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技术(共11篇)
设备管理技术 篇1
管理学家德鲁克曾提出著名的“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 而在于行”的观点, 明确指出作为管理科学的“管理之知”在管理实践中的局限性, 他说:“当管理科学首次出现时, 管理人员曾为之欢呼。从那以后, 出现了一种崭新的职业———管理科学家。他们有自己的专业协会, 有自己的学术杂志, 在大学、商学院中有管理科学这门学科, 但是, 管理科学却使人失望, 迄今为止, 它未能实现其诺言, 并没有为实际的管理工作者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事实上, 很少有管理人员重视它。”本文从“管理之知”、“管理之术”与“管理之道”的角度论述管理科学、管理技术与管理哲学的区别, 并试图说明只有“管理之术”和“管理之道”才是真正面向实践的管理智慧。
一、管理科学与“管理之知”
求真是科学的目的。按照传统的说法, 科学是用仔细的观察和实验收集的“事实”和运用某种逻辑程序从这些事实中推导出的定律和理论。科学概念的形成有其历史, 在这一过程中物理学家伽利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伽利略认为, 观察的事实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人们承认的宇宙模式, 但是, 在伽利略看来, 重要的事情是接受这些事实, 并且建立符合这些事实的理论——这就是科学, 科学问题起源于人类在认识世界中产生的困难。科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 在伽利略看来就是不断修正这些“宇宙模式”, 使之符合人们观察到的经验事实———这就是求真的过程。具体到管理领域, 管理科学是对管理现象的科学解释, 或者说, 管理科学的目的是在求真的过程中获得“管理之知”。
二、管理技术与“管理之术”
致用是技术的目的, 技术问题起源于人类在改造世界以符合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实际遇到的困难。技术问题产生于人类实际的或潜在的需要与当前条件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 也就是改造世界的实践目标与现有条件不足以达到目标的矛盾。解决问题就是想出方案, 想方设法加入主观努力、技术思考和物质手段, 以便达到目标。因此, 与科学问题不同, 要解决人们在改造世界中产生的矛盾, 就需要从现存的东西推理到现时还不存在的东西 (如技术工具、解决方案等) , 而不仅仅是对现存的东西进行解释。具体到管理领域, 管理技术的目的就是“致用”, 通过管理技术制定一系列的工具、手段、规则等来实现管理的具体目标, 这可称之为“管理之术”。
并不是所有“管理之术”都来自于“管理之知”, 企业家的创新, 也很少是从管理科学中推导出来的, 例如电子商务盈利模式、丰田的看板式管理方法等看起来都不像是从管理科学中推导出来的, 而更像一种结合了经验、文化与灵感的混合物。从理论自身来看, 一些极为重要的管理理论, 其产生过程也没有遵循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线性模型, 例如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就更像是一个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
三、管理哲学与“管理之道”
在管理科学、管理技术与管理哲学的关系中, 作为“管理之术”的管理技术并不全部都来自于作为“管理之知”的管理科学, 这阐明了德鲁克“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 而在于行”的逻辑基础, 然而, 是不是作为“管理之术”的管理技术就能完全把握管理的本质呢?这需要我们从整体论的角度来认识管理。
整体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 可以追溯至亚里斯多德, 同时它也是东方自然观和思维方式的基本特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整体论, 但各种整体论所共识的基点是“非加性”, 即整体不是部分的加总。基于非加性, 当我们逐一清楚了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之后, 也许我们仍然不能实施管理, 再往下一层, 当我们弄清楚了SWOT、环境、目标之后, 也许我们仍然不能实施一个完整的计划, 换言之, 管理是一个整体。从“管理之知”的角度看, 管理不等于有关组织行为、战略、营销、财务知识的简单罗列;从“管理之术”的角度看, 管理并不是所有细碎的管理规则的叠加。
管理作为一个整体, 其中的因果关系是极为复杂的, 多种原因与结果关系共存, 存在着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和多因多果等现象。在自然界中, 同样是适应自然界的水生环境, 自然界发明了几乎无限多的水生生物, 它们的身体结构存在无线差异。而在管理实践领域, 同样是适应市场竞争, 企业家们可以发明出多种多样的应对方法, 它们绝不是某一领域知识或规则的简单叠加或复合。换言之, 当进入到一个企业的整体环境里,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以前在组织行为、战略等各个分支领域内的知识或规则的适用性。
另外, 在传统的管理科学中, 我们通常强调上行因果关系, 上行因果关系的本质是从部分来解释整体, 认为整体是由部分所构成, 因此, 整体的因果关系能够分解为部分之和。然而, 在整体论中, 还存在由整体到部分的下行因果关系, 例如, 在社会中人的行为受社会道德与规则的约束, 主要约束力不是生理或心理因素。所谓下行因果关系就是处于低层次的所有过程受到高层次规律的约束, 并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因此, 管理的研究应该从整体的“管理之道”下行至“管理之知”和“管理之术”, 而非相反。
佛学意义上的“道”, 有几个含义, 其一指的是“能通”的意思, 即达到目的的途径, 例如通向天、人、阿修罗的是三善道, 通向地狱、恶鬼、畜生的是三恶道;其二指的是真理;其三指的是修行的方法。道家将“道”提升为万物的本体和来源, 这刚好符合整体论中的下行因果关系, “道”虽然难以精确说明, 但是, “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 其中有物, 其中有精”。从这个意义上, “管理之道”就是对管理作为一个整体的规律性的理解, 它包括对管理的本源、根本目的和根本手段的追问, 因此, 对“管理之道”的探寻属于管理哲学的范畴。
作为强还原论者的温伯格强调:你若想弄懂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那你就必须弄懂基本粒子为什么会是它们现在这个样子。现代物理学已经证实温伯格观点的错误性, 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性具有内廪的特征, 著名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就是关于微观粒子不确定的极好表达。只不过大量微观粒子的运动在常态下的统计现象, 才导致在宏观世界中我们经常感受不到那种不确定性, 即便如此, 复杂系统所揭示出的混沌、突变仍然经常提示我们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曾经被认为是自然科学基石的物理学尚且如此, 涉及到人类社会活动的管理领域也理应如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 管理哲学虽然宏大, 虽然不体现为细节的“管理规则”或“管理知识”, 但管理哲学是直面管理实践的。因为“管理之知”和“管理之术”面对的都是管理的某一部分, 现实中的管理者不可能只面对部分, 如同医生面对的不是心、肝、肺而是人的身体, 管理者天然面对的就是一个整体。因此, 作为管理哲学研究对象的“管理之道”与“管理之术”一样, 具有现实实践价值且随着管理者的级别越高实践价值越大, 因为越是高层管理者, 越要从整体上把握一个组织。
管理哲学视角下的“管理之道”因为面对的是一个整体, 因此从其表现形式来看, 肯定是区别于“中层理论”的一种“宏大理论”。“中层理论”与“宏大理论”的区别是著名社会科学默顿在1968年提出的。默顿对以社会学理论总体系为目标的“宏大理论”批判道:这种社会学一般理论足以囊括观察到的社会行为、组织和变迁的所有细节, 并且足以指导研究者注意经验研究的一系列问题, 我认为这是一个不成熟和有害的信条, 我们还未准备好, 还没有做出充分的准备工作。因此, 默顿的策略是: (1) 创立可推导出能够接受经验研究的假设的特殊理论; (2) 逐步地而非一蹴而就地发展概括化的概念体系, 既能够综合各种具体理论的概念体系。
然而, 从整体论的视角来看, 若干“中层理论”的累积并不能形成一种掌握全局的综合性理论, 默顿关于逐步地“由中层理论建立宏大理论”的设想就普遍的社会科学而言并没有实现,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 还没有一种宏大理论是依靠不断地累积中层理论而实现起来的, 相反, 大量的中层理论假设是在已经存在和不断出现的宏大理论的启发下而建立的。这足以说明, 我们不能累加“管理之知”与“管理之术”而成“管理之道”, 我们应该从哲学的角度展开对“管理之道”的研究, 这就是管理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孙耀君, 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2]吕力.管理学如何才能致用———管理学技术化及其方法论[J].管理学报, 2011, (6) .
[3]吕力.中国管理哲学的恢复与重建[J].管理观察, 2010, (24) :28-29.
[4]陈义孝.佛学常见词汇[M].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 2003.
[5]温伯格.自然本性与还原论[J].江向东, 黄艳华, 编译.现代物理知识, 2003, (5) :3-7.
[6]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M].唐少杰, 齐心,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6.
[7]吕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根本性问题与作为系统反思的元管理研究[J].管理学报, 2012, (4) .
设备商:技术和技术之外的较量 篇2
3G的喧嚣裹挟着设备商们行进的步伐。与2008年的通信展“3G没来却话LTE”相比,2009年,通信展台上的设备商们无疑务实了很多。这一年,变数诸多。无论是技术进展趋向、业务种类,以及市场格局,即使没激烈蜕变,也都暗潮涌动。这一切,让已经波澜起伏的通信产业,变得更为错综复杂。
从固网到移动,从2G、3G到LTE,今年设备商的业务展示让参观者很难从中找到某一个重点。由于三大运营商都展开了全业务运营,全产品线的业务展示就是今年设备商最大的特点。但多种技术形式之外,LTE依然星光灿烂。
LTE:优质网络转化为网络价值
就在通信展刚结束不久的9月底,高通宣布其全球第一颗LTE芯片的工程样片问世。而在通信展期间,爱立信的技术专家也宣布一个最新的消息,美国运营商Metro PCS选择瑞典爱立信部署其下一代移动宽带网络,将于2010年推出LTE服务。这是爱立信继Verizon Wireless后,拿下的第二份美国LTE合同。诺基亚西门子的展台展示了OSC/DLDC,将LTE技术的某些部分应用在现有的GSM网络上。确实,通信展上几乎所有主流设备厂商的展台上,LTE都被放在了最显著的位置。
看起来,LTE已经是全世界事实上最主流的4G技术的走向。这项由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华为等巨头开发的技术,已经获得世界上主要电信设备商的支持。但也有人指出,LTE将在未来若干年内都会是通信界里一个时髦名词,现在,演示过多的LTE对通信厂商目前的市场销售并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技术的演进方向确实是一大焦点,但从网络自身来讲,技术并不代表一切。看起来,LTE无疑是当前最优质的网络,但如何将优质的网络技术转化为优质的功效,将网络价值充分的挖掘出来,却是更重要的。“基于这样的思路,基于这样的价值链和商业模式,我们做了深入的思考,未来的网络该怎么走,什么样的网络可以让运营商把价值发掘出来,什么样的网络可以让运营商依赖这样的网络创造更多的向两端延伸的的价值。所以,我们就提出了这个概念——高效能的网络。”上海贝尔解决方案副总裁刘永春认为。
寻找杀手级应用
杀手级应用,这是从3G一开始,就被激烈谈论的话题。也是包括电信运营商、设备商等产业链各方都热衷寻找的答案。因为,按照2G时代的经验,只要找到了产业的杀手级业务和应用,就等于寻得制胜的法宝。20年的时间里,从模拟到数字,从3G到LTE,宽带引入让运营商和设备商们都变得茫然。2G杀手级业务被定义为短信,2.5G时,定义的是彩信,但3G时代有着太多的业务种类,以至于根本无法定位。
“3G杀手级的应用,不会像2G、2.5G一样,是某一个应用,在3G时代,整个业务体系的变化是非常深刻的,它应该是从少量的大业务向大量的小业务体系转变。通信业务的发展需要个性化的服务,这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总工庾志成认为,尽管在2G、2.5G时期,许多3G的应用和业务已经产生,但其提供的业务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和3G完全不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网络的传输速率不断提升,成本逐渐降低,从而带来业务对用户体验的巨大提升。
从少量的大业务,到大量的小业务,给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这恰恰符合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转变的规律和特征。可以说,3G创造了电信业的范围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设备商和运营上们都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姿态,以应对未来的新业务和新经济形态。
除了对业务种类的迷茫,移动互联网的进入,设备商也有了另一层的困惑。“宽带引入以后,业务的门槛降低了,我们不知道一个人在什么时间点就能创新出一个业务,而且这种业务能够跟LTE进行挑战。”中兴通讯TD产品市场副总经理姚磊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业务的边界已经变得非常模糊了,因为门槛降低了,似乎谁都可以进入,大家之间已经没有界限。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成为设备商们必须思考的问题。设备商市场格局变化
2009年的全球电信设备商风云变换。新年伊始,3G发牌,这对于几乎所有的国际主流电信设备商来讲,都影响深远。全球三大主流3G标准,正式在中国电信市场确立其地位。对中国的3G大饼,当时的瑞银在其研究中这样表达着兴奋和期待:“中国的TD-SCDMA、WCDMA和CDMA2000,未来的资本支出是从零开始的,故而中国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市场,在可以预见的2009年以至更长远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几乎容纳了全球除WiMax外,从2G到3G领域最主流的网络:GSM、CDMA、WCDMA、TD-SCDMA。”
机遇、竞争、格局重建,种种激烈的变数都飘荡在这片不见硝烟的土地。爱立信、思科、诺西、摩托罗拉、华为、中兴……这些全球显赫的设备厂商们纷纷发力,以期在这块巨大的蛋糕面前,不至错失了大好机会。但也在年初,电信业百年老号北电网络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其通过出售资产实现重组新生的道路走得并不顺畅,破产保护期限一延再延。最终,其无线网络部被爱立信以11亿美元的高价购得。其余业务,也沦为相继被瓜分的境地,曾经的设备巨头就此陨落。而爱立信在LTE和无线领域实力大增。
但在中国市场,爱立信却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本土的设备商华为、中兴,在国际市场纵横多年,早已羽翼丰满;而后继的大唐电信、上海贝尔等,在TD领域,也来势凶猛。据全球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近日发布《中国移动网络设备商市场份额》研究报告,综合三大运营商招标结果,截至2009年8月份,中兴获得国内3G市场36%的最大份额,累计61万载频,在TD-SCDMA及CDMA2000上均列首位,在WCDMA上位列第三。另外一家国内厂商华为则以30%的综合市场份额位列第二。
“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尽管国际上一些老牌的电信系统设备商明显地在走下坡路,很有名的制造商公开宣布破产了,相比之下,国内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可以说是越战越勇。”在通信展之前,王建宙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已这样表示。今年的设备商展馆,华为、中兴、大唐、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烽火等设备商占据了大部分展位,外资设备商只有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思科等少数几家。
就目前中国的3G市场而言,中兴、华为、大唐等国产设备商在TD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了80%以上,在WCDMA和CDMA市场的份额也远远超过50%。对于爱立信和诺基亚西门子而言,相对全球其他萎缩的电信市场,中国市场仍在其收入中占有重要比重。
格局变动下,市场在发生着激烈的变化,曾经由制造方主导的全球通信市场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消费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消费端主导业务创新的端倪已非常明显。
石化设备风险管理技术 篇3
设备风险管理
DNV GL (挪威船级社) 针对不同阶段的装置设备提供多种过程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技术, 如图1所示。例如, 在设计阶段可开展QRA (Quantitative Risk Analysis, 定量风险评价) 、HAZOP (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SIL (Safety Integrity Level, 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 等风险管理工作, 在运行阶段开展RBI (Risk Based Inspection, 基于风险的检验) 、RCM (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 、SIL等工作。
设备风险管理的主要核心为基于风险的管理技术 (Risk Based Management, RBM) 。DNV GL通过总结自身的设备风险管理经验得出, 对风险的认知和管理要比减少和消除更为重要。将RBM运用到设备风险管理上, 通过确定整个风险中需要改进的特定部分, 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可降低安全风险。针对石油化工行业内的设备设施, 按其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应采用不同的风险管理技术方法。如图2所示。
相关技术
基于风险的检验——RBI
RBI即基于风险的检验。其最初由DNV GL开发运用于海洋平台的管理, 现已在国内外的石油化工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美国石油协会 (API) 和DNV GL制定了API RP581—2008《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 其为API RP 580—2009《基于风险的检验 (RBI) 推荐做法》的基础。前者给检验提供了定量分析方法, 后者规定了检验的相关最低标准。
RBI技术主要针对静设备及管线, 这类设备的完整性易受某些损伤机理的影响而逐渐恶化。失效风险的计算来自于2个因素——失效可能性和后果:
风险 (R) =失效可能性 (Po F) ×失效后果 (Co F)
RBI定量分析的过程, 是先根据所有可能导致静设备及管线损伤的机理, 计算出失效可能性的大小, 同时计算出损伤所致的内容物泄漏的失效后果, 再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相应的风险大小。而后, 根据风险的大小对设备进行风险排序, 作风险矩阵排序图, 确定检验的优先次序;根据风险可接受准则、风险的大小和未来的发展确定检验日期和周期;根据损伤机理推荐有效的检验方法和检验位置及范围。
在设计初期, 可用RBI技术对工程材料、腐蚀监测布局、工艺关断的位置及数量进行评估, 以检测所采取的手段、屏障是否能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另外, 可通过RBI技术了解装置的风险等级, 为将来的设备管理制订检验管理计划。
在运行阶段, 要执行RBI制定的检验和腐蚀监控计划。通常在一个装置中占10%~20%的高风险设备项所占的风险达整个装置总风险的80%~90%。通过RBI分析, 可以识别出这些高风险设备项, 从而制订有效的检验策略, 达到风险和成本的优化。
RBI技术为企业合理分配检维修力量提供了基础, 同时可帮助企业持续改进设备的维护检验管理。通过合理使用检维修力量, 企业既可以避免高风险设备的失修, 实现生产安全, 又可以避免低风险设备的过度维修及过量停车, 造成检维修资源的浪费及停车经济损失。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
RCM即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技术主要针对动设备, 如:泵、压缩机、电器和仪表以及静设备的维护维修问题。它是建立在风险和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 系统地对装置进行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 进而定量地确定设备在每一故障模式下的风险及失效原因, 识别出装置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 从而对设备的异常工况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制定出针对失效原因的、可降低风险的维护策略。
传统的维修观念认为, 装置失效与时间有直接关系, 缺乏“潜在故障”观念。目前, 国内石油化工行业针对设备设施的检验维护多是基于以往的经验, 多停留在“定时计划维修”的层面, 忽视了故障的潜伏性, 对设备的经济性、安全性以及潜在失效风险的综合考虑不足。许多企业检维修力量的投入与所维护设备的风险等级不相称, 造成维修过度、维修不足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维护行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经验性。而RCM则以FMEA为基础, 不单纯以时间作为设备检维修的划分节点, 把可能产生的故障扼杀在潜伏期。
通过系统地分析设备的失效模式、失效影响及失效原因, 企业可以制定出经过可靠性优化的、有效针对失效根本原因的维护维修策略;完整和系统地评估装置的风险大小, 识别出高风险项目, 建立有针对性的维护策略, 以降低装置整体风险和提高可靠性。实践证明, RCM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并降低检验维护成本。现在, 该技术已在国外大型石油公司如埃克森美孚、康菲石油公司等成功应用。
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SIL
石油化工行业使用了独立于过程控制系统的安全仪表系统 (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 SIS) 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SIS包括了安全联锁系统、紧急停车系统和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检测保护系统等。在正常生产时, SIS处于休眠或静止状态, 一旦生产装置或设施出现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情况时, SIS便会自动控制生产设备停车或自动导入预定的安全状态。从国内外多起事故来看, SIS的拒动或设置不当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生产事故。
SIL即安全完整性等级。SIL评估方法是按照绝对风险准则, 对SIS进行风险分析的。为保证SIS的可靠性, 要求在对安全联锁系统、紧急停车系统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做SIL评估。根据失效产生的后果及风险, 将安全仪表功能 (Safety Instrumented Function, SIF) 划分为不同的安全完整性等级 (SIL1~SIL4, 最高为4级) 。针对不同的安全完整性等级, SIS在设计、制造和操作维护等方面会有不同的技术要求。针对石油化工行业装置中的单元、系统、设备设置的SIS应以IEC61508《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系统的功能安全》 (Functional Safety of Electrical/Electronic/Programmable Electronic Safetyrelated Systems) 及IEC 61511《过程工业领域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 (Functional safety——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s for the process industry sector) 标准为基础, 进行可靠性等级划分, 进而确定相应的采购、维护、运行和监控计划。
通过SIL评估确保装置中SIS的SIF (安全仪表功能) 设置是基于风险的, 使其与其他安全保护措施相辅相成, 同时减少针对低风险设备设施的保护费用。将充分降低风险作为SIS设计的一部分进行考量, 并将其延伸至整个安全寿命周期内, 对运行装置内的SIS按照安全需求给予充分维护。
结论
设备维修管理技术 篇4
开课信息: 开课日期(天数)2014/9/20-21上课地区 湖北-武汉市 课程编号:KC7358 费用 3580
更多: 无
招生对象
---------------------------------
运作经理、设备经理、工程经理、生产经理、维修主管、设备维修工程师等各相关部门经理和主管
【主办单位】中 国 电 子 标 准 协 会 培 训 中 心 w w w.W a y s.O r g.C n
【协办单位】深 圳 市 威 硕 企 业 管 理 咨 询 有 限 公 司
课程内容
---------------------------------
课程背景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与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用更多的设备代替人工操作,设备在企业的经营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现实工厂中,作为设备主管或生产主管,你是否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设备故障多,检修时间长,影响了正常生产;
有检修计划,但生产任务紧张,设备根本停不下来;
设备部门每天在抢修设备故障,成为救火队;
维修不能及时,不能彻底,重复的故障多次发生,而不得解决
操作工缺乏培训,不遵守操作规程,甚至野蛮操作;
设备不清扫,不加油,损坏严重,急剧恶化;
设备故障率高,完好率低,设备综合效率OEE不足50%
如果你也面临如些困惑,如果你希望设备故障率大大降低,如果你同样期望“零故障零不良”不再成为梦想,那么请您关注冠卓的最新课程“设备维修与保养高级实战研修班”。本课程将通过实例,让学员掌握设备管理的策略管理工具,学会应用分析工具解决问题等现代
设备管理的策略。
课程对象
运作经理、设备经理、工程经理、生产经理、维修主管、设备维修工程师等各相关部门经理和主管
课程目标
通过培训,学员应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理解设备维修和管理的理念,建立设备寿命周期管理思想,从而能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行动,科学开展设备综合管理。
掌握评价和衡量设备管理的指标体系,培养分析设备运行指标的能力,具备改善设备运行状态的正确思路。
了解现代设备的维修方法,根据自己企业的状态和特点,选择和创造符合企业需要的设备维修模式,提升企业的设备维修水平。
掌握预防维修的管理方法,通过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配合,建立综合的设备管理体系。学会润滑管理和现代故障监测和诊断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设备管理的技能和水平,从而减少浪费,达成减低成本和提高效益目的。
学习设备计划保养的方法,掌握设备保养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手段,提升计划保养的能力。
课程内容
一 设备管理概述
设备管理的定义
设备管理的一般概念
设备管理工作的认识误区
二 设备管理理念指标体系
设备的综合管理
设备的前期管理
设备的后期管理
设备维修的组织形式
设备的更新和技术改造
衡量设备状态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案例和改善
三 设备维修方法
设备维修的发展阶段
设备维修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预知维修到状态维修
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
全面计划质量维修
适应性维修
可靠性维修
风险维修
四 预防维修管理
设备零故障预防模式的基本概念
建立设备零故障预防维修管理模式
建立设备点检定修制度
开展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TPM活动
TPM活动案例
五 设备润滑管理
润滑系统的概念分类
润滑系统的设计
润滑系统的选择原则
润滑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润滑注油标准的制定
教育和任务分担
目视化管理
案例分析
六 现代故障监测和诊断
设备诊断的定义
设备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
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分类
现代故障监测诊断技术手段
七 设备的计划保养
设备计划保养的计划安排
进度安排
进度跟踪及总结
设备保养的关键路径及效率提升
案例分析
八 设备的管理策略
建立旨在减低设备维修的总成本的设备策略
设备改善的策略工具
案例分析
九 设备人才的培养
讲师介绍
---------------------------------
张海博老师
教育及资格认证:
高级讲师;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
讲师经历及专长:
现任某大型中外合资企业副总经理;曾任某大型电子元器件公司工场长、技术部、制造部、设备部经理,主要从事生产管理和制造生产用的非标设备、模具的设计、制造工作,及企业
管理改善的推进工作;
张老师掌握现代高科技制造业的生产、设备、技术、品质、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并具有丰富的实务操作经验。多次赴瑞士、日本、韩国研修生产、设备、机械制造和品质管理,对现代管理理念和中国的生产管理实际的结合有自己的见解和心得,善于发现现场的细节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善方向。
张老师擅长的课程有: TPM,工厂设备维修管理,解决设备/技术问题的方法(FEMA)、精益生产管理、精益6SIGMA等
培训客户及培训风格:
张老师培训过众多知名企业,其中有:
机械电子:日立电气,日立电梯,通力电梯(中国),大金空调,西门子电气,上柴股份,纽曼泰克(无锡),高力(江阴),ABB合肥,NEC(中国),和晶科技,格兰富水泵,东陶,江苏开德,利莱森玛电机科技,圣班戈磨料,法尔胜光子,微密科技,苏瑞普科技,布勒机械,实达精密不锈钢,艾默生传导系统,爱立信熊猫,宁波信虹精密机械,思源电气,NSK昆山,凌云股份
生物化工:拜尔作物科学,日之升新技术,妮维雅,嘉里特种化学,优耐得,艾瑞生物,宁波乐金,江汉石油,大亚科技,三爱富新材料,戴铂新材料,玛努利液压,威孚环保,克鲁勃润滑,阿科玛高远,上海联景,苏尔寿,奥麒化工,瑞好聚合物,三菱材料(南通)食品医药:阿斯利康制药,西安杨森制药,柯惠医疗,第一三共制药,中智药业,佰加壹医药,旭化成医疗器械,微创医疗器械,上海顶誉,常州方圆制药,湖南中烟工业,安琪酵母,山东佳美,百事(中国),光明乳业,嘉里食品,燕京啤酒,民生药业集团,福娃集团,汽车船舶:一汽集团,联合汽车(博世),腾龙汽车,贺利氏催化器,东风(十堰),三花汽车控制系统,宜昌达门,相信制动系统,水星海事,劳伦茨橡胶制品,众力汽车部件,阿克苏诺贝尔,小松机械,现代摩比斯,达南美克,马瑞利动力系统,韩泰轮胎,卡斯马汽车系统,其他:紫丹印务,高力特照明,诺斯克纸业,紫日包装,茂莱光电,雷胜塑料包装,福庆木业
设备管理技术 篇5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管理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不断研发和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生命力。而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的技术研发人员。因此,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加强技术研发人员的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高新技术企业及技术研发人员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的特点及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管理的策略。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高新技术企业。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识,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念。本文认为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域中运用当代最新的前沿科学技术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开发及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它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及应用等领域。一般来说。与传统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收益、高创新和高风险的特点。
2、技术研发人员。技术研发人员定义为在企业中负责研制、设计、开发新产品、更新换代产品及提供技术专利或技术支持的人员。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研发人员,属于典型的知识型员工。其本质特征是他们拥有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创新知识和创新精神,这种技术创新知识和创新精神与企业的其他资源相结合,能够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带来利润和市场。
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的特点
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研发人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大多受过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具有较高学历,掌握特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由于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缘故,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大多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如开阔的视野、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等。
2、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通常具有较高的需求层次,往往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为此。他们很难满足于一般的事务性工作。而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并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渴望通过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个人才智,实现自我价值。
3、高创造性和自主性。与体力劳动者简单机械的重复性劳动相反,与一般脑力劳动者从事的较低层次的脑力劳动不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从事的是创造性劳动。他们依靠专业知识和运用头脑进行创造性思维,并不断形成新的创新性成果。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更倾向于拥有宽松的、高度自主的工作环境,注重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而不愿象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一样被动地适应机器设备的运转。受制于物化条件的约束。
三、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的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对技术研发人员的需求把握不准,激励方式需要优化组合。许多高新技术企业没有针对不同技术研发人员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需求分析。因此。造成了对技术研发人员的激励重点不突出。对象不明确。企业激励手段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最终导致激励不当和“放空挡”的现象。
2、“马太效应”现象严重。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研发人员的激励管理中,总是局限在技术带头人或个别优秀人才身上,只要有机会。各种奖励和荣誉都往他们头上戴。这种“马太效应”式的管理,容易使其它技术研发人员心理失衡,挫伤他们的工作热情。
3、以职论赏,行政激励。高新技术企业往往把优秀的技术研发人员调整到管理或领导岗位,这样一方面使这些优秀的技术研发人员放弃了自己的专业。浪费了人才;另一方面,这种以职论赏的管理方式容易造成人才错位,甚至会给企业管理带来更大的麻烦。
4、强调一般使用。忽视培训与开发。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研发人员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知识经济时代,培训与教育也是高新技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条件。我国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在对技术研发人员的培养、培训和持续学习上,显得滞后和力度不够,对技术研发人员潜力的开发力度不够。
四、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的管理策略
与传统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依赖于企业的研发能力。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均取决于技术研发人员的状况。由于技术研发人员的鲜明特征,就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不断通过技术研发人员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的管理,既要符合有关企业的基本理论,又要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能够反映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研发人员的特质要求并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和潜力。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的特点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技术研发人员的管理:
1、形成有效的薪酬机制。国内学者张望军等研究人员从对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润讯通信发展公司、中国公用信息网、信息产业部信息化工程总体研究中心的150名技术研发人员实施了“创新型企业员工激励要素调查问卷”。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中国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第一位的是“工资报酬与奖励”。
因此,在高新技术企业。高薪对技术研发人员的激励意义不容忽视。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仅是吸引和留住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的前提,也是其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重要基础。在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薪酬已不再是简单的收入分配问题。而成为人才价值实现的一种形式。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的薪酬包括基本工资、业绩奖金、股权报酬等。
2、建立公平、科学的激励机制。虽然少数优秀的技术带头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贡献巨大。但是高新技术企业不能忽视一般技术研发人员对企业的贡献。高新技术企业应该依据技术研发人员对企业的贡献。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每位技术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另外,技术研发人员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是其价值所在。如果放弃技术研发人员的核心能力,而将其放在管理或领导的岗位,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损失。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该科学利用技术研发人员的专业特长,不断挖掘其专业潜能,发挥其核心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高新技术企业同一般企业一样,发展阶段可分为萌芽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具有不同的战略重点,因而应采取不同的技术研发人员管理策略。
萌芽期是创业者人力资本的积累期,此时企业只是一个概念并未实际存在。这里不作讨论。
初创期,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重心是技术创新。该阶段技术研发人员的工作压力比较大,而且技术研发人员的技术成果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此阶段企业应给于技术研发人员较积极的鼓励政策和较宽松的发展空间。
成长期,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重心是市场创新。该阶段企业处于快速膨胀期,企业的业务量迅速增加,技术研发人员的数量也增加。技术创新仍是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在给予积极的薪酬激励的同时,需要注意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稳定期,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重心是管理创新。该阶段高新技术企业日常技术维护的工作量增加,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相对减少。在此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增强企业发展的持久力。
衰退期,高新技术企业与一般企业一样。保持基本的技术维护工作尽可能获取较多的利润成为重点。在此阶段,企业保留基本的技术维护人员即可。
4、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培养和造就良好的企业文化,营造宽松融洽的人际关系环境,使技术研发人员能够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应该能体现技术研发人员所具有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责任感的特点,这种文化应该具有鼓励创新、允许失败、敢于负责的特征。只有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高科技企业的技术研发人员才能放开手脚开拓工作,使自己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另外,高新技术企业应培养学习型文化。创造更多的技术研发人员非正式交流机会,通过多种渠道和平台加强技术交流和情感交流。从而增进他们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同时创造更多的隐性知识转移的机会,使技术研发人员所掌握的关键性的隐性技巧、诀窍和经验等。采用个人化的方式与其他技术研发人员共享,从而降低技术研发人员离职带来的风险。
四、结论
线路设备的维修技术与管理 篇6
1 铁路线路设备修理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1.1 必然性
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的铁路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新型设备的应用给线路设备的维修养护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对线路设备的维修养护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铁路行车安全的必要措施,传统的“检养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新型铁路,采用更先进的维修养护技术势在必行。
1.2 统一性
目前,线路设备的维修技术不断提高,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该体系不仅适用于铁路方面,同样适用于公路、桥梁、隧道等方面。随着铁路应用的微机化、信息化不断加深,线路设备的检查和维修速度明显加快,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1.3 多元性
该设备的维修体系不仅包含设备的维修技术,还包含设备的检修模式和方法,以及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从传统单一的维修技术转变为了多元性的维修模式。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可以使铁路道岔提速和使轨道结构强化提速;可以使隧道以及桥梁的结构更加完善,使列车在桥梁和隧道中行驶的安全系数更高。该体系为铁路提速和行车安全提供了多元素的技术支持。
2 设备修理技术控制及管理的重点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很多行业的变革和进步,铁路运输行业同样受到了影响,许多新型的高科技应用将线路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带到了新的高度,可在实际线路设备维修技术控制及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重点问题,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分别为维修人员的专业性欠缺,维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项线路设备资料无法及时更新以及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的不完善。
2.1 维修人员的专业性欠缺
铁路运输系统是一个精密的系统,其不同线路设备都有自身的不同用途,新设备的应用,使得维修人员应该采用新型专业的技术对其进行维修养护,但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时间短,维修人员在技术的掌握上还可能存在一些偏差,导致维修工作所需的时间长,或维修人员未及时掌握新技术,无法完成新型设备的维修工作。在管理方面,应对维修人员进行督促,使之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性,为维修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2.2 维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铁路运输系统常常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只能在停止运行的线路上对列车进行维修和养护,一些列车在运营过程中发现线路设备有问题,但在不影响正常列车行驶的状况下,常常是在列车结束运行后再对线路设备进行维修养护,这样给维修工作带来了困难。由于列车的运行间隙不会太长,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维修工作,导致维修人员在线路作业时常常处于时间紧、任务重的状态下,这对维修人员是一种考验。
2.3 各项线路设备资料未及时更新
我国铁路部门开展线路设备的统计间隔较长,通常为一年两次,甚至一年进行一次线路设备统计,导致各项线路设备资料未及时更新,给维修人员的养护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
2.4 管理机制和制度不完善
开展任何工作的前提,其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铁路部门也是相同的,个别部门未设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将导致维修工作无法有序开展,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3 改善措施
3.1 加强对铁路设备的检查
由于铁路设备线路运行具有的特性,通常在检查工区检查线路时的工区人员较少,且文化水平偏低。同时,应扩充队伍力量,实现新旧制度的交替,外业有技术专家检查病害,负责检查铁路线路中的相关设备病害问题,比如铁路线路平面现状、线路纵断面的平整性、线路动态以及钢轨状态等。内业有“90后人员”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以此进行有效结合,为保养工区提供第一手设备病害资料。通过对线路设备的内、外业管控,有效地了解了线路中各个环节的工作状态,加强了对线路状态的检查,又有效地分配了工区人员的“特长性”,真正掌握了每一段铁路设备的现场状态。
3.2 加强线路设备的维修技术
线路设备维修涉及的范围较广,比如线路、道口、桥涵的维修,清挖道床翻浆,保证线路道床有良好的排水性,对防护设备以及排水沟等设施进行维修和养护。此外,对线路的调整包括了线路的应力放散、调整轨缝、矫正轨底坡以及改变轨矩等。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维修工作均以周期进行,周期对线路进行巡检、周期对线路进行维修、周期对线路进行大中修等,加强对线路设备的维修,提高维修效率和维修质量,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是铁路今后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性。
3.3 完善我国铁路的线路维修技术
我国的铁路行业发展迅速,维修人员的技术常常与设备的先进性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提高维修人员的维修技术,提高线路设备的维修效率,保证线路设备的维修质量,并改善管理方法,实现对铁路线路设备维修的合理资源配置,使维修工作可以正常、有序开展,进一步将铁路线路设备维修规范化,从根本上改善维修技术和管理方法,使之实现效率最大化。
4 结束语
铁路的线路设备维修技术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性与铁路线路设备维修技术水平密不可分,先进的维修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故障位置的精准维修,而落后的维修技术不仅会延长线路设备的维修时间,且无法切实保证线路设备的安全性,采用优质的维修技术还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根本上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铁路的行车安全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也关系着铁路事业能否正常、有序的发展,做好管理工作,合理、有效的管理可以使铁路的线路设备维修技术落实到实处,为铁路的安全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燕沛君,袁长卿,黄守刚.浅谈铁路线路设备的修理技术以及管理工作的开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0).
用电管理技术及用电检查管理 篇7
1 用电管理技术特点及现状
1.1 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强
用电管理技术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用电管理专业人员需要具有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达到一定的学历,同时要对培训经历、专业水平、专业工作经历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具有专业知识的用电管理技术人员,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所具有的专业特长,有效提高用电管理效率,进而减少电能的直接和间接损耗,更好地提高能源利用。作为用电管理专业人员需要加强节能管理,同时提高用电管理的效能,用电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以及技术水平,以便为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用电管理工作人员在用电管理技术的应用中需要进行专业的用电培训,熟练掌握电费电价、业务审核等工作流程,在电力系统日常工作中起到业务指导和业务把关的作用。总之,电力技术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过硬的专业水平。
1.2 实践性强,与基础管理联系密切
用电管理技术与电力系统的基础工作密切相关,紧紧围绕这电力系统基础工作,是为电力系统基础工作服务的,用电管理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以保障安全、稳定用电为前提,积极开展用电管理技术宣传、培训活动,以促进电力系统科学管理为目标,合理进行基础管理工作,为其他任务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对用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督促其进行相应的改进,有效减少电力系统的故障率,促进电力系统整体水平的提升,为人民提供更加稳定的用电服务。
2 用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用电用户与用电管理工作人员管理不够统一
电力系统的最终使用者为用电用户,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有时对于用电设备的安全定期检查等工作不够重视,与用电管理工作人员产生矛盾,导致用电管理困难。电力系统中包含众多的用电设备,用户用电设备时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户电力系统中的电气事故会对整个电网的稳定运行产生影响。
当前,用电管理主要进行的时检查及监管,而用电用户对此可能会产生消极情绪,对用电管理产生隔阂,随着供电企业职能方向的逐步转变,现在供电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从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逐步向合约条款的平等约束管理方向转变。管理者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管理供应服务,使电力网络安全管理逐步成熟,从而使电力企业安全管理防范体系逐步从主网开始向配网推广。
电力管理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用电检查管理工作。由于用户配合用电检查的意识并不强,用电检查工作人员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提出意见时,往往用户不予配合导致供受电关系逐步恶化,不利于用电检查工作的展开。受到地方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人对设备隐患总是抱有侥幸心理得过且过,总是以经济利益为上,而对用电检查工作不予配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2.2 用户用电过程中违法、违约行为频发
用电户在用电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往往会存在侥幸心理,进行窃电以及违约用电行为,随着社会发展,窃电手段越来越隐蔽,具有高科技的特点,给用电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客观上增加了用电检查工作实施的难度。同时,由于窃电与违约行为具有一定的时间上的延续性,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对于查出及取证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进行现场查出、集中取证等方式来进行用电检查工作,这需要用电管理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更多人员的配合,减少窃电行为的发生。
3 提高用电管理效率措施
3.1 健全机构强管理完善制度抓落实
健全的组织机构能够为用电管理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实施过程中,以电力企业以管理层和工作骨干为基础,充分认识用电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协调各方面人员,对用电管理高度重视,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完善的技术保障是提升用电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电力企业每年应定期组织检查工作,确保提供的信息真实、完整、准确。使用电管理逐步步入规范化、正规化,有力地促进用电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实现电力系统用电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2 确定合理的供电方式
供电方式的确定应尊重供电用户的要求,按照用户所报用电容量,高供高计,同时避免用电用户表前接线行为,用电用户的供电线路必须尽量采用暗敷电缆,提高反窃电、反违约用电的能力,综合考虑后续使用过程中是否方便,避免用户在表前接线或者将进表线进行更改,采用高供高计方法时,必须同时使用专门的计量柜、专用的计量箱,减少窃电行为发生。在封闭变压器的低压出线端与计量端设置导体也能有效的预防欠压法、移相法以及欠流法等窃电方法的使用。
3.3 加强日常计量
用电管理工作人员要做好营业管理之间的部门衔接与协调工作,对用户每月的用电量予以跟踪,对用电量和符合利用率等归入档案中,为日后用户用电变化情况的分析提供数据资料。此外,要做好对配电设备的日常巡查工作,尤其是供电企业内部从事用电检查、装表接电等工作的人员。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我国电力系统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不断充实到我国电力系统中来,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用电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促进了电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了电力利用效率,为我国经济腾飞做出了贡献。
摘要:用电管理具有针对性强、专业性强的特点,同时,其实践性强,与基础管理联系密切,由于用电用户与用电管理工作人员管理不够统一,用户用电过程中违法、违约行为频发,通过健全机构强管理完善制度抓落实,确定合理的供电方式,加强日常计量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用电管理效率,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用电管理,技术,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荣辉.浅谈电能计量装置常见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 0(33):46.
[2]李海荣,赵静茹.提高用电管理技术.完善用电检查管理[J].中国电子商务,201 3(15):253-254.
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保养技术研究 篇8
随着化工机械设备在实际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 就使得化工机械设备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在石油化工、医疗设备、食品加工等方面。化工机械设备以其快速、便捷的方式, 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 化工机械设备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础, 当企业需要进行大批量生产时, 就必须使用到化工机械设备, 但是目前化工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麻烦, 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以及产品的质量, 比较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机械的直接报废, 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 研究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保养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提高产品质量, 提升企业形象。
一、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和保养技术的目的以及任务
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和保养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有效地降低化工机械设备的损耗, 降低化工设备磨损, 延长化工设备的使用寿命, 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以及产品的质量,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化工设备的管理和保养方面, 主要的是对化工机械设备的润滑, 在正常生产的条件下, 依据产品质量的要求, 选用一种适当的粘度的润滑剂, 使得化工机械设备能够在各个生产环境下能够正常进行生产;或者根据生产所需要承受的载荷, 对化工设备进行切当的管理, 在保养技术方面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 使得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将会得到更加长, 提高化工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
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和保养技术的主要任务是要求企业人员能够随时了解到化工设备的使用情况, 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完善并健全化工设备管理的制度。具体的就是在企业内部要建立起一个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和保养技术的组织, 制定比较详细的规定法则, 明确各个人员的具体职责以及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 并建立相关的监管制度, 制定一系列的保养技术考核条例。指导操作人员做好对化工设备的保养工作, 及时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 并能够准确地发现目前化工机械设备存在的问题, 积极学习新的技术并总结工作经验, 向外推广, 提升企业的品质。
二、目前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和保养技术存在的问题2.1.缺乏完善的管理和保养技术制度
制度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健全的制度就不能够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作出相应评估, 再有就是在对化工设备管理和保养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 尤其是在使用润滑方面, 有些部门为生产, 不顾化工设备的润滑工作, 而用其他的一些劣质油品来代替润滑油, 从而降低润滑效果, 增加了化工机械设备的磨损。同时目前在我国只有部分比较大的公司有一些管理制度, 而在一些中小型的企业都没有健全的制度, 基本上都只认识到解决化工设备出现的故障, 而忽视了平时对化工设备的保养, 更没有专职人员的化工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和保养。
2.2.一些公司缺乏相对专业管理和保养技术
有些企业在平时对化工机械设备保养缺乏专业知识, 都只是依据自己平时的一些经验, 没有综合考虑到不同环境下、不同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 更没有对相关的人员进行比较系统的培训, 以及学习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来对设备进行管理。
2.3.在对化工设备的保养方面, 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对化工机械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保养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尤其是在对化工设备的润滑方面, 使用劣质油品代替正常的润滑剂, 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润滑效果, 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因此就必须加强对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保养技术, 工业生产的需要, 就需要很高的技术要求。
三、提高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和保养技术的措施
3.1.不断地对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保养建设进行完善
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够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 避免企业出现安全事故, 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化工设备的管理和保养技术应该制定一系列的制度, 基本资料的监管制度, 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对化工机械设备进行定时的检测, 以便及时的发现问题, 记录目前化工设备的使用情况, 这样就能够更有利于对下一步的保养工作做到更好, 做到随时检修, 随时记录结果, 及时有效的对化工机械设备进行管理。
3.2.在对化工机械设备的保养方面应该选择适当的润滑剂
目前科技的发展, 使得化工机械设备的设计越来越精密, 生产效率也越来越高, 这就需要使用切当的润滑剂, 提高生产效率。在选择润滑剂方面也包括很多方面, 对于不同环境下的化工设备, 选用比较高性能的润滑剂, 或者是对化工机械设备运用多级润滑方式, 或者不同的润滑方式, 及时对化工设备进行润滑, 确保正常生产。
结束语
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保养技术是一些比较关键性作用, 只有做好这些基础性的工作, 才能够有效的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确保企业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 从而提高化工设备在生产的生产效率, 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保养中, 应该不断地进行学习, 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 确保企业生产,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白烁星, 浅析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2年01期
[2]张海, 江山, 郑忠伟, 王宏伟, 化工机械设备维修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研究, 科技传播, 2012年20期
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保养技术研究 篇9
关键词: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保养技术,研究
随着机械化时代的到来, 化工机械设备在实际运用中越来越广泛, 所以它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为化工设备具有速度快、便于操作等特点,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生产的工作效率, 进而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 当企业需要进行大批量生产的时候, 就一定要用到机械化设备, 但是,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 化工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都会缩短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 就要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保养工作[1]。
1 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管理和保养技术制度
在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的过程中, 制度无疑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一个企业的发展没有健全的制度, 那么这个公司的工作人员的工作也就没有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 无法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评价。所以员工在工作中就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因此在机械化工设备的管理和保养技术上就一定会存在问题, 尤其是在机械润滑方面的工作, 有些部门的工作人员, 在给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工作时, 不重视机械设备的润滑工作, 为了节省成本, 使用一些便宜的质量低下的劣质油品来代替润滑油, 而这些油品的润滑效果远远没有润滑油的效果好, 使得化工机械设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磨损[2]。
目前, 只有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公司才会有相应的管理制度, 而像那些中小型企业根本就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就只是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后才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忽视了日常工作中对化工机械设备的保养, 更加没有专职人员来从事化工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管理的工作。
1.2 缺乏相对专业管理和保养技术
在一部分的企业中, 因为没有形成健全的化工机械的保养与维护工作, 所以, 他们也就缺乏对机械设备的专业管理和保养技术的知识, 都是凭借自己或者是之前的工作人员的经验来进行机械的管理与保养工作, 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环境等因素对不同机械的使用产生的影响, 也没有对机械管理与保养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这就使得了化工机械的管理与保养技术没有深入到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中。
2 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保养技术的改进措施
2.1 不断地对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保养建设进行完善
在进行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的技术工作中, 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够规范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行为, 才能避免企业的工作中出现安全事故, 以免给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 在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保养技术方面应该让有关部门或者是企业制定相应的制度, 对从事化工机械管理与维护人员的管理行为进行约束, 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 管理工作人员要及时的对机械进行相应的检查工作, 这样就可以及时的发现化工机械存在的问题, 及时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其进行维修, 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另外, 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对化工机械的使用状况进行信息的采集, 并且详细的进行记录, 这样即使是工作人员因个人原因离职或者是休假时, 也会使得机械的保养与维护的顺利进行。还有就是, 工作人员一定要保证记录结果的真实性, 并且认真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 只有这样才可从真正意义上做好机械的保养与维修的工作。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还要从事机械管理与保养的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上与专业上的培训, 使得工作人员对日常的机械的维护与保养工作有具体的了解, 在技术上也要做到熟练的掌握, 只有这样, 才不会因人为的因素对机械造成损害。
2.2 在对化工机械设备的保养方面应该选择适当的润滑剂
随着我国的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现代的化工机械设计的越来越精细, 也越来越完善, 这样就可以大大的提高生产的效率, 相应的, 这也就提高了机械设备的润滑工作对润滑剂的要求。因此, 要想做好化工机械的维护与保养工作, 就一定要做好润滑剂的选择工作, 然而选择润滑剂的工作也包括很多方面, 对于同一化工机械要处于不同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工作的话, 就要选择性能比较高的机械润滑剂, 或者是对化工机械设备运用多种润滑方式, 又或者是采用不同的润滑方式来进行润滑工作。总之, 就是要做好对化工机械的润滑工作, 及时的对机械进行润滑工作, 只有这样, 才可以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转, 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 为工厂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时代与科学的进步, 化工机械的发展越来越具有科学性, 这就使得化工机械的保养与维护工作变得越来越具有重要的地位, 因为只有做好机械的保养与维护的工作, 才可以保证机械的正常的运行, 才可以避免工厂的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继而才会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益, 才会实现工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肖鸿光.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保养技术研究[J].化工管理, 2013, 11 (4) :58.
杏园土壤管理技术 篇10
1合理间作
间作作物应是矮秆作物,以有固氮作用的豆科作物为好。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农业局2010年冬,对杏园间种作物对树体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发现2010年春定植的杏树,间作冬小麦者,1年生枝长60cm左右;间作春大豆的,1年生枝长80~100cm;间作花生的,1年生枝长超过120cm,差异极显著。同时看出,间作冬小麦的,苗木成活率仅为85%左右,严重影响果园的整齐度。随着树龄的增长,间作物收入降低。为抑制杂草生长,可间作绿肥作物,用来压青或沤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
2起垄栽培
在易于积水或有盐碱的杏园,进行起垄栽植,是防涝和抗盐碱的有效措施。起垄一般在秋后进行。起垄时,可以把夏天树盘覆盖的烂草一并埋人垄下,还可以先在树盘中撒施部分复合肥及有机肥。起垄时.一次埋土不宜过深,最后垄高不宜超过25cm。随着起垄,在垄的两外沿形成一深15cm左右、宽25cm左右的浅沟,有利于追施速效肥和灌水用于悬挂网。
深翻一般在土壤封冻前或早春进行,以秋季进行为好,因为此时地上部营养物质下运,断根容易愈合,后期根系生长旺盛,易生新根。一般深翻60~90cm深。深翻过程中要尽量少伤根,特别是骨干根。覆土时砸碎土块,并把表土与有机肥掺和后填入底层或根系附近,心土铺撒在上部,以促进风化。深翻后要及时灌水,以灌透深翻的土层为宜。具体深翻方法为:扩穴深翻,即以定植穴为中心,结合秋施基肥,每年或隔年向外深翻,直到株间的土壤全部翻完为止。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每次用工少,在果园面积大、劳力少的情况下比较适用。缺点是每次翻动的土壤面积较小,一般需3~4次才能完成全园深翻,每次都损伤部分树根,应尽量注意。隔行(或隔株)深翻,就是先在一个行间深翻,留一个行间在下一次翻,两次翻完。如果是山地,梯田面窄,可进行隔株深翻。全面深翻,即在株、行间,将栽植穴以外的土壤全部深翻,这种方法用工量比较大,但深翻后土壤平整,深翻后可隔3~5年再进行下一轮。
4树盘覆草
果园覆草多在麦收后进行。树盘覆草夏季可以降低土温,抑制杂草生长,防止返碱,减轻盐害。草腐烂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增加保水和保肥的能力。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杏树种植大户邵长青试验推广杏园覆草,结果表明,在麦秸覆盖下土壤水分损失仅为清耕地的35%左右。连续覆草5年,土壤耕作层容重减小35%,土壤孔隙度可增加1.4倍,土壤团粒结构明显改善。覆草3年,土壤速效氮增加8.57%,有效磷增加180%,速效钾增加近5倍,有机质增加1倍左右。同时,覆草可引根向上,扩大了根系分布范围。
覆草前应先整出树盘,然后覆上已初步腐熟或经机器破碎的秸秆(玉米秸、麦秸、花生秧等),覆草厚度15~20cm(不能低于15cm),并在草上压一些土(最好不成层),以防止火灾及大风把草吹走。如果是新草未经腐烂,覆草时应先浇一遍水,并追施尿素,结果期树每株施400g左右氮肥,以免微生物分解秸秆时与果树争夺氮肥而造成树体缺氮。一旦发现叶片变黄,要及时叶面喷0.2%~0.5%的尿素溶液。
覆草时要注意根颈部应留一块空间,避免蟋蟀等害虫啃食根颈树皮。覆草果园打药时,应将覆草也喷1遍,可起到集中消灭病虫的作用。果园深翻或秋施基肥时,可将覆草翻入地下,翌年再覆。或者结合起垄埋入垄内。
5免耕法
杏园免耕就是主要利用化学除草剂除草的土壤管理方法。一般对土壤免去耕作,可以保持土壤的自然结构状态,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杏园常用的除草剂主要有拉索和草甘膦等。拉索是苗前除草剂,一般在春季杂草萌芽前喷施;草甘膦是广谱型除草剂,可通过草的茎叶吸收后向全株各部位传导,使杂草致死。使用除草剂时,一定要选无风天气进行,同时要严防药液接触到果树枝叶,以免发生药害。
6改土
对盐碱地土壤,可通过修筑台田、引淡水洗盐、种植绿肥作物、地面覆盖、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减轻盐碱对幼龄杏树的危害。
杏园压土同样可起到加厚土层、改良土壤结构和性质、增强保肥蓄水能力的作用。沙滩地果园压土,还能起到防风固沙作用。增施有机肥也是沙地、黏土地改良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幼树的生长发育。压土的种类和数量,因土壤性质而不同。黏土压沙,一般每1hm2每次30000~37000kg。沙土地压黏土,每1hm2每次不宜超过10000kg,一次性压土过厚,土壤通气不良,会妨碍根系呼吸。山地压酥石时,最好先刨后压,这样压的酥石和原土层易于融合,上下没有间隔。压土最好在冬季进行,压土后经过一个冬季的风化,翌年春季进行深刨或耕翻。
7中耕松土
杏园灌水后或雨后一定要中耕松土。一方面可以切断土壤毛细管.保蓄水分;另一方面可以消灭杂草,减少杂草对水分竞争,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中耕深度以5~10cm为宜。中耕次数视灌水和降水情况而定。
设备管理技术 篇11
物资设备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物资设备是学院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提高物资设备管理中的科技含量是强化物资设备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1 高职院校物资设备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目前, 许多高职院校校的物资设备管理还停留在手工账务管理阶段, 资产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下列问题:
一是高职院校大多是由几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其他形式的成人教育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原有的物资设备管理多采用手工总帐、分账、卡片管理。人工笔写录入数据、工作效率低, 出错率高[1]。
二是物资设备往往是多头管理 (办公设备由办公室或后勤管理、教学设备由教务处或实训中心管理) , 信息难以共享, 信息查询难, 物资设备清理、盘查时, 工作量大且易出错。
三是资产清查中, 对物资设备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评估时工作工作相当繁琐。
四是资产管理人员工作时间长, 重复劳动多, 劳动强度高, 办公效率较低。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 它所倡导的是数字化管理思想[2,3]。随着ERP、MRP、MES等各类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 使用条码技术能以低成本的方式有效解决各类管理信息系统所遇到的数据采集和输入的瓶颈问题, 实现数据快速、准确的自动化采集, 提升工作效能, 实现管理目标。条码序号管理是对管理对象个体 (也可以是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群体) 进行有效识别与追踪管理的有效方式, 其基础是对管理对象个体进行科学的编码加以识别, 其作用是相当于管理对象的身份证, 可以起到对管理对象的追踪管理的功能。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物资设备信息的网络化管理提供了方便, 物资设备管理部门将物资设备信息放到校园网上, 对不同的部门、人群赋予不同的权限, 则可实现物资设备管理信息的共享, 学院各个部门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了解全院物资设备的配置现状。物资设备信息的网络共享不仅增加了物资设备信息的透明度, 强化了学院各部门的物资设备管理责任, 加强了对学院物资设备的监管力度, 而且能为学院专业建设、物资设备建设、学院发展决策提供强有力的物资设备信息支持。
2 我院物资设备信息管理手段的建设
要搞好全院物资设备的管理, 除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物资设备管理体系、强化物资设备管理责任外, 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更新物资设备管理手段, 提高物资设备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水平。
我院先后购买了北京化工学院研制开发的“教学仪器设备管理”软件、武汉洛比公司开发的“高等学校办公事务信息处理平台SBK2000”软件。为进一步搞好临床医学的专业教学, 我院将临床医学专业的后期教学放到与我院附属第一、二医院临近的原常德常德卫校校区。全院的物资设备就分布在学院本部、附属第二医院、医学校区三个地方。在此情况下, 为强化学院物资设备的管理, 在多方考察、反复论证后, 我院于2006年5月购买了武汉洛比公司开发的“高等学校办公事务信息处理平台SBK2000” (豪华Web版) 。
“SBK200 (豪华Web版) ”的引进使用使我院物资设备管理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在此基础上, 我院是结合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序列号管理思想, 充分利用“SBK200 (豪华网络版) ”这一开放的数据库信息管理平台, 借助条码设备 (条码打印机、物资设备条码、条码阅读器、数据采集器) , 完善了全院物资设备的数码化信息, 并将其挂到校园网上, 实现物资设备信息的网络化。
3 物资设备网络信息化、条码化管理现状
目前, 我院物资设备管理基本上实现了网络信息化、条码化。
3.1 实现了“设备信息条码化”目前, 我院的现有设备已基本完成了其条码化工作, 即:
学院的每一件物资设备都对应一个唯一的设备编号和条码, 从设备条码中就可以看出该设备的购置日期、管理单位、设备类型等信息。这不仅为目前的设备管理提供了方便, 而且为以后的设备盘查、设备处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 规范了“设备管理的程序”目前, 我院对物资设备实行了“条码化管理”。
物资设备的入库验收:我院采购的物资设备到校后, 首先进行资产的验收入库登记, 根据学院的管理要求利用“豪华网络版-条码整合系统”自动生成条码, 将设备条码及时贴到相应设备上。
物资设备的出库发放:贴有条码标签的设备才能出库、发放到请购单位。出库发放时, 根据领用、保管的实际情况完善设备信息采集, 并将相关信息输入到数据库中。
物资设备的盘点管理:根据学院的要求, 对全院物资设备进行清理清查时, 首先, 利用数据采集器对某个部门的设备条码扫描获取设备信息, 然后, 用SBK2000系统进行处理, 做出各种损益报告和分析报告。
3.3 实现了“设备信息网络化”目前, 我院的物资设备管理信息
放到校园网上, 学院各个部门可随时对本部门的物资设备信息进行网上查询, 学院领导、计划财务处、教务处可对全院的物资设备信息进行随时查询。
学院各个部门在物资设备信息查询后, 可以将设备现状、管理人员异动、捐赠设备……等情况通过网络上传到物资设备管理处。物质设备管理处对反馈的信息进行核实后做出相应的调整。
物资设备“条码网络化管理”的实施, 是我院物资设备的管理上了一个台阶:系部处室可随时上网查阅, 了解本单位的物资设备现状, 根据发展需要, 制定合理的物资设备建设计划;各主管部门可随时获取全院物资设备现状数据, 为制定全院物资设备建设规划、审核物资设备申购计划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刘玲, 衷琦, 李霞.高校设备器材供应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J].试验技术与管理, 2008, 25 (9) :104-107.
[2]赖力斌.基于ASP的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J].贵州大学学报, 2008, 25 (5) :503-505.
【设备管理技术】推荐阅读:
设备维修管理技术09-06
设备技术监督管理08-14
设备基础技术管理制度11-30
技术创新与设备管理10-13
技术研发中心设备管理工作计划07-26
设备台账及技术资料管理制度07-25
机电设备管理技术学习心得08-03
医疗电子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与维护管理论文06-21
设备与设备互联技术07-16
设备技术要求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