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校辅导员培训感悟(共8篇)
2023高校辅导员培训感悟 篇1
参加2013年辽宁省高校新任辅导员培训感悟
——培训小结
2013年7月17日,辽宁省2013年高校新任辅导员培训在辽宁大学正式拉开了帷幕。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富有团队凝聚力的集体,作为这个集体中的新成员我深知自身各方面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此,我主动向学院申请参加了2013年辽宁省高校新任辅导员培训。此次培训历时4天,分别从素质拓展、优秀辅导员讲座、省高校思政课专家授课3个模块进行培训,通过和各个高校的辅导员交流经验、听省优秀辅导员授课、4天培训过后使我受益匪浅。
记得工作伊始,我从一名学生角色转变为教师角色,从体育教师转变为辅导员,从体育授课转变为思政教育,自己还有诸多的不适应,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工作思路。通过此次培训自己对辅导员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也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工作思路,弥补了辅导员工作经验的不足,为了更好的吸收与消化培训的内容,加强自身辅导员工作能力,针对此次培训特总结如下:
1.对辅导员有了新的认识。
在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基本上也有些辅导员的概念,在经过7天的培训学习之后,才一知道那是极其肤浅的。在听取各位专家的报告之后,让我们对辅导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学辅导员是高校危机处理的先锋,又是学生发展的好专家;大学辅导员是高校校园环境和谐气氛的营造者,又是校园沟通的中间人;大学辅导员既要充当好服务的角色,又要充当好教师的角色。大学辅导员是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政策,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的专职教师,也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者。
2.对辅导员的角色有了定位。
辅导员要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在角色定位这个问题上,辅导员首先要当好学生的朋友,辅导员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处理问题时,能真正放下自己的架子。第二要摆好主仆关系,辅导员是服务员,是学生的勤务员,这是原则准
绳。第三是摆正引导和被引导的关系。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实现业务目标,引导他们拓展自身整体素质,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自我批评,学会自我鞭策,学会自律。在整个大学学习生活过程中,要当好学生的领路人,做好他们发展和实现奋斗目标的领路人,让他们不要偏离了方向,走错了路。
3.懂得了辅导员工作要讲方法艺术。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艰巨繁杂而又意义重大的工作。要想做好各项工作,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工作艺术。作为辅导员要处理好四个重要关系,即“实”与“虚”、“管”与“放”、“严”与“宽”、“堵”与“导”的关系。在做好这四个关系的同时,对一些不应该回避的问题也不能回避。比如大学生恋爱问题,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来分析,这已经不是一个让不让、管不管的问题。
另外,做辅导员的目标应该是“消灭辅导员”。当你的学生在成长中已经不用你来辅导时,你就成功了。当学生们学习进步、生活愉快、工作得心应手、思想很充实的时候,有我们没有我们都一样;但是当他们碰到困难、或是遇到麻烦、感到困惑的时候,能够想起有我们在他们身边,想到来我们这儿寻求帮助,或者换句话说我们能够让他们觉得有安全感,那我们作为辅导员才一是成功的。我们不想让学生感觉到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盯着他们。
4.增强了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通过学习,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辅导员工作所承载的使命,感受到了党中央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通过学习,我们对当前全国辅导员工作的理论、方针、政策、形势、任务及其重大意义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开拓了思路、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信心、明确了责任。我们认识到辅导员工作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工作。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扎实做好我院辅导员工作,对于培养合格大学生,维护我院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5.提高了教育理论修养和学生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这次岗前培训所安排的专题报告水平很高,具有非常强的业务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培训从基层辅导员面临的几个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让我们补习了教育
理论知识,提高了教育理论修养和学生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让我们对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如何定位工作态度和方法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也必将提高我们预见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明白了辅导员应树立两个信心:一是坚定自己对学生的信心,二是努力培养学生的信心。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如果我们对我们的学生没有信心,对我们的学校没有信心,就无异于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工作障碍,试想,有谁愿意为一件没有未来,没有结果,没有希望的事情去奋斗呢?而学生的信心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东西,学生有了信心,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才一会有热情参与各项集体活动,才会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和安排。尤其是在新生入校之初产生的巨大的心理落差,对他们往后几年的学习和生活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抓住时机,做好细致入微的入学教育工作,给他们温暖,给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信心,那将真正是事半功倍的。
通过新任辅导员的岗前培训使我们在专业理论上得到了更大的提高,更进一步的充实了自己的知识。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学习的体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辅导员又是大学教师中特殊的一份子,我们不仅仅担负着教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做好学生生活方面的引路人。我们以我们所从事的工作而感到骄傲,我相信经过努力,我一定能够成为我院一名优秀的辅导员,让更多的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辅导办:···
2013.07.23
2023高校辅导员培训感悟 篇2
1. 社会转型视阈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高等教育的办学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 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 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1]如何做好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 对于全面落实中央16号文件, 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科学, 是科学就有规律性, 就需要专门研究, 专人来做。高校辅导员队伍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辅导员的素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有相当一部分辅导员缺乏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虽有工作热情, 但缺少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研究能力。还有一部分人存在临时观念, 缺乏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思想和职业意识。因此, 集中各个方面的教育培训资源, 建立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 切实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 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是十分必要的。
2.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选择的内在要求。
如何达到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 这是一个涉及具体实践维度方面的问题。立足专业化内涵的讨论, 专业化途径的探索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不断深化过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是高校辅导员职业逐步发展成专业的社会过程, 在此过程中, 辅导员不断接受专业的培训, 在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拥有专业的知能, 形成共同的辅导员专业伦理和规章制度, 建立专业的高校辅导员协会组织, 达到专业自治。[3]
高校辅导员工作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许多领域, 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高校辅导员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但又不是这些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简单拼凑和机械相加, 而是需要在系统掌握这些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依据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规律和具体实际, 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运用。要胜任这项工作就必须经过专门的系统教育和培训, 依托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 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规定自2006年起参加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必须取得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证书方能上岗。到2010年, 完成辅导员的轮训工作, 使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 培养和造就1000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一定国内影响的专家。[4]
3. 与国外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行会制度比较的结果。
高校辅导员协会组织的成立是考量辅导员专业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行会制度有利于加强辅导员职业伦理的塑造。行业协会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旨在促进行业发展、规范行业秩序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在西方发达国家行会制度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而我国高校辅导员协会制度刚刚起步。以美国为例, 美国高校人事协会 (ACPA) 、全国学生人事管理者协会 (NASPA) 、全国女院长、女行政官员和女顾问协会 (NAWDAC) 是三类主要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专业人员的协会, 他们的成立和发展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在具体理念、责任担当和角色定位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先后经历了“学生人事”模式 (Student Personnel) , “学生服务”模式 (Studen Services) , “学生发展”模式 (Student Development) , SLI (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 模式。[5]
2007年9月, 南师大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被批准为教育部首批2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之一, 2008年2月26日首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在复旦大学开幕。这些新举措的出台, 必将催生中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协会的成立。2008年7月1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成立大会在山东大学召开, 这是首个全国性的高校辅导员的学术团体,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章程》, 专业性组织的建立和章程的通过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二、教育部南师大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图景研究
1. 基地建设高校优势。
南京师范大学是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的唯一一所依托高校, 学校是省重点高校, “211工程”重点大学,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于1992年就被江苏省教委列为省重点学科, 1994年起被江苏省政府列为省重点学科, 2005年该学科所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又被评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 省政府每年投入100万元加以重点建设, 同时,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也于2006年被省教育厅列为省品牌专业。
依托相关学科, 学校在高校辅导员培养、培训和学位进修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早在1985年, 该校就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 主要培养高校辅导员。其中, 85级、90级、91级3个年级的学生都是江苏省高校从二年级的本科生中选拔推荐入学的, 毕业后, 全部回到学校担任辅导员;1993—1994年, 开办了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班, 专门招收高校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1999年起, 受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社政司的委托, 开办高校“两课”硕士班;2004年起, 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教硕士班, 其中, 有不少学员就是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校辅导员, 有相当多的硕士学位论文就是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专题研究;2006年, 又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辅导员) 专业的高教硕士班, 主要招收高校辅导员。同时, “江苏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设在南师大, 负责组织全省高校教师包括辅导员的在职培训, 并且每年暑期都要专门举办一期以申报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列职称的高校教师为对象的专业理论培训和考核。通过这些办学实践, 该校在高校辅导员培养、培训和研修方面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2. 基地立体培训模式探究。
(1) 搭建知识传授平台, 注重体现专业特色。
上岗培训、日常培训、研修培训相结合。对2006起新录用的专职辅导员进行上岗培训, 着重引导他们认识辅导员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增强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意识;对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校辅导员进行专题性的日常培训, 使他们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某一工作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尽快成为该工作领域的能手。主要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培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题培训;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导专题培训;组织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实际操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高校辅导员骨干开展专题研修培训, 使他们尽快成为某一工作领域的专家。根据目前情况, 主要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修;大学生职业指导专题研修, 在此基础上, 逐步拓展内容、形成系列专题, 提高研修水平。
着力抓好课程建设, 切实保证培训质量。根据培训目标, 按照培训内容的内在结构, 科学设置培训课程。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系统理论课程、专题研究课程、技能培训课程在内的培训课程体系。成立由相关学科专家、教授牵头的课程组, 有计划地开展课程建设, 制订课程教学大纲, 编写培训教材, 制作相关课件。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育部统一指导和协调的全国辅导员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把辅导员学位进修的专业方向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点的重点课程加以重点建设。把培训教材作为学校重点教材建设项目, 拨出专项经费资助出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提升培训水平。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基础, 整合全校相关学科的师资力量, 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辅导员培训师资队伍。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继续培养和业务进修, 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聘请校外兼职教师, 从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相关党政部门的负责人、兄弟院校的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优秀辅导员中选聘兼职教师。
(2) 构建研修深造平台, 进行可持续性培养。
攻读硕博士学位。在南师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点中设置“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方向, 专门招收具有本科学历、在辅导员岗位工作2年以上、有志于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高校在职辅导员, 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辅导员队伍的骨干;在南师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中设置“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研究”方向, 专门招收具有硕士学位或讲师以上职称、在高校辅导员岗位工作3年以上、有志于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理论研究和组织管理工作的高校辅导员骨干, 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家和带头人。
高级专题研修。组织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研究能力较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带头人, 围绕高校辅导员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以科研课题的形式, 开展专题研修, 并争取将有关课题列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学术水平, 推动辅导员工作创新, 努力做到出成果, 出人才。
出国考察培训。组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带头人出国参观考察, 听取专家讲座, 开展学术和经验交流, 以开阔眼界, 借鉴国外教育和管理的先进经验, 推动辅导员工作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3) 创建资格认证平台, 强化实践培训环节。
基础理论课程培训。由“江苏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负责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基础理论课程培训纳入辅导员培训体系。对申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副高级、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进行包括高等教育学、高校教育心理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专业等三门课程在内的基础理论课程培训, 以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理论素养。根据我省有关规定培训后经考核合格者, 方可申报相应职务的任职资格。
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根据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内在要求和辅导员个人发展的需要, 积极创造条件, 开展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 以提高辅导员有关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的专业素质, 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统一组织的考试, 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以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
(4) 打造多校联合平台, 促进辅导员校际交流。
充分利用本校的实践培训条件, 建立综合性的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实践基地。利用南京地区尤其是南京仙林大学城高等学校集中的优势, 在河海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天学院等院校建立一批辅导员培训实践基地, 逐步形成一个包括各类院校、各有特色的实践基地网络。精心设计实践培训计划, 根据培训班的具体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和时间安排, 组织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挂职锻炼和学习考察等实践培训活动。
3. 教育部南师大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保障措施。
保证经费投入。把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经费列入学校预算, 计划每年投入经费50万元, 主要用于购置培训设备、教材与课程建设、教师业务进修、学员业务实践、购置专用图书资料、建立专门网站等。
优化物质条件。保证辅导员培训和研修所需要的各项物质条件, 做到“优先安排、保证需要, 专门配备、逐步完善”。
加强组织领导。把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作为学校党委的重要工作, 列入学校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与指导委员会, 统一组织和协调基地的建设工作, 定期检查培训工作。坚持请示汇报制度, 定期向教育部思政司、省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请示汇报工作, 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
三、教育部南师大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培训模式研究与现实状态存在差距。
目前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理论研究型师资力量雄厚,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共有教师17人, 其中, 教授8人, 含博士生导师3人, 副教授6人。在学科研究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 但面向基层辅导员进行辅导员实务培训师资力量还很欠缺、实务教材缺乏。随着当下辅导员工作内容的扩展与素质能力要求的提高, 辅导员培训与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均需要发展。目前的辅导员工作培训内容虽然涉及到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心理咨询, 以及党团知识等方面, 但1—2次讲座是难以把每个专题介绍清楚的, 仅仅是入门而已。要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就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基本素养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社会思潮与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 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理论、方法和指导学生开展多种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6]
目前辅导员中44.4%的对培训“马克思主义理论”需求强烈, 53.5%的对培训“思想教育理论与方法”需求强烈, 70.6%的对“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需求强烈, 62.0%的对“管理知识与技能”需求强烈等。[7]基地建设的主管部门可以根据辅导员的实际需要来系统地设计培训内容与课程, 不断提高他们的角色素质与胜任能力。在培训与教育方式上, 除了原有的集中培训、专题讲座方式外, 尽快启动专门的高校辅导员专业硕博士学位课程, 对参加课程系统学习并考核合格的同学计算相应学分。
2. 基地建设交流平台的打造相对滞后。
一是案例实证交流欠缺。基地建设培训模式中目前还没有建立典型工作案例库, 应尽快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库, 对案例进行分类整理, 辅导员在专家指导下对案例进行集中研讨和剖析, 研究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 通过设置菜单式主题讨论环节、案例研讨、辅导员论坛等多样化的交流方式使辅导员在交流中分享工作经验, 加强辅导员工作实务能力。
二是科研立项机会较少。辅导员的科学研究能力不强一直是困惑基地建设的一个方面, 庞杂的事务性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 使得辅导员难以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专业性的科学研究, 更不用说是争取科研课题的立项。基地建设应面向辅导员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研究”科研项目, 贴近辅导员工作实际, 包括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研究、大学生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等方向, 通过具体的科研实践拉动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是网络交流平台建构。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已经不是新鲜事物, 在当前信息与网络相当普及的情况下, 面对大学生摄取信息渠道的快速化、便捷化形势, 辅导员同样面临着摄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挑战。在面向广大学生时辅导员往往是一对多的交流形式, 即使是教育部规定的专职高校辅导员的配备比例也是1:200。各个辅导员更愿意借助网络与学生构建交流平台, 各种各样的学生工作网站、BBS论坛、辅导员博客 (BLOG) 应运而生。可是属于辅导员自身的交流平台特别网络交流平台打造相对滞后, 辅导员网络平台可以涉及辅导员的工作实务、具体生活、情感交流、学术研究、资源共享等多个深层领域, 加深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 加强基地与辅导员之间的情感互动。
3. 高校辅导员出路制度设计单一。
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将辅导员的发展方向主要确定为两个方面:一是党政管理干部, 二是业务教师。辅导员的出路一般有两条:要么放弃所学专业, 专心于学校党务或行政事务管理;要么离开所辅导的学生, 潜心于专业教学与研究。这种制度设计将辅导员定位为一种过渡性角色。
二号文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出路问题作出详细表述:“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 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 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8]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从事学生辅导员工作一定时间并且表现突出者, 如选择教学科研岗位工作, 学校应安排其一定时间的专业进修。对愿意从事社会工作的其他同志, 学校要积极向外推荐和输送。努力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大循环’。”伴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 出路机制问题会在在地建设的实践中解决。
4. 海外进修项目启动较晚。
我曾比较过中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发现严格的职业准入、完善的制度设计、辅导员的专业细分、良好的教研能力是国外辅导员队伍的优势。启动海外研修、开展学位进修, 可以为辅导员提供广阔的研修深造空间。吉林省高校辅导员研修基地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依托, 现已启动英国胡佛汉顿大学、佩斯里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日本九州大学作为首批海外研修基地。[9]目前江苏省高校辅导员研修基地还尚未启动类似项目, 促进国内外高校辅导员职业间的交流与学习势必成为一种更有效的职业形成措施。
摘要:自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16号文件以来,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路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 目前已有的观点, 主要集中在专业化途径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本文立足于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 对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路径进行实践维度的探索, 认真梳理和审视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背景、具体措施、前景展望等问题, 力图深入推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8-26.
[2]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4.
[3]史慧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理论诉求[J].江苏高教, 2009, (4) .
[4]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2006-7-30.
[5]李莉.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历史演进及制度解析[J].南通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4) .
[6]林泰, 彭庆红.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制度的特色及其发展[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6) .
[7]数据来自中国高校辅导员俱乐部思政在线.http://xzf.2000y.net/mb/1/bigclass.asp?depid=3491&bigclassid=10477.
[8]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建设的意见. (以下简称二号文) .2005年1月教育部颁发.
2023高校辅导员培训感悟 篇3
职业认同是辅导员成长的不竭动力
华中师范大学 冯圣兵
辅导员如何能保持热情、恪尽职守,并干出一番成绩来呢?我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建立起职业认同感。
我是由于受到辅导员的帮助才从一个特困生成长为一名大学教师的。进入大学之初,缴纳了各种费用之后,我身上所剩无几,连生活都成了问题。正是辅导员及时帮我联系了勤工助学岗位,才使我解决了基本的吃饭问题。后来,她还帮助我赢得了担任学生干部的机会,使我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些经历使我认识到,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重要,于是,我决心要做一名辅导员,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去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2001年,研究生毕业的我毅然放弃了去中央机关做公务员的机会,而选择留校当了一名普通的辅导员。
刚参加工作时,我带有4个专业的300余名学生,还兼任院党总支干事。真可谓压力大、任务重,但是凭着对学生工作的热爱,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从来不叫苦、不喊累。几年下来,不仅我的工作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认可,而且我与学生们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看到他们的茁壮成长,我更加坚定了继续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信心。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把辅导员当成了可以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我认为,辅导员工作很有价值,为党和国家树人育才,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因此,我心中时刻充满激情,不会因工作久了而疲倦,更不会厌烦学生有事情来找我,而是越来越喜欢和学生打交道。尽管辅导员的待遇和地位都很一般,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这条战线。
我十分推崇自己所从事的辅导员工作,并为之感到自豪和骄傲。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做一名光荣的辅导员。
坚持的力量
大连理工大学 杨晓英
我于1997年参加工作后,一直在基层做辅导员工作。回首12年的4000多个日日夜夜,感觉自己并没有做什么值得提及的“大事”。如果一定要写点儿什么,我认为,做好辅导员工作最需要的就是坚持——信念的坚持、行动的坚持。
辅导员工作是培育人的工作。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诚然,好习惯比高学历更重要。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好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坚持。我曾经带过一名学生,他经常和同学闹矛盾,我不断地找他谈心以便开导他,为此花费了不少精力。即便这样,直到毕业他连一声“谢谢”都没对我说过,当时我也是挺伤心的。但在该生毕业8年后的一次聚会上,他对我说:“没有您,就没有今天的我。当年不懂事,总给您惹麻烦……”听到他的这些话,我心里暖暖的,突然觉得自己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做辅导员工作虽然挺苦、挺累,但也很快乐、很幸福。虽然没有理想的经济收入,但看到学生成长成才,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学生感激的话语、感恩的行为给了我坚持的动力,特别是看到学生毕业后身体力行地回馈着母校、回馈着社会的时候,我就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到特别自豪。
总结12年来的工作,支撑我一路走来的就是坚持——坚持自己工作的信念、坚持付出一定会有收获。辅导员朋友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吧!当春色满园时,我们会庆幸自己的坚持,会感叹坚持的力量。
育人·律己·全心付出
复旦大学 赵 强
作为辅导员,我始终认为,辅导员工作不仅仅是为学生服务,更是要积极发掘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成长成才,尤其是为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铺平道路。
贯穿辅导员工作始终的不仅仅是一腔热忱,更有对学生全心全意的关注和责任。正是因为这份关注和责任,我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特别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指导以及科研能力的培养。在2004级化学系的115名学生中,有15人获得了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训练营资助,37人获得复旦大学科创行动项目资助,还有4人获得了复旦大学科技创新类杰出单项奖。学习氛围的营造,创新平台的搭建,为引导学生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把对学生的关注和责任更好地落到实处,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学术能力和辅导能力,做到与学生共同成长。我先后获得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等多项殊荣。我还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撰写了多篇研究论文,并有幸在全国首届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上作了交流发言。这些经历和经验,让我对学生的学习、科研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游刃有余,看着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我深感欣慰和骄傲。
我认为,有效的辅导员工作不仅源于理念的提升、平台的搭建,更源于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帮助,每个学生都是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学生怎么样,辅导员都要怀着一颗爱心。我时常在想,对于辅导员什么东西最重要,其实简单地讲,就是爱与责任。
全心全意,知己知彼
河北经贸大学 赵敬兰
辅导员是至高无上的光荣职业,因为它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建设者的培养。青年学子肩负着建设祖国的责任和使命,辅导员应该倾尽自己的心血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呢?这是新时期广大辅导员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我做辅导员工作30余年,有两点切身的感触。
第一,要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细心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用心掌握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真心走进学生的心灵,耐心引导学生的思想。要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辅导员的爱心,辅导员是他们可以依靠和信赖的后盾。
第二,工作中要知己知彼。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使工作有的放矢、切合实际,收到真正的实效。“知己”指的是需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做好发现、疏导、引领、促进的工作,使自己成为学生思想花园的园丁、成绩进步的助手、生活幸福的管家。“知彼”指的是“三贴近”“三深入”,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教室、深入宿舍、深入学生。要倾听学生的呼声,关注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各种矛盾冲突,维护好学生的利益。
大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辅导员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形式开展适合其特点的教育引导工作,为培养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不断努力。
让每一滴水珠都闪烁太阳的光彩
北京交通大学 孙慧环
我永远不会忘记1998年9月迎接第一批学生时的紧张和喜悦。那时的我,年轻气盛、雄心勃勃;如今11年时光悄然而逝,我带的第7批学生也已步入社会。在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上一路走来,我有过浅尝甘霖的欣喜,也有过屡遭挫折的痛楚;有过借调到北京奥组委的奔波与劳累,也受到过专家的指点和先进理念的洗礼。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们的信任给了我信心,是领导们关切的话语给了我勇气,是同事们无私的支持给了我力量,才让我勇敢地去战胜一切困难,去体验教育的真谛。
在菁菁校园里行走,我常常庆幸自己是一名辅导员,能够陪伴大学生们度过人生最珍贵的4年时光。我时刻不敢忘却自己的使命:让每一名学生都拥有无悔的青春,让每一滴水珠都闪烁太阳的光彩。学生生活上有了困难,我想方设法解决;学生思想上有了疙瘩,我尽力帮助他们解开;学生有了点滴进步,我会及时送上鼓励。记不清多少次早起晚睡,记不清多少次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谈,也记不清多少次不顾疲惫走访学生宿舍……只记得声音嘶哑时抽屉里悄悄出现的金嗓子喉宝,疲倦时学生那一声声深情的问候,节日时书桌上一束束美丽的鲜花……而最让我欣慰的是看到刚刚入校时那一张张青涩的面孔,如今已变得朝气蓬勃、青春洋溢;当初羞涩内向、少言寡语的孩子,如今已变得开朗大方、信心满满。
我自豪,因为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工作中,我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因为这些,再苦再累我也无怨无悔,我选择、我热爱、我坚持。
做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示范者
华南师范大学 李卫东
我是一名普通的辅导员,在学生管理的第一线工作了12年。我一直在探索和推进以“核心能力构建”为体系的学生培养模式,努力践行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对于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我有如下三点工作体会。
第一,转变工作思路,科学规划大学生涯,以核心能力构建引导学生全面成长。一名优秀的辅导员不能被琐碎的事务束缚住手脚,不能只满足于日常事务的管理,而应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成为大学生成长的导师。绝大多数大学生并不清楚自己在大学里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辅导员就要帮助他们认清发展方向,确定人生奋斗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发现辅导员的魅力,辅导员也因此才能构建核心的职业能力。
第二,凸显专业特色,打造学生活动品牌,服务于学生的核心能力构建。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关键是要结合专业特点,打造学生活动品牌,最终服务于学生核心能力的构建。多年来,我指导学生开展了模拟金融市场、网络创业大赛、模拟商务谈判、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企业形象设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有强烈创新意识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促进了学风建设,巩固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以学生为本,做学生的利益代言人,全心全意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作为一名辅导员,最重要的就是要替学生着想,做学生的利益代言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每个学生都有着特殊的成长背景,辅导员要充分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对待特殊的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现实困难。
为学生服务是一种责任
湖南科技大学 皇晓东
我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教师,当了20多年的班主任之后,又做了10年辅导员,领着一份普普通通的薪水,做着琐碎平凡的事情,但上级却给了我“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湖南省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特别是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媒体对我的事迹进行了报道,我还被评为“湘潭十大新闻人物”。对于这些,除了激动和感谢,我更感到惭愧,因为我只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开始做辅导员时,我已年过40,怀着对学生满腔的爱,一干就是10年。“这么大年纪了,还当什么辅导员?学生事无巨细都会找你,很麻烦的。”有人劝我。而我说:“没办法,就是喜欢学生。”多少次,学生生病住院,我会毫不犹豫地送他去医院,会以父亲的名义在手术单上签字;多少次,我和妻子为生病的学生熬药、煮粥;多少次,我和遇到困难的学生促膝谈心,帮助他们走出阴霾;多少次,我帮助已到外地就业的学生办理各种手续,拿出工资给学生当生活费;逢年过节,我会把在校的学生叫到家里吃饭……
我深深知道,父母送子女上学,学生努力读书,为的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2003年春节,我在山东老家探亲时,得知烟台、威海有大型人才招聘会,马上就带上学生的资料赶到现场,收集就业信息。威海的一名记者不解地问:“您这么大年纪也来给孩子找工作?”我答道:“不是,我是在为我的学生找啊。”记者为之一震,还主动帮助我联系用人单位。有很多用人单位知道我的事情后,十分感动,也专门到学校来招聘学生。这些年,我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参加了几百次招聘会,走访了500多家用人单位,用真诚打动了他们,帮助3000多名学生顺利地就了业。
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工作这么多年,我的体会就是:以“五心”赢“五心”,即用自己的热心、爱心、细心、诚心和责任心“赢”回“五心”——找到工作,学生安心;子女有了工作,家长放心;招聘到合适的人才,用人单位称心;学校就业率高,领导省心;而我自己,非常开心。
青春的回应
上海师范大学 孙雅艳
在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上,我也曾有过迷茫和彷徨,也曾因自己的态度不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曾因了解不深而误读学生,亦曾因自己的耐心不够而丧失许多走近学生的机会。当我去家访时,一位学生家长说,他以为自己是被遗忘的人,没有想到大学老师能来家访,这让我对工作的缺失无比惭愧。如果说,没有学生的理解、支持和爱的回应,我的工作将会是无源之水;如果说,没有学校这块肥沃的土壤作为我坚强的后盾,我的一切探索都可能成为无本之木;如果说,没有家人、同事、朋友们的关心和呵护,我前进的脚步也不会这么义无反顾。
我坚持长跑十多年,每天早上,我会面朝太阳握紧双拳,太阳的光和热就会“走”进心中。其实,学生在我心里也发挥着同样的“光合作用”,他们给予我光和热,让我拥有赖以生存的氧气。当我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时,也学习了他们的闪光点;当我给予学生一份自信,同时也给了自己自信,《我爱我生手记》就是我和学生共同成长的青春见证。如果说一个学生有一股青春的力量,那么我就拥有了许许多多青春的力量,是学生让我时刻有着年轻的心态和阳光的性格,是学生让我更加热爱辅导员这个职业,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辅导员的快乐和幸福。
将育人工作贯穿于言传身教之中
西藏大学 格桑尼玛
相对于其他高校而言,我校地处西南边陲,而西藏又是西方反华势力和达赖分裂集团多年来一直图谋分裂的前沿阵地,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严峻形势无形中增强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我认为,辅导员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生工作的第一位,常抓不懈。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处处严于律己,将育人工作贯穿于言传身教之中;关心爱护学生,做到严格管理与耐心教育相结合。我认真完成学校及院党总支交给的各项任务,在开展学生操行评定和奖、贷、助、补、免等工作上,严格按有关规定评选的同时,将评选结果上报院党委审批并在全院公示,争取做到公平公正。当出现学生违纪事件时,在及时联系学生家长共同开展教育的同时,我会严格按学校有关规章制度,作严肃及时的处理,并专门制作了“违纪学生谈话记录本”,对违纪学生的教育情况进行详细、认真的记录。特别是在去年发生拉萨“3·14”事件和当雄地震时,我不管白天黑夜,带病始终坚守在学生工作岗位上,保障了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及时开展。
作为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做到:任劳任怨,乐于奉献;作风民主,关心学生;事事以身作则,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管理能力。
与学生一起成长
四川大学 夏 磊
我于2004年7月调入四川大学从事辅导员工作,在这5年里,我逐渐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重大。我认为,要想真正做好这项工作,一定要用爱心关怀学生、用人格影响学生、用学识引导学生。
作为辅导员,就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不怕付出,要把工作当做事业而不是谋生手段来做。辅导员只有有了来自内心深处的热爱,才能主动去关心和帮助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才能收获学生的信任及和谐的师生关系。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辅导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一直非常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一定首先做到。即便在生病的那段时间里,我也从来没有耽误过工作,总是笑着应对每一天。我的乐观、坚强无形中感染和激励着学生们,让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有了更多的自信和勇气。
为了做好工作,我一方面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一方面加强自我学习,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用自己的所学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同时也让自己对工作始终饱含热情。为了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我从毕业生中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学生担任朋辈辅导员;为了让新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从他们一进校就开始对其进行职业兴趣测评、人物访谈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为了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停留在口头和表面上,我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先后完成了改革开放30年民营企业发展状况调查、震后农村重建和企业重建的状况调查以及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等。
虽然我现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我还需要继续努力,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学生一起快乐健康成长。
2023高校辅导员培训感悟 篇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是各级党组织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持、提升党员党性的有力抓手,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党员教育培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科学化、实用化水平。
唱响理论学习“重头戏”。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员教育培训要旗帜鲜明地将理论学习贯穿始终,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引导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深思、细学、笃行,不断提升党员教育培训的组织力和吸引力;要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规定动作”,引导党员学在日常、用在经常,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让党的声音成为党员心中的“最强音”。
念透总体要求“真含义”。《规划》要求,从开始,用5年时间,有计划分层次高质量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把全体党员普遍轮训一遍。党员教育培训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和久久为功的毅力。因此,党员教育培训的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来不得半点“差不多”,必须从一开始就严起来、实起来,精准掌握党员教育培训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下足“绣花功夫”,让每一名党员把身心融入到教育培训中来,切实提高工作覆盖率。
做实培训方式“大文章”。党员教育培训要坚持“因材施教”,切忌“左右一个样”“上下一般粗”。要充分利用“互动式”课堂教育模式,破除党员上课心思不集中问题;善用“启发式”教育技巧,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调动党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探索“趣味教育”模式,运用好现代化的科技成果,不断增强基层党员教育的感染力、凝聚力,让党员“乐在学中”,成为党员教育的“铁杆粉丝”。
2023高校辅导员培训感悟 篇5
成立夜跑团,学生作品变得细腻有情感
,杨洋成为四川美术学院的一名辅导员。“艺术院校的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力非常丰富,往往随心所欲,具有很强的浪漫主义色彩。”杨洋说,真正的艺术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个人行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要能够反映出时代的节拍,因此,她常常带着学生去观摩校内的艺术大师作品,将思政教育和艺术专业学习融入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与学生们探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她发现有些学生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面,“艺术家应该更多地具备共情的能力,这样的作品才会有情感和温度,”杨洋决定带孩子们走出封闭的艺术创作空间。
她组织了一个数十人的夜跑团,曾经长期宅在宿舍和工作室的学生们,开始出现在了操场的跑道上,他们相互鼓励共同奔跑。夜跑不仅让孩子们在身体上得到了锻炼,也让他们彼此的内心有了沟通与交流,他们的作品开始变得细腻有情感。
开展公益实践,改变了学生们对艺术的理解
这只是杨洋思政教育的第一步,她还想让孩子们在艺术创作的思想道路上走得更远。
“那些真正的艺术大师,不仅怀揣着艺术理想,还应该具备人文情怀,”杨洋融合学校“思政+艺术”的理念,决定带学生们去参加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寻找真正的艺术价值。
从开始,杨洋带领学生结合艺术专业特色,与重庆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合作,开展了艺术治疗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公益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心灵被深深触动。
届学生王玉凤是参加公益活动的学生之一。通过与社会的真实接触,改变了王玉凤对艺术的理解。毕业,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设边疆,到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的一个乡工作。最近一次联系中,她告诉杨洋,她决定继续学校的公益事业,把五彩斑斓的艺术也带到她所服务的乡镇,和边疆地区的小朋友们一起,共同描绘自己心中的美好家园,共同放飞她们心中的艺术之梦。
学生们的变化也让杨洋深有感触,她说,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溶于艺术专业中、溶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能够让青年学生产生主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自己也感到很骄傲和幸福。
每天“下班不下线”,学生“有困难找杨阿姨”
而为了助力学生们成长成才,在日常工作中,杨洋全心全意关爱每一位学生。她对所带学生既有全覆盖的基础建档,也有特殊情况学生个案建档。她坚持每周进寝室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每周跟一个班听一堂课,几乎每天中午都与学生在食堂共进午餐,用心体验学生的生活,发现并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在学生中形成 “有困难找杨阿姨”的应答模式。
杨洋还是一位左耳听力失聪的辅导员,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她的工作,反而更加用心。她坚持“下班不下线”的工作模式,手机24小时为学生开机,为了怕听不见手机铃声,在夜里也总是开启最大音量,在学生出现困难的时候,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学生身边。
四川美术学院是全国大学生创业五十强院校,杨洋也积极引导学生们创新创业。她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创业沙龙、带领创业学生走访校友企业、帮助学生进驻微企园、解答学生的创业疑惑,所承担《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课程历年来学生评教成绩都在90分以上,深受学生的喜爱。
高校辅导员培训方案 篇6
培训目标
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为龙头,以省教育厅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举办的培训为重点,以高校举办的系统培训为主体,与学习考察、学位进修、科学研究、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构建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逐步建立辅导员持证上岗制度,20xx年起参加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必须取得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证书方能上岗。到20xx年,完成全省高校辅导员的轮训工作,培养和造就20xx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人才。要通过五年的努力,使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初步建成一支以专业化、职业化为骨干的辅导员队伍。
主要任务
l.建设分层递进的辅导员教育培训基地。推荐学校分管党委副书记、学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研修培训;重点建设好省教育厅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抓好本省高校辅导员的上岗培训;各高校要重点抓好本校辅导员的系统培训。
2.建立科学规范的基地管理机制。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由省教育厅委托有关高校承办。省高校辅导员基地要认真借鉴全国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的经验,科学设置培训班次和教学计划,努力做到教学、科研、咨询三位一体。原则上上岗培训不低于40学时,日常培训不低于20学时,研修培训不低于80学时。省教育厅社政处负责组织专家对基地进行资格审核和定期审查,提高培训质量和办学效益。
3.合理规划基地的培训规模。各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计划每年举办1?2期培训,每期不超过30人;高校辅导员研修基地计划每年举办1-2期培训,每期不超过30人;全省高校辅导员培训每年举办1-2期,每期不超过200人。在此标准下,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4.重视精品教材和课程建设。要积极吸收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在省教育厅社政处统一指导和协调下,组织编写贴近不同高校辅导员培训需要的系列精品教材,制作相关的课件,在3年内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绩效突出,以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案例教学为重点的全省辅导员培训教材和课程体系。
5.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争取在2年内建立省厅一级的高水平的培训师资库。从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校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优秀辅导员中选聘兼职教师,不断优化师资配置。高度重视对师资队伍的继续培养,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优先保证。
7.设立高校辅导员出国研修项目。省教育厅外事处,每年选送30--40名优秀辅导员骨干到国外参加短期访问与课程学习;积极联系国外或港台地区培训机构和专业学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培训,逐步确定一批中长期辅导员研修项目,帮助辅导员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8.探索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多种形式。各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和学习考察;加强高校之间的学习交流,通过互派访问学者、联合举办名师讲坛、辅导员工作论坛和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拓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思路,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
保障措施
1.建立辅导员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制定辅导员培训质量评估标准,建立质量评估制度。加强对辅导员培训基地的监督和培训质量的检查,完善培训基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对照质量评估标准,各培训基地和研修基地每年都要组织一次自评。在此基础上,要组织力量,有步骤、分类别、分层次地对各高校的培训情况普遍进行一次质量评估。
2.保证辅导员培训经费的投入。省教育厅设立学校德育基金,并在其中划出一定比例专门用于辅导员培训。各高校要将辅导员培训经费列入预算,保证辅导员培训任务的完成。对辅导员培训基地和研修基地建设,要给予重点保证。加强辅导员培训经费管理,不断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高校辅导员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7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培训的主要成就
1. 建立了供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的基地和平台, 通过分层递进来实现。
近年来, 全国各高校都已经开始重视和实施建设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 并且通过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力度, 来推进培训和研修基地的顺利建成。而且2006年教育部下发的《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 (以下文中简称“五年培训计划”) , 作为政策指导更是为我们的基地建设提供了思想支持。到目前为止, 我们的培训体系已经初见规模, 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结构模式, 以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班为龙头, 培训基地的培训和系统培训为重点, 学习考察、科学研究、研讨交流为辅助, 做到全面覆盖。
2. 启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继续攻读学位计划。
教育部《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明确指出, 各高校必须开始实施辅导员继续攻读学位计划, 这预示着我国的辅导员培养开始纳入正规高等教育系统的新局面。教育部已经在全国设立了多个试点高校, 开始招收优秀辅导员继续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或者更高的博士学位。为了更好地开展继续攻读学位计划和更好地使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 教育部和各高校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辅导员出国研修。
3. 规范岗位培训体系, 形成系统化的培训模式。
高校辅导员培训的规范化从多方面已经得到实施。比如岗位培训内容, 现在已经分为四种类别———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职业化培训;培训内容包含是的更加全面: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就业指导和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都有涉及;培训形式也是多样化相结合。值得一提的是, 现在的培训还在学分上做了要求, 比如日常培训不低于20学时、研修培训不低于80学时等。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培训的主要问题
虽然高校辅导员培训取得了以上成就, 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 从培训的实施看, 指令多于调研, 培训流程缺乏理论依据。
根据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一书“五阶段培训与开发流程”, 培训流程包括五个阶段:培训需求分析、制度设计、确认阶段、实施计划、评估阶段。但从我国辅导员培训的情况来看, 辅导员培训的组织、实施、要求多以政策指令形式下达, 不是像社会培训机构那样在市场调研或培训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培训内容的设定和组织实施的。而且, 大多高校将培训作为辅导员的一种福利进行分配, 而不是辅导员个人专长或兴趣出发来安排或充许其参加培训, 从而, 导致培训的内容与学员的需求有出入, 不能引起辅导员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 培训的效果欠佳。
2. 从培训的方式看, 理论重于实践, 实践类培训形式难于推行。
近年来高校不断的扩招生源, 随之而来的肯定是对辅导员需求量的大幅度提升, 不断壮大的辅导员队伍, 给日常培训带来了很多困扰。安排“小班教学”显然变的不太现实, 各高校的现有资源都无法支持这种做法。在培训方式上, 还是以“讲授式”为主, 而诸如“开放式”“训练式”的培训方式则是很少用到。实践培训更是有倍荒废的危险, 也使得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 做到普及实践培训还有很多路要走。像教育部实行的类似社会时间、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培训机会次数少, 且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的, 使实施变得更加艰难。
3. 从培训的内容看, 务虚重于实务, 专业类培训内容不成系统。
辅导员的培训内容多而不精, 缺乏系统的教材, 导致被讲授的内容专业性和深度都不够。基本上主体内容是上级的文件、政策、精神传达和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政策, 而对于核心内容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要求的培训针对性不强。而且, 在以教育方面官员组成的主力军培训讲师的现状下, 由于自身专业的限制和缺乏必要的实践研究等, 让培训内容更加的空洞, 我们必须要改变这一现状。
4. 从考核的办法看, 形式重于内容, 有效培训考核未能实行。
高校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工作, 目的是提到师资力量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考核监督对于整个培训工作的实施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注重实效性。以往的“考勤制”“提交小结”等方式都只是很表面化的考核, 难以得到预期效果。我们可以尝试把辅导员培训与课题研究、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 从书面调研总结和实践能力上多层面提升考核效果和实效性。
5. 从培训的组织看, 程序重于实效, 专业化培训评估体系缺乏。
因我国辅导员培训皆依托各高校来做, 没有专业的培训组织, 培训的组织显得缺乏专业性, 安排的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联系实践不够紧密。尤其是我们国家教育部要求建立的辅导员深造教育系统尚未建立起来, 所设立的博士点大多依靠现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与辅导员工作理念、工作技巧、实务开展的相关性较少, 对工作指导意义尚有待考证。
三、构建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的作用
虽然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加强辅导员培训工作, 但尚未建立人力资源开发意义上的培训体系, 只能说是开展了一些培训活动或工作, 其“自在”的培训还没有凝练成一种理念、一种模式、一种制度, 进而成为“自发”的行为。以后的发展方向必然是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五阶段培训与开发流程”理论, 搭建科学系统的辅导员培训体系。
1. 构建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是实现辅导员价值的重中之重。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处在社会中的每个员工都有一种自身发展的欲望。这种欲望如不能满足, 员工就会觉得没劲、生活乏味, 最终导致员工尤其是优秀员工的流失。对于辅导员来说, 他们的工作性质比较稳定, 差不多每个人都希望在学校中有晋升的机会, 这就需要不断学习。辅导员作为学校的政工干部, 担负了教育学生较大的责任, 培训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他们知识面的扩大、视野的开阔、领导水平的提高和决策能力的增强, 都需要有效的培训才可以获得。
2. 辅导员培训有利于帮助辅导员构建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开发计划, 最终实现辅导员个人的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当前, 高校辅导员面对的学生群体变化较大, 工作难度相应加大, 繁重的事务工作和没有成果体现的思想教育工作性质, 使辅导员极容易浮躁。这种情况不利于人才的稳健成长。通过对辅导员系统的培训, 可以让他们更清楚的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 并且发现和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专长, 并且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和掌握哪些技能以及如何获得, 从而形成自已长期的职业规划和开发计划。
3. 辅导员培训的终极目标是确立辅导员的职业精神。辅导员培训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自信心。当辅导员通过企业组织的职业培训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组织部的重用, 就会对工作满腔热情, 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这个角度来看, 培训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在培训中要努力引导高校辅导员正确认识本职业, 清晰并主动去审视自己对这份工作的态度, 发现本职业的意义, 增强职业精神, 实现自我价值。只有建立起与这种追求相一致的职业价值观, 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和工作荣誉感, 才会全身心投入为国家培奍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业中去。
摘要:辅导员培训是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模式, 对我国高校辅导员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概括。主要在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2023高校辅导员培训感悟 篇8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272-02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省份,大力开展辅导员培训工作,是全面提升辅导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进一步加强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我们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12号))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教党[2013]9号)作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指引了方向。但是,《培训规划》建立的培训体系仍然是基础性的,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出的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离达成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专业化培养的培训目标还相距甚远。为实现高校辅导员“三化”的培养目标,辅导员培训工作需要立足于实际,不断跟踪和研判学生工作发展趋势以及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达到《辅导员培训规划》中要求的“到2017年,基本形成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符合辅导员成长成才规律、规范科学的培训机制,基本构建起内容完善、形式多样、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目标,必须了解当前高校辅导员培训成效,充分把握薄弱环节,紧密结合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要求,突破制约辅导员培训质量提升的瓶颈,推动辅导员队伍的科学发展,进而探求基于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更加合理的培训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存在的现状
(一)培训的内容体系不够完整
社会思想的多元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复杂性,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目前多数培训尚未完全做到关注辅导员个体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内在需求,培训体系存在务虚重于实务,专业类培训内容不成系统的问题,培训内容因缺乏系统的教材,导致被讲授的内容专业性和深度都不够。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基本上主体内容是国家、部门和学校的文件、政策及规章制度,而对于核心内容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要求的培训针对性不强。存在重工作导向轻学术探究和素养培训;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训练;重补偿性培训轻系统性培训等现象。内容体系服从、服务目标体系的契合度不高,培训效果受到限制。
(二)培训的目标体系不够清晰
《培训规划》在指导思想里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在主要任务谈及辅导员攻读学位计划时提出“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辅导员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此提法不是较为明确,缺少辅导员整体队伍建设和辅导员个体发展的系统考虑;缺少培训总体目标和分层级目标的系统考虑;目标的过于简单和抽象,导向过于模糊,目标实现途径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的特点,易存在培训效果不理想的结果。
(三)培训的方式不够灵活
现有的培训方式是理论重于实践,实践类培训形式难于推行。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进行生源扩招,随之而来的是对辅导员需求的大幅提升,辅导员队伍规模的日益增大,给培训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扰。目前,在培训方式上,多数还是以讲授式为主,而诸如“训练式”、“开放式”的培训方式却很少。实践培训更是无从谈起,使得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培训的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建立辅导员培训评价监控体系是保证辅导员培训真正收到实效的重要手段。然而,从目前培训情况看,全国培训研修基地在辅导员培训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因为缺少建设标准和评价体系,缺少监督,评估性验收工作相对滞后,建设和培训质量得不到切实保证。教育主管机构确立的培训高校,由于没有形成检查评估落实和监督机制,具体培训情况也差强人意,没有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五)培训规划缺乏长远意识
目前的省级辅导员培训由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各高校属于由上而下的指令性参与,而校内培训在安排上随机性强,对现有辅导员工作能力以及对应的培训安排缺少全局把握,缺少量体裁衣式的培训设计。宏观上尚未按照《辅导员培训规划》作出整体部署,培训在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为了培训而培训”的情况仍然存在。
二、构建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的作用
辅导员培训有利于帮助辅导员构建个人的职业规划,最终实现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比较稳定,希望在学校中有晋升和发展的机会,这就需要不断学习。辅导员同时作为学校的管理干部,担负了成长成才的责任,“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因此培训对他们能力提升更为重要。通过培训可以使他们视野更加开阔、知识面得到增长、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当前,高校辅导员面对的学生数量较大,工作难度较大,事务性工作重复,这容易使辅导员产生浮躁情绪,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通过对辅导员培训,可以让他们更清楚的认知自我,并且发现和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专长,从而形成自已长期的职业规划和开发计划。从这个角度来看,培训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
三、辅导员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4号令)指出:“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承担所在区域内高等学校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可将辅导员培训划分为辅导员的上岗资格培训、辅导员的日常专题培训和辅导员的高级研修三大类。此外,根据培训实施主体的不同,辅导员培训还可以分为学校内部培训、省级主管部门(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培训和国家培训三个层次。不同培训实施主体、培训对象以及培训内容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培训课程体系。(见图)
关于辅导员培训的内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4号令)指出要“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治、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创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因此可将培训内容分为思政理论教育、专业能力提升、职业能力培养三大类,其中思政理论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形势与政策(含近年来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重要论述等)两部分;专业能力提升包括职业道德能力提升、思政教育专业素质提升、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三部分;职业能力培养包括思政教育基本能力、大学生党建工作、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科竞赛(活动)指导和新媒体运用六部分。
同时,在培训对象上,除了面向全体辅导员共性培训外,还应开展上述十个模块的专题性培训。
高校辅导员担负着学生思想政治引导、学生学习生活指导、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的重要角色,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素质提高既是高校思政敦育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又是紧迫的现实任务。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生工作队伍都应该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辅导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辅导员培训上多投入成本,多投入关怀,上下一条心地提高工作实效。高校也要在辅导员培训上敢于突破常规,积极整合资源,提高时效性,把高校辅导员真正打造成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队伍。
参考文献:
〔1〕崔铭,孙玉.高校辅导员培训:现状、困境及推进模式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5(5).
〔2〕余国升.基于职业化发展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再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8).
〔3〕陈勇,朱平.高校辅导员培训课程体系探究—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4).
〔4〕赵海荣.高校辅导员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
〔5〕吴玲娜.高校辅导员培训优化研究[J].出国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