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精神重要性

2024-11-04

团队精神重要性(精选12篇)

团队精神重要性 篇1

团队精神

一只蚂蚁拖不动比它体积大许多倍的食物,但几只、几百只……就能拖得动,这是“蚂蚁精神”的胜利,也是团队精神的胜利。“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团队精神的一种体现。团队精神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不管在作何年代,任何领域,都需要这种精神----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简单说来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核心在于协同合作、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当然团队精神也要建立在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之上。团队精神的形成是要以集体利益为主的,这就要求团队成员能够放弃自我利益,适当时候能够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简单的说,团队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

良好的团队精神在目标导向、凝聚功能、激励功能、控制功能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就拿我现在所学的慢投垒球这项体育运动来说,是最能体现团队精神的运动。这是一项广阔空间里的运动,场地最大,使人心胸开阔,同时进攻防守节奏分明且紧凑,进攻和防守都体现了全队的集体感。进攻时自己要努力把垒上的队友送下得分甚至有时要牺牲自己。防守时全队分布在广阔的土地上,职责明确且角色各异,但都互相弥补配合。同时,慢投垒球是没有时间限制的运动,不到最后一人出局,永不分胜负,所以机会永远把握在自己手中,再者,慢投垒球运动不靠身体对抗,而更多体现了智慧、配合、战术,强调的是人的精神。再比如帮助队友捡球,虽然说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这也是团队精神的一个表现之处。

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组织,就如同一盘散沙,没有活力,没有朝气,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会显得不堪一击。

要想形成好的团对精神,首先要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把组织当作自己的,并以之作为个人发展的舞台;其次态度并不能决定一切,有时更需要一定的才能和智慧;然后在组织内要慎用惩罚,适度的惩罚有积极意义,过度惩罚是无效的。最后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正确的沟通对于增强团队精神更有意义。

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团体的力量是博大的。用坚忍不拔的意志混合团体的凝聚力对待挑战,相信成功一定眷顾整个团体!

团队精神重要性 篇2

1 空管团队的基本特征

空管运行的基本单位是班组或管制扇区, 在大型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的运行现场往往是数十个管制扇区、上百名管制员同时运行, 管制员已不是管制运行的基本单位, 一个空管班组对运行中的空管安全负责。当一个班组开始提供空中交通服务时, 空中航行安全就只能依靠班组中所有成员的团队协作来保证, 可见团队精神在空管中的重要性。

空管团队的基本特征由空管行业性质和履行的职责、承担的任务所决定, 既是空管团队工作的内在要求、外在表现, 也是空管团队精神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空管团队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空管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更好的保障飞行安全, 促进民航事业的发展, 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把确保飞行安全作为空管团队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因此, 空管团队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明的纪律、过硬的作风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 使空管工作得到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

二是具有过硬的业务能力。空管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高科技密集型行业, 计算机网络化、集成化、信息化程度高, 而且现代空管技术和设备发展很快, 一些新知识、新设备、新系统、新手段增加很多。这就要求空管管制员必须具有与之相匹配的专业学历和业务技术, 并且通过实践锻炼和多层次、全方位地持续强化培训, 不断增强团队的整体业务能力、保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适应完成空管任务和空管发展的需要, 使空管工作得到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是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空管作为特殊的行业, 其行业性质和任务职责决定了必须要有一套科学、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 而且所有从业人员都必须始终强化规章制度意识, 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这些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 以保证空管行业运行规范有序, 提高空管服务保障水平, 确保飞行安全, 使空管工作得到严格的制度保障。

四是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空管工作是以管制工作为核心, 通信、导航、气象、情报等诸多专业岗位互相配合的工作, 各专业岗位工作环环相扣, 密不可分, 整体联动度高、协同性强。因此, 空管团队必须具备对内对外自觉积极、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整体意识、配合意识和能力, 保证系统的规范有序运行, 使空管工作得到和谐的环境保障。

五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空管团队的主要任务是确保飞行安全, 具有高风险性。特别是一线岗位保障人员与保障飞行安全密切相关, 稍有不慎, 都有可能轻则造成飞机返航备降, 重则导致机毁人亡, 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产生恶劣影响。特别是一些关键、重要岗位上的管制员, 必须具备心理控制、调适和恢复能力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一旦遇到各种特殊、紧急突发事件时, 能够做到沉着冷静, 不慌不乱, 有效应对, 攻坚克难, 化险为夷。

2 关于空管团队精神建设的思考

随着民用航空业的迅猛发展, 空中交通管制早已不是单个管制员所能承担的, 它必须由团队或班组的集体行为来完成。目前, 世界上大的空中交通管制中心已发展到几十个扇区, 一百多个通信波道, 几百名管制员同时工作。在中国, 北京、上海、广州等繁忙的管制室也开辟了扇区, 十几名管制员组成一个班组, 实施对空指挥即使是飞行量较小的管制单位, 也至少有两名管制员在岗指挥。

对于航空业而言, 尤其是空管行业, 由于行业的封闭性, 关于团队精神的研究更加落后于企业。我们可以从市场竞争中得到启示, 在市场竞争中, 企业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一个企业如果有一个好的团队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就会就会像冲锋的号角, 激励员工勇往超前, 奋力争先, 不断战胜对手, 取得竞争的胜利。然而, 在国内外的众多企业中, 团队精神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还值得我们去思考。

3 培养团队精神的一些建议

⑴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 从情感上相互信任, 是一个组织最坚实的合作基础, 往往能给团队成员一种安全感。只有这样, 团员才可能真正认同组织, 把组织当成自己的, 并以之作为个人发展的舞台。⑵态度并不能决定一切。⑶在组织内慎用惩罚, 惩罚是对管制员的否定, 一个经常被否定的管制员, 工作热情再高最终也找不到成功的感觉。上级的激励和肯定, 有利于增强管制员对管制工作的正面认同。⑷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理解与信任不是一句空话, 往往一个小误会会给管理带来无尽的麻烦, 上下级之间必须要经常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摘要:空管班组是管制运行的基本单位, 对空管运行的安全负责。空中交通管制活动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空管班组必须具有较好的团队精神。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 空中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大, 对团队协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团队精神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空管工作效率。本文就影响空管团队精神的因素展开论述, 指出应注意的组员搭配等问题, 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对如何培养空管班组团队精神, 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谈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篇3

中国有悠久的手工业传统,直至今日我们的工匠数量也可称得上庞大,但“工匠精神”——一场富含着韧劲与耐心的苦心修行,却是当今中国社会最稀缺的。

一千多年前的“诗奴”贾岛曾留下“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诗句,也许与天赋秉异的诗仙相比,他的文字显得过分拿捏,但他仍能凭借苦吟毅力自成一体,“两句三年得,一坛双泪流”,如此般煞费苦心的推敲,抱着进益求精、宁缺毋滥的心态炼字熬句,不正是现代我们所讲的“工匠精神”吗?

而反观当下码字的人是怎样的呢?粗制滥造,千人一面,一篇鸡汤蹭上当下热度的火苗就能刷爆朋友圈,何谈工匠精神?即使有少数人醒悟出这份精神的可贵,也无法通过某种宣传让所有人一夜之间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因为人们由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转变需要过程和消化的时间。

工匠精神为何渐渐小众化?原因在于人们对艺术的需求远小于物资,在发展的社会中我们无法回避这个必然的趋势。求利益,轻信仰;求放弃,轻品质;求外表,轻灵魂;求短益,轻长远。于是无数匠艺当下甚至濒临失传,无人接班,无人肯学。

是时候重拾工匠精神了,于是我们的新闻里开始反复出现了匠人的身影,像故宮文物钟表修复师王津、传统工艺美师孟剑锋和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銭,尽管他们透过镜片细细凝视指尖精妙工件的目光,在“蛟龙入海,神州升天”的大篇幅高科技新闻画面里显得有些单薄的独树一格,却足以让人发自内心得去尊重。

工艺可以被机械取而代之,而工匠精神是需要人来传承的。数控车床能产出高精度的零件,而零件的设计仍需大脑的斟酌推敲。纵使世事吵杂混乱,千变万化,仍需有着工匠精神的人坚持如一股清流般为我们带来一份追求纯洁的美好和朴质的情怀。

团队精神的重要性随感日记 篇4

三下乡”每天的工作开展比较和谐,也比较的顺心。我们的队友们的汇报演出,小镇宣传,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小镇上的人们,都对我们这样一群热情又富有激情的大学生们充满了期待。我们感到很欣慰,工作充满了动力,再辛苦其实也没什么。因为我们对目前的状态感到知足,我们感到开心,感到自豪。每天的工作简单中夹杂着少许复杂性,我们要深入思考。每当感到迷惑时,我们得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的实质。很多的关系要慢慢的理清,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处事中至关重要。

我们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团队合作性,各个环节是独立的,但又是紧密衔接的。认真分析,仔细考虑,善于思考,紧密合作。我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思想,很多的处事思维变得愈加的清晰。我们每一天都感觉到有点进步,处事的逻辑性变强了,我们也不再任性了。我们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文艺汇演,课堂执教,户外宣传与调研等一系列工作,我们感到无比的舒畅,我们更加的充满信心。

我们“三下乡”这个团队,凝聚着智慧的精华。很多时候,我们学会了冷静,学会了沉稳。在这个团队里,我们彼此之间,不再感到陌生。我们抛弃了个人的极端思维方式,更多的是拥有了一份信任和爱护。“抛弃一份消沉,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误解,多了一份理解。摒弃一份陈旧,多了一份创新。”我们是一个团队,面对困难,我们不只是一个人的战役,而是一群热血青年在战斗。我们相互扶持,相互支撑,彼此相信,彼此加油。

团队精神重要性 篇5

----礼仪团队训练感悟

班级:姓名:时间:2011-12-1

2沟通是为了设定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是信息的发生者通过“表达”发出信息,其次是信息的接收者通过“倾听”接收信息。对于一个完整的有效沟通来说,还必须有反馈。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直接桥梁,对于沟通而言,我们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共同的协议、沟通的内容、沟通的有效表达即必须有针对性、多样性、恰当性、情感性和丰富性。

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扬长避短的策略和针对不同的目标对象,要进行有策略的沟通。

倾听是沟通的首要技巧,沟通本来就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所以,要想让你的人生很美丽,就给别人一个说话的时间和机会。人是需要交流沟通的生命,语言是沟通的生命,语言是沟通的第一步,但是如果语言不通或语言存在极大障碍,那么久极大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此时我们就必须掌握隐形的、无声的语言:肢体语言,人与人在沟通的过程中,提供反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它是影响沟通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与提供反馈一样,请求别人反馈与接受反馈也是了解自己、掌握自我性能的重要工具。

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篇6

团队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它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基础,是一个平台,也是构建公司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团队建设是自我管理与有效沟通的重要形式,它以团队合作精神作为团队建设基础,以及时、快速沟通作为渠道,把员工纳入不同的团队建设中,营造团队内良性互动的合作气氛。

我们企业是一个团队,团队就要有团队的精神,就要进行团队建设,有了强有力的团队,就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团队精神就是团结精神,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是团结的基础。上到领导班子,下到部门员工,必须是团结一心。所谓的“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团结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配合,不分你我,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个部门都能够抱成团,不计较一时得失,就一定能够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不团结的组织是一盘散沙,成不了大事,甚至影响公司的发展。

一、合作弥补能力不足:

无论何种性质的企业,都存在一个投入和产出的问题。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一定限度,善于与人合作的人,能够弥补自己能力的不足,达到自己原本达不到的目的。自己力量有限,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存在的问题,但是只要有心与人合作,善假于物,那就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且能互惠互利,让合作的双方都能从中受益。人们只要相互合作,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只要你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做好准备,只要你能包容他人,你就有可能在与他人的协作中实现仅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实现的理想。有一句名言:“帮助别人往上爬的人,会爬的更高。”如果你帮助另一个孩子上了果树,你因此也就得到了你想尝的果实,而且你越是善于帮助别人,你能尝到的果实就越多。

我们要学会愉快合作。社会越发达,分工与合作就更加明显与重要。我们不是生活在净水里,工作在真空中。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合作工作与生活。要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增加员工之间的感情,对合作组织产生感情。合作要有原则,但也要有姿态。要有大局利益,换位思考。

二、携手才能做出更大的蛋糕:

有些年轻人却信奉一种哲学。他们认为,财富总是有一定的限度,你有了,我就没有了。这是一种享受财富的哲学而不是一种创造财富的哲学。而我们更关注的是财富的创造。

同样一块蛋糕,分的人越多,自然每个人分到口的就越少。如果斤斤计较,相信享受财富的哲学,我们就会去争抢食物。但是如果我们是在联手制作蛋糕,那么,只要蛋糕能不断的往大处做,我们就 1

不会为眼下分到的蛋糕大小而倍感不平了。因为我们知道,蛋糕还再不断的做大,眼前少一块,以后随时可以再弥补过来。而且只要联合起来,把蛋糕做大了,根本不用发愁能否分到蛋糕。

遗憾的是,有些人认为自己拥有的资源不愿意与人分享,反过来,又想利用别人的资源,又不好意思张口,这样的心态是一种大的障碍,绝对不利于个人的成就与发展。与人携手,把蛋糕做得更大一些。这样的话,你还发愁没得吃吗?

三、合作能增强企业的生存力:

不管你是多么优秀的组织者,通过个人的魅力,你可以暂时把一个团体的看法统一起来,使他们以统一的看法行事。但是一旦你离开这个团体,就有可能出现团体分崩离析的局面。

团队建设必须有向心力、凝聚力。如果没有向心力,凝聚力,就是一盘散沙。向心力、凝聚力来自于团队成员自觉的内心动力,来自于共同的价值观,但更需要领导具备向心之力和凝聚之力的能力。要有让个人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和场所,这就需要提供一个宽广的平台,让他们发挥作用,实现集体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一个人的最大潜力,发挥团体最强的战斗力。

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取长补短、发挥特长,使一个企业在竞争中增强生存力,才能飞的更高、更远,而且更快。

团队的强弱,领导是决定性因素。企业的领导,企业各个部门的领导是创建团队优良与否的决定因素。只有领导认识到团队作用的重要性,才会十分重视它。就会建立这样的机制,营造这样的氛围。合理地使用人,让每一个人发挥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并达到较好的效果。

四、团对建设需要集思广益:

所谓集思广益,就是指放开胸襟,接纳一切希奇古怪的想法,同时也贡献自己的浅见。即使你是“天才”,凭借自己的想象力,也许可以获得一定的财富。但如果你懂得让自己的想象力与他人的想象力结合,就定然会产生更大的成就。我们每个人的“心智”都是一个独立的“能量体”,而我们的潜意识则是一种磁体,当你去行动时,你的磁力就产生了,并将财富吸引过来。但如果你一个人的心灵力量,与更多的磁力”相同的人结合再一起,就可以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力场”,而这个磁力场的创富力量将会是无与伦比的。

在生活中,大家也许会有这样的体会: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的结果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个设想,同理,当独自研究一个问题时,可能思考10 次,而这10次思考几乎都是沿着同一思维模式进行。如果拿到集体中去研究,从他们的发言中,也许一次就完成了自己一个人需要10次才能完成的思考,并且他人的想法还会使自己产生新的联想。一加

一大于二是个富有哲理的不等式,它表明集体的力量并不是单个人累加之和。经营者要善于激发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而不是随意扼杀它们。这种集思广益的思维方法在当代社会已被 普遍应用,它能填补个人头脑中的知识空隙,和通过互相激励、互相诱发,产生连锁反应,扩大和增多创造性设想。

可见,一个好的创意的产生与实施,企业家光靠自身的力量和努力是不够的,必须集思广益,必须在自己周围聚拢起一批专家,让他们各显其能,各尽其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作用。

五、不团结导致失败:

我们生存在一个努力合作的时代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在某种合作的形式下经营。我们只要浏览一下当天报纸上的新闻,必会看到这样一个报道:在同一管理机构下合并的工商业,创造了无比的力量。今天是一群银行合作,明天又是一群铁路公司合作,过几天又是几家钢铁公司联合起来,这一切的联合行动,其目的全是为了运用高度的团结及合作,发展出无比的力量。

1、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孤独。人需要有一种归属感,必须与他人共存。不仅如此,每一个人还属于某一个甚至多个团体,也即是属于有一定组织和联系,有着共同利益、目标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群体。团对精神则是指为了实现或达到这种利益和目标,在团队中所表现出来的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精神。无论对个人还是团队来说,为实现自己的利益或达到自己的目标,团队精神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六、“窝里斗”与内耗是建设团队精神的最大障碍:

尽管人们都知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仍会经常出现“窝里斗”的现象。有人打了一个比方,说中国是“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日本是“每个单独的日本人,看起来像是一头猪,可是三个日本人加起来就是一条龙”;英国人是,“一个英国人,一个呆子,两个英国人是一场足球,三个英国人,一个不列颠帝国”。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曾这样写道:“至于中国人的窝里斗,可是天下闻名的重要特性。每一个单独日本人,看起来都像一头猪,可是三个日本人加起来就是一条龙,日本人的团队精神使日本在商业上所向无敌,中国人做生意,就显出中国人不尽人意,你卖50,我卖40,你卖30,我卖20。所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条龙。但是三个中国人——也就是三条龙加在一起,就成了一条虫,这些话虽不尽客观,却也事实在在道出了某些国人的劣根性。

所以说,只要发生了“窝里斗”就没有团结可言,更不用说团队精神了。“内耗”浪费着每个人的能量,“窝里斗”没有赢家。

七、团结就是力量:

在军营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首歌:《团结就是力量》。歌中唱道: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这首歌曲唱出了团结所产生的巨大力量。中国古代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者在临终前,把自己的几个儿子叫到床前,并让大儿子拿来几根筷子,然后他让一个儿子拿出一根用力折断,结果不费吹灰之力就把筷子折断了,之后,老人让把所有的一起折断,可是儿子使出浑身的力气也未能做到。老人向围绕在床前的几个儿子说:“你们兄弟几个就好比这筷子,单独一支很容易断,可放在一起就难了”,说完来人就去世了。兄弟几个明白了老父亲的意思,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相互帮助,从来没有受到别人的欺辱。当我们这些万物的精灵还在为团结而呼吁时,让我们来看看蚂蚁,在动物界中及富团体精神的代表:一个蚂蚁的力量很弱小,但是它们却能将是它们体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食物从远出抬回“家“中,靠的就是团体作业,联合起来才有力量。

八、双赢的竞争才有助于团队的发展:

团队精神不会自发产生,需要人们有意识、自觉地来培养,首先就要从改变观念开始。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激烈甚至残酷的竞争常常使人们联想到自然界的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竞争使人们将自己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每个人都做得比自己以前好,真正的竞争应该是双赢的,尽管在与他人比较时有高低之分,所以竞争只让大家都变成强者。竞争不是靠尔虞我诈,而是挖掘自己的潜能,相互合作,这将使你发挥出更大的能量。特别是在团队内部,为了让自己的团队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发扬团队的精神,就尤显重要。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也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发展。

团队合作意识是指团队和团队成员表现为协作合为一体的特点,团队成员间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互敬互重、彼此宽容和尊重个性的差异;彼此间形成一种信任的关系,待人真诚、遵守承诺;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良好的合作氛围是高绩效团队的基础,没有合作就无法取得优秀的业绩。

团队精神重要性 篇7

一、团队合作的内涵

“团队”的概念是由组织行为学权威、美国圣迭戈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在1994年首次提出的, 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合作是指一群有能力, 有信念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 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和谐和不公正现象, 同时会给予那些诚心、大公无私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

二、团队合作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要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职业修养、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等思想层面的教育, 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实践实训的锻炼。为了适应企业人才需求中“具备团队合作意识”的要求,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

2、有利于提升学生素质

从我国国情来看,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过分注重个性发展, 而忽视了与人交流和沟通, 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较差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明显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对他们进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锻炼会使得他们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有助于他们在校期间与老师及同学的和谐相处, 有助于他们走到工作岗位上与领导及同事的协作与竞争。

三、高职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对策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 对待学习、生活都明显缺乏自信心, 在今后的就业问题上陷入失落甚至迷茫的困境, 很多学生对“团队合作”的概念十分模糊, 并未真正认识到团队合作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就业究竟有着怎样的关键作用。因此, 根据高职学生的思想现状,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知识竞赛、观看励志影片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能够胜任未来工作的职业素质, 增强学生战胜困难、团队协作、友好竞争的能力,

2、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可以通过积极组织文艺、体育、演讲比赛、书画大赛、知识竞赛等各项比赛, 以社团为单位开展社团活动, 到社区进行义务帮扶等社区工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地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其中, 社团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的关键作用逐渐凸现出来。

学生社团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不仅在学生之间达到了交流思想, 切磋技艺, 互相启迪, 增进友谊的目的, 活跃了学校的学习空气, 还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当前, 社团不仅给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 而且正在走向社会, 它为高职院校学习、生活和工作服务, 让学校与学校建立联系, 学生团体与学生团体建立联系, 学生与学生建立联系, 社会团体与社会团体建立联系, 互补长短。学生社团不再只是象牙塔深处的一个亮点, 它要担当的将是象牙塔内外各行各业各组织机构沟通交流的使者。

可以说, 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 就相当于参与到社会, 提前将学生的角色转变为社会人、职业人的角色, 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被挖掘并培养出来。

3、将团队协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各自的团队合作潜能, 应该打破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陈旧的教学模式, 采用分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案例游戏、课堂知识竞赛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将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在采用游戏和知识竞赛方式进行教学时, 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授权, 学生通过精心的准备设计、积极的参与合作和用心的体验, 能够自觉地学习、领悟知识、提升技能。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 而且注重了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从不同层次上实现了教学目标。

4、积极引入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原本是在企业界推行的一套塑造团队活力、推动组织成长不断增值的训练课程和专门配合现代企业进行团队建设需要而设计的一套户外体验式模拟训练。在工作分工越来越细, 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人与人的情感交流越来越困难的竞争环境中, 企业、组织和个人更需要团队的力量作为前进中坚强的后盾。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 亦可引入拓展训练, 借此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职场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拓展训练, 学生可以在认识自身潜能, 增强自信心, 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 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 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 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爱护自然等诸多方面有显著的改善和提升。

在拓展训练的分组活动中, 既强调集体合作, 力图使每一名学生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 同时又使学生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 在集体中显示了个性。可以说, 学生通过拓展训练, 激发其团队合作的潜能, 真正体验到团队和个人的共赢。

总之,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就业;对于高职院校的各项工作开展以及长期建设;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应不断寻求有效途径, 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的团队意识和能力, 使其在各自的职业生涯中健康、持续的前进和发展。

摘要:团队合作精神是当今社会对现代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 本人从团队合作的内涵和重要性出发, 提出了培养高职人才团队合作精神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团队合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拓展训练

参考文献

[1]史秀云.管理学基础与实务.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年1月第1版.

团队精神重要性 篇8

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但人文精神的普遍缺失却是不争的事实。当学生津津乐道于孙悟空有几个妻子,或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时候,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担负起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任,让优秀的文化遗产走近学生。

喜爱书籍,爱好阅读,应该是“学会学习”最主要的内容。同时,阅读经典作品,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也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众所周知,阅读是对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吸收,用民族与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滋养学生,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这是阅读的根本目的。然而,现状呢?当一个学生读了六年书离开小学,或读了六年书离开中学的时候,却没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这难道不是语文教育的失败和悲哀吗?

书籍,特别是经过了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篇名著,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雨果曾说过:“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句话说,同时也是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指《悲惨世界》)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用的。”闻听此言,在心灵震撼之余我们完全有理由和责任说:为了实施真正的语文教育,任何时候,阅读都不会是无用的!伟大的作家一定是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社会的良知和时代的代言人。巴尔扎克希望成为同时代的书记员、顾城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为自己的心灵写照,这些都给人以精神和灵魂的震撼。学生如果没有这种心灵的感染和震撼,能成为一个真正大写的“人”吗?书籍是通往心灵的小路,广泛阅读,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好书是“自我教育”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他又说:“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洒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书籍对少年来说,并不是真正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在他看来,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和青年时期读过哪些书,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我们既要让学生读孟子的犀利、庄子的睿智,又要让学生读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既要让学生在“路漫漫其修远兮”中求索,又要让学生在“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接受洗礼;既要让学生与智慧乐观的东坡神会,又要让学生与忧国忧民的民族魂鲁迅攀谈。我们要让学生读《爱的教育》、读《父与子》、读《安徒生童话》、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木偶奇遇记》、读《三国演义》、读《昆虫记》、读《窗边的小豆豆》、读《一千零一夜》、读《汤姆叔叔的小屋》……要让那些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诚然,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文化快餐”时代,在游戏、动漫、网络传奇主宰学生闲暇时间的年代,重谈阅读经典谈何容易。但是,不打开学生阅读这扇语文教育的窗口,绝对是语文教师的失职。课堂以外有万水千山,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优秀书籍是学生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进行对话的桥梁。只有通过这座桥梁,学生才能走出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言语中去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感悟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优秀的精神食粮陶冶学生,这是我们做教师的神圣职责。◆(作者单位:江西省武宁县新宁第二小学)

团队管理的重要性 篇9

团队的管理很重要,主要图显在三个方面。

第一:团队的凝聚力。在很多的团队中,都出现过很多凝聚力不足的情况,如果是现实的团队可以采用很多的娱乐方式,比如聚餐和团体出游来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如果是虚拟团队,比如问问团队。可以建群,让大家有一个共同的交流平台,以达到增加凝聚力的目标。

第二:团队精神的取向。团队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客户解决难题,关键在于在为客户解决了难题之后能为大众或是个人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一般人在帮助了别人之后如果答案被采纳,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所以团队的取向我建议不要把目标定在某个高出的目标,而是定在关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的事情和人身上。

第三:管理团队的重要性。有一个成语叫群龙无首,这个无首是什么意思?就是就是缺乏管理,如果带头人都不去制约;管理大家。那团队的质量可想而知。再论以上的两个问题,如果团队成员缺乏管理,没有凝聚力,你不配和我,我也不配合你。那样团队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的降低。如果团队成员不为了自己心中的目标前进,只是单纯的为了金钱和利益,缺乏团队的精神和目标,那么这个团队也有一句俗话来描述,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沟通对团队的重要性 篇10

曾经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是说有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横在领导者和职工心中的那把锁(矛盾)是什么?应该怎么去解决形形色色的问题和矛盾呢?笔者认为,在团队中应该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充分发挥沟通的作用,来解决团队内部的矛盾和问题。要想找到打开职工心锁的钥匙,只有沟通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的方法。

我们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非常注意沟通,认为沟通是永无止境的。企业成功源于沟通,美国沃尔玛公司总裁萨姆·沃尔顿曾说过:“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可能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 沟通就是为了达成共识,而实现沟通的前提就是让所有员工一起面对现实,共同参与,让大家都知道事实的真相。这样才能统一思想认识,从而解决问题。

我们看别人是怎么理解管理和沟通的关系: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语:“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英国管理学家L·威尔德认为:“管理者的最基本能力就是有效沟通”;卡耐基说:“无论何时,管理者应将沟通视为最重要的工作,职位越高,沟通工作越为重要。”结合现实,总结工作中发生的很多事,我得承认,他们的观点是对的。团队成员要有强烈的沟通意识,沟通无极限,这是一种态度,而非一种技巧。一个好的团队肯定要经常交流,需要无时不在地沟通,从目标到具体的工作细节,甚至到人际关系等等,都在沟通的内容之列。

沟通的行为和过程在团队建设中相当的重要。世界上所有的管理工作都是借助于沟通才得以顺利进行,沟通是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主要方式、方法、手段和途径。沟通不仅存在于横向的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而且更存在于纵向的管理活动的各个层次。可以说,沟通是管理的核心和灵魂。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上的创新,就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沟通,管理就是空中阁楼、是呆板和迟疑的一个过程。显然,沟通是维持团队良好的状态,保证团队正常运行的关键过程与行为。当团队的运行或管理出现了新问题,部门之间,领导者之间,也就是广大职工之间必须通过良好有效的沟通,才能找准症结,通过分析、讨论、拿出方案,及时将问题解决。

沟通是创造和提升团队精神和企业文化,完成共同愿景的主要途径和工具。一个领导的管理思想如果没有和广大的职工有效的沟通,得不到职工的认同、理解、支持的话,那么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公司文化或者公司的精神。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创造出一种企业独有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对企业这一组织赋予人性化管理,使企业管理的外在要求转化为企业员工自己内在的观念和自觉的行为模式,认同企业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目标及使命,并自动自发地工作、去关心团队,能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地工作,从而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使团队得到发展。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培育,其实质是团队的思想、观点、情感和灵魂的水乳交融,是沟通的精华所在,是沟通的形式和内容。没有沟通,就没有对企业精神和文化的理解与共识,更不可能认同企业共同的使命。任何团队的管理就是沟通,沟通的确是团队管理的核心、实质和灵魂。

通过沟通,让每个团队成员了解团队的现存问题、工作业务的进展情况等等,也就是信息共享,笔者认为是让员工最大限度地干好其本职工作的重要动力和途径,是与员工沟通和联络感情的核心。马斯诺理论早就告诉了我们,人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地位和受人尊敬的需要。理论的落实就需要沟通了,而我们将这个理论引入到团队建设,是认为大家都是真正的主人翁,一起来参与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共享信息,下放权力和分担责任,大家一起建立分工合作、岗位目标的自我管理,满足了团队成员参与的愿望,满足了员工的沟通与交流需求,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样做,团队成员会产生责任感和积极的参与感,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在团队的重要性,树立了自信。感觉自己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就会积极主动地努力工作,争取更好的成绩。

作为领导,要尽可能多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沟通,最好是一对一,面对面的互动沟通,使员工能够及时了解管理者的所思所想,领会上级意图,明确责权赏罚。避免推卸责任,奖金要多工作要少的观念。而且,员工们参与的越多、知道的越多,理解就越深,对团队也就越关心。一旦他们开始关心,就会爆发出以前没有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力量,任何艰难险阻也不能阻挡他们。这正是沟通的威力所在。如果领导不信任自己下属,不让他们知道团队的现状或工作的进展,不去告诉员工,甚至员工主动提问也不回答,那员工就会感觉自己被当作“外人”,轻则会带情绪工作和生活,造成团队部门的工作质量下降;重则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形成相互不信任的敌意,产生严重隔阂,无法达成共识,甚至产生“窝里斗”,消耗团队的能量。笔者认为,良好的和有效的沟通,能消除所有的误会和隔阂。

沟通的要点是真诚、理解、平等、尊重、认同和适应。任何一个人都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换位思考,通过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可能忽然间发现“哦,原来是这样”,有了理解和认同以及适应来作为沟通基础,加上尊重、真诚、平等和大家的目标一致,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正如《圣经》所言:“你愿意他人如何待你,你就应该如何待人。”事实证明,这条不论过去、现在或将来都适用的人生准则,对于必须与员工相处的团队管理者来说,不仅是一条再完善不过的管理行为准则,也是管理上最适用的一把沟通“钥匙”。说简单一点,就是“换位思考”、“对等沟通”。

在团队中,管理者和管理者、被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如何实现良好的和有效的沟通呢?要让大家畅所欲言:知无不言,因为我们大家拥有共同目标。言无不尽,还要保持良好的气氛,不要指责和伤害别人。从人性的角度讲:良好的交流气氛不但可以提高员工情绪和工作质量,也能使团队有更多的创新精神。鼓励员工相互交流各自的见解、顾虑和情绪,确实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因为员工们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利益问题。为了赢得这个挑战,我们必须集中关注四个关键问题:使交流成为团队里的优先事项,领导和每个成员都重视交流;在团队内可以有不同的声音,但对外部都是一种声音;为员工提供同管理层交谈的机会,建立信任的氛围;本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对待交流和沟通。

当然,要想突破沟通障碍,是团队所有成员特别是管理者将要用心去做的事。团队领导要在团队内部营造一种开放坦诚的沟通气氛,使员工之间能够充分沟通意见,每个员工不仅能自由地发表个人的意见,还能倾听和接受其他员工的意见,通过相互沟通,消除隔阂,增进了解。在团体内部提倡心心相印、和睦相处、合作共事,反对彼此倾轧和内耗。当沟通达到一个高度时,就会产生一个机组团结如一人,与别的机组一争高低;一个部门团结如一人,与别的部门一争高低;一个公司团结如一人,与别的公司一争高低。

团队精神重要性 篇11

一、小组学习的优势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只有开展自主性的探究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实现高效的课堂。高效课堂的标准之一就是:群学,所谓的群学就是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开展小组学习。小组学习的基础是将一个大的班级按照一定的规律划分为若干个小的班级,这些小的班级之间没有围墙。可以说,要想提高课堂的质量,小组学习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小组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生和学生以及学生和老师进行合作。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掌握、理解、运用知识。小组学习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学生、老师之间的良好互动,构建出一个共同学习体,让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小组学习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和设计、策划。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完成小组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交流和团结协作。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建立起来,学生的主体意识也会被唤醒。

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单纯的“填鸭式”式教学中,学生只是一味的接受,缺乏交流和互动,课堂气氛也是死气沉沉的。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但是,小组学习则不同,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交流和愉悦,学生会乐于参与其中,“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被激发。

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小组学习会将竞争意识引入课堂,在此过程中,协作精神和合作精神也会得到培养。同时,组内的学生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取长补短,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交流的魅力。

二、小组划分的规律

在进行小组划分时,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律,即“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也就是说,在进行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心理特征等,不能统一而论。

1、男女分配要互补

由于男生和女生之间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在分配时一定要平衡男女比例。这样,小组内的男生和女生可以实现思维互补,互相帮助,小组的力量才会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2、学生的性格要互补

学生的性格是不同的,有的活泼好动,有的则安静,有的心思比较缜密,有的则比较毛躁粗心。将性格不同的学生进行搭配,可以实现性格的互补,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将优势学科和弱势学科进行互补

在一个小组中,应该有每门学科的带头人。这样,学生才能均衡发展,避免偏科现象的发生。

三、成员管理

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学习是一件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许多努力才会看到效果。要对组员进行细心的培训,加强其之间的默契和合作程度,这样才会将团结协作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1、实行组长管理

小组长的作用不容小觑,他既是老师的好帮手,又成绩优秀,是其他学生的榜样。可以说,小组的正常运作和合作离不开小组长的协助。因此教师要培养一名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好、善于沟通的小组长。小组长的作用吧是巨大的,比如:(1)可以起带头作用。小组长的成绩优秀,其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会在周围形成一定的影响,带动其他学生学习。(2)能够管理小组内的成员。一个优秀的小组长可以在考前组织成员预习,课中进行学习,在课后更是可以进行监督。(3)对组内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可以进行帮助,使其成绩得以提高。(4)和组内的成员进行及时的沟通,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及总结得失。

老师要加强对小组长的管理,对其工作加以肯定。鼓励和表扬工作优秀的小组长可以让其自信心大大增强,更加激发责任感。定时召开小组长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发现小组长在学习、思想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小组成员的管理

让学生学会互助,组内成绩优秀的学生要对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实行帮助,提高其学习成绩。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其实也是提升自己认识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合作,布置一个问题,让学生一同讨论,交流,培养其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创造平台,让学生自主的发言和表达观点。让学生学会倾听,学生独立表达自己的观点很重要,但是学会聆听更加重要,倾听也是尊重他人,才能优势互补。此外,要学生敢于质疑。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学生应该掌握话语权,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不沦为权威观点的附庸。

3、规范纪律组织

“无规律,不成方圆”,小组学习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组织纪律。组织纪律可以约束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这样才有秩序,学习任务才能完成。有的小组学习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学生浑水摸鱼,有的没有自己的观点,人云亦云等。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些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加以约束。

结束语:教学质量要想提高,小组学习是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发挥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在这种模式的指导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目前,小组学习的模式在发展之中,虽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但这是难免的。只要将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的课堂效益就会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 徐海英. 英语教学中的个体小组学习和综合小组学习中学课程辅导[J].教学研究.2011(13).

团队精神重要性 篇12

普华永道公司2013年的GPIB调查数据显示, 善于创新管理的企业可以获取比其他竞争对手最多三倍的收益。诱人的收益推动着企业不断地尝试各样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 以求在市场竞争中能够生存发展。在企业形形式式的创新尝试中, 创新管理和创新团队管理成为了成功的关键要点, 其中管理水平突破途径和方式更是成败关键。对比先进的企业创新机制, 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则根源于企业给与创新团队的自由和独立空间不足, 部门主管或企业主过多干预造成创新团队的运作内部。本文主要通过对创新主体的心理因素和管理理论论述创新团队独立程度在创新过程的重要性。

一、创新理论基础

(1) 创新需在一定强度的压力下实现的, 既包括技术层面、风险层面, 也包括着个人感情层面。克里斯·哈里森 (2005) 1提出创新的特质根植于创新所具有的不确定性、风险、压力和知识的负荷等特性, 创新过程是一个超越常识的、非高效的、充满新奇的非线性活动。

(2) 创新团队需要具备突破常规知识和程序的能力。人类常规的思维以经验性知识和科学性知识等稳定知识为基础, 通过一定的秩序和层次性的逻辑推理方法, 推论出严谨的经验规律和科学规律。创新则需要突破现有的规律和经验, 以非线性的思维方法, 跨越原有的秩序和层次, 创造性地灵感地在不同事物间找出联系点, 使思维活动更富有创见性。苗东升 (2003) 2论证了灵感不是常规知识的全局性现象而是来自属于非线性范畴的局域性现象。

(3) 高度有效的创新具备高度的自主性。创新作为企业经营过程一个极具生产和创造力的活动, 需要实施者能够得到实质性的任务自主和自由。Hackman和Oldham (1975) 3将高度自治的自我管理团队和团队成员高度心理幸福感实现途径归结成五大因素:自主性、任务多样性、任务统一性、任务重要性和反馈, 并由此构建出职业特征模型 (JCM) 。

(4) 由上而下的创新氛围能够使成员创新动力内化。团队创新首先归结于其成员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意愿发挥程度, 一个动力内化的成员将有效地加快创新行为的实现进程。Lynn、Rebecca (2001) 3认为好的组织创新气氛可以旷阔团队成员的创新视野和空间, 使创新的意愿和内在动力通过创新绩效表现出来。

(5) 创新团队的知识突破需要一个宽松的权力控制环境。科层制的等级界线明显、权力地位高于专业地位, 人们在这样的企业里面容易依赖权力地位影响创新的走向和绩效水平。米歇尔·福柯 (1988) 5强调权利和知识之间是一种对抗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知识只能在权利范围之外的地方才能存在、发展, 其中权力涉及到命令、要求和利益诉求等因素。创新需要敢于突破常规知识, 在一个非秩序的自发性的环境前提下开展。

(6) 内部弱连接有利于团队创新。马克·格兰诺维特 (1983) 6提出弱连接理论, 认为组织内的弱连接带由不同知识经验背景的人员所组成, 可以低成本、高效快速地传播知识, 这样的弱连接组织对创新绩效和学习存在正向帮助。该理论指出, 强连接关系体现那些关系密切的、高度互动的、信息重复的封闭性人际系统, 它会阻碍个体的创新意向。

二、团队独立性特征

独立首先是一个哲学命题, 是个体自由意志的形成和体现的基础, 反映着个体在一定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前提下能够按照自身经验、知识体系、心理感受做出判断、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团队独立相应地要求在项目内容方向指引下, 依照团队成员所积累的经验和科学知识, 能够自由地做出团队决策和根据其决策进行项目运作和管理。其次, 团队创新项目应该是方向性的、使命式的、模糊的、非具体的、甚至非量化的。由于成员的知识背景和经验往往差异较大, 团队成员在这样高度自由独立的创新管理环境下, 可以依照个人和团队经验知识积累发散性地独立进行创新。

团队独立表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1) 非目标导向型的管理模式。一个程序化生产的部门相对应着层次化、程序化、制度严格化、职责明确化等一系列的管理模式, 同时, 一个非程序化的运营部门相对应着宽松、个性化、方向性目标、自我管理的管理模式。具体目标容易分解出具体的、量化的、程序式的子目标, 进而使人选择绩效水平的更高的量化内容来敷衍团队的创新任务。量化式绩效评估方式容易造成部门的官僚化和产出大量的重量不重质的各类创新。

(2) 充分尊重团队独特的工作方式。团队的组成需要部门管理层有高度的智慧和识别能力, 成员既要专业知识和技能过人, 又要具备优秀的创造性潜质。对于一队独特气质的人员, 其非线性思维会表现出对制度一定程度上的反叛和对抗, 特别是对于那些科层式的管理制度。独特的团队风格体现着成员的有机结合效果, 将会是企业的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3) 团队绩效在于作品累积。革命性的创新需要一个长时期的积累过程, 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创新需要经历一个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过渡的过程, 是一个连续的、自我超越的过程。一般的绩效评估难以适用于那些主观性强的创意作品, 特别创意还不能成为实用的创新时。

(4) 团队个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创新性团队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形的, 成员之间相对独立平等。创新团队是一个高度自治和高度协同的矛盾统一体, 高度自治有利于团队整体地推动团队个体的思维冲击和观点更新, 高度协同可以将个体的创新能力以1+1〉2的效应提升加速创新。

(5) 以成员个人目标确定团队绩效。绩效评估体系会决定着团队内部行为方式, 它往往由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及加以量化的程序组成。团队目标可能经过团队成员多年的失败尝试、经验积累后汇聚整理各自分散独立或碎片化的创新内容而形成的。

三、企业创新的问题

由于市场经济大环境正在快速改变, 市场竞争环境也处于多元化, 企业按部就班式的程序化管理将无法对市场变化作出及时的反应、根本不能准确快速地合理运用企业资源。长期固化的文化传统必然影响着当地企业经营和管理模式, 也会影响着企业员工的专业行为和商业伦理行为, 自然也就影响着企业的创新行为。

(1) 企业内部人文根深蒂固的权威依附心理影响创新能力。传统文化的依附权威的心理依旧存在, 权力对知识的控制和影响依旧巨大和致命的。行政部门过多干预技术创新部门的事例屡见不鲜, 而且没有明显改善的迹象。

(2) 企业拥有者对真实的创新追求欲望并不高。企业拥有者是企业所有战略的支持者和决定者, 当其对创新认识不足、不能全面地理解有效创新对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时, 进而不会大力地放手进行企业长期的创新改革活动。根据2012年中央企业创新报告7分析, 我国央企的创新研发经费强度仅为1.5%, 没有足够的支持, 企业的创新变成了一句空话。

(3) 难以量化的创新绩效制约着企业的管理。企业内部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管理规章制度, 以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明确产品服务标准。但对于具有非线性特征的创新而言, 这些规章难于准确地评估创新的岗位绩效, 使日常管理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

(4) 创新容易让位于企业更为迫切的生存。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适应能力占据着企业的发展战略的主要地位。我国市场的饱和度仍然不是很高, 细分市场的需求还处于不饱和状态,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012年统计数据, 我国发明性创新仅占专利授权数量的11.9%, 更多的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所以需求市场的产品层次相对的不算很高。企业只要具备足够的复制模仿能力, 也可以能够生存发展, 这样造成了行业过度的价格竞争, 企业更着重于市场拓展而非产品创新。

(5) 创新没有在产业范围内形成足够的放射效应。短期内难以形成革命性的创新, 这些创新根本上不可能对整个行业产生什么样的颠覆性影响。由于企业内没有在创新中达到足够的利益好处, 创新人员自然在企业当中不可能被重视, 其地位相应是附属而非独立的。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13年12月的统计数据, 2012年全国有专利申请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1010.2亿元, 仅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企业的30.2%;体现行业全球技术地位的新产品出口, 仅仅只有15182.3亿元, 占该类企业收入的5.4%。

(6) 因转化率过低, 创新没有形成足够的生命力。我国在每年的专利申请数量上已经进入了世界强国的阶段, 但是企业转化专利的动力不足, 和专利本身不足以转化为盈利的产品服务项目, 以国家专利产权局的2013年底的统计数据, 全国有效专利的比重才17.1%。既然没有与企业产品服务连在一起, 创新产品必然缺乏足够的生命力。

四、结论与建议

创新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前提, 也是企业生存成长的关键。在一个功利性较高的环境下, 创新往往为了迎合部门绩效评估和量化任务的需要, 不断变形为部门创新数量惊人而转化率低下的情景。独立性思维, 作为社会进步的基础, 承载着各个时期科学技术创新的诉求。

(1) 提升企业创新的深度和指引性。引领行业产品的创新是最具竞争力的, 所以制定和严格执行前沿性强的企业创新战略, 应从更大更广的角度思考, 在行业的革命性发展上加强方向性指引企业的创新工作。方向性的战略指导代替企业短期发展的模仿式的生存战略, 特别减少外形更新、实用新型等内容企业创新的战略思路。只有切合用户需求的、引领行业需求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才能更大程度地获取利润, 实现企业深度的创新。

(2) 创新团队人员构成应该是极具严谨和仔细的。首先解决人员来源的问题, 创新人员的专业能力、团队能力、自主能力、自控能力应该在招聘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考虑。在行业层面上, 应该建立一套人才信用和能力资料信息库, 在更大的层面上考察创新人才。其次, 要考虑人员的目标是否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企业不能应招人而招人, 而是应有人而招人, 防止填坑式的人才招聘。

(3) 适当延长项目绩效的评估周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项目激励体系, 以一个较长的评估周期评价创新团队和个人的努力水平。兼顾公平公开公正平等的原则, 实现创新股权激励计划, 用股权分配、成果分享等积极方式对创新人员进行激励。另外, 评估还应考虑非成功创新项目的人员激励问题, 根据行业的产品周期特征制定长期的评估周期, 允许失败、接受失败, 预防为了激励而仓促完成创新的无效创新产品出现。

(4) 创新项目团队在于导而不在于管。允许企业内部创新团队相对独立涉及团队绩效评估的问题, 管理层应该着重如何匹配合理的独立松紧度, 应着重于创新团队的管理扶持, 而非是约束限制。日常运作中, 企业可以给予创新团队更多的内部决定权、项目决策权, 在工作方向上应该是导向性、支持性的而非是严格监控和监督的。部门干预式的管和控往往更容易限制了团队的非线性思维的自由度, 越控越难出成绩。

(5) 行政部门应加强专利权的管理。真正革命性的专利甄别和保护是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创新是一项集法律性、技术性、实用性于一身的社会活动, 既涉及行政管理的保障性支持, 也涉及企业创新专利的法律保护质量提升。在法律层面上, 给予创新成果的肯定会起到激励和支持革命性创新的作用, 自然同时会对团队走向独立创新提供外部的认同。

创新的团队独立性在企业创新战略体系属于领导者个人境界的问题, 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对于独立创新团队, 委托代理关系中部门中岗位的激励和努力水平测定依然无法有效地处理。一个更高智慧的管理者或上级管理部门将会是企业创新团队得以更大权限开展工作的根源。

参考文献

[1] 克里斯·哈里森, 构建创新团队:培养与整合高绩效创新团队的战略及方法,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年3月

[2] 苗东升, 非线性思维初探,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154 (5) , 94-102

[3] Hackman J.R., Oldham G.R., Development of the Job Diagnostic Surve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75.60, 159-170

[4] Lynn R.O., Rebecca K.S.,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team development:Improving the link,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1.44 (2) :376—392

[5] Foucault M., Politics-Philosophy-Culture, Taylor&Francis LTD, 1988

[6] Granovetter M. (1983)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A Network Theory Revisited”, Sociological Theory, Vol.1, 201-233

上一篇:农村老党员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生活处处有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