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投掷教学

2024-06-15

小学的投掷教学(共12篇)

小学的投掷教学 篇1

投掷是以一定的运动形式为载体,通过协调运用全身力量,将投掷物用手抛掷出去的一种运动项目,它对于增强运动者的力量和柔韧性,培养运动者的身体协调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投掷早在几千年前就作为一种运动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它可以完美展现力量和平衡之美,因此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广泛追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虽然开始呈现出加速的状态,但毕竟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再加上小学生刚刚踏入社会,开始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学习各种现实生活技能,对于自己身体机能的认知还比较模糊。所以,投掷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是小学生日常生存、生活、学习和发展最为基本的活动技能之一,而且投掷本身所独具的投中目标或投远的趣味性质,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和锻炼乐趣,培养学生果断、沉着、冷静等心理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

然而,尽管投掷运动对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显著,但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它的“风采”。一方面由于教师教学功能定位的移位,片面注重学生的形式化知识训练,结果学生只记住了投掷的一些基本动作要领,却没有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受到过多的实践体验和锻炼;另一方面是由于课堂教学方式的单一僵化,导致学生能力的降低。因此,要改变小学体育投掷教学的这种异化现象,增强投掷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及时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范式,让多样的投掷教学课堂撑起一片学习天地。

一、趣味添彩,激发投掷动力

皮亚杰认为,儿童对活动具有一种始终如一的偏爱冲动和热情,因为儿童所处的社会世界在他们看来是一个由年长者的兴趣、习惯以及意志等构成的肤浅社会,在这里并不能满足他们认知、情感以及智慧上的需要,这时就需要依赖各种没有强制,没有处分的趣味性活动来巩固自身的认知结构,满足情感需求。可见,小学生的学习是与各种有趣的活动分不开的,也正是在不断的游戏和玩耍中一天天成长起来的。而尽管投掷本身就是一种活动形式,但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发展还比较涣散,还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兴趣指向,容易受到无意注意因素的干扰,再加上现实诸多小学体育教师对投掷运动教学功能定位偏失所造成的教学形式单一、僵化的局面。如果没有加入一些修饰性的教学辅助元素,以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参与投掷学习动力,那投掷运动课将上得异常疲软。因此,为小学体育投掷教学课堂趣味添彩,让小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兴趣的迁移,是小学阶段投掷教学的新思路之一。

例如,学习“篮球投准”时,首先,体育教师要及时转变以往一贯严肃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投掷教学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和谐情境,如先让学生带着篮球自由活动,给学生制造一个与篮球亲密接触和相识的机会,增强学生对本课学习的认同感;其次,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将各种投篮动作、手法和技巧贯穿起来,让学生寓教于乐,如结合小学生好动且爱表现的天性,通过学生示范表演活动来造设一个模拟舞台,这样一来,学生为了能够在舞台上一展风姿,便会在无形之中催发出更多的投掷学习动机和热情,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进行练习;最后,教师可以从评价的角度入手,通过表扬、奖励等手段为投掷学习课堂进行装饰和优化,不仅再次焕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良性作用。

二、巧借生活,引入花样游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是通过运用自身的形象思维来观照直观表象,他们的学习行为和过程必然会充盈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而一切教学活动也必须要遵从学生的这种学习特性和规律,引导学生在各种现实生活情境及其模拟再现情境中尽情体验、思考,亲身经历问题的生成、分析和解决过程,不断锻造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渐培养起学生的抽象思维、合作探究等能力。而小学体育是一门生活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生所学内容也基本是参照学生的日常生活,或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而设置的,目的就在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熟悉感,为有效学习注入更多的“润滑剂”和“催化剂”。但笔者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投掷教学大多千篇一律,往往只局限于教师的简单意志行为,缺乏生活元素的注入。因此,投掷运动教学除了要“吃透”教材合理安排布局外,还应当巧妙地借用各种生活资源和要素,特别是引入多种花样游戏,让投掷运动搭上游戏的快车,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学习和运动锻炼的热情。

例如,学习“沙包掷远”,教师巧妙地结合了小学生热爱创造和探索的良好品质,以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物品为依托,引导学生自制沙包,让学生动手制作学具,在实践中感受生活所蕴含的体育元素。结果,学生们的创造潜能真的获得了良好的激发,所制作出来的沙包不仅种类繁多,而且上面的一针一线以及每一粒沙子都是学生精心挑选的,还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对沙包进行了个性化装扮,这样一来,抽象的沙包掷远教学课堂便与生活紧密地连结起来了,学生能够用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投入学习,兴趣和热情也会顿时高涨。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日常所玩的游戏进行改编和整合,将它们融入沙包掷远教学之中,如选取一个篮子,让学生用沙包掷准,以导入本课教学的主体;又如引入生活中“夹球跑”的游戏,让学生比赛“夹沙包赛跑”等等。

三、任务驱动,鼓励实践探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基于一定的任务或问题而开展,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为了完成某一既定的任务或目标,便会激发出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也会获得诱发。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开创出来的新型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范式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由外至内的填鸭式灌输,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个性和学习需求,围绕学习大坐标所作出的主动意义建构过程,这样,通过新知识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和学法等都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和充实。而投掷运动是以投中目标或投射远近等任务或目标的完成为学习衡量尺度的,这正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提供了最佳的结合点,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投掷运动时,可以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此处的闪光点,为学生创设各种真实的任务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任务达成和问题解决开展深入的实践和探究,并最终将投掷知识、技能、技巧、感受以及体验等“收归囊中”。

例如,学习“向前投掷实心球”,教师首先让学生站在操场的一端面向另一端,为学生制造了一种遥远感,激发学生掷远的动力和欲望。接下来便以实际的任务营造一个强烈的问题场境,即:“我们发现,奥运场上的运动健儿们都能把实心球投得好远好远,如果你现在就是一名场上的运动员,那你要怎样将手中的实心球尽量投掷得更远呢?”

这不仅是一个问题式的学习任务,而且还渗透着角色扮演和转化的元素,学生听完这个任务,都像磁石一般被吸入了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中,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们互相交流彼此的观点和意见,并伴随着丰富的肢体语言,试图解释自己的想法,而大胆的学生干脆走到课前画好的横线前,现场实践自己所预想的投掷方法和策略,有用双手抛射的,有用单手直推的,有的孩子甚至还运用滚动的方法等等,虽然实践探究的结果五花八门,但这正是学生针对任务而作出的真实反应,都努力尝试了运用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双手进行了体验式的学习。

四、对比研习,提高投掷技能

人是群居性的社会群体,总是为了取得共同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目标而集聚在一起,单个个体的力量有限,在数万年的发展中学会了通过合作、互助的形式来达成群体目标,进而实现自身屈从群体的目的。所以,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内化为人的一种本能反射活动,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至关重要。多伊奇在他的目标结构理论中指出,每一个群体成员为了达成目标,必然会与各个群体成员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同伴关系,并以一种既能实现整体目标又能达成自身目的的角色而活动。而皮亚杰学派在其发展理论中也对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作了详细的研究和阐述,认为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合作和作用可以更加迅速地掌握知识”。而小学体育投掷运动作为一种以程序性知识为主的学习内容,如果能够改变“教师的一言堂”现状,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对比研讨的情境,不仅能够更好地帮助每一个学生掌握投掷的动作要领和技巧,由衷地感受投掷所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增强学生对投掷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能够拉近学习共同体间的心理距离,建立一种高效的团队合作关系,提高每一个学生的体育学习个性,并在小学体育投掷运动教学中形成学习合力。

例如,学习“篮球投准”时,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表现成果各不相同,这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个对比研习式的合作学习情境,尽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搭配,一个学生演示自己的篮球投掷过程,另一个学生则在旁观看,并及时指出伙伴在投射过程中的问题或不足之处,而当彼此间的合作、研习都无法解决双方遇到的共同问题时,这时小组便可以申请“小老师”(学习表现好的学生或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这样,每一个学生都不用担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无从解决,在多次循环交往中,学生的篮球投掷技能也会无形地获得提升。又如学习“投掷垒球”时,教师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组织学生合作研讨,也可以安排一个课后合作探究学习任务,让学生以“网上标准的垒球投掷方法”视频为师,对比自身的投掷方法和技巧,在不断地改正中提升垒球投掷技术等。

总之,投掷运动作为小学体育课程的必修内容,不仅对于锻炼小学生的上肢力量,增强小学生肩带协调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满足小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引领学生领略运动和力量之美上更是功不可没。因此,小学体育投掷教学要及时摒弃单纯地技能训练为中心的落后观念,充分挖掘投掷运动本身所固有的游戏激趣功能,以学生的体育学习个性为导向,重视学生在花样投掷运动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小学体育投掷教学课堂不断生成“意外”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吴红兵.试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的创新教学[J].教育艺术,2014(10).

[2]丁基域.利用辅助练习进行小学投掷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08(10).

[3]樊江波,徐仲书.小学投掷类教学内容的分析与选择[J].体育教学,2010(06).

小学的投掷教学 篇2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快快乐乐地学习,轻轻松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为三年级体育内容“原地侧向投掷垒球”,由于这是运用上肢的内容,因此,我以沙包为主,同时选择的辅助内容是以下肢为主的小型游戏“换物赛跑”。

“原地侧向投掷垒球”的内容虽然就学习形式而言比较枯燥,然而,它们对发展学生上肢力量有一定的实效性。这一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由于是初学,因此对它们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年龄小、力量素质差、控制能力薄弱,预计,绝大多数完成的质量可能不高。所以我选择了轻物沙包作为本课的主要能容。

投掷在田径运动和达标内容中占有不可缺少的位置,也是学生日常生活必须具有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它对锻炼和发展学生上肢力量、爆发力、协调性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投掷教材在一、二年级时以简单的掷纸飞机、掷降落伞等形式出现,到三年级时学习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技术,本课通过“投掷过关”、“投掷目标”等练习,复习巩固原地正面、侧向投掷垒球的技术,使学生初步理解投掷时出手的角度与远度的关系,为今后学习上步及助跑投掷垒球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水平二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活泼好动,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团体意识逐渐加深,对新鲜事物有着一定的好奇心,喜欢通过各种言语和动作来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学习兴趣很高,但是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够稳定。

鉴于上述分析,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练的过程激发全体学生能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本课的内容。

2、初步学会“原地侧向投掷沙包”的练习方法,提高投掷能力。

3、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练、合作学练及互帮互助的能力。

4、在学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快乐地学习。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投掷沙包时的出手时机

教学难点:投掷沙包时转体和挥臂的连贯性

六、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除常规教学外,安排了队列队形——队形变换(四列变二列、二列变四列、二列变四路)。

2、准备部分:安排了八节沙袋操(8拍x2),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听口令完成动作。随后安排了两个辅助练习,一是抛接沙包,二是投沙包游戏。通过练习,进一步使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同时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课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主体部分:

(1)利用语言、多媒体或图片导入本课主教材——学习原地侧向投掷沙包。A让学生通过想象去体验原地侧向投掷沙包动作,学生展示。B让学生观察教学挂图后再去体验原地侧向投掷沙包动作,学生展示。

(2)教师讲解原地侧向投掷沙包的动作要领并示范,组织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示范进行徒手分解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徒手完整动作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持包分解和完整动作学习。教师巡视给予指导纠正,找学生进行示范并点评。在掌握动作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进行投过标志线和投过一定高度的练习。

(3)本课游戏——炸碉堡。利用垫子和沙包进行,各组在教师的提示下先进行障碍设置,设置完成后各组可以进行体验,并采取快速有效的方法完成炸碉堡的任务,最后各组进行集体比赛,教师担任组织者和裁判,根据时间游戏可做2-3次。

初中实心球投掷教学的实验研究 篇3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时间。本研究从2012年9月开始,至2013年7月结束,为期一年。

2.研究对象。本研究随机选择海安县紫石中学初二(1)班和初二(2)班为实验组,初二(3)班和初二(4)班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男生56人、女生56人,对照组男生56人、女生56人,总计224人。海安县紫石中学是一所普通城镇初中,学校的体育师资、场地设施和普通城镇初中基本相似。实验前按测试要求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进行了测试,测试成绩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对照法,辅之以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

4.具体实施方案。实验组和对照组为同一教师执教,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时数相等,每节课的运动负荷均按照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控制学生运动负荷。

实验前,我们对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动作技术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动作技术的关键是:两腿蹬伸,腰部急振,迅速摆臂三间之间的协调配合,手臂挥至头前上方时,手指有明显的向前上方拔球的动作。前者解决了动作发力和出手速度问题,后者解决了投掷实心球动作的最后用力和出手的角度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学生才能掌握动作的关键技术,提高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成绩。掌握了正确的动作技术,没有力量素质基础,学生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成绩也不会大幅度地得到提升。因此,还必须加强上肢、肩带、腰腹等相关肌肉的力量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

针对以上分析,实验前我们制订了实验组详实的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采取有力措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身体协调用力的动作技术和提高上肢、肩带和腰腹肌的肌肉力量。

首先,我们让学生反复观看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动作技术视频,让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动作技术视觉表象,对用力时间、用力顺序、用力程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其次,在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我们不急于让学生投掷实心球,更不急于追求投掷的远度。而是采用大量的徒手练习和轻器械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领悟正确的动作技术,体会肌肉用力的感觉。让学生基本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后,再进行投掷实心球的练习。

最后,在每节课结束前,我们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引体向上、斜身引体、俯卧撑、仰卧起坐、俯卧挺身等发展手臂、肩带、腰腹肌肉的力量的练习,特别注重发展与投掷实心球相关的小肌肉群的力量练习。

对照组则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由教师示范讲解后,学生开展投掷实心球的练习,教师纠正错误动作。

5.结果与分析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投掷实心球成绩分析表

[&实验前&实验后&&男&女&男&女&实

组&&5.9&5.2&7.8&6.9&S&0.74&0.83&0.92&0.77&对

组&&6&5.1&6.7&5.8&S&0.82&0.94&0.79&0.89&&P&1.26&1.17&3.87&3.76&&T&>0.05&>0.05&<0.05&<0.05&]

从表1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经一年实验后,对照组学生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成绩虽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不大。实验组的学生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成绩有了极大的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显著差异。

这是因为实验组学生采用的教学方法遵循了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通过反复观看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动作技术视频,让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运动技术表象,然后采用大量的徒手练习和轻器械练习,加深学生对动作技能的理解和领悟充分体验全身协调用力的肌肉感觉。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动力定型后,再开始使用实心球进行投掷。正是因为紧紧抓住了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全身协调用力的关键技术环节的教学,从而避免了一开始就让学生投掷实心球,学生盲目追求投掷的远度,而忽视了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的弊端。

另外,实验组学生每次课的结束前,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提高力量素质的练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上肢、肩带、腰腹部的肌肉力量,为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打下了良好的力量素质基础,提高了投掷时的出手速度,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结论与建议

1.加大练习力度。在开展初中学生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教学的起始阶段,采用大量的徒手练习和轻器械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理解、领悟动作的关键技术,体会全身协调用力的肌肉感觉,有利于加快学生动力定型的形成。同时采用大量的力量性练习,提高相关肌肉群的力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成绩。

2.投球前要掌握动作技术。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看起来非常简单,其实其动作技能的掌握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在学生没有掌握动作技术之前,不要急于让学生投掷实心球,更不能盲目追求投掷的远度。这样不但不利于动作技能的形成,还可能让学生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影响成绩的提高。

小学的投掷教学 篇4

1 肩上屈肘, 背后过肩

投掷教学课从低段到高段教师大多数采用侧向投掷的方法, 运用俯身、蹬地、转体、举臂、挥臂、拨指等基本动作, 从而实现侧向投掷的教学。然而由于低段学生的特殊性, 将这几个环节连接起来做, 且要做好, 是十分困难的, 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 效果不一定能达到, 要说有, 也很少, 而且投偏的很多;用不上力的也有, 轻轻扔出, 就在眼前, 这部分学生也很多;在一个班级里, 还有一部分分学生不能屈肘向前上方投出, 经常手握轻物, 然后从下面经过体后, 再由头后直臂甩出去。这些现象的发生, 就需要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 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制定学生能够完成的教学计划。例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改“附身转体、侧向投掷”为“肩上屈肘, 背后过肩”, 让学生前后方向开立, 正面朝向投掷的方向, 指导学生将重心向后移动, 呈“张弓”式, 上臂握球越过头顶, 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学生的内在潜力。

2“高度”重视和“远度”发展

在投掷过程中, 只有达到一定的高度, 才能够投的远。很多学生在投掷轻物时, 出现弯腰低头“往地上投”的现象, 由于高度达不到, 因此投掷的距离很近。这直接影响了投掷的成绩, 投掷轻物的成绩是按照距离的长短来评判的, 距离越短成绩越低。为了能更大程度实现学习目标, 突破难点, 设计教学时从“学生发展为本”的角度出发, 寻找三个切入点。

(1) 参照物。这一步其实很关键, 就是要让学生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为高度依据, 这种视觉或者理论角度就是“高度”意义上的参照。培养学生“高度”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观察场地周围的建筑、树木的顶、篮球架或者其他运动器材的顶部等高的事物, 然后以这些事物为参照物, 给学生留下“高”的印象, 在头脑中形成“高”的概念。这样, 才能够在投掷教学中, 让学生有意识地朝向高的方向投掷, 使投掷的距离达到“远度”。

(2) 举起鞭。大部分学校到了冬季要开展跳绳活动, 就用学生手中的绳子, 一折二或三, 引导学生将绳子越过头顶, 重心稍向后移, 做类似鞭打的动作。这与侧向投掷有显著的不同, 侧向投掷需要把轻物放在后下方, 所需的距离较远;把绳子举高, 不仅缩短了距离, 而且可以使学生呈“反弓”式, 扩大了张力, 既提高了学生在最后阶段出手的用力效果也扩大了出手角度。

(3) 越横绳。在投掷的过程中, 最后出手的角度是极其重要的。低段学生经常出现“往地上投”或者由于出手过高像“打飞机”的现象。因此, 为了纠正这种现象的出现, 提高出手的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越横绳的方式, 锻炼学生的出手角度。例如, 教师可以利用操场中间的流水孔, 木棒插在孔里, 然后与另一端的树干上拉一条横绳, 学生在投掷时, 需要越过该横绳。教师可以通过口号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前后开立挺肚皮, 轻物高举过头顶, 用力投出超过线, 看谁投得最——远!”越横绳可以调控学生在投掷时出手的角度, 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3 快出手和加大力

大多数小学生在开始接触轻物时, 很难掌控好出手的速度, 动作的不规范、力度不够, 导致投掷的距离较近。因此, 出手的速度在设计投掷轻物的教学计划中, 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的游戏, 将投掷的动作融入游戏中, 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 体验到投掷的快乐, 掌握投掷的技巧。例如, 运用“小皮球”进行教学, 让学生站在墙面下, 持球向上, 对着墙面投, 看小皮球反弹的效果, 形成对“速度与力量”的概念。

4 选定区域、投向目标

学生投掷的准确度不好, 也会影响学生投掷效果。低段学生不能够将准确度与出手的速度、力度、角度与高度相协调, 追求准确度的时候, 就会忽视出手的力度与速度, 最重要的是降低了高度, 继而会影响到出手的角度, 降低学生的训练效果。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准确度, 例如, 教师可利用“轻气球、轻气鸟、轻气鱼”等小孩玩具, 飘在空中, 离地面2~3 m, 地面放一个重物, 用线固定, 学生等距离或不等距离地围在周围, 手持轻物, 瞄准玩具进行投掷练习。利用操场上的爬杆, 在相距1.5~2 m的两根爬杆的左右两端, 分别拉上绳子, 使其形成“屏幕”状。让学生在“屏幕中”投掷轻物。这种方式, 既保证了学生出手的高度, 又能够提高学生出手的准确度。在投掷的过程中, 由于学生的训练时间较短, 对动作规范性的把握不足, 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与示范, 给予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玩具”与“屏幕”的趣味学习, 可以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对准确度的判断, 有利于教师对投掷轻物的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前后方向站立, 朝向投掷的方向进行投掷轻物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 也是对低段学生进行教学的最有效手段;通过拉越横绳的教学方法可以调控学生在投掷时出手的角度;运用“小皮球”进行教学, 提高学生的出手速度与力度;通过“玩具”与“屏幕”的趣味学习, 提高学生的出手准确度。这些教学方法, 不仅便于操作, 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合低段学生对投掷轻物的学习。

以上的教学方法依然处于试验阶段, 在教学中应该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只是初学者入门的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长期的教学经验, 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尤其是低段的学生。为了学生快速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 教师可以经常示范, 强化表象训练, 从而加强学生对示范动作的记忆, 形成清晰的视觉表象。为了响应新课标强调实践的号召, 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教学实践,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正确的投掷方法获得技能, 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体育教育改革的同时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突出一个“新”字, 体现一个“改”字, 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活动。按照水平一课程目标要求, 结合小学低段学生喜爱游戏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尝试, 达到快乐健身的目的, 运用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以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效果;从儿童运动生理解剖学角度:低段儿童骨骼、关节、肌肉发育不完善, 上下肢协调性差, 但身体灵活性、柔韧性较好。该文以投掷轻物作为主线, 通过小学生平时习惯的形式, 让学生在自悟、自练的氛围中学习、活动。

关键词:小学生,投掷轻物,技巧,教学尝试

参考文献

[1]肖川, 张正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1.

[2]王加恒.投掷练习适宜采用的教学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 2003 (6) :26-27.

小学的投掷教学 篇5

一、玩中练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体育课中如果没有“玩”,那么这节体育课肯定不能吸引学生,不能体现“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的教学目标。因此,我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玩纸飞机”的小游戏,使学生一下就进入了上课角色,玩得十分开心,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上课的热身准备活动。在下面的`教学中,我始终在贯彻执行这种教学思想,无论是学习投掷技能,还是知识延伸,或是放松身心,我都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如:“甩纸炮”“打纸牌”“投弹练习”等让学生始终在玩中开展技能的练习,获取更多的知识,进行创新实践,愉悦身心。从整节课的情况来看,学生还是十分喜欢这种练习方式,整节课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乐于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并敢于在活动中表现自我。

二、玩中学

新课改的体育课,我觉得并不是简单的玩或者是做游戏。因此无论教师设计了怎样的课,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在玩中有所收获,即玩中学。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原地侧向投掷的技术方法,即掌握投掷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两个小游戏:一个是弹射纸火箭,一个是甩小球。通过组织让学生玩这两个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明白了“投掷的角度是前上方,出手的速度要快”这两个重要技术的原理,并能在实践练习中运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许多平时体育不是太好的学生也轻意的学会了这个技术动作。这种教学方法要比教师直接讲解示范的效果要好,而且在这种教学实践中,学生接受技术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获取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强调探究性学习的思想。

浅谈中学生投掷实心球的教学 篇6

一、明确投掷实心球的意义,培养学生投掷实心球的兴趣

(1)让学生明确投掷实心球项目是体育中考项目之一,投掷实心球能够增强腰腹力量和上肢的爆发力。

(2)培养兴趣和信心。利用实心球创设体育游戏和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让学生知道,实心球是力量和技术的接合,而力量和技术都是靠平时锻炼获得的,只要坚持锻炼,每个同学都能达到理想的水平。我经常利用实心球进行游戏,如:胯下传球接力、转体传球接力、头上传球接力、打保龄球接力、持球折返跑或跳接力、实心球打靶、扔沙包等。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投掷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力量素质。

二、了解实心球的项目特点

实心球是一项力量性和动作速度项目,是以力量为基础,以动作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影响实心球成绩有三个因素,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及出手高度,其中出手初速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实心球出手初速度主要是由最后用力投掷球的距离和时间决定,用力距离越大,时间越短,则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就越大,出手初速度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及掌握正确的投掷实心球技术。

实心球的出手角度对投掷成绩也有较大的影响,最佳出手角度不是不变的,在一定范围内它随着出手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出手角度因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而变化,男生可以大一点而女生应小一点。

实心球的出手高度对每位学生来说是相对稳定的,它取决于学生的身高臂长及对该项目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

投掷实心球的主要技术环节分为:握球和持球、预备姿势、力量积蓄、最后用力四个部分。

三、投掷实心球技术分析及练习方法

1、握球和持球

握球的方法:两手十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两手撑,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将球夹持,(男生两食指接触,女生两食指中间距离为1-2厘米),两大拇指紧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稳定。握球后,两手下垂自然置于身体前下方,这样可以节省力量,在预摆时增大摆动幅度,握球和持球时应注意:①球应握稳,两臂肌肉放松;②在动作过程中能控制好球并有利于充分发挥两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2、预备姿势

预备姿势有两种,一种是两脚左右开立的站立式姿势,另一种是双脚前后开立的站立式姿势。根据初中学生的身体力量、协调灵敏性等综合因素,我在教学中采用双脚前后站立式姿势。 两脚前后站立,前脚掌离起掷线约20-30厘米,前后脚距离约一脚掌,左右脚间距离半脚掌,前脚脚跟稍微离地,后腿稍弯曲,身體向后倾斜重心落在后脚,两手持球置于脑后,肘关节向两侧张开,双肩和身体肌肉放松,头稍后仰,眼睛看前上方,身体呈反弓姿势,要求身体自然、放松,重心平稳。

①靠墙练习,练习者背离墙50—80厘米做反弓练习,头、肩背贴近墙。

②双人练习,一人做反弓,另一人在练习者身后弯腰用肩或背顶住练习者的肩背,通过调节身体的高度,锻炼练习者的腰腹力量和身体柔韧性。

③双人练习,一人站在练习者身后,一手向后拉着练习者的双手,一手轻推肩背进行肩带拉伸练习。

3、预摆

预摆是为最后用力提高实心球的初速度创造良好条件,预摆次数因人而定,一般是一至二次,当最后一次预摆时,此时球依次是从前下方经过胸前至头后上方,加速球的摆速,此速上体后仰,身体形成反弓形,同时吸气。

练习方法:①徒手模仿预摆练习,明确技术要领,集中注意力。 ②持球模仿练习,球的重量由轻到重。

4、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是投掷实心球的主要环节,动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球的初速度及抛球角度。最后用力动作是当预摆结束时两手握球用力积极从后上方向前上方前摆,此时的动作特点是蹬腿、送髋、腰腹急震用力,两臂用力前摆并向前拨指和腕,旨在提高手臂的鞭打速度。

练习方法:

(1) 徒手模仿练习:蹬腿、顶髋、甩腰、投(双臂鞭打式前摆)动作的连贯性协调配合。

(2) 肌肉抗阻练习:双人配合,练习者在前做蹬、顶、甩、投的技术练习,另一人在身后双手按住实心球,当前者用力投掷,后者立刻施加阻力,让练习体会最后用力顺序,锻炼肌肉力量。

四、在教学中,应重点加强的练习

1 实心球出手角度练习:选择一座多层高台阶作为投掷场地,练习者面对台阶作实心球投掷练习,选定相应高度的台阶为投掷目标,随着目标台阶的升高,练习者投掷的角度也就相应增大,从而达到投掷实心球需要的理想角度。

2 实心球出手高度练习:练习者离墙2—3米对墙进行投掷实心球练习,在实心球出手最高处相对应的墙上划标记,要求每次实心球的落点都落在墙上标记处。

3 实心球出手挥臂鞭打练习:练习者双手举实心球过头顶,双手垂直向地面挥臂甩球,出手鞭打式迅速用力。

4 实心球直线落点练习:沿身体前方划两条相隔50—80厘米的直线作为投掷区,每次投出实心球的落点要在该投掷区,以此锻炼两臂投掷实心球的均衡用力,防止单手用力而影响投掷实心球的成绩。

5 身体重心制动平衡练习:实心球最后出手时,后脚迅速并向前脚,身体重心抬高,全身制动,防止过度鞭打和前摆而发生踩踏投掷线的违例现象,保持身体平衡。

五、容易产生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1、投掷实心球时腕指无用力。

原因:持球手指完全放松,手指、手腕力量差。

纠正方法:要求持球握球时两手手指应适度紧张,可以用铅球进行抓握练习;注意发展手指、手腕力量。

2、投掷实心球时两个肘关节过早下降或摔小臂现象,造成出手角度过小。

原因:球出手时肩部前移过早,上臂用力不当,使球出手点低,投掷近。

纠正方法:两个肘关节不能过早弯屈,投球时不能低头,眼看前上方。

3、投掷实心球时腰腹收缩与两臂用力不协调。

原因:投掷时单纯用两臂力量将球投出,而腰腹没有协调做动作。

纠正方法:先进行徒手练习,注意蹬地,收腹,投球协调,再由轻球到重球进行练习。

小学的投掷教学 篇7

在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展示活动中, 有一名教师使用的投掷靶是可对折箱式投掷靶和投掷物, 这个器材的主体是木制、硬质箱体, 我那时就下决心研制功用性好、方便的投靶器材, 受天津市创制体操小折垫的启发, 开始着手进行试验, 目前研制一套新投准器材投入了使用。

1. 研制一种变面积的投掷靶教具思路

面对投掷靶的把面积不能变大的客观环境, 教学中只能适当延长投掷的起投线与靶之间的距离, 怎样能使起投线不变, 减少组织教学、调队的繁杂。学生在投掷课上有几种大小不一面积投掷靶, 靶的面积与距离成正比, 学生因投掷靶的丰富多样, 而兴趣高涨, 投掷距离加大, 产生体育学习的挑战性, 从而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处于这样的思路, 我研制出能够变化靶面积的投掷靶。

2. 研制教具可变重量沙包思路

在学校体育教学一线的困难, 即沙包消耗量大, 到了学期中或接期末, 沙包的数量不够课上教师使了, 沙包多处破了沙子漏了一多半、又脏, 被扔在一边, 当垃圾扔掉。我就想:沙包怎样被磨破后当时不漏沙子呢?我想起!双层袋结构设计思路, 通过反复进行试验, 最后设计出有开口、安全的沙包见图3, 沙包因有了开口, 可以正反面变换。提供一种中小学投掷用沙包, 它具有, 适度可变重量、抗漏沙、好清洗、易晾干、沙包外层袋能正反面调换位置的增减重量沙包。本发明沙包的权利保护范围:沙包外层袋套内层袋双层结构, 外层袋上设有开口。

二、投掷靶与可变重量沙包的制作

1. 可变重量沙包制作

剪制五分之四片铔铃形布片, 和剪制五分之四片铔铃形布片, 在布上缝上尼龙粘扣片见图4, 重叠五分之一部分, 两端弧线边缘缝线, 再然后剪制一片铔铃形布片, 缝上尼龙粘扣片, 把哑铃型布片的毛边处理好, 组合缝制沙包外层袋见图5, 再剪制五片四厘米宽、七厘米长布片, 缝制内层袋、并装入沙子, 制好后五个内层袋, 从沙包开口装入沙包外层袋中。

2. 多变化投掷靶的设计与制作

材料:帆布宽1.5米, 长6米;白色塑料搭扣片, 宽20厘米, 长23米, 黑色塑料搭扣片10米;直径两厘米硬塑料管3米, 弯头4个, 3.5厘米硬塑料管8米;塑料三通、弯头各四之七个;万能胶1小罐;扁松紧带2米, 合成材料对扣10个, 绳子5米。

制作投掷靶

(1) 缝制硬质、骨架投掷靶的套带

用帆布长3米宽10厘米, 缝制成宽3厘米的帆布条, 剪成五段, 缝成“日”子型, 再缝制一条长50厘米宽12厘米的帆布条, 制成“兜带”见图14所示, 用6条长9厘米的“扁平松紧带”其中两根扁平松紧带缝上插扣见图14所示, 最后缝上至少一条带有合成插扣的52厘米弹性带, 两条长18厘米环状扁松紧带, 在套带上缝有5片塑料搭扣圈毛片, 供与软、硬靶面活动连接。 (6条短扁松紧带的使用, 使得套带能适应5-10厘米厚度的小折垫)

(2) 制作面罩式软靶面

缝制剪制有骨架投掷靶软靶面:帆布一块, 大小尺寸是:长72厘米, 宽72厘米;在中心位置, 缝上黑色中心圆和圆环, 缝制白色圆圈环, 最后在四周缝上白色塑料搭扣片, 四周缝上带穿绳布管的裙边布, 最后穿上短绳, 见图11和图9。

(3) 制作硬质靶面

裁取边长80厘米, 正方形轻质材料板, 在上面复合上有图案的塑料粘扣片, 硬靶面四个角处背面, 粘有塑料泡沫直角, 在见靶面背面适当位置复合上塑料粘扣片, 使得能和图10上“投掷靶的套带”上的塑料粘扣片粘接, 即可制成投掷靶硬质靶面见图9。

(4) 制作面罩式投掷靶骨架

6条长9厘米的“扁平松紧带直径2厘米硬塑料管”4节66厘米等长, 按上塑料弯头、“弯头”用万能胶粘上接口。把两个小折垫, 下面的折叠平放, 上面的人字支撑放好, 用1根短绳系前面的拎手, 在用有对扣的两根弹性绳及固定连接带, 系住两个小折垫后面的小垫的拎手, “套带”套在小折垫上见图13, 前面制作的“靶面”, 把其后面数片塑料粘扣片, 对准套带上的塑料搭扣片, 活动连接住。

(5) 制作面套式投掷靶的面套

剪制帆布两块, 大小尺寸是:长1.2米, 宽1.12米;在小帆布上缝制白色塑料搭扣片, 然后在上面在缝制一至两个黑色圆形环型塑料搭扣片, 其中一块帆布的另一面上缝制武装坦克图案的塑料搭扣片, 然后在两面套上分别缝上长1米, 宽2厘米的塑料搭扣勾面、圈毛长条片, 在每个面套的侧面缝上“扁松紧带”4组, 在上面预先缝上合成材料对扣。在两个靶套纵置的上端, 分别缝上两条长12厘米宽4厘米帆布带, 从里向外翻出正面。

(6) 制作面套式投掷靶骨架及连接条带

直径3.5厘米硬塑料管, 8节, 其中长度结成一样120厘米3节, 30厘米2节110厘米至少3节, 组装上塑料三通、弯头, 成为图8的形状。根据牢固性的需要可选增1—2节横直的塑料硬管。缝制两条具有两组粘扣片的“固定连接带”见图17所示, 使用帆布长20厘米宽12厘米, 四片塑料搭扣片, 至少长7厘米宽5厘米。“连接穿带”做的方法类似。

三、多变化投掷靶的多功能理念

1. 投掷靶套中的制作三体式小折垫作为技巧教学斜坡垫的想法与思考

在实际滚翻教学中现有器材针对翻不过去的学生要想办法:

(1) 学生在体操垫和小折垫上初学后滚翻, 由于学生本人协调差、技能学习泛化特点, 不能形成恰当向后的滚动力。

(2) 学生在大体操垫加踏跳板组合器材上练习, 需要木质“踏跳板”数量多、垫子多, 器材重, 面对重和多, 抬运不方便, 教师使用频次低。

(3) 如果把小折垫放在另一个小折垫的一头下面, 成斜坡的小折垫上练习滚翻, 由于斜坡垫子不是一体的且不固定, 几个垫子易变位置, 不太安全。由于质量稍差的海绵垫价钱低, 填充的海绵密度就低, 在垫子上面一压, 形成的斜坡小于7度, 解决不了问题。

(4) 在小折垫上练习滚翻, 垫子面积小, 容易滚到小折垫外边, 初学前滚翻有安全隐患。如果在体操垫上或用几个小折垫拼成一个大垫进行练习滚翻, 学生可以不用考虑滚到外边的危险, 见图22所示。

2. 现在滚翻教学中使用器材的存在问题

(1) 学生在体操垫和小折垫上初学后滚翻, 由于学生本人协调差、初学技能学习泛化特点, 不能形成恰当向前、后的滚动力。

(2) 学生在体操垫加踏跳板组合器材上练习, 需要踏跳板数量多、器材大而重, 抬运不方便。

(3) 如果把小折垫放在另一个小折垫的一头下面, 成斜坡的小折垫上练习滚翻, 由于垫子不固定, 垫子内的海绵密度低、薄, 上面一压, 形成的斜坡小于5度, 解决不了问题。

(4) 在小折垫上练习滚翻, 垫子面积小, 容易滚到小折垫外边, 初学前滚翻有安全隐患。如果在体操垫上或用几个小折垫拼成一个大垫进行练习滚翻, 学生可以不会滚到外边而有安全隐患。

3. 制作斜坡垫即三体式小折垫方法

剪制如图19所示形状的帆布, 缝制成斜坡垫 (三体式小折垫) , 垫子中的海绵的切割使用可变电压的变压器和切割金属丝, 装入海绵垫户的组合链接见至21所示, 使用斜坡垫见图22。

以上变重量沙包、多变化投掷靶, 以及包含于其中的三体式小折垫, 以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专利, 祝愿:中、小学体育教学中, 因为重视研究器材、理顺运用器材科学原理, 在教学改革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希望与教学一线锐意进取朋友们一起进步!

摘要:在北京市2009年基础教育自制教具展评活动中, 根据体育课教学实际问题, 对投掷靶和投掷沙包进行创新改革制作, 研制出一套新投准教学用的, 多变化投掷靶器材和滚翻中斜坡垫器材, 为给投掷靶配套, 改进了传统投掷沙包研制出变用途变重量的投掷沙包, 通过自制教具改革适应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足球在投掷教学中的运用 篇8

投掷是一项生活实用技能, 对发展学生上肢力量, 提高身体协调用力及快速出手有着积极的作用。根据投掷本身的运动特点, 将足球巧妙地引人投掷教学中, 不仅可以合理搭配教学内容, 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还可以辅助教学、降低动作难度, 帮助学生掌握、巩固动作;更可以作为辅助教学器具, 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投掷能力, 在多变、新颖的教学氛围中,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投掷教学中,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兴趣吸引型

足球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运动项目, 它对发展学生腰腹和下肢力量有积极的作用。教学时, 可以借助学生对足球活动的兴趣, 巧妙搭配教学内容, 促使学生喜爱上投掷运动, 激发学生投掷兴趣的同时, 全面发展学生体能。

1.游戏奖励

投掷教学对学生的素质有一定要求, 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极易发生危险事故。因此, 结合小学生对足球游的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奖励的方法, 强化学生服从命令听指挥的意识, 为教学做好铺垫。例如, 在投掷教学之前, 教师可以这样调动学生:“今天咱们学习投沙包, 比比、看看谁最遵守练习纪律, 谁学习进步最大!表现好的学生, 可以在练习后‘玩’足球!”这样, 学生为了投掷教学之后的“玩”足球, 就会努力做到重安全、听指挥、勤练习, 借助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带动、提高投掷学习的质量。并且, 在玩足球的过程中, 跑动、踢球, 也促进了学生下肢素质的展, 全面均衡地发展了学生体能。

2.技能迁移

足球教学也涵盖了投掷技术, 因此, 可以借助类似动作的迁移, 引导学生爱屋及乌地爱上投掷活动, 激发学生练习兴趣。例如, 在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专项练习中, 教师可以调动学生:“你们看过中超比赛里面的‘手榴弹’式界外球么?你们想不想把界外球抛得更远?”然后组织学生练习足球的抛、掷界外球, 并告诉学生掌握投掷方法、提高力量素质、学会协调用力之后, 就可以投得更远;学生动作掌握较好以后, 继续增加难度, 利用实心球进行投掷, 并告诉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力量, 还能让自己将足球抛得更远, 激励学生更好地练习;最后, 在组织学生进行达标或者远度比赛, 在对学生动作进行评价的同时, 激发学生进取意识。完成主教材教学后, 再进行分组、小场地足球练习, 在均衡搭配身体练习内容的同时, 利用掷界外球的机会, 继续复习、提高双手头上前拋技术。

3.技能组合

体育动作具有很强的融合性, 教学时, 也可以将相关联的两个动作进行整合,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 还可以利用学生对不同技能的喜好, 激发和调动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例如, 在双手抛掷实心球的动作技能教学阶段, 可以利用抛掷实心球的高度和远度, 与足球的头球、胸部停球、卸停球技术整合起来, 具体方法如下:学生两人一组对面间隔8~1 0 m站立, 一名学生利用所学技术进行双手抛掷 (头上前抛、后拋、前抛) 足球练习, 另一名学生根据球的落点, 快速移动, 并用自己已有的技术或停、或传 (射) , 处理高空下落球;当学生具有一定动作基础之后, 再进人单项的实心球抛掷比赛练习, 最后, 在辅教材部分完善足球的停、传、射技术。这既发展了学生投掷技术, 又巩固和提高了足球技术, 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动作技术的整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辅助型

实心球投掷教学中, 受器材重量以及学生素质的影响, 一些学生在完成动作时, 技术理解、完成质量会出现问题。因此, 教学时, 可以借助足球与实心球类似, 但重量较轻的特点, 安排教学辅助练习, 或发展素质, 或体会动作, 或降低难度,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动作, 还很好地避免畏难情绪和安全隐患。

1.发展素质

学生初次接触实心球时, 会对器材的重量以及陌生的投掷方法产生忧虑, 因此, 投掷教学伊始, 可以借助足球练习各种推、投方法,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器材、掌握练习方法、体会用力顺序, 还可以减少安全隐患, 发展学生相应的身体素质。例如, 在单元教学初, 可以借助小足球练习双手前、后、上抛练习, 发展腰腹、上肢力量, 掌握用力顺序及方法, 或者练习不同方式的抛接, 体会、掌握力量控制及距离判断;还可以练习单手推拨等不同动作, 掌握小关节的发力方法。这样, 在单元教学开始之前, 就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了动作方法、要领, 还发展了学生相应的身体素质, 同时, 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了技术和心理的铺垫, 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2•专项诱导

“背弓”是双手后抛实心球中的要点动作, 对学生投掷技术有很大影响。因此, 在专项练习时, 可以借助小足球传递游戏进行专项诱导, 提高“背弓”质量, 为基本部分教学餅身体和技能准备。具体摊如下:学生纵队一臂间隔站立, 开始后, 第一名学生双手持球于头上, 身体后倒成“背弓, , , 将球经头上向后传递给第二名学生, 依次进行;最后一名学生接到球后, 体前屈, 双手持球经前方学生胯下向前传递, 接球学生可以在胯下也可以在体前接球, 球返回第一名学生手中游戏结束;先结束的队伍获胜。这样’学生在学习投掷之前’就对“背弓”技术有了初步的体验和尝试, 既充分的热身, 又减轻了基本部分的教学压力, 还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

3.突破难点

“快速挥臂和肩上屈肘”是决定学生单手投掷成绩的关键因素, 因此, 可以在专项练习时, 以足球为辅助用具, 发展学生快速挥臂及协调用力能九分散教学重难点的同时, 为投掷教学做好技术铺垫。例如, 在原地侧向投掷的专项练习时, 借助网兜将球悬挂在高处, 学生两脚前后开立, 侧对足球, 投掷臂自然后伸。开始后, 学生快速挥臂, 手臂经肩上成肩上屈肘, 快速挥动小臂击打足球, 看看谁将足球击打得高, 帮助学生掌握肩上屈肘、肘关节向前的要领, 体会快速挥臂的方法。同时, 本着一物多用的教学原则, 还可以利用悬挂足球的标志线作为出手角度的限制线;还可以在辅教材安排头顶固定球的趣味练习, 或者单脚起跳摸高练习。这样不仅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还合理的搭配教材, 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

4•因材施教

根据“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运动乐趣”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时, 可以进行器材替换练习, 降低器械质量, 让那些需努力的学生用足球练习双手前后抛技术, 动作掌握好以后, 再利用实心球进行练习。例如, 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教学时, 教师讲解示范以后, 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小足球进行练习, 巩固动作;之后, 学生自选练习, 能力强、掌握好的学生可以利用实心球进行练习, 教师重点强调练习纪律和安全, 能力较差和动作技能不扎实的学生, 继续利用小足球进行演练, 教师强调动作重难点, 学生相互评价纠正, 接着, 组织初步展示, 进行技术评定, 根据师生评价, 选择不同器材进行完善提高练习, 强化自己的动作技术;最后, 所有学生都体验、尝试实心球的投掷练习, 巩固技术, 发展相应身体素质。技能考核时, 也可以利用足球对学生进行技评, 用实心球进行量评。这样, 针对不同能力学生, 选择不同的器材、考核方法, 既可满足所有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 还让学生发现自身体能上的差距, 帮助学生有针对性、有目标的发展体能。

三、器材运用型

小学的投掷教学 篇9

在教学开始的讲解示范中,除全面介绍投掷技术的各个环节和细节外,着重说明投掷运动技术要求的用力顺序,使学生明确概念,形成正确的运动技术表象,同时,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投掷练习中常犯的不能全身协调用力的错误,让学生在练习前就做好预防错误动作的思想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教师设计好的练习程序,着重掌握好如蹬地、转髋、挺胸等的基本技术环节,其中特别要注意教会学生如何做好正确的左侧支撑动作,对此教师可采用一些辅助性练习,帮助学生做到全身协调用力,正确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如练习投掷铅球,出手前瞬间顶住左髋和左肩的办法,可以由两名学生配合练习,一名学生举手于胸前,掌心朝前,挡住对方,另一学生以铅球的投掷姿势对该学生的手掌进行推击,反复练习,感受左脚支撑姿势时腿、腰、背、手的协调用力。又如投掷标枪的辅助练习,面向一棵树,右手持枪,枪头插在树上,约与肩同高,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右膝微屈,上体稍后倾右转,然后右腿蹬转,前臂和手做鞭打动作,体会全身的协调用力。

在投掷练习中,学生容易出现头、眼的移动错误。如铅球的滑步阶段,抬头,并将面部转向投掷方向,眼望落地区,这样破坏了超越器械及用力前的正确姿势;最后用力阶段,眼望落地区及低头,既改变了出手角度,又破坏了整个身体的协调用力。又如标枪的助跑阶段,进入投掷步后,头部向投掷反方向转,目的是想观察引枪完成情况,但实际上打乱了助跑节奏,又破坏身体各肌群的协调用力。故在练习中,要注意容易忽略的头、眼的移动方向,以免头、眼移动错误,从而影响了全身协调用力。

在学生没掌握好基本技术环节前,不要让学生过多地进行完整的投掷练习,以免其只想把器械投得尽量远而盲目用力,破坏了正确的用力顺序。在学生掌握好基本技术环节后,让其进入完整的手持器械的练习,但应限制学生在练习中的用力程序,可采用在投掷区内划限制线的方法,要求学生每次练习都把投掷的远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把练习的重点放在体会正确的用力顺序和全身的协调用力上,这样就避免破坏学生已经形成的正确的基本技术环节的动力定型,逐渐将分解练习中所学的技术动作迁移到完整的投掷练习中去。

解决了上述问题之后,学生仍不能全身协调用力完成投掷练习时,教师应具体分析学生的“症结”所在,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纠正其错误动作,达到全身协调用力的目的。

其次,投掷项目运动时间短,主要是以肌肉的无氧供能为主,人体需要在瞬间发挥最大爆发力量,才能使物体达到最大运动距离,所以取得好的投掷成绩必须具备很高的速度、力量和爆发力等素质水平。所以,在练习中应注意使运动员获得较强的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供能能力,以发展速度——力量素质为主,兼顾其他素质的发展。从运动营养上,也要相应地从这些方面考虑,作出合理选择。

投掷项目无氧供能系统包括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肌酸在体内可转化为磷酸肌酸用以合成三磷酸腺苷,因此,我们首先可以从供能物质上入手,补充充足的肌酸来保证维持肌肉中的磷酸原的浓度,从而提高投掷项目的训练效果。

肌肉力量对于投掷项目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要增加肌肉力量,除了要进行力量训练外,在训练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营养品的补充,这样才能让训练效果更加明显,做到事半功倍。肌肉增长像盖房子一样有两个必要条件。我们都知道盖房子需要优质的砖和水泥,砖是原料,而水泥则是黏合剂。构建肌肉也需要相应的原料与黏合剂,原料来自优质的蛋白,而身体内很好的肌肉生长内环境就是黏合剂。优质的动物性蛋白是帮助青少年学生肌肉增长的优质原料,乳清蛋白又是动物性蛋白中的最佳选择。乳清蛋白来源于牛奶,人体吸收效果好,另外大豆蛋白也是优良的植物蛋白,可以很好地弥补动物蛋白中一些必需氨基酸的不足,比较适合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作为蛋白补充的来源。肌酸除了能提高供能效率,还可以作为肌肉生长的黏合剂,在身体内部提供良好的肌肉生长内环境。同时,肌酸进入肌细胞时会带入大量的水分,增大肌细胞体积,这样为肌肉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将康比特的纯肌酸与三健特多维营养粉二者合理搭配,配合训练使用,可以取得明显效果。

大强度力量训练后,运动员往往容易出现精神不佳、食欲不振、容易感冒等现象,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在大强度训练期,机体消耗大量的谷氨酰胺,作为免疫系统的主要能源物质,缺少谷氨酰胺便会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大强度运动中产生了大量的自由基,它对免疫系统的细胞造成破坏,从而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一旦运动员发生这种疲劳现象,不仅影响运动能力,还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应提高警惕,在训练课上尽量避免造成学生过度疲劳,同时也可以采用必要的营养手段来解决问题。及时补充谷氨酰胺或者是抗氧化剂,能够提高学生的免疫力,同时也帮助他们尽快得到恢复。番茄红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够有效地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保护细胞膜,防止红细胞遭到自由基破坏,防止血色素下降。

游戏法在投掷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学生在游戏教学中能够学习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在游戏中学生可以模仿各种人物角色来处理不同的人际关系。再者, 游戏是由许多实际活动组成的, 少年儿童学生通过体育游戏能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和劳动中所需要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搬运等实际活动技能, 提高他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

二、游戏在投掷教学中的现状

体育除了它的竞技性, 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锻炼身体, 体育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的加入, 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既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又让学生学到了技能和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实际应用情况却不容乐观, 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 游戏安排没有针对性

体育课也是教书育人的一种途径, 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有效的让学生学到相应的体育技能。而要掌握这项技术, 难免重复的练习和不懈的坚持, 这样学生不免感到枯燥乏味, 体育游戏虽然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但长此以往, 也会是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投掷课程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讲本身就不受欢迎, 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 没有对游戏进行科学和有针对性的组织和筛选, 忽略体育课本身的宗旨, 那么学生在一节、两节课后对这种娱乐性的课堂也会失去信心和激情,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慢慢厌学, 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二) 忽视学生的安全问题

不管学什么项目, 首先安全是第一位的。对于中学生来讲, 好奇心、动手能力、接受和理解能力都在不断提高,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而对于应急情况和自我保护意识还是比较弱的。投掷项目相对其他危险系数要高, 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安全和防范意识尤其重要。在实际教学中, 比较突出的问题, 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把游戏的规则和要求讲清楚, 游戏过程进行完整, 至于安全问题的提醒, 可有可无, 但也许正因为您的疏忽和大意, 会导致学生课堂安全问题的出现。

(三) 学校和家长不重视体育课

在现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 体育课的重要性虽然口号喊的响亮, 但在真正实行阶段却举步维艰。毕业班的学生学习压力大, 挤课占课现象时有发生;占用了体育锻炼的时间, 另外家长没有锻炼习惯、对孩子过度保护, 大大减少了体育锻炼的机会。这些都是导致学生不喜欢运动或者运动不足的重要原因。

(四) 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不齐

体育设施的不齐全也是制约中小学体育课的硬伤,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课的开展与教学效果。

三、体育游戏在投掷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对策

(一) 游戏组织要科学选材

由于学生知识面相对比较窄, 掌握的体育技能和自身身体素质参差不齐, 在课堂教学中, 游戏的选择就不能一概而论, 在完成游戏的任务上也不能都是一个评价目标, 而因根据学生具体情况, 把评价内容划分不同的等级, 游戏安排上从易到难, 循序渐进逐步引导, 这样就可以照顾到不同性别、年龄的学生, 而且也有利于游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负荷情况, 把握好练习密度和强度。

(二) 体育游戏不只是玩

体育课本身就是教育学生吃苦耐劳, 团结向上, 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 关键它还是一门学习体育技能的课程。投掷教学中加人游戏, 如果学生理解为重数娱乐, 那么它的教育价值就被完全否定。因此,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游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某种学习目标, 那么, 游戏在课堂中的作用才能真正体现。例如:学生重复学习实心球“掷准”的教学过程, 就是培养学生不怕吃苦, 敢于挑战自我的教育过程。所以在投掷教学中, 游戏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有教育意义, 要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勇于拼搏的进球精神。

(三) 选择适当的评价

游戏结束要恰到好处, 这样才能体现出游戏效果, 游戏时间过长、过短、提前或延迟游戏, 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另外, 恰当的评价也是调动每位学生参与游戏的潜动力。游戏结束后, 以使参加者通过游戏受到教育, 学得知识和技能。

投掷教学的特点比较明显, 在选择游戏时, 可根据课堂所需, 把游戏穿插到课堂中, 与教学大纲精密联系, 充分发挥游戏的特点, 把投掷教学搞好, 搞出特色, 这样才能是游戏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孙德义.论体育游戏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M].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0:1-3.

[2]胡依心.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51-54.

[3]惠志东, 冯淼奇, 徐爱军.在传授运动技能中使用游戏化情景化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J].体育教学, 2007 (1) :16.

小学的投掷教学 篇11

关键词:投掷;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2

投掷是人类最基本运动技能之一,同时,也是小学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最常用而最有效的投掷教材主要包括投准和掷远两种,从动作类型上看分为单手投掷和双手投掷,从环节特点上看可分为投掷物过肩和投掷物低于肩。

小学低年级的投掷教材,是一些自然、简单的滚、抛、掷动作。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左右肢体的均匀发展,不仅双手投,也要左手投、右手投。同时,也应注意要重视发展投掷能力与其相关的力量素质练习,并强化投掷时爆发用力的动作意识。

一、投掷的教学要求及方法

投掷是一项发展学生投准、掷远的能力的教学内容。教学时,不仅要向前上方投出,而且要有一定的高度,才能达到掷得远的目的。所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初步懂得掷得远不仅要有力量,还要由速度和适当的高度。我们在讲解此教材的时候,不要整齐划一,过于机械。在练习时,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如对墙上目标投准,可采用小皮球或小垒球进行练习,让学生投出后再接反弹球,也可在离墙适当距离的地面上画几条平行线,进行反弹球比远练习。还有投标靶的练习,投过一定高度的球网、横绳或橡皮筋带,用轻物体投同伴高举的羽毛球拍等。

1、正面投掷,降低技术难度小学生阶段学习投掷基本上都是采用侧向投掷,通过蹬地、转体、挥臂、拨指基本动作,实现侧向投掷技术。但是面对低段的学生,他们对这几个环节的专业述语基本不懂,采用这样的方法,效果往往是比较差的,当然不是说没有,有,很少。而且投偏的很多,一个班大概要占五分之一;用不上力的也有,轻轻扔出,2、3米的成绩,这部分学生也将近占五分之一左右;不能屈肘向前上方投出,往往手握沙包从下面经过体后再经过头后直臂甩出去,一个班也有大概五分之一左右。因此,我们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复杂的东西变成简单的东西,以便学生更容易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我改“侧向投掷”为“正向投掷”,要求学生前后开立,正面面对出手方向,教师只要强调让学生的重心后移,直接形成蓄势待发的“张弓”,上臂持球举过头顶,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出身体的最大潜力。

2、高举高打,提高出手角度

在投掷教学中,要投得远,必须要有一定的高度,投掷沙包时学生弯腰低头“往地上砸”的现象特别突出,往往见“低”不见“远”。这也是影响投掷教学效果最为重要最为棘手的一个问题。直接影响投掷成绩――“远度”。教学中我也进行了一些尝试,从几个环节入手进行教学。

学生投掷的准确度不好,也会影响学生投掷效果。课时,让学生在跑道起点线上投掷,总会有6-8个学生投到跑道的一道或六道甚至外面去,直接影响学生投掷效果。低段学生往往为追求准确甚至会低手去“扔靶”,出手很轻,没速度,可谓“轻描淡写”。最重要的是还容易降低学生出手角高度,影响出手角度,误使学生“往地上投”。为了提高学生的出手准确度,我是利用操场上的爬竿,两根之间相距1.5米,离地面2米左右高度(二年级适当高一点)横拉一根绳子,形成两个方方的“屏幕”。让学生从爬竿中间和绳子上方形成的“屏幕”中间投过。这样方法既保证学生出手高度,又提高了学生出手的准确度。其间,学生在投掷过程中变化很大,技术动作未完全定形,动作上发生变异仍是一种常常发生的事情。因此,必须注意加强投掷中出手准确度控制的教学,多示范,多鼓励。通过打“屏幕”得游戏,学生在大脑里就有了初步的投掷准确度的判断,这点对于投掷教学也是很重要的

二、方法得当,效果明显

(一)望高:这一步其实很关键,给学生第一印象就是要“高”。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望较低构筑物的顶,如篮球架顶,围墙顶,高单杠顶等等。给学生一种“高”的印象。使其在脑海中形成一个“高”的概念,知道投沙包时要投得高,才会投得远,判断出不投得高就不会投得远。

(二)举高:因为采用前后开立的正面面对出手方向的投掷方式,所以我让学生将沙包举过头顶,稍靠后。这与侧向投掷教学有区别,(侧向投掷教学是把沙包放在后下方,工作距离较大)把沙包举高,虽然减少工作距离,但可以使学生直接形成“反弓”,扩大张力,提高学生最后出手的用力效果,同时扩大了出手角度。

(三)打高:投掷教学中,最后出手角度十分关键。前后开立站位的正面投掷沙包的技术教学,简单易学,有利于低段学生快速掌握,成功率可以达到98%以上,因此学生易于接受。通过用篮板的“高举高打”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很好的调控学生出手角度,以高“掷”远,效果明显。用小皮球往墙上“砸”,比谁“砸的响”、“弹回快”则是一方面保证了学生的出手高度,另一方面则有力的提高了学生的出手速度。低段学生出现最多的就是“往地上‘砸”,还有的出手过高――“打飞机”。在教学中,我利用排球场,让学生看着网的最上沿,投过网沿上方,通过这样的方式调控学生出手角度。口令“前后开立挺肚皮,沙包高举过头顶,用力投出超过线,看谁投得最――远!”通过这种手段,有力的纠正学生“往地上砸”和“打飞机”的现象,提高出手效果。

三、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安全教育

安全是实心球课不容忽视的环节,包括准备活动的充分,学生纪律的严明,自我的保护意识等等,它是实心球课有效进行的必要通道。一旦有伤害事故就会对学生、老师造成心理压力,使教学有效性丧失或减弱。因此在实心球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安全隐患,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总之,投掷是人类最基本运动技能之一,同时,也是小学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以上投掷的教学方法也是正在摸索中,教学中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让所有的学生都按照这种方法来学习,来指导。教师应该多示范,经常示范,强化表象训练,学生会把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逼真的回忆,形成清晰的视觉表象。这对于快速形成正确运动技术是大有益处的。在这种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正确的投掷方法获得技能,提高运动成绩,这也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强调实践性学习的结果。

参考文献

戴三育,刘新民《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垒球投掷》体育教学案例 篇12

以“健康第一”为宗旨,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促进自主创新学习;关注差异, 面向全体, 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弹跳能力及掷远能力。

三、教学内容

打兔子 (垒球投掷)

四、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本校四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特点和教材实际, 选择了“打兔子”为内容, 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弹跳能力及掷远能力, 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 以及迎难而上的精神。在教学方法上选用了游戏、探究等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 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性的协调发展, 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五、案例分析

1. 课前插曲。

上课铃一响, 学生便聚集到体育场地。当看到场地上的一个个“小兔子”, 老师手中的一张张白纸等器材后, 便开始小声的嘀咕着……。“钱老师, 今天上什么内容呀?”有两位女学生略带怯意地问。“今天我们上投掷课。”老师回答。“啊!”两位女同学发出“痛苦”的声音。有许多学生脸上也泛起愁云。的确, 常规的投掷课, 是有些不招人喜欢。学生们倒是对场上的“小兔子”和老师手中的一张张白纸表现出了几分许好奇。

2. 尝试合作探究学习。

打兔子。 (课前老师在圆形场地中央摆放20只“兔子”, 每一只“兔子”自由摆放, 相隔一定的距离, 圆的半径大概10-15米, 圆形四周是开始打兔子的区域。)

师:刚才同学们个个都朝气蓬勃, 表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我们来帮农民伯伯“打兔子”了, 看谁打的准, 打到的“兔子”多。

教师向学生说明游戏规则并引导学生进行“打兔子”游戏, 先每生试投掌握最好的投准角度, 再分组进行投准比赛, 看哪一队打中的“兔子”个数最多, 那么就哪一队获胜。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进行该游戏, 既有竞争又要合作, 相互学习。学生散点分布在圆型外, 用垒球当“子弹”往到圆内打兔子, 看谁打的准。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打“小兔子”容易吗?

生:老师这个很容易啊, 能来点难度的吗?

师:恩, 很好, 老师正有此意呢, 同学们你们想想, 现实中兔子可是活蹦乱跳, 跑的可快了, 那么就让我们跑起来听着音乐去打兔子怎么样啊?

生:好啊, 好啊, 老师快开始吧!

师:打完了“兔子”, 那么老师要来提个问题了, 大家试一试, 怎么样才能把垒球投的远?为什么? (自主探索、自由交流, 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育”。)

师:比一比, 看谁投的远?为什么? (运用运动经验、科学知识, 来分析掷远要素, 促进知识的纵横联系, 拓展体育的教学功能, 使课内向课外延伸, 有助于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3. 愉悦身心。

背景:兔子舞音乐响起来, 让我们欢快的跳着兔子舞, 离开田野, 回到了现实的大城市中……课要结束的时候, 学生的参与热情仍然很高。 (积极休整, 交流感受, 教师点评学练情况, 收回器材, 宣布下课。)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过程顺利实现。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打兔子”创新体验, 来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本案例主要让四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设计投掷方式, 并以“打兔子”集体竞赛游戏为载体, 让学生在享受投掷乐趣之余, 体验集体合作获取成功的喜悦心情, 从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2. 淡化投掷教学的竞技性色彩,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的。本案例淡化投掷技术,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 进行“打兔子”的投掷动作创新体验与练习, 既提高了投掷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引出了垒球投掷的主要内容, 实现了运动技能的教学。轻松欢快的“欢庆舞”引领教学进入高潮

3. 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案例中。

老师始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课堂, 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整堂课的各项投掷、各项单脚跳的体验活动中。师生间没有隔阂, 平等的对话呈现了一种民主氛围,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 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学以致用得以有效实现。

上一篇:甘肃省成县下一篇:网络团购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