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投掷教学反思(通用13篇)
小学投掷教学反思 篇1
《投掷轻物》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投准能力和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同伴交往、合作能力为主要目标。本课主要以游戏为主线,创设了多个游戏场景,在游戏春种秋收中让学生体验农民伯伯的辛苦,懂得去珍惜劳动成果,学会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通过教与玩的结合,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展示自我,体验着体育活动的乐趣。本人就上完《原地投掷轻物》这节课后的得失分析,以便今后扬长避短,把体育课上的更好。
一、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做到了让学生在玩中练。组织教学时因采用分组教学的模式,各小组之间形成了对比,有了竞争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气氛,活动强度。让学生玩在课堂中,笑声不断,不觉厌倦,运动密度大,达到本课目标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合理,重难点突出,让学生全身心都得到锻炼。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原地侧向投掷的技术方法,即掌握投掷的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通过组织让学生玩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明白了“投掷的角度是前上方,出手的速度要快”这两个重要技术的原理,并能在实践练习中运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许多平时体育不是太好的学生也轻意的学会了这个技术动作。这种教学方法要比教师直接讲解示范的效果要好,而且在这种教学实践中,学生接受技术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获取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小组
合作获得的,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强调探究性、合作性学习的思想。
三、器材出新,让学生爱不释手。
在教学中把布条引进课堂,学生们竟然会爱不释手,在课堂上个个生龙活虎,尽情玩耍,学生们如此的兴奋出乎我的意料。在课后我深受启发,要是在体育课中,我们能多采用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易的器材,自己创编些新游戏,我相信:课堂定会更精彩!
四、不足之处:
1、在分组的过程中,由于老师的原因导致,分组的不均衡学生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时因为过分的看着比赛的结果个别同学之间会产生矛盾,从而做出损坏同学友谊、班级团结的事。今后老师要多注意学生习惯的养成。让他们懂得珍惜友谊,团结协作。既有竞争又有鼓励。
2、在本课教学中,不足之处是在学生练习中,未能对投掷的挥臂动作做具体要求,导致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一味追求投准而忽略了肩上屈肘和用力挥臂的动作技术的现象。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以及适时恰当的点评与指导,学生在活动中也能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投掷技术,能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学投掷教学反思 篇2
然而,尽管投掷运动对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显著,但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它的“风采”。一方面由于教师教学功能定位的移位,片面注重学生的形式化知识训练,结果学生只记住了投掷的一些基本动作要领,却没有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受到过多的实践体验和锻炼;另一方面是由于课堂教学方式的单一僵化,导致学生能力的降低。因此,要改变小学体育投掷教学的这种异化现象,增强投掷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及时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范式,让多样的投掷教学课堂撑起一片学习天地。
一、趣味添彩,激发投掷动力
皮亚杰认为,儿童对活动具有一种始终如一的偏爱冲动和热情,因为儿童所处的社会世界在他们看来是一个由年长者的兴趣、习惯以及意志等构成的肤浅社会,在这里并不能满足他们认知、情感以及智慧上的需要,这时就需要依赖各种没有强制,没有处分的趣味性活动来巩固自身的认知结构,满足情感需求。可见,小学生的学习是与各种有趣的活动分不开的,也正是在不断的游戏和玩耍中一天天成长起来的。而尽管投掷本身就是一种活动形式,但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发展还比较涣散,还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兴趣指向,容易受到无意注意因素的干扰,再加上现实诸多小学体育教师对投掷运动教学功能定位偏失所造成的教学形式单一、僵化的局面。如果没有加入一些修饰性的教学辅助元素,以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参与投掷学习动力,那投掷运动课将上得异常疲软。因此,为小学体育投掷教学课堂趣味添彩,让小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兴趣的迁移,是小学阶段投掷教学的新思路之一。
例如,学习“篮球投准”时,首先,体育教师要及时转变以往一贯严肃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投掷教学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和谐情境,如先让学生带着篮球自由活动,给学生制造一个与篮球亲密接触和相识的机会,增强学生对本课学习的认同感;其次,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将各种投篮动作、手法和技巧贯穿起来,让学生寓教于乐,如结合小学生好动且爱表现的天性,通过学生示范表演活动来造设一个模拟舞台,这样一来,学生为了能够在舞台上一展风姿,便会在无形之中催发出更多的投掷学习动机和热情,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进行练习;最后,教师可以从评价的角度入手,通过表扬、奖励等手段为投掷学习课堂进行装饰和优化,不仅再次焕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良性作用。
二、巧借生活,引入花样游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是通过运用自身的形象思维来观照直观表象,他们的学习行为和过程必然会充盈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而一切教学活动也必须要遵从学生的这种学习特性和规律,引导学生在各种现实生活情境及其模拟再现情境中尽情体验、思考,亲身经历问题的生成、分析和解决过程,不断锻造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渐培养起学生的抽象思维、合作探究等能力。而小学体育是一门生活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生所学内容也基本是参照学生的日常生活,或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而设置的,目的就在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熟悉感,为有效学习注入更多的“润滑剂”和“催化剂”。但笔者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投掷教学大多千篇一律,往往只局限于教师的简单意志行为,缺乏生活元素的注入。因此,投掷运动教学除了要“吃透”教材合理安排布局外,还应当巧妙地借用各种生活资源和要素,特别是引入多种花样游戏,让投掷运动搭上游戏的快车,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学习和运动锻炼的热情。
例如,学习“沙包掷远”,教师巧妙地结合了小学生热爱创造和探索的良好品质,以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物品为依托,引导学生自制沙包,让学生动手制作学具,在实践中感受生活所蕴含的体育元素。结果,学生们的创造潜能真的获得了良好的激发,所制作出来的沙包不仅种类繁多,而且上面的一针一线以及每一粒沙子都是学生精心挑选的,还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对沙包进行了个性化装扮,这样一来,抽象的沙包掷远教学课堂便与生活紧密地连结起来了,学生能够用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投入学习,兴趣和热情也会顿时高涨。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日常所玩的游戏进行改编和整合,将它们融入沙包掷远教学之中,如选取一个篮子,让学生用沙包掷准,以导入本课教学的主体;又如引入生活中“夹球跑”的游戏,让学生比赛“夹沙包赛跑”等等。
三、任务驱动,鼓励实践探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基于一定的任务或问题而开展,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为了完成某一既定的任务或目标,便会激发出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也会获得诱发。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开创出来的新型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范式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由外至内的填鸭式灌输,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个性和学习需求,围绕学习大坐标所作出的主动意义建构过程,这样,通过新知识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和学法等都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和充实。而投掷运动是以投中目标或投射远近等任务或目标的完成为学习衡量尺度的,这正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提供了最佳的结合点,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投掷运动时,可以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此处的闪光点,为学生创设各种真实的任务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任务达成和问题解决开展深入的实践和探究,并最终将投掷知识、技能、技巧、感受以及体验等“收归囊中”。
例如,学习“向前投掷实心球”,教师首先让学生站在操场的一端面向另一端,为学生制造了一种遥远感,激发学生掷远的动力和欲望。接下来便以实际的任务营造一个强烈的问题场境,即:“我们发现,奥运场上的运动健儿们都能把实心球投得好远好远,如果你现在就是一名场上的运动员,那你要怎样将手中的实心球尽量投掷得更远呢?”
这不仅是一个问题式的学习任务,而且还渗透着角色扮演和转化的元素,学生听完这个任务,都像磁石一般被吸入了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中,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们互相交流彼此的观点和意见,并伴随着丰富的肢体语言,试图解释自己的想法,而大胆的学生干脆走到课前画好的横线前,现场实践自己所预想的投掷方法和策略,有用双手抛射的,有用单手直推的,有的孩子甚至还运用滚动的方法等等,虽然实践探究的结果五花八门,但这正是学生针对任务而作出的真实反应,都努力尝试了运用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双手进行了体验式的学习。
四、对比研习,提高投掷技能
人是群居性的社会群体,总是为了取得共同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目标而集聚在一起,单个个体的力量有限,在数万年的发展中学会了通过合作、互助的形式来达成群体目标,进而实现自身屈从群体的目的。所以,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内化为人的一种本能反射活动,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至关重要。多伊奇在他的目标结构理论中指出,每一个群体成员为了达成目标,必然会与各个群体成员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同伴关系,并以一种既能实现整体目标又能达成自身目的的角色而活动。而皮亚杰学派在其发展理论中也对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作了详细的研究和阐述,认为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合作和作用可以更加迅速地掌握知识”。而小学体育投掷运动作为一种以程序性知识为主的学习内容,如果能够改变“教师的一言堂”现状,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对比研讨的情境,不仅能够更好地帮助每一个学生掌握投掷的动作要领和技巧,由衷地感受投掷所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增强学生对投掷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能够拉近学习共同体间的心理距离,建立一种高效的团队合作关系,提高每一个学生的体育学习个性,并在小学体育投掷运动教学中形成学习合力。
例如,学习“篮球投准”时,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表现成果各不相同,这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个对比研习式的合作学习情境,尽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搭配,一个学生演示自己的篮球投掷过程,另一个学生则在旁观看,并及时指出伙伴在投射过程中的问题或不足之处,而当彼此间的合作、研习都无法解决双方遇到的共同问题时,这时小组便可以申请“小老师”(学习表现好的学生或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这样,每一个学生都不用担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无从解决,在多次循环交往中,学生的篮球投掷技能也会无形地获得提升。又如学习“投掷垒球”时,教师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组织学生合作研讨,也可以安排一个课后合作探究学习任务,让学生以“网上标准的垒球投掷方法”视频为师,对比自身的投掷方法和技巧,在不断地改正中提升垒球投掷技术等。
总之,投掷运动作为小学体育课程的必修内容,不仅对于锻炼小学生的上肢力量,增强小学生肩带协调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满足小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引领学生领略运动和力量之美上更是功不可没。因此,小学体育投掷教学要及时摒弃单纯地技能训练为中心的落后观念,充分挖掘投掷运动本身所固有的游戏激趣功能,以学生的体育学习个性为导向,重视学生在花样投掷运动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小学体育投掷教学课堂不断生成“意外”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吴红兵.试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的创新教学[J].教育艺术,2014(10).
[2]丁基域.利用辅助练习进行小学投掷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08(10).
投掷课教学反思 篇3
李春明
在备课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如教学内容是否合理,队形如何调整,体育教学中的专用术语的掌握等。我也得到了许多体育老师的帮助,听取了他们宝贵的意见,并对教案进行了合理的修改,但是原本在备课中写到的很多小细节都没有在课上注意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犯的错误和不足,自己往往意识不到,课后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才发现自己的经验太贫乏,考虑不够全面,还需要多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投掷》教学反思 篇4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体育课中如果没有“玩”,那么这节体育课肯定不能吸引学生,不能体现“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的教学目标。因此,我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图形跑”的小游戏,使学生一下就进入了上课角色,跑得十分开心,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上课的热身准备活动。在下面的教学中,我始终在贯彻执行这种教学思想,无论是学习投掷技能,还是知识延伸,或是放松身心,我都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如:“甩纸炮”“打纸牌”“投弹练习”等让学生始终在玩中开展技能的练习,获取更多的知识,进行创新实践,愉悦身心。从整节课的情况来看,学生还是十分喜欢这种练习方式,整节课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乐于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并敢于在活动中表现自我。
二次修改:
1、讲解时重点突出,通俗易懂,面带微笑,增加肢体语言,示范时,动作优美到位,生动活泼,从规范走向高效。
2、动作讲解要全面,不能因为本节课的重点而忽略整个动作技术。
《投掷轻物》教学反思 篇5
一、在做准备活动的时候让学生跑完步后应进行原地踏步,让学生稍微做下呼吸调整,而不是马上立正,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也不符合运动规律。
二、本堂课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没有技术教学,用听课的其他科目的老师来说就是让她来上这堂课她也能上,应该没有技术教学,体现不出体育教师的专业性。虽然这堂课不是新授课,但是技术教学还是要贯穿其中,强调正确动作,而不是为了扔而扔。
三、学生在练习时学生之间的距离太挤,导致课堂也很混乱。毕竟还是二年级的孩子,我们体育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强调上课的纪律性,安全性,这堂课拿的是轻物,而以后拿的是沙包那不是更加危险了吗?所以任何时候都应该强调距离,强调安全。
四、比赛时游戏规则执行不到位,好几个孩子在进行接力赛的时候超过起跑线去接力,导致比赛完之后很多孩子都发牢骚,说谁谁谁犯规,而我当时还没有注意到,影响孩子的比赛积极性。
五、器材准备不充分,基本部分第三环节让学生去打山坡上的敌人的“头”——气球,应该换成氢气球,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也利于教师准备,不会造成那天上课的时候绑气球的绳子打结的情况。
投掷教学方法介绍 篇6
一、加强安全教育及组织纪律性教育
一般来说, 投掷的器械都有相当的重量, 而且像铅球、手榴弹、硬壳实心球等危险系数较大, 即使现在采用较广泛的软质实心球, 也有2公斤。一旦出现伤害事故, 后果难以想象。为此我们要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要让学生在头脑中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比如练习的方式是相对投掷的话 (如必须采用的话) , 一定要让学生知道, 只有同伴在看着自己的时候, 才能将球投出, 让同伴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动作上, 这样既可以减少危险, 又能使对方看到动作, 与自身对比。
其次, 要在统一的口令下进行投掷, 由小组长或者教师统一发出口令, 投掷的方向需单一, 即一次投掷, 本组所有人都向一个方向投。
第三, 对个人来说, 准备活动要到位。因为青少年的骨骼较软, 韧带较松, 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拉伤脱臼等伤害事件, 所以常规准备活动后, 有针对性的准备必不可少, 各个较大关节, 如踝、膝, 腰、肩、肘、腕和手指的准备活动都要认真, 教师应提醒学生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说明利害关系, 引起学生重视。
二、要在组织练习、场地安排等方面细心布置和仔细考虑
1. 根据班级的人数、场地情况、器材状况。
在进行如前所说的铅球、硬壳实心球、手榴弹教学时, 如学生人数很多, 场地条件又不是很好, 暂不进行练习;如必须要练习, 一定要控制好距离。最好不要采取学生面对面练习的方式。如果器材少需要对投, 可以在两队学生间画隔离区, 在练习中, 不得进入, 统一捡球, 而且捡球时, 动作快速, 须抬头, 不能低头, 以观察周围情况。
2. 教师在实施教学时, 一定要充分考虑
到可能发生的情况, 做到及早准备, 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般分组不宜过多, 过多会造成教师注意力分散 (最多不超过4组) , 不能随时了解学生练习的具体情况, 也不宜控制练习秩序。
3. 培养和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和小组长的作用。
只依靠体育教师进行组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平时要注意培养体育骨干、有责任心的小组长。在投掷教学中, 体育骨干、小组长的作用会体现得更明显。因此, 教师要首先让小组长了解自己的意图, 从而协助自己做好组织工作, 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三、技术动作的学习应采取容易记忆、有规律的语言
教师进行投掷教学时, 尤其是动作相对较难时, 学生一时会难以领会动作要领, 这样, 教师就可以利用能够表现技术要点的口诀, 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如侧向投掷, 为了强调动作技术要点, 让学生记住最主要的方面, 可以采用这样的口诀:“蹬 (右脚蹬地) 、转 (转右髋) 、挺 (挺胸) 、推 (平推) 、拨 (拨球) ”。实践也证明, 通过口诀, 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 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动作的掌握, 提高教学质量。
四、创设能激发学生练习热情的情境
1. 上课之前把场地布置好, 如把练习用的实心球按事先设计好的练习形式, 整齐地摆放在规定地点, 用明显的颜色把练习区较明显地画出来, 让学生在上课前就可以看到, 产生一种想参与其中的冲动, 想去投球、进行练习的想法。
2. 采用各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投掷标志、图形。很明显, 空旷的练习区很难让学生有投掷的明确目标。可以在练习区内画方格等图形, 里面写上数字, 比投准或比投远;可以画一个大的同心圆, 学生练习“打靶”, 像射击一样, 外围环数少, 投的距离越近, 得分越高圆心成绩最好;还可以在适当距离放一个小垫子, 让学生比准或比远。如果有墙壁的话, 也可用墙做反弹练习。
3. 教师在练习前可制订评价标准, 画在黑板上, 可分为学习态度、动作质量、组织纪律性、安全性、最佳表现等栏目用于评价学生的整体练习效果。每进行一组练习便进行评价, 好的给予表扬, 激发其荣誉感, 从而促进学生认真练习。
五、可灵活采用比赛和游戏的方式协助练习
投掷的动作特点决定了其练习本身比较单调和枯燥, 如果学生在练习时, 总是长时间、机械地重复, 学生一定会对投掷感到不耐烦, 情绪低落, 从而造成教学效果的降低。因此, 要采取比较灵活的教学方式, 利用青少年喜爱竞争的心理, 适当让学生进行投远或投准的比赛。
同样, 游戏也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教师要设计能和投掷课相融合、有助于学生提高技术和力量的有针对性的游戏, 如游戏“打龙尾”, 用实心球打准、抛接球比赛、实心球打保龄等等。游戏的过程往往也是竞争的过程。但采取比赛和游戏的方式时也要注意, 不能滥用, 在一般情况下, 巩固动作和复习阶段用的较多。在新授课的情况下, 如果技术不是很难的话, 可适当选用。
六、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动作的方法
学生进行练习时, 往往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如有的学生往往出手太低, 不能投出合理的弧线。此时可以在投掷线前2米~3米处拉一定高度的横线。要求学生从线上掷出;为了帮助学生增加投的远度, 也可以在投掷区内画若干远、近和左、中、右几个不同的得分点, 分别得不同的分值。也可以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满分的标准标出来, 让学生知道自己与优秀的差距, 使学生有奋斗的目标。可以把标准技术的挂图粘在黑板上, 让学生能随时观看, 与自己的动作对比;为了让学生投得准, 也可以在投掷区内放置模具、小物品筐或者直接画目标。如果学校有投掷墙的话, 当然也可以画圈挂靶, 让学生进行投准比赛。
七、投掷练习的器械应多种多样
体育投掷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7
一、案例背景
指导思想:以“健康为主,安全第一”为宗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自主创新学习;关注差异,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
教学目标:掌握投掷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培养安全锻炼意识;发展速度、耐力、灵敏等运动素质和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等健康素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主动参与的运动态度,增强自尊和自信。
二、案例叙述
课前插曲:预备铃声一响过,七年级二班的学生便聚集到体育课的集合点。当看到器材筐里的实心球、手榴弹、垒球等器材后,便开始小声的嘀咕着„„。“赵老师,今天上什么内容呀?”有两位女学生略带怯意地问。
“今天我们上投掷课。”我回答。“啊!”两位女同学发出“痛苦”的声音。有许多身着浅色衣服的学生脸上也泛起愁云。的确,筐中脏乎乎的实心球附带着煤渣土,是有些不招人喜欢。学生们倒是表现出对垒球和手榴弹有几分好奇。
准备阶段:“健康第一”,安全更不可忽视。为了更好的在安全的前提下达成教学目标,我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采用了“抓手指”和“排头抓排尾”两个游戏来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得到预热。同时也转移了学生对实心球的注意力。
激发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两个准备游戏过后我开始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学习与生活中有哪些与投掷有关的活动?”
“投篮。”一位男学生抢声回答。
“扔纸团”、“套圈”、“扔飞镖”„„
我提高声音说:“不错,你们说的都很对,那么它们都有那些共同点呢?”
“都要用手扔”一位学生回答,随之有更多的学生附和。
“除了用手进行投掷外,还有什么共同点?”我问。学生们呈现出迷惑神态。
“这些活动是不是都有投掷的目的呢?”我问。
“嗯,„„,是”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以投远、投准为目的,由大家自己设计、创新投掷的方式,好吗?”我说。
“好,好。”学生欣喜地答道。
“但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注意安全,而且大家的投掷方式要尽量做到不一样,看谁的投掷动作最具新意。好吗?”我说。“好”同学高声地回答。
学练阶段:我将队伍带至投掷场地,宣布以投远为目的的投掷体验开始,并重申“尽量不重复别人已采用过的动作,看谁的投掷动作最具新意”的要求。
“我先来”,我以原地侧向的方式将实心球双手抛出,成年人的力量是足以让这群孩子信服的,我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随后,男、女各两组,按顺序以投远为目的进行创新投远练习,真是千姿百态,花样迭出:弓步正向、马步后抛、双手胯下后抛、双膝跪姿前后左右抛、原地侧向抛、侧向上步掷„„。课堂上,大家不但完成了教材上的内容,还创造了更加丰富的姿势,使得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以承载和发扬。
学生们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就在他们意犹未尽之时,我们开始了以投准为目的的创新体验练习。
接下来又是同学们千姿百态的动作,叹息声、赞赏声、指责声、鼓励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应用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结合投远、投准的特点发展学生控制力量的能力,并通过集体协作共同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学生分成四组,男女各两组。男生与男生、女生与女生进行小组淘汰赛,最后男女生优胜组进行决赛。每人只投三次,胜负以各组击倒手榴弹的总个数来定。这时男生更是兴奋不已,斗志十足,看得出他们没把女生放在眼里,而女生则多数露出胆怯神态。我见状,便补充说:“女同学有投掷距离比男同学少—米的优势”,这下男生可慌了神,而女生则立即欢呼雀跃,士气大振。
“各组同学应注意比赛规则,要以地滚球的形式击倒手榴弹,投掷方式可以自由选择,但不得越过投掷线。”我补充比赛规则。
“哎呀!打偏了”、“用力一点”、“瞄准再扔!”各组学生紧张地指导着本组同学的投掷动作。
三、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过程顺利实现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投掷创新体验,来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设计投掷方式,并以“保龄球”集体竞赛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享受投掷乐趣之余,体验集体合作获取成功的喜悦心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淡化投掷教学的竞技性色彩,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的。本案例淡化投掷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三)、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
本案例中,老师始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课堂,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整堂课的各项投掷体验活动中。师生间没有隔阂,平等的对话呈现了一种民主氛围,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均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以致用得以有效实现
投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技能。本案例让学生提出一个投掷目的,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设计相应的投掷练习方法,促进其在生活实践中投掷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开心愉悦的学习情景下,更要注意运动安全教育。
小学投掷教学反思 篇8
本课教学内容是上步投掷乒乓球,重点是上步的同时转体引肩,是小学水平三体育课投掷学习的重要内容。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想体现“让学生在体育课中玩起来”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玩中有提高。为了改变传统器材对学生的兴趣激发效果不够理想的目的,由于器材的不足,我在教学中设计以开发器材,运乒乓球来开展游戏教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体育课中如果没有“玩”,那么这节体育课肯定不能吸引学生,不能体现“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的教学目标。因此,我在课中就设计了一个“击打上抛篮球”和“乒乓球大战”的小游戏,使学生一下就进入了上课角色,玩得十分开心。在下面的教学中,我始终在贯彻执行这种教学思想,无论是学习投掷技能,还是知识延伸,或是放松身心,我都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游戏让学生始终在玩中开展技能的练习,获取更多的知识,进行创新实践,愉悦身心。从整节课的情况来看,学生还是十分喜欢这种练习方式,整节课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乐于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并敢于在活动中表现自我。新课改的体育课,我觉得并不是简单的玩或者是做游戏。因此无论教师设计了怎样的课,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在玩中有所收获,即玩中学。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掌握上步投掷的技术方法,即掌握投掷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一个游戏:击打上抛篮球。通过组织让学生玩这个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明白了“投掷的角度是前上方,出手的速度要快”这两个重要技术的原理,并能在实践练习中运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许多平时体育不是太好的学生也轻意的学会了这个技术动作,这种教学方法要比教师直接讲解示范的效果要好,而且在这种教学实践中,学生接受技术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获取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强调探究性学习的思想。我在课的结束部分设计了一个“合作创新,愉悦身心”的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在集体游戏“找朋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是我没有想到了。这些内容都是学生通过合作完成的,真实的就是美好的。发挥孩子的创造力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也是体育课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教学设计是老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是与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密不可分的。本次课的教学设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一、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基础
在备课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术能力和预期目标,哪些知识易掌握。哪些知识难掌握,教师必须心中有数。由于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不一样,因此,在教学中,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素质和技能优秀的学生可提高练习技术难度,这样既不耽误教学时间,又能起到示范、引路的作用。技能较差的学生可降低技术难度,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教学的乐趣,从而能让每一个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成长。坚持这一原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积极作用。
二、教学内容的趣味化
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将技术动作穿插在游戏中完成且充分利用器械,创设情景。将枯燥、单调的练习融入知识性、趣味性,这样便显得教材的新颖,学生练习的气氛活跃积极性高。
三、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为了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在课堂中,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给学生思考问题和独立创造留有余地。
四、注意学习的层次性
整理学练旧知识,为学生自主探究做好铺垫,明确学练内容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明确探索方向中激发学习动机,为下一环节的探索学习做好心理准备。这是保证学生获得学练最佳效果的前提。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具有阶梯性。运用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引导他们以高度的注意力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小学投掷教学反思 篇9
在教学开始的讲解示范中,除全面介绍投掷技术的各个环节和细节外,着重说明投掷运动技术要求的用力顺序,使学生明确概念,形成正确的运动技术表象,同时,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投掷练习中常犯的不能全身协调用力的错误,让学生在练习前就做好预防错误动作的思想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教师设计好的练习程序,着重掌握好如蹬地、转髋、挺胸等的基本技术环节,其中特别要注意教会学生如何做好正确的左侧支撑动作,对此教师可采用一些辅助性练习,帮助学生做到全身协调用力,正确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如练习投掷铅球,出手前瞬间顶住左髋和左肩的办法,可以由两名学生配合练习,一名学生举手于胸前,掌心朝前,挡住对方,另一学生以铅球的投掷姿势对该学生的手掌进行推击,反复练习,感受左脚支撑姿势时腿、腰、背、手的协调用力。又如投掷标枪的辅助练习,面向一棵树,右手持枪,枪头插在树上,约与肩同高,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右膝微屈,上体稍后倾右转,然后右腿蹬转,前臂和手做鞭打动作,体会全身的协调用力。
在投掷练习中,学生容易出现头、眼的移动错误。如铅球的滑步阶段,抬头,并将面部转向投掷方向,眼望落地区,这样破坏了超越器械及用力前的正确姿势;最后用力阶段,眼望落地区及低头,既改变了出手角度,又破坏了整个身体的协调用力。又如标枪的助跑阶段,进入投掷步后,头部向投掷反方向转,目的是想观察引枪完成情况,但实际上打乱了助跑节奏,又破坏身体各肌群的协调用力。故在练习中,要注意容易忽略的头、眼的移动方向,以免头、眼移动错误,从而影响了全身协调用力。
在学生没掌握好基本技术环节前,不要让学生过多地进行完整的投掷练习,以免其只想把器械投得尽量远而盲目用力,破坏了正确的用力顺序。在学生掌握好基本技术环节后,让其进入完整的手持器械的练习,但应限制学生在练习中的用力程序,可采用在投掷区内划限制线的方法,要求学生每次练习都把投掷的远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把练习的重点放在体会正确的用力顺序和全身的协调用力上,这样就避免破坏学生已经形成的正确的基本技术环节的动力定型,逐渐将分解练习中所学的技术动作迁移到完整的投掷练习中去。
解决了上述问题之后,学生仍不能全身协调用力完成投掷练习时,教师应具体分析学生的“症结”所在,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纠正其错误动作,达到全身协调用力的目的。
其次,投掷项目运动时间短,主要是以肌肉的无氧供能为主,人体需要在瞬间发挥最大爆发力量,才能使物体达到最大运动距离,所以取得好的投掷成绩必须具备很高的速度、力量和爆发力等素质水平。所以,在练习中应注意使运动员获得较强的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供能能力,以发展速度——力量素质为主,兼顾其他素质的发展。从运动营养上,也要相应地从这些方面考虑,作出合理选择。
投掷项目无氧供能系统包括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肌酸在体内可转化为磷酸肌酸用以合成三磷酸腺苷,因此,我们首先可以从供能物质上入手,补充充足的肌酸来保证维持肌肉中的磷酸原的浓度,从而提高投掷项目的训练效果。
肌肉力量对于投掷项目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要增加肌肉力量,除了要进行力量训练外,在训练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营养品的补充,这样才能让训练效果更加明显,做到事半功倍。肌肉增长像盖房子一样有两个必要条件。我们都知道盖房子需要优质的砖和水泥,砖是原料,而水泥则是黏合剂。构建肌肉也需要相应的原料与黏合剂,原料来自优质的蛋白,而身体内很好的肌肉生长内环境就是黏合剂。优质的动物性蛋白是帮助青少年学生肌肉增长的优质原料,乳清蛋白又是动物性蛋白中的最佳选择。乳清蛋白来源于牛奶,人体吸收效果好,另外大豆蛋白也是优良的植物蛋白,可以很好地弥补动物蛋白中一些必需氨基酸的不足,比较适合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作为蛋白补充的来源。肌酸除了能提高供能效率,还可以作为肌肉生长的黏合剂,在身体内部提供良好的肌肉生长内环境。同时,肌酸进入肌细胞时会带入大量的水分,增大肌细胞体积,这样为肌肉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将康比特的纯肌酸与三健特多维营养粉二者合理搭配,配合训练使用,可以取得明显效果。
大强度力量训练后,运动员往往容易出现精神不佳、食欲不振、容易感冒等现象,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在大强度训练期,机体消耗大量的谷氨酰胺,作为免疫系统的主要能源物质,缺少谷氨酰胺便会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大强度运动中产生了大量的自由基,它对免疫系统的细胞造成破坏,从而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一旦运动员发生这种疲劳现象,不仅影响运动能力,还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应提高警惕,在训练课上尽量避免造成学生过度疲劳,同时也可以采用必要的营养手段来解决问题。及时补充谷氨酰胺或者是抗氧化剂,能够提高学生的免疫力,同时也帮助他们尽快得到恢复。番茄红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够有效地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保护细胞膜,防止红细胞遭到自由基破坏,防止血色素下降。
小学投掷教学反思 篇10
【活动设计】
投掷与躲闪是非常适合大班幼儿的活动方式,也是很有挑战的活动。在活动中可以发展幼儿的肢体协调和灵敏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结合本次活动,我利用自制教具通过打死大灰狼—给小羊喂草—躲猫猫游戏这几个环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幼儿的投准、投远以及躲闪的能力,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活动的快乐,体验挑战成功的自豪感。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形式的投掷练习,发展幼儿的投准和躲闪能力。
2、培养幼儿对投掷活动的兴趣,以及与同伴竟争、合作的意识。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4、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甩葱歌》、沙包、大灰狼、若干小羊、小草、红绿标记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口哨声,幼儿一路纵队走步入场。
2、热身运动:我们一起动起来吧!(听音乐师幼一起随音乐做动作)
二、基本部分。
(一)学一学
1、情景导入:宝贝们有好多羊羊被大灰狼抓去了,我们怎么救小羊呢?看,我带来了什么?(教师出示沙包)对,今天我们就用沙包来打败大灰狼。
2、小朋友用沙包去试试吧,看看谁的办法好?
(1)幼儿自由探索沙包(教师观察)
(2)听到哨声立即回到红线上排成一列横队,告诉老师你想到了什么办法?(请2名幼儿示范一下动作)
(3)刚才小朋友的办法真好(扔),今天我们就来学投掷的新本领。
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投掷儿歌:小沙包,放耳边。小胳膊架起来,退一步,侧转身,用力往前投。
(3)幼儿拿沙包反复练习几次。
(4)请投的远的幼儿示范说说:自己是如何投掷?你发现怎样投才能投得远?比较出投的远的方法。教师小结:我们刚刚学会了肩上挥臂投掷的本领,我们赶快去消灭大灰狼吧!
(5)讲解任务规则:这是大灰狼的家,我们拿好武器先来消灭第一只吧,听好哨声一起用力哟!(耶)接着准备消灭第二只,来一起来,准备投!
(二)喂食物
1、小朋友的本领真大,把大灰狼消灭了,小羊饿了,我们快去给小羊喂草吧!
2、讲解任务规则:一定要投过线,小羊才能吃到,第一次先练习一次,第二次进行比赛。
(1)幼儿第一次练习喂食物。
(2)两队比赛:看哪一队喂得多教师小结:数数喂的小草谁多谁就胜利。
(三)躲猫猫游戏:
1、我们刚刚帮助了羊羊,很快乐,下面我们一起玩个躲猫猫的游戏。
2、讲解游戏规则:红队的小朋友对准绿队投,绿队的小朋友要学会保护自己可以左、右、前、后蹲下或跳起躲闪避让,不能让红队的小朋友投中哦(反之也一样)
3、教师请一名幼儿合作示范玩法。
4、幼儿反复游戏多次。教师小结:表扬投准的、会躲闪的幼儿。
三、结束部分。
1、今天我们学了新本领,消灭了大灰狼,帮助了小羊,你们真棒真能干!
2、大家也累了,幼儿坐下休息幼儿互相捏捏腿,捶捶背,活动结束。(放音乐)
【教学反思】
本课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乐趣的情景,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积极投入的进行了合作活动。整个课堂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身心真正“活动”了起来。
课前我一直担心学生会“出洋相”,一个担心是:能否放手让学生小组自主活动?但在课堂上四个学生小组都出乎我意料的有序地展开了活动。由此我认识到,只要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给他们提供自主的空间,都具有将创新思维转化为成果的能力。我课前的第二个担心是器材问题,由于纸飞机材质和制作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纸飞机飞行的高度和远度,所以我担心这会影响到学生对正确投掷动作的体验和掌握。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部分破损的纸飞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投掷效果的展开,但在经过师生共同探究之后,绝大多数学生对正确的投掷动作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相同的投掷纸飞机不同的飞行高度和远度相反还激起了部分同学的好奇心,在课后他们拉住我询问原因,在鼓励和肯定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后我就纸飞机的一些弊端跟他们作了解释,同时鼓励他们去摸索更好的纸飞机的制作方法让纸飞机飞的更高更远。事后我鼓励学生努力在学习中养成探究的好习惯。
小学投掷教学反思 篇11
——体育课《投掷纸飞机》教学案例
东阳市巍山镇中心小学
徐 晖
一、案例背景: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同时,对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如何使课堂教学取得低耗、高效、大面积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015年9月20日,我在学校的二(1)班上了一节《投掷纸飞机》的教学探讨课,通过这节关于“自主性”模式教学课,打破了以前存在的一些旧观念——把学生管得太多、太呆板,一切行动都在教师的口令下进行。为了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与目前实施的“新课标”教育相符合,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成为每一位体育教师的必要课题。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上,我校体育教研组经过多次的研讨,通过参阅多本的有关教学资料,最后制定出“自主性”体育教学模式的课题,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教学实践与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通过本人的一堂课作了阶段性的总结。
二、指导思想
本课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达到锻炼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本课以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为目的,采用主题式情景延伸教学法,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剧情延伸等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随着剧情的不断延伸紧紧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积极探究和体验,从而启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不断延伸的剧情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90%以上的学生掌握肩上挥臂投掷纸飞机的方法。
2、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并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参与活动。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创新和表现能力。
4、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活动中与同伴相互帮助,友好相处。
四、教学内容
1、投掷纸飞机;
2、游戏:踏石过河
五、学情分析 依据“水平一”的目标为标准,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认知规律,选择投纸飞机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的课程结构。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这是一节(水平一)二年级投掷纸飞机的教学探讨课。倡导学生为主体,并在学习中安排《踏石过河》游戏,因为游戏在(水平一)二年级的阶段占有重要的位置,游戏又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更好让他们融到课堂学习中。
六、教程设计
第一、激发兴趣阶段。把过去的准备部分改为激发兴趣阶段,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教材内容以模仿各种不同人物形象的走作为准备活动,在教学时,教师突破以往的先讲解示范,后学生练习的传统方法,只作了简要提示,对具体动作不作具体要求,在一定的活动区域内自由的进行。比如:学习解放军走,只要求学生向解放军一样走的“有精神”,突出“有精神”三个字。学生就会根据平时的观察,想象动作要领。结果,学生的模仿动作千姿百态:有的模仿拿枪大步向前走、有的大摆臂的走、有的正步走等等,但都显得“有精神”达到了教师的教学要求,学生兴趣很高,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教学效果很好。
第二、培养兴趣和发展能力阶段。这一个阶段也就是以前所以然的基本部分。
1、自造飞机。组织学生分四个小组折纸飞机,看谁折得又快又好。老师提出要求,让学生积极动脑自己发挥创造性思维,根据提示制作多种形状的飞机。教师巡视、指导和参与各组制作飞机。
2、投掷纸飞机。在投掷前,教师通过提出问题——飞机如何才能飞的高?让学生把问题带到练习中。通过自由结合小组,在练习中实验飞的高的原因。教师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探究找出飞机飞的高的原因(肩上投出,注意出手角度)。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投掷轻物的基本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还是只提出简要的教学要求和一些练习方法的提示。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组进行练习,同时在各组还选出一名动作规范的学生协助组长帮助同学进行动作练习。在投掷练习过程中教法还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设问等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各种投掷动作来进行练习,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法采用让学生自己选择各种投掷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组织采用分组同时练习法,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
结果,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的组在组长的统一口令下小组集体练习,协助同学在旁逐个纠正;有的组两人一伙互相帮助纠正;有的组请动作做的较好的同学示范,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有的组跟随动作规范同学进行练习。学生有了充分的“自主性”,同学们学的认真,动作逐渐规范,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3、游戏—踏石过河。在教学时,教师首先拿出若干个胶圈并简要的提出本游戏的规则:在一定的距离内,以胶圈为“石”,脚只能在圈中才能前进过河,快者为胜,并给各小组学生1分30秒的讨论时间,要求学生按规则想出最快的过河方法。经过学生激烈的讨论,游戏开始了。
结果,一开始,四个小组的同学方法各异,有的双脚就套一个圈快速的向前移动;有的两脚各套一圈依次向前移动;有的手拿双圈依次向前摆放然后双脚跳入圈中的移动。几轮下来,同学们发觉第一种方法最快,最后,四组都采用了同一种方法(双脚套一个圈快速的向前移动)。这也出乎教师课前所设计的最后一种方法。通过游戏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来体会和适应合作、竞争、相互沟通和独自生存的社会环境,并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再一次得到加强。
第三、放松身心阶段。为了让学生在活动后的身体得到调整和放松,教师提示放松运动的要求,放一曲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随音乐放松的自编自跳各种韵律活动。编不出的同学可跟着其他同学一起跳。
结果,音乐一放,学生都能随音乐翩翩起舞,有的做小鸟飞;有的做兔子跳;有的做鸭子走路;有的几个同学一起跳起了自编的舞蹈;有的男生干脆做起了广播操的整理动作。在各式各样的放松动作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创新意识,也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模式,最后学生们自由、轻松、愉快的完成了本节课。
七、结果
本课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指导下,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从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和培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全课以《投掷纸飞机》这一内容为主题,还安排了游戏《踏石过河》为辅助教学内容,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学习兴趣浓。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乐,体验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整节课教学情景氛围浓厚,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教师有针对地进行个性化教学。在师生同练的过程中注意学生参与的“面”和“度”,注重启发和引导,通过教师的启、引和参与,让学生自己练、组合练、启发练,自主地体验、探究和交流合作,为发展学习创设了学习空间。应用“新课程标准”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老师教的起劲,学生玩的开心,体育课堂教学充满情感、灵感、和激情,呈现出一派其乐融融的新景象,处处洋溢着欢乐和生机。更重要的是能达到教学预期效果。
八、反思
本堂课在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中还不够成熟,还有较多的细节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特别是低年级的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一定的难度,虽然他们的动作模仿性较强,但是他们的动作经验极少,因此要有选择性的进行;到了中、高年级将较为容易的实施“自主性”体育教学模式。
小学投掷教学反思 篇1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蹬地转体, 出手方向、出手速度是学生学习掌握侧面投掷轻物的重难点, 不同的学生总会出现上述各类技术盲点。
一、蹬地转体 (以右手投掷为例)
蹬地转体是学生通过右脚的蹬地, 右脚脚后跟外旋, 膝关节内旋, 转髋, 身体躯干向左转, 瞬间摆脱静止状态, 从而获得主要的力量和速度动力。如图1所示, 蹬地转体不仅是投掷的核心动力, 也是一个力量传输的中转站, 直接决定下面的动作, 是影响投掷成绩的重要因素, 是投掷技术中的难点。
(一) 学生在蹬地转体中出现的错误
1.预备时没有屈膝或者蹬地不充分。
2.转体时, 髋未动而身体已经出去。
3.转体过头, 左肩支撑不牢, 扑倒在地。
(二) 形成以上错误的原因分析
1.学生认知水平较低, 对于屈膝, 蹬地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蹬地后身体中心未前移。
2.手臂、躯干移动过快, 髋关节未运动, 没有充分利用蹬地力量。
3.原有的投掷错误动作, 左肩没有主动支撑, 重心移动偏左, 没有维持身体平衡。
(三) 解决问题方法
1.如图2所示, 跳绳对折后, 固定跳绳的一端, 通过跳绳的伸缩, 用直观、简单的表现, 让学生明白屈膝、蹬地动作, 产生动作的感觉和知觉, 初步形成动作的表象。
2.如图3所示, 学生自主练习, 右脚屈膝并踩住跳绳一端, 右手握住绳子的另一端并适当放松, 通过快速蹬地将绳子拉紧, 体会蹬地、重心的前移。
3.如图4所示, 两人一组, 一名学生背向投掷方向, 跳绳绕过躯干, 左手握住绳子一端, 另一名学生侧向投掷方向, 绳子绕过躯干, 左手握住绳子一端。背向投掷方向的学生快速拉动绳子, 另一名学生放松随跳绳拉动方向转髋, 转肩, 两人形成面对面, 正对投掷方向。
二、出手角度 (以右手投掷为例)
出手角度在传统的概念中具体指器械与水平面的角度, 忽略了出手时手臂与投掷方向的角度问题。在教学中, 许多学生手臂偏离投掷方向, 没有转到正面, 器械已经出手或者转过正面, 分散了最后的力量, 影响身体重心的稳定性。
(一) 形成错误动作的原因
1.学生空间思维较差, 不清楚出手时手的位置。
2.学生一味求角度和速度, 肘关节下降。
3.肩横轴迅速转动, 没有制动。
(二) 解决问题方法
1.如图5所示学生手持跳绳, 加强学生在充分蹬转后, 肩关节屈肘在肩上方, 正对投掷方向的挥臂练习。
2.如图6所示, 两人一组, 一学生拉紧跳绳一端, 另一名学握住跳绳一端, 让上臂急速向前上方运动, 强调动作到位性。
三、出手速度
由蹬地、转体产生的力最后汇集到投掷臂传导至器械。投掷臂的鞭打动作影响器械的出手速度。二年级学生对于鞭打动作的出现形式, 效果显现, 没有正确的认知, 无法体会到力量达到个人最大值, 速度最大值的感受, 降低了练习要求, 降低了目标。
解决问题方法与步骤:
1.如图7所示, 每人一根跳绳, 蹲在场地上, 做挥臂鞭打地面的练习, 听击打地面的声音。
2.如图8所示, 指导学生鞭打比自己高的标志物。
双手从头后向前投掷实心球反思 篇13
今天,上了一节六年级的“双手从头后向前投掷实心球”课,课后,自己感觉整堂课比较流畅,各部分环节衔接紧密,密度适中,课堂氛围较宽松、融洽,学生练习、讨论、游戏都比较热烈,达到了教学目标,课堂效果较好。
首先,本节课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的内容为“双手从头后向前投掷实心球”和游戏“赶猪”,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并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其次,本节课以体育新课标为依托,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教学情境和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掌握方法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主练习、比赛找出自己的差距,以便更好练习。本课的探究学习过程:学生自主学练投掷实心球,教师在学生练习之前提出问题:“发力的顺序是由下而上,还是由上而下?”、“怎样才能投的更远?”“你是怎样投的?”。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找学生回答以上几个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双手向前投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然后再让学生们按照总结出的方法再进行练习以加深对动作的掌握,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到在运动中做主人的快乐,并通过玩来达到掌握双手向前投掷实心球动作技能的目标。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在学练中养成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习惯,增强自信心。
第三,本次课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比如在刚开始新授时,我便直接提出问题:“你们通过抛实心球的动作名称——双手从头后向前抛实心球,能够想象模仿出动作来吗?”同学们便开始徒手模仿练习,这是我找了两名动作不一样的同学到前面做示范,让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找出两人的不同点。做完后大多数同学都能观察出两人的最大区别在于两脚的站立姿势,我抓住时机问:“是前后开立更容易发力,还是左右开立更容易发力?”从而使学生们都能找到了正确的站立姿势——两脚前后开立。后来通过几次的分组练习、学生示范,同学们又都很认真的进行了观察,做出了比较,很容易的找到了“抛得远”的方法,并且证实了方法的正确性,所以使得绝大部分同学都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第四,存在不足:
1、在探究的过程中对学生有些“放不开”,总担心学生找不到正确的方法,说不到“点儿”上,总想替学生补充,这样就会使探究不够完全自主,降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标准。
2、在教学讨论的环节上,忽略了“腿用力蹬地”这一细节,只是一提而过,如果当时再让学生多模仿体验几次,对于掌握动作技术来说会更有效。
3、在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学会正确的方法后,如果再安排一个比赛的游戏,使学生把技术转化为能力,我想效果会更好些,更能激起学生练习的兴趣。
【小学投掷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小学的投掷教学06-15
小学生投掷教学07-13
《原地正面投掷轻物》教学反思08-26
《投掷轻物》反思性说课07-05
投掷的教学设计09-30
投掷训练06-27
投掷铅球09-07
投掷冰壶作文07-06
标枪投掷步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