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考试范围

2024-07-25

现当代文学考试范围(精选9篇)

现当代文学考试范围 篇1

文学欣赏考试范围

考试 时间:6月13日 中午12::10分

考试地点:600教室

一、文学常识

•A、诗经六义

1、风、雅、颂与赋、比、兴被统称为《诗经》“六义”,成为《诗经》最具代表性的六个特点。“风雅”和“比兴”更成为《诗经》中所体现出来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代称。

2、“风、雅、颂” :是诗经的三种诗歌形式,是按照不同的音乐来划分的。

•“风土之音曰风”: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大部分是民歌。

•“朝廷之音曰雅”: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宗庙之音曰颂”: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3、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赋:“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就是打比方,即比喻,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如《诗经.魏风•硕鼠》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把不劳而获的贵族比作大老鼠。《诗经.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兴:兴,起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鸣叫起兴。

•B、基督教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的核心是信仰上帝。基督教道德的核心是爱,原则是爱神与爱人的统一。

•原罪:

•偷食禁果被认为是人类的原罪及一切其它罪恶的开端。上帝造人以后,这是人第一次违背上帝的命令,因而犯下了必须世代救赎的罪孽,称为原罪。意即原初的,与生俱来的罪。

•C、“意识流小说”的心理学背景: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D、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

1、潜意识理论

2、性本能理论

3、人格结构理论

4、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5、释梦理论 •弗洛依德把人的心理结构看成是一个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组成的系统。

•意识是指人能明确地认识自己和认识环境的心理内容;前意识(下意识)是指一度被遗忘,但还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回忆起来的以往心理经验;潜意识(无意识)则是指人意识不到、怎么也不能回忆起来、但又确实存在的并在暗中支配人的行为的心理内容。

•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的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 → “我想,我要” ;自我 → “我能要” ;超我 → “我应该要”

•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完美原则。

•人生的道路便是从“本我→自我→超我”的过程。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必须经历这三个阶段,但是未必每个阶段都是完整的。

•意识流小说主要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潜意识活动。跳跃无序的自由联想和絮语不止的内心独白是意识流小说最主要的艺术特征。

•E、古希腊神话

•西方文化有两根支柱,即“二希”文化:一根古希腊罗马文化,另一根.希伯来《圣经》文化。•中国神话是“善”的神话,希腊神话是“美”的神话,希伯来神话则是“信”的神话。

•希腊神话中,天神主神是宙斯,太阳神阿波罗,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罗马名字:维纳斯),智慧女神雅典娜,小爱神爱罗斯(罗马名字:丘比特)。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罗马名字:维纳斯)的名字为“大海的泡沫”,•月亮女神阿尔特弥斯(罗马名字叫狄安娜)是阿波罗的孪生姐妹,三位处女神明之一。狩猎女神,纯洁之神。所以也被称为处女的保护神。

•为人类盗来天火的是普罗米修斯,现在我们常把普罗米修斯比喻成为了他人而宁愿牺牲自己的人。

•希腊神话中:

1、“斯芬克斯之谜”:形容非常难以解答的问题。

2、“达摩克利斯剑”:比喻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

3、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是心理学中一个专有名词,指儿子依恋母亲对父亲反叛的倾向,这是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弗洛伊德从俄狄浦斯的故事中概括出来的。

4、“阿喀琉斯之踵”:代表的是某个事物最致命的弱点。唯一弱点;薄弱环节;要害。•

5、“潘多拉魔盒”:疾病和各种灾难的代名词。

二、诗经名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jū居)。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5、死生契阔qìkuò,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词名句:

1、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2、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5、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6、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主要是北岛、舒婷、顾城。

三、现代诗歌名句

1、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2、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3、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4、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5、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6、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清代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里谈到:“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现当代文学考试范围 篇2

一、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不重视文学史料的现状

一切历史研究工作都要以史料的搜集、运用、理解和鉴辩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术研究的学理化更加规范。由于受到商业文化气息的影响, 我国的学术研究逐渐脱离了学理规范, 片面重视主体主观意志的发挥。很多学者在没有对文学史料进行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就开始撰写文学研究著作, 甚至一些文学研究者认为史料研究是没有价值的。这就导致一些文学研究忽视客观存在的事实, 对现有的文学史料进行歪曲。如郭宛在《浪漫人生———胡适和他身边的女人》一书中就没有对已经公开的胡适日记进行严谨的考证, 造成了一些史料错误, 与胡适日记中的记载完全不符。作者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 罔顾历史史料, 对真实的历史事件进行有意的曲解和篡改, 没有尊重史实, 这样的文学研究显然不能令人信服。

二、文学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的完善需要发掘文学史料

随着我国思想的解禁和文学史料的挖掘, 文学研究摆脱了旧有的阐释式的研究模式, 开始重视对历史的本来面目进行还原。而发掘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开始逐渐完善与成熟的标志。如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发掘张爱玲的史料, 对张爱玲在绘画领域和戏剧领域的造诣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从而能够更全面、系统地对张爱玲进行研究, 并对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由此证明, 挖掘史料可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这门学科进行完善。换言之, 如果没有文学史料的发掘, 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 只有重视文学史料的发掘, 才能使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不断完善, 走向系统化和规范化。

(二) 通过发掘文学史料能够纠正过去错误的文学研究观点

在当代文学研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错误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个原因是缺乏足够的文学史料进行研究, 造成了一定的研究盲目性。如对巴金文学生涯时间的界定, 之前一直认为1929年巴金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灭亡》是巴金文学生涯的起点, 然而在搜集和整理文学史料的过程中却发现巴金早在1922年就已经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开始文学创作了, 这就将巴金文学生涯的时间向前推至1929年。这对于巴金的文学研究非常重要, 也充分说明了资料发掘的重要性。第二个原因是文学研究主体本身存在各种问题, 对文学史料的发掘不够严谨和细致, 或者由于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而不敢将真实的言论发表出来, 只能屈从于政治要求。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正是伴随着文学史料的发掘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 走向系统化和专业化的。随着文学史料的不断发掘, 我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才能取得更令人信服的结论。

(三) 改变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现状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研究乏力的情况。很多研究者认为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 30年的现当代文学史已经不存在研究的空白领域, 缺乏继续研究的价值, 甚至一些研究者悲观地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走入绝境。鉴于此, 怎样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点和增长点就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但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生长点研讨会上, 与会专家并没有对文学史料予以重视, 绝大部分与会专家都认为文学史料无力改变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问题, 而将目光更多地集中于文学话语的运用与引入。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会出现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问题, 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缺少文学史料。正是由于很多文学史料被湮没了, 才造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很多空白点无法得到填补。研究鲁迅和周作人的专家钱理群先生通过系统地整理沦陷区的文学史料, 出版了《沦陷区文学史料选》, 极大地拓宽了现当代文学领域的范围, 使沦陷区的文学研究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这也充分说明发掘文学史料能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进展, 改变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现状。

丁景唐和马良春两位先生正是通过对文学史料的整理和搜集, 在国内左翼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应该学习两位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通过搜集和整理文学史料来打破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现状, 给现当代文学研究带来新的增长点。

(四) 通过发掘文学史料来对研究主体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进行完善

发掘文学史料对于研究主体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能对研究主体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进行完善。研究主体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是辩证统一的, 研究者对文学史料的态度正是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的基础。如文学史料学专家和文学研究家王瑶先生就是一个集中的体现, 其《中国新文学史稿》引用了大量的文学史料, 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涌现出大量的文学史专著, 出现了一个现代文学史写作的高潮时期。但上世纪50年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文学史专著却并不多, 只有像《中国新文学史稿》这样严谨的文学史专著迄今还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领域必须参考的一本研究专著。王瑶先生的专著之所以能对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研究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是由于在搜集和整理文学史料的过程中王瑶先生形成和提炼了自己高尚的学术品格和学术风格, 从而使文学研究具有了独特的意义。

与王瑶先生相类似的还有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现代文学著名作家唐弢先生, 其在六十年的工作中勤勤恳恳地进行文学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完善了他的学术素质。由此可见, 只有在基础性的文学史料搜集和整理工作中勤恳踏实的工作, 才能练就一个学者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

受到商业化气息的影响, 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环境比较浮躁, 很多研究者往往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不重视自己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的培养。只有通过文学史料的发掘, 不断培养自己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 才能做出真正有价值的文学研究。

三、结语

笔者认为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我国文学研究中存在的忽视文学史料的严重问题, 建立完善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已迫在眉睫。只有建立完善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 对文学史料进行严格的整理、辨别、搜集和发掘, 才能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做到尊重客观文学史料, 推进现当代文学研究。这也是为了确保文学史料的真实性, 避免篡改文学史料的事情发生。只有这样, 才能够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史料管理和多渠道的史料交流。

摘要:挖掘文学史料对于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仅能够完善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 更可以纠正错误观点, 带来新的学术增长点, 对研究主题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进行完善。然而, 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存在着不重视文学史料的倾向。本文从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不重视文学史料的问题入手, 具体分析文学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旨在摆正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史料,学术品格

参考文献

[1]巴·苏和.中国蒙古文学史料学的起始与发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12 (4) .

[2]石兴泽, 石小寒.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建设与文学研究[J].学习与探索, 2010 (6) .

[3]白春超.旧资料的发掘与新学术的发动——近几年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史料研究述要[J].宁夏社会科学, 2011 (6) .

文学史料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篇3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史料   学术品格

文学史料对于文学研究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文学研究必须以文学史料为基础,才能正确把握文学研究的方向。然而当前我国到现当代文学研究对于文学史料达到了忽视的地步,没有充分发挥文学史料的重要作用。本文对文学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摆正方向。

一、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不重视文學史料的现状

一切历史研究工作都要以史料的搜集、运用、理解和鉴辩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术研究的学理化更加规范。由于受到商业文化气息的影响,我国的学术研究逐渐脱离了学理规范,片面重视主体主观意志的发挥。很多学者在没有对文学史料进行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就开始撰写文学研究著作,甚至一些文学研究者认为史料研究是没有价值的。这就导致一些文学研究忽视客观存在的事实,对现有的文学史料进行歪曲。如郭宛在《浪漫人生———胡适和他身边的女人》一书中就没有对已经公开的胡适日记进行严谨的考证,造成了一些史料错误,与胡适日记中的记载完全不符。作者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罔顾历史史料,对真实的历史事件进行有意的曲解和篡改,没有尊重史实,这样的文学研究显然不能令人信服。

二、文学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的完善需要发掘文学史料

随着我国思想的解禁和文学史料的挖掘,文学研究摆脱了旧有的阐释式的研究模式,开始重视对历史的本来面目进行还原。而发掘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开始逐渐完善与成熟的标志。如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发掘张爱玲的史料,对张爱玲在绘画领域和戏剧领域的造诣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全面、系统地对张爱玲进行研究,并对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由此证明,挖掘史料可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这门学科进行完善。换言之,如果没有文学史料的发掘,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只有重视文学史料的发掘,才能使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不断完善,走向系统化和规范化。

(二)通过发掘文学史料能够纠正过去错误的文学研究观点

在当代文学研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错误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个原因是缺乏足够的文学史料进行研究,造成了一定的研究盲目性。如对巴金文学生涯时间的界定,之前一直认为1929年巴金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灭亡》是巴金文学生涯的起点,然而在搜集和整理文学史料的过程中却发现巴金早在1922年就已经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开始文学创作了,这就将巴金文学生涯的时间向前推至1929年。这对于巴金的文学研究非常重要,也充分说明了资料发掘的重要性。第二个原因是文学研究主体本身存在各种问题,对文学史料的发掘不够严谨和细致,或者由于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而不敢将真实的言论发表出来,只能屈从于政治要求。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正是伴随着文学史料的发掘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走向系统化和专业化的。随着文学史料的不断发掘,我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才能取得更令人信服的结论。

(三)改变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现状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研究乏力的情况。很多研究者认为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30年的现当代文学史已经不存在研究的空白领域,缺乏继续研究的价值,甚至一些研究者悲观地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走入绝境。鉴于此,怎样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点和增长点就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但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生长点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并没有对文学史料予以重视,绝大部分与会专家都认为文学史料无力改变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问题,而将目光更多地集中于文学话语的运用与引入。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会出现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缺少文学史料。正是由于很多文学史料被湮没了,才造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很多空白点无法得到填补。研究鲁迅和周作人的专家钱理群先生通过系统地整理沦陷区的文学史料,出版了《沦陷区文学史料选》,极大地拓宽了现当代文学领域的范围,使沦陷区的文学研究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这也充分说明发掘文学史料能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进展,改变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现状。

丁景唐和马良春两位先生正是通过对文学史料的整理和搜集,在国内左翼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应该学习两位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搜集和整理文学史料来打破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现状,给现当代文学研究带来新的增长点。

(四)通过发掘文学史料来对研究主体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进行完善

发掘文学史料对于研究主体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对研究主体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进行完善。研究主体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是辩证统一的,研究者对文学史料的态度正是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的基础。如文学史料学专家和文学研究家王瑶先生就是一个集中的体现,其《中国新文学史稿》引用了大量的文学史料,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涌现出大量的文学史专著,出现了一个现代文学史写作的高潮时期。但上世纪50年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文学史专著却并不多,只有像《中国新文学史稿》这样严谨的文学史专著迄今还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领域必须参考的一本研究专著。王瑶先生的专著之所以能对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研究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是由于在搜集和整理文学史料的过程中王瑶先生形成和提炼了自己高尚的学术品格和学术风格,从而使文学研究具有了独特的意义。

与王瑶先生相类似的还有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现代文学著名作家唐弢先生,其在六十年的工作中勤勤恳恳地进行文学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完善了他的学术素质。由此可见,只有在基础性的文学史料搜集和整理工作中勤恳踏实的工作,才能练就一个学者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

受到商业化气息的影响,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环境比较浮躁,很多研究者往往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不重视自己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的培养。只有通过文学史料的发掘,不断培养自己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才能做出真正有价值的文学研究。

三、结语

笔者认为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我国文学研究中存在的忽视文学史料的严重问题,建立完善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已迫在眉睫。只有建立完善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对文学史料进行严格的整理、辨别、搜集和发掘,才能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做到尊重客观文学史料,推进现当代文学研究。这也是为了确保文学史料的真实性,避免篡改文学史料的事情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史料管理和多渠道的史料交流。

参考文献;

[1]巴·苏和.中国蒙古文学史料学的起始与发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2(4).

[2]石兴泽,石小寒.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建设与文学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0(6).

[3]白春超.旧资料的发掘与新学术的发动——近几年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史料研究述要[J].宁夏社会科学,2011(6).

当代文学 考试用 篇4

1、艾青:《礁石》

2、闻捷:《苹果树下》

3、公刘:《上海夜歌》

4、蔡其矫:《川江号子》

15、茹志鹃《百合花》

16、艾青:《鱼化石》

17、北岛:《回答》

18、舒婷:《致橡树》《神女峰》

5、赵树理:《登记》

19、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6、路翎:《洼地上的“战役”》20、巴金:《怀念萧珊》

7、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21、贾平凹:《秦腔》

8、宗璞:《红豆》

22、余光中:《我的四个假想敌》

9、老舍《茶馆》

23、龙应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10、曾卓:《悬崖边的树》

24、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11、食指:《相信未来》

25、汪曾祺:《受戒》

12、余光中:《乡愁》

26、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13、傅雷:《傅雷家书》

27、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14、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一、“文革”十年文艺思潮吴晗《海瑞罢官》

二、“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吴强《红日》┃ 曲波《林海雪原》┃ 梁斌《红旗谱》┃欧阳山《三家巷》

杨沫《青春之歌》┃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峻青《党员登记表》《黎明的河边》

王愿坚《党费》《星火燎原》《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 茹志鹃《百合花》)

三、“十七年”现实生活题材小说

赵树理《三里湾》 ┃ 孙犁《铁木前传》┃ 柳青《创业史》┃ 周立波《山乡巨变》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 李准《李双双小传》

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三年早知道》┃ 王汶石《风雪之夜》《新结识的伙伴》)

四、从“文革”十年小说到新时期小说张扬《第二次握手》┃ 靳凡《公开的情书》

五、历史反思与社会改革小说

刘心武《班主任》┃ 张贤亮《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王蒙《杂色》《蝴蝶》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

贾平凹《小月前本》《鸡窝洼的人家》《商周初录》《腊月·正月》《浮躁》

六、知青题材与寻根小说

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

张承志《黑骏马》《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老桥》┃ 阿城《棋王》韩少功《爸爸爸》

七、“先锋小说”与“新写实小说”

莫言《红高粱》┃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 池莉《烦恼人生》┃ 方方《风景》

刘震云《一地鸡毛》┃ 余华《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现实一种》

苏童《1943年逃亡》《妻妾成群》┃ 格非《迷舟》《褐色鸟群》)

八、新时期其他小说创作

张洁《沉重的翅膀》《祖母绿》┃ 谌荣《人到中年》┃ 汪曾祺《受戒》┃ 邓友梅《烟壶》陆文夫《井》┃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 朱苏进《射天狼》《引而不发》《凝眸》

张炜《古船》┃ 路遥《平凡的世界》┃ 姚雪垠《李自成》┃ 凌力《少年天子》

九、港台小说白先勇《台北人》《游园惊梦》《孽子》

十、“十七年”诗歌

闻捷《天山牧歌》《复仇的火焰》┃ 李瑛《一月的哀思》┃ 郭小川《致青年公民》

贺敬之《放声歌唱》《雷锋之歌》)

十一、港台诗歌余光中《白玉苦瓜》《乡愁》┃ 洛夫《石室之死亡》《长恨歌》

十二、“十七年”散文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邓拓《燕山夜话》

十三、新时期散文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黄宗英《大雁情》┃李延国《在这片国土上》┃钱钢《唐山大地震》

十四、“十七年”话剧创作

老舍《茶馆》《龙须沟》┃ 田汉《关汉卿》 ┃曹禺《胆剑篇》┃ 郭沫若《蔡文姬》

十五、新时期话剧

苏叔阳《丹心谱》┃ 沙叶新《陈毅市长》┃ 刘锦云《狗儿爷涅槃》

十六、港台戏剧李曼瑰《楚汉风云》┃ 张晓风《武陵人》

理解题

一、“双百”方针:1956年5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发展、繁荣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艺术事业的基本方针。“百花齐放”是发展文艺的方针,“百家争鸣”是发展科学的方针。

意义:“双百“方针的提出,顺应了时代潮流与人民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符合科学和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体现了当时出现的思想解放的要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四人帮创作理论:

1、根本任务论

2、主题先行论

3、“三突出”创作原则:

(1)内容——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2)产生的不良影响——把生动复杂的各阶层人物都变成概念抽象的符号,使反面人物变成鬼,英雄人物变成神,都丧失了人情味和艺术趣味。

三、“两结合”的创作方法1、1958年5月,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

2、什么是“两结合”:在文学上,要革命的浪漫主义与革命的现实主义的统一。(文艺界的领导立即大力宣扬,称“两结合”是最新最好的创作方法。)

注意:1960年,在第三次文代会,把“两结合”定位社会主义文学最好的创作方法。在1958年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最高准则。

四、意识流小说:通过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暗示和通感等手法,去表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小说,叫意识流小说。

五、现实主义

狭义:指“作为一定历史时期出现的现实主义流派所提倡的严格意义的创作方法”。广义:指“正确地、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认识规律的现实主义,”它作为一条普遍的艺术法则,又被称为“现实主义原则”、“现实主义精神”或“现实主义传统”。

六、社会风情小说

风情小说是新时期出现的淡化政治倾向,给作者提供世俗化、民俗化的审美空间,以传达某种文化意趣、展示某种文化氛围为基本特征的小说,它们以都市平民或乡镇乡民为主要描写对象,以风俗、民情、世态为文化背景。

七、新编历史剧:

现代戏:指以现代社会生活为题材的戏剧

八、归来的歌

1、含义:

2、特点:1)凝聚着历史沧桑感的“归来”主题;2)以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辨倾向;3)感伤诗情;4)对艺术个性和艺术特创性的重新肯定和追求,诗歌呈现多样化色彩。

分析题

 茹志鹃的《百合花》人物塑造:

抓住人物的特征和生活细节,显示出人物的风貌与品格。

首先,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其次,大量生动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另外,小说还通过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来塑造人物  《红旗谱》努力追求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

(1)在内容上,《红旗谱》致力于反映农民革命斗争生活和刻画农民英雄形象,增强了作品的民族化特色。

朱老巩大闹柳树林之类的故事描写,很容易联想起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类似情节;朱老忠的嫉恶如仇、豪侠仗义的性格,正是中国农民英雄传统品格的表现。

(2)重视富有地方色彩的风景风情的描写,强化作品的民族化特征

作品大量描写滹沱河两岸的风景风情:千里堤、大平原、青纱帐;赶庙会、捕鸟、过年、娶媳妇、练武把,显示了北方平原农村的地方特色。

(3)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点

小说以冀中农民口头语言为基础,吸收一定的古典文学的语言,朴实生动,充满生活气息,有很强的表现力。

 《红旗谱》在艺术上的成就:

第一,塑造了众多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的人物形象。如朱老忠,严志和、江涛、运涛等。

第二,对民族化的探索取得突出成就。

思想内容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的农民革命斗争。

生活习俗:反映本民族一个地区的生活。

人物形象:呈现出浓郁的民族英雄色彩。

刻画人物:偏重于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语言问题 :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

章法结构:适于我国民众的阅读习惯。

 田汉的历史剧《关汉卿》的艺术成就:

A、成功地塑造了关汉卿这个人物形象。

(1)把人物放在矛盾焦点上,通过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来突出关汉卿“铜豌豆”的性格。

(2)同时,作者还采用了对比手法来烘托人物形象。

(3)通过爱情关系展现人物性格。

B、在情节结构上采用“戏中戏”的艺术手法。

戏中戏就是《窦娥冤》

C、以诗入剧,诗情和剧情融为一体。

 顾城《弧线》

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

耸起的背脊

[赏析]诗人将四个弧线的意向并行排列,给人一种暗示,一种理性思考。诗的“确定性”,在于标题对“弧线”的点明,在于四个意象所显示的表层含义: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一切运动都采取弧线形式,“不止不行”、“不屈不伸”这是万物运动的规律;诗的“不确定性”一面则隐藏在意象组合所构建的深层结构之中。“鸟儿”在疾风中“转向”,“葡萄藤”自然生长的“触丝”,“海浪”的自然变化,这自然界的“弧线”不是很美吗?然而“少年”

因为“一枚分币”而屈身“捡拾”,这种人为的“弧线”,却不能给人以美感。诗的朦胧型带来多种暗示:畸形社会中人的价值的贬值,社会不良风气对天真心灵的污染,自然界弧线的和谐美与人为弧线不和谐的对比,对社会走过一段弯路的暗喻等等,读者可以见仁见智,不必求其固定答案。诗不是为了解答什么,只是启示。

顾城的这首诗省略了连接成分的意象诗,并非独创,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的惰性因袭,曾经被指责为“不知所云”。

 韩 瀚 《重 量》

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赏析]诗贵精炼。这首短诗,极为浓缩,只有五行,二十七个字,可思想内涵却是丰富的。诗人歌唱了与“四人帮”作坚决斗争而英勇牺牲的张志新烈士。烈士可歌可泣的事迹,几千字也难以写完。当时确也出现了不少诗歌,而此诗却独辟蹊径,另立新意,给人们深刻的印象。开头两句,出语不凡:“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带血的头颅”,这是充溢着悲壮之情、使人颤栗的词语。它使人不由想起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凶残,想起张志新烈士自觉献身的英雄气慨。“生命的天平”是衡量人的生命价值的天平,它将衡量出一个人的死,是轻于鸿毛,还是重于泰山。如今,“带血的头颅”一放在这天平上,就“让所有茍活者,/都失去了/——重量”,可见“带血的头颅”何等重,“茍活者”何等轻。强烈的反差,充分显示出张志新烈士与“茍活者”之间的生命价值的巨大差距。诗使用了“她把……”的句式,表现了“她”的主动,突出了烈士为真理而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诗既歌唱了伟大的张志新,也鞭挞了软弱的茍活者。不过,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茍活者”既是指那些贪生怕死之徙,也包括了许多缺乏认识、不敢斗争的群众,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了诗人在内,只有这样理解,才能深切体会此诗振聋发聩的意义。

诗贵创新。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把自己那颗“带血的头颅”放在天平上称斤论两,世界上也不存在什么“生命的天平”,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茍活者”一起都放在天平的另一端,但诗却恰恰这样写了,因而给人一种新鲜感。诗人大胆地驰骋想象,创造出饱含着情思而又高于生活真实的具体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鲜明的憎爱。

乍一看来,诗人的想象悖于常理,其实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来自于生活:为正义而牺牲者抛头颅、洒热血,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是十分崇敬和景仰的,因此可以说,人民群众的心里确实存在着一架“生命的天平”,这架“天平”能够衡量历史上的“是”与“非”,伟大和卑鄙。此诗通过这个巧妙的构思,将“虚”与“实”结合起来,从人们的意念中提炼出具体的形象,创造出精警而新奇的诗篇。

马原,先锋小说的特点:

现当代文学考试范围 篇5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发表于哪一年?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2.小说《红高粱》是下列哪位的代表作品?

A.莫言 B.余华 C.刘震云 D.阎连科

3.莫言是在哪一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A.2009年 B.2010年 C.2011年 D.2012年

4.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晚7时,瑞典文学院揭晓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由中国作家()获得。

A.莫言 B.余华 C.刘震云 D.阎连科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在宣布莫言获奖时说:“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莫言,因为他融合了()和当代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A.民间传说 B.历史 C.军事 D.本土

2.近十年来,中国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以()为支撑的“四足鼎立”的局面。

A.传统纯文学 B.青春文学 C.网络文学 D.类型文学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张颐武教授指出,现在华语文学已经变成了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正确 错误

2.张颐武教授指出,随着网络化的兴起,1999年以后,开始出现一个新事物——网络文学。

正确 错误

3.张颐武教授指出,作家与时代的关系应该是既远又近,远是保持距离,能够反思;近是贴近生活,了解时代趋势。

正确 错误

4.张颐武教授指出,近些年中国文学从只有一个纯文学领域发展到了 “四足鼎立”的文学形态。

现当代文学考试范围 篇6

考 试 大 纲

科目代码、名称: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

中国当代文学史

本试卷满分为100,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当代文学史各部分内容。

(四)试卷题型结构 1.简答题

二、考查目标【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

课程考试的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思潮、流派、作家、作品等掌握情况,以及对文学文本的解读能力。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上编:50-70年代的文学

第一章 文学的转折:毛泽东的文学思想,“文学新方向”的确立

第二章 文学环境和文学规范:50-70年代的文学环境,刊物和文学社团、文学批评和批判运动,作家整体性更迭,“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

第三章 矛盾和冲突:频繁的批判运动,左翼文学内部矛盾的继续,对规范的质疑,分歧的性质

第四章 隐失的诗人和诗派:诗歌的路径选择,诗歌的艺术困境,“九叶”诗人的命运,“七月派”诗人的遭遇

第五章 诗的几种体式:“写实”的倾向性和叙事诗潮流,青年诗人的艺术道路,政治抒情诗 第六章 小说的题材与形态:小说家的分化,题材的分类与等级,小说体裁的状况,形态的单一化趋向

第1页,共2页

第七章 农村小说:农村小说的当代形态,赵树理和山西作家,赵树理的“评价史”,柳青的《创业史》

第八章 对革命历史的叙述:革命历史小说,“史诗性”追求,《红岩》的写作方式,另一种记忆,《青春之歌》及其评论,历史小说《李自成》

第九章 另一类小说的处境:被压迫的小说,寻求新的替代,“都市小说”与“工业题材小说”,《三家巷》及其评价

第十章 在主流之外:“非主流”文学,最初的“异端”,“百花文学”,象征性叙述,位置的置换

第十一章 散文:当代的散文概念,散文的“复兴”,杂文的命运,回忆录和史传文学 第十二章 话剧:老舍的《茶馆》,历史剧和历史剧讨论,话剧的“高潮”

第十三章 走向“文革”的文学:1958年的文学运动,文学激进思潮和《纪要》,“文革文学”的特征

第十四章 重新构造经典:创造“样板”的实验,“革命样板戏”,浩然等的小说 第十五章 分裂的文学世界:公开的诗界,小说创作,穆旦最后的诗,“白洋淀诗群”,“手抄本小说”,天安门诗歌 下编:80年代以来的文学

第十六章

80年代的文化环境:思想解放的潮流,开放时期的外来影响,作家的分化与重组,文学与“市场经济”

第十七章

80年代初期的小说:小说潮流的几个概念,潮流的生成和特征,历史创伤的记忆,历史反思中的“知青小说”

第十八章

80年代的诗:文革后的诗界,归来者的诗,朦胧诗及其论争,朦胧诗的主要作者,新诗潮的“新生代”,其他的主要诗人

第十九章

80年代后期的小说:“寻根”与小说艺术形态,市井、乡土小说,群体、流派之外,文学探索和“先锋小说”,对“新写实”的扫描,先锋小说作家,新写实小说家,其他重要作家

第二十章 女作家的创作:女作家的涌现,女作家的小说,“女性文学”概念 第二十一章 散文创作:“历史的记忆”,抒情散文,学者散文与随笔

第二十二章

90年的代文学状况:文化环境的变化,重要文学现象,90年代文学的总体状况

主要参考书: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现当代文学考试范围 篇7

说明:本讲义既不准确,又不全面。凭借的底本是号称“当代文学之父”洪子诚爷爷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立场偏右。若是左派老师出题,知道发生过什么事就成,具体评价再议。所有没有出现其中的知识点,其所以被忽略,很大的原因就是:考试基本不考。

当代文学是1949年以后直到现在的文学,是越学越长的文学,是老不死的文学。7月2号到19号开了个第一次文代会,全国文学中老年济济一堂,大会把7年前毛主席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定为文艺总方向,这下子全国都延安了。此外还成立了文联和作协,作家们都是有人管的人了,都是有归属感的人了!也就都是快倒霉的人了。

全中国都延安,原来不延安的一时不大适应,不大习惯,于是就要由组织上出面说服教育,要改造,当然也有人叫批评或批判。先倒霉的是《武训传》,这部电影讲了个乞丐讨钱办学校的故事,由于其中心思想是一个人如何不劳而获结果发家致富奔了小康还宣传反动思想,毛主席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就成了新中国第一部禁片,不黄不暴力,就是反动。当事人纷纷写检查,包括郭沫若,可见当时文艺界的思想混乱到了什么程度!

没过多久,萧也牧发表了《我们夫妇之间》和《海河边上》,前者讲述了一个工农出身的干部如何被一个小资知识分子以城市为后盾成功改造了的故事,后者讲述了一个男青年如何为了谈恋爱才追求进步的故事,群众很不满,著名文艺理论家冯雪峰伪装成读者李定中,说这是玩弄劳动人民的态度,是低级趣味!丁玲说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倾向,还有一大批陪绑的一起遭到批评。萧也牧写检查,表示“我一定要切实地改正错误”,当不了作家,当了编辑,后来帮助出版了《红旗谱》。

又没过多久,李希凡和蓝翎发表文章,批评俞平伯先生对《红楼梦》的分析不够现实主义,冯雪峰没拿两个大学生当回事。毛主席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冯雪峰就当不了编辑了,只好搞搞理论。其实俞平伯没怎么样,真正倒霉的有两个:一个是胡适,赔了个儿子;一个是胡风,以为自己发飙的时候到了,结果座谈会开到后来就不批俞平伯和胡适了,改批胡风了。两个姓胡的,叫风的给叫适的当了接班人。

说到胡风,他和周扬一直就不对付。后者说前者是汉奸,前者说后者是混蛋,两个人骂来骂去,最后打到了毛主席那里。胡风一口气写了三十万字,到处都是谁谁谁是个混混,哪哪哪有把刀子,毛主席看得很郁闷。后来胡风有个叫舒芜的战友叛变了,把私人信件公开了,这要是在BBS是会被杀档的,不过那时候技术没那么先进,结果舒芜成了模范。毛主席一看气坏了,一帮人搞在一起,还骂我是“老头子”,早晚要出事,干脆还是关起来好了。其实按胡风的意思,要是他掌了权,一样要把周扬关起来,反正是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周扬搞掉了胡风,又开始搞丁玲。丁玲这个人也是飞扬跋扈,当初她的《太阳照着三个和尚》——哦不对,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被周扬压着不让出版。后来书出版了,还获了奖,她就到周扬跟前显白。正好周扬刚死了儿子,丁玲就说:哎呀你看你看,我的书也出了,你的儿子也死了。就算是安慰,这嘴也够欠的。结果她也倒了霉,成了反党小集团,跟她一块儿倒霉的还有陈企霞和冯雪峰,冯雪峰这回连理论都搞不了了。

这样搞来搞去,搞得大家都很紧张。毛主席一看这样不好,就说我们来双百吧,文艺上百花齐放,科技上百家争鸣,大家有话还是说出来嘛,不要怕。这下子好了,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胆大的什么都敢说,连工农能打江山不能坐江山都说出来了,结果毛主席很郁闷,写了篇文章,叫作《事情正在起变化》,后来又写了一篇,叫作《这是为什么?》。胆小的哆哆嗦嗦不敢说话,胆大的热情地鼓励说:说吧,说吧,天下是我们的!胆小的刚说一两句,结果“反右”开始了,大家都成了右派。所以不是毛主席搞阳谋,分明是胆大的搞阴谋,死了也有垫背的。当然,也有没说话就倒霉的,那是因为他上厕所没挑好时候。

反右完了又消停了。毛主席一看,文学中老年不说话了,那就让劳动人民说话吧,他们胆子大,说的话也不反动,于是就大跃进了。农村出了个王老九,知识分子这边郭沫若不甘示弱,写了个《百花齐放》,一百首诗,每首写一种花。郭老就因为写了这本集子,简历上又多了一条:园艺学家。当然,郭老懂的是很多的,我们可以叫他博物学家,就跟现在的百度差不多,啥都知道,啥都不准确。结果劳动人民一部分进城当了工人,一部分写诗成了王老九,还有一部分要干三部分人的活还得干得大跃进,后来中国就自然灾害了。这时候政策放松了点,知识分子开始出来写散文了,那些王老九们也就不再写诗,又回去种地了。情况就好了点。再然后就文革了。

文革的时候倒霉了很多文学中老年,很多知识分子,连周扬这种连战连捷的PK王都不行了。林彪和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搞了十年,搞出了八个样板戏和一个作家,平均起来一年还不到一个。一帮文学青年不会在地上演戏,只好在地下写诗,像食指、芒克、多多什么的,写“太阳像一个淫荡的新娘”,很黄很暴力,到了八十年代,就变成很文学了。还有三部中篇小说:《公开的情书》、《晚霞消失的时候》、《波动》,由于比起诗来不能引人联想,所以就不够黄不够暴力,以后当然也就不够文学。写《波动》的赵振开后来改名北岛,写诗去了。现在他好像又写小说,因为现在的小说比诗更黄更暴力,也就更文学。

文革以前那段时间文学史上叫十七年,有那么几部作品比较重要。长篇小说方面:三红一创,青山保林,就是《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重要的里面还有更重要的:《红旗谱》说一帮农民想跟地主对着干而不得,这个时候来了个共产党,说:要暴力!农民们恍然大悟,于是开始打砸抢;《创业史》讲一帮农民不想跟地主对着干,这个时候出了个进步青年,说:要对着干!农民们没大明白,于是被说服教育;《林海雪原》讲一帮解放军想跟土匪对着干,因为解放军里啥人都有,土匪里面啥人都没有,于是就干成了;《青春之歌》讲一个女大学生想跟男朋友想怎么干怎么干,父母找的她觉得不靠谱,别人找上门来的她后来觉得不靠谱,她找的靠谱的结果牺牲了,最后她和一个共产党互相找,然后就成了。短篇小说出了个赵树理,把小说当曲艺写,写得农民很爱看,还能解决问题,后来解决不了问题了,小说写得再像曲艺也没用了。散文方面有杨朔秦牧刘白羽,刘白羽是个政论家,秦牧是个科普家,杨朔是个联想家。戏剧方面老舍写了个茶馆,现在还在演,就是把本子改了,一直没演全。诗歌方面有写个人的郭小川和写集体的贺敬之。郭小川在即将平反的前夜在蚊帐里抽烟,把自己给烧死了,贺敬之原来跟胡风混,一直不被赏识,后来找到了归属感,就比胡风混得好了。胡风那拨人叫“七月派”,诗不如“九叶派”好看,“九叶派”打头的是穆旦,这个人死于心脏病,诱发心脏病的原因是骨折,很像他写的诗的风格,真现代主义呀。

文革以后的文学叫新时期文学,严格地说到1989就完了,1989以后叫“后新时期”文学,“新”用完了,只能用“后”,这个“后新时期”是一帮教授吃饱喝足以后苦思冥想琢磨出来的。“新时期”文学就是打倒了四人帮,又请走了华主席之后,邓小平上台以后没怎么搞搞出来的文学。

“新时期”文学有这么一条线:伤痕—反思—寻根—先锋/新写实,概括起来说,就是反思文革—反思十七年+文革—反思中国传统+十七年+文革—纯文学不反思;到了“后新时期”,就成了市场经济不文学更不反思。跟这条负线相对的还有条正线,就是改革—知青。

先说负线。伤痕文学重点是两篇:卢新华的《伤痕》和刘心武的《班主任》。前者是伤痕文学命名的直接来源,但凡这种命名,都是一上来当贬义用,后来就成正经名字了,后来的“朦胧诗”,外国的“印象派”,都是这样,这说明想要出头就得脸皮厚,得把骂街当绰号才行。刘心武还有一篇作品叫《醒来吧,弟弟!》那个时候他还很年轻,还是哥哥,现在只能算爷爷,研究比他还爷爷的《红楼梦》。

反思文学就是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李顺大就是新社会的祥子,后者想买车,前者想盖房,到最后都没能搞成。高晓声创作的更重要的形象是陈奂生,这个漏斗户主后来出了国,还坐了飞机。还有个张贤亮,就爱探讨灵肉冲突,写了篇《绿化树》,主人公看着《资本论》就像看见粮食一样。他后来与时俱进,搞了文化公司,还搞了铁凝,一下跃进到“后新时期”市场经济不文学更不反思的阶段。其实他之前写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就这样,里面净是“今夜陪你干个痛快”,“一晚上干了五次”,和池莉的《有了快感你就喊》遥相呼应。

韩少功写了《爸爸爸》《女女女》,在两个辈分之间显得游刃有余。阿城写了《棋王》《树王》《孩子王》,除这三王以外还写了《遍地风流》,《遍地风流》每段都很短,不是阿城决定的,是阿城的写作工具决定的,他是把烟盒拆开以后写的,想写长也没有地方。还有个李杭育写葛川江,就爱写“最后一个”,像《最后一个渔佬》,后来一文多发,被封杀了,等到解禁以后,由于不能像张贤亮一样与时俱进,发了也没人看,于是也成了“最后一个”。最近他因为打人被罚款判刑,某种意义上成了“第一个”,算是翻了身,扬眉吐气。

先锋文学前头还有个现代派文学,说来说去也只有两篇: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告诉我们大学生都是疯子;徐星的《无主题变奏》,告诉我们不仅大学生,连拾破烂的都是疯子。关于现代派的讨论分三个阶段: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现代派—中国的现代派是学习西方的现代派—中国的现代派是假的现代派。先锋文学要提这么七个人:马原的《虚构》,讲一个汉人跑到藏区跟麻风病人乱搞,写到写不下去的时候突然跳出来说:其实我这都是编的,我把材料给你们看,你们都被我骗了吧,哈哈哈哈哈。这就是所谓的不关心“写什么”,而关心“怎么写”;洪峰的《奔丧》写一个没心没肺的儿子,和加缪《局外人》有点像,先锋文学老爱拿父子关系说事,老爱拿自己当儿子,跟爸爸撒娇;残雪有点像卡夫卡,把一些恶心的意象拼到一起,代表作《山上的小屋》;苏童的风格作品就像他的作品《罂粟之家》,弥散着一股颓败、浮糜的抒情气氛;格非学博尔赫斯,特别喜欢棋和镜子,他的《褐色鸟群》号称是中国最难的小说,当然我们也可以粗劣地解释成一个记性不好的人和几个长得像的人的故事,他喜欢在事情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跳过不写,留个空缺,以《迷舟》为代表,现在格非当了清华中文系教授,不学西方了,改学中国传统了,写出来的东西就连习作都不如;余华的特征是冷酷到底,看着一家人自相残杀他可开心了,后来他变温情了,写的东西就越来越一般,卖得也越来越好;孙甘露写的小说都不像小说,人称“反小说”,像什么《信使之函》《请女人猜谜》,不但读信的人读不懂,女人猜不出,不读信的男人也搞不懂他要说什么。

先锋屁股后头有个新写实,是《钟山》杂志一手搞出来的,其实无非就是一些庸常的生活流。“新”字用完了,不知道再出花活,是不是又该有什么“后新写实”,还请我们的教授赶紧再去吃饱喝足然后冥思苦想吧。池莉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喊快感的,她的代表作用一句话说,就是《烦恼人生》因为《太阳出世》所以《不谈爱情》。方方有篇《风景》,除此以外好像没什么好说的,她不是“一本书作家”,她是“一篇文章作家”。刘震云的《一地鸡毛》,题目跟新写实完全相符,写来写去也都是《官场》《单位》那点破事,后来他写了《手机》,和崔永元的关系很不好,前两天又改名了,《我叫刘跃进》。

再说正线。改革文学张扬的是现代化,知青文学张扬的是上山下乡真伟大。前者有个蒋子龙,虽然姓很反动,作品不反动,描写了一个重返工作岗位的老厂长如何既抓生产又抓爱情的故事。后者有个梁晓声,跟高晓声不是一回事,那个高晓声跟高晓松也不是一回事,大家千万不要弄混。梁晓声的代表作就是《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讲一群知青如何征服一片大沼泽,征服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不管不顾地死人,《今夜有暴风雪》也是,热爱进步的好青年被活活冻死了,看到这里,我们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豪情油然而生。知青文学还有个张承志,他是“红卫兵”一词的首创者,一方面感念蒙古人民的博爱与伟大,写了《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黑骏马》,一方面感念大河涛涛,写了《北方的河》,比梁晓声还理想主义。现在梁晓声跑到北京语言大学当教授去了,张承志还在追逐理想跑啊跑。

还有几个作家很难归类。王安忆的特点就是每次文学思潮都赶不上引领风气之先,可总能搭上末班车,像《小鲍庄》之于寻根文学就是这样。她更有名的是写性的《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还有《长恨歌》,电影拍得比小说还糟糕。莫言学马尔克斯,语词像恐怖主义自杀性袭击的炸弹一样随处爆炸,有时像是胡说八道,比如《生死疲劳》里驴啊猪啊不停转世什么的,也有人说这就是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可以算是知青文学,不过他的腿有残疾,不大好出门体验生活,于是就在屋里冥想,写的东西也越来越玄。像《命若琴弦》,写一个老瞎子弹断1000根琴弦,发现还没有复明,就跟小瞎子说:要弹断1200根!要是后来还有个小小瞎子,大概要弹断1400根……所以这个故事可以帮助我们复习等差数列。不过……要是瞎子日后无穷多,那他岂不光顾着弹琴,没工夫吃饭睡觉和讨饭吃了么?当然,不管怎么说,援引张颐武老师的说法,史铁生在残疾文学领域还是头把交椅,和张海迪合称双璧。还有个贾平凹,乡下文人自恋气息很浓,据说当时他把退的稿都贴在墙上,发誓一定要写出个人样来,后来就写出了《废都》这样的不朽名著,然后很快被禁掉,全便宜了盗版书商。比起贾平凹来,路遥就要老实得多,他的《平凡的世界》三部比《废都》还要不朽,就是没有人看,结果穷死了。最后说说王蒙,新时期以前他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让秦兆阳改成了《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他很不满意,然后就被批判了。新时期以后他成了“重放的鲜花”,写了《XX的季节》这样索然无味的东西,《当代》最后都不发了,怕读者提抗议。他的“发明”是把西方的意识流加上逻辑,变成所谓“东方意识流”,像什么《蝴蝶》啊、《夜的眼》啊、《春之声》啊,都是。后来王蒙改玩幽默,开出了像《球星奇遇记》这样的奇葩,王氏幽默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大好笑。他最重要的作品是《活动变人形》,大家要记住有个主人公叫倪吾诚。稍带脚提一句陈忠实的《白鹿原》,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是扔硬币,扔来扔去,还是村里的刘备和诸葛亮说了算。

小说之外谈谈诗,主要是新诗潮和后新诗潮。“新”指的是舒婷、顾城和北岛,一个写老水车与老橡树,一个写童话写得杀妻自杀,一个写墓志铭和我不相信。起先别人看不懂,只有三个人说好:谢冕、孙绍振和徐敬亚。谢冕是洪子诚的师兄,可以说是“当代文学之伯”,他在转书摊的时候发现了《今天》,特别激动,大力推荐。说好的三个人分别写了文章,都有“崛起”二字,史称“三个崛起”。中央很生气,后果很不严重,孙绍振和徐敬亚好歹还写了篇检查,谢冕坚持不认错。伯伯就是不一样,能扼住命运的咽喉,现在多牛啊,到处吃饭检验饭菜性价比。北岛他们出名没多久,就有一帮文学小青年叫嚣着“PASS 朦胧诗,打倒北岛”,像什么于坚、韩东之流,就冒出头来了。于坚、韩东是口语化写作,像韩东写大雁塔,有的人上去有的人下来,跟赵丽华阿姨烤馅饼差不多,只不过那时候没有网民,不会调侃“我也会写诗/因为/我会/用/回车/键”。根据崔永元的回忆,那个时候遍地都是诗人,他也不例外,只要看到他走在路上,眉头紧锁,一脸忧郁,那准是在构思一首新诗。

散文和戏剧没什么好说的。散文基本大家都会写,写了也没人看,除了余秋雨大师夹杂着常识错误的大文化散文以外,好像没有什么所谓的名家。戏剧有个孟京辉,只是看戏需要花钱买票,成本较高,《先锋戏剧档案》收录的东西又太少,远不能解渴,所以更像是种文化消费,谈不到研究层面上。

既不准确、又不全面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大致如此。20分钟的时间,足够看看我们这帮当代文学的研究生面对着一堆什么样的东西。可悲的是,正在发生的比起已经发生过的,更加惨不忍睹。幸好,我们还在坚忍地活着;面对我们,没有人可以随意言及轻生。

现当代文学考试范围 篇8

一名词解释4*10丁西林金锁记三崛起先锋小说

二简答4*15闻一多、徐志摩前期新月派的艺术成就如何看待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简述“17年”的文艺批判简述八九十年代的学者散文

三论述任选一题 50以冰心、王统照、许地山的具体作品,阐述爱与宗教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结合具体作品,说明“新历史小说”的历史叙事与“革命历史小说”的历史叙事的不同

719 文学评论

鲁迅《弟兄》

现当代文学选读 篇9

推荐书目

鲁迅:《呐喊》《彷徨》《朝花夕拾》

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废名:《竹林的故事》

茅盾:《幻灭》《动摇》《追求》《子夜》

老舍:《离婚》《茶馆》《骆驼祥子》

巴金:《家》《寒夜》

萧红:《呼兰河传》

沈从文:《边城》《湘行散记》《从文自传》

张爱玲:《倾城之恋》《金锁记》《流言》

钱钟书:《围城》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孙犁:《荷花淀》

郭沫若:《女神》

周作人:《苦雨》《喝茶》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冯志:《昨日之歌》《十四行诗集》

曹禺:《雷雨》《日出》《原野》

第一个十年的新诗 1917—1927重点:《女神》、闻一多 Ⅰ、20年代新诗发展轮廓

白话新诗—自由诗—小诗—格律诗(含十四行诗)—象征诗(以节奏到旋律)—政治抒情诗

Ⅱ、第一节初期白话诗

1、胡适 《尝试集》

代表作:《老鸦》《鸽子》《权威》《乐观》

2、月夜

3、相隔一层纸刘半农(1917)

4、初期白话新诗一览

胡适《尝试集》

刘半农:“白描派”,对新诗形式颇为关注

周作人《小河》

沈尹默:“象征派”

俞平伯、康白情、刘大白、朱自清

5、初期白话诗总体特点

散文化:基本不用韵及平仄;虚词较多,采用白话散文的句式章法

注意向民间歌谣传统的吸取和借鉴:1920年成立北京文学歌谣研究会

以个性解放,关注民生为主要内容

第二节自有体诗

1、概述

2、郭沫若与《女神》

㈠ 《女神》概述

㈡艺术成就

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作个性的高度融合形式上的“绝端自由,绝端自主”

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自我表现,个性解放,理性追求;抒发感情时常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㈢内容

㈣ 《星空》《瓶》《前茅》

㈤历史剧

第三节 小诗

第四节 格律诗

茅盾及其《子夜》

Ⅰ、生平与简介

㈠1927年以前,从事文学理论

1927年以后,从事文学创作,全面反映中国社会现实

1949年以后,以领导工作为主,中国作协主席,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副主席 ㈡沈得鸿 字雁冰

主张:为人生的写实主义文学

提倡:现实主义

认为:文学是表现人生的东西,不论他是客观的描写事物,或是主观的描写思想,总须以人生为对象

Ⅱ、创作历程

三大革命失败《烛》(《幻灭》《动摇》《追求》)

个帝国主义侵略时期(鼎盛时期)《子夜》民族工业破产《林家铺子》商业经济的破产《农

村三部曲》农村经济破产

阶新中国成立后以文学评论为主,创作逐渐衰落

《子夜》

Ⅰ 内容

《子夜》反映了1930年左右中国社会的整体面貌。

Ⅱ 人物形象

吴荪甫:一个悲剧的英雄,一个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

他出生于封建家庭,同时接受了西方文明的熏陶,他既具备经营实业的本领,也养成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志向。性格特点中首要的是果敢,自信,敢作敢为,刚愎自用,有发展实业的热

忱,同时又又凶残,残酷的一面,色厉内荏,脆弱胆怯,空虚惶恐,害怕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他的性格充分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充满恐惧心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与军阀混战局面的不满,另一方面又镇压工人农民运动,这也是名族资产阶级固有的两面性。

吴本人的意义生动而深刻的反映了30年代初期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艰难处境和必然破产的历史命运,比嗷嗷漏了他们两重性的经济特征,揭示了中国两半社会的社会性质,驳斥了托派谬论。

Ⅲ评价

《子夜》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几个第一

1、科学的世界观指导中国社会剖析小说

2、正面描写民资的形象

3、“史诗般”的全面展示20世纪30年代社会的经济生活

4、规模宏大和结构复杂的长篇小说

老舍创作经历

㈠20年代中后期(1924-1929)在英国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作品以文笔轻松畅快,富有北京地方色彩,善于刻画市民生活和心里,引起读者注意。㈡30年代初至抗战爆发,代表作品:长篇《猫城记》《离婚》《牛天赐转》《骆驼祥子》 中篇《月牙儿》

㈢抗战爆发至新中国成立长篇《四世同堂》中篇《我这一辈子》

㈣建国后话剧《龙须沟》《茶馆》《正红旗下》

巴金与《家》

Ⅰ 生平及创作综述

前期创造中,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抗战开始后,创作日益成熟严谨,中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小说《寒夜》

文革后,迎来第二个创作高峰,1978-1986《随想家》

成就最高者《家》

Ⅱ创作的三个阶段

⒈ 30年代发表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⒉ 对现实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开始关注小人物的生存悲剧,发表了《憩园》《寒夜》等感情更蕴藉思想更深刻的作品

⒊ 文革后,拷问自我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随笔录》

Ⅲ《家》

⒈ 觉慧寄予作者的激情与理想的人物

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逆者,是巴金人格和性格的象征

两面性:一个准求个人的反抗,追求人权平等,人道主义,基本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敢爱敢恨敢追求自己的幸福,敢于走向放抗家庭的道路,另一方面,又无法摆脱环境影响,有时反抗显得软弱。在情感上对祖父既反抗又有点依赖,在爱情上犹豫不决。⒉ 觉新

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具有双重性格的人。觉新在新旧交替时期,接受了新思想,他又是旧制度培养出来的人。他作为长子,在封建家长制的压抑下,使他变得性格懦弱,不敢反抗,心理压抑,学会妥协和和忍受。他在即担任了封建大家庭的责任,又在思想深处接受进步思想矛盾中,封建家庭占了上风。所以,一方面听祖父的,维系家庭,一方面理解觉民,觉慧,结果不仅使他自己成为封建家长制的帮凶,而且自己也付出惨痛代价。

⒊ 高老太爷

专横,顽固,虚伪,腐朽的封建家长,他极力维护封建礼教,仁义道德,荒淫腐朽。⒋ 女性群体

被凌辱被损害的人。

⒌ 《家》的艺术特色

⑴、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

⑵、塑造了一系列富有个性特色的人物形象

⑶、情节结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第十二章四十年文学

Ⅰ 国统区的讽刺和追忆小说

⒈ 暴露和讽刺小说

张天翼《华威先生》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⒉ 体验和追忆小说

路?与七月派作家原京派作家萧红《呼兰河传》

Ⅱ 沦陷区的文学创作

⒈ 张爱玲

2、苏青《结婚十年》

3、钱钟书

Ⅲ 解放区的文学创作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解放区文学创作

(1)时间:1942年5月

(2)地点:延安

(3)内容:5月2日第一次会议,毛泽东发表“引言”

5月23日第三次会议,毛泽东作了“结论总结”

1949年,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合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内容:作为政治家,毛泽东从政治策略角度论述文艺问题。讲话涉及文艺与生活、政治的关系,内容与形式,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批评标准,文化继承,统一战线等多种问题。

赵树理

1、文艺观

(1)问题小说意识和工具论的文艺观

“文摊文学家”“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

(2)注意小说的讽劝教育功能

俗话说“说书唱戏是劝人呢”这话是对的(3)紧密反映现实,但不盲从现实,对现实有独立的思考

(4)拒绝五四新文学传统和外国文化传统,重视民间文化传统

2、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

表现中国农民在政治,经济翻身过程中实现的思想上的翻身,并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显示了农民改造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3、其小说的名族化、群众化特点

(1)小说情节结构多数运用传统的手法,注意故事性,情节连贯,环环相扣,有头

有尾,大团圆结局

(2)人物塑造多采用中国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

性格

(3)语言大众化,通俗化,形象化,个性化,擅长运用农民口语,通俗易懂简洁生

孙犁

创造特点:

典型形象的塑造

不以情节取胜,而采用散文式的抒情结构,采用情景交融的诗的手法

新颖,明净的语言风格

乡土小说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

白毛女

根据流传在晋察冀边上的“白毛仙姑”传说改编。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师生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

四十年代的诗歌

艾青《我爱着土地》

左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联合更多作家对抗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形成“剧联”“影联”“社联”“记联”等左翼团体,有中共中央通过“文化总同盟”统一领导,与国民党对文化的领导形成鲜明对比

时间:1930年3月2日——1936年自动解散

地点:上海

上一篇:***思想学习心得下一篇:办公室后勤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