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模式包括

2024-08-06

项目管理模式包括(共7篇)

项目管理模式包括 篇1

自主学习的一般教学模式都包括哪些环节?

吴智光 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其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资源链接等.1、评估需求确定教学目的:测量学习差距、确定完成教学后能够做什么?

2、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学习之前的知识技能分析?

3、学习者分析:学习者个性特征和学习环境分析?

4、编写教学目标:具体陈述学习后能够做什么?

5、开发评价方案:你准备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

6、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你设计各种教学资源和材料为教学做准备?

7、实施与评价:实施你的设计并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8、修改:整理反馈资料和数据,进行修改教学设计

9、总结性评价:对学习者使用效果进行最终评价 教学设计的本质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一门应用性的教学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教育家杜威最先提出应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科学”,桥梁科学即为教学设计的原意.80年代初,由邬美娜、刘茂森等人引入我国教育技术领域,但那时的教学设计只是原封不动的将教学设计从国外“拿来”,介绍给大家的观点和理论也是零星的、支离破碎的,根本谈不上体系,实践几乎没有.经过这些专家20年的努力,现在教学设计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个别成功的实践应用.但是纵观我国教学设计的理论,我们看到的多数还是国外教学设计的印迹,由此导致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我国的教学实践不适应,表现为:理论反映的是西方教育观念、学习理论、教学模式发展的轨迹和成果,提倡学生创造性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实践是我国千百年形成的“儒家”教育观念、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来揣摩模型所提供的教学设计过程,这样,优秀的教学设计实现规模效益,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评价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过程的一切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探究型学习的基本过程.虽然因为探究的程度不同,探究学习活动有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但是总的来说,探究的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包含了一些基本的活动要素.确定问题 探究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问题,分析问题的属性,根据问题的属性,进而可以确定采用哪一种程度的探究活动,有没有必要展开深入的研究,是进行完全的探究还是不完全的探究,还是以调查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评价为主.在解决问题之前,不仅要将问题界定清楚,还需要确定问题所处的情境,也就是描述清楚问题空间.形成探究思路 确定问题以后,需要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分析问题,收集信息材料,形成解决的思路和策略.另外,问题的属性不同,所采取的解决策略也有很大差别,不同的解决策略需要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动.实施探究 开展探究是整个活动的核心过程,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根据所确定的探究思路,进行调查、实验、资料收集、访问、考察等各种探究活动,最终将问题予以解决,并得出探究结果的过程.所开展的活动类型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在进行学习活动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来探究的程度选择相适应的活动类型.结果展示/交流 经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以后,将形成不同形式的探究结果,可以是实验报告、访谈结果、调查报告、作品等.探究结果的展示和交流,实际上也是探究过程的一种活动方式,可以将其看作是探究过程的结束活动.

财务管理职责包括 篇2

2、组织、建立、健全集团财务管理制度和内控管理制度,并推动和执行制度落地实施;

3、组织和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包括制度完善、编制预算、执行分析等;

4、对集团业务进行整体税收筹划和税务管理,按时完成税务申报工作;

5、根据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完善财务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6、负责运营资金管理、融资管理和投资管理;

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篇3

企业要发展,要做大,必须有一个英明的决策层,制定高远的企业发展方向和计划;必须有一个坚实能干的团队,坚决贯彻执行决策层领导制定的各项企业发展计划。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如同一个转动的车轮,所有零部件必须严密结合,充分发挥本身的作用,才能跑的快,跑的稳;才不会在跑动的过程中散架。而行政管理工作就好比润滑油,适量的润滑可以使车轮跑的更轻、更稳、更快。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企业行政管理广义上包括行政事务管理、办公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产会计管理四个方面;狭义上指以行政部为主,负责行政事务和办公事务。具体包括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推动、日常办公事务管理、办公物品管理、文书资料管理、会议管理、涉外事务管理,还涉及到出差、财产设备、生活福利、车辆、安全卫生等。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和人为努力使部门之间或者关系企业之间形成密切配合的关系,使整个公司在运作过程中成为一个高速并且稳定运转的整体;用合理的成本换来员工最高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公司目标发展任务。

二、对做好企业行政管理的几点认识

1、明确岗位职责。日常办公事务管理包括日常事务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信息沟通、协调控制、检查总结以及奖励惩罚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办公物品管理包括办公物品的发放、使用、保管及采购以及相应制度的制定;文书资料管理包括印信管理、公文管理、档案管理、书刊管理;会议管理包括会前准备、会中服务、会后工作;其他事务视各公司具体情况而定。

2、加强沟通。沟通包括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纵向沟通分为与上级沟通和与下级部门沟通。与上级沟通主要是要充分领悟上级领导的意思,把握住方向,同时将自己和下级部门的观点很好的传达给上级,这需要行政人员有观察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与下级沟通主要是执行上级的决定以及收集整理下级部门各项信息,这就需要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组织能力。横向沟通包括公司内部相关职能部,与关系企业窗口部门和外界媒体政府机关等等。在传达精神及布置工作任务及协调各部门工作时,务必真诚、谦虚。与外界沟通需要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3、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即时提供给管理者。信息包括企业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外部信息具体包括:国家政治、法律、经济、政策规定;社会习惯、风俗、时尚变化;市场需求、消费结构、消费层次的变化;竞争企业信息;科学技术发展信息;突发事件等。内部信息具体包括财务状况;生产状况;产销状况;采购、库存信息;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人才资源等。作为一名行政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是要及时了解企业内部情况发展变化和国家政府机关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的变化。

4、培育传播企业文化。在企业中,仅仅用薪金留人是不够的,还要用企业文化去吸引、感化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文管理。企业文化的建设包括四个方面,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1)组织结构清晰,战略导向明确。分工明确,这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不仅应该有近期目标,更要有远期规划。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协助企业管理者制定一个好的组织结构,并制定近、远期战略目标。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团结的团队。(2)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标准,形成公平、竞争的平台。这个平台上充满竞争、激励、开放、交流的特征,管理者不完全控制员工做事情的方式,而去衡量做事情的结果。任何人员能上能下。(3)注重企业形象建设。包括物质形象和精神形象。物质形象包括司容、司貌、技术装备、产品、服务设施等。精神形象包括员工精神面貌、企业风格、人文环境等。让工作“生活化”。(4)重视人才,用企

业的发展凝聚人,用榜样激励人,用员工成才教育人。企业在给员工发展空间的同时,注重提供给员工在再学习机会。可以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让每个员工都能对未来都充满信心,对公司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内部行政管理的职责包括 篇4

2、负责公司职员的招聘、选聘、录用;

3、督察公司职员考勤、出勤、公差、请休假等管理事项;

4、负责公司固定资产及办公用品管理;

5、负责公司文件的拟、收、发、存文档管理,公司管理部门例会及日常会议的组织及会议纪要的工作;

6、负责公司人力资源总体规划、薪酬、福利、新职员培训;

7、负责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和督办工作;

8、负责做好公司来宾的接待安排,做好重要会议的组织、会务工作;

企业管理计划需要包括哪些内容 篇5

☆ 培训对象

哪些人是主要培训对象?根据二八法则,20%的人是公司的重点培训对象。这些人通常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营销人员,以及业务骨干等。确定培训对象还因为需要根据人员,对培训内容进行分组或分类,把同样水平的人员放在一组进行培训,这样可以避免培训浪费。

☆ 培训目的每个培训项目都要有明确目的(目标),为什么培训?要达到什么样的培训效果?怎样培训才有的放矢?培训目的要简洁,具有可操作性,最好能够衡量,这样就可以有效检查人员培训的效果,便于以后的培训评估。

☆ 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一定要遵循轻重缓急的原则,分为重点培训课程、常规培训课程和临时性培训课程三类。其中重点培训课程主要是针对全公司的共性问题、未来发展大计进行的培训,或者是针对重点对象进行的培训。这类培训做得好可以极大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有效弥补企业不足。因此,这类培训需要集中公司人力、物力来保证。

☆ 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大体可以分为内训和外训两大类,其中内训包括集中培训、在职辅导、交流讨论、个人学习等;外训包括外部短训、MBA进修、专业会议交流等。

☆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涉及管理实践、行业发展、企业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专项业务、企业文化等课程。从人员上讲,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宜外训、进修、交流参观等为主;而普通员工则以现场培训、在职辅导、实践练习更加有效。

☆ 培训讲师

讲师在培训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讲师分为外部讲师和内部讲师。涉及到外训或者内训中关键课程以及企业内部人员讲不了的,就需要聘请外部讲师。在设计培训计划时,可以确定讲师的大体甄选方向和范围,等到具体培训时,再最后确定。

☆ 培训费用

预算方法很多,如根据销售收入或利润的百分比确定经费预算额,或根据公司人均经费预算额计算等。在预算分配时,不能人均平摊。培训费用应向高层领导、中层管理者以及技术骨干人员倾斜。

☆ 培训时间

项目管理模式包括 篇6

一、设臵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用人单位应当设臵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是指用人单位从事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职能部门或专设机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臵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明确由那些部门组成,具体组成人员;各部门及人员职责;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的人力、经费、计划、各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安排等。职业卫生专业人员是指取得执业资格的公共卫生医师,用人单位可以向社会聘用。

二、制定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和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如职业病危害控制计划,包括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检测、评价计划,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配臵、维修、维护计划;体检和健康监护计划;培训计划;职业卫生专项经费预算、使计划等。计划应当有目标、指标、进度安排、保障措施、考核评价方法等,并计划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计划的落实。

三、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用人单位管理者和劳动者共同遵循的行为范,是消除或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造成影响的管理手段和技术保借施,也是避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重要环节之一。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主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要建立目录清单,应当居不同的设备、工艺、岗位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并根据生产技术、工艺改革情况,及时修改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用人单位重要的职业卫生管理工是用人单位对政府、工人的承诺,单位应当遵照执行,应此,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落实责任制,确保这些重要制度的落实。

应当建立的卫生管理制度 包括:

(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规定单位进行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等职业病防治的要求,对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进行建设项目卫生审查。

(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测与评价制度 在摸清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的基础上,作业场所工人的工作地点及时间制定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承诺定期对存在的、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种类、岗位,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浓度强度监测与评价,并如实公布:如果没有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将采取各式进行改进,包括进行工程改造、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更换、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培训等的改进措施。承诺利用各种方式,对存在的、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种类、岗位进行自行监测。

(三)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根据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工人的接触等基本情况,确定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工人数——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不同进行统计,承诺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进业健康检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检查项目的确定;并请有职业健康检查批准的单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按照检查结果的建议安排职业健康检查的后续的工作

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安排工人进行职业病诊断及复查、调离工作岗位、换发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甚至改进工程防护设施、修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改变职业卫生培训及防护用品督促检查办法等。建立职工个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职工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后续的安排、职业病诊治资料、康复资料、享受职业病病人待遇情况等。

(四)职业卫生培训、危害告知管理制度

依据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工作。有计划安排、培训总结。

承诺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危害的告知,以劳动合同、职业卫生培训、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警示牌等方式进行。

(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警示牌设臵管理制度

按照有关规定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安臵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警示牌,在厂区设臵职业病防治公示专栏等

(六)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针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浓度或强度,按照有关个人防护用品标准,采购合格的防护用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发放,并登记。应当列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发放的防护用品种类、数量、换发周期等;强调职责部门、防护用品的发放应当有针对性、实用性、标准性等,要检查具体落实措施、实际落实情况等。

(七)职业病防护设施维修、保养制度

目前职责部门,有现有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清单、各自作用及参数,维修、保养责任人及应尽职责、保养周期,并有维修、保养记录。

(八)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对存在能够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毒物单位,要有针对性的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各自职责:应急方案、装备、设施;现场急救措施、物资,应急培训及演练等等。

(九)职业病病人保障制度

针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病人种类,承诺单位如果存在职业病病人,将按照关劳动保险条例的要求,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按鉴定的劳动能力等级享受劳保待遇。

(十)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

是单位采购生产使用的原料、辅料采购的要求。要对原料中所含杂质有限量标准,特别是对工人健康影响较大的杂质的含量。

四、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

用人单位如果存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

五、签订劳动合同应当履行告知义务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明确劳动关系、确立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签订劳动合同应当体现诚实信用、公平合理原则,必须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任何一方不得隐瞒和欺骗。为了维护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的知情权,保障劳动者健康,《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履行告知义这是对《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合同的内容和解除做出补充规定。

根据这个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内容不仅要符合劳动法规的主要内容,对于要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还应当把职业病危害告知作为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其主要内容包括:

(1)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

(2)可能产生危害后果;

(3)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I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工资待遇、岗位津贴和工伤社会保险待遇;(5)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育;

(6)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劳动合同签订后,用人单位变更劳动者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使劳动者接触原订立的劳动合同中没有的职业危害因素时,应如实向劳动者告知并作说明。同时,还应当与劳动协商,取得同意后,方可变更原劳动合同的相关条款。

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劳动合同,或者变更劳动者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时,没有履行告知义务的,或采用隐瞒、欺骗手段不予告知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劳动者拒绝职业病危害作业而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得拒绝。

六、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

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是用人单位的责任。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强度)、工艺流程、劳动的岗位和用工等情况,制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计划和实施方案,并预算经费。用人单位组织劳动者按照计划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健康检查及离岗后的医学随访。对于发现的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要及时调离原岗位,对疑似职业病人应按国家规定及时安排诊断。

七、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是职业病危害预防、评价、控制、治理、研究和开发职业病防治技术以及职业病诊断鉴定的重要依据,是区分健康损害责任重要证据之一。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图、防护设施使用己情况、主要职业卫生问题、有害因素动态监测情况、职业健康体检情况分析、职业病病人登记等主要内容。

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基本情况、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危害巨史、上岗前、在岗、离岗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禁忌等有关个人健康职业史关系的档案资料内容。这些资料内容为劳动者职业病诊断、健康损害:划分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提供依据。因此用人单位必须为每位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档案保存期限为长期。当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签章认定。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需要用人单位提供诊断鉴定有关资,如用人单位不能按诊断鉴定机构的要求提供相应资料,将承担举证不力的后果。

八、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工伤保险也称职业伤害保险,是劳动者由于工作原因、在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或者因接触粉尘、放射线、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后,由国家或社会给负伤、致残者以及死亡者生前供养亲属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工伤事故是工业化进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劳动风险,而建立工伤保险制度,一旦发生工伤,职工可以得到及时救治、医疗康复和必要的经济补偿。

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业病保险纳入工伤保险范畴,职业病病人的有关工伤保险的管理和保障按照该条例的规定执行。

九、落实防治专项经费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需要, 安排职业病防治工作专项经费,用于职业病防治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病人的观察、诊断与鉴定、治疗、康复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岗位津贴。这些费用应当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十、保护特殊人群

(一)未成年工保护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为未成年工,由于其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机体的防御功能、解毒功能修复功能不如成年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后,其危害后果更重,更难康复。因此需要予以特殊保护,不得安排其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

(二)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保护。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有损害的作业。

十一、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对于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提高职业卫生知识平和职业病危害防护能力、强化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同时还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一)用人单位负责人的培训

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用人单位能否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切实履行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的义务,用人单位负责人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用人单位负责人不学习、不了解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就不可能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更不可能依法对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实施保护,有的甚至可能成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阻力。

如果用人单位负责人不掌握职业卫生知识,就不可能懂得职业病危害控制方法和技术,就不可能认识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能主动采取有效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因而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就不可能落到实处。用人单位不学习职业卫生产业政策和职业卫生知识,也就不可能做到规避风险、节约成本,就不可能意识到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企业规范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更不可能把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自觉行为。

因此,用人单位负责人接受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既是法定义务,也是用人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对用人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既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责任,也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责无旁贷的义务。卫生行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用人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监督用人单位负责人接受培训、参加培训;对用人单位负责人的培训,重点应当放在法律、法规知识、相关产业政策、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职业卫生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认识,明确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义务,正确认识保护劳动者健康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做好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支持和开展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高用人单位负责人的职业卫生水平,提高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能力,落实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有效地控制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发展。

(二)劳动者的培训

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培训,是增强广大劳动者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职业卫生知识水平和职业病危害防护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劳动者健康相关权益的实现,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也有利于督促用人单位履行法定义务。接受职业卫生培训,既是劳动者的权利,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义务。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不但应当对新录用的劳动者进行培训,还应当对变更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的劳动者进行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对于在岗劳动者,也应定期组织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

项目管理模式包括 篇7

1、营业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广告费、展览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以及为销售本公司商品而专设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的摊销等。

2、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经费(在确认无形资产之前的研发支出确认为管理费用)、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不包括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存货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

3、财务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有的企业如商品流通企业、保险企业进行单独核算,不包括在财务费用)、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如债券印刷费、国外借款担保费等。

上一篇:中英谚语差异下一篇:二年级元旦见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