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专业硕士论文

2024-07-30

管理专业硕士论文(精选9篇)

管理专业硕士论文 篇1

考研专业硕士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

工程管理硕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简称MEM)是新设置的一种专业学位。其目的是适应我国现代工程事业发展对工程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我国工程管理的人才质量。

工程管理是针对工程实践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包括: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决策的技术经济论证和实施中的管理;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发展战略的研究与管理等。随着现代工程出现了规模巨大、决策流程复杂、涉及技术种类众多、组织结构庞大、历时漫长、参与人员众多等趋势。工程管理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使得工程管理人员在现代工程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注重向学生提供对核心管理领域知识的理解,如市场、会计、组织行为、商业道德、法律及金融等;注重向学生提供对内在的和共同的管理知识的`理解,如系统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管理等;注重向学生提供不同管理层面管理工程功能所需的知识和技巧;注重向学生提供在实际工程项目或问题中将技术和管理进行集成的经验。

工程管理硕士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中的管理者;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者;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者;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发展战略的研究与管理者。

报考条件和入学考试要求见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具体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要求等,各校各有特色,有意者请向招生单位咨询。

设置方案

一、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二、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简称MEM。

三、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方法,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能独立担负工程管理工作,具有计划、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管理专门人才。

四、工程管理硕士的招生对象为具有三年以上工程管理经验,具有国民教育序列理、工科本科毕业证书者(一般应具有理、工科学士学位)。

五、工程管理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工程管理实践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突出工程与管理学科相结合。课程内容应具有前沿性和综合性。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项目训练等方法。

六、工程管理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收来自工程管理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

七、学位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工程管理实际,学位论文应体现学生运用工程管理及相关工程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是工程管理项目设计、专题研究或案例分析报告。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须有相关工程领域管理实践专家。

八、修满规定学分并达到要求,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九、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由经国家批准的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

十、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报考条件

基本条件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基本条件二: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管理专业硕士论文 篇2

一、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一个专业的设置总是为适应社会一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也不例外。开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 (MFA)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艺术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对于推动艺术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艺术专门人才队伍,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繁荣和发展我国文化事业, 全面建设小康生活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二十多年来, 我国艺术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我国艺术领域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 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 特别是艺术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长期以来, 艺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培养规格单一、培养类型以学术型为主, 没有很好地体现艺术的特点和艺术人才成长规律, 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由于艺术创作有很强的技艺性, 专业成才周期长, 专业性学习方式贯穿了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阶段, 而我国目前研究生的招生方式、培养模式和学位授予标准不利于这类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这种状况导致许多极富艺术才能的人才失去了专业上继续提高的机会;少数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 主要精力是应付公共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写作, 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提高其最具光彩的专业技艺;大多数进入艺术创作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 并不具有出类拔萃的艺术才华, 因而也很难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成为优秀的艺术创作人才;一些具有天赋和才能的尖子人才, 不得不选择到国外同类院校学习深造。因此, 适应艺术学科特点的人才成长规律以及社会需求, 调整艺术学位类型, 在保留原有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 增设艺术专业学位, 培养艺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已明显的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提高我国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 促进艺术教育的国际化,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大课题。

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分别为核心课程、方向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所谓“核心课程”, 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 增强其理解作品、表现作品和把握作品风格的能力;“方向必修课程”则是为学生进入到各自的专业领域学习而设置的专门性课程, 目的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修养, 使学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从实践和理论修养两方面都得到提高;“选修课程”主要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定空间而设计的,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来选修课程丰富自己, 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艺术硕士 (MFA) 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他们应具备一定的理论, 同时更应是一流的实干家, 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进行设计, 而不是以掌握某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为目标, 它与以往统招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保持着必要的衔接和连贯性之外, 同时暗含了对艺术硕士 (MFA) 学生专业上的特殊期待---即特别强调专业化、个性化和鲜明的应用性。“模块式”体系对培养这类研究生非常有利。所谓模块式课程体系是指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 将某一专业应开设的课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 所有模块按照一定的形式组合成一个系统。“模块式”体系的优点在于: (1) 有利于多学科课程的综合。一个模块可以由若干学科的内容组成, 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横向联系, 把不同学科之间并无直接关联的课程整合在一起, 构成艺术学特定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体系, 实现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培养。 (2) 体现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增减, 并不断引入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和先进经验, 引入最佳技能, 使课程体系的变动具有相对灵活性。以天津师范大学艺术设计类艺术硕士课程设置为例, 我们针对艺术设计类艺术硕士 (MFA) 研究生的特点与要求, 制订了较为详细的、行之有效的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除开设的外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艺术原理、艺术设计方法与应用四门公共基础课外, 我们还开设了四门专业必修课即创意设计与设计思维研究、设计艺术史研究、设计美学和公共艺术基础, 同时按照专业研究方向分别开设了三个模块数十门专业选修课, 即服饰文化学与服饰设计模块、广告设计与广告设计传播效果模块、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环境模块, 有效地使专业方向课程专业个性化和全面系统化。

三、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

围绕对艺术硕士 (MFA) 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案, 注意从量和质两方面对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严格把关。在明确课程设置的指导原则下, 教学的方式自然是围绕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而展开的。不仅要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且还要注重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因为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应对很多职业的变化, 同时技能的培养和创意水平的培养非常重要, 不仅能够动手做, 而且做得有创意, 强调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和技术能力, 这是艺术设计教学的一贯的宗旨。再加之, 艺术硕士 (MFA) 研究生教育力求进入国际设计平台, 跟国际设计院校、设计企业去广泛地合作交流, 有一点就是设计教学要具备设计实践的一种综合训练, 通过这样的教学, 才有助于构建设计教育的国际化平台, 从而推动我国艺术设计高层次教育的合理发展, 它的意义是深远的。

1、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

在上述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条件下, 艺术硕士 (MFA) 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专业特点, 以实践为主并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的个别课与集体训练及艺术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自然在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中, 尤为强调设计教育的实践性特色, 这反映了设计教育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应该说, 这种教学方式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学以致用”的培养原则, 是艺术设计教育各个层次培养的终极目标, 特别是当设计教育在我国已经形成受众面极大的教育项目时, 如果不是很好地与实践发生联系, 那将是极大的浪费。例如艺术设计类艺术硕士 (MFA) 研究生教育普遍开设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饰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工艺美术设计等专业, 其实都是社会比较急需的。所以说, 作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艺术设计类艺术硕士 (MFA) 研究生教育, 如何能找到社会的需求, 那就是我们应该做的教学工作。

要搞好实践平台建设, 充分利用校内现有实验教学资源, 同时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还要加强“小环境”建设和共享, 有序组织MFA培养, 努力探索以建立适合我院特点的培养体系。在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上注重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前沿性, 使其能够反映业界最新动态, 抓住我院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工程建设的契机, 按照专业方向编写教学参考书, 填补空白, 满足业界急需, 引领专业发展, 要注重案例教学, 通过案例分析和点评体现我们的专业理念和专业内涵中的无形价值;建立两级质量跟踪体系, 对培养质量进行认真反思、总结和考核;切实提高艺术硕士人才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2、实行校内外双导师负责制的培养

在这种教育改革的意识驱动下, 教学活动进入到多元化、多样化开放状态, 学院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总体原则是在指导过程中, 应充分发挥导师和指导小组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个人学习的主体作用。

首先, 在导师配备上, 通过师生双向互选、个别调整的方式配备导师,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与实践特长选择最理想的导师, 也给予了导师在合理范围内选择学生的自主权,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实施, 也促进了教学相长的教学质量目标的实现。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开始艺术设计类艺术硕士 (MFA) 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根据自己的方向设置和教学特点设立了服饰文化学与服饰设计、广告设计与广告设计传播效果、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环境三个研究方向, 基本涵盖了我校艺术设计学之下的各专业领域, 形成相对完整、全面的专业格局, 既体现了艺术设计方面的整体实力与特色, 也满足了设计行业发展的需求。但是根据学校研究生院的精神, 今年的招生形式为专业招生而不分方向选择, 我们为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校接受系统、完整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 又使得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从事本专业领域的设计实践与自主性研究, 将第一届24名学生分别由11位硕士生导师指导专业学习, 学生的学习期限为两年, 两年间要修完全部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并完成毕业作品创作和学位论文, 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从每个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以课程学习为主, 采取面授、自学、讨论和设计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培养艺术设计的综合实践能力。

此外, 共同探讨MFA教育共性平台的建设, 依靠业界高层次人才, 组建导师团队, 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 聘请高水平的艺术家配合指导实践类课程, 加强设计能力的培养, 让兼职导师真正参与指导, 发挥作用。比如, 聘请高水平的设计家配合指导艺术实践, 或者在课程教学中让理论导师与设计实践家进行合作教学, 这些教学方式都是有益的尝试。

3、注重应用性与创新性的论文标准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强调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学生的毕业作品是专业实践能力的专门展示, 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水平, 学位论文是对毕业作品设计实践所进行的理论思考的全面阐释。

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尽管都属于同一层次, 但学术性学位论文要求做出创造性科研成果, 而专业学位学位论文则主要从事应用性研究, 从创新程度而言, 其学位论文不必像学术性学位论文那样注重原创性研究, 而是侧重实践探索的创新, 能够体现综合运用所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因此, 艺术硕士 (MFA) 研究生教育要求撰写以实践为基础, 对实践进行提升认识的学位论文。也就是说, 论文写作必须与艺术设计实践紧密相连, 根据设计领域, 结合作品展出, 对作品进行分析和阐述, 并就专业问题进行答辩。专业考核与综合素质考核通过者、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 授予艺术硕士学位。

总之, 刚刚起步的艺术硕士 (MFA) 研究生教育, 是艺术学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环节, 多角度深入探讨其教育规律, 我院艺术硕士 (MFA) 专业学位的设立, 从招生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应对人才的培养需求, 建立了科学的教学体系, 这些措施为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远清.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更多更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1 (5)

[2]胡玲琳.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性比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 (6)

[3]王茜.试论艺术设计类艺术硕士的培养与管理[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08 (5)

[4]天津师范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中国奢侈品管理专业将开门招硕士 篇3

“奢侈品管理”这个专业对于国人来说或许还很陌生,但它在欧洲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并被称为“高贵专业”。与北大、清华、复旦等兄弟院校将奢侈品研究专业定位为EMBA教育类型不同,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将该专业上升到了研究中心级别。该中心主任朱明侠表示,“我国已经形成了奢侈品消费阶层的事实,怎样引导中国的企业去面对这样的一个市场?怎样研究外国企业的奢侈品品牌?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分析和研究它。”

与普通专业不同的是,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奢侈品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由于要赴欧洲的奢侈品工厂、专卖店等实地考察,因此培养成本较高,3年下来总共要交纳20万元的昂贵学费。这个收费标准的确立主要是参考了该校普通(单考)硕士(15万)的学费标准,但低于MBA标准。该专业主要面向奢侈品行业的高级管理者和有志进入奢侈品行业的企业管理者招生,普通学生也可报名。

学生入学后,前两年将在校内学习微观经济学、奢侈品消费者行为学、奢侈品客户关系学等12门专业课程。第三年,学生将赴欧洲实习,实地考察巴黎、摩纳哥、米兰的奢侈品工厂、专卖店,参加当地的奢侈品峰会论坛及展览会等活动。授课老师除了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的教授外,还有来自法国、意大利、摩纳哥等国的奢侈品研究专家,目前,担任教学工作的六位国外专家都已签约。

对于学生的学位授予问题,针对“奢侈品研究硕士”这一提法,教育部国务院学位质量监督与信息处有关负责人表示,研究生专业的名称变动,需报教育部审批公布,但对研究生的具体研究方向不作限制,各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和自身宣传需要决定。不过从学科目录上,所谓的“奢侈品研究硕士”的正规称法应当是“国际贸易硕士”。

教育部对这一从研究对象到收费再到称谓都“奢侈气息”十足的硕士专业表现出了较大的宽容,但国内多位学者和媒体却对此表示出了质疑和担忧。有专家称,过早新兴起来的奢侈品消费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负面影响是深刻而全方位的——财富的无序挥霍和浪费,传统人文精神的流失,伦理道德的异化……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毕业论文 篇4

摘要:硕士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其质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海南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届硕士毕业论文作为分析对象,从选题、时间投入、规范性、学术道德、导师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为提升高校硕士毕业论文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等院校 硕士毕业论文 质量提升 策略

毕业论文的撰写作为高等院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后环节,在教学大纲里面单独设置,是对本科阶段专业学习的总结性专业成果体现。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开展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成的指标之一。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关于高等院校硕士毕业论文的存废问题不断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和关注[1],身处其中的本科生和论文指导老师也各有不同的观点。教育部专门发文强调毕业论文管理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规定,高等院校本科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方准予毕业,而毕业论文撰写是本科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体现了高校专业教学水平和质量。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里,也着重强调要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海南大学是 “211”工程建设高校,是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承担着十大学科门类、81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近年来,海南大学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把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管控作为目标保证的重要手段,2017届硕士毕业论文首次推出论文查重检测,以期通过这种方式杜绝论文抄袭、剽窃,实现毕业论文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双提升。本文选择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专业硕士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提升论文质量的策略思路。

二、现状分析

海南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1993年成立,批准为海南省级特色专业。确立了土地资源管理与规划、房地产经营管理、土地信息系统等三个专业发展方向,在校生430余人。本次分析对象为该专业2017届本科毕业生,在籍学生共计97人,其中3名学生因未能按时参加论文查重检测而延期毕业,后续纳入分析的对象实际为本届参加论文答辩的94名学生。

(一)现状

按照培养方案,毕业论文安排在第八学期完成,在学时学分安排上共安排了10周10个学分。在专业实际工作安排中,考虑到学生毕业实习在第七学期,为了让学生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就业等关联起来,增加毕业论文与社会实践结合的紧密型,方便收集毕业论文撰写中所需要的基础数据等,在第七学期开学后的一个月左右就开始安排学生的论文选题和导师分配,让学生在毕业实习开始之前就可以确定选题,从实质上延长了学生的论文撰写周期。

毕业论文分配考虑到论文指导过程中师生互动的便利性,指导老师限定为本专业10名专任教师,实施双向选择,即导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提供选题,学生根据所有选题汇总进行选择,在学生初次选择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再根据导师的职称、研究方向等进行二次调整,最终确定每位导师的指导对象。94名学生中,按照专业所确定的三个发展方向,又细分了土地利用与评价(24.47%)、土地政策制度(18.09%)、耕地保护(13.83%)、土地信息系统(6.38%)、城镇化(12.77%)、房地产经营管理(20.21%)等6个子方向,另有4个为综合性选题(4.26%),选题重复率为7%。

根据要求,查重率控制在30%以内,查重率在30%—60%的可以在一个周内申请二次检测,查重率60%以上的论文不予参加本次论文答辩。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所提交的毕业论文不乏高质量的论文,体现了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结合往届毕业论文的质量水平,在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整体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破解的困境。

1.选题“大”,内容“空”

论文选题设定时,考虑到本科生在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数据可得性方面的局限性,要求选题避免纯理论的研究,多做实证分析,注重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与专业相关的问题。但在学生选题中,依然存在着“大而空”题目,如“农村土地制度探讨”。此类题目所涉及内容广,需要较高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专业积累,通过海量文献梳理,一个普通本科生通过篇幅有限的毕业论文很难完成,其结果就是不免论述浮于表面、以偏概全,论文内容多零散、碎片化,论文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2.短期突击完成,论文投入时间不足

在论文写作期间,相当一部分学生因考研复试、公务员考试等原因延迟返校,在校外滞留时间很难投入到毕业论文写作上。从实际情况看,数量不少的学生毕业论文是在一个月内,甚至更短的时间内突击完成的。这么短的时间内,导师所能给予的论文修改空间也就有限,极大影响了论文的写作质量。

3.论文规范性差,格式问题突出

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导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论文观点、方法、论证过程等方面,而在格式方面则往往由学生按照学校统一印发的毕业论文格式规范(文理科不同)来调整完成。但是由于学生投入论文写作时间有限,加之平时缺乏规范的学术论文写作训练和学生自身的态度问题,导致论文的基本格式问题比较突出,诸如分级标题、目录等细节缺乏规范性。

4.“复制”+“粘贴”,论文存在道德风险

本次以查重率≦30%作为能否参加论文答辩的标准,从数据可以看出,尽管92.55%的论文通过了查重,但仍有7.45%的论文查重率没有达标,经过修改后二次检测才通过。一次检测查重率最高达到56.63%,复制粘贴的痕迹较重,论文的原创性极度缺乏。另外,在对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即使一次检测通过的论文中,也不乏是在自检过程中根据检测结果进行了技术性规避,并不能提升论文本身的学术质量。endprint

5.导师指导缺位,论文学术水平提升困难

部分论文指导老师在没有教学任务期间多自行开展科研活动,加上学生本身存在延迟返校的现象,所以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着师生互动性差、导师指导缺位的情况。从本届毕业论文来看,部分论文存在着基本概念混淆、缺乏理论支撑、学术观点谬误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论文质量。

三、提升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策略

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学生在经过大学期间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掌握程度的综合体现,通过论文的撰写过程,可以让学生系统梳理所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并能够检验其理论应用实践的.能力。毕业论文的设置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因此提升毕业论文的质量也应该是高校保证其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把好选题关,质量从“头”抓起

选题是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步,论文选题确定了论文的研究方向,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把好选题关,避免“大而空”的选题,就需要导师在选题确定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针对具体的研究区域开展实证研究,保证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有的放矢,通过研究区域调研,做到论点有论据,论证有方法,论文有内容。

(二)加强学生返校管理,树立“时间”观

尽管已经将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提前到第七学期,但是因为考研、考公务员、毕业实习、求职等各种原因的影响,导致学生真正用于论文写作的时间极为有限。以往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返校时间没有进行严格的管控,一部分学生指导论文答辩前一个月才返校,即使在校的学生也多已经在用人单位就职,每天除掉上班时间,很难有足够的精力投入论文写作。为了保证毕业论文写作时间,需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返校时间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考勤制度。

(三)严格导师管理制度,把好“过程”关,引入“加减法”

在要求学生投入足够的时间的同时,还需要严格导师管理。毕业论文是学术性的专业论文,其写作需要理论功底、学术水平和文字功底,这对于平时缺少这些方面训练的学生来说,是很难把握好的。导师作为一对一的指导者,需要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梳理,并进行理论体系的建构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把控好论文的学术水平。毕业论文的质量是最终成果的体现,但是成果是需要一个好的过程来保证的,这个过程就需要导师的大量参与,通过定期的周报制、月报制等来实时追踪学生论文的写作情况,避免临时抱佛脚、仓促了事的情况。根据导师履行论文指导责任的情况在后续论文分配中进行“增减”处理,即所指导的学生论文指导水平高的、推荐为优秀的论文指导老师增加其下届论文指导数量,反之则减少其论文指导数量,直至取消其导师资格,做好导师的优胜劣汰。

(四)严格查重管理,守好“道德”底线

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考验着人们的道德底线。学术研究应该强调严谨、原创,但是在现实中总是存在着各种突破学术道德底线的现象。硕士毕业论文作为一篇学术论文,同样应该恪守学术道德底线,对已有文献资料的梳理整理并不等同于照搬照抄,快捷的来自于网络的复制粘贴造就了一批高查重率的“掺水”论文。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学工作的总结,同时也是育人目标的体现,因此高校应该严格毕业论文查重管理,从查重软件的选择到查重率标准的确定,到非达标论文的二次审查等环节均应严格把关,这不仅仅关于论文质量本身,还关乎所培养的人才的道德底线。

(五)引入盲审制,划好“出口”线

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一般本科生规模较大,远高于硕博士培养规模,因此在硕博士培养过程中的毕业论文盲审制、外审制很难在本科生培养中实施。但是本着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需要,可以采用抽审、内部匿名评审,这种方式类似于盲审。在去除掉所有导师和学生相关身份信息的基础上,在专业内部或学院内部同类专业的导师之间进行论文审核,避免人情分影响,真正从客观的角度把控论文质量,决定其是否可以进入答辩环节,守好论文质量提升的关键关口。

四、结语

高校毕业论文质量就像其存废问题一样牵动着各方的关注,和人才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样,论文质量的提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高校硕士毕业论文是专业人才培養的重要环节,是体现高校教研能力的重要方面,应规范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实行全过程监督。高校作为提升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主体,需要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导师制的完善和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等方面着手来做。本文结合在专业硕士毕业论文工作过程中的体会提出几点建议,限于篇幅,未能就论文质量标准量化、学生认知等层面进行分析,希望在后续实践中能够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春芝.硕士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策略[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7,19(2):171-177.

管理专业硕士论文 篇5

从2009年开始,为进一步加快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步伐,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教育部决定加快发展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2010年9月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文件,正式公布了2010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名单,同时指出所有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及领域列入2011年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计划。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作为新增的19种硕士专业学位之一,2011年将首次在全国进行统一招生,同时也将宣告MTA教育项目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56个MTA授权点正式启动。

MTA教育以旅游专业实践与应用为导向,重视实践与应用,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旅游职业素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能够胜任现代旅游业实际工作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MTA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旅游业关联性强、辐射面广和构成复杂的特点,在核心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融合不同的模块课程进行旅游管理能力和专业业务能力的培养。MTA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将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团队学习和专业见习与实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突出旅游管理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MTA教育在培养方式上注重学校与旅游管理实践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密切合作,共同探讨、制定和实施培养计划和方案,提倡高等院校与各相关部门与单位联合培养。培养方式灵活多样,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既可以全日制脱产培养,也可以非全日制在职培养。MTA教育的培养特色体现在国际化、开放化的教育体系和多元化的师资配备等方面。2011年MTA教育的招生对象是各种本科专业背景、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MTA教育的入学考试包括初试和复试。初试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有两门:英语二(或俄语或日语,统考外国语以外的其他语种,由单位自命题(100分))和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0分),考试方式为笔试。复试由招生单位自主进行,考试科目通常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英语和综合素质面试等。

MTA教育的学习方式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学习期限二年,非全日制学习时间为二年半。修满规定学分、完成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颁发由教育部统一监制的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MTA教育各招生单位将针对MTA教育设立MTA培养及管理的专署机构(如MTA教育中心),根据MAT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方针,一方面负责为学生制定合理、完善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配备优秀的师资力量、提供高标准的教学设施和设备等;另一方面负责制定与完善各项教学与学生管理制度,以保证教学与学生培养的顺利进行。MTA教育中心可下设招生管理、教学管理、学生工作、职业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等部门,对学生从入校、在校和出校的全过程进行有积极有效的管理,并对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帮助与指导。MTA教育各招生单位没有统一的MTA学生奖助制度,考生可向所报考的院校进行咨询。MTA学生未来的就业与职业前景:

MTA教育是以专业实践与应用为导向对学生实施培养教育,因此学生毕业后将从事旅游行业以及相关行业中的实务性工作。由于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强、辐射面广的产业,其运行过程所涉及的不仅仅是酒店、旅行社、景区和景点等纯粹意义上的旅游行业,还包括航空、铁路、游船等交通部门;商品零售、旅游购物等商业部门;会议、展览等会展部门;园林绿化、生态恢复、文物、建筑、艺术装饰等建设部门;旅游策划、旅游广告宣传、管理咨询等旅游智业部门;旅游行业管理、旅游公共设施管理等公共管理部门;以及旅游信息技术、旅游地产、旅游金融、保险、旅游制造、文化创意等新兴行业和部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部门与行业面临着对应用型高层次务实型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MTA教育不仅可以满足上述部门与行业的人才需求,同时也为MTA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光明的就业前景。

以传统的旅游企业来说,随着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的举行,中国旅游市场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国内许多传统的旅游企业(包括酒店、旅行社等)面临能够胜任实际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旅游管理专门人才缺乏的问题。因此,学生通过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教育的学习,将成为目前国内正求贤若渴的传统旅游企业的抢手人才。

对于众多的与旅游相关的新兴行业(如旅游地产、旅游金融、旅游制造业)来说,也存在着大量人才短缺的现象。以旅游地产为例,根据国际权威结构预测,未来二十年,中国的旅游业和房地产业都将会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旅游地产作为两个黄金产业的交叉型产业,已经开始逐步受到业界及专家学者的关注,但人才问题是中国旅游地产发展受限的因素之一,这个行业需要大量的具有旅游地产专门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MTA的旅游地产就是针对这种需求而专门设置的。学生通过模块课程的学习可具备足够的相关知识与相关能力,毕业后将在旅游地产行业大展宏图。(有关招生情况详见本版《2011年招收旅游管理硕士的院校名单》)

2011年招收旅游管理硕士的院校名单

(按行政区划排序)所在省市和院校名称如下:

北京市:北京工商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天津市:南开大学,天津商业大学; 河北省:燕山大学

山西省: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

辽宁省: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 黑龙江省: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上海市: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江苏省: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浙江省: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

安徽省: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 福建省: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江西省: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

山东省: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 河南省:河南大学;

湖北省: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省: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广东省:中山大学,暨南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 重庆市: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

四川省: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云南省: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陕西省:西北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大学。

管理专业硕士论文 篇6

课程简介:该非传统型课程并不适合希望从事专业会计师的学生。因为该课程更侧重学生对企业、全球金融环境的分析和战略方案的制定,在金融会计的基础上更侧重与管理。

课程特色1:本课程使学生对管理会计金融和组织方面的环境形势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

课程特色2:让学生对金融管理和会计专业有更清晰的概念。

课程特色3:让学生对如何管理,以及管理的技巧有更深的理解。

适合群体:对该专业感兴趣,并且希望得到继续深造机会的学生。

课程设置(基本模块):专业知识技能基础、金融分析与投资学基础、组织分析学、经济责任表述和控制学、商务环境学、经济责任之公私企业学、战略管理学、方法论。

课程设置(特色模块):商务金融发展学、会计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辩证观、管理多样性学、信息管理学之技术和系统。

奖学金及申请条件:

考核方式:考试和作业评估,最后有论文。

管理专业硕士论文 篇7

自上世纪20年代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开设以来, 先后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 现已形成包含公共行政学、 (新) 公共管理学、公共服务理论等在内的学科体系。随着公共管理学在中国的深入普及, 公共管理学硕士教育也日益发展成熟起来, 成为培养公共领域精英的摇篮。那么“是回归精英教育路线?还是走大众路线, 即从学术型转向应用型?面对如此选择, 研究生教育走到十字路口”。

早期的公共管理学硕士教育更注重学术型硕士的培养, 旨在储备具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能力的学术人才, 以此培养出的学术型硕士生更适合做政府行政工作的研究者, 但是对于复杂灵活的行政事务处理等一线工作则稍显经验不足。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在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同时, 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 引进更具实际应用力的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模式。专业型硕士即所指称的MPA类 (包括公共政策硕士MPP、公共事务硕士MPA等) 。“MPA就成了应用性而非学术性的专业研究生教育。其核心目标主要定位在为政府或公共组织输送高级智囊人物和管理人才上。它也相应地由单纯注重理论知识掌握的培养模式渐渐向特别突出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方向靠拢, 从而奉行应用能力本位政策。”但是, 目前国内MPA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仍有不足之处。因此, “在积极探索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同时, 加强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培养出高素质研究人才, 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二、为适应社会现代化以、满足各领域对不同岗位人才的需要, 应适时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在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下, 同时, 也对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优良的道德品质、深厚的理论知识储备、研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能力。

首先, “德才兼备”是对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的总体性要求。公共管理硕士生未来将会就职于在各个公共领域, 唯有具备道德责任意识, 才能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费席勒曾说:“谁在道德方面只想关心自己, 谁就连自己也关心不了, 因为他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关心整个人类。他的德行绝不是什么德行, 而是一种甘为奴隶、贪图报酬的利己主义。……每一个熟悉我们的人, 则会单纯由于熟悉我们所关心的事情, 也与我们共同受到委托, 去寻找和创造社会生活。”费席勒指出了关心自己与关心他人的辩证关系, 明确了道德的基本内容。这恰与公共管理者的服务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然而, 公共管理中“德制”的建设, 正是公共服务精神物化的过程。公共管理治理模式要求未来的公共管理者在面对新时期各种诱惑时不仅能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完成任务, 更要有道德责任意识, 将公共管理这一职业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从“实”出发, 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其次, 纵观国内外公共管理硕士生教育, 不管何种教育模式, 其基础都是深厚的理论知识。好似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研究是成果转化、技术开发的基础, 没有前者, 后者就是无源之水”。实际操作能力固然重要, 然而深厚的知识储备却是其薄发之基础。因之, 公共管理硕士生在具备其他素质、能力的同时, 要拥有广泛、扎实的理论基本功。“只有那些既有精湛的专业知识, 又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的人才, 即T型 (基础理论宽厚、博大精湛) 人才, π型 (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又在两个以上学科中具有精深造诣) 人才, 才能适应科技的迅猛发展, 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就”。公共管理硕士生的教育目标即是未来公共领域的精英, 然而, 21世纪的公共管理错综复杂、瞬息万变, 只有熟悉、掌握公共管理、政策分析、公共经济等关联知识背景的管理者, 才能化腐朽以神奇, 自如应对。

再者, 问题的研析能力是对公共管理硕士生的根本性要求。公共管理面对的是一系列的决策, 尤其是公共行政选择、政策有效性判断等, 这不仅需要各种分析技能作为基础, 还需要复杂的分析工具辅助。同时, 拥有分析问题、研习问题的能力能够使他们在面临激烈的竞争、复杂环境时仍能够保持清醒、审时度势、选择最为恰当的解决问题路径。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府学院旨在培养公共领域高级应用人才, 对学生分析能力亦有要求, 即培养他们具有熟练的分析技能。“他们必须是训练有素的分析家。公共政策代表了一系列的选择, 它一定要建立在有效的实证、经济、和制度分析的基础之上。同样现存的政策也必须经过评估来决定它们的有效性。这些都要通过对成熟分析工具的熟练运用才能实现。政策分析对于良好的政府治理至关重要。”公共管理硕士即将面对的是一系列错综交叉的事务处理, 没有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他们何以承担治理、服务任务, 提高管理水平?

最后, 社会能力, 它要求公共管理硕士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转化, 运用到社会实践、现实工作中去。这不仅包括娴熟运用组织、控制、管理等方面的技巧, 还包括有效的人际沟通、人力资源开发, 以及探索与创新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将社会能力分为两种智力:社会智力 (social intelligence) 和实践智力 (practical intelligence) 。在他看来, 社会智力是处理 (人际) 的一种能力, 实践智力则是 (处事) 的能力。“实践智力是一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然而, 公共部门管理人事繁杂、环境瞬息万变, 未来的从业者恰恰需要这种社会能力, 合理配备资源, 让有限的资源利用最大化。任何组织都是有多元化的人群所构成的, 而人力资源又是最弥足珍贵的。唯有合理的开发、使用人力资源, 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 让整个组织成为一体。公共管理硕士生不同于其他专业研究生, 它旨在培育能适应新形势下公共部门现代化与专业化要求的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因此要求公共管理硕士在具备广泛理论知识背景的情况下, 能实际胜任公共部门事务处理, 真正成为训练有素的公共事务实践者。

三、在中国, 公共管理学教育虽然已发展几十年, 但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不足

公共管理硕士生, 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 但其专业素养仍是不够的。为此, 应借鉴西方尤其美国公共管理教学经验, 探索适合中国的公共管理教育模式, 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级、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它是对个体解决问题的进程及方式上直接起稳定的调节控制作用的个体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是一个复杂而统一的身心能量系统。”然而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 (MPA) 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偏重于实践经验的积累。笔者认为可从研究生知识的习得与测评两方面加以改进, 以期提高公共管理硕士生的专业素养。借鉴美国公共管理教学经验, 从教学内容入手, 重视案例教学, 强调学员研讨。专职教师除了进行日常的教学之外, 还要进行理论研究, 承担有关政府管理方面的课题和研究项目;兼职教师则主要是结合理论向学生传授政府管理中的实践经验。通过案例分析, 让学生自主分析、讨论, 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然而对于测评, 不单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如何, 也要注重社会实践的参与。认清中国目前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方面的不足, 在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提升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素养, 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在公共管理学深入普及、日益发展成熟的基础上, 通过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经验, 中国开始了旨在培养公共领域的时代精英,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储备人力资源的公共管理硕士生 (MPA) 教育。同时, 对公共管理硕士生专业素养也有了新的界定:包括作为总体性要求的优良品质, 基础素养要求的理论知识储备, 以及作为根本性要求的分析和社会实践能力。

关键词: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洪才.研究生教育处在十字路口——以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8, (10) .

[2]王洪才.研究生教育处在十字路口——以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8, (10) .

[3]张继明, 等.为“学术型研究生”辩[J].高校教育管理, 2012, (6) .

[4][德]费希勒.伦理学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5]胡建华, 等.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138.

[6][7]陈振明.MPA专业学位教育与新型公共管理者培养[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6, (1) .

[8][美]R·J·斯腾伯格著, 俞晓林等译.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9]魏美惠.智力新探[M].中国台湾:心理出版社, 1996.

[10][美]R·J·斯腾伯格著, 吴国宏等译.成功智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管理专业硕士论文 篇8

【关键词】MTA;研究方向;对策

2009年国务院4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 “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由传统的服务业上升到国家战略支柱产业,这对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旅游人才始终是旅游发展的第一资源。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达到45亿人次,旅游业人才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特别能满足现代服务业标准的旅游高端人才异常稀缺,高端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也鲜明提出了人才开发要高端引领的指导方针。在此背景下,国家教委设立了新的旅游类的专业硕士学历——旅游管理硕士(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简称MTA)。MTA主要招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并在未来愿意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人员,其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旅游职业精神、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敢于挑战现代旅游业跨国发展的的高级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MTA的设立为中国旅游高端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使得旅游高端人才的培养由过去的企业内部培养,发展到了学院正规专业化培养的新阶段。

2010年9月,我国第一批获得授予权的高校有56所。MTA招生对象为有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要求专科毕业有五年或五年以上工作經验,本科毕业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硕士博士毕业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应届本科生不允许报考。MTA报考人员要通过每年1月份国家进行的MBA联考。MTA学员可以选择脱产或者在职进行学习,脱产学习时间为2年,在职学习时间一般比脱产学习时间多一年。MTA学员毕业后,通过论文答辩,可以获得国家正式的硕士学位证和硕士毕业证。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强、辐射面广的产业,既包括纯粹意义上的旅游行业,还包括交通部门、商业部门、会展部门、建设部门、公共管理部门,以及旅游信息技术、旅游地产、旅游金融、保险、旅游制造、文化创意等新兴行业和部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部门与行业面临着对应用型高层次务实型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MTA教育必须进行研究方向的设置以满足上述部门与行业的人才需求。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是首批获得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授予权的高校,其每年招收的MTA学员人数约为20-25人,就规模而言居于国内较为先进的行列。为提高MTA的培养水平,该学院在最近几年先后设置了民族旅游开发与管理、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生态旅游与管理、国际酒店管理、旅游公共管理、旅行社与会展管理共六个MTA专业方向。在近四年的教学与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培养了近百名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旅游人才,也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调整,以下是我校在MTA方向设置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一、为服务地方经济,开设MTA方向应当密切结合本区域旅游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旅游发展差异较大,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授予权的高校应当结合本区域的旅游发展,灵活设置MTA方向,以达到服务经济建设大局这一目标。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位于中西部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有大量森林公园及生态型景区,并且区域内生态旅游开发的需求较大,对中高级生态旅游管理人才有较大需求,所以设置有生态旅游方向。但是仍然存在与桂林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需求不匹配的问题。这方面应当借鉴南开大学的经验:南开大学MTA开设了港口与邮轮旅游管理方向,这就是结合了天津的港口城市特点与力争国际邮轮经停天津这一发展趋势而进行的灵活设置,符合天津未来的旅游发展趋势。

二、为与优势学校错位竞争,应当结合本校的优势研究领域进行MTA方向设置

我国第一批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授予权的高校有56所,各个高校应当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有利条件灵活设置MTA研究方向。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充分发挥自己位于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旅游研究较为擅长的优势,在其MTA研究方向中设置了民族旅游方向,设置这一方向主要针对广大中西部民族地区招生,可以与顶尖旅游院校展开错位竞争。福建华侨大学,是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和面向海外开展华文教育的主要基地,也是全国境外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是教育部最早批准成立的全国八所旅游高等院校之一(1983),是“中国旅游名校T10联盟”成员单位,也是国内第一家可以直接向海外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旅游院系。华大旅游学院有着“旅游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全国四家)、国家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育部高职高专示范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等特色学科点,形成了面向境内外招生、覆盖高职-本科-硕士到博士完备的办学体系。所以,其MTA研究方向设置有境内与境外方向,就是与其面向国内与国际的优势结合而设置的。

三、为有利于学校的招生与就业,MTA的方向设置应当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以传统的旅游企业来说,中国旅游市场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国内许多传统的旅游企业(包括酒店、旅行社等)面临能够胜任实际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旅游管理专门人才缺乏的问题。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针对近年国内很多城市有大量高星级酒店落成,有大量的中高级管理人才需求的现状,在MTA设置了国际酒店管理专业方向,招收了约20个酒店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深造并获得职场晋升。

对于众多的与旅游相关的新兴行业(如旅游地产、旅游金融)来说,也存在着大量人才短缺的现象。以旅游地产为例,作为旅游业和房地产业两个黄金产业的交叉型产业,已经受到业界及专家学者的关注,但人才问题是中国旅游地产发展受限的因素之一,这个行业需要大量的具有旅游地产专门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MTA的旅游地产方向就是针对这种需求而专门设置的。目前我校没有设置这个专业方向,这需要在进一步进行论证。

参考文献:

[1]王鹏 MTA人才培养刍议[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2.03 45-48

[2]牛锦霞 MTA:稳定增长,逐渐形成特色——访全国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指委秘书长白长虹教授 中国旅游报/2014 年/8 月/27 日/第010 版

管理专业硕士论文 篇9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3.【英】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4.【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5.【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6.【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7.【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

8.【美】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9.【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10.【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1.【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

12.【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3.【美】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14.【美】塔尔科特•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15.【中】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6.【美】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17.【澳】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美】戴维·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9.【中】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上一篇:春游玉渊潭作文下一篇:超市促销活动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