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2024-08-29

如何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精选10篇)

如何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篇1

对老问题进行延伸,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

在中学教学中有许多知识具有相似的属性,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先引导学生研究已有的知识,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原有的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

例3、在讲“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时,首先,复习提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内容及图形(如图1),此时,则有AB∶BC=1∶1=DE∶EF;接着,将直线CF向下平移,得到若AB∶BC=1∶2时,其余条件不变,则DE∶EF=?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结论;然后继续平移BE和CF,使AB∶BC=m∶n时(m,n为实数),其余条件不变,则DE∶EF=?启发学生采用合作、讨论的形式,归纳结论。

利用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故事有时反映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例4、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笔者先讲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欧拉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一只苍蝇粘在在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络来确定事物的位置。”于是,我引入本节正题。

利用多媒体课件,淋漓尽臻的反映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浪花例5、在讲“扇形面积”的计算时,笔者先用Flash设计出一则有趣的动画情节“狗与麻雀”来引入课题。有一块空旷的草地上有一根柱子,柱子上栓着一条长3米的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栓着一只狗,问这只狗的最大活动区域有多大?突然,来了一只麻雀来与这只狗逗乐,于是这只狗绕着柱子转过n度,那么,它的最大活动区域有多大?当沉重看完这段小电影后,强烈的刺激了求知欲,马上将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于是,引出了扇形面积的计算。在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自由自在的欣赏动画时,体验着生活,在情境中产生了探索的欲望,自主学习被激发出来。

如何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篇2

如何来创设历史的教学情境呢?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呢?

历史教材以及历史知识的特点为创设情境提供了有利的素材, 如场景的恢宏, 人物的再现, 事件的来龙去脉, 时空的倒置, 历史的进程等, 都可以通过气氛的渲染、情感的投入、机智的运用、竞争的引入, 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都为创设合理的历史教学情境提供了可能。

一、情感教学激起师生共鸣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它是人的心理动力机智的中心。晓之以理, 必先动之以情。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的调动, 点燃学生的激情, 调动学生的感情。

通常情况下,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部分, 用饱蘸着情感的语言, 来营造一种特定的气氛, 使学生在情感上“共鸣”, 形成良好的教学情境。如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语言、语调:“ (用悲壮低缓的语气) 同学们:1894年, 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 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这一切表明了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用悲壮低昂的语气) 巨大的失败、巨大的灾难、巨大的损失和巨大的耻辱无不震撼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灵!‘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低沉的语气) …”这种方式渲染课堂气氛, 不仅激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使学生受到了强烈的道德感、理智感的熏陶, 而且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害。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 提高了能力。

二、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 组织学生讨论一些有争论或学生感到迷惑的问题,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利用这种教学情境, 到达发展学生思维空间, 把学习引向深入的目的。如在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提出的问题:战争带来的影响。学生对此莫衷一是, 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 战争带来的只有消极的影响。战争使社会混乱不堪, 民不聊生,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严重的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还有一部分的学生认为, 战争虽然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 但是也有积极的、促进的一面, 比如说:坦克的出现、战术的进步等等。这难道不是战争带来的积极的一面吗?学生的争论激烈。此时, 教师因势利导, 启发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 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评价。很快, 学生基本达成共识:“战争不仅有消极的影响, 也有积极的影响, 但是战争带来的积极影响大大的超过了消极的影响。因此, 我们要响应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珍爱和平, 远离战争!这种方式, 不仅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表述问题的能力, 而且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的妙用是不言而喻的。

三、熟练的驾驭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各个阶段的情况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和各种“意外”的变化。因此, 教师是否能熟练的驾驭课堂, 机智的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尤为重要。记得一名教师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挂在黑板左边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式图》突然掉落下来, 学生的情绪波动。对此, 名师灵机一动, 幽默地说:“战争该落下帷幕了!大家都看到了, 连地图也在抗议战争, 呼吁和平了!这恰恰紧扣了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的维护世界和平问题。在此, 我衷心希望同学们珍惜和平的日子!热烈期盼同学们在今后更和睦的相处!, '寥寥数语, 确能有效地调控课堂氛围, 稳定学生情绪, 对学生进行友爱教育。熟练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机智使得教师更具向心力。

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信心

要使学生将来能够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就要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为此, 不妨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 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积极思维。在上课时老师出示预先设计好的若干题组, 让历史课代表作主持人组织学生抢答 (把学生分成几大组) , 答对一题得2分。问题既出, 各组同学思维活跃, 跃跃欲试。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也积极思考, 对简单题组中的题目也争着回答。教师则对他们的回答作简要的评价。我所教的班级中, 有一个男生, 特别的腼腆, 每次上课都低着头不敢正视老师的眼睛, 上课从来不举手。自从这个简单的竞争回答问题的方法引进课堂后, 他也开始跃跃欲试了。看着他欲举手又胆怯的样子, 我和课代表商量了下, 把最简单的问题让他来回答, 不管对错都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自这个最简单的竞争方法在课堂上使用后, 这个男生一天天的自信起来。

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 不仅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还进一步融洽了师生关系;而且使所有同学都能领略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 学生在无形中就培养出了自信的品格, 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活动, 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具备了很好的心理素质和拼搏向上的激情。

初中历史教学中, 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符合学生求知欲和心理特点, 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 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课堂效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方法很多, 我们要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应用。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更多的让学生具备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自信心。

摘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活跃学生的思维,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们都在为此做最大的努力。让情境教学带给学生兴趣的同时, 让学生能快乐的学习, 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情境 方法探索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儿童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情绪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佳。学生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的提高。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不针对这些特点创设问题情境,不能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涨的心理状态,就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高教学效果。因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进行心理活动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认知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意志磨练、个性心理形成的过程。何谓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我认为“有效”应该指情境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即:情境安排科学、合理,并不是为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有其实在的意义。有效的教学情境应当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该像一个好的导演一样,在课中创设有效的情境,从而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乐”中发展语言能力。针对本次主题式对话话题简单谈谈我的想法: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是前提

教材是学校课程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育人载体。现行的数学教材又作了一定的修正:形式上活泼可爱,图文清晰精美,内容总量上进一步删减降低了难度;教材不仅在内容选择上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感且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教材的修正体现了教改精神,那么,作为新课改下的一线教师就更应应承课改思想,脱离“依纲依本”的思想,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的观念。在钻研教材时,我们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的组织、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适当的“裁剪”,或取或舍,或增或删,或提前或延后,使教材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在备课时,对于语言点的重组、训练方式的改进都需做到“心中要有一杆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创设有效情境的前提。

二、适时、恰当提问是良策

情境这个词所涉及的面很宽泛,从广义上看,开展一个游戏,组织一次活动,评讲一个故事……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对于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而言,我则更钟情于适时、恰当的课堂提问。“学贵有思”。提问是课堂教学启动的点火剂,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催化剂和润滑剂。适时、恰当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增强学生表达的欲望,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要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教师必须提炼最有价值的问题且能做到适时提问。(一)问在导入时,导入新课时我们往往可采用设问的方法,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二)问在过渡处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这样课堂活动就能顺利高效地进行,直接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讲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老師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三)问在重难点处,设计的课堂提问抓住了重难点,主要训练内容也就抓住了。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对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的现象。备课时,应找出重难点,然后以此为主线,串起其他教学内容。

三、精选互动话题是关键

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关键看学生的技能是否得到训练,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因此,我认为精心选择互动话题是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关键一环。话题的选择宜整忌散,宜精忌滥。设置情境进行教学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得让大部分或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否则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当然,由于禀赋,教育影响和兴趣爱好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自然也会呈现出差异,因此在设境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情境中有自己的位置,有施展才华的时间和空间。另外,由于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应尽量减少组织教学环节及重复的训练环节,赢得时间让学生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话题的选择宜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忌生搬硬套。帮助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在教学中要寻找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语言的环境,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于真实的场景中,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篇4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强调的是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学习方式不断地转变。无论哪一种学习方式,都要将具体的真实的事物呈现给学生,使学生面对真实的情景。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也一定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语言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语言。教学中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沉浸在教师勾勒的美景氛围的同时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幽默风趣、清晰、精确的语言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从而形成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人性化的语言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情感互动能优化教学情境,改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的效果。加入一些让学生感到平等、亲切的称谓和礼貌用语。这样能够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让人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可以激发学生对学科教学的兴趣。清晰的语言,变化的语调和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对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在问题情境下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兴趣,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的能力。如在学习能被2、3、5 整除的数这节内容的时候,设计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叫学生随意举出一些数字,老师很快说出能否被2、3或5整除。之后由学生计算验证。他们感到惊奇,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欲望。这种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借助问题创设情景一般包括:

1.实用性问题。

借助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往往在教学活动中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如《认识人民币》的导入设计:

师:(课件出示超市画面)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超市、商场。

师:小朋友,你们去超市干吗? 生:妈妈带我去买衣服。生:我去买薯片吃。

师:那么买这些东西需要什么? 生:钱。

师: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名字吗? 生: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结合超市购物的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购物的经历,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在设计时尊重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处创设了换钱、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换钱、购物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进行换币、取币和付币等活动。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探究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小小商店”的购物活动中试着应用知识,发展了能力。

2.兴趣化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的兴趣就能在课堂中牢牢把握住学生。因此在创设问题情景时提出兴趣化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途径,也可以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借助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境

心理学家认为经验和实践是认识事物的最好方式,多媒体技术正是将这种经验和实践具体体现的最好方式,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如在实践英语教学中,教师讲授“Where are you from?”一课时,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首先教师播放祖国秀美的山河,并配以动听的音乐,当画面打出“Hong Kong·Macau”时,学生从如画的风景、紫荆花的图案、澳门的区旗中辨认出画中人分别来自香港、澳门,然后让学生使用句型“Where are you from?”“I’m from„„”进行对话练习,在此情此景中学生对回归祖国的香港和澳门不知不觉地产生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英语教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运用游戏创设情境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一句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从而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在同伙伴游戏玩耍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学到书本中的内容,还能收获书本以外的知识。如上《座位》这节课,老师是这样设计情境的:

上课后,老师说:“我想把我们的作为重新调整一下,大家同意吗?” 学生回答:“同意。” 老师说:“我们每位同学的桌面上都放一个纸条,请大家根据纸条上的提示,很快坐到自己的新位置上去,找不到新座位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我,我给你帮忙。”不到两分钟,绝大部分都坐好了,唯有三位同学站在那里无法入座。

老师问站着的学生甲:“你有什么困难?”

生甲答:“老师,我的纸条上只写第三排,没有第几号。” 老师把生甲领到三排的空位上入座。

老师问站着的学生乙:“你有什么困难?”

生乙答:“老师,我的纸条上只写第几号,没有第几排。” 老师把生乙领到五排的空位上入座。

老师问站着的学生丙:“说说你为什么不入座?”

生丙答:“老师,我的纸条上第几排第几座都没有写。” 老师把生丙领到一排的空位上入座。

老师问全体同学:“如果要准确地坐到一定的位置上,得知道那些条件?” 学生答:“两个条件,第几排第几号。”

这个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很快理解了数学上讲起来让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问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运用故事创设情境

生动的故事内容,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往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方。运用故事创设情境易于学生的接受,对于故事他们百听不厌,可以使他们产生亲临其境之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之中。如在语文《草船借箭》的教学中,教师先播放故事的片段作为引子,问:“这个故事反映的是什么故事?出自哪一部名著?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学生在一一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出《三国演义》这部名著“不仅描写的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而且语言表达形象生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的世界细细的加以体会吧!”

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和创设教学情境 篇5

宫小

崔永生

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景中扩大,幻化成各种意境。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创设出生动活泼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氛围呢?

一、优化课堂导入,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

优化课堂教学的导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是上好每一节的前提。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地吸引住观众,让人产生非往下看的强烈欲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就可拨动起听众心灵中的琴弦,真可谓“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的导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水平,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极其注重探索和掌握数学教学的导入艺术,通过实践,使数学的课堂教学取得了教好的效果。现将我的一些思想与方法提出来供大家研讨。

(一)、问题导入新课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这种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要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因此,在新课导入中,以导为主,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

例如,教学《元、角、分》时,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人民币换算时,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我创设了“乘公共汽车”的情景,出示妈妈和小明一起去乘公共汽车图片,可是妈妈带了10元纸币,公共汽车单一票价时1元5角,恕不找零,于是出现了兑换零钱的场景。如果你是小明该如何解决呢?学生们都急于帮助小明,各抒己见。有的说10元换2个5元,10元换5个2元,10元换10个1元等。但由于学生中大部分还 不认识人民币,更不知道元、角、分、之间有什么关系,该如何换算,这时,认识人民币已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各个注意力高度集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故事导入新课

小学生年龄小,上课不能自控,容易做小动作。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小学生很快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 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这时老师打开录音机:“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 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教师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用故事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 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三)、游戏导入新课

皮亚杰说得好:“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者,都依赖于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针对课堂教学的重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竞争等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化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为具有数学意义的活动。如能把新知识的探索融入游戏等生活情境中,那么在教学时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可能性》时,我先问学生,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师:那咱们现在来玩一个摸球比赛的游戏怎么样? 生:好!师:请听清楚游戏规则:每人摸10次,每次摸出的球给同学们看清楚,放回盒子里摇动一下后再摸。谁摸到的白球多,谁就获胜。(教师边讲边示范)谁想参加这个游戏?(教师选男女生代表各一名。男生摸的盒子里装了3个白球,3个黄球;女生摸的盒子里装的全部是白球。)师:下面的同学要记清次数,可要当好监督员哟!(学生摸球。比赛结束,女生获胜。)师:女同学获胜!男同学你们服气吗?生:不服气!师:为什么不服气?生1:为什 么女生每次摸到的都是白球?生2:女生每次摸到的是白球,那个盒子里可能全部是白球。师:是吗?咱们打开盒子看一看。(教师一一打开盒子检验,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概括。)师:1号盒子里全是白球,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摸出黄球;2号盒子里既有白球,也有黄球,那就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师: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公平吗? 生:不公平。师:为什么呢? 生1:游戏里是摸到白球多就获胜,1号盒子里全是白球,女生无论怎样摸都可以获胜。而2号盒子还有黄球,那就有可能摸到黄球,所以男同学会输给女同学。生2:女同学盒子里全是白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100%,男同学那个盒子里有3个白球,3个黄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50%,所以不公平。师:你们认为从哪个盒子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教师板书:可能性)生:1号盒子。师:这个游戏确实不公平,那么我们要怎样设计才公平呢?学了这节课的知识,大家就会明白了。

学生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课前安排摸球游戏,复习“一定”“不一定”“可能”“不可能”等知识,为学习新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游戏结束,“我们要怎样设计这个比赛才公平”一问,巧妙地承上启下,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制造悬念导入新课

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记得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就是用这种方法导入的: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学生略加讨论)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五)、操作导入新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可以设计紧扣新知、过程简单、取材方便的操作内容,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他们在操作中思考,探索知识,寻找规律,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养成从探索事物的根源去获得知识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等式的性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观察天平的方法,从观察中知道只有当天平左边和右边的重量相等,天平才能平衡。如果在天平左边加重量的话,右边也要加上相同重量的东西天平才能平衡。从这 些操作试验中,使学生就能很快理解等式的性质,在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依旧成立。

(六)、复习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新课的方法,应该说包含两个步骤,即先复习再引入,“复习”这一步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教师出示复习题的方式。教师在出示复习题时可以让学生口答(例如口算等等较简单的题目),或者学生独立作业的方式(例如计算等等较复杂的题目)。而“导入”是在“复习”完成后向新课过渡的阶段,是“复习导入”中一个重要环节,缺少这一环节,就显得结构不严密,失去了导入新课所要达到了的目的。“导入”中,教师可以直接陈述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内容,也可以采用提出疑问,设置悬念的方式。

“复习导入”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的应用,前提是必须有旧知识作为迁移,因此在数学这一知识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整节课教学结构紧密,教学效果显著。

二、优化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

(一)鼓励学生参与,创设动手情境。

皮亚杰指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将不能发展,思维发展了,能力也随着提高”。因为动手操作活动是多种感官协调参与的学习活动,它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体验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让学生脑、眼、手等器官协调活动,从而培养他们探索与实践的能力。

比如,教学《圆柱的认识》这节课时,我主要分那么几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各种圆柱形的物品,摸摸、看看、数数,感受圆柱体有一个侧面,两个底面,使学生对圆柱的概念有一定的初步形象。第二步,启发联想,让学生举例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外形是圆柱体。第三步,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验证上下两个面的大小,侧面的大小与底面周长的关系,第四步,做一个圆柱。第五步,让学生想象三个展开面分别得出的是圆柱的哪一个部分。第六步,出示:由学生设计一个圆柱体的物品展开图,尺寸要合理。这样,使学生思维得以发展,能力得以培养,学以致用,拓展了学生探索的时空。

(二)精心设计提问,创设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自上世纪末:“把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核心”。教育心理学认为: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载体。因此,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和实践的关键因素,好的问题能给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方向和动力。

比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我在教室里摆放了一个小商店,让学生模拟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商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去解决在“买卖”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增长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又如:教学中年级“应用题”知识时,我们模拟班级将要组织大家参加春游活动,让学生预算一下所需要的费用,如:包括来回怎样包车?选择哪种方式购门票?到公园选择游玩哪些项目等等,就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做个资金预算,根据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创设的这些问题情境,由于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熟悉的事,因此学生都能积极地、饶有兴趣地探索。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篇6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能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

创设教学情境是容易的,而要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并非易事。纵观大量的的教学案例,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在理解创设情境的认知上有所偏差、误解,在操作上有些盲目,“赶时髦”,逢课必是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在课堂情境创设中,我们应从以下几点加以努力:

一、创设情境要有趣味性 教育学家赞可夫说过:“凡不是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忘掉的。”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全力以赴,废寝忘食,甚至创造出奇迹,而没有兴趣的学习,却是一个包袱,一件苦差事,难以继续下去。因此,在新课的导入时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尝试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方面主要可以通过激情有趣的开场白、趣味数学题、数学谜语、数学故事、小实验、小比赛等形式来创设趣味情境导入新课。

如在《用字母表示数》这个内容的教学中,可以创设这样的游戏情境:

师举例: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生1:两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声跳下水;生2:三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声跳下水;……

当青蛙数量增加时,学生的出错率也越来越高,同时参与热情也高涨了,从而很快找出规律: 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创设这样的游戏或竞赛情境,学生既觉得有趣,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竟争意识,又能使他们易于掌握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情境创设要有现实性

数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者头脑里特有的,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此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如教学《生活中的负数》时,一上课,教师就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信息准确、简洁地表示出来,让别人一眼就能明白你所表示的意思。”

记录内容如下:

“学校三年级共转来30名新同学,四年级转走了25名同学;小红的妈妈做生意,七月份赚了6000元,八月份亏了2000元。”这些现实情境所呈现的问题都是小学生非常熟悉,很容易理解的问题,只是他们可能没有想过用数学语言如何表示。现在教师提出这一问题,不仅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问题,而且这种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三、创设情境要有针对性

情境的创设不能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情境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现实中一些教学情境的创设场景太大,学习主题不明确。情境中出现太多“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无关的干扰信息,学生很难对情境中内容的主次轻重作出明确的区分,致使他们的观察常游离于学习主题之外,而白白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一位教师在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的教学中,用flash制作了动画课件“小动物盖房子”。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踊跃发言:

生1:我觉得那座房子很漂亮。生2:我觉得墙壁应该刷成绿色。

生3:不能让小松鼠搬石头,因为石头太重了,应该请大象来帮忙。

生4: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生5:我发现小猪扛木头时累得满头大汗,应该请别的小动物帮帮它。

……

十几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老师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不断又有新的发现。

我们都知道这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是解决“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的问题,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这个情节,本来的目的是让学生数出各种小动物、物体的数量,再进行比较。而教师在这里却花费这么长的时间让学生讲自己发现了什么,会对后面解决重难点问题起到积极作用吗?这样的情境显然是不恰当的。

四、情境创设要有探究性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维。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和活动,应该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大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动机。

在讲《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首先提问“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一开始几乎所有的学生凭借生活中的印象回答“是”。这时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通过学生分组演示和交流,否定了答案,从而为上好这节课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接着我又提问“三根小捧的长度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呢?”这个问题虽然难度大了一点,但学生很乐意去思考,大家都动手去实践,去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情境创设要有思考性

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这就要求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要有思考性,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必须富有思考性,能激活认知,引起学生广泛的思考。

如在学习《按比例分配》这一知识时,教师抓住学校正在开展跳绳比赛的契机,创设情境如下:

六年(1)班有40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16人。体育课上,王老师拿来20根跳绳,请问他该怎么分给男、女生才公平呢?

有的同学脱口而出:“平均分,男生10根,女生10根。”马上就同学提出反对意见:“这不行,这样不公平,男生人数多,可是分到的绳子却和女生一样多。”许多同学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这时提问:“那你能想出一个既公平又合理的分配方案吗?”此时,同学们跃跃欲试,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在这里,教师创设了有挑战性、有思考空间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体验,自我总结,使“学”与“思”结合,“思”有所得,“学”而不殆。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创设情境 篇7

下面我来谈谈数学课有哪些常用的情境创设方式。

(一) 游戏情境。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 玩是他们的天性。孩子在玩的时候身心会很放松, 情感也会很投入, 思维也会很自然地跟着感觉走。恰当的游戏加上教师的引导, 学生就会在玩中产生思维的火花。

(二) 动画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解决传统计算问题比较好的方法。有了情境, 计算试题就有了生命活力, 有了情境学生就能“触景生情”、“触景生需”、“触景生思”。

(三) 故事情境。

学习中每个孩子都是在故事的陪伴下成长的, 紧凑的故事情节能使孩子们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

(一) 利用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教师要善于提炼生活素材, 利用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米的认识”时, 可让学生先观察米尺上1米的长度, 剪下1米长的纸条, 接着去比较观察寻找生活中1米长的物体, 再闭上眼睛想象1米有多长, 并用手比划出1米的长度。学生对1米的长度体验活动来源于生活, 又在体验中抽象概括出1米有多长, 帮助学生提升了知识水平, 建立了清晰的空间长度。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 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 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 你准备怎样付钱?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 你有好办法吗?”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 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进行再现, 让他们议一议, 说一说, 初步建立十进制的概念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 就会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进而喜欢数学。

(二) 利用新旧知识的关系, 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 新旧知识是有联系的。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注意利用旧知学习新知, 充分利用迁移的规律, 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学“梯形面积”时, 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动手剪拼探究, 如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进而归纳推导出计算梯形面积的公式。各组通过操作, 得出以下四种不同的转化方法: (1) 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拼成平行四边形; (2) 剪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 拼成长 (正) 方形; (3) 剪一个梯形, 沿中位线剪开, 拼成平行四边形; (4) 剪一个梯形, 沿两对角线剪成两个三角形。图形转化后, 我问:“通过所拼成的图形能算出原梯形的面积吗?”学生经过讨论得到答案。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情境, 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创设情境。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 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 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时, 猪八戒犯难了, 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时教师利用常规教学手段, 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 让其他同学人人动手, 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 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 产生急于解决问题的想法,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 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此时教师设置问题, 组织学生广泛讨论自己的见解, 同时教师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 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讨论之后, 教师边评价小结边打开课件, 画面上出现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脑袋说:这就要用到分数。你想知道什么叫分数吗?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四) 利用学生生疑发问创设情境。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 是认知冲突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 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 引起认知冲突, 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 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过程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过程。因此, 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 把握学生生疑发问的时机, 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 当学生已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看个位上的数能否被2、5整除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 出示一组数111、234、456、229……问:“它们能否被3整除?”学生你一言我一语, 有的说:“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如456。”有学生立即反驳:“229却不能被3整除, 111、234个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而它们却能被3整除。”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通过创设情境, 学生内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 产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心理, 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真正实现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数学课堂如何创设情境 篇8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数学课堂

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枯燥、乏味的。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很难主动去学习、探究数学知识,而被动地在老师的强制下学习,容易造成学生厌学。因此,创设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数学课堂上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那么该如何创设情境呢?

一、故事妙引注意

利用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巧妙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数学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七的乘法口诀”时,我讲述了《西游记》中的一个小故事,当讲到孙悟空被放入炼丹炉中,旺火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时,学生看着屏幕上炼丹炉中孙悟空注意力十分集中,眼神中流露出对孙悟空的敬佩之意,就在这时我问如果炼了六个七天,能炼成火眼金睛吗?学生十分流利、自然地说六七四十二天不能,时间太短。五个七天呢?四个呢?……学生很容易地把七的乘法口诀学会并记得很牢。

二、魔术吸引眼球

魔术不光是孩子,就对成人来说都觉得是十分神奇的,所以用魔术吸引学生眼球并不难。学生在课堂上的眼神随着老师走,就意味着他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兴趣。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认识角”一课时,我利用魔术的形式将五边形变成四边形、三角形,最后呈现出角的形状,学生对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图形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有的想知道它是怎么画出来的,有的想知道这个奇怪的、张着大嘴的东西各部分的名称,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独立自主地学会了有关角的知识。

三、问题触引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就会激发学生追根溯源的欲望,满足自我认知的需求,也就会深入思考。例如,在教学六年级“圆的周长”一课时,我提问学生:“怎样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学生很流利地答出来。接着,我出示了一个圆,并问学生:“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吗?”学生回答:“可以用皮尺量一下。”我又问:“有没有一个公式可以计算圆的周长呢?”这一问使学生陷入了思考,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四、生活导引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老师把来源于生活中的数学回归于生活,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环形面积”时,我利用教室里的火炉盖子,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环形面积,学生很容易发现环形面积就是大圆面积减小圆面积。这样,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同时也教会学生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去解决问题。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获得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让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宋海侠.数学课堂如何创设情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1).

浅谈小学英语如何创设情境教学 篇9

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新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人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关。小学英语导入新课的办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我经常采用:1歌曲式导人,2提问式导人,3图片、幻灯等电教手段导人,4悬念式导人,5复习式导人等等。例如,要学5个商店名称bicycle shop、clothesshop......我让几个学生拿上各种道具,扮作卖主,老师介绍每一个卖主是一个商店,我在一个商店买到一辆自行车,问学生,我们应该给这个商店起个什么名称呢?(××shop),学生就会给出bicycle shop,以此类推,使语言的功能在动态的画面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他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更为深刻.

二、手段多样化,“拴”住学生的心

I随机应变,如把“stand up , sit down”这一环节提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是如此地有趣。

2在教学巾常用各种方法,如“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1)当„小老师”、“模仿秀‟

比如说“Act it out ”这一模块中,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带表情说句子。如“I am hungry.”(可以作饥饿状);“I am thirsty”(可以作口渴状);还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领读句子。(2)把身体语言带入课堂

在教单词或句子时,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孩子们特别喜欢。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thin”做一个瘦的动作。学完单词后,老师做出动作,学生就会说出这个单词。(3)表演法

例如我常用的表演法,让学生利用每课的前5分钟表演巩固已学句子,具体做法是:学习小组表演对话,能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也没关系。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有说错要批评的压力:(4)运用边画边说 新教材的最突出特点是图文并茂,无论Student book还是Activity book到处都体现了这一特点,绘画是一项眼、手、脑等并用的活动,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它一则可以引起学生兴趣,二则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有一次学生关于颜色的单词,学生很容易混淆,于是我教了学生这样一首儿歌:“小黑熊,真顽皮,手里拿着大画笔,画片天空是蓝色,blue,blue是蓝色;画朵白云是白色,white,white是白色;画片草地绿油油,画串香蕉是黄色,yellow,yellow是黄色;画个茄子是紫色,purple,purple是紫色;最后拿起黑色笔,black,black是黑色;对这镜子画自己,黑不溜秋不美丽,哭着闹着找mummv。”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牛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英语时,教学于段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

三、“活学活用”,养成习惯

创造课外英语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老师课外带头说,无沦在校园中还是楼梯碰口碰到同学,我总会用最简单的语句打招呼:“Hi!Boy!How are you?"一段时间后,学生课外见到我,就会争先恐后地用英语招呼我,养成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兴趣、知识和能力是现代小学生最需要的,也是我们英语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方式的转变,缩短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在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轻松愉决,学生听说英语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快的提高,我们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

“动”起来,让课堂“活”起米,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们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

如何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篇10

创设情境可谓时下课堂教学的一大热点,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有效的情景要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的联想。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情节发展的特点,我们一般可采取以下几个方法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

1、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作为教师可指导小朋友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由于小朋友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这样,有助于学生很快地理解文本。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学习课文的最佳方法就是多读多练、读中感悟。所以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我并没有做过多讲解,而是让学生带着强烈地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就能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2、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画的颜色和内容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插图相随。比如:《菜园里》是一篇生活识字课,配有一幅小学生在菜园里劳动的情景图,不仅使学生对菜园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同时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其名称,还可以让学生形象地了解这些蔬菜的特点。所以在观察图画,认识这些蔬菜的名字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看课文情景图,用手指一指,看一看有哪些蔬菜。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和动态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学习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积极营造游戏情境,热情鼓励与表扬,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的时候,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一起去语文园地玩几个语文游戏大家喜欢吗?那就让我们坐上汽车出发吧。(播放课件:小朋友坐上汽车出发,汽车开到了写有“语文园地”的公园大门口。)语文园地到了,我们一起快活地游戏吧。学生一听说这节课要做游戏,兴致就来了。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选取他们身边的活动、游戏、事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

当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时,他们在课堂上就会认真听讲了,也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应用多媒体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在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时候,是这样导入课题的: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礼物,让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吧。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欣赏乐曲,兴致非常浓。此时教师让学生谈谈感受,学生就能有感而发。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将学生带入情境当中,增强了主题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

6.品词朗读,创设情境

我在教学《丑小鸭》这篇课文时,在品词想象,体验“被欺”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描写丑小鸭受欺负的词语。一个学生说:“描写丑小鸭受欺负的词有咬、啄、讨厌。”另一个学生说:“我来补充:孤单、钻出、离开。”我接着说:“看来,同学们很会抓关键词。现在就请同学们看看图,看哥哥姐姐们是怎么咬丑小鸭的,公鸡是怎么啄的,养鸭的小姑娘又是怎么讨厌丑小鸭的?”生分别说图意。在创设情境,体验被冻这一环节,我边演示课件边描述:“丑小鸭就这样挨过了一个又一个苦难的日子。慢慢地,天气转凉了,秋天到了——(生齐读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我又边演示课件边描述:“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只可怜的丑小鸭,当你望见一群洁白美丽的天鹅在空中翩翩起舞时,你会想些什么呢?一生说:“多美丽的天鹅!如果我也和他们一样美丽,那该有多好啊!”另一生说:“我从没见过这么美,这么高雅的天鹅!”我接下去说:“同学们,描写这样一种心情,课文用了两个什么词?”生一齐回答:“又惊奇,又羡慕。”我板书词语,说,“这样的好词语请你们把它画下来,再读一读,并牢牢记在心里。”我面带愁容地说:“寒冷的冬天到了,(课件配乐演示)你听,猛烈的北风呼呼地吹,无家可归的丑小鸭,它该怎么办啊?”生有感情地齐读第6自然段。这个环节的教学,我潜心利用音乐和动画创设了“秋风兮兮”“群鹅起舞”“冰雪冷冽”三个撩人心扉的动人情境,利用反差,进行对比,同时融“又惊奇又羡慕”等词语的感悟、朗读于一体,进一步拨动学生内心的“琴弦”,使学生进一步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愉快教学。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需要教师深入地专研教材,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角度,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熟悉的、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素材。

黄口镇第二小学

上一篇:德育校长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清华大学北大深度励志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