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

2024-08-20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共12篇)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 篇1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还着重指出,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笔者以此文就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略抒己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任何社会活动都是以人为主体的, 任何环境、任何时间, 人都是开展工作、实现工作目标的最关键的因素。人是有思想的, 其一切行为都受思想的支配, 亦即人的思想至关重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就是人。其工作目的, 一是解决人在社会活动、人际交往、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出现的思想问题, 理顺情绪, 扫清思想障碍, 减少和消除影响工作开展的不利因素;二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团结队伍、激发并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推动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更多的有利因素。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成长过程。这个时期里, 学生们思想活跃, 意气风发, 激情饱满, 但也存在着不成熟、不完善的一面。思想政治素质的强化、人生观和世界观及理想信念的确立、人格素质的培养和完善等等, 既是他们自我塑造的过程, 更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些都离不开持续的、细致的、有针对性地思想政治工作。没有什么比塑造人、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程更重要的了, 完成这项工程的主角就是思想政治工作。

辅导员的责任与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创新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一条表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 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特制定本规定。”这就开宗明义地强调,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责任者之一, 其工作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非常重要的一环。辅导员的岗位特点、职责目标和工作对象也决定了要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 就不能忽视思想政治工作。所以, 辅导员必须勇于且善于担当起这一重责。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党的政治优势, 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是, 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也存在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 即思想政治工作也要创新, 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新形势。辅导员首先要认识到, 在我们的大脑中, 一些陈旧的思想观念已经与飞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 会影响我们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面对目前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 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分析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取向, 改进思维方式, 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新渠道、新方式, 不断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思想教育必须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 从思想教育入手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江泽民同志在谈到思想教育的时候曾经强调, 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用先进的政治理论、优秀的传统观念、积极的人文精神武装学生是必不可少的。广泛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创业精神教育的同时, 还要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还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解决实际问题也并不等于思想问题就自然而然解决了, 就可以取代对思想问题的解决, 思想引导、说服教育仍是不可缺少的。因为, 有些思想问题完全属于个人的认识问题, 甚至只是存在于一时一事;这时只有借助思想教育, 把问题说清, 把道理讲透, 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对问题的认识, 并转化为一种觉悟。单纯强调思想教育, 或者只限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都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 我们强调解决思想问题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解决思想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实现。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有着差异和特点的人, 面对的问题也存在复杂因素, 需要解决的矛盾各具其特殊性;所以,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作指导, 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想政治工作有自身的规律, 又有普遍适用的工作原则, 需要很好地掌握;但更重要的是在一般理论的指导下, 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运用合适的方法方式, 加强针对性尤其重要。我们知道, 任何灵丹妙药都不能包治百病, 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 千篇一律的工作方法, 绝不会屡试不爽。表面看起来相同的问题如果发生在不同学生的身上, 同样的解决方法此处可能立见奇效, 彼处却有可能效果不佳, 甚至事与愿违。同样, 因社会的发展, 形势的变化, 环境的不同, 人的思想和认识水平也会有较大的差异。你会发现, 在过去或是几次谈话就能解决的问题, 现在却很难奏效。我认为, 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辅导员应当把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借鉴为我们的思想方法, 加强针对性, 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 篇2

坚定职业自信,充满信心践行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肯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既是对我们的鼓舞,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辅导员,要主动承担起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使命,将培养人、引导人、发展人始终贯穿在工作的全过程之中,筑牢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防线。

创新内容方法,丰富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情怀。时代在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如何结合大学生发展诉求,融入时代元素,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真正促使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有用、有益、有力,而且有趣、有功,值得每位辅导员深思。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 篇3

关键词:信仰;思想政治;辅导员;大学生

在《辞海》中,信仰是指对某种理论、思想、学说极其信服,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信仰有盲目的信仰和科学的信仰之分,盲目的信仰是迷信,科学的信仰来自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不断深化,传统的价值观念面临严峻挑战。大学生信仰危机不断呈现。在这场信仰危机中,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政工作的一线人员,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模式进行反思。据此,笔者针对当前大学生信仰的现状,从信仰的维度反思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实践,从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切入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探讨。

一、当前大学生信仰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来的重要力量。然而在整个时代大背景的发展下,社会、经济、观念等种种变化,使得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思想上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当然,这种变化有好的方面,但也存在着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的方面。当代大学生在信仰上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1.作为社会人最基本的信仰——道德信仰

道德信仰是人们基于对道德于人的生存发展的价值的认知,以及道德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张力的推动而产生的对道德(包括道德规范、道德理想和道德人格)的笃信与崇敬,并以此设定人生目标和付诸道德行动的特殊情感。道德信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道德信仰是大学生理解道德规范、进行道德选择的坐标,道德信仰是大学生道德行为由他律走向自律的精神力量来源,道德信仰是大学生群体的一种主要精神凝聚方式。道德信仰的建立对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以及社会的和谐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社会上的各种不良思潮对当前大学生的文化和价值观念都有着极大的冲击,主要表现为: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可是人们的功利心也不断膨胀,追求利益成了极端的目的,导致大学生道德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诚信的缺失;在网络、电视等媒体的轰炸下,大量颠覆道德的报道,导致大学生对道德标准迷茫,丧失了判断是非的能力。

2.作为维持社会稳定的信仰——法律信仰

人民法律信仰的建立,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建立对国家的法治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便形同虚设。”这是著名法学家伯尔曼的名言。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总体上都比较强,法制观念也比较强,一般情况下都能文明守法。但是应该说当前大学生对于法律的认识大多数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水平上,并没有真正形成信仰,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网络法制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大多数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淡薄;在普法教育下,大学生对法律信仰的追求是热烈的,可是在现实中,当与个人的利益有悖时,行动往往与法律要求之间有断层;还有部分大学生完全没有法律信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是法盲。

3.作为国家政治稳定基础的信仰——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是特定政治形态的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是政治稳定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当一种政治秩序建立之后,为这种政治秩序服务的政治信仰随即建立。它反映了一种政治理性。政治信仰对于一个社会人来说,应该是一种生活的主旋律,在政治信仰下,生活才是有目的的,人生才是有方向的。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广大民众的共同政治信仰,它是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实行了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和利益关系,这就导致了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的迷失。

4.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信仰——宗教信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在中国,任何人、任何团体,包括任何宗教,都应当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在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唯物主义者,但是由于家庭、社会等种种原因,宗教文化还是对当代的大学生有着不小的冲击。尤其是一些邪教打着宗教的幌子,求知欲极强而又对宗教历史、文化、社会功能等缺乏认识的大学生就很容易被其所迷惑,进而被其利用。

二、从信仰的维度反思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目标和教育实践

1.从信仰的维度反思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目标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目标,主要指的是高校思政辅导员通过其教育行动所要达到的效果。笔者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六年多,认为从信仰的维度来说,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目标应该分为三个层次,而且这三个层次是逐级加深的。第一层次:学生个人意识的培养,即每个学生都应该对人和生命给予充分的尊重,对人和生命的存在进行思考,这是思政工作的基础,也是建立信仰的基础条件;第二层次:学生能力的培养,这里的能力包括独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习能力等,这是思政工作的重点,是建立信仰的重要路径;第三层次:学生正确的道德信仰、法律信仰、政治信仰、宗教观念的建立,这是思政工作的终极目标。

信仰从本质上来看是对生命意义的领悟,所以第一层次的目标是信仰教育的基础。人必须对生命给予足够的尊重和重视,充分思考生命的价值,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信仰,否则任何信仰都是无根的。而信仰的形成只有基础条件是不够的,大学生还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此,辅导员工作目标的第二个层次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要求大学生要能够独立面对生活,面对社会,体验成就感。这种能力是技能、知识和观点的结合,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够建立正确的信仰。因此第二个目标层次是信仰建立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经由第二个途径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进而不断地清晰自己的信仰,最后达到对正确信仰的认同,也就是目标层次中的第三个层次。很多辅导员在确立目标的时候,往往重视第二个目标层次,而忽视其他目标层次,使信仰教育的基础不牢。高校辅导员工作目标层次的缺失,是导致目前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原因之一。

2.从信仰的维度反思辅导员工作的教育实践

(1)部分高校辅导员自身存在信仰危机。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是思政教育,而思政教育本身应该是一种信仰教育。目前高校辅导员的队伍比较年轻,辅导员队伍中“80后”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他们知识结构单一、阅历浅,也容易出现信仰缺失等现象。而信仰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信仰传播的过程,对传播者的要求很高。如果传播者本身存在着信仰危机,那就犹如无源之水,教育实践的本身就缺乏支撑。

(2)部分高校辅导员教育实践形式化,缺乏对教育实践本身意义的思考。目前高校的辅导员和学生的生师比一般在200:1以上,而且辅导员多数都承担着学校党、团、学等专项工作,事务性工作较多。对学生的教育实践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更深层次的探索,教育实践缺乏信仰的引导。比如举办一场活动,活动停留在形式上,为活动而活动,缺乏对活动本身意义的进一步思考,一场活动办下来,没有反思、总结,学生在活动中可能收获的只是协调能力的提高,而不是活动背后关乎信仰的教育性。

(3)对学生的考核体系停留在第二个目标工作层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辅导员对学生的考核通常停留在对学生能力的考核的层面上,而缺乏第一目标层次和第三目标层次的考核,在这种考核体系指挥棒的引导下,我们的大学生缺乏对人本身的认识,缺乏对生命的思考,从教育活动实践到教育活动终极目的之间的转化出现了断层。

三、从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切入大学生信仰教育

1.建立健全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体系

我们应该对辅导员工作的目标进行深入的探讨,这样有利于辅导员在工作中明确目标。在当前的辅导员队伍中,工作目标更多地停留在上述的第二个层面上。辅导员应该从学生个人意识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信仰、法律信仰、政治信仰、宗教观念的建立这个层次丰富目标体系。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形成信仰。构建健全的辅导员工作目标体系,在目标体系下,完善学生思政的考核体系,开展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达到信仰教育的目的。

2.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

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实情况是缺乏职业化、专业化。基层工作的性质导致辅导员的职业思想稳定性差,队伍内部人员调整频繁,而思治教育工作需要的是持续性,其效果也是在持续性的基础上才能彰显。信仰教育更是对教育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提出了要求。因此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的切入点之一是改变当前辅导员的非专业化、非职业化的现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大学生背负着国家和民族振兴的使命。信仰作为每个人思想的核心,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信仰,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意义重大。大学阶段也正是大学生建立信仰的关键阶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应该制订全面的工作目标体系,通过思政工作实践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信仰、法律信仰与政治信仰,并正确认识宗教信仰,从而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这也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伊文婷.论高校道德教育中道德信仰的缺失与重建[J].梧州学院学报,2010(2):87-91.

[2]胡岚.论宪法信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分析 篇4

一、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人的活动

从人的活动的视角去考察人与世界的关系, 就产生了主体和客体这两个哲学范畴。一般来说, 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构性, 表现为这两种活动在要素和运行方式上的相似性和一致性。实践和认识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其中,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 实践和认识的客体是制约性因素, 实践和认识的工具、手段则是把主体和客体连接起来, 使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得以实现的条件和中介。任何一种人的活动都是一个系统, 而且从结构上都是由主体、客体、中介三要素构成。

系统具有层次性, 层次性是系统的一种基本特征, 系统和要素、高层系统和低层系统具有相对性。[1]从层次上看, 这三要素是构成人的活动系统的同一层次的要素, 而且这三个要素分别又是由更低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从能力结构上看, 主体系统存在三种基本要素:第一, “人本身的自然力”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物质基础;第二, 进入主体实践活动领域为主体所实际掌握、运用的知识和经验, 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智力、智慧因素;第三, 主体的情感和意志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精神因素。[2]从存在形式上看, 客体系统的基本要素是物质实体和实体所承载的社会属性, 比如一张桌子作为客体, 第一, 它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 第二, 它具有价值、所有权等社会属性。中介系统的基本要素是客观存在的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方法。

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

从教育的本质来看,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是个体的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由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一种系统影响活动。[3]教育包括教和学两项活动, 是教与学的矛盾运动的过程。可见教育活动包括两个子系统, 即教与学。如果把教育看作是教育者的实践活动, 那么教育者是主体, 受教育者是客体, 教育工具、方法是中介;如果把教育看作是受教育者的认识活动, 那么受教育者是主体, 教育内容是客体, 教育者、认识工具、认识方法是中介。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 研讨教育的本质问题应该从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两方面来思考, 即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 前者强调教育者在受教育者社会化过程的主导作用;后者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受教育者自主性、能动性的发挥和对教育内容的接受能力是教育目标、功能能否实现的关键。矛盾学说认为, 由于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 在矛盾群体中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区别, 在每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又有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不同。矛盾群体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来规定, 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于群体的性质也有影响, 也起作用。[4]教育活动性质的规定性主要取决于它的主要子系统的性质。教育学理论对在教育活动教与学矛盾中何为主要方面作了大量的讨论。教育与社会和人的三边关系是教育中的永恒课题, 而且是教育中其他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只有全面地阐明这个问题, 才能对教育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评价。[5]所以, 基于对教育与社会和人的三边关系的不同认识, 对教育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三、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 对其成员施加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 应该具备教育的一般本质属性, 但同时有其特殊性, 具有阶级性、实践性、综合性特点。[6]这些特点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以社会为本位的。所以, 笔者认为,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结构中, 主体是教育者, 客体是受教育者。有学者在论述这一问题时不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直接引用教育学理论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结构表述值得商榷。这种表述不符合哲学中的主客体关系、系统论、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教育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子系统, 同时它包括教与学两个子系统。就教育活动来讲, 在没有对其功能作出定位之前, 不能直接明确其主客体关系, 因为主客体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是随时转化、相互混同的, 但只就教与学两项活动来讲, 这是可以确定的。“主导”这种表述较为含混, 主导既可以是主体、客体, 又可以是中介, 至少它是不属于教育活动主客体这个层次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社会教化功能, 是以社会为本位的教育活动。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 教是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 是其质的规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灌输, [7]即必须坚持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与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的主体地位相对应的是学生的客体地位, 承认教师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客体地位并不否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而且把学生作为客体强化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从对主客体系统的子系统进一步分析来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主体系统包括三个要素, 即教育组织形态, 对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认识, 教育者的动机、情感、价值等意志因素。学生作为客体系统的要素包括学生组织形态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系统的要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此外,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要素, 笔者认为, 关键要看环境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不是可控的, 可控的微观环境如校风班风、寝室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一部分。

四、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

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通过履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咨询服务等职责向学生灌输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活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有特点之外, 还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以下通过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中介三要素的分析对这些特点进行阐述。

(一) 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辅导员

主体系统的物质基础是辅导员个体。辅导员是以学校中的部分学生为工作对象, 行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咨询服务职能的高校基层德育工作人员。辅导员的特点有:第一, 辅导员具有教育、管理和服务职能, 具有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咨询服务人员多重身份, 但其核心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和服务职能要围绕这一核心工作来开展。第二,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以班级为单位的部分在校学生, 部分学校设置有学生公寓辅导员, 其工作对象是公寓内入住的学生。第三, 辅导员是直接与学生接触的基层工作人员, 处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

主体系统的智力、智慧因素是辅导员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规律的认识。客观的教育内容和规律进入辅导员的头脑后方能成为智力、智慧要素。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科学课、综合素质培养课内容的深化和补充, 虽然不具备理论课那样的系统性, 但具有更新及时、结合实践、贴近生活的特点。

主体系统的意志因素是辅导员的工作动机、价值观、情感, 具体包括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任务、原则的认识, 对职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对学生的情感投入等。这是主体系统的启动和维持系统。

(二) 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辅导员所管理班级的学生

学生作为客体系统, 其物质基础是学生组织形式, 包括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两类;其所承载的社会关系是学生作为社会人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形成的性格、能力、爱好、品行、学业、心理、家庭等基本情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是由于辅导员作为直接与学生接触的基层工作人员, 熟悉每个学生的情况, 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做到因材施教。辅导员还应该识别出一些特殊学生群体, 主要有少数民族学生、受处分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后进生、优生、特长生、干部、党员等, 并针对其群体心理和行为方式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 辅导员还应重视学生群体对群体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放大或抵消作用, 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 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系统由载体和方法构成

载体是承载并能传递内容或信息的形式, 它是中介系统的物质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一定形式的载体向学生传输。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特点。多样性是指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 主要包括班会、集体活动、社会实践、个别谈话、班级管理、咨询服务、班风创建、寝室文化建设、奖励资助、批评处分等。灵活性是指其组织实施时可以按计划或根据临时需要对教育载体进行选择运用或组合运用, 其组织形式可以是正式的、集中的, 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分散的。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使辅导员可以广泛覆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是主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采用的方式或手段, 是观念形态的工具。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运用载体的方式, 其是与载体相结合的。采用一定的载体就会运用相应的方法, 但是方法和载体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同样在运用一种载体时可能会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也可能采取多种方法。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是重视隐性教育方法, 教育与管理、服务相结合。隐性教育方法是指将教育内容隐潜于教育载体之中, 调动学生充分参与教育活动, 使其产生一定的真实感受和切身体会, 进而稳定地形成自己的认识。辅导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般与学生社会实践、集体活动、组织管理、咨询服务、师生交流、环境营造等载体相结合。教育与管理、服务相结合的方法是指通过管理和服务引导学生的行为, 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为教育创造有利的人际关系环境。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制性, 需要以相应的管理手段为保障, 另一方面只有重视学生的合理诉求, 真心实意地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护, 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魏宏森, 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213-214.

[2]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第五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73-75, 224.

[3]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8:341.

[4]赵光武, 芮盛楷.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147.

[5]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8:334.

[6]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4, 10.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 篇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需要广大一线辅导员在坚守岗位时认真领会、深刻思考、付诸实践,既能够从情感基调上做到关心人帮助人的知心朋友,更能够在方向目标上做好教育人引导人的人生导师。作为最贴近学生的人,在做人的工作时,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应注重将人才培养的理念、方针、政策以接地气的方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见大,落地生根,既有朝夕相处中润物无声式地耳濡目染,也要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开展引导教育。具体而言,教育学生注重能力培养更要把握正确方向,引导学生加强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德育培养,既关注教育的即时性更注重学生终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 篇6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阶段是一个青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保证。

一、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加大,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多元化问题致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严重偏差。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其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二、高校辅导员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原则

辅导员的职责主要是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品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各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

1.较高的政治素质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的必要条件

作为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唯有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对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形成正面影响。

2.高校育人偏重智育、德育,高校辅导员应以身作则

辅导员优秀的个人魅力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对学生的道德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辅导员应在各个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

3.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辅导员要有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沉着冷静的处事态度、坚忍不拔的精神,在日常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时,辅导员要多做换位思考,与学生进行交流,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

三、辅导员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策略

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创新教育手段,循序渐进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成才。

1.正确认识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因材施教

随着“90后”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悄然发生改变:理想信念缺乏、社会责任感不强等。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相应的教育

大一新生适应能力普遍不够强,许多大学生会出现失落感和自卑感、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减弱等现象。在大二大三,学生由于学习、生活压力加大,往往出现学习积极性降低,叛逆的心理。辅导员要多加观察、分析学生的各种心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进行解决。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出正确引导。

最后,辅导员要积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时俱进,增加与学生的共同话题,便于思想交流和沟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支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所说的传道,就是当今所提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学教师应该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光荣使命,把传道、授业、解惑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思想教育、专业教学、科研指导等方面尽职尽责。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在一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不能单兵作战,要注意与其他队伍的相互配合、相互沟通、明确定位、协同工作,只有这样,辅导员队伍的作用才能切实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唐景莉,杨晨光.陈至立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一支高水平高校辅导员队伍[N].中国教育报,2006(1).

[2]林泰,彭庆红.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制度的特色及其发展[J].北京:清华大学学报,2003(6).

[3]彭庆红,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3).

[4]王志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云南教育:视界,2005(8).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 篇7

从2009年“大数据”成为互联网流行词到2014年在各行业各领域所彰显的变革力, 使人不禁感叹庞大的数据应运而生及惊人的增长态势, 过去旧有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都已经严重滞后。大数据所彰显出来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就像一个富矿, 蕴藏着发展机遇, 等待人们去发掘。就像《大数据时代》中描述的那样:“数据就像一个神奇的钻石矿, 当它的首要价值被发掘后仍能不断给予”。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 也应积极行动起来。

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变革和发展, 开展大学生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网络在高校发展的状况看, 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必要。自互联网在我国得到应用和发展以来, 互联网用户呈爆炸式的增长。截至2013年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 加上手机WAP用户, 数字更加庞大。在当前大学生中, 90%以上的学生有三年以上的网龄, 83%的高校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从网络文化的双面性来看, 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网络成为方便和快捷的信息主渠道, 但网络信息的开发性和共享性也带来不利的一面。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有效信息的同时, 也有很多不良的信息在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产生不利的影响。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对培养各类优秀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贯彻和执行的主要力量, 辅导员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好地为网下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作为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发展的辅导员, 除了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外, 还要具备网络技能,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有效融入网络教育中, 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易于被学生掌握。

二、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 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要适应形势发展, 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 思想政治教育应由过去的单一主导式向多元式转变。网络的出现和快速发展, 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 是被动的无条件的受教育者, 而成为教育环境的一部分。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应该转变, 从有形管理向无形的引导。处理好网上和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唱响网上主旋律, 占领网下主阵地, 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爱国主义为重点、道德建设为基础, 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 在网络世界中, 辅导员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广大青年学生, 发挥思想上的先锋作用。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培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自觉抵制西方文化侵略。

(二) 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增强民主性

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高校辅导员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的主题意识, 建立一种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 辅导员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生才愿意展现自己内在的一面。只有真正的进入到学生的真正内在, 才能更好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很多高校都开通BBS论坛, 很多辅导员通过建立与学生网络交流的平台, 引导网络舆论, 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例如, 建立班级聊天QQ群, 辅导员建立博客、微博和微信等方式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还可以针对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或者思想上的认识发起讨论和交流。这种方式更容易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拉近距离, 更有效的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 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大数据化时代, 网络是个信息资源宝库, 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手段多样化。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思想政治教育推入更高一个层次, 而不是简单的说教, 如可以播放经典影片、红歌、励志电视剧及一些纪录片, 引导学生思考或者辨析;可以在网上就某一主题开展一些特色的活动, 让学生能参与其中, 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还可以就阶段性的时事政策开展某项专题讨论, 以正面的宣传为主, 通过文化信息的熏陶来感染学生, 增强学生认同感, 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 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利的同时也带来弊。由于青年学生思想前卫, 一些不良信息给他们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这种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学生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 帮助学生提高是非判断力和辨别力, 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 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保证网上的活动能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总之, 大数据时代的辅导员应当正确把握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利用网络优势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

三、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目前遇到的困难及对策

马克思曾说:“在我们这个时代, 每种事物都好像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效的神奇力量, 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惫……技术的胜利, 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同传统媒介相比, 网络技术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也是如此。网络媒介的高超和强大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形形色色的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日益凸显, 同时也给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更多困难。

(一) 网络文化环境的多元性给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困难

纷繁复杂的网络, 学生的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网络多元的文化环境及不同的思想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主流的道德意识形态发生冲突。大学生的价值观无形中悄然受到影响和冲击, 一些道德失范行为开始显现, 如网络言行随意放纵、网络价值观念模糊, 集中表现为网络谩骂、网络暴力、黑客攻击、浏览黄色网页和论文抄袭等等。

(二) 网络潜隐的政治环境给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困难

网络上潜隐着纷繁复杂的政治思想环境极易削弱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一些西方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传播技术, 在网络上实行“文化殖民主义”, 在新闻内容上渗透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如西方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力主义等等, 这些腐蚀我们的青年人尤其是广大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辅导员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如果不警惕和防范这些具有毒害作用的网络垃圾, 积极引导大学生认清西方这些国家“文化侵略”, 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 网络非控的舆论环境给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困难

网络环境下各种地域文化、各种社会思潮融汇交融所形成的非控舆论环境极易造成大学生政治行为失范,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在社会政治制度和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 影响大学生的判断力, 造成认识上偏差和错位, 进而增加大学生政治价值观上的困惑。另外互联网的开放性、隐蔽性及匿名性等特征增加了对网络流动信息监控的困难, 这种非控的舆论环境极易动摇一些道德意志力薄弱的学生, 从而引发政治行为失范。这种失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散布和传播网络谣言、传播制造计算机病毒、网络恶搞、传播色情信息、破坏国家安全、网络黑客、侵犯个人隐私及知识产权等。高校辅导员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加强学生网络思想道德建设, 对道德意志力薄弱的学生要关注并且积极引导。

(四) 网络的虚拟性和非理性给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困难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 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对人类个体社会化进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沉迷于“网络生活”的所谓“宅男”、“宅女”缺乏必要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把网络当成情感寄托, 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网上恋爱等等成为一些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主旋律。另外很多网络内容和工具出现“傻瓜”化、浅显化, 这种“傻瓜”化、浅显化弱化了大学生的思考、辨别和判断能力, 使其对一些外来的东西不假思索的全盘接受或者模仿甚至是膜拜, 抛弃大学里最重要的“独立思考”精神。这种网络的虚拟性和非理性加大了辅导员监管力度和难度, 给辅导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困难, 这就需要辅导员处理好网上和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使得二者相互补充, 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侯岩.网络传播心理研究的文化自觉[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53 (4) :112-117.

[2]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3]何清文, 黄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前沿, 2008, 5:122-125.

[4]岳鹏, 满都呼, 蒙国军.浅析教育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报, 2014, 33 (3) :96-97.

[5]魏占玲, 兰昊, 季芳.BBS视域下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与探索——以“我爱南开”BBS为例[J].高校辅导员, 2011, 2:34-38.

[6]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4号) [R].2006.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央16号文件内容) [R].2004.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 篇8

一、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

(一)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更难把握。当代大学生属于社会上特殊的群体,他们理想发展尚不健全,却又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趋势,很容易在时代的潮流中迷失自我,虽然有很多大学生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受就业、学业以及经济压力方面的问题,很容易导致这些大学生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尤其是现代大学生更注重物质方面的内容,并不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这给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辅导员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甚至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

(二)科技发展带来新的思想问题。

随着网络信息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普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对网络这种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接触网络的时间逐渐增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大学生的视野范围,但是网络信息储存量相对较大,某些观点又比较片面,大学生受这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可能导致对某个事物产生比较片面的认识,甚至可能给校园或者是社会安全带来威胁。再加上西方不良思想以及反动势力利用网络手段等煽动大学生,而高校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尚不完善,很可能受这些不良思想的蛊惑使自身的思想价值观念偏离正确的轨道,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同时也给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仅是采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新的形势。

(三)辅导员自身角色定位不清晰。

一是高校辅导员身兼数职,工作强度相对较大,而且处理的事务都比较繁琐,比如说:辅导员既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指导,又要对学生日常生活进行管理,导致辅导员身心疲惫,很难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且由于高校对辅导员的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相对较低,导致辅导员没有很高的积极性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困境。三是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高校辅导员主要工作角色是思想政治教师,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以及道德素质等,而大多数的高校辅导员政治素质相对较高,有正确的政治观点与方向,也能够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但是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任务较重很少有多余的时间关注时事政治,政治鉴别能力以及思想觉悟水平还有待提高。同时高校辅导员大都属于研究生或者是本科毕业以后直接从事辅导员工作,虽然具有较强的知识素质水平,但是实际运用能力的不是很强,导致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较大,影响了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路径

(一)注重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承担着多样工作,虽然所有工作都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这些工作比较琐碎,分散了高校辅导员的精力,从而影响了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性,比如说:辅导员要管理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因此没有很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导致高校辅导员不能够及时了解到大学生思想上出现的新的问题与情况。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高校辅导员一是需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传统中辅导员只是把自身定位在管理者的角色上,对学生事务的处理方式都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使学生很难与辅导员教师亲近,这就需要辅导员改变自身的认识,把自身的角色转变为学生服务者的角色,增强学生的信任感,使辅导员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找辅导员帮助解决。二是辅导员要积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完善各项专业知识结构,比如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及创业指导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心理健康、日常教育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工作成效逐步提升。三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辅导员教师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育,同时要对特殊群体学生做好教育工作,比如说:对于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特殊家庭的学生以及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在开展日常生活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四是高校辅导员要提升实践能力,可以经常性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丰富大学生的生活,而且能够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增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成效。

(二)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

随着网络信息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在校园生活中普及,大学生已经开始利用网络不断吸收更新信息,并经过自身主观意识的加工处理,形成自身独特的认识,积极向上的信息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但是不良信息也会使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偏离正确的轨道,在这种新的形势之下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提供的优势条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一是高校辅导员要提升对网络的认识,不能够盲目对网络存有抵触情绪或者排斥网络,而是要正确看待网络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主动地掌握网络先进的网络技术,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缩小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比如说:可以充分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行实时互动,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二是利用网络平台对时事政治新闻进行评论,不仅能够使辅导员及时了解政治信息,而且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对事件的看法,从而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的价值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的优势作用。

辅导员虽然身兼数职,但是辅导员一是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各项联系,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其他的工作建立必要的联系,比如说:辅导员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身心虽然未发育成熟,但是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高校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注重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仅能够为高校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减少一定的压力,同时又能实现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提升。二是辅导员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充分发挥出学生会、团部的重要组织作用,进一步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总之,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力量,也是高校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组织者,但是在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及时调整思路,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注重提升综合素质水平,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努力发挥辅导员工作的优势作用,正确把握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勇于改革创新,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希威,孟丹.现代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提升途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19

[2]谢金迪,丛小舟.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6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 篇9

一、高校辅导员要具备崇高的信念

具备崇高的信念是高校辅导员有效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高校辅导员具备了崇高的信念,他们才能够将科学的理念和信息传达给学生。笔者这里提到的具备崇高的信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是支持并拥护中国共产党。高校辅导员要在熟悉掌握党的基本知识思想的基础上,才能够在对高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把握科学的方向,让学生切实了解我国的实际情况,用户中国共产党。第二,高校辅导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高校辅导员自身只有对待生活的态度乐观,才能够将这种正面的态度传达给学生。从理论上来说,高校学生正处于一个过渡期,其接受的人生态度如何对于其今后的发展极为重要。因此,作为辅导员要将乐观的、积极的态度传达给学生。

二、高校辅导员要以学生为本

高校辅导员以学生为本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就从注重学生的入学教育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三方面介绍如何做好以学生为本。

1、注重新生的入学教育

注重新生的入学教育是做好以人为本工作的基础。高校新生刚从管理较为严格的高中步入高校生活的,高中生活是与高校生活截然不同的。作为辅导员,必须高度重视对大一新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生时期树立的观念如何直接会影响着今后的生活。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笔者曾经开过主题班会,让新生描述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生活,部分学生认为,学知识最重要,部分学生认为知识是次要的。笔者就总结,知识和锻炼都是极为重要的,大家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要把持好两方面的关系,认真学知识,同时需要锻炼自己。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重要要求。从理论上来说,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因此,辅导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对于学生较为敏感的爱情话题等,辅导员可以主动提及此话题,并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高校爱情和学业。一旦发现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辅导员要及时与其疏导,以推动高校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三、高校辅导员注重自身技能的提升

高校辅导员注重自身技能水平如何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直接挂钩。因此,注重自身技能的提升极为重要,辅导员要不断学习,在日常的工作中,注重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思想判断能力、良好的心理辅导教育能力和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只有这样,自身技能水平提升了,其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另外,如何有效地与学生沟通,掌握沟通技巧也是高校辅导员技能水平提升的关键。就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沟通的工作。如何在实际的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沟通水平对于推动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极为必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笔者在日常的工作中,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也阅读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等关于如何提高高校辅导员自身技能水平的书籍。在学习的过程中,笔者进一步掌握了如果从细节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方面的技巧,运用在实际的工作中,效果很好。

四、高校辅导员创新教育方式

高校辅导员根据目前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育方式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就笔者的工作经验来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主要包括社团方式和网络方式。

笔者这里提到的社团的方式主要指高校辅导员可以动员学校的社团举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活动。学生社团是一个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在社团的活动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极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笔者曾经在学校的文学部举行了“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的演讲,很多学生通过对父母爱的演讲,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爱意。在这种情况下,笔者指出:今后,多给父母打电话,多帮父母干家务,也许你们的一个电话可以让他们感动很久。这样的活动相对于理论的思想教育工作效果要好得多。

另外,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创新的手段之一。目前,高校的网络已经逐步普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QQ、微博、邮件以及空间等方式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很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笔者开通的新浪微博,与很多同学互相关注,笔者会经常将一些人生哲理等更新在微博上,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对待生活。因为是网络化,所以语言可以调皮,笔者看到一个学生写道:我要为了追求梦想而努力,笔者给其评论:顶你哦。这样的网络式语言可以缩短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通过网络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趋势。

高校辅导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处世观念。上文中,笔者主要从高校辅导员要具备崇高的信念、高校辅导员要以学生为本、高校辅导员要注重自身技能的提升以及高校辅导员要创新教育方式的角度就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了探究。

参考文献

[1]赵秋菊:《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9 (04) 。

[2]魏灿欣:《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思路》, 《科技致富向导》, 2010 (27) 。

[3]侯德宝:《如何打破大学生不愿意与辅导员沟通的尴尬局面》, 《改革与开放》, 2011 (12) 。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 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青年辅导员,思想政治建设

一、现阶段青年辅导员思想的特征

近年来, 辅导员队伍来源不断优化, 一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来。队伍学历层次不断提高, 年龄层次逐渐降低, 学科背景不断优化。可以说, 青年已经构成辅导员队伍的主力。青年辅导员精力旺盛, 思维活跃, 更了解年轻大学生的思维与想法, 有利于增强辅导员对岗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吸引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成为专家型辅导员。

但是, 我们也应当看到, 由于社会转型, 青年群体结构多元化和青年需求的多样化, 青年思想政治状况随之出现显著变化。辅导员青年这个集体亦不能例外。当前, 青年辅导员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征。

(一) 价值观念多元化, 更多强调自我价值。

青年辅导员首先是一个青年, 其次才是辅导员。青年辅导员在多元化的价值趋势中不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突出表现在对工作的收入、环境、职务等方面比较看重。青年员工把自我的兴趣爱好, 自己未来发展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

(二) 人生态度务实,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

目前高校青年辅导员绝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 许多都是硕士、博士, 知识分子型人才占主流, 具备一定的政治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也习惯于把社会、政治、世事紧密结合起来思考, 但他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和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倾向于感性和务实, 更多地关注个人事业发展以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政党政治关注度较小。

(三) 接收新鲜事物能力强, 对传统文化了解少。

当代高校青年辅导员对异域文化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和好奇。有调查显示, 80%以上的青年辅导员认为可以接受西方发达国家的产品, 88%以上青年表示应该进一步改进高校的民主管理, 100%的青年表示“网络是最重要的生活方式”, 85%的青年认为适当改变传统是有益的。

二、加强青年辅导员思想建设的重要意义

广大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 承担着向大学生传播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 指导大学生在形形色色的思潮和意识形态中作出正确选择, 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当前西方一些势力西化、分化青年学生的企图并没有消除, 而且手段更加隐秘,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各种非主流的社会思潮显示出来, 杂音和噪音还时有出现, 这些都对于我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可靠接班人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当前大学生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中, 受到多元经济, 多元利益的影响, 处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中, 容易同班不同学, 同学不同班;处在多样化的家庭环境当中, 可能有经济困难的家庭和单身家庭等等, 这些复杂的环境造成了当代大学生多样多变复杂的情况。辅导员要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就需要更加全面, 更加专业的工作能力, 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因此, 培养高素质的青年辅导员是培养青年干部人才的重要内容之一, 培养一批“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开拓型、务实型”的青年后备干部也是高校青年工作的重点之一。高等院校能不能可持续发展、有没有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最终取决于青年。只有正确把握青年思想教育面临的形势, 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求得工作实效, 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教育发展大局。

三、新形势下进行青年辅导员思想政治建设的对策

新形势下, 对思想工作者开展思想教育, 既要从思想入手, 也要脱离除纯粹思想说教的呆板框框, 从制度建设、物质保障等方面入手。

(一) 提高认识、转变思想。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校应像重视学术骨干队伍建设一样重视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在一所高校,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否能得到切实加强, 关键在书记、校长, 书记、校长认识到位了, 思想才能统一, 工作才能落实。书记、校长要深刻认识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深刻领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 并把这种认识转化为全校上下的共识和实际行动, 把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 完善机制、狠抓落实。

要切实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组织建设。各高校要把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辅导员队伍, 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精心部署, 狠抓落实。要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组织落实, 高校每个院系每个年级都要配备1名专职辅导员, 每个班级都要配1名兼职班主任。要把好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选聘关, 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 选拔优秀人才加入辅导员队伍, 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质量。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 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质量。要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工作机制。辅导员队伍要实行学校和院 (系) “双重领导”的体制。各院 (系) 党委对本院 (系) 的辅导员进行直接领导和管理。要建立健全切合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和工作实际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和制度, 使辅导员工作有目标、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最大限度地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抓好辅导员队伍的管理, 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

(三)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辅导员必须具有坚定的马列主义信仰和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具备较扎实的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 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和专门的研究。各辅导员老师应进行岗前培训, 持证上岗。同时, 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各高校要建立健全辅导员的培养培训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 还要为辅导员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使辅导员工作得到社会的承认, 激励辅导员坚守思想教育阵地, 明确自己的责任, 力争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养用结合”的方式使其成为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专家。新时期的辅导员还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 一切工作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服务于学生的成功, 服务于学生的成才。

(四) 切实抓好辅导员队伍相关待遇的落实。

在落实辅导员待遇上, 最重要的是落实辅导员思想政治建设、学习培训、福利待遇、职称职务、发展前途等方面。各高校要将辅导员的岗位津贴等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 确保辅导员的实际收入与本校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当。要设立专项科研基金, 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在职称职务评聘时要对辅导员实行双重身份管理, 辅导员既可作为教师又可作为管理干部, 既可以按照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 也可以同时根据工作年限和实际表现晋升相应的职务。要把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高校选拔党政领导干部, 要重视辅导员工作经历。要鼓励一部分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门人才, 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 确保辅导员骨干力量相对稳定。要将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有条件的还可设立辅导员工作专项奖, 定期评选表彰优秀辅导员, 树立一批先进典型, 充分肯定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贡献。

总之,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工作要注意研究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 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形式和新方法, 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彦.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问题再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7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 篇11

关键词:思想政治辅导员;职业素质;成长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137-03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导航者,学习成才的指导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学生权益的保护者,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维护高校稳定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1]现代社会风云变幻,大学生个性凸显,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就业等问题给第一线的学生辅导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对其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辅导员不仅要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抵抗得住金钱和权力的诱惑,潜心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应注重师德师风的培养,以身作则,真正成为大学生的“Role Model”。

教育学家顾明远曾说过:“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定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敬,如果一个职业是人人都可以担任的,那么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虽然近些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受到重视,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辅导员在高校的地位不高,被认为是没有专业技术的人员退而求其次的就业选择,被边缘化。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也存在人心不稳、自身工作职责定位不清、职业认同感不强、个人发展存在等诸多困惑和问题。

因此,解决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职业化培养,研究其成长途径,促进其职业发展的问题就显得迫在眉睫。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努力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学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并为他们提供职业化成长途径,促进其长效提高与发展,既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校发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要求。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主要职能

(1)政治与领导的职能。我国内地高校的辅导员制度多年来在保证党和政府对于大学生在思想政治上的领导、维护高校的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学的特色之一,更是我国国情的实际需要。因此,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保证高校各项工作的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人们曾习惯上称高校辅导员为“政治辅导员”,从业人员也都要求必须是中共党员,且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拥护党的纲领和政策。这样的初衷,决定了高校辅导员的首要职责是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政治工作这一主线来开展,发展学生党员、组织大学生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是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一项常规工作。辅导员对高校大学生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学生骨干来实现的。培养和教育学生干部是辅导员的一项工作内容。教育部要求我国目前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是1:200,而实际上都远远超过这个比例。一个辅导员要想领导起几百个思想鲜活的大学生,仅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

我国高校的辅导员制度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基本经验,也是高校为自身培养党政后备干部、为国家和地方输送党政干部的重要途径。辅导员的政治职能决定了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以及多方面的能力,这为他们今后走向领导岗位提供了可能。清华大学作为我国的最高学府之一,其政治辅导员制度也一直成为一种典范。自清华大学设立辅导员制度至今的50多年里,先后有近3000人担任过辅导员,他们有的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有的担任了院系和学校的领导,还有部分人走入了国家领导层。从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的每届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中,在清华大学担任过政治辅导员的就有8~9人。[2]在我国,高校辅导员的政治功能将会长期下去,这样做既是国家和政府对高校的政治要求,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2)管理的职能。我国高校辅导员的管理职能,主要表现在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期间的日常事务管理、操行评定、宿舍安全与卫生管理、课外活动的指导与管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学生违纪行为的处理与惩戒、特困生资助与管理等方面。[3]在我国,学生进入了大学,在家长的观念中却仍然不认为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寄希望于学校能代替父母管好学生,照顾好学生。而大学也毫无怨言地愿意做好家长的角色,从饮食、起居、感情方面去管理学生,这样的做法符合我国社会中的传统习惯。家长把学生送到了学校,学校就要负起相应的责任,这会使家长感到很放心,表面上看有利于学校与家庭的和谐。从学校来讲,其他管理者和教师也认为,凡是有关学生的一切问题都与思想政治辅导员有关,都要归咎于思想政治辅导员的管理,给辅导员造成了极大的工作压力。

2. 国外高校辅导员的职能

国外高校的辅导员(counselor)一般都是某个具体方向的辅导员,专门对学生进行某个方向的辅导。以美国为例,美国高校学生事务高度专业化,分工细致明确。从美国辅导员协会对辅导员的定位来看,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分为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即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和社会化辅导。美国高校实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专业化和学生服务专业化。前者主要类似于当前我国高校的奖学金评定、宿舍管理、困难学生资助等,而后者相当于我国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指导、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辅导员经过培训以后,都可以掌握一些项目辅导(counseling program)能力,辅导员主要通过辅导项目对学生进行个人或者团体的辅导,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求职技巧,教会学生如何社交、如何做人。另外,为了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美国高校还通过兼职岗位的形式提供学习辅导或者住宿辅导等服务,相关人员被称为相关事物的counselor,其工作职能主要体现在咨询与服务上。这些辅导员许多都具有相关专业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且通过辅导员协会的职业资格考试。[4]美国高校中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大多具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行政学等硕士、博士学位。在有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如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是具有专业资格证书或者行医执照的心理学家或者精神病专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教育行政学、学生事务管理等类似专业,虽然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但还没有形成一条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输送人才的成熟渠道。因此,加强相关学科建设,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5]

二、辅导员专业化职业素质与成长途径

从以上比较来看,国外高等学校学生工作队伍即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已经形成专家型、职业化的发展路径。而我国思想政治辅导员的专业队伍建设则刚刚起步,且对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和成长途径鲜有研究。辅导员职业专业化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同时也是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的新举措。研究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方式方法,在新形势下显得尤为必要。

2004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200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都强调了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在的要求,还是基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辅导员必须明确职责,不断学习,提高胜任本职的能力,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1. 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职责与定位

辅导员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需要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律学等相关知识,并善于在实际工作中去运用。同时,思想政治辅导员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专业化素养也非常重要。

目前,各高校辅导员的基本任务没有严格的界定,多数人认为应当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这个范围很宽泛,也就造成了辅导员工作确实难以清晰定位的状况。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从人事管理上从属于院系管理,承担了系内大多数的教学秩序管理和行政事务工作,但又受到学生处等职能部门的管理,这些部门甚至直接给辅导员布置任务。当前,学生数量随着扩招逐年增加,辅导员一般都要管理几百个学生,整天忙于繁杂的具体事务上,时间及精力都是有限的,必然造成工作停留于表层,难以深入,也就必然弱化本职工作的实效。无怪乎有人说,辅导员是戴着教师的“帽子”,干着学生的“保姆”,是学校职能部门的“勤务兵”,是院系的“服务员”。

尤其是在定位问题上,当前一些高校对辅导员工作存在一些误解,认为专业不好的人才来搞辅导员工作,对辅导员的选聘并不重视,对其上岗后的工作也缺乏指导。辅导员工作繁杂,却难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在很多人的眼中,辅导员就是日常管理学生、组织学生活动的行政管理人员,对于其身份的认同是从广义的高校教师来确定的。地位的不明确,使得担任辅导员工作的教师在待遇上缺乏相关规定的保障,往往是口头上重视,实际上不重视;政治上重视,经济上不重视。辅导员队伍属于思想政治教师,又从事着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一直处于多头管理之中,属于谁都管得着的一群,其身份和地位是不明确的。在评价机制更看重教学和科研的高校里,辅导员由于身份的不明确,必然在各项工作中缺乏自信心和归属感,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来自不同的专业,从业初衷不尽相同。有的上岗之初就开始酝酿着转岗,几乎没有人从思想上把辅导员当作一种打算长期从事的固定职业,绝大多数辅导员是把现在的工作当作一个过渡,把目标定位在或进行政机关或任学科教师上了。就各高校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辅导员未受到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系统培训,虽然学校已基本明确了辅导员既是管理干部也是教师的角色,辅导员的工作条件也有所改善,辅导员的学历层次和工作能力都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因素,辅导员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职业素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思想、政治、品德、知识、能力、心理等各方面基本条件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具有特殊性,这是由他们劳动的特殊性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劳动对象是能动的、有个性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劳动属于难于计量的精神生产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劳动工具是以个人的个性品格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具有潜在性和持久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具有区别于其它行业人员的特殊性。

当前,高校辅导员建设没有实行职业资格审批制度。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辅导员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较高的专业业务素质和能力,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而由于非职业化,使得当前在辅导员的“入口”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许多没有参加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教育或培训的人走上了辅导员工作岗位。由于这些辅导员缺乏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咨询和辅导等相关工作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从而影响其工作效果,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通过职业化建设,实行辅导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加强辅导员职业培训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辅导员的从业素质和业务技能。

3. 探讨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成长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在职业目标和个人发展方向上存在犹豫不定、人员流动频繁的状况。尤其是年轻教师,更多地表现出对前途的迷茫,往往无法从前任同事和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可能“实现自我”的价值,也就失去了工作方向和动力,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和成长。长期以来,辅导员工作虽然缺乏一个健全科学的培训、考核和评价奖励机制,但在实践中却形成了一个关于辅导员工作优劣的潜规则,这就是内容越繁杂、形式越多样就越能得到认可的奖励机制,以及一旦出事就全面否定的惩罚机制。这些或明或暗的机制,导致辅导员队伍成为高危职业,导致其敬业意识淡薄,职业归属感不强,对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长期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通过拓展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空间,拓展成长途径,解决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出口问题,形成激励、保障机制,努力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比如: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建立辅导员发展激励机制,妥善解决辅导员分流问题;完善培训机制,确保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加强学历提升培训;组织交流培训,等等。

参考文献:

[1]杨江水.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N].光明日报,2007-9-12.

[2]杨振斌.双肩挑50年:清华大学辅导员制度五十年回顾与展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漆小萍.学生工作的设计与评估[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4]Wikipedia.Preparation for Student Affairs work[EB/OL].http://www.answers.com/topic/student-affairs,2008.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 篇12

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组织者, 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着不可缺少的灵魂作用, 因此, 作为高校辅导员, 要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不断提升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不仅可以使得辅导员队伍素质得以提高, 而且能够使得大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升, 最终能够营造和谐的氛围。

一、高校辅导员在学校的地位以及作用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处于一个基础性的地位。从一般情况来将, 高校将培养人才作为中心。在实际工作中, 高校采用了三项管理体制来管理学校的各项活动。目前, 社会开始需要大量的人才, 因此一些高校开始理性的分析素质与专业方面等趋势, 并且制定了长远的工作计划与目标, 最终能够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 要从工作计划和工作重心出发,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进行培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途径

1. 不断开拓视野以及理清思路, 努力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

现如今, 我国的文化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具有非常活跃的文化范围, 并引进多种西方流派。在这种文化熏染的大背景下, 高校辅导员要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社会的多元化,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教育工作。为了能够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辅导员要理清自身的思路以及不断开拓自身的视野, 从而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这一工作要求辅导员要具备脚踏实地的精神。第一, 辅导员要时刻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 辅导员要以学生为本, 并且关心学生, 及时为学生解决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辅导员在深入学生群体中, 及时了解学生的入党动机, 为学生指明道路。第二, 辅导员要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深入关怀,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并且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时要耐心。第三, 辅导员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样做可以拉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以及工作能力。

2. 不断深入领会素质体制改革的思想

目前,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素质教育, 并且为了能够满足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 高校辅导员要不断转变高等教育的模式, 从而能够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辅导员在转变高等教育模式的时候, 第一, 要给学生营造比较适宜的学习环境以及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 从而能够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3. 高校要不断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

高校要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工作加以重视, 这样有利于高校顺利开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水平教育的工作。在加强辅导员队伍的时候, 高校要通过成熟的选拔以及任用管理体制来进行, 从而可以提高高校辅导员整体队伍的素质。在选拔高校辅导员的时候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并且要求辅导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 最终能够使得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得以提高。

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觉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为了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这就要不断完善辅导员的选拔制度, 这样做能够形成高素质、稳定性的辅导员队伍。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具备高学历, 而且要具备责任心以及事业心。比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 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及时引导学生的行为。又比如:辅导员要深入学生生活中, 做好大学生的谈心工作, 与此同时, 辅导员要特别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另外, 在日常的思政工作当中, 辅导员也要乐于思考, 根据当前的情况进行思政工作的开展。同时辅导员要做好相关工作的记录以及深入到学生生活中, 促使思想政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4. 开展科学发展观等活动, 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 高校辅导员是一个管理者, 因此高校辅导员要结合高校的管理特点以及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比如:对辅导员进行年度考核制度、对辅导员进行科学的奖惩制度等, 这样做可以使得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工作得以加强。与此同时, 高校要注重对辅导员的培育, 从而能够为辅导员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 要具备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从而不断提高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在培养学生工作中, 辅导员起着主要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健康的指引者, 并且也是高校不可或缺的队伍。高校要不断开展科学发展观的活动, 并且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从而能够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结语

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 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 而且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 从而能够满足开展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高校辅导员不仅要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 而且要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高校辅导员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时候, 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确保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的工作得以顺利实现。

摘要:高校辅导员主要从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及行为管理着的执行者。随着现如今的发展形势, 高校辅导员要从自身做起, 提升思想政治觉悟,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管理学生工作的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途径

参考文献

[1]苏亚丁.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困境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12) .

[2]王凤娟.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0 (02) .

[3]翟尧.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高的方法研究[J].网络财富, 2009 (21) .

[4]闫晓亮, 姜懿倬.新时期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J].华章, 2013 (22) .

上一篇:数字化海洋下一篇:酒店里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