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景观鉴赏

2024-08-25

中国旅游景观鉴赏(共9篇)

中国旅游景观鉴赏 篇1

在江南水乡,有不少像乌镇这样的古镇,美丽宁静得像一颗颗珍珠。乌镇除了拥有大家都具备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之外,更多地飘逸着一股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这可能是它的历史最为悠久、文化最为发达的的缘故。

乌镇古时候称为乌墩,春秋时此地为吴疆越界,到唐代咸通年间始称乌镇。

乌镇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可见,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里。

乌镇位于桐乡市北部,距市区17公里。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省吴江县,东南与濮院、龙翔街道等毗连,东北接嘉兴市秀洲区。历史上曾是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桐乡、石门、秀水、乌程、归安、吴江、震泽)错壤之地。今为附近乡镇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镇域面积71.19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镇区常住人口1.2万。

乌镇地处河流冲积和湖沼淤积平原,地势平坦,无山丘,河流纵横交织,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公用设施方面,乌镇设有邮电支局,开通邮路10条,35Kva变电所一座,自来水厂有深井四口,绿化面积逾28.84公顷,绿荫覆盖率达18.3%以上。

乌镇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并兼多种经营,是桐乡市主要产粮区之一。蚕茧为乌镇特产之首,小湖羊皮、杭白菊享誉中外,近年大力发展猪、羊、鸭、淡水鱼等养殖业,获得极大成功。

乌镇现有完中1所,初级中学1所,镇完小2所,县级综合医院1所,精神病专科医院1所,镇卫生院1所,村有保健站,厂有医务室。文化站、广播站、有线电视站、工人俱乐部、图书馆、电影院、影剧院、书场、人民公园等城镇设施一应俱全。

1991年,乌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2000年推向市场,获得巨大成功,现乌镇景区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全国20个黄金周预报景点之一。

乌镇,一个早已印入人心的地方,一座已显世俗的古镇,却又遗忘于繁华,超然于世外。

乌镇,宛如一个被唤醒的梦,随着初春的雪飘飘而下,一直不停。那弥漫着长马褂、白围巾的曾经,眷恋着弯弯曲曲的河流,蜿蜒越过故事。这里桥有爱,这里水有心,这里有徐志摩看过的星星。

乌镇,像一个含着羞的水乡女子,以一种超然于尘世的姿势静静地隐在一处偏僻的所在。偏僻也只是相对于现代化的城市而言,其实在一百多年或者更久远的年代里,它是繁华的,它的所处水网密布,河的两岸曾经繁华似锦。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似乎遗忘了它,正是人们的这一点疏忽,使乌镇保留了江南水乡特有的韵味,成就了它又一次的繁华。

走进乌镇,犹如品尝一份古典大餐。古朴的民风,丝竹的回响,历史的言说还有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还来不及细想,一不留神,就跌入了历史的时空隧道。你的心跳和古老的乌镇同步,仿佛成了一位修炼千年的老者,羽扇纶巾,神态安详,和乌镇手掌相握倾心长谈。

弄堂犹在,两尺许的陋巷,房对房、窗对窗、排门对板门,亲密无间又互不干扰。户户一开门,家家是店面。东家的蓝布染坊,西家的布鞋作坊;张家的狼毫笔店,李家的古玩字画……名匠名店,世代相传。百年老店,结成老街的伙伴,朝夕与共,共生共荣。

霞光射进小巷,古老的弄堂,顿时有了生气和活力。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惟有这百年不变的石板路,牢记着不变的诺言,和老屋生死相依,不弃不舍,无论风和日丽还是酷暑寒冬,每天忙碌着迎来送往,续写着乌镇的辉煌。

站在岸边,看乌篷船在河道里悠然穿行,秋风中,艳阳下,咿呀咿呀的桨橹声,弄碎一河金灿灿的布景,让人迷醉;看垂柳依依,轻风拂过,清新碧绿的枝条在水中摇曳,惊搅一湖秋水。恍若看到一位古典的少女正在河边梳理着柔软的发丝,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凝眸中,竟扑了一湖的深情。窈窕淑女,怀春心事,走入心仪少男的美梦和呓语。

搁在水中的老屋,更像是一位孤独的舞者。试想在春暖花开的深夜,一池河水匐匐,两岸鼾声滔滔,更声铎铎,虫鸣唧唧,富于才情的才子佳人,共倚灯下,轻启窗棂,任凉风习习,思绪翩翩,写意人生。那该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境界!不觉忆起李清照《如梦令》中的词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也许,是离这个温柔蕴藉的江南古镇太近的缘故,我反而无法用确切的语言来描绘有着2500年沧桑之地的种种动人之处。现在请允许我暂时地远离,闭上眼睛,用无牵无碍的心去感受、去体味……

我觉得,乌镇最好的景致是在雨中。

迷迷蒙蒙的天空,如烟如雾似梦似幻的雨丝,湿漉漉的青石板……一个让人寻觅已久的本色乌镇就这样鲜灵灵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看,一带蓝莹莹的市河穿街而过,橹声唉乃,漾起浅浅的波纹,摇碎了被雨水漂洗得愈加乌黑发亮的屋瓦,莲青色的水阁、廊棚、吊楼、河埠头,以及悬挂在长廊下的如火焰般跳动的灯笼。随着雨落的,还有盛开的满枝花瓣,或粉红,或洁白,于是,绿肥红瘦之间便又滋生出了许许多多幽怨婉转令人无端惊觉的美丽和惆怅。

在雨天,乌镇总有着说不尽的缠绵悱恻。行走在那条悠长悠长的小巷中,有没有一个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呢?人们寻找着,五颜六色的花伞穿过观前街,走过应家桥,越过古廊棚,登上仁义桥,绕过九曲廊,停驻在香火缭绕红烛高烧的财神湾的财神庙前,看着滴答的檐雨切割着狭窄的视线,被停泊在水中央的“拳船”上发出的急切而热烈的锣鼓声所吸引。偶尔在河的对岸响起一两声吴侬软语,一下子使人的心柔软到了极点,生怕承受不住似的,急忙挤进那些酿酒、刨烟、纺织、蓝印花布、根雕、竹编、制笔等一个个洋溢着日常质朴生活气息的传统作坊里。喝一口甜甜的糯米锅巴茶,再品尝一口有着美丽动人传说的甜咸兼有的姑嫂饼,红绿鲜明交映成趣的熏豆茶则让人品味出了普通人居家生活的那种滋味。要不,到依河傍水的“访庐阁”小坐一番,来一杯清香甘醇的菊花茶,那青绿色的液体仿佛是初春晶莹的草芽,让人倍觉生命的清澈。雨还在下,而重檐翘角、浮雕鎏金,历千年劫难而不衰的修真观前的古戏台上韵味十足的传统花鼓戏仍在风雨中传唱,唱者不倦,听者不厌……

走得累了,依着水廊的美人靠,看着操着各色口音的游人从面前走过,时间就在细碎的雨点中缓缓流逝。来这儿的人大约都想找回点什么吧,那他们找到了吗?乌镇无声,游人亦无声。那么,再重复走一遍那闪射着青光的石板巷吧。

我撑着记忆的花伞,和我的爱人沿着古镇深处散发出的气息慢慢地往前走,任雨滴在我们的衣襟上轻盈地跳跃,这恐怕也只是在这儿才能有这一份雅致了!

“细雨湿流光”的乌镇是江南温柔乡里的一滩湿迹,是一个任何人甘愿沉醉其中都不想醒来的梦。这是一方魅力无穷的天地。乌镇的温润,乌镇的艳丽,乌镇的清新,乌镇的鲜嫩,都一一绽现在绵绵不尽似有若无的细雨之中。

衡山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和湖南省惟一的“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衡山风光秀美,人文荟萃,素有“五岳独秀”、“中华寿岳”之称。衡山有七十二峰,南起衡阳市城南回雁峰,北抵长沙市区的岳麓山,峰峰秀丽,峰峰神奇,逶迤八百里,气势雄浑,正如清代著名学者魏源在《衡岳吟》中所形容的一样“惟有南岳独如飞。”

南岳衡山名称的由来,自古就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盘古开天辟地,死后化为山川林木,其头化为东岳泰山,其足化为西岳华山,右臂化为北岳恒山,腹部化为中岳嵩山,左臂则化为了南岳衡山。另一种说法是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氏追赶仙鸟,用神鞭将朱鸟打落变成了南岳,现在衡山的山徽“朱鸟”便是由此得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人根据天空星象来占卜人间祸福,正所谓“天则有星宿,地则有州城”。南岳衡山所对应的是天上二十八宿之中的轸星之翼,“度应玑衡”,能够像秤一样衡量天地之重,所以叫做衡山。在轸星旁还有一颗“长沙星”,主管凡人寿数,而衡山古属长沙,所以又有了“寿岳”之称。人们祝寿时常说的“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就是衡山。

南岳衡山之所以能够在全国众多名山中脱颖而出,首先应归功于它那旖旎多姿的风光、丰富多样的物种和瑰丽无比的气象。

南岳号称“五岳独秀”,以“秀”为主要景观特色。这里群峦叠翠,万木争荣,云雾缭绕,溪泉丁冬,真是“五里不同景,十里两重天”呀!衡山的风景美不胜收、数不胜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衡山四绝”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祝融峰之高和水帘洞之奇。

衡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无霜期长,冰冻期短,具有夏凉冬寒、雨量充沛、雾多风大、气温垂直变化明显等特点。良好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衡山无山不树、无处不绿的特色景观。南岳衡山共拥有600多科、1700多种树木,风景林面积达30万亩,原始次生林面积达5.7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与之相伴的还有珍稀的野生动物锦鸡、竹鸡、大头平胸龟、穿山甲等,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天然的生物资源宝库!

衡山自湘南盆地中拔地而起,突兀耸立,与周边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也促成了许多美妙奇特的气候景观。衡山风景有“四海”之称,即花海、林海、云海和雪海。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是衡山四季风光特色所在。在这其中,衡山的云尤其值得一提。“衡山云、黄山松”,自古就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衡山的云一奇在四时变幻,春云同被,夏云如羽,秋云像瀑,冬云似墨;二奇在云啸,有时雨后,衡山的云聚集起来,拔地升起,在半空中扩展成蘑菇状,十分罕见;三奇在响云,清晨或傍晚山风吹过松林,挟着层层云块向游人扑来,其中隐隐带有松涛之声,令人胆战心惊,但一到身边便化作无数轻纱,飘然散去,使人顿觉心中郁闷一扫而光,难怪古人曾长叹“云海荡吾心胸”呀!衡山之秀,外秀于林,内秀于文。南岳是中华文化的宝库,以“文明奥区”享誉天下。历朝历代的帝王天子、达官贵人来此祭拜的历史记载屡见不鲜,而文人骚客、鸿儒巨学的来访更是不计其数。他们立碑建祠、访古探幽、吟诗作赋,给衡山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也使衡山成为湖湘文化名山。

常言道:“天下名山僧占多。”衡山不仅是风景名山,也是宗教圣山。但衡山与其他宗教名山相比,其独特之处是山上佛道并存,互彰互显,同尊共荣。衡山自古为道教名山,相传道家始祖老子李珥得道于太虚真人赤松子,而赤松子就栖身于衡山之中。后来黄帝命司徒祝融巡视南方,在衡山得广寿子之助,治理南方。祝融在衡山教三纲,授五畴,创冶炼,传按摩,使南方大治。祝融死后被百姓葬于衡山之巅,后世帝王又将其封为“南岳司天昭圣帝”,并立庙祭祀,衡山绝顶也被命名为“祝融峰”。与衡山有关的道家故事还有大禹岣嵝峰刻天书、张三丰南岳炼丹、铁拐李玉溪修桥、张果老大庙埋鞋等。如果说以上还只是神话传说殊不足信的话,那我再同朋友们谈一些考有实据的史实吧。据《南岳志》记载,道教正式传入湖南始自东汉末年,几乎与中国道教史同步发展。在历史上曾经有不少著名高道隐居湖南,如西晋时期的道教上清派开山宗师、中国第一位女道士魏华存修道于衡山黄庭观,南北朝时期施存、尹道全、王灵舆等九仙一同飞升于衡山九仙观,唐朝著名炼养道士许石昔隐居于衡山招仙观,中兴唐朝名相李泌结庐居住在衡山邺侯书院等等。如此之多的仙道聚集一山,在全国实不多见。

如果说道教使衡山皎洁似月的话,佛教则令南岳如日中天。南北朝时南朝梁天监年间,即公元502年到519年间,惠海和尚自北魏南下,讲经于莲花峰下,首建方广寺,自此佛教传人南岳。以后希遁、海印大法师相继来衡山传教,至南朝陈光大元年即公元567年,慧思大和尚在衡山修建般若禅林,广宣佛法,使佛教正式入主衡山。自陈到唐,由明及清,佛教在衡山得到广泛发展,慧思、智觊创佛教天台宗,怀让创禅宗南岳系,希迁传禅宗青原系,楚圆开黄龙宗,慧南开杨歧宗,承远、法照传净土宗,惠开传律宗等都发生在南岳山上。尤其是佛教禅宗,在怀让、希迁、马祖、道悟、惟俨、天然等名僧的大力推动下,先后衍生出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等五大宗派,流传全国甚至朝鲜、日本等海外地区,蔚为大观,佛教史上称为“五叶一花”。

中国旅游景观鉴赏 篇2

关键词:高职高专,《景观鉴赏》课程,教学实践

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应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景观鉴赏》是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着重提高学生职业审美能力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将抽象的美学理论和具体的景观结合起来, 其实践性更强, 更适合高职高专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

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能够提高学生职业审美能力的教学思路, 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对旅游景观的感知、认知、比较和评判方面的知识, 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增强专业技能,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明确课程定位

《景观鉴赏》课程是以旅游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 从旅游景观审美的角度切入, 对作为旅游观赏物的主要景观和欣赏要点进行剖析, 旨在教会学生旅游景观鉴赏及审美方面的基本知识, 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旅游审美实践中。

旅游活动并不是简单的吃喝玩乐, 而是一门学问, 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清代旅行家孙家诠曾说:“游亦有术矣。”所谓“术”, 即景观鉴赏的方法。对具体景观进行鉴赏是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旅游景观是旅游活动的承载者, 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主要观赏对象;而对旅游景观的鉴赏, 又是决定旅游者对旅游活动评价的直接因素。有的景观具有天然的震撼力, 如桂林山水、长城, “山水之美, 古来共谈”, 旅游者自身就能感受到它们的美;有的景观特别是人文景观, 如苏州园林、敦煌石窟等, 单凭游客自己去看往往无法全面体会到这些景观的美。这就需要旅游专业人员对游客加以引导, 使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景观的美, 从而实现游客旅游收益的最大化。而要做到这一点, 旅游专业人员自身必须具备景观鉴赏的专业知识。否则, 就无法体会到景观的价值所在, 也就不可能在旅游活动中对游客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 在开课之前, 必须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如何学习, 能学到什么, 只有明确了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定位, 才能增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精心选择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 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目前, 有关景观鉴赏的教材较多, 内容编排也各有不同。其中, 旅游教育出版社的《旅游景观鉴赏》是一本实践性强、具有指导作用的专业课教材, 比较适合三年制专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这本教材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理论和实践结合比较紧密, 它以我国主要的、常见的旅游景观为例, 介绍了认识、游览、欣赏各类旅游景观的具体方法, 便于教师进行课程规划和学生学习。除了主教材之外, 在教学过程中还指定一些和课程结合紧密的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 如张兆干著《自然景观鉴赏》、王长俊著《景观美学》等, 以拓宽学生视野,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为了实践服务并最终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结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景观鉴赏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突出实用性, 强调学生对景观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上, 参照旅游资源的基本分类系统将教学内容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非物质) 文化景观三个一级模块, 每个一级模块下又分为若干二级模块, 如自然景观鉴赏模块下又分为山体景观、水体景观和气候景观三个二级模块;人文景观模块下分为园林景观、宗教建筑景观、皇家建筑景观、民居景观、古代工程景观等五个二级模块; (非物质) 文化景观模块下分为民俗文化景观、艺术文化景观两个二级模块。其中山体景观鉴赏、水体景观鉴赏、宗教建筑景观鉴赏这三个二级模块是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 由于这几种景观是旅游中最常见的、旅游者最常接触到的鉴赏对象, 也是学生以后从事旅游相关职业后经常会遇到的审美实践, 因此应该重点学习。教学内容模块化有系统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有利于重点和难点的区分, 便于学生学习。在各个二级模块的教学中, 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各类景观的形成与特点、类型与分布等。这部分内容是对景观进行鉴赏的前提条件, 知识点较多, 每种具体的景观所需要掌握的知识都不一样, 而且其牵涉的其他学科门类的知识也比较多, 如美学、建筑学、宗教学、历史学、考古学等, 这就要求学生有相对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 否则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各类景观的鉴赏方法, 包括各种景观的鉴赏角度、距离、方式、时间、内在意蕴等。这部分内容也是课程的教学难点, 难就难在比较抽象、分散, 具体到不同的景观其鉴赏方法也有所不同, 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通过典型案例 (一般知名景观或学生比较熟悉的周边乡土景观) 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各类景观的鉴赏方法。这样就能避免空洞的理论知识的灌输,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4. 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的编排上, 每个二级模块的教学都按照景观介绍 (包括景观的形成与特点、景观的基本分类) →鉴赏方法 (包括景观的鉴赏方法、外观结构鉴赏、内在意蕴鉴赏) →典型景观鉴赏举例→学生讨论→ (实地参观) 的顺序进行安排。这种分段式教学的好处是学习内容由难到易, 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提高教学的系统性。一般来说, 景观的介绍都是一些概念性的内容, 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针对不同的景观采用什么样的鉴赏方法则不好掌握, 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通过典型景观鉴赏举例的方法, 将鉴赏方法和具体的景观结合起来, 强化了学生对鉴赏方法的理解和记忆, 从而破解了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进行到这一步之后, 学生基本上了解了某类景观的鉴赏方法, 只是不能够灵活运用;最后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 举一反三, 最终达到对景观鉴赏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如果有条件的话, 再结合景观的实地教学, 学生就能够切实掌握这类景观的鉴赏方法及在导游过程中如何引导游客去发现、欣赏景观的美。以上五步教学过程的编排设计形成了一个从认知到掌握最终到实践应用的完整的学习过程, 比较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

5.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景观鉴赏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 但和实践结合很紧密, 因此需要弱化纯理论教学, 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技能教学之中, 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以强化学生的审美实践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除上文中提到的典型案例分析法以外, 常用的教学方法还有以下几种。

(1) 多媒体教学

如果说其他课程多媒体教学只是一个辅助手段的话, 那么在景观鉴赏这门课中已经上升到教学的主要手段。旅游景观作为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对象, 其直观性较强, 仅靠语言来描述一个景观多么美无疑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经常性的借助多媒体以图片、视频的形式来对一些景观进行展示, 进行模拟实景教学。这些图片、视频和课程内容结合紧密, 能够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 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 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是对课堂理论知识的一个回顾和印证。

(2) 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法也是景观鉴赏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模式是在某一类景观的教学结束后, 从中选取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典型景观, 然后把全班同学分为几组进行讨论, 重点讨论这个具体景观的鉴赏方法有哪些, 有哪些方式可以采用, 是远观呢, 还是近看?是夏天去好, 还是冬天去好?是仰望好, 还是俯看好……这种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 现场教学法

在景观鉴赏教学过程中, 适当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旅游景观的实地参观考察, 组织现场教学活动,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虽然受时间及教学经费的限制, 不能对景观鉴赏的诸多教学内容逐一进行现场教学, 但有条件的话, 应充分利用本地的乡土旅游资源, 模拟导游讲解过程, 让学生对实体景观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找出景点的美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要求能够引起听众 (游客) 的共鸣。

6. 建立科学的学业评价机制

景观鉴赏课程直观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 注重的是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以试卷分数作为学业评价标准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教学的目标要求。因此, 在考核方式、方法的选择上, 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 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评价, 构建科学全面的学业评价体系, 真正做到既考知识, 又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注重过程评价, 将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按照不同的百分比分别评定, 最终形成学生的综合成绩。这种综合全面的评价机制既可以避免传统考试方式对学生评价较片面的缺点, 又可以避免学生考试突击现象的出现,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教有定法, 但无常法。景观鉴赏课程的教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其教学内容选择及教学方法的运用等还有待于教育工作者根据具体的教育对象和教学目标, 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以培养出大批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优秀的旅游人才, 满足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沙润.旅游景观审美[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旅游景观鉴赏的差异性分析 篇3

1.相关概念分析

旅游景观一般指的是旅游景观:具有美学、科学和历史价值的各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它能够激发和满足人们的旅游兴趣和需求,为人们提供参观、游览、度假、康乐、科研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旅游资源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旅游景观。

旅游是在游览过程中通过体验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得到某种满足,旅游景观鉴赏就是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通过选景、观景、赏景与忆景这四个完整的旅游过程,来满足自己对于景观美和艺术的需求,来体会高质量旅游过程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2.旅游景观鉴赏的差异原因分析

不同的游客在不同的环境状态下对于景观的美感,艺术性欣赏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感受和自己的独特视角。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2.1 景观本身的差异性

2.1.1 旅游景观级别不同

在我国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将我国的旅游景区划分为5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1A、2A、3A、4A、5A。不同级别的景区对于景观的观赏价值要求差异性较大,5A级景区的景观可观赏性,价值性比其他级别的景观都要大,所以游客的选择景区的时候根据自己对于景观的需求选择不同级别的景观,那么观赏到的景观美感,价值就会有所不同,比如“九寨归来不看水”美誉九寨沟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97年又被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2001年摘取“绿色环球21”桂冠,成为世界唯一获得三项国际桂冠的旅游风景区。这样的景观几乎所有的游客都是交口称赞,如果我们对其他的水景都和九寨的水作对比,那么你就无法欣赏到他独特的美景了。

2.1.2 景观开发前后差异

旅游景观开发前由于周围配套设施的落后,景观的美景几乎不为外人知晓,景观保留了他原本的纯朴,这种纯朴自然之美是很多人所向往的。但是景区一旦作为旅游开发的对象,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就要对原有的道路,基础设施,景观的呈现方式等进行现代化的方便游客为主要目的的建设,自然纯朴之美美和开发后现代方便游客的美感不同。

2.2 景观观赏的时间、角度的选择

2.2.1 景观鉴赏的时间不同

每个景观都有最适合观赏的时间,也就是景观最完美的状态呈现在游客面前。比如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他一年四季都有独特的自然美景呈现在大家面前,但是最适合游览的时间是10月份,秋季的色彩更加绚丽,更能呈现山、水,森林互相映衬,交相辉映的整体性美感。其他季节虽然也能欣赏到他与众不同的美,但和秋季的美景比起来就逊色不少。

2.2.2 天气原因影响景观美的呈现

外出旅游都希望艳阳高照,能在最佳的天气下欣赏景观的美景,但是不同的景观其实在不同天气情况下的美更是吸引着众人的眼球,比如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具有柔和宁静之美,在艳阳高照,秋高气爽的天气里又具有明亮秀丽之美。在海边看日出是很多去海边的游客的第一旅游目的,但是很多时候由于天气原因,这个愿望无法实现,但是在沙滩吹着海风,静静等待的过程确是一种难忘的经历。

2.2.3 观赏者所处位置不同

赏美景如同看美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美景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仰看高大雄伟,壮丽之美。俯看是气势恢宏,整体的协调之美,平视是精细柔和,精致之美。在长江三峡旅游,站在江边山上看到的长江一江春水东流去,两岸悬崖峭壁,其实恢弘,等到了长江游轮上在近距离欣赏长江美景,又是另外一番情况,江水波涛汹涌,两岸悬崖压顶,怪石林立,植被郁郁葱葱,人融入江水之中,如同在地缝穿梭。

2.3 观赏者的自身状态

2.3.1 心情

俗语“情人眼里出西施”,因为旅游者赏景时心情的差异性影响了欣赏旅游景观鉴赏的美感。心理状态对于一个人的感官产生直接影响,心情好的时候雨中漫步是一种浪漫唯美,心情不好的时候认为下雨影响了看风景的状态,出门,走路,看景都受到了影响,自然看到的风景也就失去了美感。其实美景没有变化,只是因为旅游者的心情发生变化所以影响了看风景的美感。

2.3.2 文化层次

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景观的理解不同,要求不同。文化层次较高的游客希望每一处景观既看到美景又能了解景观的背景知识,艺术价值,能够学习相关知识,陶冶情操,开拓眼界。文化层次较低的客人欣赏美景就希望能直观的带给他愉悦,开心之感。所以他们由于文化层次差异性对景观的需求记忆对于景观的鉴赏角度就发生了变化。

2.3.3 对景观的期望

俗语“看景不如听景”。就是因为人们在没有看到景观之前对景观的期望值过高所导致的这样一个想法,其实听景时我们充满想象,总是把最美的景观状态和我们期望联系在一起,但是由于以上所提到的种种原因,景观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所达到的满足效果有所不同,使得我们看到的景观和别人描述的最美景观有了差异,从而使游客产生失落感。

3.总结

《中国小说鉴赏》教案 篇4

【活动内容】表达与交流 【活动过程】

一、话题投放

取之经,都有一条西天之路吗?学过本文,结合自身实际你有哪些感想和启示。

二、安排活动

1、将学生分成多个活动小组,每组均在个人思考的前提下,形成小组的感想与启示。

2、在全班内海选主持人,并让其了解各组的情况。

3、全班内交流感想、体会。

三、写作(可在课下完成)

根据课堂的交流,结合个人的体会,自拟题目,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四、作业 西天取经的道路是艰险的,每一次劫难都是对取经队伍里每一个成员意志和品性的考验,更是一次痛苦的磨练。其实,每 个

1、我国古代章回小说的每一章回,大都以两个整齐的句子(七言或八言)作标题。如西游记九十九回的标题是“九九数完魔灭材料一: 材料二: 旦而马价十倍。

(参考答案:材料一 学谭学讴未穷欲归 秦青高歌使徒谢返 材料二 卖马三旦无人问 伯乐一顾价飚升)

第四、五学时 【活动内容】

总体了解《聊斋志异》:故事内容,题材分类,人物形象,主旨意图。【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聊斋》主题歌,“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

〔引起学生兴趣,也为下面共同讲说聊斋故事,品评聊斋人物,营造氛围。〕

二、安排活动 〔一〕 讲说聊斋故事 出,心性修持大道生”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选取其中的一个,然后自拟两个七言或八言的句子来概括该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论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全班分为三个大活动组,以组为单位聚集一起讲说聊斋故事,可概括主要内容,可讲述具体情节,各组主持人或小组长可记下给列出类别,便于学生操作。这样,学生对故事的了解,就由零散走向系列,由个别趋向整体。)

(二)谈狐说鬼,品形象 同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列出题材分类条目,如“歌颂爱情”、“揭露科场弊端”等。学生可把故事篇目依次列进去。(学生了解的故

1、“你能说出我讲的是谁吗?”一学生口头描述某个鬼狐形象的特点,以随时抢答的形式请其他学生说出姓名。(可提示学生尽婴宁,形体丑陋而心性善良的乔女……这一活动可增强学生对形象的认识和把握,这是让形象从故事中凸出来。这个环节侧重于客

(三)说作者,论主题

2、“你最喜欢的鬼狐形象是谁?”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这是让形象从故事中立起来,是对形象的进一步认识。这个环节教师可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塑造这些形象?他要表达什么主旨?体现什么意图?”。这与作者的人生际遇密切相关,也与他活和历史内容。(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把握形象的同时,挖掘主题意义。)况,引导学生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中奇异有趣的故事,把〈〈聊斋志异〉〉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深入体会作第六学时 【活动内容】

节选部分的人物形象欣赏,比较香玉与绛雪特点异同(以《香玉》为主,《王六郎》可让学生自读。),赏析两部小说。【活动过程】

一、文本赏读

1、整体感知,概括情节。

(可参考文后赏析------“冷”“热”“温”三种色调)完成“思考”二。

2、作者表达了两种“至情”------爱情和友情,文中是怎样表现的?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讨论,发言)

3、作者塑造了两个“花精”,你最欣赏哪一个?为什么?(比较鉴赏人物形象)

4、文本细节阅读见〈〈学案〉〉

二、比较鉴赏

(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明确两部作品在语体、塑造的神鬼形象、对现实影射方面的不同,达到整体把握单元内容的目的)

中国画鉴赏论文 篇5

中国画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同时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格,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国宝,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中国画第一特点是意境创作的追求,推陈出新是中国画进步的宗旨,中国画主张“缘物寄情”,“以景寓意”,“以神取形”,“笔不周而意周”,“笔不工而心恭”。在概括客观物象的同时,必须融进画家的主观感受,透过描绘对象创造形象的方式来借以体现画家的主观感受,使主观情感和客观的物象精神性格交融和转化使画家在作画前的主观感受得以充分的表达,而产生动人心魄的意境创作。

在中国画章法布局中状物立象,就是首先必须剪裁取舍分别主宾然后根据物象往来逆顺的运动之势部署画面。使之造成动人心魄的气象。而中国画在“置陈布势”中,如果要使画面章法获得灵动舒畅,富有变化,必须巧妙地处理空白,疏密,虚实之间的关系。所谓空白是无画处,是虚处,是疏处是与密实相对而言的是与疏密虚实有密切联系的,虚实对构图,笔墨有极大的概括性,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既是疏密有致,可以打破构图中的平均布置,“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空景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虚与实在意境中不仅相辅相成,而且相互转化,中国画用墨有干湿,浓淡之分,构图遵循计白当黑,知白守黑的艺术原则,有藏有露,有隐有显造成一种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美妙,而又带有几分迷蒙感的意境创作。

中国画在发展的早期就重视表情的描述,南朝的王微在《叙画》中提出山水并不是地图,应求“容势”,要表现大自然的生动变化,“望秋水,神飞扬,临春风,恩浩荡••••••此画之情也”。文人画家也旨在写意而不写实。欧阳修指出“古户画画意不画形”从“意”出发把追求形式看成是画工的事,真正的画家应是得意忘形。

中国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心理,气质,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中国画被风起云涌的时代气息所驱动,推陈出新,魅力长存

一、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一画,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但其中线条流畅自由,轻重虚实的变化,随意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鲜明的时代感。法国后期野兽派大师匀蒂斯的《红沙发上的注女》(油画)以简洁概括、富子感情色而又极富装饰件的线,极为和谐、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

二、重点强调中国传统美术中线的作用。

中国画的线,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绘画,晚周帛画,楚器漆画和汉唐壁画。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挺拔的线条,描绘了漩蜗纹、弦纹以及人的面形、虫鱼、鸟兽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唐宋以来,随着人物画创作的兴盛,线描艺术发展到厂一个高潮。吴道子是唐代的线描大师,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他画中的人物,衣袖飘动,生动异常,体现了高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南宋画家梁楷的《元祖斫竹图》是一幅“写意”线描的人物画,画中人物元祖为佛教禅宗六世祖慧能.画家用寥寥数笔,把一个正在劳动中的老翁刻画得十分生动,中国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从“文人画”“院体画”到民间画,对线的运用各具风采(在表现物象的同时,还传达出入的情绪),传统技法——十八描,即是各种线的生动画法。

关于中国画精神

甲:超然的精神

第一,中国画重笔法(即线条)。中国人用毛笔写字,作画也用毛笔,书画的工具方法相同,因此中国书画是可以认为同源的。这是中国绘画超然之第一点。第二,中国画重气韵。六朝时南齐有一位人物画家谢赫,他是中国画最早的一位批评家。谢赫的气韵之说,最初的含义或是指能出诸实对而又脱略形迹,笔法位置一任自然的一种完美无缺的画面,这是中国绘画超然之第二点。第三,中国画重自然。中国几千年来,以儒教为中心。虽然儒教思想在政治上非常深厚,但是,促成中国艺术之发展和孕育中国艺术之精神的应该是道家思想。士大夫之崇尚自然,应该相信是山水画发达之原因,同时也是道家思想发展中之美景。中国人如果永远不放弃山水画,中国人的胸襟永远都是阔大的。这是中国绘画超然之第三点。

乙:民族之精神

中国画另有一种精神便是民族精神。中国画重人品,重修养,并重节操。北宋以后绘画益盛,文人如黄山谷、苏东坡等,都主张画是人品的表现。这种重人品弃形似的思想,影响以后中国绘画的,非常重要。这种重修养、重人品的条件,本是中国画一贯的精神,尤其在北宋以后特别抬头。关于中国山水画写生

中国美术鉴赏美术论文 篇6

对于一个绘画者,别人评价“画技”如何,也许只指绘画技巧。如果别人评价“水平”如何,这“水平”二字就不止是技巧,更多的包括绘画者的作品面世之后所引起的效应。当然,作品的面世效应还是起源于技巧,没有绘画技巧就谈不上绘画,也就无从谈起绘画者的意识和情感。这里先从技巧说起。在商业社会中,浮躁和投机的急功近利像苍蝇一样盘旋于当代艺术的各个角落,形成了庸俗文化、流行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潜心于绘画技巧的艰苦磨炼应该视作是成功之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绘画者,首先应该是一个绘画技巧的纯熟掌握者。

素描,是为正确地理解形体,也可以说是为了造型的方便,在特殊情况下,暂时避开色彩,用单色来塑造形体。素描是引导和锻炼初学者正确地观察形体和理解形体,并准确地将其描绘下来。理解物体的结构,打准轮廓,校正比例,掌握动态,刻划细部,这些都是造型的一般规律。色彩是绘画的重要因素,是绘画者传递感情的手段,正确地观察色彩,熟练地调配色彩,才能艺术地表现色彩。简单地说,要根据客观的色彩作为表现的依据,通过绘画者的感受和想象,用简练概括的笔调,强调鲜明生动的感受,加入你自己的想象,剔除那些重复繁杂的成分,从而使色彩更为鲜明生动。

这里说到色彩,并不是原模原样地照搬物体色彩,即把色彩归入绘画者的纯技巧,也不是一成不变地给物体“照像”,这里所说的“感受”、“想象”以及“剔除”已经加入了绘画者的主观因素。既然是造就艺术品,首当其冲是绘画者的主观功能。可以说客观世界是冷漠的,只有通过绘画者的主观创造才可以注入温热。真实的一盘苹果和画上的一盘苹果,同时放进展厅,真实的苹果也许可以刺激看者的肚腹,而画上的苹果却能够引动观看者的轰然,引发观看者审美意识的飞翔,还可以引发观看者的探究心理。观看者流下的不仅仅是口水,画幅上色彩的跳跃、结构的虚实,甚至可以引发人们的呐喊,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了。

办一个展览,绘画者与参观者虽然未曾见面,然而通过作品,绘画者与参观者却能够达到心灵的息息相通。绘画者的悲凄、哀伤、郁闷、愤怒、欢乐以及心灵的飘洒逸然,都能够通过作品传达给参观者,从而引起共鸣,这是造型艺术的功能。有人这样描述:“如果把造型艺术作品比作一面镜子,那么镜子里的映象就是创作者的意识和情感的投入,欣赏者可以从艺术作品这面镜子里获得映象所传递的信息,即艺术家创作中的意识和情感信息,从而受到一定的艺术感染。也就是艺术形象信息在审美主体意识和情感上的感应作用,使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达到心理沟通。

作为绘画者,当是造型者,根本责任在于在自己的作品中注入独立的创新的意识和情感,才能够感动你的作品参观者;如若你的作品本身就清淡如水、轻薄如纸,要叫你的参观者喟叹不已、心神动荡是不可能的,正如民谚所说:打铁先得自身硬。为什么一幅好的艺术作品越看越爱看,越看越觉得美?为什么一首动听的乐曲会使我们激动万分、难以忘怀?是因为画家和音乐家把情感倾注于作品之中,通过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心造境、以手运心,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美好境界,这才使欣赏者引起共鸣,这才使欣赏视感为之一新,心灵为之一震。作品的意趣、情感和力量所激发的美感效应,是蕴含着丰厚的精神潜流的感性生命体,这生命体的灵魂便是创作者思想情感的陶冶和对生活及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理解。

这就是说,你的作品,你的展览,欣赏者惨淡,怨不得参观者,也怨不得作品展示的组织者,只能怨你作者本人,责无旁贷。对于绘画者,对于艺术品的作者,尽管你有娴熟的技巧,尽管你为取得娴熟技巧经过长时间的不辞劳苦的努力,尽管你在向学生或者别人讲述技巧的时候可以滔滔不绝于口,然而你的作品却不能为世人瞩目,不能为评论家褒赏,那些技巧只是过眼烟云,你的作品生命短暂。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家傅雷说:“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标,技巧是手段。”对于绘画,你的技巧纯熟,把物体描绘得逼真再逼真,那叫匠气冲天。

一幅作品,要讲究艺术,讲究适当,讲究鲜明,更讲究创造。绘画者即令是进行面对实物的写生基本训练,也要经过深入的观察,通过分析、研究去发现新的感受,从微妙的无穷无尽的变化中去吸取创作源泉。要使自己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有心人应把写生认作是一种创作),都处于饱和的炽热的冲动之中。对于面前的实物或人物,可以选取戏剧性的动作,可以夸张表情,可以在平淡中表现出潜在的激情,也可以截取平淡中的平淡,那是对激情岁月的反衬。创造新美,是绘画者眼中的真实和内在情感形象的体现。美术美术,美是目标,术是技法,技法为目标服务。美术之美,不仅是绘画者的功力,更是绘画者的心力。对于绘画,虽然可以先从解决造型入手,然后上升为表达思想感情,却不可以停留在形似。形似,绝不是造型艺术的全部。形似只能是一种起步,而要在形似、明暗和色彩中注入绘画者的情感,跃动绘画者的情感,点燃绘画者的情感,这样才算真正走入了创作。

美术之美,是绘画艺术的最高标准,也是唯一标准,再好的绘画作品如果不能给人以美感也便会不屑一顾。然而,美的内涵却容不得理解得那么浅显。视觉上的花花绿绿反而不是真正的美,美的容貌不一定赋有美的灵魂,粗糙的贝壳却可能孕育着珍珠。美是发自内部的生命之光。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让人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优美吸引人,壮美感动人,美是力量。美不仅是一种轻松、逸然、欣喜,更是一种感动、呼唤、号召、振奋;美可以启动人的心智和行为,向着光明进军。如此之说,一幅绘画作品的成功,虽然在于它的形似、线条、色彩、质感、空间感,更在于它引发观赏者、激励观赏者的深厚内涵。这样的观赏者从展览会上买上一幅作品,绝不仅仅是为了装点他的房间,而是获得了一份无价之宝。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既要有技法的丰厚,又要有思维的丰厚,其实两个丰厚又是一个丰厚,是不能够分开的。丰厚的根本在于深沉,深沉才是真正的丰厚。用美学培育或者抚育成长的一代新人,将来不一定去当画家,然而他们的情操、他们的眼界、他们终生的身体力行都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我对美术鉴赏的认识

美术,对我来说一直都是那么的遥不可及,直到上美术鉴赏课,我才知道,原来美术一直就在我们身边,伸手可触:汽车,服饰,装饰„„

跟着老师的思路的见解,我不仅领略到了大作的美还领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美术鉴赏即是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实际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是鉴赏者运自己的感 知能力、情感、审美经验和知识修养,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理解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过程。它也是鉴赏者面对足以引起审美情感的作品,二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心物感应、物我交融的复杂心理过程。

首先谈谈我对美术鉴赏课的感想。美术鉴赏课把我带都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我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艺术的殿堂,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么表达,原来智慧真的是无极限。在美术鉴赏课上,我不禁学会课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与判断,并获得审美、享受,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或动。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我们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审美能力提高,并形成热爱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态度。其次谈谈我对美术中绘画的鉴赏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就像梵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 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 20 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 激情令运动感的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 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我更爱看窗外那一片向日葵,爱看她们在阳光下开出灿烂的笑容。我不敢展示真正的我,我也不知道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在向日葵面前,我有一种自信的感觉,展示着那个成功、全新的我;我在看见向日葵时,心里总有种暖洋洋的感觉。我看见梵高背着画夹,在向日葵丛中专心致志地画着那幅热情奔放的向日葵。我看着向日葵明朗的脸,眼睛一亮。我对梵高喊道: “你必须面对自我,绝不能逃避。不管这有多么困难,需要多大勇气!”其实这句话不仅是对梵高说的,也是对我说的。虽然梵高已经成为过去,而我却可以改变。我要感谢的不仅是那扇窗,更要感谢窗外精彩世界为我带来的美好遐想。

浅谈中国历代漆器的鉴赏 篇7

关键词:中国历代漆器;鉴赏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212-1

中国的历代漆器有着很鲜明的时代特色,通过漆器的工艺及装饰图案都可以看出当时年代的发展细节,对于研究我国历史有着很大的帮助。古代的漆器除了用于历史研究外,还可以从审美的角度来鉴赏艺术价值,这些就是我国先人留下的艺术瑰宝,有利于我国现代漆器工艺的继承与发展。

一、简单概述中国历代漆器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说到中国的漆器,就可以立刻联想到皇家贵族的宫廷生活,我国的漆器最具有时代特色当属秦汉、元、明、清等四个历史年代。经过考古证明,在七千多年前,我国就产生了漆器,漆器的表面上都涂抹了漆树汁液,它的目的是为了延长器物的使用寿命,并且可以使漆器看起来更为美观。在这个年代,所制造的漆器只是为了日常生活使用,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的工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量的生活器具使用了华美的髹漆工艺,漆器表面上涂饰各种花纹、动物等,使得漆器不但具有实用功能,而且拥有了审美的特性。通过不断地研究与总结,发现汉代漆器工艺有四个特性:工艺生产分为:制造漆器、装饰饰漆器、烘干漆器等步骤,分工较为明确;漆器造型较大;装饰图案多为动植物花纹、人纹等;常用彩绘作为主要装饰手法,同时也存在镶嵌等其他工艺。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古人越来越重视审美的概念,随着瓷器的发展,漆器逐渐被瓷器所替代。在秦汉时期,人们发现了调色技术,也就产生了斑漆。到了盛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直接推动了漆器装饰工艺的发展,金银平脱、雕漆工艺都取得了较大的艺术成就。到了宋代时期,商品贸易行业促进了漆器产业的发展。元代时期,中国漆器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为明清漆器的发展与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元代漆器工艺过程较为复杂,生产了大量装饰美观的艺术品。在明清年代,是我国漆器发展的顶峰,明朝政府非常重视漆器的生产工艺,大力提倡种植漆树,漆器工艺的生产管理都受到官府的监督与管理。

二、通过鉴赏中国历代漆器,来探析其实用与审美价值

(一)分析中国漆器的色彩之美

我国古代的漆器,不但装饰精美,而且散发着艺术的气息。通过研究证明,漆器所使用大漆的颜色多为红褐色,它展示着凝重、古朴的气息,代表着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特色。当漆掺入其他的颜料,便成为了多种多样的彩漆,使得漆器变得更为美观完美。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的漆器色彩主要以红、黑为主,以鲜明的形式特征表现了我国古代在原始色彩基础上自然形成的一种审美色彩选择。到了汉代,我国漆器的艺术达到了顶峰,将红、黑两色作为独特的色彩语言,使得漆器更像一种艺术品。如我国出土的云龙纹漆盘,纹饰十分精美。盘边使用黑漆,而内壁采用红漆描绘鸟头,盘底却又用黑漆来勾勒出须角和鳞爪,使得色彩简明而不失底蕴,呈现出了生动之美。

(二)漆器的实用与审美价值达到了空前的融合

自从漆器产生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漆器的單一使用功能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此通过装饰漆器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在明清时代,通过不断地研究与总结,逐渐加强了漆器实用与审美价值的融合,只有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才能推动漆器的进步与发展。当时年代的人们越来越注重审美观念,因此漆器必须融入更多的审美要素如色彩的选择与搭配、形式的选用与整合等。在明朝早期阶段,漆器的装饰图案还是采用对称构图法,显得画面布局平衡,展现了庄重的气概,题材多为花卉、山水等,花卉题材都以黄漆作为底色,然后配以浓墨,显得华丽奢侈。山水题材则继承传统题材,多为青山绿水等自然景色。总而言之,这个时期的漆器显得高贵华丽,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漆器的装饰图案变的更为细腻,逐渐从粗犷型转为细腻型,漆器的风格更为灵巧。直到明晚时期,漆器工艺逐渐向艺术品的方向发展,现在的漆器都表达着各种主题,如吉祥如意、风调雨顺等,还有些漆器的图案将植物纹理与文字相结合,使得植物更为艺术化。到了清朝早期,由于战争的原因,导致漆器工艺进入了低迷期。直到“康乾盛世”时期,漆器工艺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清中期是我国漆器发展的辉煌时代,漆器生产规模宏大,技法繁多,完全融合了明代时期的各种艺术化元素,并且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与创新,将精致细腻作为更高的追求目标。

三、通过鉴赏中国历代漆器,有助于现代漆器艺术的发展

我国漆器工艺精美,尤其是明清时期,漆器工艺发展达到了高峰。它们所具备的形式与设计理念,都会影响着现代漆器艺术的发展。其实,漆器的功能主要就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所用,因此明清漆艺家都是将漆器的实用价值作为创作的首要因素;明清漆器除了拥有实用功能外,还拥有较高的装饰工艺水平,改变了漆器的外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明清漆器所使用的材料较为复杂,这样才会带来丰富多彩的漆器,众多的辅助材料值得人们去研究。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漆器拥有着七千多年的发展史,漆器工艺所具备的很多技巧值得我们借鉴,因此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鉴赏中国历代漆器,以促进现代漆器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祝赟鹏.明清时期漆器的实用与审美价值研究[J].美术大观,2013,(10).

[2]宋莎莎,宋魁彦.现代漆器艺术发展探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8,(05).

[3]刘邦一.略论中国漆器工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作者简介:

中国现代诗歌鉴赏 篇8

不必为了知识而考古。你和我

走在城墙下,东郊,一间凉亭,

几只鸟,分享了这个重逢的下午。

轩窗外的塔,怀抱箜篌的女人,

秦淮河的泊船隐入六朝的浮华。

从九十九间半房的一个窗口,

太阳的火焰苍白地驰过。

微雨,行人,我注视泥泞的街,

自行车流上空燕子婉转的口技,

雾的红马,踏着屋顶的蓝瓦,

我沉吟用紫金命名了一座山的`人。

湖,倒影波动的形态难以描述,

诗歌一样赤裸,接近于零。

对面的事物互为镜子,交谈的饮者,

伸手触摸的是滚烫的山河。

我用全部的感官呼吸二月,

我品尝南京就像品尝一枚橘子。

回来,风吹衣裳,在日暮的城墙下,

中国古典家具鉴赏论文 篇9

中国古典家具发展时间很长,形式样式丰富多变,一直都有着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中国古典家具的艺术成就,对东西方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世界家具体系中,它占有重要的地位。

家具的发展,从最初的古人席地而坐,到慢慢床、屏、几、案,再到南北朝的高型坐具陆续出现,最后的元明清对家具的生产、设计要求精益求精,尤其是明清两代,成为传统家具的全盛时期。

但是多数会选择喜欢明清的家具。

明清的家具有着造型简练、结构严谨、做工精细、装饰适度、繁简相宜、木材坚硬、纹理优美等特点。备受家具收藏界的喜爱。

对于明清时期的家具制造业,在中国古代家具历史中空前的繁荣,大致上可归于两个原因,一是城市乡镇的商品经济普遍发达起来,社会时尚的追求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刺激了家具的供需数量;另一个原因可能与海运的开放有关,硬质木材大量涌入,使工匠们有发挥的空间,竞相制造出在坚固程度和美观实用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的家具。

崇尚简约,在选材时追求天然美,巧妙地运用木材天生的色泽和纹理之美,而不做过多的雕琢——这与现代人返璞归真的审美时尚是完全契合的。

家具对于人类的作用体现在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历史中不断更替的家具形式,更是在生活甚至是艺术上代代都有着不同的创新。家具一直以独特的方式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家具也会一直以它自己的方式继续变化发展下去。

从家具本身来说,它作为一种物质文化产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科技和工艺水平。古代的家具的本身体现的是同时代的文化和民间习俗,以及材质的分类则具有不同的价值。而现代家居更是体现了当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现代家居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现代家具制作工艺和设备的创新,是现代家居形成的重要原因。

现代家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以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存在的,它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单线条到优雅的线条,不断经历着时代和文化的影响。所以家具和人类的生活总是以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方式存在的。

人们的日常生活,先从物质需求的满足渐渐上升到精神需求的满足。而对于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更多的人都比较注重精神的消遣,对家庭装修和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家具更是在家庭装修中成为重要的点缀。

(许多有个人爱好的业主会专门提出,中式的家庭装修风格。设计师多数也会选择明清的家具做设计中的点缀,这些家具的风格,同时也会大大丰富中式设计元素。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中式风格家庭的家具,也是某种身份的提升。)中式家具的设计美感和它本身材质的价值,能很大的提升主人的身份地位。所以,它也是社会地位与身份的象征。

家具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人类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所以,家具对于我们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1对传统家具艺术进行改良和创新,是古典家具制造行业所面临的时代使命

我们所谈的传统家具,主要是以明清两代不同风格的家具为代表。明式家具的简约空灵、方正素雅,与清式家具的繁缛华丽、庄重肃穆形成强烈对比,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繁简各异的艺术手法,共同建构了我国传统家具的辉煌成就,傲然卓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正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行业的先辈身处不同的经济文化环境,勇于对家具艺术形式进行改良创新,才使得我们今天得以瞻仰明清两代传统家具的艺术高峰,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传统家具艺术进行改良和创新,是各历史时期家具制造行业所面临的时代使命。只有在继承传统家具艺术精华的同时,不断进行改良与创新,设计制作符合时代精神的“新传统风格古典家具”,才能使我国传统家具艺术持续发展。

对传统家具艺术进行改良和创新,是古典家具制造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改革开放、迅猛发展的信息科技时代,当今社会无论是居室空间、房屋结构或生活方式,与明清时期相比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具作为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物品,是与当代生活紧密相连的,不能脱离时代的需求。那么,在现代生活中,传统风格的红木家具是仅仅作为收藏欣赏的对象,还是应该成为具有实际生活使用功能的家具呢?应该是两种都需要,既需要原汁原味地展现传统家具艺术样式,也需要在传统家具风格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更新,使其适宜现代生活。

古典红木家具行业在最初的发展阶段,绝大部分企业都是以单纯仿制传统家具样式而进入市场的,在市场发展到一个繁荣的时期后,必然会进行市场的细分。因为市场中存在不同的消费需求,有消费者购买名贵木材制作的仿古家具,也有人购买相对便宜木材制作的仿古家具,有人喜欢高仿的,也会有人喜欢改良和创新设计的,各企业会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来开发设计家具,这就是市场需求引导行业发展的结果,市场需求与家具制作之间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互动。当市场上的古典红木家具有了不同风格和多样化的经典作品,这个行业才不会陷入恶性的价格竞争,才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古典家具行业也只有从跟风式的盲目的生产加工制作转化成有针对性地设计制作,其中一部分企业完成升级转型的过程,那么,这个行业才会完整和成熟,才会发生质的变化与飞跃。在我国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中,目前强调和引导的也是中小企业转型的问题,所以,对传统家具艺术进行改良和创新,是古典家具制造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怎样对传统家具进行改良和创新设计

以“博古通今,去粗存精”的方式改良传统家具 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只有对传统家具艺术深入研究了解,才能够准确分辨传统家具作品中存在哪些不足,需要改良与创新设计。这要靠我们平时多看、多学、多研究、多实践,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眼光和鉴别能力。在千千万万款传统家具之中,研究它的形式美感,分析它的地域特征、风格内涵等等,从而在改良设计仿古家具时,准确地把握分寸。

谈到改良这一点,业内有一些人持有不同观点和看法,他们认为制作一件明清风格家具时,一定要参考原样,照搬、照抄,甚至要用游标卡尺来测量,要一成不变地复制,不能随意改变。这种观点就带有机械和教条主义的弊病。我们所面对的传统家具艺术不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标本,我们应该全面地了解传统家具艺术,站在传统家具整体艺术水平的高度来对每件明清时期的作品进行欣赏、研究和冷静的审视分析。我们学习和尊重的应该是传统家具艺术,而不是某件器物。我认为,明清时期制作的家具,包括宫廷珍藏家具,并不是每一件都是完美无缺的,毕竟在众多家具之中,既有民间风格的实用型家具作品,也有文人雅士亲自参与设计制作的精品,在清代家具中更有清宫御制的珍品,这之间的艺术水准有高也有低。可能有些家具造型方面存在不足,也还有些制作工艺不到位。面对这些家具时,我们应该冷静地分析辨别,存其精华、去其糟粕,应按照现代人的居室空间陈设、生活上的需求将家具不足之处改良调整,使它更加完美。

以“借古开今,化古为新”的方式创新设计传统家具

强调“借古开今,化古为新”这句话,是想强调创新设计传统风格的家具,最终创新设计的作品应该还属于中国传统家具审美风格的范畴之列。近年来,我国的明式家具已经引起了国内外收藏界以及艺术界的关注,在国外有很多艺术机构专门研究明式家具,我在国外也看过一些西方艺术家按照明式家具的一些外部造型特征创作的明式家具艺术作品,在国内也有些现代板式家具借用了明式家具的局部形式,这些都说明了我国传统家具艺术的影响力日益扩展。但是以上说的这两类家具不应该属于传统家具创新设计的范畴。如果抛弃了榫卯结构以及传统的制作工艺,而且不能展现明清家具的神韵,单纯从外在的造型去拼凑模仿,为了创新而创新,刻意去标新立异,显然这种创新方式是不属于传统家具创新的范围的。

古人有句话说得很好,叫做“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就是告诉我们:要继承古代传统,但不能背离当前的时代需求,我们应该顺应当今时代的变化去发展创新,但不要沾染这个时期肤浅流行的弊病。所以,传统家具的创新设计不能是闭门造车,而应该是继承传统家具的精华,结合当今生活需求和这一时代的文化背景在外部造型、内部结构、使用功能、制作工艺、雕刻装饰、家具用材等多方面进行创新设计。

例如家具使用功能上的创新设计问题,我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坐卧习惯与古代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坐惯了沙发,再去坐明代四出头官帽椅,就会觉得不放松、比较累,难以习惯,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家具设计理念不同所带来的差异。在明代,中国古代的官帽椅多放在厅堂之中接待宾客,椅子强调的是“正身”功能,要求坐在这张椅子上的人体现出儒雅庄重的坐姿,要符合儒家的礼仪规范。而现代文明中,对这部分功能的要求淡化了,家具设计时强调的是要让使用者感到随意和舒适,那么我们可以根据这一需求运用传统家具的造型方法和榫卯结构,结合现代人体工程学来创新设计既有明清家具造型风格特征和神韵,也符合现代人坐卧习惯的家具。还有,清式的宝座造型端庄肃穆,非常漂亮。但是,清式的宝座为了强调统治阶级的威严和地位,一般都是独坐,只有一个。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显然不实用,需要重新设计茶几和脚踏进行搭配,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整套产品风格的协调一致,这也涉及到外部造型的创新设计。

明代家具与清代相比,在雕刻装饰手法以及纹饰的题材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突破。有复杂的镶嵌工艺,还有浅雕、深雕、透雕,纹饰方面大多取材富有吉祥意义图案,如龙凤纹“龙凤呈祥”,灵芝、如意纹“事事如意”,蝙蝠寿字纹“五福临门”“福寿双全”等等,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们现代化的制作工具与古代相比当然先进了很多,有利于创造更加精美多样的雕刻装饰手法,这方面也可以创新设计。

另外,对于传统家具的创新设计还需要扩大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既需要关注传统家具中不同的风格流派、时代特征,例如“广作”“苏作”“京作”三大家具流派的特点以及不同地方风格的经典款式,加以构思领悟、借鉴发挥;还可以参考古代建筑结构,如石雕、木雕、青铜器纹饰、名人字画,从中找到灵感,创新设计出传统风格的家具精品。

上一篇:农药使用管理协议书下一篇:古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