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

2024-05-29

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共8篇)

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 篇1

【摘要】工程的成本管理对工程项目的费用控制和工程质量以及施工时间都有重要影响,它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一个管理系统。工程造价从投资预算开始,到整个工程方案的设计再到施工和最终的验收阶段,会直接影响整个施工的过程。目前状态下,许多建筑企业都存在着资源大量浪费和产品价值降低的问题。为了能使建筑行业的工程造价环境更好,我们需要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其中,而BIM技术是非常好的一种手段,能够让造价管理的精细化管理获得很大的提高,从而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BIM;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

1BIM概述

BIM指的是以建筑项目的各类相关联的信息数据为基础,通过数字信息模拟建筑物具有的真实信息,建立起的三维建筑模型,这些信息不光包括了三维几何信息,还包含数量较多的非几何信息。BIM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等特性,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运用BIM技术,能提高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使工程建设中问题减少,进而促进整个使建筑行业的发展[1]。

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 篇2

1 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概述

1. 1 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是指建筑类企业将“精、准、严、细”作为基本原则, 把工程造价管理细化到项目的每个环节中, 加强工程造价的阶段性管理。在项目建设的每个阶段充分利用人力、物力、技术以及合同的特点, 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而解决”三超“问题, 全面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1. 2 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内容

工程造价的参与主体包括: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商, 管理各阶段反复设计各参与主体, 各阶段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精细化管理指的是合理和有效的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 注重各阶段参与工程造价管理内容的精细化, 兼顾管理过程的关联性, 对决策造成的实际成果进行有效的前期控制。在决策阶段, 项目投资估算管理需保证这一估算是建设单位控制项目总造价的最高限额。设计概算受投资估算的直接控制, 更具精准度, 施工图预算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内容对设计概算进行优化。在招投标阶段, 合同价是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预付款和进度款应充分考虑项目的前期方案和具体实施阶段。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在对实际工程费用进行汇总的同时还需管控项目的各个阶段。

2 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1 前期预测准确度较低

在前期决策阶段, 由于信息准备不充分及专业人才的匮乏, 多数建筑单位不具备构建项目虚拟模型的能力, 导致投资估算的工作人员无法有效掌握项目的相关信息, 对项目的理解不到位, 在决策阶段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的准确度。加大了项目的投资成本, 前期预测不准确也导致施工中返工的现象频发, 建筑单位遭遇索赔的问题, 延缓了建筑项目的进度, 严重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2. 2 参与方数据变化较快

在进行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 由于参与方过多, 其提供的数据变化较快, 因此, 在同一阶段想实现数据共享十分困难。在设计阶段进行方案汇总时, 各参与方的数据不统一, 造成设计预算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设计方案的价值偏低, 汇总信息到施工阶段后才能发现产生的错误信息, 严重增加了工程造价施工阶段的精细化管理难度, 对项目建设带来了不良影响。

2. 3 信息处理速度较慢

在进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过程中, 由于清单中信息容量大, 而当前在数据处理方面仍由人工进行, 因此, 导致信息处理速度迟缓, 并且降低数据的准确性, 也加大设计概算的难度。在实际施工阶段, 由于现场环境复杂, 信息透明地低, 加大了工程造价的管理难度, 延缓了施工的进度, 精细化管理难以实行, 影响工程造价的管理质量。建筑企业项目工程周期长, 将项目进行阶段式划分易造成各阶段信息传递失真, 导致各参与主体重复收集、处理信息, 增加工作量, 错误信息无法及时得到处理及反馈, 降低了工作效率, 无法实现良好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

3 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 为建筑业的工程设计、施工控制等过程的信息传递提供了技术支持, BIM模型具有信息表达、信息共享、信息传递等功能, 有利于实现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其应用价值具体表现下以下几方面。

3. 1 信息表达直观且高效

BIM具有可视化和参数化等特点。BIM模型的构建可以根据对类似项目进行改造或者创新, 得出全新的项目类型, 实现空间设计高精准度的可视化效果, 并且进行虚拟施工。具备3D效果的BIM模型, 可以帮助建筑单位准确表达设计主旨内容, 通过BIM模型的建立直接获取设计产品部分可计算属性。BIM模型具有表达直观特性, 降低了对使用者及审图人的专业要求, 建筑单位在项目施公前就可以准确了解建筑成品的虚拟形态。建筑单位可以借助BIM模型将项目的预期目标表达给设计单位, 减少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设计变更, 也降低了建筑单位所需承担的各类风险。BIM模型的可视化效果强, 为建筑单位的计价核算带来了便利, 在造价审核过程中, 通过模型的3D效果可以直观的找到不合理的构件, 便于更好的剔除和重新构建, 降低了错误率, 规避了不必要的工程造价风险。BIM模型具有的参数化特性, 使得模型更具联动性, 根据设计的变化对关联数据进行自动更新的同时也保持了原数据之间的联系, 避免了因项目变更或信息更新不及时造成的工程造价损失。最后, 在进行方案设计变更时, 运用BIM模型的方案在修改过程中节省了图纸的投入成本, 实现了项目设计的高效性, 也降低了工程造价管理中不必要的成本。

3. 2 BIM信息共享利于沟通

在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 设计阶段往往需要整合汇总建筑、结构、专业等多方面内容, 通过科学的协调才能得到有效的建筑信息。由于设计单位使用的应用设计软件不同, 重要内容也进行了加密保护, 因此, 在各设计部门交流中通常采用2D图纸, 无法有效的实现信息共享, 2D图纸的弊端导致信息交流速度迟缓, 信息通道复杂。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设计的进程。基于BIM信息技术, 在设计部门的共同平台上构建BIM模型, 使用标准化的信息对项目的体系及组成等进行描述, 实现完善的信息共享服务。同一平台的BIM模型可以协调各参与方之间的工作, 促进及时有效的沟通, 通过最具针对性的交互配合, 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基于BIM平台的建立, 设计单位可以对项目设计进行远程监控, 合理的协调设计, 降低修改方案的成本, 减少因设计变更造成的风险。BIM模型可以对项目的开展进行准确的预测,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及时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进行记录更新, 为建筑单位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提供便利, 有效控制项目成本。通过对施工现场的监控, 及时解决和完善实际存在的问题, 进而降低工程索赔损失等, 建筑单位也可以根据BIM模型对工程项目进度款支付进行调整。

3. 3 信息传递真实且完整

由于建筑工程建设周期长, 各阶段的工作主体不同, 而各主体的应用软件不同导致数据信息沟通不畅, 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极易流失。建筑单位全面应用BIM模型之后, 将项目信息整合于统一模型之中, BIM技术可以整合多方信息, 并进行完整且快速地传递, 有效的将建筑单位的设计意图、施工单位的实际施工情况传递给下游部门, 成功的贯彻了决策、设计、招投标、实施、竣工阶段, 减少了信息流失带来的损失。BIM模型的3D空间视图效果和限制预设功能, 可以使建筑单位通过BIM模型直接表达对项目的要求, 保证项目在设计阶段信息传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对项目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在进行编制资金的使用时, 基于BIM技术可以整合汇总施工过程的成本信息, 真实的反映资金的动态, 在项目的后期运行与维护的过程中, 建设单位可以掌握项目的后期评价资料, 有利于对建设项目维护工作的开展。

4 结语

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率, 对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过程中, 前期预测准确度较低、参与方数据变化较快、信息处理速度较慢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因此, 本文基于BIM技术, 使得信息表达直观有效, 促进信息的共享、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与准确度, 有效的解决了管理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促进了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树捷.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经济, 2012 (2) :20-24.

建设工程精细化管理理念研究 篇3

【关键词】建设工程;精细化管理;理念

0.前言

精细化管理为科学管控理念与先进控制技术,通过令各项制度规则的全面细化,应用程序性、标准性以及信息化方式,令组织管控事项更为精细,提升工作效率,通过协同配合实现良好的持续运行。建设工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则可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高效,提升质量水平,节约成本投入,保证工程各个环节的顺利开展。

1.强化精细化管理,树立科学理念意识

为强化精细化管理,应树立科学理念意识,具体应包括细节、服务管理意识、遵循规则以及系统化意识等。只有充满责任心,深入建设工程现场进行细致、全面的监督校验,秉承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做好细节工作,方能履行岗位职能,优化管理效果。应做好数据信息的充分准备,具备缜密思维,强化协同合作,提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接口众多,涵盖业主方、施工单位、设计方、监理单位与供应商等。进一步令协调管理难度有所提升。因此,应提升服务意识,全面协调各方关系,同时促进业主内部的横向管控协调,完善配合,方能预防相互推诿的问题,确保建设工程优质顺利的开展。

建设工程质量的保证,离不开设计图纸的清晰规范,同时应遵循施工要求,处理好质量、效益与施工进度层面问题。应秉承良好的规则意识,创立合理科学的组织结构,规范制定监督管理流程,方能符合操作标准。同时应进一步健全规章管理制度,科学履行技术以及施工程序,优选施工方案,制定进度计划,实施专项质量管理与监理月报。

建设工程之中,安装施工较为重要,为此应提升系统意识,做好安装计划,完善消防、电气、空调系统以及给排水设施的全面管控,设置专项人员进行质量监督,方能良好的配合各环节施工建设,提升安装工程质量水平。

2.建设工程精细化管理科学途径策略

2.1强化建设工程施工前期精细化管理

建设工程的优质施工,应做好前期的充分准备,实施精细化管控。首先应确保精细化编制施工计划,确保合理可行,进而促进建设工程各个工序的紧凑搭接,顺利开展。同时应做好结构的细化分析,全面剖析建设工程结构体系,研究分项分部工程,同时应良好的协调成本投入、质量管控以及可靠安全建设目标,衡量客观环境条件,做好风险预警,进而实现建设工程计划的有效分解与全面执行。施工方应依据业主需求,进行工程计划的有效分解,形成日计划、周进度、节点规划,进而合理实现工期目标,确保建设工程施工活动的全面开展。

为实现精细化的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应全面组织图纸会审,做好全局掌控,明确设计风格、了解工程特征,做好方案细部处理,进而快速的发觉设计方案存在缺陷问题,确保及时整改,优化建设工程实施效果。建设施工整体质量密切相关于应用原材料。因此精细化管理中应做好原材料质量的检验管控,应在进场前期以及储存管理阶段中实施定期、持续的检测以及抽样核查。针对建设工程需求、特征、实际状况应实施员工、配置设施、采购材料、环境条件、法规体制的全面检验,确保开工之前精益求精。应核查组织机构健全性、员工有否持证上岗、接受技术培训;施工设施工具全面与否、性能是否符合标准、工程安全可靠性有否符合标准、工作效率怎样,计量设施校验准确性;原材料、构建有否通过进场核准验收、相关检测报告完备与否、各类标识是否满足相关标准。同时应备全设计材料文件,做好档案管理,确保施工现场清洁干净,具备良好的通风与照明条件,并按功能做好施工区域的科学划分。

2.2推进建设工程实施阶段精细化管理

建设工程实施阶段,应实现零缺陷目标。因此应合理实施精细化管理,做好全过程监督,定期实施现场巡查检验、抽样检查,完善宏观调控,进而及时的发觉隐患不足与质量缺陷,通过成因分析快速的处理与解决矛盾问题,实现零缺陷管控。针对各类重要施工环节以及工序,应做好现场检验,选择停工待检以及质量管控点。应做好复杂工序的全面梳理,核准重要工程与工序,并实施跟踪检验。例如做好管道水压测试、实施隐蔽工程核查,应确保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实施后道工序。对于各个建设工程工序应做到全面旁站以及细化检验,确保行动快速,及时察觉缺陷,杜绝隐患问题的持续蔓延。对各类现代化技术工艺、建设工程电气管道、应用器具设施应进行全面核查,完善自检,确保符合既定标准,优化施工效果。

2.3完善实施零事故安全管控与交付精细化管理

安全生产为保质保量、提升效益的重要措施,为实现精细化的零事故管理,应履行科学有效的5S管理模式,做好现场管控,全面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为确保施工环境整洁,创设有序合理的施工条件,应做好现场器具、材料的全面细分,可分为必需品以及非必要品,施工现场只应放置必需品,确保安全建设生产。不应领各类非必要品占据施工场地以及运输通道,这样将对现场紧凑施工作业造成不良影响,并激发潜在隐患问题。可通过细化整顿,将必需品做好合理的划分以及存储管理,清晰标识,进而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清晰,节约调配及查找物资时间,提升施工建设效率,确保安全的施工建设。可应用目视管理方式确保施工现场的畅通、规范。

施工建设阶段中,还应根据现场环境实施不定期清扫与良好保养,创建优质施工环境,令员工舒适的工作,提升满意度,实现安全、高效、可靠的生产建设。例如应在完成安装工程之后,实施快速的清场处理,消除安全隐患。为落实各项安全职责,施工方应创设科学合理的安全管控体制,约束施工建设行为,并接受业主方以及监理方的全面监督管理。员工安全意识素养尤为重要,因此施工阶段中应预防习惯违章现象,通过全面培养教育、安全警示、广泛宣传,提升员工安全意识,令其养成规范施工的行为习惯,提升建设工程安全施工建设水平。

建设工程完工后,应实现零故障的验收交付管理,施工方应做好各个安装工程的单体测试与性能评估。同时应参照设计标准以及相关规范,明确测试结果的科学有效性,衡量其完好可用性,一旦发现问题应科学整改,全面登记,进而良好实现零故障的交付验收。

3.结语

总之,为创建优质、安全、高效、经济的建设工程,我们只有树立精细化管控目标,细化调节,做好施工前期、施工阶段以及交付验收的综合管控,方能提升建设工程施工水平,创设显著效益,实现零事故、零故障的安全建设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素桥,牛淑金,李爱华.推行工程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整体水平[J].海河水利,2011(2).

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模式论文 篇4

精细化管理模式属于新型管理理念,该种管理模式即参考系统论观点来对造价中的各类因素进行无缝管理,利用管理链开展投资估算、修正预算以及竣工结算等等,该种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各类细节问题,有效提升工程的整体效益。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在工程造价中既可以解决费用,还可以帮助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更好的开展管理工作,保证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投标、招标市场不够健全,工程管理体系部完善、法律机制不健全,一些投标和招标企业利用不正当手段赢得竞标,出现了串标的问题,继而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其次,造价管理机制落后,在建筑工程之中,施工阶段是其中的重点环节,但是就目前来看,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设置在工程进度控制与工程质量管理上,很少针对造价合同管理信息进行深入的管理,很多认为因素,只能够进行分散性管理,如果后续的材料出现变更,将会对工程造价产生不利的影响,很容易造成经济纠纷;再次,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由于条款表述不清晰,特别是如果涉及到金额的条款不清晰,也会导致实际资金与资金预算不符合,导致造价管理系统难以发挥出有益的作用;最后,工程造价技术存在局限性,目前,我国施工的工程计价模式已然是定额管理制度,其结果一直跟不上市场的发展步伐,未充分考虑到地域、工程以及供求关系的差异,致使理论造价和实际造价相脱离。

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 篇5

4.1培养规格

参照《高等学校工程造价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版)的规定,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规格应满足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相关要求。知识结构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知识、专业知识、相关专业领域知识;能力结构包括综合专业能力及表达、信息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本文主要从专业知识结构、综合专业能力及专业素质方面概述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1)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结构应建立在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信息等五个知识领域构成。(2)综合专业能力①精确各阶段造价文件的编制及审核能力,包括投资估算、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工程结算、竣工决算;②方案的比选、优化及决策能力,包括决策阶段的方案优化、经济评价及决策;设计阶段的方案优化、技术经济论证及决策;施工阶段的技术经济比选及施工方案优化;③造价的协调控制能力,包括招投标阶段的策划能力、施工期的合同价款的调整与管理能力,处理结算纠纷、诉讼的能力;④造价信息的管理能力,能利用各类型的数据库和网络,实现行业内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与重组,提升执业的现代化水平。(3)专业素质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需要获得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训练,养成严谨求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追求真理的良好科学素养;具有系统工程意识和综合分析素养,能够从工程造价角度分析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不足和缺陷,具有预防和处理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能力。

4.2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的专业能力及素质要求,在之前的“技术类”、“管理类”、“经济类”、“法律类”4大课程体系基础上,再增加“信息类”的课程,如:工程计量与计价软件、工程造价信息管理、BIM原理及其应用等。除了对课程体系略有调整外,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以及教学内容的梳理及链接方面,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将国家发布的规范或标准,纳入课程教学中如以《工程造价术语标准》(GB/T50875-2013)为依据,规范专业术语;以《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及《建设工程造价咨询规范》(GB/T51095-2015)为依据,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活动等等。(2)帮助学生将各课程的知识有机联合,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综合应用能力,因此上述课程不能孤立的学习,而必须进行有机的结合,达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效果。如“工程造价管理”这门课,按工程建设阶段划分,需要掌握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的造价相关理论知识;按平台划分,需要掌握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信息等相关知识;在时间安排上,先学专业基础课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分析到综合逐步展开;在内容设置上,相关知识前后搭接,步步深入,实现从分散到综合的过渡。通过这门课程的讲授和训练,可以将相关课程知识有机地组合起来,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下形成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使学生不仅仅掌握孤立的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将五个阶段、五个平台的知识通过具体工程管理过程进行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的有机整体,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需要掌握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工程量的计算、施工工艺的确定、定额的套取等。在此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结构”、“房屋建筑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定额原理”、“建筑设备”、“土木工程施工”等已修课程。同时分部分项划分及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必须遵循《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45-2013)等计算规范;单价的计算规则必须遵循《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定额的.选用及定额工程量的计算,应与“工程定额原理”的课程密切联系,并参考《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TY01-31-2015)等国家或地方定额;造价文件编制成果以《建设工程造价咨询规范》(GB/T51095-2015)为指导;在教学中将各个不同类别的主干课程的要点适当地串联、汇集,反复解构和组合课程内容,在训练中将所学的知识重新搭接和有机结合,达到深入了解局部、系统把握整体、明确相互联系,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及实践能力。

4.3实践与创新体系

工程造价专业实践体系包括各类实验、实习、设计、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工程造价管理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1)实验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研究性实验,如建筑材料、大学物理、利用专业软件进行计算分析等实验。对实验的训练,应重视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实验技术理论的学习和提高,如实验原理、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因为这是创新思维的基础。(2)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设置课程实习及时进行训练,以强化对知识的掌握以及提高其应用能力。通过各种实习,循序渐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消化吸收。大四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学生进入社会的纽带和桥梁,从实习岗位设置以及实习内容,应注重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接轨。(3)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主要应用所学的有关专业知识,处理好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创造性地完成符合实际要求的设计任务;毕业设计(论文)在于巩固、加深、扩大学生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使之系统化,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要求都比课程设计高。(4)创新训练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等。除了在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中进行创新训练,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或者参加学科竞赛,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

5结语

基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必然要从原来的“粗放式”的单一阶段管理,向“精细化”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方向转变。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国际、国内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建设单位及承包商等对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给我国工程造价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应在工程造价或工程管理专业(造价方向)培养方案上,重视全过程精细化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首先应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规格上符合要求;其次应调整课程体系,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再次应通过实践体系培养学生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应创造创新平台,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训练。当然,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靠高等院校,高校的教育只能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必须依靠执业资格考试制度、行业协会培训、继续教育、企业培训等多种途径来辅助。随着造价管理业务范围的扩大,管理精细化的要求不断提高,管理人员还必须在执业过程中,通过实践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廖礼平.《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建筑企业的应用及对策――基于2013版《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思考[J].企业经济,2015(1):127-130.

[2]尹贻林,白娟.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理工大学为例[J].中国工程科学,2015(1):114-119.

[3]夏玉英.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151-152.

[4]严玲,霍双双,邓娇娇.基于能力导向的工作坊实践教学研究――以天津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6):113-121.

[5]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6]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工程造价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实行精细化管理 创建国优工程 篇6

2011-12-19 15:03 来源:中施企协 作者:佚名

众所周知,全面质量管理的五大要素是“人”、“机”、“料”、“法”、“环”,而“人”是第一要素。公司从加强质量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培训考核入手,把培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原料及冶炼(烧结、焦化、炼铁、炼钢)工程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求生存,是当前工程建设行业同仁的共识,只有不断强化科学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一、工程创优要有规划

所谓规划就是目标,定好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只有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创优工作,才能让“用心铸造精品”的品牌理念真正成为带动质量工作前进的动力。根据创优目标要求,各相关方要谋划好工程创优工作,认真做好措施,特别是要把工程细节的一些要求详细地规划出来。同时搜集整理创优工作的相关资料,做足、做好创优的基础工作,确保实现创优工作计划目标。

二、抓好工程产品质量控制

质量检查是公司监督、控制项目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公司总体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施工现场大、项目复杂,只靠为数不多的几名质检人员疲于奔命的检查,很难及时发现所有不合格品,更不要说发现质量隐患事前控制了。所以公司质量部组织全系统内每月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内容覆盖了公司在施工项目中的所有关键、特殊工序。做到事前、事中控制,少出现“死后认尸”式的事后控制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控制施工质量,预防和消除质量通病。

三、加强质量责任体系建设,细化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工作,质量责任体系的建立和落实是主要管理工作之一。公司制定了《质量管理条例》,明确了全体员工在不同施工生产阶段的质量职责。采用签订《质量责任状》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细化、落实质量责任;建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对每一道工序实行班组自检、互检、专职质检员复检的“三检制”,使技术、质量处于受控状态;配备专职质检人员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公司将日常的管理工作编制成工作流程,改变了以往的习惯性思维和经验性管理的做法,促进了质量管理工作向精细化管理方式的转变。

四、以质量计划为总纲,实施过程控制管理 我公司秉承“干就干好,做就做精”的质量管理理念,从工程准备甚至投标阶段就开始制定各项措施和质量责任制,并在施工中严格落实。我们首先针对产品的特性分析、评价出保证产品质量的控制点,制定为达到工序质量要求所采取的控制手段和检验方法;其次是做好质量检验计划,对检验流程、检验方式进行描述,对工程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实现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控制。

五、大力实施质量培训工作

众所周知,全面质量管理的五大要素是“人”、“机”、“料”、“法”、“环”,而“人”是第一要素。公司从加强质量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培训考核入手,把培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从质量管理方法、公司规章制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统计技术等方面对质量检查人员进行培训。公司共有质量检查人员505人,保证了公司的需求。

六、建立质量管理考核制度

形成监督检查考核体系,能确保公司质量责任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责任管理体系是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只有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管理网络,制定部门工作目标和个人岗位责任制,才能将管理职责落实到部门、人头,实现事事有人管,人尽其责。

七、分包队伍的质量管理

随着公司不断发展扩大和战略转型,工程项目施工需要的分包队伍也越来越多,对分包队伍的质量管理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公司制定了《施工分包质量管理办法》,从源头抓起,对分包队伍质量管理实行准入制,对分包队伍的工程实体质量及质量管理进行控制考核,对分包队伍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进行工程质量管理培训。

管理的精细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粗放型管理,使工程的细部质量和外观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工程创优也就水到渠成。品牌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只有拥有品牌,企业才能赢得更广阔市场,才能不断发展。各司其职 各尽其责 全面铸造国家优质工程

2011-11-24 15:26 来源:中施企协 作者:佚名

贵阳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联合工房工程建立了以建设单位为核心,集设计、施工、监理为一体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对各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职责进行合理分配,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管理制度。

(贵阳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联合工房工程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工程质量作为建筑业的根本,直接体现了参与工程建设的企业的素质和管理水平,而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有序的、系统的过程,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必须将参与工程建设的设计、监理、施工等所有单位都组织起来,统一协调、分工合作,形成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系统。工程作为贵州省重大工程项目,立项伊始就把质量目标锁定为国家优质工程。

一、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工程建立了以建设单位为核心,集设计、施工、监理为一体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对各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职责进行合理分配,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管理制度。根据工程特点,结合ISO9001质量体系,制定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流程,明确质量管理程序,使各单位协调运作,使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有据可依,按流程办事。

二、加强参建单位的管理控制

在参建单位选择上,实行精挑细选,优中取优;在设计和监理单位的选择上,注重有烟草行业的设计和监理经验。各建设单位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落实质量职责,保证与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一一对应性和统一性。设计单位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和生产工艺方案,做好前期的设计规划、设计图审查。监理单位严格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从源头上控制工程建设质量。总包单位和各专业分包单位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各专项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做好工程施工的各项管理策划工作,做好人员、机械、材料和设备安装调试安排,从组织上、技术上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

三、加强设计单位的全程控制

在设计前期,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地勘单位进行详细沟通,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使工程设计完善、准确,符合工程建设的实际。设计完成后,会同建设单位组织专家对设计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及时修改设计。在建设过程中,设计单位注重与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及时沟通,使其明确设计意图,并派驻人员抽查施工单位的施工情况,确保其按图施工,同时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提出的不同建议进行讨论研究,确保设计满足建设单位要求的同时,在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质量。

四、加强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 组建由总监理、土建监理、水电监理、造价监理、安全监理工程师等组成的项目监理机构,严格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要求制定各级监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编制项目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和监理交底书。坚持以事前控制和主动控制为主,工程开工前,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现场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制度及特殊工种操作人员的资格、上岗证等。依据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对进场原材料、半成品严格查验,确保材料进场先复检后使用。在施工监督过程中,强化施工工序报验手段,确保先报验后施工,上道工序未经验收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对重点、关键部位进行旁站监督。严格监督施工方履行合同承诺,认真执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和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条文。加强事后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五、加强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

工程建立了以项目经理为核心、技术负责人为主、各关联人组成的质量管理机构,明确了项目质量目标和职责。在施工前,施工单位根据工程特点进行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分析,确保施工质量控制有的放矢。在施工中,施工单位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精选合适人员,确保工作人员处于最佳状态。狠抓材料源头控制,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选择质量达标的施工设备,配备优秀的设备操作者。推行样板化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加强现场的质量检查,严格进行预检和复核。建立成品保护机制,加强对成品的保护。

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应当在施工前精心策划、精心准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制定的规章制度,同时执行严格的检查制度;在施工完成后,加强对成品的保护,确保劳动成果。同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好协调工作,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行之有效,符合实际。

工程项目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能力,因此,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将产品的质量放在首位,这不仅是企业的根本,也是企业对社会应尽的职责。团结铸造质量 协作铸就团队

2011-11-24 15:19 来源:中施企协 作者:佚名

垦东12区块海油陆采工程自投产以来,已经成为国内海油陆采的样板工程,其核心技术也广泛应用于类似工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我国环渤海湾海堤、港口等民用设施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垦东12区块海油陆采工程 胜利油田胜利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垦东12区块海油陆采工程位于胜利油田新滩油田东部的浅海地带,是胜利油田目前建设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海油陆采工程,采用“路岛合一”模式布局,是集“钻、采、修一体化”的多功能海油陆采工程。2005年8月1日开工建设,2009年5月完工并一次投产成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始终以制度闭合管理,以科技引导建设,以创优规范行为,科学管理,求实创新,精心铸就了国家优质工程。

一、规范管理,将工程创优落到实处

工程首先确立了“建精品工程”的目标,建立了决策、执行、监督、反馈为一体的闭合管理体系,将“质量永远领先一步”的理念落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选用工作优秀、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干部组建创优领导小组,抽调技术骨干组建专职质检队伍,构建了从建设管理到设计、施工、监理的全面质量管理网络。同时,工程建立了项目质量检验、技术研发、材料采购等30余项管理制度,细化创优小组部门分工,定期召开工程协调会议,及时解决各类建设难题。在设计前期,多次组织方案优选,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方案评审,采用了数值模拟、物模试验、现场试验三大手段检验设计文件的安全性及经济性。在施工阶段,实行首件认可制,对桩板组合结构施工、扭工体预制等工序均在首件得到认可后才进行大面积施工。为保证监理质量,采用多种检测手段辅助监督,在水下隐蔽工程施工中建立动态监测系统,每段工序完成后除监理单位验收外,还引入第三方检测公司进行水下探摸检测。建设期间,定期组织各方对工程进行评价,判定工程质量与既定目标的吻合性。工程投产后,定期对进海路及海油陆采平台的沉降量、防护体的断面高程及排列变化等数据进行监测,追踪建设质量效果。

贯穿着工程的整个过程,工程始终以团结铸造质量,以建设单位为主体,把各参建单位铸造成一支协作配合、高效优质的团队,相互监督、相互配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迅速反馈处理,保证了工程的运行。

二、技术创新,为实现创优奠定基础

垦东12区块由于特殊的海洋环境和地质条件,在工程设计领域上存在着海洋环境条件复杂、构筑物标高确定难、海油陆采平台端头冲刷严重的技术难点。为了攻克技术难题,工程们立足自主创新,对关键技术重点攻关突破,对进海路与海油陆采平台结构设计行业标准进行了修订,从而在设计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创立了滩海油田进海路顶高程计算方法,找到了进海路安全性和经济性较佳结合点;研制了能有效适应波浪冲击和滩地冲刷的新型结构-桩板组合结构,创建了0-5m水深海域修建路岛工程的新模式;首次在胜利油田淤泥质海岸防护工程领域内,成功引进了砼联锁排护底技术,试验得出了该结构护底宽度的确定公式并广泛应用于胜利油田海堤及路岛建设中。同时,开展对桩板组合结构进海路施工技术研究,改造固定导向定位装置,解决了海上精确定位的技术难题;采用结构组件陆上预制海上架设的方法,成功解决了滩海潮间带不能使用大型机具的难题;研制变频震动锤,攻克了路堤填石施工中石料的压实技术难关等。

三、科学组织,为工程创优扫清障碍

由于工程大部分工序均需在海上施工,受潮汐及风浪影响严重,加上施工有效作业时间非常短,给工程施工造成相当大的难度。对此,工程科学组织,合理安排有效作业时间,根据天气情况科学确定施工段的长度,实施短线突击法施工,减小由于海浪冲击给工程带来的危害。采用组件陆上预制海上安装的方法,尽量减少海上作业时间。

四、落实HSE体系,为工程创优保驾护航

由于工程受风暴潮影响严重,是安全监控的重点区域。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工程健全了HSE管理体系,成立安全管理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建立气象观测系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了解天气变化。同时,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各项措施,建设期间识别各种危险源,编制专项应急预案,为作业船只设置避风港,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海上应急演练,开展人员培训,组织各类专项检查,使安全管理达到了无缝隙覆盖。工程还自觉履行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制定了施工船舶及作业设备环保实施细则,严防油污、污水泄露到施工海域。由于工程质量体系健全、管理到位,在建设期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和环保事件。

垦东12区块海油陆采工程自投产以来,已经成为国内海油陆采的样板工程,其核心技术也广泛应用于类似工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我国环渤海湾海堤、港口等民用设施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用管理和创新构筑国优工程

2011-11-24 15:23 来源:中施企协 作者:佚名

琴台文化艺术中心二期工程开工之初首先明确了“创国优工程”的质量目标,策划并实施了“目标设计、分析、分解、跟踪、考核、制定保障措施”等内容的目标管理体系。

(琴台文化艺术中心二期工程 武汉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琴台文化艺术中心二期工程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月湖北岸、汉江以南,武汉三镇交汇处,与已建成的琴台大剧院对称布局,结合四周的江湖水景,共同构成了武汉市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建筑群。

琴台文化艺术中心二期工程主体建筑音乐厅是一座涵盖各类型音乐观演、艺术展览、群众文化活动功能的大型艺术殿堂。工程建筑总高度37.2米,建筑面积36858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6层。总体风格简洁、明快、现代、典雅。整个工程地上建筑部分由1609座的交响乐厅、428座的室内厅,多个艺术展示厅、排练厅等共同组成。

一、严格的质量管理

工程开工之初首先明确了“创国优工程”的质量目标,策划并实施了“目标设计、分析、分解、跟踪、考核、制定保障措施”等内容的目标管理体系。体系涵盖了从工程开工、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到工程竣工验收、用户回访与维修等工程施工管理的全过程。为确保工程质量的高起点,工程组建了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和项目经理为副组长的质量创优领导小组和以项目管理人员为主的实施小组。同时,针对工程的特点、难点编制了策划方案,提出14项施工要点,辅以施工组织设计、各类专项方案、技术交底加强对各分部、分项工程常规施工工艺及质量通病的控制,明确质量标准。

其次,严把材料、构配件、设备质量关,确保工程内在质量。工程要求各种材料均具有产品合格证,进场设备均开箱检验,坚决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设备进场。

第三,工程通过样板引路、以点带面,从工序质量着手,过程控制、动态管理。工序质量控制是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工程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严格按照公司体系文件和项目管理标准进行流程化管理,严格控制结构到装饰全过程的各道工序质量,确保整体工程质量。

第四,注重成品保护工作,避免交叉污染和破坏,确保工程质量一次成优。对已完工的重点部位采取各种有效保护措施,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建筑成品、半成品的完整性和一次成优,避免了工程二次返修。

二、主动的技术创新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体制的不断完善,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打造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支撑。工程以建设部推荐的十项新技术以及推广转换指南项目为寄托,将技术创新工作贯穿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使得工程各个形象部位都有亮点。工程开工伊始就确定了为推广应用新技术重点项目,制定新技术在工程推广应用的实施计划,并在施工中按计划予以实施。工程实施建设部十项新技术中九大项,三十九个子项,三项其他新技术和一项自创新技术。工程成功解决了大面积清水混凝土挂板幕墙安装、现浇混凝土浮置弹簧隔振提升地坪施工等技术难题,形成了省级工法,也取得并应用了一种转运加气混凝土砌块拖车和一种固定地下室外墙防水保护层塑料钉两项专利技术。2009年工程被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列为“湖北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三、创优的各项配合

创优工作是一项涉及工程建设全方位的管理活动,各项工作必须以创优为核心,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实现。

在招标前,工程严格审查施工单位资质,适当提高准入门槛;采取工程量清单的投标报价方法,合理制定拦标价格,控制了工程建设标准和降低工程造价;针对专业性极强的项目,甚至是设计单位仍处于探索和摸索阶段的单项技术,采取设计和工程施工招标同时进行的办法;选择专业知识强、管理严格的建设监理单位,为建设管理目标的实现服务。

在建设初期,工程成立了两个相对固定的专家组,并聘请专业咨询机构解决技术难题,负责设计、管理、协助招标采购,为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保证精品工程的实施,工程加大了人、财、物的投入。派驻了具有丰富的现场管理和操作经验的人员;遵循优质优价的原则、实施工程款专款专用;严把原材料的进场关,高标准,严要求,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及产品保护。

在施工中,工程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的各项检查评比活动,并经常性地邀请有关评委专家来现场指导工作;利用施工间隙项目部分期分批地组织管理人员赴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区的先进工程参观、学习、交流,及时掌握最新的评选标准和要求,进一步搞好创优工作。

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 篇7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市场化和企业集团化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战略成本、责任成本、目标成本、质量成本管理等在施工企业中不同程度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为了顺应国内外市场环境以及施工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保证施工企业持续经营和不断发展壮大,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的新思路和方法;如何在更高的层面和角度对成本实行更有效的管理;如何对目标成本进行责任界定和分析;如何加强考核制度,突出成本有效控制,实现管理机制的良性循环,进而实现建筑施工企业低成本战略目标,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本文结合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和经验,浅析精细化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运用。

一、精细化管理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概念

在上个世纪50年代,“精细化”作为一种管理概念在日本被提出,可以说精细化管理概念是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精确概括。企业实施精细化,必须把“精细”二字融入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无用劳动,才能达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本文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工程项目成本管控中的运用,更加倾向于我国温德诚先生对于精细化管理的定义:“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细操作为基本特征,通过精细的管理制度,改造员工素质,控制企业漏洞,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管理方法。”从思想概念上看,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理念,一种方向;从操作层面上看,精细化管理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一种手段,一种方法。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结合本行业的特点,以施工过程中直接耗费为对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项目从开工到竣工所发生的各项收支进行全面系统地管理,以实现项目施工成本最优化目的的过程。项目成本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项目成本管理程序是在项目承接后,从前期调查开始,编制成本预算,分解成本目标,进行成本控制,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强化成本考核,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工程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是指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在项目成本管控过程中,“精细化”成本管理制度,明确每一名员工责任和目标,强化部门之间协作配合,突出成本预算和成本考核,从而达到成本控制、提高项目效益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在成本形成的每一步骤,将成本管理各个方面工作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强化预算考核,形成层层有预算、处处有控制、事事有考核的全员管理势态。成本管理精细化的实质是“细化制度、细化流程、细化节点、细化责任”,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二、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近年来由于我国建筑市场不规范,存在明显的不完全竞争,如不合理招标、关系竞标等,再加上工程概预算确定体系的垄断和不透明,变更索赔体制不规范,现在似乎“标前经营”成为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点,企业难以通过自身的成本优势来获得竞争力。但从长远来看,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必须有自己的成本管理标准,并通过不断提高成本管理能力,真正形成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仍然粗放,还不成熟、不完善,行业整体利润率偏低,项目成本控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项目管理体制缺乏合理性,机制缺乏灵活性。一个工程项目的有效实施,需要一个完善、高效、严谨的管理组织。施工企业目前按项目法进行施工,无论项目大小、难易程度、管理跨度等,都由一个项目部(或指挥部)组织施工,这样的组织模式小型项目没有问题,但大项目面临非常大的管理风险,如管理人员需求多,内部协调事项多,施工现场、物资、分包队伍等管理难度加大,管理效率降低。而在项目管理机制上,普遍采用项目承包经营责任制,但项目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项目经理“责、权、利”不统一、不落实的情况,工程项目各部门、各岗位没有明确的成本管理责任,难以考核优劣,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考核机制,项目部追求产值、进度、质量、安全多于成本效益。

2.全员成本意识淡薄,部门之间缺乏协作。多数项目成本管理本身停留在企业领导、项目经理、成本管理人员等少数人的层面,相当多数职工成本管理意识淡漠。分析原因:一是责任成本并没真正落实“责任”,落实考核,员工绩效未与成本管控挂钩,员工既没有参与成本控制的压力,也没有动力。二是各职能部门职能发挥欠缺,缺乏项目整体管理考虑,如有些项目的现场施工员只保生产和进度,不考虑赶工或窝工对成本的影响;技术员只负责技术和质量,不考虑施工方案的经济性;材料员只负责按计划采购、验收和发放,不考虑施工现场实际变化和材料节超;试验人员只负责产品质量,不考虑现场投入等等,各部门之间缺乏协作,缺乏成本管理主导意识。三是员工素质偏低。首先是既懂技术、懂现场,又懂管理、懂经营的项目经理严重缺乏;其次目前项目管理层,普遍成本管理能力都较弱;另外随着“老工人”“老技师”离岗退休,技术工人严重短缺。

3.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项目管理规范化不足。成本管理体系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这几个环节互相支持互相作用才构成有机整体。然而大多数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只注重成本核算,不在意成本全过程管理,缺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的有机结合,有的施工企业管理体系虽已初步建立,但是成本管理各个环节还不够规范,制度有效性还待提高。

4.施工组织不合理,不注重工程质量成本。工程项目是一个产品,每个单项工程施工过程都由各个施工工序组成,有的工序之间严格时间顺序,而有的工序可以同时作业,合理的施工部署、施工顺序、工期安排以及重点辅助施工设施方案等,直接影响项目成本,好的施组方案能够降低成本。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外界干扰,或者施工组织能力等原因,普遍存在凭经验管理、工作衔接不畅等情况,从而导致返工、窝工、工期人为延长,施工项目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工程质量是施工企业生存的根本,工程创优也是各级管理人员追求目标,但是多数人并不关注工程质量与成本的关系,过程中提高质量标准加大投入,或偷工减料导致大额返工损失等情况时有发生。

5.分包工程的管理不善,导致效益流失。建筑为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并且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体系中,各级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合作将仍是主流,单独依靠自身企业实力,去完成全部工程项目建设不太现实。因此分包工程管理仍是施工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影响项目成本效益的主要因素。有些项目对分包队仍为粗放型管理,未签订分包合同就让分包方设备、人员进场,过程中洽谈合同非常被动;有的项目分包合同单价、内容签订未包死、不严密,结算或撤场发生纠纷时分包商乘机要挟、漫天要价,使企业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6.材料管理不善,导致超耗严重。工程项目的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60%以上,因此材料成本的管理好坏直接影响整体项目成本控制。目前有些项目材料管理混乱,采购计划性不强、没有应急机制,不是形成短缺就是造成囤积;有些项目现场管理混乱,材料浪费巨大,收料把关不严,发料随随便便等等,这些情况使成本管理的主要环节——材料费失控,超耗严重导致成本增大。

施工企业要追求发展增加效益,就必须认清项目成本管理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改进和完善企业的成本管理办法。通过以上分析,目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管理方式粗放,管理责任不明,分析考核不清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成本精细化管理”来解决。我们要科学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着重从成本管理体制、机制,工程项目成本要素控制,成本分析考核等方面进行管控,提升企业效益。

三、精细化管理在工程项目成本管控中的具体实施

(一)成本管理体制机制精细化

1.推进“专业化”管理,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团队。施工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要走“专业化”道路,不仅项目施工专业化,管理同样要专业化。专业化就是集中企业资源,将管理做细,产品做精。因此施工企业内部,可以成立物贸、机械设备、混凝土施工、检验试验等专业化分公司,做为内部专业化施工和服务队伍,参与工程项目施工。而项目部机构设置,应满足精细化管理要求,保证工程项目生产经营需要的情况下,人员配备应鼓励一专多能,一岗多责,动态管理。在项目经理任用上,应坚持公开招聘方式,考虑其综合素质,从资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经营项目个数规模、经营盈亏、员工评价等情况对项目经理进行考察,选择最适合的工程管理者。

2.建立目标为导向的考核系统,加大员工激励力度。运用目标管理方法,施工企业应建立一套以目标管理为导向的成本考核制度,这也是精细化理念中“系统化”的运用。工程项目成本考核应包括成本目标完成情况和成本管理工作职责完成情况的考核。对成本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要与管理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项目成本目标确定后,应按责任划分,将成本目标细化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施工队,每一名员工都应该有明确的金额目标,并逐级签订责任状。

精细化管理要求规范化和创新性结合,施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除约束员工行为外,更要用有效的方法激励员工,在目标完成奖励的同时,工程项目要建立超额完成奖励、技术创新奖励、合理化建议奖励、节约奖励等过程奖励制度,并且奖励要及时兑现,处罚也要能兑现。

(二)管理责任精细化

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要建立成本管理责任矩阵。即运用工作分解结构(WBS)技术,全面梳理项目部成本管理和服务的具体工作,建立成本管理工作清单,形成管理责任矩阵的纵列;运用责任分配矩阵(RAM)方法,将成本管理工作清单中的每一项工作分配到每个部门、岗位,分配到每一个人,形成管理责任矩阵的横排;而纵列与横排交叉部分,是每一名员工对每项工作的责任关系(如主责、协助、参与、检查等)。这样才能将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杜绝管理死角和推诿扯皮等现象。项目管理层还应重点关注管理交叉部分。多个岗位共同完成一个工作的时候,应采用“交叉工作进度表”,即我们可以给该工作中的子项目指定不同的责任人、完成时间、验收标准,要求大家按这个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样既有利于考核,又有利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责任成本预算精细化

目前施工企业大多都实行责任成本管理体系,这个体系中责任成本预算的编制、分解、分析是管理的重点。对一个工程项目,企业层面编制的责任成本预算,是确定项目目标利润的主要依据,而项目部在上级责任成本预算基础进行的责任成本分解,是项目部成本控制的目标成本,是考核所属施工队和员工成本控制效果的依据。项目部的成本目标分解时,首先必须具体化、数据化;其次分解的目标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最后分解的成本目标必须有可操作性。在成本预算执行过程中,要按月为周期,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单元进行成本核算,通过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对比分析,分析每一个成本偏差原因,提出改善成本控制的措施,控制后期成本。

(四)成本主要要素过程控制精细化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直接影响项目利润,是项目成本管理的核心环节,所以对成本费用要素的动态管控是精细化管理的重点要求。

1.材料费控制。材料费占整体工程项目成本比重较大,材料管理对于成本控制意义重大。首先是材料采购控制,材料采购要发挥集中采购优势,以集采为主要方式。实际操作中集中采购物资可根据施工企业特点,以区域招标采购、战略采购为主,竞争性谈判为辅。非集采物资应以电子商务采购为主,以询质比价为辅的形式进行,大力降低采购成本。其次是收方计量控制。为准确核算项目实际材料成本,在各种材料进场时,必须加强验收工作,分类明确各种材料进场验收方法,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进场数量准确。如发生数量不符,要做好记录,查明原因,明确责任。第三是材料消耗量的控制。对于有消耗定额的材料,项目部以消耗定额为依据,实行限额发料制度。无论是内部施工队还是分包商,下达施工任务时,必须明确材料消耗限额,过程中领发料限额内分批分期领用,确需超限额的,必须分析原因,经过项目部审批方可领料,属分包商领料的必须在月度约定结算中扣回。对于没有消耗定额的材料,则实行计划管理按指标控制,物资部门在收到此类材料采购计划时,制定发料控制指标,领料人领用时在指标内领用。超过指标的材料,必须经过分析报项目部审批方可领用。最后是材料的节约、回收利用。项目现场人员要加强材料节约、修旧利废、余料回收利用工作,及时了解新材料、新工艺信息,做好材料的利用、改造、代替工作。

2.分包工费控制。施工企业应制定自身分包工费限价,项目部要做好劳务合同的签订、过程控制、结算付款等。首先是合同签订,分包商选用应严格执行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先签合同,后进场原则,本着互利共赢、公平合作理念,在成本目标范围内签订合同,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合同数量。其次是分包结算,每月严格按收方工程数量及承包合同约定的工费单价进行结算,对于超合同的项目或数量,必须与分包方签订补充合同后再结算。第三要严格控制零星用工支出,明确零星用工结算限额。

3.机械费控制。随着工程机械化施工的不断推进,项目成本中机械费所占比重逐步增大。实际机械费管理中,应严格以量承包,根据工程特点,对设备必须合理配置,避免闲置。在机械的使用上优先考虑从内部调配,对外租机械应选用区域集中租赁的方式,降低租赁成本。对于零星工作使用机械或大型特殊机械,确实无法按量给施工队承包的,必须严格执行审批程序。

4.实施性施工组织方案的精细化。实施性施工组织方案直接关系项目的成本支出,工程项目现场出现的大量停窝工,造成成本增加,关键原因还是生产组织能力不强、策划不到位。要牢固树立“施工组织决定成本,施工方案决定成本”的理念,加强项目的前期策划,科学编制施工组织,合理规划和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施组的动态管理,平衡生产。要加强施工方案经济比选和优化,每项方案的确定至少要编制两套以上方案,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方案的经济计算分析和评价,选取成本最低的施工方案,降低施工成本。对技术难度大、重难点工程,以及新专业领域要邀请业内专家进行方案优化,经济比选。

(五)资金筹划精细化

资金是影响施工项目成本高低的重要因素。若项目建设资金充裕,施工企业少垫付或不垫付资金,项目过程用好资金,一定程度能够提高项目利润。

1.项目资金收入筹划。施工企业在项目前期投标评估时,必须将建设单位资质信誉、项目资金来源是否充足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避免项目先天不足。在签订合同时,应将项目进度款、预付款等款项支付的具体时间明确,实际发生延迟支付时,应索赔资金利息。确因特殊情况,在签订需大额垫资的项目,施工企业应谨慎决策,分析利弊,为保工期和目标成本决定垫资时,做好资金筹措的同时,收集证据沟通建设单位,做好资金索赔准备。

2.项目资金支出筹划。一是加强项目资金支出计划性;二是运用银行承兑等手段,实行“快收慢付”;三是做好债务筹划,适度降低支付比例,不增加成本前提下合理负债;四是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加强资金统一调配,发挥集团资金管理优势;五是关注生产组织与资金投入的因果关系,适度筹资以促进施工进度,减少因资金短缺引起的工期延误成本。

(六)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成本基础管理

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施工企业应依托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操作性强、高速适时、信息共享的成本管理系统,加强工程项目成本基础工作水平,并通过即时通讯,缩短信息流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的准确性,以互联网技术提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水平。

四、结语

目前国内施工企业处于一个完全竞争时代,企业如何通过先进的管理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关系着企业的成败。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工程项目成本管控中的运用,能够优化整个成本管理流程,细化成本管理各级责任,降低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损耗,是降低工程项目成本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温德诚.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吴子稳,尹旭,仇恒成.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对策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7(12)

[4]尹洁.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中国外贸,2013

浅析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 篇8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F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21-0082-01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通过系统地详细地制定规则体系,并建立强有力的执行体系,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管理者依靠的不是权力而是规则,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都要强调细化,重视细节。

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意义和诉求

1)精细化管理首先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是组织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能的过程。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必须建立科学量化的标准和可操作、易执行的作业程序,以及基于作业程序的管理工具。

2)精细化管理也是一种管理理念。它体现了组织对管理的完美追求,是组织严谨、认真、精益求精思想的贯彻。

3)精细化管理排斥人治,崇尚规则意识。

4)精细化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内整个机构各单位的经营运转过程及其与外界联系与沟通的各环节,在管理运行中不断补充、完善和提高。

5)精细化管理研究的是各类社会组织,但更多关注的是企业,特别是面临转型期、管理提升期的企业。

6)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通过精细化管理,达到开源节流,降低成本,减少浪费,

7)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必须通过训练使组织内所有成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8)精细管理就是“见地插秧”,精心安排布置每一寸可利用的“土地”,科学合理的治理,争取最大的收获。

2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条件

对于精细化管理实施的条件,有两点非常重要。1)企业的战略要明确。精细化管理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是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的。战略目标清晰有助于精细化管理的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又能使公司战略目标更加清晰。2)企业中的“人”必须职业化。职业化的“人”能够认真按照精细化的制度、流程一步一步完成所规定完成的“事”。当然,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又能够使“人”进一步职业化。企业中“人”的职业化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是相互促进的,当这种相互促进最终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血液当中时,就会形成一种精细化管理的企业文化。

3精细化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1)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以新理念为指导,把“精、准、细、严”落实到工程管理中各项目标任务和每个工作环节。 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转变思想,以崭新的理念指导工程管理,以崭新的方式方法从事工程管理,促进工程管理全面升级。

2)要合理确定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在实际工作当中,尤其是基层的工程管理工作内容往往又多又杂,因此,合理地设定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才能让职工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优化生产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3)要统一思想认识,消除部分抵触情绪。推行工程管理精细化,涉及到单位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必须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才能真正提升管理水平。

4)在实施“精细管理”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规范性的思路与方法是基本性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要求、手段,而且,“精细”的表现形式是“规范”;创新的方法与技巧是在规范性的基础上的、发展性的要求和手段,“精细”是创新的方向和动力。

4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1)五精。(1)精华: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经营理念,而企业文化的渊源来自于民族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的精华,特别是商业文明发达的国家和民族类之文化精华。同时在智慧成果和先进技术上吸取大力引进和吸收,形成属于自己的先进的、科学的企业文化和技术宝库。(2)精髓:社会上有众多的企业,每个企业都必须有其管理者,管理理论和技巧并不深奥,但掌握企业管理之精髓的企业家为数并不多,真正成功的企业必须拥有掌握管理精髓的优秀人才,使企业管理的精髓在经营活动中不断得到丰富、提高和发展。(3)精品:成功的企业,其产品也是精品。但精品不一定没有缺陷,企业必须建立科学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处理好精品与零缺陷之间的关系,追求零缺陷,保证出精品。(4)精通:销售是企业赢利的最重要环节,市场不会体谅任何人,企业必须与市场融会贯通,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5)精密:企业内、外组织机构和沟通联系必须做到精密。精密讲的是配合与衔接;沟通与协作。

2)四细。(1)细分市场和客户。(2)细分企业组织机构中的职能和岗位。(3)细化分解每一个战略、决策、目标、任务、计划、指令,使之落实到人。(4)细化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实施、控制、检查、激励等程序、环节,做到制度到位。

5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科学的体系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是管理活动现代化的科学体系。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 精细化管理是科学化管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组织体系;规则体系和执行体系。

6精细化管理是追求经济效益的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服务的过程。服务精细化管理追求以最经济的管理方式获取最大的效益。这就要求服务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那么我们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管理专家汪中求认为:精细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必须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管理成本的最低化,管理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效益的最大化。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所谓利益最大化是多赢的思想体系:企业、员工和股东三大利益均达到最大化,同时实现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效益最大化。

7我国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障碍

对我国的很多企业来说,要实现精细化管理还只是一种空谈。许多工程项目连最基本的管理都不具备,工程现场混乱,材料浪费,人员素质低下等等。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体制问题。在我国的工程项目中,企业的体制一般有两种:国企和私企。国企靠人治,私企家族制,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企业不多,在管理中家长制非常严重,传统的国有体制或者换汤不换药的改制,决定了企业管理只能是粗放的,精细化管理也就因为没有目标而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因此,在我国的很多企业中,在许多工程项目中要实现精细化管理还在在企业制度方面尤其是资本制度上下功夫,加大企业体制改革的力度,在此基础上,大力支持和帮助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使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有一个大的飞跃和发展。

上一篇:财务管理岗位职责下一篇:村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