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双学位专业简介

2024-06-26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双学位专业简介(共11篇)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双学位专业简介 篇1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双学位专业简介

专业基本情况: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自198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5年开始招收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我校该专业是全国第一个工程造价本科专业,也是“十五”、“十一五”江西省省级重点学科,2002年被批准为江西省品牌专业,2008年被评为江西省特色专业,2009年被批准为江西省一本招生专业。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有专职教师17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人,中级职称教师8人,绝大部分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同时本专业还聘请了一批房地产企业、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的资深专家为兼职指导教师。

自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创办以来,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目前已有毕业生2000余人,主要在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从事工程造价咨询、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管理等工作。据统计,全国大部分知名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房地产企业、建筑施工企业都有本专业毕业生。

双学位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并将获得工程造价师基本训练,面向设计、工程监理、施工及工程管理等部门从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以及城市轨道工程等领域的概算、预算、核算等工程造价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双学位主干课程:

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工程定额原理、工程经济与项目评价、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清单计价、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

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本专业只接收主修专业学位门类为工学学士及理学学士的学生报名修读。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双学位专业简介 篇2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

国际上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主要有学徒型 (以科学研究为主) 、专业型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协作型 (教学、科研和生产一体化) 和教学型 (以授课为重点) , 这些模式共生互补, 各自发挥着自身的独特作用。目前, 我国硕士层次的培养类型主要有两种, 即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学术型硕士的培养过程和标准比较完善, 集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为一体, 主要采用学徒型或专业型的培养模式;专业型硕士是面向职业教育的一种研究生培养类型, 以实用性为特点, 主要采用专业型或协作型的培养模式。专业学位培养对象的职业导向性更加明确, 主要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 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内涵不同, 是以一定职业为教育背景的学位类型, 旨在为特定职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与复合型专门人才, 其实质是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化职业教育。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二十年来发展迅速, 培养单位辐射全国, 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起步较晚, 经验积累不足, 因此, 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问题为我国的硕士教育以学术型为主, 对专业型研究生定位不准确, 实践中很多培养单位对这两类硕士在培养模式上没有实质性差别, 漠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滞后于实践的现象明显。目前, 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所用的教材与实际应用衔接不够紧密, 教材明显滞后于实践, 实践应用价值较为有限, 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是国家学位办根据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现状设立的一项专业学位, 主要是为食品及相关行业培养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近十年来, 中国食品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已发展成为中国工业经济中颇具竞争实力和发展优势的重要产业, 连续13年位居制造业之首。在此情况下, 食品工业急需大量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行支撑。调查显示我国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偏小, 硕士及以上层次的专业人才比例低, 特别是在中小型的食品加工企业[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增设, 为提高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供了新的途径。为了给食品加工企业培养更加专业和适用的人才, 本论文结合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规律对于这一部分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 探讨并建立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做了初步研究。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导师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具有良好专业基础、创新能力和参与食品企业研发和实际生产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 并使之成为复合型和应用型专业人才, 为将来增强所在食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就必须有一只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1. 加强高校自身导师队伍建设。

培养应用型研究生对导师的要求应与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对导师的要求有所不同, 应用型研究生的导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更应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而这一点正是长期在高校里从事教学与科研的教师所缺乏的。针对上述实际情况和培养要求, 管理研究生的相关部门应该建议学生选择具备上述能力的指导教师。同时, 学校应该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研发、创新与技术升级改造, 这样所指导的学生可以直接参与企业所需要的科研活动, 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 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和渠道不断加强在校教师的实践培训, 特别是进入生产一线进行科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 校企共享导师队伍建设。

积极推行双导师制的建设, 建立健全双导师制的相关工作职责及认定标准的规范性文件。第一, 导师为学校批准的具备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第二, 导师可以是来自于食品企业单位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为了确保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学校应该制订校内外导师定期交流的机制, 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研究生学习、科研和论文的进展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另外, 专业学位的培养院校应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建立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学位教育师资队伍, 将“双导师制”实至名归, 而不是流于形式[3]。

二、课题的选择与课程体系建设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与一般意义上侧重理论、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教育不同, 专业学位培养对象的职业指向性更加明确, 主要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 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因此, 如何以特定的食品加工企业所需的人才为背景, 进行课题的选择并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的选择和课程内容设置是课程体系的主要内涵, 课题的选择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1. 合理的课题选择。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学制为两年, 由于学制较短, 所以指导教师或指导团队应该进行协商和讨论, 根据自身科研的实际情况与企业的实际需求, 优先为学生选择课题, 并根据课题所涉及的领域为学生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背景课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课题的选择应该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 应该以实用性为主, 立足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人才, 不一定具有很深的学术价值, 但应该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对企业的生产实践具有意义即可。为了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也为了把好人才培养的质量关, 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毕业要求。

2. 构建合理的专业学位硕士课程体系。

目前大多数高校为了让学生拿到专业硕士的学位, 其所修学分基本与学术型硕士相同, 在两年的培养中, 基本有一年的时间在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 剩下一年时间进行资料的查阅、课题的实施与论文的撰写, 笔者认为这样的培养机制具有相当大的弊端。关于与课题选取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结合学分制的实施, 由指导教师、研究生、行业主管部门及企业组成的不同层次的座谈会, 征求关于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在此基础上, 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对这类学生的培养, 应该根据课题的实际情况除十分必要的课程以外, 消除必选课、限选课和选修课之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课程设置面要宽, 而且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特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应该是带着课题和任务来学习的。这就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满足学生在职业背景和课题实施中的需要。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专业硕士的特点, 不过份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 基础课要强调宽广性和综合性, 专业课要强调先进性和实用性。为了增加选修课的灵活性, 可以增加选修课的量, 开列多种菜单, 以套餐的形式供学生选择。要在科学规划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基础上, 安排好他们培养计划中的课程设置, 既要让他们掌握现代科学的最新知识, 又要进一步训练他们作为高层次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应设置若干门反映食品科学领域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成果的知识讲座或前沿性课程, 还要有一些相关领域的课程, 以体现宽广性的原则。在正确、理性认识专业学位教育的基础上, 组织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集中精力加快专业学位优秀教材和案例的编写工作, 使得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得以充分体现, 避免出现学生所学无法应用到实践中去, 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离的尴尬现象[4]。

三、研究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社会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作为应用学科之一, 应该更加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为此,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应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1. 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探索和强化学校和企业教学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基本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其为将来开展课题的必然要求, 可以让这类研究生提前进入实验室, 在导师的指导下帮助上届的研究生实施课题, 从中得到锻炼。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导师的研究领域及服务企业的类型, 建议在校外导师的辅导下, 根据校外导师提出的任务, 结合教师的科研和将来要实施的课题, 直接进入企业, 至少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一个月到两个月, 指导研究生科学研究和生产实习工作, 在此过程中增强研究生的动手能力, 锻炼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生产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这个环节的锻炼, 不仅提高了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食品生产实践的机会, 在导师的指导下, 锻炼研究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为平台, 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从中得到全方位的科研锻炼, 提高研究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论文强调所学的理论和知识要应用于实际的科研和生产工作。所以如何在培养过程中, 增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为此, 学校和学院可以选择一些有着强烈的内在需求、具有较高科研实力及创新能力的大型食品企业开展合作, 依托企业委托项目、企业创新项目等重大项目的研究, 研究生可以得到直接的锻炼机会, 并且跟个人的岗位密切相关, 提高了其科研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 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 这些企业有意愿、有兴趣, 也有资源和队伍来共同培养研究生, 为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与大型食品企业单位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基地, 充分发挥各自在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和资金筹措等方面的优势, 加快提高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 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成果转化;革新研究生培养机制, 加速应用型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 更好地适应学科档次的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 实现学校和企业的跨越式发展[5]。

四、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由初期的规模发展转向了以提高质量为主的内涵发展。处理好质量与规模的关系, 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专业学位教育研究和探索的重点。

1. 建立健全培养质量保证措施与制度。

制定从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全过程的管理规章制度, 规范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是保证和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 也是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基础。制定出一系列规范专业硕士培养的内部文件, 使教师、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在教学、管理、学习过程中都有章可循。在上述制度建立的同时, 积极探讨授予学位的硬杠要求。例如, 有的高等院校需要研究生在国内核心期刊或普通期刊上发表已经见刊的学术论文, 还有的高等院校要求研究生在导师的帮助下申请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笔者认为应该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比较切合实际的学位授予要求。例如, 发表学术论文和申请专利, 如何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达到上述指标, 是否可以组织专家、学校或学院的教授委员会对研究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 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考核, 按照一定标准替代相应的硬杠要求, 并授予学位。

2. 强化过程管理。

参照全日制研究生教学监督机制, 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情况, 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控制制度。我校专业硕士的基础课程教学由学校研究生部统一组织安排, 专业课程由学院安排。在教学过程中, 定期派专家组前往培养点听课, 进行课程教学检查。认真做好论文选题及开题工作,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初始和重要环节, 直接影响学位论文的质量。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 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 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切实做好论文中期考核工作, 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进行到一半时, 应组织相应的中期检查, 以导师为主要驱动者, 以督促为目的, 对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进度、论文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论文下一步的计划等进行及时总结, 学院组织专家组进行考核, 只有中期考核通过后, 方能进入下一阶段论文工作。严格把关论文送审和答辩环节, 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是确保论文质量的把关环节, 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种规范合理的机制,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科学合理地确定抽查对象, 实行严格的“双盲”送审。在论文答辩过程中, 严格审查答辩委员会的资质, 建立回避制度, 对校内专家按照答辩人与导师不见面的原则, 将专业硕士研究生分组进行答辩, 校外专家应当是相近领域的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 要求不是答辩人的兼职导师;完善答辩程序, 首先由答辩人陈述学科基本知识, 然后进行正常的论文答辩;规范答辩方式, 专业硕士研究生要求用多媒体方式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 对专家的提问现场回答;答辩后, 专家进行匿名投票, 形成决议, 答辩委员会主席当场宣布[3,5]。

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要从思想上积极转变观念, 摒弃传统的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而轻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思想。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正发生着变化, 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和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处于同一层次, 而应用型研究生教育指的就是专业学位教育;我们要理性认识到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职业细分、社会需求的必然趋势。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是顺应我国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开辟了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在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使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突出其应用性、职业性的特点, 是其持续、有效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杨晶晶.浅谈打造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硕士专业学位教育[J].法制与社会, 2010, (5) :242.

[2]周鹏, 陈卫, 江波, 陈洁, 陈坚.中国食品科技的发展状况[J].中国食品学报, 2009, (9) :1-6.

[3]张晓曼, 孙晓光, 刘金川, 张彦广, 杨建民.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 2009, (27) :59-61.

[4]邢媛, 林淦生.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2) :76-80.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双学位专业简介 篇3

摘要:“导师工程”是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把“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导向。通过对中青年指导教师的培养、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导师全方位参与学生活动等实现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工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导师工程 能力培养 就业指导 工程能力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1.“导师工程”

通过几年的工程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发现目前面临着如何提高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和工程能力的问题。因此在总结培养过程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导师工程”的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此模式旨在培养掌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工程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导师工程”是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把“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导向,在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职业能力”、“工程能力”的同时,做好研究生就业的指导。

2.“导师工程”实施

“导师工程”的实施主要通过导师队伍自身的建设、校企双导师联合培养和导师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学生活动。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实施导师工程是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一种探索。

2.1培养一批有实际工程经验的指导教师

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一批有实际工程经验的中青年教师作为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青年导师将产、学、研相结合,积累在企业进行科研、工程项目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通过承担生产课题提升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化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并实时掌握工程实际所需的各种应用型软件。

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各类工程项目,进一步提升有着丰富工程实际经验教师的创新能力,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2.2校企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提升工程能力

建立校企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理论应用于实践,增强工程能力。首先通过校内导师理论指导,利用实习实践教学平台夯实理论基础;依托校内导师承担的重大工程,带领学生参与实际工程,同时以实际工程为对象应用独立思考式教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承担实际生产项目过程中提升工程能力。其次在工程企业单位,聘任了一批设计勘察大师、教授级高工为企业导师,依托企业项目,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带入企业,参与完成实际工程项目,在企业导师一线指导下,提升工程能力。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能力的提高,依托校内外导师理论与工程经验,对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创新,构建工程类高级应用人才知识结构体系。为此增加了行业前沿发展讲座,使专业学位研究生了解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拓宽行业视野;还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巩固专业知识,将专业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提高工程应用能力。

2.3推进学生活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不仅仅是指导研究生的学术活动,同时还要全方位参与学生活动,推动职业能力提升。在研究生中开展以“弘禹论坛”为平台的“双促双建”活动,实现研究生道德品质、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开展以“活力100”党建创新活动为载体推进“名师进支部,师生共进步”活动,强化职业观。坚持导师进支部制度,积极发挥导师“三导一率”作用,即导师对研究生在思想上的引导、学术上的指导、为人上的向导以及党员身份上的表率作用。“导师工程”将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的生活学习融为一体。

研究生指导教师与研究生共同制定《成长规划》,指导教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研究生进行工程研究、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施工目标明确。研究生指导教师因材施教,进行正确的择业观导向和正确的择业心理辅导,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及特点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鼓励“先就业,再择业”。实现培养单位就业率100%。

3.“导师工程”取得的成果

3.1提出培养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全工程类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和较高的工程能力。职业能力,即具备职业发展中能独立工作、进行社交、公关、组织、协调、领导能力;工程能力,即解决工程实际专业问题和创造性的解决工程中遇到的新问题的能力。通过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能力与工程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技术与综合素养相结合,培養出符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给专业学位研究生定位的特定高层次的专门人才目标要求。

3.2全面提高工程能力

工程能力的提高是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终极目标,是用人单位对培养单位提出的最实际的要求,也是培养单位一直努力实现的目标。工程能力的提高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统筹实施,通过改革培养方案,统筹规划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工程类高级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通过校企导师联合培养,总结提炼生产实践需求,实施改革培养方案,以专业基础课程、实用型软件课程、实践课程、行业前沿发展讲座四大模块为主线规划课程体系。依托国家级实验平台建立实践实习基地,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结合校内导师的科研项目,在培养研究生基本技能、方法、素养的基础上,进入实践实习基地,在校外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生产任务,强化工程素养、工程能力的培养。

3.3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经过调研和探索,建立了以课题组、实验室作为基础构建支部的纵向支部构建新模式。即以系为基本单位,在系内以课题组、实验室、导师作为构建支部的基点,解决了以往横向设置党支部中存在的因学生毕业支部就解散的弊端,让支部永远存在,在传承支部特色的基础上,推行“导师进支部”,通过导师参加支部的各种活动,发挥导师的“三导一率”作用,继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4.结语

软件工程硕士单证专业学位论文 篇4

电话: 0574-27830778 软件工程硕士(单证)专业学位论文

申请答辩操作指南

答辩材料所需论文模板、申请报告和其他各类表格等均可在:软件学院网站>>教学管理>>表格下载>>论文表格 栏目内下载。

第一步、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1、条件:

(1)在规定的学制内,按照培养方案要求,修满规定学分;

(2)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各个培养环节(包括文献阅读、学术研讨、开题报告),最后完成学位论文;

2、系统操作

(1)登陆研究生院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系统:http://zyxw.zju.edu.cn/PDGManager/,如图1所示: 用户名及密码均为学号(请在首次登录后修改密码,学号首字母“Z”大写)

类别:学生

图1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系统

(2)2018年4月8日前在【学生申请】➾ 完成【读书报告管理】、【开题报告管理】、【预答辩管理】的信息输入,请研究生正确填写专家职称。

1开题报告填写时注意时间,要求开题时间6个月后学生方可提交学位申请,预答辩参照开题论提示: ○证内容填写。

2教学办将于4月10日前审核【读书报告管理】○、【开题报告管理】、【预答辩管理】。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教学办

电话: 0574-27830778 第二步、学位申请资格审查:

1、学院教学办审核在学期间成绩、是否超期、论文格式。●格式审查

学位论文格式审查采用面审形式,具体安排:

地点:浙大软件学院宁波校区教学楼E302室(2018年4月11日~14日9:00-11:00,13:00-16:00)面审格式时请提交:

 学位论文打印稿一本(建议双面打印);

不方便来面审的学生可让同学将上述材料拿来代审,不接受邮件形式审核。

2、格式审查时提交答辩申请报告1份(必须由导师签字)

提示: ①答辩申请报告中课程信息在专业学位管理系统中查询,“课程考试时间”请填写课程学习时间,如“2015年秋季学期”,成绩问题可咨询教学办:0574-27830777。②如有研究成果发表或获奖,请提供原件审核;

3、研究生在请导师签答辩申请报告前,必须向导师提交一份论文查重报告,有效查重报告可以出自:PaperPass等。研究生院将对申请学位的评阅论文抽查,如涉嫌学术不端者,将终止本期学位申请。

4、研究生在4月17日前进入【学生申请】➾ 完成【学位申请】信息输入(各个选项都要填,不能留白)➾【论文提交】➾联系导师给予确认。特别注意:

①请交终稿论文,该论文用于评阅; ②提交的论文经导师确认后不能更改; ③逾期申请将不能参加本期答辩;

④正确填写姓名拼音及出生年月日,姓名拼音标准格式样板:张三(Zhang San)、张三三(Zhang Sansan)、欧阳文(Ouyang Wen)、欧阳文文(Ouyang Wenwen),具体可参照《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 “姓名拼音”和“出生年月日”用于打印学位证书,请务必填写正确。

5、教学办根据网上导师确认及答辩申请报告审核学位申请信息(4月19日前);

第三步、评阅专家论文评阅: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教学办

电话: 0574-27830778(1)教学办统一组织评阅;

(2)评阅工作计划在5月4日结束;

(3)请按照评阅专家给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并对论文评阅修改做出书面说明,带到答辩现场。

第四步、评阅结果和材料准备:

研究生在专业学位管理系统中查询自己的评阅结果(教学办计划于5月7日公布拟答辩名单),如果评阅结果为“通过”,请尽早准备提交答辩材料。

装订好的7本学位论文(对评阅意见做出的论文修改情况说明打印7份,每本论文各夹一份),在答辩现场自行发给各位专家、老师。

提示:

1、建议双面打印;

2、论文装订需要较长时间,请务必在答辩前装订好。

第五步、答辩前提交以下材料:

研究生根据教学办公布的答辩名单,于5月14日前提交以下答辩材料(注:教学办将统一组织论文答辩)

 学位申请书2份(建议正反面打印)

1、在“专业学位管理系统”里“下载打印”模块中下载申请书,其中“课程学习成绩的考核时间”与成绩单上时间一致;

2、填妥其他相关内容,由导师填写评语并签名,并贴上照片;

3、有工作单位的,必须有单位评语及单位盖章。

 答辩记录1份(填妥相关内容,论文题目栏以下留白,正反面打印)

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定稿审核表1份(学院网站-教学管理表格下载区下载,填妥基本信息,论文题目栏以下留白)

 答辩PPT电子版自备(请用office2007版编辑存储文件,陈述时间约10分钟左右)

提示:以上材料5月14日前交到软件学院教学办E302室,确需要邮寄的,请采用服务良好的快递公司(如:顺丰速运),邮寄地址:宁波市江南路1689号浙大软件学院教学楼E302室,朱惠霞老师收,邮编:315048,电话:0574-27830778。快递材料务必于5月14日前寄到。

第六步、论文答辩(时间初定5月19日、20日,地点:软件学院宁波校区)

由教学办公布相关信息,具体安排请关注学院网站通知。答辩当日公布答辩委员会信息后,请研究生进入系统【学位管理】➾【答辩准备信息录入】,完整录入答辩准备信息(职称均为高级,务必正确填写)。

第七步、答辩决议输入:

由答辩记录员登陆研究生院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系统:http://zyxw.zju.edu.cn/PDGManager/。进入【学位管理】➾【论文答辩】,输入答辩决议信息。

第八步、答辩结束材料提交、系统照片确认:

将以下答辩材料提交学院教学办:(1-7项在5月24日前面交,不接收邮寄,面交材料地点:软件学院教学楼E302室)

1)学位申请书2份(一式二份,严格按要求填妥内容,贴好照片、左边用订书机上下2颗装订好)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教学办

电话: 0574-27830778 2)答辩记录1份(必须手抄)

3)独创性声明原件1份(本人及导师签名,另外2份原件装订入论文)4)研究成果、发表论文复印件(如有发表)5)开题报告1份、文献综述1份 6)论文答辩评语(原稿)1份

7)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定稿审核表1份(本人及导师签名)

8)答辩三天后一周内登录专业学位管理系统确认本人照片(务必及时确认,照片未确认的将无法打印学位证书)

第九步、继续关注学院网站【论文】版块的通知,在答辩结果得到学科审核通过后做好终稿论文上传和离校工作。

1)将终稿论文上传浙江大学图书馆,具体办法:在校内网登录浙江大学图书馆主页读者服务论文提交学位论文管理系统(先注册,后登陆进行操作)

2)在学科审核后,研究生登陆管理信息系统—学生申请—论文修改与定稿—定稿提交中上传论文终稿(论文终稿上传很重要,请务必上传)

其中○2学院资料室地址:软件学院宁波校区S215室,○

4、○5项均在浙大玉泉校区图书馆办理(除涉秘论文)。

特别提醒:学院资料室与浙大玉泉校区图书馆办理离校均须上交纸质论文1本(订入论文的独创性声明必须有导师和作者本人签名,要求原件),图书馆论文提交说明请见:http://libweb.zju.edu.cn/libweb/redir.php?catalog_id=10246 3)打印“浙江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离校单”(网站表格下载区中下载),并按要求办理○1、2、4、5项,○○○

关于答辩材料的几项说明:

1、所有答辩材料均打印(以上有说明的除外),签名处须用钢笔填写。

2、《硕士学位申请书》填写:申请书封面上的申请专业填“软件工程”,学院填“软件学院”;申请书中填写到“单位对申请人的评语”栏为止,如无单位则“工作单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栏均填“无”,在申请书中填写“工作单位”、“单位通迅地址”的,必须在“单位对申请人的评语”栏内填写评语、负责人签名,并盖章,单位名称与公章前后保持一致,其余几栏由学校相关部门填写;

3、论文:论文(除论文初稿)采用胶装,封面用白色铜版纸,并要有书脊;

4、论文印刷装订(建议大家就近去文印店装订好论文,以下地址仅供参考):

●天禾图文

地点:

1、浙江大学软件学院西大门北侧天禾图文;

2、宁波市高新区光华路299弄C区12幢1楼1-4号(创新港左侧),联系方式:手机:***,文件传输QQ:50941636。

●星辰图文

地点:宁波市桑田路608号(中山东路口往北30米)电话:0574-87819835,手机:***/***,邮箱:xcsmky2008@163.com,QQ:769798224/286247960。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教学办

电话: 0574-27830778

有关规定重申: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双学位专业简介 篇5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关于2012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12]28号)文件精神,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即将开始,现将我校招收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报考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2.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3.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4. 报考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二、招生的工程领域

序号

工程领域名称

代码

序号

工程领域名称

代码

1

机械工程

085201

11

建筑与土木工程

085213

2

光学工程

085202

12

测绘工程

085215

3

材料工程

085204

13

化学工程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双学位专业简介 篇6

一、_________(乙方)应_________(甲方)委托,通过_________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选拔,拟录取甲方单位的_________同志(丙方)为_________年春季入学委托培养攻读工程硕士(专业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从入学到获得硕士学位的期限一般为_________年,其中_________工程硕士(_________方向)为_________年,最长不得超过_________年,其中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_________个月。

二、丙方在校就读期间,其人事、户口、粮油、医疗关系等均保留在甲方,工资和补贴等其它福利待遇均由甲方负责,食宿费丙方自理,且不享受研究生普通奖学金。丙方因故退学或终止学业,其工作安排由甲方负责。

三、丙方在校就读期间,须遵守乙方的相关规章制度,对违反校纪校规者,乙方将按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追究丙方责任,甲方应积极配合处理。

四、乙方按《_________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对丙方进行培养与学位授予。

五、丙方在学期间,每年向乙方交纳培养费_________元(可电汇或信汇,乙方开户行:_________;帐号:_________;按3年计算,共计_________元),于每年开学前交清,丙方若不交纳培养费,乙方则不予办理丙方的报到注册手续,课程学习成绩亦不予记载。丙方如退学或终止学业,所交费用概不退还。

六、_________工程(_________方向)学生实行学分制,第一、二学年丙方分别向乙方交纳培养费_________元(可电汇或信汇,乙方开户行:_________;帐号:_________,培养费共计_________元),于每年开学前交清,丙方若不交纳培养费,乙方则不予办理丙方的报到注册手续,课程学习成绩亦不予记载。丙方如退学或终止学业,所交费用概不退还。

七、本协议书一式三份,甲方、乙方、丙方均签字(盖章)认可后,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本协议书未尽事宜由三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____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

丙方(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双学位专业简介 篇7

2000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18号文),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促进IC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国家科技部在863计划中安排了集成电路设计重大专项。 在863计划集成电路设计重大专项的实施和带动下, 北京、上海、无锡、杭州、深圳、西安、成都等七个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我国集成电路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大规模需要,改善工科学位比较单一的状况,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我国设置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培养了一批“用得上”的工程技术人才。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设置以来,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好评。由于其生源广泛、数量巨大,培养方法和模式更需要一定的创新性。近年来,在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探讨了一些办学和培养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经验。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事项

1.优选导师,确保培养质量。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形式较新,最初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众多地方借鉴了学术型研究生的办学经验,目前很多学者认为,只要能够胜任学术型学历研究生教育的导师就能胜任专业学位教育。这恰恰忽视了专业学位的知识背景和面向的行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与学术型研究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首先,两者专业基础及学术背景不一样,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系统性方面不如学术型研究生。其次,两者的治学环境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应该选拔具有较强工程背景的教师进行指导。指导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应与学术型研究生指导工作有所不同,应更加注重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经验的培养。而且在学生的课题研究中,指导教师与学生多沟通,将自身融入到学生的实践研究中,带领学生参与技术上的创新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难题,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

2.做到课堂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多年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指导过程中必须注重理论与工程实际应用结合,抽象概念与实际应用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理论易于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师要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本科学历背景、 知识结构和现在的工程方向等,在此基础上,做到课程理论联系工程实际,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满足微电子领域内不同行业的需求,在多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首先,学生可以根据研究方向,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专题理论课程的选择。例如,进行SOC设计的可以选择《SOC及IP技术讲座》课程,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可以选择《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或《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专题讲座,研究空间通信的选择《深空通信技术专题》等等。有针对性地,使学生不是单纯盲目的学习, 这样的培养才能做到理论与工程实践真正结合。实践结果表明,那些课堂上刻苦学习,能够将理论用于实践并努力钻研的学生,将有更好的培养效果和未来发展空间。

3.学位论文选题恰当,工程背景好。选题重要性要放在首位,要求“论文选题来自于工程实践,工程背景明确,应用性强”,有的放矢,结合工程实际问题才是最好的选题。从现实意义上讲,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是发现工程问题并确认研究方向。当前有些专业学位论文质量不高、没有创新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选题不恰当。因此,在选题时,学生应急科研工作之所急, 通过论文工作,使自己既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又能提高科研工作能力。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学术型研究生的选题不同,其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践,应有明确的应用价值,其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技术改造或技术攻关专题,也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是否合格不仅看其理论水平的高低,还要看是否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因此,由于论文选题时,应该从以下几点之一进行把握。1研究性,是否在工程实际中有技术改进和提高。如果是结合重大工程实际课题,在技术上的创新将具有研究性。2创造性,是否在工程领域中有所突破和有所创新,如果一般通过查新,能够申请发明专利的都具有创造性。 3实用性,是否能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三、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方法和步骤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题目确定、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学位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等环节。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二年,原则上用0.75-1学年完成课程学习,用1-1.25学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这些环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合理安排,搞好各个环节的链接,进行一体化考虑。 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够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两年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达到国家硕士生培养的要求。作为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其专业基础相对学术型研究生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进行合理的引导就会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能以单纯拿到毕业证为目标,应更加严格管理、 严格把关,保证培养质量。通过近几年的经验积累,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为例,一般按照下列的步骤进行:第一学期,主要以课程学习为主,并在课堂学习中,定期安排相关教师对本实验室从事的科研项目进行学术讲座,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开展的课题研究方向和从事的科研项目,从总体上进行了解和把握,逐渐培养学生的钻研兴趣。开展教师或高年级学生关于研究课题的专题讲座和基本软件使用方法技能培训,使学生尽快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所需要的基本软件操作方法,如从事ASIC接口电路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就要求掌握Hspice和Candece等软件。在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相关领域知识进行摸底考核,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末位学生进行督促教育,使其尽快的减小自身差距。第二学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工作,将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经验有针对的进行训练。在进入实验室期间,可以将科研任务进行分解,将非核心技术部分交给学生独立去完成,让学生提前进入科研状态,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任务,坚定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心。定期通过实验室的学术活动检查学生课题的完成情况,从总体上把握学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第三学期,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情况和所掌握的知识水平,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进行课题实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课题研究。在学生进入课题研究工作时,导师指导学生了解本研究领域国内外技术发展的现状,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国内外文献的能力,使其在科研工作中大胆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科研工作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学生明确了课题目标,知道为什么做、做什么、怎样做,就能有目标有方向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第四学期,主要是督促检查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在其课题研究过程中应当定期进行检查,避免学生课题研究偏离方向,选择错误的方法。导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在本学期多发表学术论文。发表学术论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勤于思考,提出自己的创新方法,对学生后期的毕业论文撰写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踏实的论文工作是提高个人学术素养和掌握综合知识的最佳途径,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科研实践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培养自主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总之,通过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的相融通;实践与课程学习、业务培养与素质提高有机结合,使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养成了较强的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及自我创新的能力。已经毕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形势一直是供不应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只有好知并乐知,才能使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不断稳定和不断提高。

摘要:为了适应我国集成电路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大规模需求,改善工科学位比较单一的状况,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我国设置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了一批“用得上”的工程技术人才。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设置以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好评。近年来,在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探讨了一些培养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经验。其中关键是优选导师,确保培养质量;做到课堂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学位论文选题恰当,工程背景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科研项目研究,按照学生特点制订课题方向,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

参考文献

[1]谭晓昀,刘晓为.信息企业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探讨[J].科教论坛,2009,(2):7-9.

[2]朱宪荣.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J].化工高等教育,2007,(6).

[3]朱高峰.新世纪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1):3-9.

[4]张华,沈毅.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认识与思考[J].科教论坛,2008,(5).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双学位专业简介 篇8

【摘 要】通过对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设研究,针对其培养目标,注重实践研究,为社会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型人才。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中的实践环节遭遇困境,学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培养环节

1991年我国开始实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09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招生对象开始面向广大应届本科毕业生,培养类型也开始由以学术型为主的模式逐步向以应用型为主的模式转变[1]。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从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学制两年。结合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近六年的培养工作情况,探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探讨一些关于工程实践培养的问题。

1.实践教学现状

对于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本科阶段如所学专业这船舶专业,他们仅参加了校内的金工实习、校外的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对于非船舶专业的学生就更没有接触过这些实习实践环节。

对于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本科生阶段的认识实习是获得船舶与海工结构的初步认识,了解船舶与海工结构生产建造的管理模式、工艺方法和设备,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然而,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较小,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往往也很不理想[2]。

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阶段,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鼓励研究生到企业实习。

1.1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首先是认识上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

1.2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足

青年教师虽然具有很高的学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但大多对企业不了解,自身缺乏实践环节的锻炼,工程实践能力严重不足,很难胜任实习指导工作。

1.3企业缺乏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招生规模的扩大确实给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带来很大的压力。目前很多企业不愿意接收高校学生到企业实习,除了担心出现安全问题、影响正常的生产,更主要的是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均把经济效益作为首要考虑因素[2]。

2.实践教学的解决措施

按照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制定的相关指导性文件规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阶段,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鼓励研究生到企业实习。

鉴于以上现状,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根据自身现状,摸索出一系列实践教学解决措施。

2.1“以软辅硬”的虚拟实验室平台

通过设计、购买、研发和应用集成,构建了包括新船型研发、船模试验、船舶设计、“以软辅硬”8个虚拟模块,学生搭建了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虚拟平台。

虚拟船厂:以U型和L型船厂布局为例,进行了虚拟模拟。船厂的整体布局,龙门吊的运行和布置,车间及功能,钢板切割、焊接车间,小组、大组立搭建布局,涂装车间,船台布置及下水等在船厂的工作流程和建造等。通过该模块可对船厂总体布局及功能有全面的认识。

船舶建造流程虚拟:按照船舶建造技术流程进行模拟。钢板成型、切割、托盘形成,小托盘到小组立和大组立焊接过程,分段翻转,船上管路及设备安装,分段合成,在船台上总装接成船体,船体下水等。通过该模块可帮助学生了解船舶建造全过程。

海洋平台建造流程:按照海洋平台建造技术流程。钢板成型、切割、托盘形成,小托盘到小组立和大组立焊接过程,分段翻转,水下潜体分段合成;机械手操作进行钢管对接、钻井平台设备安装等;海洋平台下水钻井演示等。帮助学生了解海洋平台建造流程。

船上漫游及舾装虚拟:包括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油船三大主力船上漫游。通过指针导引,身临其境地到船上任何部位漫游,人走到的舱壁自动打开,可以观看舱室内部结构、主机及设备、管路及布局、船体内外舾装及布局等。弥补在企业无法实现的船上漫游。

船舶设计模拟:企业船舶设计部门的功能,常用软件及功能,船舶初步方案设计步骤,船舶图纸及型线,船舶绘图规范要求,设计规范及设计、合同设计、船舶设计中注意事项等。通过上述船舶研发设计过程、资料、规范和注意实现展示,对学生进行船舶研发设计全过程训练。

船舶结构试验演示:包括动态应变测试实验,悬臂梁弯曲实验,单跨梁弯曲和压杆实验等设备使用指导,实验现象演示,试验结果处理和分析等。这些试验也是科研试验的试验设备、试验方法和数据分析等基础。

船舶性能试验演示:包括船模重量重心测试过程,船模浮態调整,船模安装,船模阻力实验,船模耐波实验,试验设备及注意事项、数据处理等,进行船舶科研试验过程训练。

配套的硬件平台建设:新购进高性能计算机81台和配套的局域网及刷卡管理系统,用于上述虚拟软件演示和培训。试验平台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事先约定,刷卡进入。

2.2校企校所工程实践基地建设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核心是专业实践,重点要提高研究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只由高校教师来指导研究生则无法达到上述目的,必须由高校教师和企业或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因此,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基于产学研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单位已成为最理想的培养模式。建立联合培养合作单位可以促进高校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利用社会资源创造课题研究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环境,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建立联合培养合作单位可以提升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社会声誉,提高他们的人才积聚和储备能力,并促进其增大研发投入和增强创新能力[3]。

在学校已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行了工程实践中心建设。与工程实践中心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在乙方建设甲方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目前已经与13个造船企业和研究所签订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协议,并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模式。其中与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共建两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通过校企校所工程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了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学生通过到企业进行实习,在企业进行学位论文,使得企业的生产实践能尽快转化成学(下转第170页)(上接第57页)生的学习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快速更新。同时,实践中心的建设使得产学合作教育有了可靠的形式和载体,以中心为平台,使得高校将有机会结合来自企业的思维方式,有机会将企业的生产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这为顺利实施产学合作教育创造了条件。在建设过程中,师资队伍也获得了双赢,高校青年教师在企业实训增加了实践经验,企业员工有机会来高校进行再次充电,进一步提升自我理论、技术水平。 [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Z].2009.

[2]刘刚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校企合作探讨[J].船海T程,2011(4):34-36.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双学位专业简介 篇9

(化学工程领域430117)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苏州大学化学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化学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化工、制药企业、高分子合成及加工企业,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化工、制药、高分子合成及加工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

具体要求如下:(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服务。(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3)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5)具有健康的身心。

二、入学要求

招收对象主要为:取得学士学位,从事3年或3年以上工程实践工作,经所在单位推荐的优秀在职人员。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指导教师与教研室或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基本方法,并特别要注意因材施教,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在需要和可能的前提下,也可采取与国内外同行学者或单位进行联合培养的方式,尤其是与企业等实际单位进行联合培养的方式。

要突出专业学位的应用性强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研究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学方式可以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现场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尤其要重视和加强案例教学。

具体如下:

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3、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研究方向

1、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传热与节能、传质与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

2、高分子化工:聚合反应工程、高分子合成技术、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精细高分子、功能高分子材料。

3、环境工程:工业分析测试技术、工业品质量管理、工业环境评价与污染防治。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学分不少于28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一)学位课程(27学分)

1、公共课(9学分)课程名称 外语(含专业外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自然辩证法 工程数学

2、专业必修课程:(18学分)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 课程名称 高等化学工程 高等反应工程 精细化学品化学 中间体化学及工艺学 高等高分子化学 化工设备设计基础 化工工艺计算 计算机应用技术 高分子化工方向: 课程名称 高等化学工程 功能高分子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中间体化学及工艺学 高等高分子化学 化工设备设计基础 化工工艺计算 计算机应用技术 环境工程方向:

学时/学分

144学时/4学分18学时/1学分18学时/1学分54学时/3学分

学时/学分

72学时/4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学时/学分

72学时/4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课程名称 高等化学工程 现代仪器分析 环境分析与监测 环境污染与治理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工程 清洁生产 计算机应用技术

学时/学分

72学时/4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须选修2门课程,至少达4学分)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 课程名称 功能高分子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现代仪器分析 环境分析与监测 环境污染与治理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工程 清洁生产

高分子化工方向: 课程名称 高等反应工程 精细化学品化学 现代仪器分析 环境分析与监测 环境污染与治理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工程 清洁生产 环境工程方向: 课程名称 高等反应工程 高等高分子化学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功能高分子

学时/学分

学时/学分

学时/学分

72学时/4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72学时/4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72学时/4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化工工艺计算 化工设备设计基础 精细化学品化学 中间体化学及工艺学

(三)必修环节(4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论文中期报告及学术交流 工程实践

六、学位论文与学位论文评阅、答辩

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1学分 1学分 2学分

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双学位专业简介 篇10

(2005年7月30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二届第5次会议通过)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关于制定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试行)》,以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以下简称“研究生院”)按照国家招生政策和规定录取的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第三条 申请条件与资格审查

申请人须具备以下条件方可申请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达到学分要求。

三、按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要求(试行)》,提交学位论文。

四、申请人应在正式入学之日起5年内申请学位,逾期不再受理。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委托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

第四条 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申请人应完成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的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一、申请人应在正式入学之日起3年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成绩合格。课程学习总学分应不少于28学分,其中必修课程至少17学分、选修课程至少3门11学分;

二、申请人在提交学位论文前须完成所有必修环节(包括论文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和学术报告等)5学分。第五条 学位论文要求

一、工程硕士生完成必要的课程学习后,应尽早开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工程硕士生一般应至少有一学年的论文工作时间,论文 实际工作量一般不少于一年半。

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内容及具体撰写要求参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要求(试行)》。

三、论文应在中国科学院院内导师和来自企业或工程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导师(以下简称双导师)的共同指导下,由工程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由双导师负责对学位论文的学术性、真实性和撰写的规范性进行预审,预审未通过者,不能进入论文评阅和答辩。

企业或工程部门导师的遴选工作由各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具体负责,遴选通过者名单报研究生院工程硕士教育管理中心备案。第六条 学位论文评阅

一、工程硕士生学位论文完成后,送交所在培养单位进行学位申请资格审查。审查通过后,培养单位应聘请至少两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对申请人的学位论文进行评阅,其中一名评阅人应来自企业或工程部门。论文评阅时间应不少于15天。论文评阅人建议名单可由导师提出,培养单位审核后报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以下简称研究生院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备案。申请人的导师不能作为论文评阅人。

二、《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设计)评阅书》(见附表2)应由培养单位专人统一寄送和回收,申请者本人及导师不得参与。论文评阅人名单应对申请者保密,评阅意见及有关材料应密封传递。

三、论文评阅过程中如有一位评阅人持否定意见,则再增聘一位评阅人进行评阅;如累计二位评阅人持否定意见,则本次学位申请无效。

第七条 学位论文答辩

一、工程硕士生学位论文评阅通过后,由培养单位组织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成员组成建议名单可由导师提出,培养单位审核后报研究生院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备案。答辩委员会应由不少于五名本学科专业和有关学科专业的正、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中须有一名来自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担任。申请人的导师不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

二、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出席论文答辩会和答辩委员会会议,在答 辩前必须审阅论文,答辩时进行提问和参加投票表决,未出席的委员不得委托他人或以通讯方式投票。

三、答辩委员会根据论文达到的水平以及答辩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表决票见附表4),获全体委员2/3以上(含2/3)同意,方可做出建议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决议。对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后重新答辩一次;若答辩委员会未做出修改论文、重新举行答辩的决议,或申请人逾期未完成论文修改,或重新答辩仍不合格者,以后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四、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填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情况和学位授予决议书》(见附表3),决议书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研究生院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论文答辩应有详细的记录,除有保密要求外,论文答辩一般应公开举行。第八条 学位授予

一、工程硕士生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将申请人的有关申请材料报研究生院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进行初审。研究生院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按照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坚持原则,严格把关,对学位申请者的情况进行全面审查,综合评价,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经全体成员过半数以上同意,方可作出拟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决议。

二、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于每年春季和秋季召开全体会议,审核、通过各培养单位报送的拟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人员名单。审核通过者名单由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发文公布,同时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办统一印制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第九条 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实施办法(暂行)》(院发学位字[2003]125号)自行废止。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双学位专业简介 篇11

一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水利水电学院水利工程专业以实际应用和职业需求为导向,将专业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先进方法和能力培养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基于水利工程领域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现状,建立针对性强、知识结构完整、课时配置合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时充分考虑与水利工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相联系,提高所培养研究生在本行业相关职业资格认证中的优势;同时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中期考核与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术年会有机结合,不仅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和论文研究进展情况,同时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同时,根据学校与行业联系紧密的特点,发挥校友纽带作用,依托校友关系在青海、新疆、甘肃、宁夏、陕西、黑龙江等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已建立实践基地有19个,其中西北水电勘测设计院、中国水电第三工程局、中国水电第十五工程局、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等西北大型企业更是与水利水电学院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议,并设立了研究生实践基地。同时学校投入大笔资金建设实验室及完善实践基地,各大型企业均有配套资金用于实践基地建设与完善。

为了更好地推行本培养模式,水利水电学院不仅在硬件上进行改革,在软件配套上同样极为重视。学院秉承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原则,为培养研究生建立了一支校企联合,以名师、专家为主体的实力雄厚的培养团队。同时学院还投入大笔资金用于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专家讲座、学术论坛,进而为研究生学习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鼓励学生多与企业联系,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并向参加企业实践的学生每个月发放一定额度生活补助。

同时为确保校外导师培养质量,水利水电学院还制订了严格的校外导师遴选制度,要求校外导师需由经单位推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本人认可的人员担任,同时要求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极为了解本工程领域前沿发展状况且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年龄不超过55岁;掌握本专业学位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学或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解决所属专业学位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立指导硕士生进行实践活动和论文写作的能力。校外导师负责制定论文研究计划,检查论文进展情况,作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工作,督促论文工作进度计划的按期完成,保证3次进度报告的考核与检查。双导师应加强联系与沟通,为专业学位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负责。

在整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工程技术实践与工程管理实践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能力的培养与指导,以及论文选题与学位论文实践部分的指导等。校外导师应经常交流指导情况,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不断提高。为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每名校外导师须与我校一名导师合作共同指导,不可独立指导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成果

1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在推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几年时间内,已毕业研究生在各自单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一批大中型企业的董事长、经理、企业的总工等,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企业的技术进步、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我校毕业的工程硕士夏忠,是全国首届“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端木礼明作为河南黄河河务局总工,主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多个专题和项目。

2产生学校其他学科探索校企联合培养的联动效应

继水利水电学院水利工程专业推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取得一定成效之后,学校其他专业亦纷纷推出适宜自己专业的校企联合模式,电气工程、工商管理硕士还被选作为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学科,电气工程学科与西安宝德自动化有限公司签署了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协议,并设立了研究生实践基地,同时设立每年10万元研究生创新基金,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新型模式的推出,在学校内产生了较好影响。

3推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改革

由于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目标不同,就业方向不同,因此,在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同时,必须改革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机制,提升学术型研究生理论与方法创新能力。由于本专业用于创新,结合严格、缜密的培养方案,我校水利工程(本、硕、博)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进一步促进提升了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水平。

4促进同行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

2011年11月,召开了由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承办的全国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会议就“全面推进工程硕士培养工作,切实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进行了探讨,我校做了大会主题发言“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探讨”,与兄弟院校交流综合改革经验,反响较好。

三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主要体会

1以实际应用和行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了培养方案

根据行业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的需求,优化培养方案,制定面向企业的课程体系;根据工程技术难题,确定论文选题;采取校企联合指导小组模式,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工作;论文采取企业和高校双盲审制度,保证培养质量。

2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构建了校企联合的订单式培养模式

以人才需求和科技合作为基础,以订单式培养为着力点,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实现校企双赢。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企业人才引进提供了便利。

3以能力素质提高为核心,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订单式培养为主线,在招生中,实行双向选择,校企联合考核能力,订单式招生;在理论实践与教学过程中,实行模块式培养,半年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半年在企业、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完成实践环节;在论文研究阶段,一年时间在企业完成论文工作;毕业后订单企业审核并就业。

西安理工大学在水利工程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严谨的治学作风,严肃的教学态度,严格的培养管理”的优良传统;我们将不断加强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与实践,依托学校学科和企业优势,构筑高水平的办学平台,实施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模式,注重基础,强化实践,致力于培养扎根西北、敢为人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

四关于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思考和建议

我校水利水电学院的这次创新性研究培养模式改革,根据行业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的需求,并进而优化培养方案,制定面向企业的课程体系;同时根据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难题,确定论文选题,采取校企联合指导小组模式,指导学生开展论文研究工作,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实现了校企双赢。

研究生经过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培训具有了就业竞争能力,但由于国家近年来本科生、研究生的招生数量逐年增大,因此就业时本校学生之间竞争也非常激烈。为缓解研究生就业压力,可以考虑订单式培养模式。在招生中,实行双向选择,校企联合考核能力,订单式招生;在理论实践与教学过程中,实行模块式培养,半年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半年在企业、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完成实践环节;在论文研究阶段,一年时间在企业完成论文工作;毕业后订单企业审核并就业。一方面解决了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问题,另一方面缓解了学生就业压力,再次有效实现企业双赢。

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对全日制联合培养学位研究生实践单位的政策或资金支持力度,并尽快出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标准及考核方法,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钰,康妮,刘惠琴.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5-7.

[2]虞翔,汪信,张建宇,夏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和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24):4-77.

[3]崔杰.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几点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6(88):15-20.

[4]张春华,孙鹏江.研究生、大学生就业指导[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19-20,45.

[5]王开业,刘光慧.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及措施[J].教育探索,2002,(10):53-54.

上一篇:清华大学法学院复试下一篇:一封家书初中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