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研究项目管理论文(共11篇)
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研究项目管理论文 篇1
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研究项目管理论文
建设工程领域项目管理工程硕士教育是为了培养懂经济、懂管理、懂工程、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项目全过程管理、工程咨询与建设监理、技术经济分析和工程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建设工程领域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企事业单位,基本上不脱离企业,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优势。通过我们的研究和实践,实现学校、企业双导师制,弥补单一学校导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方面缺乏经验的缺点,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发挥各自优势,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在培养方式、管理体制、学位论文相关信息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点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中职《外科护理学》的情境式教学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标准等方面也已经建立较完善的规章制度。
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并不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主要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
西方很多国家在专业学位教育上起步较早,发展迅速。美国是目前世界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已经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层次与学术型研究生学位层次对应,分为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两个层次。20世纪90年代,美国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人数已占整个硕士学位获得者总人数的55以上。哈佛大学~授予学位总数 6791个,其中学术性学位2438个,占学位总数的36%,专业性学位4353个,占学位总数的64%。从美国社会来看,很多行业把硕士专业学位看做进入行业、个人发展提升的重要依据,尤其在工商、教育、工程和护理等领域。在英国,硕士和博士层次也都按研究型和专业型两个导向来培养,根据英国教育统计机构数据显示,至期间,英国每年授予的课程型研究生学位(专业研究生学位)数占授予研究生学位总数的比重平均为75%左右。
二、我校建设工程领域项目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式及管理体制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由大连理工大学和企业联合培养。学部选择一批知名的、有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相关企业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及生源单位。先后在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直营总部;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企业实训基地7个。实践基地的运行由学部与企业双方共同管理。双方协商成立基地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基地的运行,协调双方的合作。双方分别指定一名实践基地联系人在协议有效期内负责具体联络工作,项目联系人负责定期交换信息,沟通和协调双方关系。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一位来自学校,另一位导师为企业与本领域相关的高级工程师。通过半年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已经建立企业导师队伍16人,其中全部为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其中4人为博士学历,10人为硕士学历,2人为学士学历。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本学科点以导师(组)为主体的学术群体的整体优势,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硕士研究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学术氛围;同时,通过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结合导师的科研课题、科技项目以及企业的研发课题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等,培养硕士研究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导师(组)负责工程硕士的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订和调整硕士生培养计划、组织安排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研究生院、学部、企业三级管理体制。研究生院全面负责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管理以及学位等各项工作。项目管理专业所在的建设工程学部建立以研究生教务工作办公室为主。三级管理贯穿整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为了规范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部、学校及联合培养企业签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点的三方协议书,用以约束和规范工程硕士的培养,并为其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学校、学部及校内导师(组)应积极同培养企业、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和联系,加强对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的`动态管理,形成学校—学部—企业—工程硕士的完整信息管理网络,保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和实践活动高质量、顺利地进行。
三、我校建设工程领域项目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相关信息发挥电教媒体优势,优化幼儿美术教育手段的方如何更好地为多媒体课堂教学服务——学生电教发挥电教媒体优势,优化幼儿美术教育手段巧妙利用电教媒体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高校电教设备的综合管理的技术分析小学电教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谈中职机电教学改革措施的创新生物教学中滥用电教手段之弊运用电教媒体创设乐学氛围标准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以应用研究为主,侧重其解决工程中关键技术难题及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培养高端实践性工程“精英”人才为目标,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学位论文工作需要依据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背景,以拓宽其专业基础、培养其全方位的工程能力。学部一直根据企业对于工程硕士专业需求完善培养计划,各环节严格把关。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需完成不少于两万字的学位论文,并按照学部要求对论文进行查重,重合率大于等于20%的学位论文,填写《建设工程学部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查重审定意见表》,经导师审定签字后,须在规定时间内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修改后进行二次查重、审定,重合率满足硕士学位论文查重要求后方可参加答辩。经过二次查重后仍不满足查重要求的学位论文,不能参加本次学位论文答辩;半年内完成论文修改,经过查重、审定、符合查重要求后,方可再次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时,答辩委员会首先对查重审定意见表进行审核,确认学位论文无查重问题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学部学位评定分委员在评定学位论文时,首先对学位论文查重审定意见表进行审核,确认学位论文无查重问题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评定讨论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实践,与解决相关领域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实现企业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选题既可以是应用基础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高新技术和重大工程技术的开发研究。论文选题需经导师(组)和联合培养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及技术部门确认,认定为实际项目课题方可开题进入论文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的实用性等。
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研究项目管理论文 篇2
一、医学院校开展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教育的必然性和优势
生物医学工程又叫临床医学工程, 其学科目的就是运用工程学的技术和手段, 结合生物学知识, 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 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和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其最终解决的是医学问题。所以, 在医学院校中开展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教育是一种必然趋势。在以往的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教育中, 教育机构偏向于在工学和理学方面对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研究生进行培养和管理。而此类研究生虽然精通工程仪器的工作原理和维修, 但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 因而很难在医院复杂的工作环境下, 融合病情进行综合的诊断和防治。在医学院校开展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 很好地利用了医学院校的医疗资源, 使此类型研究生在学习工科知识的基础上, 了解人体的生物学构成和病理生理学原理。同时利用附属医院的优势, 结合临床医疗仪器工作流程, 使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研究生能很好的融合生物、医学、工程三种学科知识, 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结合医学院校特色, 从培养环节上加强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1. 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应具有医学院校特色。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起草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明确规定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先进的工程学技术和手段并能在本专业独立从事工程操作和工程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医学院校应有针对性的以培养适应社会医学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其培养的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工程学基础, 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 重点培养其在医疗仪器操作和医院工程信息管理方面的能力。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培养方案指出, 我校培养的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能独立从事医疗工程信息操作的高素质人才。工程学硕士重在应用, 所以我校采取的是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采用周末双休日隔周上课, 使学生在工作的同时进行知识的更新和灵活运用, 并同时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带回课堂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探讨。这样的学习时间方式能循序渐进的使学员掌握到相关知识, 并进行融会贯通。
2.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医学应用。
我校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是分专业进行的。根据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基因工程和基因药物以及医疗器械和医院信息管理两个专业方向, 进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上, 除了信息检索、知识产权等必须的理论课程, 还相应设置了适合医院应用型的知识课程。我校课程设置以掌握能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为主, 并注重扩宽和加深工程技术知识面。课程设置既针对医疗工程特点, 又针对医院管理特色, 并注重专业方向区分。做到课程设置在工学硕士课程的基础上, “厚基础理论, 博前沿知识, 重实际应用”。在教材内容上, 我校多选用有实际应用知识或有案例教学的教材。突出医学和应用两大特色。但是生物医学工程由于其本身学科比较新, 发展晚, 目前尚没有一套针对生物医学工程教学的教材。我校老师在教学中, 除讲授教材中理论知识外, 更多的引用平时自身临床医学工作中遇到的案例进行课堂讲授。
3. 采用双导师制度加强医学实践能力培养。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双导师制度。我校规定,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以我校导师为第一导师, 同时在本人工作单位, 选择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 具备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能力的人作为校外导师。第一导师主要指导学生论文写作, 第二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对学生的论文选题进行筛选, 指导选题中实践能力的部分。通过双导师制度的实行, 学生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得到加强。由于第二导师是学生工作单位的同事兼领导, 因此能够随时在工作中予以指导和帮助,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
4. 开题和中期考核按学院进行, 严格把关。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研究生的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践的具体项目, 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和应用价值, 可涉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系统的分析与集成, 研究与开发, 管理与决策等, 特别是针对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的新系统、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软件的研发。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 也可以是某一个大项目中的子项目。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具有先进性与实用价值。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后, 在导师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 开展研究设计工作。一般在第二学期结束前确定论文题目, 并作好资料和实验准备工作。我校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分为基因工程与基因药物、医疗器械与医院信息管理两个专业方向。我校根据这两个专业方向的不同和导师自身的情况, 将学员归入相应的学院。由学院具体负责学员开题和中期考核工作。学院里, 又根据导师情况, 成立相应的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对学员的论文质量层层把关。
5. 学位论文依托医学院校资源, 有特色有创新。
学位论文是检验学生综合培养质量的指标之一。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 应该主要突出实用和创新两个方面, 这是由其专业特点决定的。我校根据自身情况, 为主要在医院从事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工作的学生提供了完成论文的很好的平台。通过附属医院的临床实践工作经验, 为学生积累了医院临床工作经验, 从而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校本身的实验室平台, 和专业的师资力量, 为学生的科研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学员可以很好的利用医学特色, 结合自身的研究, 完成有质量保障的, 有创新意识的, 有自身医学特色的学位论文。我校对学员的学位论文进行了校内专家组评审和校外盲审两个环节, 进一步从论文质量上进行了把关。
三、发挥管理部门职能, 从培养管理上保障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起步较晚, 在我国也是属于比较前沿的学科, 目前, 各个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都尚处于摸索阶段。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还需要各个学校的教育管理部门不断地为之摸索。建立一套适用于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的管理体制, 加强教育管理机构的人员配备、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已经成为提高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
我校研究生管理部门配备了专门人员对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进行培养管理, 制定了一套适应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一系列的考核制度, 对学生的导师选择、培养计划的制定、中期考核和课程考勤等情况都做了明确规定, 并整理成一本研究生手册, 供学生参考。我校研究生部从宏观上把关培养质量, 对于具体及专业的问题, 则由学生所属学院负责组织及解决, 这样有层次, 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 既加强了培养质量的监控, 又加强了培养目标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洁.在医学院校开展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4) :112, 130.
[2]高原, 刘洪运, 张政波.医院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和创新[J].中国医疗设备, 2010, 25 (6) :93-95.
[3]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征求意见稿) [S].2009, (9) .
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研究项目管理论文 篇3
关键词:工程硕士;专业化管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07-02
我国的工程硕士教育起步于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当年批准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经过十五年的发展,目前已涉及223个培养单位,4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8万9千余人,在校生213575万人[1]。实践证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学位类型和人才培养规格,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工程硕士培养管理过程中的非专业化现象
1.教育管理理念的非专业化。我国的工程硕士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在培养目标、人才评价的标准上,趋同于工学硕士,缺乏相应的课程设置、应有的教育特色;在培养过程中,依然采用以培养学术型、科学研究型人才为主的教育管理方法,并未进行根本性变革;在质量评价手段上,存在片面、不健全等缺陷。
2.教育管理人员的非专业化。教育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低、年轻化且流动性强,能力不足、经验缺乏且对专业学位教育认识不够,这两点是目前工程硕士培养教育管理人员非专业化最突出的表现和不足。
3.教育管理制度的非专业化。制度是实施质量保障的有效手段。然而在目前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管理制度的缺失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高校和企业之间职权、任务不明晰;招生、教学、论文环节的管理规范和准则简单套用工学硕士的模式;各组织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不够等,都是工程硕士教育管理制度非专业化的表现。
4.教育管理设备的非专业化。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采取在职学习、校企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在时空上受到一定限制,有别于工学硕士的培养。开发管理网络系统,将工程硕士的入学登记、学期注册、成绩查询、答辩申请等工作纳入网络系统,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时空不变的先天困难,同时也有利于统筹规划、强化校企合作,做到管理上真正的一体化。但遗憾的是,目前这种专业的教学管理网络尚未形成。
二、实行专业化管理,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1.加强针对性,明确工程硕士培养观念。工程硕士,概括说来就是“依托行业、部门”而开展的一种学位教育,它最早是从工学硕士中分离出来的,其核心特质在于强调必须带有工程师职业背景。全国工程硕士指导委员会这样定义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以培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知识面广、具有独立负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毕业后愿意到厂矿企业、工程建设等单位,能较快适应环境、承担比较重要技术工作的人才为目标。”要求“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应有的素质、水平和能力”,从该培养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工程硕士的培养具有其特殊性,与一般的全日制研究生有很大的区别。鉴于上述特殊性,在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加强针对性,明确工程硕士培养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2.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工程硕士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①促进工程硕士教育管理队伍完整性,工程硕士教育采取在职学习、校企合作培养的方式。因此,从最合理、完整的队伍模式来说,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应由三部分组成:工程硕士培养学校的管理者、领导层;工程硕士生培养基地的教育管理人员(在校企联合的工程硕士培养过程当中,大多数企业均会建立起工程硕士培养基地,这部分人员是指在企业中的工程硕士教育管理人员,主要承担的是工程硕士在实践、实习教学环节中的管理工作,一般由企业的人事部门派出人员来兼任);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的负责工程硕士教育的管理人员。②提升工程硕士教育管理队伍的素质。上述三类人员是从工程硕士教育管理人员组成来源上来说的。从广义上划分,这三类人员都可以分成领导者和一般教育管理人员。如何来提升工程硕士教育管理队伍的素质,我们可以分别从领导层和具体工作层来探讨。领导层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中的分管领导;高校中研究生院的分管领导;各院系中分管研究生教育的院长。领导层面是质量保障活动的发起者和决策者,也是质量保障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因此他们在质量保障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鉴于此,为保障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我们认为,该项人才培养活动的领导层应至少具备以下素质:对方针政策的领悟性——能坚定又不乏创造创新性的贯彻落实全国教指委对工程硕士培养的教育政策和方针;较高的学术素养——掌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在实际决策过程中,能够按照这些规律来出台政策、制定方针、解决问题;一定的管理素质——有较高的能力和管理水平,能妥善处理各类实际问题、合理调配具体管理人员。如何来提升工程硕士教育管理领导者素质,保障领导层具备上述能力呢?完善的选拔机制和完备的培训系统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两者兼顾,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如何提高具体工作层的管理水平,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提高重视、保证人员配置、形成管理队伍;加强选拔,重视培养。在具体教育管理人员的选配时,要注意选拔具有良好道德素质和服务意识的人员,同时最好具有所管理专业的知识背景,以便对培养方案的更好落实。③加强督导和咨询,保证工程硕士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的实现。根据我国的学位条例,目前国家层面上已经建立起“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该指导委员会由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学者组成,其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负责统筹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协调、监督全国专业学位教育。
3.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工程硕士教育管理制度专业化。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的保证,工程硕士的培养单位各环节工作的开展,需要通过管理制度的健全来明确;各组织部门的任务、职责和权限,也需要通过管理制度的健全来明确。按照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思路,在制度专业化方面,工程硕士培养管理必须从招生环节入手,着重规范教学管理环节,严格把关实践和论文环节,从“进口到出口”,全过程提升教育培养质量。在教学环节中,需要制度来规范的包括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弹性的学分制、规范的日常管理、严格的考勤纪律、优越的学籍管理制度、完善的导师选拔制度等。在毕业环节,通过制度来规范工程硕士的实践和论文环节,出台明确的质量标准和科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制度来要求企业为工程硕士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场地、设备、人员配备等各项保障。
由于工程硕士培养的特殊性,以及校企联合培养、地域分布广泛、集中时间相对全日制硕士生少等特点,网络系统为工程硕士研究生提供的规范化管理和便捷服务就显得尤为突出。将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入学登记、缴纳学费、学籍管理、成绩查询、信息通告、学期注册、资格认定、答辩申请等工作纳入教学信息,服务于管理网络系统,不仅为工程硕士提供了方便,也为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管理人员提供了更为便捷、系统的管理手段,开辟了更为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参考文献:
[1]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网[EB/OL].
http://www.meng.edu.cn/
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研究项目管理论文 篇4
(1)培养目标:政治思想上要求硕士研究生要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在专业知识方面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系统规划理论等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物流管理专业领域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学习年限:物流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3年,实行弹性学制,可以提前或者推迟毕业。
(3)学位论文工作:大多数高校要求论文选题密切结合本学科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4)培养方式方法:硕士生的培养方式为导师负责制,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可以相互交叉。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在申请答辩之前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2 问卷调查内容与反馈信息
11月,我们对北京某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做了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共发出98份,收回89份有效问卷,被调查人员涉及研一(28人),研二(34人),研三(36人)。调查的内容涉及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专业教材、教学实践等方面的问题。由于篇幅限制,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在此不予显示,关于统计分析的结果将在下文中分别说明。
2·1 关于学生来源问卷调查
调查问题与统计结果:①你的本科专业是什么?本科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仅为14%,管理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占47%,理工类学生占24%,其他专业的学生占15%;②研究生之前对物流管理的了解程度:很了解的仅占3%,一般的占40%,不是很了解的占36%,不了解的占21%;③选择物流管理专业的原因:认为是学校的热门专业有前途占57%,想要更深入了解的占20%,别人的建议占10%,随便选的占13%。
总体来说,我们国家的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起步较晚。从对北京某高校的学生的来源分析,本科就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占比重很小,大多数同学是从管理类相关专业转过来的,同时还有少量理工类学生,所以很多同学在研究生之前对物流知识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并且很多同学选择物流专业也是因为是学校的热门专业,再加上近年来社会上对物流炒得比较热的缘故。
2·2 关于培养效果的问卷调查
调查问题与统计结果:①你认为该校毕业生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如何?认为一般的占54%,很好的占6%,好的占16%,很差的占24%;②你对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否满意?表示一般的占48%,不满意的占33%,满意的占16%,非常满意的占3%;③你觉得国内研究生教育的模式如何?是否需要改进?表示一般、需要改进的占58%,不好、应该完全推翻的占18%,很好、不需要改进的占7%,好、可适当改进的占17%;④你是否认为在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有继续深造的必要?不需要的占52%,没有影响的占20%,非常需要的占17%。
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研究项目管理论文 篇5
一、_________(乙方)应_________(甲方)委托,通过_________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选拔,拟录取甲方单位的_________同志(丙方)为_________年春季入学委托培养攻读工程硕士(专业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从入学到获得硕士学位的期限一般为_________年,其中_________工程硕士(_________方向)为_________年,最长不得超过_________年,其中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_________个月。
二、丙方在校就读期间,其人事、户口、粮油、医疗关系等均保留在甲方,工资和补贴等其它福利待遇均由甲方负责,食宿费丙方自理,且不享受研究生普通奖学金。丙方因故退学或终止学业,其工作安排由甲方负责。
三、丙方在校就读期间,须遵守乙方的相关规章制度,对违反校纪校规者,乙方将按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追究丙方责任,甲方应积极配合处理。
四、乙方按《_________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对丙方进行培养与学位授予。
五、丙方在学期间,每年向乙方交纳培养费_________元(可电汇或信汇,乙方开户行:_________;帐号:_________;按3年计算,共计_________元),于每年开学前交清,丙方若不交纳培养费,乙方则不予办理丙方的报到注册手续,课程学习成绩亦不予记载。丙方如退学或终止学业,所交费用概不退还。
六、_________工程(_________方向)学生实行学分制,第一、二学年丙方分别向乙方交纳培养费_________元(可电汇或信汇,乙方开户行:_________;帐号:_________,培养费共计_________元),于每年开学前交清,丙方若不交纳培养费,乙方则不予办理丙方的报到注册手续,课程学习成绩亦不予记载。丙方如退学或终止学业,所交费用概不退还。
七、本协议书一式三份,甲方、乙方、丙方均签字(盖章)认可后,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本协议书未尽事宜由三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____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
丙方(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研究项目管理论文 篇6
北京考试报记者 刘 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是市属重点高校之一,现在,学校已发展成为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和工学等六大学科,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特色和优势,各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多科性财经类大学。近两年,学校各学科发展态势良好,每年都有1到2个新专业产生。这些新专业要么是交叉学科,要么是新兴专业,既能适应社会需求,也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那么,明年招生情况如何?是否有新增专业?记者采访了该校研招办副主任刘玉梅。
记者:明年学校计划招多少硕士生?有没有新增专业?今年考录比是多少?录取了多少人?
刘玉梅:我校计划招收948人,其中专业硕士436人,学术硕士512人。明年六大学科共有53个专业招生,其中安全管理工程是新增专业。
有4477人报考我校,录取965人,考录比为4.6:1。
记者: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哪些特色?
刘玉梅:学校研究生培养有四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免试、硕博连读。我校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接收校内外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外,我校其他学科、专业均可接收推免生。此外,我校实行硕博连读制度。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成绩优秀、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突出的学术型研究生可在硕士二年级申请硕博连读选拔,提前进入博士阶段。
第二,学术素养培育体系。我校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针对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不同特点,建立了学术素养培育体系,以项目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实践应用培育体系。为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我校建立了国家级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经济数据处理与计算机仿真平台、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等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开展了研究生计算机能力竞赛、数学建模大赛、创业大赛、创意设计大赛等应用性强的实践活动,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研究生实践应用培育体系。
第四,国际化培养模式。我校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大学建立了正式的校际交流关系,每年资助数十名研究生到欧洲、美国及其他地区的合作院校进修学习,从事科研活动,参加学术会议等。研究生根据自愿原则申请国外合作项目,可实现学分互换,获得双硕士学位证书,还可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认证,享受一系列留京、就业等优惠政策。
记者:学校哪些学科较强?师资队伍建设怎样?
刘玉梅:近年来,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劳动经济学获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并入选教育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处于国内同领域先进水平;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获批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企业管理、会计学获批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政治经济学等7个学科获批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并获得多项北京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
记者: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形势怎样?
刘玉梅:研究生近3年的就业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考博与出国的比率基本持平。毕业生有50%左右去了国有企业,30%左右去了三资企业和其他企业,15%左右去了机关事业单位,5%左右去了军队和基层。
记者:考生如何选择首经贸的研究生专业?
刘玉梅:经济学和管理学两类专业在我校不属于跨专业报考,无需参加加试。近几年,学校的经管类学科报名人数一直爆满,竞争越来越激烈。考生在报考时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报考,不要急功近利。热门专业的.热与不热都是相对的。比如明年新增的安全管理工程专业,虽然社会认知度不高,但在生产、物流、能源等领域却有着极大的需求。考研不要一味追“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才是关键。
记者:根据往年情况,您对考生的初试和复试有什么宝贵建议?
刘玉梅:考生在确定好院校后,要拿到目标院校的往年试题。在复习时,考生不仅要复习参考书,还要加强对课后习题集的理解。在看试题和习题时,主要关注答题思路。因为虽然历年考试的题目不一样,但是出题思路是一致的,考生通过看考过的题目可以把握考试重点、掌握难易程度、锻炼答题能力。此外,考生一定要谨记诚信应考,以免因作弊被记录在诚信档案而后悔莫及。
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研究项目管理论文 篇7
风险和其他科学概念一样, 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概念, 是科学研究的成果。研究生培养过程与风险管理走向融合, 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研究生培养体系有必要向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升级和完善, 逐步向树人为目标、风险为导向、控制为中心、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现代教育管理转型, 坚持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 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成本效益原则, 更能够满足学校治理和管理的需要, 更能体现教学管理的重要价值, 实现专业硕士培养价值的最大化。
1 风险管理研究方法与流程
文献法: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有关文献, 尤其是美国、英国等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关文献。从文献来源上看, 包括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 包括相关学术论文, 还包括国内外大学网站以及政府或者社会机构所提供的案例及其统计数据等。
调查法:主要通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现状和学院的自身发展需要, 构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 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实践、论文管理和管理合规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并结合了专业学科特点、社会需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利用充分的调研和学院雄厚的教学科研基础, 以及近三十年的研究生教育经验和邀请富有一线教学经验的老专家和骨干教师对项目的论证。
2 风险关系及工作流
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视为合理保证企业目标实现, 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管理的动态过程。虽然风险管理管理主体为企业, 但其特征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特征相近, 采用移植的方式, 从学生、学校、社会 (实践单位等) 、政府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模式管理。工作流:利用工作流原理, 依托上述风险管理的运行模式, 综合考虑学生、学校、社会三者的目标, 设计工作流, 实现多方共赢的目的。
3 研究内容
(1) 培养目标
运用全面风险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结合本院学科优势、特色和社会需求, 对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的具体目标 (应用型人才) 进行合理科学定位;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为目的, 构建科学的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计划、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目标体系。
(2) 课程体系
充分从学生角度出发, 以实际应用为导向, 以职业需求为目标, 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注意将国际化、创新型、应用型、前瞻性、先进性、典型性、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科研成果高质量地转化到研究生教学上;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和实验室平台, 在教务处题库系统基础上, 运用团队研究、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各种创新型、开放的教学方法, 采取应用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结合的方法,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实践能力。
(3)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问题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的核心问题, 探索人才培养的协同体制机制, 提出创新培养基金的设置, 保证学生就业和培养经费来源;同时建立“教学计划经费指标管理”核算方式, 避免寅支卯粮的情况发生, 保证经费支出的明晰性原则、配比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4) 论文管理与管理合规
运用全面风险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目标以及风险, 分析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社会需求特征以及与区域经济间的关系, 以论文管理与管理合规为切入点, 构建3C框架, 并采用全面风险管理相关知识控制风险、纠正偏差, 为下一步确定培养模式运行流程做好准备。
(5) 目标、元素和主体的关系与对策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学制为2年, 课程学习一般为0.75年;专业实践形式可采用分段实践和集中实践相结合的形式, 要求全日制专业学位的专业实践原则上不少于一年;如何识别、协调目标、元素和主体的关系, 在学制内顺利培养学生, 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以及风险管理过程, 构建工作流流程图和关键控制点, 并结合相关管理策略进行分析, 建设基于工作流的培养信息系统。
4 应用前景
目前大多数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探讨, 对于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专业研究并不多, 并且内容也主要集中在某一校或者某一学科, 讨论的也是作者所在国家的教育情况, 和我国的研究并不具有太大的可比性。而从我国的研究中发现, 现有的文献或者是对国外专业学位培养经验的介绍, 或者是针对当前我国专业学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 或者是对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性质、内涵、特点等等进行探讨。
本研究从全面风险管理角度探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管理问题, 并从学生、学校、社会分析培养模式的目标和风险, 及运用风险管理相关知识管理培养风险并建立规范手册, 建设基于工作流的培养信息系统, 通过实践检验其合理性, 拉动相关专业培养体系的健全, 办出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和水平, 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在我校乃至全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研[2009]1号) .
[2]刘思鹏.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探索
[3]马永红, 赵世奎, 李晔.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跟踪研究思考, 研究生教育研究第1期[总第1期], 2011年2月
[4]熊玲, 李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 8
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研究项目管理论文 篇8
针对工程管理虚拟仿真教学模式问题展开研究,构建具有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系统平台运行架构,对平台管理模式建设进行改革实践探索;建设承接校企合作需求的工程管理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管理平台,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学习内容管理机制工程管理一、前言
工程管理虚拟仿真教学依托仿真实验工作环境以及仿真实验系统,教学信息量大、直观、全面、客观,打破现有的实践和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限制,已成为工程实践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很多高等院校已经开始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对施工项目建立三维虚拟仿真环境,分析研究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题。因此,工程管理虚拟仿真教学的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工程管理虚拟仿真实践平台基本结构
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设的目标就是高效管理实验教学资源,实现校内外、本地区及更广范围内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满足多学科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需求。平台整合学校购置的实验软件,通过系统间的无缝连接,使之达到整体的实验效果。
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和共享平台的基本架构见图1。
三、工程管理虚拟仿真实践平台的学习内容与管理机制
1.主要仿真模块构成
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模块、工程造价管理模块、工程合同管理模块和工程管理BIM设计实施管理综合模块四个部分。
2.主要的功能层次构成
(1)第一层次——是专业学习基础课程入门阶段的模拟仿真实践,巩固理论基础,增强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2)第二层次——开放型综合实验的构成。
(3)第三层次——创新科研型实验的构成,以学生科研创新为基础,以各类竞赛为切入点。
四、工程管理虚拟仿真实践优势分析
综合来看,虚拟仿真实训具有以下特点:
1.情景性。全部训练在三维场景下进行,学生模拟真实,弥补了下现场难的困难。
2.过程性。虚拟仿真实训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背景,以施工工艺为主线,以技术规范为指导,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研究项目管理论文 篇9
1市政工程 2012全日制)
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方案(2012 级研究生开始使用)
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0852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工程硕士专业领域代码: 085213 专业领域名称: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方向: 01 市政工程学制:二年 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专业领域介绍: 本学科是广东省高校第一个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市政工程学科,现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学科实验室与研究基地为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市政公用工程实验室”(给水排水实验室、水处理微生物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2010年以城市水工程实验室为主要功能室的“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实验室”被评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校外产学研基地深圳水务集团公司、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公司、台山自来水有限公司等10个,广州市校外示范基地1个。学科所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学科以省重点扶持学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校外示范基地及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为基础,紧密结合广东地区经济建设发展中流域水污染的热点、难点问题,以珠江水系水源保护、水质安全、水环境污染控制为目标,在给水处理工艺理论与技术、污水处理工艺理论与技术、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技术、建筑给水排水新技术、给排水工程系统及其优化和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理理论与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在城市污水和典型行业污废水脱氮除磷工艺、水源微污染控制、饮用水深度处理、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处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解决思路和技术理论,为广东地区水质安全及水污染控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学科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已形成了以年轻教师为主体和谐团结的教学科研团队。近5年来,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水专项及国家公益项目子课题等6项,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及教学成果奖等5项,国家发明专利等5项。出版教材等10部,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现承担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近1000多万元。学科带头人张朝升教授现任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十五”全国建设科技进步先进个人、广东省教学名师、广州市优秀专家。兼任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常务理事等多个专业委员会职务。
三、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2.掌握市政工程方向比较坚实的必要的基础理论和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应有的素质水平。3.掌握解决市政工程问题的先进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自我提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市政工程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用、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4.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可以熟练地阅读市政工程方向的外文资料,具备初步的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5.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富于创新精神,善于开拓进取,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培养方式 1.根据专业硕士教育的特点,学习期限为 2 年,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工程实践和学位论文等环节,实行学分制;课程在学校进行,一般安排在 1 年内完成;工程实践教学原则上不少于 1 年,由实践教学基地或导师负责安排工程实践教学;学位论文由导师指导完成。2.研究生的指导实行“双导师”制,由经过学校认定的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校内导师与来自工程单位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外导师共同担任研究生的指导教师。
五、课程设置与要求 研究生须修读 32 学分,其中学位课 19 学分,实践学习6 学分,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 1 学分,学术活动 1 学分。16 学时计 1 学分。未获学士学位(学历)考取的研究生及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或在招生考试时被认为在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方面有缺陷、需要在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不少于二门),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方能申请参加论文答辩。补修课程填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登记成绩,不计学分。具体参见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课程教学大纲 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七、实践学习规划1. 实践学习时间不少于 1 年,可以安排在工程企业(主要是设计、施工、工程研究、检测等企业),也可 以参加导师的工程应用研究课题。2. 研究生要制定实践学习计划,交导师审核批准;实践学习应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并提交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字数不少于 5000 字,交导师考核。
八、学位论文1. 论文选题。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 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是一个完 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技术改造项目或施工项目等,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 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2. 学位论文形式。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制定和研究论文等形式;学位论文字数一般 不少于 2 万字,中英文摘要 1 千字左右,并附参考文献。3.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 3 学期初进行。论文工作期间要求研究生每月向导师汇报一次论文工作 进展情况,并作一至两次论文阶段性报告。中期检查在论文开始半年后进行,由研究生向检查小组汇 报论文进展情况,并获得指导与帮助。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合格获得 1 学分。硕士生导师要了解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展、工作态度及精力投入、预期结果和存在问题,确保论文工 作的顺利实施。
九、答辩与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学位论文由 2 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由 35 位专家组成;评阅人和答辩委员均应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实际工程单位的专家;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且学位论文评阅合格方能进入答辩环节。完成所有培养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同意者,授予工程硕士学位。具体参照《广州大学研究生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十、校外实践基地情况 本专业建有相应的校外实践基地,研究生的指导实行“双导师”制。校外实践基地名称:深圳水务集团、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广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校外实践基地负责人: 张朝升 校外实践基地联系电话: 校外实践基地协议书附件:
十一、校外导师情况 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后,由经过学校认定的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校内导师与来自实践单位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外导师共同担任研究生的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校外实践学习和学位论文。序号 校外导师姓名 所在学科领域 职称 职务 备注 1 张金松 市政工程 教授级高工 总工程师 深圳水务集团公司 广州市市政设计研究 2 随军 市政工程 研究员 院长 院 3 吴学伟 市政工程 副教授 副局长 广州市水务局 广州市市政设计研究 4 汪传新 市政工程 高级工程师 副院长 院 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 5 李碧清 市政工程 高级工程师 总工 责任公司 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 6 罗刚 市政工程 高级工程师 副总工 责任公司 广州市市政设计研究 7 孙志民 市政工程 高级工程师 所长 院
十二、必读、选读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
1、《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许保玖 龙腾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给水管网系统理论与分析》赵洪宾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生物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戚以政汪叔雄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4、《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高明远 岳秀萍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水处理实验技术》张可方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6、《流体力学》张兆顺、崔桂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陈卫,张金松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8、《水污染控制工程》,成官文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9、《污染生态学》乔玉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11、《仪器分析》张寒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2、《现代仪器分析教程》杨守祥 李燕婷 王宜伦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13、《给水排水工程计算机应用》彭永臻、崔福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4、《活性污泥法理论与技术》李亚新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15、《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王占生、刘文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6、《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王琳、王宝贞,化学工业工业出版社,2002;
17、《给水排水管网系统》,严煦世 刘遂庆主编,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
18、《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崔福义 彭永臻 南军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9、《给水工程》(第四版)严熙世、范瑾初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0、》 《排水工程(下册)(第四版),张自杰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1、水质工程学 李圭白,张杰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2、污水生物与化学处理技术,美R.E.斯皮思R.E.Speece著,李亚新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3、废水生物脱氮处理新技术,叶建锋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24、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新工艺 赵庆良,刘雨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5、《中国给水排水》期刊;
26、《给水排水》期刊;
27、《水处理技术》期刊;
28、《中国环境科学》期刊;
29、《环境科学学报》期刊; 30、《环境工程》期刊;
31、Water Research;
32、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类别 工程硕士 专业领域 所在学院研究所 土木工程学院(市政)序 课程 学 开课学期 学 开课 考 考 备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英文)号 类别 时 1 2 3 4 分 单位 试 查 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研究 0000200001 Theoretical and Practice Studies 32 √ 2 √ 社科部、公 公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共管理学 共 Characteristics 院 学 自然辨证法概论 位 0000200003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ist 16 √ 1 √ 课 Dialectics 英语听说 0000200005 English Listening and 64 √ √ 2 外语学院 √ Speaking 数值分析
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研究项目管理论文 篇10
一、专业介绍 本学科以材料工程为基础,主要研究工程学上各种材料的属 性、制造及其使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金属材料及表面处理技术、铸造材料工程、现代模具设计理论与加工技术、纳米材料与功能 材料、焊接新工艺与质量控制等。本学科具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 队伍,实验室设备优良,具有良好的从事本领域研究的条件。
二、培养目标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 发展对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而设立的。通过校企联合 培养,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达到以下要求:
1、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本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扎实的专业理论知 识。
3、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 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工程 领域的外文资料。
三、课程设置 工程领域名称: 工程领域名称:材料工程
分 类 学 公 位 共 课 课
课程 代码 S0900 2
课 程 名 称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
学 时 3 6
学 分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2
1
经政学院
程
践研究
S0900 1 S1000 1 S1000 2 S1100 2 S0100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1 S0104 1 S0104 3
自然辩证 法概论 综合英语 英语视听 说 数值分析 面向对象 的程序设 计(VC)高等金属 学 金属材料 强韧化 材料热力
1 8 6 0 4 0 6 0 4 0 4 0 4 0
1
1
经政学院 外国语学 院 外国语学 院 理学院
3
1
2
1
3
1
2
1
机械学院
2
2
机械学院
2
2
机械学院
S0104 2
学、动力 学及材料 设计
4 0
2
2
机械学院
S0104 4 S0000 专 非 学 位 课 业 技 术 类 课 程 S0104 8 1 S0104 5 S0104 7
固态相变 原理 科技论文 写作 材料疲劳 与断裂 现代材料 微观分析 技术 材料加工 新技术及 理论
4
0 2 0 4 0 4 0
2
2
机械学院
1
1
期刊社
2
2
机械学院
2
2
机械学院
4 0
2
2
机械学院
S0104 6 S0105 0 S0105 2
焊接物理 冶金 粘接材料
4 0 4 0
2
2
机械学院
2
2
机械学院
焊接力学 及结构失 效分析
4 0 4 0 4 0 6 0 4 0
2
2
机械学院
S0105 3 S0104 9 补 修 课 专业 实践 与考 核 S0105 4 S0105 5
实验优化 设计 金属凝固 理论 金属学原 理 材料成型 原理
2
2
机械学院
2 不 计 不 计 3
2
机械学院
2
机械学院
2
机械学院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考核
3
1.课程学习不少于26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非 要 求 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2.专业实践及专业实践考核6学分。
注:专业技术类课程需修满8学分
四、论文评审与答辩(1)论文基本标准
1、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 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2、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严格按照学校研究生处的规定执 行,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 式;
3、学位论文撰写内容要求精练,一般包括理论分析和试验 分析两部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
4、学位论文严禁抄袭、剽窃。
5、工作量要求:文献阅读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 少于25篇),论文正文部分不少于2万字。(2)论文答辩基本要求
1、申请人至少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必须有正式刊号)上发 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1篇(有接收函亦可),作者排序: 第一作者或者除导师以外的第一排序署名。
2、有1项专利申请受理证明或1项经厅级以上(含厅级)主持 鉴定、验收的科研成果,研究者排序:前六名。以上条件只需符合1项即可。
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研究项目管理论文 篇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79-02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研究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现就我院针对研究生管理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的积极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交流。
1 研究生管理现状
1.1 来源年轻化,处事欠缺成熟 自国家允许本科生毕业后直接可以参加考研队伍,大量的本科生目前成为了研究生队伍的主力军,他们年轻有活力,脑筋灵活、负担少,且掌握的本科知识相对连贯性较好,所以在与有工作经历却疏于理论学习的医师相比,他们的成绩往往是较高的。但是随着研究生工作的不断开展,他们的不成熟性逐渐表现出来: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事情比较漠视、不擅于与周围同事、同学、老师沟通与交流,遇事比较迷茫。
1.2 重视医疗、学术活动,忽视文体全面发展 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医疗活动,所有的一切将都是围绕医疗来展开的,参与其他的活动只是在浪费时间;此外,因为论文是毕业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在医疗之后,大多数学生还能够认识到学术的重要性,积极查找资料,认真的分析,积极的参加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但是一提起文体活动,反倒成为是学生普遍头疼的问题。
1.3 导师疏于督导 绝大多数导师能够做到对学生医疗技术的全力指导和学术论文的大力支持,导师们认为学生科研水平高、医疗技术好便能够适应社会、便能够很好的从事医疗活动,便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与地位,另外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很多研究生导师基本都是帶3-5个研究生,一边忙于业务、行政、教学,一边忙于科研还要处理其他的琐事,因此很少有导师能够跟学生建立起积极的联系的,因此更不会了解学生到底在想些什么或者生活上或者心理上出现什么样的波动,很不利于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4 研究生普遍存在就业压力、生活压力大 目前,研究生全球范围内都在扩招,而就业岗位尤其是高端的岗位确是有限的,很多研究生并不能很好的处理好或者说接受工作不理想的现实,即使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医院也是因为所留的科室不理想而发愁,在三甲医院进行研究生学习后,再去二甲医院去就业总是不心干,总是想一步到位。二是研究生一般是直接从本科考上或者原有工作单位辞职后上学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没结婚的怎么处对象、成家、养家成为了他们难题,已经成了家的没有收入还要养家,还要学习、还要搞科研,因此他们的压力非常大,心里问题非常多。
2 措 施
2.1 领导重视、成立专门学生管理部门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的领导非常重视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及日常管理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学生工作处,进行学生的日常管理。
2.2 岗前培训 针对学生心智较弱,对人生、对专业不熟的特点,每年我院在研究生上岗前都由院领导牵头鼓励、学工处、教育培训处、医务处、人事处、监察处、科研教务处、感染管理处等经常与有接触的部门进行相关注意事项的讲解,使学生对将来所接触的对象有所初步了解,并对他们需要掌握的业务知识进行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及处理业务的能力。
2.3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家的感觉医院每周安排一名研究生为门诊志愿的服务,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及为患者指导看病流程,学生找到了工作和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他们奋斗的目标,此外医院每年安排4-5次义诊,由医院1-2名资深医师带领到社区或乡下为患者服务。在给社区或者乡下患者服务的过程中,研究生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社会阅历,另外一方面培养了自己业务能力,更对研究生平时学习和工作的一个检验,研究生通过参加活动更加认识到了自己缺点和不足,为今后生活打下了铺垫,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更使广大研究生认识到自己的工作的意义,减少了迷茫与彷徨。
2.4 丰富业务文化生活、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传统的研究生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普遍认为研究生是社会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他们需要多在实验室或者其他科研战线上努力为科研奉献自己的全部,而业余活动应该少参加。但是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走访,其实研究生的内心也是非常脆弱的,尤其是扩招后,很多研究生是一直待在校园里,没有真正的与社会接触,他们需要社会的关爱和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故此,为了活跃研究生的活动,我们在年初组织了迎新年晚会,所有的活动、节目由学生自导、自演,我们作为研究生的管理者只是提供经费和地点方面的支持,经过近一个月的筹划和联系,学生们的表演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且有2个节目入选医院迎新晚会,学生参加活动也是由原来的不愿意到现在的积极参加;今年在整个大学运动会中,研究生代表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文艺汇演、足球比赛、篮球比赛、排球比赛等活动,不仅活跃了研究生平时的气氛,更加调动了研究生的工作热情,原来娱乐和工作真的是相辅相成的。
2.5 积极开展交流会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把握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学工处不定期的召开年级干部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困难与要求,并且及时解决,对所有学生进行调研,掌握他们的心里动态及时的进行疏导、解释,使大家愉快的学习、高兴的工作。
2.6 促进导师与研究生的交流 其实在平时的工作中,研究生与导师的接触是相对较多的,但是导师平时忙于诸多事务,忽视了对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为了达到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沟通、交流的目的,医院给每个研究生制作了月工作量化表,表中指出了相关职能部门当月的任务、学科主任任务、导师任务、本人计划等等一系列的任务,要填表格不仅要总结一个月来自己所做的医疗、教学、科研、参加学术活动,还要征询导师下一步任务是什么,导师对本月自己的工作是否满意等信息。
2.7 打开心扉 研究生团体是是一个充满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团体,我们必须及时的解开他们心中的结,方能更好的培养他们,所以我们通过积极组织学术讲座、人文讲座、心理健康讲座、职业人生规划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工作、生活、就业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培养了积极的心态,对于将来的就业充满了信心。
3 总 结
【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研究项目管理论文】推荐阅读: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工程硕士培养方案07-25
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就业前景10-20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12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3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向05-28
苏州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9-22
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06-26
工程管理专业导论论文10-23
工程管理硕士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