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和设备

2024-10-03

技术和设备(精选12篇)

技术和设备 篇1

前言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运行的中心, 将高压电进行调压和对电能实行分配, 这就对变电设备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变电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转。一旦变电运行出现问题, 则不仅会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用电, 同时还会对电力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保证当前变电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是当务之急。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很大一部分变电站中的变电设备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老化和损坏的存在对变电运行的安全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所以变电设备的维护工作就被摆到了重要日程安排上来。

1 变电设备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各变电站内的变电设备使用中还存在着较为复杂的情况, 长期以来, 各变电站一直沿用较早的电磁式继电器, 这种继电器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发现其不仅具有较大的功耗, 灵敏性也达不到要求的标准, 同时维护的费用还较高, 受外界的影响因素较大, 一旦外界发生较大的震动, 则电磁式继电器则无法正常使用, 这种情况在极端天气中极易发生, 严重影响到了运行的安全性, 同时也给检修带来较大的困难。现在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新技术不断的应用到各行各业当中, 各种抗干扰技术也较为成熟, 有利的保证了变电运行的安全性, 由于有了技术上的支持, 从而使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也得以保证。

2 变电运行设备维护技术的主要内容

2.1 故障的排除, 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2.1.1 负载出现短路或者接地, 这是变电运行过程中较为常出

现的故障, 当发生这种情况时, 则会导致变电设备自身出现较大的电流, 从而引起绕组形变的发生, 所以需要在低压部分和高压部分分别进行断路器的安装, 即将空气断路器放置在低压部分, 则跌落式断路器放置于高压部分。另外对于熔丝也要进行仔细的选择, 只有熔丝在规定的标准下, 才能保证变电设备在短路发生时自己进行断路。

2.1.2 跳闸是变电运行过程中另一种常出现的故障。

当发生跳闸时, 需要对整条线路进行有效的检查, 没有发现问题的情况下再对开关进行详细的检查, 在开关检查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种类的开关进行不同项目的检查, 在细致的检查后没有发现问题时则可以进行强行送电。

2.1.3 接地情况的检查。

变电设备运行过程中通常都会采用中性点接地, 一旦接地情况做的不好, 则会出现不均衡的负载, 使出现故障的点上有较大的电流产生, 这瞬时的电流则会熔断此处, 从而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器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毁坏, 所以在对接地点进行检查时, 要做到认真、细致, 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 从而确保接地点的正常。

2.2 接地线的安放

2.2.1 接地线是作为保护运行维护人员安全的重要保障, 因为

在维护人员进行工作时, 当突然通电的情况发生时, 还会有一些未接通的设备上会产生电荷, 所以需要用接地线将这部分剩余电荷进行充分的释放, 所以在容易出现感应电压的地方, 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通常情况下会放置接地线。

2.2.2 安放步骤。

在进行接地线连接时需要按照相应的操作步骤来完成, 此操作程序需要由二个人戴上绝缘手套来进行, 首先对接地端进行连接, 然后才可对导线部分进行连接, 同时还要确保连接的完好性。另外在进行拆线作业时, 则需要按此程度的反方向来进行。

2.2.3 标识牌的摆放。

为了保证进行维护操作时发生突然送电的行为, 则需要在一些特殊位置放置标识牌, 并对于一些小于安全距离的地方, 则需要进行隔离栏的放置。

3.1 对于维护工作, 必须按照规定流程来进行

在变电设备工作过程中, 工作人员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流程来进行操作, 不仅仅要对整个的安全操作进行了解, 还要达到能够全方面的掌握以及正确的按照流程来进行。同时加强值班工作和对故障的应变能力, 这样才能确保倒闸操作的准确的与安全。我们的维护人员只有对设备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之后, 才会对于日常的维护工作有一个合理的规划, 同时再出现故障时也不会因为紧张和混乱而进行错误的操作。比如说只有对使用的设备进行细致严密的检查, 才能够准去的掌握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 认真的执行值班工作, 才能够及时的发现设备被存在的潜在的故障, 及时的排除隐患。

3.2 对于维护人员的专业素质要严格把关

由于变电的工作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只有保证了变电站得正常运行, 才能够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 因此, 每一位维护人员都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与业务素质, 这样才能保证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加强维护人员的专业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来进行提高, 在培训中我们不仅仅要提高各位的准也能力, 同时对于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知识也会进行强化, 以及在整个过程中会涉及到的相关的法律法规, 能够熟练地进行各种故障的维修工作;其次,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丰富每一个人的工作经验, 使得他们能够将理论和时间结合起来, 对于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不能够解决的问题, 可以像老师或者是经验丰富的人来请教, 这样不仅理论知识学会了, 时间经验也丰富了。

3.3 对于维护人员的责任心的培养

由于维护人员在工作中, 不仅需要其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 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同时还要具有细致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从而保证准确的完成工作任务。所以作为一名变电运行维护人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在进行操作之前, 需要对整个操作过程中利用图示进行模拟, 同时详细的记录下每一项具体的操作, 并与图示进行仔细的对照, 确保其操作过程与图示没有出入。

二是要加强对变电设备运行的检查和分析力度, 对于一些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 从而有效的保证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是要求运行维护人员具有综合的工作素质, 在工作中具有良好的纪律性, 同时还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热爱本职工作, 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做到全身心的投入, 在工作中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值班过程中对于出现的异常情况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 同时确保值班记录的准确和详细, 不能随心所欲的进行瞎写。

4 结束语

设备是变电运行的基础, 只有在切实做好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工作, 才能更好保障变电系统的安全、合理运行。参考上述内容, 结合变电系统实际情况, 来合理地应用变电运行设备维护技术, 同时在设备维护工作当中, 勇于创造, 进一步促进变电运行设备维护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从而为我国电网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音.关于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技术的探讨[J].科技论坛, 2010:71.[1]陈音.关于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技术的探讨[J].科技论坛, 2010:71.

[2]陈海登, 林伟.谈谈变电运行工作的责任到位[J].电力安全技术, 2002 (7) .[2]陈海登, 林伟.谈谈变电运行工作的责任到位[J].电力安全技术, 2002 (7) .

[3]方晴, 罗军川, 华永东.输变电设备状态维修策略[J].四川电力技术, 2008 (4) :20.[3]方晴, 罗军川, 华永东.输变电设备状态维修策略[J].四川电力技术, 2008 (4) :20.

技术和设备 篇2

征求意见稿已获通过 数字市场激斗或将开场

政府主导 81号到666号

我国从2005年开始研发数字对讲机至今已经有八个年头了,紧接着于2006年,个别厂商就率先推出了第一款数字对讲机,但那时政府还没有有关数字对讲机的标准,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也没有对数字对讲机提出任何指标和要求。后不久,部分厂商自发提出了编制数字对讲机标准的想法,也组织了一些单位,开始从事一些与标准相关的工作。

2007年9月13日,无线电管理局以信息产业部(现工信部)的名义发布了“信无函[2007] 81号关于发布《数字对讲机系统设备无线射频技术指标要求》(试行)的通知”的文件。这是我国政府发布的有关数字对讲机的第一个文件。文件有一个附件,即《数字对讲机设备无线射频技术指标要求(试行)》。

在81号文件的基础上,工信部于2009年又发布了“工信部无[2009]666号文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150MHz/400MHz频段专用对讲机频率规划和使用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这是现在为我们所熟知的一个文件,也是我国对讲机设备模转数的关键文件。该文件有两个附件:

附件1:150MHz、400MHz频段专用对讲机频率分配方案

附件2:150MHz、400MHz频段数字对讲机设备无线射频技术指标

666号文件的颁布,标志着拉开了我国专用对讲设备从模拟体制向数字过渡的帷幕。历时三年 终获突破

由于数字化的专用对讲设备在技术体制、接口协议和语音编码等多方面与原有的模拟技术体制完全不同,为了适应当前技术和市场发展的需求,非常有必要制订专用数字对讲设备的技术标准。因此,2008年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交了编制我国数字对讲机标准的申请。

不久,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国标委综合[2008]154号文件《关于下达2008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批准了无线电监测中心的申请。

于是,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作为标准起草牵头单位,联合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海格天立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成立了标准起草组。他们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国标委综合[2008]154号”文件的要求开始标准的制定工作,共同启动了《专用数字对讲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的起草工作,并于2009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协调会。

经过了3年多的工作,标准起草组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提交了标准审定文本。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根据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下达的国家标准计划,于2012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了国家标准项目“数字对讲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项目计划号:20080985-T-339)标准草案征求意见会。这次会议主要是与会专家对标准起草组共同起草的《专用数字对讲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进行评审。当时,鉴于国内专用数字对讲设备技术体制的多样性,厂商之间在空口协议、语音编码等方案存在较大分歧,因此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研究、讨论和协调,最后只能先确定《数字对讲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这一部分。并提出整个标准将制订成系列标准,并确定分为四个分标准。它们是:《专用数字对讲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2部分《空中接口协议》、第3部分《语音编码规范》和第4部分《互操作性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等。但会上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等专家们指出,以后若需制订第2、3、4部分,则均需重新申请制订标准,这个时间将会拖得很长。因此专家组建议,把四个部分统一起来仍然为一个标准,但必须加快,并希望在制订标准中要整体考虑、加快速度、协同推进;要互利共赢、技术创新;要解决好知识产权、促进产业有效发展。

四种体制 各得其所

经过标准起草组将近一年的协调、讨论和辛勤努力工作,终于重新组织并按2012年的会议上专家组提出的要求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讨论稿。于是2013年4月26日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再次组织召开国家标准项目“数字对讲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征求意见会。

标准是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准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编制。标准的部分内容参考了国家无线电管理局发布的666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150MHz/400MHz频段专用对讲机频率规划和使用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GB/T 15844系列、GB12192、GB12193、ETSI EN 300 113-

1、ETSI TS 102 361、ETSI TS 102 658系列等现行的国内外标准。

这个标准对专用数字对讲设备的空中接口协议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包括两种时分多址和两种频分多址空口协议体制。体制A为基于欧洲标准ETSI TS 102 361并结合国内企业的部分技术创新形成的时分多址技术方案,适用于中高端用户群体;体制B为国内企业自主创新的时分多址技术方案,适用于部分特殊行业用户;体制C为国内企业自主创新的便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中小规模对讲机企业研制与生产的低成本频分多址技术方案;体制D为基于欧洲ETSI TS 102 658的频分多址技术方案。

本标准还规定了数字对讲设备基站/转发台、移动台(车、船载台)、手持台的主要业务功能、技术参数、限值要求和测试方法等内容。技术参数主要涵盖了电性能要求、电磁兼容要求、电磁暴露要求、电气安全要求、环境试验要求等,以及对应的测试方法。

提交这次会议讨论的征求意见稿规定了专用数字对讲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限值要求、测量方法、空中接口协议和声码器等内容。

经过专家组的咨询和认真讨论,认为标准内容完整、合理、适应国内专用数字对讲设备产业发展需求。标准的技术体制既推动了国内产业的自主创新,也注重对国际先进技术的融合,既有利于外向型企业的发展,也满足了互利共赢、技术创新等要求,同时也提出了较好解决相关知识产权问题的办法。标准可以作为专用数字对讲设备制造商和使用部门在进行设备研发、生产、测试及产品市场准入等环节的参考依据。

专家组肯定了起草组多年来的工作成果,一致同意通过征求意见稿,并建议起草组尽快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标准文本及格式进行修改,形成标准的送审稿。

胶印新设备和新技术速递 篇3

国产胶印设备 不断提升技术

通过印工协统计资料分析,2007~2011年,10家单张纸胶印机制造重点企业最高年销售总额曾达到24.78亿元,2013年完成销售总额11.86亿元,仅是最高年销售总额的48%,萎缩了将近一半。2014年1~3季度这10家单张纸胶印机制造重点企业仅完成销售总额7.48亿元, 刚到2013年全年销售额的63%,虽然不是全年数据,但是继续呈下降趋势已是必然。出现这种严峻的市场销售形势,有着多种影响因素,其一就是产品竞争力仍逊色于世界一流企业,因为近4年来单张纸胶印机进口总额仍在50亿~62亿元以上,而国产单张纸胶印机销售额仅为11亿~18亿元,并呈现下降趋势。再从进口单张纸胶印机规格对比,可以看出大幅面(对开及以上)单张纸胶印机进口额占到80%以上。其二是数字化、网络化的创新相当重要,而国产印刷设备在这方面不具优势,已经失去短版印刷、个性化印刷、广告印刷、票据印刷和新闻出版印刷设备的市场竞争优势,传统印刷设备销售凝滞。其三是印刷包装市场过度投资泡沫显现,随着市场的萎缩,大批闲置设备有待消化,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增长力还没有凸显。

最近,胶印设备市场也出现一些利好消息,如:取消高端胶印设备进口免税政策,并实行部分高端胶印设备零部件进口免税政策;胶印设备进口量开始下降,出口量上升;进口零部件成本开始下降,这有利于制造企业的发展;我国企业并购了多家国际胶印设备制造商,从而提升了国产设备的技术水平,缩小了与进口设备的差距;一批低端产品制造企业退出市场,国内印刷设备制造企业的转型取得一定的成效,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联机化成为产品技术提升的重点措施;企业竞争的理念也从重视新闻出版印刷,转向多元化印刷包装市场,包装印刷设备成为企业创新开发的重点,最近出现一批适应印刷包装市场的新设备和新技术;另外,胶印设备适应短版印刷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国产卷筒纸胶印机新产品新技术

上海高斯图文和北人集团是两家主要的卷筒纸胶印机制造企业,尤其在上海电气收购美国高斯以后,卷筒纸胶印机的制造技术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企业整体水平得到提升,有一批新产品新技术问世。

1.数字输墨输水新技术问世

上海高斯图文推出国内首台采用数字输墨的印刷机,这种装置一改通过伺服电机驱动琴键式墨斗独立墨刀片控制输墨量的方式,从而达到墨色遥控的目的。数字输墨装置采用喷墨头进行输墨,从而达到在整个印刷幅面内的墨量可控,实现真正的输墨数字化。该企业的数字输墨系统,已经应用于M600商业卷筒纸胶印机。

2.卷筒纸胶印机新品问世

北京京柏制造787、890系列卷筒纸胶印机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研制成功了一种能够印刷三联书帖、期刊和报纸的高速、多用途卷筒纸胶印机,并于2012年9月投放市场。这种设备结束了三联书帖人工折页的历史,从印刷到折页全部实现自动化,大大降低了人工和材料成本,使企业效益得到很大提高。虽然这家企业产品的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但它的加入,将会对卷筒纸胶印机的市场带来新的竞争因素。

北人集团推出BEIREN B624卷筒纸书刊印刷机产品,丰富了书刊印刷幅面的新规格尺寸,与787mm、880mm、890mm机型形成给用户多种选择的系列产品。

青岛瑞普推出C350多功能商业轮转印刷机,设备配备8个印刷机组,能够完成包装、商标和标签印刷,设备采用瑞典SOLNA真空过纸、智测水墨平衡、低过版纸消耗技术,形成胶印技术应用的新领域。

3.生产效率达到高端水平

上海高斯图文开发的WS-D1000书刊卷筒纸胶印机,具有最高印刷速度45000张/小时、裁切尺寸625mm、采用多种折页方式、冷固型印刷可扩展为热固型印刷、采用无轴传动等5大技术特点,实现了商业印刷的机组排列和数字化的控制系统。

北人集团最新研发的BEIREN B624新型卷筒纸书刊印刷机,可实现印刷机组与给纸机、烘干箱、冷却机组、加硅装置和折页机联机,可印刷商业杂志、广告,还可印刷单纸路双面单色、双面双色、双面四色或双纸路双面单色、双面双色印品,最高印刷速度为40000张/小时。

北人集团开发的最新型BEIREN 70A型塔式小滚筒高速多纸路印报机,适用于卷筒纸双面四色报纸印刷,采用立式走纸方式,印刷机组采用塔式结构,单塔可实现4+4彩色印刷或2个2+2套色印刷,该机可通过不同的选配方式,满足报纸和半商业两种印刷形式。该机印刷速度为70000份/小时,可满足用户高效率的报纸印刷生产需要。

湖南汉升推出的HS-40 578规格商业卷筒纸胶印机,不但可实现全部商业功能配置,而且采用了伺服驱动技术、不锈钢滚筒和长、短墨路变换技术,印刷速度达到45000张/小时,套印精度达到0.01mm。

电子媒体的发展产生了颠覆效果,影响到大型国产卷筒纸胶印机(印刷滚筒一转可印刷四个对开页)的创新和开发,因此大型卷筒纸胶印机的市场在萎缩,现在的制造商仅有高宝和曼罗兰两家企业。

国产单张纸胶印机新产品新技术

单张纸胶印机是印刷设备技术发展的代表机种,一直备受各界关注。虽然受到市场下行压力的强烈挤压,发展受到抑制,但在印刷包装市场的主力地位仍很稳固,近年来又有一批新设备新技术问世,提高了胶印设备的生存能力、适应性和竞争力。

1.新型双面胶印机问世

展会上曾经出现过国产单张纸双面四色胶印机,因技术不成熟,至今没有推向市场,这个领域仍然被日本小森和上海光华(秋山品牌)等占领。

双面胶印机的印刷效率是单面胶印机的两倍,双色双面胶印机的效率会更高,近年有两种设备推向市场。一是江苏昌创新开发的CSS10402B大对开双面双色胶印机新产品问世,成为我国首台最大幅面的双面双色胶印机,印刷效率大幅提高,是市场销售最好的设备之一。这种设备已经通过国家技术鉴定,不但各项指标达到《JB/T10828-2008单张纸双面印刷机》行业标准要求,而且各项精度达到高水平,如印刷速度达到12000张/小时,输纸和传纸套印精度达0.018mm和0.013mm;压力不均匀性在6.95%以内。据媒体报道,这种设备已经进入20多家书刊印刷企业。

二是威海印机开发的WIN34S双面印刷机,这家企业是国内市场上第一家拥有这种设备制造技术的企业。这台设备最大进纸幅面为340mm×460mm,最大印刷速度为10000张/小时,适用于书刊和商业的快速和短版印刷。

2.大幅面胶印机规格系列化

真正意义上的大幅面单张纸多色胶印机,曾出现在2005年第六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上,当时北人集团和江苏昌同时展出了该系列产品。河南新机在这届展会之后,在2006年上海全印展上也推出相同的产品。经过几年的发展,江苏昌和河南新机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已经批量制造全张和超全张规格的单色、双色及多色单张纸胶印机,产品规格已拓展到1180mm、1300mm、1420mm、1650mm等尺寸规格(仅2050mm的幅面规格是空白),在不景气的印刷设备市场上冲开一片新天地。

据统计,在市场销售多年的对开单张纸多色胶印机也在规格上不断创新拓展,完全可以适应出版印刷和包装印刷行业的需求。设备的印刷规格包括750mm、790mm、880mm、8 9 0 m m、9 2 0 m m、1 0 2 0 m m、1040mm、1050mm、1060mm,与超全张设备一道覆盖整个印刷包装市场的需求。

3.胶印设备连线功能继续拓展

胶印是一种成熟的技术,除卷筒纸胶印机、单张纸胶印机、窄幅卷筒纸胶印机外,在技术上还在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联机化、安全化和环保化印刷领域拓展,这些技术推动胶印技术继续发展。近年来国内又出现一批新的创新成果。

冷烫印技术起始于2004年曼罗兰的技术创新,现在海德堡和高宝已经在单张纸多色胶印机上连线进行冷烫印工艺。国内印刷设备对这一技术的应用刚刚开始,浙江炜冈2009年推出PS版六色往复式(也称间歇式)不干胶标签印刷机,已经采用先进的独立驱动技术、伺服电机收放卷张力控制技术,还配备上光单元、圆模切单元、烘干单元,而后又实现了连线冷烫印单元配置。

北人集团开发出具有连线UV上光和镭射功能的BEIREN 106A-1+L+C单张纸单色胶印机。这种设备可以将镭射膜上的图案靠压力转移到上光的印刷品上,使包装印刷品在印刷后连线进行镭射膜图案转移,从而实现表面装饰、防伪和3D效果,使包装印刷品表面五彩斑斓。最近其又推出BEIREN300A-1+L+C对开单色多功能胶印机,在一台机器上可以实现印刷、上光、镭射、逆向上光、冷烫和防伪功能于一体,为高档包装印刷提供一个新选择。

为提高印刷品表面装饰质量,包装印刷企业普遍采用覆膜的方法,虽然有水性覆膜、预涂膜覆膜等提高环保质量的方式,但纸张和塑料膜结合给纸张回收和降解带来困难,采用UV上光的方式既高效又不会带来环保方面的问题。现在,上光系统已和单张纸多色胶印机连线,国内多家制造企业能实现多色印刷+UV上光+专色印刷机组配置,采用红外线或紫外线灯光连线固化。

4.生产效率达到国际水平

国内企业通过国际并购,已经使国外品牌成为国内品牌,其中包括日本秋山和筱原等国际品牌。

上海光华推出国内最高水平的单张纸五色胶印机,最大印刷幅面为1060mm,印刷速度已经达到18000张/小时,成为我国印刷速度最快的印刷设备。

北人集团推出印刷幅面为1050mm的五色+上光的单张纸多色胶印机,印刷速度提高到16500张/小时。2013年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上,辽宁大族冠华的筱原品牌660mm、790mm、920mm幅面的单张纸多色胶印机印刷速度达到15500张/小时。上海高斯图文、江苏昌、中景集团、威海滨田等企业推出的幅面1040mm、1020mm、920mm、790mm单张纸多色胶印机印刷速度达到15000张/小时。

5.胶印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提高

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国产胶印设备的智能化优势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得到非常好的体现,其主要表现在机器传动系统的智能化,如无级调速、独立驱动、软启动、速度跟踪、张力控制、伺服控制、滚珠丝杠传动、光电控制、智能继电器、物联网等自动化措施,使机器自动化水平大幅提高;计算机编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墨色遥控、定点润滑、自动套准、运行监控的设置,大大改善操作者作业环境,减轻了工作强度,使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单台用工数量减少;机器零部件质量的提高、水墨平衡、双张控制、坏张分离等措施的实施,提高了产品质量、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人在其中的主导作用得到弱化,一些质量问题得到随时自动监控和分流;电敏装置、压敏装置、止-动控制、冗余设置和人体工效学等装置和安全理念的应用,使一些危险部位得到重点防护,设备和人体安全有了保障;环保和节能标准的贯彻,使机器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工作和社会环境得到改善;故障监控和诊断功能实现了智能化,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降低了维护成本。

国际胶印巨头 表现精彩

1.海德堡的新举措

2013年末,海德堡推出重大举措,与富士胶片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富士胶片在耗材和喷墨技术领域极具创新优势,这标志着海德堡在战略合作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提出的目标是在数字印刷应用市场将业务遍及全球,预计3年内,海德堡的数字业务销售额将超过两亿欧元。今年,海德堡的喷墨标签数字印刷设备将亮相,这是海德堡、捷拉斯(1999年海德堡收购30%股份,现在又收购其余的70%股份)和富士胶片三方合作研发的成果。作为不折不扣的数字印刷设备,其拥有超高的速度以及1200dpi×1200dpi的高精质量,以及良好的灵活性能,并且可以在所有常规标签基材上进行印刷。海德堡还在市场推出Linoprint C751全能型数字印刷系统和一台4D印刷机,可以适应短版、可变印刷市场和三维印刷,还可以在异形曲面印刷,从而将会开拓新的印刷市场。

2.高宝推出大型数字印刷设备

高宝公司是单张胶印机新技术的倡导者,曾经是第一个提出输纸无轴联接、无侧规、无水胶印、无轴传动新技术的企业。

2012年高宝在drupa展会推出一种用于个性化书籍、杂志和商业印刷的高速RotaJET 76数字喷墨卷筒纸印刷机。这台设备使用水溶性油墨和京瓷公司的喷墨头,设置两排共112个喷墨头,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双面四色印刷或小批量的印刷。该机印刷长度可调,最大纸带宽度可达762毫米,最小宽度203毫米,在双面四色印刷时,走纸速度可达150米/分钟。这是唯一一家开始生产大型四开数字印刷设备的传统制造企业。

3.小森开创数字化新领域

小森公司不仅在去年的上海全印展上展示了多款胶印设备,还有新品亮相,在商业印刷领域不断应用新技术,以减少换版时间,提高印刷效率。在数字印刷方面,小森也是不断加快自己的步伐。2012年德鲁巴展会,以色列兰达公司的纳米油墨技术横空出世,又带来一轮新的数字化风暴。兰达公司选择多家合作公司以后,决定用小森的设备为平台打造纳米数字印刷机,小森也就此获得使用兰达公司纳米数字图像印刷技术和纳米油墨的权利,为自己的数字化战略增光添彩。

国产胶印设备器材制造业大有可为

国产胶印设备器材制造业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离不开一批具有较强配套能力的企业诞生,他们形成了完整的胶印设备器材制造体系。

1.辅助设备实现专业化生产

辅助设备在展会上一般没有独立的展台,参观者往往在主机厂展台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输纸机是单张纸印刷设备的辅助设备,除在胶印设备上使用外,还广泛应用于模切机、网印机、裱纸机等单张纸供纸作业的设备上,且输纸机的规格尺寸、速度要求、联机的方式千差万别,一家主机厂自行配备输纸机必然造成社会资源的整体浪费。

一些企业看准市场需求,成立了专业厂生产输纸机。在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企业是浙江通业,通过几年的打拼,其已经能够为国内外设备厂商配备规格不同、适应印刷速度不同、与主机连接方式不同的输纸机,现在输纸机最高输纸速度已经超过15000~16000张/小时,幅面已经可以制造超大幅面输纸机,现在还能够配套制造喷粉机等设备。还有的企业能制造给卷筒纸胶印机配套的给纸机、单张纸印刷机需要的收纸机等辅助设备。

国外企业在中国也建立了辅助设备制造企业,如法国恩姆依基制造的自动接纸机、烘干箱、冷却机组等与卷筒纸商业印刷机配套的辅助设备,德国马贝格输纸机也在中国生产。

2.数字化装置制造国产化

胶印设备数字化创新的难度和深度已经达到一个新水平,其专业技术也在市场蓬勃兴起,如墨色遥控装置、电子喷粉装置、CIP3/CIP4数字接口装置已经有多家企业可以生产,他们可以按主机厂的要求进行配套作业,其中包括北京莫尼、江苏科思和上海华太等企业。宁波久源制造的定点定时润滑装置、滚筒和墨辊快速清洗装置,也值得关注。

国外相关企业在中国也建立了相关配套产品制造企业,如尼利可可以提供张力传感器和张力控制器等配件。

3.高速气垫橡皮布国产化

印刷速度高于15000张/小时的单张纸胶印机只能选用进口的气垫橡皮布,这造成印刷企业印刷成本的提高。上海新星本是一家制造晒版设备的企业,在2000年认识到CTP制版设备的诞生,传统晒版设备前途暗淡,毅然决定转产橡皮布的创新开发。经过几年的努力,其已经创造出适应高速印刷设备的5000型系列气垫橡皮布。包括胶印橡皮布和UV印刷橡皮布。这些橡皮布不但供应国内企业,还远销海外,2013年企业制造的橡皮布30%销售到欧洲,成为国内高端橡皮布生产企业的主力军。该企业还采取措施控制甲苯的排放和加大回收力度,并开始研究精密压延技术,以真正实现无VOC排放,实现绿色橡皮布的制造。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和主要设备 篇4

1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分析

1.1 膜分离技术的分析

自20世纪60年代后膜分离技术迅速的崛起, 这项技术因其具有分离、浓缩、纯化与精制的功能而被普遍应用到食品、医药、能源、石油、电子、冶金等领域中, 并且具备高效、节能、环保与易于控制等特点, 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一项分离科学手段而为社会与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许多大型的企业采用这项技术来进行对原料中孢子与细菌的处理, 但是由于我国的乳品行业还在初级发展阶段, 因此, 在使用这项技术时还会出现许多不同的问题, 像是膜的装置与材料以及组装技术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2 生物工程技术的分析

生物工程技术在乳品行业中主要用于提高乳品的生产效率, 其中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以及酶工程, 对提高乳制品的产量与质量十分重要, 像是在生产乳制品的过程中, 就可以通过采用生物工程技术中给乳牛注射牛生长激素来增加乳牛产奶量, 并且这项技术经研究证实是对人体没有害处的。运用生物工程技术既能有效提高乳制品的产量, 而且进一步开发研制并利用乳制品中对人体有益的免疫球蛋白来抑制并杀死肠道病菌, 可进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1.3 冷杀菌技术的分析

随着乳品种类的不断增多, 人们对乳品质量与口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既要求营养成分的保留, 又要求一定程度的保留食品的色、香、味, 但是传统杀菌技术已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乳品的要求, 因此乳品行业近几年开始研究新的杀菌技术, 冷杀菌技术正是在这个时候研究产生的, 使用该项技术进行杀菌的过程中不必改变食品温度, 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乳品中的色、香、味以及营养成分, 冷杀菌技术主要有高压脉冲杀菌、超声波杀菌、磁力杀菌以及紫外线杀菌等技术, 在保障乳品质量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4 乳品检测技术的分析

为保证加工生产出的乳品质量, 乳品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检测才能出厂销售, 所以乳品检测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乳品中一些活性物质与毒素的检测,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的乳品检测技术主要有超声波技术、生物传感技术与免疫学技术等, 而我国在对乳品的检测方面还是刚刚起步阶段, 因此目前只是一味的引进国外的检测设备, 还没有研发出属于自己的检测技术。

2 乳品加工的主要设备研究

2.1 多效蒸发机的应用

目前国内进行牛乳的浓缩多采用单效或双效蒸发机, 国外则是广泛的将这一技术用于乳品的加工生产中, 不但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 同时节约了一定的能源, 另外, 我国在生产液体奶时采用的浓缩设备也十分落后, 在发达国家一般采用先进的闪蒸设备, 国内仅有几家大型企业中才会采用, 所以改造国内企业现有的牛乳蒸发设备已是迫在眉睫。

2.2 检测设备

目前国内用于检测原料奶中细菌的设备大多是由国外进口的, 而且全国总数还不足十台, 我国自主研究发的检测设备远不能与国外的相提并论, 所以在企业中也很少采用, 大多还延用传统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这样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的效率, 而且很难保证乳产品的质量。

2.3 乳粉生产设备

基于资金与技术方面条件的不足, 国内大多采用自主研发的乳粉生产设备进行生产, 然而这种设备与国外设备相比有很大程度的不足, 比如说在二次干燥与速溶喷雾方面, 国产奶粉与国外奶粉在速溶性方面就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 国内乳粉生产设备的某些方面还有待改善。

2.4 均质机的应用

在乳品加工生产过程中使用均质机可使乳制品中的脂肪球破碎, 进一步提高乳品的质量, 并能延长乳品的保质期, 目前这一技术在国内虽然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均质机的性能还无法达到国外均质机的标准, 而且在原料乳方面我国也还未采用小型的均质机。

2.5 杀菌设备

目前我国广范运用高温短时杀菌与超高温瞬间杀菌设备进行乳品的杀菌, 但这些设备都是自国外引进的, 虽然国内一些企业也自主研发了无菌生产设备, 但是这些设备在质量与性能方面与国外先进设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2.6 奶酪生产设备

在我国乳品生产中, 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研发出合格的干酪生产设备, 并且不具备达标的奶酪生产技术, 生产奶酪都是使用通过高价进口而来的国外奶酪生产设备, 所以国内流通的奶酪种类非常有限, 我们应积极吸收并借鉴国外奶酪生产的先进技术, 并努力研发干酪的生产设备。

结语

总的来说, 乳品在我国人民群众正常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人们对乳品质量与数量的需求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形势下, 乳品生产企业以及乳品设备研发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同时也是进一步发展我国乳品行业的一大机遇, 因此, 应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 并在国外的先进设备基础上, 努力研发出自己的设备, 促进我国乳品加工关键技术与主要设备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的提高, 而乳品是普通人民群众生活中最具营养价值的一类食物, 因此对于乳品的需求量迅速增长, 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小型超市中都有销售, 但是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 乳品加工在某些关键技术与主要设备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都严重的影响到我国乳品行业的发展, 本文作者详细分析乳品加工中应用到的关键技术以及主要设备, 并进一步探讨其中有待改善之处。

关键词:乳品加工,关键技术,主要设备

参考文献

[1]毛鸿雁.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与主要设备[J].养殖技术顾问, 2008 (12) .

[2]李晓东, 张兰威, 郑冬梅.我国乳品加工技术创新体系发展方向的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 2002 (05) .

技术和设备 篇5

一、电气设备必须由专职电工进行检修,修理前必须先切断电源,禁止修理带电的电气设备。

二、所有配电箱及供电线路必须严格按规定设置,所有保险丝必须符合规定,严禁用铜丝或铁丝代替。

三、电气装置如遇跳闸时,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合闸,不得强行合闸。

四、定期检查电器设备的绝缘电阻是否符合规定,如发现有短路等问题,应及时排除。

五、如遇漏电失火时,应切断电源,用四氯化碳或干粉灭火器进行扑火。禁止用水及其他液体灭火器进行灭火。

六、发生人身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用人工呼吸法,作紧急抢救治疗。

七、所有电气设备应接地良好,不得借用避雷器地线做接地线。

八、各种机械的电气设备,必须装有接地和接零保护装置,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姆,但在一个供电系统上,不得同时接地又接零。

九、工作中如遇停电,应立即将电源开关拉开,并挂上“禁止合闸”的警示牌。

十、如需修理和保养机械时,必须切断电源,同时挂上“有人作业,禁止合闸”的警示牌。如需合闸时,必须与检修人员联系妥当后,再行合闸,以确保生产安全。

十一、工作完毕后,应及时切断电源。

十二、维修电工必须每天上午、下午对所有的配电箱和供电线路各进行一次认真的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严禁使用失灵和破损的开关和其他配电设备。

十三、执证上岗,严守操作规程。

南国新城二期(湘江锦绣)项目部

技术和设备 篇6

关键词:安全风险;石油化工;设备;评价;方法技术

一、石油化工实现安全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我国的供油网络设备覆盖整个中国,许多为无人区,如石油化工设备受破坏,要进行修复,将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如未及时发现,将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并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要确保这个庞大的网络正常传输,风险评价是针对危险源发生的概率和危险发生后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做出定性或定量的评价,从而能够合理运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条件,采取最为合理的措施,达到最为有效地减少风险的目的。同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面临多方面的困难。由于石油化工设备需要在确保安全风险运行的前提下才能运行,延长设备的连续开工时间以降低生产成本,采取技术措施来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并可以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低程度。 因此,风险评价结果是实现风险控制与管理的依据。对于风险评价的结果,不是风险越小越好,因为减少风险是以资金、技术、劳务的投入作为代价的,通常的做法是将风险限定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水平上,去研究影响风险的各种因素,经过优化,寻求最佳的措施方案。

二、石油化工设备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一)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是事先将要检查的项目,以提问的方式编制成表,在编制安全检查表时要结合关事故资料,原则是要根据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

(二)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通过系统、详细地对工艺流程和操作进行分析,评价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影响。基本分析步骤是:选择一个工艺单元或操作步骤,收集相关资料→ 了解设计意图→找出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变化 →研究偏差所造成的结果→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

(三)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通过识别石油化工单个设备或单个系统,确定分析项目和边界条件,说明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建议风险控制措施。

(四)故障树分析

将导致石油化工设备事故的逻辑关系列出,构成一种逻辑模型,然后通过对这种模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通过最小割集的计算,找出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

(五)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是以在标准状态下的火灾、爆炸或放出能量的危险性潜在能量的“物质系数”,把操作条件和化学反应的特殊过程危险性等作为追加系数加以修正,计算出“火灾爆炸指数”,并根据指数的大小计算暴露面积、财产损失、停工损失等事故损失后果,对损失后果进行分组,再根据不同的等级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三、石油化工设备安全预防性维护措施

(一)维护设备的生命周期和预防性

结合维护经验,对设备进行生周期成本分析,测算设备生命周期,量化设备维护管理,在设备故障发生前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维护检修或更新。

(二)加强设备检、维、修管理工作,尤其是设备选材和运行状况

稳定原料性质,提供平稳的床层温度和催化剂线速;严格控制水质,定期排污;严把安装质量关,降低应力水平;严格遵循加热管道的焊接规程,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加强工艺指标管理,严格执行内外取热操作规程操作,严禁干烧。

(三)采用数字化监测系统

数字化监测系统的类型有:光电液压等传感器、数字化图像处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数据传输网络、等.全新的数字监测管理模式,具有快速处理数字信息抗干扰能力,而且发挥了宽带网络的优势,可以对管道监测系统远程、实时、集中、全面的掌握,通過全面的监测,将前端管道的参数通过网络摄像机视频采集、流量测试设备,通过网络摄像机的数据通道一起转换成IP数据包,将数据通过解码器将视频显示出在电视墙或大屏幕上,后端可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对无法预知不定时活动区域,采取移动侦测,对有语音监控需求的环境,准确、有效地处理和控制关联事件。对于数据传输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选择,如果设备的空间跨度大,可以采用无线网络的方式。

(四)加强技术管理,优化操作方案

加强三旋运行监控:在主风量不变的情况下,三旋压降正常为13kp左右。石油化工设备实行二级维护,一级维护是全员维护,设备按区域承包到人。重要设备在一级维护基础上实行二级维护,每周一次,由区域主管工程师负责,检查重要设备运行状况,监督一级维护的维护质量,并进行可预见性维护及故障处理;对重大关键设备再实行每月一次的特别护理。实行分级维护可以使维护人员的职责明确,突出重点及关键设备,提高设备维护水平,减少石油化工设备运行故障的发生。

综上所述,石油化工设备的风险防范及技术措施,对预防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的发生并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低程度。对在改扩建生产装置进行安全评价,不但在石化行业,而且在其他化工行业也是可行的,这样使管理者掌握系统的安全状况,修订、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完善防灾设施和组织,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无疑是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爱显,张煜.石油化工装置管道设计安全[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4,34(2):42-45.

现代企业数控设备的技术和服务 篇7

1 现代企业数控设备的现状

中国加入WTO后, 中国企业竞争更为激烈, 为了获得更好地市场, 企业需要保证高精尖的数控设备稳定可靠地运行, 但是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 由于设备的使用时间长, 再加上高负荷运转, 设备的加工精度明显减低, 出现故障的频率也逐年上升。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废次品的增多, 从而增加了返修的成本, 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 对数控设备的维修管理措施

2.1 现场诊断与维修

现场诊断与维修需要维修人员拥有丰富的诊断经验, 在数控设备出现故障后, 负责人都会要求维修人员在第一时间进行诊断, 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修理完成。这就要求维修人员的技术过硬, 希望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能够帮助到大家。

2.1.1 观察法

观察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要求维修人员通过观察发生事故时的现象进行判断, 仔细检查, 从而确定故障发生的范围, 进行修理。

2.1.2 仪器测量法

仪器测量法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进行诊断, 维修人员采用常用工具按照系统电路图及机床电路图对故障部分的电压、电源、脉冲信号等进行实测, 最终确定故障发生的范围。

2.1.3 参数检查法

系统参数是机床运行的保证, 一旦数控设备发生故障, 系统参数一定会有所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 只需要核对修正参数就能将故障排除。

在现场诊断过程中我们还会用到数据系统自我诊断、原理分析、功能程序测试等方法, 维修人员进行诊断与维修时可以采用一种方法, 也可以多种方法同时进行。

2.2 数控设备维修记录管理

2.2.1 维修记录的及时更新

在进行数控设备的维修之后, 维修人员应当记录维修时间、诊断方法、故障发生原因以及排除方法, 积累维修经验;同时也让维修和技术人员及时掌握机床的健康状况, 提高机床的工作效率。

2.2.2 做好参数的备份管理工作

如上文所说系统参数是机床运行的保证, 那么参数的备份就成为维修技术人员必须要做的工作, 在备份方法中, 复制硬盘虽然成本高, 但它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方法;当然光盘备份也是一种很好的机外备份方法。至于其他的简易方法, 本文就不再赘述。

2.2.3 数控设备维修记录管理网络化

随着企业管理层的规范化管理, 数控设备的维修也有一定的流程 (如图1) , 这样的网络化记录有助于初级维修人员进行学习, 有利于维修人员的培训, 同时也促进了管理人员对数控机床健康状况的了解, 便于管理人员决定是否购买新设备, 一定程度上打击中饱私囊的行为。

2.2.4 未雨绸缪, 储备必要的备件

数控设备的器件一般精度较高, 技术含量也高, 进行复制会面临侵犯其知识产权的问题, 为了第一时间修理好发生故障的数控设备, 这需要维修技术人员储备必要的备件。但是储备量的问题又一直困扰着企业负责人, 要准确把握储备类型与数量就需要维修技术人员系统分析, 全面估算。

3 企业数控设备的技术措施

3.1 建设一支优秀的维修人员队伍

3.1.1 有计划的培训相关人员

一个外行人是无法来判断数控设备的好坏的, 只有专业的人员才知道如何将数控设备的优势发扬光大。但是在现代企业中, 数控设备维修高技能人才仍然急缺, 由于设备的更新较快, 有的老职员并不能很好地完成维修工作, 企业应当派遣维修人员到设备的生产厂家现场培训;至于操作人员, 就需要企业对其进行全面的培训, 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 并且掌握正确的保养方法, 极可能延长数控设备的工作年龄。

3.1.2 将维修划分维修区域

企业一般都有建设一支维修队伍, 但是维修队伍的工作效率普遍不高, 原因就是维修人员的分配问题, 有时甚至会发生几名维修人员对同一台设备进行维修, 另一台需要维修的设备无人问津, 总而言之, 责任分配不均匀。将日常维修区域进行划分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责任到人, 不会出现瞎忙活的状况, 在遇到维修难题的时候, 又可以通过大家的力量一同解决。

3.2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3.2.1 操作人员的工作制度

操作人员是与数控设备接触时间最长的人, 数控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时间、原因等他们都十分清楚, 为了更好地对数控设备进行管理, 需要企业做到定人定机, 保持数控人员的稳定性。同时也需要在为每台机床配备一本《数控机床交接记录》, 记录机床维修资料, 责任分配明确, 为以后的操作与维修提供经验。

3.2.2 维修人员的规章制度

数控设备技术是集机、光、电于一身, 技术复杂。只有建立一支包括机械、电力、动力、计算机软硬件等专业技术如愿在内的维修队伍才可以满足数控设备的维修需要。维修人员通过划分维修区域进行定区维修, 对自己区域内的机床故障了如指掌, 在进行维修之后应当配合操作人员进行记录。

3.3 数控设备的合理采购

3.3.1 采购前期

采购数控设备是为了企业产品质量, 在进行采购时, 需要从设备的兼容性、适用性与可扩展性三个方面进行考量。特别要注意的是设备的兼容性, 在新购设备是要注意与原有数控设备的继承性, 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选择拥有同一品牌同一系列操作系统的机床, 以便于进行集中管理。

3.3.2 零配件采购

如前文所说, 需要维修技术人员确定需要存储的零配件数量与种类, 但是如果能够建立一条零配件采购渠道会更加的便利。

4 数控机床的集中管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数据的共享变得十分简洁, 将数控机床进行集中管理并且将数据录入电脑将会给维修操作人员带来很大的便利, 同时也会促进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交流。

4.1 用多机联控取代手工编程

传统的手工编程如果需要修改就会需要计算机专业人才进行计算与输入, 也容易造成代码的输入错误, 但是采取多机联控, 技术人员只需要在一台计算机上修改测试机床程序, 就可以集中化的处理全部的机床, 大大节省了时间。

4.2 以标准程序与数据库建立代替零件编程

与手工编程相似, 零件编程也是会导致时间的浪费, 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凭借加工特征分类集中建立标准化的程序集, 从而根据加工要求对程序进行大量的删减与修改, 节约时间。

5 结语

综上所述, 数控设备的维修工作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重点, 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保证数控设备的维修工作顺利完成, 并且采用数据化的技术手段, 将数控设备的故障与解决方法集中记录, 有利于以后的数控设备维修与管理, 有利于设备维修技能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胡新忠.企业数控设备维修现状分析及适应型维修方式[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2003, (03) :53-55.

[2]金辉.浅谈企业数控设备的维修和管理[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2006, (07) :40-41.

煤矿机电设备技术故障和处理分析 篇8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技术故障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的不断进步, 新型技术和设备在机电设备中应用越来越广, 这就要求对机电设备进行有效管理, 保证其正常工作。随着机电设备技术的不断更新, 对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需要更好地了解机电设备技术故障, 并进行处理。

1 煤矿机电设备技术故障

1.1 设备老化

机电设备老化是最为常见的技术故障。设备老化会降低煤矿设备的作业效率, 并且会增加设备的维护成本, 增加设备的维修频率, 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极大的影响。目前, 很多企业过分追求经济效益, 对设备老化问题不够重视, 生产过程中不注重对设备老化问题的处理, 为煤矿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

1.2 设备安全隐患高

煤矿机电设备中的设备数量较多, 不同的设备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各个设备只有通过相互配合, 才能完成生产工作。在煤矿机电设备工作的过程中, 会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 降低机电设备的运行速度, 难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机电设备工作的过程中, 会存在新设备和旧设备共同工作的情况, 由于新设备和旧设备在生产的过程中会相互作用, 增加了设备故障的可能性, 对设备技术安全运行极其不利, 一旦出现安全事故, 将对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有的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对设备维修不到位, 从而影响设备的使用。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煤矿机电设备向着自动化和机械化的方向发展, 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减少设备的维修费用。但是传统的煤矿机电设备中, 一些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不规范的操作, 损害机电设备, 当下机电设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1.3 设备效率低

任何设备在运行一段时间后, 效率或多或少的都会降低, 容易导致机电设备出现技术故障, 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对煤矿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由于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降低设备的工作效率, 企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就无从谈起。

2 煤矿机电设备技术故障的诊断

煤矿机电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物理、化学系数的反应, 从而导致出现不同的信息。当电功率、压力和电流出现变化时, 就会对整个系统的反应造成影响。通过信息的变化来判断出技术设备的故障, 找到设备出现故障的地方, 对故障的类别进行准确判断, 给维修人员的维修工作提供参考, 避免出现漏掉维修和错误维修的情况, 对设备进行有效维护, 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通过人的听、看、摸、闻等直观感受和间接感受对技术故障的信息进行收集, 通过传感器, 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 传递温度、压力等相关信息, 及时了解设备的故障点。

煤矿机电设备经常需要对输入和输出进行评定。煤矿机电设备的输入输出都存在一定的规律。当输出相同时, 输入较高的话则说明机电设备技术效益降低, 表明技术出现故障。评定的时候往往采用压力、温度等能够显示机电设备性能的参数, 也可以使用输出的煤量。

3 煤矿机电设备故障处理的有效对策

3.1 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更新

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的老化问题, 需要采取技术性的解决方法, 加强日常对机电设备的管理, 对机电设备进行更新, 对机电设备的工作进行严格监管, 做好问题预防工作, 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一旦出现问题苗头的设备, 就要对设备进行隔离处理, 对老化的设备及时进行更换, 采用新型设备代替老化的设备, 应用现代化设备, 提升机电设备的使用性能和效率, 避免老化设备对生产造成更大的影响。同时, 也要对机电设备的性能和运行信息有充分的了解, 发现问题, 及时找到设备磨损老化的部位, 采取针对性策略解决问题, 保证设备的使用性能, 将问题解决掉[1]。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 重视对设备的日常保养, 只有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 才能有效防止设备老化, 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 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

3.2 全面收集设备信息

对于煤矿企业中出现的新旧设备共同存在的现状, 企业必须全面收集设备的信息, 将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排除。当煤矿机电设备技术存在问题时, 设备会及时发出警告信号, 维修人员对信号分析, 然后对机电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 对设备的运行方式加以了解, 判断设备存在的问题。煤矿机电设备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供工作人员使用, 设备工作人员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 及时掌握设备的使用情况, 将问题解决。

3.3 改进机电设备

机电设备效率不高是煤矿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工作人员需要将设备的各项参数记录下来, 通过对设备的深入了解, 掌握改进设备的方法。同时要考虑到设备的使用环境, 考虑到环境对设备的影响, 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对设备的改进离不开规范的操作,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才能提升机电设备的使用效率, 真正发挥出机电设备的作用。

3.4 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针对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的故障, 需要采取有效的处理对策, 维修工作离不开人的参与,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煤矿机电设备技术中, 新设备和新工艺应用的越来越多, 因此, 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当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需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入职考试并合格后才能上岗, 对于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 严格按照要求操作设备。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还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 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 更好地解决设备问题。同时, 也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当煤矿机电设备出现技术故障时, 极易导致安全事故, 这就需要专业人员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找到问题的源头加以解决[2,3]。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相应的奖惩机制, 调动工作人员的学习兴趣, 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思想教育, 降低出现事故的概率, 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杜绝再次出现相似的错误, 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更好地在社会中立足。

3.5 完善相关体制

应当做好机电设备质量监管和维护工作, 加强对监督体制的完善, 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购买机电设备时, 要进行严格把关, 与信誉程度良好的生产商建立合作关系, 重视对设备的安装, 安装设备时要严格遵守其安装顺序, 安装完毕后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查, 保证设备真正发挥出作用[4,5]。

3.6 加大对煤矿机电设备的投入

为了保证机电设备的安全使用,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 需要对机电设备进行及时更换, 对于保护设施不到位的这一情况, 则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设备的防护, 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根据实际情况对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技术进行检验和改进。采用高科技技术提升机电设备的使用性能, 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对生产过程进行合理优化, 从而更好地解决机电设备的技术故障[6,7]。因此, 企业必须加大对机电设备的投入, 保证机电设备运行正常, 更好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4 小结

总之, 需要不断加强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对机电设备技术故障进行有效处理, 不断健全相关制度, 只有这样, 煤矿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 才能保障煤矿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

参考文献

[1]王川.煤矿机电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及其处理探讨[J].科技资讯, 2011, 10 (15) :88-89.

[2]王辉.煤矿机电设备技术故障及处理分析[J].科技与创新, 2015, 11 (03) :42-43.

[3]任飞.对于煤矿机电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及其处理措施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15 (03) :152-153.

[4]夏冬梅.浅谈煤矿机电设备技术故障及对策[J].机械管理开发, 2015 (03) :97-98.

[5]李永刚.煤矿机电设备技术故障和处理措施[J].煤炭科技, 2015, 9 (03) :18-20.

[6]悦世龙.煤矿机电设备技术故障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 2015 (12) :120-121.

技术和设备 篇9

1 我国沥青搅拌设备技术现状

我国沥青搅拌设备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步,但发展很快,设备设计、制造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机设计也实现了突破。目前在我国市场上供应的沥青搅拌设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强制间歇式再生搅拌设备,另一类是连续滚筒式再生搅拌设备。

1.1 间歇式沥青搅拌设备

进入21世纪,间歇式沥青搅拌设备在我国遍地开花,很多企业都成功地研制了3000型,特别是最近几年在电子技术、智能技术方面取得一定突破后,涌现了一批优秀企业,如徐工、西筑、辽筑等1 0多个厂家都成功研制开发了3 0 0 0型和4000型沥青搅拌设备,有的企业甚至研制开发了5000型沥青搅拌设备,国内沥青搅拌设备生产企业发展到60多家,初步实现了产业规模化和普及化。

间歇式沥青搅拌设备主要用于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图1是迄今国外间歇式搅拌设备改装后用于再生最好的一种流程(第二烘干筒法)。利用普通间歇式沥青砼搅拌楼改装的再生沥青砼设备,会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

为了使旧沥青能被加热得到足够的温度以利于再生,而且又不被高热燃气烧焦而老化,需要一个体积庞大的、将燃气降温到800℃以下的低温烘干筒来加热旧沥青回收料。即使如此,也还会产生大量的沥青烟雾(蓝烟),需要增加废气再燃烧装置。同时使新旧料在加热的状态下有充分热交换和足够长的混合过程,以获得均一化,则需要较延长搅拌时间。以上这些,带来设备改装成本的增加、产量大幅度下降,单位使用成本大大增加。可见,间歇式搅拌设备不能为旧沥青混合料提供准确的计量(加热后的旧沥青料的黏性令计量困难、速度慢、精度控制难)、不能为旧沥青混合料提供足够的加热量和充分的搅拌时间。旧沥青的再生不能有效进行,加热旧沥青料时烟气若不花大代价进行再燃烧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处理旧料的数量非常有限,再生质量低劣。

目前我国整机设计技术已居国际前沿水平,但关键总成和配件技术略显不足,大多依赖进口。我国沥青搅拌设备生产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大型沥青搅拌设备产品的关键技术几乎全部来自国外,尤其是烘干系统、配料系统以及搅拌系统等,关键配套件技术更是如此。技术升级始终跟在国外厂家后面,升级换代缓慢而且被动,严重阻碍了企业涉足高端市场,短期内无法摆脱在国际沥青搅拌设备产业链上的下游企业地位。

首先是烘干系统,包括干燥滚筒、燃烧器和除尘器。干燥滚筒除组装国外名牌企业的产品外,绝大多数企业对干燥滚筒没有自己的专业设计,没有设计理论和计算依据,比如燃烧区长度的确定依据、料帘设计的热力学计算以及根据骨料级配不同如何调整导料板的布局;除尘器中一级和二级装置的合理匹配,特别是根据骨料级配类型不同如何合理的调节装置没有设计依据;燃烧器与干燥滚筒的匹配有些更是不着边际,大多数都是随机甚至是盲目组合。

其次是配料系统,只有少数企业具有自己的技术产品或选用第三方成熟的、合格的技术产品,而大部分企业都在使用不具备法定计量生产资格的配料系统,产品存在着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更谈不上配料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第三是搅拌系统,由于没有理论支持来做合理匹配,经常是集国外所有品牌特点于一身,这样就带来了产品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而且很难积累经验、稳定产品质量、促进技术提升。虽然目前产品的功能全面,既可搅拌改性沥青材料又可搅拌添加各种材料的混合料,但是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试拌才能从中寻找合适的配料工艺。

最后是沥青加热系统,因为受加热的高温沥青量很大,热能消耗自然很大,而矛盾的恰恰是系统设计不合理,热效率很低,另外由于沥青长时间处于较高的温度(160℃左右),沥青中的轻质油分一直在挥发,从而造成沥青的老化。

国产设备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可靠性和寿命,这两个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另外,国产搅拌设备的装机总功率较国外名牌企业大2 0 0 k W左右,功率消耗大。

1.2 双滚筒连续式再生搅拌设备

国外连续式沥青砼搅拌设备的技术进步,是为了解决沥青路面的再生问题而不断改进、革新而取得的。其发展历程:顺流料帘式搅拌烘干筒→加长的逆流式中置火焰搅拌烘干筒→在烘干筒夹套加热旧料、在烘干筒后部进行再生搅拌的“三套筒”→在烘干筒夹套加热旧料而且同时进行强制式再生搅拌的“双滚筒”。所有工艺都是围绕着如何加热旧沥青混合料、如何提高再生质量的要求而改进的。美国ASTEC公司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推出的集中了连续式配料和连续强制搅拌“双滚筒”,又经过10多年的改进提高,在外国(以美国为代表)公路工程尤其是沥青路面的再生工程中取代间歇式沥青搅拌楼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国内少数单位也引进了“双滚筒”连续式沥青砼再生搅拌装置。

图2是双滚筒连续式再生搅拌流程图。双滚筒连续式搅拌设备能为旧沥青混合料提供准确的计量、提供足够的加热量和充分的搅拌时间;加热旧沥青料时的烟气全部经由主燃烧室再燃烧,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新、旧料以及再生剂、新沥青的混合十分充分,旧沥青的再生能够有效进行。处理旧料的比例可高达50%,再生质量良好。

旧沥青回收料是在烘干筒外筒的强制搅拌区加热,这时的新骨料已经被加热到200℃,旧沥青回收料吸收新骨料的部分热量,又吸收从烘干筒内壁传出来的热量。在此区的热气温度最高约300℃,由于与燃气不接触,沥青不会老化。即使产生少量的沥青烟气,也会在强大气流的负压之下被吸入主燃烧室而燃烧干净,对环境几乎不造成污染。旧沥青回收料在冷态时进行计量,计量精确度高。“双滚筒”特有的连续、强制式的搅拌,令再生搅拌时间长达60~90s,搅拌时间最长,旧沥青再生程度最好,混合均匀,搅拌质量最好。

为了解决连续式沥青砼搅拌设备用于拌制那些“工程材料来源或质量不稳定”的骨料时仍然可以保证得到正确的混合料的“级配”,引进一套“骨料预分级处理系统”,使连续式沥青砼搅拌设备的功能得以提升,具有了与间歇式搅拌设备一样的骨料的“二次筛分”功能,从而可以在“工程材料来源或质量不稳定”的不利情况下拌制出可满足任何规范对“级配”有要求严格的沥青砼,以应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和再生大修。

随着近年来筑路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施工队伍技术素质的提高,以及市场的成熟和规范化进程的深化,石料的规格及级配已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同时因为节能减排的势在必行,连续滚筒式沥青搅拌设备这种这种成本低、能耗少、生产能力大、占地面积小的设备在今后将会大有用武之地,可以预言连续滚筒式沥青搅拌设备将会几年后主导沥青搅拌设备的市场。

2 沥青搅拌设备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每年需求的沥青搅拌设备数量逐年上升,其中100~240t/h规格的产品居多,大约占到总销量的85%。产品的销售利润率不高已成为制约国内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而制约行业利润上升的瓶颈是关键技术大部分还是仿照和照搬国外,缺乏自主创新。

进入21世纪,行业发展开始出现明显分化,部分优秀企业在行业竞争的严酷境况下逆势上升,抓住近几年我国公路建设市场高速发展的机遇,逐步形成产业规模。但部分企业则处于一种保本和亏损状态,甚至有些家庭作坊已经开始转产和停业。随着众多国际强势制造商以建厂和设立办事处等形式落户中国后,国内企业销售业绩已不容乐观,多数企业年销量徘徊在几台和十几台之间,行业整体现状不够理想。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建设行业的日渐成熟,“东网、中联、西通”高速公路网的目标将逐步实现,小规模道路建设也将日益增多,工程建设也将更加多样化。预计未来15年内农村公路建设机械设备投资将在600~700亿元,即每年40~50亿元,这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大市场。市场导向决定沥青搅拌设备从生产制造到销售模式必须做出改变以适应行业的整体发展。

1)产品向智能化、人性化发展国外即使大型沥青搅拌设备其外形结构也非常紧凑,而智能控制技术的成功运用,使得沥青搅拌设备的技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环境问题已经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的今天,产品设计已经不可回避地注重节能环保设计,尽一切可能减少排放、降低噪声和振动。加强人机工程学设计,提高操作的智能化,对外观造型设计的要求也更高。

2)国产品进入高端市场2005~2006年我国沥青搅拌设备容量大概在1200~1500台之间,其中国产产品销量约占80%,以240t/h以下的中低档产品居多,国外产品约占20%,以240t/h以上的中高档产品为主。240t/h以上的沥青搅拌设备技术含量高,制造难度大,但价格、利润也相对较高,国内沥青搅拌设备生产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树立国际化的战略思想,加强国际间的技术合作,在技术上保持与国际水平同步,争取产品利润更大的高端市场,以求更多地替代进口产品。随着国内企业逐步进入高端市场的竞争以及国际化战略的实施,由单纯价格营销向品牌营销过渡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3)粗放制造转向集约生产由于市场竞争的残酷性,许多在前几年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拼凑起来的小企业将很难再有生存的空间,规模、成本、技术、质量、渠道等关键因素全部处于劣势,各自固守的当地市场必将在知名品牌的打压下逐渐消失殆尽。知名企业要为用户提供更加及时的从整机技术到配件供应等全方位的服务。另外,还要发挥价格优势,在保证中低端市场份额的前提下争取更多用户,扩大运用范围,努力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4)加强中西部搅拌市场投入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等经济相对发展较快的地区公路建设和养护部门使用沥青搅拌设备的意识较强,因此这些地区的沥青搅拌设备消费量一直位于国内前列。西部大开发使得中西部地区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市场重心逐渐西移,西部地区市场逐渐升温。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的“西通”,高速公路进一步向西延伸,国内厂家在关注东部发达地区市场的同时,必将加大中西部地区市场的开发力度,为国内沥青搅拌设备市场开创新的亮点。

摘要:介绍了目前我国沥青搅拌设备市场上强制间歇式再生设备和连续滚筒式再生设备的生产工艺流程,阐述了间歇式沥青搅拌设备从工艺到零件的不足之处,分析了双滚筒连续式再生搅拌设备必将取代间歇式搅拌设备的原因,对我国沥青搅拌设备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沥青搅拌设备,间歇式,连续滚筒式,双滚筒

参考文献

[1]吴永平.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及其适用性[J].建筑机械化,2007,(3):10-12.

技术和设备 篇10

一、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内容、任务、分类

机械诊断技术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设备的运行进行监测;二是在发现异常情况后对设备的故障进行分析和诊断。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任务: (1) 弄清引起机械劣化或故障的主要原因。 (2) 了解机械劣化部位及程度。 (3) 了解机械的性能、强度、效率等。 (4) 预测机械的可能性及使用寿命。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分类:按诊断方式分, 可分为功能诊断和运行诊断。功能诊断是指检测机器运行功能的正常性, 其实施对象往往是新安装或大维好的设备或机组。运行诊断是指对正常服役的设备或机组进行运行状态的检测和诊断, 检测其故障的发生和发展;按诊断设备的状态信号分, 有震动诊断、强度诊断、温度诊断、声学诊断、袋内参数诊断、光学诊断、润滑油样诊断、性能趋势诊断;按诊断的连续性来分有定期诊断和连续性诊断;按诊断的完善程度来分, 有简易诊断和精密诊断。

二、水泥机械设备故障的诊断技术

(一) 水泥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依次分类介绍

1、简易诊断又称之为初级诊断。一般由现场的职责人员进行初级诊断, 从而对设备的状态做出有效的概括和进行讨论评价。

2、精密诊断是在初级诊断的基础上对于出现特殊状况的设备进行清晰识别, 并进行详细的诊断策略, 检查出设备出现的异常部位, 并对设备不同的种类和故障程度进行分析研究和判断。

3、运行诊断和功能诊断。

对新安装或大修后的设备检查其功能和状况是否出现异常的诊断称之为功能诊断, 根据对设备或者机组进行检查所得到的结果来进行相应的整改, 同时对正常工作的设备所产生的故障特征进行检测运行诊断。

4、连续监控和定期诊断。

每间隔一定时间就对工作的设备进行检测即是定期诊断。连续监控就是采用仪表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对机器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和控制;何时使用连续监控?多在因故障而导致重大生产损失, 事故影响恶劣以及频频出现故障和连续发生故障的设备, 由于安全以及劳动保护方面的因素无法点检的设备都将使用连续监控。

(二) 技术的诊断形式

1、外观检查:

利用人体的感官, 从味道, 声音, 温度和运行状态等诸多方面, 可直接观察故障信号的发生, 同时通过丰富的检查经验和维修经验及技术来判断故障将会出现的部位和原因, 目的就是达到预测的效果。

2、振动测量:

振动是机械设备中比较平常的现象, 振动一般在作回转或往复运动都会产生的, 振动信息的产生通过设备运行的状态特征来判断。大多数振动的增强都将会发生故障。

3、噪声:

机械振动通过弹性媒质向远处传播的结果, 声源是发生声音的机械振动, 也是媒质之间的传播过程。机械振动系统是机械噪声的声源。机械设备噪声的声源主要包括电机、液压泵、齿轮、轴承等, 其噪声频率与其运动频率或固有频率都有关系。不动的零件 (如支架、箱体、盖板等) 的噪声均是受其它声源或振源的诱发引起共鸣造成的。

4、泄漏:

在机械设备运行的过程中, 气态, 液态和粉尘状的介质从其孔眼和裂缝和空隙中流出或者涌入, 形成泄漏, 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 设备恶化, 环境受到污染, 性能降低, 这是机械设备使用中会出现的最差的现象。

(三) 、材料缺陷损伤和裂纹的故障检测

1、超声波探伤法:这种方法不仅成本低, 测量厚度较大, 速度较快, 尤其对人体无任何伤害, 是检测平面型缺陷是主要目的。

2、射线探伤法:重要使用X射线。此方法关键用于展示体积型的缺陷, 大多数材料均适用, 测量的成本非常之高, 对人体具有相当的损害, 要小心谨慎的使用。

3、渗透探伤法:

包括荧光渗透和着色渗透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的操作不仅容易而且成本极低, 广泛的范围应用能够直观的显示出来, 但是也仅适用于表面缺陷的损伤种类。

4、磁粉探伤法:此种方法的使用容易方便, 与渗透探伤法相比而言, 这种方法比较敏捷, 对表面的缺陷能够探测出来, 铁磁性材料最为适用。

5、涡流探伤法:这种方法对封闭在材料表面下的缺陷有非常高的检测灵敏度, 此种方法定位为电学测量方法, 方便自动化和计算机的运用处理。

6、激光全息检测法:此种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才兴盛起来的一种科研技术, 此种方法不仅检测各种高压容器、蜂窝结构还有叠层结构等。

三、水泥机械维修管理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 我国水泥制造企业的设备维修, 基本采用周期性计划维修和预防维修, 即定期大、中修。随着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水泥机械连续、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周期性计划维修逐渐不能适应大型水泥制造企业设备维修的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 状态维修的理论逐步渗透到我国, 根据设备运行状态的优劣, 确定维修方式和维修时间, 比传统的周期计划维修前进了一大步。状态维修特别注重预防检查、监测, 既做到了预防, 又避免了过剩维修;而周期计划维修所欠缺的正是这一点。因此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简况分为:

(一) 事后维修阶段;

(二) 预防维修阶段;

(三) 可靠性管理引入维修阶段;

(四) 预知维修 (状态维修) 阶段。

结语

机械设备一定要深化各种理论和技术的相互渗透性;应用范围必须要广, 使用内容也要更丰富实用。水泥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学不管在技术上或是在理论方法上, 都需要进一步发展研究和健全完善, 以适应时代的机械化的新需求。

摘要:机械设备一定要深化各种理论和技术的相互渗透性;应用范围必须要广, 使用内容也要更丰富实用。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 对水泥机械设备故障和诊断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水泥,机械设备,故障检测技术,诊断

参考文献

[1]张童.浅析水泥机械设备故障和诊断技术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 2013, (15) .

[2]明树平.《水泥机械设备故障和诊断技术应用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 2014, (1) .

技术和设备 篇11

关键词:非标设备 非标钢结构 制造 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035-01

技术管理是非标设备和钢结构制作工程中重要的一环,是保证整个项目的关键环节,从工程项目的经营一直到最后的竣工,技术部的管路都贯穿其中,所以必须加以重视,予以严格执行。

技术管理工作流程及制度如下:经营阶段的技术支持——方案及方案确认——商务和技术合同签订——图纸和方案细化——材料采购——工厂制造及预组装——包装运输——现场安装调试——竣工。

1 经营阶段的技术支持

经营部门在和客户接洽谈判过程中,需要有技术部门的技术支持时,技术部门指派技术人员,积极介入项目的前期谈判,与客户进行技术部分的沟通,包括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技术要求,工程的预算等,必要时还要进行现场的勘察测量,记录后,作为方案和图纸的依据。

2 方案及方案确认

方案或图纸必须与客户进行沟通,确认技术参数,确认方案的可行性。在此过程中,方案可能被多次修改,方案的修改同时影响项目的工程预算。

3 商务和技术合同签订

根据客户确认的方案进行的报价确认后,以报价为基础,进行项目直接费的分析核算,以此成本为基准,进行工程项目中成本的控制。此部分由技术人员提出。技术部还需要编写技术合同中与技术的相关部分,明确设备或结构的技术参数,并配以图纸和方案。

4 方案和图纸深化

项目签订后,根据合同的内容,项目技术负责人结合前期的图纸、方案和报价,召集经营人员、制造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认以下内容:整个项目的工期、施工图纸和方案的进度和时间节点、对质量和工艺的要求等。

会议记录由项目负责人整理后,发送相关人员并存档。

责任落实和方案确认后,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人员配置,进行方案和图纸的深化,提出材料购买申请单。注明零配件或材料的所有规格,数量和需要的供货周期。一式两份,技术部留一份,另一份交给采购部,材料申请单需归档。

5 材料采购

技术人员提出材料申请单交给采购部,在采购过程的技术方面的问题由技术部门负责此项目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采购部分负责价格的谈判和成本的控制。材料到货后,由仓库管理人员入库,采购的成本价格也由技术部负责人知晓,以便进行成本的核算。

6 工厂制造及预组装

生产技术部必须负责从材料进场到包装运输的全过程。大致流程和工作职责如下:

(1)材料进场后,检查材料的外形尺寸(是不是国标材料,规格型号对照等)、数量、有无缺陷。合格签字验收后,交给仓库负责人。为了保证设备或钢结构的质量,必须从材料进厂时就进行监控和管理。仓库管理人员无权随意验收材料,必须经过技术部技术人员和生产部工艺负责人同意签字,才能准许入库出库。

(2)钢结构和设备的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执行:放样、号料和切割;矫正、弯曲和边缘加工;组装和校正;焊接;制孔;涂装;验收。下面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必须由技术人员跟踪监控,有问题时加以纠正。具体的质量和工艺控制条款如下:

放样、号料和切割

1)放样或切割标准:切割截面与钢材表面不垂直度应不大于钢材厚度的10%,且不得大于2.0 mm。检测数量:抽查。检验方法:观察或测量。说明:原料钢板如有不平或扭曲,加工或焊接前应进行矫正、矫平。

2)放样或切割标准:钢材切割面或剪切面应无裂纹、夹渣、分层和大于1 mm的缺棱。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或测量。说明:钢材切割面或剪切面应无裂纹、夹渣、分层和大于1 mm的缺棱。这些缺陷在气割后都能较明显地暴露出来,一般观察加测量检查即可

3)气割和机械剪切的允许偏差应符合国家规范。检查数量:按切割面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个。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用钢尺、塞尺检查。

矫正、弯曲和边缘加工

1)矫正标准: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得大于0.5 mm,且不应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的1/2。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实测检查

组装和校正

1)运输、堆放和吊装等造成钢构件变形及涂层脱落,应进行矫正和修补。检查数量:按构件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个。检验方法:用拉线、钢尺现场实测或观察。说明:采取切实可靠措施,防止构件在上述过程中变形或脱漆。

焊接

1)焊缝应均匀,不得有裂纹、未熔合、夹渣、焊瘤、咬边、烧穿、弧坑和针状气孔等缺陷,焊接区无飞溅残留物。焊缝外观质量允许偏差见下表。检查数量:按同类构件数抽查10%,且不少于3个。检验方法:观察或现场实测。

制孔

1)C级螺栓孔(Ⅱ类孔),孔壁表面粗糙度不应大于25 um,其允许偏差应符合国家规范。检查数量:按钢构件数量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件。检验方法:用游标卡尺或孔径量规检查。

2)螺栓孔孔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国家规范。检查数量:按钢构件数量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件。检验方法:用钢尺检查。

涂装

1)漆料、涂装遍数、涂层厚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对涂层厚度无要求时,涂层干漆膜总厚度:室外应为150 um,室内应为125 um,其允许偏差-25 um.每遍涂层干漆膜厚度的允许偏差-5 um。检查数量:按构件数抽查10%,且同类构件不应少于3件。检验方法:用干漆膜测量厚仪检查。每个构件检测5处,每处的数值为3个相距50 mm测点涂层干漆膜厚度的平均值。

7 现场安装和调试

对现场安装进行技术指导,并记录现场安装的人工、机械费和材料费。

8 竣工阶段

完工后甲方要求做的交工资料和竣工资料,按甲方要求完成交与甲方,并存档一份。如甲方不需要交工资料,则需要技术部技术人员整理所有的图纸、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合同、报价和工程照片,存档并把纸质文档归档到一个文件夹。

所有项目完工后,需要填写最终整个项目的“项目直接费核算表”,即项目所有的实际的直接费。此作为项目的一个重要资料,为以后的经营报价、成本控制和工程质量的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电器设备故障分析和维护保养技术 篇1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各类高低压电器设备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电气技术的发展在极大地便利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同时, 也给电器使用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器设备一旦发生故障, 可能带来较大损失。下文将结合实际经验, 对电器设备的故障分析和维护保养展开讨论。

1 电器设备概述

电器设备是机关单位的重要资产之一, 计算机、网络机房、投影仪、打印机、音响、传真机等是正常办公的必要条件, 而照明设备、空调、饮水机等则是保障办公的生活用品, 稳压电源、UPS、碎纸机等是重要的办公辅助用品, 这些电器设备与单位日常工作密切相关, 一旦出现故障, 则可能直接影响单位工作的开展和工作效率。

上述各类信息复制、处理、传输、存储、演示设备是自动化办公的必备设备, 为了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应该积极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一旦这些设备出现故障, 应积极进行排除, 恢复正常的办公秩序, 这对于机关单位发展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2 电器设备的故障分析

办公用电器的结构复杂, 可能出现的故障也多种多样、不一而同, 故障分析应遵循“先易后难、从外向内、缩小范围、逐步排查”的原则,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常用的办公设备较多, 基于篇幅所限, 本文仅以工作中实际故障率较高的机房设备、音响为例, 来谈电器设备的故障排除分析。

2.1 机房设备的故障分析

机房设备的故障多与静电、温湿度、灰尘、雷击或硬件设备损坏有关。机房设备的故障排除法有:

2.1.1 自环定位法

自环定位法是排除中继、2M电路、PCM端机等故障最常用的方法。先进行自环, 如果自环后故障消失, 则故障可能是因为对端系统或传输环节导致的。如果自环后故障仍然不消失, 则考虑更换电路板和告警。

2.1.2 逐段排除法

逐段排除法就是找出所有与故障现象可能有联系的环节, 进行逐个排除。根据通讯传输的链路, 逐渐缩小故障范围, 从而查找出故障点, 逐段排除法的速度较慢, 但思路清晰, 易于查找。

上述两种方法是最常见方法, 还可以结合人工启动、逻辑复位、拔插单板、器件替换等辅助方法来进行故障排除。

2.2 音响设备的故障分析

对音响设备的故障分析应该在熟悉其工作原理、电路知识、设备原理等的基础上, 进行故障的排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2.2.1 替代法。

替代法与上文中逐段排除法方法基本相同, 即在某一个环节出现异常时, 通过用其他确认工作正常的源来代替, 观察异常现象是否存在, 以确认是否是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2.2.2 超越法。

超越法主要用于多级串联的音响系统中, 来准确判断故障所在位置。例如:某一音响系统出现有图形无声音的情况, 判断具体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时, 可以逐级检查, 首先将激光视盘机的音频信号输入音频功效, 如果音频信号输入后音响有声音, 则可以得出功率放大器和音箱没有问题, 再继续向下一个环节的均衡器和压限器排查。如果音频信号输入后音响没有声音, 则说明功率放大器和音箱可能有问题, 由于两个音箱同时发生故障的概率较小, 一般是功率放大器出现了问题。

3 电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在日常工作中, 要降低电器设备的故障率, 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非常重要。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该遵循“设备管理日常化, 维护保养经常化, 各项工作程式化”的原则。

3.1 设备维护保养的方法

3.1.1 预防检修。预防检修是为了预防故障而进行的检修, 主要

是进行定期检查, 每隔一个设备周期, 对可能出现故障并导致停工的电器设备进行检修, 发现事故隐患, 并及时进行修复和排除, 以避免因突发事故导致的损失。

3.1.2 例行保养。

例行保养主要包括设备的清洁、修复、润滑、更换陈旧零部件, 通过例行保养做好设备的防静电、防尘、防雷等措施, 有利于延缓设备老化、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 从而降低设备故障率, 降低修理成本。

3.1.3 性能改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电器设备研发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性能改善是指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整体优化, 例如:软件升级、采用新材料、更新设备、采用更优设计等, 以提升设备的运转能力, 提高设备性能。

4 提升电器设备的故障分析和维护保养水平的措施

4.1 设置专业的设备维护人员

设备的故障分析和维护保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作, 要求维护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以及丰富的维修经验。基于办公电器对于机关单位运作的重要性, 单位领导者应该给予充分重视, 配备专业的设备维护人员, 将设备故障分析和维护保养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

4.2 制定有效的设备故障分析和维护保养制度

应该通过严格的维护和保养制度, 来确保维护保养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首先, 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建立完善的档案制度, 对每一次的预防检修、例行保养和性能改善进行记录, 建立中长期的维修保养记录。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 可以对维护保养档案进行分析, 通过数据对比来分析设备运行状况, 总结设备运行规律。其次, 各个部门应该结合维护保养制度, 根据设备在工作、运营中的作用, 以及设备的复杂程度和维护难度, 来总结设备运行的薄弱环节, 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维护和保养制度。

4.3 贯彻实施严格的检查和考核制度

设备的故障分析和维护保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不仅涉及工作的各个环节, 而且电器设备的故障形态多样, 形式繁杂, 如果因为维护和保养不当而出现故障, 不仅可能带来较大的物质损失, 也给设备故障排查带来较大难度。严格的检查和考核制度有利于强化设备的维护和运行力度, 确保重要电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效率。例如, 有的单位按照岗位划分责任区, 要求责任人在相关的责任区组织“包出勤”、“包清洁”、“包设备完好”、“包维护”等活动, 以及“定职责”、“定维修”、“定检查”等职责分配, 并将相关考核结果与奖惩、升迁等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相挂钩, 实现“挂牌留人, 责任到人”, 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检查与考核制度尝试。

4.4 对职工的专业基础知识培训

设备安全人人有责, 要从根本上实现单位电器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 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职工具备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设备操作知识, 尽量降低因为员工误操作或电器基础知识缺乏而导致的设备故障。例如, 单位可以通过进行产品使用知识培训、电器常见故障排查技术培训、各部门电器设备使用经验交流等, 来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故障, 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自动化设备也在向着数字化、智能化、无纸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随着各类电器在各行各业使用的推广和普及, 电器设备的故障率也在不断增加。积极开展和研究电气设备的故障分析和维护保养技术, 依然任重而道远。

摘要:随着我国办公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各类现代化办公设备的应用也不断增多。办公设备依赖于各类自动化电器来实现, 现代设备的成熟程度与办公效率密切相关。文章以办公自动化中的常见设备的故障分析和维护为例, 具体分析了故障排查办法, 探索了设备维护的方法, 以期为电器设备的推广和发展服务。

关键词:电器设备,故障分析,维护保养,技术

参考文献

[1]袁书勇.电器设备的故障分析[J].中华民居, 2013, 7.

[2]樊亚宁, 刘小齐, 赵海涛.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 实现效益效率双赢[J].企业论坛, 2011, 10.

上一篇:口琴教学下一篇:肾病/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