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设计课作业】

2024-10-06

【标志设计课作业】(精选11篇)

【标志设计课作业】 篇1

【logo 1】:

简介:这是一个食品的品牌Logo,构图上,凝练、美观、适形。在设计原则上,做到了简洁。在颜色上,基色相对稳定,以绿色和白色为主。绿色为主,白色为辅,形成了绿色和白色构成的重色块色彩形式感。在色彩情感上,选用绿色,绿色使人凉爽、沉静。其次是两种颜色的叠加很具有对比关系,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在构思上,将一个植物抽象化了,但在辨别感上还是很容易识别。这么设计将“绿色食品“的含义融进了这个图案中。

【Logo 2】

简介:这个LOGO第一感觉,就是简洁,平衡、线条流畅,整体上形状美观。在理念上,他把quality safe很好的结合到了logo中。颜色上,白色为背景,一定层次上具有空间感并给人留下想象空间。这个logo设计理念是一种图形艺术的设计。它与其它图形艺术表现手段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己的艺术规律。

【LOGO 3】

简介:这是一个食品品牌的LOGO。第一感觉就是立体化,三维立体的表达手法,使得标志丰富,视觉效果更为突出。由于橘子是圆润的,为此,“柑仔坊”也是圆润的,Logo润色和细节美化,在记忆方面,更能让客人留下深刻印象。

【LOGO 4】

简介:这个logo相比较前面几个食品logo而言,构成logo的元素更多是字母,首先,在字体上了,不一样的字体,容易让人留下深刻印象,排版上,弧形的排版方式,弧形排版的字体,视觉上,具有美感。其次是色感,巧克力的颜色和字体的颜色,让人看到这颜色就能联想到这个logo,想到这家品牌的巧克力。

【LOGO 5】

简介:这是一个卡夫的食品品牌,在设计理念上,追求的是简洁,明了,其内涵经得起推敲或者是能让看到它的人都能留下一个深刻的记忆。这个卡夫的标志,仅仅是由品牌的英文字母拼写。构成这个LOGO的元素也是及其简单的。

姓名:安成飞

班级:111班

时间:2014.02

【标志设计课作业】 篇2

一、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教师应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 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来劲, 就跃跃欲试, 使学生把作业看作没有负担的学习, 乐在其中, 进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如:在教学“认钟表”这节课时我先以猜谜语的方法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 然后比一比谁的小眼睛最厉害!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孩子们发现钟面上有数字 (1~12) , 有比较长的针 (分针) , 有较短的针 (时针) , 孩子们愉快地认识了时针和分针, 接下来我请孩子们来当小小修钟匠, 钟面上缺少什么请小朋友们帮忙修补好……孩子兴趣很高, 这样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养成学生不甘落后, 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二、作业设计要体现生活性, 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数学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的确,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也处处要用到数学, 生活中有取之不竭的数学教育资源如:孩子们在认识了分米和毫米后, 我布置他们回家做一个蒜头发芽的实验, 先观察它几天后开始发芽, 再记录发芽后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这样的活动既能使学生感受本单元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价值, 更能使学生体验到用实验数据描述实验现象的意义和乐趣.为了让实验发挥它的应有的功能, 我从审题入手, 讲清实验方法以及测量蒜叶的方法 (事先准备好的蒜头和已发芽的蒜头, 结合实物进行讲解) , 明确要求 (每名学生都要进行实验, 比比谁测量、记录最认真, 看谁收获最多) , 我还通过家校通与家长取得联系, 要求其参与其中学习《比例》后, 让学生测量、绘制学校平面图, 家庭所在村子的示意图, 思考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 不仅巩固了课堂里所学的知识, 使书本知识变活, 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增长了见识.

三、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 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

让学生具有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作业的自由.我常设计一些分层次的作业, 引领学生拾级而上, 例如, 可先设计一些模仿性的练习, 然后逐步提高要求, 设计一些富有变化和发展的练习, 这样就可面向全体, 各有所得, 让优生能永不满足地探索研究, 让发展生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

如:我在教学苏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比较数的大小》后, 安排了一个摸牌游戏:分男、女生两组, 每组每次推选一名代表上来摸牌, 在0~9 (花色牌当作0) 中任意摸一张摆在数位表中的百位 (或十位、个位) 上, 最后比谁摆出的三位数大.第一轮我要求摸出的第一张牌摆在百位上, 让孩子们体会百位上的数比比大小即决定了摆出的三位数的大小;第二、三轮让孩子们任意摆, 通过游戏过程中的提问组织全体学生思考:摸到的牌是1 (比较小) , 应该摆在哪位上?摸到的牌如果是9 (比较大) , 应该摆在哪位上?下面摸到什么牌才能赢……学生思维活跃, 参与积极性高, 效果很好!

四、作业设计要体现个性化,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力

“个性化”问题适合所有学习个体, 能让每名学生都有所为,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力.如教学“认识百分数”时, 设计如下练习: (1) 下面十个百分数, 你想读哪个就读哪个, 请大声朗读:1%, 15%, 50%, 100%, 95%, 0.5%, 7.5%, 123.7%, 140%, 300%. (2) 读后, 再仔细看一看, 想一想, 你觉得题中哪些百分数比较特别?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 纷纷举手回答:0.5%最小, 300%最大, 50%一半, 100%是1, 95%最接近1;1%和0.5%, 15%和7.5%, 100%和50%它们倍数相同, 都是两倍;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 可以是小数, 可以大于100, 可以小于100, 还可以等于100……接着引导启发学生:百分数的分子为什么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 或大于100, 小于100, 等于100呢?通过讨论明白由于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标准始终是100, 而与它比较的量可能是这样的0.5份、1份、123.7份……

五、作业设计要具有探索性, 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在作业设计时, 要使学生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如学习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后, 布置学生找生活中的三角形, 你发现在生活中哪一种三角形用得最多?为什么?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 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后, 可以布置让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一袋洗衣粉、一袋大米、一袋食盐、一台电视机……再比如数学活动课“可怕的白色污染”教学后, 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家里每天大约用塑料袋的个数, 调查一周带来多少生活垃圾等, 让学生根据调查的结果, 进行讨论:白色污染从何而来?怎样才能处理白色垃圾呢?通过调查讨论后, 要求每人写一份合理处理白色垃圾的建议书.

实践证明, 把作业与生活联系起来, 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新知识,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学活学好用好数学,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起如何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 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教师只有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 更新教育观念, 落实新课程理念, 加强作业的改革, 才能实现“减负增效”, 实现真正的“人本回归”!

新课标下化学作业设计 篇3

关键词:化学作业;作业设计;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5-082-2

化学作业,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解题技能,还能反馈出学生在思想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水平方面和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方面的基本信息。化学作业是链接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很多教师依然延续应试教育理念,认为作业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在作业设计上投入的精力微乎其微,进而形成了传统的作业特点。

一、传统作业的特点及其弊端

传统的化学作业有如下的特点:①缺乏灵活性——形式单一,一般只注重书面作业,轻口头作业;②缺乏开放性——条件明确,结论唯一;③缺乏创新性——解题要求模式化,模仿性强;④缺乏拓展性——内容狭窄,只强调紧扣重难点知识,紧扣考点、考纲,不敢越雷池一步。虽然传统的化学作业能较好地巩固和检测学生所学知识与基本技能,但从整体上来说,还是存在着种种弊端:有些教师不经过认真选题,随意布置作业,大搞题海战;有些教师相信一句老话“水浸木头烂”,就让学生反复练习,甚至不断重复,在这样的机械性的操作中,让学生来掌握知识;甚至还有些教师在高分的诱惑下,想急于求成,不愿意帮助学生做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的网络,甚至教材中的“交流与讨论”、“拓展视野”等也不屑一顾,不愿意花时间去查找资料,认为这样做收获小不合算,看不到这些工作将对自己和学生今后的工作或学习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长此以往,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让他们来负担。”因此,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变和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作业,达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新课标下化学作业的设计

(一)作业设计的原则

1.体现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业设计应富有新意,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寻求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2.考虑个体差异性。

由于学生在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学习动机、心理、个性等方面存着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作业设计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当天所学知识,以巩固为主要目的的基础题,要求每个学生都做;而针对学生自身发展性目标设计的选做题,对学生不做硬性的规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能力强弱等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3.注意适量性。

过多的作业,不仅会加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负担,而且会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发展,影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适量。

4.倡导合作性。

新课程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而在过去的甚至包括现在的相当部分化学作业中,过于片面的强调了独立思考,而忽略对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的精神与能力。

5.鼓励探究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化学作业也应由传统的单一的重复训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训练;由传统的“温故式”作业转向创新性作业。

(二)作业设计的形式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下化学作业的新特色,在化学作业设计的形式上要注重灵活性。除了常规的以基础知识为主的书面作业以外,还要因人而异地布置一定量的探究性、合作性、开放性等多样化的作业。

1.阅读性作业:教材中提供了较多的“拓展视野”,这部分内容如果利用得好,既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增长见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的还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例如: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教材中“空气成分的发现”、“植物怎样吸收氮”、“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可燃冰”等等。

2.观察性作业: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事物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实验或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然后提出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在实际教学中,可经常布置一些观察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在学习了《金属的防护和回收》后,让学生去观察家中各种金属生锈的剧烈程度以及它们所处的坏境差异。

3.提问性作业:目前大多数学生都不愿主动地提出问题,甚至连老师的提问也不愿主动回答。为了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我们也可以把“提问”作为一项作业来完成。要求每位学生在当天作业的最后写出自己想提的问题,或是自己存在的疑问,并且每隔一定时间让全班学生一起来交流,把质量高、具有实用价值、又易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整理出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如学完“盐酸、硫酸的性质”后,有学生在作业本中提出这样的一些问题:为什么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呈蓝绿色,而不是蓝色呢?要除去盛放石灰水试剂瓶内壁的白色固体,是稀盐酸好呢还是用稀硫酸,为什么?

4.探究性作业:化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积极探究化学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我以书本中的“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为主。如:“自制酸碱指示剂”、“自制简易净水器”、“铁钉生锈”等。这种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增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5.实践性作业:传统作业中存在着重书本、轻实践的情况,而新课程就提出了加强实践性、活动性的作业要求。所以,我们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摒弃仅仅重书本的弊端,而要让作业从书本回归到生活,将问题置于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加强作业的实践性。如:在学习了“燃烧与灭火”后,可以让学生去调查校园内或小区内各配备有哪些灭火器材,通过网上查找资料或者交流讨论来了解它们使用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等;学习了“水的净化”后,让学生调查当地河水的水质情况,交流河水被污染的可能原因,并用所学的净化水的知识来制作简易的净水装置,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实践性作业中,学生通过亲身操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作业设计的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在教学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初三学生由于刚接触化学,所以一开始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都很浓;但是随着知识的增多,尤其是需识记的知识较多,很多学生就逐渐失去了兴趣。把学化学、做化学作业当作负担,因此应付心理严重,常出现不完成作业和抄袭作业的现象。我想要使学生对化学真正感兴趣,就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因此,设计作业时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尝试的题目来。

在学习了《燃烧与灭火》后留下这样的作业:在家中遇到煤气泄漏或者油锅起火,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在火灾中如何逃生?如何救火?夏天的夜晚出现的“鬼火”是怎么回事?这些问题一出就会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就连那些调皮生、学困生也踊跃发言。类似的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如何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人们通常用什么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怎样除去冰箱中的异味?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体现了化学的实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布置分层作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同一个班的学生中,认知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因人而异,讲究层次性。如在学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后,我设计了这样三个不同层次的作业:

基础题:(1)6克氯化钠放入24克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2)20克氯化钠放入25克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11克未溶解,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提高题:(3)把4克三氧化硫通入96克水中,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4)50克的五水硫酸铜晶体溶于50克的水中,经搅拌完全溶解后,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拔尖题:(5)13克锌与10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求:

①可生成氢气多少克?②稀硫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③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布置这样的作业,可使后进生通过做一些相对较易的作业,来获取成功的体验和自信,从而让他们更认真地投入学习,形成良性循环,逐步提高成绩;使优生有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空间,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使其有“吃的饱”的感觉。

3.进行变式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进行变式练习。“变式”就是指在不改变关键内容的前提下,变换关键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要在原题的基础上不断变换问题情境,使之变为更多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例题:等质量的镁、锌、铁放入到过量的稀硫酸中,求产生氢气的质量比?

变式一:将过量的镁、锌、铁放到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中,求产生氢气的质量比?

变式二:将镁、锌、铁投入到过量的稀硫酸中,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求消耗镁、锌、铁的质量比?

变式三:将镁、锌、铁投入到过量的稀硫酸中,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求消耗的硫酸的质量比?

通过这样的变式和延伸,会加深学生对镁、锌、铁与酸的反应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作业设计的评价

针对新课标下化学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对作业的评价方式也应随之改变,应全面、公正、艺术地评价学生的作业。

1.改“单一”的对错评价为“多向”的优劣评价。

聪明的教师总能抓住学生身上某一亮点对其进行适时地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也是如此,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等。有优点的则大加赞扬,有缺点的则旁敲侧击,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轻”作业结果,“重”作业过程。

在日常教学中,不乏有这样的教师:为了尽快地把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批完,在批的时候只关注题目的最终结果,结果对了就打个“√”,结果不对就毫不犹豫地打个“×”。殊不知,这样的一种评价方式无形中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应该“轻”作业的结果,而“重”作业的过程。哪怕学生做出来的最终结果不对,教师也应该仔细研究一下他的解题过程,看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即使同样一个答案,有的解题简单,有的繁琐;有的是学生自己动脑筋的结果,而有的则是抄袭同学的结果。如果教师给同一个评价,就有失公正。

3.由“单一”的评价方式转向“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仅凭教师坐在办公桌前批改作业的单一评价方式,已显得无能为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随堂面批、精批细改等。这几种作业的批改方式,教师可以交错选用,能大大提高作业的评改效率,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化学作业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如果每一个老师对作业的认识,都能够突破以往的框架,在作业的设计、作业的评价等各环节上多花一番心思,那势必会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增加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对服装设计的看法 通识课作业 篇4

以上算是官方对服装设计的概念的定义。然而在普通人看来,服装设计无非就是一张纸一直笔,然后涂涂画画,没有专业知识的支撑,对这方面不了解,自然就看起来很简单的样子。其实我们知道,服装设计远没有那么简单。服装设计的确如上文所说,涉及各方面的知识,使之融合贯通,再开花结出个甜美的果实。

衣食住行,“衣”排第一,这也暗喻着服装的重要性。衣着是人们展示自己的第一品牌。多数情况下,一个人穿什么式样的衣服与衣服的质地、品牌及色彩搭配,都是他或她职业、收入与品位的潜在表述。所以现在的人们也都越来越重视衣着打扮。不说城市里年轻男女的花枝招展,即使在广大农村地区,服装也早已从遮体御寒的生活必需品升级,也开始对穿戴讲究起来。农村人自制衣服的已不多见,基本上都是购买成衣,这不仅是消费观念的改变,也体现了对服装样式和做工用料的讲究。

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自身衣着打扮,而世界上有这么多的人,不可能人人都穿着相同的衣服,这也直接导致了对服装设计和服装设计师的要求的提高。服装设计师首先要热爱艺术、把握流行,再次要有深厚的艺术造诣,扎实地绘画功底。又要有一种理想——创造自己独有的艺术世界,希望美梦成真,敢为人先的时尚理念,是时尚的探险者、弄潮儿,对服装情有独钟,对普通的面、辅料有一种独特的欣赏。

服装设计需要模仿,但是要在模仿中学习提高,在模仿中有创新,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让自己变得敏感起来,时尚起来。

计算机辅助设计结课作业目录 篇5

平口虎钳零件建模步骤...........1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绘图课程总结

............5

心得与体会...............12

平口虎钳CAD制图

平口虎钳装配图......16

钳座......17

护口板,紧固螺钉,活动钳口.......18

螺杆,厚垫圈,方块螺母......19

平口虎钳SW零件建模

钳座............20

活动钳口.............21

螺杆............22

方块螺母........23

紧固螺钉.............24

护口板..........25

【标志设计课作业】 篇6

根据要求,我将自己对小学数学中《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进行的教学设计作为备用。以此为基础,结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要求,我对教学内容的有了新理解,并结合学情分析,制定了新的教学目标。重新制定的教学目标:

1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1kg=1000g。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学习估计熟悉的物体质量。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中通过实践操作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课前准备:一个西瓜,几袋盐,一个苹果,一个草莓,两台分别标有克和千克单位的台秤,一枚一角硬币,几个鸡蛋。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的物品质量。

2、知道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1千克与1克的概念。

教学重点: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的物品质量,学习估计熟悉的物体质量。教学难点:能根据经验进行简单推理和判断,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水果来分同学们分享,同学们要多吃水果才能身体健康,你们愿不愿意跟老师一起分享呢? 生:愿意

师:那么咱们先分享今天的学习内容在一起分享水果好不好? 生:好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那个种水果轻那种水果重。我们又是怎么知道它的轻重呢?(出示西瓜、苹果、草莓)

交流学生认识的各种秤,给学生充分的发表不同见识的机会。

师:同学们说的对,西瓜最重草莓最轻,那谁知道平常人们都用什么工具称西瓜有多重? 生:用秤来称。

师: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秤呢? 生1:电子秤。生2:台秤。

生3:我还见过杆秤。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台秤、杆秤、电子秤都是人们常用的称物品有多重的工具。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克。

师:看来同学们在生活中积攒了不少生活经验,真厉害呀!那现在咱们就用老师带来的台秤称一称这个西瓜有多重。教师把西瓜放在台秤上进行称量。师:观察台秤,你发现了什么? 生:指针原来指着“O”现在指着4。生:台秤的指针指着4说明了什么?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意见。如: 生1:是4斤吧!生2:是4千克。

如果学生说出4千克,教师肯定并介绍,如果说不出,教师直接说明。

师:这个台秤是以千克为单位称重的,台秤上指针指着4,说明这个西瓜重4千克。老师板书:千克

师:现在大家再仔细观察台秤的表盘,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1:上面有数字,像钟表一样有好多小格。生2:上面还有两个字母“kg”。师:这两个字母表示千克。教师在千克下面板书“kg”。

师:根据上面的数字和小格,你能想到什么? 生1:这个台称最多能称10千克。生2:表针指向几就是几千克 2.认识克。

师:咱们知道西瓜有多重了。现在看看苹果和草莓。教师把苹果放入标有kg单位的台秤上进行称量。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指针还不到“1”。生2:指针在0和1中间。师:指针还不到1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这个苹果不到1千克。

师:对!这个苹果确实不到1千克,现在我们换一个台秤来称一称。教师拿出标有“g”单位的台秤。

师:同学们看这个台秤和刚才的台秤有什么区别? 生1:这个台秤跟刚才的台秤数字不一样 生2:一个标有单位g,一个标有单位kg。

师:老师告诉你们这个g也是一个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表示克。说明这个台秤是以克为单位。

(2)师生进行测量。

把苹果放在以g为单位的台秤上,让学生说出苹果有多重和怎样知道的。师:现在,老师把这个苹果放在以克为单位的台秤上,我们看一看这个苹果重多少克?

教师把苹果放在标有g的单位的台秤上进行称量。师:现在知道这个苹果有多重了吗? 生:300克

师:说一说是怎样知道的? 生1:指针指着300,就是300克

生2:把要称的物品放在秤盘上,观察指针,指向几就是有多少克。师:刚才我们通过这两种台秤认识了千克和克。谁来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用千克做单位,在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 生1:称比较小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生2:称不到1千克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生3:称比较大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4、千克和克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那它们都是质量单位,它们有什么关系呢? 师:看老师给你们还带来了几袋盐,我们秤称看跟标签标的是不是一样。

教师演示称量一袋盐的质量,称量结果正好和包装袋标的一样。师:每个小组一袋盐,轮流掂下看看500克有多重。师:那么两袋食盐有多重呢?

生:1000克,因为一袋是500克,两袋就是两个500克,也就是1000克。师:现在我们把两袋盐分别放在两种台称上,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分别操作,学生观察后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当两袋盐放在标有g的单位的秤盘上,指针指向1000,放在kg单位的秤盘上指针指向1。

师:同样是两袋盐放在不同的秤上称一个是1千克,一个是1000克,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1000克等于1千克。师:对!1千克等1000克

教师完成板书: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那同学们动手测一测草莓的重量。在测量草莓的重量之前,先让同学们估计一下草莓的重量是多少,估计完之后,在进行实际的测量。测量之后再和之前自己估计的重量相比较。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即熟悉工具的使用过程,又学会估计实物的重量,真正了解g和kg的意义。

5、感知1克、1千克有多重。

(1)可先让学生拿出一枚1角硬币,感受一下有多重,告诉学生这大概是1克。(2)拿出一枚鸡蛋,先让学生掂一掂,感受一下一枚鸡蛋的重量。

(3)称一下一枚鸡蛋的重量,然后称出一千克鸡蛋,先让学生估计一下,然后再实际数一数,得出16枚鸡蛋大约重1千克。

三、巩固提高

1.练一练的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看题,然后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问题。师:同学们认真观察练一练第1题图,这些物品有多重呢?小组讨论下然后商量让谁回答问题

师:好,谁来说一说每种物品各有多重?

生1:我觉的香蕉的质量是2千克,因为称香蕉所用的秤的的表盘上标的是kg,指针指向“2”,所以它的质量是2千克。生2:苹果的质量是1000克。生3:礼物的质量是450克。生4:草莓质量是300克。

2.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自主填写,再说一说填的理由。师:看练一练第2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

板书设计: 千克和克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测量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测量比较轻物体用克做单位,克和千克都是常见的质量单位。

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和练习,可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中通过实践操作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修改心得:

探析新课标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篇7

一、作业设计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数学作业融入学生生活, 让学生更深刻了解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在传统的数学作业中, 计算题、应用题作业较多, 应该说这类作业属于机械性作业.作业形式不妨多样化, 可以是书面作业, 也可以是口头作业;既有统一作业, 又有分层作业.作业设计要灵活多样, 可以是一题多解的, 也可以一题多用的, 可以是一题多变, 可以多题一法.例如, 在教学“三角函数和相似三角形”时, 设计让学生怎样去测量旗杆的高度, 怎样测量河流的宽度.这样让数学回归生活中, 应用于生活中;学习了矩形的判定方法后, 就利用刻度尺和直角尺去判断一个平行四边形是否是矩形;教师在上课前以“每日一题”的形式使学生抢答, 学生就会兴趣高涨.在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中, 如果能够有效地将数学问题与一些新鲜事物或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 必然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思考、探究中运用综合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二、作业设计应体现数学建模的应用

数学模型就是各种概念、公式和各种定理.它们都是由现实世界的原型抽象出来的, 所以数学也可以说是一门关于数学模型的科学.学会建立数学模型, 用数学的方法来近似的求解, 并对其结果返回到实际中验证.它包括 (1) 实际问题→数学模型; (2) 数学模型→数学的解; (3) 数学的解→实际问题的解.例如, 在学完“因式分解”时, 为了加强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 采用实践作业的形式, 化抽象为直观, 数学模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如, 给学生四个边长为x的正方形, 6个长为x、宽为1的矩形, 2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 要求把这12个图形动手拼成一个矩形, 这个矩形的长为2x+2, 宽为2x+1, 面积有几种表示方法, 从而把二次三项式4x2+6x+2进行因式分解.由于拼接前后的面积没有变化, 很容易发现等式4x2+6x+2= (2x+2) (2x+1) 成立, 这样很快把4x2+6x+2因式分解, 然后再让学生练习将二次三项式6x2+7x+2分解因式.通过这样的实践作业, 为今后学习函数知识打下了基础.对一个实际数学问题来说, 往往只有一个正确模型, 因此, 要利用数学实践作业的展开来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综合地看问题, 从习惯的思维模式中建立一种更为灵活、更具创新的思维.

三、创设具有开放性的数学作业

数学作业要注重强调学生解答的过程, 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中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问题的作业, 鼓励学生形成独立的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 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例如, 在教学“黄金分割”时, 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请查阅资料或网络查询“黄金分割”的应用. (1) “黄金分割”在生物界的应用, 人在气温22℃-23℃的环境中感觉舒适, 而这种温度恰好处在人体的正常体温36℃-37℃的“黄金分割”点处;模特的身材之所以给人以美感, 是因为她们的肢部是在“黄金分割”点上. (2)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看到的课本、桌面、黑板等, 常设计成长与宽的比近似为黄金比, 这样容易引起美感;在拍照时常把主景物置于接近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点处, 拍出的照片会显得更协调;舞台上的报幕员报幕时总是站在接近于舞台的“黄金分割”点处, 这样显得自然大方. (3) 数学家华罗庚生前对黄金比的近似值作了深入的研究.他以“黄金分割”为依托, 发明了优选理论, 这种方法在科研和生产的应用中,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四、作业设计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 恰当地把数学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例如, 在教学“分式方程”时, 为了培养学生运用分式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你家在商场与学校之间, 离学校1千米, 离商场2千米, 一天你骑自行车到商场买学习用品后再到学校, 结果比平时步行直接到学校迟了20分钟.已知骑车速度为步行速度的2.5倍, 买学习用品的时间为10分钟, 求步行速度.这样一道作业题, 很容易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经历相联系, 使他们产生想解决此问题的兴趣, 同时, 还会产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体验到获得知识后的自豪感, 真正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五、作业设计应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除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数学思维外,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实践作业的一个要求.在初中数学学习中, 一方面既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态度, 又要制造恰当的时机鼓励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合作、讨论探究, 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 从而通过数学活动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意识.例如, 在教学“统计初步认识”时, 就和学生课后一起去观察校门口的车流量, 收集其中的数据, 并用数学方法对这些原始数据加以整理.从统计表提供的信息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把车流量、车速、车子经过校门口的时间与学生上学进校门、放学出校门的时间联系, 设计一套“安全过马路方案”, 通过讨论提出三种方案 (架天桥、设信号灯、画斑马线) , 最后对方案进行评选, 评出全班最佳方案.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分享成功的喜悦, 其实这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与他人合作、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促使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

新课标下的学生作业设计初探 篇8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能激发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因此,作业设计首先要有趣味性,要能“吊”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浑身是来劲,更是跃跃欲试。这样才能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不愿”为“情愿”。例如,学完《春天》一单元后,我布置有关“春天”的课外作业:①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去寻春绘春:搜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谜语、谚语、诗歌等,经过取舍改造和加工,编成小报来描绘春天;②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嬉春闹春:观赏春天的美景,享受春天的阳光,亲吻春天的和风,甚至去沐浴一番那细细的甜甜的春雨,去野外放飞多彩多姿的风筝;到小河边嬉戏活泼可爱的小鱼;到草地上翻翻跟头,亲亲那柔软的小草……然后把这春景春趣春情或拍成照片,或摄成录像,让美好的春色永驻;③创造想像的空间,引导学生赏春。想象是新思维最重要的东西,想象是一种酶,他能够激活知识。当学生陶醉在浓浓的春意中时,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从此地此景联想到大江南北的春色,长城内外的美景,联想到为了祖国永恒春色而辛勤劳作的人们,此时学生就会思接千载,神通万里,内情和外景交融在一起,诗情画意油然而生,每个人的眼前就会涌现出一幅幅无限美好的春景图。最后让孩子们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吟春颂春:或写成春文,做成春诗,或绘成春画,谱成春歌,他们必定是笔下生“春”。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增长了“春”的知识,丰富了“春”的语言,熏陶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同时还培养了欣赏能力及想象能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设计自选式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过去的作业多为教师于课后布置,作业的数量,作业的难度以及作业完成的形式,教师有着决定权,并以一定的学习纪律作为强制保障实施。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处境。学生必须严格的按照老师所做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选权。在新课标下,如何改变过去作业不足之处,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呢? 其中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自主的选选作业,培养其学习自主性。学生可以自己设计作业完成的数量、完成的时间、完成的速度,还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减少机械抄记作业,实行基础性作业自己定制度,生字,新词,句段的抄记采用自己定量的方式。同类作业实行难度选择制。把一个较难的问答题或小练笔,让学生选择,这样很好的照顾个别差异。另外,适当增加一些既定主题但不限制形式、内容的综合性作业。例如‘三八妇女节’期间,给学生安排一项作业一一“给妈妈一个惊喜”,要求看谁做的真诚又有创意,然后再写下一段小日记,把自己的创意和妈妈的欣喜记下来。

三、设计活动式作业,丰富学生的语言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深化改革,指明了新的航向,也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采用不同方法,设计全体学生乐意参与的作业形式,改革单一的知识巩固型作业,把知识的掌握寓于生动的情境活动中。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不仅消化和巩固了新知,而且发展了学生语言。

例如教学《北京》一课,在初读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项活动:现在我们来进行景点的现场解说。介绍时,“游客”向 “导游”提出问题,回答不出可请有学问的“游客”来说……(活动把观察、复述、质疑、讨论融合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复述课文时,教师又设计了一项活动: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现在请全体为首都做一份小小的贡献……正是这种成功的作业设计,引导了学生认真读书。学生通过大量读书,吸收并应用课文语言,改照课文语言,有效地达到了语言训练目的

四、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是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这一个”(黑格尔语),他们的精神需求、兴趣爱好都各不相同。因此,作业设计,其题与要求,应从学生各异的兴趣特长出发,讲究多样化,寓于变化性,以此激发他们对作业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才干,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如《翠鸟》一课的作业设计,我是这样安排的: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其中一至两项作业认真完成:

1.朗读课文,进行课文录音。

2.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描写,画出翠鸟的外形。

3.模仿《翠鸟》一文的写法,写一篇介绍小动物的短文。

4.对本文的优美词句进行摘抄。

5.查资料寻找翠鸟其他名字。

6.把课文改编成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这一组作业设计包含了“读、画、写、抄、查、讲”等多种方式,既给爱画、爱读的同学准备了展示自己的空间,又为爱探索,爱讲故事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一项作业能使他们各尽所长,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自然就高涨起来。

实践证明: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尽量为各方面的学生多提供几种适合他们特点和需要的作业形式,这样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标志设计课作业】 篇9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踪 迹 浮 萍 泉 流 柔 荷 露

2.识字方法:

(1)常规识字:

加一加: 踪 迹 浮 萍 泉 柔 荷 露

换一换:露-霜-雾

偏旁归类:浮 萍

3.易读错字: 踪 柔

4.多音字:露 藏

5.应会写字:首 采 无 树 爱 尖 角

(1)写正确:易写错字:首 (上面不是草字头)

(2)写美观:

①指导书写的字:首 采 爱

②指导要点:

首:点撇对称,首横长且直,“自”宽窄适中。

采:上宽下窄,首撇短小,第二笔居中,撇捺舒展。

爱:首撇平短,图宝盖扁而宽,拖上盖下,友撇捺舒展。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踪迹 浮萍 泉眼 树荫 蜻蜓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理解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踪 迹 浮 萍 泉 流 柔 荷 露”等9个生字,会写“首 采 无 树 爱 尖 角”等几个生字。

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一、教师

(一)设计预习提纲。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二、学生

(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二)其它准备: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预习提纲

学校: 班级: 姓名:

导语:夏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树木枝叶繁茂,花儿艳丽夺目,池塘里荷叶碧绿,荷花粉红;夏天是个生机勃勃的季节,蝉儿鸣叫,青蛙唱歌,蜻蜓飞舞;夏天是个快乐、有趣的季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夏天吧!

一、字词初探

圈生字、画生词、朗读古诗,达到正确流利,尝试背诵两首古诗。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一)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 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

2. 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3、趣味识字:

4.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下面的字:

①踪②迹③浮④萍⑤泉⑥流⑦柔⑧荷 ⑨露

加一加: 换一换:

比一比: 猜字谜:

其它办法:

5、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哪个最易写错?请把它圈出来。

(二)词语

运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踪迹 浮萍 泉眼 树荫 蜻蜓,可以搜集图片或照片,将搜集到的材料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二、文本细读

1.读古诗,说说这两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小池》这首古诗描写的景物有: 、、、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泉水 清泉 荷花 荷叶 流水 水流 踪迹 足迹

3、试着和小组内同学分工朗读古诗。

4、学生质疑: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

1.背诵古诗。

2.收集两首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预习,精讲点拨

栏目设计 预习提纲 预习展示 精讲点拨(这一过程应主要为面向全班小组展示,但这里大部分是围绕小组内部展示来设计的)

导入

一、课堂导入。

1、师: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让人想起古代诗人的作品。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板书:古诗二首 )指导书写“首”:点撇对称,首横长且直,“自”宽窄适中。

预习提纲展示

1. 出示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课件展示)

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书写认真、完成全面)。

初读课文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1.每个小组的 号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做好评价准备。

2、选取小组代表展示朗读古诗,读后让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读正确、读流利两个方面进行点评。

3、教师进行小结,并提示学生易读错的字词如:撑chēnɡ 采cǎi 藏cánɡ踪zōnɡ才cái 露lù 池chí

1.易读错字音

2.多音字“藏”“露”

1.易读错字展示。

注意的字音有:出示

平舌音 采 藏 踪 才 早

翘舌音:撑 池 柔 声 树 照 水 上

用不同符号圈出平舌音和翘舌音。

(提醒大家注音本课中最容易读错的字。)

2、小组合作识字,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①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字卡,小组利用字卡,互相快速认读生字。

哪个字音容易读错,不会的提醒一下大家,并和小组内其他成员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②选小组代表在班级内进行展示自己小组内的识字方法,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③小组展示常规识字(小组成员根据小组长的分工,每人上台展示一种识字方法。如:加一加、换一换、比一比、……)

④组长评价,总结。(其他小组补充)

⑤展示趣味识字(猜字谜、编儿歌的识字方法,展示的同学要问一下是怎么猜或编出来的?)

师补充:

无:天下大变

树:“又”一“村”

尖:上面小下面大

爱:朋友挥帽招手

3.小组展示多音字(根据学生在本课找到的多音字为准)

出示: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捉迷藏( cánɡ zànɡ)

宝藏 ( cánɡ zànɡ)

露出 (lù lòu )

露头 (lù lòu )

4.在小组内说一说正确读音。

5.学生齐读。

指导书写

首 采 无 树 爱 角 尖

(1)学生仔细观察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根据田字格上方的笔顺书空生字。

(2)试着给每一个生字组一个词语。

6.易写错的字:

(1)出示田字格里的字:首 采 无 树 爱 角 尖

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首:点撇对称,首横长且直,“自”宽窄适中。

采:上宽下窄,首撇短小,第二笔居中,撇捺舒展。

无:上横短下横长,竖弯钩伸展

树:中间“又”的捺变点,三部分要紧凑

爱:首撇平短,图宝盖扁而宽,拖上盖下,友撇捺舒展。

尖:上部不要写成小。

角:两横居中与字框不连

(2)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3)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4)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从写正确和写美观两方面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写法。

(3)教师范写,边讲解:

(4)学生练习书写。(小组长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

(5)评价反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书写较好的。(从字体的占格和是否写美观两个方面评价)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书写书写较好的。)

(二)词语

在文中标画出下列词语:

踪迹 浮萍 泉眼 树荫 小荷 蜻蜓

(1)大屏幕出示词语

(2)组员展示(以卡片的形式出现,领读。)

(3)选择其中词语说一句完整的句子。

1. 读古诗。

2. 拓展延伸:收集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在全班交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朗读古诗。

2、班内展示读。教师选出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班级展示朗读。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如:拍手读、男女生合作读等。

根据学生朗读教师指导朗读节奏,教给看停顿符号,教师范读、学生领读。

池 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 池

杨万里(南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 根据节奏小组内互读。

(2) 师生合作读。

(4)拓展延伸:

1.背诵古诗。

2.介绍自己收集的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感受到了夏天景色的美好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两首》限时作业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连一连

lù zōnɡ fú pínɡ róu

踪 浮 萍 柔 露

二、读拼音写字词

ài shù jiān jiǎo cǎi wú

( )国 大( ) ( )( )莲 ( )法

三、按原文填空

1、不解藏踪迹,( )

2、(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板书设计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泉眼 惜细流

小池 树阴 爱晴柔。 夏日美景

小荷 尖尖角,

早有 立上头

通识课作业 篇10

人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我们人类进化的历史过程中,男女之间不仅完成了一个从性别的简单分化,还因为生活习惯与习性和社会分工,产生了从内心到思想的精神层面的差异化,而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性别差异。

由于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即使是高度强调男女平等的今天,男权社会所承袭下来的对女性歧视的思想仍带着巨大的惯性,它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在就业中也同样体现,下面就以就业中存在的性别差异(主要指女性受到的就业歧视或轻视)作分析。(1)就业前的歧视:尽管现在有相关明文法规规定企业不得在招聘要求中标示不招女性,但女性在进入就业市场前,由于其性别受到的歧视,在面试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影响,不招用人单位喜欢。同时,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在不少面试官或老板中,女性被人们期望能够管好家庭,“相夫教子”即成为所谓的家庭主妇,这样的传统观念也剥夺了部分女性工作的权利。(2)就业过程中的歧视:主要是指女性在公司多的福利待遇以及职位安排等方面的歧视,用人单位总是认为女性在工作上“无法胜任工作”或者“并未全心投入到工作中。这也直接导致女性工作职位的升迁。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第一,人们长时间认同“男性能力天生就比女性强”这种“固有”的对男女性别的错误解读,使得在现实生活中,“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等一些男女差异观念被人们认为是理所当然,所以在招聘时因雇主对女性存在既定的偏差,就会有意无意的歧视女性应聘者。这些既有观念的存在,使得女性面临就业时,困难重重。第二,职场性别歧视的又一重要原因是法律政策,虽然有明文法规保护女性就业者的权益,意图减少女性就业中受到企业的歧视,但个人认为某些法规的出台,反而加深了“男女有别”这个观念,反而有意无意的体现差异,使之出现就业歧视。第三,社会对性别的需求,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对男性的需求是普遍多于女性。我们虽然一再提倡平等,对,是没有错。不过,农业社会要求体力,需要男性外出打猎或耕作。而现在的工业信息化社会要求工作人员具有抽象能力和效率,男性大部分天生体力好、抽象能力高、办事果断,这也注定了性别差异必然会存在。

浅析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篇11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作业

学生从开始接受教育的第一天,作业就以其独有的形式伴随着学生不断成长,数学是学生学习任务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巨大意义,而其中数学作业在学生学习数学的道路上也发挥着独特作用,是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有着紧密联系的。与此同时,作业就好像一把双刃剑,在给学生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造成学生的负担,因此,就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仔细思考如何正确运用作业。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内容要更加倾向于趣味化、生活化、多样化以及综合化的方向,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使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小学生要面对的作业量巨大,不仅是来自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常规作业,而且也有来自家长额外布置的家庭作业,导致小学生的课外时间都被作业所占满,课余生活不能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第二,数学作业在内容设计上不合理,大多数为模仿课本的例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题目太少,许多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直在同一种类型的题目绕圈,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化巩固,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第三,小学数学作业内容大多数为计算类题型,很少涉及有关生活知识,数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而作业内容却与生活知识所脱节,不利于学生进行更好地学习。另外,作业通常都是以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为主,很少有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的作业,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以及合作的能力。

二、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实施对策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已经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品,而应该成为锻炼学生能力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每次做作业的过程中知识得到巩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相应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以三个转变为基点,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第一个转变就是变“枯燥”为“有趣”,第二个则是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第三个转变是变“独立”为“合作”,本文以这两个转变为基本点,提出如下策略:

1.作业设计生活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的事物存在探究心理,再加上数学又是一门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小学数学课作业也应联系学生生活,将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另一方面,以前的小学数学作业都是千篇一律,但在新课标理念的作用下,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小学数学作业中,增强学生的兴趣。比如,低年级段的学生在上完有关乘法口诀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以这项内容为基点,设计对口令的游戏,给每位学生发一张表格,要求学生至少找五位进行游戏并写下名字做好记录,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作业设计层次化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传统的作业布置往往都是面向大众,相对而言缺乏针对性,作业设计太难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作业难度适中,对于有能力的学生而言其能力又不能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应该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有层次的作业,也可以设计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一项来完成。比如,学习过有关体积的知识之后,教师分别布置三种类型的作业:(1)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2)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3)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三种形式,难度都不同,让学生自主选择。

3.作业设计多样化

当今的社会,合作能力已经是大势所趋,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要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在作业方面也将以前的独立完成作业形式向合作完成形式转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模式来进行作业的完成,或者可以学生和家长一起共同完成,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比如,在学习多位数加减法这课之后,教师设计“调查自己家用电多少,并计算自己小组以及整个班级的用电度数”这样一个问题,在收集数据过程中,充分发挥分工合作能力,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作业设计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发展进行作业设计,促进学生知识得以巩固,数学思维得以锻炼。

参考文献:

[1]葛建华.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实践与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

[2]王玲.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的有效设计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

上一篇:教师专业技术个人总结2020下一篇:质量管理与认证的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