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建议

2024-09-07

公路建设建议(共11篇)

公路建设建议 篇1

对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建议

在园区主要从事道路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完善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依然任重道远。

一、对三级质量保证体系的看法。

政府监督是指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质量监督机构对公路工程质量实施的强制性行政监督,是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对建设从业单位的工程质量及质量工作进行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公正性”的行政、技术执法行为。除此之外,政府监督还应采取不定时暗中稽查、追踪检查验证,对从业单位资信实行加减分管理,推行单位或分部、分项工程“样板工程”的申报,对相关单位、人员加分、表彰、宣传等等措施加大监督力度。

社会监理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监理单位对工程实施的监理,所以监理单位内部管理和监理人员的素质对工程质量控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公路工程监理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中起步早、起点高、管理严、发展快,但是由于公路建设迅猛发展,造成监理市场的混乱状况:队伍不稳定,人员无序流动,素质参差不齐,监理单位自律意识不强,现场监理水平差异大,管理深度不一等现象。因此建议:

1、建立健全监理单位和人员资质信用管理制度和信息库,在质监网上注册登记,为业主招标提供参考。把监理单位和个人的资料纳入资信管理,且予公布,对监理单位、个人考核和受过的奖励、惩罚,加分、减分应统一管理;

2、为提高监理现场工作积极性,挖掘最大的服务潜力,监理单位应采取一些积极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包括实行全员聘用制、签定长期聘用合同、考虑一般的福利待遇,对监理工作优秀的人员予以表彰并从待遇上考虑,工资待遇应根据工作考核情况采用浮动形式。对思想素质低下、工作作风败坏、管理水平不高的人员应清退出监理队伍,对业务水平难以提高的也应清退出监理队伍;

3、由于公路工程建设属项目管理,驻地监理机构基本上是临时组合,所以人员的组成能否配合融洽,对一个项目的监理工作至关重要。建议实行专业化、责任承包制、自由组合后相对稳定的项目监理处;

4、由于当前正在整顿从事公路工程监理工作的人员无序流动,素质参差不齐现象,所以建议监理单位在选择、聘用监理工程师时一定要经过严格审查、考核;

5、全面推行监理业务培训、岗前培训、持证上岗、资格考试、职业化制度,提高监理整体水平。

关于企业自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公路建设市场,准入制度、资信管理等规章制度相继出台后,工程质量对施工企业来说是竞争的核心力量。由于全国各地公路工程建设项目

较多,大量需求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分配到每个项目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能胜任工作的技术人员比例太小。施工企业作为公路工程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对工程质量全方位、全过程的保证在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工程质量的好坏,从根本上取决于施工企业的管理,所以在此对企业自检的建议是:

1、为杜绝部分施工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追求工程进度,对工程质量自检体系不予重视等情况,导致工程返工或存在质量隐患,对工期造成影响,经济上也遭受损失的现象,建议每个分项工程均落实、贯彻质量终身责任制。并作为分项工程开工申请批复单附件载入工程档案,施工负责人要贴相片,相关人员(施工、监理)应填写姓名、职责(务)、身份证号码;

2、施工企业不重视试验、不重视自检体系,建议工地试验室采用按投标总价一定比例(2~3%)单独投标报价、计量支付,由材料试验监理工程师或中心试验室进行全面监督、管理;

3、加强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主要技术人员信用调查管理,在招投标过程及评分中占一定分值。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信用良好或太差的单位、个人均应由质监执法机构按有关规定表彰或惩处。并记入质监网上信用管理系统;

4、为落实《关于整顿和规范公路建设市场秩序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对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现象进行专项治理整顿势在必行。

二、从努力提高履约意识、培育健康的公路建设市场来保证工程质量。

工程开工初期制定了《质量安全违约处理实施细则》,通过监理、业主执行违约处罚,并对违约行为整改。切实保证了工程质量管理的顺利进行。履约也是信用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当前一些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商有些违约行为,但许多违约行为主要发生在承包人身上,这就需要有一个违约处理细则来约束各方履约行为。

建设单位应该带头从每一言行举止认真履行合同。目前业主方在资金到位、支付和提供施工条件(征地、拆迁)的协调以及建设过程中切实处理好三方关系方面履行合同能力不是很强,监理和施工单位在执行合同中主要的问题是进场的人员、设备与合同大相径庭,从合同初期就开始违约,信用无从谈起,像这种情况,应该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具体的违约处理措施,甚至可以说明业主保留选用“第二中标单位”的权利或者根据履约能力分解标段。只有切实履行合同,才能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工程进度。

公路建设建议 篇2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问题,建议

2005年国务院审议通过《农村公路建设规划》, 旨在改善农村现有交通状况, 建设符合农民需求的现代化农村公路。作为公路网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农村公路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桥梁, 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速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我国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十分重视的一项任务, 政府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帮助农民建设农村公路。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必须制定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以完善强化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 保证农村公路建设畅通进行。

一、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一)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建设资金急剧缺乏是建设我国农村公路中遇到的极为突出问题。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由地方政府投资和农民自己集资。但在一些贫困地区, 中央扶持力度不够, 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有限, 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资金投入不足, 加上当地农民生活艰苦, 筹措资金更是难上加难。此外近年来物价攀升, 且国家极为重视农民耕地保护, 在征地拆迁赔偿方面存有争议, 这些问题增加了公路建设资金筹措难度, 同时无法保证中央下拨和自行筹集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在计划时间内全部到位, 影响了农村公路建设工期和质量。

(二)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监督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和监督制度现存问题主要是不规范、不健全, 具体表现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到位后不及时建立专门账户, 导致资金账户之间串户, 不按规定进行核算, 资金账面混乱;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或职业素质不达标, 比如在未确认手续是否齐全、发票是否合法或金额是否正确的情况下就拨付资金, 严重降低了农村公路资金管理效率。此外由于监管不力, 还存在虚假申报、重复申报、多报建设规模等套取国家资金现象。

(三) 随意调动、挪用农村公路资金现象普遍存在

尽管大多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缺乏, 但随意调动、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仍随处可见。2006年5月, 国家审计署调查发现仅河南省就有十多亿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被滞留或挪用, 形式多样, 如一些县区将交通管理部门管理的三轮车、拖拉机等机动车辆的养路费用以补贴机关单位日常经费或予以其他用途, 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及公路质量和工程进度受到严重影响, 而且引起当地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二、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的几点合理化建议

(一) 加大中央财政投入, 发展多种集资渠道

一些经济条件落后和欠发达地区, 单靠地方政府出资和农民筹资基本上无法保证农村公路顺利建设。这就需要国家政府在原先对农村公路建设财政帮扶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资金投入。比如国家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中, 车辆燃油税所用比例较少, 政府可结合实际情况, 适当增加这一比例, 使农村公路建设顺利进行。

除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支持, 积极鼓励和号召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捐资捐款外, 还应拓展多种农村公路建设的融资渠道:1) 适当征收地方车辆燃油附加税, 将所得税收全部用于当地农村公路建设和日常养护中。2) 增加大重型车辆使用税和车辆超载罚款, 除了能减缓公路损坏外还可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来使用。3) 抽取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4) 根据各地特有的农副产品、矿物资源或旅游景点, 吸引外来资金, 招商引资, 扶持企业建设, 为农村公路建设添砖添瓦。

(二) 加强资金管理, 确保专款专用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部门都应加强对农村公路资金下拨、配置和使用等情况的管理监督, 确保公路建设项目资金全部用在实处, 且专款专用。1) 根据资金来源, 合理计划资金的分配使用;设立专用账户, 规范资金运转流程, 规避串户。2) 变革公路建设资金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全面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募集和使用, 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按时全部到位、有效运用。3) 落实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检查监督工作, 采取分级负责和监督管理方式, 制定监督检查工作细则, 积极主动并接受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确保财政情况的公开化, 让人民群众随时了解公路建设专项资金的去向。4) 监察部门要随时跟进回访, 从建设资金各环节入手, 以季度、年为时间点审查监督, 以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安全有效运行。5) 根据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方面凸显的重要问题, 要随时展开专项整治活动, 重点调查相关单位是否存在弄虚作假, 虚报项目情况和专项资金是否及时到位、是否被滞留和挪用情况。一旦发现违规违纪, 要追究涉及人员相应的法律责任, 予以严惩, 不姑息纵容。

(三) 重视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道德培养, 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首先要重视并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 其次是要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使其熟悉相关法规和准则, 对各类经济业务都能进行准确的处理。同时还要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 审计人员除了要掌握管理、财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 还要熟悉公路工程项目立项、招标投标、监察等工作, 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

(四) 合理降低农村公路建设成本

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管理中, 除了确保资金安全并有效运用外, 降低公路建设成本也是很重要的。1) 合理规划、设计农村公路建设, 尽量少占用耕地, 充分利用原有旧路。2) 再生利用废沥青等材料。3) 因地制宜, 就近利用当地材料, 比如山区沙石比较丰富, 可用以铺设水泥路面等。

三、结语

农村公路建设是惠及广大劳动人民的伟大工程, 它不仅关乎农民兄弟的生计生活, 而且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息息相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之不易, 不容浪费一分一粒。因此, 加强农村公路资金管理是当务之急, 我们要有计划地、科学合理地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每一分都用到该用的地方, 充分落实农村公路资金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亚军.公路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管理对策与研究[J].知识经济, 2013.

[2]王栋.公路养护货币资金和结算的管理与核算[J].商业经济, 2012.

[3]黄南南.构建公路建设资金管理的新模式研究[J].中国外资, 2013.

[4]张金康.管好钱修好路——关于做好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建议[J].中国公路, 2013.

[5]王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财务管理改革探究[J].财经界, 2013.

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3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问题;建议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和财力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公路建设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农村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由于建设资金的匮乏,建设规模庞大,建设速度过快等原因,致使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公路的长远发展。

一、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建设之前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近几年的农村公路建设大多以原有公路为基础,在农村公路建设在前期工作中,缺乏对公路两侧村、镇经济的调查研究,尤其是乡村公路的建设,对公路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农村公路建设完成后并不能真正地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农村公路建设设计标准相对较低

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政策规定,只按照公路长度而不按照公路等级给予补助,因此,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相对较低,“村村通”和乡村公路改造项目大多按照路基宽度不低于4.5米,路面宽度不低于3.5米,水泥路面厚度不低于18cm厚进行建设。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迅速,重型运输车辆不断增加,交通量不断加大,原有设计标准远远落后运输需要,造成道路严重损害。

(三)农村公路建设缺乏固定筹资渠道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群众对出行条件的要求明显提高,对实现 “户户通”的呼声较高。但是随着前几年国家“村村通”工程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速度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因为缺乏固定筹措渠道。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难题,在“村村通”项目开展期间,为完成上级硬性规定指标,工程建设资金大多采取政府出一点、村集体自筹一点、村民集资一点、沿线企业捐助一点、上级补助一点的办法。而近几年的农村公路改造建设,除部分重要县乡公路纳入财政预算,经济基础较好的乡镇、村自行筹资建设外,由于资金筹措不到位,部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不能及时进行,致使通达里程增长缓慢,通达深度和通达水平较低。

(四)农村公路投入使用后破损率较高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由于建设速度过快,建设标准较低,建设质量要求不严格,附属设施不完善等诸多因素,加之重型车辆较多,交通量不断加大,造成了农村公路建成后,道路破损严重,致使农村公路使用寿命缩短,农村公路好路率明显下降,农村公路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造成群众的满意度下降。

二、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农村公路建设前要做好调研研究工作

农村公路建设必须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实际,要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时候还应当要超前于经济发展。因此,在农村公路建设前,必须要对所建公路沿线经济状况、产业特点、交通量等进行充分的调研。只有在充分掌握实际需要,才能科学地加以规划并进行建设,才能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

(二)农村公路建设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调研是基础,规划是前提。农村公路建设前,必须要结合调研,对所要建设的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适应地区发展需要。一是要针对建设线线走向进行科学规划,主要是对重要的乡级公路和县级公路。二是对建设标准进行科学规划。农村公路的建设,一定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实际,确定公路建设技术标准,既要本着节约的原则,同时也要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要;三是要做好附属设施的设计与规划。工程建设后期的附属设施的完善程度,包括排水设施、安全设施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

(三)要保障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有固定来源

建设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的保障,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农村公路建设将无法实施。虽然近几年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了一个行政村有一条通往主干道的水泥路或油路的目标,但是距离真正的实现“户户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以前建设完成道路严重破损,今后的维修改造项目也会逐渐增多,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还很艰巨。因此,必须规范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以保障农村公路建设顺利实施,不断提升农村公路的通达里程。

(四)农村公路建设补助分资金档落实

农村公路建设是实现小城镇建设的基础,近几年的农村公路建设从国家到省、市也都非常重视,在资金方面更是大力的支持政策。但是由于补助的标准只按照修建里程,所以为了保证任务的完成,同时节省资金,大部分道路都按照最低的标准修建,虽然实现了“村村通”,但大部分道路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造成了“前修后损”,造成了资金的极大浪费。因此,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政策要打破常规,结合实际,根据修建标准,如路面的宽度、路面的厚度等,制定多个补助标准;或者采用统一标准,在达不到标准或超出标准时折合成统一标准后进行补助。只有在不同补助政策的刺激下,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引导基层建设主体按照实际需要,修建不同等级的农村公路。

(五)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控制

农村公路建设始终是“民心工程”的代名词,因此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也是政府和群众都关注的焦点。前几年由于建设速度过快以及建设资金的匮乏等原因,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控制不严格,建设质量不高,也是造成农村公路严重破损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加块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控制及监督,真正做到服务于民,确保农村公路建设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小城镇建设。

公路建设建议 篇4

政 协 提 案

2014号

要把我市建设成真正的文明卫生城市 , 小区环境的整

治尤为重要 , 为此 , 根据我市小区环境的现状 , 本人提

出如下一些建议 :

一、建议把小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列入 2014 年民生的一

件大事。采取以政府为主导 , 以建立健全业主委员会为重

点 , 以依法理顺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服务部门的关系入

手 , 建立起小区的管理秩序 , 维护业主的正当权 益和应

尽的义务 , 调动广大业主对治理好小区的积极性和自觉

性 , 从而建 立起小区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 切实把小区

治理好。

二、建议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成员可由建

设、规划、园林管理、街道办、社区等部门构成), 对各小区物业、配套设施、小区功能、绿化、车位、治安、房屋立面等进行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由市建设规划部门做出小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 测算资金 , 由财政统一拨付治理费用(有些可由小区修缮资金付给)。如搞好小区绿化 , 让小区配套设施完善 , 车位整改 , 休闲桌椅、运动设施配备到位 , 老旧小区房屋立面改造 , 排水沟改造等 , 让小区功

能充分发挥 , 人居质量全面提高 , 为广大群众创造一个功 能完善、美化整洁、管理有序、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按照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文明化的要求 , 财力进行整治。

三、整治小区环境 , 需要大量人力物力 , 新小区、富裕区、贫困区、一般区的不同类型的特点 , 积极做好不同小区的环境整治方案 , 要做到科学规划 , 才能有效整合资源 ,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 造福居民。建议采用稳步推进的原则 , 分区分片逐步实施。这是确保小区环境整治成 功实施的保证。只有把先期整治的社区做成精品工程 , 才能起到示范带动 作用 , 进而梯次推进 , 保证整治一

— — 2

城市建设建议 篇5

(云南民族大学 级政治学与行政学 201003402115)

呈贡,古为四朝名郡,有着古老“昆明人”的神秘和传说。而今,在沉淀千年的历史底蕴之上,呈贡成为大昆明中最具年轻活力的新城。这样一个由传统农业县向新城转变是呈贡新时期的发展目标。以建设为新昆明的行政核心区、科教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商贸及旅游服务中心、新兴工业中心、未来昆明的休闲之都的道路上,根据规划,呈贡新城的产业定位方向,重点是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高附加值、低碳生活的新兴生活圈。

然而,作为一个正处于建设发展时期的新兴城市,它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由于新建住宅空置率过高,显得街头人少空旷,楼多人少,加上寒、暑假学生离校,让呈贡的人变得更加的稀少,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把呈贡称为鬼城。未来呈贡新区有文化产业集聚区、聂耳音乐厅、现代文化教育培训中心等,同时,依托高校教育资源优势,打造知识密集量大的产业外包基地,产出无污染、高附加值的产品,提升呈贡新区的文化含金量。如何才能实现合理的规划,实现呈贡现代化的发展?我认为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把握城市特点,合理规划新城布局、优化机构模式。

呈贡新区(城)的开发,首先要聘请一流的城市建设规划院所和城市发展策划团队,编制现代化新兴城市发展建设规划。在思路上,要体现“生态、文化、和谐、精致”的要求,打破传统的“摊大饼”模式,探索线形城市发展道路。线形城市占用的空间非常小,它往往

在高速公路沿线或者轨道交通沿线修建,利用灵活多变的公共交通工具,混合城郊两种生活模式,有效地减低私家车带来的噪音和污染。同时,线形城市能够有效避免放射状、网状或者环状城市不断向外扩散,防止出现“摊大饼”的情况,使得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同时也使得城市发展的空间更广阔。科学合理安排好工业项目区、现代物流园区、生活住宅区、文化娱乐区的布局。在措施上,要以园区为载体,选择和安排好一批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与此同时,注重区域一体发展,共同建设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或经济带。

二、根据区域特色,发展产业项目,实现与城市建设有效对接。呈贡新区在产业发展上并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去盲目引进项目,而要依托昆明市级行政中心、云南省10所高校、地铁、中央火车站、云南白药等资源优势,有选择地招商引资,有选择 地布局建设产业园区。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密切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筛选、编制、储备一批产业项目,通过宣传推介、内引外联,引进投资引进主体。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一批产业集聚度高、财政贡献率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落户北安。要积极吁请省政府在装备制造、新材料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新能源、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化工等方面给予扶持政策,力争把呈贡设成为我省新兴的现代化大都市。

三、搞好城市经营,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步伐。

要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的市场化运作,积极推进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把政府拥有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产转化为可以增值的活

化资本,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城市发展新路子。要实行多元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经营。要进一步规范市场运作秩序,优化办事环境,提高办事效率,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打造城市投资洼地效应。要进一步加大地方政府投入,集中财力,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以旅游支柱产业为龙头,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依托滇池湿地、三台山历史文化基地、万溪冲水果之乡、呈贡老城文化,围绕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发展城乡餐饮、宾馆、交通、土特产、文化娱乐等旅游经济。要突出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提高宾馆餐饮业的接待能力,提升“农家乐”服务水平,发展富有民族风情的文化娱乐业,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商品,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五、加强基础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要从改善城市形象角度,有计划改造一批道路设施,建设“形象路”、“景观街”,使它们成为城市的风景线。同时,要加强城市道路的养护维修工作,提高城市道路养护标准,保证城市道路运行的安全和畅通。强化城市道路的路政管理,重点加强停车占道的管理,彻底清除“马路市场”,严格占道审批制度,实现大中城市无非法占道市场。要根据街道的不同功能,发展高效、节能的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在主要街道实现线缆入地,搞好城市的“夜景工程”。要集中力量解决好城市供水问题,根据财力、物力的可能,加快城市排水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同时,要努力改善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大力发

展公共交通。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使城市普遍存在的大气、噪声和垃圾污染逐步得到控制和改善。要有计划地搞好旧城改造,重点是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棚户区、危房区的改建。城市政府应该根据当地情况制订合理的拆迁补偿标准和管理办法。要努力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环境质量。要结合新区开发、旧城改造,调整路网结构,提高道路密度,使城市道路呈网络化、层次化,形成布局合理的道路网络。

智慧城市规范建设建议 篇6

一、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为规范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所出现的混乱局面,亟待加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科学合理地规划智慧城市建设。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应该根据党的十八大有关促进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战略出发,全面系统地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成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互融合的一条有效路径,不仅要服务于城市居民,也应该能够服务于城镇和农村居民。

二、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城市总体框架

与以往的城市信息化相比,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充分应用以物联网、云计算、无线宽带、三网融合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与民生相关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为业务系统发展重点。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刷新当前城市信息化发展现状,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为人们呈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

三、智慧城市建设应该与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我国的城镇化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成为一个万亿级的巨大内需市场,是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保障。从历史发展讲,城镇化与工业革命密切相关,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了英国、德国、美国等少数欧美国家的城镇化,而第二次产业革命则成就了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与这些国家相比,当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城镇化与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并列作为未来十年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我国城镇化提供了极好的历史机遇,毫无疑问,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成就我国的城镇化。

智慧城市建设将成为融合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成为支撑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内需市场。在当前国际经济仍然持续低迷、针对我国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日渐增多的情况下,这个庞大的内需市场对于促进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障和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从政策层面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尚未与我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实现有效衔接。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部分,国家已经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制定了比较具体的战略部署,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及《“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但是,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地方政府的自发阶段,没有被纳入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因而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今后,应该从总体上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关联性,从政策优惠、试点示范等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支持。

四、建立综合协调机制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信息通信产业管理、城市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社区管理服务等诸多领域,因而必须建立一个综合统筹机制去协调推进。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个综合、统一有效的机制去统筹智慧城市建设。从地方的智慧城市规划来看,最初主要是信息化主管部门主导,但是最近在一些地方,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也开始规划建设“智慧城市”,最近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就在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从内容来看,信息化主管部门主导的好处在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有效地整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现有的信息化管理资源融入其中,不足之处是信息化应用难以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具体业务项目上,而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主导的优劣势则正好与此相反。

实际上,任何一个单一部门所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都会面临诸多缺陷,必须建立一种能够综合协调各方业务内容并实现资源共享的智慧城市建设机制。在当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发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作用,通过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颁布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并设立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就相关问题举行跨部门协调会议,解决项目建设、业务协同与资源共享问题。

五、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目前,很多城市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时,教育、医疗、交通等部门按照自己的规划,独立开发、运行信息系统。由于这些信息系统只关注于各自领域的数据与业务处理。信息是独立的、割裂的。国内各个应用领域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软件提供商的应用程序无法进行互操作,不同的业务部门之间无法进行信息共享与业务集成,容易变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而这势必会降低城市的运行效率,也会使用户体验大打折扣。

此外,现在全国上百个城市都提出了各自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但是在建设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规划指导和相应的建设标准、评价标准、技术标准,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业内人士很难对其智慧城市成果进行全面、科学的评判,也无法在全国大范围地复制、推广开来。这势必会影响整个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翔认为,很多地方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缺少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也缺乏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标准,若照搬国际组织控制的相关标准,未来要支付大量的专利费用,极大地增加成本和风险。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包括总体标准、感知控制层标准、网络传输层标准、数据层标准、服务支撑层标准、应用服务层标准、安全标准、管理标准。

标准体系应汲取各领域专业的思路,创建全行业跨专业的智慧城市标准研究体系。整合各方面的信息和智慧,实现各领域各行业的互联互通,创建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采纳当前科技发展的一切先进技术和成果,保证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瞻性。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是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是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依据。通过该体系研究,进行标准梳理,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急需的国家标准;根据体系形成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方向,适时代表我国提出智慧城市的国际标准;实现智慧城市规划有指南、共享平台建设有标准、协同应用开发有依据,做到有序、有质、有量的发展。

六、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安全机制和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我国根本没有技术和产业主导权,我国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几乎是完全暴露在跨国公司特别是美国公司的技术掌控之下,几乎没有安全可言。在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的信息网络时代,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其潜在威胁也更大。为保障智慧城市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必要从保障国家安全高度规划信息网络安全,整合当前分散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建立高效的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从具体建设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内容概括为实施和管理两个层面。从实施来看,就是要确保“硬保障”和“软保障”:所谓“硬保障”就是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网络设施与装备的绝对可靠,建立一种“可信可靠连接网络”;所谓“软保障”就是要确保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库的绝对安全可靠。

从管理来看,具体包括多种保障机制:首先是建立由全国人大或全国政协主导的国家信息网络安全审查评估机制,定期发布国家信息网络安全评估报告;其次是建立和完善入侵监测与防范系统,保障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在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政府采购阶段,建立严格的技术产品资质认定和采购备案制度,对参与投标的内资、外资企业明确其安全保障的可信赖等级;建立健全安全监测及应急反应机制,以便协调各政府部门进行监测,阻止和减少外国网络间谍机构对我国公共及企业网络进行网络情报威胁等。

草原现状与保护建设建议 篇7

1 草原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草原三化问题严重

草原“三化”, 即:草原的盐渍化 (碱化) 、沙化 (沙漠化) 和退化。我省西部草原属于中温带半湿润草甸草原类型;土壤类型为风沙土和苏打盐渍土;由于环境、气候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致使我省西部草原三化问题严重, 草原三化面积占到草原总面积的70%左右。牧草产量和牧草品质下降, 牧草中的优质建群草种比重逐渐减少和消失, 大量一年生的杂草和有毒有害植物相继进入, 促使草原退化。由于地表裸露, 加之降水少, 蒸发量大, 以裸露地表为中心的土壤沙化、碱化面积逐年增大加速了草原的退化。

1.2 经营管理粗放导致草原生态环境失衡

科学养畜观念薄弱、在利益的驱动下, 短期经济效益行为明显、草原过度利用或只利用不建设, 导致草原严重退化, 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草原畜牧业生产是由草-土-畜构成的生态系统, 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可导致该系统的失衡。草原植被的过度利用, 必定造成草原土壤的沙化和盐渍化。

1.3 滥垦、乱占、导致草原面积减少

有法不依现象的存在, 草原滥垦、乱占使草原面积逐年减少, 林牧和农牧的矛盾突出, 开垦草原和在草原上造林, 造成草原水分缺失, 土壤含水量下降, 加速了草原的退化。

1.4 投资不足, 使草原建设速度不及退化速度

建国65年以来, 政府累计在天然草原上投入平均每亩不到一元钱, 而西部草原每年青干草产量是100~150万t, 按现市价值6~9亿元, 产出投入比值严重失衡, 只索取、不投入加速了草原的退化。

2 草原生态保护对策

2005年1月农业部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草畜平衡管理办法》是新《草原法》规定的一项草原保护基本制度, 它要求草原使用权单位和广大农牧民依法按照承包的草场与核定的载畜量进行合理经营, 使草原利用与管理更加科学化、法制化。

2.1 全面落实草原确权承包责任制

草原使用权属的落实就是使草原长期承包到户, 提高农牧民对草原使用和管理的责任, 在增加收入的同时, 调动其投入和保护草原的积极性, 推动牧区生产力的发展, 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国有和集体所有的草原应实行有偿承包使用, 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 上缴财政, 作为草原改良建设的周转资金, 循环使用。

2.2 依法治理草原

1985年, 国家颁布了《草原法》, 我省也相继出台了《黑龙江省草原管理条例》和《草原禁牧条例》, 使草原保护、建设、合理利用有法可依。对于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 依法严惩。积极宣传和普及相关法律条例, 使广大农牧民能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在草原上的合法权益。

3 加强草原建设, 促进畜牧业发展

草原是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基础, 我省天然草原三化严重, 草畜矛盾日渐突出, 已成为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 加大草原改良建设力度、增加草原建设投入是草原畜牧业大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3.1 加强天然草原的改良建设

我省西部草原70%以上的 (三化) 面积急待改良, 浅翻轻耙、松土补播、重耙补播和深耕松土等项技术已经成熟, 目前缺少的只是资金及投入。

3.2 建立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

人工种草和建设高产的人工草地, 是目前草原改良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 人工草地一般的饲草产量是天然草原的几倍甚至十倍。因此, 大量建设和发展人工草地, 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动力和保证。

3.3 加强牧草种子生成基地建设

加强牧草种子生产, 是我们搞草原建设的基础, 是草产业发展的需要, 草原改良必须有适合地域性的优质牧草品种, 但优质品种不多, 而优质品种的种源稀少, 牧草种子的培育与繁殖科技投入及生产投入很小。人工及半人工草场的建立, 牧草种子大多是从内蒙等地引入, 由于地域差异, 生长不是很好, 而且利用年限也达不到理论年限的长度, 这也影响了人工草场建立。建议扩大繁育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培育的龙牧801、803、806等优质苜蓿品种, 使其满足草原改良及人工种草的需要。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建议 篇8

“房地产调控新政”绝不仅仅只解决一个商品房房价问题。然而,现在要顺应社会心态,政府必须不断地报出房价的动态,和各界一起互动讨论房价问题。但我们做理性的探讨,一定要把眼光放得开阔:要在“双轨统筹”的这样一个视野之内,以“调控新政”已经实现的进步为基础,来把握好我们往前走还要怎么样进一步地作动态改进。

我们的保障房的供给,要从最低端的棚户区改造开始,进而提供在定义上和实际形态上都很好把握的廉租房和公租房,来给我们的低收入阶层和收入“夹心层”的“住有所居”托底。于是,“经济适用房”这个概念应该尽可能地淡化,一些地方政府愿意用它也可以,但是必须明确它应该是有限产权。

在保障房的规划上面,我们应该按照一个土语的说法:“花插”着设计、“花插”着建,避免出现大片、连片的低端住房。也就是说,叫做廉租房也好,公租房也好,虽然说不能硬把它跟高端别墅拼在一起,组合在一个小区里,但至少要考虑廉租房、公租房和一般商品住宅之间,应能相对合理地形成中国式的群落关系。这样可以避免以后很多的社会问题。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中,大片低端住房就往往成了贫民区、贫民窟的代名词。

在具体图纸设计上,还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比如说,大家已经认识到,保障房应该是偏向于小户型,要有相关的一定限制。各个地方什么叫小户型?当然可以有一定的差别,但不能差得太离谱。

公租房应该设计一个和产权房的转换机制,至少在很多地方值得试验。比如说,我作为一个年轻白领——收入“夹心层”,住进了公租房,好处就是没有房主来动不动威胁我提高房租,我可以非常安稳地住进来。有没有可能建立一种机制,在一开始签合同的时候,就规定,在三年、五年或八年的时点上,租户有一次选择权:在收入提高的情况下,可以再出一笔钱,把这个公租房转换为产权房。我不赞成原来的那些“限价房”、“两限房”的“售”,但我主张积极探索这种很规范的、也封杀了设租、寻租和套利空间的公租房向产权房转换机制的“售”。

在退出机制的探索和完善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有什么样的信息渠道能够使管理部门及时知道入住保障房人群的收入水平高到了他应该退出?这些事情,这个信息系统的建设、相关的管理,一定在成本上是相当高的,但这是政府必须牵头做好的。

抓好生态建设的建议 篇9

近年来,我县在抓生态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矛盾,与构建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一定差距。主要存在几方面问题。

一、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突出。我县地处广东省东部沿海与兴梅山区结合部,经济社会欠发达,资源自给水平较低,人民生产生活总体水平不高,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未能有效解决。

二、群众生态保护意识不高。我县部分群众甚至个别干部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特别是在缺少规划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导致河道污染、饮用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甚至存在乱砍滥伐林木、违法炼山等违法犯罪行为,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滞后于生态建设的需要。

三、生态环境容量不高。我县森林植被物种总体不够丰富,生态环境容量有限。部分地区不合理的种植和经营经济林木(特指速生桉树)造成山林物种单一,破坏了当地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环境失衡,生态环境容量逐步变小,导致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与生态建设的任务和要求相距甚远。

四、生态建设投入不足。近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我县逐步加大了生态建设各种投入。但因我县经济欠发达,缺乏支撑生态

建设投入经济来源(如生态旅游收入弥补投入不足等),加上县财政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能力十分有限,相对繁重的生态建设需要而言,我县生态建设投入,特别是资金投入显得杯水车薪,投入与任务不相适应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建议加强下几个方面工作来抓好生态建设。

一、转变发展观念,树立生态先行理念。在修编《陆河县总体规划》,编制县城和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群众集中居住区详细规划等各项规划时,均要树立生态建设优先发展理念。

二、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定期向社会公布生态建设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增强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生态环境宣传工作机制,加强正确生态理念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媒介,引导社会公众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使生态文化有长足发展,逐渐将政府主导的生态建设转变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自觉行动。

三、健全政策体制,创新环境管理和综合整治。探索水生态补偿机制,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全县一类河道实施生态补偿。切实抓好生活污水处理,完善垃圾收费制度。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实施循环经济。

四、改善城乡面貌,加快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对螺河及水源地、榕江河及水源地和周边工业、居民生活、农业污染源以

及河道沿岸景观实施综合治理。完善县城污水管网,不断提高县城污水处理率;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卫生整治。

五、建立多元生态建设投入机制。积极发挥县级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健全生态建设投入机制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在保证生态建设财政投入的前提下,全力争取上级项目支持,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建设投资。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投资生态建设,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逐步解决支撑生态建设投入来源的有关产业,并扩大融资渠道。争取利用外国政府、非政府组织的资金,国内外长期低息贷款实施生态建设。

公路项目建议书 篇10

项目建议书是由项目投资方向其主管部门上报的文件,目前广泛应用于项目的国家立项审批工作中。它要从宏观上论述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项目投资的设想变为概略的投资建议。下面整理了一篇公路项目建议书,欢迎查看~

公路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背景

拟建项目省道线城步至**河段改建公路,地处湖南省的西南部,是我省通往广西的主要通道。该项目区域内资源丰富,风光秀美,经济发展潜力很大,尤其是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南方最大的天然草山牧场,有“千岛湖”之称的白云水库等旅游胜地。但该区域内交通条件相对落后,唯一的公路主干线省道线线型较差,技术等级较低。

随着区域内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量的持续增长,原有道路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把该项目改建为一条较高等级的公路,对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1、气候、气象

本地区处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夏冬长,春秋短。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至**河段山地逆温效应明显。年平均气温16.1~17℃,年日照约为13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200毫米,且雨量多集中在4~6月。影响区内无霜期较长,年平均为271天,但冬季有不同程度的冰冻天气。

2、水文地质条件

路线经过地段的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类岩溶水,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水质良好。其次为岩层构造裂隙水,沿不透水的弱~微风化层渗出地表,从沟中排除。公路沿线未见较大的井泉出露,但沿线小河众多,且水质良好,对公路施工有利。

3、区域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

公路沿线经过地层,其岩性以碳酸盐类为主。路基大多为岩质路基,但有少部分地基为第四系砾石层、砂砾层或残坡积层;沿线岩石大多为硬质岩石,呈中等风化或微风化状态,只有少数软石夹层。路线走向大多与岩层走向斜交,几乎全沿水系走。地质整体条件较好。

4、地震基本烈度

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2),路线所经地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依照《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的有关规定可不设防。

5、筑路材料情况

沿线筑路材料如料石、片石、碎石、砾石等材料可就地供应,不仅储量多、质量好,而且分布广。多数料场有专业队伍常年开采。以汽车运输为主,运距相对较近,运输条件优越。城步苗族自治县境内砂料供应极少,必须从武冈市、新宁县和龙胜县调运。境内水泥厂少,运距相对较远。各种人工构造物,安全服务设施及桥涵等所用钢材可以从邵阳市、长沙市等地购入。路线经过地段多为灰岩,路基填料也须大量利用路堑挖方灰岩。沿线河流众多,用电用水方便、施工便利。

三、市场分析

1、可加快当地经济发展

城步苗族自治县具有独特少数民族地方经济,亚华南山乳业生产的乳制品畅销全国各地;三和木业生产的.绿化环保竹胶板远销东南亚地区;城步纸业生产的税务发票纸闻名全国。民族地方经济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由于主干公路技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公路交通条件制约了经济发展,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必将极大地改善公路交通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腾飞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可促进扶贫开发战略的实施

城步苗族自治县是全国的“老少边穷”地区之一,是国家贫困工作重点县,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众还没有摆脱贫困。近年来,该县积极实施扶贫开发战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板粟基地、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同时利用草山资源进行畜牧养殖业开发,取得了较大的扶贫开发效果。但落后的公路运输条件严重制约该县的对外经济贸易和招商工作,同时也影响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对区域内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扶贫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是旅游开发的需要

该项目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名胜众多。城步苗族自治县八十里大南山,一年四季绿草茵茵,气候宜人,是休闲、渡假、避暑的好去处。白云洞钟乳石造型精巧;沙角洞银杉森林公园的古银杉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白云湖小岛众生,风景秀丽;十万古田原始次森林郁郁郁葱葱;长安营民俗风情村具有浓溢少数民族风土人情。该项目的建设,能极大地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形成桂林、龙胜、南山、崀山、张家界旅游环绕,使城步苗族自治县的旅游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项目建设规划

1、交通量预测

根据省道相关路段观测点历年交通量观测数据分析预测,预计到交通量为1131辆/日,将达到1686辆/日,和2025年将分别达到2393辆/日和4350辆/日。

2、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

根据预测的交通量以及本项目在区域公路网中的作用,并结合山岭重丘区地形条件,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该项目选用了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为40km/h,路基宽度为8.5m,路面宽度7.0m,路面为沥青碎石路面结构,桥涵设计车辆荷载为汽车—20级,挂车—100。

3、路线起终点及总体走向

该项目路线起点在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沙坪底(K131+300),与竹城二级公路相接,途经两河口、边溪、桥头寨至汀坪与南山公路相连,再经蓬洞于白山头越岭至高桥,终点为**河,与广西龙胜至资源公路相接,路线全长66公里。

4、主要工程数量

该项目全线设中、小桥6座,平面交叉4处,涵洞257道,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144.74万m3(平均2.51万m3/km),沥青碎石路面491.41km2,新征用地1207.5亩,需耗劳动力1506608工日。

五、环境保护

公路建设将对沿线自然环境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废气等注入使沿线环境质量相对降低。公路规划与实施期间,环境保护根据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措施。

双辽市生态草建设的建议 篇11

关键词:“三化”草原;生态草建设;措施;成就;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204-1

0 前言

双辽市草原资源非常丰富,仅天然草场总面积即达102万亩。然而,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盲目垦植、过度放牧以及不合理的利用,再加上气候干旱及其他破坏性因素的作用,使西部地区草原出现了严重的沙化、碱化及品种退化现象,使该地区草原生态系统变得极为脆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地影响了本地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了加强草原建设,遏制草原的退化,国家启动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我省也启动了西部地区生态草建设工程,落实了草原责任制,加强了草原管理和人工种草、草场恢复等工作,这必将对吉林省西部的草原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 生态草工程建设前双辽市自然概况和草原三化情况

1.1 自然概况

双辽市位于吉林省西部,地处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沙地东南边缘,东邻公主岭市,南接辽宁省昌图县,西连内蒙古科左中、后旗,北靠长岭县,属大陆性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全市幅员面积312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0万亩,草原102万亩,林业用地72.28万亩,有林地52.83万亩,森林覆盖率12.49%。年均降水量460毫米,年蒸发量1760毫米,为降水量的3.8倍。气候干旱,多风少雨,沙害严重,被生态专家称为“吉林生态的西南大门”。

1.2 草原三化情况

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过度垦荒、放牧等经济活动,草原及部分耕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当地气候条件及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对农牧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全市现有草场102万亩,而“三化”面积达57万亩,占50.9%,碱斑面积达30%,可利用面积仅为26万亩,必须尽快进行治理。

1.3 生态草原现状

自上个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全市共完成造林57万亩,改良草场39万亩,总投资8.5亿元,全市林草覆盖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占应治理面积的47%。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造林12.5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治理草场12万亩。现全市森林面积已发展到72.3万亩,林木蓄积量达到198.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2.49%,全市沙丘造林58.4万亩,年涵养水源1.82亿吨;营造农田防护林12万亩,堵风口47个,保田增产面积24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4.5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8万亩以上。

2 生态草建设的措施、效果

2.1 工程措施

双辽市在生态草建设中,对植被盖度在50%以上,有自然恢复能力的草原采取了建设围栏封闭管理的方法,通过2-3年的管护,植被盖度达到了80%以上。

2.2 工程与技术结合措施

2.2.1 工程围栏与直播种草相结合 对植被盖度在20-50%无自然恢复能力的草原,建设围栏的同时,采取直播草种的方式,草种选择羊草、紫花苜蓿、碱矛等,雨季播种,几年来植被盖度达到了85%以上。

2.2.2 工程围栏与林草间作相结合 对植被盖度低于20%的重度盐碱地草原,建设围栏的同时,建立林草间作的复合模式,采用带状整地方式,带宽4米,栽植抗盐碱灌木——西伯利亚白刺进行盐碱地改良,待形成了一定的生境后,播种羊草,建立白刺-羊草的复合生态模式。这种措施可以使植被另盖度达到90%以上。

2.3 取得的效益

几年来通过生态草工程的建设,大大提高了草原的产出能力及经济效益,仅封育的304万亩年产草近20万吨,按400元/吨计算,效益可达8000万元。如果加上草籽收入,效益还可大大增加。

3 生态草建设还存在的问题

3.1 认识不足

农民只重放牧不重管护,不习惯圈养,使得禁牧草原不能禁牧。再者有些部门管护不到位,这些都使草原的恢复有一定的困难,增加了生态草建设难度。

3.2 资金短缺

草原的三化程度不同,围封、造林、种草的资金费用不同,目前在围栏的维修、补植、管护等方面的资金出现严重短缺,使生态草建设成果难以保持。

3.3 法律法规不健全

对破坏生态草工程围栏、在禁牧草原放牧以及盗窃牧草等现象,没有可遵循的法律条文及规定,处罚方法不得利,形成生态草建设中管护难的现象。

4 生态草建设今后发展对策

4.1 搞好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对生态草建设的重视

生态草建设工程是一项造福于子孙万代的宏伟工程,要采取电视讲座、办班培训、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有效的形式,广泛宣传生态草建设的重大意义,提高群众对保护草原的意识和责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开展生态草建设工程。

4.2 增加科技含量,建立复合生态系统

干旱对草原的破坏日趋严重,建立复合的生态系统能增加草原对干旱、盐碱、沙化的抵御能力,生态草建设中要实现科学种植,对草种、灌木树种的选择要因地制宜,选择抗逆性强且经济效益好的草种及树种,草种应选择羊草、苜蓿及碱矛,树种应选择西伯利亚白刺、柽柳。

4.3 加大资金投入,保证生态草建设质量

争取各级政府的资金支持,争取国家、省、市重点工程项目的支持,保证生态草建设工程围栏修补、草种补种、树种补植等方面投入,确保生态草建设质量。

4.4 加强管护,保护生态草建设成果

在生态草建设中要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的教训,配备专业的管护人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奖惩分明,切实抓好生态草的管护工作。同时,对草原病虫害和火灾时时监控,及时上报。

此外,要尽早出台法律法规,严惩破坏生态草建设的不法分子,保护好生态草的建设成果。

作者简介:王德志(1965-),男,吉林双辽人,双辽市卧虎镇林业站工程师,从事基层林业生产及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七年级英语下完形填空下一篇:工会劳动保护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