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辅导员(共10篇)
高校女辅导员 篇1
摘要:女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政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工作和生活中承担了多种角色。本文叙述了女性辅导员面临的各种角色冲突现状和形成现状的原因, 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和建议。
关键词:女辅导员,角色冲突,期望,角色压力
在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大好形势下, 全国高校女辅导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女子能顶半边天, 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例, 女辅导员数量占全校辅导员总数的44%, 是该校辅导员队伍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目前,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支队伍的成长和发展, 并愈加强烈地认识到:高校女辅导员的工作效果如何, 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还关系到高校的持久稳定和长远发展。因此, 了解和解决女辅导员角色冲突现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面临的角色冲突现状
角色冲突不仅指不同角色扮演者之间的冲突, 也指由于不同角色规范的不同要求, 引起个人在角色行为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女辅导员这一角色在扮演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冲突。
1. 社会和学校对女辅导员角色期待和女辅导员女性特殊角色要求之间的冲突。
学校、社会, 都以衡量男性辅导员的各项指标和标准衡量女辅导员的工作。社会对高校教育管理者的角色期待通常是以男性教育管理者的标准为模式的, 社会自然地将她们的表现和管理风格与男性的管理模式的吻合程度作为评判的标准。女辅导员承担着与男辅导员没有差别的工作。女辅导员作为高校基层的管理者, 除了和男性辅导员有很多共性外, 还有她们特有的思维特征和管理方式。因为女性与男性相比较的特殊心理和身体原因, 男、女辅导员的工作方式有差异, 男性辅导员更多的是偏重理性, 所谓“晓之以理”, 女性辅导员则是偏感性, 往往“动之以情”。这种情况下, 女性辅导员在处理一般的问题时, 感情细腻是一大优势, 但在面对复杂的突发事情时, 则成为她们在这方面的劣势。
外界对女辅导员的工作缺少了有效的评价和明确的职责范围, 这也影响了她们对自我价值的正确判断和今后发展的必要指导。
2. 女辅导员身兼数职, 在工作中承担不同的角色, 会因为同时扮演不同角色而产生角色冲突。
所谓“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 女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的直接管理者, 是一个受人们严格要求的角色。在工作中, 女辅导员不仅要管理学生的生活, 做学生的生活保姆, 督促学生学习, 做学生学业上的导师, 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动态, 是学生随叫随到的心理咨询师和思想导师。同时, 女辅导员要求具有一定的社科、文化知识修养, 还要求具有女性知识修养, 做女同学的知心姐姐。
社会认为, 女辅导员不仅仅要在学生管理上能力突出, 能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绩, 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 同时自己也要在自身综合素质方面做学生的表率。
辅导员本身工作繁杂, 除了固定的工作时间外, 平时休息的时间也要帮学生解决问题, 参加学生组织开展的活动。而女性在社会行为方面通常自信心较低, 需要关心, 她们希望除了工作时间外, 能够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做自己的事情。但是, 女辅导员的特殊岗位要求长期以来多角色冲突集于一身, 使她们长期处于“角色人”状态, 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和抑郁情绪。
3. 女辅导员职业要求与家庭的冲突。
通常我们会对职场女性角色抱有双重期望:希望其努力工作, 对社会作贡献;同时又要求其能兼顾工作和家庭, 继续扮演好贤妻良母的角色。要同时扮演好每个角色是十分不易的。在精力和时间均有限的情况下, 很多女性在追求职业发展的同时, 面临来自家庭和工作的各种压力, 很容易造成角色冲突、这些冲突会给女性的工作、家庭和生活带来很多消极影响, 进而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在个人生活上, 辅导员往往是全天候式服务, “两眼一睁, 忙到熄灯”, 在家庭中又有着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 内心不平衡, 收入水平低, 家庭问题困扰大。
常常有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 没有明显的上下班界限, 精神长期高度紧张, 这样的生活状况极大地影响到个人的正常生活, 尤其对于一些已婚女辅导员, 因为家庭、子女等因素导致她们不能全心投入到工作中, 更是加剧了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冲突。
二、有效解决女辅导员各种冲突的途径
1.
解决冲突不仅要靠女辅导员自身的努力调整, 还要依靠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给女辅导员提供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女辅导员自身应进行合理的认识调节, 营造积极心态,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客观认识自己, 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语言表达、组织协调、写作能力, 同时也要与时俱进, 学习应用网络新媒体, 为今后自己的发展奠定基础, 为自己的进一步提升清除障碍。
其次, 高校女辅导员要学会释放自己工作的压力及学生所倾诉的心理压力。应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 良好的同事关系会带来舒适的心理感觉。在工作中, 应积极与同事建立良好关系, 在工作遇到困难时, 可以相互提供支持和帮助。工作上的不良情绪, 也能够通过同事之间的倾诉得到宣泄。
再次, 尝试建立一套规范便捷的辅导员工作系统, 将具体事务通过网络让学生在不需要辅导员的帮助下自主完成。培训学生骨干作为班级助理和年级助理以便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荷,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借助各种途径减轻高校女辅导员的工作压力, 尤其是减小工作强度。同时, 学校应设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她们的工作待遇。
2.
解决女性辅导员角色冲突, 提高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 辅导员队伍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和学校环境, 社会和学校应对女辅导员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要从女性辅导员的心理生理特征和辅导员工作岗位的特殊性提供相应倾斜的制度保障。其中包括职业发展与选择的制度、晋级制度、福利休假制度等。其次, 学校要从女辅导员包括女性职工发展的实际出发, 以工会等组织或机构为依托, 开展长期有效的关爱互助等活动, 为她们的工作和未来发展提供切实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其次, 家庭应该为女辅导员的工作提供最直接的支持。任何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 家庭是努力工作的坚强后盾。现如今, 通常都是职业女性和职业男性处于一家, 繁杂的家务可以采用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方式解决。
再次, 在家务方面提倡男女平等, 男性也应该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包括家务分工、子女教育、孝敬老人等, 以减轻女性的角色压力、生活压力。
最后, 女性辅导员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社会支持资源, 自觉寻求最佳的方式摆脱困境, 维持自身的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平衡, 在工作中发挥优势。
高校女辅导员的出色表现, 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她们的重要作用, 但各高校仍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女辅导员的培养和使用。目前有的高校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也不能凸显男女辅导员在性别差异方面的优势互补。这将不利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快速成长和健康发展, 不能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清晰都认识女性辅导员面临的各种角色冲突, 妥善解决好冲突和矛盾。在对男女辅导员职责定位、工作分类方面做出更深入和细致的探讨, 让她们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能够轻松工作、快乐生活, 从而促进高校进一步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迪.欠发达地区高校女性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9) .
[2]李立.女性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分析.科教文汇, 2007. (1) .
[3]陈银凤.高校女辅导员应激状态下的应付方式与社会支持.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3) .
[4]杜志琴.高职院校女辅导员压力个案调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1) .
[5]黄文静.新市区高校女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思考.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2. (9) .
[6]宋广智, 廖倩媛.城市已婚职业女性家庭角色冲突的情境分析.法制与社会, 2011. (7) .
[7]严标宾, 罗海洋, 林知.工作—家庭促进研究进展———基于积极工作家庭界面的视角.经济管理研究, 2013. (4) .
[8]侯淑倩.浅谈高校女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7) .
[9]巩惠玲.浅析高校女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自身特点与角色定位.科技信息, 2009. (22) .
[10]韩豫, 吕清华, 王朋.浙江高校女辅导员压力研究.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2) .
[11]李立.女性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分析.科教文汇, 2007, (1) .
浅析高校女教师的性别优势 篇2
关键词:高校;女教师;性别优势
基金项目:2014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项目《社会性别视野下女辅导员的生存状态研究-以河南省独立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4-MFD-131)。
一、高校女教师的性别优势
一般说来,高校女教师成才的条件有两个条件:外部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主要指社会、学校及家庭环境等。在今天,高校女教师政治地位的提高,是她们成才的前提;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文化科学水平的发达程度越来越高,对她们的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就学校环境来讲,人才组合配备情况,教学科研的条件如何,都直接影响着她们发展的速度和进程。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最密切,夫妻之间的理解、支持、鼓励与帮助,无疑是他们发展的有力支柱,对她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内部条件主要包括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因素。这是女教师发展的身心基础。女性对疾病的抵抗力较男性强,这是女性成才的生理优势,为她们提供了有利的成功条件。高校女教师的性别优势有哪些呢?
首先,从认知方式上看,女性的浏览能力强,注意力集中。良好的注意力,能使她们在教学科研的准备工作中充分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提高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的效率。她们认为自己的成才之道在于,本人的专注力与教育职业岗位要求的一致性。从而能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调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集中增长才干的时问和精力,以促使自己成为高等学校的有用之才。有分析表明,男女教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存在非常显着的差异。女教师相比较而言,能够更为深切的领会教学内容,熟悉课本,熟练地把握所讲内容,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女教师一般善于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做到师生间多交流,并且鼓励师生间多交流。其次,从思维方式看,女性形象、立体思维较好,语言表达流利。这对高校女教师的课堂讲授大有益处,她们吐字清晰,腔调柔和,课堂气氛活跃。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她们在讲授时随时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脸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及时取得讲课效果的信息反馈,掌握学生的接受情况,随时加以分析和灵活处理。最后,从发掘问题的能力看,女性的观察力较强。因此,她们能发现男性经常顾及不到的细枝末节,因而能发掘一些问题的闪光点。这对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很有益的。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女专家、女教育家等,除了她们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外,还由于她们有着热烈的情感、顽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
二、如何将高校女教师的性别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
第一,高校女教师要树立远大的雄心壮志。高校女教师能否发展出自己的潜能,取决于能否正视性别因素给她们带来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因此要破除传统观点的束缚,克服传统女性的自卑感和依赖心等心理障碍,树雄心、立壮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发成才。高校女教师只有树立远大志向,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实现成才目标而发挥作用,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才能克服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第二,要有坚强的事业心。缔造事业的人,须有坚定的志向。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志向不仅表现在对事业的追求上,也表现在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当前,随着高等学校新的办学模式的建立,办学形式、层次、专业设置等将随着市场人才供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高校女教师自身的知识构成不但要有一定的深度,而且要有一定的广度,这就要求高校女教师跳出学校的圈圈,预测市场人才的需要,分析专业设置与变化的前景,迎难而上,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扩充与储备。第三,适应时代要求,实现社会角色与职业能力的和谐统一。作为高校女教师,必须在双重角色冲突中学会承担不同的责任,担当不同的角色,以实现社会角色与职业能力的和谐统一。最为重要的是,要清晰地明了自身工作的价值,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有的奉献精神,而不是满足于相夫教子和个人享受。操劳于家庭与事业之间,高校女教师必须摆正自己在婚姻、家庭与事业中的位置,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价值所在,追求自己的人生坐标和人生理想,用理性和睿智理顺家庭与事业的关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职业角色所需的各种能力,运用各种正当手段为自己谋求充分的发展,减少社会角色对自己的压力进而利用自己的角色优势,从而超越自我,追求自我人格的健康发展,最终完成女性的人生追求和实现女性的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玉平.社会性别概念与知识女性成才环境[J].福建师范大学福消分校学报,2005(4):19-22.
[2] 王小波.再论女性意识与妇女解放[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40:):57-62.
高校女辅导员 篇3
2014年来,发生了多起女大学生因恋爱问题惨遭杀害的事件,尤其是2014年暑期多名女大学生失踪与被害事件的接连发生,给各高校女大学生人身安全问题与婚恋处理问题敲响了警钟。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具体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处于学生教育管理第一线,是危机处理的第一人,当高校公共危机发生时,他们的危机事件应对与管控能力直接决定了危机的发展走向和学生的安危。2014年3月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出台,含危机事件应对,对辅导员在高校公共危机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当前女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分析
许多专家学者将“婚恋观”定义为: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择偶、恋爱、婚姻、性问题上的展示和反映,它直接指导着个体的婚恋行为。当前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呈现出如下特点。
1、享受恋爱当下,注重物质条件
随着2005年高校“禁婚令”的解除,高校谈恋爱现象非常普遍。受社会性别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更倾向于在爱情中寻找心动的感觉,为实现自己情感目标也更愿意付出。女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渴望高质量的感情生活,注重情感的需求和满足,另一方面,受到近年来恋爱至上观的影响,女大学生爱情观偏理想化。随着社会物质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女大学生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明显,她们比较注重物质生活的质量,女大学生从崇尚理想化的爱情走向,越来越多地考虑到物质条件的重要性。
2、性观念中立,呈多元化发展
文化多元化造成价值观多元化。价值多元化对大学生婚恋观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在开放的背景下,受自由主义、个性解放等思潮影响,西方文化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支持,出现性观念误区,婚恋选择功利化等问题。另一方面,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对女性仍然影响深刻,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这些传统性别观念不同程度的积淀在现代人头脑中,影响着女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及择偶观念。
三、新时期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引导与安全教育
200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删除了原有规定的第30条,即“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随着高校“禁婚令”的解除,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大学生婚恋问题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婚恋观教育显得更加迫切。
1、设置婚恋教育与安全教育课程,帮助树立正确婚恋道德观与安全观
设置婚恋教育与安全教育课程,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各高校在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就专门有一章进行婚恋观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目前也有高校将婚恋教育与安全教育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程的,如上海电机学院文理学院2014年开设了一门“恋爱·婚姻·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公共选修课,这是目前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出的一门专门性的“婚恋课”,教室几乎座无虚席。上海电机学院的做法值得借鉴。关于隐性课程,许多高校将婚恋教育与安全教育通过大学入学教育、主题班会交流、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专题讨论等,引导大学生们在追求婚恋浪漫的同时,理性对待婚恋行为。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搞活婚恋教育与安全教育形式
大学生恋爱是高校文化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助于推动高校风气的长足进步。要充分利用校内网络、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校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也可以通过办黑板报、张贴宣传画、签名留言、开设模拟法庭、举办讲座、印发安全手册、观看安全纪录片、拍摄安全常识短片、举办主题竞赛或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开展,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更多学生,尤其是女生乐于参与进来。
3、设立五级安全网络体系与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
目前,许多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五级网络体系,从学校保健体系——院级保健体系——系级保健体系——班级保健体系——寝室保健体系,其中最基层的寝室保健体系中寝室信息员的工作至关重要,如果这一层级的工作懈怠与马虎,那么整个网络体系将不敏感,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与处理问题。
四、高校辅导员危机处理能力的培养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辅导员自身在高校中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成为学生危机事件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
1、把握七个第一时间,降低危机伤害程度
一是当学生发生意外伤害时,辅导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二是组织救治,立即拨打120实施抢救。三是及时报警,保护现场,为警方调查创造条件确认相关人员基本情况。四是及时通知伤(死)者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五是通过密切接触人员与学生骨干等渠道快速了解事件相关信息,将相关情况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获取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帮助。六是立即执行危机事件处理预案,稳定相关人员情绪,明确责任分工。七是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展开调查,全面了解事件真相。
2、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与多部门协作机制,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当危机事件发生时,要特别重视矛盾双方的沟通,重视与媒体之间的互动,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最理想的途径处理危机,将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
堵不如疏。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开放的学环境让高校校园危机成为无法避免的客观现实。即使再高水平的危机管理团队,也无法预测和预防所有的危机,因此要特别重视矛盾双方的沟通,防止公众猜测和各种谣言的产生,同时树立积极应对的形象,取得公众的谅解,否则只会激化矛盾并加重危机。
3、树立敏锐的危机管理意识,建立危机应急队伍
作为一名辅导员,要掌握基本安全教育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培训指导各级学生骨干具备初步应急常识。
4、总结凝练危机应对实践经验,深层研究应对规律
高校女大学生恋爱问题浅析 篇4
【关键词】女大学生 恋爱观 对策
爱情古往今来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即使在当今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恋爱的魅力从未淡出人们的视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出台的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取消禁止在校大学生结婚,我国在校大学生实现了结婚自由。随之,各种因大学生恋爱而引发的问题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而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无论生理上、心理上还是感情上都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她们的恋爱观更应引人关注,并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从女大学生恋爱的普遍现象出发,分析当代女大学生不当恋爱观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关举措使女大学生树立正確的恋爱观。
一、女大学生不当恋爱观的表现
1、传统道德观念逐渐淡薄
当今的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深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这使得她们在恋爱上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更加看重自由择偶和自由恋爱,也更在乎自己的内在心理感受,表现出了现当代女性的独特魅力。但是随着西方“性自由”、“性解放”思潮的不断扩展,我国传统的道德观念、特别是女大学生的性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自 2004 年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一名 18 岁的女学生公开在网上拍卖初夜权之后,世界各国均有女大学生卖初夜的消息传出,甚至我国也有此类现象发生。一名年满 20 岁的女大学生莹某,为筹学费也网上拍卖“初夜”并充当自己“初夜权”的拍卖人,消息一出,引来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讨论。同时,随着大学生们对“婚前性行为”的宽容以及逐渐接受,大学生校外同居现象近年越发严重,但是由于生理知识和理性思维的缺乏,在中国每年做过流产手术的25岁以下妇女达600多万中,女大学生成为流产高发群体。很多女大学生对“流产”给身体造成的伤害因无知而无畏,这说明传统道德观念的缺失,给女大学生带来伤害的可能性更为严重。
2、恋爱不理智行为时有发生
美好热情浪漫的恋爱是男女大学生们的心之所向,然而有恋爱就会有争吵甚至恋爱失败现象发生,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总体上说,大学生们对待恋爱问题的态度总体上是比较理性的,但是大部分恋爱失败者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并走出阴影,更有甚者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学习,甚至出现过激的行为。例如我院某年级女学生小婷,与同班同学小刚相恋,开始感情曾经一直比较稳定,但因个性不合、观点分歧,又因几件事情发生严重争吵,使小刚逐渐对她失去了耐心,之后提出分手。这对小青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从此她情绪抑郁,心烦意乱,借酒消愁,无思学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从原本不错的成绩到了留级的边缘;2015年底,陕西某高校女生王某和校外闲散人员谈恋爱后分手,其男友经常脑热想出各种折磨她的方法,不断骚扰该王某,后矛盾越来越大,其男友进其宿舍将王某用刀捅伤,在各高校引起轩然大波。更有甚者因失恋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发的《教育蓝皮书》称女生自杀多因恋爱问题,占 34.6%,高于男生 16 个百分点;学业因素排在其次。
3、恋爱目的功利性强
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是把双刃剑,其中“功利性”、“现实性”对女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在女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恋爱动机存在功利化的倾向,恋爱不是为了真爱,而是变成了她们的手段、达到目的的筹码。有些女同学不是从感情出发,而是从男方的经济条件入手,认为有利的经济条件可以给自己带来理想的生活。因此,她们在选择恋人时,考虑的是男方的家庭背景,例如家是城市的、有房的,男方父母是高收入的、身居高位的、社会关系好的;还有人认为找个经济条件好的男友一毕业就能结婚,在家当个全职太太,不用工作不愁吃穿,在家过着安逸的生活,提早享受天伦之乐。更有学生为了让自己过上所谓好生活或满足其虚荣心,不惜出卖肉体和心灵去“傍大款”、“当二奶”…这些人只把恋爱当成了追求所谓美好生活的捷径,殊不知幸福的生活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劳动才能换来。
二、女大学生恋爱观问题应对策略
1、加强女大学生恋爱观教育
高校教师必须加强对女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不能任其发展。在恋爱观教育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发挥其作用,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及正确恋爱观的主干力量。霍华德金森在《幸福的密码》一文中曾说到:“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长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内心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因此,辅导员应通过在班级开展恋爱知识讲座、播放恋爱心理知识宣传片、开展讨论会等形式,积极引导女大学生把重点放在在择偶标准上,说明思想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是建立长期共同生活的一个首要条件,而不是一味的看重一个人的物质基础。其次,辅导员应善于观察和总结。作为辅导员要及时掌握本班学生的心理情况,了解其恋爱状况,特别是对心理脆弱的同学格外关注,正确引导和解决她们在恋爱中的心理问题。最后,加强对大学生住宿情况的监管。掌握学生在校和住校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去向和动态,加大对夜不归宿情况的检查力度和处理力度。
2、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健康文明、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形成健康上进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实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减轻或消除他们孤独感和不安全感;通过倡导校园文明行为,杜绝校园不文明现象,真正展现当代女大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从而摆脱空虚、颓废等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影响;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为她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使她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认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和人生价值,以积极的心态正视恋爱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充实愉快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
3、家庭教育不容忽视
一个家庭是否美满、关系是否和谐是对子女恋爱、婚姻都有极大的影响。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与长辈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起到了一种榜样和示范作用,让女孩子们小就养成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爱他人的好习惯,有助于培养女大学生养成较强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对于女大学生的影响也很深远,无论是否及爱听幸福或是离异、重组家庭的父母,都不能忽视自己的言行与态度对孩子的影响,稍不重视,这些家庭的孩子在恋爱中的经常会有偏执的行为发生;同时,父母与孩子之间更要重视沟通与交流。尤其是对于性格内向的女孩子来说,父母应加强与她们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恋爱态度、恋爱状况,教会她们如何正确处理恋爱中的各种问题。并且在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中,多以说服教育为主,而不是一味的责怪,帮助她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恋爱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J].国务院公报,2005,(33).
[2]冼德庆.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及引导对策[J].北京教育,2010,(01).
[3]祁永梅.对当代女大学生爱情观的社会学解析[J].前沿,2006,(2).
试论高校女大学生就业 篇5
(一) 市场供求矛盾导致就业压力增大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人才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一系列矛盾, 因此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构成影响, 和男生比较而言, 这种影响对女生显得尤为突出, 给女生的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女生就业择业周期相对较长;二是在进入面试环节后成功率低;三是择业就业成本较高。
(二) 多数行业存在性别歧视就业机会不平等
笔者通过对所在学校的女生进行问卷调差后发现, 七以上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 感受到性别歧视。很多用人单位出干利益最大化考虑在招聘公告中明确指出少招甚至不招女生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公平竞争就业机会的权利, 由此不难发现, 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是当之无愧的弱势群体。
(三) 受传统观念制约就业质量不高
在传统的观念中, 多数人认为男生相比女生整体素质和独立能力更为占优, 这也正是在很多企业中往往重要岗位上男生多于女生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 用人单位认为女大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后将面临结婚生子等实际问题, 影响岗位的持久性, 同等条件下更愿意选择男生, 因此, 如何解决女大学生的就业困惑是当前高校应重点面对的现实问题。
2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 就业形势严峻, 对口岗位较少。
受国家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 多数用人单位均在缩减招聘计划, 精简人员, 在招聘过程中提高了对应聘者的要求。同等条件下, 用人单位更偏向于选择男生, 女生只能选择工作环境不好、工作地点偏僻等工作, 随着这两年就业环境的不景气除应届生外还有不少往届生在和大家竞争工作岗位, 这无疑给原本难找工作的女大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
(二) 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缺乏针对性。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 因材施教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法,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服务过程中缺乏对女大学生的政策指导和支持, 各类高校应针对女大学生的现状开辟更多具有前瞻性的就业渠遣、就业关怀, 提供更多求职信息等。
(三) 自身因素影响导致就业困难。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 和男生相比较很多女同学的就业意识、就业态度、综合素质与能力还比较弱。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存在依赖情绪和心理, 这也是就业困难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在遭受挫折和打击后往往容易自暴自弃, 缺乏积极面对的勇气和信心。
3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
(一) 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就业心态。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注重培养女大学生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状态, 善于根据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状态, 树立女大学生竞争意识, 重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懂得发挥优势, 合理定位, 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针对女大学生就业的薄弱环节加强辅导, 力争使其用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
(二) 加强就业信息台建设, 拓宽信息渠道。
就业信息收集与发布一个系统的工程, 主要通过报纸、网络、通讯设备等进行传播。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信息传播途径的发展我们应该更多地利用网络媒体, 通过建设高校校园网站, QQ, 就业论坛, 微信, 微博, 短信, 邮件等形式进行就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发布。这种形式更能被广大青年学生所接受, 在信息发布过程中可重点针对女生的特点开设形式多样的宣传与动员。
(三) 加强女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在学生就业择业过程中, 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是应聘的关键性因素。因此, 高校应为女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 进而提升综合素质。应为女大学生提供更多发挥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可不断提升自信心和实践操作水平。
(四) 注重就业枝巧培训。
就业技巧的培训涉及内容较多, 主要包括求职方法、简历制作、笔试枝巧、面试枝巧、求职经历的总结反思等。这类培训主要应放在学生即将就业之前的一段时间, 在细节和经验上充实、武装学生;使她们在求职过程中少走弯路, 为求职增彩添色。培训的形式应多样, 可以采取讲座或讨论的方式, 也可以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或杰出校友介绍成功经验。结合就业指导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 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女生求职技巧、形象礼仪等。
使她们重新认识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心理适应性, 坦然面对现实, 根据社会需求, 找到与个人能力、志向一致的职业, 最终实现成功就业。
(五) 关注就业政策, 积极投身基层就业。
随着国家鼓励广大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完善, 女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去基层就业。女大学生对于教师、文员等工作有着先天的优势, 她们善于表达自我;细致而周全的思维方式让女大学生更能胜任到基层从事管理方面的工作;温柔体贴的性格更能增强女大学生的亲和力, 让女大学生更容易与人相处;勤奋耐劳的本质让女大学生更能适应基层艰苦的工作。综上, 高校应大力做好宣传工作, 鼓励毕业生尤其女大学生积极到基层工作,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锻炼。
4结语
从当前的就业形势中我们不难发现, 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女大学生就业带来的不仅是挑战, 也存在机遇, 而有人说“机遇更偏爱于有准备的头脑”。女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 在当前形势丁, 应主动用知识武装自己, 积极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让自己在机遇面前更有竞争力。应该主动了解并适应多变的环境, 通过调整就业心理、提高个人就业技能, 把握就业主动权从而实现及早就业。
摘要:高等学校女生就业困难时所有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严峻的就业形势给高校女大学生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针对当下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 本文从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原因等方面做了深入剖析, 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以引导女大学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高校女生,就业现状,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吴琼.高校女生就业困境与对策探讨[J].改革与战略, 2012 (2) .
[2]王晶.论女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和择业教育[J].北方经贸, 2006 (2) .
[3]姜春艳.试论对财经院校女生的精细化职业指导[J].大学教育, 2015 (4) .
高校女教师阅读与图书馆应对 篇6
关键词:高校女教师,图书馆,阅读
高校女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 她们普遍受过高等教育, 是社会上的高学历者。同时, 她们也和千千万万的普通女性一样, 是母亲、妻子、女儿, 也要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阅读在提高高校女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解决内心冲突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校图书馆在促进女教师阅读方面应该有所作为, 要研究方法和策略, 让女教师爱上阅读, 让阅读成为女教师生活和事业的伴侣, 为增强女教师的生存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智力支持。
一、高校女教师的阅读特点与存在问题
1. 阅读能力强。
高校女教师一般是高学历者, 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受专业和自身教育背景及性格特征的影响, 高校女教师是一个热爱读书的群体, 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能很好地理解阅读作品, 并对阅读内容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2. 阅读面受限。
高校女教师喜欢阅读, 但阅读内容不广, 且大众化。在阅读内容方面, 除了阅读部分专业书籍以外, 高校女教师特别喜欢阅读服装、美容等休闲杂志, 较少阅读政治、伦理等其他书籍。在阅读地点和阅读方式的选择方面, 她们较少选择来图书馆看书, 通常都是在家通过浏览网页或翻阅自购书籍的方式获取信息。
3. 专业知识补充不足。
毋庸置疑, 高校女教师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学习, 她们有着精深的专业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领域知识不断分化与综合, 她们需要继续研究和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适应教学的需要, 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然而事实上, 她们的专业阅读目的很明确, 通常是为写论文或做课题查阅相关专业资料, 较少为补充专业知识而开展阅读。
二、高校图书馆推广女教师阅读的有利条件
1. 丰富的馆藏资源。
丰富的馆藏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和推广女教师阅读的物质条件, 它所具有的丰富馆藏资源可为高校女教师查阅专业文献, 了解各专业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拓展和深化教学, 提高科研水平。同时, 高校图书馆有着门类齐全的各类书籍, 可最大限度地满足女教师多方面的阅读需求。
2. 女教师相对集中, 易于组织阅读。
高校女教师供职于同一所学校, 人员的相对集中便于图书馆宣传图书信息, 可让女教师便捷地了解图书馆举办的各项阅读活动, 高效地组织女教师开展各类女性阅读。很多阅读活动可在女教师来校上课或学校举行某项集体活动之时便可完成, 极大地节省了女教师的宝贵时间。
3. 女性馆员居多, 易于与女教师沟通和交流。
在高校图书馆的人员构成中, 女性馆员的数量占了绝大多数, 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女性馆员占到了70%以上。女性馆员与女教师同在一个环境工作, 她们接收的信息内容和渠道大致相同, 且同为女性, 她们有着很多共同爱好, 对很多事物有一致的看法和理解, 女性馆员能很快走进女教师, 与她们交朋友, 更好地宣传图书馆工作和开展各项阅读活动。
三、高校图书馆推广女教师阅读的应对策略
高校女教师是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一个群体, 事业是构成她们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做好本职工作是她们的社会责任。高校女教师也是生活中普通的社会成员, 同样要面对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更好地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因此, 高校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活动要有针对性, 要结合女教师和图书馆的实际情况, 以服务女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为主, 研究这一群体在工作与生活中的相似性, 总结她们经常面对的问题, 在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生活质量上下工夫, 让阅读成为她们事业和生活的向导。
1. 加强馆藏资源宣传。
文献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女教师阅读的前提, 高校图书馆要摒弃重资源建设, 轻文献宣传的做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本馆馆藏文献、特色资源、馆藏布局、书刊借阅方法、电子文献使用流程等进行宣传, 让更多的女教师, 尤其是新进女教师了解图书馆藏书概况。同时, 有针对性地做好新进书刊的宣传工作, 让女教师及时了解图书馆上架新书的大致情况, 引起她们的阅读兴趣, 增强她们的图书馆意识。
2. 美化阅读环境。
能在一个清新、洁净、优雅的阅读环境里, 手捧一本好书, 不啻为一种享受。在环境方面, 高校图书馆应重点在整洁、舒适、方便等方面美化馆内阅读环境, 让来馆的女教师愿意入座阅读, 并在这个阅读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在馆藏布局上, 可设立影音区, 组织女教师观看大家比较关注和社会反响较大的影片, 丰富女教师的业余生活。可设立女性读品区, 摆放女性喜爱的报刊, 让她们能随手翻阅读品, 随着舒缓的音乐享受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
3. 满足阅读需求, 提升阅读品位。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 高校女教师的数量逐年增多。受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高校女教师的阅读兴趣比较广泛。高校图书馆要调查本校女教师的阅读兴趣, 作为订购图书和满足阅读需求的依据。高校女教师学历素质相对较高, 有较强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但由于工作、生活、经济和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 很多人喜欢阅读明星八卦类报刊, 了解明星的恋爱、婚姻和家庭, 既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 又不利于提高阅读品位。为此, 高校图书馆要做好女教师的阅读导向工作, 引进高品位图书, 指导女教师阅读积极向上的书籍, 勿将大量阅读时间用于探窥明星私生活。同时, 图书馆还要注重提高女教师的阅读质量, 抛弃休闲式的浅阅读, 真正做到潜心研读, 创意阅读, 最后读有所得。
4. 提高女性馆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高校图书馆女性馆员居多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开展女教师阅读活动时, 图书馆要注重提高女性馆员的素养, 提高女性馆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女性馆员平时要了解各专业领域的发展和研究概况, 在推荐阅读书目之前, 自己首先要阅读作品, 要有自己的理解。这样在开展阅读活动时才能做好新书宣传工作, 才能发挥好阅读导向作用, 才能搭建与女教师阅读对话的平台, 从而吸引更多女教师参与到图书馆组织的阅读活动中来。同作为女性, 女性馆员与女教师很容易找到共同语言, 容易走进女教师的内心世界, 为开展阅读、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5. 开展系列阅读活动。
高校图书馆可根据实际, 切实可行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如请本校学有专长的女教师或校外专家、学者就大家感兴趣的某一领域或社会现象发表演讲, 如化装、社交、礼仪、理财、心理健康等。可加强阅读日宣传, 开展女教师阅读日活动, 拟定女性阅读日宣传口号, 组织好阅读日的读书活动。此外, 还可开展读书评比活动, 评选出一定时间内在图书馆借阅书刊排在前几名的女教师读者, 评选出积极参与图书馆阅读活动并撰写高质量阅读心得的女教师, 给予全校表彰, 以此增强女教师的阅读意识, 积极参加阅读活动。
6. 建立女教师阅读数据库。
为鼓励女教师阅读, 并分享阅读心得, 图书馆可以在本馆网站上开辟专栏, 搭建读书交流平台, 让女教师自由撰写图书馆推荐书目的阅读心得, 分享阅读经验和感想。图书馆可就此将其建成女教师阅读数据库, 展示女教师参与阅读的程度和水平, 并作为阅读评奖的依据之一。同时, 作为她们长期阅读的表现和成果, 在阅读数据库中还可增加她们公开发表的论著和结题项目, 增强她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增强全体女教师的图书馆意识, 让她们爱上图书馆, 爱上阅读。
四、高校图书馆推广女教师阅读的意义
阅读是打开女性幸福之门的金钥匙。作家毕淑敏说, 幸福在你身心善美坚稳之处。阅读可让女性形成强大的内心世界, 是造就女性善美坚稳心灵的法宝。高校图书馆是女教师阅读的最佳场所, 开展阅读是关爱女教师的最高表现。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 对服务内容进行细化, 引进用户细分的原则, 关注女教师的阅读需求, 做好阅读的各项服务工作。高校图书馆关注和推广女教师阅读, 有利于她们了解专业发展动向, 补充专业知识, 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研究水平, 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高校图书馆开展女教师阅读, 可极大地丰富女教师的内心世界, 让她们有更多的心理能量应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 找到平衡心理的支点, 以宁静的心灵安顿好自己的生活。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长汤更生把母亲阅读看做是走向阅读社会的第一步, 女教师都将成为母亲, 她们是否阅读与下一代的教育和成长有重要关联。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孩子经常手捧书本, 大致可以推断出他一定有一个喜欢阅读的母亲。女教师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 她们喜爱阅读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繁荣进步的重要源泉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马林, 赵叶珠.津田梅子的女子高等教育思想初探[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2 (3) :58-61.
[2]魏国英.从女性研究到女性学学科建设——高校女性学发展脉络[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2 (6) :72-77.
[3]杨春.栉风沐雨铸辉煌砥砺奋进谱华章——女子学院科研创新之路[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2 (3) :74-77.
[4]张建奇.我国女子高校的历史回顾与发展趋势探讨[J].妇女研究论丛, 2003 (6) :41-46.
高校女教职工维权与发展研究 篇7
1加强保护高校女教职工权益的重要性
高校女教职工普遍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文化水平与工作技能,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和机关等岗位承担重要职责, 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女教职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全面发展综合素养,强化参与学校管理与决策的意愿,提升竞争能力,她们是学校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保证。
高校女教职工的权益得到保护,不仅指在工作学习方面给予重视,其身份的特殊性也要求对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困难给予帮助。女教职工除了繁忙的工作,还要扮演很重要的社会和家庭角色,另外一些生理现象如怀孕、生育等,都要求她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加强保护高校女教职工的权益,应从多方面给予支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女教职工的自身素质与地位,培养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而且有助于在民主、文明的大时代环境下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促使大家为学校的教育、科研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高校女教职工维权工作现状
考虑到女性身体和心理的客观因素,国家制定了保护女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高校各相关职能部门也拟定了具体细则实施推广。但由于女教职工在高校所处的地位不是很高, 政绩和业绩也不突出,导致针对女教职工权益保障的制度不是很明确和健全。另外,女教职工普遍缺乏维权意识,职能部门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维权工作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2.1女教职工的维权意识不高
大多数女教职工维权意识不高,一方面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另一方面维权意识淡薄。高度教育的持续发展对高校教职工提出了新的标准,高校女教师由于科研和论文考核要求逐年提高,承受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另外,由于女性的社会角色使得大多数女教职工在完成日常工作之余,还得承担大量家庭事务,青年女教职工还有生育、抚养下一代的责任,她们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与生活中,即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没有时间再去维权。有些女教职工本身缺乏参政议政的热情,对女教职工应有的权益保障知之甚少,缺少维护自身利益的主动性。
2.2缺少女教职工维权途径
有些高校对女教职工的权益保障相对滞后,维权工作重视不够。虽然有较多维护女教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但并未落到实处,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女职工委员会,但重点在开展各项活动,没有深入基层。高校领导岗位中女性教职工较少,尤其是正职,在制定福利与保障政策时没有考虑女教职工的困难,因此缺少保护女教职工权益的针对性措施与制度。维权制度与维权机构的不健全,导致女教职工的维权渠道不畅通,当权益受到损害时,由于缺少合法性依据与维权途径,很多女教职工往往会选择息事宁人。
3高校工会完善女教职工维权机制的对策与新途径
高校工会由于人员和职能权限等原因,工作重心放在节假日福利和文体活动方面,满足教职工的物质文化需要,但对维权事务显得力不从心,针对女教职工的维权意识和执行力更加薄弱。维权职能作为高校工会最基本、最核心的职能, 如何有效完善并进一步强化该职责对完善女教职工的维权机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工会应强化维权意识和维权职能,通过以下途径为维护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
3.1制定和完善法规和条例,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
高校维护女教职工权益的法律规定普遍国家相关法律政策以依据,具体实施细则不够完善,以至于一些特殊保护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比如女教职工产假时期、绝育手术休假时期的工资、津贴待遇,还有女教职工人流的假期和待遇等。 很多女教职工本身不了解有关的法规条例或是不好意思提出诉求,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合法权益与经济利益,严重挫伤了女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高校工会应通过制定和完善保护女教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条例,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保障,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女职工委员会维权中心,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为维权的顺利开展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从而更好地保障女教职工的权益。
3.2增强高校女教职工的维权意识,确保女教职工的维权地位
高校工会应积极组织女教职工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高校教师和妇女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知识,如 《教师法》、 《教育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 《妇女权益保障法》等, 可通过校园网、微信平台、举办知识讲座等多种宣传模式普及法律知识,将维权意识渗透到女教职工的思想中去,让女教职工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高校工会应将关爱女教职工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作为工作重心,以慰问或者个别访谈的形式定期了解特困女教职工的状况,力所能及地帮助她们解决生活和工作的困难。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会每年一次组织女教职工参加妇女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开展妇女卫生保健知识相关讲座,做好妇科病和乳腺病的普查,使患病女教职工得到及时治疗。当女教职工有维权事件来访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会积极接待并及时处理,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切实维护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确保女教职工的维权地位不受影响。
3.3加强妇女组织的自身建设,促进女教职工的全面发展
加强妇女组织的自身建设,是高校做好女教职工维权的基础。高校工会应搭建促进女教职工成才的工作平台,以切实提高女教职工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提供女教职工在政治、 经济和教育进修等权益的保护和激励措施,拓宽女教职工的发展空间,提升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能力和地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工作成绩斐然,其中妇女之家建设已成为上海市各高校楷模,2015年又成立了妇女研究中心。妇女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学校妇女工作的高起点延伸,为推进女性人才工程建设提供更多平台,并扩大了工会女职工会员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作为学校妇女工作的研究机构,中心创新维权方法和策略,最大限度地保护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索和掌握妇女发展的规律,深化妇女和性别理论研究,为女教职工成长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
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 篇8
一、对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第一, 研究对象。对在校的大学女生选出500名作为研究对象。
第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对一些关于锻炼与体质、性格焦虑有关的材料、杂志、报刊、书籍进行搜集, 获取大量、有力的理论依据。 (2) 问卷调查法:对在校的女大学生发放关于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以及对体育运动项目调查的问卷, 调查500人, 发放500份问卷, 回收500份。其中18份问卷属于无效, 有效问卷为482份, 有效率为96.4%。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经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 我们看到女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比较重要和重要的所占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分别占到了42.5%和48.6%, 从这个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当代的女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对体育锻炼也有着较高的需求, 从数据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女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是无关紧要、不重要的, 这两个比例占到了3.5%和2.4%, 从这个数据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女同学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还是不够深刻的, 这也就提醒了我们要在主观上提升女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
第一, 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女大学生对体育认识的偏差。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 物质生活的水平已经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理念之一, 中小学对于升学率的看重也使得学校对于体育课的轻视, 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即使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即使想参加体育锻炼也没有合理的时间和适合自己的项目。这些因素对女生的影响最大, 是调查问卷中83%以上的女生不去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
第二, 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强度、时间的偏差。在500份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搞笑大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强度和时间上都有着很大的偏差:频率在每周1—2次的占到了60%, 时间在半小时左右的占到了93%, 锻炼的强度一般都是在身体刚刚出汗为止。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 每周参加1—2次的女生要高于爱好体育锻炼的女生。来自于农村的女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较低, 甚至会出现一部分的抵触情绪,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 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与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是成正比的, 同时也反映出了物质条件对于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第三, 女大学生喜欢参加的体育项目和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女大学生喜欢参加的体育项目多余锻炼形体美、具有较强的韵律节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并不发生身体接触的体育项目;但是女大学生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却呈现出了另外的一番景象, 如:慢跑、羽毛球、排球、篮球、健美操等。这两者出现如此大的反差,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参加的体育锻炼与个人的经济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2) 体育器材的限制使得学生只能选择诸如篮球、羽毛球这些项目。 (3) 体育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行, 一些学校师资力量存在不足, 无法对学生形成系统的辅导和教学。这些原因造成了女大学生即使想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 但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 使得只能选择诸如慢跑这些项目进行体育锻炼。
第四, 体育锻炼的动机。动机是人行动的内驱力, 它激励人们积极完成某个目标。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健身实践的心理动因。在本次的调查中我们看出, 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首要动机是消遣娱乐, 第二动机是为了健美减肥, 增强体质则排名第三, 从这一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出, 女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是清楚一致的,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语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趋于一致的, 当代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有着多元化、自主化的趋势, 他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体育的价值与功能, 对参加体育活动有着正确的目的认识。
二、影响女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因素分析
1. 缺乏参与的体育氛围环境
体育氛围能够直接影响到参与到其中成员的行为与情感, 浓厚的体育氛围, 对人体所能引起的认知过程就越深, 并能够吸引参与者主动的参与到其中。大学阶段女生的世界观已初步成型, 她们喜欢与同龄群体在一起, 有研究表明, 人的态度在群体中存在着类化现象, 无论是理想、价值观等, 个人都会受群体中他人的影响。所以说, 缺乏良好的氛围成为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不足的因素之一, 加之女大学生天生矜持、腼腆、胆怯的性格, 先天运动素质弱于男生, 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女大学生的体育行为。
2. 懒惰心理因素
在对高校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进行调查中我们发现, 有接近5成的女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但懒惰心理却阻止的她们进行体育锻炼的脚步, 这也是为什么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3. 学习压力的影响
“学习压力大没时间”是制约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学生入学后, “考证”“过级”的思想变深入人心, 女大学生把自身较大部分时间投入到了学习之中, 学习与锻炼之间的冲突, 让更多学生选择了学习, 放弃了体育锻炼。因为学习好即可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带来老师更多的好评和认可。另外, 高校的课程安排上, 通常给学生设置了较多的课程, 让学生根本无暇参与到其余的体育锻炼之中, 把空余的时间都安排在了处理生活事物上, 如购物逛街、交朋友聊天、上网、听音乐等等, 只好放弃参加体育活动。
4. 场地因素的影响
器材场地设施的缺乏是影响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器材场馆设施的缺乏不仅是长春市各高校存在这个问题, 全国各高校都存在这个问题, 这是由于近年来由于全国各高校普遍扩招使学校人数迅速扩大, 从而降低了人均校园体育设施的使用率, 这直接影响到长春市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必备条件。除此之外, 还存在场馆的类型与学生的喜欢参加的体育项目之间的矛盾、场馆的管理维护与学生无偿使用的矛盾。
从女大学生对喜欢参加的体育项目调查表中我们看到, 健美操、体育舞蹈、瑜珈、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游泳、等项目的选择人数都很多, 而这些项目的场地情况却很不尽人意, 有些项目的场地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现有的场馆设施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场馆类型的这种状况极大的限制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是成为阻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场馆的严重缺乏, 造成现有场馆、器材的超负荷运转, 如不及时维护、保养, 很多场馆、器材的使用年限将大打折扣, 在体育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 各高校在一些投资大、保养难、器材消耗快的体育项目上采取了适当收费的政策, 因此也就出现了管理维护与使用的矛盾。
5. 缺乏技术指导对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
缺乏技术指导是影响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课外体育活动是目前女大学生除体育课外主要的体育活动渠道, 就目前大学生的情况看, 虽然经过了小学、中学十多年的体育教育, 多数学生仍然没有形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和能力,
三、改善建议
针对此类问题, 我们应该根据女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去举办一些讲座, 邀请一些专家和运动医学医生来举办一些专题的讲座, 让学大学生通过专题讲座来了解体育锻炼的益处。在大学体育课堂上, 教师要根据女学生自身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合理的安排课程, 让女大学生可以正确处理和认识文化课程和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体育锻炼并不会成为学习文化课程的阻力, 相反会成为学生增强体质、使得学生可以提高学习文化课程的学习效果。学校也要在合理的情况下投入资金, 增加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改进:
第一, 教师要加强女大学生的卫生保健知识, 让大学生可以正确处理好在青春期的变化与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安排一些具有娱乐性和益智性的体育项目让女同学们选择。
第二, 应根据女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合理的安排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 教师应该利用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和难度, 从而激发同学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使得女同学既满足锻炼的同时, 也养成平日进行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第三, 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不断的提升自己教学能力, 使教学方式和手段丰富化;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公平、民主的对待每一位同学, 使同学们在一个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进行体育锻炼。
三、小结
目前, 我国高校的女大学生普遍存在对体育锻炼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 进行体育锻炼的频率、强度、和时间都有一定的偏差。女大学生参加的体育锻炼往往都是根据女性的生理、心里特点来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体育项目。但是由于我国的体育教学赛设施和环境等元素的影响, 使得实际情况与理想化目标有着一定的差异, 这就需要我们利用科学得方法, 来进行改善, 根据女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科学的体育锻炼。
摘要:我国的大学生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 其身体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我们国家能否走上国富民强的道路。我国高校的女大学生当前对体育锻炼的意识十分薄弱, 对参加体育锻炼多是为了减肥或者为了参加期末体育考试。女同学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较短、强度低、体育项目选择过于单一, 大多以考试考试项目为主。本文就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收到的影响、学习负担、以及心理因素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高校体育,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研究及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发昌.培养高校大学生体育健身习惯的方法研究[J].运动精品 (学术版) , 2013 (6)
[2]关彦莉.浅谈高校女子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对策[J].体育时空, 2013 (24)
[3]李志鸿, 胡仲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女生教学方法的探讨[J].考试周刊, 2013 (88)
[4]崔贺成.提高大学女生参与体育课积极性的行动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5)
浅谈高校女教职工工作新发展 篇9
关键词: 高校;女教职工工作;女教职工
高校女教职工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女教职工工作要坚持把提高女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女教职工特有的双重性出发,积极探索提高女教职工素质的新思路,促进女教职工的全面发展,增强学校对女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女教职工对学校的向心力,让女教职工最大限度地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从而推动学校事业整体发展。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女教职工在高校的重要地位
高校女教职工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工作中,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岗位分布上,都是新时期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沈阳大学现有女教职工1255人,约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一半,是名符其实的“半边天”。在她们中间有年近半百,虽然肩负生活和工作的重担却仍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中老年女教职工,有刚毕业不到30岁的青年副教授,她们敢于拼搏,勇于挑战,用开拓进取的精神完善自己,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来充实自己,谋求自我超越和发展。近两年来,沈阳大学女教职工的学历层次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中 124名女教职工取得博士、博士后学位,占全校博士总数的57%;409名女教职工取得硕士学位,占全校硕士总数的71%,还有百余名女教职工正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教授95人占全校教授总数的52%,副教授女教工331人占全校副教授总数的59%,担任中层干部54人,占中层干部总数的31%。因此,在学校到处都能见到女教职工勤奋工作,不懈追求的足迹和身影,女教职工在学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发挥女教师主力军作用。
女教师在全校女教职工中占主导地位,为发挥女教师在教学、科研领域的作用,女教职工组织积极推荐在一线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女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各行业先进人物评比,树立典型、宣传典型。通过抓典型来带动一般,推动女教职工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在全校女教职工中形成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和育人氛围。通过抓业务练兵,激励女教职工提高专业素质,使女教职工在育人的大舞台上有条件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定期开展 “沈阳大学优秀女教职工”和“沈阳大学最佳女教职工”评选活动,树立女教职工在学校改革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方面的先进典型。使广大女教职工学有榜样,推动女教职工工工作向深入发展。
三、以女子业余学校为载体,全面提升女教职工素质。
为深入开展女教职工工作,加强女教职工队伍自身建设,各分工会推选了专门女工委员,重新调整了校女子业余学校组织机构。以采取自定目标,自我发展为主,以女教职工业余学校为依托,充分发挥阵地优势,组织引领广大女教职工积极投入到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活动中来,焕发她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工作热情,激发她们的工作潜能,为优秀女教职工人才脱颖而出和展示才能创造机会和条件。为此我们举办了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学习班,对开展每一项活动,都精心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富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女性群体活动。突出主题,提升活动的层次,把女教职工素质自我提升工作提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
四、全心全意服务,真心实意维权,共创和谐校园。
维护女教职工合法权益是女教职工工作的重点,首先要为女教职工维权提供组织保障。女教职工组织建设是女教职工工作的基础,要认真贯彻《工会女教职工委员会工作条例》,加强对女教职工工作的领导,健全工会组织网络,便于上下通达,统一思想,使女教职工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总结,并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为开展女教职工工作,加强女教职工队伍自身建设,校工会建立了女教职工档案。其中包括女教师档案、女硕士档案、女博士档案、女民主党派档案、大龄女青年档案和单亲女教职工档案。女教职工组织维护女教职工合法权益,向学校递交了“关于执行国务院有关‵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放假的请示”,建议将法定的半日假期纳入学校统一管理,准予每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给学校女教职工半日假期。
女教职工工作要准确把握学校工作的大局和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服务中心工作,突出维护职能,动真情,办实事,通过创造性的工作,把广大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落实、维护好,把她们的积极性调动发挥好。使广大女教职工在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自身素质的同时,锻炼了能力,增长了才干,实现了自身价值。工会女教职工组织要坚持观念创新,用声音表达意愿,用作为塑造形象,用爱心感染职工,用活动产生影响,充分发挥出工会女教职工组织的作用,塑造先进的大学精神,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创造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建设一流的文化环境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意文,杨延红.做好高校女工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6月.第11卷第3期.
[2] 朱春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高校工会女教职工工作的思考.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6期.
高校女辅导员 篇10
一、调查方案
为了提高调查问卷的有效度, 本问卷在正式调查之前进行了预调查。根据预调查, 对问卷进行了修改, 将与研究内容相关不大的题项进行了删减, 并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假设进行了修订。
正式调查抽取了江苏某高校24个学院76个本科专业中的480名女大学生。在抽样过程中, 考虑了调查对象的专业分布、家庭背景的城乡分布和年级分布。在调查收回的4 8 0份问卷中, 有效问卷4 1 2份 (对于数据缺失的问卷均定义为无效问卷) 。
数据处理方法主要通过SPSS软件进行描述和分析, 用到的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
二、调查对象的消费状况
1. 基本生活费
调查表明, 每月消费700元以上的占1 2.6%;消费在3 0 0~700元的占82.4%;消费在300元以下的占5%。大部分女生的消费水平属于中等消费, 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大部分消费合理的大学生中有极端的现象出现:有每月消费上千元的女学生, 也有每月消费在2 0 0元以下的, 各为2人, 占到调查人数的0.5%。
2. 服装及化妆品消费
高校女生对于服装时尚流行的追求较为突出。她们喜欢追求新潮, 时尚和品牌消费趋势强, 每学期的服装支出在消费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调查表明, 每学期在服装方面的支出有2 0.8%以上的女生在100元~300元之间, 27.1%的女生支出在300元~600元之间, 52.1%的女生支出超过600元, 而且大部分来自城市。每学期化妆品支出有40.3%以上的女大学生在100元~300元之间, 37.1%的女生的支出在300元~600元之间, 22.6%的女生支出超过600元。
3. 手机消费
就所调查的对象中, 有手机的学生占到8 6.5%, 手机的花费在部分学生的消费中已经占到了一定的比例, 包括手机购买费用、通信话费 (包括短信费) 。购买1 0 0 0元以下价格手机的学生占65.6%, 其中农村学生占到60.1%, 1000元~1500元价格手机的学生占2 3.3%, 农村学生占到3 1.7%。就手机通讯费而言, 有45.5%的学生在50元以下, 40.4%的学生在50元~100元之间。
4. 谈恋爱支出
调查的480名学生中, 有56.4%的女生谈恋爱或以前谈过恋爱, 用于恋爱支出在200元以下的占59.3%, 200元~500元的占到20.8%, 花费在500元~800元的占12.7%, 800元以上的占到7.2%。可见谈恋爱的支出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这其中部分女生在校外租房同居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三、女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1. 理性消费是主流
从调查结果来看, 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女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调查, 在购买商品时, 女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 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 女生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 这使大学生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
2. 消费的爱美心理
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 女大学生对美丽的消费毫不吝啬, 尤其是大二以上女生。大一女生由于高考学习的惯性因素, 平时仍以学习为重, 在装扮和追赶时尚上未投入太多的时间与金钱。在熟悉高校学习环境以后, 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她们追求时尚, 紧跟潮流, 在购买商品时, 较多地侧重于外观包装, 在意美的效果, 不断地追求产品的流行趋势, 使用一些新颖、奇特的产品来强调自我的惟一性。
3. 消费的攀比心理
女性通常喜欢与处于同一层次、境况相类似的人做横向比较, 总想要拥有比别人更多更好的商品。这种消费心理驱使女生在购买商品时, 考虑的不是商品的实际价值和迫切需要, 而是为了赶上别人, 超过别人, 借以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和满足, 因此这种消费心理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情绪冲动性的特点。
四、结论与建议
女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 自我意识增强, 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 虽然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已经日趋理性, 但是仍存在攀比情绪和爱慕虚荣的心理。高校应积极引导, 帮助女大学生树立科学和谐的消费观, 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 就会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塑造起促进作用。
摘要:随着高校的招生规模扩大, 女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女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及消费状况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通过问卷, 对江苏某高校女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 对消费心理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对如何树立正确消费观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女大学,消费,心理,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素云:大学生不良消费现状及消费道德之重构[J].商场现代化, 2007, 11, 38~39
[2]曾莉韩之璐:大学生消费心理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华文化论坛, 2008, 8, 103~104
[3]刘志伟: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点及企业应对策略[J].工商大学学报, 2002, 17, 5, 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