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投掷教学

2024-07-13

小学生投掷教学(共12篇)

小学生投掷教学 篇1

投掷是以一定的运动形式为载体,通过协调运用全身力量,将投掷物用手抛掷出去的一种运动项目,它对于增强运动者的力量和柔韧性,培养运动者的身体协调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投掷早在几千年前就作为一种运动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它可以完美展现力量和平衡之美,因此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广泛追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虽然开始呈现出加速的状态,但毕竟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再加上小学生刚刚踏入社会,开始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学习各种现实生活技能,对于自己身体机能的认知还比较模糊。所以,投掷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是小学生日常生存、生活、学习和发展最为基本的活动技能之一,而且投掷本身所独具的投中目标或投远的趣味性质,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和锻炼乐趣,培养学生果断、沉着、冷静等心理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

然而,尽管投掷运动对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显著,但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它的“风采”。一方面由于教师教学功能定位的移位,片面注重学生的形式化知识训练,结果学生只记住了投掷的一些基本动作要领,却没有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受到过多的实践体验和锻炼;另一方面是由于课堂教学方式的单一僵化,导致学生能力的降低。因此,要改变小学体育投掷教学的这种异化现象,增强投掷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及时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范式,让多样的投掷教学课堂撑起一片学习天地。

一、趣味添彩,激发投掷动力

皮亚杰认为,儿童对活动具有一种始终如一的偏爱冲动和热情,因为儿童所处的社会世界在他们看来是一个由年长者的兴趣、习惯以及意志等构成的肤浅社会,在这里并不能满足他们认知、情感以及智慧上的需要,这时就需要依赖各种没有强制,没有处分的趣味性活动来巩固自身的认知结构,满足情感需求。可见,小学生的学习是与各种有趣的活动分不开的,也正是在不断的游戏和玩耍中一天天成长起来的。而尽管投掷本身就是一种活动形式,但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发展还比较涣散,还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兴趣指向,容易受到无意注意因素的干扰,再加上现实诸多小学体育教师对投掷运动教学功能定位偏失所造成的教学形式单一、僵化的局面。如果没有加入一些修饰性的教学辅助元素,以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参与投掷学习动力,那投掷运动课将上得异常疲软。因此,为小学体育投掷教学课堂趣味添彩,让小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兴趣的迁移,是小学阶段投掷教学的新思路之一。

例如,学习“篮球投准”时,首先,体育教师要及时转变以往一贯严肃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投掷教学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和谐情境,如先让学生带着篮球自由活动,给学生制造一个与篮球亲密接触和相识的机会,增强学生对本课学习的认同感;其次,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将各种投篮动作、手法和技巧贯穿起来,让学生寓教于乐,如结合小学生好动且爱表现的天性,通过学生示范表演活动来造设一个模拟舞台,这样一来,学生为了能够在舞台上一展风姿,便会在无形之中催发出更多的投掷学习动机和热情,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进行练习;最后,教师可以从评价的角度入手,通过表扬、奖励等手段为投掷学习课堂进行装饰和优化,不仅再次焕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良性作用。

二、巧借生活,引入花样游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是通过运用自身的形象思维来观照直观表象,他们的学习行为和过程必然会充盈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而一切教学活动也必须要遵从学生的这种学习特性和规律,引导学生在各种现实生活情境及其模拟再现情境中尽情体验、思考,亲身经历问题的生成、分析和解决过程,不断锻造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渐培养起学生的抽象思维、合作探究等能力。而小学体育是一门生活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生所学内容也基本是参照学生的日常生活,或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而设置的,目的就在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熟悉感,为有效学习注入更多的“润滑剂”和“催化剂”。但笔者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投掷教学大多千篇一律,往往只局限于教师的简单意志行为,缺乏生活元素的注入。因此,投掷运动教学除了要“吃透”教材合理安排布局外,还应当巧妙地借用各种生活资源和要素,特别是引入多种花样游戏,让投掷运动搭上游戏的快车,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学习和运动锻炼的热情。

例如,学习“沙包掷远”,教师巧妙地结合了小学生热爱创造和探索的良好品质,以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物品为依托,引导学生自制沙包,让学生动手制作学具,在实践中感受生活所蕴含的体育元素。结果,学生们的创造潜能真的获得了良好的激发,所制作出来的沙包不仅种类繁多,而且上面的一针一线以及每一粒沙子都是学生精心挑选的,还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对沙包进行了个性化装扮,这样一来,抽象的沙包掷远教学课堂便与生活紧密地连结起来了,学生能够用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投入学习,兴趣和热情也会顿时高涨。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日常所玩的游戏进行改编和整合,将它们融入沙包掷远教学之中,如选取一个篮子,让学生用沙包掷准,以导入本课教学的主体;又如引入生活中“夹球跑”的游戏,让学生比赛“夹沙包赛跑”等等。

三、任务驱动,鼓励实践探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基于一定的任务或问题而开展,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为了完成某一既定的任务或目标,便会激发出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也会获得诱发。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开创出来的新型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范式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由外至内的填鸭式灌输,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个性和学习需求,围绕学习大坐标所作出的主动意义建构过程,这样,通过新知识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和学法等都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和充实。而投掷运动是以投中目标或投射远近等任务或目标的完成为学习衡量尺度的,这正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提供了最佳的结合点,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投掷运动时,可以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此处的闪光点,为学生创设各种真实的任务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任务达成和问题解决开展深入的实践和探究,并最终将投掷知识、技能、技巧、感受以及体验等“收归囊中”。

例如,学习“向前投掷实心球”,教师首先让学生站在操场的一端面向另一端,为学生制造了一种遥远感,激发学生掷远的动力和欲望。接下来便以实际的任务营造一个强烈的问题场境,即:“我们发现,奥运场上的运动健儿们都能把实心球投得好远好远,如果你现在就是一名场上的运动员,那你要怎样将手中的实心球尽量投掷得更远呢?”

这不仅是一个问题式的学习任务,而且还渗透着角色扮演和转化的元素,学生听完这个任务,都像磁石一般被吸入了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中,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们互相交流彼此的观点和意见,并伴随着丰富的肢体语言,试图解释自己的想法,而大胆的学生干脆走到课前画好的横线前,现场实践自己所预想的投掷方法和策略,有用双手抛射的,有用单手直推的,有的孩子甚至还运用滚动的方法等等,虽然实践探究的结果五花八门,但这正是学生针对任务而作出的真实反应,都努力尝试了运用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双手进行了体验式的学习。

四、对比研习,提高投掷技能

人是群居性的社会群体,总是为了取得共同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目标而集聚在一起,单个个体的力量有限,在数万年的发展中学会了通过合作、互助的形式来达成群体目标,进而实现自身屈从群体的目的。所以,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内化为人的一种本能反射活动,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至关重要。多伊奇在他的目标结构理论中指出,每一个群体成员为了达成目标,必然会与各个群体成员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同伴关系,并以一种既能实现整体目标又能达成自身目的的角色而活动。而皮亚杰学派在其发展理论中也对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作了详细的研究和阐述,认为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合作和作用可以更加迅速地掌握知识”。而小学体育投掷运动作为一种以程序性知识为主的学习内容,如果能够改变“教师的一言堂”现状,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对比研讨的情境,不仅能够更好地帮助每一个学生掌握投掷的动作要领和技巧,由衷地感受投掷所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增强学生对投掷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能够拉近学习共同体间的心理距离,建立一种高效的团队合作关系,提高每一个学生的体育学习个性,并在小学体育投掷运动教学中形成学习合力。

例如,学习“篮球投准”时,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表现成果各不相同,这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个对比研习式的合作学习情境,尽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搭配,一个学生演示自己的篮球投掷过程,另一个学生则在旁观看,并及时指出伙伴在投射过程中的问题或不足之处,而当彼此间的合作、研习都无法解决双方遇到的共同问题时,这时小组便可以申请“小老师”(学习表现好的学生或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这样,每一个学生都不用担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无从解决,在多次循环交往中,学生的篮球投掷技能也会无形地获得提升。又如学习“投掷垒球”时,教师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组织学生合作研讨,也可以安排一个课后合作探究学习任务,让学生以“网上标准的垒球投掷方法”视频为师,对比自身的投掷方法和技巧,在不断地改正中提升垒球投掷技术等。

总之,投掷运动作为小学体育课程的必修内容,不仅对于锻炼小学生的上肢力量,增强小学生肩带协调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满足小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引领学生领略运动和力量之美上更是功不可没。因此,小学体育投掷教学要及时摒弃单纯地技能训练为中心的落后观念,充分挖掘投掷运动本身所固有的游戏激趣功能,以学生的体育学习个性为导向,重视学生在花样投掷运动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小学体育投掷教学课堂不断生成“意外”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吴红兵.试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的创新教学[J].教育艺术,2014(10).

[2]丁基域.利用辅助练习进行小学投掷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08(10).

[3]樊江波,徐仲书.小学投掷类教学内容的分析与选择[J].体育教学,2010(06).

小学生投掷教学 篇2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快快乐乐地学习,轻轻松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为三年级体育内容“原地侧向投掷垒球”,由于这是运用上肢的内容,因此,我以沙包为主,同时选择的辅助内容是以下肢为主的小型游戏“换物赛跑”。

“原地侧向投掷垒球”的内容虽然就学习形式而言比较枯燥,然而,它们对发展学生上肢力量有一定的实效性。这一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由于是初学,因此对它们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年龄小、力量素质差、控制能力薄弱,预计,绝大多数完成的质量可能不高。所以我选择了轻物沙包作为本课的主要能容。

投掷在田径运动和达标内容中占有不可缺少的位置,也是学生日常生活必须具有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它对锻炼和发展学生上肢力量、爆发力、协调性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投掷教材在一、二年级时以简单的掷纸飞机、掷降落伞等形式出现,到三年级时学习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技术,本课通过“投掷过关”、“投掷目标”等练习,复习巩固原地正面、侧向投掷垒球的技术,使学生初步理解投掷时出手的角度与远度的关系,为今后学习上步及助跑投掷垒球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水平二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活泼好动,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团体意识逐渐加深,对新鲜事物有着一定的好奇心,喜欢通过各种言语和动作来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学习兴趣很高,但是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够稳定。

鉴于上述分析,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练的过程激发全体学生能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本课的内容。

2、初步学会“原地侧向投掷沙包”的练习方法,提高投掷能力。

3、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练、合作学练及互帮互助的能力。

4、在学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快乐地学习。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投掷沙包时的出手时机

教学难点:投掷沙包时转体和挥臂的连贯性

六、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除常规教学外,安排了队列队形——队形变换(四列变二列、二列变四列、二列变四路)。

2、准备部分:安排了八节沙袋操(8拍x2),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听口令完成动作。随后安排了两个辅助练习,一是抛接沙包,二是投沙包游戏。通过练习,进一步使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同时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课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主体部分:

(1)利用语言、多媒体或图片导入本课主教材——学习原地侧向投掷沙包。A让学生通过想象去体验原地侧向投掷沙包动作,学生展示。B让学生观察教学挂图后再去体验原地侧向投掷沙包动作,学生展示。

(2)教师讲解原地侧向投掷沙包的动作要领并示范,组织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示范进行徒手分解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徒手完整动作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持包分解和完整动作学习。教师巡视给予指导纠正,找学生进行示范并点评。在掌握动作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进行投过标志线和投过一定高度的练习。

(3)本课游戏——炸碉堡。利用垫子和沙包进行,各组在教师的提示下先进行障碍设置,设置完成后各组可以进行体验,并采取快速有效的方法完成炸碉堡的任务,最后各组进行集体比赛,教师担任组织者和裁判,根据时间游戏可做2-3次。

《投掷》教学案例 篇3

一、案例背景

投掷是人们日常生活叫J的实用技能,又是锻炼身体,增强力量的锻炼手段,在生活和实用中的投掷有很多种方法,不同的投掷物,投掷的方法也不相同。如何将这些投掷的方法传授给初一学生呢?在设计教案时我也颇为踌躇,因为投掷有些单调、枯燥乏味,有些脏和累,在以前的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都不高,虽然后面直接按照动作的规范去教学,可后来学生普遍对初二、三年的铅球教学感到厌恶和抵触,所以初一年学生的第一次投掷教学怎么样去教,是我面临的一个问题。经过思考我决定从简单的游戏和学生的认知入手尝试设计这节课的教学。

二、案例主题

1.本节课我的指导思想就是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学生的体验来认识,学习投掷的一些基本方法,了解一些投掷的特点。不同的投掷物,投掷方法不尽相同。

2.创设不同的练习情况,利用两种投掷物进行对比练习,加强学生对投掷的认识。

3.通过教师的参与学生的练习,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后面技术教学作下铺垫,让学生主动求知。

4.通过教师的引导,讲解演示,结合学生的体验,帮助学生认识总结,学到一些有关投掷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5.教学的重点是:矿泉水瓶和实心球的投掷方法。难点是:如何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些投掷方法。

三、案例叙述

1.热身准备

在关节操活动后,我让学生做实心球原地转体传接球、原地头项传接球、原地胯下向后传、和三种形式结合起来传接球四个游戏,学生注意力一下子都到游戏上来了,练习起来很投入,也很高兴,他们为胜利欢呼雀跃,似乎不知道下面将要学习的是投掷练习,消除了学生的陌生、惧怕心理预期。

2.基本教学环节部分

在教学前,我先提出了问题:日常生活中实用的投掷方法有哪些?自己看到过或练习过哪些投掷?学生:掷垒球、打沙包、掷飞碟、扔飞镖、在运动会上推铅球、电视里战争剧里的扔手榴弹、田径比赛标枪等,也有同学说见到建筑的时候抛砖等。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概括学生的一些认知:投、掷、抛、扔、推等方法。指出投掷的特点:A、必须手持投掷物向一定的目标投去,其中包括向远处或一定的目标物。B、不同的投掷物,投掷方法不同。

进入教学主体环节,我让学生利用自己准备的矿泉水瓶(里面装水)和实心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用自己所知道的投掷方法尝试分别将水瓶和实心球向远处投掷出去。在学生练习了几次后,我根据学生的练习方法和姿势和他们一起练习。在我练习的时候,学生一下子都注意到我这边来,在把瓶子用他们的方法投掷出去的时候,学生一会儿惊呼,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又迷惑不解。但也很快明白了这样的投掷方法是有问题的。他们提出了问题:怎么样才能投得远?我抑制心中的兴奋,并没有直接回答他们,而是向他们又提出了问题:投掷这两种物体你们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感受?学生:感觉水瓶好投一些,实心球和水瓶想投远所用的方法有点不一样等。师:用投掷水瓶与实心球所用的方法互换你会感觉怎么样?效果呢?生:有点别扭,而且不好投。师:不同的投掷物,投掷方法相同吗?生:不同。师:对,不同的投掷物,投掷方法不尽同。就实心球和水瓶而言,我们应如何投掷呢?我又把学生所用的各种方法演示了一遍,然后我又用自己的方法试投掷了矿泉水瓶,一些学生开始模仿我的动作,也有一些学生要向我请教投掷水瓶的动作方法和要领。我并没直接的回答和讲解,而是让他们先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体会和看法,归纳总结后,再与其他小组分别交流。学生很快就根据自己的体验总结了几个要点:腿要用力蹬地,要调动全身的力量,要注意正确的出手的角度等。在肯定了学生的努力和思考后,我示范了投掷水瓶的方法.讲解动作的方法和要领,强调了加速助跑以及腿的蹬转,送髋展胸,身体的“鞭打”,手臂的挥动,充分利用全身的力量,注意出手的角度和最后用力的方法等几方面注意事项。有几个学生跃跃欲试提出来要和老师比试一下,败下阵来后,几个反应快的同学很快明白了自己动作的方法与教师的差异,及时改进了自己的动作,掌握了动作要领。分组开始练习后,这部分学生当起了指导员,结果大多数的同学很快就掌握了投掷的方法,练习起来也更认真投入了。在总结的时候,我又启发学生思考:可否将投掷水瓶的方法用于投标枪、手榴弹?结果学生都很快知道了这种方法也可用于投标枪、手榴弹。

在学习实心球时,我用同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先体验后,总结了学生几种练习的方法,并帮助学生一起分析了这些方法的特点。接着让学生尝试练习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方法,学生普遍反映有力无处使的感觉,我提醒大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是不是只用手臂的力量呢?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各组讨论后认为需要用全身的力量来进行投掷。如何利用全身的力量呢?需要身体哪些部位发力?在我的启发下,学生逐渐明白要充分发挥腿部、腰部和上肢力量。在我示范了动作方法并讲解要领后,学生又积极参与练习并体验老师讲授的方法和要领。在学生练习时,我又与学生一起练习,不时有同学向我提出他们的疑问,谈论他们投掷的一些感受。我让体育骨干在各小组同学面前谈谈他们的方法,并讲讲自己前后练习不同的体会。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动作的方法和要领。同学也第一次觉得和老师走得这么近,很是高兴。在下课总结后,我又留下了思考问题:如果我们用5公斤的铅球,我们选择怎样的方法投掷呢?一些比较活跃的同学就兴奋地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反思与分析

本节课我通过学生对投掷的认知,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引导学生参与,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学习和掌握投掷矿泉水瓶、实心球的一些投掷方法,并进一步引深到其他投掷物的投掷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师的参与,较好地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起到了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适时的提问,分组练习、讨论,启发动学生脑,交流彼此的体验感受,在适时讲解示范下,学生较好的理解和掌握了学习的重点,克服了学习难点,符合学生技能学习掌握的一般规律。

小学生投掷教学 篇4

1 肩上屈肘, 背后过肩

投掷教学课从低段到高段教师大多数采用侧向投掷的方法, 运用俯身、蹬地、转体、举臂、挥臂、拨指等基本动作, 从而实现侧向投掷的教学。然而由于低段学生的特殊性, 将这几个环节连接起来做, 且要做好, 是十分困难的, 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 效果不一定能达到, 要说有, 也很少, 而且投偏的很多;用不上力的也有, 轻轻扔出, 就在眼前, 这部分学生也很多;在一个班级里, 还有一部分分学生不能屈肘向前上方投出, 经常手握轻物, 然后从下面经过体后, 再由头后直臂甩出去。这些现象的发生, 就需要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 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制定学生能够完成的教学计划。例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改“附身转体、侧向投掷”为“肩上屈肘, 背后过肩”, 让学生前后方向开立, 正面朝向投掷的方向, 指导学生将重心向后移动, 呈“张弓”式, 上臂握球越过头顶, 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学生的内在潜力。

2“高度”重视和“远度”发展

在投掷过程中, 只有达到一定的高度, 才能够投的远。很多学生在投掷轻物时, 出现弯腰低头“往地上投”的现象, 由于高度达不到, 因此投掷的距离很近。这直接影响了投掷的成绩, 投掷轻物的成绩是按照距离的长短来评判的, 距离越短成绩越低。为了能更大程度实现学习目标, 突破难点, 设计教学时从“学生发展为本”的角度出发, 寻找三个切入点。

(1) 参照物。这一步其实很关键, 就是要让学生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为高度依据, 这种视觉或者理论角度就是“高度”意义上的参照。培养学生“高度”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观察场地周围的建筑、树木的顶、篮球架或者其他运动器材的顶部等高的事物, 然后以这些事物为参照物, 给学生留下“高”的印象, 在头脑中形成“高”的概念。这样, 才能够在投掷教学中, 让学生有意识地朝向高的方向投掷, 使投掷的距离达到“远度”。

(2) 举起鞭。大部分学校到了冬季要开展跳绳活动, 就用学生手中的绳子, 一折二或三, 引导学生将绳子越过头顶, 重心稍向后移, 做类似鞭打的动作。这与侧向投掷有显著的不同, 侧向投掷需要把轻物放在后下方, 所需的距离较远;把绳子举高, 不仅缩短了距离, 而且可以使学生呈“反弓”式, 扩大了张力, 既提高了学生在最后阶段出手的用力效果也扩大了出手角度。

(3) 越横绳。在投掷的过程中, 最后出手的角度是极其重要的。低段学生经常出现“往地上投”或者由于出手过高像“打飞机”的现象。因此, 为了纠正这种现象的出现, 提高出手的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越横绳的方式, 锻炼学生的出手角度。例如, 教师可以利用操场中间的流水孔, 木棒插在孔里, 然后与另一端的树干上拉一条横绳, 学生在投掷时, 需要越过该横绳。教师可以通过口号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前后开立挺肚皮, 轻物高举过头顶, 用力投出超过线, 看谁投得最——远!”越横绳可以调控学生在投掷时出手的角度, 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3 快出手和加大力

大多数小学生在开始接触轻物时, 很难掌控好出手的速度, 动作的不规范、力度不够, 导致投掷的距离较近。因此, 出手的速度在设计投掷轻物的教学计划中, 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的游戏, 将投掷的动作融入游戏中, 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 体验到投掷的快乐, 掌握投掷的技巧。例如, 运用“小皮球”进行教学, 让学生站在墙面下, 持球向上, 对着墙面投, 看小皮球反弹的效果, 形成对“速度与力量”的概念。

4 选定区域、投向目标

学生投掷的准确度不好, 也会影响学生投掷效果。低段学生不能够将准确度与出手的速度、力度、角度与高度相协调, 追求准确度的时候, 就会忽视出手的力度与速度, 最重要的是降低了高度, 继而会影响到出手的角度, 降低学生的训练效果。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准确度, 例如, 教师可利用“轻气球、轻气鸟、轻气鱼”等小孩玩具, 飘在空中, 离地面2~3 m, 地面放一个重物, 用线固定, 学生等距离或不等距离地围在周围, 手持轻物, 瞄准玩具进行投掷练习。利用操场上的爬杆, 在相距1.5~2 m的两根爬杆的左右两端, 分别拉上绳子, 使其形成“屏幕”状。让学生在“屏幕中”投掷轻物。这种方式, 既保证了学生出手的高度, 又能够提高学生出手的准确度。在投掷的过程中, 由于学生的训练时间较短, 对动作规范性的把握不足, 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与示范, 给予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玩具”与“屏幕”的趣味学习, 可以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对准确度的判断, 有利于教师对投掷轻物的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前后方向站立, 朝向投掷的方向进行投掷轻物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 也是对低段学生进行教学的最有效手段;通过拉越横绳的教学方法可以调控学生在投掷时出手的角度;运用“小皮球”进行教学, 提高学生的出手速度与力度;通过“玩具”与“屏幕”的趣味学习, 提高学生的出手准确度。这些教学方法, 不仅便于操作, 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合低段学生对投掷轻物的学习。

以上的教学方法依然处于试验阶段, 在教学中应该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只是初学者入门的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长期的教学经验, 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尤其是低段的学生。为了学生快速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 教师可以经常示范, 强化表象训练, 从而加强学生对示范动作的记忆, 形成清晰的视觉表象。为了响应新课标强调实践的号召, 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教学实践,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正确的投掷方法获得技能, 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体育教育改革的同时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突出一个“新”字, 体现一个“改”字, 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活动。按照水平一课程目标要求, 结合小学低段学生喜爱游戏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尝试, 达到快乐健身的目的, 运用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以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效果;从儿童运动生理解剖学角度:低段儿童骨骼、关节、肌肉发育不完善, 上下肢协调性差, 但身体灵活性、柔韧性较好。该文以投掷轻物作为主线, 通过小学生平时习惯的形式, 让学生在自悟、自练的氛围中学习、活动。

关键词:小学生,投掷轻物,技巧,教学尝试

参考文献

[1]肖川, 张正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1.

[2]王加恒.投掷练习适宜采用的教学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 2003 (6) :26-27.

小学生投掷教学 篇5

一、玩中练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体育课中如果没有“玩”,那么这节体育课肯定不能吸引学生,不能体现“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的教学目标。因此,我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玩纸飞机”的小游戏,使学生一下就进入了上课角色,玩得十分开心,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上课的热身准备活动。在下面的`教学中,我始终在贯彻执行这种教学思想,无论是学习投掷技能,还是知识延伸,或是放松身心,我都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如:“甩纸炮”“打纸牌”“投弹练习”等让学生始终在玩中开展技能的练习,获取更多的知识,进行创新实践,愉悦身心。从整节课的情况来看,学生还是十分喜欢这种练习方式,整节课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乐于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并敢于在活动中表现自我。

二、玩中学

新课改的体育课,我觉得并不是简单的玩或者是做游戏。因此无论教师设计了怎样的课,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在玩中有所收获,即玩中学。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原地侧向投掷的技术方法,即掌握投掷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两个小游戏:一个是弹射纸火箭,一个是甩小球。通过组织让学生玩这两个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明白了“投掷的角度是前上方,出手的速度要快”这两个重要技术的原理,并能在实践练习中运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许多平时体育不是太好的学生也轻意的学会了这个技术动作。这种教学方法要比教师直接讲解示范的效果要好,而且在这种教学实践中,学生接受技术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获取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强调探究性学习的思想。

初中实心球投掷教学的实验研究 篇6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时间。本研究从2012年9月开始,至2013年7月结束,为期一年。

2.研究对象。本研究随机选择海安县紫石中学初二(1)班和初二(2)班为实验组,初二(3)班和初二(4)班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男生56人、女生56人,对照组男生56人、女生56人,总计224人。海安县紫石中学是一所普通城镇初中,学校的体育师资、场地设施和普通城镇初中基本相似。实验前按测试要求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进行了测试,测试成绩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对照法,辅之以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

4.具体实施方案。实验组和对照组为同一教师执教,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时数相等,每节课的运动负荷均按照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控制学生运动负荷。

实验前,我们对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动作技术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动作技术的关键是:两腿蹬伸,腰部急振,迅速摆臂三间之间的协调配合,手臂挥至头前上方时,手指有明显的向前上方拔球的动作。前者解决了动作发力和出手速度问题,后者解决了投掷实心球动作的最后用力和出手的角度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学生才能掌握动作的关键技术,提高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成绩。掌握了正确的动作技术,没有力量素质基础,学生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成绩也不会大幅度地得到提升。因此,还必须加强上肢、肩带、腰腹等相关肌肉的力量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

针对以上分析,实验前我们制订了实验组详实的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采取有力措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身体协调用力的动作技术和提高上肢、肩带和腰腹肌的肌肉力量。

首先,我们让学生反复观看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动作技术视频,让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动作技术视觉表象,对用力时间、用力顺序、用力程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其次,在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我们不急于让学生投掷实心球,更不急于追求投掷的远度。而是采用大量的徒手练习和轻器械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领悟正确的动作技术,体会肌肉用力的感觉。让学生基本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后,再进行投掷实心球的练习。

最后,在每节课结束前,我们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引体向上、斜身引体、俯卧撑、仰卧起坐、俯卧挺身等发展手臂、肩带、腰腹肌肉的力量的练习,特别注重发展与投掷实心球相关的小肌肉群的力量练习。

对照组则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由教师示范讲解后,学生开展投掷实心球的练习,教师纠正错误动作。

5.结果与分析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投掷实心球成绩分析表

[&实验前&实验后&&男&女&男&女&实

组&&5.9&5.2&7.8&6.9&S&0.74&0.83&0.92&0.77&对

组&&6&5.1&6.7&5.8&S&0.82&0.94&0.79&0.89&&P&1.26&1.17&3.87&3.76&&T&>0.05&>0.05&<0.05&<0.05&]

从表1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经一年实验后,对照组学生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成绩虽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不大。实验组的学生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成绩有了极大的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显著差异。

这是因为实验组学生采用的教学方法遵循了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通过反复观看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动作技术视频,让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运动技术表象,然后采用大量的徒手练习和轻器械练习,加深学生对动作技能的理解和领悟充分体验全身协调用力的肌肉感觉。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动力定型后,再开始使用实心球进行投掷。正是因为紧紧抓住了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全身协调用力的关键技术环节的教学,从而避免了一开始就让学生投掷实心球,学生盲目追求投掷的远度,而忽视了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的弊端。

另外,实验组学生每次课的结束前,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提高力量素质的练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上肢、肩带、腰腹部的肌肉力量,为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打下了良好的力量素质基础,提高了投掷时的出手速度,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结论与建议

1.加大练习力度。在开展初中学生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教学的起始阶段,采用大量的徒手练习和轻器械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理解、领悟动作的关键技术,体会全身协调用力的肌肉感觉,有利于加快学生动力定型的形成。同时采用大量的力量性练习,提高相关肌肉群的力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成绩。

2.投球前要掌握动作技术。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看起来非常简单,其实其动作技能的掌握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在学生没有掌握动作技术之前,不要急于让学生投掷实心球,更不能盲目追求投掷的远度。这样不但不利于动作技能的形成,还可能让学生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影响成绩的提高。

《垒球投掷》体育教学案例 篇7

以“健康第一”为宗旨,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促进自主创新学习;关注差异, 面向全体, 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弹跳能力及掷远能力。

三、教学内容

打兔子 (垒球投掷)

四、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本校四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特点和教材实际, 选择了“打兔子”为内容, 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弹跳能力及掷远能力, 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 以及迎难而上的精神。在教学方法上选用了游戏、探究等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 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性的协调发展, 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五、案例分析

1. 课前插曲。

上课铃一响, 学生便聚集到体育场地。当看到场地上的一个个“小兔子”, 老师手中的一张张白纸等器材后, 便开始小声的嘀咕着……。“钱老师, 今天上什么内容呀?”有两位女学生略带怯意地问。“今天我们上投掷课。”老师回答。“啊!”两位女同学发出“痛苦”的声音。有许多学生脸上也泛起愁云。的确, 常规的投掷课, 是有些不招人喜欢。学生们倒是对场上的“小兔子”和老师手中的一张张白纸表现出了几分许好奇。

2. 尝试合作探究学习。

打兔子。 (课前老师在圆形场地中央摆放20只“兔子”, 每一只“兔子”自由摆放, 相隔一定的距离, 圆的半径大概10-15米, 圆形四周是开始打兔子的区域。)

师:刚才同学们个个都朝气蓬勃, 表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我们来帮农民伯伯“打兔子”了, 看谁打的准, 打到的“兔子”多。

教师向学生说明游戏规则并引导学生进行“打兔子”游戏, 先每生试投掌握最好的投准角度, 再分组进行投准比赛, 看哪一队打中的“兔子”个数最多, 那么就哪一队获胜。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进行该游戏, 既有竞争又要合作, 相互学习。学生散点分布在圆型外, 用垒球当“子弹”往到圆内打兔子, 看谁打的准。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打“小兔子”容易吗?

生:老师这个很容易啊, 能来点难度的吗?

师:恩, 很好, 老师正有此意呢, 同学们你们想想, 现实中兔子可是活蹦乱跳, 跑的可快了, 那么就让我们跑起来听着音乐去打兔子怎么样啊?

生:好啊, 好啊, 老师快开始吧!

师:打完了“兔子”, 那么老师要来提个问题了, 大家试一试, 怎么样才能把垒球投的远?为什么? (自主探索、自由交流, 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育”。)

师:比一比, 看谁投的远?为什么? (运用运动经验、科学知识, 来分析掷远要素, 促进知识的纵横联系, 拓展体育的教学功能, 使课内向课外延伸, 有助于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3. 愉悦身心。

背景:兔子舞音乐响起来, 让我们欢快的跳着兔子舞, 离开田野, 回到了现实的大城市中……课要结束的时候, 学生的参与热情仍然很高。 (积极休整, 交流感受, 教师点评学练情况, 收回器材, 宣布下课。)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过程顺利实现。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打兔子”创新体验, 来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本案例主要让四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设计投掷方式, 并以“打兔子”集体竞赛游戏为载体, 让学生在享受投掷乐趣之余, 体验集体合作获取成功的喜悦心情, 从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2. 淡化投掷教学的竞技性色彩,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的。本案例淡化投掷技术,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 进行“打兔子”的投掷动作创新体验与练习, 既提高了投掷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引出了垒球投掷的主要内容, 实现了运动技能的教学。轻松欢快的“欢庆舞”引领教学进入高潮

3. 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案例中。

老师始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课堂, 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整堂课的各项投掷、各项单脚跳的体验活动中。师生间没有隔阂, 平等的对话呈现了一种民主氛围,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 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学以致用得以有效实现。

足球在投掷教学中的运用 篇8

投掷是一项生活实用技能, 对发展学生上肢力量, 提高身体协调用力及快速出手有着积极的作用。根据投掷本身的运动特点, 将足球巧妙地引人投掷教学中, 不仅可以合理搭配教学内容, 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还可以辅助教学、降低动作难度, 帮助学生掌握、巩固动作;更可以作为辅助教学器具, 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投掷能力, 在多变、新颖的教学氛围中,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投掷教学中,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兴趣吸引型

足球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运动项目, 它对发展学生腰腹和下肢力量有积极的作用。教学时, 可以借助学生对足球活动的兴趣, 巧妙搭配教学内容, 促使学生喜爱上投掷运动, 激发学生投掷兴趣的同时, 全面发展学生体能。

1.游戏奖励

投掷教学对学生的素质有一定要求, 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极易发生危险事故。因此, 结合小学生对足球游的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奖励的方法, 强化学生服从命令听指挥的意识, 为教学做好铺垫。例如, 在投掷教学之前, 教师可以这样调动学生:“今天咱们学习投沙包, 比比、看看谁最遵守练习纪律, 谁学习进步最大!表现好的学生, 可以在练习后‘玩’足球!”这样, 学生为了投掷教学之后的“玩”足球, 就会努力做到重安全、听指挥、勤练习, 借助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带动、提高投掷学习的质量。并且, 在玩足球的过程中, 跑动、踢球, 也促进了学生下肢素质的展, 全面均衡地发展了学生体能。

2.技能迁移

足球教学也涵盖了投掷技术, 因此, 可以借助类似动作的迁移, 引导学生爱屋及乌地爱上投掷活动, 激发学生练习兴趣。例如, 在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专项练习中, 教师可以调动学生:“你们看过中超比赛里面的‘手榴弹’式界外球么?你们想不想把界外球抛得更远?”然后组织学生练习足球的抛、掷界外球, 并告诉学生掌握投掷方法、提高力量素质、学会协调用力之后, 就可以投得更远;学生动作掌握较好以后, 继续增加难度, 利用实心球进行投掷, 并告诉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力量, 还能让自己将足球抛得更远, 激励学生更好地练习;最后, 在组织学生进行达标或者远度比赛, 在对学生动作进行评价的同时, 激发学生进取意识。完成主教材教学后, 再进行分组、小场地足球练习, 在均衡搭配身体练习内容的同时, 利用掷界外球的机会, 继续复习、提高双手头上前拋技术。

3.技能组合

体育动作具有很强的融合性, 教学时, 也可以将相关联的两个动作进行整合,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 还可以利用学生对不同技能的喜好, 激发和调动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例如, 在双手抛掷实心球的动作技能教学阶段, 可以利用抛掷实心球的高度和远度, 与足球的头球、胸部停球、卸停球技术整合起来, 具体方法如下:学生两人一组对面间隔8~1 0 m站立, 一名学生利用所学技术进行双手抛掷 (头上前抛、后拋、前抛) 足球练习, 另一名学生根据球的落点, 快速移动, 并用自己已有的技术或停、或传 (射) , 处理高空下落球;当学生具有一定动作基础之后, 再进人单项的实心球抛掷比赛练习, 最后, 在辅教材部分完善足球的停、传、射技术。这既发展了学生投掷技术, 又巩固和提高了足球技术, 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动作技术的整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辅助型

实心球投掷教学中, 受器材重量以及学生素质的影响, 一些学生在完成动作时, 技术理解、完成质量会出现问题。因此, 教学时, 可以借助足球与实心球类似, 但重量较轻的特点, 安排教学辅助练习, 或发展素质, 或体会动作, 或降低难度,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动作, 还很好地避免畏难情绪和安全隐患。

1.发展素质

学生初次接触实心球时, 会对器材的重量以及陌生的投掷方法产生忧虑, 因此, 投掷教学伊始, 可以借助足球练习各种推、投方法,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器材、掌握练习方法、体会用力顺序, 还可以减少安全隐患, 发展学生相应的身体素质。例如, 在单元教学初, 可以借助小足球练习双手前、后、上抛练习, 发展腰腹、上肢力量, 掌握用力顺序及方法, 或者练习不同方式的抛接, 体会、掌握力量控制及距离判断;还可以练习单手推拨等不同动作, 掌握小关节的发力方法。这样, 在单元教学开始之前, 就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了动作方法、要领, 还发展了学生相应的身体素质, 同时, 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了技术和心理的铺垫, 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2•专项诱导

“背弓”是双手后抛实心球中的要点动作, 对学生投掷技术有很大影响。因此, 在专项练习时, 可以借助小足球传递游戏进行专项诱导, 提高“背弓”质量, 为基本部分教学餅身体和技能准备。具体摊如下:学生纵队一臂间隔站立, 开始后, 第一名学生双手持球于头上, 身体后倒成“背弓, , , 将球经头上向后传递给第二名学生, 依次进行;最后一名学生接到球后, 体前屈, 双手持球经前方学生胯下向前传递, 接球学生可以在胯下也可以在体前接球, 球返回第一名学生手中游戏结束;先结束的队伍获胜。这样’学生在学习投掷之前’就对“背弓”技术有了初步的体验和尝试, 既充分的热身, 又减轻了基本部分的教学压力, 还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

3.突破难点

“快速挥臂和肩上屈肘”是决定学生单手投掷成绩的关键因素, 因此, 可以在专项练习时, 以足球为辅助用具, 发展学生快速挥臂及协调用力能九分散教学重难点的同时, 为投掷教学做好技术铺垫。例如, 在原地侧向投掷的专项练习时, 借助网兜将球悬挂在高处, 学生两脚前后开立, 侧对足球, 投掷臂自然后伸。开始后, 学生快速挥臂, 手臂经肩上成肩上屈肘, 快速挥动小臂击打足球, 看看谁将足球击打得高, 帮助学生掌握肩上屈肘、肘关节向前的要领, 体会快速挥臂的方法。同时, 本着一物多用的教学原则, 还可以利用悬挂足球的标志线作为出手角度的限制线;还可以在辅教材安排头顶固定球的趣味练习, 或者单脚起跳摸高练习。这样不仅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还合理的搭配教材, 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

4•因材施教

根据“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运动乐趣”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时, 可以进行器材替换练习, 降低器械质量, 让那些需努力的学生用足球练习双手前后抛技术, 动作掌握好以后, 再利用实心球进行练习。例如, 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教学时, 教师讲解示范以后, 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小足球进行练习, 巩固动作;之后, 学生自选练习, 能力强、掌握好的学生可以利用实心球进行练习, 教师重点强调练习纪律和安全, 能力较差和动作技能不扎实的学生, 继续利用小足球进行演练, 教师强调动作重难点, 学生相互评价纠正, 接着, 组织初步展示, 进行技术评定, 根据师生评价, 选择不同器材进行完善提高练习, 强化自己的动作技术;最后, 所有学生都体验、尝试实心球的投掷练习, 巩固技术, 发展相应身体素质。技能考核时, 也可以利用足球对学生进行技评, 用实心球进行量评。这样, 针对不同能力学生, 选择不同的器材、考核方法, 既可满足所有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 还让学生发现自身体能上的差距, 帮助学生有针对性、有目标的发展体能。

三、器材运用型

小学生投掷教学 篇9

1 投掷技术教学特点

1 . 1投掷技术基本内容

投掷项目在技术阶段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动作积聚阶段、最后用力阶段和缓冲,这四个阶段是依次做出的,在准备阶段,学生持握器械,为下一阶段的练习创造有利姿势,在这个阶段中,并不会影响学生的速度和投掷远度,因此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爱好选择合适的方式。动量积聚阶段主要是保证身体和器材的速度平衡,达到最佳的投掷水平,保证能够会的最大器械出手的初速度,在这个练习阶段中,掷标枪和背向推铅球等的加速过程一般是沿着直线进行的,一些铁饼类的加速度是沿着圆形轨迹练习的。

在这个最后用力阶段,速度被转移到器械上并脱手而出,最后用力阶段和动量积聚阶段同属于发力姿势环节。基本上所有的投掷项目在这个阶段,身体处于用力状态,地面与人体之间达到平衡,身体与投掷方向反向倾斜。在投掷技术的最后用力阶段,基本原理都是相似的,人们的所有关节达到运行协调,为下个动作创造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背弓姿势等产生加速运动,身体突停停止转动动作。缓冲阶段是最后的一个阶段,学生需要努力减少自身缓慢速度,以免出现犯规的情况。

1 . 2投掷技术教学特点

投掷技术主要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在教学中投掷项目技术的教学一般都是采用分解动作以及完整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先采用分解动作的教学,在进行完整技术的教学,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方便教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降低教学的难度,使教学更加容易。在教学中需要现为学生讲述各种投掷器械等,强调各种器械的使用方法,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在教学中采用逆向程序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先为学生讲述器械出手需要注意的问题,强调关节的相机运动,保证学生能够把自身的速度转移到器材的速度上,并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器械动作,为学生示范并讲解各种投掷练习动作。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学生需要先采用轻器械,在采用一些标准器械进行练习,这方面在下文将会详细讲述。在教学之用教师需要格外注意加速阶段和最有用力阶段的练习,在学生达到目标后,需要加强完整动作的练习,在改进技术中可以使用一些比竞赛器械重量稍重的器械进行练习,在练习形式中也需要注意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2 学生常犯的错误分析

在实际的投掷练习中,学生容易出现以下几点错误。学生对于技术动作的要领不是很清楚,投掷技术以力量和速度为中心,完整技术的工作由多个环节连接而成,因此在实际的投掷技术练习中,就存在不少的学生喜欢攀比掷远,非常容易出现运动损伤,严重影响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强调各种场地、器械等规格和使用等,技术示范中要求明确清晰,加深学生对投掷技术的了解。

在学生的投掷技术练习中,学生经常忽视预备姿势的练习,这主要是因为这个动作非常简单,而且对后期的动作没有太大影响,学生就不够重视。投掷动作的好坏与预备姿势也是息息相关的,这种姿势的练习主要是保证学生养成一个习惯,找到适合自身的练习方式,动作虽然简单,但是也关系到后期动作的位置以及角度等。教师在练字中应该明确讲述预备姿势练习的目的和重要性,增强学生对预备姿势练习的认识。

学生在投掷练习中时常出现助跑与最后用力衔接不顺畅的问题,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投掷者有一个较大的初速度,做好投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学生助跑投掷的成绩还没有原地投掷的成绩好,主要是因为助跑动作的不规范,导致助跑与最后用力脱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强调这两个动作的连贯性练习,一般学生也能够认识到这个重要性,在练习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反馈练习的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告知并讲述衔接方法,掌握衔接技术。

3 练习手段分析

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以及学生的发展特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练习。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上的畏惧,教师需要掌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采用各种教学方式改变学生怕犯错的情况。在练习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默念一些指示性的语句,进而达到纠正错误技术动作。还可以采用想向纠正法,这种练习手段是指在平时的教学中,强化学生心理上的练习,进而促进动作技巧的练习。学生在练习中一直采用长时间单调动作的重复,学生很容易感到范围,教师在学生的练习中可以采用一些竞争式的方式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

在鞭打动作的联系中,如掷标枪,练习的具体步骤为单手持较轻器械(1.5~3.0 kg),重复动作5~10次,练习2~4组数,这种练习主要是发展力量;单手三步节奏投掷,重量1.0~2.0 kg,重复动作5~30次,练习2~4组数,这种练习主要是发展力量;双手站立投掷,重量2.0~5.0 kg,重复动作5~30次,练习3~5组数,这种练习主要是发展力量;双手站立投掷,重量2.0~5.0 kg,重复动作5~30次,练习3~5组数,这种练习主要是发展力量;单手站立投掷,重量200~750 g,重复动作5~10次,练习2~4组数,这种练习主要是发展速度;三周三步节奏投掷,重量200~750 g,重复动作5~10次,练习2~4组数,这种练习主要是发展速度。

在推动作的练习中,如投铅球,要求身体完全采用自上而下的练习,在练习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自行选择合适的器材,在练习中鼓励采用实心球练习。在练习手段分析中先练习头向前和向后投掷,重量3.0~4.0 kg,重复5~10次,练习组数2~4,主要作用是发展力量;站立姿势/上步投掷,重量5.0~8.0 kg,重复5~13次,练习组数2~4,主要作用是发展力量;站立姿势上步投掷,重量2.0~6.0 kg,重复5~10次,练习组数2~4,主要作用是发展力量。

在挥动动作的练习中,可以采用较轻的器械,如圆环等,在练习中可以选用瑰丽姿势以及正面姿势等,在练习中为发展速度也可以添加旋转的练习。以掷铁饼为例,分析动作符合安排,可以先采用轻器械练习,重量为0.8~1.5 kg,重复次数5~10次,练习组数2~4组,主要是发展速度。再采用重器械练习,重量1.5~3.0 kg,重复次数5~30次,练习3~5组,作用在于发展力量。

在向后挥动动作的练习中,也是先采用较轻的器械进行练习,在采用较重的器械,在深蹲伸展跳跃动作的练习中需要注意采用较短器械练习。在练习负荷的安排中,先采用轻器械练习,重量为0.8~1.5 kg,重复次数5~10次,练习组数2~4组,主要是发展速度。再采用重器械练习,重量1.5~3.0 kg,重复次数5~30次,练习3~5组,作用在于发展力量。

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之处,应该注意,在为学生讲述错误动作中,要求学生能够接受,消除错误的动作,保证教学质量。

4 结语

浅议初中投掷实心球教学策略 篇10

关键词:持球,预备,最后,训练,总结

原地投掷实心球是一项以力量为基础、动作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 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都占有一席之位, 最近几年被南通市教育局确定为体育中考选考项目之一, 但是, 在考试过程中考生的考试成绩不尽人意, 满分率不足68%,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生的总体分值。为此, 笔者十分注重投掷实心球的训练, 认真总结经验, 科学改进技术, 为提高考生考试成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循循善诱, 把握好掷实心球的技巧

1.持球要领

正确持球是完成实心球项目的前提条件, 因此,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如下持球要求:学生的双手要伸直, 五个手指微微张开, 两手的大拇指紧紧依附在一起;一般以拇指的第一关节和食指、中指、无名指的第一、二、三关节托握住实心球的后面中下部, 小指起到稳固球身的作用;掌心一定要腾空, 双手五指自然分开环绕球的后半部, 双手持球于头后, 左右脚一前一后, 并且稍屈膝, 重心落在后腿上, 从而形成预备姿势。

2.预备姿势

预备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投掷的成绩, 我们首先要把握好学生的站位, 即:当学生两脚前后站立, 并作后仰满弓时, 就能够很好地控制重心, 以利在出手时蹬地更有力。其次, 注重预摆动作的正确性, 在投掷实心球的过程中, 预摆时头要稍前倾, 肩关节放松, 双手微屈, 并进行二至三次的预摆, 以达到最佳的预备姿势。

3.最后用力

投掷实心球的最后用力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动作, 能直接影响球的出手速度, 这个阶段的用力顺序主要包括:前脚后跟、伸腿挺髋、收腹、送肩、挥臂、甩腕和拨指。一般而言, 只有前脚先发力, 才能使后腿获得更大的蹬力。至于最后用力时, 出手点的选择是否正确, 直接影响了出手的角度, 假如出手太迟, 会出现砸球的现象;假如出手过早也会影响球的飞行速度。实践证明:在风平浪静的条件下, 球出手的最佳角度在33°~37°之间, 因此, 学生在投掷实心球出手时, 前脚一定要稍微的弯曲, 从而起到缓冲的作用。但是, 如果弯曲过多则事倍功半, 既降低了出手高度, 又分解了出手时的力量。

二、因材施教, 提高实心球的投掷训练成绩

原地双手掷实心球的训练方法是千变万化的, 平时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一般以两人一组对掷、多人一组的循环训练和个人单独训练三种方法。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必须把握以下十个投掷训练方法:

第一, 热身训练:主要指教师鼓励学生从上下、左右、身前身后的角度来尝试拨指、抛接的训练。

第二, 鞭打训练:原地的鞭打训练时, 学生的两脚一定左右开立, 与肩同宽, 两手握球上举, 身体向上伸展, 并且迅速将球垂直向下鞭打。

第三, 以墙训练:我们可以巧妙利用合适的墙壁,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离墙壁4—5米的地方, 面对墙壁进行练习, 这样的途径比较适合单人训练实心球。

第四, 跳深训练:一般可以采用6~9个高60~80厘米的跳箱, 间距约1米依次排列, 学生从跳箱上跳下, 再迅速跳上下一个跳箱, 类似的连续训练, 可以促进下肢动作速度和反应力量的稳步提高。

第五, 负重蹲跳:学生肩负杠铃,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 背部挺直, 屈髋、屈膝, 直至大腿靠近于地面, 最后两脚发力向上蹬起, 从而使学生的臀大肌及大腿肌肉群的力量得到了同步提高。

第六, 前抛铅球:学生可以面对抛掷方向, 双脚左右开立约一肩半宽, 伸直双臂后双手持铅球举过自己头顶, 最后迅速蹬腿、挺身, 并奋力挥臂向前上方抛出铅球。这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下肢、肩部和上肢的动作速度和爆发力。

第七, 仰卧训练:要求学生仰卧负重挺髋起, 做到屈膝仰卧, 在髋部加一10~25kg重物完成挺髋动作, 这是提高伸髋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八, 上抛训练:所谓上抛训练是指学生面对抛掷方向, 首先双脚前后开立, 直臂双手举过头顶接同伴传来的实心球, 当接球后顺势形成“满弓”姿势, 最后蹬腿、挺身、挥臂向前上方抛回实心球给同组同学, 一次重复训练, 可以有效提高下肢、腹部、胸部和上肢的动作速度和爆发力。

第九, “杠铃”训练:这个训练方法也叫站立头后拉杠铃, 一般背靠在山羊上, 双手持杠铃于头上方, 双脚前后开立于地面;向头后下降杠铃, 同时向上挺髋, 并依靠胸部带动双臂快速上拉。经过如此的重复训练,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胸部和肩带的力量, 而且能加强肩带的柔韧性。

第十, 背向训练:所谓背向训练就是背向双手原地拉胶带, 我们可以将3~4米长胶带一端固定于地面位置, 背对胶带, 双脚前后开立, 两手紧握胶带另一端, 当举过头顶后就可以进行模拟投掷实心球, 胶带也随之被迅速拉动。这样的方法能发展下肢、髋部和躯干的力量, 并且构建大环节带动小环节的用力顺序。

三、反思总结, 以达抛砖引玉之愿景

不管采取何种训练方法, 只要适合教学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硬道理。我在平时坚持因地制宜, 灵活运用上述训练方法, 进一步挖掘了学生的投掷潜能, 中考成绩居全市同类学校相对领先的地位。由于投掷实心球项目比较枯燥,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不能被调动起来, 为此, 我们一定要群策群力, 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投掷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的投掷成绩。

游戏法在投掷教学中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投掷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7-0230-19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148

一、投掷教学课游戏教学的必要性

学生在游戏教学中能够学习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在游戏中学生可以模仿各种人物角色来处理不同的人际关系。再者,游戏是由许多实际活动组成的,少年儿童学生通过体育游戏能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和劳动中所需要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搬运等实际活动技能,提高他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

二、游戏在投掷教学中的现状

体育除了它的竞技性,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锻炼身体,体育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的加入,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既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又让学生学到了技能和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实际应用情况却不容乐观,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游戏安排没有针对性

体育课也是教书育人的一种途径,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有效的让学生学到相应的体育技能。而要掌握这项技术,难免重复的练习和不懈的坚持,这样学生不免感到枯燥乏味,体育游戏虽然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但长此以往,也会是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投掷课程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讲本身就不受欢迎,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没有对游戏进行科学和有针对性的组织和筛选,忽略体育课本身的宗旨,那么学生在一节、两节课后对这种娱乐性的课堂也会失去信心和激情,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慢慢厌学,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二)忽视学生的安全问题

不管学什么项目,首先安全是第一位的。对于中学生来讲,好奇心、动手能力、接受和理解能力都在不断提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对于应急情况和自我保护意识还是比较弱的。投掷项目相对其他危险系数要高,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和防范意识尤其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把游戏的规则和要求讲清楚,游戏过程进行完整,至于安全问题的提醒,可有可无,但也许正因为您的疏忽和大意,会导致学生课堂安全问题的出现。

(三)学校和家长不重视体育课

在现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体育课的重要性虽然口号喊的响亮,但在真正实行阶段却举步维艰。毕业班的学生学习压力大,挤课占课现象时有发生;占用了体育锻炼的时间,另外家长没有锻炼习惯、对孩子过度保护,大大减少了体育锻炼的机会。这些都是导致学生不喜欢运动或者运动不足的重要原因。

(四)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不齐

体育设施的不齐全也是制约中小学体育课的硬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课的开展与教学效果。

三、体育游戏在投掷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对策

(一)游戏组织要科学选材

由于学生知识面相对比较窄,掌握的体育技能和自身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在课堂教学中,游戏的选择就不能一概而论,在完成游戏的任务上也不能都是一个评价目标,而因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把评价内容划分不同的等级,游戏安排上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引导,这样就可以照顾到不同性别、年龄的学生,而且也有利于游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负荷情况,把握好练习密度和强度。

(二)体育游戏不只是玩

体育课本身就是教育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向上,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关键它还是一门学习体育技能的课程。投掷教学中加人游戏,如果学生理解为重数娱乐,那么它的教育价值就被完全否定。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游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某种学习目标,那么,游戏在课堂中的作用才能真正体现。例如:学生重复学习实心球“掷准”的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敢于挑战自我的教育过程。所以在投掷教学中,游戏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有教育意义,要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勇于拼搏的进球精神。

(三)选择适当的评价

游戏结束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体现出游戏效果,游戏时间过长、过短、提前或延迟游戏,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另外,恰当的评价也是调动每位学生参与游戏的潜动力。游戏结束后,以使参加者通过游戏受到教育,学得知识和技能。

投掷教学的特点比较明显,在选择游戏时,可根据课堂所需,把游戏穿插到课堂中,与教学大纲精密联系,充分发挥游戏的特点,把投掷教学搞好,搞出特色,这样才能是游戏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孙德义.论体育游戏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0:1-3.

[2] 胡依心.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51-54.

[3] 惠志东,冯淼奇,徐爱军.在传授运动技能中使用游戏化情景化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J].体育教学,2007(1):16.

[4] 国家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小学生投掷教学 篇12

一、从身心特点出发,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变化较快,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 明显呈现为三个不同的变化阶段。即, 小学水平一、水平二和水平三三个阶段。

水平一的学生身体发育处在平稳发展时期, 儿童平均每年身高增长4~5厘米, 体重增加2~3公斤, 心率、血压、肺活量及其他生理指标不稳定;骨骼易弯曲, 小肌肉群比大肌肉群发育较晚, 肌肉力量小、弹性差;活动中, 上肢、肩带力量及协调性表现差;学习时, 注意力易分散, 呈现情绪化和兴趣化现象。因此, 该水平段的学生比较适合练习抛、掷轻物, 在教学中可将实际经验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安排一些轻便类型器材, 以趣味性强的练习为主。

水平二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力量的增大, 呈现出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的特性。在活动中表现为爆发力差、上下肢力量发展不均衡、动作不协调;学习时, 表现为天真活泼、好动, 模仿能力及集体荣誉感较强, 但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对知识理解、对技术的掌握和学习兴趣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因此, 该水平段的学生适合进行发展投掷能力的游戏、比赛练习等。

水平三的学生身体发育逐渐过渡到青春期的初始时期, 呈现出肌肉力量相对薄弱、身体易疲劳;学习上表现出心理趋向稳定, 并随着个人能力的提高, 自信心不断增强, 竞争意识也比较强烈。因而, 在练习中宜多安排一些肌肉群的练习, 以提高投掷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 并进行发展投掷能力的练习。

二、遵循技能形成规律, 提升教学水平

小学投掷教学中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主要是投准和掷远。在特点上, 可分为投掷物过肩和投掷物低于肩;从类型上可分为单手投掷和双手投掷。水平一的学生主要是掌握一些自然的、简单的滚、抛、掷动作, 在教学中, 可将学生的一些生活经验与相关的投掷知识与教学结合起来, 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忌“拔苗助长”。水平二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做前、后、上抛物体时较为协调用力的意识, 学生动作比较协调, 能逐步掌握一些自然的、快速挥臂的投掷技能方法, 在教学中宜逐步提升投掷技术能力, 忌处理成技术动作“一步到位”。水平三的学生, 能掌握一些较为连贯、协调用力的投掷技能, 宜进行发展投掷能力、掷远和投准能力的练习。

因此, 在备课时, 笔者会事先考虑不同水平段学生的不同层次要求、水平教材目标与拓展练习方式、各水平段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情况, 然后针对性地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目标计划与方法, 以达成教学的实效性。

如, 在水平一阶段, 笔者选用以持轻物投掷为主的游戏练习方法, 让学生在玩中初步学会原地投掷的自然动作, 掌握手高于头、肘高于肩的挥臂方法;在此基础上, 引导发展学生的快速用力意识。

水平二阶段, 笔者充分开发利用各种器材, 利用器材的特征, 选取设计出学生易学易懂的练习形式, 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原地垒球掷远的动作, 做到快速挥臂, 体会协调用力的动作要领;同时, 在游戏练习中结合了投准练习。

水平三阶段, 让学生初步学会由走到跑几步的垒球掷远的动作, 提高动作连贯性、协调性与投掷的远度, 提高知识技能水平。

因此, 针对小学投掷教学, 从不同水平段的教材目标、内容中可分析出, 投掷教学应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动作由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到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 再到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的教学过程, 循序渐进, 提升教学水平。

三、巧用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投掷教学中, 如果教学方法与手段处理不当, 学生练习时常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尤其是小学生对投掷这种繁重的练习方式大多是不喜欢的。因此, 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投掷内容, 练习方式应尽量采用多样化、游戏化、趣味化的方式,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实现有效教学。

针对小学不同水平段的学生, 教材教法均存在着衔接问题, 这就要求要做好全面考虑、周密规划, 把握好各水平段教材中对学生的层次要求, 在教学时既要充分发挥教学功能, 又要防止越俎代庖。如, 在一年级持轻物投掷教学中, 笔者在主教材的教学中利用了一些旧毛巾。首先, 引导学生将毛巾置于背后, 以“尾巴”形式做游戏热身;接着自然过渡到肩后比谁“鞭炮”放得响 (肩后甩轻物听声音比较) , 让学生体会挥臂“鞭打”动作;接着, 组织学生进行同伴互助练习, 要求做出肩上屈肘、自然挥臂 (甩轻物比声音响亮) ;接着, 进行持轻物对投 (“扔糖果”) ,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并自由进行练习与比赛;接着开展班级擂台展示赛;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出持轻物投掷是肩上屈肘、快快投出的动作技能。

在教授二年级原地侧向投掷轻物一课中, 笔者选用四色纸球教学, 在课的开始导入活动操, 进行不同颜色、同种颜色纸球抛接, 接着引导如何将球弹得高——玩地炮, 向下投, 比谁的声音响亮;再接着玩“打地洞”, 指导学生打竖起的泡沫板 (距离3~4米) ——打老鼠 (指导固定好泡沫板) , 学生练习投掷——指导分组 (扮演调皮老鼠, 学生投准) ——打飞碟 (飞起的泡沫板) , 最后进行扫雷投掷游戏。

在三年级原地侧向投掷技术教学中, 笔者针对学生活泼好动、求新求趣, 且具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实际情况, 针对主教材选用软式排球“逛游乐园”的情境设计教学, 采用投向奥运五环——炸城堡——打坦克辅助进行掷准练习。课中, 运用情境游戏让学生通过集体徒手练习——自主尝试——观察感悟——师生互动——练习巩固——展示提高等环节的教学, 通过不断自我尝试、比较、提高的探索过程, 提高学习效能。

此外, 在平时的教学中, 还要做到结合各水平段的投掷目标, 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设计教学环节要巧妙, 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分层教学、游戏竞赛、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要交叉使用、环环相扣, 做到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充分享受体育所带来的快乐, 同时在积极参与中, 获得身体素质的有效发展, 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实现有效教学。

四、开发利用器材,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投掷教学中, 平时常见器材一般都是“老三样”, 即沙包、垒球、实心球, 许多学生一见这些器材就感到厌烦。对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目标选用不同的器材, 改变单调乏味的投掷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 在低年级持轻物投掷教学中, 笔者采用旧毛巾 (系结成团) 、废旧羽毛球、报纸制成的鱼式标枪、纸飞机、纸球、纸飞镖等进行练习;针对中年级学生, 可采用软式棒球、软式排球、小波波球等;高年级使用灌有沙子的易拉罐等器材。正是由于所使用的器材不同, 使原来没有联系的投掷知识得到了联系, 原来看起来无用的东西得到了应用, 从而使学生懂得了知识积累及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迁移在体验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也让学生为此感到新颖、有趣, 且乐于参与, 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设备散热故障下一篇:软件开发测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