同的主体对教师有不同的期望值, 对教师的工作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国家和社会期望教师充当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家长和学生期望教师是师德高尚、知识广博、业务精优的学者型教授型人才;而学校总是期望教师是出色的纪律维护者、业绩突出的教育者。众多的角色期望综合在一起导致教师的压力过大, 最后, 多重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教师所面临的人际关系有多重层面, 教师与学生、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及其他行政人员的关系等, 任何一个关系没有维护好都会使教师产生不愉快感。

3. 维护与增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3.1 从教师自身角度讲, 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维护心理健康。

教师要保持健康的心理, 不仅要捧出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 还要善于做好自身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首先要积极调整认知, 认清自我, 悦纳自我。其次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经常保持情绪的稳定。时刻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 保持自身健康的良好心态能使人心情愉悦, 也是出色完成工作、积极向上进取的关键。再次要自我反思, 自我教育。只有当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 才能教育别人。教育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造成教师工作出现失误在所难免, 而教育实践对象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将这种失误降低到最少甚至没有的程度。因此, 教师对于每日每时的教育活动进行反思将是非常必要的。最后, 正视问题, 积极求助专家。有些问题超过了个人能力限度, 尤其是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时, 求助于专家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师本人无能力解决自己心理问题时, 应积极求助心理专家进行咨询、诊断与治疗, 以便早日清除障碍, 继续高效地投入工作。

3.2 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 学校应该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作为学校和相关职能部门, 应进一步充分认识到, 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平甚至比他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 应给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只有学会善待教师, 教师才会全身心地善待学生。首先, 学校要多关心体贴教师, 让教师感觉温暖。其次, 健全教师考核制度, 让教师感觉公正公平。学校要研究制定既对教师没有太大压力, 而又能达到准确考核教师工作、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考核制度。教师考核制度的优劣, 不仅仅是看能不能区别教师的工作成绩的好坏, 还要看能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是不是有利于教师之间的团体, 所以制订教师评价制度时, 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成绩, 教师在工作中所付出努力。再次, 学校要为教师的健康加大投入, 为教师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学校可以设置教师健身房;开办心理健康咨询所, 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心理咨询;举办教师联谊活动等, 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 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 减少或杜绝教师心理疾病的产生。

3.3 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首先, 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增进理解。社会支持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社会支持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也越高。对教师的社会支持应表现在多方面, 既有与教师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支持, 还应该注重精神方面的支持。其次, 在教师群体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应在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中设置有关心理咨询和教师心理卫生的必修课, 为教师养成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打下基础。

摘要:近几年来, 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得到了关注。然而,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度被人们忽视。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杜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探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 .

[2]李玉荣.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4) .

[3]王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4, (3) .

[4]陈洁.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5, (6) .

[5]杨娜.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成因与对策[J].科教文汇, 2007, (3) .

浅谈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篇5

南皮县王寺镇郝五拨小学张红梅

[摘要] 进入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已成为高压力职业。教师的心理素质及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新教师相对于老教师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和社会经验,一个带着理想的新教师在进人学校工作半年后,多数教师必然感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与原有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从而产生失望的心理痛苦。本文从影响新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入手,突出必须加强教师队伍中新教师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关键词] 新教师 心理健康 重要性

随着社会科技、文化、教育的高速发展,进入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的同时,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已成为高压力职业,教师的心理素质及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经常有媒体报道,一贯享有好评的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突然出现言语过激、情绪反常、行为过当的情况,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有的发展成为“恶性事件”,老教师尚且如此,那么,对于教师队伍中的新教师,他们刚刚走出校门,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和社会经验,带着理想仅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满腔热情,面对教师这一特殊的高压力职业,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更加值得关注。所以,加强教师队伍中新教师的心理辅导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影响新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1.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带来的心理痛苦。一个带着理想的新教师在进人学校工作半年后,多数教师必然感到自己所

取得的成就与原有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从而产生失望的心理痛苦。主要表现在个人的努力和相应的成绩还得不到学生、同伴和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1)对学生的“失望”而带来的心理痛苦。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他们对新教师也充满着期待。新教师由于刚从学生的角色转换成教师,缺少实践经验,教师自己在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时往往存在“单相思”的现象,与学生实际相脱离,教学目标显得太高;在教育教学手段的应用上由于缺少经验显得也较单一,课堂教学乏味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在与学生相处上缺少沟通交流,往往得不到同学的尊重……与预期的效果来看,新教师失去了成就感,新教师在学生面前的“权威”和良好形象无法得到体现。

(2)对教师同伴的“失望”带来的心理楚痛。新教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工作环境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能和睦、快乐地相处。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同伴成了自己工作业绩的竞争对象。这些现象都是与大学的理论教育截然相反的,也是自己意料之外的,这就自然引起教师的心灵伤痛。

(3)对领导的“失望”带来的心理困惑。在新教师心目中,学校领导是慈爱的、宽容的,爱新教师就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只关注自己学校的业绩,对新教师的工作业绩要求过高,对新教师的情感和心理感受关心较为欠缺。

2.从个人主义到他人主义角色转换带来的心理困惑。当代新教师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从事教师职业之前往往表现出很强的自我意识,在家和学校,他人意识欠缺,缺少换位思考的能力。有相当一部分新教师在刚踏上教师工作岗位时,由于长时间养成的习惯,在与学生、教师同事、学校领导交往时,往往表现出对自己的利益考虑得多,他人利益考虑得少,缺少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成果不愿被他人分享。在与学生相处时,总希望学生能绝对服从她,否则就认为“不是好学生”。正是这种个人主义的行为,在情感上得不到同事、领导、学生的尊重,感觉孤独,为此而苦闷。

3.实践性学科知识缺乏带来的心理压力。对刚从事教师职业的新教师而言,面临最大的心理压力就是对实践性知识的缺乏。由于教学经历短的原因,驾驭课堂能力不足,课堂应变能力差,课后反思能力弱。很多新教师都想把课上好,有美好的教学期望,但教育教学结果却总是不尽人意。有调查表明,他们在制订教学目标上比较死板,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传授上,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处理教材,而是机械地执教教材;在教学方式上过分强调学科知识,忽视了学科教学的情感和兴趣等因素。

4.育人技能的欠缺带来的认知障碍。对新教师来说,他们最怕的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不尊重教师,不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有时,还担心个别调皮学生带头破坏课堂纪律。怎样在学生面前树立教师的威望一直是困扰新教师的一大心病。这种由育人技能差造成的问题困扰着新教师。

5.高付出与低收入导致的心理失衡。对于一些志向远大,有才气、有能力的新教师而言,他们在工作上都有自己美好的目标,而且对教育工作非常投入,有些新教师在工作上还有引人瞩目的成绩。他们觉得,投入与产出应该成正比。但遗憾的是,与校外的有些高收入行业像政府机构、银行、外资企业比较,他们感到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社会的公平待遇;与校内的有些老教师比较,他们又发现老教师能力再差,奖金和各种待遇还是比他们高。这种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心理平衡。

6.高要求职业压力引起的心理障碍。有些工作能力一般但热爱教师岗位的新教师,在面对高质量的教育要求时会显得紧张与不安。特别在当前学校进行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用工制度改革时,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心理恐慌。

7.教师自身心理素质问题导致的心理障碍。作为从事教育教学的新教师而言,他们都或多或少学过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但问题是新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缺乏对心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对于先天心理素质差的新教师在面对各种来自学校的教育竞争压力时,往往表现出自信不足和恐惧感。一些不能进行有效自我调节的新教师,在遇到身边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时就显得愁眉苦脸,甚至影响到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加强新教师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师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教师的个性品质、素质状况乃至师生关系和班级气氛都会对孩子心理产生重大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所以,教师时刻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可能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无法拟补的伤害。尤其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如果教师对于自己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得不到疏通,教师的内心能有光亮吗?教师的内心如果没有光亮,他怎么能把温暖带给其他的孩子?教师的心理如果不

健康,他带领的这些孩子们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又怎么能够保证健康地成长?所以,教师更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而新教师由于缺少教学经验和社会经验,相对于老教师更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压力的影响,更容易将不良情绪带到教学工作中去。并且,新教师在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时更易情绪失控。所以,我们更应加强对新教师心理健康的辅导。而心理健康辅导就是让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受辅导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工作是塑造完善个性的工作,教师的职业是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教育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新教师在面对来自工作、生活以及社会上的各种压力时的承受力会相对弱一些,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关注对新教师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关系,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以达到更好地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篇6

关键词:心理健康压力自我调节

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索罗门认为:在学生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言行特点等都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影响。人的行为受心理的驱动。因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决定其言行能否发挥应有的表率作用。但根据相关社会调查得知,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不论是对教师本人还是教学机构或学生群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与表现

由于社会各方面对教师的职业要求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教师精神压力增大,直接威胁着教师的身心健康。2004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中小学2292名教师的心理检测表明:32.18%的教师具有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具有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的心理障碍已经构成“心理疾病”。[1]2005年对280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33%。[2]

教师是一项繁重、复杂的工作,工作特性决定了教师要比其他行业人员面对更多更重的职业压力,所以教师的忧郁化、偏执倾向化、人际敏感度、强迫症状比一般人群要高,具体表现为:过度焦虑,烦躁、坐立不安、紧张;怀疑自己的能力,会伴有无助感;有时表现精神不振、抑郁、神经衰弱的症状;情绪控制能力差,有时会出现一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行为等;人际交往出现障碍,与其他人沟通不畅、猜疑心理严重,嫉妒情绪明显等。从年龄来看,中老年教师的强迫症状较明显,而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是人际敏感、偏执等方面;从性别来看,女教师的焦虑倾向高于男教师,男教师心理稳定性要远远高于女教师;从被教育主体来看,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要比高校教师严重的多。专家指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已影响到教师的职业工作,部分教师出现了职业枯竭的迹象。

2 导致教师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2.1 工作、家庭和社会压力越来越大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对教育的高要求,教师除了承担备课授课、管理学生、批改作业、撰写论文、从事科研等工作外,还要面临一系列的学习与考试,如:职称英语考试、计算机考试、普通话测试、公开课比赛等等,这些工作与多重责任使教师倍感疲倦,同时持续的忙碌导致无暇顾及家人,致使内心产生强烈的负疚感。另外,对教师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科研成果以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刊物等级要求越来越高,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给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相当数量的老师不得不克服家庭、年龄困难去提高学历和学位,不得不拉下脸面去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

另外,从物质层面来讲,教师待遇长期偏低,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甚至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当面对诸如家属下岗待业、子女入学或找工作、改善住房条件、医疗以及养老问题无能为力的时候,会尤其感受到精神压力的存在,许多教师被迫在外兼职。据有关资料显示,使教师身心疲惫的最主要生活因素是:“教学、生活环境带来的压力”,占接受调查人数的34.6%,“住房问题带来的压力”和“工资收入带来的压力”分别列第二、三位。[3]

2.2 人际关系日趋复杂

在学校,教师要面临多重、复杂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领导等,如何处理好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对教师而言是个不小的难题。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出现不同的问题,面对独生子女家长对教师要求的提高,使得教师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出现不协调现象;学校敏感的人事安排、课程安排以及职称评定、晋级方面出现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现象,难免使得一些老师对同事或领导产生猜疑心理、妒忌心理,造成同事关系紧张,出现不和谐的关系以及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困难,由此也会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2.3 教师自身的原因

目前该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于强调用外在标准衡量自身价值,如社会地位、工作待遇等等,由此教师会产生自卑感等消极心理;二是自我期望值过高,设定的个人发展目标超出了自身的能力范围,致使职业压力过大。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师出现各种不良的个性特征诸如:心胸狭窄、意志脆弱、过于争强好胜、性格内向、敏感等等,随之而来的易激动、焦虑等情绪反应,易使教师心理失调,出现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受压制等表现,同时,还可能导致不良行为反应,诱发身体疾病。

3 全方位制定系统方案,合力解决

针对上述各种现象,需要社会、学校以及教师个人的共同努力以全面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社会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与经济地位;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与福利待遇,逐步改善教师的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强舆论导向,借助媒体力量,向社会客观介绍教师的职业现状,呼吁全社会给予教师更多的关注、理解与支持,使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值回归理性,营造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舆论环境。另外,可以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工程”,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与心理测试制度,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和调试自己的心理问题;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一些非心理学专业的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常识,以便必要时使教师能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设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点,随时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通过以上诸项措施,力争给教师创造一个较为安全、舒适的心理环境。

其次,学校方面要营造民主、和谐、宽松、信任的组织工作环境与教学氛围。具体操作可以从实行民主化管理入手,创设条件,让教师广泛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过程,在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性,使其切实感受到来自组织的关注与尊重,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与认同感。

在绩效考核方面,应努力构建新的教师评价制度,根据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来构建新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动力之一。

学校还应多组织教师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休闲活动,如联欢会、旅游、舞会等,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给教师提供一个同事互相交流的平台、感情宣泄的渠道,以缓解工作压力,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从而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不错,职业的特殊性注定教师要面对社会、教学、人际关系等很多压力,但要充分认识到这些压力是客观存在的,既然是无法逃避的,那就要学会与压力共处,变压力为动力。适度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学习效率,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和人格成长。教师的教育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如果每位老师都能认识到社会变化发展的趋势,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改革中加强学习,不断的完善自我,就能为自己创建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同时,教师还要做到正确的自我认知。每个人特有的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等心理因素,都会影响主体的行为。教师有无正确的自我评价,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所以,教师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也要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现实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泰然处之,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环境的变化;在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陈光,王辉.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检视与思考[J].世界教育信息,2008,(5):43.

[2]金峰,宋明杰.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2008,(2):104.

[3]司琦等.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状况的心理成因与锻炼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7,(6):49-55.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篇7

一、教师心理问题成因

1. 社会环境的影响。

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对富裕生活的期望与工资、地位的偏低;教师的无私奉献与社会上人们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世俗功利之间的反差;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激烈的竞争;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 下岗、待岗的威胁;社会上的虚伪、欺骗与教师待人待事的诚实认真;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的需要与教师工作的交际面窄;过高的期望值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这些强烈的对比反差使得辛勤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极易产生精神压力而导致心理不平衡。

2. 教师职业的影响。

教师是个特殊的职业, 既要教书, 又要育人, 既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理念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又要研究教材、教法, 研究学生、学法, 不断提高教学成绩, 还要应对继续教育、评优选先、职称晋升等压力。终日忙忙碌碌, 超负荷运转的高付出与无法与之相匹配的低回报, 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值, 使得教师的工作在全社会的监控之下, 处于社会舆论的焦点, 压力自然是比其他职业大。

3. 个人因素。

教师自身的性格特点、知识水平、情绪的稳定程度, 个人过高的期望值, 看待事物理想化, 对自己的身份、角色意识模糊, 对自己个性认识不够, 家庭关系、子女升学、就业的压力, 不满足于现有的地位、物质生活, 不会调节自己的学习、生活压力, 都会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 而影响心理健康。

4. 学校管理方式及环境的影响。

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升学率过高的期望, 促使各级管理部门及学校对教师工作以教学成绩及升学率为评价教师工作的唯一方式。奖励与评价机制的不完善, 各种考核评比的增多, 学校管理中出现偏差, 如分配不均、用人不当、待遇不公、学非所用、能力强而得不到重用, 学校领导对教师精神生活、心理问题缺乏关注, 部分学校教师之间人际关系淡漠、紧张, 封闭和缺乏交流的环境, 严重威胁着教师的心理健康。

二、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对策

1. 自我调节是心理健康的关键。

作为教师, 必须适应教师职业紧张而繁忙的工作特点, 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既然走上教师之路, 就应该在工作中努力释放自己的光和热, 敬业爱岗, 宽容大度, 既来之则安之。面对紧张的工作学会减压、学会放松, 在和同事、家人、朋友交流中面对现实, 调整心态, 放松自己。通过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地理解领导, 理解同事, 理解家人, 待人处事真诚坦然。

2. 自我教育, 增强心理健康观念。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自己优良的意志品质和正确的教育观, 培养积极愉快的情绪和有效的情感, 采取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 防止过度疲劳, 要增强心理健康观念, 加强心理健康自我维护, 正确面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 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接纳别人, 不断提高对社会的认识水平, 自我激励、自我满足,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仅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 更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3. 淡泊名利, 培养豁达的人生观。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要淡泊名利, 淡然处世, 要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工作, 心态坦然, 否则心态就会失衡, 不利于心理健康。面对一切功名利禄泰然处之, 处事不惊, 遇事冷静, 做到“得意时坦然, 失意时淡然”, 得失随缘, 心中无悔, 遇挫折沉着应付, 襟怀坦荡, 豁达、开朗。

4. 培养广泛的兴趣。

教师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 如体育运动、静坐、听音乐、欣赏文学作品、练习书法、下象棋等, 转移注意力, 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越是繁忙, 越要合理安排时间休息、娱乐, 学会放松自己, 缓解、释放心理压力,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交几个知心朋友, 诉说心中的烦恼与不快。

5.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 既要给予物质支持, 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 又要给予精神鼓励, 表彰奖励先进, 创造机会为教师晋升职称等, 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 还要关注教师的成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不断完善学校规章制度, 建设和谐校园,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形成有序的竞争, 依法治校, 规范管理。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文艺活动, 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正确对待升学及各种社会舆论, 为教师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篇8

近些年来, 由于激烈的竞争, 小学老师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大, 教师的心理问题慢慢的表现出来, 了解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有助于深入认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进而有针对性的予以解决。本文认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固执武断

一是, 由于小学教师的年龄与学生的年龄差距比较大, 所以许多小学教师认为自己是成年人, 思想成熟, 独断专行, 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 小学生还是个孩子, 想法很幼稚, 就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接受程度, 固执武断。无论是在教学还是课下, 愿意以自己为中心, 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 不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 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二是, 由于小学生本身就天真, 爱幻想, 自控能力差, 教师就更愿意常以成人的思维方式、行为要求去看待学生、规范学生, 容不得生解释。

(二) 紧张焦虑

一是, 现在的孩子逆反心理强, 不容易管教。现在的孩子在父母眼中又都是宝贝, 父母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这种溺爱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娇气, 接受不了批评, 更不用说是挫折了。作为小学老师在学校里不仅要上好课, 还要保护好孩子的安全, 责任重大, 对淘气的孩子更是打不得, 说不得, 心理的情绪发泄不出来, 慢慢积压, 就渐渐产生了焦虑。二是许多教师在校时间还有配合上级各部门的检查, 进修学习, 参加各种竞赛, 抽测, 听课, 检查备课笔记等等, 这都使教师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焦虑之中。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使广大小学教师疲备不堪, 身心疾病增加, 心理负担沉重。

(三) 自卑气馁

在我们的心中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 但是在社会与大学教师比起来, 小学教师却显得逊色不少。尤其有些男青年小学教师, 比较羡慕其他职业, 不愿意对别人讲自己总和孩子打交道, 对自身的优势认识不足, 长期抑郁寡欢, 没有了进取心。

二、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是一个重大问题, 它不仅事关教师本身, 而且更关系到一代代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因此, 应及时分析其成因, 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措施。下面就从社会、学校、职业、个人四个方面来分析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 社会因素:

由于社会上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 人们往往认为小学教师不如大学教师, 教小孩子没有多大出息, 把对小孩子的教育看成是哄孩子的玩的教育, 有些老人更认为男青年不应该成为小学教师, 不应该带小孩。

(二) 学校因素:

学校是教师生活工作的主要场所, 它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般大学校园要比小学校园优美的多, 功能设施齐全, 配有游泳馆等。如沈师的大学教师可以在午休时间去游泳, 而对于一般的小学教师则没有这样的待遇。小学教师要面对各级领导的检查, 进行听课, 公开课活动, 压力很大。

(三) 职业因素:

小学教师要面临许多角色转换和多种角色期待, 如不能顺利处理这些角色问题, 就会出现角色冲突。比如, 小学教师承担很多非教学任务, 如维持纪律, 管理学生值日, 间操, 看自习等等。还要与家长多沟通, 必要时需要进行一一交流。

(四) 个人因素:

已有的人格特征。有些小学教师有着远大的理想, 强烈的自尊, 但他们却没发现小学教师是多么神圣的工作。所以总是在抱怨孩子多闹, 多不听话。主要是由于没有认清自己的人生目标, 不符合实际。

三、改善小学教师健康心理问题三点建议

针对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提出以下五点改善的策略措施:

(一) 享受自身职业

作为一个小学教师要有一个清醒的自我意识, 要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 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 思考问题, 学会耐心的倾听,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善良的天使。会自我调节, 及时疏导, 保持良好的心境, 努力提高抗焦虑水平。许多事实证明, 只有那些热爱教育事业, 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寻找乐趣的人, 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 加强学习,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面对激烈的竞争,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自己强大,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进修与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水平, 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才能在教师岗位上立足, 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取得事业的成功, 也才能有效地克服由于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欠佳而带来的心理障碍。

(三) 善于沟通,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小学教师的角色多样, 只有正确处理好与学生、领导、家长以及其他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 设法缩小彼此的心理距离, 才能将自己和谐地融于学校大集体之中, 成功的教师往往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 能成为学生课下的朋友, 秘密的分享者。

小学教师是孩子们的心灵教师, 担负着崇高的使命, 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重要, 直接关系到能否引导学生担负着传递人类文化知识和培养下一代的崇高使命。我们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重视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增强小学教师的职业威望, 提高他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社会地位, 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 切实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社会变化, 教师群体处于巨大的社会竞争压力之下, 尤其在小学教师群体中,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大, 逐渐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本文对小学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其成因进行探析, 并提出改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表现

参考文献

[1]符永川.谈中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与自我心理应对策略[J].教育与职业, 2007, (27) .

[2]郑红红.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1) .

[3]吴聪志.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其诊断.高教论坛, 2003, (4) .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探究及对策 篇9

一、高校教师心理问题成因

1、教师扮演多重角色所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高校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在工作,上他们担负着传授知识和管理学生的重任;他们要与学生做朋友,用平等的角色和学生交流思想,必要的时候还得充当心理医生的职务;他们必须同时面对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其化同事等角色。在生活上,教师们也必须充当不同的角色,父亲,母亲或为人子女,要应付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多种人际交往。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2、生活和工作的多重压力是形成高校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的不断扩招和普及,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家长对教育期望值的不断增长,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就越来越高,这自然使高教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竞争。如今,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高校教师的考评制度不断加严,教师顶着落聘、下岗等压力超负荷地工作,这使教师患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心理障碍: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神经质、抑郁症和失眠常常发生等。

二、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学家认为,健康心理应具备以下6个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积极地接纳自我,充分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局限所在。

承认人与人之间有个体的差异性,允许自己不如别人,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

2、爱岗爱学生,在教学中实现自我价值,从有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效果中得获得成就感,达到学生快乐我快乐的境界。

具备稳定、乐观、积极的教育心境,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学会从教学中找快乐,从教学成果中找成就感。

3、自我调节各种情绪的能力强。

高校教师肩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这就要求他们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和健全的人格。积极努力地使自己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随着个体情绪的变化而变化。人在工作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如意之事,只要能及时、正确地疏导自己,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三、增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1、正视心理健康问题,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要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领导,校领导要转变管理观念,发扬民主,关心教师;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工作的成就感;千方百计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解除教师后顾之忧;高校应该按照师生比来配备心理工作者,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

2、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教师要有心理保健的意识,认识到“内因决定外因”,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科学的心理自我调适才是最可行的。因此,教师应善待自己,帮助自己,要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来维护心理健康。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第二,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现代心理学心身研究认为,情绪在心理疾病中起核心作用。第三,建立良好人际交往网络。第四,积极进取,努力工作。

3、合理安排工作,防止高校教师过分疲劳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许多高校的中青年教师由于负担沉重,过度疲劳,导致积劳成疾的事例时有发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怎样防止高校教师的疲劳呢?一要合理安排高校教师的工作时间,减轻不必要的负担,保证高校教师备课、进修与休息的时间。二要保证高校教师自由支配的时间。高校教师所从事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工作,需要有更多的独立思考与个人钻研的时间。当然,避免教师超负荷劳动,防止教师过于疲劳问题的根本解决还关系到教育体制、经济条件、社会价值观念等因素。

4、教师自我调节,缓解各种不良情绪

(1)要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2)认识并接受个体的局限性,把握自己的极限,当感觉到压抑或产生不堪重负的感觉时,找你所信赖的朋友或者心理辅导来诉说你的感觉,倾诉有利于缓解压力。(3)工作要劳逸结合,合理分配工作、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这可以放松心情,有利于冷静地思考问题。(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强大后盾,运动有利于强健体魄,同时能消耗掉多余的肾上腺素,减少由压力引发的各种焦虑。

摘要:本文通过探究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分析引起问题的原因, 从而提出增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心理调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局.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李建周.教师心理训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3]俞国良, 曾盼盼.略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1, (1) .

[4]刘学兰.高校教师面临改革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调适[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1, (1) .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10

1 当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1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生理表现

目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表现在自身生理方面, 会出现失眠、食欲不振、腰酸背痛、恶心及头晕头痛, 甚至呼吸困难等生理症状[2]。这些生理症状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解决, 必然会引起更为严重的生理及心理疾病, 更为严重的会危及生命。经常出现的大学教师英年早逝和自杀现象应该就是这一问题的后果。

1.2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交际表现

其实高校教师的人际敏感程度是非常高的, 诸多的研究报告显示, 高校教师的强迫心理症状、人际交流关系敏感性和心理抑郁化程度都比一般普通人群要高。很多的高校教师的人际关系出现交流困难,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过于敏感、过于固执和多疑, 甚至可以说严重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能力。当然, 造成高校教师交际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其平时的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和职业劳动特点有很大关系。

1.3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职业情感表现

目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职业压力。因为教师的职业特点、社会及周围人群对他们的特殊要求, 导致了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有种特殊的职业情感, 这样过强的职业情感压力会导致职业倦怠感, 这是当前大学教师中常见的一种心理职业症状[3]。有这种心理职业症状的高校教师大多对工作对象会出现退缩和不负责任的情况, 同时对学生也会失去原有的热情及耐心, 不能认真严肃地对待教学工作。

2 当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影响

当前出现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有可能会带来很多方面的严重影响。一方面, 高校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会严重影响教师顺利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甚至还会严重影响到所教授学生的身心发展。因为如果高校教师情绪不稳定, 那么所教导的学生中人格失常的就会相对比较多, 比如当前教育中出现的教师暴力行为多数就是由于教师心理健康素质欠缺造成的。

另一方面,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而且有的也会给社会带来诸多影响。大家都知道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 教师神圣的职责是社会赋予的, 但是如果部分高校教师本身就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那么社会就会开始怀疑整个教育体制, 这样的结果会导致社会对教育的不满, 从而会阻碍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要求。

3 影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3.1 社会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

高校教师作为人类先进文化和知识的传播者, 其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是要经受住学生、家长、学校及媒体等检验的。而社会变革和知识更新发展又如此迅速, 所以高校教师就必须要迅速学习和掌握新的文化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这必然使高校教师深刻体会到更直接和更深层次的压力与危机感。加上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度、繁重度和紧张度比一般职业劳动者要大, 同时又受到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精神污染的影响, 这让高校教师产生了诸多对自己工作的怀疑情绪, 必然会导致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3.2 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生活工作的学校环境带来的影响

高校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脑力劳动, 劳动过程中的智力化程度非常高。高校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最前沿的知识发表自己的独特创见, 同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也必须要富有创造性, 这就使得高校教师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的超负荷状态。另外, 虽然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有效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同时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但是不良的生活工作环境氛围会使高校教师产生无归属感和压抑感, 这也是导致高校教师产生不良心理行为和引发教师的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

3.3 教师自身因素带来的影响

在长期繁重的工作任务下, 只有部分高校老师能通过自我调整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有很多高校老师经常对自己的评价过严或过低, 这就必然会产生失落及焦虑等情绪, 这样的情绪会严重影响到以后的工作与生活状态。另外, 高校教师也会经常出现角色模糊、成就动机欠缺等问题。给很多高校教师带来了压力、紧张和倦怠感[4]。

4 解决当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分析

4.1 打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及经济地位

针对目前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及周围工作环境的特点, 全社会都应该通过尊师重教来切实解决高校教师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从而为高校教师打造一个充满关爱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另外, 必须切实采取措施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可以说, 只有从物质上满足了高校教师谋生这第一层次的需要后, 才有可能使高校教师向更高层次的需要奋斗。整个社会要正确看待高校教师, 不要只强调奉献及责任, 要切实地去改善高校教师工作和生活的物质条件, 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校教师创设良好的尊师重教的精神环境, 从而给高校教师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减少高校教师的外在心理冲突压力, 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5]。

4.2 建构温暖的校园环境, 不断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当前高校管理部门必须要高度关注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逐步构建起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保障机制, 可通过开设高校教师心理咨询室和谈话室等途径来给高校教师创造心理压力释放的机会, 采取切实措施增进高校教师之间的人际交流, 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 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团体心理氛围和校园环境。另外, 高校管理者在平时的学校管理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对高校教师关心爱护的重要性, 要高度重视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问题, 可以通过定期组织高校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或请心理专家为专业教师举办心理讲座及提供心理咨询辅导等途径来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疏导。

4.3 高校教师自身要善于自我调节, 注意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高校教师自身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去应对面临的各种压力。平时要不断加强自己在心理学知识方面的学习, 并且努力将所学的心理学知识用来指导和解决自己平日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高校教师还应该在平时就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注意饮食和注重体育运动, 以便让自己的精力能充沛饱满, 心态健康向上。高校教师还必须要高度重视自我发展, 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平时要积极广泛进行社会交往交流, 把传统的自我教育法与现代心理修养法结合, 主动性地去防治可能发生的心理疾患[6]。另外, 高校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 不断提高自己的挫折容忍力, 正确认识自身的各类心理问题, 努力克服心理封闭状态。培养自己能以乐观和充满信心的态度来面对现实, 同时不断培养自己在社会交往中对各种角色的适应性, 培养真诚、坦率和宽容的完美人格特征。

摘要: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高校教育变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教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正在经受着更大的心理挑战和压力。很多高校教师在面临新的环境和工作时, 没有能及时有效地调节自我心理, 于是产生了诸多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为抑郁、失眠、敏感和焦虑等心理症状。来自社会、职业及教师本人等方面的因素是造成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当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认清高校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 分析高校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而提出解决当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及途径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表现,原因,影响,对策

参考文献

[1]黄辛隐, 张秀敏.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及团体心理训练设计研究[J].心理科学, 2004, 27 (2) :307-317.HUANG XY, ZHANG XM.Young college teachers training in mental health and mental design research group[J].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4, 27 (2) :307-317.Chinese

[2]秦彧.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探源[J].教育探索, 2005, (2) :104.QIN Y.Origins of College Teachers of Psychology[J].Education, 2005, (2) :104.Chinese

[3]黄世祥.重视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 12:152-153.HUANG SX.Attention to teacher quality and teaching quality[J].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2003, 12:152-153.Chi-nese

[4]黄继, 刘丽杭.试述面向21世纪的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999, 2:77.HUANG J, LIU LH.Discuss the 21st Century teachers[J].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1999, 2:77.Chinese

[5]邓如陵.略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 2002, 7:69.DENG RL.On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teachers maintenance strategy[J].Modern Education, 2002, 7:69.Chinese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篇11

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十年来经过学者们的共同努力,这一领域的研究已初见成果,从理论研究方面看,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从实证研究、实践探索方面看,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已取得了初步成果,这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具重大意义。

虽然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应当引起研究者们关注的几个问题

1.在实证研究方面,总体研究结果甚少。多为水平测查,缺少因素相关分析方面的研究

据近十年发表的相关文章,与教师心理健康有关的实证性文章不足30篇,远不及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章。其中仅以心理量表为工具测查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现状的近50%,而有关因素分析的仅为20%左右。笔者认为,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对策方面,单一的水平测查并无多大意义。

2.研究缺乏科学性、客观性,整体研究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结果有许多地方存在分歧,甚至相互矛盾。其中原因很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值得指出的是,不同实验条件下产生相互排斥的结论并不构成逻辑上的矛盾,其研究成果是值得肯定的。但笔者认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测量工具的使用问题。目前的研究工具较单一,大多为SCL-90。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的科学性,并且结果的解释也缺乏一定的客观性。仅凭一次调查、一个量表的测评并不能准确判断实际情况。SCL-90量表属准则参照测验,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它主要是测查一个人在某段时间内的心理状态,而对个人心理调节能力缺乏分辨力。因而通过一次SCL-90测验得出教师心理健康与否的结论是缺乏科学性的,更不能据SCL-90测查统计结果直接推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结果的解释也要依据心理测量学的有关原理。只有运用多种量表、进行多次测量并结合质化研究方法才能得到可靠、科学的结论。此外,在理论研究方面,虽然有关文章较多,但多数仅仅是纯理论分析、解释性说明、经验总结、逻辑演绎,缺乏实证方面的论证,尤其是在原因的作用机制方面。

3.研究对象范围狭小,研究方法有待改进,研究缺乏全面性、系统性

目前研究的对象大多以普通中小学教师为主,至今尚未有关于私立学校、职业学校、少数民族学校等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其次,小样本小范围研究多,大样本大范围研究少;再次,跨地区跨文化的研究及与其他群体的对比研究甚少,缺乏全面系统的跟踪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各执一端,研究方法单一。大部分研究采用心理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忽视访谈法、临床判定等研究方法。数据的分析解释缺乏对文化因素的考虑,研究工具方面亟待制定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量表。目前我国所用公认较权威的心理健康量表SCL-90是在80年代修订的,其常模与今天的实际情况必有差距,势必大大影响研究水平。此外,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关于教师常见心理问题的研究,多数是针对教师个别具体问题,如教师自卑心理、心理压力、角色冲突、厌教心理、失落心态等,缺乏一个较全面的论述。在实践上,目前关于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实践也仅为个别地方、个别学校,有待推广。

4.在理论研究方面,研究缺少特色,多从社会意义角度出发,忽视个体意义

目前的研究大部分是旨在通过对教师心理的研究谈如何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等社会意义层面上的东西,较少针对教师个体意义而言。从古至今,教师都被认为是奉献一族,因而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在所难免。然而时代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教师个体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其次,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特色不够突出,大多数是将普通心理学的知识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缺乏创造性及对教师职业特殊性的考虑。对一些心理现象、对策的表述看不出是教师心理还是一般普通人的心理。

今后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树立教师心理健康研究与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同等重要的观念

以往的观念认为教师是高于一般普通人的模范公民,因此很少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有所怀疑。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价值观念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师也是普通公民中的一员,同样也会有心理问题。并且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某种程度上更易造成心理问题,而恰恰这一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更健康的心理。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研究应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一样受到重视。这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发展,更关系着未来社会的发展。

2.把教师心理健康研究作为教师心理研究的重点

目前的教师心理研究较少涉及教师的心理健康方面,更多地着眼于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如注意、意志、情感、能力等。而无论是优秀教师还是专家型教师,心理健康都理应成为其重要特征之一。随着当前专家型教师研究的积极开展,教师的心理健康研究也必将受到高度重视。

3.重视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积极开展、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日益重视,全社会已逐渐认识到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教师应成为学校心理辅导的对象。但目前针对教师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几乎还是个空白。这就需要学者们积极投入到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研究当中来。

综上所述,我国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尚处于起步、稚嫩阶段,总体水平滞后于其他同类领域的研究,基本可概括为:初见成果,尚有不足,前景广阔。

关于高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篇12

一、高职教师心理健康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发展, 很多高职院校由中职学校升格而成。办学体制的改革, 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给每一位高职教师带来了压力与挑战。压力若得不到正确化解, 就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其主要表现为:遭受挫折后, 丧失理智, 直接对使其受挫的目标发动攻击或迁怒于学生;受挫后, 采取与其职业、地位、年龄极不相称的简单粗暴或幼稚可笑的方式处理问题;固执己见, 听不进别人的建议;过分压抑内心的愤怒与不满, 无动于衷;患得患失, 畏缩不前, 乃至放弃原有的追求目标。

二、高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 社会角色压力。高职教师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播者, 又是科研成果的创造者;既是学生的领导者, 又是学校领导的管理对象;既是班级的管理者, 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既要与家长、领导、同行接触, 又要处理生活中的多种人际关系。具备高度的自我调控和角色转换能力才能扮演好多重角色, 这是导致高职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原因。另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 教师已不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 其权威意识日渐失落, 这种失落感也会使高职教师产生心理压力。

(2) 工作压力。一方面, 高职教育在不断发展, 这要求高职教师不断学习, 持续“充电”。另一方面, 高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普遍主动性较弱, 积极性不高, 教师教学难度较大。另外, 人事制度改革、竞争上岗所造成的职业危机感, 考核评优、职务、职称晋升不顺利所导致的挫折感, 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检查和评估等, 都给教师带来种种有形和无形的精神压力。

(3) 教师自身心理压力。因职业特点, 教师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家长, 社交范围比较狭小, 容易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定势。另外, 忽略个性、能力等自身条件的限制, 自我认知偏差和期望值过高, 一旦期望值不能实现, 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此外, 能力素质如果不能适应当前高职教育改革, 也会产生压力。不良的人际关系和家庭问题也对教师压力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三、改进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建议与对策

(1) 尊师重教,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社会要进一步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对高职教师进行合理的评价, 建立合理的期望值, 形成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

(2) 完善学校管理, 优化学校环境。首先, 各级领导要坚持以人为本, 深入教学第一线, 不断改进领导方式;要针对教职工的心理需求, 实实在在为他们排忧解难。其次, 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提高教师高职化水平。第三, 实行人性化管理。要致力于建设一个充满平等、团结、温暖气息的学校环境。第四, 应建立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的考评体系,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校文化。最后, 要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 不断提高教师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

(3) 加强心理健康咨询与服务。首先, 高职院校应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帮助教师认识和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 提高教师积极主动的应对能力, 力争将压力控制在适度范围。其次, 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效能感, 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勇敢面对现实, 及时调整知识和能力结构, 主动寻求缓解压力的措施。再次, 要指导教师客观分析自己, 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特长、角色目标等, 不断调整个人定位, 不强迫自己做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最后, 高职教师应自觉学习心理卫生知识, 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摘要: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 是心理负荷最重的社会群体之一。关注高职教师的心理健康, 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 是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教育功能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高职教师,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董巍, 封冰, 宋晓霞.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成就动机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1) :66.

上一篇:搭建互联网公益平台下一篇:中学耐久跑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