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团队工作总结

2024-10-09

创新团队工作总结(精选11篇)

创新团队工作总结 篇1

大家好!20xx年已经过去,我现将我们团队20xx年工作做一个总结。

来六维公司已经快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里,我团队在领导的指导关心培养下,在同事们的支持帮助密切配合下,我们在不断的加强学习,对工作精益求精,我团队每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为今后的工作学习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回首一年,我团队每个成员的成长速度都非常的快,大家都是从零开始,到现在对整个教育培训行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每个人都在克服自身的缺点,努力的提高自己,服务于整个团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第一,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够,工作氛围不够活跃,团队凝聚力还需加强。第二,我们团队的业务水平还有待于在提高。大家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业务水准,但在与客户沟通时不能深入话题,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尤其在避弹这一块,技巧欠佳,不能及时的达成客户成交。

随着公司制度的不断完善,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可以预料我们的工作将更加繁重,要求也更高,掌握的知识也更广,我们团队将吸取xx年的经验,在搞好业务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现将我团队20xx年的工作做一下计划:

第一,我们将打造一支熟悉业务而相对稳定的销售团队。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一切销售业绩都来源于有一个好的销售人员,建立一支具有凝聚力、合作精神的销售团队是企业的根本。在20xx年的工作中,我们将自己打造成为一支和谐具有杀伤力的团队,创造更好的业绩,同时,针对我团队的业务技巧方面,我会不定期的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大家的业务技巧。

第二,我们将会建立一套明确的系统业务管理办法,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第三,培养我们团队成员每个人养成发现问题,总结问题,不断自我提高的良好习惯,使大家的综合能力迅速提高。最后,在以上基础上,加大业务量,我们的目标是积累更多的意向客户,使我们的准客户资源化。

20xx年我团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我团队将不断地总结经验,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各方面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紧紧围绕公司的中心工作,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积极创新,20xx年将是具有挑战性的一年,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众志成城,群策群力,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们的梦想总有一天会变成现实!

创新团队工作总结 篇2

为确保新增50亿kg粮食生产能力和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开展技术创新集成和成果转化应用, 四川省财政厅投入1 500万专项资金, 全面启动我省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柑橘、蔬菜、茶叶、食 (药) 用菌、攀西特色水果和生猪等十大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创新团队汇聚了省内农业科技优秀人才, 团队专家主要来自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市州农科院所及其他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 其中院士1名、学术技术带头人20名, 享受政府津贴专家24人, 正高级职称54人。创新团队共设置5个研究顾问、10个首席专家、60个岗位专家和37个协作研究专家, 确定了40个产业示范基地县。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省创新团队的工作思路是:围绕新增50亿kg粮食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整合并依托我省具有创新优势的科研力量与科技资源, 以农产品为单元, 以产业为主线, 开展科技创新、技术集成和示范带动, 努力将其建设成为产业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示范和农业科研人才培养的开放式创新应用体系。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3~5年努力, 研发选育出主导新品种20~30个, 创新集成轻简栽培、病虫防控、精深加工等主推新技术30项, 主导新品种、主推新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到80%以上, 全省主要农产品优质率、病虫害绿色防控率、现代农业设施栽培;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耕种和健康养殖水平都有明显提高, 农业科技贡献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重点任务是:围绕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 在良种、良法、良制上挖掘新潜力, 在产品质量安全、产品精深加工方面探索新办法, 在技术创新、技术集成、技术示范等方面狠下功夫。

创新团队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班级创新团队 建设

一、前言

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出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学校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确实,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教育管理工作基本以班级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将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融合,成立一个创新力强、凝聚力强的班级团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意识到建设班级创新团队的重要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实践。

二、班级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深化扩招政策,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综合素质也参差不齐,这就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完全照搬照抄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坚持因材施教,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有鉴于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的理念,竭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班级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高职学生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管理好了班级,才能促进院系乃至整个学校的有序运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职生的个性越来越明显,他们追求自我,对他人往往漠不关心,缺少一定的团队精神。这就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直接的挑战。辅导员必须加强班级管理,建设班级创新团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提升整个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班风、学风中得到健康成长。

三、辅导员开展班级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的策略

建设班级创新团队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淡化个体之间的激烈竞争,强化他们的整体合作意识,形成课内、课外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良好局面。做好这项工作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发挥辅导员的积极作用

作为建设班级创新团队的核心人物,辅导员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班级良好氛围的创设、优质学风的形成,都离不开辅导员的高效管理;班级学生求同存异、团结协作,养成强烈的责任感与集体感,同样也离不开辅导员的有力引导。然而,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高职生对辅导员的认可度不尽如人意。部分高职生认为辅导员在管理班级方面比较松散,觉得辅导员对班级工作投入的精力不够多、工作能力不够强等。有鉴于此,要想建设班级创新团队,辅导员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素质,更新自己的思想,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为学生树立表率作用。

一方面,辅导员要从思想层面意识到建设班级创新团队的重要性。只有在思想层面重视了,行动方面才会有动力。高职院校可以安排辅导员参加专门讲座或交流沙龙,让他们对新时期班级团队的育人作用有清醒的认识,使辅导员意识到自己在班级创新团队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促使他们为班级团队建设工作起到“掌舵手”的作用。

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加强建设班级创新团队的实践能力。要想顺利建设班级创新团队,不仅要在思想层面高度重视,还需要辅导员具备扎实的实践管理能力。辅导员要发挥民主作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都沉浸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生活,使他们主动担负起班级管理的任务。

2.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古语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建设班级创新团队的重要路径。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明确指出:“要想维护一个国家的统治地位,一要靠军队,二要靠制度,军队是保障,制度是约束。”班级创新团队建设不仅要发挥辅导员的作用,更需要制度的约束。辅导员要根据班级具体情况,为班级成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为准则和考勤制度,使班级成员的行为有据可依。

一方面,辅导员要制定班级绩效考核制度,即采用特定的指标,结合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团队实现各种任务目标的工作实效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绩效考核项目应该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成绩、获奖情况以及寝室文化建设等。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要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尽量减少误差。至于个人绩效考核结果与团队绩效考核结果,要采取“双向并轨制”,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挂钩,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他们为了班级发展而不断努力。

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制定“班级月汇报”制度。即辅导员在每个月初将班级主要工作安排张贴在教室内,督促学生执行,然后在月末进行比较点评。这种制度可以体现班级工作的计划性,发挥班级全员的作用,还能加强民主监督作用,提高班级团队的威信。在月末时,学生可以按照班级工作计划进行自我评价,指出自己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以期在下一阶段更好地完成任务。

3.建立奖罚机制

正所谓“其设赏有厚薄,其立禁有轻重”。为了顺利建设班级创新团队,辅导员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奖罚机制。在制定奖罚机制时,辅导员必须参考学生的意见,要和学生干部、学生代表一起商讨、磨合,形成一套适合本班级的奖罚标准。奖罚标准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如果奖励标准高,让绝大多数学生觉得可望不可及,会逐渐减弱他们的进取心,甚至失去自信心;惩罚机制也要适度,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如果惩罚过重,可能会让犯错误的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使他们感觉不到班集体的温暖;如果惩罚过轻,也起不到应有的威慑作用。另外,辅导员还要重视学生的自我内化过程,一旦发现学生违纪,要先善意提醒,给予他们自我纠正的机会,不能立即给予惩罚。

四、结束语

班级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是一项动态性、长期性的工作,控制难度大,系统性很强,这就对辅导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辅导员要时刻注意提升自己的修养,完善工作方法,主动探索班级创新团队的建设规律,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参考文献】

[1]夏原野.高职院校班级团队建设研究[J].北方经贸,2011,(12).

[2]李振峰,王立腾,牛爱之.以团队建设为核心的班级管理模式研究[J].基础教育,2012,(9).

创新团队工作总结 篇4

我校召开学科与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2007年3月27上午,我校学科与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在综合办公楼第三会议室召开。校学科与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由学科与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校党委书记王鸿冰主持。会上,学科与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杜杨松汇报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校学科与创新团队建设主要工作进展情况、下一步工作设想及需要会议讨论确定的事项等。随后,领导小组成员根据汇报情况对我校学科与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吴淦国校长在会上特别指出:在注重优化团队人员结构的同时,要加强对年轻人特别是35岁以下人员的扶持力度;要重点引进一些35岁以下的、有博士学历和出国留学经历的学科带头人,鼓励年轻人站到学科建设的前沿;对于有望申报成功教育部创新团队的团队,要推荐年轻的成员担任团队副负责,协助负责人一起做好团队建设事宜;要重点鼓励支持一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年轻教员出国培训;要将学科与创新团队建设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王鸿冰书记强调,人才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核心问题。人才的培养,在尊重其内在规律的前提下,要注意行政决策支持;在加强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必须明确思路、狠抓落实;学科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要明确目标、发现问题、提出措施、监控过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体现在科研和教学工作水平上,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区别对待,要分清层次,重点突出。处理好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关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解决学科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中的瓶颈问题的主要思路;面上的工作不能放松,但更应突出重点、力求突破;实际工作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真抓实干,务求落实。

创新团队工作总结 篇5

团队学习的过程是发展团队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愿景的过程,它比个人学习更重要,是发挥组织的整体作用、提升团队智慧的最佳途径。在创建学习型企业过程中,必须以培育团队学习力为基本要求,创新团队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团队学习质量,使学习力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进而构筑起企业强大的竞争力。

一、企业的生存发展依赖于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的目的在于使个人成长速度更快,目标在于取得更高层次的共识,使每个人看到原来自己没有看到的,更本质、更深远的东西。团队学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现代企业中,学习的单位是团队而不是个人,并且学习是终身学习、全员学习的过程。只有通过团队学习,企业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果。团队学习有助于提高团队科学决策水平,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靠知识,靠全体员工的创造力。这就需要靠组织团队学习,开发整个团队的整体能力。团队在组织中渐渐成为最关键的学习单位,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重要决定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团队做出,并进一步付诸行动的。在某种程度上,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是无关的,即使个人始终都在学习,并不表示组织也在学习。但是如果是团队在学习,团队变成整个组织学习的一个小单位,他们可将所得到的共识转化为行动,进而建立起整个组织一起学习的氛围和机制。

二、要不断创新途径和方法,提高团队学习质量

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做到学习资源共享、学习内容交融、学习效果互促,进而提高团队学习的质量,增强团队学习的效果。炼钢厂近几年在团队学习的实践中,除了运用互动式、体验式、感悟式的团队学习方法外,还创出其它一些途径和方法。

(一)搭建知识共享平台。组织的学习只有通过共享才能实现。共享的知识才是力量。有了共享,知识、经验等隐性知识才能在整个企业中有效传递,并呈几何级数快速增长。提高团队学习力,必须搭建知识共享平台。团队之间,要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实现多赢共建。每个团队定期举办“共享论坛”,运用头脑风暴法,就热点难点问题,吸收管理技术人员、党员、班组长、骨干等不同层次人员参加,取智于众,聚合众智,开展全方位的成果共享活动。

(二)搭建问题反思平台。问题本身就是团队学习的原动力。问题就是管理资源,看不到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团队要经常进行反思,正视问题、分析问题,寻求问题的根本解,实现工作的持续改善。充分利用骨干议事会、员工恳谈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查摆问题,深度反思,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坚持运用反思求解法则,把镜子转向自己,开展定期的、有组织的反思和解剖活动,主动找自己的差距,与先进比差距,有针对性的改善活动和找补差距,从而实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目的。近年来炼钢厂先后开展了“三比三查”、“冲刺780,挑战不可能”大讨论等活动,切实解决了生产、技术、设备、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推动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建立适合团队成员进行交流的形式,使团队成员有机会有条件进行经常性的信息沟通,在沟通中形成团队的意志。团队成员之间要经常性交流谈心,重要信息及时交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团队领导人要通过个别交谈、恳谈会、信箱等形式,积极倾听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给予答复解决。畅通员工思想信息流,实现信息上传下达的双向强化。炼钢厂坚持“六必谈六必访”制度,搭建干群连心桥,建立层层家访制度,不仅密切了干群关系,而且有效地把握了员工思想动态,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四)打造团队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正被众多的企业所实践。炼钢厂在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中始终遵循“价值趋同法则”。员工只有融入了团队价值观,才会对企业产生感情,才会对工作产生积极心态,在工作中就会有动力。对新进厂的员工,不仅对他们进行岗位知识、规章制度的培训,而且对他们进行军训、心智体验、品格训练、企业文化理念培训等,使他们接受团队文化,尽快融入到整个团队中。

作为一个团队,必须高度关注团队成员的成长进步。莱钢的企业道德 “与顾客共谋发展,与员工共创辉煌”也体现了这一点。要实现由“用人干工作”到“用工作育人”的转变,使团队成员与团队共同成长,形成命运共同体,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团队乃至整个组织持续进步。

创新团队 篇6

3M公司是一家美国矿务及制造业公司,目前,3M已经生产并销售了6万多个创新产品,这些产品涵盖了从航空材料、通讯电缆、建筑材料、医疗护理、劳防、办公、清洁、图书管理等数十个领域。3M将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员工称为“创新斗士”。为了保证创新斗士的不断产生,从企业文化到团队精神塑造,3M公司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来打造一个永远创新的人才团队。

第一,成立创新产品小组。创新产品小组是3M公司对创新斗士支援系统的基本单位,具有一下三个重要特征:

一、各种专业人才全力共同参与:一个创新小组的成员至少要包括技术人员、生产制造人员、营销人员、业务人员或财务人员,而且全部都是来自各个部门。

二、全是自愿者:3M让创新小组的成员完全由自愿者来组成。更为关键的是,即使创新小组工作失败,小组的成员也能够回到原来的岗位上,使得员工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地进行创新。

三、具有相当的自主权:在3M公司,产品开发小组的技术人员提出一项新构想,正常途径是先向直属上司申请费用,要是上司不支持该项目,他可以直接向总部申请“起源基金”,该基金是3M为那些被正常申报程序判死刑的创意提供第二次机会的奖金。申请前,研发人员要做初步试验,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再把项目介绍及试验结果发给专门管理基金申请的负责人,等待他们的评审。根据项目本身的大小,申请金额在几万美元内变动。

即使到了穷途末路时,3M还有个最高法庭,即“创新事业发展部门”,供他们提出最后的申诉。真正非常高深特殊的研究提案通常都在此获得最后的判决。为了配合这套制度的发展,3M对于人事的调动非常富有弹性。例如,甲小组的工作人员的构想,一旦被乙小组的一位部门经理所采纳,那么这位工作人员便可随着他的构想一起转移到乙小组工作。

第二,建立创新组合平台促进创新斗士交流

除了“创新产品小组”,3M更关注于“创新平台”的构建,核心技术组成的创新平台已达45个之多。创新平台能够使技术人员和市场、生产人员打破部门间的阻隔真正进行沟通,也能够使核心技术被各部门所自由使用。

以3M中国公司的光电缆接头盒产品创新团队为例。该团队是由3M中国公司的研发人员为核心发起,由分布在全球15个国家的3M子公司30个主要员工和十几名辅助研发员工组成的跨国虚拟团队。在这个团队中,中国员工和外国员工的沟通,都是在正式的会议之前,先把会议要沟通的内容要点写成文档,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对方,这样就可以避免在会议沟通时,由于不同国家的英语口音不同而导致的误解和障碍。

除了这45个核心创新平台外,3M公司还致力于构建更为畅通的交流环境,比如定期举行的“技术论坛”等。技术论坛是3M创新活动的知识共享平台,成员有数千人,每天都有各种活动。技术论坛下设分会、各委员会。这个组织还通过公司内部的电视系统向全美各地的分部传送活动情况。交流委员会则向技术论坛成员定期分发公司的业务通讯。

第三、建立创新式团队提升创新斗士战斗力

奖励制度

3M全球共有的奖项,最著名的是“卡尔顿奖”、“金靴奖”和“全球技术卓越创新奖”。卡尔顿奖设立于20世纪60年代,以3M前总裁卡尔顿(Richard P.Carlton)命名。这个奖项象征着3M科学家个人的最高荣誉,用以奖励在科学上获得重大突破或者做出杰出贡献的3M

科学家。金靴奖是3M全球鼓励团队创新和激励产品商业化推广的最高奖项,全球技术卓越创新奖则是3M员工个人技术水平的最高奖项。相比于奖金,这些奖项中蕴涵的精神奖励对创新团队和团队成员的激励更为有效。因为,对于追求创新的团队及其成员来说,获得最高级别的认可,才是最高的荣誉。

“15%时间”法则

“15%时间”法则是指3M公司的每个员工可以有15%的工作时间用在自己选择和主动提出的项目上。陈雪花就是利用占自己工作时间15%的自由时间,对纳米技术进行了额外的研究,并和团队的研究成果融合在一起,研发出以纳米技术为基础的涂层技术,从而在先进材料创新团队和纳米涂层技术应用于呼吸面罩产品创新团队之间架起了桥梁。

协调

创新团队的协调,主要由队长负责。以“DYNASTY工业胶带产品本土化”项目团队为例,该团队的队长熊海锟用电子表格把团队目标具体量化为项目“里程碑”;产品雏形开发出来后,他把雏形产品的反馈安排用电子表格发给来自销售部门的团队成员,让他们填写:每一个销售片区的目标客户是谁?哪些销售人员负责把产品样品带去客户那里?他希望和哪个技术支持工程师一起去?希望产品样品的尺寸是什么?什么时候把客户的反馈带回来?通过精心设计的电子表格,客户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得到正确的反馈,在2个小时的会议里,就能把这项关键工作下一步的计划安排界定得非常清楚。

创新团队工作总结 篇7

1理论基础

“社会资本” 由法国社会学者皮埃尔·布迪厄提出,指社会关系网络中实际或潜在资源的总和。 在管理学领域,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的层次呈差异性。Nahapiet和Ghoshal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体或组织单元的关系网络中所嵌有的实际和潜在资源的集合, 囊括网络以及可通过网络获取到的全部资源,并将社会资本划分为结构、关系、认知等3个维度[2]。而团队社会资本指团队内部社会结构中,来源于成员社会关系网络的可供团队享用的所有资源。

吸收能力初始为组织根据先验知识识别、同化新的外部知识并运用于商业目的的能力; 或指组织通过探究性、变革性和利用性学习等3个连续学习过程,运用先验知识吸收新的外部知识并创造商业价值的能力; 或理解为组织赢取和维系持续竞争优势的学习能力,其中组织获取和消化外部知识的能力为潜在吸收能力,转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现实吸收能力[3]。

团队创新绩效指通过引进和应用新思路、新工艺或新程序等团队创新活动,获得有效产出,并实现团队目标[4]。创新绩效源于组织的产品开发、技术改革或管理创新,包括创新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可以是创新项目的运作成功或市场投放成功。为有效衡量创新绩效,学者们通常采取问卷设计或者建立模型的评价绩效方式来避免主观判断产生的误差。

2研究假设

2.1团队外部社会资本与潜在吸收能力的关系

跨组织双方进行社会互动的强度与信息的交流量和资源的交换量成正比。在与外界互动时,新知识的价值、拥有者的可信任度是关键,而外部新知识拥有者也会根据团队对新知识的尊重程度和利益补偿机制,决定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信任对方并转移相应的知识[5]。此外,共同的认知框架为双方的知识转移和共享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沟通基础。能够被理解的共同语言或编码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识别、 吸收、运用以及再创造。据此,提出假设1。

H1: 团队外部社会资本显著正向影响潜在吸收能力。外部资本的结构维 ( H1a) 、关系维 ( H1b) 、 认知维 ( H1c) 显著正向影响潜在吸收能力。

2.2团队内部社会资本与现实吸收能力的关系

成员间强连带关系即成员间高频率、高密度的深入互动能够增进资源交换、促进知识分享、改善内部学习氛围。成员之间互动强度和密度越大,内部资源交换数量就越大,信息流通速度就越快。信任作为知识共享的基础,可提升成员关系质量,对知识的分享和流动起重要作用。团队内部存有的共享价值体系,将增进成员对彼此行为的了解,降低知识分享的防备心理,促进信息交换,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创造[2]。据此,提出假设2。

H2: 团队内部社会资本显著正向影响现实吸收能力。内部资本的结构维 ( H2a) 、关系维 ( H2b) 、 认知维 ( H2c) 显著正向影响现实吸收能力。

2.3团队外部社会资本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

成员与外部接触、交流越广泛,越能获取有价值的外界知识和经验,提升团队学习能力和创新绩效。基于相互信任的交流是团队创新的关键。合作双方使用共同的专业语言和知识平台进行交流互动, 能够促进组织的创新,提高绩效。外部认知资本对提高组织的渐进式、激进式创新能力有显著作用[6]。

H3: 团队外部社会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外部资本的结构维 ( H3a) 、关系维 ( H3b) 、 认知维 ( H3c) 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

2.4团队内部社会资本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

相比各类规模庞大的文献数据库和资源丰富的因特网,向同事咨询并获取信息被认为更便捷和容易,从而更受青睐。团队内部浓厚的信任氛围,使成员在遇到棘手问题时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分析能力, 提出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促使成员共同努力达成目标,提升团队的创新绩效水平。良好的内部关系能促进技术创新扩散。共同价值体系、共享心智模式能促进资源的流动与整合,增加技术差异和产品创新,提高周边绩效。据此,提出假设4。

H4: 团队内部社会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内部资本的结构维 ( H4a) 、关系维 ( H4b) 、 认知维 ( H4c) 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

2.5团队吸收能力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

组织的创新绩效也可源于利用性学习过程,运用已被同化的知识创造商业产出。张小兵[7]证实团队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假设5。

H5: 团队吸收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潜在吸收能力 ( H5a) 、现实吸收能力 ( H5b) 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

社会资本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提供成员有价值的外部信息和资源,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成员的学习能力和团队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团队创新绩效。据此,提出假设6、7。

H6: 潜在吸收能力对团队外部社会资本与团队创新绩效有显著中介效应。

H7: 现实吸收能力对团队内部社会资本与团队创新绩效有显著中介效应。

由以上假设,得出本文的概念模型 ( 见图1) 。

3研究设计

3.1研究样本

本文选择问卷调研采集样本。预调查发出问卷120份, 回收98份 ( 含有效问 卷80份 ) 。 选择SPSS15. 0作信度、效度分析和内容修正,最终确定调查问卷的形式和内容。正式调研主要以电子邮件、 寄送和现场派发方式向珠三角地区企业团队成员发放问卷,发出280份、回收213份,其中有效问卷163份,有效回收率58. 2% 。基本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

3.2变量测量

本文所研究的变量包括团队社会资本 ( 分团队外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和团队内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 、团队吸收能力 ( 分潜在吸收能力、现实吸收能力) 、团队创新绩效。测量团队外部社会资本的量表借鉴Nahapiet[2]、彭灿等[8]的研究,共9个题项 ( 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的测量各3个题项) 。测量团队内部社会资本的量表借鉴Nahapiet[2]、柯江林等[9]的研究, 共12个题项 ( 结构维、认知维的测量各3个题项、 关系维的测量6个题项) 。测量吸收能力的量表借鉴Zahra[3]的研究,共11题项 ( 潜在吸收能力的测量为7个题项、现实吸收能力为4个题项) 。测量团队创新绩效的量表借鉴钱源源[4]、刘惠琴[10]的研究, 共8个题项。

3.3信度和效度分析

信度检验显示团队外部社会资本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的Cronbach’ s a系数分别 为0. 736、 0. 708、0. 784; 团队内部社会资本结构维、关系维、 认知维的Cronbach’ s a系数分别为0. 673、0. 851、 0. 683; 潜在吸收能力、现实吸收能力、团队创新绩效的Cronbach ’ s a系数分别 为0. 898、0. 847、 0. 874。因此认为各维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效度检验: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问卷KMO检验值超过0. 80、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值的显著性水平Sig = 0. 000,因此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做因子分析得团队外部社会资本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测量题型的因子载荷分别处于0. 665 ~ 0. 865、0. 588 ~ 0. 690、0. 661 ~ 0. 847范围内,团队内部社会资本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测量题型的因子载荷分别处于0. 553 ~ 0. 739、0. 534 ~ 0. 799、0. 530 ~ 0. 756范围内,潜在吸收能力、现实吸收能力、团队创新绩效测量题型的因子载荷分 别处于0. 654 ~ 0. 812、 0. 582 ~ 0. 839、0. 671 ~ 0. 883范围内。因各变量的因子载荷均超过0. 50,故变量可接受。

3.4研究结果和假设检验

3. 4. 1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SPSS19. 0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 见表2) ,显示团队外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关系维和认知维与潜在吸收能力、 团队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团队内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关系维和认知维与现实吸收能力、 团队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注: * 表示在 0. 05 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表示在 0. 01 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3. 4. 2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

( 1) 团队社会资本与团队吸收能力的回归分析结果。以团队社会资本的6个维度为自变量,吸收能力的2个维度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由表3可知,团队外部社会资本的关系维、 认知维显著正向影响潜在吸收能力,假设H1b、H1c成立; 团队外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对潜在吸收能力影响不显著,假设H1a不成立。团队内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对现实吸收能力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H2a、H2b、H2c成立。

注: ***P < 0. 001; **P < 0. 01; * P < 0. 05

( 2) 团队社会资本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回归分析结果。由表4可知,团队外部社会资本的关系维、 认知维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假设H3b、H3c成立; 团队外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对团队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假设H3a未能通过检验。团队内部资本的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均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假设H4a、H4b、H4c成立。

注: ***P < 0. 001; **P < 0. 01;*P < 0. 05

( 3) 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回归分析结果。 由表5可知,潜在吸收能力、现实吸收能力均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假设H5a、H5b成立。

注: ***P < 0. 001; **P < 0. 01;*P < 0. 05

( 4) 团队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检验。本文采用分步回归方法,以团队社会资本为自变量,吸收能力为中间变量,团队创新绩效为因变量,检验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

注: ***P < 0. 001; **P < 0. 01;*P < 0. 05

由表6可知: 假设H1、H3、H5a获得支持。引入潜在吸收能力中介后,它显著正向作用于团队创新绩效,而团队外部社会资本对团队创新绩效的显著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综上判断,假设H6获得支持。

注: ***P < 0. 001,**P < 0. 01,*P < 0. 05

由表7可知,团队内部资本显著正向影响现实吸收能力、团队创新绩效,假设H2、H4获得支持; 现实吸收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假设H5b获得支持。引入现实吸收能力中介后,它显著正向作用于团队创新绩效,而团队内部社会资本对团队创新绩效的显著作用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综上判断,假设H7获得支持。

4结论与不足

研究分析表明: ( 1) 团队外部社会资本显著正向作用于团队创新绩效。在子维度层面,关系维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认知维的影响次之, 而结构维对创新绩效的关系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导致H1c不成立可能缘于: 社会资本具有两面性,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成员的决策自由和创新能力。社会结构资本会导致过量的社会成本投入,团队为维系与外界的关系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 2) 团队内部资本显著正向作用于团队创新绩效。其中关系维对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最为显著, 认知维的作用次之,结构维的作用最小。这表明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团队创新的关键, “志同道合” 的工作氛围可以激发成员为团队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 3) 团队吸收能力在团队社会资本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这表明团队内外部建立相互信任并持有共同编码体系和价值体系的互动网络,有利于团队识别、获取、共享与应用知识, 进而促进团队创新。

威鑫:创新团队 科技领衔 篇8

这支团队由威鑫公司董事长段政廷、总经理蔡志远、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学博士达布希拉图、英国伍尔弗汉普敦大学博士何霞红4位核心成员带头。团队的建设,为威鑫农科在肥料研发方面起到了创新的突破;为威鑫农科以控释配方肥研发制造,向环境友好型系列肥料研发及现代农业信息化管理应用进行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为威鑫农科培养一批专家技术型人才和企业技术骨干,为企业长足发展提供了技术和人才保障。

这支团队以建立完善的环境友好型肥料开发与利用技术平台为基础,以进一步开展控释配方肥、炭醋缓释配方肥和滴灌配方肥的研发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产、学、研相结合为主要途径,通过创新团队的建设,让新型肥料的研发和推广取得一定数量的专利技术与产品,切实解决现代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产品开发、生产关键技术等问题。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团队的目标是开发10种以上专用控釋配方肥,5种以上专用炭醋缓释配方肥,3种以上专用滴灌配方肥,申报2项以上云南省市科技进步奖,建成云南省农业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

威鑫农科在建成“创新团队”的同时,还将以项目实施为依托,锻炼一批作风务实、技术领先、理论先进的科研队伍,培养一批德才兼备、能独挡一面的专家型技术人才。力争培养3至5名省级乃至国家级拔尖科技人才,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层面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同时,团队建设还将以此为发展契机,进一步明确目标,提高科研水平和管理质量,为晋升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科研团队奠定科研基础和人才储备,争取实现向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的跨越。培养一批优秀的科技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的科研群体。

责任编辑:李晓欢

创新团队心理名言 篇9

2) 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列夫托尔斯泰

3) 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4) 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来的伟大知识大厦之中。卢瑟福

5) 老板创造恐惧,领导者创造自信。老板能修正过失,领导者能改正错误。老板什么都知道,领导者总是问问题。老板让工作成为苦差事,领导者让工作变得有趣。老板专注于他自己,而领导者专注于整个团队。Russell H.Ewing

6) 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7) 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8) 这次比赛中他真的那么重要吗?是的,没有他我们就不能取得团队第一。

9) 航海远行的人,比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恐怕永无达到的日子。李大钊

10) 风起云涌,人人出动。

11) 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12) 企业家要扮演好六种角色:企业战略的执行者;企业文化的传承者;企业变革的推动者;沟通平台的构建者;管理效益的承载者;团队力量的凝聚者。

13)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14) 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的团结。

15) 团队合作更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团队与一般的群体不同,团队的人数相对比较少,这有利于减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缺失,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提高成员参与团队的决策的积极性。同时领导的概念在团队之间相对不强,团队成员之间相对扁平,这有利于形成决策民主化。

16) IDG在选择项目的时候,遵循的三个基本要素:行业竞争力、企业产品竞争力、团队竞争力。这三者中,我们最看重团队。熊晓鸽

17) 一名伟大的球星最突出的能力就是让周围的队友变得更好。迈克尔乔丹

18) 这个团队的队员都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好同志。

19) 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

20) 人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我愿和你同行,共同迎接暴风雨的洗礼。

21) 团队精神是从生活和教育中不断地培养规范出来的。研究发现,从小没有培养好团队精神,长大以后即使天天培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为人的思想是从小造就的,小时候如果没有注意到,长大以后再重新培养团队精神其实是很困难的。

22)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但是我们期待每个人工作时,都拥有许多相同的特质。

23) 一滴水飘不起纸片,大海上能航行轮船和军舰;一棵孤树不顶用,一片树林挡狂风这就是团队精神重要性力量的直观表现,这也是我所理解的团队精神,也是团队精神重要之所在。、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24)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25) 老板无胸怀,企业无团队。老总无思想,企业无文化。

26) 你一天的爱心可能带来别人一生的感谢。

27) 一个人时要像一个团队,一个团队时要像一个人。

28) 按照CEO史考特?波斯基的说法,创意设计公司Behance拥有一支胸怀大志,而不是鼠目寸光的团队。

29)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30) 内审人员最大程度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为集体的成功分享自己的知识和专长,同时内审人员又要自力更生。

创新团队管理办法 篇10

榕职院综„2010‟82号

关于印发《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创新团队

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系(部)、处室、中心、馆、科、所: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修订)》已于2010年12月28日院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现予印发,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请各部门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日

主题词:科研

创新团队∆

管理办法

通知

抄送:院领导,存档。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 2010年12月31日印发

(共印32份)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学院各类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挖掘、培养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保证我院科研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提升教师科研队伍的科研能力和竞争实力,学院决定实施科研团队建设。根据科研团队建设的目标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组建科研创新团队的宗旨是通过培养优秀科研人才,提升学院学术水平和实力为目标,以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所或工作室为依托,以大型科研项目为载体,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保障,充分发挥学院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学术优势,加强专业交叉,凝练科研学术方向,汇聚优秀人才,逐步建设、形成一批以知名专家学者为核心,以优秀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科研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创新学术群体,为实现学院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第三条 开展对地方科技、经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实用性、前瞻性研究以及对福建及福州地区能产生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应用科研的研究。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三条

申报学院科研团队的条件

1.科研创新团队的负责人应为本院在岗在编的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职工,有较明确的学术研究方向和较高的学术造诣;近三年曾主持过市级以上科研项目至少1项或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过论文;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治学严谨;年龄不超过55岁。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原则上不再成为其它科研团队成员。

2.科研创新团队各成员应具有比较集中的研究方向或共同感兴趣的研究问题,以利于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队伍。科研创新团队成员应具有努力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每个成员一般不得参与2个以上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科研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一般以3-5人为宜(不少于3人),有合理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提倡学科交叉。创新团队负责人和研究骨干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同等条件下,对负责人及多数核心成员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科研创新团队予以优先

支持。

3.科研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应符合国家和省市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研究问题应是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前沿问题,研究范围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科研与集成、新产品开发、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前沿研究等,研究课题应具有可预期的学术科研价值或应用价值。

4.科研创新团队成员应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良好的科研合作基础及团队精神。具体人员组成根据研究工作需要由团队负责人在申报时确定,运作过程中如有调整需报备科研主管部门审核后确认。

第三章 申报与遴选

第四条 学院按照“公平合理、鼓励科研、择优支持”的原则,遴选申报的科研团队。

1.申报:凡符合申报条件的团队,由拟组建科研创新团队的负责人向院科研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具体内容包括:(1)科研创新团队人员构成与学术研究能力;(2)科研创新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建设目标;(3)科研创新团队的研究思路和工作计划。

2.评审:学院科研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科研创新团队评审。评审工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实行回避制。一由学院科研主管部门会同人事处、教务处,结合团队研究方向和学院专业建设情况对拟组建团队的申报材料进行预审,提出预审意见;二是聘请院内外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申报的团队进行评审和答辩,并将评审结果报院长办公会审批,在规定的范围内公示无异议后,由学院予以公布。第五条

学院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科研创新团队的申报评审工作。

第四章 建设经费

第六条

对获准组建的属于人文社科研究领域或属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科研创新团队,学院给予三年建设经费资助。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为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团队每年按1.5万元标准予以资助,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为中级职称的团队每年按负责人为副高及以上职称团队经费的50%资助。

第七条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经费分三年拨付。第一年(启动时)拨付

1.5万元,第二年(中期考核后)拨付1.5万元,第三年(期终考核后)拨付1.5万元。要求建设经费专款专用,并按财务的相关规定,编制科研创新团队经费支出预算,并建立经费使用卡,据实报销。第八条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资助团队培育、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费用。一是团队人才建设,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学术骨干所需的费用,如科研培训产生的费用。二是支持团队发展及开展项目研究所需费用,主要为:(1)资料费;(2)资助团队成员科研成果的出版费,如论文版面费、著作的出版费等;(3)邀请专家指导的咨询费、讲座费、评审费;(4)科研项目申报产生的费用;(5)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或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产生的费用。三是科研团队建设的其它费用。

第九条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按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考核验收

第十条

学院对组建的科研创新团队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据《科研创新团队申报表》中的建设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进行考核评估,采用考核和建设期满的全面验收考核相结合的形式。由学院科研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委员会进行考核评估和验收。考核等级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1.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要在每学年初向学院科研主管部门提交团队的工作计划,并在学年末上交工作进展报告和《科研团队考核表》(见附表)。其中工作进展报告包括:(1)研究工作开展情况档案;(2)工作进展报告(包括目前所研究的项目、进展情况、完成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今后研究方向、预期成果及团队负责人和成员变更、经费使用情况等);(3)提交体现研究进程及取得成效的原始材料或复印件。科研团队建设最后一年,提交团队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2.科研创新团队绩效考核与评估的主要内容:争取到的国家级项目和省市级项目情况;成果获奖情况;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及其被 4

检索收录情况;出版专著、发明专利等形成有关知识产权的情况;科研成果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以及对学院贡献情况;团队成员履行工作职责情况,团队成员学术职务及学术影响的变化;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经费使用情况等。

第十一条 对于考核合格的团队,拨付下一项目经费;不合格的将减拨经费,团队负责人应认真剖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一年后重新考核;对重新考核后仍不合格者取消该团队建设,不再资助,并不允许申报下一轮的科研创新团队;学院对成绩突出的科研团队将予以表彰,并在下一轮资助中优先考虑。

第十二条 科研创新团队3年内应取得下列标志性科研成果之一。

(一)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为副高及以上职称者要完成以下指标中1和2—7中的1项:

1.团队负责人在公开出版的C类刊物上发表4篇以上的学术论文。以团队其他成员名义为负责人主持的市(厅)级以上自筹经费的科研项目共4项;或以团队其他成员名义为负责人主持的市(厅)级以上有经费资助和自筹经费的科研项目各1项,且团队其他成员在有CN刊号的正式出版物上各发表3篇以上学术论文。

2.团队负责人主持有经费资助的市(厅)级科研项目2项以上,或有经费资助的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以上。

3.团队负责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以上或取得具有比较高价值的软件著作权1项以上(以专家的鉴定为准)。

4.团队负责人获得市厅级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以上(前3名);或获得市厅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以上;或获得省级科研成果三等奖奖励1项以上(前3名)。

5.团队负责人主持横向科研项目2项以上,到位的科研经费,其中人文社科类达8万元以上,自然科学类达25万元以上。

6.团队负责人公开出版20万字以上高水平的专著或译著1部。7.团队的科研成果转化取得较大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学院创造经济效益20万元以上,或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得到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认定的。

(二)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为中级职称者要完成以下指标中1和2 5

—6中的1项:

1.团队负责人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3篇以上论文,其中至少有2篇发表在D类以上的刊物或普通本科大学学报上。团队其他成员在有CN刊号的正式出版物上各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具有中级职称者需在有CN刊号的正式出版物上发表3篇以上学术论文。

2.团队负责人主持有经费资助的市(厅)级科研项目1项以上 3.团队负责人获得专利1项以上或取得具有一定价值的软件著作权1项以上(以专家的鉴定为准)。

4.团队负责人获得市(厅)级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以上(排名第一)或获得省级科研成果优秀奖以上的奖励1项以上。

5.团队负责人主持横向科研项目1项以上,到位的科研经费,其中人文社科类达4万元以上,自然科学类达10万元以上。

6.团队负责人公开出版专著1部或承担撰写任务且作为主编的合著1部,其中人文社科类达15万字以上,自然科学类达10万字以上。第十三条 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职责时,学院有权中止支持或调整人员。根据项目实施、研究进展的情况,科研创新团队成员无法按时完成科研任务(如:岗位调离等),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可以对组成人员进行调整,人员调整经所在的科研团队签署意见后,报学院科研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本管理办法中关于“公开出版的C类、D类刊物的学术论文”的界定,参见《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奖励办法(试行)》(榕职院综„2009‟61号文)。

第十五条 本管理办法中,科研成果的署名作者及署名单位应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且排序也应为第一。

第十六条 本管理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第十七条 本管理办法由院科研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过程中如遇未尽事宜,将另作补充规定。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团队合作 彰显英语魅力 篇11

一、规则引路成方圆

任何事都有它的规则,不然不成方圆。在全班学生的提议下,制定出相关的奖惩规则。以团体所得总分论名次,评选出“最佳英语合作小组”并给与一定物质奖励,以资鼓励。

1.奖励规则。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奖励,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奖励能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们自我完善的积极性。奖励在英语教学中尤其重要。对于每位学生都能达到的目标,如:认真早读,课上积极举手发言,练习评讲后全对,各加一分。默写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默到满分,优秀的学生要求全对,中等生允许错一个,后进生允许错三个,达到以上目标的各加一分。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稍加努力就能达到的要求,学生们很乐意接受挑战。对于考试成绩也是如此按等级安排,如果进步特别大,就加两分。

2.惩罚规则。鼓励是一种教育,惩罚也是一种教育。它是启动、引导、约束、控制、消除某种行为的重要手段。惩罚更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思想指导下,采取灵活有效地惩罚方式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照奖励规则,全班学生也制定出了惩罚措施。练习讲评后不能全对的,默写达不到要求的,考试考砸的,不扣分,体现不奖则罚,下次努力。早读不认真,家庭作业乱写或者没有完成的各扣一分,保证下不为例。

二、读出乐趣夯基础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黄金时间。认真英语早读能记忆英语所学内容,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培养英语语感。英语早读一周两次,高年级的学生早已熟悉早读技巧。刚教新课文时,一般是全班跟读,由课代表逐句播放录音。第二次早读便可由各组金牌领队组织。教师在前一天放学后,将早读内容写在黑板上,学生早上一进教室便可知道读什么。至于怎么读,由金牌领队看组员情况而定。

1.自主领读。领读是英语朗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关键。更重要的是能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培养自己的语感。如果组员读的不够熟练,可由金牌领队领读几遍。如果有两人读得不熟练,金牌领队可将小组暂时分成两队,分别有针对性地教一位学生读。力争做到灵活变通,提高效率。

2.合作齐读。齐读是学生独立进行朗读的自我实践过程,它便于教师和学生自己检查和发现朗读中的问题,有利于集中全组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增加学生朗读的机会,并鼓励胆小怕羞的学生大胆朗读。齐读英语能给人朝气蓬勃、神清气爽、朗朗上口的感觉。

3.分角色表演。译林版新教材每篇课文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有的是经典童话故事,充满童趣。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The king’s new clothes就是取材于《皇帝的新装》。学生对故事内容非常熟悉,如今改编成英语小故事,学生们就更乐于表演了。如果由教师组织分角色表演,那么每次只能一组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观看,没有被邀请到的学生会很失落。现在各小组由金牌领队组织,这样全班学生都能同时进行表演,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参与度。教师只需巡视并适当指导。

多样的朗读方式,给了学生们合作朗读,自主朗读,充分朗读的机会。英语口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增强了学生们自我表达的自信。后进生们尤其喜欢这样的朗读方式,在小组成员的督促与帮助下,终于不再害怕单词不会读,音发的不准了。比起之前全班朗读时的滥竽充数,后进生们真的有了可喜的进步,为学好英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默出友情互帮助

默写是英语学习中令教师和学生最头疼的一件事,但是默写是英语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怎样让学生不再害怕背诵默写?金牌领队们绞尽脑汁,尝试了各种方法。如:在空余时间组织组员玩“吊死鬼”的游戏,背错一次给图画添上一笔。在可爱的“吊死鬼”画完之前必须背诵出相关单词。又如在“植物大战僵尸”的图纸上种植一些只有首字母的单词,一位学生假装僵尸慢慢逼近植物,一位学生背诵单词或词组,需在僵尸吃掉植物前背诵出该单词或词组。还有的两小组金牌领队通力合作,举行单词背诵友谊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一组的成员背诵的单词多就获胜。

对于后进生,金牌领队们选择逐个攻破的方式帮助他们背诵单词。组内任何一人只要有空就会主动帮助他们背诵。有时候努力了,但是仍然会默得不够理想,教师就需适时安抚小组成员,并教会金牌领队们鼓励组员的方法,做到不骄不躁,不气馁。在平时的交流中,教师也需教会学生一些沟通技巧,学会相互鼓励,促进学生和谐、愉快的合作学习。

四、讲出收获同进步

练习的讲解也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只能针对大部分学生集中错的地方进行讲解,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学生的个别错误只能利用批改的时候急匆匆地讲给他听,有时根本就没有时间再讲。这一难题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中也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每个单元练习课结束后,我都会安排一节课供学生们小组自主学习。每位组员将本单元的课课练、听读空间、练习纸等准备好,事先圈出不懂的地方,在这节自主学习课上向组员寻求帮助。如果组内都不懂,或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向教师求助。这样的扫盲方式,每位学生的任何疑问都能得到满意的解答,真的做到全面参与,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

有时候学生的小方法真的会发挥大作用,集体的智慧无穷尽。如六年级的Culture time板块中提到世界环境日在6月5日,地球日是在4月22日。有的学生怎么也分不清这两个日期,甚至将这四个数字混淆。有一组组员集思广益,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地球有两个半球,南半球和北半球。4可以分成2和2,把4看作是地球,一个2是南半球,一个2是北半球。这样记忆这两个日期就再也不会混淆了,而且令人记忆犹新,学生们都拍案叫绝。

学生们都称赞这样的学习方式很适合他们,面对一些综合能力强的题目,犯难的时候明显减少了。更值得一提的是人人都有机会当小老师,体验助人的乐趣,感受当老师的成就感!学生们都在平时的点滴积累中共同进步!

五、考出成绩共欢喜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总有收获。真正检验收获的方式不外乎考试,当学生看到本来扣分较多的大题正确率提高时,个个欢呼雀跃。有反思才会有进步,我也会要求学生查找试卷上薄弱的地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重点攻克。学生都很自觉地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相信他们的英语成绩肯定会节节高。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李晔,江阴市环南路小学,214400)

上一篇:新员工规章制度培训下一篇:报告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