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团队创新(精选10篇)
如何团队创新 篇1
如何保持团队的创新动力?
一说起现在的网络游戏现状,大家的印象就是同质化严重,大量的山寨产品,尤其是MMORPG,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类似的产品实在太多了,据说最近2个月时间,推出的游戏就超过100款之多!行业的现状让人担忧,水平两级分化严重,整体看来,游戏行业需要创新。只有不遗余力的创新,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稳定和发展。虽然创新能创造超乎寻常的利益,但为什么游戏行业创新成功的例子不多呢?
在我看来,人们对创新的理解不同,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反对创新的一方的原因如下:
1、创新会损害旧的利益。
2、创新失败的可能性很高。
3、创新在财务上具有不可行性。
所以说你在提议创新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以上几个方面:是否考虑原来相关利益,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能否搞定,创新的成本等。这些答案不一定是OK的,但如果你感觉还是要去做,也没问题,有句话是看人生豪迈,不过是从头再来,有时侯也必须冒点风险。当然,如果因为你的创新而会影响到公司整体利益,比如影响其他人的工作,影响公司财务报表等,还是必须慎重考虑。
人是创新的根本,管理者应该怎么保持和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动力呢?我的思考大致如下:
一、要有整合的能力,也就是商业化的能力;仅有创新的想法或idea是不行的,点子人人都有,可是你能实现它吗?能做到什么程度?能做到成熟的商业化吗?
二、在团队内营造创新的氛围;激励创新的精神并建立起创新机制,如建立知识分享,设立创新的奖励,强调沟通等。就拿知识分享来说,是我们见到最多的一个手段,并且很多公司都在普遍使用,表现在每周的部门技术会议分享,每人谈自己的一个专题并自由讨论等。
三、制定远期目标;人类因梦想而伟大,如果只是为了做一个项目赚钱,那模仿当然是最稳妥的方式。但模仿永远也只是模仿。看得够远,才能看到别人所不能看到的东西。苹果为什么能超越IBM、戴尔、联想?远见是关键性的,一开始,苹果就认为未来是智能手机的天下且全力投入,这种断裂式创新比持续性创新取得了更大成功(当然也可能是更大的失败)。
四、保持压力;乔布斯说过“保持饥饿,保持愚蠢(Stay Hungry,Stay Foolish)”,太过舒适的环境容易让人变得安逸,显然这并不利于创新,创新需要有不断的压力来推进。
五、领导人的价值观和对创新的支持;创新一定要取得领导层的支持,因为创新需要调用大量的资源,也可能损害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没有最高领导层支持的创新,将举步维艰。
六、对创新失败的控制;创新意味着风险,失败的机率通常远远大于成功的几率,当一个创新的方向有可能已经被证明和市场不符的时候,对于创新失败要有止损的勇气和措施,必须设立创新的安全阀门。
现在关于创新的话题很热,但其实创新是需要时间的,非一日之功可以练成。关于创新的话题在这个行业永远都会存在,不创新,只有死。
如何团队创新 篇2
信息化教育创新是网络教研团队赛项永恒的主题。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开创了网络教研新范式, 成功地促进了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 得到全国中小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高度认同, 赛项规模从2008年武汉大赛参赛团队48个、参赛选手144人, 发展到2012年北京大赛参赛团队192个、参赛教师576人。今年, 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导下, 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倡导的信息化教育创新能否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有新的作为, 自然是大家关心的。
假如研究去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竞赛课题, 可以发现, 第十届大赛中, 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就萌动着教学方式变革的尝试。试看高中语文的竞赛选题——《修辞无处不在》, 一改具体课文的老套套, 别出心裁地直面方法的教学, 使人耳目一新。设计意图在于:以题领路, 引导教师撇开死揪文本的读死书传统教学方式, 把关注点转移到发展语文能力的方法教学上, 大胆让教师放开思路创新, 把课上活。如果教学设计思路改变, 就有助于学生把语文学活, 学出发展语言与文学能力的新方向, 对于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极有意义的。
让我们看看参赛教师能否贯彻“能力为本”的教学思路。
观察高中语文001团队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步骤:
第一步:课前预习 (让学生课前发表在Moodle课程管理平台) 。要求搜集至少三个自认为运用得好的生活中 (电影、电视、歌曲、网络、演讲、报告等) 的修辞语句或段落;在学过的课文或者课文读物中至少搜集三个认为运用得好的修辞语句或段落。
第二步:课堂分析。析出《青花瓷》 (MTV) 歌词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第三步:自学感悟。学生阅读教材, 圈划出修辞的定义、分类、每一类运用的修辞方法 (课前把教材原文导入电子白板资源库, 上课调出文本, 由学生独立在教材上批注) ;找一个学生到电子白板上批注, 其他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补充) 。
第四步:合作探究。解决教材“语音修辞”、“词语修辞”、“语句修辞”中提出的问题。把学生分成三大组, 每组解决一类问题, 将探究成果发表在Moodle平台讨论区。各小组互相浏览, 协作讨论, 同伴互助。教师适时加入互动。
第五步:延伸拓展。在Moodle平台协作讨论各自在课前学案中列出的语句及其修辞方法。内容见第一步。
第六步:高效运用 (Moodle平台讨论和投票, 略) 。
第七步:课后作业 (略) 。
参赛教师根据选题内含的意义, 运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设计教学过程,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亮点一:知识性数量增加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和自学感悟) , 知识内化的内容采用协作探究 (课堂协作分析、合作探究和延伸拓展) 的方式在课堂上完成, 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修辞能力和协作探究激发智慧的能力。很有点“翻转课堂”的味道。
亮点二:Moodle平台有效地支撑课前学习和协作探究, 信息技术已经超越“辅助”, 成为学习必不可少的学习要素。
不足之处:七个步骤的逻辑关系还有待于推敲。尤其是课后作业的任务已经在课堂上完成, 没有必要照顾传统的教学过程的所谓“完整性”而画蛇添足。
如何加强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 篇3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本科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知识为主,本科阶段的教学方法以单向灌输式为主,不强调研究型学习,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往往很难获得科学研究的训练,结果使得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而不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也不利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兴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创新团队的成员通常都来自不同年级、学科、专业和地域,对同一目标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而且还有资深教师指导。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是一种自发的习惯,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学习和实践知识。为完成团队任务,团队每位成员必须要经历相应的独立研究、查询资料、自主学习等实践环节,而这些环节正是传统教学较为欠缺的,也是培养创新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加强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无论是对学校长久发展还是对学生个人发展来说都是尤为重要的。本文就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一、创建一个积极健康的大学文化氛围
一个健康、和谐、积极的大学文化氛围,不仅对于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作用,更是调动学术人员积极性的重要诱因,对大学教师的成长、发展和发挥作用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大学文化作为大学学术人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了他们的理想和希望,因而能够产生极大的内聚力,使学术人员拥有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因此,大学文化愈发达,群体心理就愈相容,大学对学术人员的吸引力、凝聚力、激励力就愈大。这样的大学文化不仅具有强大的同化功能,使身处其中的成员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而且能够内化为一种向上的力量,促进成员积极进取,勇攀高峰。“能够使一个组织与众不同的是组织的文化氛围以及用一系列的制度和行动来强化的价值观。”事实上,组织文化是组织发展最好的方向标。在一个运行健康、发展良好的大学创新学术团队中,团队的组织文化为团队成员提供了一种组织认知的感觉,并能使他们产生对超越自我的信仰和价值观的承诺。理论上说,团队文化或文化的一部分可能来自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无论是带头人、骨干,还是支撑人员,甚至是流动的研究生,但事实上团队文化通常开始于团队的创始人或者早期领导人,他们以愿景、哲学或者战略的形式清楚地提出并贯彻他们独特的治学思路和发展价值观。这一价值观为团队明确了共同愿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也决定了团队运行和发展模式的纲领和基调。
二、创造合适的外部环境
在外部牵引力与内部凝聚力的共同作用下,分散的大学学术人员有可能组建成一个全新的大学创新学术团队。这些客观条件包括:
(一)合适的学科背景
无论团队是要解决具体的科学技术问题还是定位于在某个学术方向取得新的突破,团队成员都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团队成员的学科和专业背景必须与团队的目标相关。
(二)充足的条件保障
实验室、科研经费、仪器设备以及其他基础条件是团队开展研究工作的基本保障,条件支撑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团队能否顺利开展工作。因此,依托基地平台和重大装备组建团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团队构建方式。如果在团队组建之前并无相应的条件支撑,也至少应该能够做出团队组建后尽快争取到相关资源的预期,否则即使团队从形式上得以组建,也不可能真正开展工作。
(三)配套的政策支持
由于我国大学目前的组织体制、人员隶属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尚未完全适应团队创新的模式,国家和大学很多现行的政策是不利于团队形成的。如果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创新学术团队的组建会受到很严重的阻碍。
三、加强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建设
创新实验室是学生创新团队以及本科生开展科技项目实验研究的平台。专门设立指导本科生创新实验的指导老师和强大的技术支持小组,帮助本科生进行本专业的科学和教学研究,同时鼓励他们在交叉学科、跨专业等领域进行自主创新,提高综合创新实践能力。
安排专人负责实验室和实验仪器的开放与管理工作,并建立配套的实验室管理措施。由教研较为丰富的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提出研究课题或由学生自己提出可行的课题,将课题题目公布,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查阅文献、组织讨论和整理材料,提交解决方案并进行实验,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四、加强大学生开放实验室创新平台建设
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了实验室的设备、资源,延长了实验室的利用时间,方便学生自主灵活参与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实验内容的多样化、方法的灵活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求知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加强开放实验室建设是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五、处理好外部协调的压力
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的构建 篇4
如何成立一个优秀的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一直是团队管理者比较头痛的问题。其实创建一个优秀创新团队的关键不是创新型企业有没有足够的人才供挑选,而在于管理者有没有一个正确的组织团队的观念。无论是经验论、学历论、形象论的管理者,都希望创新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业务骨干,拿过来都能独挡一面,这样创新成果就会蒸蒸日上。但是,无论多么优秀的创新型企业或多么优秀的管理者,都没有这样的创新团队。这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一个优秀的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构建要讲究团队成员的相辅相成和互相配合。
二、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的构建原则
在进行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构建时,一般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系统性原则。我们注意到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运作的成功与否与各方面的内外部因素有关。因此在决定是否进行创新团队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2、实事求是原则。在构建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时,还要注意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其他创新型企业或团队成功运用的做法,不能全盘接受,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自身的独特环境。
3、循序渐进原则。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的建设绝非一件易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仅需要创新团队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来进行运作,还需要创新团队内外环境相关因素的配套和协调。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的许多方面都必须摆脱传统的做法,进行人的转变。在变革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障碍和阻力。因此,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采用开展试点、摸石头过河逐步总结推广等方式,有步骤的开展创新团队的构建活动。
三、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的构建方法
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构建的方法主要有五种:人际交往法、角色界定法、价值观法、任务导向法和社会认同法。
人际交往法强调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成员之间进行交往的方式,目的是确保创新团队成员以真诚的方式交往;角色界定法勾勒出了多种角色模式和群体过程,目的是使个人清醒地认识到员工个人所做贡献的类型;价值观法强调创新团队拥有价值观念的重要性,所有团队成员都应拥有这些价值观,在工作中,着力于培养共同的创新团队价值观,这样,就能以一贯的相同的方式指导每个创新团队成员的行为;社会认同法是通过有效的交流来提高创新团队的凝聚力,通过展示团队业绩和职业化鼓励来培养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成员的自豪感。
四、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构建的五要素
构建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可以归纳为五点要素:
1、合理的团队人数。由于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区别于传统的层级组织(即常规的组织建制),所以没有必要把创新型企业所有的员工塑造成一个创新团队。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的合适人数,无论是网格型创新团队还是任务导向型创新团队,根据管理学中的层幅理论,管理幅度都不易过宽,8人左右为好。
2、清晰的主题目标。构建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应该有清晰的主题目标,这个主题目标就是该创新团队存在的理由。每个团队成员,都需要对创新团队的这一主题目标做出承诺。围绕实现这个目标明确实施要点,同时依据要点排列成具体的节点计划,其中包括构建方法的运用、分工和合作、途经和程序、时间和衔接等。
3、协同工作的能力。一个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重要的是协同工作的能力,每个成员对创新团队要有认同感,认同感的体现是每个成员的自觉到位以及主动补位,成员之间是紧密合作的关系。
4、和谐的成员关系。不宜将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的设置完全等同于行政类管理机构。在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中强调指导,而非领导;强调平等合作,而非职务管理;强调和谐的整体环境,而非本位观念。
5、自我介入模式。创新型企业管理者应该是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的培训师,借助创新团队这个平台,宣讲创新型企业的共同远景和管理理念,传播创新型企业的企业文化,保障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保持对创新型企业共同目标的忠诚度;此外创新型企业管理者还应当是企业创新团队的参与者。
五、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建设的步骤和阶段
1、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构建的步骤
(1)客观评价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现状。
(2)针对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
(3)实施相应对策后观察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结果。
(4)针对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不完善的地方采取进一步对策。
2、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建设的阶段
对于一个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其发展可分为初步建立、培养规范、稳定执行、结束四个阶段。①初步建立阶段,创新团队的成员由于各自背景、专业不同,而且创新团队的目标刚刚建立,团队成员对于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仍处于摸索时期。此时创新团队的绩效一般,改善速度有限;②培养规范阶段,创新团队采用了正确的团队培养战略和方法,团队凝聚力、团队精神、团队标准、团队价值观开始被成员所接受。此时创新团队的绩效进入快速改善的阶段(正反馈开始启动);③进入稳定执行阶段以后,创新团队绩效逐渐达到平衡(负反馈开始启动);④经历一段时间后,最终进入均衡的结束阶段。需要注意的是结束阶段,并不宣告创新的结束,而是指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的研究对象和创新团队主要成员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的整个发展过程可参考图1。
图1 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发展的四个阶段
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在创新团队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分别要注意以下这些方面:①初步建立阶段,创新团队管理者应当立即掌握团队,督促创新团队成员进入状态,采取各种方式减少创新团队中不安定的因素,促进团队成员在个性、能力等方面的融合。创新团队成员应当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团队氛围;②培养规范阶段,创新团队管理者应当在创新团队中挑选一些核心成员,通过内部培训以及多次参与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项目等方式去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可控制范围内,对于短期的目标可以适当授权团队核心成员参与决策,但是要注意事前监督、事中控制、事后考核相结合。创新团队成员应当对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的目标达成共识,努力提高创新能力;③稳步执行阶段,创新团队管理者应当允许创新团队成员公开表达不同的意见,建立愿景,调和团队成员的差异性。创新团队成员应当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创新团队的创新;④结束阶段,创新团队管理者应当运用系统思考,综观全局,并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促进创新团队的不断学习,保持成长的动力。创新团队成员应当对以前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改进的办法和建议。
六、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构建的对策
针对前面的分析,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
1、在创新型企业创新团体中建立以分配机制为主的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一机制的特点为“分配合理、收入多元、公平竞争、有效激励”,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①对创新型人才实施在社会上富有竞争力的薪酬标准。拉开差距,奖励重实绩;②定期考核评估,优升劣降。体现技术与人才的价值,技术参与分配。③对创新团队领军者积极探索期权、股权、虚拟股份等新的分配形式。通过分配体制的改革,达到稳定关键的创新型人才、吸引高层次人才的目的。
2、在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中形成特有的团队文化。创新型人才需要优秀文化的塑造与充实,每个创新团队都有一个支撑其运行的体制,也就必然有与这种体制相对应的文化特征。通过团队的体制创新,塑造出一种唯才是举、量才而用、鼓励竞争,论功行赏的体制性团队文化,使创新团队成员紧跟时代的步伐,快速更新科技知识,形成有利于创新团队发展的文化氛围,努力实现社会利益和团队利益的有效结合,在成就国家和社会的同时,发展自己。
3、在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中重视创新团队领军人物的培养和发挥。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领军人物是团队文化的塑造者和团队战略的谋划者。加大经济投入保证领军人物的物质待遇和生活条件,对创新团队的领军人物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提出的合理建议要及时地予以采纳。
4、在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中培养后备人才,建立人才备用池。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它的发展不是取决于对物质资本和物质资源的占有,而是对智力资源的占有。而智力资源的载体是人才,人才是核心能力的最终体现。一个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至少要培养2?3名人才,这几名团队成员目前在业务水平上也许不是太理想,但经过在创新团队中的锻炼和创新团队领军人物的培养下,不久他们应当也能独挡一面,成为创新型企业未来的优秀人才。
5、在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中建设有利于团队成员和团队之间相互交流的非正式平台。团队之间的交流沟通,也是促进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成长的重要因素,可以促进各类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人才的优化组合,促进不同思想、不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激发创新。因此可以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建设创新团队的社会性团体,例如科技沙龙等。
总之,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的构建就像筑路一样。首先培养一支骨干队伍,然后吸纳一批新人,通过很好的消化以后,再吸收新人,如此循环,直至最终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强大的高效的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
参考文献
[1]杨道富,谢鸿根.试谈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J].江西农业学报,2007(9):179-180.
[2]钟英姿.创新型企业高绩效团队建设浅析[J].技术经济,2005(12):30-31.
[3]章义伍.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林正大,孔炯炯.实施团队建设的有效方法[J].人才开发.2007(1):32-33.
理念、团队、创新 篇5
青春、热血、激情
团队要有队魂,正像军队有军魂,警察有警魂一样,队魂让我们同仇敌忾、戮力同心,剑锋之指,所向披靡!团队的队魂要充满舍我其谁、一览众山小的气魄,要爆发出偏向虎山行的气概,更要发扬谁与争锋、荡气回肠的气势!我们是最敬业的一群人,因为一颗青春闪亮的队魂而走到一起,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聚在此,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而携手奋进,更为了圆一个执著的梦而坚守着使命与责任!青春的记忆慢慢流逝,时不我待、与时俱进是我们的座右铭。迎合市场发展趋势,提升群体竞争合力,改进完善经营方针,体现的是理念,团队,创新意识的企业最高目标的完美和谐的统一!
市场决定命运,竞争彰显实力。参与到市场经营领域这个大舞台,就意味着没有退路。置之死地而后生,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市场考验我们的耐力与恒心,更磨砺我们的韧劲,开拓我们的视野,我们的理念,就是可以吃亏,但要学到经验,可以出汗,但必须取得业绩,可以失败,但下一次一定要成功!
团队是整体不是散沙,是聚合而不是分散。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来自于将每个人的智慧凝结成一座宝库。让每一个都感觉到自己对集体的不可或缺,让每一个成员都能从团队的荣誉中分享和品味到成功与自信。我们的团队,就是要让每名团队成员参与到决策、管理、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成为企业的主人!
团队建设与创新心得 篇6
心得一:
搞好团队建设才能提高凝聚力和竞争力,进而实现团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必须认真做好沟通、关爱、激励、信任、服务、协调和组织这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沟通是真诚搭建理解的坦途,只有真诚沟通才能相互理解。我们的小组只有4个人,暂且不谈学习其他科目,很多时候我们除了做项目,我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其他工作,有的是学院干部,有的是系里的干部,而且身兼多职,这就需要占用我们的一定时间。这时候良好的沟通显的更加重要,只有沟通好了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平时都是通过聊天的方式进行沟通。有人曾经问我:怎么整天见你跟人聊天啊?我的回答是:聊天也是工作。因为,那不是乱聊的,尤其在时机和话题的选择上。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聊聊项目的话题,目的只有一个:拉近距离,融洽气氛,了解情况,施加影响。还有比较喜欢用的就是娱乐,尤其是下棋、打牌、能体现人的性格,想藏都藏不住。性格无所谓优劣,最重要的是因人而异,善加利用。通过合理的组合,减少冲突,增强合力。还有就是文字记录,一定要让团队成员,尤其是关键成员养成做文字记录的习惯,这对我们团队的建设很有必要。
二、关爱组员,人是最富有感情的,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时候组员之间要相互帮助,真诚的为对方出谋划策,这将更牢固小组人员之间的感情。使我们的小组“温馨”之家的感情日益浓厚,责任感不断增强,同时给组员创造一个轻松的开发环境,是搞好团队建设重要一环。
三、激励和信任可以有效地增强组员的使命感,提高组员的自信心,给组员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及证明自己的能力,促进工作的顺利完成,保证工作质量,同时使组员在心里产生可亲可敬的形象,觉得小组里的人是值得信赖的。当然我们没有资金投入开发,不可能有物质上的奖励。真正重视团队成员的意见并给予适当的授权,完成任务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失败时给予真诚的帮助和鼓励,比物质上产生的激励作用要来的强烈和持久的多。
四、服务,这是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每个组员都应该为我们组服务。而项目组长更多地想的是对这个团体的责任,目的是要把工作做好。工作最终要靠整个团队,而不是某个人来完成。要立足于服务,给团队成员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换句话说,组织者的任务是把台子搭好,让团队成员把戏唱好。即便是团队成员最终超越了你,你真诚地帮过他,他自然也会帮你,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不要吝啬的把你知道的东西告诉你的同伴,不要有妒忌的心理,这是非常忌讳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服务不等于麻木听从,是有原则的,会有不少误解、委屈,也会很“吃亏”,但你收获得将是一帮多少年后都还彼此眷顾、相互信任的朋友和一段美好的回忆。
五、协调和组织,也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实际上,作为一种具体的技能和工作内容,这是和沟通和服务连在一起的。把前几项做好了,协调组织基本上就是个水到渠成的问题。由两个需要注意的方面,一是要注意实际情况,因人就势;一是要注意尽可能合理地分配任务。
总之,团队要想建设好,不仅仅是老师的引导有方,或是项目组长的亲力亲为,而是团队里每一个人的努力,只有项目组长热心、负责、真心的和团队成员交流,充分调动团队每一个人积极参与团队建设和未来的发展,大胆创新、不断进取,团队成员才会为了团队目标共同奋斗、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支和谐、高效的团队。
心得二:
高绩效团队建设是现代管理新理念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强调的是组织的整体效应,追求的是创新、高效、综合实力和抗风险的能力。从企业的发展角度来说,高绩效团队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一个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
一、团队的建设和目标确立
高绩效团队建设实际运行过程中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常常让人感到无从下手。但是,团队要发展、要成功,不能束手无策更不能单纯模仿,而是应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策划,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所以首先应该很清楚知道现在应该干什么,下一步应该干什么。只有方向正确了,目标明确了,组织框架搭好了,剩下的只需要认真分析、正确导向,发挥团队积极性,提高执行力,即可达成绩效目标。
第一,团队核心成员要深入认识自我,明确团队成员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对工作的喜好、处理问题的解决方式、基本价值观差异等,通过这些分析,最后获得在团队成员之间形成共同的信念和一致的对团队目标的看法,以建立起团队运行的游戏规则。
第二、每一个团队都有其优势和弱点,而团队要取得目标成功即面临外部的挑战又面临机会,通过分析团队所处环境来评估团队的综合能力,找出团队目前的综合能力对要达到的团队目的之间的差距,以明确团队如何发挥优势、回避风险、提高迎接挑战的能力。
第三,要以团队的目标为导向,使每个团队成员明确团队的目标、行动计划,为了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激情,应树立阶段性里程碑,使团队对任务目标? 吹眉?、摸得着,创造出令人兴奋的构想。
第四,合适的时机采取合适的行动是团队成功的关键,团队任务的启动,团队遇到困难或障碍时,团队应把握时机来进行分析与解决,以及团队面对内、外部冲突时应在什么时机进行舒缓或消除等都必须因势利导。
第五,行动涉及到团队运行问题。即团队内部如何进行分工、不同的团队角色应承担的职责、履行的权力、协调与沟通等,因此,团队内部各个成员之间也应有明确的岗位职责描述和说明,以建立团队成员的工作标准。
二、提高素质,强化学习
如何团队创新 篇7
1理论基础
“社会资本” 由法国社会学者皮埃尔·布迪厄提出,指社会关系网络中实际或潜在资源的总和。 在管理学领域,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的层次呈差异性。Nahapiet和Ghoshal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体或组织单元的关系网络中所嵌有的实际和潜在资源的集合, 囊括网络以及可通过网络获取到的全部资源,并将社会资本划分为结构、关系、认知等3个维度[2]。而团队社会资本指团队内部社会结构中,来源于成员社会关系网络的可供团队享用的所有资源。
吸收能力初始为组织根据先验知识识别、同化新的外部知识并运用于商业目的的能力; 或指组织通过探究性、变革性和利用性学习等3个连续学习过程,运用先验知识吸收新的外部知识并创造商业价值的能力; 或理解为组织赢取和维系持续竞争优势的学习能力,其中组织获取和消化外部知识的能力为潜在吸收能力,转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现实吸收能力[3]。
团队创新绩效指通过引进和应用新思路、新工艺或新程序等团队创新活动,获得有效产出,并实现团队目标[4]。创新绩效源于组织的产品开发、技术改革或管理创新,包括创新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可以是创新项目的运作成功或市场投放成功。为有效衡量创新绩效,学者们通常采取问卷设计或者建立模型的评价绩效方式来避免主观判断产生的误差。
2研究假设
2.1团队外部社会资本与潜在吸收能力的关系
跨组织双方进行社会互动的强度与信息的交流量和资源的交换量成正比。在与外界互动时,新知识的价值、拥有者的可信任度是关键,而外部新知识拥有者也会根据团队对新知识的尊重程度和利益补偿机制,决定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信任对方并转移相应的知识[5]。此外,共同的认知框架为双方的知识转移和共享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沟通基础。能够被理解的共同语言或编码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识别、 吸收、运用以及再创造。据此,提出假设1。
H1: 团队外部社会资本显著正向影响潜在吸收能力。外部资本的结构维 ( H1a) 、关系维 ( H1b) 、 认知维 ( H1c) 显著正向影响潜在吸收能力。
2.2团队内部社会资本与现实吸收能力的关系
成员间强连带关系即成员间高频率、高密度的深入互动能够增进资源交换、促进知识分享、改善内部学习氛围。成员之间互动强度和密度越大,内部资源交换数量就越大,信息流通速度就越快。信任作为知识共享的基础,可提升成员关系质量,对知识的分享和流动起重要作用。团队内部存有的共享价值体系,将增进成员对彼此行为的了解,降低知识分享的防备心理,促进信息交换,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创造[2]。据此,提出假设2。
H2: 团队内部社会资本显著正向影响现实吸收能力。内部资本的结构维 ( H2a) 、关系维 ( H2b) 、 认知维 ( H2c) 显著正向影响现实吸收能力。
2.3团队外部社会资本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
成员与外部接触、交流越广泛,越能获取有价值的外界知识和经验,提升团队学习能力和创新绩效。基于相互信任的交流是团队创新的关键。合作双方使用共同的专业语言和知识平台进行交流互动, 能够促进组织的创新,提高绩效。外部认知资本对提高组织的渐进式、激进式创新能力有显著作用[6]。
H3: 团队外部社会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外部资本的结构维 ( H3a) 、关系维 ( H3b) 、 认知维 ( H3c) 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
2.4团队内部社会资本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
相比各类规模庞大的文献数据库和资源丰富的因特网,向同事咨询并获取信息被认为更便捷和容易,从而更受青睐。团队内部浓厚的信任氛围,使成员在遇到棘手问题时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分析能力, 提出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促使成员共同努力达成目标,提升团队的创新绩效水平。良好的内部关系能促进技术创新扩散。共同价值体系、共享心智模式能促进资源的流动与整合,增加技术差异和产品创新,提高周边绩效。据此,提出假设4。
H4: 团队内部社会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内部资本的结构维 ( H4a) 、关系维 ( H4b) 、 认知维 ( H4c) 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
2.5团队吸收能力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
组织的创新绩效也可源于利用性学习过程,运用已被同化的知识创造商业产出。张小兵[7]证实团队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假设5。
H5: 团队吸收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潜在吸收能力 ( H5a) 、现实吸收能力 ( H5b) 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
社会资本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提供成员有价值的外部信息和资源,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成员的学习能力和团队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团队创新绩效。据此,提出假设6、7。
H6: 潜在吸收能力对团队外部社会资本与团队创新绩效有显著中介效应。
H7: 现实吸收能力对团队内部社会资本与团队创新绩效有显著中介效应。
由以上假设,得出本文的概念模型 ( 见图1) 。
3研究设计
3.1研究样本
本文选择问卷调研采集样本。预调查发出问卷120份, 回收98份 ( 含有效问 卷80份 ) 。 选择SPSS15. 0作信度、效度分析和内容修正,最终确定调查问卷的形式和内容。正式调研主要以电子邮件、 寄送和现场派发方式向珠三角地区企业团队成员发放问卷,发出280份、回收213份,其中有效问卷163份,有效回收率58. 2% 。基本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
3.2变量测量
本文所研究的变量包括团队社会资本 ( 分团队外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和团队内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 、团队吸收能力 ( 分潜在吸收能力、现实吸收能力) 、团队创新绩效。测量团队外部社会资本的量表借鉴Nahapiet[2]、彭灿等[8]的研究,共9个题项 ( 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的测量各3个题项) 。测量团队内部社会资本的量表借鉴Nahapiet[2]、柯江林等[9]的研究, 共12个题项 ( 结构维、认知维的测量各3个题项、 关系维的测量6个题项) 。测量吸收能力的量表借鉴Zahra[3]的研究,共11题项 ( 潜在吸收能力的测量为7个题项、现实吸收能力为4个题项) 。测量团队创新绩效的量表借鉴钱源源[4]、刘惠琴[10]的研究, 共8个题项。
3.3信度和效度分析
信度检验显示团队外部社会资本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的Cronbach’ s a系数分别 为0. 736、 0. 708、0. 784; 团队内部社会资本结构维、关系维、 认知维的Cronbach’ s a系数分别为0. 673、0. 851、 0. 683; 潜在吸收能力、现实吸收能力、团队创新绩效的Cronbach ’ s a系数分别 为0. 898、0. 847、 0. 874。因此认为各维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效度检验: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问卷KMO检验值超过0. 80、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值的显著性水平Sig = 0. 000,因此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做因子分析得团队外部社会资本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测量题型的因子载荷分别处于0. 665 ~ 0. 865、0. 588 ~ 0. 690、0. 661 ~ 0. 847范围内,团队内部社会资本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测量题型的因子载荷分别处于0. 553 ~ 0. 739、0. 534 ~ 0. 799、0. 530 ~ 0. 756范围内,潜在吸收能力、现实吸收能力、团队创新绩效测量题型的因子载荷分 别处于0. 654 ~ 0. 812、 0. 582 ~ 0. 839、0. 671 ~ 0. 883范围内。因各变量的因子载荷均超过0. 50,故变量可接受。
3.4研究结果和假设检验
3. 4. 1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SPSS19. 0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 见表2) ,显示团队外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关系维和认知维与潜在吸收能力、 团队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团队内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关系维和认知维与现实吸收能力、 团队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注: * 表示在 0. 05 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表示在 0. 01 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3. 4. 2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
( 1) 团队社会资本与团队吸收能力的回归分析结果。以团队社会资本的6个维度为自变量,吸收能力的2个维度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由表3可知,团队外部社会资本的关系维、 认知维显著正向影响潜在吸收能力,假设H1b、H1c成立; 团队外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对潜在吸收能力影响不显著,假设H1a不成立。团队内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对现实吸收能力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H2a、H2b、H2c成立。
注: ***P < 0. 001; **P < 0. 01; * P < 0. 05
( 2) 团队社会资本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回归分析结果。由表4可知,团队外部社会资本的关系维、 认知维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假设H3b、H3c成立; 团队外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对团队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假设H3a未能通过检验。团队内部资本的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均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假设H4a、H4b、H4c成立。
注: ***P < 0. 001; **P < 0. 01;*P < 0. 05
( 3) 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回归分析结果。 由表5可知,潜在吸收能力、现实吸收能力均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假设H5a、H5b成立。
注: ***P < 0. 001; **P < 0. 01;*P < 0. 05
( 4) 团队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检验。本文采用分步回归方法,以团队社会资本为自变量,吸收能力为中间变量,团队创新绩效为因变量,检验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
注: ***P < 0. 001; **P < 0. 01;*P < 0. 05
由表6可知: 假设H1、H3、H5a获得支持。引入潜在吸收能力中介后,它显著正向作用于团队创新绩效,而团队外部社会资本对团队创新绩效的显著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综上判断,假设H6获得支持。
注: ***P < 0. 001,**P < 0. 01,*P < 0. 05
由表7可知,团队内部资本显著正向影响现实吸收能力、团队创新绩效,假设H2、H4获得支持; 现实吸收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假设H5b获得支持。引入现实吸收能力中介后,它显著正向作用于团队创新绩效,而团队内部社会资本对团队创新绩效的显著作用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综上判断,假设H7获得支持。
4结论与不足
研究分析表明: ( 1) 团队外部社会资本显著正向作用于团队创新绩效。在子维度层面,关系维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认知维的影响次之, 而结构维对创新绩效的关系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导致H1c不成立可能缘于: 社会资本具有两面性,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成员的决策自由和创新能力。社会结构资本会导致过量的社会成本投入,团队为维系与外界的关系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 2) 团队内部资本显著正向作用于团队创新绩效。其中关系维对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最为显著, 认知维的作用次之,结构维的作用最小。这表明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团队创新的关键, “志同道合” 的工作氛围可以激发成员为团队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 3) 团队吸收能力在团队社会资本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这表明团队内外部建立相互信任并持有共同编码体系和价值体系的互动网络,有利于团队识别、获取、共享与应用知识, 进而促进团队创新。
如何团队创新 篇8
[关键词]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0-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4-0007-02
一、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概念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是以共同的科学研究为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共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组织,通常由技能互补、愿景一致、责任共担的教师与学生组成。[1]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科研目标往往具备交叉性、多元性,其成员来自不同学科,具备不同学科特长,需团队成员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努力、协同创新,产生1+1>2的协同效应以提升团队整体创新能力。[2]
“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3]随着“2011计划”不断推进,部级、省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纷纷挂牌成立,运行已日趋规范。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作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典型代表,能够体现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运行机制。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能力衡量了团队内部的创新绩效,能够有效评价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从事创新活动的实施效果。[4][5]因此,本研究将以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例,研究如何评价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能力。
二、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能力评价
科学、合理地评价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协同创新能力与绩效,将为中心的管理、资助、表彰等提供科学依据,保证权威性与公正性,促进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有利于创造公正、良好的发展氛围。同时,在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其创新能力实时评价,了解协同创新能力现状,根据实际情况改进、调整。[6]
基于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的全面性、阶段性、动态发展性,同时由于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组织形式的特殊性,其能力、绩效评价有别于企业等其他一般社会组织。[7]本研究结合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实际工作情况,走访了江苏省内各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深入了解了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组建、运行情况,面对面访谈了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学科带头人、成员、高校科研管理者以及相关领域专家,经过多轮评价、修改,按照规范化、科学化要求,以产出绩效、创新情境、科研水平、团队结构四个维度,构建了协同创新能力评估体系。考核模式采取同行评价方式,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根据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定期评价其协同创新能力(建议以一年为一个考评周期),针对协同创新中心绩效,给予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充分激发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工作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提升科研素质与效率,促进科研任务顺利完成。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两点问题需要根据协同创新中心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第一,产出绩效、创新情境、科研水平、团队结构四个维度的标度应统一化。四个维度中,产出绩效、科研水平均为定量性指标,创新情境、团队结构(部分二级指标为定量性指标)采用同行评价方式进行定性式评分,需采用与定量化指标相同的标度以评分。第二,在本研究提供的科研水平维度二级、三级指标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各类科研成果的等级形式,在实际操作中,建议设置阈值以确定不同等级分数评定。
本研究针对江苏省部分校级、省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收集数据,采用本研究构建的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总体协同创新能力。研究结论表明,本研究所设计的指标体系具备普遍适用性,所采样协同创新中心总体创新能力一般,产出绩效较低,可能存在的原因在于现阶段各协同创新中心建立时间较短,基本属于总体规划及初步实施阶段,各项成果不甚显著,其经济绩效、科研成果尚处于酝酿、积累阶段,因此对于本研究的实际数据采集造成了较大困难。
三、管理策略
1.协同创新中心以四年为一周期,建议考评以一年为一个周期。考核应采取分层考核,即上一层次负责下一层次的考核,避免跃层考核。
2.根据考评结果,针对协同创新中心成员进行物质、精神激励以提高成员工作积极性。
3.提高协同创新中心的环境协同能力。一方面,完善协同创新中心的基础设施平台,例如,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构架产学研合作信息桥梁,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有效扩散。同时,积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专业孵化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公共技术研究平台,通过产业、高校、研究所、金融机构的互动以完善协同创新中心的创新模式,深入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其次,应积极深化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完善与协同创新中心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中介,保障产学研之间联系通道顺畅,实现中介机构的市场化独立运作。再次,完善多元化投融资综合体系,注重寻求资本市场支持,运用多样化投融资工具以支持协同创新中心发展。
4.提高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合作氛围。首先,培育创新文化,选择适当的文化切入点,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创新性失误的新风尚,提倡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氛围。其次,营造合作创新氛围,建设学习型组织。
四、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1.由于现行协同创新中心尚处于总体规划与初步运行阶段,产出绩效、科研成果尚未充分体现,创新情境处于建设、培育阶段,为本研究指标体系的实证采集造成了较大困难。
2.协同创新中心以四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周期内的不同年限,体现的成果形式各有侧重,例如第一年,对于协同创新中心的总体规划、工作任务、预期成果等指标考核尤为重要。在未来研究中,可以针对周期不同年限,针对性的设计不同时期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更加全面性、动态性的针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创新能力给予评价。
[ 注 释 ]
[1] 张茂林,董泽芳.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数量与科技创新能力关系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4):151-155.
[2] 朱晓琴,廖萍.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评价指标的设计[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1):136-139.
[3] 谢蕾蕾.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4(10):28-29.
[4] 王晓蓬.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的绩效评价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5] 章木林.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ESP教学多元评价探讨[J].大学教育,2012(7):83.
[6] 吴绍芬.协同创新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J].高校教育管理,2012(6):16-19,29.
[7] 赵德武.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14(Z1):14-16.
创新团队激励研究问卷 篇9
尊敬的专家:
您好!
欢迎您参加创新团队的调查研究。本问卷由若干与您有关的问题组成,所有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无所谓对错和好坏,您真实的回答才能保证本次调查结果的科学性,也有助于本研究的顺利进行。此问卷纯粹仅供学术研究之用,您的个人资料与填答答案绝对保密,请您放心作答。
衷心感谢您的合作!
创新团队研究课题组
填写日期:年月日
【第一部分个人基本信息】
性别:男□女□
年龄:30岁及以下□31—40岁□41-50岁□50岁以上□
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下□硕士□博士□
您在团队中的角色:一般成员□团队骨干□团队带头人□
团队的支持单位: 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团队规模:5人及以下□6—10人□11—15人□15人以上□
团队专业背景:文□理□工□商□医□农□林 □
【问卷说明 1】
1.请您对以下影响创新团队成员协作关系的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并在“因素重要性评价”栏内记上相应的分数。(其中1表示重要度非常小;2表示重要度较小;3表示一般;4表示重要度较大;5表示重要度非常大;请在认同的答案划“√”)
【问卷说明 2】
1.请您对团队义务的重要程度及团队对义务的履行程度进行评价,并在栏内记上相应的分数。(在“重要程度”中,1表示重要度非常小;2表示重要度较小;3表示一般;4表示重要度较大;5表示重要度非常大。在“履行程度”中,1表示履行度非常低;2表示履行度较低;3表示一般;4表示履行度较高;5表示履行度非常高。请在认同的答案划“√”)。
2.请您理解“工作现状评价”部分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根据该句话与您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做答。1分表示符合程度低,2分表示符合程度较低,3分表示符合,4分表示符合程度较高,5分表示符合程度高。请您在相应分值上打“√”。
3.请回答每一个问题,不要有遗漏。
【问卷说明 3】
1.请您对团队成员应该为团队尽的义务的重要程度和团队成员对义务的履行程度进行评价,并在栏内记上相应的分数。(在“重要程度”中,1表示重要度非常小;2表示重要度较小;3表示一般;4表示重要度较大;5表示重要度非常大。在“履行程度”中,1表示履行度非常低;2表示履行度较低;3表示一般;4表示履行度较高;5表示履行度非常高。请在认同的答案划“√”)。
2.请您理解“团队的现状评价”部分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根据该句话与您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做答。1分表示符合程度低,2分表示符合程度较低,3分表示符合,4分表示符合程度较高,5分表示符合程度高。请您在相应分值上打“√”。
谢谢您的填写,请确认每一题您都有答案!
团结合作能力与创新团队 篇10
团队学习的过程是发展团队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愿景的过程,它比个人学习更重要,是发挥组织的整体作用、提升团队智慧的最佳途径。在创建学习型企业过程中,必须以培育团队学习力为基本要求,创新团队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团队学习质量,使学习力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进而构筑起企业强大的竞争力。
如何建设创新团队
(1)拥有共同目标。共同的目标是形成一个团队的首要条件,也是让这个团队每一个成员忠诚于这个团队,积极为这个团队做出努力的先决条件。一个有想像力的目标,是团队成功的基石,而目标也使得团队具有存在的价值。因此要有导向明确、科学合理的目标如进入什么研究领域,达到什么样的研究水平等等,使全体成员在目标的认同上凝聚在一起,形成坚强的团队,团结协作,为实现目标奋斗。
(2)积极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一个成功团队建设的血脉。团队精神有凝聚团队成员的作用,团队的目标和理想把团队成员联结在一起。团队精神不仅能激发个人的能力,而且能激励团队中的其他人,鼓励团队中的所有成员发挥潜力、探索和创新。对于创建学习型团队来说,团队精神的影响力是深远的。
(3)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主要是通过信息和思想上的交流达到熟悉上的一致,是形成团队的必要条件。良好沟通与团队精神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而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在双方相互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多了解和理解沟通对象,要积极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主张,认真地倾听别人所提出的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和主张,用“双赢”的沟通方式去求同存异,达到良好的沟通目的。
(4)坚持不懈的学习一个创新型的团队就需要制定明确清晰的培训计划,通过不断的学习帮助成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只有思路不断创新,才会有工作上的不断突破和创新。(5)有效的激励激励是长久保持团队士气的关键。有效激励要求正确地判断团队成员的利益需求,给予团队成员合理的利益补偿。这就要求团队采取的奖酬系统不但要公平、合理,有效激励团队成员,而且要以提高团队凝聚力为目的。
一、企业的生存发展依赖于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的目的在于使个人成长速度更快,目标在于取得更高层次的共识,使每个人看到原来自己没有看到的,更本质、更深远的东西。团队学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现代企业中,学习的单位是团队而不是个人,并且学习是终身学习、全员学习的过程。只有通过团队学习,企业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果。团队学习有助于提高团队科学决策水平,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靠知识,靠全体员工的创造力。这就需要靠组织团队学习,开发整个团队的整体能力。团队在组织中渐渐成为最关键的学习单位,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重要决定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团队做出,并进一步付诸行动的。在某种程度上,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是无关的,即使个人始终都在学习,并不表示组织也在学习。但是如果是团队在学习,团队变成整个组织学习的一个小单位,他们可将所得到的共识转化为行动,进而建立起整个组织一起学习的氛围和机制。
二、要不断创新途径和方法,提高团队学习质量
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做到学习资源共享、学习内容交融、学习效果互促,进而提高团队学习的质量,增强团队学习的效果。炼钢厂近几年在团队学习的实践中,除了运用互动式、体验式、感悟式的团队学习方法外,还创出其它一些途径和方法。
(一)搭建知识共享平台。组织的学习只有通过共享才能实现。共享的知识才是力量。有了共享,知识、经验等隐性知识才能在整个企业中有效传递,并呈几何级数快速增长。提高团队学习力,必须搭建知识共享平台。团队之间,要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实现多赢共建。每个团队定期举办“共享论坛”,运用头脑风暴法,就热点难点问题,吸收管理技术人员、党员、班组长、骨干等不同层次人员参加,取智于众,聚合众智,开展全方位的成果共享活动。
(二)搭建问题反思平台。问题本身就是团队学习的原动力。问题就是管理资源,看不到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团队要经常进行反思,正视问题、分析问题,寻求问题的根本解,实现工作的持续改善。充分利用骨干议事会、员工恳谈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查摆问题,深度反思,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坚持运用反思求解法则,把镜子转向自己,开展定期的、有组织的反思和解剖活动,主动找自己的差距,与先进比差距,有针对性的改善活动和找补差距,从而实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建立适合团队成员进行交流的形式,使团队成员有机会有条件进行经常性的信息沟通,在沟通中形成团队的意志。团队成员之间要经常性交流谈心,重要信息及时交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团队领导人要通过个别交谈、恳谈会、信箱等形式,积极倾听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给予答复解决。畅通员工思想信息流,实现信息上传下达的双向强化。公司坚持“六必谈六必访”制度,搭建干群连心桥,建立层层家访制度,不仅密切了干群关系,而且有效地把握了员工思想动态,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四)打造团队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正被众多的企业所实践。公司在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中始终遵循“价值趋同法则”。员工只有融入了团队价值观,才会对企业产生感情,才会对工作产生积极心态,在工作中就会有动力。对新进厂的员工,不仅对他们进行岗位知识、规章制度的培训,而且对他们进行军训、心智体验、品格训练、企业文化理念培训等,使他们接受团队文化,尽快融入到整个团队中。作为一个团队,必须高度关注团队成员的成长进步。公司的企业道德“与顾客共谋发展,与员工共创辉煌”也体现了这一点。要实现由“用人干工作”到“用工作育人”的转变,使团队成员与团队共同成长,形成命运共同体,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团队乃至整个组织持续进步。
(五)遵循快乐工作法则。快乐不仅仅在于地位之高低、金钱之多少,而更重要在于愿景的实现、人们的尊重和对社会对岗位的贡献。激发员工热爱自己的工作,把每一次学习、每一项工作都作为体现自身价值的一次机会,让员工尽可能在学习工作中提高自驱力,在工作和事业中享受到至高无上的快乐,真正领会“工作着是美丽的”的深刻含义,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使命感,这样才会更积极地将个人融入团队之中。
团队是什么,团队就是一群人走到一起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而团队文化是一种意识,是团队成员之间在长期合作的过程中不断磨合、相互协作完成任务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工作方式、行为准则的一种集合体,它是通过一定时间打造后化为各个团队成员的惯性行为。那么网络商会商务运作行业也是以学习、宣传、培训、交流、分享、复制、管理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统一会员意志,规范会员行为,凝聚会员力量,合理利用每一位会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最终为实现个人价值,团队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潜意识渗透文化
价值观代表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评价,如对自由、幸福、自尊、诚实、服从、平等等,在心中有轻重主次之分。这种主次的排列,构成了每个会员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是决定人们期望、态度和行为的心理基础。在同一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行为。
价值观不但影响个人行为,还影响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进而还影响团队的整体效益。
【如何团队创新】推荐阅读:
如何管理一线团队07-18
如何提升团队士气09-30
如何组建一个创业团队08-26
如何快速组建直销团队05-17
如何营造团队文化氛围08-30
如何管理好设计团队?09-01
企业如何增强团队意识10-09
如何加强一线团队建设10-20
如何构建高效卓越团队10-29
如何建立高绩效的团队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