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竹竿音乐教案

2024-10-06

跳竹竿音乐教案(精选12篇)

跳竹竿音乐教案 篇1

篇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竹竿舞》优质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

《竹竿舞》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特点,尝试看图谱学习竹竿舞的基本步伐。

2、感受竹竿舞的舞蹈风格,体验跳竹竿舞的乐趣。

教学准备:

竹竿、鼓、竹竿舞音乐《跳竹竿》。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跟着音乐熟悉竹竿舞。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让每孩子都能大胆的尝试、积极的投入表演,而且想方设法表现的与众不同。

教学过程:

一、情景表演导入。

1、观看表演。

提问:你们知道这叫什么舞吗?他们是用什么东西来跳舞的?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竹竿舞?

2、听音乐。

提问:那我们先来听一听竹竿舞的音乐,听一听音乐中有哪些乐器的声音?

二、学习竹竿舞。

1、看图谱,学习动作。提问:你能看懂吗?请你说说图谱上的意思?请你来学一学。

2、看图谱,在地面贴好的静止平行线上练习。

3、教师敲鼓,听鼓声节奏在静止平行线上练习。刚才小朋友学的都很棒,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听着老师的鼓声来跳一跳。

4、学生听音乐,在静止平行线上练习。

三、看整体学习。

1、学习铃鼓动作。

出示图谱,铃鼓的声音我们可以做拍手的动作。

2、教师敲鼓,学生听鼓声节奏在静止平行线上练习。师:现在我们要看着图谱,听着老师的鼓声,把铃鼓的动作一起来做一做。

3、听音乐,在静止

的平行线上练习。师:这次我们跟着音乐来跳 1 篇二:竹竿舞教学设计

“竹竿舞”教学设计

河池学院附中 韦照军

一、指导思想

本课在全面突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力求在新颖、趣味、独特性上下功夫,应用竹竿进行有趣的教学尝试,让学生在不同的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良好的个体间的协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在游戏活动的轻松气氛中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平衡等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重点体现“动”——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体验体育的乐趣:“情”——让学生尽情活动尽情发挥尽情展示;“全”——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协作能力,在教学中全面突出“健康、和谐”的思想理念。

二、教材分析 竹竿舞是黎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在欢快的节日进进行表演,本舞蹈充满青春活力,具有欢快与鲜明的节奏,很适合初中的心理、生理特点,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竹竿舞教学不受场地限制,尤其对于场地限制的学校和农村学校,面临体育设施落后,场地有限,器材短缺状况。通过开发和利用竹子作为体育器材和体育运动项目。它能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和节奏感、发展弹跳能力,同时又能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让学生在舞动中体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让学生弘扬民族文化,将德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中。这对初中学生进行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学习和锻炼,不仅能有效地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运动技能和锻炼手段,更有利于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民族文化的交流。

三、学情分析

就竹竿舞教材本身来说,要求一定的音乐节奏感和协调性。很适合初中学生,尤其是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好奇、好动、好玩的鲜明特性,在满足他们心理、生理需求的同时,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去学习,去感受,去展示,去张扬,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快乐。

“竹竿舞”课时计划 1 2 3 4 课后反思:

本课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校情况,注意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选择简单易学的竹竿舞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追求创新,合理组合学习的内容,力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起到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效果,在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新课程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会学习”和“学会健体”的重要性,在课堂中如何巧妙地运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我感觉最难掌握的一个环节。我今后要不断地去探究。5 篇三:竹竿舞活动教案4 竹竿舞活动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跳竹竿的基本节奏和动作,发展弹跳能力、灵敏性和协调性,培养节奏韵律感。

2、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自信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合作互助、竞争进取、勇于挑战的良好品质。

3、培养体验竹竿舞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提高节奏的韵律感。能根据节奏开合竹竿;掌握和学习竹竿舞的基本跳法,在跳竹竿舞时,动作协调、合拍。

2、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以及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养成合作互助、竞争进取、勇于挑战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掌握和学习竹竿舞的基本跳法,在跳竹竿舞时,动作协调、合拍。教学方法:示范法,观察法,对比法,尝试法,分组组合法,游戏法等 活动准备:2.5米的竹竿六条,录音机,音乐《春天在哪里》,红彩带

一、竹竿舞基本认识

1、讲故事:竹竿舞历史和运动价值。

竹竿舞的起源是因为苗族人择山而居,常有野兽来袭。一天,人们听到“咚哒!咚哒!咚哒!咚咚哒!”的脚步声,原来是野兽来了,当时,人们没有没有先进的防御工具来对抗野兽,于是,聪明的苗族人就用竹竿来驱赶野兽,大家用很多很多的竹竿敲打碰撞,也发出“咚哒!咚哒!咚哒!咚咚哒!”的声音,比野兽的声音还要大,野兽害怕极了,仓皇逃走了。久而久之,人们发现这是一项不错的体育锻炼项目。后来,参观苗寨的游客多了,为了让游客表情更贴近感受苗族人的

生活,于是苗族人们加以对竹竿舞的调整和编排后,逐步演变成今天的竹竿舞。2,认识竹竿舞的基本节奏。

根据故事提问:(1)野兽来了,发出怎样的脚步声?“咚哒!咚哒!咚哒!咚咚哒!”(2)苗族人们为了把野兽赶走,用竹竿敲打碰撞发出怎样的声音?“咚哒!咚哒!咚哒!咚咚哒!”(3)今天我们也用“咚哒!咚哒!咚哒!咚咚哒!”的节奏跳竹竿舞,好不好?

二、初步练习,感知竹竿舞的基本节奏。

系上红彩带,感受竹竿舞的喜悦气氛。

(1)用手模拟竹竿节奏(开合--开合--开合--开开合)问:几个开合?几个开开合?

(2)原地练习脚步节奏(点缩--点缩--点缩--跳跳跳)问:几个点缩?几个点点缩?

三、口号练习。

在静止竹竿上利用口号“咚哒!咚哒!咚哒!咚咚哒!”或者“点缩--点缩--点缩--跳跳跳”,练习竹竿舞节奏,进一步感知竹竿舞的节奏。

1、教师示范摆放竹竿。

2,学生在静止竹竿上练习基本节奏。

四、在开合的竹竿上尝试跳竹竿舞

(当竹竿打开时,把脚点进竹竿里,当竹竿合起来时,把脚收回来,当竹竿开两下时,两脚按先后顺序跳过去。总之,竹竿的开合要和脚步进出相吻合)

五、在开合的竹竿上,配合音乐跳竹竿舞

1、欣赏音乐《春天在哪里》的四拍子节奏。

2、教师在开合的竹竿上示范竹竿舞,配合音乐。

3、强调竹竿舞的节奏要求及注意事项:

(1)敲竹竿必须按照(开合--开合--开合--开开合)的节奏,节奏明显,均匀轻敲,不能太用力,以免夹伤脚。如发现有同学摔倒,先等同学出来在重新开始。

(2)跳舞的同学必须按照(点缩--点缩--点缩--跳跳跳),排好队,不拥不挤,如不小心跳错步伐,可及时更正,不能在竹竿里面逗留。想再跳请到后面排队等候。

(3)竹竿与脚步吻合,配合音乐快慢进行(协调性、灵敏性、力量性、节奏性)

六、提高练习,大胆尝试,创编动作跳竹竿舞

1、教师示范创编动作,指导学生展示动作。

2、鼓励幼儿邀请伙伴创编动作跳竹竿舞,学生展示自我的能力。

3、可分组比赛,评出最佳舞星,让学生加强交流。

跳竹竿音乐教案 篇2

一开始学跳,竹竿就给我们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来了个下马威。一些同学跳着跳着,忽然“砰”的一声摔倒在竹竿上,导致后面的同学一个接一个像“放排枪”似的摔倒。更有意思的是,有的同学正得意扬扬地跳着,鞋子突然被竹竿夹掉。被夹的同学面红耳赤,狼狈不堪,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连躺在两根竹竿里的鞋子也好像在嘲笑主人的无能。

好不容易练好了基本步法,我们都长舒一口气。哪知学校又给我们增加了难度——跳花样竹竿舞。同学们苦思冥想,还别说,我班同学就是有点子,编出的竹竿舞花样百出。但是,令我们叫苦不迭的是训练强度太大,我们快受不了了。首先,每天一个小时的大课间要练习竹竿舞;后来,随着竹竿舞比赛的临近,我们几乎是分秒必争。烈日炎炎,我们一遍遍地刻苦练习,可怜的双脚都累得要抽筋了!

上周五下午,紧张而有序的竹竿舞比赛终于拉开了序幕。我们在雄壮的《运动员进行曲》声中入场。接着,我们女生五人一组,双手搭着前面同学的肩,按“哒哒哒哒”的节奏一直跳,像一列列小火车在开动,煞是整齐!我们男生的动作更潇洒,先是按“开合开开合”的节奏单个跳,然后按女生的节奏也开起了火车。赛场上,同学们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经过激烈的角逐,我们终于获得了全校二等奖!虽然我们的成绩不是最理想,但是,我们努力了。而且,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不是也收获了许多快乐吗?

通过练习竹竿舞,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许多事都有酸甜苦辣,只要我们尽心去做,就会有收获。

(指导教师:张景)

教师点评

跳竹竿(大班民间体育游戏) 篇3

跳竹竿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游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运动氛围热烈欢快,富有节奏感、趣味性和挑战性。竹竿的开合灵活多变,玩法多种多样,既调动了幼儿积极思考、运用多种感官的能力,也使他们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加深了幼儿对我国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的了解。

游戏目的

通过跳竹竿发展幼儿的弹跳能力和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使他们感受花样跳竹竿带来的乐趣,培养他们合作互助、勇于挑战的个性品质。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观看跳竹竿的录像,对跳竹竿这项游戏有所了解;物质准备:长5米左右的竹竿4~8根。

跳竹竿基本的玩法是两个幼儿双手握竹竿面对面蹲下,在开合竹竿的同时敲击地面(或是在地面上铺两根竹竿用来敲击),一名或多名幼儿根据竹竿的开合跳进、跳出。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产生许多变化。

一、击竿的动作、节奏

1.正常击竿

握竿者在地面(或竹竿)上开合击竿,节奏为“|XX X——|开开合——|”或“|XXXX|开合开合|”。

2.花样击竿

握竿者一手握竿在地面(或竹竿)上敲击,另一手将竿举过头顶,让跳者从竿下钻过,节奏为“|XXX——|开开抬——|”。

二、跳跃的动作、口令

1.双脚跳

竹竿打开时双脚同时跳进,竹竿合并时双脚同时跳出,也可分开跨在竹竿的两边。

2.单脚交替跳

竹竿打开时,第一拍右脚跳进,第二拍左脚跟着跳进;竹竿合拢时,第三拍右脚跳出,第四拍左脚跟着跳出。口令为“1、2、3、4,右、左、右、左”。

3.钻竿跳

握竿者用一根竹竿敲击地面(或竹竿),同时将另一根竹竿抬起,让跳者弯腰从竿下钻出。

4.舞蹈步伐

以踵趾小跑步为例,竹竿打开时,第一、二拍右脚单脚跳进;竹竿合并时,第三、四拍右脚收回并停在左腿旁。就这样根据竿的开合,双脚交替地跳进跳出,口令为“进——退——,跑、跑、跑、跑”。

三、服饰和道具

结合竹竿舞的民族特色,老师可设计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生动有趣的服饰、道具,如手铃、脚铃、头饰等,既增加了竹竿舞的民族风情,也提升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四、竹竿的摆放

1.平行摆放

把两根或四根竹竿平行摆放,可以一人跳、两人拉手跳,或是多人轮流跳、一起跳。

2.十字形摆放

将四根竹竿两两垂直交叉,摆成十字状,一人或多人同时转着圈跳竹竿。

3.六角星状摆放

把六根竹竿两两交叉摆放,一人或多人同时转着圈跳。

小结

跳竹竿是一种体育游戏,也是一门艺术活动。它对幼儿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幼儿在参与、尝试、挑战的过程中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不仅能增强他们的体质,还能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我从2008年开始,将跳竹竿游戏引入幼儿园,经过不断地尝试、探索和创新,如今这项游戏已在全园得到了推广,不仅孩子们跳,老师、家长们也跳。我们编排的舞蹈《竹竿舞》还在三门峡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上获得过舞蹈大赛一等奖。

跳竹竿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利用纸棒进行活动,学习跳竹竿游戏,发展弹跳能力。

2、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3、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观看过录像物质准备:

人手一根纸棒(长度为1米)。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幼儿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

导语: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骑着马出去玩玩吧!(幼儿随音乐的变化“骑马”变双圆----大圆----小圆----“坐马车”)反思:

活动开始部分设计了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在这一环节中由两队“骑马”变双圆----变小圆----合作组合“坐马车”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幼儿初步尝试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

2、基本部分:

(1)利用纸棒进行“一棒多玩”导语:纸棒可以和我们玩坐马车的游戏,还可以和我们玩什么游戏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幼儿四散游戏)

队形:两路纵队

(2)学习“跳竹竿”游戏A、讲解游戏玩法导语:刚才小朋友用纸棒玩了许多游戏,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用纸棒玩一个新游戏--跳竹竿,这个游戏可以三个或四个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两个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对面跪下,用竹竿同时分合敲击,另一个小朋友在中间看准竹竿的分合跳进或跳出。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小伙伴一起试一试。

队形:梯形队

(3)幼儿自由组合尝试玩“跳竹竿”游戏

队形:四散

(4)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合作、交往方面)导语:你刚才和谁一起玩的?你们是怎么跳竹竿的?

队形:梯形队

(5)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戏,师生共同参与。

导语:刚才小朋友在跳竹竿时想到了许多不同的跳法,真有趣!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跳竹竿,行吗?

队形:四散

反思:

基本部分中,先鼓励幼儿利用纸棒进行“一物多玩”,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并积极推广三---四人结伴游戏。接着运用尝试法学习的理论精神,教师不示范游戏玩法及规则,而是引导幼儿去自主探索(敲击“竹竿”的两人如何合作?中间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情况怎么办?等),从而通过尝试、发现----再尝试、再发现,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不断调整的过程,师生双方共同提升经验。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将活动掀起高潮,突出了师生双主体的地位。

3、游戏“叫号接棒”队形:四散反思:

结束活动中通过“叫号接棒”的游戏帮助幼儿调整教大的活动量。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纸棒学习“跳竹竿”游戏,发展幼儿弹跳能力。在心育方面提出的两点目标--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整个活动充分发挥纸棒的多功能性,活动开始部分设计了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在这一环节中由两队“骑马”变双圆----变小圆----合作组合“坐马车”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幼儿初步尝试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基本部分中,先让幼儿利用纸棒进行“一物多玩”,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并积极推广三---四人结伴游戏。接着运用尝试法学习的理论精神,教师不示范游戏玩法及规则,而是引导幼儿去自主探索(敲击“竹竿”的两人如何合作?中间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情况怎么办?等),从而通过尝试、发现----再尝试、再发现,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不断调整的过程,通过师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将活动掀起高潮,突出了师生双主体的地位,结束活动中通过“叫号接棒”的游戏帮助幼儿调整教大的活动量。

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学习,实现了师生“共同体”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将幼儿心育目标的培养放在了一定的高度。如:始终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有了困难引导幼儿去主动解决等等。但这仅靠这一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渗透,使幼儿的心理品质得以良好、健康地发展。

跳竹竿音乐教案 篇5

舞龙

目标:

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动作的灵活性。

准备:

用草编织成的草席。

玩法:

游戏中选一幼儿当“龙头”,一幼儿为“龙尾”,其余幼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拉住前一位幼儿的后衣摆,接在“龙头”后面做“龙身”,听音乐“龙头”带着“龙身”和“龙尾”左右移动,盘旋。注意“龙身‘不要脱节。

斗鸡

目标:

培养幼儿毅力,提高单脚战立的能力。

准备:

选择一快平坦的场地或草地。

玩法:

两人一组左(右)单脚站立,腿抬起,用手握住腿踝关节,游戏开始,双方用膝互撞或用躲、闪等动作,使对方失去平衡。

包袱、剪子和锤子

目标:

发展幼儿弹跳的能力。

准备:

平坦场地一块。

玩法:

幼儿两人或三人一组,面对面战立,游戏开始,同时用力向上跳,落地时两脚可任意成三种姿势:

(1)脚并拢表示“锤子”

(2)两脚左右开立表示“包袱”

(3)两脚前后开立表示“剪子”。“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注意:包袱胜锤子,锤子胜剪子,剪子胜包袱。

跳竹竿

目标:

培养幼儿跳跃及敏捷躲闪能力。

准备:

长竹竿双数。

玩法:

幼儿三人一组,两人分别抓住竹竿两头有节奏的敲打地面,一幼儿在中间敏捷的跳跃、躲闪。注意脚不能被竹竿夹到。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处在愉快的状态中,既有独立思考,也有与同伴互助合作的喜悦。我们尽量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反复的动作练习中提高动作的规范性。同时,通过设置障碍来提高游戏难度,对幼儿形成挑战,让幼儿在挑战难度的过程中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跳竹竿舞四年级作文 篇6

那天我和家人在云南民族风情园游玩,欣赏每一个表演,有孔雀舞、有山歌演唱等等,我不禁感叹:云南人民真是能歌善舞!这时,妈妈指着一个热闹的人群神秘地对我说:“这才是重头戏。”听了妈妈的.话,我好奇心爆棚,冲向那个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像只泥鳅似地从人群外围挤进表演场地,“啊,这就是传说中的竹竿舞呀!”只见叔叔阿姨们身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头上裹着红缎子,男的是飞龙,女的是飞凤,他们在分合的竹竿间敏捷地跳跃,做着各种优美动作。

我正津津有味地欣赏,一位阿姨向我招手说:“小朋友来试试吧?”我有点犹豫,但是强烈的好奇心还是促使我走了过去。我学着叔叔阿姨们的样子跟着“啪”“啪”竹子子拍打的节奏跳了起来,由于不熟练,我低着头、弓着腰的动作显得有些笨拙,中间还被竹子夹到了脚摔了一跤,我的脸羞得像红杏似的,可我还是在叔叔阿姨们的带领下坚持跳完了一首曲子,叔叔阿姨们给我以鼓励的掌声,我心里非常开心、骄傲。

音乐教案-跳起舞 篇7

第四课跳起舞

教学理念

新课标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跳起舞》是集唱歌、欣赏、编创于一体的综合课。也许有人认为音乐课就只要把这首歌学会就行了,其实并非如此。音乐欣赏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音乐欣赏及其教学,是满足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激情,走进音乐世界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的接受性环节。音乐教师自身的审美修养对音乐教育的质量和层次起着决定性作用。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就是通过音乐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在本课里面,包含了两首歌曲表演《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和《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两首欣赏曲目。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这堂课设计成融歌唱、欣赏、创作、律动表现为一体的综合课。在课堂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既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培养,又重要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从中获得许多新鲜的感受。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特点和意义所在。

本课主要是意图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并且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教学用具:音像资料、钢琴、录音机、有关图片资料、打击乐器

课时:两课时

教学重点:

感受藏族民歌独具特色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一、学唱时,对于藏族民歌风格的把握

二、踢口达 基本步的学习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和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

二、学习藏族舞蹈的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三、能够准确地、有感情地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四、能够听着鼓声走和停,锻炼自己的节奏感和内心听觉以及动作的反应与控制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内容

教 的 活 动

学的活动

意图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那么今天呢,老师要带着大家到西藏去旅游,看一看那里的美丽风光,听一听他们藏族歌曲,跳一跳他们的舞蹈,大家说好吗?

出示图片,并播放藏族民歌《在北京的金山上》的音乐。

图片1 藏族自然风光

图片2 藏族服饰

节庆服饰

图片3 藏族歌舞

(边看图片边对藏族进行简介)

师:看了这么多的图片,小朋友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那么小朋友们对大草原感兴趣吗?

下面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藏族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谈感想

让学生对藏族有个初步的了解,并引发学习兴趣

体验感受

《多么快乐 多么幸福》

一、学唱

1、师:这是一首藏族童谣。首先,我们先把这首歌曲完整地听一遍。听的时候呢,想一想,他们唱这首歌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放歌曲

提问:小朋友们觉得他们唱这首歌曲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再次放歌曲录音

师:在熟悉了旋律之后呢,老师要求同学们用“la”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哼唱这段旋律

3、师:同学们的哼唱非常好。那在同学们演唱歌曲之前呢,老师先把这首歌曲完整地唱一遍给大家听好吗?

教师范唱

4、师:那接下来呢,老师就要求同学们把歌词加进去,和老师一起来演唱这首歌曲

5、师:非常好!同学们学得非常快。那在刚才演唱歌曲的时候呢,老师发现还有些不足的地方需要大家改进的。

提出不足之处。

提出演唱要求:用高兴的心情,连贯的声音演唱。

学生试唱。

6、师:我们一起把这首歌曲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一遍。要注意老师刚才提的那几个要求。

二、学跳基本的.藏族舞舞步――踢口达 基本步

三、结合歌曲,边歌边舞

师: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歌曲的音乐,一边唱一边跳,体会一下藏族人民边歌边舞的喜悦心情。

听歌曲,

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旋律

用“la”哼唱歌曲旋律

演唱歌曲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学生试唱。

学跳藏舞舞步

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

让学生熟悉旋律。

熟悉旋律,

统一声音,并起到发声练习的作用

使学生明白不足之处以及歌曲的演唱要求

使学生通过身体语言感受藏族音乐

培养学生接受和反应能力。

欣赏

聆听《在北京的金山上》

一、初听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唱藏族歌曲跳藏族舞蹈有趣吗?

那么接下来,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听一首非常有名的藏族民歌――《在北京的金山上》

要求学生闭着眼睛边听边轻声地拍手。

放音乐

二、复听

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舞蹈动作边听边跳舞

听歌曲

感受歌曲节律,并拍手

听音乐并随之动起来

让学生再次感受藏族歌曲高亢嘹亮欢快活泼的特点

让学生感受藏族歌曲的节律

本课小结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西藏玩了一下,感受了藏族人民的歌舞,大家玩得开心吗?

师:那么课后呢,老师希望同学们可以再去收集一些有关藏族民族文化方面的小常识,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分享好吗?

对本节课作一总结

回答问题

总结本课,布置课后任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内容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意图

导入

师:上节课,老师带着大家去感受了藏族民歌,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记得呢?

复习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师:老师也要求同学们课后去收集一些关于藏族文化方面的小常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回答问题

交流

回顾复习上节课知识

作业检查

加深学生对藏族的了解

学习

《我的家在日喀则》

1、师:刚才我们讲到了日喀则,知道这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其实“日喀则”是一句藏语,翻译为汉语的意思是“如意庄园”

那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藏族民歌《我的家在日喀则》

听录音,学生谈感受

2、 对歌曲进行简介

3、师:听完老师的介绍,同学们对这首歌曲应该有了更深的了解吧。那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能哼的小朋友跟着录音轻轻地哼唱。

3、 3、师:大家一起和老师来轻声地学唱这首歌曲

4、 跟着录音,继续学唱歌曲

5、 要求学生自由地轻声地演唱歌曲

指出不足之处,并纠正

6、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 7、师:同学们已经唱得很好了。那大家听听,是不是还缺少点什么呢?如果我们给歌曲加进乐器伴奏一下,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请学生按照书本谱例为歌曲伴奏

师:想一想,这三种乐器怎么敲击声音与唱歌结合起来最好听呢?

听录音,回味藏族民歌的特点

学生体会歌曲感情

再次听录音

学唱歌曲

用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

用双响筒、串铃、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小组讨论并分组为歌曲伴奏(小组比赛)

使学生回顾藏族民歌的特点,并对新歌有初步印象

使学生对歌曲有所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演唱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有感情地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培养审美能力

聆听《雪莲送北京》

师:在比赛中啊,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特色。那接下来,我们在放松一下,来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

放录音

师:听完这段音乐你们能告诉我,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

师:对了,这又是一首藏族民歌,它的名字是《雪莲献北京》。下面,老师要求大家带着问题再次去仔细聆听这首歌曲。

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听音乐

回答问题

复听音乐

边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使学生通过音乐特点来辨别藏族民歌

使学生体会音乐基本情绪

游戏

1、 师:今天大家的表现都非常好。那在这里啊,老师要奖励一下大家,给大家来玩一个游戏。你们说好吗?

2、 宣布游戏规则

按图排列游戏队伍

师:待会老师会击鼓,同学们听到老师的鼓声要按照老师鼓声的节奏走或跑或停,知道了吗?

3、小结游戏情况

听着鼓声走或停

激发学生游戏兴趣

使学生能够听着鼓声走和停,锻炼学生的节奏感和内心听觉以及动作的反应与控制能力。

小结

课堂小节

1、师: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两首藏族的民歌,还听了两首藏族民歌,而且还学习了藏族舞蹈,你们觉得藏族怎么样?

2、师:其实,在我国,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的音乐非常地好听。那课后呢,老师希望同学们平时可以多多留意少数民族的音乐,收集一些关于少数民族文化方面的小常识。

3、对本课学习情况加以总结

回顾第四课内容

回顾第四课内容

提出要求,让学生养成平时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小班音乐教案跳到这里来宝贝 篇8

活动目标:

1、用自然的声音积极歌唱,大胆表现自己。

2、喜欢歌唱活动,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乐趣。

3、在游戏中大胆想象,尝试改编歌词。

活动准备:钢琴伴奏,兔子头饰一只,场地布置小房子、小。活动重点:用自然的声音积极歌唱,大胆表现自己。活动难点:有良好的音乐活动的常规,尝试改编歌词。活动过程:

一、导入:(幼儿坐于垫子上,教师带领幼儿玩“小手小手变魔术”的游戏)教师: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教师:孙老师的小手不仅仅会拍手,还会变魔术呢,你们想不想看? 教师:小手小手变变变,变出一只花蝴蝶。教师:你们的小手会变什么?

(教师带幼儿一起念幼儿说出的动物)

教师:小手小手变变变,变出一只小花狗;小手小手变变变,变出一只小兔子。

二、手指游戏,学念歌词:

1、跳到膝盖上

教师:我的宝贝小兔子可能干啦,我可喜欢我的宝贝兔子啦!还会和我玩游戏呢!看一看。

(教师用手变成兔子从脚部开始往身体上部位跳一跳,边跳边念歌词)教师(念歌词):跳

跳,跳到这里来,跳 跳,跳到这里来。(膝盖上)教师:跳到哪里去啦?

教师:你们的小兔子会跳吗?一起来!

2、跳到肩膀上

教师:跳跳,跳到这里来,跳到这里来宝贝!(肩膀上)

三、在游戏中学唱歌:

教师:小手变的小兔子厉害吧!嗯,孙老师也会变成兔子呢!闭上小眼睛,1、2、3——,小朋友们好!

教师:兔妈妈的本领也很大,会边唱边跳呢!我要跳到草地上去!(教师边唱边跳)

教师:宝宝们会吗? 教师:跳到妈妈这里来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跳到教师那里去)

教师:跳到妈妈这里来,妈妈带宝贝们去拔萝卜。(模拟拔萝卜的场景)教师:拔了萝卜去哪里啊?嗯,记住,要边跳边唱,宝宝们的本领很大的!(引导幼儿说出家里去)

(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跳到房子里去)

四、改编歌词:

(引导幼儿变成另外一种小动物,边唱边表演)

教师:兔子们回家了。我们的小朋友会变成什么呢?(引导幼儿想象说一说自己想变的东西)(提问3-4个幼儿)

教师:你想变成什么呢?它是怎样走路的?嗯,小##(鸟、狗),边唱边(飞)到老师这里来好不好?

结束:今天小朋友们的魔术变的真好看,一会儿到外面去变好吗?

1=4/4 — 1 — ∣ 3 3 3 4 5 — ∣ 2 — 7 — ∣ 2 23 4 —∣

跳 到

这 里来,跳

跳到 这里来,3 — 1 — ∣ 3 3 3 4 5 — ∣ 2 3 4 3 2 ∣ 1 1 1 —‖

跳 跳

跳到

这里来,跳

跳竹竿音乐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用响亮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感受三拍子的旋律,学习强调句头重音演唱三拍子的歌曲。

3、体验多种形式集体表演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我们大家跳起来》、幼儿自制面具若干、三拍子节奏卡一张、图谱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感受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引导语:(出示面具)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将要举行欢乐的假面舞会,我要邀请一个朋友作为我的舞伴哦,听,舞会的乐曲响起来了!

教师随着音乐做三拍子的邀请动作(重音拍手,后两拍邀请),让幼儿直观受三拍子音乐的特点。

师:看清楚我是怎样邀请舞伴的吗?[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一起来学一学。

二、完整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1、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师:欢乐的舞会自然少不了优美的歌声

师:你听到了歌曲里唱了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内容出示相应的图卡)

2、第二遍倾听歌曲,学习歌曲。

师:现在我要跟着优美的歌声来邀请舞伴咯。(教师完整清唱歌曲一遍,并邀请舞伴)

师:我是在歌曲的哪一句之后做出“请”的动作?

三、在游戏中学习歌曲

1、邀请舞伴学习歌曲

师:在舞会上每个人都要邀请一位朋友作为舞伴。谁学会邀请舞伴了?请他来试一试。(其他幼儿小声跟着唱)

2、引导幼儿互相评价

四、创造与表现。

1、幼儿为歌曲编配邀请动作。

2、鼓励幼儿大胆的表演唱,把自己创编的动作展示出来。

五、集体表演。

幼儿自由选择歌、舞、乐的表现形式,全班进行表演唱,充分体验歌曲的欢快情绪。

教学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我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让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活动开始时让幼儿边看图谱边听歌曲中的句子,熟系歌曲句子,然后播放音乐,使幼儿感受到了乐曲所表现的高兴、快乐的情绪,为幼儿后面的学习作下了铺垫。

小学音乐 竹竿舞 教学设计 篇10

1教学目标:

1.能哼唱根据苗族民歌《栀子开花白又白》,改编的《竹竿舞》。2.能积极参与竹竿舞的活动。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音乐参与到活动《竹竿舞》中来。教学难点:教会节奏并配合。3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再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1.图片导入

(1)学生观看竹竿舞的图片。

师: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音乐课堂。你们谁知道竹竿舞呢?(2)老师简介竹竿舞。

师:(请你说)说的真好,老师帮大家总结下:竹竿舞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流传很广的一种自娱性舞蹈。竹竿舞的种类多样,最常见、又简单的是两边各蹲四个人,每个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按节奏张合敲打,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两脚不断上跳下蹋,做出各种动作,当一对灵巧的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嘿!呵嘿!”;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趣味性很浓。活动2【讲授】2.学唱《竹竿舞》

(1)学生聆听《竹竿舞》音乐。

师:请同学们听一听根据苗族民歌《栀子开花白又白》改编的《竹竿舞》,说一说这首乐曲的节拍、演唱速度是怎样的?

生听(师竹竿节奏声势)请生回答。(点开谱表)师:出示节奏卡1:这组节奏谁会读呢? 请生回答

师带生操练节奏 配乐操练节奏

(2)老师指导学生哼唱《竹竿舞》。

师:跟老师一起学唱《竹竿舞》(带唱谱表)。师:用“啦”哼唱。加上伴奏。活动3【活动】3.学跳竹竿舞

师:想学跳竹竿舞吗? 老师讲解基本动作并示范

师:跳竹竿舞分击竹的动作和跳舞的动作。

①击竹的动作:开击,双手打开以竹竿击地发声;合击,双手合拢以竹竿相碰发声。师请生尝试。师示范跳舞动作。出示卡片二 师带生练习

②跳舞的同学要在竹竿开合中间做出跳跃的动作,从一头走出另一头。走出者为赢,被竹竿夹住者为输。

(2)学生分组,请一组同学试着跳竹竿舞。(3)换另一组同学试跳。

活动4【练习】4.表演竹竿舞(比赛)

(1)请小组来表演,其他同学评价,然后再轮换。活动5【讲授】5.拓展小结。

师:我们刚才学跳了《竹竿舞》好玩吗?其实啊,竹竿舞还有许多跳法。想看吗?一起来看看吧。

观看视频《竹竿舞》

师: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跳竹竿舞的习俗。如畲族、佤族、壮族、瑶族、京族等都有不同的竹竿舞。刚才我们也看了苗族民族舞蹈队表演的《竹竿舞》。花样多吗?同学们回家可以试着编创新的舞步来跳《竹竿舞》。下节课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班健康教案竹竿游戏 篇11

1、尝试练习快速拍手扶竿、转身扶竿、交换跑位扶竿等动作。

2、能和同伴一起探索竹竿的玩法,训练快速应的能力。

3、愿意与同伴配合共同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短小竹竿人手一根。

2、长竹竿1根。

3、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幼儿跟随老师做放松运动。

二、击掌扶竿。

规则:每人手扶一根竹竿站立。听口令击掌扶竿,击掌次数由少变多。

击掌3次后讨论怎样才能击掌次数多,而且能扶住竹竿。

三、转圈扶竿。

规则:每人手扶一根竹竿站立。听口令后放手原地转圈扶竿。

幼儿尝试。

师:小朋友能不能原地转圈中间加拍手一次后扶竿?幼儿再次尝试。

四、哨兵换岗

规则:幼儿两人一组对面站立,相距1.5米左右,相互交换位置扶住竹竿,竹竿倒地则失败。

幼儿尝试,教师巡视,并提出发现的问题。

幼儿讨论如何才能获得成功。

再次进行尝试,成功后可以增2人间距离。

五、躲避竹竿

幼儿围成一个圆圈,教师站圈内手拿长竹竿。

提问:老师要转动竹竿,转到你那要从你那经过,小朋友应该怎么办呢?

幼儿讨论。

游戏34次

跳竹竿音乐教案 篇12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等教学理念,注重技能与体能并重,过程与方法并重,努力实现体育课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最优化。本课以竹竿舞和拍毽子为载体,发展学生协调平衡及控制身体等能力,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同伴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2.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竹竿舞及拍毽子的动作要领,使学生乐于参与动作的学习。

2.通过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尝试体验,使学生初步学会拍毽子技术动作,以及学会欣赏竹竿舞。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3.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取讲授、展示教学法

4.教学过程

师出示图片导入,出示几幅民间体育游戏的图片,请学生猜一猜这些都是什么游戏。

师:接下来,老师要讲的是另外两种民间体育游戏,请看!

师出示毽子图案

师:毽子可以怎么玩?

生:踢毽子

师:那我们来欣赏一段踢毽子的.视频。(播放视频)

学生观看

师:请问,毽子除了可以用脚踢,还可以怎么玩儿?

生:用腿踢,还可以用拍子拍。

师:对,我们还可以用拍子拍毽子。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拍子和一个毽子。

师讲解拍毽子的握拍方法以及拍毽子的动作要领

教师示范,请同学上前体验动作

师:这毽子还可以怎么拍?

生:背后拍,胯下拍....

师:请大家课后在继续研究,接下来我们要讲另外一种民间体育游戏,猜猜是什么?

师出示竹竿舞的图片

教师简单介绍竹竿舞,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竹竿舞的基本技术:

1.基本姿态

击竹者3-5对人,位于细竿的两端,左右人的间距宽于一臂,双系跪地,臀部后坐,相对的两人执一对竿。

2.竹竿的握法

一手握一竿。击竿时,两手前后稍错开,以竹竿相碰对不碰手为度。

3.跪地击竿

开击:双手打开以细竿击粗竿。

关击:双手合拢以细竿击粗竿。

师播放竹竿舞视频,请学生欣赏

师总结: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大家 了解了两种民间体育游戏,拍毽子和竹竿舞,希望课后大家能够搜集更多的民间体育游戏,并与同学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

上一篇:小学生语文作业题目下一篇:浅谈网络财务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