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素质简析(精选12篇)
高校辅导员素质简析 篇1
辅导员既是大学班级的管理者, 又是学生事务的服务者, 同时肩负德育的重任, 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于一体。辅导员的素质关系着高校德育的质量和大学生校园生活的质量, 关系着高校人才的质量。而辅导员心理素质是其整体素质结构的基础和核心,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所以探讨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高校辅导员知识结构、智能品质的不断完善。
根据有关调查表明,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整体上是好的,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不合理。很多高校辅导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从事的工作不相符, 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欠缺, 尤其是一些非师范专业毕业生, 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而且知识更新意识不够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大学生包括高校辅导员自身在内, 都会遇到很多问题, 这其中有社会的、经济的, 而更多的是思想观念、价值观的问题, 辅导员若不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 就不可能有效地解答学生的困惑。二是智能品质不够完善。很多高校辅导员运用教育科学知识开展思想工作的能力较弱;科研意识不够强、科研能力较差;缺乏挑战精神与创新意识;组织管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因此, 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有助于高校辅导员看清自己的不足, 不断地学习、汲取能量, 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结构, 提高知识素养和智能品质。
1.2 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健康心理的维护。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最直接的实施者,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 是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广泛的教育者之一。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状况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其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 影响到高校稳定局面的长期保持。据有关调查分析,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从总体上看是比较好的。多数辅导员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和良好的智能品质, 善于正确处理学生问题, 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能够胜任现职工作;多数辅导员能以教育事业为重, 不计较个人得失, 表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的社会期望值较为合理, 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也较为合理, 大多数辅导员能够自尊、自立、自强、自信, 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2]但近年来由于竞争压力、人际交往等种种原因导致部分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不高, 存在焦虑、烦躁、压抑、紧张等心理问题, 这与辅导员应有的心理健康特征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 需要加强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培训, 使其学会一些调控的手段和方法, 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能力和适宜的宣泄方式, 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沉着的情绪, 并具备较强的抗干扰和自控能力, 防止焦虑、烦躁、抑郁等心理疾病的产生。
2. 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
2.1 理论知识素养的形成。
知识素养是辅导员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知识素养的形成是以知识结构的完善为前提的,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知识、教育与心理科学知识、广泛的社会文化知识和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一名理想的高校辅导员应该在具有一定的思想工作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拥有广博的社会文化知识。当代科学一体化的趋势要求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KAQ模式 (即知识、能力、素质) 。[3]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的知识结构必须兼顾专与博两个方面。除了掌握本学科知识以外, 还要注重心理学、教育学、形式与政策等课程的学习。
2.2 智能品质的培养。
智能素质是辅导员心理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功能部分, 是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操作系统。辅导员智能素质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各种影响进行教育加工能力的培养。这既要求辅导员具备与科学认识相关的逻辑智能, 又要求其具备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结构特点、水平和方向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二是对教育影响进行传导的语言智能的培养。因此既要培养其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讲究语言的艺术性、思想性, 也要善于选择最接近学生思想情感的词句, 以引起学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三是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包括善于对学生的思想情况、特征和动机等作出分析, 确定思想教育的措施,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减少并消除消极行为, 善于做个别学生思想工作的能力等。[4]
2.3 情绪情感品质的培养。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绪情感能转化为动机和行为, 情绪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行为自发形成的动力, 它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加以控制。情绪和情感是心理素质结构中的动力成份。辅导员情绪情感培养的主要内容, 是使其懂得情绪情感发生发展的特点、水平和规律, 学会一些调控的手段和方法, 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能力和适宜的宣泄方式, 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沉着的情绪, 并具备较强的抗干扰和自控能力, 防止焦虑、烦躁、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5]
3. 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
3.1 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培训。
首先, 当前各高校招聘辅导员并没有专业条件的限制, 辅导员所学的专业与学生的专业联系不大, 对学生的专业引导方面存在不足。其次, 很大部分的高校辅导员缺乏足够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 尤其是一些非师范专业毕业生, 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 只是在岗前培训时有所接触, 但是不够专不够精, 尤其在心理学方面, 很多具体方法既需要理论支持也需要经验指导。此外, 知识更新意识不够强, 辅导员若不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 就不可能正确有效地解答学生的困惑。所以, 高校辅导员必须不断进取, 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6]同时, 高校辅导员在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之余, 参加一些心理健康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和角色意识, 正确认识高校辅导员角色;培养较强的责任感、事业心;培养较高的自信心和接受现实挑战的勇气;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及其它社会活动;培养与他人及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的情绪情感;培养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坚强意志和品格。
3.2 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强化心理训练, 增强心理教育能力。
实践是培养和锻炼辅导员心理教育能力最现实、最重要的途径。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博览群书, 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 完善知识结构, 还要勇于参加社会实践, 培养各方面的实际能力, 尤其是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中, 在解决学生思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 自觉运用心理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自觉培养心理教育能力。据研究显示, 心理健康的人更易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并能内化为自己的信念, 外化为自己的行为, 而且一些错误的思想与不良品德往往是在不健康的心态下形成或表现出来的。因而,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身心健康有好处, 同时也有利于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辅导员具备了良好的心理教育能力, 就能将自身的优秀素质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从而达到学校教育的目的。[7]因此, 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在实际的工作中, 要自觉运用心理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不断强化心理教育能力。[8]
3.3 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评价和考核体系。
心理素质是辅导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应作为高校师资培训的重要方面, 要纳入在职教师培训的日程, 要同辅导员的工作考核、职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使之成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尤其是德育师资、心理咨询师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心理素质的考核纳入对辅导员考核的范畴, 运用心理学、管理学、人才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 研究制定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 组织或聘请有关专业人员组成考评小组对辅导员心理教育能力、心理素质进行定期考核, 考核结果作为辅导员评优评先和晋升职称职务的重要依据。
总之, 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和过程, 这需要社会、高校, 以及个人等各方面的不断努力和协调。我们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学生工作的质量也会更上一个台阶。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 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多。所以高校辅导员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 而其中又以心理素质为基础和核心。本文拟从心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内容和途径这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劳丹.关于如何培养和提高现代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 2006, (34) :102.
[2]庄丹娅.论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培养[J].黄山学院学报, 2006, 8 (6) :150-152.
[3]代伟.论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J].红河学院学报, 2005, 3 (5) :86-89.
[4]陈琳.浅谈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3) :246-249.
[5]吕世军.浅谈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6, 6 (27) :87-89.
[6]程振华.试论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J].台州学院学报, 2007, 2 (29) :75-78.
[7]郭春霞.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透视[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5, 4 (13) :69-71.
[8]王道阳, 王琼.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当代教育论坛, 2005, (6) :86-87.
高校辅导员素质简析 篇2
论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要求
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工作能否顺利开展,高校辅导员应具备优良的政治素养、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系统、扎实且结构合理的理论知识、健康的身心素质,以及主动学习、创新工作、组织策划、协调沟通、排忧解惑、榜样教育、控制全局、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高校应积极探索提高辅导员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水平.
作 者:张剑峰 曹茂昌 ZHANG Jian-feng CAO Mao-cang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150080刊 名: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ILONGJIANG ADMINISTRATIVE CADRE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年,卷(期):“”(3)分类号:G64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素质 能力 有效途径
提高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初探 篇3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
一、辅导员工作的综合性强,努力成为从事学生工作的多面手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这种综合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它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大学生,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需要深入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同学校的其他职能部门工作相比,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决定要通过经常性的思想工作和经常性的管理工作去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而且这种规范是从整体规范开始进入细化个体规范的过程。二是辅导员的工作是渗透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娱乐之中,而不是游离于这些具体过程之外。三是辅导员工作主要是以学生班级或学生社团组织为依托,以学生干部为骨干而展开的。因此,对辅导员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要求就不是单一的。四是这种综合不仅是横向的各组成要素的综合,还是纵向发展素质的综合;不仅是校园内信息接受与处理的综合,而且是社会性信息的接受与综合,要发挥好学校、社会和学生的有效桥梁纽带作用。
由此可见,对辅导员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从辅导员的来源来看,几乎全是从高校毕业学生中选拔出来的。好处是,对学校工作熟悉,对学生工作有亲身感受;不足之处是,阅历浅,接触面窄,就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和从方法提高的深度和广度来说就显得有些单薄。难免带有某些程度的“学生气”。年轻辅导员必须要有一个再学习、再思考、再锻炼、再提高的过程。其中比较突出和重要的有:学习能力,根据辅导员工作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学习目标体系并坚持不懈的付诸实践;调查研究能力,重在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包括决策与计划、鼓励与组织、用人与控制等,没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辅导员的工作就很难落到实处。
二、辅导员工作的服务性强,从多角度深入学生工作
现代管理科学认为: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而且就其本质关系来讲,主体就是为客体服务。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其基本特征不是知识的交流传授,而是在思想和行为潜移默化中的言传身教。寓教于管,寓教于乐,寓教于具体事中是主要工作方法。辅导员要对学生的思想负责,要对学生的行为负责。不仅对现实负责,而且对择业、就业负责。这些方面构成了一个全方位的服务系统。因此在辅导员与大学生这种特殊性的师生关系中,辅导员的工作具有更强和更多的服务性。学生有了思想问题,你和风细雨的疏导引导他是服务;学生行为有了问题,你给他陈明利害进行规劝也是服务。充分认识这种服务性,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思想独立性增强了,平等民主参与意识增强了,这种服务性就更加突出。服务性是师生平等关系的要求,是教育工作育人成才目标的内在要求。做辅导员工作,要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体贴入微地关心学生,不辞劳苦地培养学生。使自己和学生感情上水乳交融,思想上真正沟通,生活上打成一片,亦师亦友地开展教育工作。
三、辅导员工作的执行性强,深入实际、善抓落实是保证
辅导员工作可以说是高校的最基础的执行层,它的一个主要工作特点就是要切切实实地抓好落实工作。能不能把自己实际工作的重心放在抓落实上,既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也是一个思想作风问题。而善不善于抓落实又既是一个思想方法问题,也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一般地说,辅导员工作的成效与其作风的深入程度是成正比的。许多问题不仅是出于你苦思冥想的“新点子”,“新招数”,还在于你是否扎扎实实地去做一砖一瓦的实际工作,不愿意做艰苦细致的甚至是“婆婆妈妈”的工作,好大喜功,追求形式主义,都是不会有更多的实际成效的。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去,深入到工作的实际中去,深入到解决一个一个具体的工作中去,这样就会使认识不断深化,从而越来越把握主动权。
四、辅导员工作的灵活性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关键
一个辅导员负责200余名学生,这个群体的文化程度接近,但思想基础、社会阅历、个人追求、素质形成等却是各有千秋的,不会一个“模式”,不可能“一刀切”,也不会一劳永逸。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关键。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必须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既要善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又要像乐队指挥那样把不同的乐器有机的协调成美妙的音乐。在这里,对象是具有差别性的人和事,灵活性是对现实差异深刻把握后产生的一种主观适应,所以要结合现阶段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去为学生服务。因此,辅导员工作要依靠深入实际使自己从被动变为主动,在此基础上,还要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 篇4
一、辅导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
辅导员作为身处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大学生是一个思想密集型的特殊群体, 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也容易冲动, 缺乏社会经验与阅历。面对这样的一个群体, 辅导员在基层前沿要想发挥纽带作用, 想工作上出成效、出实效, 想被学生信服, 就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支撑。
理论素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但不是空头口号不是茶余饭后的文字游戏。政治理论是从人间烟火中提炼出来的, 在工作的各个维度中, 总能以某种方式凸显出来。比如, 学生会问你“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学生干部有什么好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什么用”等, 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功利, 但很实际, 是辅导员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 辅导员必须理论功底深厚, 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自身理论功底深厚、扎实, 才能够把博大精深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潜意识, 在不经意间以一个青年导师的身份, 去解决一些接地气的问题。
有人认为辅导员稍有政治理论素养就可以了, 思想政治理论是“两课”教师该深入钻研的事情, 而辅导员主要侧重于组织活动、管理业务等方面的事务。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辅导员政治理论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他的工作质量。作为在基层一线与学生面对面打交道的政工干部, 如果深谙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核, 就更容易理解上级的决策部署, 与上级组织更容易思维同步, 他也将具有更高的政治觉悟, 更容易洞悉和把握学生中的思想动态, 从而更容易将抽象的说教式的大道理“翻译”成符合学生特征的、容易被学生接受的语言。
二、辅导员应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素养
辅导员的工作与心理学紧密相连。比如:新生入学的适应问题, 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 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涉及的自我探索问题, 男女学生的恋爱问题等无不与心理学知识密切相关, 尤其是与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紧密相连。具有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素养有助于辅导员增强这方面的敏感性, 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进行科学干预。
目前, 高校一般都会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测, 但是时间一般安排在大一。限于人力物力, 对于测试结果只是用于筛查问题学生, 普通学生无法得知自己的测试结果。本着保密原则, 不属于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一般也不知道结果。然而, 事实上有些心理测试, 比如艾森克量表、明尼苏达量表等, 如果辅导员能够知道其内涵, 知道学生的测试结果, 就会对学生多一点了解和尊重, 就能够在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如果辅导员受过训练, 具有心理学方面的素养能够正确地使用心理量表, 就能够主动出击, 从而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比如, 在选拔学生干部的时候, 就完全可以加入心理测试的环节, 使选拔更具客观性。因为, 学生干部这个群体是一个纽带,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不仅联系着学生, 还要同老师, 特别是辅导员打交道。那么, 辅导员的性格特征与哪一种性格特征的学生干部更容易合作, 心理量表就能发挥作用。另外辅导员掌握了心理测试技能, 就可以不受时间限制随时在各个年级开展测试, 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做好防范工作。而霍兰德职业测试、MBTI这些量表, 如果能够熟练掌握, 更有助于辅导员的工作, 不但能够让辅导员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 而且可以帮助辅导员科学地开展就业指导和人际关系调解等工作。
三、辅导员应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情商
辅导员面对的是性格各异的同事和学生, 从事的是“人”的工作。要想做好这份工作, 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良好情商是最基本的。只有自身人格健全、心态平和了, 才能够接纳周围的同事和学生, 才能真正尊重同事和学生。良好的情商, 有助于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急学生所急, 谋学生所虑。所谓人格和情商,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能力。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 一个情商有问题的人, 是不能够做到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的, 是不能够做到尊重别人、善待别人的, 是不能够充满爱心、热爱生活的。
试想, 面对一个阴沉着脸、脾气暴躁、爱理不理的辅导员, 学生还会说出心里话吗?所以, 亲和力很重要。只有具有良好的亲和力, 辅导员才能够被学生接受, 才能够走到学生的心里去, 才能够成为学生信赖的人, 从而成为人生的导师。而亲和力从哪里来?无疑, 亲和力来源于一个人的健全人格和良好情商。
四、辅导员应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辅导员工作有很大一部分关联着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组织迎新晚会、毕业生离校活动、校园卡拉OK比赛、各种体育竞赛、各种讲座等, 无不关涉着辅导员的组织协调能力, 也时时考验着辅导员组织协调能力。一个丢三落四、没有组织性和计划性的人, 怎么去牵头开展这些活动?而计划常常赶不上变化, 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变化甚至失控场面, 更考验着辅导员的临场协调智慧和能力。即使是召开主题班会、培训学生干部、讲授就业指导课程等, 也需要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这样的能力, 一定能够掌控局面, 控制现场。因而, 只有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才能在活动中协调各方面、各层次的问题和关系, 摆好平衡;才能有效应对活动过程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才能使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德育课程紧凑、有序而富有吸引力, 从而真正发挥德育作用。
五、辅导员应具有一定的前沿科技文化素养
当今社会, 交往和信息流通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行政工作实行无纸化, 微博、微信等成为交往的主要方式, 信息更新非常迅速。大学生们接受新鲜知识快, 喜欢标新立异, 乐于尝试。面对这样一个年轻、时尚、掌握时代脉搏的群体, 要想融入其中, 必须跟上时代的节奏和步伐, 对流行和前沿保持着一份敏感和关注。只有这样, 才不会落伍, 才能够听懂学生们不断更新的语言和话题, 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
六、辅导员应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媒体素养
表达能力体现在口才和写作上。这两种能力, 对辅导员来说都很重要。从事“人”的工作, 沟通是很关键的, 而口才和写作是沟通的基础。一个口才欠佳的辅导员, 很难在讲台上侃侃而谈, 很难使自己的讲话绘声绘色、富有吸引力。即使在与学生谈话、调解各类学生矛盾等小场合, 拙劣的语言能力也会让自己的工作效果大打折扣。辅导员还需要经常做各类活动的策划方案, 经常在活动后写各类总结和通讯报道, 这就需要有扎实的写作能力。如果文字功底欠佳, 写东西就容易抓不住重点, 突出不了主旨, 达不到沟通和宣传的目的。
另外,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 言行中暗含着政策性和导向性。在当今的自媒体时代, 生活和工作交织融合, 透明度极高。处于这种环境中的辅导员, 言行更要谨慎, 发表种种言论要考虑影响。口才和写作能力固然重要, 但恰当而符合身份的表达也很重要。所以, 辅导员不仅要有好的表达能力, 还要有良好的媒体素养。
七、辅导员应具有协作奉献和吃苦耐劳精神
大学生是一群有着自己独立见解和想法的群体, 且正处于青春期, 时常莽撞、冲动而不辨是非。辅导员面对这样的群体, 时常会遭遇一些挑战和困难。普通家庭生活中, 父母面对一个孩子都会心力交瘁, 何况一名辅导员要管理好200名左右的学生呢?在学校这种环境中, 几乎任何事情都与学生直接或间接相关辅导员很难理清哪些属于本职工作, 哪些属于非本职工作。辅导员所在部门的领导, 往往也是为了开展工作的方便和高效, 把一些教务、专业实践、招生等本不属于辅导员工作的事情, 交给辅导员去落实, 所谓千头万绪一根针。这就需要辅导员额外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去处理不属于自己的工作, 还无处诉说。烦琐而快节奏的工作考验着辅导员的意志力和耐心, 考验着其协作奉献和吃苦耐劳精神。所以, 面对这样的状况辅导员既要统筹安排好工作的主次, 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保证工作质量, 又要带好一支学生干部队伍, 做好自己的助手, 从而从事务堆中跳出来。同时, 也要学会协作和奉献, 能够吃得苦中苦。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大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应具有政治理论素养、心理学知识素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情商、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前沿科技文化素养、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媒体素养、协作奉献和吃苦耐劳精神。
从物流人才培养看高校辅导员素质 篇5
正如人力资源是社会一切部门发展的根本一样,物流人才是影响物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证明,实现物流一体化,发展现代物流业,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人才队伍,,我国有一所高校经教育部批准开设物流专业,到,全国一共有298所高校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职高专有500多所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中职院校突破了1000所。虽然我国物流教育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②师资力量薄弱。③不同层次人才教育结构不合理。
2辅导员在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
物流具有系统性和一体化以及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运作的特点,同时企业面临降低成本的压力而增加对岗位多面手的需求,因此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面和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方能受到企业的青睐。
在面对高校学生工作发生了新变化的局面下,高校辅导员应当与时俱进增强自身的科研素质、人格素质、创新素质、信息网络素质等。
3提高科研素质
3.1提高科研素质的意义
(1)科研素质有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成效。高校学生工作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是国贸及物流等贸易专业,必须要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和理论层面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2)科研素质有利于辅导员职业道路的发展。专业化和职业化已成为辅导员今后的发展趋势,而辅导员要在以学术为衡量标准的高校中立足,没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是不可能的。
3.2提高科研素质的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确立研究方向。以前辅导员往往陷入繁重的工作中,忽视理论学习。殊不知,理论学习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扎扎实实的搞好理论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思考,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补充,才能为科研工作判定坚定的基础。
(2)既要个人独立研究又要积极参与集体研究。高校辅导员一方面要支持个人研究为主的信念,独立选题、申报、调查和总结,重视培养自己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有团队协作的意识,参与到集体研究中去,虚心向别人学习,开拓自己研究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3)加强交流与进修。参加校内外的研讨会,加强与其他老师的交流是辅导员提高科研素质的途径之一;同时,辅导员要主动参加正规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学习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科研素质。
4强化人格素质
4.1强化人格素质的意义
(1)辅导员的人格素质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人格对人的社会行为起制约作用,它可以成为社会行为的内在动力来源,为人的社会行为提供了稳固而一致的反应模式。
(2)高尚人格的影响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是促进学生人格完善的过程,要实现这一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的人格力量的积极影响。
4.2人格素质的培养途径
(1)加强师德建设。辅导员要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师法》中关于师德的规定加强思想道德理论学习,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努力扮演好辅导员的社会角色,成为学生道德楷模,
(2)培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优良作风。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有“身教重于言教”的意识,尽量避免简单的说教、灌输,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促使他们自觉地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道德情操。
(3)培养广博的知识架构。辅导员要增加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加强自身的文化底蕴,不断地提高人格魅力。
5增强观念素质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进步。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就要具备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具体包括创新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责任观念、实效观念和法治观念等。
5.1增强观念素质的意义
(1)辅导员的观念素质对大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最为频繁,辅导员所具备的观念素质也会通过一言一行展示给学生,并对学生产生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2)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时代初现端倪,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解放思想,自觉更新观念,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实际和大学生不断变化的实际,在教育手段、途径、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以实现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
5.2增强观念素质的途径
(1)要增强观念素质首先要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在21世纪辅导员所具备的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必须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指导的思想观念。
(2)要增强观念素质必须解放思想,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社会形势的变化要求辅导员不能只固守陈旧的思想观念,而应当解放思想,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同时辅导员要改变学校―家庭的工作生活模式,深入学生寝室、学生活动场所等,增加接触、观察、分析大学生群体的机会,了解大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及时归纳总结,并上升为理论。
6培养信息网络素质
高校辅导员所应当具备的网络信息素质是指具备娴熟的网络技术和高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运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6.1培养网络信息素质的意义
(1)21世纪的社会是以网络为手段的知识化的信息化的社会。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方式,网络不加区别的传播信息,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很容易受到负面的冲击,偏离正确思想观念,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指导的辅导员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网络素质。
(2)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收发电子邮件,参与网络聊天,浏览时事新闻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技术也成为物流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6.2培养信息网络素质的途径
(1)辅导员要具备强烈的信息观,敏锐的信息意识,做网络时代的有心人,注重培养开发信息、选择信息、存储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发现和确认有用的信息,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和选择,使其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充分利用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便利条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
(2)辅导员要学习和掌握网络交流和沟通技术、浏览和查询技术,网络信息发布技术和参与技术,成为网络世界中的一员,通过QQ、TM、BBS等通信方式与大学生在网上平等地交流思想、探讨问题,开展正面的理论宣传与舆论引导,弘扬主旋律,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中的指导地位。
浅析高校辅导员个人素质提升对策 篇6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个人素质 能力
当代大学教育是人才输送的重要环节。而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作为融合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环节,承担着重要责任。可以说,高校辅导员自身的素质的高低对高校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涵盖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大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教育部以教思政〔2014〕2号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标准,彰显了国家对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水平的重视,同时,该能力文件也为高校辅导员自身发展提供了指向性标准。
高校辅导员素质建设,不仅仅需要国家政策指引,学校制度规范,更需要的是高校辅导员自身的自我督促和自我约束,进行个人能力的提升。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自我素质水平现状和具体解决策略大概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认识高校辅导员自身能力建设重要性,树立自身素质培养意识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通常来源包括优秀应届毕业生毕业留校、社会人员选拔考核等。留校的一般是大学期间成绩优良,且长时间进行学生工作的例如学生会等院、校级组织的学生干部,毕业后从事辅导员工作;选拔考核的一般是各学校面向社会,在设定一定的学历基础上并进行笔试加结构性面试考核的人员。这部分人员通常拥有比较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或者学生生活体验,也具有比较高的个人素质,但也应该认识到,作为高校辅导员,他们缺乏从业资格的考核,缺乏教师资格相对应的一些例如心理学等的专业技能。同时,年轻的高校辅导员队伍一方面使得学生工作易于开展,一方面也暴露了其没有工作管理经验,缺少传输政治思想教育的能力缺失。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高校辅导员本身,应该正视自己的程度,认识到自己的个人素质对于工作面向人群的重要性,树立自身素质培养的意识。应该看到,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责任,在信息来源途径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如何保护学生的身心安全,如何帮助学生抵制不良思想,帮助学生度过“圈养-放养”的中学-大学的教学转变,是高校辅导员应该思索的问题。所以高校辅导员不仅仅是做日常学生的管理,学校信息的传递,学生事务的处理,还是在学生关键时期内给予道路引导和纠正的“手电筒”,是学校掌握学生思想方向和教育水平,国家了解人才素质的重要通道。所以高校辅导员素质的高低,对大学生素质、国家人才的输送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高校辅导员应认识其重要性,明确自身岗位必要性,正视自己的工作,有意识的从各个方面进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2.增强自身专业技能提升,明确个人职业规划
现阶段大部分辅导员在一定时期内都会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产生迷茫,认为已经常年并且很有可能未来也将一直从事单一而繁杂的工作,不清楚未来的方向。甚至有些高校辅导员完全感觉不到个人职业价值,加上工资不高,事务繁杂,出现离职的念头。
作为高校辅导员,避免职业迷茫的重要解决办法是应该进行完整清晰的个人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包括未来职业方向的规划和本职业在未来的职业深度的规划。例如,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一定的专业能力,取得相应的专业资历和证明,考虑从事知识传授领域或领导职位;又或者例如,在平时的工作中认真总结,不断增强自身处理事务的能力,认真维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树立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对学生事务进行创新性管理,诶生自己的业务能力,在本职业中取得职业荣誉,增强作为高校辅导员的业务技能。总之,无论是选择何种道路,作为高校辅导员本身一定要根据自身的个人职业规划,有针对性的从专业能力、思维方式、沟通能力等各个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意识到,即使是每日的“多读书,读好书”计划,也能够提升自身的人文情怀,从书籍中提升自己的修养,更好的作为学生的榜样力量。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拥有良好而清晰地规划,有的放矢的针对自己的需要进行专业、沟通等技能的锻炼,通过不断地业余学习,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做到拥有乐观积极的态度和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拥有自信而独立的职业态度,对大学生起到积极的感染作用。
3.提升个人职业责任感,升华职业理想
现阶段高校辅导员通常面临可能占用日常休息时间的比较麻烦的一些事物,例如离校学生的档案、党员档案处理问题,离校学生就业状态的后续跟踪问题,例如在校学生一些基础的日常事务管理问题包括宿舍安全、宿舍卫生、考试作弊等等。但往往这些这些问题也是最为考验高校辅导员个人职业责任感的工作事务。因为对于高校辅导员本身而言,这些问题介于可解决处理和可不解决处理的边界。无论采取措施還是不采取措施,自身的绩效考核都不会受到影响。但站在学生的角度,这些“事务”可能关系到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关系到未来个人品质和个人习惯养成,关系到人才的综合素质。考虑到其重要性,高校辅导员责任意识的作用就凸显了。因此,高校辅导员应树立高度的个人职业责任感,既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又要不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能对一些对自己无关痛痒但对学生事关重大的事情置之不理。这也涉及到个人职业理想的问题。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对职业怀有深厚的感情和高昂的热情。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是高尚的,若干年后,看着自己当年的学生从青涩走向成熟,从叛逆走向家庭,这种成就感是无可取代的。因此,高校辅导员不应仅仅将物质工资作为判断自己职业价值的唯一标识,在工作过程中,应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理想,尽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培养健康的人才。
4.增强反思总结,培养个人创新思维
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勤做个人评价,勤做个人总结和反思。现阶段,一些高校辅导员白天按时上班下午按时回家,白天机械工作晚上享受生活。对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工作优劣很少有自觉的自我评价和反思。长此以往,工作便成为了单调的两点一线,个人也没有任何的提升。因而在平时的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应建立合适自身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养成定时总结的习惯,用创新性思维进行后续工作的开展。对具体事例的反思包括,对应急事件的处理是否合适合理,是否有其他的更为妥当的方法,是否取得了想要的效果;对某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否触及灵魂,是否起到了希望的效果,是否做到了一定范围内的对本专业或者本年级学生的每个个体的合理关注,什么样的方法能做到在有限精力内对学生的最广泛的关注;对某活动的组织是否完整,是否有创新的方式来举行该活动的组织,该活动的组织是否让学生的到了应有的锻炼;日常的对学生的上课管理是否落到实处,是否真正的降低了逃课率,何种政策才能做到对学生课业的有效监督,提升学习氛围;什么样专业竞赛的举办可以提高本专业本院的学生专业素养,该竞赛是否有实在的参与度,该竞赛形式应该做何种创新等等。这些事务的处理细节,虽然可以交给年级学生干部进行处理,但作为辅导员一定要有反思和统筹创新的意识,做一定方向的引导和指引,不能放置不管,将其作为学生的事情;将自我总结形成对未来工作的经验借鉴和教训反思,同时对自我不足进行自我评价,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学习其他优秀辅导员的长处,对比自己的不足,也是进行自我反思的重要方式,也可以对自身的能力建设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郝英杰.高校辅导员胜任力建模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6):22-26.
[2]李莉,徐楠.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及其知识基础[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
[3]李政.浅述高校辅导员工作理念与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4]王璐璐.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3).
[5]曲建武.为什么要有辅导员[J].河南教育,2009,(5).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及素质提升 篇7
一、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2005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 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1. 思想的引导者
第一,政治方面: 引导学生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中华民族认同感意识。第二,心理方面: 大学生处于心智成熟的重要时期,在各种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容易受到诸多不良的外部因素影响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健康发展。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职业规划方面: 大学生从高中考入大学,他们虽掌握了一定的知识能力, 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所以高校辅导员有责任指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
2. 学习、生活的服务者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所以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学习、生活上的服务者。一方面,辅导员应当积极配合班主任和学生,做好学习后勤服务工作。帮助学生形成专业知识系统、专业逻辑思维能力,掌握过硬的知识应用能力,学有所成。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要加强引导。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生活的服务者,加强对学生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日常生活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
3. 日常事务的管理者
国内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中多采用“层级分割、块状运行”的模式, 学校的职能部门一般很难接触到学生, 也不了解学生,学校无法直接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高校辅导员作为基层的学生管理者,要做好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制定各项组织计划,积极实施计划,做好学生日常行为、活动、安全的控制等工作。
二、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
1. 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
辅导员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需要做好知识能力的学习和知识体系的完善。首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时事政策,拥护党和国家的领导,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其次,学习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起到以身作则,带头作用; 再次,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最后,努力增强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进行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提供良好的指引和帮助,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提高实践技能
辅导员日常工作中主要是接触学生,所以需要提高实践应用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敏锐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是良好工作效果的保证。辅导员要善于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法律素质 篇8
一、提高高校辅导员法律素质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发展, 高校师生员工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意识发生较大变化;国家法制的不断完善使公民的法律意识, 特别是学生的权利意识日益增强, 这些都对高校原有的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理念形成较大冲击和挑战。近年来, 学校内部管理中矛盾纠纷增多, 并越来越复杂化, 特别是学生与校方之间的法律纠纷时有发生, 处理难度很大。用百度搜索一下“高校+官司”, 就可以找到236, 000余条相关内容, 这也意味着社会对当代的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自身法律素质的具备。以下几方面内容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提高高校辅导员法律素质的必要性。
(一) “精英教育”变成“大众教育”带来的隐患
随着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 学生总体素质出现下降的趋势, 过去的精英教育成为大众教育, 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已不再是小部分的精英豪杰, 而是素质层次参差不齐的普通学生。
(二) 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变化
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 从小学到大学, 教育是国家举办的社会公益事业, 一直是作为福利而免收或低收费。在这种体制下, 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表现出家长作风, 学生行为往往是被动的受教育, 被管理是学生应尽的义务。随着社会分配制度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高等教育已逐步实行缴费上学的制度。由于学生缴费接受教育, 因而受教育对受教育者来说既是一种资源的投入, 又是一种特殊的“消费”。
(三) 学生的法律意识, 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 西方价值观念以及民主法制思想对我国产生深刻的影响,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 加强了公民的普法教育, 加快了民主法制的进程。
(四) 学校管理者观念的相对滞后
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育事业都是国家统包的, 学校作为国家授权举办教育的单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学校的内部管理一直沿用行政管理体制, 校内的各种关系如学校与教师, 学校与学生之间一般是“我命令, 你服从”的行政隶属关系。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 这种关系正在发展变化, 但有的管理者管理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他们用过去的思维和评价体系来评价现在的学生思维与举动, 在管理期望值方面必然存在巨大的差异。
二、如何加强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法律意识
(一) 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
在高校谈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的时候, 我们主要会谈尊重学生的人格权的问题, 而人格权又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这里着重讨论大学生的隐私权。
隐私权是公民对自己个人信息、个人宁静生活以及决定私人事务等享有的一项重要民事权利, 它包括个人信息的的保密权、个人生活不受干扰权和私人事务决定权。作为公民的一项人格权, 隐私权在性质上是绝对权, 其核心内容是对自己的隐私依照自己的意识进行支配, 其他任何人都负有不得侵害的义务。
近几年来, 学生的隐私权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学生的隐私, 如果不经过本人同意而张榜公布, 这也是属于侵犯他人的隐私权;教师为监督学生是否“早恋”而私拆学生信件, 侵犯了学生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还有的学校为监督和管理的需要, 在校园内安装摄像头, 把所拍摄的涉及个人隐私的资料公开播放或随便使用, 也会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目前我校学生的基本资料的保护特别是贫困生的隐私权的保护尤为辅导员在工作中引起注意。
除此之外, 我们还应该注意尊重学生的财产权。在学校的管理中, 广泛存在着对学生罚款的现象。《中国妇女报》报道:江西某师范大学为整顿考试纪律, 规定作弊一次, 交纳4500元罚款;北京某大学规定, 学生宿舍楼内严格禁止留宿异性, 而且严禁留宿同性客人, 留客每人每天罚款50元;西安某学校教师新订班规:谁谈恋爱罚款10元。由此可见, 许多学校罚款、没收学生物品成风, 严重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学校不是行政机关, 也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授权, 无权对学生实施罚款, 其罚款行为是违法的。
(二) 注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依法管理
《教育法》第四十二条第四项规定:“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 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对犯错误的学生, 要热情帮助, 严格要求。处理时要持慎重态度, 坚持调查研究, 实事求是, 善于将思想认识问题同政治立场问题相区别, 处分要适当。处理结论同本人见面, 允许本人申辩、申述和保留不同意见。对本人的申述, 学校有责任进行复查。”由此可见, 学生对于学校的处分享有被告知权、申辩权、诉讼权等程序性权利, 对学生的处分行为不仅内容上合法, 即实体上合法, 而且形式上也要合法, 即程序上合法。所以, 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既要维护违反规定的学生的合法权益, 又必须履行学校的监护管理权, 保护其他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被违规的学生侵犯。
(三)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基本素质谈 篇9
第一,学科兼容思维。所谓学科兼容思维,笔者认为是指高校辅导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进而达到能够对于诸多学科有着自己的见解与认识,同时,能够将自己的见解与认识通过良好的思维沟通能力表现出来。学科兼容思维,对于高校辅导员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需要具有较强的学习性,在充分的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跨学科思维,兼容多学科思维,进而更好促进自身的发展。从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以及日常生活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达到思想共鸣时,则知识的传授则达到较高的水平,无数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来看,都具有很好的效果。于是,笔者认为,之所以许多学生在与高校辅导员进行沟通与交流时往往表现出来“不自然”“恐惧”等心理特征,那么,能不能通过高校辅导员对于其学科进行相应的学习而达到与该学生之间有着良好的话题呢?于是笔者在的具体的工作过程之中,对于本院系本专业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搜索、整理,进而提出了许多自己的观点(有的具有争议性),在与学生沟通时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构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由此可见,现代高校辅导员不能够仅仅忙自己的工作,而是应当立足于自身素质的提升,“开眼看世界”。笔者认为“放眼看世界,低头忙细节”,具有长远目光,并且能够在细节上具有耐心与信心,是当代高校辅导员的重要素质要求之一。
第二,具有良好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从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构成来看,高校辅导员需要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以及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之中的繁杂事务的处理。学校工作主要是学生工作,而学生工作又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辅导员工作在整个学校工作中却有着特殊的位置。由于学生发展过程之中不同学生之间思想的独特性,以及意识形态的不同,这直接要求高校辅导员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目前,从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基本来源来看,其主要来自师范教育阶段的教育心理学、教师职后培训以及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喜爱等等。但是,笔者发现,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繁杂性特征,使得许多高校辅导员忙于自己的工作而忽视了对于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由于我国教师职后培训制度与监督制度的不完善等等,使得高校辅导员对于心理学基础知识的补充少之又少。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关系处理的具体实施者,如果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活动没有一定的了解,笔者认为很难去正确处理的当代大学生之间、当代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以及高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想要真正的处理好“人”的问题,则必须习得相应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同时将心理学基础知识运用于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过程之中。
第三,良好的执行能力。从现实生活之中,我们发现高校辅导员往往处于忙碌之中。高校辅导员工作大、强度高、压力较大、执行力不强、职业倦怠情绪蔓延的状态似乎愈演愈烈。但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却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果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不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则高校的整体教学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在观察之中发现,许多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之中并没有保证良好的执行能力的是使以上现象日益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应当具有紧迫感。而非一拖再拖。目前,许多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之中,没有较为科学计划,同时,又由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多变性,这直接导致了许多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由于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以及科学的时间管理而直接导致了他们“忙”成了一团。例如,一些类似的事件由于没有及时处理而导致了相应的连带后果等等。结果,越忙越乱,越乱越忙。因此,笔者认为在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培训以及学习过程之中,应当加强对于其良好执行能力的培养。具体则可以通过一些企业之中对于时间管理的培训计划。通过企业工作过程之中对于时间与工作的要求以及规则进行学校辅导员工作改良,笔者认为非常重要。这也是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以及改良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现状的重要举措之一。当所有的事件(虽然有一些突发事件)能够按部就班的快速执行时,我们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摘要:高校辅导员其工作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占有着的重要地位。其工作的繁杂性、多变性、时间不规则性等特点,这直接要求高校辅导员其基本素质需要过硬。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于目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提出了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当具有良好的学科兼容思维、丰富的心理学基础知识、良好的执行能力等观点。希望能够更好促进我国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健康发展,进而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的实施。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何小英.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09).
[2]、武丹凤,刘立忱.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3]、王硕杨.论高校辅导员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文教资料,2006,(07).
[4]、董庆,温刚.如何做好新时期高校的辅导员工作[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03)
高校辅导员素质简析 篇10
新形势下, 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高等院校是主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高校中的辅导员更是人才培养系统中的主要工作者, 辅导员需要正确面对并且妥善处理现代大学生存在的各类问题, 例如:心理问题、自我价值的判断问题、就业、缺失理想信念等问题。但是, 目前高校辅导员同样存在个人职责定位不明、工作思路混乱等问题, 故而立足于现实来看, 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队伍建设, 对现代社会人才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一、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质培养现状
(一) 培养目标不具针对性
李锦红学者对11所高校的辅导员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 结果显示, 受调查者认为需要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业务知识与基本能力等方面。其中以国内形势与国际形势 (63.2%) , 辅导员的工作艺术与工作方法 (81.3%) 、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 (82.5%) 、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81.3%) 、创新能力 (87.3%) 为主。由于培养对象不同, 培养活动手段与内容同样应当因人而异, 然而现实中, 多数培养主体在开展培训时内容与方法脱离教育主体, 往往采取“一锅煮”与“一刀切”的方法, 形式呆板、内容乏味, 培养对象无积极性。
1. 培养机制缺乏完善性。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 培养规划方面, 103所高校的辅导员中仅有68人 (41.7%) 认为学校应该有一定的培训规划, 认为偶尔进行一些培训的辅导员约93人 (57.1%) , 2人 (1.2%) 无培训计划。从这一统计结果来看, 多数高校对辅导员均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训计划, 并且实施了相关培训, 但是均未制定系统的培训规划。现实中, 多数高校强调加强专业教师的重点培养, 而疏于辅导员的教育培养, 加上高校无相应的保障机制与政策支撑, 致使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2. 培养方式相对单一。
据调查, 高校的培养方式主要为“分组讨论”与“专家授课”, 而“模拟实习”、“团队训练”以及“案例分析”的被选比例不到1/3。认可度上, “案例式”、“研讨式”、“实践式”等培训方式的认可度分别为36.8%、22.8%以及33.6%, 常规的“讲授式”认可度仅为6.8%。由此表明, 高校辅导员培训方式上, 培养内容最好在生动实践与具体案例中实现, 并且辅以必要与适量的研究探讨, 避免理论讲授, 以保证辅导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与学习兴趣。
二、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质优化策略
(一) 明确培养目标
1. 入职阶段培养目标。
加强高校辅导员入职阶段的培养目的在于使辅导员树立专业化与职业化的意识, 激发其使命感与责任感, 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培训内容包括:融入培养、职业发展培养、岗位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加强辅导员融入学校的培养就是通过培养, 让辅导员转化社会角色, 从团队融入、文化融入以及工作环境融入方面真正融入到校园中。岗位技能的培养目的是辅导员明确岗位需求与工作要求, 做好充分的技能准备。职业发展培养是指在学校的介绍下, 鼓励并且引导辅导员做好自我规划, 明确以后发展方向。
2. 日常工作培养目标。
日常工作过程中应当加强辅导员知识拓展、综合素质以及工作技能方面的培养, 促使辅导员善于根据时事形势与时代特征及时调整工作方法与工作方向, 提高业务水平。首先是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辅导员面对的对象是年轻好动、思维活跃的新时代大学生, 并且身兼管理、教育以及服务等职能, 这就要求辅导员需要具备全方位的素质与能力, 主动涉猎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哲学、美学、管理与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二) 健全培养机制
1. 准入机制。
设立严格的准入标准, 坚持做风正、业务精、政治强与纪律严的准入标准, 保证将最适合与最优秀的高水平人才吸纳到高校辅导员队伍中。遴选硬性标准确定为专业知识与学历水平, 同时辅以心理特质、工作经验与知识面等。应聘人员符合初选资格之后, 采取专业的资格考试, 重视专业考核, 并且设计相关领域的技能与知识, 侧重应聘人员的工作潜能与综合素质。最后对通过人员颁发资格认证的证书, 要求其持证上岗, 从而确保队伍的高水准与高素质。
2. 管理机制。
建立组织管理机构, 主要负责高校辅导员准入、考核、任用、日常管理、业务考核、理论研究方面的工作, 明确规定高校辅导员的具体内容、工作范围、岗位职责与权利义务, 完善辅导员日常工作考核管理办法, 明确其各项指标、奖惩标准、晋升与考核范围等。
3. 评价机制。
采取培训通报、计划调度与年终检查方式考核各个院系或者部门组织辅导员参训情况。或者采取培训考勤、训用结合、定位管理与档案管理等多种措施考评辅导员的参学情况, 将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有效结合起来, 并且结合学生评议与领导考核、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定量考核以及定性考核, 将考核成绩作为主要的晋升依据, 以此激发其工作热情。此外, 注重考评培训机构, 通过调查辅导员的满意度, 提高培训机构工作积极性, 进而提高培训水平与培训质量。
(三) 拓宽培养途径
1. 理论学习。
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需要承担的责任越发重大, 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当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学会通过正确观点、立场、方法认识妥善解决各种复杂问题, 主动学习新时期党的基本政策、方针路线。同时学习先进的学生管理与科技知识, 通过学习夯实自身理论基础, 发展自身战略思维, 开阔眼光, 提升综合素质水平。
2. 社会实践。
实践是高校辅导员提高自身素质的最佳方法与途径, 辅导员的工作之一为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而此种教育的实践性非常强, 这就要求辅导员切实深入实际, 从而找准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切入点。同时, 辅导员投身实践, 可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与检验, 并且得到直接经验,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如此一来, 一方面可以通过理论分析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且巩固理论学习。另一方面能够真正理解不同背景、地区、社会层面的现代学生思想状况, 针对性的调整教育手段与教育方略, 达到更加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结语
论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的途径 篇11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方法
高等教育的发展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学生精神状态、学习状态、心理状态都与辅导员的工作息息相关,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很强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心理素质、优秀的道德品质、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以及很好的组织协调能力。那么,高校辅导员如何提高自己的这些能力和素质呢?
一、明确目标
辅导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忙学生工作,容易在繁忙的学生工作中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仅失去自我,也不能很好地在辅导员的道路上成长。所以,辅导员要给自己定一个成长目标,无论是工作上的还是自己成长与发展方面的,这可以让自己不断进步。
目标是方向。如果没有目标就会迷失自我,所以不能轻视目标的力量。拥有目标的人总是踌躇满志、斗志昂扬,让人觉得有活力,没有目标人对生活也会失去兴趣。辅导员如果目标明确,也会感染学生,会教育出有目标的学生,这对于辅导员队伍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辅导员工作重在实践。辅导员要想提高素质和能力,必须要从实践出发,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仔细体会每一次学生谈话并从中吸取教训,辅导员就是在与学生的不断接触中逐步成熟起来的。很多时候,学生是想接近辅导员的,也许辅导员的一句话就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
只有肯在学生身上花时间的辅导员才是优秀的辅导员。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看上去有个性、直率,其实他们的内心很脆弱,渴望辅导员老师的厚爱,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鼓励都会让他们兴奋不已,甚至会让他们改变自己的决定。所以只有辅导员多与学生接触,才能积累工作经验,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进而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越是走进学生生活,辅导员就会越发喜爱这份工作,因为在与学生交流的实践中,他们也提升了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三、用爱心与学生交流
有些辅导员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常常以挑剔的眼神看学生,当学生犯错误时,不问青红皂白就批评,这样会使学生和辅导员越来越生疏,越来越有距离感。其实,辅导员就是大学生的家长,应该用爱心对待学生的。尽管现在的大学生个性十足,但是他们有很多可爱的地方,只要用心待他们,他们也会用心待对方。
当辅导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尽管会很累,但依然会觉得责任在肩。如果有学生送上一句关心的话,所有的累和委屈就都烟消云散了。当一届学生毕业,你会感到失落,同时也为他们高兴,你见证了他们的成熟与成长,见证了他们的青春年华,与学生相处的每一天都是你美好的回忆。当你用爱心与学生相处时,你的能力和素质都会得到提高,因为辅导员就是一份充满了爱心的工作,也是一个传递爱心的工作,相信你的爱心学生会受用终生,他们也会心领神会,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传递到工作中,传递到社会上。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辅导员要想跟上学生的步伐,就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辅导学生的理念,让学生接受自己的工作方式与方法;要多参加辅导员队伍培训,多与同行交流与沟通,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深刻地认识到辅导员工作不是简单的沟通与协调,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把工作做好。
高校辅导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才能指引好学生。每一名辅导员都应该熟读青年心理学,掌握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规律,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在学生出现专业困惑时才可以帮助其解决。所以,辅导员一刻也不能忘记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工作更出色、让自己更加丰富,与学生交流才能游刃有余。
辅导员要有目标,相信实践的作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对待学生要用爱心与学生交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好学生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晓洁.浅谈独立学院辅导员助理骨干的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6).
[2]裴丽.高校辅导员谈心工作之我见[J]科技风,2015(1).
浅析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篇12
因此,高校辅导员的素质高低不仅直接影响高校学生工作的成效,而且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质量、社会声誉,高校辅导员的个性、人格魅力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在新的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这支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才兼备、以人为本、潜心教书育人、乐于奉献、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3]结合实际工作,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应具备以下四项基本素质。
一、“头”功
高校辅导员应该具有思想觉悟好、道德境界高,政治理论素质过硬,原则性强,思维缜密、活跃,既能发散又能整合,具有全局观和发展观的基本素质。
高校辅导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辅导员综合素质的灵魂,对其他素质起着统率作用。高校辅导员要深刻认识自己肩负培养社会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认识到要想使被教育者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者应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提高干部和党员队伍的思想素质,最根本的是解决好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4]高校辅导员只有用科学的世界观来武装自己,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正确地把自己掌握的理论同现实生活、工作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帮助学生分析、解释客观事物,辨别是非真伪,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周围的被教育者产生有说服力的积极影响。而且,高校辅导员的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外新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传统文化,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一味地迎合或完全否定新的思想观念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及时更新观念,时刻注意对学生思想状况的掌握,具有敏锐的政治鉴别力,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高教辅导员要讲究思想工作方法,努力学习唯物辩证法,防止和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对学生成长给予科学引导,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把握好方向。
二、“口”功
口头(语言)表达是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活动中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基本手段,同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在与学生的谈话过程中,能够鞭辟入里、一针见血、春风化雨、深入人心、发人深省。
高校辅导员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还应掌握一些有效的原则与技巧,这样会更有助于开展学生工作。首先,互相尊重的原则。高校辅导员在与学生谈话时只有遵循互相尊重的谈话原则,才能真正做到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和身心健康,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缩短与学生交往的心理距离,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成为学生日常交往的知心人。其次,真心体贴的原则。“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用心沟通交往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并结成深厚的友谊。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学生工作的一把金钥匙,而建立融洽、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语言交流。辅导员经常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情感,从而建立对辅导员的信任,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师生双方谈话的深入发展。第三,灵活多变的技巧。高校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沟通交往过程中,除了面对面地与学生交谈之外,可以运用师生交流本、学生周记本等方式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化时代的到来,高校辅导员还可以运用更为方便快捷的方式,如电子邮件、QQ或MSN等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些灵活多变的一对一的沟通交往方式,学生能够打消顾虑,敞开心扉,使辅导员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思想心理上的问题和动向,从而达到及时教育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心”功
在知识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面临着多方面的诱惑,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更应该具备很好的人格涵养和心理素质。
(一)职业道德素质
高校辅导员是在校“任课”时间最长,“授课”门类最多的老师,因此,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在高校教书育人中是不可缺少的。“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教育,加快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必然要求。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5]面对一批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成长于社会转型期和各种价值观念相互激荡的新时代大学生,高校辅导员要想成为一名全才、全方位的教育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为人师表,身心健康,把党的最终目标和远大理想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具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工作积极,忠于职守,关心爱护学生,作风正派,秉公办事,“出淤泥而不染”!真正做一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优秀高校辅导员。
(二)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校辅导员老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又一重要“心功”。它包括广泛的兴趣、稳定的情绪状态、坚强的意志、客观的自我意识等。
育人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职责,最佳的工作方式是言传身教,以自己的知识、思想、情感、意志、性格等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言教不如身教!”高校辅导员的身教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是什么东西推动学生在追求高尚的美德呢?是教师的精神和道德的表率作用。”高校辅导员有了广泛的兴趣,才能具备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综合素质,增加与学生交流的共同语言,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这也是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效率、保持队伍的高水平和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管理过程中积极的情绪有助于管理者运用得当的管理措施和方法,保持乐观向上,善于控制自己消极情绪,对管理育人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坚强的意志品质要求辅导员老师要自觉地确定工作目标并为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在工作中表现出主动精神和独立自主的精神,勇于为自己的决定和行动承担责任,对工作中出现的挫折和干扰有坚强的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高度的自信心;客观的自我意识是指辅导员能够正确评价自我,有效地激励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这些都客观地要求高校辅导员经常地、自觉地给自己的行为举止“照照镜子”,高校辅导员从精神状态、性格、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到日常生活表现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道德品质。
四、爱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方针与教育的根本原则是一致的,那就是爱学生!如果不了解学生、不关心学生,是不可能做好这一工作的。所以,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唯一法宝就是爱护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排解他们的疑难,解释他们的心理疑惑,引导他们与人相处,引导他们参与集体生活,指导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思路,努力成为他们与社会联系的桥梁。
爱学生,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才能认真负责,细致耐心,不厌其烦,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才能与学生真正打成一片,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及时的帮助和引导。“爱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只有爱心,才能使学生坚实地迈好他们人生中的重要一步。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6]。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播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高校辅导员只有具备了优秀的综合素质,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2004-8-26.
[2]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教社政[2005]2号,2005-1-13.
[3]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4号令,2006-7-23.
[4]朱新均.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问题来抓[J].高校理论战线,1995,(10).
[5]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培训,19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