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观察

2024-12-10

病理学观察(共8篇)

病理学观察 篇1

病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知识-病理学绪论。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

近年来,随着学科的发展,病理学的研究手段已远远超越了传统的经典的形态观察,而采用了许多新方法、新技术,从而使研究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但形态学方法(包括改进了的形态学方法)仍不失为基本的研究方法。兹将常用的方法简述如下:

1、大体观察:运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量尺、和磅秤等工具对大体标本及其病变性状(外形、大小、重量、色泽、质地、表面及切面形态、病变特征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测。

2、组织和细胞学观察:将病变组织制成切片,经不同的方法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通过分析和综合病变特点,可作出疾病的病理诊断。

3、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通过应用某些能与组织细胞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染色试剂,显示病变组织细胞的化学成分的改变,从而加深对形态结构改变的认识和代谢改变的了解,特别是对一些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免疫组织化学观察:除了可用于病因学诊断和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外,更多的是用于肿瘤病理诊断。

5、超微结构观察:利用电镜观察亚细胞结构或大分子水平的变化来了解组织和细胞最细微的病变,并可与机能和代谢的变化联系起来,加深对疾病基本病变、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了解。

除上述常用方法外,近数十年来陆续建立的还有放射自显影技术、显微分光技术、形态测量(图像分析)技术、分析电镜技术、流式细胞仪(FCM)技术、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以及分子原位杂交技术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技术,从而使常规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发展到将形态结构改变与组织、细胞的的化学变化结合志来进行研究,而且将历来的定性的研究发展到对病理改变进行形态的和化学成分的定量研究,从而获得了大量的更多更新的新信息,大大加深了疾病研究的深度。这是以往的研究所难以实现的。

呼伦贝尔人事信息考试网:

病理学观察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料来源

雅安某鸡场送检的10只5周龄病鸡,分别采取该10只病鸡的心、肝、脾、肺、肾、皮肤等组织样本。

1.2 仪器设备及病毒、血清、试剂等

HE染色试剂、石蜡,切片机、烘箱、热水箱、显微摄影系统;鸡瘟病毒、禽流感病毒、酶标SPA、待检病鸡血清,0.01 mol/L PBS封闭液,2 mol/L H2SO4,pH 9.6的碳酸盐缓冲液,3%H2O2,柠檬酸盐缓冲液,OPD、酶标板、酶联检测仪、微量加样器等。

1.3 方法

1.3.1 病理学诊断

1.3.1. 1 病料固定。用福尔马林(10%)固定1 2~24 h,将组织修成1 cm×1 cm×0.5 cm的切块,继续固定6~1 2 h。

1.3.1. 2 水洗及脱水。水洗(流水冲洗1 h左右),依次用75%酒精浸泡6~12 h,85%酒精浸泡6~12 h,95%酒精浸泡12 h,无水乙醇Ⅰ浸泡1~2 h,无水乙醇Ⅱ浸泡1~2 h。放入甲苯液透明,甲苯液Ⅰ1~2 h,甲苯液Ⅱ1~2 h。

1.3.1. 3 包埋。将标本放入甲苯石蜡,在温度为60℃的温箱内保持30 min,再将标本转入纯石蜡于60℃烘箱中保持1~2 h,然后迅速将溶蜡倒入模子内并将材料放入底部。

1.3.1. 4 切片。将蜡块底部熔化后迅速粘在木块上(2.5 cm×2 cm×1.2 cm),修整多余的蜡,使蜡块呈梯形,然后在切片机上切片(进入距为5 nm)。

1.3.1. 5 表片。切下蜡片放入35℃左右的温水中让其自然伸展,再将涂上蛋白胶的载玻片放入水中,同时捞起切片材料,最后放入37℃烘箱内干燥。

1.3.1. 6 染色。将切片依次在下述溶液中浸泡:二甲苯Ⅰ2~5min,二甲苯Ⅱ2~5min,无水乙醇Ⅰ1min,无水乙醇Ⅱ1 min,95%酒精1 min,85%酒精1 min,75%酒精1 min,自来水洗2 min,苏木紫浸10 min,自来水洗1 min,1%盐酸酒精分化30 s,水洗约5次,0.5%氨水促蓝1 min,水洗1 min,1%伊红溶液染色2~5 min,水洗1 min,75%酒精数秒,85%酒精数秒,95%酒精1 min,无水乙醇Ⅰ5min,无水乙醇Ⅱ5~10min,二甲苯Ⅰ5min,二甲苯Ⅱ5~10 min。最后在每张载玻片上滴一小滴树脂胶,盖上盖玻片,放入烘箱烘干。

1.3.2 血清学诊断

病鸡的临床表现为冠髯及头部水肿,皮肤上可见大量的坏死结痂。怀疑为鸡瘟或禽流感,因此作了血清学鉴别诊断,主要进行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步骤如下:用碳酸盐缓冲液稀释鸡瘟和禽流感病毒病原,加样置湿盒包被;用PBS冲洗酶标板,以微量加样器在每孔内加PBS封闭液,置湿盒封闭,再用PBS冲洗酶标板;以微量加样器在每孔内加PBS,在酶标板的第1孔加待检血清,混匀,依次倍比稀释,置湿盒内作用2 h;用PBS冲洗酶标板,再用PBS稀释酶标SPA后将稀释液加入每孔中,置温盒内作用2 h;用PBS冲洗酶标板,将柠檬酸盐缓冲液与OPD、H2O2混匀,向每孔中加入此混合液,置湿盒内避光显色10 min;最后用浓硫酸终止反应。

2 结果

2.1 病理学诊断结果

通过对10例病鸡的心、肝、脾、肺、肾、皮肤作病理切片,然后染色镜检,观察到心、肝、脾、肺、肾均无明显的病理变化,但皮肤病变很典型,其中60%~70%送检病鸡表现为皮肤棘状层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皮下有炎症细胞浸润,充血、出血等变化。详见图1、2、3、4。

2.2 血清学鉴别诊断结果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观察到在鸡瘟和禽流感病毒稀释液中加入酶标抗体并无颜色反应,得出试验结果为阴性,所以可以排除病鸡患鸡瘟和禽流感的可能。

3 分析与讨论

3.1 初诊结论

以上所示的病理学图片都是鸡痘的特征性病变。病鸡眼睑、喙角、翼下等多处出现暗褐色结痂,可能是由于最初细小的痘疹随着体积增大,形成如豌豆大的灰色或灰黄色结节,而痘疹表面凹凸不平,结节坚硬而干燥,有时结节的数目很多,就互相联接而融合,从而产生大的痂块,与鸡痘的临床表现吻合。通过作鸡瘟和禽流感的血清学鉴别诊断,结果显示阴性,也排除了感染鸡瘟和禽流感的可能性。因此,该病例确诊为鸡痘。

3.2 鸡痘的诱发因素

皮肤型鸡痘一般流行于秋季和冬初。该发病鸡场实行温室养鸡,在冬末也出现了较大的流行,主要由于冬季潮湿多雨,育雏期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而雏鸡、产蛋鸡感染严重,死亡率高达30%。鸡痘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干燥的痂皮中可存活数年,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感染,也可通过昆虫叮咬传播感染,病鸡脱落的碎散痘痂也可传播此病,因此可感染大批幼鸡并引起较高的死亡率。病鸡皮肤出现皮下大面积充血、出血,炎症细胞浸润,皮肤大面积损伤、坏死,体表溃烂,从而继发感染其他疾病,这也是引起高死亡率的原因之一。

3.3 鸡痘的防治

3.3.1 治疗

对鸡痘的治疗,通常采取对症疗法,以减轻病禽的症状和防止继发细菌性疾病。皮肤上的痘痂可用消毒剂如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后,用镊子小心剥离痘痂,然后在皮肤伤口处涂上碘酊、龙胆紫或石炭酸凡士林。口腔、咽喉黏膜上的病灶,可用镊子将假膜轻轻剥离,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再用碘甘油涂擦口腔。对于症状严重的病禽,为防止并发感染,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有报道显示,可用中药防治鸡痘,配方如下:蒲公英30 g,金银花20 g,连翘15 g,薄荷少许为引,煎汤400 mL,口服或洗涤(20 mL/只),每天2次,连用3 d。

3.3.2 预防

对本病的预防应着重做好平时的卫生防疫工作,搞好禽场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减少或尽量避免蚊虫叮咬幼禽。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家禽应分群饲养,栏舍的布局应合理,并通风良好,饲养密度不宜过大,饲喂全价饲料,避免各种原因引起啄癖或机械性外伤。防治本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禽痘疫苗。疫苗的接种方法可采用翼膜刺种法和毛囊涂搽法两种。翼膜刺种法是用消毒的钢笔尖或注射针头蘸取疫苗,刺种在翅膀内侧无血管处皮下;毛囊涂搽法是在雏鸡的腿部外侧拔去几根羽毛,用消毒的毛笔或小毛刷蘸取经1∶10稀释的疫苗涂搽在毛囊内。■

参考文献

[1]甘孟侯.禽病诊断与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35-38.

[2]赵玉军.国家法定禽病诊断与防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78-79.

[3]陈修香,臧洪英.鸡痘流行新特点与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2006,5(3):14-15.

[4]赵德明.兽医病理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201-203.

[5]韩梅,韩冰.鸡病诊断防治新技术[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3:30-31.

[6]尹燕博.禽病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306-307.

[7]王志军,孙继国.鸡场兽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47-49.

[8]刘富来,司兴奎.禽病防治彩图手册[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98-100.

[9]王新华.鸡病诊治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6-27.

[10]臧为民,王川庆.鸡病防治难点解答[M].郑州:中原出版社,2002:75-77.

[11]魏刚才.鸡场疾病控制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3-24.

一例典型猪瘟的病理学观察 篇3

一、流行病学

本病仅感染猪,各品种和年龄的猪均能感染,野猪也能感染。病猪和带毒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易感猪、病猪直接接触是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可以通过伤口、消化道、呼吸道、交配、子宫内感染。感染猪在发病前即可从口、鼻、泪腺分泌物、尿和粪中排毒,并延续整个病程。猪瘟在任何季节都可能发病,一般以春、秋较为严重。猪群感染后,起初一至几头发病,常为最急性经过和死亡,1~3周内达最高峰,多呈急性经过和死亡;以后流行趋向低潮,发病头数逐渐减少,多呈亚急性经过和死亡;最后留下少数慢性病例,经1个月以上死亡或恢复。

二、典型病例临床症状

2013年12月18日,武威市某猪场1头猪精神沉郁、被毛粗乱、弓背、喜卧、呆滞,被驱赶时站立一旁,运步无力,食欲几乎废绝,饮欲增加,体温高达41℃,呼吸急促,有浆液性的鼻液,偶呈犬坐姿势,轻度的腹泻或便秘,猪体表发红(见图1),在腹下、鼻端、耳根和四肢等部位可见红色斑点,指压不褪色,触动时尖叫,极度虚弱。

三、病理变化

浆膜、黏膜、淋巴结和实质器官普遍出血,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黏膜以及心包膜、胸膜、腹膜等亦可见出血现象。

1. 消化系统病变

口腔黏膜出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胃黏膜充血、出血,表面覆盖大量黏液,小肠和大肠黏膜有明显的出血,尤其在部分盲肠、结肠黏膜上呈弥漫性出血炎症变化;整个肠系膜淋巴结增生、肿胀(见图2)。

2. 呼吸系统病变

喉头会厌软骨黏膜散在点状出血(见图3),气管和支气管黏膜潮红,并伴有点状出血,其腔内有多量粉红色的黏液;肺脏轻度水肿、淤血,肺呈棕红色,肺、胸膜上可见个别出血斑点(见图4)。

3. 淋巴结病变

颌下、咽后、支气管、腹股沟和肠系膜淋巴结都有明显的病变;淋巴结肿大,表面呈暗红色,质地坚实,切面湿润、隆突,边缘的髓质呈紫红色围绕淋巴结中央的皮质并向皮质内伸展,使得整个淋巴结自表面起都成紫红色,其他区域为灰白色,形成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变。

4. 脾脏病变

脾脏的大小和形状无明显变化,但边缘有粟米大至黄豆大稍隆起紫红色梗死灶;切面呈楔形,底边位于脾边缘尖端朝向中央,脾小动脉变形、坏死使管腔内形成血栓。脾脏除梗死灶外,在被膜下还散在一些小的出血点(见图5)。

5. 心脏病变

心外膜弥漫性出血,心包积液,心肌松软并充血,尤其在左心房冠状沟和心尖部散在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见图6)。

6. 肝脏病变

体积明显肿大,色泽变淡且呈土黄色,质地变化不明显;胆囊胀大,其内充满胆汁,且呈红褐色,胆囊的黏膜有散在多量的出血点。

7. 肾脏病变

体积明显肿大,被膜易剥离,剥去被膜后可见整个肾脏的色泽变淡,其表面有密集的出血点,形似火鸡蛋,切面不论皮质和髓质都可以见到针尖大至粟米大的出血点,尤以皮质最为多见。肾锥体和肾盂乳头以及输尿管黏膜也散布有多量的出血点(见图7),膀胱内容物呈黄色胶冻状,膀胱黏膜特别是膀胱颈部散在出血点。

另外,猪的关节囊肿胀,其内蓄积有多量淡红色的液体。

四、诊断

1. 猪瘟的诊断

典型的急性猪瘟,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尤其在病理学特点很明显,全身点状淤血变化,淋巴结大理石样出血,肾、膀胱、胆囊、喉头等小点状出血,脾出血性梗死等。进一步诊断可进行病理学观察,即采取淋巴结、脾脏、肾脏、心脏和肺脏等实质组织器官做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组织学变化。另外,实验室诊断可以通过鉴定病毒抗原(或抗原的特异性)和抗体或分离病毒进行确诊;也可以对扁桃体、脾脏的冷冻切片直接荧光检查,进行确诊。

2. 鉴别诊断

本病在诊断中应与败血型猪丹毒、急性猪肺疫和急性猪副伤寒进行区别。

①败血型猪丹毒(猪丹毒杆菌病)。

相同点:两者都有传染性,体温高,精神沉郁,食欲几乎废绝,喜卧,皮肤颜色变化等。

不同点:猪丹毒体温较猪瘟高,可达43℃。急性猪丹毒的红色斑块多发于背部皮肤上,由于充血所致,手压可消失,剖检可见脾脏肿大,脾呈樱桃红色,松软,切面外翻,白髓周围有“红晕”;而猪瘟脾脏不肿大或肿大不明显,常见出血性梗死灶,肝常见明显充血、呈红棕色,淋巴结被膜充血、切面白色多汁,呈典型的大理石样变。确诊可做细菌学检查,即采取血液,病料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纤细的小杆菌。

②急性猪肺疫(猪巴氏杆菌病)。

相同点:有传染性,体温高,精神沉郁,食欲几乎废绝,皮肤有出血斑等。

不同点:猪肺疫多散发,不易形成大流行;咽喉型颈部肿胀,口流涎,呼吸困难,伸颈张口,犬坐;胸膜炎型则有咳嗽,胸部听诊有啰音和摩擦音,剖检可见患猪咽喉部皮下有明显的出血性浸润,肺脏呈明显纤维肺炎或出血性坏死性肺炎,并伴发纤维性心包炎,淋巴结切面呈弥漫性出血;而典型性猪瘟肺脏的病变主要是出血。确诊可做细菌学检查,即采取水肿液、胸腔液、心血、肝、脾和淋巴结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的圆形短杆菌。

③急性猪副伤寒(猪沙门氏菌病)。

相同点:有传染性,体温高,精神不振,食欲几乎废绝,先便秘后下痢,皮肤有紫红斑等。

不同点:副伤寒发生于1~4月龄仔猪和多雨潮湿季节,一般呈地方流行性。患猪眼有脓性分泌物,排淡黄色或灰绿色稀粪,混有血液和组织碎片,有恶臭。剖检可见脾脏多肿大,脾有散在小点出血,切面白髓周围有红晕,无梗死;肠系膜淋巴结髓样肿胀,大肠黏膜纤维素性坏死的,表现为弥散性溃烂或局灶性浅层溃疡。确诊做细菌学检查,用肝、脾、肾、肠系膜淋巴结涂片镜检,可见到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中等大小的直杆菌。

五、小结

急性猪瘟的主要变化是全身广泛出血,特别是淋巴结大理石样病变;胃、肾、膀胱、喉头等点状出血,脾出血性梗死,胆囊点状出血,溃疡或纤维素性炎。慢性猪瘟的主要变化是盲、结肠扣状肿,胸腺萎缩,断奶仔猪的肋软骨连接处病变。在我国的部分地方剖检仍然是诊断猪瘟的一种主要方式,但是由于猪瘟病毒感染后对机体引起免疫抑制,特别容易和其他疾病并发,应注意与急性猪副伤寒、急性猪肺疫、败血型猪丹毒等做鉴别诊断。另外,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的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诊。

这批猪进场时,没有进行严格的检疫和免疫,另外,由于本地曾有猪瘟零星发生,从而导致发病。该猪场的工作人员在发现病猪后及时隔离,在确诊后对同圈其他猪注射了抗猪瘟血清,降低了猪只的发病率,从而使损失降到最低。

总之,预防猪瘟要做好以下综合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做到自繁自养,若外购仔猪,必须经过隔离检疫,确诊无病并经过免疫后方可混入猪群一起饲养;在平时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搞好圈舍的卫生;对受猪瘟威胁地区的猪群,要应用猪瘟兔化弱毒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病理学观察 篇4

肌的命名原则很多。有的根据形状命名:如三交肌、斜方肌等;有的根据作用命名:如屈肌、伸肌、展肌、收肌等;有的根据肌束的方向命名:如斜肌、横肌、直肌等;有的根据肌构造特点命名:如半腱肌、半膜肌等;有的根据肌的位置命名:如胫骨前肌、肋间肌等;有的根据肌的起止点命名:如胸锁乳突肌、肱桡肌等。属于运动系统的肌都是骨骼肌。全身共有600余块,分布在人体各部。每块肌都具有一定的形态、位置和辅助装置,受相关神经支配,有丰富的血管,并完成一定的功能。

肌的辅助装置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都具有保护肌和辅助肌工作的功能。肌肉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四种。

肌一般附着于邻近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面上,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收缩时引起关节运动。在运动中比较固定的一端称起点,活动较大的一端称止点。但起、止点是相对的。

一、头肌

(一)面肌

1、颅顶肌

由枕额肌的枕腹和额腹组成。枕腹很薄,位于枕部,额腹位于额部皮下。两肌之间以帽状腱膜相连。二肌收缩时可牵动头皮。额肌单独收缩可以提眉,并使额部形成皱纹。

2、眼轮匝肌

位于睑裂周围,呈扁椭圆环形,收缩时使睑裂闭合。

3、口轮匝肌

位于口裂周围,呈扁环形,收缩时使口裂闭合。

(二)咀嚼肌

包括咬肌、颞肌等。都止于下颌骨,运动下颌关节,产生咀嚼运动,并协助说话。

二、颈肌和躯干肌

(一)颈肌

1、颈阔肌

属于皮肌。位于颈部浅筋膜中,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止于口角和面部皮肤收缩时牵引口角向下。

2、胸锁乳突肌

为颈阔肌所覆盖,斜列于颈部两侧。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内侧段,止于颞骨乳突。单侧收缩,使头屈向同侧,面转向对策;两侧收缩,头向后仰。

(二)躯干肌

1、背肌(1)斜方肌

位于颈部和背上部皮下,为三角形阔肌。起自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棘突,上部纤维斜向外下方,中部的纤维平行向外,下部的纤维斜向外上方,止于锁骨的肩峰端、肩峰和肩胛冈。收缩时牵引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纤维收缩可上提肩胛骨,下部纤维收缩可下拉肩胛骨。若肩胛骨固定,一侧收缩可使头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后仰。

(2)背阔肌

位于背下部和胸侧部。起自7~12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和髂棘后面,肌纤维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嵴。收缩时使上臂内收、旋内和后伸。上肢上举固定时,则上提躯干,如引体向上。

(3)菱形肌

位于斜方肌的深面。起自第6、7颈椎及第1~4胸椎的棘突,肌纤维行向下外,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收缩时拉肩胛骨向上,当与肩胛提肌共同作用时,可使肩胛骨旋转。肩胛提肌:位于斜方肌深面,起自第1~4颈椎横突,止于肩胛骨内侧角。收缩时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旋转,肩胛固定时,可使颈向同侧屈。

(4)竖脊肌

纵列于脊柱两侧。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棘突及髂嵴的后部,向上止于胸椎和颈椎的棘突和横突、肋角、颞骨乳突等处。一侧收缩可使脊柱侧屈,两侧收缩可使脊柱后伸,并可仰头。

2、胸肌(1)胸大肌

位于胸阔的前上部。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及第1~6肋软骨、肌纤维向外集中,止于肱骨大结节嵴。收缩时可使肱骨内收、旋内。若上肢固定,可向上提肋,扩大胸廓,以助吸气。

(2)胸小肌

位于胸大肌深面。起自第3~5肋骨的前面,止于肩胛骨的喙突。收缩时,拉肩胛骨向前下方。肩胛骨固定时,可提肋助吸气。

(3)肋间外肌

位于各肋间隙的浅层,起自肋骨下缘,肌纤维斜向前下方,止于下肋骨的上缘。收缩时,向上提肋,扩大胸廓,以助吸气。

(4)肋间内肌

位于肋间外肌的深面。肌纤维的方向与肋间外肌相反,收缩时,使肋下降,缩小胸廓,以助呼气。

3、膈 位于胸腔与腹腔之间,呈穹隆状。膈的周围是肌质部,中央为腱质部。起自胸廓下口周缘,各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膈是重要的呼吸肌,收缩时拉中心腱向下,扩大胸腔容积,以助吸气;舒张时恢复原位,胸腔容积缩小,以助呼气。

4、腹肌(1)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起自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止于胸骨剑突及第5~7肋软骨的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所中断,腱划与腹直肌鞘前壁紧密结合。

(2)腹外斜肌

位于腹侧壁浅层,以7~8个肌齿起自第5~12肋的外面,肌纤维向前下方斜行,一部分止于髂嵴,大部分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经过腹直肌前面至腹正中线,与对侧腹外斜肌腱膜交织形成白线。

(3)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面。起自腹股沟韧带的外侧2/

3、髂嵴及腰背筋膜。肌纤维由外下方斜向前上方,在腹直肌外侧移行为腹内斜肌腱膜,腱膜在腹直肌外侧缘分为前后两层包裹腹直肌,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后壁,止于白线。

(4)腹横肌

位于腹内斜肌的深面。起自腹股沟韧带的外侧1/

3、髂嵴、腰背筋膜及第7~12肋软肋的内面,肌纤维向内斜行,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横筋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后壁,止于白线。

(三)上肢肌

1、上肢带肌

主要的上肢带肌有三角肌。呈三角形,从前、后、外三面包裹肩关节,形成肩部的圆形隆起。起自锁骨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收缩时使上臂外展。前部肌纤维收缩,使上臂前屈和旋内;后部肌纤维收缩,使上臂后伸和旋外。

2、上臂肌(1)肱二头肌

起点有两个头,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上方,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合成一个肌腹,向下延续为扁腱,止于桡骨粗隆。收缩时,主要屈肘关节并使前臂旋后,也能协助屈肩关节。

(2)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深面。起自肱骨体前面,止于尺骨粗隆。收缩时屈肘关节。(3)肱三头肌

起点三个头,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的下方;外侧头起自肱骨后面桡神经沟外上方;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内下方,三头合成一个肌腹,以扁腱止于尺骨鹰嘴。收缩时主要伸肘关节。

3、前臂肌 位于桡骨和尺骨周围。分前、后两群,前群为屈肌群,后群为伸肌群。前群主要起自肱骨的内上髁,止于手骨的掌面,有屈指、屈腕和屈肘的作用,并使前臂旋前,后群主要起自肱骨的外上髁、桡骨和尺骨的后面及骨间膜,止于手骨的背面,有伸指、伸腕和伸肘的作用,并使前臂旋后。

4、手肌

位于手的掌面,都是短小的肌。主要作用为运动手指。位于桡侧的手肌在手掌的拇指侧形成一隆起,称大鱼际,可运动拇指。位于尺侧的手肌,在手掌小指侧形成一小隆起,称小鱼际,可运动小指。

(四)下肢肌

1、下肢带肌(髋肌)(1)髂腰肌(屈肌)

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腰大肌位于腰部脊柱两侧,起自腰椎椎体侧面、横突。髂肌位于腰大肌的外侧,起自髂窝。二肌相合,经腹股沟韧带的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收缩时可屈髋关节。下肢固定,可前屈躯干。

(2)臀大肌(伸肌)

其自骶骨背面的髂骨外面,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收缩时伸髋关节并使股骨旋外。下肢固定时,伸直躯干,防止躯干前倾,维持身体的平衡。

(3)臀中肌和臀小肌(伸肌)

位于臀大肌的深面。起自髂骨翼外面,止于股骨大转子。收缩时外展大腿。

2、大腿肌

(1)缝匠肌(屈肌)

起自髂前上棘,斜向内下方,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只要作用是屈小腿,使已屈的小腿旋内,并协助屈大腿。

(2)股四头肌(屈肌)

起点4个头: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外侧肌起自股骨嵴外侧;股内肌起自股骨嵴内侧;股中间肌起自股骨前面。4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继而延续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主要作用是伸小腿,股直肌还可屈大腿。

(3)

半腱肌(伸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上端内侧。

股二头肌(伸肌):有两个头: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嵴,两个头合并,止于腓骨头

半膜肌(伸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髁内侧。主要作用是屈小腿和伸大腿,在屈膝关节时,股二头肌使小腿旋外;半腱肌和半膜肌使小腿旋内。

(4)大收肌(收肌)

起自耻骨下支、坐骨下支和坐骨结节,止于股骨嵴。主要作用是内收大腿。

3、小腿肌

可分为前群、外侧群和后群:前群位于胫骨、腓骨和骨间膜的前面,为伸(足背屈)踝关节肌和伸趾肌;外侧群附于腓骨的外侧,为足的外翻肌;后群位于胫骨、腓骨和骨间膜的后面,为屈膝、屈踝关节和屈趾肌。主要的屈肌有小腿三头肌,是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腓肠肌以内侧头和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的内、外上髁;比目鱼起自腓骨上端的后面和胫骨月国线,三头合并后在小腿的上部形成膨隆的小腿肚,向下续为人体最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4、足肌

组织病理学技术 篇5

一.实验综述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融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技术、病理学及技术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当今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在学科相互融合,知识相互渗透,技术不断发展、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时代要求综合素质人才辈出的今天,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的兴起尤为必要和重要。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重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组织学结构、病理学变化并联系相关功能,从而在形态上观察、机能上分析、综合上判断和科学上研究疾病。同时联系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的关系。为由基础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实验目的

1.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步骤 2.掌握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

3.明白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程序及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材料

1.实验材料:手术盘、镊子、手术刀、石蜡、小鼠病理组织、纱布、烧杯、脱水机、塑料包埋盒、水浴锅、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铅笔、标签 2.实验试剂:福尔马林、酒精(50%、55%、70%、75%、80%、85%、95%、无水浓度)、二甲苯、苏木素、盐酸酒精、伊红染液、树胶 四.实验步骤

(一)取材

从尸体解剖材料或临床手术切除的待检材料上选取供作切片标本的病理组织切块,称为取材。

1.取材要全面具有代表性,能显示病变的发展过程。为此要选取病变显著的区域和可疑灶,在统一组织块中最好包括病灶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并应包含该器官的主要结构部分。较大而重要的病变可从病灶中心到外周的不同部位取材,以反映病变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

2.取材时要尽量保持组织的自然状态与完整性,避免认为变化。为此,切取组织块的剪刀要锋利,切取时勿使组织受挤压、拉扯胡揉搓。

3.组织块的大小要适当,通常其长、宽、厚以1.5×1×0.4cm为宜,必要时可增大到2×1.5×0.5cm,以便于固定液迅速浸透。尸体剖检时采取病理组织块可切得稍大些,待固定几小时后在家以修整,切到适当的大小。4.对于特殊病灶要做适当标记。5.注意避免类似的组织块混淆。6.制片的组织块,越新鲜越好。

7.接受送检标本时,须依据送检单详细检查送检物。

(二)固定和固定液

将组织浸在固定液内,使细胞组织内的物质成为不溶性,让固有形态和结构得以保存叫作固定。固定是为了保持组织、细胞与生活时的形态相似。1.本次试验的固定液为:10%福尔马林液(实验室常用固定液)

福尔马林 100ml 自来水 900ml 2.固定时的注意事项

(1).固定组织时固定液用量要充分,液量勿少于组织块总体积的4倍。(2).勿使组织块之间粘连。

(3).将被检病例的畜别、编号、剖检号等信息写于标签上贴好。(4).组织固定要尽可能恰当地掌握时间。时间过短过长都不好,根据组织大小而定,一般数小时到数天。

(三)冲洗

组织固定后,通常用流水冲洗12~24小时,以洗净固定液,停止固定作用,避免组织固定,而影响制片效果,是时组织经过冲洗也可改变硬度。

(四)脱水

将组织内的水分彻底去除,称为脱水。常用脱水剂为酒精。70%酒精 2小时

85%酒精 1.5~2小时 95%酒精(1)1.5~2小时 95%酒精(2)1.5~2小时

无水酒精(1)1.5~2小时

无水酒精(2)1.5~2小时

(五)透明

透明是指组织脱水后,通过透明剂的作用而脱去酒精使组织透明,并使石蜡抑郁渗入组织的过程。二甲苯能溶于酒精,又可溶解石蜡,是最常用的透明剂。但不宜时间过长,会使组织收缩、硬化变脆。

1:1酒精二甲苯 此液为过渡液,时间要求不严格 二甲苯(1)0.25-0.5小时 二甲苯(2)0.25-0.5小时

(六)浸蜡

组织经过透明作用后移入熔化的石蜡中浸渍,使石蜡充分渗透到组织内,起填充作用,称为浸蜡。浸蜡后的组织硬度均匀适中,可是切片完整。

浸蜡过程与时间:

1:1二甲苯石蜡 1小时 1:2二甲苯石蜡 1小时

石蜡(1)1.5小时

石蜡(2)1.5小时

(七)包埋

石蜡包埋,是将饱浸石蜡的组织块的过程。

方法:将包埋用蜡倾注于包埋容器内,用镊子夹取浸透石蜡的组织块,将其平整切面向下平置于包埋容器底部,并用镊子轻轻压平,待石蜡凝固后检查蜡块内是否有气泡,如有气泡需重新包埋。注意事项:

1.包埋时注意组织块切面,必须将平整切面向下平置于包埋容器底部 2.包埋用蜡的熔点须与浸蜡时石蜡(2)的熔点一致 3.包埋盒大小须与组织块大小适宜 4.包埋完毕,及时写清标本编号

(八)切片及附贴 1.切片 制作石蜡切片多用轮转式切片机。蜡块、切片刀准备好后,即可开始切片。(1).将蜡块放于持物台上,调节切片机,式切片刀接近蜡块。(2).炫动调节器,使厚度为10-20微米。

(3)启动切片机并观察蜡块被切削情况,至组织全面完整切平后,再将调节器调至所需厚度指标。一般石蜡切片的厚度为5-7微米为宜。转动切片机时用力要均匀,使切片完整、厚薄均匀,能连续成带。

(4)切片切出后,随即用洁净毛笔轻轻挑起,使之牵引成带,放入水浴锅内展片。2.贴片

贴片是指将菲薄的切片贴敷于载玻片的过程。用洁净的载玻片将漂浮于水浴锅表面的切片轻轻挑起,使切片附于载玻片上。

(九)染色

染色是用一种以上的染料浸染组织切片,使组织细胞中的不同物质,因着色性能不同而染成不同色彩,从而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的步骤:

1.脱蜡:将干燥的切片一次通过下列溶液。(1).二甲苯(1)5-20min(2).二甲苯(2)5-20min,进行彻底脱蜡(3).1:1二甲苯酒精 1-2min,为国度溶液(4).无水酒精 2min(5).95%酒精 2min(6).85%酒精 2min(7).75%酒精 2min(8).55%酒精 2min 2.染色:将经过脱蜡的切片,移入染色液中进行染色。(1).苏木素液 5min(2).蒸馏水洗 片刻

(3).盐酸酒精分化 1-5S(切片进入些液作2-3次提取即可)(4).自来水洗 10-20min,此时切片逐渐呈现鲜蓝色,这一步起反蓝作用,使细胞核更清晰。

(5).50%酒精 2min(6).70%酒精 2min(7).85%酒精 2min(8).95%酒精 2min(9).0.5%伊红酒精浸液 1-2min 3.脱水、透明:伊红染色之后,切片一次通过下列溶液,洗去伊红浮色,并进行脱水透明。

(1).95%酒精(1)洗去多余伊红染液

(2).95%酒精(2)脱去伊红浮色,切片进行此液后反复提取,直到无浮色脱下为止

(3).无水酒精(1)4-5min(4).无水酒精(2)4-5min,彻底脱水(5).二甲苯(1)10-20min(6).二甲苯(2)10-20min充分透明

(十)封固 封固是指切片上滴加封固和盖玻片,以利于观察和保存。

将完全透明的切片从二甲苯液中取出,擦去切片以外载玻片上的二甲苯,用粗细适度的玻璃棒滴加树胶一滴于切片一端,随即将盖玻片一端与树胶接触稍稍前推,并与载玻片成30度角,徐徐下落,将切片封盖,盖玻片加盖之前,需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加烘烤,以去潮气,然后将烘烤面向上加盖。操作要迅速准确,勿使切片在空气中暴露太久,以防二甲苯挥发切片干燥。

(十一)镜检

先用低倍镜(x10)观察,找到合适的病变观察部位;再用高倍镜(x40)观察,观察具体的病变特征和病理变化。五.实验结果

经过显微镜的观察得到小鼠肝组织病变与肾组织病变图如下: 1.肝组织病变图

2.肾组织病变图

六.实验讨论及分析

通过实习不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证,而且掌握基本病理过程的形态表现及主要疾病时的形态改变;在正确理解和掌握病理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病理学的观察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使病理与临床有机结合,形态和功能密切联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其以后的临床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理学教改论文 篇6

〔摘 要〕实验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家畜病理学的课程特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讨论式教学、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关键词〕家畜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家畜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沟通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桥梁,在动物医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实验教学是家畜病理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家畜病理学实验教学,不断探索实验教学改革是提高动物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鉴于此,我们就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1 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以往的实验教学采用挂图结合切片的方法,老师感到讲解困难,学生感到理解不深入,学习效率不高。随着生物图像分析系统的引进,实现了图像摄取、分割处理和编辑。利用数码相机、显微摄像将实验室大体标本、切片的典型病变和细微病变采集后输入计算机处理编辑,配以文字说明。按教学大纲,将每次实验课内容系统编辑,使学生明确所需掌握的重点、难 点;将正常组织细胞与病变组织进行对比,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家畜病理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即病理变化包括大体形态(肉眼)及镜下形态的改变,通过多媒体教学将大体形态与镜下形态以图形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对图形的观察让学生自己来描述该种疾病的病变特点,并让学生来分析为什么该种疾病会出现这样的病理变化,从而激发学生探求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 制的愿望,从感性上对学生形成视觉刺激,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教学不仅能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开展病例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在讲授《家畜病理学》实验课疾病病理时,仅仅依靠书面知识,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可采用列举实际送诊病例、进行病例分析,建立病理鉴别诊断为主的教学方法。对一些重点疾病,可采用由教师写好实际病例,让学生自主分析讨论的教学方式。即将学生分组,课余自己看书、查资料,写出病例分析及病理鉴别诊断,然后再由各组选派代表,在实验课上先汇报案例诊断结论和支撑依据,然后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辩论,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再讲述正确结论,进行总结。这样,在激烈的实验课堂争论中不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对疾病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病例讨论式教学,既活跃学习气氛,又促使学生自主思考,真正使家畜病理学成为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3 吃透教材,大胆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高等学校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它既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所用教材,对其内容、特点、背景、重点和难点等要熟悉、精通,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改革、取舍及补充,使实验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家畜病理学实验指导》统编教材的研究和使用,我们发现有些内容比较陈旧和落后。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了适当地修改。比如在选择实验教学内容时将此类内容如牛瘟、恶性卡他热、马传染性贫血等统统删除,因为此类疾病在我国已被消灭,还有些疾病在生产实践中意义不大,因此已经没有必要在实验教学中进行介绍。还有一些比较容易的内容,例如出血、脱水、大肠杆菌病、破伤风等内容可交由学生自学。家畜病理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应用学科,而且近年来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各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联系更加紧密。最前沿的研究手段包括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在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相当普遍,并极大的推动了病理学的发展。因此要通过深入社会实践,广泛了解家畜病理学、疾病病理的研究进展,发现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及困难,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补充到实验教学中去。同时,也应将病理学知识与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联系起来,能够极大地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最近几年新出现的传染病如疯牛病、SARS、禽流感、蓝耳病、腺胃炎等我们都及时编进了实

验教案,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社会需要,感到课程有新意,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改革考核制度,强化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病理学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所以只考核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记忆程度是不够的,还应将平时成绩和实验课成绩也作为考核内容,如此才可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根据实验课存在的问题,我们重新设置了期末成绩的记分方法,期末理论成绩占70%,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占30%。实验成绩考核办法是以每一个学生为单位,采用抽 签的办法,对实验教学过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大体标本和组织学标本进行考核,当场测试,当场给出成绩。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方式,内容覆盖面广,包括了实验、理论及口述,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使学生比较重视,在一开始接受该课程时,就树立高昂的精神状态和兴趣去努力、认真学习该门课程。彻底打消在学习时养成“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能过且过”的心理,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带着兴趣去学习的意识〔4〕。这样,既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程度,又能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各种病理变化所发生的组织学基础。学生们上实验课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出勤率大增加,使学生都较好的掌握了《家畜病理学》的实验内容。参 考 文 献

〔1〕裴云.对高职教育本质的解析〔J〕.扬州大学学报,2003,7(1):17-20.〔2〕井坤娟,王彦,张素仙.高职护理教育改革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4,18(11):2056-2057.〔3〕黄学应,韩卉.浅谈解剖学教学如何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J〕.解剖学研究,2000,22(1):59-60.〔4〕刘树根,冯荣光.解剖课多媒体教学的优势〔J〕.解剖学研究,2001,23(2):177-178.〔责任

家畜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 要: 家畜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沟通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桥梁,在动物医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实验教学是家畜病理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此,我们就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家畜病理学;教学改革 1 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以往的实验教学采用挂图结合切片的方法,老师感到讲解困难,学生感到理解不深入,学习效率不高。随着生物图像分析系统的引进,实现了图像摄取、分割处理和编辑。利用数码相机、显微摄像将实验室大体标本、切片的典型病变和细微病变采集后输入计算机处理编辑,配以文字说明。按教学大纲,将每次实验课内容系统编辑,使学生明确所需掌握的重点、难 点;将正常组织细胞与病变组织进行对比,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家畜病理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即病理变化包括大体形态(肉眼)及镜下形态的改变,通过多媒体教学将大体形态与镜下形态以图形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对图形的观察让学生自己来描述该种疾病的病变特点,并让学生来分析为什么该种疾病会出现这样的病理变化,从而激发学生探求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 制的愿望,从感性上对学生形成视觉刺激,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教学不仅能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开展病例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在讲授《家畜病理学》实验课疾病病理时,仅仅依靠书面知识,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可采用列举实际送诊病例、进行病例分析,建立病理鉴别诊断为主的教学方法。对一些重点疾病,可采用由教师写好实际病例,让学生自主分析讨论的教学方式。即将学生分组,课余自己看书、查资料,写出病例分析及病理鉴别诊断,然后再由各组选派代表,在实验课上先汇报案例诊断结论和支撑依据,然后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辩论,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再讲述正确结论,进行总结。这样,在激烈的实验课堂争论中不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对疾病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病例讨论式教学,既活跃学习气氛,又促使学生自主思考,真正使家畜病理学成为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3 吃透教材,大胆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高等学校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它既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所用教材,对其内容、特点、背景、重点和难点等要熟悉、精通,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改革、取舍及补充,使实验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家畜病理学实验指导》统编教材的研究和使用,我们发现有些内容比较陈旧和落后。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了适当地修改。比如在选择实验教学内容时将此类内容如牛瘟、恶性卡他热、马传染性贫血等统统删除,因为此类疾病在我国已被消灭,还有些疾病在生产实践中意义不大,因此已经没有必要在实验教学中进行介绍。还有一些比较容易的内容,例如出血、脱水、大肠杆菌病、破伤风等内容可交由学生自学。家畜病理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应用学科,而且近年来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各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联系更加紧密。最前沿的研究手段包括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在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相当普遍,并极大的推动了病理学的发展。因此要通过深入社会实践,广泛了解家畜病理学、疾病病理的研究进展,发现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及困难,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补充到实验教学中去。同时,也应将病理学知识与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联系起来,能够极大地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最近几年新出现的传染病如疯牛病、SARS、禽流感、蓝耳病、腺胃炎等我们都及时编进了实

验教案,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社会需要,感到课程有新意,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改革考核制度,强化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病理学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所以只考核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记忆程度是不够的,还应将平时成绩和实验课成绩也作为考核内容,如此才可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根据实验课存在的问题,我们重新设置了期末成绩的记分方法,期末理论成绩占70%,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占30%。实验成绩考核办法是以每一个学生为单位,采用抽 签的办法,对实验教学过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大体标本和组织学标本进行考核,当场测试,当场给出成绩。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方式,内容覆盖面广,包括了实验、理论及口述,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使学生比较重视,在一开始接受该课程时,就树立高昂的精神状态和兴趣去努力、认真学习该门课程。彻底打消在学习时养成“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能过且过”的心理,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带着兴趣去学习的意识〔4〕。这样,既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程度,又能促进学生进一步认

识和理解各种病理变化所发生的组织学基础。学生们上实验课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出勤率大增加,使学生都较好的掌握了《家畜病理学》的实验内容。

家畜病理学是一门有很强实践性的具有临床性质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以通过研究动物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动物机体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学习相关临床课程、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优化理论教学内容[1] 1.课程说课

每个人常常对感兴趣的事做得好,每个学生也往往对感兴趣的课程学得好。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兴趣来自哪里呢?首先是来自课程说课。课程说课对于一门课程来说非常重要,它是对课程的概括和精炼, 课程说课讲得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因此课程说课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家畜病理学课程说课教学内容应以阐明家畜病理学的性质、任务、地位、观察和诊断方法以及学好家畜病理学的方法为重点,以临床病例的形式举例阐明家畜病理学的实践性、权威性和重要性,家畜病理学的研究和观察方法是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如何在疾病诊断和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给养殖户解决实际困难和挽救经济损失。这一病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病理学的这些研究和观察方法是与实践紧密相连的,是真正有用的,同时也可使一些学生产生诊治动物疾病、挽回经济损失的成就感。另外,教学中还要给学生指出学好家畜病理学的基本方法,即一个学好、三个有机联系:一个学好是指循序渐进地学好每一章节;三个有机联系是指理论内容与实验内容相联系,肉眼标本与镜检标本相联系,病理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联系。经实践教学证实,这样进行绪论教学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正文教学内容

家畜病理学教学内容多而难。要想把家畜病理学的内容讲到位,需要教师优化教学内容,具体方法是把教学内容分成重点内容、主要内容和一般内容三个部分,在每一章节都要明确这三部分的内容。其中重点内容需要教师讲清讲透,学生必须掌握主要内容需要教师一般性讲解,学生能熟悉该内容即可;一般内容可以通过简单引导结合自学的形式完成。在内容上还可以适当结合各相关专业、学科的知识。教学内容和结构优化后,既能按大纲规定完成学时,也可以把教学内容全面而重点鲜明地传授给学生。3.解剖学和组织学知识的适当复习

家畜病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在疾病状态下的形态结构、机能及代谢的变化规律和特点,是以学过的各学科知识为基础的。尤其是解剖学和组织学的知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复习兽医基础学科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病变的理解和掌握。在我的课件里,我在病理照片的旁都加上一张等比例的正常的眼观或镜下照片作对照。而且还在讲某一器官或组织的病理变化之前对其解剖学和组织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复习。经过这样教学,学生对病理变化容易理解和掌握,有时对于一些简单的病理变化学生可以对照正常组织照片自己把病理变化/读0出来。这样一来,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不仅能掌握病理变化,也锻炼了其观察病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2] 家畜病理学是一门研究形态学变化为主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语言讲述,写板书,配合挂图来进行;语言讲述很难把组织器官的病变描述清楚,虽有教学挂图,但与真实图像相关很远,学生无法去想象教师描述的结构和病变,因此学生更多的是机械记忆笔记,教学效果不好。近些年,多媒体教学在家畜病理学教学中得到应用,由于节省写板书的时间,电子课件可比传统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学生学的知识理更多。更重要的一点是电子课件里可以加入大量的病理图片和正常对照图片,也可结合动画,使得家畜病理教学变得生动,更增强了直观性,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栓子运行途径时,只是语言讲述很难理解,如将运行途径做成多媒体动画,边放动画边讲解,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多媒体教学也有其弊端,如学生记笔记跟不上,这就要求电子教案层次清晰,条理分明,文字不能繁锁。最好的方法是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在用多媒体讲课的过程中适当配合板书,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在讲肝脂肪变性的发生机理时,这时就可以用板书的形式画一个肝的模式图,围绕模式图讲脂肪在肝脏的代谢途径和哪些途径发生障碍会引起肝脂肪变性。这样可以适当放慢多媒体讲课快的节奏,使学生能随着教师的思路来更好理解机理。2.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3](1)带着问题听课。在实际教学中,无论采用传统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如果教师只强调以讲为主的话,学生的状态只是被动地听和记笔记,甚至还表现出一脸木然的表情。在实践教学中笔者采用/带着问题听课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是在每一开讲之前,首先围绕这一节的内容提出若干问题,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在讲完这一节课时,再次提出这些问题由学生回答,结果多数学生都能准确地回答。这样教学方法由单纯老师讲授变为师生双方共同讨论,使师生能互动起来,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一次课下来,学生把问题解决了,实质也就把课程的内容理解了。还可以在讲课过程中以问题的方式复习讲过的知识。在实验课上也采用问题式教学,尤其是看眼观标本和镜检标本时,以问题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观察病变和读懂切片,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2)以临床问题进行教学。[4]现在人们常说/知识不是力量,懂得运用知识才是力量。病理学的教学不只是教学生记住病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用病理学知识解决问题,把知识变成力量。我想这也是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临床病例教学法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先由老师以临床病例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收集资料并进行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在此过程中可以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学过的病理学知识来认识病变、分析病变和诊断疾病。笔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运用临床病例教学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家畜病理学的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判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方法深受学生的喜爱。3.反复刺激,增强记忆

对某一知识记忆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是要经过多次记忆才能记住。因病理学的内容多,不容易记,就更需要反复多次记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做到这一点。在讲课过程中,会出现某一知识在多处都能用到,在每次用到这一知识点时就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由学生回答教师补 充,经过多次这样的记忆刺激,学生自然也就掌握这一知识点。例如细胞坏死的病理变化和肉芽组织等,在教学过程中每遇到一次,我就提问和简要讲述一次,经过几次之后,学生对细胞坏死的病变和肉芽组织完全理解和掌握,体现在读组织病理切片时多数同学都能准确找到坏死 的细胞和组织。

4.改善实验课教学硬件条件

近些年,显微数码互动教室系统逐渐应用到病理学的实验教学中,可以大大提高病理学的教学效果。我校在2008年安装了显微数码互动教室,此系统的教师端和学生端显微镜观察的视野可在电脑上显示,再通过投影仪投到大幕布上,所有学生都可以看到。这一教室系统可实现教师示教、学生提问、单独辅导、集体解答、资料共享,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优越的实验课学习环境。以前一次实验课只能看1-2张病理切片,而现在用互动教室能看4张以上,而且学生找病变快而准确,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5.建立和完善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

开发网上家畜病理学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5]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知识,也可提供了广阔的家畜病理学交流平台。我校家畜病理学教研室在校园网上建立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经过我校几代家畜病理学教师对病理学教学和科研的不断探索、改革和建设,于 2009年我校家畜病理学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

四、结语

经过实践教学证实,上述的教学方法可以明显地提高家畜病理学的教学质量。如何进一步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还需病理学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地去学习和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兽医专业人才。t 参考文献: [1]于兰英.病理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2):90.[2]李静,晏伟,赵君.传统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手段结合,深化病理学教学改革 [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1):25-26.[3]沈建新,王海燕,王海江.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 分册),2001,22(2):36-38.中职农业学校《猪病防治》教学改革探析 3 想方设法拓宽教学形式 一是教师应引导学生到图书馆、资料室有针对性地阅读期刊和资料信息,及时接触新信息。二是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养猪场,让学生进行为期半个月左右的生产实习,增加感性认识,同时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使其重视学与用的结合。三是教师在其教学活动中,特别要重视把专业理论与本人对本学科的实践经验和感受有机的结合起来,选择重点病做详细讲授,其余部分给学生以自学与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坚持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在自学时教师要 列出提纲,坚持引导而不是放任自流;进行课堂讨论时,应选择好题目,坚持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与当前生产问题挂钩,通过讨论,可以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具体的探讨。例如对猪瘟病、猪肺疫和猪丹毒,我国都有有效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但为什么在一些地区这三种疫病仍不断地散发、流行,原因在哪里?应该怎么办?对选题教师要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诱导学生深入讨论。这样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双管齐下优化多媒体教学,改善教学效果

首先是设法引导教师走出下面几个误区:一是只要教学手段先进,教学质量就会提高的认识误区;二是过多依赖多媒体课件而忽略师生间的直接交流的误区;三是完全排斥传统教学手段而忽略了其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的误区;四是多媒体课件只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内涵的误区。第二是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一是学校要设法提高猪病课件教师的多媒体应用技术的整体水平,如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技能的培训,以定期或不定期考核、竞赛等方式促进教师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和交流;二是设法改善课件制作质量,将单调乏味的理论课生动而形象地体现在声音、图像、影视、动画中,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从而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而趣味的学习氛围,大大地调动学生的教学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5 因地制宜把教研活动与科研生产相结合教师本身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也要走向社 会,深入生产实践,开展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与生产应用方面的课题研究,融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例如,省内外有多个养猪场是由笔者所在教研组的骨干教师担任兼职顾问,协助场方在科学管理和防疫灭病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与具体实施办法,使场方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这些养猪场也为教学、科研提供了场所与一定的条件。

2.6 努力做到多种方式并重,提高教学水平一是教务管理部门应有计划地定期组织教师培 训进修、举办观摩活动和专题讲座,及时掌握本学科以及与本学科相关的边缘学科的最新信息、动态和重大科技进展并传达给学生,在拓宽教师视野和知识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受益。二是重视提高实验设备档次,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提供硬件支持。三是加强校校之间的联系,广泛进行教学、科研的经验交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四是适当减少编制班或教学班的人数,既有利于教学秩序和实验安全管理,又能使学生得到人人动手的机会。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理学观察 篇7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来源于贵阳市某猪场, 对活体病猪表现症状进行观察, 经血清学诊断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濒死病猪4头。对病猪解剖, 观察内脏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 并取心、肝、脾、肺、肾、小肠、胸腺和淋巴结部分组织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24小时, 经梯度酒精脱水, 石蜡包埋, 6 μm连续切片, HE染色, 显微镜观察。

2 结 果

2.1 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

患猪高热, 呼吸急促, 咳嗽, 喘气, 流鼻涕, 耳朵呈蓝色, 腹部皮下及多数部位呈淡蓝色, 皮下广泛出血。整个肺部呈暗红色, 被膜紧张, 质碎, 切开支气管有血样泡沫样液体流出, 取一小叶肺置于水中, 肺叶沉于水底。肝脏变黄, 被膜紧张, 质脆。小肠广泛性出血, 肠腔黏膜脱落。肾脏变白, 有白色坏死灶, 被膜紧张, 易剥离, 含血量增加, 质脆。心脏质软, 易脆。胸腺出血, 质软。脾脏轻度肿胀, 呈暗紫色。淋巴结严重出血, 呈大理石样, 质软。

2.2 组织病理学变化

2.2.1 肺

肺组织有明显充血、出血现象。小支气管内有红细胞和淋巴细胞渗出, 管壁有破损, 有红色丝状渗出物粘附于管壁。肺泡内皮不完整, 有大量红细胞、炎性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细胞。肺泡壁和肺泡隔增宽增厚, 肺泡壁细胞限界不清, 细胞核浓缩、碎裂和溶解, 炎性细胞广泛浸润。

2.2.2 肝脏和小肠

有充血、淤血和出血等变化。肝细胞肿胀, 多数细胞呈界限不清、胞核浓缩、碎裂和溶解等坏死表现, 淋巴细胞和炎性细胞浸润, 小叶间隙出血, 有铁血黄素颗粒出现。小肠可见广泛的充血、出血, 小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小肠绒毛、黏膜、黏膜下层充血、出血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肠腔中有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

2.2.3 肾脏

部分肾小球充血、淤血明显;部分肾小囊扩张, 囊腔内有红细胞渗出;肾小管管腔狭窄, 细胞肿胀和坏死, 内有均质红染物质;部分肾间质充血、出血, 炎性细胞浸润。

2.2.4 心脏

心肌纤维间有红色丝状物, 部分心肌纤维断裂、变性、坏死;心肌纤维间距离增宽;血管扩张充血、出血, 炎性细胞浸润。

2.2.5 脾脏

大量淋巴细胞呈营养不良状态;生发中心不明显, 有明显充血;白髓可见多量核浓缩或核碎裂细胞, 广泛变性、坏死。

2.2.6 淋巴结

血管扩张充血, 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网状结构明显, 大量淋巴细胞呈核浓缩和碎裂等坏死现象, 可见充血和出血现象。

2.2.7 胸腺

实质和髓质均出血, 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间质亦有出血症状, 淋巴细胞核浓缩、碎裂和溶解。

3 讨 论

3.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患猪呼吸系统严重受损

HP-PRRSV在猪肺巨噬细胞中增殖复制[10], 导致严重的肺炎。本研究中发现, 患病生猪肺脏呈弥漫性充血和出血, 肺间隔增厚, 肺泡中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 大量的浆液性和纤维素性渗出物, 并有明显支气管充血、出血, 黏液增多, 造成严重的呼吸障碍。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咳嗽、喘气、流鼻涕。由于呼吸器官衰竭, 导致病猪的死亡率大大增加。肺部充血、出血和黏液增多的现象也为其他条件性病原菌、病毒等创造了适宜的温床, 因此, 多杀性巴氏杆菌、II型圆环病毒、附红体、支原体等容易继发感染[9,11], 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也给原发病原的鉴定诊断增加了困难。

3.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患猪免疫系统严重受损

病猪脾脏充血肿大, 并有局灶性梗死, 淋巴小结生发中心不明显, 白髓淋巴细胞减少;全身淋巴结肿大, 切面多汁, 网状纤维增生, 淋巴细胞明显减少;胸腺也受到严重损害。在免疫器官均可见广泛的淋巴细胞坏死, 由此可见猪的免疫系统受到了严重干扰和破坏, 造成免疫抑制, 易继发其他病原体感染。

3.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患猪消化系统严重受损

患猪肝脏严重变性和坏死, 肠道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HP-PRRSV感染生猪后促使机体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 (如肿瘤坏死因子及IL-1等) , 从而可导致病猪发生高热, 食欲下降或废绝, 甚至死亡。

3.4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患猪泌尿系统严重受损

本研究发现, 肾脏充血、出血, 肾小球充血变大, 肾小管间质出血, 管型尿出现, 淋巴细胞浸润。肾脏的严重受损, 导致患猪发生肾功能衰竭, 这也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致猪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

3.5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患猪心血管系统严重受损

本研究发现, 患猪心脏变软, 部分心肌纤维变性坏死、断裂, 多数内脏器官的毛细血管充血、淤血或出血, 从而导致患猪死亡。

4结论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给患猪多数器官造成严重的危害, 最后导致患猪多器官功能衰竭, 这可能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死亡率的原因。

摘要:目的:研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解剖病变和组织病理学变化, 为病理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材料。方法:对经血清学诊断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患仔猪进行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观察, 对多个组织器官包埋、切片和HE染色后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患猪多系统器官发生充血、出血、炎性细胞浸润、变性和坏死等病变。结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造成仔猪多器官功能衰竭, 这可能是其死亡率高的原因。

关键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理变化,多器官功能衰竭,仔猪

参考文献

[1]刘九生.2007年猪病回顾与2008年猪病流行预测[J].今日畜牧兽医, 2008, 1:6.

[2]宁宜宝, 郑杰, 张纯萍等.我国南方猪高热病的研究 (I) [J].中国兽药杂志, 2006, 40 (12) :1~4.

[3]宁宜宝, 郑杰, 张纯萍等.我国南方猪高热病的研究 (II) [J].中国兽药杂志, 2007, 40 (12) :14~18.

[4]邱立新, 郑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 2008, 35 (1) :114~115.

[5]刘旋, 董俊, 京文等.关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J].山西农业 (畜牧兽医版) , 2007, 6:9~12.

[6]冯华.新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投产.人民日报, 2007.5.14 (2) .

[7]葛万河, 杨怀伟.猪蓝耳病免疫方案多咱该咋选择[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08, 6:78.

[8]李健付, 成科, 周春明.高热病防治中的案例分析[J].今日畜牧兽医, 2007, 7:29~30.

[9]邹品杨, 陈雨新, 陈月华.对猪高热病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畜牧兽医, 2006, 6:34~37.

[10]谢印乾, 王桂花, 李浩波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免疫学研究[J].畜牧与兽医, 2006, 38 (11) :54~58.

病理学观察 篇8

常规HE切片的组织学改变是病理诊断的最基本的依据。所谓“HE切片上分高低”,就是说常规切片诊断水平是反映一位病理医师的基本功和临床病理的知识水平。正确的诊断产生于认真仔细地观察切片之末。能否观察到切片中真实全面的病理改变是决定诊断的关键。要想取得真实的病理改变认识,要有一套科学的观察切片的方法。现将作者多年粗浅体会介绍如下。

1循序渐进,全面仔细地观察切片

1.1要从宏观到微观,循序渐进首先肉眼看一下切片上组织块分布状况,做到心中有数。特别要注意在大组织块之外有无小组织块,有时在小组织块中有重要病变。如在子宫外孕的血凝块之边缘或早孕子宫内膜碎块中见到胎盘绒毛或滋养叶细胞,有时为恶性肿瘤组织碎块,这些都是有意义的诊断依据。要求所有组织不遗漏地观察,如果直接将切片放到镜下观察.随机推动容易遗漏组织病变。

1.2镜下观察由低倍到高倍顺序观察低倍看总体组织结构状况。中倍观察重点病变,高倍仔细观察主体病变的细胞学特征,这样可起到点面结合的整体效果。有的年轻病理医师直接从中、高倍观察切片,忽视低倍下对正体组织总体结构的观察,就会犯坐井观天的毛病。例如有多核巨细胞存在的病变.异物肉芽肿与特异性结核改变,从整体组织学改变看,前者无典型的上皮样细胞结节,而有异物可见;后者相反有典型上皮样细胞结节。 无异物可见。如只注意了多拔巨细胞的特点而忽视了整体改变,可能将异物肉芽肿误诊为结核性肉芽肿。

又如含有巨细胞的肿瘤更为复杂。如骨巨细胞瘤与颔骨好发的修复性巨细胞肉芽肿两者的区别,就 要仔细观察总体的组织举改变,不然也要误诊。

1.3要认真仔细地观察显示病变本质的主质细胞,病变内的主质细胞是病变的主体成分。它决定诊断的性质与类型等。因此对主质细胞要认真仔细地观察。要观察细胞的外形、胞膜清晰程度、胞浆量与质、有无包含物。如色素、颗粒、空泡、晶体、特殊包涵体等;胞核大小、形状、核膜厚薄、核仁大小数量、着色性、染色质状态及分布-核浆比、核分裂像数量、正常还是病理型、分布部位等等。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排列关系。与间质的关,要一清二楚,这是正确诊断的保证。此点对刚入门的病理医生更为重要,要养成习惯,切忌粗枝大叶.草草而过。凭粗糙的印象下诊断,必然要犯错误。

2去伪存真,准确识别病变

2.1识别污染的组织或细胞 在恶性肿瘤或水泡状胎块标本肉眼检查取材以后,如对取材用器械与垫板未作彻底冲洗清洁,就有可能将癌组织碎片或增生活跃的滋养叶细胞污染到下一个活检组织中,如不能正确识别,就会引起误诊。

2.2注意切片刀不锋利和机械挤压引起的细胞变形。

2.3制片技术不当造成的假象 如烤片温度过高,苏木素染色过久.导致细胞着色过深.特别是核着色过深,易被误为恶性。

3对病变要综合分析,抓住主要病变

3.1要善于识别病变性质 在一张切片中往往存在多种病变,但其中某一种是主要病变,要善于识别。

3.2要善于抓住主要病变。要善于识别本质性病变 新近文献报告,富于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或伴有大量反应性淋巴细胞的未分化癌中,瘤细胞可占少量,被淹没在反应性淋巴细胞中,如不注意就有可能将占优势的反应性淋巴细胞作为本质性病变而误诊。一般反应性淋巴细胞是成熟的,真正的瘤细胞体积大.异型明显。这最好能辅以免疫组化。

4以客观的病理改变为依据,防止对某些疾病的主观易感性

对某一类疾病有较多的经验,或看过一些新文献,对某一疾病有新的体会。因而出现“神经过敏”性偏见,把类似病变不加认真区别,均归入熟悉的病变范围,这样易作出错误的诊断。

5诊断时坚持“四要、四不要”的原则

5.1“四要”就是在阅片时做到:(1)要查对切片号与申请单编号.防止拿错切片。尤其是同类组织切片(如胃粘膜活检)连号时更应注意。(2)要查对标本名称、件数与切片上组织是否相符,防止漏取材。(3)要看阅临床病史与检查、手术所见,作为阅片与分析病变的参考,避免误诊。(4)要查阅标本巨检与切取组织块数,防止取材不当而漏诊。坚持做到。四要”可防止差错。有的病理医生怕麻烦,只看片不看申请单,甚至拿错报告单,张冠李代。

特别是纤支器镜.肠镜、子宫颈及鼻咽部活检连续编号时.把诊断写错还不知道,后果严重。

5.2 “四不要”就是:(1)无确切可靠的病变依据不要免强下诊断。尤其恶性病变的诊断,要有推不翻的十分可靠依据,破坏性手术的诊断,要做到万无一失。如依据不充分,应再取材,再切片,达到无疑点为止。对截肢、大脏器切除应等石蜡切片确诊后再行手术。如有误诊会给病人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2)科内医师之间,要善于吸取别人正确合理意见。并进一步检验自已诊断的可靠性。这样会更全面确切地补充自已的不足。有的高年医生过于自信.并认为倾听下级医生的意见显得自己水平低.因而犯错误。(3)病理诊断与临床医师诊断有原则分歧时,不要以我为主下诊断。虽然病理诊断是决定性诊断,是决定临床治疗的最可靠依据,但不能认为病理是万能的。病理同样受到取材不当及病理知识面的限制,因此病理医师应认真考虑临床医师的不同意见,通过讨论,服从正确意见。但最终以病理改变为依据,不能牵强附会。这一点对基层病理工作者来说更为重要。(4)如病变特殊,不要凭一般规律下诊断。一般肿瘤等病变的诊断既要注意共性组织学特点,又要注意不同器官、不同类型病变的特殊性改变,要二者结合避免误诊。

上一篇:探究式教学实践下一篇:初中少先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