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培训盈利模式

2024-09-18

浅谈企业培训盈利模式(通用8篇)

浅谈企业培训盈利模式 篇1

浅谈企业培训盈利模式

企业做培训就是要盈利吗?培训在中国国内这些年,走过了风风雨雨,企业从恍然大悟到将信将疑,再到一票否定,最后到继续尝试与彷徨,简直就是五味杂陈。

全球华人总裁卓越行销力暨中国广告媒介行销培训第一人,品牌竞合力暨切割领导力艺术创始人兼总教练彭小东导师在最近接受《行销力网》媒体专访时指出:关于企业培训一定要有行销力思维,企业培训的标准就是要让企业盈利;当然这个盈利有很多个版本或者很多种解读,不要去钻牛角尖,有的可以立即盈利是马上就可 以见到的如销售技能和行销力等,但有的不是如人力资源学历教育等,需要时间或者是隐形的一时半会儿看不见。

我们知道:“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影响决策!”还记得多年前,我们眼中的企业培训就是上课。而当下,彭小东导师则认为我们眼中的企业培训应该是实现企业业绩倍增的有效途径。屁股决定脑袋,脑袋决定思路,思路又决定出路。

培训在中国国内这些年,走过了风风雨雨,企业从恍然大悟到将信将疑,再到一票否定,最后到继续尝试与彷徨,简直就是五味杂陈。作为在企业从事培训的工作者来说,无疑是战战兢兢又不时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培训从属于人力资源部门的单位占主导,而人力资源在企业的地位又偏于弱势的也是占主导,地位决定了话语权,也从本质上注定了培训工作开展的步履维艰。

彭小东导师认为影响培训的因素有很多种,企业内部自身制度文化,员工本身,市场环境,授课者,组织者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实践,在无数培训工作者想突破瓶颈时,发现难以招架如此多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无奈只好作罢。要想开展好培训工作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种,但毕竟企业培训不是个人考试学习,可以完全一人做主,涉及到的因素很多。

这些年,在无数企业跟风似开展了企业内训师培训后,最后发现和公司的绩效考核一样终归不了了之。所有问题都有其根源,如若解决不了,只是在事务层面寻求解决之道终归是不长久的,而这样操作最大的坏处就是首先自我失去了开展好企业培训的信心,然后就是广大学员失去学习信心,更核心的则是影响了决策人、公司老板对培训投资的信心。一切的一切,得从源头上解决,方能治本。培训是为了什么?对于企业来说,回到最根本的一点那就是盈利。企业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获得盈利,而利益最能吸引人们的关注。如若培训不能实现这样的目的,那么就如失去了民心,谈何长远发展?

培训若可以让参训人员获得价值回报,那么积极性就会加强很多。执行力培训也罢,内训师培训也罢等等,站在企业角度,一切都是为盈利服务,只是创造价值的方式不一样而已。没有业绩支撑的培训都是不长久的,不管你信不信,这就是规律。作为管理者或者培训工作者来说,掌握了用培训来为业绩操作的方法,就是获得了一条职位晋升、更高收入回报的法宝。当一个人把思想聚焦于盈利时,便会找到很多方法,唯有这样才能和公司老板、学员处于同一频道,有了各方的支持,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基于对培训这样的定位,是源于多年总结的经验和经历以及实践,也因为彭小东导师自己在做企业,所以更懂得培训在决策者中的定义。有了这样的思路,其实就是和企业整个战略、销售等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采取这样的模式开展培训,其效果自然不言而喻。那么该如何通过培训为企业创造盈利呢?可以尝**行销力的方法、政治的手段、企业家的角度来开展。

培训最能见效的部分就是销售这块,所以充分分析企业客户情况,然后用培训来影响,并通过特定的促销、政策等方面吸引客户来学学习,并通过学习来产生订单,这类培训目前在经销商模式的企业运用的比较多,但很多企业还是把经销商年会按照传统的模式来做。用什么方式去吸引客户来参加由企业组织的培训,用什么样的系统来留住客户持续学习,这是企业需要去解决的两个问题。会议行销力尽管不少企业在操作,可终归缺乏体系支持,难以达到一个合适的效果。如果通过培训能帮公司成交更多业绩,销售人员会不喜欢吗?老板会不重视你吗?一切都源于自我的缺陷,导致更多纠缠于培训日常的事务中,忘记了培训的最终目的,就如很多人在奋斗的路上忘记了自己的梦想。

人力资源本身在国内企业真正推广时间还比较短,很多培训人员都是临危受命或者半路转型,在面对市场如此变化莫测的当下,要开展好培训真乃不易。有企业家朋友问彭小东导师,如何开展好培训?彭小东导师的观点要有真正能站在企业经营角度去思考的人、有专业知识背景、有师资渠道等资源、懂策划这样一支团队,那么公司的培训就可以支撑到企业的经营发展,否则则很难。优秀的人不乏一部分选择了自我创业,还有一部分做了自由培训师、咨询师,因为企业的机制难以给到他们想要的。每一个培训管理者不能总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要学着用行销力的思维,老板的角度去开展,同时多到外面接触优秀的人,向其学习交流,不要把自己封闭在企业里,一定要走出来,这样方能让自己不至于落后于这个时代.

浅谈企业培训盈利模式 篇2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 我国正处在转型的阶段, 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 增强企业竞争力, 我国企业正在从传统化转型为现代化企业, 改变传统的粗放型, 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加强企业在环保方面的重视程度, 提高企业责任感。对传统的企业来说, 在走向新形市场、转变盈利模式的过程中, 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对企业的运营体系进行改革。传统企业中粗放式的管理方法要进行改进, 重点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过大和基础管理问题, 大力推动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助推下, 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发展下去, 就必须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对因为违背社会责任而造成的后果, 企业要承担一切后果, 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这个重任中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在某种角度上来看, 企业要想发展的壮大, 就必须形成这种宽广的胸襟和优良的精神, 这也是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号召的动力。

在企业不断地改进传统的经营模式的时候, 绝对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 而忘记了自己本身所承担着的重大责任, 如果企业肩负起了自己的责任, 那么对企业而言, 也会得到社会相应的回报。企业的责任这个概念是在1923年提出的, 在最初定义为社会责任包括带的因素在内。后来, 企业所承担的责任又有所增加, 包括企业尊重社会的生产目标、与政府规定相互结合、实行具体且理想化行动的定义。这就要求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时候, 一定不能忽略掉社会问题的存在, 要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利益。如果企业不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那么就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近几年出现的环境污染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就可以看出, 企业缺乏责任感, 会直接对消费者造成经济上和身体上的伤害, 比如三鹿奶粉、瘦肉精等。

在我国, 存在着一小批社会责任感不强、不能对消费者负责、社会责任存在感严重缺失的企业, 在经济方面, 表现在消费者的投诉处理和产品研发资金问题,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在二零一一年, 仅仅上半年的时间里, 我国相关消费者权益保障机构就处理了三十多万件投诉案件, 这暴露出部分企业自身的投诉体系不完善, 存在较多问题, 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也无法提高企业的营业效绩。随着我国企业的几项优势条件的减弱, 比如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 在模仿国外的先进技术去很难获得技术能力的创新。我国企业涉及技术的开发研究资金投入较少, 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企业技术水平是竞争的重要因素, 而我国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较少, 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法律法规方面考虑, 部分企业的产品安全不过关, 甚至制造出售假冒伪劣商品。部分企业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违反法律规定, 制造质量不符合标准的产品, 使得假冒伪劣产品在我国市场很常见。中国政府曾经在二零一零年至二零一一年, 联合公安机关、消费者协会等组织开展了一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活动, 在这项活动中, 我国总共查处涉嫌案件十五万件, 涉案金额达到三十多亿。根据我国相关部门的分析指出, 我国企业涉嫌假冒伪劣的产品种类共二百多个类别, 遍布各行各业, 极大的危害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也影响到我国知名品牌产品的信誉, 侵犯了合法企业的权益。最近几年,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 二零一零年消费者投诉案件共60多万件, 其中涉及安全问题的有近两万件, 上升幅度很大。比如在二零零七年塑料毒玩具事件, 二零零八年奶粉中掺入三聚氰胺的事件, 都是由于产品的质量不合格, 对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损失, 不利于企业良好形象的形成和国家产业链的升级。

企业要涉及慈善方面, 承担起慈善责任, 具体表现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企业公益事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企业为社会慈善组织或者需要救助的个人捐赠财物或者在知识等人文方面进行救助, 最常见的慈善方式是捐款。根据我国相关责任机制报告, 显示出二零一零年中国企业参与公益事业总共捐赠七千万人民币。其中民营企业的捐款数目多于国有企业, 但是与国外企业相比, 我国企业参与公益事业的热度还远远不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对企业的发展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这将有利于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 持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以及企业在消费者心中地位的提升。因此, 我国企业要大力参与公益事业, 相关部门也要鼓励企业,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公益活动的认识, 加大消费知识宣传力度,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在道德伦理责任方面, 也有一部分部分企业做的不好, 包括企业管理人员道德的缺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生产资源的消耗, 由此造成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过度消耗能源问题, 为了更高的利益追求, 这三高仍然是许多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 二零一零年, 我国因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五, 与经济增长速率百分之九相比, 损失更为严重, 纯粹的国民生产总值为负值。

另外, 企业管理人员的个人素养也是影响企业责任的一个因素。在处理企业发展的一些问题时, 企业管理人员应该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也包括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的道德管理。当前, 我国有部分企业管理者道德缺失, 主要表现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诚信经营意识淡薄等, 这些道德缺失的行为在食品等行业表现的十分明显, 比如有人在醋中掺入水, 在肉类中加入瘦肉精等事件, 既对消费者的身体造成严重危害, 也损害了企业的形象。企业要不断调整、升级生产结构, 不能只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 而要将经济利益与企业的责任相结合, 通过生产技术的提高, 让企业在不破坏生态资源的同时也能获得经济效益。

要想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就要对消费者进行分析研究。消费者也存在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 这是因为当前政府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无意识的鼓励消费, 造成了消费市场的扩大, 而消费市场的扩大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消费水平, 所以, 扩大市场消费、加快经济发展是必然的选择。为了扩大消费量, 获取更大的效益, 企业都提出以顾客为中心的运营政策, 竭尽全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在国家的报告中指出, 为实现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要提高人民的消费率并维持稳定增长, 形成消费出口协调运作的格局。因此, 提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中被提升到了重要的地位。正是对这种政策的错误理解, 消费者看到好的商品就收入囊中, 却不考虑产品制造所要消耗的资源。消费者的消费刺激了国家的消费率, 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造成的浪费却被忽视掉了。消费者的消费意识膨胀使得消费者过度消费, 如今很多人认为消费是个人的事情, 与他人和社会没有关系。所以, 部分消费者认为市场应该无限制的满足他们的所有要求。而企业为了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以及促进消费率, 就不断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使得消费者不顾及自然资源的浪费和资源的消耗进行消费。尤其是在转型期, 我国开始从生产大国转为消费大国, 消费欲望变得不再那么实用, 而只是考虑消费欲望。部分人们不是为了生活去消费, 而是把消费作为一种乐趣。商品成为一种符号, 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 而这些过度消费引起的负面影响以及社会影响却被忽略。

消费者也划分为好几种类型, 有着各自的缺点和优点。其中有类消费者主要体现在维权监督方面, 这类消费者应该主动参与企业的互动中, 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通过自己的维权意识和监督意识, 推动社会责任体系的完善, 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起到了很高的监督作用, 是值得其他人学习的。而节约型消费者具有较高的价值, 因为整个社会处在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的时代, 我们应该继续环保节约意识, 除此之外, 还要鼓励这类消费者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互动, 适当强化他们的消费理念。而国家消费率的主要来源是一类型的消费者, 他们的消费行为刺激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是他们的过度消费产生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 不仅对资源造成了浪费, 又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在社会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情况下, 他们有必要克制住自己的消费欲望;除此之外, 还有一种被称为淡然随意型的消费者, 他们不刻意去消费, 是值得肯定的生活方式, 但弊端是对社会企业的责任关注不多;还有的消费者责任意识不高, 由于社会教育宣传做得不到位, 使得这类消费者不能达到完美的标准, 所以, 政府要加强对此类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教育, 不断提高他们的消费理念。在我国坚持走和谐社会的建设道路的时期, 我们通过对不同类型消费者进行剖析, 能够使消费者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搞清社会责任的起点, 这将对企业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使企业去除面子工程, 不再走形式, 而是在企业核心意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这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就是让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保证企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关键, 企业要担负起保护自然环境的重担。企业是最基础的生产组织, 既承担着组织社会人群的责任, 又向社会提供发展所必须的物质产品。所以, 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状态, 企业的发展状况与社会的形态是息息相关的,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企业的和谐。

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社会责任,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 要注重环境的保护, 防止环境污染, 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必须要培养企业的道德责任感, 养成尊重自然、关注民生的企业习惯, 客观处理人们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承担起维护资源环境的责任。通过与居民区合作或者与公益组织合作, 建设环保设施, 达到净化环境, 保护人们的利益。加快企业生产技术的改革创新, 这样能降低生产环节当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同时也能够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消耗, 可以使产品的价格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履行社会道德的责任, 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承担应起应该具有的道德责任, 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 也是调节人与自然相处的规则, 是企业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对企业承担的道德责任的解释是在生产过程中, 企业要遵守的社会道德准则, 包括诚信经营、公平经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对企业来说, 最重要的道德责任就是诚信。从各国的企业发展来看, 诚信是一个企业的名片, 只有企业做到诚信经营, 才能把握市场, 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诚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更是企业要追求的责任目标, 企业要努力做到这一基本目标。诚信可以说是企业的生命, 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力量, 也是现代企业信用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是和谐社会的信用基础。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很复杂很漫长的过程, 需要长期的发展, 涉及到的方面很多, 但是归根结底, 和谐社会要保证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中的每一份子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尤其是作为经济类型的企业组织, 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军。发展经济是企业的首要责任, 企业通过生产得到利益, 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帮助, 包括提供就业职位, 生产产品方便了人们生活, 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想加快和谐社会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现速度, 就只有加快经济的发展, 提高社会财富值, 让人民享受高端的生活。

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增强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感, 才能够提升企业发展业绩, 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感越强, 企业的效益就会越高

企业要遵守法律法规, 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企业要注意生产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社会和谐的构建离不开和谐企业的形成, 包括企业管理方式在内的多种企业活动都要依据我国的法律法规来进行,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为员工营造出和谐安宁的企业环境, 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形成融洽的合同关系等, 这些方式都可以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对企业的忠诚程度, 从而消除企业内部的矛盾和不和谐的因素, 营造出和谐的企业氛围。企业要规范自己的行为, 为形成安定民主和公平和谐的社会局面尽一份力量, 为整个社会的安定有序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保障,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 企业要建立并实行民主的管理模式, 规范经营, 按照法律的规定追求利益, 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增强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感, 才能够提升企业发展业绩, 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感越强, 企业的效益就会越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企业对消费者的经济责任, 在影响企业的所有因素中, 经济占企业的效益的比例较大, 而且对非经济效益的影响也非常重要。当企业改善经济效益责任时, 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得到较高的增幅。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在经营活动中得到利益, 经济的利益关系到一个企业是不断发展还是倒闭关门。因此, 改进经营体系发展策略和消费者服务体系是企业发展必须要做到的事情。企业的经济责任包括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低价的产品, 还包括研发新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合理的分配资源等内容。但是, 一个企业是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消费者的要求的, 所以, 大多数企业需要通过分辨消费者的需求特性来划分市场, 利用自身的生产技术、产业资源等优势, 制定出适合各类消费者的发展策略, 来获得长久的精准营销对象, 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随着消费者在日常消费中越来越理性, 越来越科学, 企业要转变传统的生产模式, 提高生产技术, 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的要求。只有企业的竞争策略是基于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的时候, 企业才可以有效的实现对消费者的紧急责任, 提高企业的生产利益。另外, 企业还要完善售后体系, 包括消费者服务体系和投诉处理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 企业更加注重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 都建立了消费者服务部门, 但是在平常的企业运营过程中, 仍然有很多的消费者对其进行投诉和抱怨。这是因为消费者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投诉机制不完善, 必须要对其进行改进, 让企业能够保时保质的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建立了服务部门, 还要提高服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 加强业务水平培训, 传递“坚持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心”的理念, 使服务部门成为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一座桥梁。还要向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满足消费者的个人需求。加强企业的售后服务, 对销售出去的产品进行后期跟踪, 对出现的有问题的产品进行免费维护, 在企业建立完善的投诉体系, 坚持公开透明的处理消费者的问题, 解决消费者的困难, 实心现业和消费者两个部分的双赢。

法律法规并没有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经济效益, 而是间接地影响企业的行为, 使其变得规范合法, 保证了市场环境的良好性。当企业对某一产品进行召回时, 会明显的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但是这种召回行为会提高企业的信誉度, 在长久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因此, 提高企业在法律法规方面的责任, 能够更好的帮助企业提高效益, 这就要求企业完善有关制度。企业要加强对消费者利用法律维权的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根据媒体报道, 在一次调查中显示, 消费者在与企业产生纠纷的时候, 有近一半的消费者选择自己认倒霉, 有四分之三的消费者选择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者直接去和商家解决。这显示出我国的消费者只有很少的人去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所以需要政府部门、法治部门、媒体等对消费者进行法律维权的宣传, 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 鼓励消费者利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 与此同时, 企业也要加强与消费者的合作, 立足长远发展, 鼓励消费者举报违法经营、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 运用法律手段打击假冒伪劣商品, 来维护企业与消费者共同的长期利益。我国建立了很多法律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此基础上, 政府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加大执法力度, 对情节严重的企业进行严厉的惩罚。

但是有很多企业并不能严格遵守这些法律制度, 而政府也没有建立起约束体系和操作性较强的政策, 因此, 政府部门和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法律制度, 明确规定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比如在公司法中, 就明确规定企业应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政府要对其他涉及企业的法律进行修缮, 将法律制度严谨化, 还要建立完善的企业产品召回体制, 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企业与消费者产生纠纷时, 要按照相关的法律制度来处理, 司法部门要完善企业承担消费者责任的法律程序, 使执法过程透明具体。当有企业故意违反法律制度时, 要对其进行惩处, 相关部门要健全惩处机制, 让违法企业认识到其错误行为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害, 并通过法律途径更好的履行对消费者的责任。为了使企业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 健全监督制度也是法律方面必不可少的部分。监督体制的形成, 能够防止企业进行违法活动, 使企业受到制约, 更好的遵守法律制度。在实行监督制度的时候, 有关部门要统一规划好企业间的标准, 健全企业到市场两条线上的监督检测体系, 必要时要让专业的质量检验机构对产品进行检测, 督促企业遵守法律, 合法经营。除此之外, 加强媒体舆论的监督, 更能促使企业承担起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使之更加透明, 利用专业媒体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对企业的生产行为进行采访报道, 对违法的行为进行曝光, 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报道消息的真实性, 进而保障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利益。

因此, 提高企业在法律法规方面的责任, 能够更好的帮助企业提高效益, 这就要求企业完善有关制度

加强企业对消费者在公益事业方面的责任承担, 公益事业方面的责任包括参加捐款捐物活动、举办免费的教育类型的活动、建设公共设施等, 虽然企业公益责任不能直接对企业经济进行提高, 但是企业公益慈善责任的提高, 能提高非经济效益。公益责任是企业的脸面, 能够提升企业的信誉、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公益事业与企业文化相关, 公益事业的目的是建设和谐企业, 和谐企业是指生态环保、社会进步与企业的发展相互结合, 而不是类似仅仅捐款等简简单单的公益事件。企业在占有、使用社会的资源的同时, 还承担着回报社会的责任, 因此要树立起社会公民意识, 使企业生产的管理模式与社会价值相互结合, 只有树立起公民意识, 企业才可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积极的参与到各项社会活动中去, 赢得长久的发展动力。和谐融洽的企业关系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规范企业人们的行为, 并贯彻企业经营价值链。只有企业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和企业文化, 管理者才能更好地履行企业责任, 成为道德型的企业, 真正的承担起消费者的责任。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 内部要建立起管理者与员工的良好融洽关系, 承担起政府和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因此, 企业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公民意识, 才能够协同好企业对内对外的关系, 进而提高企业在各方面的效益。

加强企业的伦理责任承担力度, 企业伦理责任主要包含以下几项内容:绿色产品的供给、环境的保护治理、刺激消费者的理性消费、增强社会公益事业。企业承担的伦理责任行为与企业非财务效益有关, 当伦理责任得到提高时, 企业非财务效益也会得到提高。企业伦理责任是企业进行长久发展的基础, 企业加强道德素养的改进, 能对企业信誉、品牌形象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要想加强企业的伦理责任, 就必须提高企业管理者的道德素养。企业管理者道德素养的提高能够帮助企业成长为道德型企业, 但是我国企业管理者道德素养建设还不完善, 需要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措施。企业管理者的道德素养与企业的信誉以及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息息相关, 信誉高的企业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进而提升企业的效益。

建立科学的奖励机制, 在对企业管理者的道德激励过程中, 要注意物质与精神双重激励, 特别是对企业管理者的地位权力等荣誉的激励, 在企业的内部建立起高道德高素养的氛围, 是企业管理者能够提高自己的约束意识, 积极进取;建立起企业管理者的道德风险制约体系, 政府部门或者其他相关的部门要对企业当中的个人信用进行考察, 并对考察结果进行透明化分析, 公布出来, 接受人们的监督。同时, 司法部门要完善企业管理者的道德风险制约体系, 用法律来制约他们的行为, 使之符合道德与法律, 防止企业管理者乱用权利, 伤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培训机制, 对企业管理层人员也要进行相关的培训, 提高企业管理者的道德素养水平。建立健全符合我国社会伦理的培训机制, 帮助企业管理者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 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者的素养提升上去以后, 就要建立起道德型企业。这里的企业指的是能承担起社会责任与社会伦理相符合的企业, 把社会和企业的科学发展作为生产活动的主要目标, 这种企业的构建已经超过了法律法规的要求。道德型企业采用科学的社会管理模式, 承担起对消费者等相关利益者的社会责任, , 比如在选用生产材料的时候不能破坏生态环境, 产品要杜绝假冒伪劣等, 尽量满足每一个消费者的需要, 发现并积极解决人们遇到的问题。但是存在部分的企业是迫于压力才建立道德型建设, 改进道德缺陷, 这是受到某些消费者或者其他组织的利益驱使所致。

所以, 消费者在与企业的交易活动中要行使自己的的监督作用, 这样才可以能够建立起更多的道德型企业, 使企业与消费者都能够得到自己的利益。总的来说, 企业所要承担的责任不是社会强加给企业的, 而是因为企业的发展所要求的。企业应该要把社会责任与本身的发展策略、生产产品等向融合, 真正的社会责任是建立在企业的发展基础上的。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时候, 往往会忽略对环境保护, 导致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 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国家更是出台政策, 要求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 这对转型中的企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也是一个难题, 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全局与社会长久稳定。我国的企业生产是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主要原因, 也是实施保护环境的主体。从企业的角度出发, 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 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对企业环境保护的解决模式、思路等进行创新, 以经营化形式破解环保难题, 把环保支出变为企业的利益来源。企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就像是相互对立的, 企业的生产需要消耗资源, 而在生产的过程中, 又一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在治理过程中, 又会因为对设施进行改善等措施提高成本。企业的环保问题包括因企业生产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和正面影响, 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环境保护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对资源的过度开发, 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导致资源的浪费, 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对生产废弃物料的处理不恰当, 以及在处理技术上的资金投入;企业营业许可问题和人们对高污染企业的抵制;企业对高科技环保产品的开发导致市场出现无效的需求;产品在实际的使用当中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使得企业竞争力下降, 影响企业信誉。

企业的盈利要注意成本的降低, 这是一种基础性的盈利模式。企业要大力推进管理模式的改革, 将粗放式管理转型为精细化管理, 控制企业生产成本的全过程。部分企业对生产成本的形成和资源消耗不重视, 忽略了运营质量;有的企业管理部门不完善, 责任明确不到位, 落实不了消耗控制。针对这些现象, 我们要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 把生产成本的降低落实到实处, 严格按照先期预算来进行生产, 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消耗过度的粗放管理模式。按照科学合理规范顺畅的原则来加强企业生产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明确分工, 定期进行考核, 建立起收支持续发展的长效体系。再就是完善管理体系, 要与本企业的生产特质相结合, 体系要科学规范, 具有高效执行性。企业成本的管理是综合性较强的工作, 衔接整个生产过程, 靠单独的部门很难实现。因此, 要求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强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对员工进行成本降低的培训, 树立员工的节能意识, 调动起员工的节约积极性。要整合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 建立专业的成本管理体系, 包括生产成本的初期预算、资源的消耗和成本的控制等。加强对生产费用的控制, 对企业员工中不能很好地完成生产成本管理工作的, 对其进行培训或实行淘汰制度, 让那些有责任心、业务好的精英承担重任。企业要落实好生产成本多级管理制度的实施, 就是企业划分多级部门来掌管生产成本的工作。对各部门的成本花费进行汇总, 并实行监控制度, 将对企业生产成本的管理业绩作为员工考核的主要内容。对各级部门进行明确分工, 落实好责任人。以生产制造成本、人工费用额和消耗额作为基础, 以成本预算为依托, 将每一项成本费用都落实到具体的车间岗位。在企业建立起责任相关制度, 与年度考核相联系, 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要积极响应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 积极寻求措施, 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环境的保护做出贡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包含丰富的内容及其丰富的理念, 在本质上是对企业传统管理方式的挑战。这不仅仅表现出企业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视, 还能突出企业对自身长久发展的重视, 强调出企业的永续性, 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质。要保持企业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 就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我们要分清企业发展的重心, 是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不是关注它的增长性。不管是企业的经济市场规模还是企业的生产规模, 都有着有限的增长幅度, 而增长注重的是量的改变, 发展注重的是质的变化。一个企业的发展, 不能只追求大, 还要追求精, 就是要企业发展的更好。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的提高和不断的进行生产创新才是企业不断发展的目标, 这样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由此可见,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的生存之路, 因此要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以自身为基础发展的, 以环境保护为目标, 对未来市场的变化和环境进行预测, 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是一个大型的组织, 它的发展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而生态体系的发展和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是不同于企业发展的, 它要求企业的发展必须以生态平衡为基础。观察那些经营失败的企业, 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弱, 或者说适应能力很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企业与市场之间关系的体现, 只有反映足够快、适应性足够强的企业, 才能够保持强劲的竞争力, 在市场中站稳脚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度已经提高, 加上自然环境的污染以及资源的急剧下降, 对企业合理规划资源的利用已经成为全体社会共同的要求。企业要想在保持稳定速度发展的同时也能长久的发展, 对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分配, 客观的来对待自然生态环境, 不断加强对企业产品的研发, 如果企业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过度开发资源、浪费资源, 企业就很难保持长久的发展。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不断的提升, 这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向着目标不断的前进, 因此, 企业的发展需要确定目标和发展方向。企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过程中, 不仅要求得生存, 还要不断的扩大市场发展空间, 来满足潜在市场的需求。为实现这样的目标, 企业要确定好市场的发展目标, 改善生产方式, 规范市场生产行为, 提供符合企业利益、市场利益和客户利益的产品。

我国的企业在绿色环保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不能完全的适应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企业要为社会做贡献

我国的企业在绿色环保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不能完全的适应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存在一些企业对进行环境保护的意义和进行环境保护的方法不明确。这是因为企业的环保责任是个广义的概念, 已经超出了法律的规定, 涉及道德、法律、责任等多方面的因素, 特别是对社会利害关系的责任不能到位。近几年, 为了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其他事业的发展, 人民群众、社会组织甚至政府部门都向企业提出了一些控制措施, 尤其是政府部门, 制定出了惩罚措施。如果企业达不到民众或者相关部门的要求, 就会对一些严重破坏生态的企业进行惩罚, 企业的生产经营就会受到影响。这就使得一些企业一直处于被动承担环保责任, 比如工厂将生产废水排放到河水中去, 污染了水源;化肥厂等将废气直接排放到居民区, 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等, 这些行为损害了人们的利益, 但是只有在受到人们的指责或者举报时, 企业才会进行改善, 采取行动。

市场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 我国的环境保护产业起步较晚, 而且在初期被政府当作是公益事业, 缺少足够的竞争水平。有很多企业是只顾企业的经济效益, 而不管生态环境的保护, 即使在政府不断的表示企业所承担环保的重要性, 也不会有所行动。我国现在存有的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还不完善, 而且大多是外资建立的。自从我国加入WTO后, 我国开始与世界接轨, 国外环保企业开始参与到我国企业间的竞争, 国内环保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发展环境。除此之外, 部分地区的保护主义严重和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大部分环保措施没有标准, 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工程建设中使用不正当手段、不规范竞争等。

我国的企业环保缺乏有效的管理部门, 没有形成完整的、独立的体系, 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盲目性和自发性。政府部门方面还没有形成对环保企业的市场成长机制, 没有形成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市场氛围, 市场对资源的分配作用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我国对企业环境保护的管理一直是采用管制的形式, 各种环境管理的制度与措施都是由政府部门来制定并实行, 所以政府承担了太多的义务与责任, 这样导致政府、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过度的依赖于政府, 使得企业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很难形成。

我国的环保企业起步较晚, 环保设备较为落后, 而且大多是中小型企业, 与西方国家相比相差较大。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我国从事环境保护的企业人员不足行业总人员的百分之一, 而用于产品研发的费用不到收入的百分之零点六。环保企业的规模是影响产业综合供应水平的主要因素, 我国的企业环保还处在发展阶段, 小规模企业与巨大的企业市场不相符合。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环境的防治只占我国GDP值的百分之一这远远不能够满足环保企业的建设。对环保企业来说, 除了资金有限、与环境相关的收费制度尚不健全和企业需要自筹资金等弊端外, 环保企业在股票和债券市场、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也不畅通, 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这几方面的弊端更为明显。就现在的状况来说, 我国城市生活产生的生活废水或者垃圾处理设施都需要政府的财政资金来运转和维护, 而且部分设施较为落后, 甚至不能正常使用。资金投入的匮乏导致投资渠道变窄,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环保企业的发展。

从本质上来说, 企业的环保行为就是企业员工的行为, 企业工作人员的生产行为和综合素质直接代表着企业的环保形象, 而企业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和责任观念直接影响企业的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而建立融洽和谐的企业氛围是企业环保责任落实与实现的基础, 所以, 企业要鼓励企业员工积极发挥作用, 鼓励人们对企业生产中出现的不利于环保的行为进行检举。在企业的内部完善监督体系, 加强企业的监督力度。不仅要将企业以经济利益为主旨深入人心, 还要将企业担负着注重环保责任的观念传达给员工。

西方某专家曾经说过:企业家精神不是尽可能的获取利益。企业家精神与道德相联系, 是内在的精神。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当中最富有的企业家精神是最具有特质的, 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 是资本主义体制在社会发展的深邃精神。在现代社会, 经常有人把诚实守信、生产创新与相互合作作为企业家的精神, 但是现实中真正的企业家要将企业作为发展的中心, 完善自己, 去获取经济利益, 为社会创造财富并服务于社会, 在这过程中, 企业家不能局限于只追求经济利益, 还要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维护社会的利益。环保企业的发展与普及, 离不开企业家精神的定义与认可, 我国要认真研究国外企业的企业家精神, 重新塑造企业家的精神, 这是建设中国企业家精神和现代企业精神的必要条件。

企业人员的环保责任观念代表着企业整体的环保观念, 因此对员工环保责任的教育是非常重要也是必须要做的。通过对企业员工进行责任教育, 可以刺激企业树立起强烈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 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 环境保护理念更加突出, 这属于一种企业文化, 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力的工具。因此, 企业要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环保责任教育, 增强生态理念的灌输力度, 提高自身的环保责任观念。

从社会方面来说, 要大力提倡企业实行循环经济, 在整个社会大力提倡环境保护观念, 提高社会整体的绿色环保意识, 遵循高效率、循环再利用、资源清洁化的原则, 减少生产废料、废气的排放, 对废物进行循环再利用, 以便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 实现企业生产活动的生态化, 并且对已经造成的污染进行治理。我国要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实现企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理想, 我国目前是处于工业化的发展时期, 整个社会提倡企业要注重环境保护, 企业要顺应社会的发展, 响应社会的号召, 不断地更新生产设施, 加强技术改革, 更新生产工艺, 利用高科技收单,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绿色环保型的企业。除此之外, 还要加强社会舆论氛围的营造和社会监督机制的构建, 加强对企业环保责任的宣传, 加强社会媒体舆论的监督。要利用好新闻媒体这一新鲜有力的工具, 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报道监督, 通过报纸、电视以及网络等媒介报道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状况的相关信息, 保证人们能够获得环境的真实情况, 促使企业承担社会环保责任, 舆论和媒体也可以通过宣传有环保责任的企业的良好形象, 来树立榜样, 引导消费, 来鞭策缺乏环保责任意识的企业。政府要及时更新信息, 通过舆论信息等方式, 了解到全面的信息, 增强对企业环保责任的认识, 宣传企业环保责任的理念。除了上面所涉及到的方式外, 还要利用好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 形成完善的多渠道的监督体系, 形成增强企业绿色环保责任的社会环境。

从政府方面来说, 政府要发挥自己的特殊优势, 首先, 政府要落实好对对群众进行环保责任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除了要对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绿色环境保护的教育知识, 还要对各级领导干部、生态环保主管部门以及企业主要管理层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去除管理者中落后环保观的念存在。各级政府要保证自己的管理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达标, 对出现的环境污染现象, 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 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环境保护监督, 加强环境批准制度, 在污染的源头上进行整治, 减少企业尤其是重工业生产项目给社会带来的环境问题, 对于部分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 例如造纸印染、炼焦冶炼、酿造建材等行业中污染严重以及规模不经济的企业或生产线不达标准, 进行强制的技术改进, 仍然不达标的企业要进行惩罚, 严重的关厂整顿。另外, 政府部门也要完善企业监督机制的构建。政府具有的权力最高, 在保护环境方面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友好的环境是我们生存家园的保障,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 环境与人们有着很多冲突,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生产企业会不顾环境污染与资源的过度利用, 只顾享受而不去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 政府对企业进行监督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政府以及有相同作用的组织机构本着为人民考虑的态度, 建立法律制度并强制实行, 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来监督企业的生产行为, 并对其部分行为进行限制, 让企业承担起自己的环保责任。假如政府不能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督制约, 那么企业不可能禁得住经济利益的诱惑, 会利用最小的生产成本去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 不去管生态资源的状况。对政府部门的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 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对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的政府人员进行严肃的处理。在完善了政府的监督体系之后, 还要明确企业的环保责任。相关部门要建立新的考核制度, 在对企业进行测评的时候, 除了考虑企业为社会带来的经济利益外, 还要考虑企业为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带来了多大的利益, 是否承担起了应有的责任。明确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中, 环保责任也是企业的重要责任, 保证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与企业的发展相互联系起来。政府要让企业知道经济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目标, 还是环境保护的责任人。对企业进行教育, 不论企业的规模, 都必须履行自己的环保义务, 鼓励企业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 而不管别人的利益。

最后, 政府要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加强环境立法。在我国现在的法律制度上, 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企业环保责任标准, 因此要对环境法规的完善。尽管我国存在部分企业, 他们的不合法行为对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还危及到企业员工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但目前企业环保责任追究制度却一直难以进入立法阶段, 而且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也碰到了不小的困难。由于涉及违反法律造成的惩罚较小而获得利益较大, 所以有部分企业铤而走险, 这样的低成本犯罪助长了某些不负责任企业的邪恶风气, 所以政府部门一定要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进行完善, 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 让企业承担生态环保的责任有法可依, 同时还要加大法律的执行强度, 对恶意破坏环境的企业进行严厉的查处。在环境法维权方面的制度我国还不健全, 我国在环境保护法等几部法律中, 对保护环境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 但是在环境保护维这一领域几乎还是一张白纸, 所以使得法律在实际运用时没有着陆点。因此, 政府部门要健全环境保护维权制度, 公民或其他组织团体有权利在环境受到破坏时对其进行起诉, 通过法院维护环保利益, 无论破坏环境的是企业公司、行政机关单位还是其他组织, 公民都有权利去诉讼他们。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以便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在实际的生活中, 已经有部分地区开始尝试这一政策。比如在二零零八年, 江苏省无锡市法院就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法院制度, 并且制定了关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相关制度, 这是法院对诉讼法的一次大胆尝试和突破, 健全环境诉讼法提供了现实案例, 显示出我国对环境保护公益维护的重视正在不断加强, 这对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深远的意义。

浅谈物业服务企业的盈利模式 篇3

关键词:物业资金盈利模式

0引言

我国的物业管理正在蓬勃发展,物业管理企业作为独立法人,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物业管理又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属于微利性的行业,当前除少数物业服务企业略有盈利外,大部分企业处于亏本经营状态,资金紧张,收费问题成为阻碍物业管理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物业管理已经进入了”双向选择”的市场化运作时代。因此,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物业服务公司如何组织和利用资源。开展多种经营。拓宽盈利空间。从而创造最大化的利润,增强市场竞争力,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1对我国传统物业服务公司的盈利模式概括及评价

1.1传统物业管理服务体系且前我国物业服务公司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两个基本大类:①基本服务:房屋、设备的维修、维护和保养。环境卫生、安全消防、清洁绿化等的管理。②增值服务:中介服务、代送牛奶、报纸、代交水电费、小孩接送,室内装修等等。基本服务为业主创造的价值在于:房屋的保值、增值,设备的正常运行,业主安全感的获得,优美环境的创造;增值服务为业主创造的价值在于:为业主提供方便,给业主提供信息,节约业主的时间等。

1.2传统物业服务公司盈利模式物业服务公司创造利润的途径是第一就是筹集资金,那么,物业公司应如何筹集资金呢7①收取物业服务费:物业服务企业按规定,根据所提供服务的性质、特点档次、内容、质量等分别确定物业服务收费标准。这是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②小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指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的资金。

2现代物业管理公司盈利模式

2.1现代物业管理服务体系为拓宽经营思路。物业公司必须改变以下几个观念:①在现代物业管理中,物业公司不仅是服务的供应者,还应成为服务的组织者,是服务的集成商;⑦在现代物业管理中,服务的对象不应仅局限于所管辖小区内的业主,还包括:建筑开发商、购房者、游离于社会中的服务供应商;③在现代物业管理中,物业公司可利用的资源不应仅限于本公司专业技术、设备、管理人员,还包括信息和知识,信息和知识已日益成为重要的资源;④在现代物业管理中,物业公司在提供。机能性”服务的基础上。还应给予业主提供“情感性”服务,创造良好社区文化氛围,为开发商和自身品牌创造价值。同时也使业主的物业有更大升值。

2.2现代物业管理公司盈利模式

2.2.1经营资源组织多元化、社会化。物业管理公司至少可以组织四类资源来创造利润:公司自身的资源,如公司的专业技术、设备、管理人员;公司积累的关于所管辖小区业主需求的信息资源:公司积累的关于物业管理方面的知识、经验;整合社会的相关资源。

2.2.2利润来源的多元化。物业管理公司可以通过四条途径来创造利润:公司利用自身资源,在小区业主群体提供基本的基础上充分开展增值服务,收取物业管理费和劳务服务费;公司通过创建信息服务平台,把小区业主的需求信息“出售”给社会服务供应商。获取信息服务费;公司利用掌握的物业管理方面知识和经验向购房者和房产开发商提供咨询服务,获取咨询服务费。或在与开发商共同打造房产品牌中,接受开发商的补助:公司通过创建社区文化平台,向小区业主提供。情感。服务,虽然不能直接从这项服务中获得收入,但它能间接的创造利润。这一方面有利于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业主也愿意把更多的增值服务委托给物业管理公司;另外一方面有利于物业管理公司收集和积累关于业主群体的需求信息,因此,。情感服务实际上起羞。放大。利润的作用。

2.2.3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在现代物业管理公司盈利模式中,物业管理公司所扮演的“角色“,既是服务的供应者又是服务的组织者。是现代服务集成商。服务的对象是多元的,不光是小区业主群体,而且包括购房者、房产开发商、社会服务供应商。

3现代物业管理公司盈利模式能够实现的理论依据

3.1资源的组织、获取和利用

3.1.1信息资源首先,物业管理公司可以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社会服务供应商的信息。建立服务供应商的信息网络,通过有效的评估并以契约的形式,建立与供应商之间的长期或短期但及时的专业服务;其次,物业管理公司要根据业主需求信息建立业主需求档案数据库,以便及时填补供应商.这样业主和服务供应商。就能够走上这个由服务供应商的信息网络和业主需求档案构成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服务交易。当然。物业管理公司作为服务组织者。还要懂得如何保护业主在消费过程中的利益,包括法律和政策咨询、交易代理、风险防范等,要切实为业主带来便利。使业主放心。3.1.2知识资源主要包括:物业管理,房地产投资决策,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物业租售经营方面的知识。当然,这些知识要成为可用的资源,还需要对知识进行管理。

3.2服务对象的需求

3.2.1业主群体的需求基本服务是行业规定物韭管理公司必须提供的,物业管理公司必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做好基本服务是与业主建立信任关系从而获得增值服务项且的前提。因此,做好基本服务是加强业主对物业管理公司提供服务的偏好,使得业主愿意向物业管理公司购买增值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的转变,社区服务日益社会化已呈明显趋势。因此,增值服务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量,利润空间巨大。

3.2.2购房者的需求对于业主来说,购买物业是一项长远的高额投资。物业管理服务是日后与业主的生产、生活和工作质量息息相关的。业主当然也希望自己的物业能够保值、增值。因此,业主在购买物业之前对将来的物业管理服务的质量是非常关心的。另外。服务”这种商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购买前难以试验其质量的好坏。而且业主在购买物业时,与开发商往往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信息不对称。。

3.2.3房产开发商的需求在传统意识中,人们常常把物业开发看成是发展商、设计院、施工单位的事,物业管理是在房屋建成后才开始的。似乎开发时期与物业管理无关。于是,发展商委托设计院作规划设计,绘制图纸。然后又委托施工单位建筑施工,再聘请工程监理单位参与工作质量监理。但经常一但房屋建成交付使用后,便会出现许多不尽如意的事。有时严重地影响了日后的物业管理。随着业主的“买物业就是买管理和服务”观念的增强,开发商已经把物业管理服务看成是售楼的一个“卖点”,因此,为了避免物业开发过程中出现诸如此类的问题,除了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应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严格把关外,开发商也愿意聘请富有物业管理经验的物业公司提前介入,参与物业的开发过程,为自己提供咨询和监督服务,改进、完善物业的具体设计,完善物业的使用功能。

3.2.4社会服务供应商的需求尽管社会服务供应商可以脱离物业管理公司。通过报纸、劳务中介所等途径获取业主群体的需求并提供服务,但是如果与物业管理公司合作,并成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会给自身带来更多的利益。

基于上述的分析,理论上现代物业管理盈利模式在实践中是可行的。

浅谈网站的定位与盈利模式问题 篇4

在运营一个网站的初始阶段,如何确定该选用哪种模式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下面将从几个层面来对这个复杂问题进行探讨。

用户定位

这个方面非常重要。不仅要考虑用户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我们的用户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网站流量?人气?还是可以增强企业的访问量?另外,我们又能给用户带来件么?信息的浏览?网站的体验?生活的便利?是能满足一部分特定用户还是大范围的用户群?

网站要想赢利,必须要有明确的受众基础,如果没有明确的受众基础,那么网站的流量就是垃圾流量,如果不能确定什么人来看你的网站,那么你的网站恐怕就会是杂乱无章的了,这样的网站是不会有黏性的。那么在这样网站做广告有何意义?

我们做网络项目首先要确定哪些是自己的受众,就如同传统产品营销首先要确定市场,比如说你的网站的定位是什么?这一块能不能锁定一个清晰的用户类型?接着要分析受众为什么来你的网站?为什么他们不去别的网站?他们需要的究竟是哪方面的信息和服务?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精心思考的问题。

网站功能定位

我们的网站可以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实际效益?我们的网站对于用户有多重要?是否是独一无

二、必不可少的呢?还是一般重要?主要体现在哪里?如是个人用户,那我们为个人带来了哪些效益?如果是企业用户,我们能够为企业用户带来什么样的效益?是不是效益大到可以向企业收费呢?那我们用哪些形式向企业用户收费?要分析一下,你的网站能够黏住受众吗?

现代传播理论告诉我们,通常情况下,一次传播是不足以对受众产生太大的影响的。我们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每天看电视,对那些广告都是在看了几次后才有印象的。接着要看你的网站传播的信息能不能让受众信任,如果不能,那么你的网站恐怕就得关门了。使用过网上购物的朋友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你不会在第一次登录就购买任何产品,而是在登录几次后才去购买,这就是信任问题。试想一下,有几个用户会相信在一个充满虚假内容的地方会有真的产品或服务呢?

模式的可行性

浅谈企业培训盈利模式 篇5

产品优势、特点:

一、直接生产,降低成本。

二、品牌独特、种类繁多。

包括:欧美品牌牛仔服饰、时尚男女牛仔服饰以及配饰。

三、目标人群定位准确(15~30岁)

生产中、低档服饰,适合大众。

四、物流方便

五、产品时令性强。

可以根据季节、温度的变化,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六、拥有一批稳定的客户来源。

七、地理位置优越,靠近上海,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核心: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及(020)的模式。

线下:如果有自己的直营店,独特的店面设计风格、稳定的货源、丰富的营销方式,可以采用加盟、连锁的方式,来打造自己的品牌。

线上:可以通过网店来销售自己的产品。

第一类

连锁加盟(代理)

盈利模式:收取加盟、代理费、培训费(包括店面设计费)

具体的操作流程:

首先,建立企业的官方网站,做推广、营销,达到以加盟、代理的目的,打造自己的品牌。

第一种情况:如果公司有自己的专卖店,可以采用收取加盟费的模式,根据加盟店的区域位置(一般分为三个级别:直辖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城市)以及加盟店的面积来收取加盟费用。

其中:可以做省级代理或者市级代理,根据城市级别来收取代理费用。

第二种情况:如果没有直营店,可根据做代理城市,按照第一种情况的地理位置以及采购量来收取费用。

周期:半年左右。

加盟模式:既可以帮助加盟商建立自己的直营店、做产品的宣传,还可以帮助加盟店在网上开店、培训其网上开店的技巧。

第二类

通过网上平台来做批发、零售。

可以入驻阿里巴巴、慧聪网等B2B来做批发、零售;可以淘宝、京东、当当等B2C国内平台开店或者商城,做零售;可以在通过阿里巴巴、淘宝、来做零售来寻找代理商、加盟商,来做批发以及零售;还可以通过国外平台亚马逊、易趣来做零售、批发。

第三类 可以发展专业的、个性的定制服务

盈利模式:收取服务、加工费用

浅谈企业培训盈利模式 篇6

亲爱的爷爷

许久未见,一见便感冒发烧,数日不愿出门,窝在宿舍里终于看完了这本拖上一个星期的书——朱武祥等三位老师合写的《透析盈利模式》。书中的案例让人对概念性的东西理解更为透彻,为了保护著书老师的知识产权,我在此就不引用任何书中的案例了。

盈利模式背后是实力差异所导致的博弈结构差异,花样的盈利模式设计凸显着模式设计的多样性。如今APP频频出,无论是外卖APP饿了么还是新闻端口今日头条,前者靠外卖需求带来流量,后者用内容的免费吸引流量,利用广告的精准投放获取利润。我卖你的书可能是薄利的,但是将书店变成书咖,利用书咖的客流量带来咖啡售卖的高盈利。

作者提出的盈利矩阵(如下),说明了12种不同的成本-收入结构。其中比较常见的可能是PM0(Profit Model),但是随着商业的繁荣与变革,商业中涌现出各种各样不同的盈利模式,以及不同企业或者企业与个体户之间的合作。比如以卖养租的万达商业地产盈利模式,就是很典型的PM4。不过万达、soho中国、深国投商置三家商业地产公司截然不同的盈利方式也同时证明,盈利模式虽然不同,但企业仍然可以活得很好。

01合作者的盈利模式合作者之间的盈利模式基本在这三种之中:固定、剩余、分成。

固定收益:收益不受产出大小的影响

剩余收益:收益和销售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分成收益:当合作体双方拿到的都是剩余收益

影响合作体对固定、剩余、分成的盈利模式设计因素包括其手中拥有的资源,即是“议价权”。市场的垄断者在盈利模式上有更高的话语权。资源能力在合作体总贡献的比例越高,利益主体往往会要求更高的固定收益或剩余收益。

02盈利模式的不同定价标的根据定价标的的不同,盈利模式可分为进场费、过路费、停车费、油费、分享费。

进场费:赋予了消费者某种资格,如会员费、订阅费等等;

过路费:按消费次数计费,如网络广告按点击量收费;

停车费:按消费时长计费,如手机通话按时长收费;

油费:按消费价值计费,如网络游戏中的道具;

分享费:按价值增值计费,如PE,VC;

从进场费、过路费一直到分享费,这种越来越精确的定价,一般意味着交易价值的提升。米其林轮胎转卖为租,收取租金+维修费(停车费),业界流传“以新胎价格的50%购买米其林翻新胎可以带来相当于新胎90%的使用寿命”。

与此同时,进场费在这几类盈利模式中也是交易成本最低的一种,如果需要大量的成本对消费时长或者次数进行核算,进场费无疑更为合理。

此番说得很多,总结了一些概念,不过实际去观察身边的案例会成长得更快,而且作者在书中所提到的其他定价和盈利的方式我也尚未总结,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顾客定价、拍卖、组合定价等等。

周末愉快~马上开学啦~新学期新气象!

零售企业后台毛利盈利模式探析 篇7

长期以来, 零售企业的盈利是以进销差价为基础, 利润来自于商品销售实现的毛利, 商店努力压低进货价格, 然后用各种促销手段实现销售, 以获取最大的购销差价。这就是“商品毛利”的盈利模式, 沃尔玛是采取“商品毛利”模式的典型代表。

随着近年来零售业的强势发展, 改变了基于商品短缺条件下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传统关系, 使两者之间的天平向零售商倾斜, 在市场上形成一种反纵向控制的趋势。大型零售企业采取集中采购的方式, 采购量急剧增大, 对供应商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供应商极力想使自己的商品打入零售企业, 零售商便利用门店和货架资源向供应商收取各种名目的通道费, 包括进店费、上架费、堆头费、促销费、店庆费、年节费、广告费等, 这些费用绝大部分体现在年终返利上。包括通道费以及销售数量折扣等在内的年终返利统称为“后台毛利”。这就是“后台毛利”的盈利模式, 家乐福是运用“后台毛利”模式的典型代表。

随着零售企业规模的扩大, 后台毛利为其带来不菲的收益, 后台毛利对零售商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如今, 后台毛利已成为国内连锁经营的超市、大卖场、便利店、折扣店等的主要盈利模式。据有的学者估计, 我国大型连锁超市的通道费有些已经超过了全年利润的总和, 甚至是利润的几倍。

二、零售企业选择后台毛利盈利模式的原因

后台毛利与商品毛利是在零售企业内共存的两种利润来源, 两者之间一定程度上存在彼消此长的关系, 当后台毛利的作用加大时, 商品毛利的作用就会减小。近年来, 我国大型零售企业普遍重视后台毛利, 将其作为主要盈利模式, 导致这种选择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后台毛利是供应商对零售商资源使用的费用补偿

追求利润最大化, 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目标。作为一家零售商, 需要并善于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来赚取利润。对零售商而言, 货架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 在不影响消费者满意度的前提下, 陈列和销售什么样的商品最赚钱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零售商对进入货架销售的商品收取通路费, 主要是为了减少滞销商品未能带来应有毛利贡献的损失。零售商作为零售终端, 承担了把新商品推荐给消费者的责任, 同时还承担了新商品销售失败丧失的货架机会成本, 因此零售商自然将这些成本转嫁到生产商, 要求生产商来承担这部分费用。在商品进入零售商系统后, 零售商为保证商品有效的销售, 也将付出更多的管理成本, 零售商也将这部分成本以通路费的形式转嫁为供应商成本。

2、后台毛利反映了市场环境和供应商竞争状况

市场环境以及供应商对渠道的扩展需求, 也促成了零售商对后台毛利的追求。一些大品牌供应商为了争夺货架资源, 提供零售商陈列保护费用, 这种费用也类似于一种广告宣传费用。对于零售商而言, 并非对所有的供应商的后台毛利政策都是一样的。对于休闲食品、健康食品、洗化类商品, 零售商一般收取的后台毛利较多, 门槛较高, 一方面这些产品明显供大于求, 成本显性不足, 本身的利润空间比较高, 而且这些供应商之间竞争也异常激烈, 市场环境比较混乱, 供应商一般都不愿意把成本底线亮给零售商, 往往选择暗箱操作, 把后台毛利用作为与零售商谈判的砝码, 这样造成了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讨价还价的现象。

3、后台毛利相对容易获取和控制

后台毛利与商品毛利获取的一个重大差别是:后台毛利是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博弈的结果, 在两者关系中, 供应商有求于零售商 (除少数强势品牌外) , 零售商是上帝;商品毛利是零售商与消费者博弈的结果, 在两者关系中, 消费者是上帝。这种角色的差别使零售商显然愿意接受后台毛利, 获取后台毛利比获取商品毛利轻松。

4、后台毛利的盈利模式与零售企业追求规模扩大的目标相一致

后台毛利与零售企业的规模有直接的关系。后台毛利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连锁企业的采购量, 采购量越大, 返利越多;二是供应商返利率的高低, 返利百分点越高, 返利越多。

零售企业要增加后台毛利, 就必须扩大采购量, 提高返利率, 而这两个因素都与企业的规模有关, 规模既决定采购量的大小, 又决定在与供应商的谈判中返利率的高低。因此在零售商看来, 只要规模扩大, 就有能力不断向供应商提出增加返利率的要求, 零售企业由此感到“先做大”的好处, 产生了对后台毛利的依赖, 不断强化后台毛利的盈利模式。

三、后台毛利盈利模式的负面影响

1、后台毛利的盈利模式使零售企业片面追求规模扩大

后台毛利与企业规模大小成正比。因此, 零售商把规模扩大看成生死攸关的问题, 把规模等同于效益, 不少零售商不顾本身条件而竭力扩大规模, 制定宏伟的开店计划, 一些零售商甚至已经不是着眼于市场需求来开新店, 而是为了增加与供应商谈判的砝码、为了不落后于同行而拼命开店, 零售企业的规模扩张出现非理性状态。

零售商的规模扩张冲动, 又在与同行的规模竞赛中得以强化。因为当大家都在扩大规模时, 如果一个零售商的规模不如竞争对手, 就得不到供应商最优惠的条件。

零售企业这种规模扩大的方式蕴含很大风险:一是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 整个企业将无法运转;二是新开出的门店若销售下降, 则无法支撑采购量和返利的实现。

2、后台毛利的盈利模式使零售企业放松了经营能力的提高

我国零售企业拓展速度很快, 但业绩并没有同步增长的, 零售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弱, 并呈下降趋势。有研究指出, 现在大型超市及大卖场的销售利润很少甚至不赚钱, 利润主要来源于各种通道费和折扣、延期结算、续签合同费、条码费、货架费、四大节日赞助费、生产商承担各种商业的让利促销费用等, 这些费用已经占产品销售额的26%以上。零售企业后台毛利丰厚, 商品毛利的作用就会变小, 零售企业通常对商品制定较低的毛利率, 有些商品甚至在价格上平进平出, 就靠年终返利。零售企业把商品毛利看成是次要的, 长此以往, 必然放松经营能力的提高。

当前我国零售业出现一个十分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后台毛利不断加大, 另一方面零售企业仍然利润微薄。中国零售业在与国外跨国零售企业平均毛利率与纯利之比上相差较大。中国零售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在17%左右, 平均纯利水平不到2%;而国外大型跨国零售企业的毛利率虽一般都在10%左右, 但纯利却达到3-4%。国外零售企业尽管人工成本较高, 但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却使经营成本远远低于中国。这说明, 中国零售业的盈利能力与国外同业相比, 经营上差距大, 对利润率、资金周转、财务杠杆等方面的利用及潜力开拓也不充分。显而易见, 本土零售企业盈利不足不在于后台毛利太少, 而在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3、后台毛利的盈利模式容易导致采购中的黑箱操作, 产生职务腐败

后台毛利的盈利模式使商品的进价罩上神秘的面纱, 一些商品进价很高, 年终再吃返利, 真实进价被掩盖。对零售商来说, 选择商品的首要准则在于返利的高低, 其次才是商品的性价比, 这就给一些质次价高的商品有机可乘, 零售商不重视商品的质量以及是否真正好销, 甚至为劣质商品进入零售企业打开方便之门, 一些卖场屡屡曝光的严重商品质量问题就是造成的后果。

后台毛利使商品进价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折扣, 而折扣的多少又被视为商业秘密, 被个别人掌握。这种不透明的价格难以监督, 很容易使采购员被供应商贿赂。有些供应商也利用返利制度为自己牟利, 返利使供应商与采购员有共同利益, 可以排除竞争对手, 便于保持产品分销渠道的稳定。于是, 供应商一方面抱怨通道费不堪负担, 另一方面努力使返利制度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其结果是导致部分商品价格提高, 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利益, 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4、后台毛利的盈利模式导致工商关系紧张

大型零售商巧立名目、向供应商收取各种各样通道费的问题近年来一直是我国工商矛盾突出的一个表现。中国连锁业协会与普华永道咨询公司共同进行的工商关系调查报告显示, 消费品制造商对零售商的满意度只有33.3%。后台毛利的盈利机制促使零售商向供应商过分索取, 这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部分中小供应商无法生存, 不得不退出超市, 一批批供应商前赴后继地成为牺牲者;另一是供应商以各种手段变相涨价或偷工减料, 以降低商品质量或减少份量来弥补损失, 这种做法的最终受害者是消费者。紧张的二商关系使供应链的资金流十分脆弱, 企业抵抗商业风险的能力下降, 形成恶性循环, 不利于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和培育。

四、改进我国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思考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后台毛利的盈利模式的盛行有其合理性乃至必然性的一面, 商务部等五部委针对“入场费”等问题于2006年下半年出台实施的《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也没有对后台毛利完全予以否定。当然, 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相对于商品毛利, 后台毛利模式运行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尖锐的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零售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应该说, 当前我国零售业中后台毛利出现的问题主要不是这种盈利模式本身的缺陷, 而是我国零售企业在管理上、认识上和经营机制上还存在诸多不足, 我国零售企业还没有真正掌握好运用这种盈利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 过分依赖后台毛利容易产生负面效应。

要改变以上情况, 必须正确理解和合理运用后台毛利的盈利模式, 由此需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 零售企业尤其是大型零售企业要处理好采购与销售的关系, 购销紧密合作是后台毛利盈利模式成功运用的基础, 采购部门要听取销售部门的意见。采购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而不是以返利高低为导向。

第二, 零售企业要把向供应商收取的各种费用尽量反映在进价上, 除了完成一定销售量所获得的年终返利外, 要把降低商品进价作为与供应商谈判的根本目标, 而不是指望年终吃返利, 更要避免把本来可以通过降低进价获得的收益转化为年终返利, 返利应该是建立在可能的最低进价基础上。要提高商品进价的透明度, 这样既便于处理好与供应商的关系, 又可以防止采购人员利用返利为个人寻租。

第三, 零售商对供应商不能采取竭泽而渔的方针, 要有长期合作共赢的观念。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博弈是一种非零和博弈关系, 一方利益的增加不一定是另一方利益的减少。零售商要利用市场龙头地位实现供应链管理, 要扶持一批战略合作的供应商。

第四, 后台毛利是连锁经营时代大型零售企业获利的渠道之一, 但后台毛利不是取之不尽的利润源泉, 它的作用是有限的。中国零售业企业靠外延扩大规模的发展空间逐渐缩小;同时, 随着主管部门对后台毛利的规范, 后台毛利的作用会逐步缩小, 商品毛利在零售企业盈利中的重要性和比例会上升。

当前零售企业宜采取商品毛利与后台毛利并重的方针。现阶段强调商品毛利更有利于零售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两种盈利模式的注意力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 后台毛利先重规模, 商品毛利先重管理。商品毛利的获得直接要求企业有较高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 在成本控制、门店管理、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等方面强调集约化经营与精细化管理。因此零售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商品毛利, 将其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动力。在我国零售业全面开放的形势下, 未来本土零售企业与外资零售企业的竞争势必进一步加剧, 民族零售企业难以与外资零售企业拼规模, 但是可以利用本土优势降低经营成本, 提升管理水平。

从长远发展着眼, 中国的零售企业应该实施以商品毛利为主、后台毛利为辅的方针。因为一旦零售市场饱和, 企业规模相对稳定, 靠增加采购来增加返利和进一步要求供应商提高返利率就非常困难, 零售企业只有依靠挖掘内部管理的潜力和提高经营水平来增加利润, 商品毛利就会成为零售企业增加利润的主要方向, 这也是中国零售业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姚红.论反纵向控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4, (3) .

[2]吴小丁.大型零售店“通道费”与优势地位滥用规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 (9) .

[3]王平.我国零售企业边界拓展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4, (3) .

[4]尹建平.供货商联盟与零售业危机[J].中国商贸, 2003, (1) .

浅谈企业培训盈利模式 篇8

一、传统盈利模式

过去,出版社的主要产品就是纸质图书或少许附带光盘。图书出版后,通过新华书店等各类实体书店,以批发、零售的形式进行销售。每年定期参加全国各大类型的图书订货会、图书馆配会等,携带图书书目、样书展品在各大展会、卖场设立展位,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区域,对本版图书进行有针对性、集中性的推销。曾经辉煌、卓有成效的传统订货会随着这几年互联网、数字出版的飞速发展已逐渐黯淡,成交量大不如从前。虽然现在的订货会更具象征意义,其销售功能被弱化,更多的是在发挥品牌宣传、行业交流的作用。

二、数字盈利模式

随着数字出版时代的来临,传统盈利模式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改变,有的改变是重构,有的改变是颠覆的。主要表现在:1.内容形式的变化。过去,我们作为传统出版企业一直说内容为王,但现在内容已经逐渐向着实时化、视觉化转变;2.读者群体的变化。身为网络原住民的90后和00后正在取代身为网络移民的70后和80后成为消费主体;3.图书产品的变化。图书已不限于纸质形式存在,正向流媒体等衍生产品快速发展。比如有声读物、电子书、增项现实、虚拟现实等产品,实现了图文到富媒体、2D到3D的过渡;4.销售渠道的变化。从传统的下线实体店,到线上的电商平台;5.数字出版中出现的专业出版、教育出版、大众出版等细分市场。

可以说,数字出版中的每一个细分领域的盈利模式都不尽相同。比如,专业出版由于内容“独家”优势,而且有效结合各种行业考试和用户“刚性”需求,因此能够建立“内容盈利”模式,迅速实现数字转型;教育出版必须与技术商深度融合,一手抓学校数字产品市场布局,一手抓教育政府资源行政支持,在教育信息化新秩序建立过程中构建可行的盈利模式;大众出版的盈利模式是有效“盘活”能被市场消费的“存量资源”及深度开发“增量资源”,通过内容的关联、整理、挖掘等工作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据权威机构统计,2015年我国数字出版收入突破3300亿元,并且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但对整个传统出版业来说,数字出版盈利模式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大问题,各出版企业在如何实现数字出版盈利,都正经历着不断摸索、不断尝试、不断前进的过程。本文从资金来源分为两个方面介绍一下目前数字出版方面的主要盈利模式。

一是通过“外在输血”探索的盈利模式,也就是通过大项目带动数字化营销体系的建设。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加大文化产业支持力度,拿出大量专项资金对传统出版业进行数字转型的流程再造、数字印刷、平台建设等多个领域予以支持。如何抓住并把握好大项目的机会是企业今后数字化转型能否成功,能否盈利的关键所在。我社通过承担国家、省部级大项目,获得了千万级资金的支持,通过大项目带动了自身数字化转型,引进人才,锻炼队伍,以此实现找到用户、满足需求、提供服务,借助大项目推进适合自身发展切实可行的数字盈利途径,这包括了对用户的数据分析、内容服务、精准投放、收益来源等的探索和尝试。

二是通过“自身造血”探索的盈利模式。这是一种通过自筹资金,找准自身定位,建立引导用户消费的服务盈利模式。每家出版社应以其最擅长的专业出版领域为主战场,通过其传统优势图书在全国出版领域占有的重要地位,相继推出配套衍生产品,如今年来火爆的VR、AR、数据库、在线教育、电子书、有声读物等。有了好产品,还需要好渠道。出版社应投入资金打造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渠道的数字营销体系。比如,在互联网方面,应借助当当、亚马逊、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或者自建门户商务网站进行自营产品营销;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应建立微信、微博、APP、WAP商城等,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式营销。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层次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长。未来将是文化消费的时代,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共存。出版社应在现有盈利模式的基础上,主动借助新媒体技术,通过搭建平台进行精准投送,借助多元渠道、提供文化产品融合服务等营销策略,建立用户至上、内容为本、产品为体、服务为王的营销体系,形成以传统出版主导的数字出版业务主线,以及多形式、多渠道发布的品牌产品。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以及可靠的、长期稳定的服务作为保障,最终实现具有出版社自身特色的数字化盈利模式。

上一篇:松花江之环保散文随笔下一篇:细品人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