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病理学

2024-10-03

肾病/病理学(通用7篇)

肾病/病理学 篇1

IgA肾病 (IgA nephropathy, IgAN) 是世界范围内高发病率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常见原因。由于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 目前尚未清楚, 以及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的多样性和不平行性, 预后的异质性, 目前尚无统一的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方法, 更无统一和特效的治疗方案。本文收集了40例IgA肾病肾病综合征, 对其病理资料进行病理分级及分析其与24h蛋白尿的关系, 进一步了解这一类型的IgA肾病的特点, 更有利于指导临床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经皮肾穿刺活检确诊的102例IgA肾病患者中有40例被诊断为IgA肾病肾病综合征, 发病率约39.22%。其中男性18例, 女性22例, 男女比例1∶1.22;发病平均年龄在 (32.97±13.19) 岁。所有病例均排除继发性IgA肾病和合并其他肾脏疾病的病例。

1.2 肾组织病理及观察方法

使用仪器为美国Bard公司自动活检枪及配套16G活检针切割槽为22mm。均采用B超引导下自动活检枪肾活检技术, 对取得的肾组织送检, 分别进行免疫、光镜及电镜的检查。全部标本肾小球数≥10个。

1.3 病理分级

病理分级, 采用Haas分类标准[1]:Ⅰ (轻微病变) , Ⅱ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样病变) , Ⅲ (局灶增生性肾小球病变) , Ⅳ (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Ⅴ (晚期慢性肾小球肾炎) 。

1.4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 统计推断采用等级相关分析,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资料中40例IgA肾病肾病综合征, 病理Ⅰ级有6例, 病理Ⅱ级有8例, 病理Ⅲ级有17例, 病理Ⅳ级有7例, 病理Ⅴ级有2例。其中以病理Ⅲ级为主, 约为42.50%。但是IgA肾病肾病综合征病理分级与24h蛋白尿定量的相关性请见下表, 据统计二者没有相关性 (P=0.051>0.05) 。见表1。

注:SPEARMAN相关=-0.311, P=0.051

3 讨论

IgA肾病是肾小球系膜区中的一种以IgA沉积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肾炎, 其诊断往往依赖于肾活检的病例诊断。本组资料中102例Ig AN中有40例以IgAN肾病综合征为表现的患者, 发病率约39.22%, 与文献报道的22.7%报道的不太一致[2], 这可能与肾穿刺指针、患者的医从性以及疾病本身的隐匿性有关。40例Ig AN肾病综合征的病理分级从Ⅰ~Ⅴ级均存在, 以病理Ⅲ级为主, 对于同是Ig A肾病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肾脏病理损害的机制尚不清楚, 病理Ⅰ级6例, 约占15%, 比文献报道的约25%少[3], 分析可能是因为肾活检是一种创伤性检查, 轻度蛋白尿的患者医从性差[4], 一般出现大量蛋白尿及水肿的患者才愿意肾活检, 样本出现偏差, 也存在样本量小的缘故, 这一数值还有待观察。一般均认为尿蛋白的程度与Ig A肾病的进展和预后有关。有趣的是, 本组的24h尿蛋白定量和和病理分级却无关, 考虑属于样本偏差的缘故。但对于同是IgAN肾病综合征, 均存在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与水肿的情况, 而病理分级区别如此之大, 我们认为因Ig A肾病的发病与Ig A分子结构异常及个体易感性有关, 表现为轻微病变Ig A肾病肾病综合征的Ig A肾病患者系膜区沉积的IgA可能与进展性lgA肾病综合征患者系膜区沉积的Ig A有所不同, 其致病性有所差别, 此推测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由于Ig A肾病肾病综合征的病理表现具有多样性, 而根据肾活检的病理结果, 选择的治疗方案和预后是不一样的, 所以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有必要进行肾活检以明确病理类型, 更有利于指导治疗及估计预后。

参考文献

[1]Haas M.Histologic subclassif ication of IgA nephropathy: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244 cases[J].Am J Kidney Dis, 1997, 29 (6) :829-842.

[2]刘宏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IgA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1) :22-23.

[3]路杰, 许勇芝, 黄志清, 等.IgA肾病308例临床与病理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 (4) :525-527.

[4]列才华, 陈香美, 谢院生, 等.IgA肾病肾病综合征临床病理特点及肾脏病理危险因素[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 9 (4) :321-324.

肾病/病理学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例于2012年1月~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的患者, 其中, 女7例, 男13例, 年龄19~67周岁, 平均为 (42.3±3.2) 岁。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确诊, 少数患者存在高血脂症状, 所有患者均存在水肿现象, 1例患者合并肺部感染, 7例患者合并高血压, 14例首发患者, 6例复发患者。患者血肌酐为185~450μmol/L, 血尿素氮为21~45mmol/L。入院时4例患者无尿、7例患者少尿、9例患者尿量正常。14例患者存在管腔封闭、受压现象, 12例患者肾小管内有蛋白管型, 17例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坏死、脱落、气球样变及空泡变化等现象, 15例患者存在单核及淋巴细胞浸润、肾间质水肿等现象。7例患者存在系膜增生性肾炎, 3例中度增生患者, 4例轻度增生患者, 其中, 2例患者存在新月体小细胞。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进行潘生丁和泼尼松治疗, 每次口服25~50mg潘生丁, 每次口服5~10mg泼尼松, 每日均服用3次[1]。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利尿剂的应用, 若使用效果不理想则进行血浆输注或白蛋白应用;对高血压患者应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形成新月体小细胞的患者进行环磷酰胺与泼尼松的应用或应用环磷酰胺与甲基强的松进行冲击治疗, 冲击治疗期间不得进行泼尼松的服用;无尿患者的治疗方式为血液透析;对蛋白管型患者进行利尿及扩容治疗[2]。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 一旦发现异常需立即告知临床医生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

2 结果

2.1 病理活检结果

3例Ig A肾病患者, 占15%, 7例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 占35%, 2例系膜性肾病患者, 占10%, 1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 占5%, 2例系膜增生患者, 占10%, 5例微小病变患者, 占25%。

2.2 临床治疗效果

14例患者肾功能完全恢复, 占70%, 血肌酐为48~110μmol/L, 病理分型包括3例中度系膜增生肾炎患者, 3例轻度系膜增生肾炎患者以及5例微小病变患者;5例患者肾功能获得改善, 占25%, 血肌酐为120~185μmol/L, 病理分型包括1例系膜增生患者, 3例Ig A肾病患者, 2例膜性肾病患者, 1例局灶节段性硬化患者;1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患者出现死亡, 占5%。

3 讨论

肾病综合症具有不同的病理类型, 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几率较高, 该疾病的引发原因非常复杂,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患者出现肾病综合征时血浆白蛋白含量出现大幅下降, 易降低患者的有效血容量, 从而减少肾脏的血流灌注量;肾小管-间质出现严重病变也是重要的引发原因。本次研究中绝大部分患者存在肾小管细胞坏死或脱落, 单核细胞、淋巴浸润和肾间质水肿及肾小管腔闭塞、狭窄等现象, 除此之外, 尚存在部分不明原因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现象的发生。

本次研究中, 3例Ig A肾病患者, 7例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 2例膜性肾病患者, 1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 2例系膜增生患者, 5例微小病变患者。对全部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后, 14例患者肾功能完全恢复, 5例患者肾功能获得改善, 1例患者死亡,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以上统计数据表明, 对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肾活检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从而为临床医生制订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合理依据, 能够使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和优化, 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胡锦睿.肾病综合症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17例临床及病理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4 (20) :144-145.

肾病/病理学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7例,女16例,年龄15~56岁,平均34岁。病程2~11月,平均4.5月。23例肾病综合征合并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患者均以水肿、蛋白尿就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低白蛋白血症(≤30 g/L)、大量蛋白尿[≥3.5 g/(1.73 m2/24 h)]、高脂血症及显著水肿。除外药物、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过敏性紫癜、糖尿病(DM)、肝脏病等造成的肾小球病变。本组病例均符合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诊断,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甲状腺疾病。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行经皮肾穿刺活检,肾穿刺活检时肾功能正常,病理标本常规行光镜、免疫荧光、电镜检查。并行甲状腺功能检查。

1.3 治疗方案

本组病例用药情况:(1)糖皮质激素:强的松1 mg(kg·d)常规治疗8~12周;(2)甲状腺片替代治疗(优甲乐25~125μg/d),检测甲状腺功能,调整剂量。(3)辅助治疗:雷公藤多甙片(40~120 mg/d);当血浆白蛋白<20 g/d时,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治疗;并可选择ACEI或ARB,减少蛋白尿。其中对于上述治疗欠佳病例,还给予CTX、CsA治疗。其中9例患者以肾病综合征入院,先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8~12周后,水肿及蛋白尿无明显缓解,疗效欠佳,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后发现甲状腺功能低下,正规加用优甲乐片治疗。

2 结果

2.1 肾脏情况

24 h尿蛋白定量为(3.6±1.1) g,血清白蛋白(16.8±7.9) g/L。9例有不同程度的肾源性镜下血尿,其中2例呈全身性水肿伴腹腔积液。肾脏病理检查结果见表1。

2.2 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45.4±12.3)μU/L,血清游离T3(FT3)(2.1±0.5) pmol/L;血清游离T4 (FT4)(6.4±2.7) pmol/L;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2例,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2Ab)阳性2例,两者同时阳性3例。

2.3 2年以上的随访结果

治疗后23例患者甲状腺功能均恢复正常且未复发;据肾病综合征预后分析,其中13例蛋白尿转阴;8例患者给予CTX或CsA治疗后,24 h蛋白尿定量<0.5 g/d;2例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1例维持透析治疗。本组预后与肾脏病理类型之间无相关性。

3 讨论

甲状腺和肾脏关系密切,甲状腺疾病与肾脏疾病存在共同的自身免疫学发病基础。目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包括Graves病、甲状腺炎和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当伴有蛋白尿时称为AITD肾病。AITD患者伴有蛋白尿的发生率为11%~40%,自70年代末O'Reagan首先报告桥本甲状腺炎合并膜性肾病后,在Graves病和甲减也相继发现可伴发NS[1,2]。AITD相关NS患者体内可有多种抗甲状腺自身成份的抗体及循环免疫复合物存在,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相关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其治疗缺乏规范性[3,4]。

复习文献结合本组病例资料,有以下体会:AITD相关NS临床表现常为典型NS过程,多无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但本组患者以水肿、蛋白尿为首发症状(甲减症状不明显),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因此常规行甲状腺功能检查,能有效减少临床工作中漏诊、漏治的发生[5,6,7]。关于由AITD引起NS的治疗目前无规范方案[1],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治疗,体会到单纯使用甲状腺片替代治疗或单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不能获得全部缓解,而对于肾病综合征和甲减两个病症的共同治疗,可能是对这一类患者较好的治疗方案[6,8]。ATTD与NS的因果关系目前尚有争议。本组9例患者甲状腺功能均恢复正常,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8~12周后,肾病综合征无明显缓解,6例加用其它免疫制剂后获得较好疗效,3例仍有进一步肾脏损害。因此对于这一类患者要进行甲状腺自身抗原、抗体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等的检测和研究,其发病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桦,金石昆,邹和群,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性肾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41-42.

[2]O'Reagan S.Fong JSC,Kaplan BS,et al.Thyroid antigen-antibody nephritis.Clin Immunol Immunpathol.1976,6:341-346.

[3]李晓玫,王荣,牛红心,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肾病综合征四例临床病理分析.中华内科杂志,1999,11:776-777.

[4]刘芳,樊均明,陈浩,等.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并肾病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11:671.

[5]Wuthrich RP.Pernicious anemia,autoimmune hypothyroidism and rapidly progressive anti-GBM glomerulonephritis.Clin Nephrol,1994,42(4):404-405.

[6]Verger MF,Droz D.Vantelon J,et al.Thyroid autoimmune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glomerulonephritis.Presse Med,1983,12(1):83-86.

[7]鄢巨振,徐刚,姚茂篪,等.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相关肾病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0,4:4-10.

肾病/病理学 篇4

1 肾元胶囊的工艺制备研究

1.1 肾元胶囊的处方组成

黄芪 (炙) 140 g、白术80 g、人参80 g、茯苓140 g、防风80 g、山药80 g、当归140 g、水蛭80 g、大黄80 g、黄芩100 g、黄柏100 g、薏米100 g、知母100 g、黄精100 g、泽泻100 g、琥珀60 g、五倍子100 g、何首乌100 g、仙灵脾80 g、白花蛇舌草100 g。

1.2 制备工艺

1.2.1 制备方法

将以上中药20味, 如法炮制、烘干、配料、粉碎过百目筛, 加入药用淀粉适量调整总粉量、混匀, 用胶囊填充机装入胶囊 (每粒装0.4 g) 填充, 即得。

1.2.2 生产工艺流程

炮制→配料→烘干→粉碎→过百目筛→混匀→填充→灌装→检验→合格→入库。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昆明种二月龄小鼠48只, 雄性, 体重 (150±15) g。

2.2 药品

2.2.1 肾元胶囊实验治法

肾元胶囊所含二十味药物均由本院中心制剂室提供。中药先用蒸馏水浸泡30 min, 武火煮至药沸后, 文火煎2次, 60 min/次, 合并2次煎液, 6层纱布过滤, 恒温水中浓缩为50 ml, 浓度为1.0 g生药/ml, 冰箱贮存, 用时水浴加热。

2.2.2

贝那普利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2009106。

2.3 方法

2.3.1 实验方法

大鼠模型经尿蛋白、尿潜血试纸测试阴性, 完全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肾元胶囊组, 每组12只。模型组、贝那普利组、肾元胶囊组三组运用牛血清白蛋白+脂多糖+四氯化碳方法复制实验性Ig A肾病大鼠模型[1]。Ig A肾病空白组、模型组分别予日常饮用水灌胃, 贝那普利组予贝那普利[0.9 mg/ (kg·d) ], 肾元胶囊组予肾元胶囊混悬液[0.2 ml/ (10 g·d) ], 均予等体积容量, 1次/d灌胃。治疗时间共4周。

2.3.2 检测指标及方法

于实验第14周末, 分别采集随机尿液, 用代谢笼收集24 h尿液;第14周末将各组大鼠禁食不禁水12 h, 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 经腹主动脉采血。

2.3.3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行t检验, 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具体结果见表1。

注:与模型组比较, aP<0.01;与贝那普利组比较, bP<0.05

结果显示:肾元胶囊组和贝那普利组均能显著降低尿蛋白定量, 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肾元胶囊组显著减少尿红细胞计数、降低尿蛋白、血肌酐, 与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4 讨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 肾元胶囊能减轻Ig A肾病模型大鼠尿红细胞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 改善肾功。机理是肾元胶囊可能通过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蛋白排出和 (或) 减少肾小管对蛋白的重吸收达到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关于对肾功能方面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肾元胶囊可能通过调节肾小球滤过率, 调节内环境, 促进肌酐的排出, 从而改善肾功能。

摘要:目的 确定肾元胶囊的工艺制备, 治疗IgA肾病药理学研究方法 制订肾元胶囊的制备工艺。采用动物实验研究, 验证肾元胶囊药理学作用。结果 制订肾元胶囊的制备工艺, 肾元胶囊能减轻IgA肾病模型大鼠尿红细胞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 改善肾功能。结论 该课题设计合理, 研究手段可靠, 为肾元胶囊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

关键词:肾元胶囊,IgA肾病,工艺制备,药理学研究

参考文献

肾病/病理学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该院8例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资料,男女比例6:2,年龄40~72岁 ,平均(53.3±9.7)岁 ,糖尿病的病史为1~3 y,水肿病史为2~10 m,于短期内出现加重 ,伴大量的蛋白尿、高脂血症、低蛋白类血症,且既往史及家族史及个人史没有特殊,体格检查发现血压正常,双下肢及颜面具凹陷类水肿,且心肺腹没有异常发现。

1.2方法

对可疑患者予以肾穿刺,且对患者性别、年龄、肾脏病史、糖尿病史、糖尿病的并发症、血肌酐、血糖、尿蛋白等临床资料及肾活检光镜、电镜、免疫光镜等病理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3观察指标

观察血糖、尿蛋白、尿素氮及血肌酐等指标。

1.4统计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 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用百分比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该组8例患者通过饮食控制和胰岛素的治疗之后,其血糖水平均降到正常,予以标准的激素治疗[(0.5~ 1.5 mg/kg·d的强的松 ),总量小于每天60 mg], 疗程为2~3 w,浮肿消退 ,且24h的尿蛋白为0.0~0.6 g,尿素氮及血肌酐降到正常范围,精神及食欲好转,在血糖监测的过程中,2例出现明显升高的血糖, 增加胰岛素后无效,且之后快速降低强的松量为10 mg/d,联合予以60 mg/d的雷公藤多甙 ,1 m后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可控制于正常范围。

3讨论

肾病类综合征主要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前者多发病于肾小球, 多予以激素或者免疫类抑制剂进行治疗, 而后者由于多种慢性类疾病对肾脏造成损害所致, 其中一部分可予以激素或者免疫类抑制剂进行治疗,而另一部分却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案,甚至予以激素等治疗方法却有害,糖尿病类肾病属其中一种[2]。

糖尿病类肾病伴肾病类综合征,其相对原发性的肾病类综合征,主要具如下特点:糖尿病的病史长,且疾病的进展慢,蛋白尿逐渐加重;伴视网膜性病变;伴高血压及肾功能受损; 糖尿病的肾病特征类病理改变[3]。 但若有蛋白尿、没有视网膜类病变、糖尿病的病史短等可疑的因素出现,需积极予以肾穿刺进行检查。

糖尿病性肾病具各种表现, 主要有细动脉的硬化性肾病及动脉的粥样硬化类肾病; 糖尿病类肾小球的硬化症;肾乳头性坏死等[4]。 其中,糖尿病性的肾小球类硬化症具独特病理形态, 且于糖尿病性肾病类诊断中具重大意义,其病理的改变主要分为早晚期改变,其中早期继续分为一期及二期, 一期特点是肾脏的体积增大,且伴肾小球的滤过率升高,但是患者临床表现没有异常。 二期出现于患病的2~5 y后,于镜下可发现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处基底膜出现增厚, 且系膜区的基质沉着,若对糖尿病的控制不良,则易增加轻度的尿白蛋白的排泄率。 在晚期,因肾小球的基底膜出现不断增厚及系膜基质增生, 于显微镜下发现糖尿病类肾病的特性病例类改变是结节性的肾小球性硬化, 多位于血管系膜区,且HE染色出现粉红色,而典型病变发生于肾小球的周围部的毛细血管, 于肾小球仍可见大小不一多个结节,其对糖尿病性肾病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 另一种的病理改变是弥漫性的肾小球类硬化, 系膜基质大量增加随同增厚GBM对毛细血管的管腔进行压迫致使其变窄,再完全闭锁。

肾小球性硬化症免疫学的表现是Ig G出现细线状并沉积在毛细血管壁及肾小球和肾小囊的基底膜,而补体及其他的免疫球类蛋白却不明显。 电镜检查,其特点为GBM出现均质性的增厚,而上皮细胞出现足突融合,且系膜的基质增多,细胞数没有增加,系膜基质内形成胶原纤维[5]。 该研究结果显示,患者通过饮食控制和胰岛素的治疗之后,其血糖水平均降到正常,予以标准的激素治疗后,浮肿消退,且24 h的尿蛋白为0.0~ 0.6 g,尿素氮及血肌酐降到正常范围。 说明若患者伴原发性的肾病综合征, 此时糖尿病并不是予以糖皮质类激素禁忌症。 关于糖尿病性肾病其他表现的病理特点分析,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对重点怀疑类患者,除观察原有的肾小球类疾病的典型病理性特征之外,还需借助光镜、免疫荧光剂、电镜等观察其他的病理类特征。

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病理性特点,并指出患者予以肾活检推荐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该院8例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性特点。结果 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的肾小球类疾病,表现可为肾病综合征;对糖尿病的病史短、没有肾功能性不全、全身情况较好的肾病综合征,可高度显示伴原发性的肾小球类疾病存在;采用糖皮质类激素治疗的安全性高。结论若有蛋白尿、没有视网膜类病变、糖尿病的病史短等可疑的因素出现,需积极予以肾穿刺进行检查;若患者伴原发性的肾病综合征,此时糖尿病并不是予糖皮质类激素禁忌症。

肾病/病理学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2011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经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原发性Ig AN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经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Ig A肾病诊断标准,并排除了继发性Ig AN.男36例,女24例,年龄19岁~60岁,平均年龄(30.6±7.9)岁。病变按Ig A肾病Lee分级标准将肾脏改变分为Ⅰ~Ⅴ级,其中Ⅰ级10例,Ⅱ~Ⅲ级38例,Ⅳ~Ⅴ级12例。

1.2 评分系统

部分参照Katafuchi[4]积分标准方法,对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的急性和慢性病变进行半定量评分。各项活动性病变评分之和计活动指数(activity index,AI)。

1.3 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PCNA表达及半定量分析。

1.3.1 检测方法

常规石蜡制片,3μm~4μm连续切片,常规烤片脱蜡至水;乙二胺四乙酸(EDTA)缓冲液进行抗原微波热修复;磷酸盐缓冲液(PBS)冲洗5 min×3次;3%过氧化氢室温孵育20 min,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PBS冲洗5 min×3次;正常非免疫动物血清封闭,室温孵育20 min;甩去血清,分别滴加:鼠抗人NF-κB单克隆抗体(美国Santa Cruz公司),鼠抗人PCNA多克隆抗体(北京中杉,即用性抗体)。PBS冲洗5 min×3次,37℃孵育30 min,PBS冲洗5 min×3次。滴加兔抗小鼠二抗37℃孵育30 min,PBS冲洗5 min×3次,双花扁豆凝集素(DAB)显色剂显微镜下观察显色。苏木素复染细胞核,自来水充分冲洗,梯度脱水,透明,树脂封片。

1.3.2 检测结果分析

高倍镜下(×400)细胞核内褐色颗粒状着色为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阳性细胞。高倍镜下计数每个肾小球(以每100个有核细胞为单位)中的PCNA阳性细胞。每组连续切片在高倍视野下(×400)胞核呈棕褐色为NF-κB阳性表达,计数每个肾小球(以每100个有核细胞为单位)中的NF-κB阳性细胞,对每组的均值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NF-κB在Ig AN患者肾小球系膜细胞、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均有表达。根据AI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2组:A1组(AI≥4)28例,A2组32例(AI<4)。A1组与A2组相比,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个数均增高(P<0.05),提示Ig A肾病活动性病变是影响血尿、蛋白尿的相关因素。A1组患者肾组织NF-κB、PCNA表达明显高于A2组患者(P<0.05)。见表1.

3 讨论

NF-κB是由Rel蛋白家族以二聚体的形式组成的一组转录因子。该家族成员在N端均含有保守的300个左右氨基酸残基的Rel同源结构域,其中分别存在着与其他Rel蛋白和NF-κB抑制因子(I-κB)结合的区域,以及核定位序列。在大多数真核细胞中,NF-κB与其抑制因子I-κB相互结合,以抑制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胞质中。当细胞受到各种外界刺激时,I-κB迅速发生蛋白酶解,NF-κB活化并转移至胞核内,与靶基因启动子区域的κB基因结合,从而启动基因转录和蛋白合成。NF-κB的活化可以上调I-κB,再通过这种负反馈的方式抑制NF-κB活化,防止NF-κB的过度活化[5,6,7]。NF-κB可在肾脏各种组织细胞中广泛存在,如:肾小球系膜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经血液循环进入肾脏的免疫细胞都存在NF-κB转录调控。当NF-κB被活化后上调这些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转录基因,从而间接或直接地激活机体的免疫炎症,加重肾脏损伤,引起血尿、蛋白尿[8],因此NF-κB活性的调节与多种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细胞癌及肾纤维化等密切相关[9]。有研究证实[10]:PCNA是细胞增殖周期的调节蛋白,当细胞受到各种外界刺激时被激活时通过与细胞周期素cyclin-CDK的结合,促进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复制引起细胞增殖,引起肾脏的固有细胞如:肾小球系膜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导致肾小球细膜增生、基质增多,肾小管间质硬化纤维化,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本研究发现NF-κB在Ig AN患者肾小球系膜细胞、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均有表达,活动指数较高的A1组NF-κB表达较活动指数较低的A2组明显增高,与其相对应的PCNA、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个数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提示肾小球NF-κB可能参与了Ig AN肾病的免疫炎症急性加重期的病变过程,与Ig AN肾病的病情及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因此可以推断,IgAN患者肾组织NF-κB表达与患者的免疫炎症活动程度密切相关,提示针对Ig AN患者肾组织NF-κB表达进行免疫治疗,可能会延缓Ig AN肾病病情的进展。

参考文献

[1]Li LS,Liu ZH.Epidemiological data of renal diseases from a single unitin China:Analysis based on 13,519 renal biopsies[J].Kidney Int,2004,66(3):9202-9231.

[2]Ornstein DL,Zacharski LR.Iron stimulates urokinase plasminogenactivator expression and activates NF-kappa B in human prostate cancercells[J].Nutr Cancer,2007,58(1):115-126.

[3]Cederholm B,Wieslander J.Circulating complexes containing IgA andfibronectin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IgA nephropathy[J].Proc Natl AcadSci USA,2008,85(13):4865-4868.

[4]刘刚,马序竹,邹万忠,等.肾活检患者肾脏病构成十年对比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4,21(12):834-838.

[5]Pepper C,Hewamana S,Brennan P,et al.NF-kappaB as a prognosticmarker and therapeutic target i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J].FutureOncol,2009,5(7):1027-1037.

[6]Papa S,Bubici C,Zazzeroni F,et al.Mechanisms of liver disease:cross-talk between the NF-kappaB and JNK pathways[J].Biol Chem,2009,390(10):965-976.

[7]Chariot A.The NF-kappa B-independent functions of IKK subunits inimmunity and cancer[J].Trends Cell Biol,2009,19(8):404-413.

[8]张爱华,黄松明,丁桂霞,等.NF-κB/IκB信号通路在阿霉素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6):591.

[9]Barratt J,Feehally J.IgA nephropathy[J].J Am Soc Nephrol,2005,16(7):2088-2097.

肾病/病理学 篇7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IgAN组:1997-2007年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IgAN患者100例, 男性53例, 女性47例, 年龄18~45岁, 平均年龄31.4岁;均经肾穿刺免疫荧光证实为IgAN, 病理诊断符合肾活检病理诊断标准指导意见[1], 临床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过敏性紫癜、慢性肝脏疾病等继发性IgAN, 病理分级符合Haas分级标准[2]。对照组:100例年龄、性别与IgAN患者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及献血员, 尿检均无异常, 其中男性51例, 女性49例, 年龄22~32岁, 平均年龄27.0岁。两组人群系内蒙古地区无血缘关系的汉族人群。

1.2 标本收集及临床指标检测

DNA血样的收集:对照组及IgAN组 (肾穿当日) 均晨起空腹, 每人静脉取外周血2 mL, 枸橼酸钠抗凝, 置于EDTA管内, -40 ℃冰箱保存。抽血前均未用过影响血液流变学的药物, 如抗凝剂及其他降脂药和皮质醇类药物。IgAN的Haas分级标准:Ⅰ级为轻微性肾小球病变或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不伴有肾小球坏死;Ⅱ级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坏死无活动性细胞增生;Ⅲ级为局灶增生性肾小球坏死;Ⅳ级为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Ⅴ级为肾穿刺活检显示有≥40 %肾小球坏死, 或有≥40 %肾小管萎缩。根据IgA肾病患者的病理检查是否伴有硬化分为两组 (硬化组和非硬化组) , 其中硬化组61例, 男34例, 女27例, 年龄21~48岁, 平均年龄34.8岁, 非硬化组39例, 男19例, 女20例, 年龄18~42岁, 平均年龄29.1岁。

1.3 分析方法

1.3.1 基因组DNA的抽提

冻存血室温融化, 取50 μL加入1 mL EP管中, 加双蒸水至1 mL, 混匀, 室温静置15 min。3 000 rpm离心1 min, 弃上清液。加裂解液60 μL, 振荡器上剧烈震荡, 沸水煮10 min, 冷却, 再剧烈振荡, 11 500 rpm高速离心4 min。上清液中含有模板DNA。

1.3.2 PAI-1基因多态性检测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 (allele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PCR) 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特异性引物按Teresa[3]的报道设计:共同下游反向引物P1:5′-TGC AGC CAG CCA CGT GAT TGT CTA G-3′, 上游正向4G引物P2:5′-GTC TGG ACA CGT GGG GA-3′、5G引物P3:5′-GTC TGG ACA CGT GGG GG-3′, 同时在4G、5G上游引物更远端设立对照正向引物作为内对照, 以证实4G、5G扩增的特异PCR片段非条件不适造成的非特异片段, P4:5′-AAG CTT TTA CCA TGG TAA CCC CTG GT-3′。

反应体系:每个样本DNA均同时进行3个体系PCR反应, 即P2P1、P3P1、P4P1, PCR扩增总体系为12.5 μL, 10×PCR buffer (含Mg2+) 1.25 μL, dNTP 2 μL (1.25 mmol/L) , 上、下游引物各0.5 μL (33 μg/mL) , 无菌水5.75 μL, Tag酶0.5 μL, 模板DNA 2 μL。PCR扩增条件:94 ℃预变性2 min, 94 ℃变性30 s, 61 ℃退火45 s, 72 ℃延伸60 s, 共35循环。最后72 ℃终末延伸10 min。

1.3.3 产物鉴定及分析

酶切:每个酶切体系为25 μL, 其中包括:PCR扩增反应产物12.5 μL, 10×Buffer 1.25 μL, dNTP 2 μL (1.25 mmol/L) , 上、下游引物各0.5 μL (33 μg/mL) , 无菌水5.75 μL, Tag酶0.5 μL, 模板DNA 2 μL, 混匀, 37 ℃水浴 5 h。电泳:应用2 %琼脂糖凝胶电泳, 电压100 V, 时间30 min, 在紫外透射自动成像分析仪上进行成像, 记录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经遗传平衡检测证明, IgAN患者与对照组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 具有群体代表性。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统计分析中,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PAI-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IgAN各种病理类型的关系

经χ2检验, 在肾脏病理分别表现为HassⅠ、Ⅱ和Ⅲ、Ⅳ和Ⅴ级的IgAN患者之间, PAI-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即PAI-1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IgAN的病理损害程度无关。见表1。

2.2 PAI-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IgAN肾小球硬化的关系

2.2.1 IgAN肾小球硬化与病情的联系

硬化组与非硬化组的性别、血压、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但硬化组的平均年龄及病理分级显著高于非硬化组, 镜下血尿的比例也明显较非硬化组严重,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但是两组血尿的分级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进入终点事件的比例是相同的, 但两组相比差异还是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2 PAI-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IgAN肾小球硬化的关系

PAI-1基因多态性在IgAN患者中的分布:非硬化组的4G/4G型、4G/5G型、5G/5G型基因频率分别为33.3 %、48.7 %和17.9 %, 硬化组分别为45.9 %、42.6 %和11.5 %。硬化组4G/4G基因型的频率显著高于非硬化组 (P<0.05) , 但硬化组4G等位基因频率 (67 %) 与非硬化组4G等位基因频率 (57 %)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讨论

IgAN或Berger病最早于1968年由Berger和Hinglais提出[4], 在我国肾活检资料中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0 %~47 %[5,6], 历经30多年的研究, 目前认为该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尤其在亚洲该病占原发肾小球疾病的近50 %[7], 以内蒙包头地区我科观察的情况为例, 大概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 %左右, 而且资料显示近10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约20 %~30 %的患者在起病后10~20年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 (ESRD) , 在我国是引起终未期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的观点倾向于将IgAN视为一种具有同一免疫病理特征的、由一组疾病构成的症候群, 光镜下可见本病主要累及肾小球, 病理类型呈多样性, 可见轻微病变、局灶节段性病变、系膜毛细血管性病变、新月体性病变、硬化性病变甚至膜性病变, 但以系膜增生性病变为最常见。丁瑞等[8]报道, 在按病理Lee氏分级的两组患者中, 病理改变重的患者中4G/4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病理改变轻的患者, 提示4G/4G基因型患者可能具有较高的PAI-1水平和活性, 从而加重4G/4G基因型患者肾脏纤维化。Suzuki等[9]研究结果显示, IgAN患者PAI-1基因4G/4G基因型在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的病理组织学进展方面比表现为4G/5G或5G/5G基因型的病理损伤更明显。我们的结果是在按肾脏病理Hass分级的IgAN患者之间PAI-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即PAI-1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IgAN的病理损害程度无关, 这可能与我们的病例选择角度及病理分级标准有关。

上一篇:技术和设备下一篇:配电线路的运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