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文化元素

2024-10-11

妈祖文化元素(精选8篇)

妈祖文化元素 篇1

凸显主题文化元素

在台湾考察期间,福建旅游业者发现,为使本地乡村旅游项目成功经营,台湾各地业者都会结合当地特有的自然景观、农林渔牧等产业,融合文化要素来发展自身特色。“地方文化入菜香。”谈及金都餐厅制作佳肴秘诀时,林素贞如是说。梅子酒庄开发出的酒制品除了传承信义当地传统佳酿技术与风味外,酒类产品的命名以居民生活故事作为主轴,例如:“忘记回家”、“梅子跳舞”、“山猪迷路”等活泼的命名,让农特产品不再只简单的土产,而是将生活文化与土产结合在一起,购买者感受到的也不只是单一的商品,还能透过商品了解产地的生活故事。在头城农场,文化元素是卓妈妈藏酒屋一大特色。主人十分注重对酒的形象展示,有的酒有独特的外包装设计,将个人照片印在瓶身上,赋予每瓶酒以个性;在酒的陈设上注重与农场自身特点相结合,将形态各异的陶制动物形象或农家器具与酒品搭配,打造出一副别样的农家酒庄风味。

此外,在伴手礼的打造上,也凸显主题文化元素。比如姜麻园,以生姜为主题,游客可体验生产过程、品尝姜汁养生茶、购买姜饼等伴手礼,成为独特的生姜文化体验园。

很多福建业者接受记者采访时反映,福建乡村旅游的产品更新换代比较缓慢,本地文化挖掘明显不足,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黄海玉建议,首先,乡村旅游经营者应该收集有关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熟悉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在接待游客时,可以做导览介绍,使游客能够对当地民俗风情有所认识,亦可增加重游意愿。同时在各自经营上,要有自己的主题品牌文化,才能凸显自己的独特和差异性,形成新颖的体验性产品,如此旅游产品才具有生命力,才会持续不断吸引游客的到来。台湾乡村旅游协会会长郑健雄教授也分享他的文化元素营销——先是通过举办主题文化特色、大型活动或庆典营销来吸引人潮,人潮涌入时,设法塑造“文化体验强度”及提供餐旅服务,想办法让游客花更多的钱,此即留人留钱,唯有让游客惊讶、非常满意,才能产生口碑与重游,此即赢得口碑。

妈祖文化元素 篇2

关键词:动画电影,有效对接,本土文化元素,外来文化元素,新媒体传播

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了著名的“地球村”概念, 这一乌托邦式的构想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成为了现实, 全球化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 加强了各国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1 根植本土化土壤:美国动画电影成功的内因

任何文化艺术的生命力必须与本土文化紧密结合, 美国动画电影也不例外, 它们总是反映、传播着美国的文化价值观, 不管这种文化价值观的正确程度如何, 能否被其他国家所接受, 作为电影创作总是受到本国文化价值观影响, 当然影视创作者总是试图传播那些大家普遍认可的文化价值观。美国作为电影大国, 动画电影发展的势头相当迅猛, 影响力较大的如制作出《冰河世纪》的福克斯公司, 制作出《小鸡快跑》《怪物史莱克》的梦工厂, 制作出《兔巴哥》《猫和老鼠》《空中大灌篮》的华纳电影公司, 还有制作出《疯狂动物城》的迪士尼公司等。在美国的动画电影中, 无时无刻不宣传着本国的核心价值观, 而且这种价值观并不是以说教的方式强硬的植根于每一个受众, 而是充分考虑到各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娱乐趣味、审美元素以及各类文化元素等, 以一种有趣好玩的方式渗透到片中动画人物的言行举止当中, 在人类的一些共性中传播信息, 给全球的广大受众传递出一种普遍的价值思想和观念。在美国的动画电影中, 最常见的因素就是对爱情的描绘、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思想、歌颂人性的光辉, 及鼓励人们求真善美, 像《白雪公主》《猫和老鼠》等这类动画电影, 而《疯狂动物城》这部影片则很好地诠释了以上这些元素, 兔子朱迪从小就梦想能成为动物城市的警察, 尽管身边的所有人都觉得兔子是不可能当上警察, 但她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 跻身到了全是大块头动物城警察局, 成为了第一个兔子警官, 而且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还与自己曾经的对手狐狸尼克成为了好朋友。在该片中, 迪士尼公司积极地寻找东西方文化的契合点, 表现出纯真美好的情感基调, 轻松地调动了观众受众的观影情绪, 使传者与受众之间产生了共鸣, 制作精良的画面和有趣的故事情节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了大批受众, 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 得到了受众的认同和喜爱, 正因如此, 美国动画电影才会在世界范围内声名鹊起。

当然, 美国动画电影中也传播了一些与中国社会实际不相符合与中国观众审美不一致的因素, 我们在引进时应加以区别或处理, 或者在观赏时对青少年受众进行科学引导。

2 有效对接外来文化因素——外因

文化的发展与生物的生长一样, 外来因素的作用已不容忽视, 本土文化必须不断借鉴、融合、对接外来文化因素才能获得新的动力, 从而激发本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美国动画电影中借鉴、对接了大量中国元素, 深受中国受众喜爱, 也为西方观众打开了视野, 实现了双赢。这是因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逐渐收到各国人民的青睐。今天的中西文化碰撞已不再是西方处于绝对优势, 相反, 当今的西方文化在寻找现代化出路已越来越强烈地将目光投向东方, 投向中国, 也正是基于中国元素在美国动画电影中的展现, 使得越来越多的国人更宽容的接受它。美国迪士尼公司根据中国优秀传统民间故事《木兰从军》改编的动画电影《花木兰》, 是中西结合中的经典作品, 可以说是将美国本土文化与中国文化实现融合的成功典范;2008年, 《功夫熊猫》的出现更是融入了中国的精华, 熊猫是中国的国宝, 而功夫是中国的国粹, 都相当多的承载了很多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在《疯狂动物城》这部电影中, 也有中国元素的体现和折射, 如主播以熊猫的形象出现, 而且这个熊猫还是中国特供, 在加拿大影院播出时的主播是一只麋鹿, 日本是狸, 巴西是美洲豹, 澳大利亚则是只考拉, 从这方面来讲, 中国及全世界的受众就会很宽容友好地接受这种策略。如果单从票房来看这部电影的传播效果的话, 据有关数据显示, 该片中国首日票房2 239万元, 周六、周日排片票房呈现逆势上涨, 首周3天票房累计1.55亿元, 该片北美首日票房1946.9万美元登顶周五票房榜, 首周末票房累计7 370万美元, 最终北美总票房累计3.4亿美元。“大众”与个性、自由无关, 但与精英相对, 与阶层、品味、格调与自我意识有关。从口碑角度来讲, “该片厉害的是构建了独立的世界观, 画风也保持了迪士尼特色的可爱形象。情节上并非剑走偏锋, 故事不复杂却又有反转, 小朋友能看懂, 大人也能有思考, 是‘童话喜剧’和‘寓意电影’很好的平衡, 而且加入的动作、悬疑、政治和罪案等元素, 是很少在合家欢类动画中看到的。”影片的设定相当的疯狂, 但是片中描绘的城市就跟真实存在一样。影片无论是叙事节奏还是充满细节的故事背景都充满了活力。这些都伴随着中国因素的叙述与展现。

3 传播者对受众市场的科学对接

在电影市场, 受众同样是上帝, 创作者充分考虑受众的要求, 美国动画电影作为特殊的电影子类别, 主要对接了少儿与老年观众。从全球看, 动画电影的受众定位一直都不是太明确, 所以, 要制作出迎合普遍大众的真正的有营养的动画电影着实要下一番功夫。根据拉斯韦尔的5W模式, 其中的“Who”可从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从电影制作者的角度来说, 迪士尼公司想给观众传达一种积极的正能量, 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哲理, 通过电影中动物的形象表现人性以及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看到动物世界里的勇敢、勤劳、忠诚、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以及一些比较阴暗的一面来折射生活中的一些现状。能让受众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把兔子朱迪当作这个故事的传播者, 它就是想通过自己追逐梦想的过程, 传达给受众坚持会给人实现梦想的权利这一讯息, 在逐梦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气馁, 不付出永远就不会有收获。如今动画电影已经不单单是给孩子们看的一种表现形式了, 很多成年人也非常喜爱动画电影。对于小孩子来说, 动画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灵动活泼的举止行为体现比一般说教式的影片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对于成年人来说, 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与日俱增的压力, 对动画中表现出轻松自由活泼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自我价值观的追寻都有很重要的价值意义。而对于老年人来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 心中“孩子气”的心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 共同去寻找被生活磨损掉的那份纯真和一直以来对乌托邦式的憧憬。《疯狂动物城》不仅仅是一部适合儿童看的电影, 对成年人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也有一定的启迪, 虽然披着童话故事的外衣, 却不知不觉地讲述着颇为深刻的人生哲理。电影中清一色的各种动物, 实际上是成人社会中各色人等的化身。主角兔子朱迪是一位对未来充满憧憬的乡下姑娘, 她违背了父母安于现状的意愿, 怀揣着保护世界安宁、主持正义的当警察的梦想进入繁华大都市。但初入职场的小兔便尝尽各种职场潜规则, 随后她发现了这个世界并非如表面那样充满了阳光和友善, 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 存在着很多难以逾越的鸿沟。朱迪在追逐自己梦想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坎坷, 甚至一度回家种起了萝卜, 但是她心中当警察的想法一直都在, 后来经过自己的不懈的努力, 最终实现了自己当警察的梦想。这样很好地为受众传播了一种正能量, 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对于小孩子来说, 在自己心里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 并像朱迪一样朝着那个目标努力, 积极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对于成年人来说, 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压力的增大及现实的残酷等, 使他们迷失在了生活中, 他们需要通过这种励志有深刻哲理意义的影片来找回自己曾经的初心。“人的行为首先是受他们的信念支配, 也受由这些信念所形成的习惯支配。这些信念调整着我们生活中最无足轻重的行为, 最具独立性的精神也摆脱不了它们的影响。”[1]因此该部影片探讨的深度和广度, 并不是一部动画片所能承载的。在类型上, 电影也进行了杂糅处理, 有黑色犯罪类型、社会问题类型、英雄类型, 因为巧妙的隐喻和天衣无缝的剧情设计, 其观赏性甚至超过了很多同类型的电影, 大大满足了受众对不同类型影片的需求。因此, 动画电影的发展不应该再一味的讨好儿童而制作, 用一些枯燥说教式方式灌输给儿童, 而是结合儿童和成人思想意识的契合点, 真正的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的文化需求。

4“故事为王”:美国动画电影成功的灵魂

如果说新闻报道、普通电影等是“内容为王”, 那么动画电影的灵魂就是“故事为王”, 美国动画片 (含电影电视) 的故事性强, 富有吸引力, 如《猫和老鼠》, 故事情节设置巧妙合理, 能够吸引观众, 同时寓观点与故事之中, 展示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自然能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疯狂动物城》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了“故事加内容寓意”的作用, 让处于对自己怀疑的人重新找回自己, 找回自己的初心。因为在影片上映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梦想”“职场规则”“感恩”等影片中折射出来的话题成为大众的讨论点。“受众可以从大众传媒中获得新的见解, 也可以加强其原有的价值观念, 或改变其原有的看法或态度, 甚至可能发生观念上的变化。”[2]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受众在自己思想以及价值观上的升华, 改变对自己的怀疑态度, 重新树立自信心。在传播内容方面, 该部电影传达给受众很多的人生哲理, 把最真实的想法以动物人性化的方式展现给广大受众。就是要传递给广大受众的内容, 即“say what”, 在生活中, 我们经常都会接收到他人给我们贴的各种标签, 类似兔朱迪接到的“兔子不能当警察”等。当我们接到这些标签, 并且认可这些标签时, 我们真的就会朝着标签中的我去靠近, 慢慢地成了那样一个与标签一致的人。这就说明, 事实上没有人能够定义“你是谁”。他人给你贴的标签, 只源自于他人的角度, 有它的局限性笑着面对偏见, 做好自己真正想做的。而兔朱迪之所以能破案, 她的朋友狐尼克功不可没。兔子朱迪的专业, 加上狐尼克的足智多谋、人脉广阔, 令他们成为“最佳拍档”, 向着共同的目标进发, 成功破获大案, 说明仇敌也并非不能转化为朋友, 有些干戈, 会在岁月中不经意地化成玉帛, 甚至升华成至为宝贵的友谊, 这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有着很深刻的指导意义。羊副市长随意且无理由地被狮子市长差遣, 使来唤去, 让其价值感尽失, 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说明做人不可太嚣张, 也不可因为自己的权势、地位而居高临下, 包括在职场或在家庭里。否则危险就在不经意间慢慢积聚、暴发。在职场中, “人格”应该是平等的, 只不过是每个人的分工不一样, 不应该趾高气昂目空一切, 而是要学会尊重别人等等。在《疯狂动物城》中折射出很多生活中面对的现实, 它都以一种趣味横生的表现手法体现出来, 让受众在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下接受这种熏陶。

5 新媒体传播:动画电影的外力宣传推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互联网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成为电影投资方最重要的宣传渠道。现在的电影除了保留传统的宣传手段如影片发布会、路演等, 还很好地利用了微传播的途径, 如微博、微信等。“较之传统媒体与一般网络传播, 微传播环境中, 自由的传播与表达权充分实现了、体现了用户的参与感、主导欲、表现欲、自豪感、快感, 这使得文化知识的传播更容易、更快速、更广泛。”[3]社交媒体通过人际关系来影响受众, 发挥改变受众态度和行为的效果。舆论领袖既是受众的一部分, 同时也能够影响一部分受众, 在传播过程中有巨大的影响力。《疯狂动物城》的宣传, 把重点放在了“口碑营销”上。“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 可以影响和制造舆论”, [4]在豆瓣和猫眼电影等各类电影网站放出高质量影评, 全方位拆解故事结构、耗资巨大、彩蛋解析、价值观分析、政治梗分析。2016年2月26日, 迪士尼电影中文官方微博为获得第88届奥斯卡提名的多部电影制作了“动物城”版海报。将主演照片与年度奥斯卡热门电影海报相结合, 例如《间谍之桥》《大空头》等, 2016年3月3日, 上映前一天与“饿了么”送餐软件合作, 推出“疯狂动物城”惊喜早餐等宣传手段, 在电影还没上映就已经先火了起来。除自我传播之外, 人际传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电影热映那段时间, QQ空间、朋友圈和微博等社交平台都上传了关于兔子朱迪、狐狸狐克及树懒的图片, 架构了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的桥梁, 使观众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些动物的形象以及该部影片所要传达给受众的讯息。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宣传手段, 以及大众对影片的普遍褒奖, 使这部影片叫好又叫座, 形成了“强大效果”论。“其重要原则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境况中, 如果能够顺应事态的客观发展和公众普遍的内在需求;如果能够抓住时机, 控制局面, 引导受力的感知、认识、情绪和行为:如果能够根据传播理论的原则, 谨慎地筹划节目和传播活动, 确立明确的传播目标, 妥善重复有关讯息, 那么, 大众传媒就可以产生强大的效果。”[2]物欲膨胀、生活节奏相当快的当代社会, 一部以轻松幽默励志的方式制作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自然能受到众多受众的喜爱。

在信息交流日益迅捷的今天, 各国间的文化艺术相互渗透, 相互学习, 在制作、宣传以及创新等方面, 美国电影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好的艺术形式就应该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创新, 借助于当下的各种传播渠道把讯息内容传达给受众, 引导大众舆论向好的趋势推进, 力求使每部电影在传播上能达到的最理想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M].济南: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2]杨中举, 戴俊潭.新编传播学教程[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6.

[3]杨中举, 公衍梅, 路双.微传播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6.

中国元素,文化提升品牌 篇3

甚至一些国外知名内衣品牌在设计风格上开始寻求中国元素,将中国传统花卉图案融入其中,形成既性感又雅致的独特魅力。

“不管是意大利还是法国设计师,他们设计的往往是符合或融合本国元素的东西,中国如果丢掉本土的东西,便没了特色,也缺乏市场竞争力。我觉得还是要融合中国自己的东西,让世界为你们而疯狂!”意大利设计师ROSA如是说。

显然,目前在中国无论是文化界、营销界还是广告界,他们已经意识到了中国元素的重要性,甚至开始肩负中国元素的复兴使命。

2006年10月27~29日,昆明注定成为广告、策划、营销人关注的焦点。此间举行的首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颁奖典礼和中国元素国际高峰论坛,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目光。在中国、美国、法国、日本、韩国、西班牙等多国业内人士的联合推广下,中国元素似乎一夜之间升温,并成为近期互联网上最热的词汇。

“中国元素在当前成为热点与时代背景有关,中国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六大强国的时候,中国成为了世界的焦点。”

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董事长叶茂中对记者说,这个热点反映了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关注中国在发生什么,中国拥有什么。过去对中国文化在产品的运用上只是处于一个技术和符号层面,现在上升到一个心理层面,就是让世界来听中国的声音。唐装、丝绸之路等文化层面的东西越来越多地被企业发现和运用。

世界关注中国,中国融入世界。当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国际,进行品牌输出的时候,如何体现中国文化,已经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了。重要的是,当中国产品在全球的比重越来越大时,所倡导的中国元素其实就是中国形象和中国产品的代名词。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施旭升说,无论是中国产品还是中国形象怎么识别,怎么代表中国,怎么让中国价值在广告、营销领域中发挥作用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中国形象在英文中就是China—imaging,它不单是一个符号层面的意义,Made-in-china的东西在世界上太多,但通过产品能看到中国文化或代表中国的却不多。如何让中国产品真正代表中国形象,通过中国元素来提升中国品牌形象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事实上,当中国的传统文化被我们自身忽略的时候,国外企业正在大肆挖掘中国文化,把中国元素充分运用到产品当中,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回味的是,当那些外资品牌利用了中国元素之后,反过来在中国市场却深得消费者的青睐。

以NIKE为例。去年NIKE的设计师们专门为小皇帝詹姆斯设计了一款新鞋詹姆斯四代——中国红;此款鞋在中国市场只限量发售4500双,这个产品的理念和设计元素正是挖掘了中国传统的帝王色彩 新鞋的鞋盒以古代帝王的皇城门为主题,融入中国帝皇气派,鞋盒整体造型酷似中国皇帝玉玺,在盒内还配有类似玉玺的中国印章,球鞋内侧还印有代表中国区号的字样“0086”……处处彰显着中国特色,并且在鞋盒内外都印有詹姆斯独有的个人LOGO。这双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球鞋,将美国的篮球鞋文化与中国古典文化进行完美融合。并在发行的主场地,NIKE还特别选用了中国皇宫的红色殿门为背景。

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李光斗说,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后越发懂得挖掘中国元素。以著名手表企业瑞士国际斯沃琪集团为例,去年他们在中国设计的“狗来福”,首次推出以“生肖”为主题的特别款,迎接“狗年”的到来。这款产品,除了生肖外更挖掘了大量的中国元素,整款设计以红色为基调,红色在中国的新年庆祝中具有特别意义,它象征着财富、繁荣、来年红火。

2004中国十大策划人、北京莱双扬食品公司董事长石岩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化战略其实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战略的表现。韩国就是一个把经济战略和政治战略揉在文化战略里面的国家,而且揉得非常巧妙。人家的爱情片能把汽车带入;人家的《大长今》能在中国乃至世界刮起一阵韩流;人家的一场奥运会能把首尔和韩国这个不大的城市和国家推向全世界,这是一种很高明的文化战略,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用好文化元素 增添党建活力 篇4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民生置业公司改革创新之年,面对新机遇、新挑战,长沙民生置业分公司将以红色主题教育文化为抓手,突出以文聚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凝聚发展正能量,为公司党建工作增添新活力。

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总的要求,这个总要求可以概括为“六个一”,即一个根本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个指导方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一条工作主线: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一个总体布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一个基本要求: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强调,要主动顺应新时代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一个基本目标: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总要求为基层党组织指明了党建的方向和目标。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为新时代基层党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党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长沙民生分公司根据总公司党支部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公司将以“创新、服务、教育”为主题,以文化蓄内力、催动力、聚合力、激活力,提升党建活力,为更好的服务民生银行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文化保障。

一、以红色主题教育为契机,提升党建活力

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高低、修养优劣取决于是否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而文化底蕴的形成则来源于坚持不懈的学习积累。民生长沙分公司位于长沙,湖南有丰富的红色主题教育资源,周边有刘少奇故居、烈士陵园、毛泽东故居、杨开慧故居等红色主题教育资源,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组织开展“伟人故居游”、“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党员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不断提升广大党员的政治素质、职业精神和履职能力。让党员群众耳濡目染受到红色文化熏陶,以身边的先进为楷模,浓厚“学先辈、做先进”的氛围,进一步丰富党员的组织生活,调动党员积极性,凝聚党组织活力。

二、以服务为主旋律,提升党建活力

1、做好服务是物业公司工作的一条主旋律,而公司党建文化能够催生出一只具有战斗力的服务队伍,是使这条旋律更加优美动听的音符。在支部文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方向、培育精神、凝聚力量的能动作用,将文化融入物业服务工作之中,不断推动服务型支部建设。公司将围绕服务,结合总公司要求和企业文化,广泛征求意见和研究,创建涵盖支部精神、建设目标、工作要求、评价标准和作风等内容的支部文化理念体系。

2、突出服务,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今年我们将在公司开展“为党74周年献礼劳动竞赛”主题活动,以鲜明的主题为引导开展实践活动,将使党建工作目标任务更加明确,也为支部党建工作增添了人文色彩,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和内涵。

三、以创新为源泉,提升党建活力

创新是党建工作得以不断进步的源泉,而党建工作创新必须以高起点、高层次的党建文化为依托。为此,我们始终坚持以创新文化激“活力”,通过党建文化建设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党建活力。

1、创新党建宣传方式。除了传统的纸媒和电视宣传手段外,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将建立党建工作信息化网络,及时将党的政策、主张、要求、公司先进党员事迹等内容发布到网络,不断加强党的政策理论宣传。

2、创新党的组织生活方式。组织开展“最佳党日活动”的评选,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推进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把党建工作、业务工作和文化建设相结合,充分调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3、创新党建责任主体。党建工作是党组织书记的职责,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人讲”、“一人挑”的问题,没有充分调动其他干部和党员群众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今后党建工作中我们将充分激活文化元素,利用挖掘红色资源、宣传红色故事、参观红色旧址、融合民俗文化,提升党员群众的党性教育,引起党员群众的共鸣,形成“大家传”的良好局面。

4、教育形式创新。传统党员教育管理,往往以单向灌输为主,听课者处于从属地位、被动接受,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效果不佳。通过创新文化党建新模式,根据党员群众不同的文化信仰、兴趣爱好等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利用文化凝聚力,变“灌注式”为“主动式”,不断增强党建活力。党建中增加文化内容,内容上注入新鲜的“血液”,得到文化滋润,提升党建内涵。

妈祖文化元素 篇5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人们刷新了自己的眼光和体验。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生存,而是要追求生活质量,也就对室内空间的精神功能有了新的追求。人们不再仅仅只追求室内空间的物质功能,反而更加看重室内空间的精神功能。人们追求室内空间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并且希望室内空间可以体现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同时凸显自己的品味。因此,中国元素融入室内设计是志在必得的事。室内设计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即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同时也是推陈出新的一项有力举措。

1、中国文化元素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1.1中国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中国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得以发展。古代皇城、宫城、庙宇、庭院等都的装饰设计都大量运用了文化元素。保留至今的故宫、颐和园、苏州各个名园等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元素的集中展现之地。他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将优秀的文化元素完美融合,不仅达到美的艺术境界,同时也能让人体会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人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但传统的文化应用于室内设计大部分是通过装饰家居,点缀室内景观等方式应用到室内设计中去的。但是今天,文化元素与室内设计的融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是指建筑内部固定表面的装饰和可移动的表面的、视觉的整体效果设计,例如室内铺砖,墙面美化,天花板艺术处理等,还包括门、窗、家具设计与陈设等。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目前的室内设计还受到社会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科学发展阶段的制约,许多设计师们在设计阶段时对中国文化理解不深,发展的后劲不足,没有形成特色系统,许多时候也没有发挥出其应该有的作用。

1.2中国文化元素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室内设计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合,无论何种设计风格,总是离不开当时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精神风貌,能够反映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体现当时的文化风貌。中国文化元素对于室内设计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其具有了中国特色,并在长期的文化交流和沉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中国特色体系。并因地域的不同而形成各种不同的风格,如南方风格委婉清越,北方风格敦重浑厚。西方设计界的设计师认为,中国文化元素应用到室内设计中能够体现室内设计的贵气。因此造就了时下最时髦的家具风格,即以西方的装饰为主,辅以中国元素的家具,摆设品或是花纹图式。我们如今还能在见到的中式家具是大浪淘沙后的经典,具备极高的兼容性,应用在现今的室内装饰中不会产生违和感。加之设计师在表现设计的手法和表现形式多样化,将中国文化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应用到室内设计之中,也是体现了文虎对室内设计的影响。只有融合了时代文化精神的室内设计才是不朽之作。

1.3室内设计体现中国文化元素

中国人对于室内空间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空间功能,而是追求精神享受,注重室内空间带给人的心理感受。因此,追求个性化的室内空间成为人们的生活理念,人们越来越重视室内空间的精神功能。室内设计除了常用的装饰艺术可以体现中国文化元素之外,陈设艺术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体现文化元素,成就室内装饰效果,通常采用形式和质感的改变来完成。说得具体点,室内陈设在满足居住的一般功能要求后,还能体现文化内涵。例如书法字画、具有古典意味的家具、室内摆设品等,体现文化元素,也能体现业主的品性爱好。另外,还能将自然之小景引入到室内环境中,增加自然气息,如种植盆栽植物,点缀花草,和手工工艺制品等。例如,制作红色的辣椒、黄色的玉米串,可以体现浓浓的农业文化,同时也可以显现出业主对农作物的喜爱,拥有特定的文化意涵。传统的室内设计也在力求情感意境的表达,追求传情达意的境界。常见的`有室内摆设的工艺品,如胡桃木、樟木制成的家居陈设,配以玻璃、石材等制成的桌台,并在周围种植体现业主思想的植物,如兰草佛手爪等。

2、中国文化元素与室内设计的结合

2.1文化符号的借鉴和引用

中国文化符号分为两个类别:①具有象征内涵和比喻意义的图案和纹样;②传统图腾纹饰和传统宗教纹饰。而营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室内空间,一种有效方法就是将文化符号应用到设计之中。比如,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饰图案等。运用文化符号来体现象征意义在远古时期早已有之,比如在原始部落中,人们就曾用太阳光斑来表示他们对群居生活的愿想和对同伴的祝福。在中国古代,将龙凤、鱼、鹊等动物图案纹饰在墙上、地板上或者做成门窗,来表示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风格:①抽象简约。抽象简约就是将传统的文化符号提炼出来,对其整体或局部加工,进行艺术化的处理,既保留传统的形态原则,也传递出精神蕴含。②符号拼贴。符号拼贴的特点就是将传统文化符号构件进行分裂重组,加以抽象或变形等艺术处理,使其成为一种能够体现某种特定意蕴的象征符号。③移植与嫁接。移植与嫁接就是将传统的文化符号进行合理搬运,成为新的艺术象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精神文化需求。

2.2文化思想对设计风格的影响

宜设而设,精在体宜。是明清时代室内设计的核心概念和价值标准,即根据地域文化的不同,人们兴趣的偏好等进行室内设计,国内专家对“宜”有三个方面的解释:①因地因人制宜;②宜简不宜繁;③宜自然不宜雕琢。崇尚“宛自天成”的艺术境界。从中国室内设计来看,设计者和业主都倾向于自然朴实的风格。中国造园艺术所推崇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同样也体现在中国室内设计中。

2.3室内设计与文化元素的融合

将文化元素应用到室内设计中,以追求功能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室内设计往往会在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下,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室内设计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地域性或民族性。尽管我国现在的室内设计思想和理念源自于西方,但在逐步的发展过程中,渐渐的被本民族的文化所取代。当代许多室内设计师都在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中寻找素材和创意,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传统文化,应用到室内设计的各种造型、装饰和陈设中,以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打造具有中国文化之美的室内空间。中国的室内设计师要扎根于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之中,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成就室内设计的新高。

3、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室内设计将何去何从是人们正在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设计风格的发展趋势也成为设计师们的新挑战。设计师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要学会学习和审视传统文化,进行有选择的应用和借鉴。使得当下的室内设计作品既有传统文化的意蕴,又能符合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技能体现民族特色,又能紧跟潮流,屹立于世界室内设计之林。

参考文献

[1]杨俊文.韶关市新丰县客家传统民居中的装饰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

[2]张玲璐.“汉唐莲花”主题酒店室内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15.

妈祖文化元素 篇6

一、人类生活的未来转向

1、休闲化

休闲化的生活是人类未来生活的重要方向,这种休闲化的发展,在目前已经表现的非常突出。从生活结构看,旅游、休闲、娱乐已经成为了现在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现在人们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表现。就目前的.经济结构而言,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文化展业也得到了非常显著的发展,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而言,休闲的生活情趣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生活理念,并且在人群间传播。

2、学习化

未来社会充满了竞争,而要想在竞争中赢得胜利,就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目前的社会,学习化倾向已经非常明显,这种文化倾向不仅体现在学校教育中,更体现在社会教育中。目前社会认知的普遍观念是学习是一件终身受益的事情,所以在未来的社会中,学习化倾向将会越来越明显,也就是说未来人们的生活将会向学习化转变。

二、后工业文化的趋向

1、理性文化的发展

理性文化是相对于感性文化而言的,在自然学科不断繁荣的今天,人们对于自然的认知越来越透彻,所以思考问题、看待事物也变得越来越理性。这种理性思维的发展带动了严谨、求实的理性文化的发展。在理性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人类的生活做事态度越来越注重理性的思考,而不是感性的认识,理性化文化发展的趋向,为后工业景观设计提供了逻辑基础。

2、人与自然的平衡

随着人们对自然的不断认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迅速发展并且在生活中被不断的践行。自然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在认识到这一点后,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与自然的平衡。这种人与自然平衡发展的观念在各个领域得到强调。目前,无论是自然学科还是人文学科,亦或者是人类的社会实践,都在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主题进行宣传。

3、尊重、平等的人际关系

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人际关系的也进行了重新的认识。目前,人人平等的民主主义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在人际关系处理上,也更加的趋向于互相尊重和平等化对待。在人际关系平等的处理中,西方社会认识要明显优于我国社会,我国社会优于阶级社会的漫长,思维固化比较严重,所以在未来的工业景观设计中,这一理念还需要被不断的深化。

三、后工业景观设计的文化表达

1、人文主义色彩的浓烈

工业景观是没有生命的冰冷建筑,要想让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就要在其中灌注人类的情感与思维,使其变得温暖。在后工业时代,人情关系淡薄,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在淡薄人情的冰冷建筑间寻找情感的寄托,那么在工业景观设计中就要表现清冽的人文主义色彩。简单而言,景观设计是理性思维的运用,而人文主义色彩是感性思维的融入,将理性和感性相结合,工业景观才能在严谨中透出柔情,在规矩中散发温暖。

2、多元化偏休闲文化的设计

由于现在社会的发展是多元的,文化的发展也是多元的,但是人类的生活却在休闲化的道路上不断的迈进,所以在后工业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要体现文化的多元性,但是另一方面又不能偏离人类生活休闲化发展的轨道,所以在工业景观设计中,要进行偏向于休闲化的多元化文化表达设计。这样才能使设计既符合时代发展,又不偏离发展方向。

3、生态景观设计理念的融合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是时代的主体,所以在工业景观的设计中,一定要将生态景观的设计理念体现出来,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能体现工业景观的特色,另一方面又体现出工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体。这对于突显时代文化而言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四、结束语

文化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在未来后工业景观设计中,应该紧扣时代主题,大力表现文化元素,使得文化和工业景观的设计达到完美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李晨晨,张超荣.后工业时代背景下景观设计的文化表达[J].华中建筑,,08:100-102.

[2]戴代新.后工业景观设计语言——上海宝山节能环保园核心区景观设计评议[J].中国园林,2011,08:8-12.

[3]杨希文.后工业语境下的景观设计——以广州创意产业园为例[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4,01:8-12.

文化:阅读教学不可缺位的元素 篇7

一、文化缺位:导致对作品主旨和作品人 物的误读

常言道:入乡随俗。方圆百里不同俗。一方文化养就一方人的行为习惯。

杨绛的散文《老王》被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收录。粗略查了一下:人教版八年级 (上) 、苏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三、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教材都选用过。对于这样一篇被多本教材选用的文章, 网络上有很多文章解读其主旨。最为集中的一种看法是:作者以第一人称讲述了旧社会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 并且说出了作者对这样一个无依无靠车夫的怜惜与愧怍。

这样的主旨被很多人接受, 笔者的学生中就有很多人认同此种解读。问及杨绛为什么会对老王有愧怍之情?很多学生把文章中这样的一段情节作为证据:凄苦、贫困、潦倒、疲病的老王不知从哪里得到一瓶香油和几十个鸡蛋, 老王自己不舍得吃, 把它们送给了杨绛。杨绛接了老王的东西, 文章这样写道: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 谢了他的大鸡蛋, 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连忙解释:“我知道, 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 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这话有理, 站着等我。

学生的理由是:世间情谊无价, 老王人家真心诚意地送东西给你杨绛, 杨绛却给钱给人家, “情”怎好用“钱”用衡量, 尤其是老王又处于“穷困”的境遇, 这不是对老王的侮辱吗?因此, 杨绛会对老王存有愧怍之心。这样的理解貌似符合人情世故, 但学生忽略了事情发生的地域背景———老北京。

好面子、重情义是北京人的本色。老北京人把礼数看得比天大。说话办事, 都要讲究一个面子, 绝不能让人“拉不下脸来”。用老舍《四世同堂》中的人物祁老爷子的话说:管天下怎么乱, 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在北京人的世界里, 凡事都要谈一个“礼数”。在财物交换行为中, 北京人是不能谈钱的, 在北京人看来, 谈钱, 那真是一个“俗”, 即便是真卖, 也绝不能谈钱。《茶馆》中, 王利发新店开张, 好友常四爷带了两只鸡、几斤腌萝卜来贺喜。常四爷以卖菜为生, 这鸡和萝卜自然也没有白送之礼。只是老北京人, 觉得谈钱会伤了脸面。卖方言钱伤面子, 买方不给钱, 自然也不合礼数。往往是买卖双方, 买方不讨价还价, 卖方也不嫌多嫌少。《茶馆》写道:王掌柜给了, 四爷看也不看, 就揣在怀里。这就是老北京人, 重情好义好面子, 钱物来往却不谈钱, 只在心照不宣之间, 了了一段买卖。这好礼的风俗就左右了北京人的做事方式。早年间, 北京还有一个风俗, 就是穷苦人家得了稀罕物件, 自己舍不得吃, 就辗转送到相熟的富人家里, 说是“送”给人家尝尝鲜, 其实是一种婉转地“卖”, 却不便明说。但被送的人家是明了这其中的意思的。这样看来。杨绛的行为其实是符合老北京人的规矩的, 其实是杨绛人性善良的一种体现, 自然也就谈不上对老王人格的侮辱。学生不了解北京人这样的风俗习惯, 按照常理去理解杨绛的行为, 也是正常, 只是这样理解, 显然是对作品人物的误读, 也就使得我们的阅读消融了它应有的价值。

二、文化缺位:导致阅读的狭窄和认识的 偏颇

语文教材中, 收入很多有关女性命运的作品, 比如《窦娥冤》、《祝福》、《边城》。不论是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 还是网上的很多解读文章, 都会把这些女人命运悲剧的原因归结为阶级压迫。以至于教学这类课文时, 学生的脑子好像电脑被安装了既定程序似的, 不用老师解说, 他们可以无师自通地揭示人物悲剧的根源是阶级压迫。这种缺失了文化参与的惯性解读阻碍了学生的思维, 造成了学生阅读的狭窄和认识的偏颇, 也让阅读消解了本质的意义。

以《祝福》为例, 当我们把人物放置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下, 看看这些人物的悲剧除了阶级压迫之外, 还有什么原因。《祝福》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 揭示祥林嫂的悲剧根源也是阅读教学的传统教学内容。到底是谁害死了祥林嫂?很多教参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阶级压迫的说法, 把批判的矛头直指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真的如此?那么, 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迫害是其本性凶恶还是另有原因?除了鲁四老爷之外, 祥林嫂同一阶级的穷苦的人们在加剧祥林嫂悲剧的进程中, 是否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真若如此, 这样的一群人, 是否都是恶人, 如果不是,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阅读教学承担的首要任务是带着学生去阅读作者的意图。批判鲁四老爷, 是鲁迅创作的初衷吗?笔者在教学中, 再一次听到学生以惯性思维推测祥林嫂悲剧根源的时候, 抛出了这样一连串问题。

为此, 笔者介绍了旧时绍兴抢婚习俗 (抢婚一般发生在下层社会, 抢夺的大多为丧夫的年轻女子, 是一些因贫困娶不上妻子的男子的无奈之举, 官府对此一般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听之任之的态度, 实际就是对抢婚的默许) , 联系文中祥林嫂的婆婆策划的带人抢婚一段, 学生若有所悟。再介绍捐门槛习俗, 学生明了“捐门槛”不是柳妈的发明创造, 只是一方习俗, 柳妈换成刘妈, 只要在鲁镇文化的氛围中, 也会身不由己地信奉这一陋俗。同样, 鲁四老爷换成陆四老爷也一样, 不是人做的恶, 都是习俗惹的祸。法国文艺评论家罗丹在《艺术哲学》中做过这样的阐述:艺术家和作品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 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民间对贞洁的崇尚作为一种文化, 绑架了生活于其间的所有人, 当然也包括祥林嫂自己。因为文化的参与, 学生理解《祝福》的主题不是一句简单的阶级压迫所能概况得了的。从文化的立场来看, 鲁四老爷和柳妈, 甚至和祥林嫂都没有本质的区别。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 人的心理、言行都被这样的文化所控制, 祥林嫂的悲剧就在于生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这样的陋习以一种无处不在的无形的力量死死得罩住祥林嫂, 使她艰于呼吸, 直至死亡。鲁迅的本意在于揭示这种残规陋习对于祥林嫂、对于整个鲁镇的人们、对于整个民族的戕害。文化的参与, 让学生的阅读行为更靠近作者的写作初衷, 从而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三、文化缺位: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

语文与文化紧密相依, 应该说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 在教学实施中如何体现让学生理解文化, 很多教师选择了说教。但是说教, 只是一种剥离于学科本身的外在的行为, 说到底, 跟语文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联系。教材本身蕴含丰富的文化意义, 阅读者倘不能以文化的视角参与阅读, 语文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自然就得不到挖掘, 很多可贵的教学资源必然遭致流失。

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教学为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 作为《论语》中篇幅较长的一篇作品, 历来被研究者作为研究孔子思想以及孔门弟子的重要而宝贵的资源,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苏教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第一册都把此文作为保留篇目, 也是因为它可以作为学生体会孔子思想内涵以及智慧的重要文本。

无论是语文教学的责任所在, 还是学生素养提升的教育追求, 让学生接受《论语》文化的熏陶都是必须的教学行为。事实上, 语文教学参考书也是这样要求的, 然而, 很多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 更多地是通过架空的文化说教, 浅表化地完成教学目标。文章本身所蕴含的文化资源在说教中遭致流失, 从而消解了教学的效度。文本本身蕴含有哪些资源, 可以作为领悟孔子思想内涵的阶梯?笔者从引领学生阅读问题开始挖掘探究。文章的题目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结合教材注释, 学生了解四人的姓名字号和年龄:子路名由, 字子路, 又字季路, 小孔子9岁;曾皙, 名点, 字子皙, 约小孔子20岁;冉有, 名求, 字子有, 小孔子29岁;公西华, 名赤, 字子华, 小孔子42岁。四个人的排序暗含了儒家“以齿为序”的文化。因为题目为辑录者所加, 所以以“字”称四者, 以表尊重;而文章中孔子称四者, 则是直呼其名, 因为他们之间是师生关系。称呼的变化蕴含了儒家“长幼有别, 尊卑有序”的“礼”文化。仅是一个文章的题目, 就包含了丰富的儒家文化。文章主体为“四子言志”:子路之志是使“民有勇且知方”, 侧重强国却不忘使得百姓懂礼;公西华之志“足民难为礼乐”;公西华之志是“宗庙会同小相”, 三者之志虽然有所不同, 但相同的是都遵循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尽管孔子只对曾皙之志大发感慨, 言“吾与点也”, 但是, 四子之志都体现了儒家思想积极入世、弘毅进取的精神, 修齐治平、礼乐治国的思想精髓。

知识本身具有自身内在的立体结构。知识, 在内在层次上, 可以划分为符号、规则、解释性与描述性意义 (表层含义) 、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四个层次。文化的意义与价值是隐含在知识深层的一种结构。执教者若以文化的自觉传递知识, 知识的传递过程就会成为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引导过程, 知识传递本身就成为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 并不需要通过额外的说教进行文化的传递。

四、文化缺失:阻碍阅读多元化

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 多元化阅读成为语文教育者的共同追求。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总之, 对文本解读必会产生“多元”的。但是, 文化的缺位, 很多时候会阻碍多元化阅读, 造成阅读的浅表化和单一化。

以《林黛玉进贾府》的阅读为例。作为古典文学名著的节选, 《林黛玉进贾府》一直被中学语文教材收录。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 关于她, 红学专家王昆仑有一句名言:恨凤姐, 骂凤姐, 不见凤姐想凤姐。.

“人教社”的旧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课前“预习提示”说:“课文虽然是节选, 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已经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凤姐的泼辣和虚伪等等, 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后面的练习又说, 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 表现了她的刁钻狡黠、谄上欺下的性格特征。

“人教社”的旧版“教参书”也说,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她为人刁钻狡黠, 明里是一盆火, 暗里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 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 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 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新版《高中语文》课本的“课前提示”与“课后练习”以及新版“教参书”的人物形象评析, 同旧教材完全是一个调子, 毫无二致。

不同时代的教参对王熙凤的评价都持负面态度。其外貌是“粉面含春威不露”, 其穿着是彩绣辉煌, 其行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人皆屏息她独放诞。在“长幼有别, 尊卑有序”的贾府, 她的言行却与恭瑾相悖, 可以当着众人之面, 批评王夫人恐是记错了;即便在老祖宗面前, 也敢叮嘱黛玉:想要什么吃的, 什么玩的, 只管告诉我, 丫头老婆子们不好了, 也只管告诉我。句句不离“只管告诉我”, 丝毫不怕有越礼之嫌。这样的一个人物, 教参作那样的评断, 似乎确实有理。以传统的女性文化立场来评价, 王熙凤确实与中国三纲五常的文化要求差距甚大。给她一个全盘否定, 连她自己都觉得不亏。用她自己话说:“若按私心藏奸上论, 我也太行毒了。”

问题是, 阅读活动的时间起点都在当下, 阅读者的阅读活动必然打上其生活经验的烙印。阅读过程必然要穿越文章和阅读者所经历的生活。当现代文化不再以“服从、贤淑、娴静”作为女性美德的文 化标杆, 精明能干、能说会道的女强人成为正面形象, 擅长人际交往也成为一种社会需要, 王熙凤善于针对交际对象组织语言, 交际时能依据交际需要, 揣摩他人心理, 顾及他人情绪的交际行为就成为值得肯定的一面。

事实上, 阅读教学中, 缺失现代交际文化的立场, 一味地秉持教参滞后的观点组织教学, 必然屏蔽文本丰富的内涵和对学生当下生活的指导意义, 阻碍多元化阅读的真正实现。当教学成为教师的自说自话, 也就意味着教学价值的丧失。

参考文献

[1]李国忠.陶行知语文课堂“活的教育”资源的挖掘.语文建设, 2013.

融合文化元素 优化阅读教学 篇8

笔者以《英语(牛津上海版)》8B Unit 7 Poems中Reading板块的第二首诗歌“My school”(诗歌详见教学月刊网站www.jxyk.com“资料下载”栏目中的“原文选登”)为例,探索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如何通过实施有效的跨文化教学策略来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一、创设真实的文化情境

跨文化英语教学对个人综合素质培养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教学内容情景化和个人化来实现的,只有置于具体的情景之中,文化内容才会焕发出活力,才能显现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调节和指导功能,才能使学习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的作用。[2]240为此,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手段,积极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文化学习情境,营造浓郁的英语文化学习氛围。同时,教学设计要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历,努力创造跨文化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

阅读教学导入环节,笔者在屏幕上打出了我国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学生见后非常好奇:“这到底是要上英语课还是上语文课?”于是笔者与学生开展了以下这段对话。

T: Who wrote the poem?

Ss: Li Bai.

T: Can you talk about him?

S1: Li Bai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hinese poets.

S2: He was born in Tang Dynasty and his nickname is诗仙.

T: Great! Is there any rhyme in it?

Ss: Yes. Its -ang.

T: Why did Li Bai write this poem?

S3: Because he wanted to express the feeling of missing his hometown.

T: I agree with you. Today well learn an English poem. English poems have the same characters as Chinese ones. They have rhymes and deep meanings, too.

通过这首人尽皆知的中国古诗,学生了解到英语诗歌同样具有丰富的韵律与深刻的思想内涵。整堂课从一开始就沉浸在浓厚的跨文化学习的氛围中,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二、探寻词汇的文化渊源

世界各民族的语言都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词汇能够最直接地体现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在语言的诸要素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为紧密。胡文仲认为,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有弹性的成分,也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分”。[3]73英语中很多词汇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My school”第三节的第一句是:Mr. Black was sometimes cross. 句中的cross学生以前学过,名词解释为“十字(架)”,动词是“穿越、横过”的意思。但在这里,这两个意思显然都不对。为了处理这个单词,笔者呈现了准备好的图片(见图1)。

学生几乎都知道耶稣是在十字架上殉难的,这是原有的背景知识。于是笔者发问:Do you know what happened after he died? 学生望着图片,个个睁大了眼睛。相传耶稣逝世后,人们把钉他的十字架做成小十字架,称为“圣遗物”。中世纪时,欧洲人宗教迷信极深,视拥有“圣物”为升上天堂的阶梯。骗子乘机把普通木头说成是基督教殉道者的十字架,削成木片,当作“圣遗物”出售图利。[4]当人们发现受骗时,当然很生气。于是,cross便有了“十分愤怒的、脾气不好的”意思。

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可以省下不少时间,但现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明白了cross解释为“生气”的来龙去脉,而且也使课堂充满了情趣。

三、搭准语音的文化韵律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音素的选择与组合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适应与感受,一个民族的语音特点与它的文化气质存在一种深层的同构关系。语音的重叠、辅音与元音的变换、韵律等都体现着文化意义。[3]65-66英语诗歌具有丰富的韵律。在教学中,笔者首先介绍了头韵和尾韵的知识。接着,让学生填写表1,找出诗中的韵律。

表1

然后,指出第一、二、四、五节用的是隔行押韵(ABCB型),而第三节用的是隔行交互押韵(ABAB型),让学生了解英语韵律的丰富多彩。之后,进行全班诵读与个别朗读,平面的文字随着声音跃然纸上,完成视觉到听觉的转换。这样不仅完全发挥了语言的听说功能,而且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充分感受英语的韵律之美,领略了别样的异国文化。

四、挖掘语法的文化特质

上一篇: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和火灾警报装置安装规范有哪些?下一篇:好家长必学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