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色彩教学论文

2024-09-15

小学生色彩教学论文(精选12篇)

小学生色彩教学论文 篇1

摘要:色彩教学作为美术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色彩颜料将一些客观事物在画纸上表现出来。不难看出,色彩教学中的重点是表现,因而教师应将教学的角度放在培养学生色彩表现力上,从而让学生画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关键词:色彩教学,色彩表现力,颜色

所谓色彩表现力,指的是作品中色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感染力,包括意境、节奏、韵律等因素。色彩表现力的强弱需要绘画者通过各种技术手法和不断的练习后方能更好地将其表现出来,因此,在进行色彩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色彩表现力的培养。

一、引导学生利用简单颜色概括色彩丰富的物体

学习色彩的同学都知道,在进行色彩绘画时,如果画面色彩过于简单,就会给人一种平面化的感觉,导致画面空间效果较弱,从而影响整个画面的效果。在学习色彩的初期,教师往往喜欢引导学生多用各种颜色调和后按照形体结构进行上色,这种教学方法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学生如果用色过多,就会导致画面色彩过于花哨,色彩自身表现力冲突等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用最为简单的颜色来概括物体的真实颜色。比如在画一个褐色的坛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色盘中选出深蓝加红、暗红和赭石色三类颜色,然后按照坛子的不同结构区域进行上色,让整个坛子的基本结构先借助色彩的表现力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就能通过简单色彩将整个物体的本来面目表现出来,从而完成对色彩表现力的培养。再比如在进行一组实物描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单色加白进行画面的描绘,比如用蓝色进行表现,通过不断地加白色来表现画面的整体结构,从而让学生对形体的塑造有一定的把握。

二、分析光源,更好地表现物体的环境色

光源是整个景物色彩绘画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灯源分为冷光源和暖光源两部分内容,一种光源是冷光源,主要的光源是太阳光,其写生时间主要是白天。在白天写生时,由于太阳光是冷色调的,因此,它照射到物体表面就表现出冷色调。一种是暖光源,它主要的物理光源是照明灯,这种灯源的颜色为暖黄色,因此,照射在物体表面就会呈现出一些暖黄的颜色。分析光源对于学生环境色的表现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在进行环境色的处理时,必须先分析光源的冷暖,然后再根据冷暖光源来分析具体物体的环境色。这里所涉及到的主要是环境色的冷暖关系以及环境色的色调的选取。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这块内容时,首先,要确定颜色的冷暖,当光源是冷光源时,亮部周围的环境色应为冷色系的颜色,而暗部的环境色则为暖色系;相反,如果亮部是暖色调,那么亮部的环境色就应该是暖色系,而暗部的环境色就应该是冷色系。其次,环境色的色调选取也应考虑光源的问题,这里主要是涉及到颜色调和的问题,当亮部为暖色调时,在亮部的环境色选取上应适当增加一些暖色调的光源色,比如亮部周围有红苹果,光源为太阳光,那么这时环境色就应为红加冷淡黄颜色,这样的颜色放在亮部才能显得和谐。而暗部的颜色选取则需与亮部相反,比如暗部周围如果有一个橘子的话,那么暗部的颜色就应该以暖橘红色为主,即使有一些衬布的蓝色调,也要尽量选取一些暖色调的蓝,从而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舒适,色彩的表现效果更好。

三、运用色彩对比原理处理好物体之间的空间美感

首先,是色彩冷暖对比。这种对比方式在前面已经提到,在这里教师还应注意一些其他涉及到冷暖对比的地方。比如冷色调在视觉上容易往后退,而暖色调则给人感觉往前跑。抓住这一规律,在绘画时将前面的物体画得较暖,后面的物体画得较冷的话,整个画面的空间效果就会比较强。暖色调往往能给人带去一种新鲜的感觉,因此,在一组画面中有多组相同的物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最为重要的物体,用鲜艳的颜色进行描绘,而其他的物品则可以选择相对较冷的色彩进行描绘,这样画面的空间感就会更加强烈。

其次,是色彩的明度对比。与冷暖对比类似,明度对比主要是色彩明暗度的对比,它的规律主要有明度越亮,物体越明显;明度越暗,物体越模糊;对比越强,越能突出空间层次;对比越弱,空间效果较小等。抓住这些原理进行绘画时,才能使画面的空间效果变得更为合理。比如在描绘一个橘子时,由于整个橘子处在画面的内部,因此,不用将其描绘得过于生动,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整个橘子的明度对比变弱,以使其能够隐藏在画面当中。

第三,是色彩的纯度对比。它主要指的是色彩纯洁度的对比。色彩纯度越高,越容易给人带去新鲜的感觉,纯度越低,人们对色彩的感觉就越低。比如在表现一个水果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选一些纯度较高的颜色,如橘黄、橘红等,并不掺杂任何其他色彩,这样就能将这个橘子描绘得更为鲜艳和丰富。

总之,色彩表现力的培养与提升关系到学生能否画出一幅优秀的作品。因此,教师在进行色彩讲授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色彩表现力的培养。首先,要引导学生用最简单的颜色来表现物体,让学生对物体的形式层次更为清晰。其次,要让学生仔细分析光源,通过光源的分析来选择周围的环境色,从而让画面中物体显得更加自然和舒适。第三,教导学生学会处理不同的色彩对比,使画面的空间层次感更为清晰,让整幅画面的空间效果更加强烈,进一步完善画面的整体效果,让画面的色彩表现力更为强烈,从而创作出一幅优秀的色彩作品。

小学生色彩教学论文 篇2

《色彩的情感联想》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颜料调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断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小学美术《色彩的情感联想》教学反思

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效率 篇3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教学;兴趣;色彩感;创作 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所以要更好地提高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效率,老师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在色彩教学课堂上的学习兴趣。除了要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外,老师还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并且加强对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艺术创作的引导,提高学生美术作品的艺术性,从而更好地提高色彩教学效率。

一、激发兴趣

色彩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以,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于色彩的兴趣,那么很难提高色彩教学的效率。所以,要提高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效率,美术老师在课堂上可以使用游戏教学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

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颜色的教学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颜色的辨别能力,老师可以设计“找同类”的游戏,老师事先准备多种颜色,然后让学生将颜色进行归类,具体游戏设计如下:

1.老师先确定颜色主色调,分别是红色、蓝色、绿色。

2.根据主色调来确定其他延伸出来的颜色,比如粉红色、深红色、浅蓝色、深蓝色、浅绿色、深绿色。

3.老师就将以上所说的颜色用色卡纸呈现出来。

4.同学们就根据主色调来将这些色卡纸进行“找同类”游戏,比如,粉红色、红色和深红色都属于红色一类,那么学生就要将这三个颜色归为一类。

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加强学生对颜色的辨别能力,提高学生对颜色的认识和理解。

除了可以借助游戏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借助生活例子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颜色,具体如下:

1.老师事先准备多种颜色卡,比如红、蓝、绿、黄、紫、黑、白、橙等等。

2.老师按照顺序来提问学生,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哪些事物的颜色与老师手上的颜色卡的颜色是一样的。例如,老师手上拿的是黄色的颜色卡,那么学生就要列举出生活中黄色的事物,比如梨子。

通过列举生活例子的方法,不仅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积极性,还可以加强学生对生活中颜色的认识,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二、培养色彩感

培养学生的色彩感是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故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色彩感,从而提高色彩教学效率。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制作色彩卡的方式来实现,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老师先教授学生三基色,分别是红、黄、蓝,然后再跟同学讲解三基色之间的相互融合会出现另外一种颜色,并举例说明,比

如绿色是由红色和黄色相互混合而成的。

2.老师事先设定好混合颜色来让学生制作色彩卡,并现场演示混合的过程。

3.学生就要根据老师的演示以及自己的理解来制作色彩卡。

学生在调色的时候,除了要将老师规定的颜色调出来,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调出其他颜色,从而更好地培养自己的色彩感。学生在调色的时候,老师可以站在一旁给予适当的帮助,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调色,提高学生调色的成功率。

三、艺术创作

为了更好地提高色彩教学效率,老师就要加强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艺术创作,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提高色彩教学的效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和创作水平,老师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大胆地进行创作。比如,在进行彩泥教学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创作,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或是主题创作,比如,老师可以布置一个创作主题:苹果的成熟过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来将苹果成熟的过程表现出来。例如,在苹果还未成熟的时候,苹果的颜色应该是绿色的,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选用绿色的彩泥来捏造出苹果,在苹果慢慢成熟的时候,苹果就开始慢慢变黄变红,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结合黄色与红色这两种颜色的彩泥来捏造苹果,从而表示成熟的苹果。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色彩教学,老师应该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艺术创造。

四、做好课堂评价

在色彩教学中,学生的艺术创作很重要,但是老师对于学生的作品评价也很重要,所以,老师在美术课堂上一定要做好对学生的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创作,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在美术课堂上的评价可以根据评价主体来分成两种评价类型,一是老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二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首先,老师要做好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老师的评价应该具有针对性和鼓励性,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非常需要老师的肯定,故此,老师在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注重鼓励性评价。其次,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也是很重要的,但是为了更好地保持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所以,在学生进行相互评价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在旁边进行相应的引导。例如,老师可以确定学生之间评价的方式,比如,学生认为哪位同学的作品是优秀的,那么,学生就可以将自己手中的小红花送给他。

总的来说,色彩教学是小学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老师一定要完善教学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在色彩教学课堂上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色彩感,提高色彩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骆文卿.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常虹.论小学色彩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14.

小学生色彩教学论文 篇4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课教学要从学习内容上改变专业化的倾向, 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 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现实, 易于被学生掌握。在美术教育中, 以颜色的规律性为基础, 通过美术活动提示, 发展学生认知颜色的能力,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大多初学者色彩知识欠缺, 固有色观念牢固, 这是教学的最大障碍。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 就要使学生明确大自然中色彩产生的原因。可采用“演示”“谈话问答”等方法, 让学生知道, 无光便无色。

光, 并没有颜色, 太阳的白光既可以用三棱镜分解为七色光谱, 又可用聚光镜将他们聚合为白色。光, 只是一种可见的电磁辐射能, 而不同波长的光波则呈现我们看到的不同的颜色。

人们肉眼所见的各种物象颜色各异, 是因为他们表面分子结构的不同, 因而决定了它们分别吸收和反射光谱中的不同波长, 而吸收与反射的程度也各异, 人们所看见的物体颜色, 正是其反射出的部分, 而被吸收的则不可见, 因此, 颜色并不是物体本身存在的东西, 而是光作用于物体在人的视觉中产生的反应。

其次, 让学生认识条件色、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的客观存在。这里推荐使用形象演示的教学方法。这四个概念并不并列, 条件色是一种色彩观察方法和处理方法的体系, 而后三者是并列的, 是有条件色体系派生出的把握色彩关系的三个重要因素。

条件色体系的色彩把握方式关注的是特定条件下的色光关系, 即用什么颜色的物体在怎样的光照下和与周边什么色彩发生怎样的相互作用。

所谓“固有色”, 指在通常情况下根据视觉经验被人们观念认可的基本色, 如红色的番茄、橙色的柑橘, 但按照条件色观点却不是画这些概念中的颜色, 画面中的番茄究竟以一种怎样的具体色彩呈现, 固有色虽然是不可缺的因素, 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光源色之光照本身的颜色, 如从窗外漫射的白光没有显著的色感, 但会微微偏冷;普通灯光带暖黄色, 而荧光灯则略呈青紫, 不同的色光照在物体上, 会使物体的亮部带上光线色的影响。而如果一个画面中有两种以上的光源照射物体, 其光源色会在各自照射的面向上发生作用。

环境色指物体周边的色彩对物体所产生的反射, 而组合在一起的一组物体是相互环境的, 因而物体之间环境色也是相互作用的。环境色的作用多呈现于物体的暗部, 但物体亮面的某些朝向也可能接受周边强反射的色光影响。

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三者对物体色彩的决定程度亦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中等程度的光照下, 物体呈现的固有色愈多;光线的色感、照度愈强, 那末光源色的作用愈甚;而作为环境色因素, 是反射物色感愈强、受光愈强或反射物离被反射物体愈近、投射面朝向愈直接, 其环境色作用愈大。在一个物体上, 通常情况下其亮部的中间层次呈现固有色愈多, 那末最亮层次上的固有色则被光源色作了不同程度的抵消, 但当你从逆光的角度观察对象, 由于受光面极少, 尤其在强逆光之下, 物体的固有色多呈现在其暗部的中间调子上。

再次, 可以运用图示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明暗调子中的色彩因素。素描画是运用线条、明暗、块面塑造形体;色彩画, 却是运用色彩塑造形象、表现空间。为使学生了解明暗调子中的色彩成分, 可将物体画成剖面图圆形在圆周上分段标出明暗调子的部位, 在圆的左上或右上确定一个光源, 物体受光情况可由光线到物体表面所成的角度不同来表示。要让学生明确物体不同部分与光线所成的角度不同, 它的色彩成分也不同。如高光与光线成直角, 它是光源色的直接反射;亮面, 与光线成小于九十度大于四十五度, 以以光源色为主, 固有色较少;灰面, 与光线成小于四十五度以至平角, 光源色少, 固有色占主导地位;明暗交界线, 光线照不到, 环境色影响几乎是零。所以, 它的色彩是固有色加深;暗面, 已经有少量环境色的影响, 它的色彩是固有色加深和环境色;反光面, 是环境色的反射;投影, 是投影着落面固有色加深和少量的环境色。这样进行图示分析,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体色彩关系的理性认识。

最后, 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随时随地都要研究色彩的变化。由于形于色是物象与美术形象表现的两个基本要素, 要使学生在比较有限的课时内更好地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基本功, 就需要美术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施教。这里笔者向大家介绍几种色彩教学的方法:

1. 分布示范法

美术教师用分布示范法, 将色彩写生的整个过程演示给学生, 从构图起稿——勾小色稿——确定色彩大关系——局部深入刻画——调整各局部间的色彩关系——整体作品完成。在进行色彩教学过程中, 直观的教学效果较好, 可以把作品形成的每个步骤清楚地展现给学生, 可以行之有效地使学生逐步掌握、运用色彩表现物象的客观规律, 给学生提供直观感受的机会和条件。这种分步示范法是目前色彩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方法。

2. 阶段教学法

美术教师在进行色彩教学的过程中, 将教学过程分成若干阶段, 在每个阶段结束时, 利用讲评、讨论、焦炭、修改等方法, 找出本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 这样一来, 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比较扎实有效的绘画技巧, 而且绘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 有助于勤学好问良好学风的养成。

3. 分层次教学法

由于每班学生的绘画水平参差不齐, 色彩的感知能力强弱不均, 因此, 在色彩的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学生分成三个组进行教学:色彩感知能力较强, 绘画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 除完成计划内的学习任务外, 可以自选题材多画多练, 并加强默画练习;中等绘画水平的同学, 要按部就班地完成计划的学习任务;对于基础较弱的同学, 在完成计划学习内容的同时, 加强临摹画的练习, 以此来降低色彩学习的难度。

4. 演示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适用于对色彩理论有一定认识的学生, 教师首先把色彩写生的内容演示给学生, 然后根据学生对色彩写生的理解, 基本掌握色彩写生的技巧后, 针对学生在色彩写生过程中出现的有关色彩原理、技巧表现等方面问题, 通过教师的指导、改正、提高的过程, 使学生的写生练习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比较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色彩写生训练法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 他们对于色彩的运用需要老师的引导, 告诉他们如何区分概念的色彩和感情色彩, 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性和独见性, 使学生可以把色彩融入自己的情感而富有情趣。色彩写生训练包括:色相专门训练、色阶专门训练、色彩明度训练、色彩纯度训练、冷暖色调训练等, 让学生全面认识基本色彩的变化。

另外, 色调是几乎决定了一幅色彩画的生命, 而学生在色彩绘画的过程中, 往往忽略色调与色彩关系的把握, 缺少整体观察。因此在学生进行色彩写生时, 先指导学生用大色块摆明写生对象的主体色调, 同时对照写生对象进行一至多副的色彩变调训练, 以此来提高学生掌控画面色调关系的能力。

当然, 色彩教学的目的就是调动学生对色彩的全面理解和把握, 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使学生掌握色彩的情感表现力, 发展学生的艺术个性;科学的色彩教学方法, 将会使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华丽的色彩, 去体会生活之美!

总之, 在色彩教学中, 只有让学生在搞清色彩原理的基础上, 进行大量的写生训练, 强化训练, 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 才能较快而有效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涵.《中国当代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0年6月

[2]马一平.《色彩》.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月

[3]胡明哲.《色彩表述》.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年3月

[4]田华.色彩感受力的培养.《大众文艺》, 2011年03期

[5]陈静.浅谈美术课程对色彩认知的培养.《科技创业月刊》, 2009年第12期

[6]陈和西.谈学生色彩感受力的培养.《云梦学刊》, 1992年第02期

小学生色彩教学论文 篇5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是色彩系列的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的感受色彩的对比,利用对比关系表现动感画面。这节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教师引导下发现了色彩的视觉规律,感受到了强烈的对比会使画面产生动感,并运用色彩的对比每个学生都完成了一幅有动感的作业。

整堂课,我从激发兴趣、探究新知、艺术创作三个步骤完成教学: 在激发兴趣中,我先利用色相环及在剪纸《王者之悲》、油画《查灵克罗斯大桥》和《麦田上的乌鸦》三幅作品引导发现画面富有动感。

学生感受色彩,如果单凭教师空洞地去讲解、学生很难明白,说不定还会越来越糊涂。因此我利用对比的图片让学生去感受,在展示图片的选择上,尽量选用差距较大的作品,让学生重点关注色彩的对比。为了不拘泥色彩对比,还讲解了邻近色,丰富了学生的色彩知识。在分析作品中,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思考、鉴别,大大地提升了审美能力。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利用范画讲解创作方法。学生直观感受强烈对比使画面产生动感。更加巩固这节课的对比知识,使之更灵活的运用。创作环节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正确使用对比色,我还尝试了用合作方法创作作品,收到的效果还不错。

将色彩教学引入小学美术教育中 篇6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索

一、掌握色彩的观察方法

关于色彩的观察来说,观看是最基本的方法。比如对红色的观察,无论红色的物体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不发生任何的变化,都是孤立的、抽象的固有色。一般情况下,这种观察色彩的办法适用于装饰色彩绘画中。但是,对于同一物体,因为作者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导致出现不同的理解,也是时有发生的。比如,因为作者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可能将正方形的物体看成是梯形的透视形,再换个角度可以是平行四边形或是菱行的透视形等等。色彩的观察亦是如此,要将对象、光源与环境三者看成一个整体进行观察,使学生学会把握色彩的不同要素对色彩变化的影响。这种观察方法是基于对造型艺术的技术基础,其中包含美学的基础。色彩美决定着色彩的整体效果,也体现了色彩的关系。

二、用多媒体辨析色彩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当教师在讲解“色彩的冷与暖”前,要针对教学内容制作课件,将色彩的冷和暖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形成视觉上的冲击,也可以播放一些具有色彩信息的相关视频,教会学生辨认色彩的冷和暖。除了以上的教学手段外,还可以利用色彩与音乐的结合,来凸显色彩本身的差异性。比如,暖色调的图片展示时,可以结合一些激昂、欢快的背景音乐;当呈现冷色调的图片时,播放一些低缓的、慢节奏的音乐。以加深学生对冷色调与暖色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色彩辨析能力。

三、结合实践,联系生活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会有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课堂内容。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对名画进行赏析,针对这些,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适当地涉及一些名画赏析,以让学生真正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

综上所述,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美的追求和认识,随之也越來越重视对美感教育的要求,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所以,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欣赏、实践等教育方法,实现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成文光.形与色的重构:农村小学美术教师在职培训色彩教学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3,21(01).

小学教学用房色彩环境设计策略 篇7

小学是儿童接触社会、学习知识的基础阶段, 是儿童学习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学龄儿童每周大约有50~ 60 h的时间在学校度过, 上课、学习的时间大约占其每天觉醒时间的1/4。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校的学习中, 其最终的行为和性格必然受到教学环境的巨大的影响。

小学的建筑色彩环境会传达给小学生很多的信息, 也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学校中的教学用房更是儿童在校期间增长知识、塑造自己、了解世界的场所, 是儿童接触最平凡和最神圣的场所。儿童需要一个有着安全感、熟悉感、舒适感、适合交流沟通和激发思维的教学环境。所以教学用房中室内色彩环境的设计合理与否、协调与否, 都直接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用房色彩环境设计在小学建设中是必要的, 也是必须的。

2.小学教学用房功能特点及儿童的色彩环境要求

2.1小学教学用房的功能特点及色彩环境要求

小学建筑一般由教学用房、行政办公用房以及生活用房等组成。教学用房是指各种教室, 是实施教学的基本单位, 也是小学生听课、学习、讨论、集会及相互交往的场所, 它构成了一个班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基地。因此教学用房是小学中环境要求最高的空间。应当针对教学空间的使用功能, 探讨界面色彩设计与教学功能的关系, 并提出可以改善当前教学色彩环境的合理配色方案策略。教学用房的分类功能特点及配色要求详见表1。

2.2 少年儿童对教学用房色彩环境的需求

对于在校儿童, 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有着阶段性的变化和成长速度, 所以在对教学空间进行色彩设计时, 要在色彩美学原理和设计原则的基础上, 结合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为不同阶段的儿童群体量身打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教学空间, 使他们能在其空间中更好地学习成长。儿童的心理特点及色彩需求如下:

(1) 学龄初期 (4-6 岁) :色彩会给儿童的行为和心理带来很大影响, 悦目明朗的颜色会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在色彩和谐的空间中学习的儿童, 其创造力要高于普通环境中的成长者。而处于让人心情压抑的色彩环境中, 则会影响儿童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这时儿童的色彩需求是:明度较高、纯度较高的颜色, 如浅黄、浅红、浅绿、浅蓝等。

(2) 学龄中期 (7-9 岁) :他们对于外面的世界还处于一个学习体会的阶段, 空间中的色彩运用很大程度上还是能影响他们的情绪。这时儿童适宜选择选择纯度适中的亮色系并适当增加灰度, 这能使他们感到浪漫, 充满遐想, 同时心情也处于一个平静的状态。

(3) 学龄晚期 (10-13 岁) :儿童的心理状态趋于成熟, 对色彩的生理和心理感受趋于稳定。一般黄、橙、红色给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感觉, 青、蓝、紫色能给他们带来安逸平静的感受。

3. 小学教学用房色彩设计原则

“色彩本身就是一种形象艺术的浓缩语言。”色彩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制力都较弱, 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注意力也较容易分散, 所以, 色彩可以较大程度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因此, 在教学用房色彩环境设计中, 除要满足基本功能使用要求外, 还要结合儿童的视觉生理和心理需求, 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智力与人格发展、陶冶情操;还要塑造整体色彩环境, 使之具有整体性和主题性;同时要提升信息表达和视觉引导, 便于功能分区、楼层指引、班级定位。归纳概括为三个原则, 即整体性原则、符合儿童心理需求原则和引导性原则。

4. 小学教学用房色彩设计策略

4.1 整体色彩配置策略

在小学教学用房色彩环境设计中, 教室内部色彩的运用并不是随便一种或几种色彩的简单拼凑, 而应该是一种或多种色彩有序的和谐的统一的配色组合。基于教学使用功能和儿童的色彩需求, 可根据需要采取以下三种色彩配置法:

(1) 单色配色 (图1) 。整个室内色彩只有一个色相, 与这个色相的明度、纯度变化后搭配配置。如:在小学低年级教学用房中, 墙面采用淡蓝色, 地面采用蓝灰色, 窗户为深蓝色, 桌椅为浅蓝灰色。这样整个教室空间以蓝色为主导色, 室内色彩环境统一、和谐, 加上明度、纯度的对比, 丰富了色彩, 使学生感觉空间宁静、安详, 具有鲜明的教室风格。

(2) 相似色配色 (图2) 。即在色环上选择一组接近、相邻的类似色, 通过明度、纯度及色相变化的配置组合, 而使空间产生一种统一由富于变化的效果。例如:在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教室中, 可以采用黄、绿、蓝等, 它们都含有绿色, 这样就易于达到统一;空间中有不同倾向的色彩, 如橘红中含有红色, 蓝色中含有绿色, 这样空间活泼、丰富、清新。

(3) 互补色配色 (图3) 。即选择一组或多组对比色, 充分发挥它们之间鲜明对比的效果, 使室内空间更加鲜活、生动。例如:在五、六年级的教学用房中, 可以进行红、绿等色彩的组合搭配, 并通过明度、纯度的调节, 给人活泼、自然、明朗的感受。但是要注意对比色不宜都大面积使用, 对比色之一可以在教室小面积上使用, 如:门、窗、标识等。

4.2 符合小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室界面色彩设计

(1) 墙面:墙面距离学生的视线较近, 故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消除视觉疲劳、使其感到愉悦的色彩。墙面可用亮度比较高的淡色涂刷。南边的墙壁可以用冷色调, 草绿色是护眼色, 可以使用在南边的墙壁上, 帮助学生消除视觉疲劳, 北边的墙壁可以用暖色调。

(2) 顶棚:教室顶棚是当前小学教室内部色彩使用最少的地方。顶面的色彩宜用无彩色、低纯度或高明度, 从而突出上部空间的轻快高耸宽敞的感觉;顶面的颜色与墙壁、地面的色彩形成渐次变化, 色彩自上而下由淡变浓。

(3) 地面:要求达到一种厚重、安全的感觉。地面为承载体, 其色相不可过多, 以免杂乱。宜用低明度、低彩度的色彩。

(4) 课桌椅:学生的学习活动大多数都在课桌椅上进行的, 因此它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课桌椅的颜色可为低纯度的冷色, 这样学生在长时间地使用桌椅时才不焦躁, 具有镇静作用, 利于学生长时间安静学习。

(5) 门窗及其他陈设:教室里还有一些地方也需要进行色彩装饰, 如黑板报、宣传栏、标语、公告栏、学习园地和植物等等。这些元素若色彩不统一, 五颜六色, 杂乱无章, 会使学生上课时心神不宁、东张西望、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课, 这些元素宜作为点缀色与教室的主色调搭配起来。门窗的颜色可以与墙壁颜色比较接近, 使之与墙壁浑然一体, 也可与其他陈设一样与主色或相似或互补的搭配。

4.3 引导性设计:

一般来说, 儿童们在学校建筑各部分间走动和换教室时, 容易发生纪律问题、容易迷失方向感。设计中, 通过不同的色彩环境和色彩对比, 建立视觉识别系统加强导向指引作用, 同时利用一些交叉空间的色彩进行联系, 建立更强归属感、独立感和联系感。以活化教室空间、走廊空间, 使这些空间具有归属感、标志性。

5. 结语

在小学教室空间的室内色彩环境设计过程中, 应遵循“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理念, 满足不同教学空间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应重视、研究色彩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影响, 认知色彩对儿童心理影响的规律。力图设计符合儿童身心健康、智力与人格的健康成长的教学用房色彩环境, 使儿童能在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孙红梅, 姚本先.1999-2009年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J].中国校医, 2011, 01-25 (1) :71-74

[2].黄国松.色彩设计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6

[3].马桂萍.基于环境心理学分析教室环境反作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 2010, 04:6-8.

[4].教室布置应体现教育理念宋亮-《教育:综合视线 (上旬) 》2014, (5) -2014

[5].冯江平, 安莉娟.青年心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1

[6].马治国, 岳建军, 李欣, 聂莹, 孙叶.小学教室内部色彩的设计原则及其应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07

[7].窦伯祥.小学教学空间色彩环境设计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 2013.

小学生色彩教学论文 篇8

一、引入美术游戏辅助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很多小学生往往使用自己习惯的颜色绘画, 对自己感受不深的颜色基本不用, 这样就造成了小学生的作品颜色单调, 缺乏新意。 因此, 在引导学生感受色彩时, 必须扩大色域, 让他们认识更多的颜色, 可以在绘画时灵活运用, 为自己的作品增光添彩。 美术游戏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 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利于锻炼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在教学中会带领小学生做色彩的游戏, 课前准备充足的颜色卡片, 教师提问:同学们, 请你们找出红色的“好朋友”, 然后把它贴到红色的周围。 小学生都乐于参与到活动中, 学习积极性很高。 然后我故意将一个绿色卡片贴到蓝色卡片的旁边, 继续提问:同学们, 请你们看看老师为蓝色找的“好朋友”对不对? 小学生经过思考会发现这不是蓝色的“好朋友”。 以上教学方法可以强化小学生对色彩的认知, 提高学习色彩的兴趣, 摆脱绘画时色彩单调的现象。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色彩

小学生活泼好动, 具有好奇心, 可塑性强, 美术教师在色彩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水平,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打开小学生的“智慧之门”, 让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色彩, 增加对色彩的感情。 色彩是美术的语言, 对于小学生提高绘画水平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会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 锻炼小学生对颜色的理解能力。 比如我让小学生仔细观察教室, 找到教室布置环境和学生服装方面的颜色搭配。带领小学生到生活中挖掘颜色的魅力, 找到各种生活用品的颜色搭配。 还会通过多媒体给小学生播放生活中的图片, 让学生感受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色彩, 从而提高小学生对生活的品味, 享受色彩搭配带来的美感。 再如我播放节奏不同的音乐, 让小学生为不同的音乐配上颜色, 由于颜色感觉是因人而异的, 因此小学生为音乐配出的色彩并没有对错之分, 美术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积极感受颜色, 并利用各种颜色绘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三、组织美术作品赏析活动, 优化小学生对色彩的鉴赏

新时期, 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打造高效的美术课堂, 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宽阔的舞台。 在感受色彩的教学中, 积极组织美术作品赏析活动, 让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找到颜色的差别, 强化小学生对颜色的鉴赏能力, 从而使美术课堂真正发挥美育的作用。 进行美术作品赏析的方式有很多, 首先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教材, 小学美术教学资源非常丰富, 对小学生感受色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素材, 培养小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 通过橡皮泥和彩纸等实践活动加深小学生对色彩的理解。 然后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美术名家的优秀作品刺激小学生的视觉感受, 让小学生细细品味色彩, 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为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选择美术作品时, 要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 不宜选择过于抽象和色彩杂乱的作品, 以防对小学生造成误导。

四、积极拓展美术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享受色彩的魅力

美术的世界是一个色彩的世界, 小学生要想在美术的世界里遨游, 就必须掌握感受和使用色彩的能力。 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 在这个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念等将会影响他们的终身。 因此, 美术教师要积极为小学生创造感受色彩的机会, 培养小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联系的, 美术教学要积极拓展美术教学资源, 整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拓宽小学生的视野。 比如我在课堂上给小学生读了一首诗:“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让小学生把《咏柳》这首诗描写的景物在图画本中画出来, 这时大部分小学生都能够画出柳树和柳叶, 然后我拓展他们的思维:请同学们想象这是哪个季节, 你们的画中还需要增添些什么? 然后小学生得到启发, 他们知道这是春天, 还需要画出蓝天、燕子和五颜六色的花朵。

五、设置课堂拓展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寻找斑斓的色彩

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互动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对于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我在日常教学中会根据教学需要为小学生设置课堂拓展活动, 让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找到斑斓的色彩, 提高对色彩的感悟力。色彩的明度、纯度和色相等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 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活动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挖掘小学生的潜力。 比如在讲色彩明度的变化时, 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感受到色彩的明暗效果, 我给小学生提供了墨镜, 让他们戴上墨镜观察色彩, 再摘下墨镜观察, 通过对比就能很快速地找到颜色变化的规律。 再如一些水粉调出来的颜色不纯正、不准确, 我利用电脑绘图软件制作各种色彩, 在电脑中显示的色彩非常纯净, 有利于小学生掌握色彩的饱和度和色相等, 不断深入到色彩学习中。

摘要:美术学科具有视觉性和直观性的特点, 小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要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 从而发展综合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同时, 美术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究, 循序渐进地感受色彩。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 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阐述美术教学中引导小学生感受色彩的有效策略, 希望给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感受色彩,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潘生弘.在美术教学中感受色彩[J].黑龙江教育, 2012 (12) .

小学生色彩教学论文 篇9

一、依据学生能力明确色彩造型目标

从整体看, 初中阶段学生的色彩造型能力较小学阶段有了很大的提高, 毕竟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又大了几岁, 他们的认知能力又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也更有便于我们教师进行更高一层的教学。但我们还要看到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 如学生的身心发展毕竟还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 手眼的协调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小学阶段绘画技能训练的不平衡;初中美术课时的压缩;初中升高中的升学压力等。基于这些因素,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可求高求全。初中阶段是一个过渡, 在造型训练上要完成由小学阶段的感知绘画向成人性的理性造型的转变, 这需要一个过程。它表现在画面上的物体不能只具备这些物体类的特征, 而应具备其个体的特殊性。如画一个苹果, 小学生大多是画成一个圆圆的外形加一个果蒂, 然后平涂上鲜艳的红色或绿色。初中阶段我们应要求学生注意到这个苹果外形的特殊性, 如它不一定很圆, 它的色彩在光线下出现了由明到暗的变化。要使学生学会具体地观察, 不能凭概念去画, 而要根据观察到的印象去画。但对这种特殊性的表现教师也不可要求过高, 不要把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明度、纯度、冷暖等色彩知识一股脑儿都灌输给学生, 要有选择有渐进性。基于这种考虑, 我制订了这样的初中色彩造型目标:能根据材料掌握正确的绘画步骤, 注意到画面物体的明暗和冷暖变化以及大的色调的统一, 具备初步的色彩写实能力。

二、根据目标选择适当的色彩造型设计

在色彩造型中, 绘画材料的选择很重要, 不同材料的作画步骤和技法不同。现在色彩造型的材料一般多为水彩、水粉和油画三种, 在中学和小学阶段又以水彩和水粉为主。在材料性质上, 水粉画颜料是粉质不透明的, 它与胶水混合而成, 使用时调和以水, 可以泻染涂抹成明朗轻快或摆放堆积成厚实丰富的不同感觉效果。水彩画颜料是以胶水混合而成, 作画时以清水溶解画于纸上, 主要依靠白色纸底、水粉和颜料三者的相互交融、渗透塑造形象, 画面具有透明、轻快、湿润的特殊效果。水粉和水彩是学画者较好的入手材料, 二者都便于携带, 作画方便。根据对初中色彩造型目标的分析和水粉水彩作画技巧及过程的思考, 我认为在初中色彩造型材料的选择上, 还是宜采用水彩颜料。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 水彩与小学阶段有较好的衔接性。现阶段小学的色彩画材料多为水彩, 学生对水彩颜料的性质特点较熟悉, 有利于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造型方法的转变上。 (2) 水彩颜料性质单纯, 而水粉颜料干后变浅, 易脏易粉, 短期内不便于学生掌握。例如画一只深色的罐子, 用水彩时只要从亮往暗, 依次加深, 利用纸面的湿润保持其过渡的自然即可。而水粉在表现体积时则要依赖色块明度的推进, 这种推进有时要加白粉, 有时要加黄绿等浅色, 学生不易掌握得当。特别在暗部处理时, 白粉使用不当极易使画面显粉气。另外水粉在作画时还要考虑颜料的厚薄, 色彩混加不能太多, 调色不能太腻等。众多的注意事项必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3) 水彩画技法众多, 简便易行, 如撒盐、针刮、使用棉球等, 这些材料很好找, 使用效果佳, 趣味性强, 对增强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都有帮助。 (4) 水彩可用毛笔作画, 学生在小学阶段运用毛笔比较多, 熟悉用笔特点, 也便于学生处理细节。而水粉画必须用方头水粉笔, 学生很陌生, 画面处理不好会显得零乱和粗糙, 影响作画信心。

三、通过实物展示, 增加学生对色彩及造型的兴趣

实物展示, 可以更好地贴近学生生活, 把最真实的东西展现给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触觉, 让学生在品位玩赏中体验实物作品的真、善、美, 提高鉴赏和审美能力, 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创造和表现的兴趣。同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造型, 以及色彩的处理, 更直观、形象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变抽象为触手可及, 加深学生对色彩造型的认识, 从潜意识里激发他们模仿和绘画的冲动。使他们由懵懂状态进入到认识的初级阶段, 其震撼力、观赏性都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就如同在课堂中滔滔不绝去形容这个事物多么美好、多么壮观, 但没有真实的体验, 学生体会不了其中的特色。一个课堂展示的实物具有代表性, 它明确地指向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思考的前进方向。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也使他们对美术造型问题有了更为发散的思考与参照, 从中引申出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虽然实物只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和减弱它的作用。整个展示过程, 学生见识了真正的造型、色彩, 除了在视觉上得到一种欣赏外, 也在与实物接触的过程中, 了解了美术色彩造型所蕴含的美好寓意, 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愿望, 为后续的表现打下基础和创作的源泉, 这是学生主动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是主动的探索者, 积极的思考者。并且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 让学生亲历, 并总结这些收获, 这是自己主观探究的过程, 从实物欣赏中体会到美术的美与乐趣, 为审美情趣的培养提供很好的范例。初中色彩造型是一个转变学生观察方式和表现方法的阶段, 其课时有限。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不要让学生把时间花在对另一种新的作画材料的适应上, 而应使用熟悉的材料。通过学习, 在掌握了色彩造型的基本方法后, 从水彩过渡到水粉也并非难事。我想只要能做到以上几点, 色彩造型就变得简单了, 真的就能为学生掌握了。

小学生色彩教学论文 篇10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探索

一、正确认识小学美术的教育意义和作用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开展内容的重要部分,通过美术教育这一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色彩感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教育,根据对具体美术作品的赏析,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完成对学生美育的塑造。而小学美术是美术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生尚处于学习阶段,很多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加之不具备个人辨别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智力发育也并不完全,小学美术就与其他科目一起分担了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激发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提高学生对于视觉艺术的赏析,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感受能力。除此之外,小学美术还对学生形象思维、空间感知、色彩感知能力等很多方面都有影响,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又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科目。由此可见,小学美术在小学教育阶段是极为重要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学校、教师、家长还是学生个人,都对小学美术有着或多或少的轻视,认为小学美术不如其他学科重要,不愿意在小学美术的课程学习上进行过多的学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不论是教育本身,还是素质教育都对学生个人的素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健康成长为祖国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时,首先要摆正教学态度,正确认识小学美术的重要教育意义和作用。

二、关于开展色彩教学的方法

小学美术中,色彩教学又是小学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新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设备,开展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成为当下小学美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要面对的问题之一。

1. 观察色彩,了解关系

色彩是一种视觉感官上的定义,如对某一色彩而言,在一定因素的作用下,或者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定义。因此,色彩教学的开展,首先要从观察色彩开始。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个活动是有趣的,有可能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只顾着看,而忘了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帮助学生观察,还要随时提醒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对于三原色的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渐变学习的过程,不同的颜色搭配会产生新的颜色,而新的颜色相互搭配,又会产生不同的色彩。要保证学生在观察中有意识地去了解掌握色彩之间的关系,便于下一步教学内容的开展。

2. 充分利用新式教学设备

新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的不仅是教学理念的改革,还有教学设备的改革,传统的教学课堂使得教师只能通过板书讲授,尤其对于小学美术这样的课程而言,很不利于学生理解学习,因此,在实际的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声音、图片、画面、内容等多种方式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趣味性,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3. 结合实际生活,感受色彩

艺术源于生活,教学也一样,教学是建立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师要充分结合实际生活和教材内容,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如针对课本的某一作品,让学生就冷暖色调的感官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以实际生活为例,对生活进行感受,如对于红色或蓝色的包装袋进行比较,蓝色的较常出现在饮料上,红色的则很少;或对季节进行比较,夏天和冬天人们穿着衣服的颜色有什么不同等等类似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比较方式,能加强学生对于色彩色调作用的学习理解,并能将这种思维感受运用到生活中去,比如在夏天避免穿深色的衣服等。

4. 赏析借鉴相关作品

现代艺术作品中有很多大师名作有关色彩的作品,教师要在课前做好收集整理资料的工作,进一步扩充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丰富知识面,也通过不断的赏析,提高自己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进一步了解色彩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就小学教育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而色彩教学又是小学美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于色彩的学习,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小学美术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对学习其他科目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正确认识小学美术的重要意义及作用,在色彩教学板块中,通过观察了解、运用新的教学设备、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名师作品,完成对于色彩的认知和赏析,提高学生美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以新课程教学改革为背景,通过对小学美术教育意义和色彩教学如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开展为论点出发,简单对小学美术中色彩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探究,望广大学者继续深入研究学习,为祖国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树华.如何打造小学美术的魅力课堂[J].科普童话,2015(38).

小学生色彩教学论文 篇11

关键词:美术教学 色彩感知

色彩知识属于美术基础知识的范畴,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世界的美大多表现在丰富的色彩视觉上,在美术教学中,绚烂的色彩是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媒介,色彩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心理世界。正确地利用色彩,不仅能让学生感受色彩的多变,而且能帮助学生感知多彩的世界。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色彩感知能力,是与基本功训练并重的一项根本任务。

一、利用各种感官激发学生感知色彩的魅力

感觉和知觉是小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渠道。一般来说,小学生是通过各种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来获取各种信息,感知世界。感官刺激给低龄段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尤为重要,强烈的色彩能激起儿童感知的兴趣,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他们感受色彩,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1、看——感知色彩的魅力

在教学三年级《橙色的画 》时,我先让学生看各种橙色调的摄影作品,如金色的秋天、丰收的田野、夕阳西下的景色等。再让学生看相关的绘画作品,如凡高的《向日葵》、高加明的《打菜籽》等。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作品中的色彩,寻找不同的暖色,少许的冷色搭配,橙色的各种变化,体味各种不同色彩的感受。在有过体验之后,再上《色彩的感觉》一课时,引导学生看到青色感到酸,看到粉色感到甜,看到红色感到喜庆热闹,看到蓝色感到寒冷等,从而让学生在看中感受到色彩丰富的内涵和魅力。

2、听——感悟色彩的魅力

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蓝色多瑙河 》,指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让学生随着恬静优美的音乐展开想象,并让学生观看节奏缓慢、旋律流畅的音乐呈现出的一幅幅色彩协调、对比柔和的画面,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然后欣赏第二段乐曲,如《斗牛曲》,着重让学生感受乐曲中的热情、奔放,教师用言语、身体语言促使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动起来,学生体验着乐曲的旋律激扬,热情洋溢,同时展现画面,感受着此时的色彩搭配中所体现的强烈对比,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在听中感悟色彩的魅力。

3 、读——体味色彩的魅力

在上《四季歌》时,我采用读诗的方法引入,“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当同学们朗诵《咏柳》这首诗的时候,我在画纸上用彩笔随手画出绿色的柳树。然后让同学们想象一下,诗句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画面里还需要画些什么?同学们纷纷发言,是春天。画面上还应该画上燕子,画上不同颜色的花,还有绿色的草坪。我边听同学们的发言边把他们说的内容画在纸上,用手中的彩色画笔画出一幅春天里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画面。读诗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并让学生体味到色彩的魅力。

4、演——享受色彩的魅力

表演是直接的、视觉的,每个孩子都有表演与展现自我的欲望,通过表演可以传达美术色彩的信息,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利于学生作品的情感再现。在教学一年级《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时,我让学生用彩纸来装扮自己,让他们认为用什么颜色能代表春天就用什么颜色的彩纸来装扮。学生们兴致高涨,争先恐后的要求让自己表演。于是,分小组推荐人员上台表演;学生们跟随音乐、走着模特步进行表演;而台下的学生当评委给每组表演的学生打分,并评出最佳表演奖,对获奖的学生发贴画进行奖励。通过表演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色彩就在我们身边,直接享受色彩的魅力。

二、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色彩的一些基础知识,如色相、明度、纯度对比,三原色和三间色,小学生比较难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的美术活动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理解。

1、变——从绘画软件中认知色彩

教师讲解色彩知识,一般都是用水粉颜料来演示色彩的调和变化,但是,由于水粉颜料的颜色不纯正,多次调和以后颜色的色相、纯度、饱和度都有所下降,绘制出来的色彩不够准确。比如用红和蓝水粉颜料调合后得到的紫色就变成紫灰色,颜色很暗不纯正。如果采用电脑绘画软件就不一样了,电脑中呈现的色彩非常纯净和漂亮,而且用电脑绘制的色轮图比手工绘制的色轮图更快、更有效。

再如,在讲色彩的明度变化时,教师很难让学生把五彩的颜色想象成明暗效果。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戴墨镜来欣赏彩色图片,结合绘画软件演示,并且让学生自己尝试,运用PHOTOSHOP里“去色”效果,把各种颜色转变成黑白灰,寻找规律,如明亮的黄色接近白色、深的紫色接近黑色等,从而培养学生色彩的感知能力。

2、玩——从游戏中感知色彩

在讲解近似色和对比色时,我采用“找朋友”的方法。先出示学生熟悉的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再让学生进行辨识,通过对比找出这几种颜色相似之处后,拿出色板,让学生找这几种颜色的相邻伙伴,先让学生在纸片上涂出自己喜欢的—种颜色,根据纸片上的色彩“找朋友”。如教师提供的红色,提问:哪些颜色与红色可以成为“朋友”?把它找出来,贴到红色周围。

依次类推,让学生感知色相接近的颜色组成的类似色画面。而针对没有被选出的颜色,让学生说说不配成“朋友”的理由,从而又让学生明白红色与绿色、橙色与蓝色等是对比色,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感知色彩。

3、找——从生活中觉知色彩

有一次上课,我看到有些女孩子的衣服色泽鲜艳,色彩和谐,甚是好看。因此,在上课前,我有意识地叫嚷:呀!某某同学的衣服真好看,黄色和蓝色,色彩对比鲜艳又不刺眼,和你的快乐活泼的性格很相配。这个同学的衣服也很美,紫色的条纹里还有星星点点淡紫色、粉红色、白色,和你文静的性格真相配。在我故作声张中,孩子们一个一个地被吸引来了,都象模象样地欣赏起来,并纷纷去寻找自己和同学衣服上的不同颜色和搭配效果。

趁此机会,我设计水粉画《漂亮的衣服》,引导孩子以组画形式,用已学的色彩搭配的知识去表现,如色彩强烈对比的效果和色彩淡雅的效果是如何安排色彩的。同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五彩的颜色,讨论不同性格的人适合哪些颜色,冷色调、暖色调、类似色、对比色可运用在哪些装饰里等等。通过用心设计活动,安排合适的课程,让孩子们认识到了生活中也有色彩,学会从生活中去寻找色彩,并能够用色彩去装扮生活,装扮自己,通过把色彩进行生活化,提高了审美和创造能力。

4、品——从名画欣赏中评知色彩

美术欣赏是小学生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感经验产生于个体与作品的交互作用,对视觉艺术的知觉不仅有赖于一般知觉能力,而且还需要欣赏艺术形式的技巧。德国教育家斯克沃兹1965年在实验研究后得出结论:学生的艺术品味和创造性受周围环境中的艺术作品的影响。

名画作品的色彩丰富多样,并且完美。中国画如吴作人的《小金鱼》、韩美林的《熊猫图》、齐白石的《虾》等,色彩灿烂,沉着协调;西洋画如梵高的《向日葵》、蒙德利安的《红黄蓝构图》、毕加索的《照镜子的女人》等,色彩鲜艳,无拘无束。在欣赏名画时,我引导学生,利用他们已有的色彩知识,品评作品的色彩方向,结合自己的体验,体验和感知色彩美,从名画欣赏中评知色彩。

小学阶段是学生审美意识增强的关键期,我们美术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去感受新鲜事物,去发现、体验、感知色彩的美,引导他们多看、多听、多想、多讲、多找、多品、多练,从而不断提高他们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浅析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 篇12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于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 越来越深入。当前小学美术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根本,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方式的设计,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美感和构建三维空间能力的重要时期, 小学美术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形成自己对美感的认识和见解。而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色彩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表现

美术需要运用线条、色彩的手段对艺术进行再加工, 仅仅具有线条则会让美术作品缺少张力和吸引人的冲击力。色彩的运用能够让美术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内容, 让美术作品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正确把握色彩的运用, 能够让美术作品更加具有表现性, 使美术作品更加具有立体感。色彩的运用对于表现美术作品的情感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通过色彩合理的调配, 展现作品完美内容。因此, 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的运用是美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评判之一, 也是增强美术作品表现的重要表现方式。教师要对色彩教学引起重视, 增强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力, 提高学生对色彩的重视。

三、色彩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 帮助学生建立色彩感觉

在小学阶段, 美术作品中进行色彩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色彩的感性理解。色彩的搭配或者使用很多时候是一种感觉,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色彩教学的时候可以尽情让学生使用色彩, 让学生自己对色彩建立感觉, 随着对色彩的理解而加深色彩运用的熟练度。同时教师在与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时候, 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色彩的感觉, 引领学生对蓝天、绿地变化的感知, 体验色彩的美感。学生越多地运用色彩, 就能够越早的建立对色彩的感觉。

(二) 激发学生对色彩的认知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 对于美术作品的学习还处于认知阶段,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让学生学好美术的基础, 而引起兴趣的关键则是要对色彩具有一定的认知, 否则色彩教学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从美术工具上首先建立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和认知。如红色代表热情似火, 蓝色代表安静沉稳, 黄色代表智慧光荣, 通过生活中色彩的一些运用, 帮助学生建立对色彩的认知。通过对色彩的认知, 熟练对色彩的运用。

四、提高学生色彩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 引导学生生活中注重对色彩的观察

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学生掌握色彩运用的基础和关键便是从生活中学会对色彩的观察。教师在进行色彩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掌握对色彩观察的方法, 比如, 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色彩,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色彩, 色彩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将色彩结合光源、环境综合对色彩加以观察, 不同的光源会让色彩的明暗度有不同的变化, 不同的环境也让色彩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有所不同。对色彩的观察是色彩运用的基础, 也是理解色彩的前提, 因此,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色彩进行观察的时候, 一定要明确此观察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对色彩观察的实践操作和学习引起高度重视。

(二) 引导学生掌握色彩的运用

在对学生进行色彩观察之后, 便是引导学生对色彩灵活加以运用。观察色彩的目的便是对色彩的运用, 色彩的运用是学生与色彩的沟通, 是学生灵感的迸发, 较好地运用色彩, 能够让美术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也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色彩的运用过程中, 要让学生多观摩优秀的美术作品, 从优秀美术作品中分析色彩如何加以运用, 色彩运用中的有点是什么, 并尝试让学生自己进行色彩的搭配。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表现和尝试多加鼓励, 帮助学生建立色彩运用的自信心, 帮助学生建立色彩运用的大胆性。只有敢于尝试, 敢于创新的色彩运用, 才能让学生对色彩更加有感觉, 才能让学生对色彩的运用更加纯熟。

(三) 结合生活, 勤加练习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教学的理论, 这个理论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 一点也不为过, 尤其在色彩教学中, 生活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 教师都要让学生大胆运用色彩, 并将这种大胆使用的色彩运用到自己的美术作品中。在生活中要对色彩多观察, 在学习中要对色彩多练习。教师在色彩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色彩勤加练习, 一般情况下, 女孩子对色彩的感觉要比男孩子更加强烈一些,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有所侧重点的进行教学, 培养女孩子对色彩感觉的驾驭, 培养男孩子对色彩灵感的迸发。教师要多创造练习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情况, 结合自己的大胆想象, 对色彩多加使用。

五、结语

色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色彩而愈益丰富。美术教学更加离不开色彩, 因为色彩的运用而让美术作品有了灵魂。注重培养小学学生的色彩感觉, 鼓励其进行色彩的大胆运用, 能够培养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觉,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培养学生对未来色彩的勾描。教师提高色彩教学质量, 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摘要:美术教育一直以来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教学内容之一, 在培养学生美感, 丰富学生知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更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进行研究, 希望可以通过笔者浅显的论述, 为推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做一点贡献。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教学,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云洁.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探讨[J].科学中国人, 2015, 11:224.

上一篇: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现状下一篇:历史教师语言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