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第四次任务

2024-06-25

商法第四次任务(共6篇)

商法第四次任务 篇1

商法-第4次任务_0040

一、判断题(共 30 道试题,共 15 分。)1.票据抗辩指票据债务人根据法律规定对票据债权人拒绝履行义务的行为。

A.错误 B.正确 A.错误 B.正确 A.错误 B.正确

满分:0.5 分

4.背书指在票据背面或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票据行为。A.错误 B.正确

满分:0.5 分

5.追索权是指汇票到期不获付款或期前不获承兑、或者有其他法定原因出现时,持票人在履行了保全手续后,向其前手请求偿还汇票金额、利息及费用的一种票据上的权利。

A.错误 B.正确

满分:0.5 分

6.承兑是汇票付款人明确表示于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一种票据行为,表示愿意承担票据义务的行为。

A.错误 B.正确

满分:0.5 分

7.支票禁止记载事项包括无益记载事项和有害记载事项。A.错误

3.本票的基本当事人有出票人与收款人。

2.汇票在出票时有三个当事人:出票人,收款人,付款人。

B.正确

8.支票就是出票人委托银行或其他法定金融机构于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的票据。

A.错误 B.正确

9.汇票就是出票人委托他人于到期日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的票据。

A.错误 B.正确

10.票据法禁止记载的事项,一般是指附条件的委托支付文句的记载,若有此记载便会使票据归于无效。A.错误 B.正确 11.票据权利是指持票人为取得票据金额,依法所附予的可以对票据债务人行使的权利。

A.错误 B.正确

满分:0.5 分

12.支票在出票时有三个当事人:出票人,收款人,付款人。A.错误 B.正确

13.空白票据是出票人在签发票据时,有意将票据上应记载的事项不记完全,留持票人以后补充的票据。又称未完成票据。A.错误 B.正确

14.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票据上签章的,其签章无效,而且因此影响其他签章的效力。

A.错误 B.正确

满分:0.5 分

15.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是由票据法直接规定的、与票据行为相联系但又不是由票据行为本身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A.错误 B.正确

16.背书指在票据背面或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票据行为。A.错误 B.正确

满分:0.5 分

17.票据的基本当事人是随出票行为而出现的当事人。A.错误 B.正确

18.所谓票据关系的当事人,是指享有票据权利,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主体。

A.错误 B.正确

19.票据非基本当事人是在票据发出之后通过其他票据行为而加入到票据关系中的当事人。

A.错误 B.正确

20.汇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A.错误 B.正确

21.支票就是出票人委托银行或其他法定金融机构于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的票据。A.错误 B.正确

22.汇票的保证是指票据债务人以外的人,为担保特定票据债务人票据债务的履行,以负担同一内容的票据债务为目的所为的一种具有独立性的附属票据行为。

A.错误 B.正确

23.非票据关系分为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与民法上的非票据关系。

A.错误 B.正确

24.汇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A.错误 B.正确

25.票据当事人分为基本当事人与非基本当事人。A.错误 B.正确

26.本票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A.错误 B.正确

27.汇票上不必记载“无条件支付的委托”的字样。A.错误 B.正确

28.票据关系以非票据关系为基础成立,一经成立,便与非票据关系相脱离,不受非票据关系的影响。A.错误 B.正确

满分:0.5 分

29.汇票与支票的基本当事人有出票人、付款人与收款人。A.错误 B.正确

30.开立支票存款帐户和领用支票,应当有可靠的资信,并存入一定的资金。

A.错误 B.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30 道试题,共 15 分。)

1.民法上的非票据关系不包括:

A.即票据原因关系 B.票据预约关系 C.票据资金关系。

D.汇票复本持有人请求汇票复本接受人返还复本的关系 2.下列关于本票的表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我国票据法上的本票包括银行本票和商业本票。B.本票的基本当事人只有出票人和收款人。C.本票无须承兑。

D.本票是由出票人本人对持票人付款的票据。

3.下列有关票据权利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持票人行使票据权利,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在票据上签章并出示票据

B.票据权利是专指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 C.票据权利在持票人自票据到期日起二年内不行使而消灭

D.持票人对出票人的票据权利,自出票日起6个月内不行使而消灭 4.民法上的非票据关系不包括:()A.即票据原因关系 B.票据预约关系 C.票据资金关系

D.汇票复本持有人请求汇票复本接受人返还复本的关系 5.当持票人为背书人时,他不能向()行使追索权。A.其前手背书人 B.出票人 C.其后手 D.承兑人

6.票据丢失以后,失票人不可以采取的补救措施是:

A.挂失止付 B.公示催告 C.向人民法院起诉 D.和债务人协商

7.支票有害记载事项不包括:()A.有条件的委托支付文句 B.分期付款

C.以不具有法定资格的人为付款人 D.以不具有法定资格的人为持票人 8.汇票附有条件的保证()。

A.保证行为无效

B.只有满足保证条件时保证才有效 C.视为有害记载 D.也被称为单纯保证 9.依票据法原理,票据被称为无因证券,其含义是指()

A.取得票据无需合法原因

B.转让票据须向受让方交付票据为先决条件

C.占有票据即能行使票据权利,不问占有原因和资金关系 D.当事人发行、转让、背书等票据行为须依法定形式进行

满分:0.5 分

10.票据丢失以后,失票人不可以采取的补救措施是:()A.挂失止付 B.公示催告 C.向人民法院起诉

D.和债务人协商 11.票据的签章被伪造的,持票人应向()主张票据权利。

A.被伪造人 B.伪造人

C.票据上的其他真正签章人 D.以上均可 12.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不包括:()

A.真正权利人对于因恶意或重大过失而取得票据持票人的请求返还票据权的关系。

B.依票据法因时效或手续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持票人,对于出票人或承兑人在其所受利益限度内的请求返还权的关系。

C.汇票持票人对于汇票收票人发给复本的请求权的关系。D.票据资金关系 13.票据的非基本当事人有:()

A.受让人、背书人、保证人、保证人 B.背书人、保证人、保证人 C.承兑人、背书人 D.受让人、保证人 14.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不包括:()

A.汇票复本持有人请求汇票复本接受人返还复本的关系。

B.汇票的誊本持有人请求汇票原本接受人返还原本的关系。C.付款人付款后请求交出票据的权利的关系。D.票据预约关系 15.票据法具有以下特征:()

A.票据法具有强行性、技术性 B.票据法具有技术性、统一性 C.票据法具有统一性、强行性 D.票据法具有强行性、技术性、统一性

16.民法上的非票据的资金关系不包括:()

A.付款人处有出票人可支配的资金。这种资金关系在支票中最为常见。

B.出票人与付款人之间订有信用合同,付款人允诺为出票人垫付资金。C.付款人对出票人欠有债务。

D.汇票的誊本持有人请求汇票原本接受人返还原本的关系 17.下列关于汇票的说法()是正确的。

A.收款人可以写全称,也可以写简称或代码

B.票据金额记载的中文大写与数码不一致的,以中文大写为准 C.出票人为二人以上签章的,所有签章者对票据记载事项负连带责任 D.票据上记载“交付货物后付款”等付款条件的,条件无效,但票据有效 18.下列关于本票的表述哪个是错误的?()

A.我国票据法上的本票不包括商业本票 B.本票的基本当事人只有出票人和收款人

C.本票上没有记载付款地的,以出票人的营业场所或者经常居住地为付款地 D.本票无需承兑 19.票据付款被冒领的,在哪种情况下,付款人不对票据权利人承担付款责任?

A.付款人收到挂失止付通知的次日起3日内,没有收到失票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或者提起诉讼的证明,而于3日期满后向持票人付款。B.付款人在收到挂失止付通知后,误以挂失人为真正权利人,而向挂失人付款。C.在挂失止付前,即期汇票被提示付款,该汇票背书无背书人的签名盖章,付款人立即向持票人付款。

D.在挂失止付前,未到期的远期汇票被提示付款,付款人立即向持票人付款。

20.出票日期是1995年5月31的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的承兑提示期间的最后一日是()A.1995年7月1日 B.1995年6月30日 C.1995年7月31日 D.1995年8月1日

21.上海某公司经理甲某携带以美国某银行为付款银行的汇票赴北美洲办理业务,途中不慎将汇票丢失,失票人甲某请求保全票据权利适用何地法律?()A.中国 B.美国 C.中国或者美国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22.票据债务人依其本国的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而依行为地法为完全行为能力人,适用()法律。A.出票地 B.其本国 C.行为地 D.付款地 23.以下哪些情况下,票据的持票人不可以行使追索权?()

A.汇票被拒绝承兑 B.汇票出票人死亡 C.支票付款人被解散 D.本票付款人被宣告破产 24.依《票据法》的规定,下列有关汇票记载事项()是正确的?

A.汇票上未记载付款日期的,为出票后1个月内付款

B.汇票上未记载付款地的,出票人的营业场所、住所或经常居住地为付款地 C.汇票上未记载收款人名称的可予补记 D.汇票上未记载出票日期的,汇票无效 25.下列关于本票的表述()是错误。

A.我国票据法上的本票包括银行本票和商业本票 B.本票的基本当事人只有出票人和收款人 C.本票无须承兑

D.本票是由出票人本人对持票人付款的票据 26.票据法具有以下特征:()A.票据法具有强行性、技术性

B.票据法具有技术性、统一性 C.票据法具有统一性、强行性 D.票据法具有强行性、技术性、统一性 27.关于汇票的下列说法中,何者为正确? A.收款人可以写全称,也可以写简称或代码。

B.票据金额记载的中文大写与数码不一致的,以中文大写为准。C.出票人为二人以上签章的,所有签章者对票据记载事项负连带责任。D.票据上记载“交付货物后付款”一类的条件的,条件无效,但票据有效。28.下列各项不属于所有票据的绝对必要记载事项的是()。

A.票据金额 B.出票年月日

C.无条件支付或无条件委托支付的文字 D.票据付款人 29.依票据法原理,票据无因性的含义是什么?()

A.取得票据无需合法原因

B.转让票据须以向受让方支付票据为先决条件

C.占有票据即能行使票据权利,不问占有原因和资金关系 D.当事人发行、转让、背书等票据行为须依法定形式进行 30.票据的非基本当事人有:()

A.受让人、背书人、保证人、保证人、预备付款人

B.背书人、保证人、保证人 C.承兑人、预备付款人、背书人、D.受让人、预备付款人、保证人

三、多项选择题(共 30 道试题,共 30 分。)

1.本票绝对必要记载事项有(),未记载者本票无效。A.出票日期。B.出票人签章。C.确定的金额 D.无益记载事项

满分:1 分

2.民法上的非票据的资金关系不包括:()

A.虽未订有契约,但付款人因信用关系代出票人付款。B.付款人或承兑人于付款后,得向出票人请求补偿。C.真正权利人对于因恶意或重大过失而取得票据持票人的请求返还票据权的关系

D.汇票持票人对于汇票收票人发给复本的请求权的关系

3.甲签发汇票一张,汇票上记载收款人为乙、保证人为丙、金额为20万元、汇票到期日为1997年11月1日。乙持票后将其背书转让给丁,丁再背书转让给戊,戊要求付款银行付款时被以背书不具连续性为由拒绝付款。该事件中的票据债务人有哪些?()A.甲 B.乙 C.丙 D.丁

4.民法上的非票据的资金关系包括:()

A.虽未订有契约,但付款人因信用关系代出票人付款。

B.付款人或承兑人于付款后,得向出票人请求补偿。

C.真正权利人对于因恶意或重大过失而取得票据持票人的请求返还票据权的关系

D.汇票持票人对于汇票收票人发给复本的请求权的关系

5.支票的相对必要记载事项有:()若当事人不予记载,适用法律有关规定,而不导致票据无效。

A.确定的金额。B.收款人名称。C.付款地。D.出票地。6.支票有害记载事项包括:()A.有条件的委托支付文句

B.分期付款

C.以不具有法定资格的人为付款人 D.以不具有法定资格的人为持票人人 效。7.我国《票据法》规定的支票绝对必要记载事项有:(),未记载的,支票无A.付款人名称; B.出票日期; C.出票人签章。D.有害记载事项 8.有关承兑的以下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承兑是汇票特有的票据行为

B.承兑是无条件的

C.见票即付的汇票无需承兑 D.承兑记载在汇票的正面 9.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包括:()

A.真正权利人对于因恶意或重大过失而取得票据持票人的请求返还票据权的关系。B.依票据法因时效或手续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持票人,对于出票人或承兑人在其所受利益限度内的请求返还权的关系。

C.汇票持票人对于汇票收票人发给复本的请求权的关系。D.票据资金关系 10.根据本教材,汇票的可以记载事项有如下几项:()A.担当付款人。

B.预备付款人。

C.免除担保承兑责任的记载。D.收款人或其指定人的姓名

11.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包括:()

A.汇票复本持有人请求汇票复本接受人返还复本的关系。

B.汇票的誊本持有人请求汇票原本接受人返还原本的关系。C.付款人付款后请求交出票据的权利的关系。D.票据预约关系

12.汇票的相对应记载事项有如下几项:()A.付款人姓名。B.付款日期。C.付款地。D.出票地。13.狭义的票据行为指承担票据债务的要式法律行为,包括:()A.出票

B.承兑和保证 C.参加承兑和保兑 D.背书

14.非转让背书的效力有:()A.委任取款背书的效力 B.质权背书 C.担保付款的效力 D.权利证明的效力 15.在以下哪些情况下,票据的持票人可以行使追索权?()A.汇票被拒绝承兑

B.支票被拒绝付款 C.汇票付款人死亡 D.本票付款人被宣告破产 16.票据债务人在行使抗辩权方面所受的限制如下:()

A.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之间所有的基于人的关系的抗辩对抗持票人。B.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所有的基于人的关系的抗辩对抗持票人。

C.但持票人取得票据出于恶意(明知对债务人有损害)时不适用前两项规定。D.持票人取得票据是无代价或以不相当的代价的,也不适用前两项的规定。

17.民法上的非票据的资金关系包括:()

A.付款人处有出票人可支配的资金。这种资金关系在支票中最为常见。

B.出票人与付款人之间订有信用合同,付款人允诺为出票人垫付资金。C.付款人对出票人欠有债务。

D.汇票的誊本持有人请求汇票原本接受人返还原本的关系 18.本票相对必要记载事项有(),未记载者适用法律规定。A.到期日。本票上未记载到期日的,视为见票即付。

B.付款地。C.出票地。

D.收款人名称。

19.在以下哪些情况下,票据的持票人可以行使追索权?()A.汇票被拒绝承兑

B.支票被拒绝付款 C.汇票付款人死亡 D.本票付款人被宣告破产 20.本票绝对必要记载事项有(),未记载者本票无效。A.表明“本票”的字样。

B.无条件支付的承诺。C.确定的金额。D.有害记载事项()21.票据付款被冒领的,在哪些情况下,付款人仍应对票据权利人承担付款责任?A.付款人收到挂失止付通知的次日起3日内,没有收到失票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或者提起诉讼的证明,而于3日期满后向持票人付款。

B.付款人在收到挂失止付通知后,误以挂失人为真正权利人,而向挂失人付款。

C.在挂失止付前,即期汇票被提示付款,该汇票背书无背书人的签名盖章,付款人立即向持票人付款。

D.在挂失止付前,未到期的远期汇票被提示付款,付款人立即向持票人付款。22.转让背书有下述效力:()A.权利移转效力

B.担保付款的效力 C.权利证明的效力 D.委任取款背书的效力

满分:1 分

23.汇票的绝对应记载事项有以下几项:()

A.票据文句和一定金额

B.支付文句和出票日期 C.收款人或其指定人的姓名 D.出票人签名 24.票据行为的特征不包括:()A.票据行为的无因性

B.票据行为的独立性

C.公正性

25.根据本教材,汇票的可以记载事项有如下几项:()A.免除做成拒绝证书。

B.禁止背书的记载。

C.免除担保承兑责任的记载。D.出票人签名

26.下列选项中,有关票据背书的正确说法有哪些?()

A.出票人在票据上记载不得转让的,票据不得转让

D.公开性 B.背书人在票据上记载不得转让的,票据可以转让 C.背书有转让背书和质押及委托收款背书 D.背书是无条件的 效。27.我国《票据法》规定的支票绝对必要记载事项有:(),未记载的,支票无A.表明“支票”的字样;

B.无条件支付的委托; C.无益记载事项 D.有害记载事项 28.票据丢失以后,失票人可以采取的补救措施有哪些?()A.挂失止付

B.公示催告 C.向人民法院起诉 D.和债务人协商 29.本票的禁止记载事项有:()A.无益记载事项。

B.有害记载事项。C.表明“本票”的字样 D.无条件支付的承诺 30.民法上的非票据关系包括:()A.即票据原因关系

B.票据预约关系 C.票据资金关系。

D.汇票复本持有人请求汇票复本接受人返还复本的关系

四、案例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40 分。)1.甲公司(中方)与某国乙公司(外方)拟在深圳共同设立一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某律师受聘为双方起草一份《合作经营合同》。

该律师起草的下列哪一合同条款违反了我国法律规定?

A.任何一方未经对方同意,都不得转让合作合同的部分或全部权利、义务 B.合作企业的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由中方担任,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由外方担任 C.合作企业的财务会计账簿只能设在中国境内

D.合作企业的利润先由外方收回投资本息,在合作期满时企业固定资产归中方所有

2.甲公司持有乙上市公司30%的股份,现欲继续收购乙公司的股份,遂发出收购要约。甲公司发出的下列收购要约,哪些内容是合法的? A.甲公司收购乙公司的股份至51%时即不再收购 B.甲公司将在45日内完成对乙公司股份的收购

C.本收购要约所公布的收购条件适用于乙公司的所有股东

D.在收购要约的有效期限内,甲公司视具体情况可以撤回收购要约

3.甲拾得某银行签发的金额为5000元的本票一张,并将该本票背书送给女友乙作生日礼物,乙不知本票系甲拾得,按期持票要求银行付款。假设银行知晓该本票系甲拾得并送给乙。

对于乙的付款请求,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根据票据无因性原则,银行应当支付 B.乙无对价取得本票,银行得拒绝支付

C.虽甲取得本票不合法,但因乙不知情,银行应支付

D.甲取得本票不合法,且乙无对价取得本票,银行得拒绝支付

4.合伙人甲在合伙企业中有份额15万元,待分配利润3万元。现甲无力偿还其对第三人乙的负债20万元,乙要求强制执行甲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

对此,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乙仅可就该15万元份额请求强制执行 B.乙仅可就该3万元待分配利润请求强制执行

C.乙可以就该15万元份额和3万元待分配利润请求强制执行 D.乙可以就该15万元份额和3万元待分配利润请求强制执行,但必须扣除甲在合伙企业中应当承担的债务份额

5.2000年3月,甲、乙、丙开办一合伙企业,同年6月甲与丁结婚。2005年8月,双方协议离婚,约定将合伙企业中甲的财产份额全部转让给丁。

下列哪些说法不正确? A.合伙企业中甲的财产份额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B.如乙、丙同意,丁依法取得合伙人的地位 C.如乙、丙不同意丁入伙,必须购买该财产份额 D.合伙企业应清算,丁分得甲应得财产份额

商法第四次任务 篇2

一、当代中国对西方文化“凡是”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个人在生活价值观、社会在风气舆论以及国家在探索道路上的西方化是当代中国对西方文化“凡是”的主要表现, 而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则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1、个人:生活之中价值取向的西方化

古代中国传统的个人生活建立在以孝道为根基的道德和礼仪之上, 中国古人在这种行为准则的指导下较好地处理了自己的人际关系, 人们在生活中以道义相交、以礼仪相待、以道德为事物认知与评价的根本方式和标准, 由此建立了最朴实的人际关系、诞生了最纯真的生活状态。但在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社会历史背景下, 这种关系和状态显然被西方文化打破了。今天人们的生活显然背离了传统美德, 以功利为导向的西方价值取向在个人生活中极大地占据了人们的内心和头脑, 人们潜意识里对事物的认识和评判已经极度利益化却对偏离传统道德准则茫然不知, 而这种状况又随着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个人物质生活的极大发展在西方物质文化的染污下进一步恶化, 由此形成了个人在生活价值观取向上对西方文化的“凡是”。

2、社会:风气舆论大众引导的西方化

近代中华民族的衰落无可避免地带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和中国传统教育的断代, 这种断层和断代致使中国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遭到了灾难性的打击, 而这种打击又进一步造成了引导中国社会的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崩塌。中国社会价值观信仰的巨大真空在西学东渐思潮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给了西方文化的侵蚀以可乘之机, 时至今日, 社会大众不再像过去那样追求精神上的怡然、道德上的良知以及身心上的和谐, 而是在立足个人主义之上的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追求感官上的刺激与娱乐上的享受并在这种基础上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势利化、功利化的大风气, 大众传媒的商业化操作和迎合跟风式的传播更是恶化了这一畸形但大众又不以为然的西式风气, 导致了社会在引导大众的舆论风气上对西方文化的“凡是”。

3、国家:民族复兴道路探索的西方化

子曰: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古代中国一直遵循着圣贤政治和王道邦交的治国大道, 历史上, 立足于仁政民本与道德教化的理政方略始终都是中华民族强盛繁荣的核心关键。但在近代, 中国传统国家形态在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较量中落败的残酷事实强烈地刺激了中国精英及其影响之下的中国民众, 致使他们对于传统的治国之道产生了非理性的偏激误解, 再加上西学东渐趋势的影响, 中国在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时痛苦地抓住了末叶又全然不知地抛弃了根源。荀卿云:法者, 治之端也;君子者, 法之原也。然当下中国却在国家建设上下意识地拼命建立趋向西方所谓“自由先进”的制度体制, 忽略了制度背后的根本道德支撑, 使得国家在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形成了对西方文化的“凡是”。

二、第四次解放思想, 打破西方文化“凡是”的必要性

个人要有智慧地建立人生的幸福、社会要有道德地建设文明风尚以正确引导大众、国家要有自信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要进行第四次解放思想, 打破我们对西方文化的“凡是”。

1、个人:有智慧地经营幸福人生的需求

当代中国的经济水平和物质生活都远在古代中国之上, 但是人们的幸福感相较于过去朴实无华的生活状态却大幅下滑, 这种下滑突出地表现为当代人的现代烦恼。现代烦恼之所以出现, 既有现代生活所带来的一些客观变化, 更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西方文化中功利导向的价值观自近代以来对以道德礼仪为支撑的中国国民精神以及国民性的极大削弱, 它让人们在对民族文化信心丧失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立足于功利之上的生活追求, 并在这种道德的堕落中无知觉地将基于传统美德之上的事物认知与评价方法彻底遗忘。对利益的贪婪追求除了带来自身修养的下降之外必然会引起与他人的矛盾争执, 这种状况进一步恶化便是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和基于这种不和谐基础上的现代烦恼, 而人们对利益的长久追求更会在精神生活上带来空虚、焦躁的不安全感, 进而导致人们生活幸福感的下降。因此, 我们要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追求幸福就必须要有智慧地去经营人生, 而拥有智慧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进行第四次解放思想、打破我们在生活价值观上对西方文化利益价值观潜意识里的“凡是”, 唯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重新认识和真正理解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所蕴含道义相交、以礼相待与德行为本的幸福人生经营的智慧真谛并将之贯彻落实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以解决我们的现代烦恼。

2、社会:有道德地建设文明风尚的需求

虽然中国社会思想价值体系与精神信仰追求的巨大真空尚未被西方文化彻底填补, 但伴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和中国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程度的加深, 中国社会思想价值体系的构建一直在西方文明与传统文明的激烈碰撞中左右徘徊, 正是这种徘徊让西方文化中基于“个人主义”和“自由民主”的思想价值体系对中国社会的舆论风气产生了更多的不良影响, 对享乐刺激、功利竞争的追求深深地盘踞在了社会大众的心中。直至今天, 在引导社会大众方面西方思想展现出了更多的进攻性和主动性, 虽然优秀传统思想由于其过去在中国社会的长期存在而仍旧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着重大作用, 但在西化倾向多一些、传统倾向少一些的社会总趋势下其已经处于守势。这种形势无疑冲击了古代中国社会留传至今的道德节制和文明礼仪的社会风气, 而大众传媒在商业化的操作下更是淡忘了自身所具有的巨大的道德教化功能。当中国社会的舆论风气被西方物质文化强烈影响以致于无法有道德地引导社会大众时中国社会在认知与评价事物时将无法坚定地坚持传统美德的准则故而容易被利益所蒙蔽、所左右,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将无从谈起。为了给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精神道德的强劲支撑就必须要有道德地建设起社会主义文明风尚, 而前提则是进行第四次解放思想、打破中国社会舆论和风气在引导大众时对西方文化尤其是对西方物质文明的“凡是”。

3、国家:有自信地探索中国道路的需求

近代之后, 从洋务运动到太平天国革命, 从戊戌变法维新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精英阶层探索国家道路经历了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西方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 每一次的探索都意味着对西方文化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而每一次的深入都无不撼动着中国精英和中国国民对中国传统治国之道的信心并在这种信心撼动之下有形无形地加深着他们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误解。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共产党主要依靠马克思主义以革命战争的方式实现民族独立, 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党主要在立足中国经济物质领域国情的基础上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在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精神文明领域始终未能寻找到真正行之有效的融合方式。信心的削弱、文化的误解以及融合的欠缺使得中国人民始终无法以民族文化为根基与支撑自信地探索中国道路, 这也不难解释中国发展道路探索中出现的建立所谓更加“自由民主”的“先进”制度体制而忽视制度背后道德根本因素支撑的西方化倾向。如果不能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地探索中国道路, 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就会容易被西方文化所左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会失去强大的精神思想保障, 因此, 中国必须进行第四次解放思想, 打破国家在探索民族复兴道路上对西方文化的“凡是”。

三、第四次解放思想, 打破西方文化“凡是”的路径

要完成第四次解放思想、打破西方文化的“凡是”, 首先党和政府要做好领导者、其次社会舆论要当好指引者、最后需要每个人民百姓成为捍卫者。

1、有所作为:党和政府做好领路人

在中国这种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现实国情极度复杂的社会主义大国开展第四次解放思想运动没有党和政府强而有力的领导是无法成功的, 因此, 党和政府必须有所作为, 集中力量资源做好这场运动的领路人。首先, 在精神思想领域, 党和政府要集中全国的精英力量站在民族文化为民族国家之根本的角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当代的重新审视、反思与研究, 不仅要明确相对于西方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对国家的巨大价值和根本优势, 更要清楚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此前提下, 党和政府通过组织学习实践活动在国家领导层面确立优秀民族文化对治国理政的指导地位。其次, 在此基础上从教育入手, 通过学校、党政宣传机构以及各行业领域的教育方式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 进而在全国上下确立道德与礼仪对言行的引导, 恢复国家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形成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为基础且二者相融合的以德治国的国家建设道路。最后, 党和政府还必须要改革国家制度体制, 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贯彻落实和实践发扬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与制度激励。最终, 在国家层面上打破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凡是”。

2、勇于担当:社会舆论当好指引人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 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 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是故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社会精神信仰与思想价值体系的巨大真空必须要在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前提下根据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变化予以填补。作为在中国社会拥有主要影响力的大众传媒则必须要勇于担当, 主动承担起净化社会风气、构建基于中国传统美德之上的思想价值体系、恢复中国民族精神信仰以及建设以德为先、以德为本的良好社会风尚的第四次解放思想的重大责任, 当好中国社会舆论的指引人, 指引社会大众在事物认知方式与评价准则上树立以道德和礼仪为底线尺度的价值观念, 在言行方面破除他们潜意识里对西方文化中基于个人主义之上的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平等”的竞争式利益价值观的迷信, 消除中国社会在西方物质文明和功利主义不良影响下的社会浮躁与精神空虚, 培养以道德为根基的积极向上、健康充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体系。为此, 社会媒体必须在党和政府支持民族文化制度方针的指引下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传统美德为根本原则、以弘扬和光大民族文化为核心任务来开展传播活动、进行媒体运作, 从而在社会层面上打破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凡是”。

3、身体力行:人民百姓成为捍卫人

荀卿云:“道虽迩, 不行不至;事虽小, 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 其出入不远矣。”马克思在论述唯物史观下的生产力量时也谈到:力量只有在这些个人的交往和相互联系中才是真正的力量。事实上不仅仅是物质力量, 正如荀子所言, 精神道德的力量也需要在人们的相互交往和联系中得到实践贯彻才能够真正产生。是故第四次解放思想运动必须要每个人身体力行、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成为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捍卫者, 对西方文化的“凡是”才能够破除。正如恩格斯在批判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时所说: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 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 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所以, 唯有每个人都遵从国家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倡议、响应社会舆论发扬民族文化的号召, 在生活和工作上努力学习和认真落实传统美德与文明礼仪, 学会以道德的智慧和准则去认知和评价事物以及用自身的点滴行动去捍卫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基础地位, 中国才能够真正形成人民百姓的力量动机并进一步形成历史的动力, 最终, 个人在获得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将会完成第四次解放思想的任务并在个人层面上打破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凡是”。

四、小结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必须知道自己是谁, 是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想明白了、想对了, 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我们走自己的路, 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 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 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 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 也决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即使西方文化有着众多值得借鉴的优秀成分, 但结合中国的历史国情, 我们仍旧要以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化作为治国理政的基础而非陷入对西方文化的“凡是”中。中国下一轮的意识形态潮流应该是再次解放思想、打破西方文化的“凡是”、复兴民族文化的潮流, 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线装国学馆编委会, 编著.四书五经第一卷[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1, 12, 1:20.

[2][清]王先谦, 撰.沈啸寰, 王星贤, 整理.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 2012, 3, 1:226, 33.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10, 1:164, 171, 163-164, 171.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9, 3:208.

第四次作业 篇3

一、请分析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的相互关系。(10分)答: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科技和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建立,教育领域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广泛应用,网络交通工具迅速普及,网络教学平台飞速发展,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极大的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改变着教育学的关系,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

教育信息化给信息化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开辟了广阔前景,改变了教师和学习者的关系,转变了教学的重心。

二、简述教育技术AECT’94定义和AECT’05定义,并分析两版定义的异同。(10分)答:教育技术AECT94定义: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对教育技术作了全新的定义:

——‚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AECT05定义:

AECT于2005发布的05定义是: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AECT的05定义和94定义的异同: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第四次课程作业

①‚教学技术‛的名称被‚教育技术‛名称所取代;

②‚理论与实践‛这两个研究领域被更改为‚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③‚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这两个研究对象被变换为‚用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并有合适技术(支持)的过程和资源‛; ④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研究范畴被缩减为相关过程和资源的‚创造、使用和管理‛等三个范畴。

相同处:

上述4项改变中,第 ① 项没有实质性意义(在AECT当年发布的有关94定义的说明文件中就曾经指出:可以把教学技术视同教育技术)。

不同处:

真正有实质意义的修改是后面3项,尤其是第三项——它直接针对94定义的主要缺陷与不足。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把原来的‚for learning‛(为了学习)明确地改为‚facilitating learning‛(促进学习)。‚为了学习‛强调的只是‚学‛;‚促进学习‛则既强调‚学‛,也重视‚教‛(对学习的促进,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教,尤其是学校教育中更是如此)。

第二,将原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变换为‚用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并有合适技术(支持)的过程和资源‛。如上所述,由于‚促进学习‛有赖于教,‚绩效的提高‛也与教有很大关系,所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第四次课程作业

以这里所说的过程和资源绝非一般的过程和资源,而是指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对于学校来说,就是指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与94定义相比,不仅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变换为‚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而且这种过程和资源的前面加了修饰语——并非任意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而是伴随有合适技术的(即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这样就较好地克服了94定义未能体现教育技术学科特色的不足。必须强调指出的是,05定义中所规定的、作为教育技术学研究对象的过程和资源,尽管在其前面加了起修饰作用的限定词(有合适技术的),但由以上分析可见,并未能改变其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的本质;千万要避免断章取义地把05定义中的过程和资源仅仅理解为‚有合适技术的过程和资源‛(即变成纯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若是这样,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第三,除了强调相关过程和资源要促进学习之外,还强调要提高绩效。对学习者来说,绩效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倾向和结果(即学习者的能力及其在新环境中的迁移能力);对企业来说,绩效则是指该企业预期的、符合总体目标的业绩。和94定义相比,增加有关‚绩效‛的考虑,不仅显得05定义既关注学习过程也关注学习结果;而且还表明通过培训来提高企业绩效也是教育技术学重要的研究与应用领域。可见,以上三个方面都是05定义和94定义相比,有所前进、有所发展的突出优点。

第四,看第 ② 项修改。它涉及两个方面:第一,以‚研究‛(study)取代‚理论‛(theory)。伊利认为以‚研究‛取代‚理论‛在一定程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第四次课程作业

度上造成了‚教育技术内涵的游移不定,对澄清领域内的一些问题并没有任何帮助‛;与94定义所使用的‚理论‛相比,05定义使用‚研究‛一词‚把基于直觉与经验的批判性反思作为一种重要研究方法的同时,也消解了教育技术作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致力于理论创建的努力,不利于教育技术的学科建设。‛第二,在‚实践‛之前加上‚符合伦理道德的‛修饰语,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性无疑是对的,但不是把它直接纳入定义而应通过制定专门的职业道德规范加以限制及约束。

第五看第 ④ 项修改——将‚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研究范畴缩减为‚创造,使用和管理‛等三个范畴。尽管新定义使用了比94定义更通俗化的术语,以便让更多的非教育技术专业人士能够理解;然而,这样做是以丧失教育技术理论框架的清晰性为代价的。系统方法是教育技术的核心,只有通过系统方法才能把握教育技术的本质。94定义的原有理论框架是历史形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已成为教育技术学科领域相对独立而且稳定的研究范畴,其中涉及的概念、术语均已明确界定,且有各自特定的内涵与外延。因此,若继续运用这一理论框架将能有效地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反之,若代之以‚创造‛、‚使用‛之类未经明确界定的非专业术语,将既不利于本领域内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不利于教育技术学科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第四次课程作业

三、请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经历,分析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10分)答:我所任教的学科是音乐。信息化教育资源在我这个学科中可谓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课前准备需要上网搜集大量资料,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在上课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电子白板,播放PPT,观看视频等等。信息化教育资源在我的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省时省力并且操作性强,具有美观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四、请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经历,设计一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案例(简案设计)。(20分)答:

一、组织教学:播放上节课所学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听着音乐,愉快地走进教室。(目的是营造音乐课轻松、愉快的氛围)

二、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请大家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教师在喊出‚预备——开始‛口令的同时,有意夸张地把手贴在脸颊上。此时出现微妙的情形:全体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随教师把手贴在脸颊上。教师让同学们互相观察手放的位臵,提出问题:‚刚才老师讲的要求是什么‛ ?同学们会流畅的回答:‚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大家都把手错放到脸颊上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同学们都看到老师是把手放到脸颊上的,所以也都把手放到了脸颊上。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第四次课程作业

这个现象说明一点,那就是同学们相信眼睛看到的胜于相信耳朵听到的。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也说明这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世界是由多元化组成的,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的视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还可以用耳朵的听觉去发现和感受这世界的另一面。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因此,学习音乐是培养和发展我们用听觉去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能力。

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几种西洋铜管乐器,并和大家一起欣赏一首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就是要求同学们在用眼睛观察西洋铜管乐器形状及演奏姿势的同时,注意用听觉去感受西洋铜管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表现特点。

三、西洋铜管乐器介绍:

1、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课题《那不勒斯舞曲》和本课的四个教学内容标题:(1)西洋铜管乐器介绍;(2)巩固练习;(3)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4)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2、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小号、长号、圆号和大号的乐器形状(图像)、音色特征及声音特点介绍(文字和解说)、演奏姿势(图像)和乐器演奏音乐实例(音乐)多方位整合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观察乐器的同时可以看到有关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特点的解说文字,听到解说声音;在聆听某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实例时可以看到使用本乐器的演奏姿势和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向学生介绍过程中,注意重点简要提示各乐器的声音特点,小号:声音高而明亮;长号:声音有些撕裂的感觉;圆号:声音带有一种朦胧感;大号:声音浑厚低沉。)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第四次课程作业

四、巩固练习:

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大屏幕上呈现出各种铜管乐器的图像,学生每组选出两名代表,听播放的音乐片段,说出所听音乐的主奏乐器名称。判断回答错的可以由本组其他学生给予补充和纠正。

五、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

1、在大屏幕上由简到繁按顺序呈现《那不勒斯舞曲》第一、第二和第三乐段的主题音乐节奏,引导学生按乐段音乐主题分别进行节奏视读。

2、指导学生分析、归纳三个乐段的主题音乐在节奏上的不同之处。第一乐段: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都是(因格式问题节奏曲谱省略);第二乐段: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因格式问题节奏曲谱省略);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因格式问题节奏曲谱省略);

3、操作课件,节奏谱变为乐谱,让学生看着曲谱听教师用钢琴弹奏各乐段音乐主题旋律(也可以随琴轻声视唱旋律),使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各乐段音乐主题旋律。

六、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1、大屏幕呈现文字并伴以解说声音,向学生介绍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的作者和乐曲结构、风格等。并用具有俄罗斯风格的风车建筑小图片,衬托出一种异国情调,创设欣赏情景。

2、初听: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音乐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第四次课程作业

按乐段出现时间同步呈现各乐段主题音乐旋律曲谱,同时,根据音乐的情绪表现,在第一乐段音乐中可爱的天鹅缓慢地游进画面;第二乐段中出现英俊的王子,并使可爱的天鹅变为美丽的公主;第三乐段中随着快速的音流,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自下而上地升起。用这些简单的动画,启发学生的音乐联想。

3、初听完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1)三个段落的主题旋律都是从小节中什么位臵(强拍、弱拍或次强拍)上开始的?

(2)乐曲的高潮出现在哪一段中?并根据讨论在课本17页第(4)题中的 3 选择划‚√‛。

4、复听:为给学生留出充分想象的空间,复听时,在大屏幕上只呈现出一幅水雾朦胧,依山傍水的俄罗斯城堡郊景画面,并在水雾弥漫的水面上清晰的列出:边听边找出三个段落主题出现的顺序,完成课本 ‚听听想想‛ 填写练习的音乐复听要求。让同学们在充分领略音乐魅力,发展想象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对三个乐段音乐主题的认识。

七、教师对本课学习情况进行小结,结束全课。

五、请结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简述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途径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如何去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20分)答:1.教材多媒体化。

每天上课都必须要用到电子白板,对电子白板操作的熟悉是极为重要的。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第四次课程作业

2.备课多元化。

网上搜资料,多媒体备课,电子教案……这些都是信息化过程中带来的先进技术,令我爱不释手。3.多媒体综合运用提高教学效率。

说课稿第四次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第17课《长城》。下面我就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

《长城》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和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文章短小精悍,结构精巧完美,起承转合很有章法。起:远观长城,突出其“长”;承:近看长城,显其高大坚固;转:登上长城,联想到劳动人民;合:总结全文,揭示长城的地位——“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就是文眼,“文心”,前面各段皆“向此心而生”。遵循这一主线,生发核心问题,是解读长城最佳的途径。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的确立: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对于本文所蕴含的深一层次的情感——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乃至对祖国的赞美之情,都是不容易理解和品悟的。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画出描写长城长、宽、高的句子,从而感受长城的伟大;通过感悟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语句,朗读表达出长城的气势雄伟的特点。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画出描写长城长、宽、高的句子,从而感受长城的伟大;画出体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语句,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气势雄伟的特点。

难点: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三 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采用以体验作者的情感为重点,层层朗读为基本方式,品读和勾画相结合的策略,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读中感悟,读悟结合,体会作者对长城的赞美,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想想和对比感悟在“没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古代劳动人民的大智慧,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奇迹”一词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突破本课重难点——感知作者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赞美。

四、教学流程

(一)从世界建筑史上体会长城的伟大

自由读文,勾画出长城在建筑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首先引导学生感知 长城的“长”

认识长城,了解长城,阅读长城,首先应从“空间长度”这个层面入手。一万三千多里。这么长,什么概念?在这我会通过一个短片来说明长城的长.中央10台的《探索发现》告诉我们: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现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峰火台的遗迹。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长城到底有多长?回答是:纵横十万里!

宽:城墙上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高:据资料记载,八达岭城墙最高处达10米,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

面对如此气魄雄伟,高大坚固的万里长城,你想说些什么呢? 让学生展开想象,从而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得以释放.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勾画,和朗读让学生感受长城不愧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这样的雄伟工程世界少有,这样的艰巨工程靠人力完成,历史罕见,这样的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绝无仅有·······这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从而产生对长城由衷的赞叹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二、通过品味“智慧”的长城,感悟中国人的了不起

1、从近处看长城,主要写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垛子上——城台上,更重要是处处暗合长城的历史作用:细细研究那长城的构造,我们发现垛子可躲避敌人的进攻,瞭望口可观察是否有敌人进攻,对方的军力等,射口可用来放箭,攻击敌人,城台则可用于屯兵,打仗的时候城台间能互相呼应。看似简单的设计,实则可以观察敌情、攻击敌人、躲避进攻、互相支援,这样设计堪称举世无双、独一无

二、独具匠心。

2、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数不清”告诉我们条石之多;“两三千斤”告诉我们条石之重:相当于四五十个学生的总重量,一块这样的条石就要十几个人抬;“没有……没有……”说明劳动工具落后;“就靠着”说明没别的办法,只能肩挑手提;“陡峭的山岭”可以看出劳动强度大,手脚并用地爬尚且困难,更何况抬着千斤巨石,简直难以想象!所以只能“一步一步地抬”,极其缓慢!极其艰难!在长城的每一块条石里既有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更是智慧的结晶。还有那个不太起眼的“单看”,它背后的潜台词是:再看……再看那数不清的城砖……再看那数不清的崇山峻岭……再看那遥远的山路……,然而用一个“单看”足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后面的课文研读提供主线,特别是能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 “智慧”,再带领学生层层引读,体悟情,进而对课文进行全方位的品读。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感受用词的精妙,感受作者正是用这个“单”字激发读者的想象,表达自己对长城伟大奇迹的赞美之情。

三、通过体会”奇迹”一词感悟中国的伟大

这样气势雄伟的长城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能完成。关于长城的建造时间,有资料介绍:早在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现在我们看到的,主要是明朝时修筑的长城。长城足足建了两千多年!至此,我们找到了解读长城的第二个层面:“时间跨度”。长城的“长”不仅体现在空间广——纵横十万里,也体现在时间远——上下两千年。长城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仍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内心强烈的震撼与深沉的思考。世界上有哪个民族会用这么长的时间来建造一道城墙呢。这还不是“伟大的奇迹”吗?结合对“奇迹”一词的理解,长城的建造是世人无法想象,而又伟大了不起的事情。感悟中国长城的历史之悠久.不仅如此,中国除了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更有闻名遐迩的敦煌莫高窟,秦兵马俑,还有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建筑群-----布达拉宫„„截至2003年,我国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每一个景观都足以让我们中国人感到骄傲和无比的自豪。

五、设计理念

第四次党课心得 篇5

在课程学习中,我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这样的崇高理想,是党一切活动的总归宿。人类社会将必然走向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研究人类社会几千年文明史的基础上,科学预见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规律为依据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同时它也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最广大人民为群众基础,它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下茁壮成长。所以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基础,是共产党人不可战胜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

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段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精

神实质。在老师的进一步讲解中,我明白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前提,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着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发展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讲是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国家发展道路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前进道路和中华民族前进道路的有机统一,是党的执政兴国道路和国家现代化道路的有机统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中,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社会地位越来越高,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的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问题,努力不断深化和丰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颠覆性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篇6

正如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在新著《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所言:“这场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我们袭来,它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丝毫不逊于前三次工业革命,它将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影响着经济社会。”他认为,从公共和私营部门到学术界和民间社会,必须对这次变革作出协调一致、综合全面的应对。

“即将迎来的这场技术革命将彻底改变我们生活、工作和社交的方式。无论从其规模、影响范围还是复杂性来看,这场转型都将和人类以往经历的任何一次工业革命截然不同。”在施瓦布看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技术融合,模糊了实体、数字和生物世界的界限:集成电路行业从“硅时代”开始迈向“石墨烯”时代;移动通信全面进入4G,并开启5G;软件进入“云时代”;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共享经济蓬勃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轮全球科技创新浪潮有着以往所不具备的特殊性:一方面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突破,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新能源、航天技术等相互渗透交叉;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和商业创新相结合,诸如淘宝、微信、特斯拉、苹果手机等,都是科技和商业互相借力,由此实现了更快发展。面对方兴未艾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不断涌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均已把创新视为赢得新一轮增长竞争的关键所在。

“机器对话”是未来制造的标志之一,机器人正从工厂走向家庭、医院、商店、餐厅,甚至战争地区,工业革命正在模糊人和机器之间的界线。它将影响我们的身份以及与之相关的所有问题——我们的隐私、对所有权的看法、消费模式、用于工作和休闲娱乐的时间,以及如何开拓我们的职业、培养我们的技能、与人交往和发展关系。这一技术变革打乱了传统的组织方式,而人类只有被动(或主动)的“承接”。反之,人类将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标杆。一如PTC全球总裁及CEO詹姆斯·贺普曼所言:“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都应有一个很好的制造业作为根基,一个失去制造业的发达国家很难仅仅依靠服务再度真正强大起来,因为国家必须能够创造真正的价值才能强大。”

技术和数字化改变一切。而且,改变的还不仅仅是机器,其他生产要素也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施瓦布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建立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即数字革命的基础上。而新科技和新方法正在以一种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方式融合物理、数字和生物世界。首先,创新的发展和传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其次,边际生产成本的下降、汇聚和集中各行业活动的平台崛起增加了规模报酬。再次,这场全球革命将影响所有国家并将由所有国家塑造,在多个领域形成系统性的影响。最后,这一改变能带来多大程度的积极效应取决于我们如何处理在此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和机会。施瓦布强调,要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并避免陷阱,既要重视它所带来的问题,也必须反思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固有观念及思维惯性。而在此过程中,新型合作和治理以及积极的“共同叙事”是至关重要的。反之,如果在“工业4.0时代”还保守残缺或者迷恋传统的工商业制造模式,不仅会被市场淘汰,还会输掉国际地位及国家民族的未来。

上一篇:农业银行信贷业务知识竞赛方案下一篇:新网吧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