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法课程设计感想

2024-10-12

国际商法课程设计感想(共3篇)

国际商法课程设计感想 篇1

10国贸

1013100016 罗素云

学习国际商法感想

在大三的第二学期,我学习了国际商法这门课程。因为我们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以国际商法算是我们的一门基础学科。其实刚知道要学这门课程的时候会预想到学习内容会比较枯燥,课堂上也会比较沉闷,因为法律给我的感觉就是纯理论,都是文字游戏。但真正开始学习却发现国际商法还是非常实用,而且还会有让人觉得有趣的地方。特别是对于一些现实商务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纠纷的分析,会让人感觉国际商法真的需要在平常进行商务活动的时候多加应用。

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在一开始就吸引了我,因为他在课堂上会用比较幽默有趣的语言来讲述商法里面的一些概念,而且他讲课声音洪亮,很有个人特色。上课的时候,在老师讲解完一个概念或者一个案件之后,会请几个同学回答问题,或者会请同学们讲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老师再点评。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老师和同学们有互动交流,便于老师了解同学是否真正明白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最后,老师还会在每节课下课前播放一个法律纠纷案件的视频来让我们观看学习。老师的讲学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我国商法现状以及当今商法的前沿问题提供了大量素材,其中的见解和观念也为我们解开了不少疑惑。这样,我们对所学的法律知识就理解得更透彻,也更具实用性了。

10国贸

1013100016 罗素云

国际商法是指调整国际商事主体在从事国际商事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一般而言,调整国际上市交易关系的法律可分为三类:规范国际商事主体的法律、调整国际商事主体之间商事交易的法律、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法律。当然对于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海上、铁路、航空货物运输法、海上保险法的学习也是让我收获很多。国际商事仲裁的学习使我明白到解决商事争议的方法和途径有哪些,使我懂得了任何有关商事争议解决的问题都是很难做的,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学习和熟悉这些国际上的惯例和法律法规。

从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我对国际商法了解越来越多了,也有了很多新的与时俱进的观念,使我获益匪浅。在课下,当同学们遇到对时事案件分析的收获,我们也会更多的使用从书本和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去探讨和研究,这就大大提高了我们对国际商法的应用能力。但与此同时,我也感觉到自己对国际商法的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例如每条法律法规的细化如何理解和运用、每种裁决的适用范围等等,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需要多加关注和慢慢加强。

2013年6月16日星期日

班级:10国贸

学号:1013100016

姓名:罗素云

国际商法课程设计感想 篇2

关键词:国际商法,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 国际金融、贸易、投资各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在这一过程中, 国际商法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国际商事组织和交易关系起到了重要的调整作用。由此可见, 国际商法课程对于我国高校本科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国际商法课程性质和目的

国际商法课程属于我国高校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干课,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重要地位。该课程主要研究关于国际商事组织形式、跨国投资、合同、国际货物买卖、国际货物运输和保险、国际支付、国际商事仲裁等方面的各种法律规范。

二、目前我国高校本科国际商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 教学模式比较单调。对于国际商法课程的教学, 大部分高校都是采用教师向学生单向知识传递的方式, 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 缺乏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师生之间很难产生教学互动。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所掌握的知识既不深刻也不牢固, 教师也难以把握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就不能及时地调节教学节奏的快慢和内容的深浅。

( 二) 教学语言种类单一。国际商法的涉外性和国际性决定了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知识的运用都将面对多语言环境。但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本科国际商法课程仅采用中文教学, 从长远来看对学生学习和专业建设都是不利的。我们要培养熟悉多语言环境下处理国际商业问题的专门人才,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问题。

( 三) 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国际商法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需要学生能够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又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但是,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本科国际商法课程无论是学时分配, 还是教学内容都过于倾向理论知识的传授, 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足。

( 四) 学生商法基础知识薄弱。要打下深厚的商事法律知识根基, 学生应该经过国际法学、民商法学、法理等相关课程的培养。由于国际商法课程主要向财经类专业学生开设, 而财经类专业学生先修过的商事法律相关课程十分有限, 这使学生在学习国际商法课程的过程中感到对相关知识十分陌生、难以理解。

三、本科国际商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 一) 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互动。除了课堂讲授而外, 教师还可以将师生相互问答、小组辩论和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法庭和模拟仲裁庭以及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应用到国际商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启迪学生思维,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并且能够使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同时, 教师通过师生互动环节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进而合理安排备课和教学, 为学生答疑解惑。另外,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 及时掌握学科前沿知识。

( 二) 在条件成熟的高校积极推进本科国际商法课程的双语教学。师资力量和学生外语基础是实施双语教学 ( 通常为中英双语教学) 的两大主要条件。要顺利开展国际商法课程双语教学, 首先应重视对双语师资的培养, 如安排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双语教学培训或进修, 与国内外商事组织合作交流; 然后要重视对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 使他们真正能消化、吸收、理解双语课程内容。另外, 在国际商法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 还应该重视选用合适的双语教材。

( 三)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应适当增加国际商法课程的实践或实验课时。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可以包括案例分析、模拟法庭和模拟仲裁庭、社会实践。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选取具有典型性和新颖性的国际商事法律关系实际案例,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国际商法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在模拟法庭和模拟仲裁庭教学过程中, 由学生模拟审判员、律师、原被告、仲裁员, 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审判程序和仲裁程序, 并且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高校还应该加强与国内外商事组织的合作, 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

( 四) 强化学生商法基础知识。高校可以为学生学习国际商法课程开设相关先修课程, 如国际法学、民商法学、法理等。学生在具备了深厚的商法基础知识功底后, 在学习国际商法课程的过程中才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国际商法是一门交叉学科, 学生只有既掌握国际贸易规则惯例, 又掌握各种商事法律, 才能对该学科有全面的理解, 才能学好国际商法这门课程。

( 五) 采用综合性的考核方式。可以在保留期末闭卷考试的基础上, 增加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论文撰写等考核方式。综合性的考核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是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实践能力应用情况的全面检验。

四、结束语

国际商法课程作为我国高校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干课, 对于我国高层次外贸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国际商法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应该得到我国各个高校的充分重视。鉴于国际商法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教师在教学改革和创新过程中, 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国际商法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需要教师从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作业批改环节、考核评分环节等各个方面全方位深入改善。与此同时, 要深刻认识到任何教学成效的取得都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改善学生学习风气也需要得到重视和关注。国际商法课程的教学要求师生具有国际视野, 我国各个高校应加强与国际商事组织的合作, 为师生提供亲历国际商事法律事务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高然.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探析[J].中国市场, 2011 (44) :179+183.

[2]成永军.《国际商法》课程改革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04:117-119.

国际商法课程设计感想 篇3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方案;学习情境;职业能力

长期以来,国际商法课程的教学,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线,是以老师的“教”为中心的,强调的是基本概念和法律条文。这种教育教学,从根本上看没有达到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因此有必要加以改革。

一、课程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是进行高职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这一理论是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德国不莱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传统的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相脱离,其教学内容指向专业理论,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往往不能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关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将专业劳动置于中心地位,教学内容指向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在教学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的职业教育,建构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模式。

近年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方案设计的思路

依据职业能力设计课程方案,首当其冲是要重构教学内容。与传统的课程方案相比,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改变了按学科体系编排课程内容的“平行”结构,建立起按工作过程编排课程内容的“串行”结构。这种“串行”结构的课程内容,是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

其次是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情境是课程方案的具体化。

三、“国际商法”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方案设计

1.设置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国际商法课程面向的是国际经济贸易类专业的学生,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是外贸业务员而不是专业法律工作者。因此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要与专业的培养目标相适应。

依据外贸业务员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分析,国际商法课程培养的职业能力如下:(1)培养的专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能力主要有:签订贸易合同;妥善处理违约事项;正确处理产品责任问题;合理处理代理问题;管理企业的知识产权。(2)培养的方法能力。培养的方法能力贯穿于整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中,这主要有:制定和安排工作计划;查阅法律法规等资料;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3)培养的社会能力。培养的社会能力贯穿于整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中,这主要有:与客户关系的协调能力;互助与协同工作;职业道德;应变能力等。

2.重构教学框架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应以工作结构为框架,按照工作结构来设计职业教育课程框架,要求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工作中的知识结构相吻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它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根据国际商法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将课程设置为六个模块:预备知识、签订贸易合同、合同纠纷处理、产品责任问题处理、代理问题处理、知识产权保护。在每个模块下设置学习情境。(如下表)

对于模块一需要特别予以说明:模块一的学习情境1,是为适应当前形势而设的。由于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创业者来说,选择公司作为从事商事活动的企业组织形式是最好的。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大大降低了设立公司的门槛,立法允许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传统的国际商法课程内容虽然有公司法的内容,但更多的是公司的基本法律制度的介绍,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成立公司的实际需求。

模块一的学习情境2对于从事涉外经贸活动的现实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涉外经贸活动尤其是国际货物的买卖,涉及到不同国家的当事人,这样会涉及到国际公约、国际贸易惯例、各有关国家的国内法。有时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差异极大,采用不用的法律规则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要掌握法律适用的规则。在国际货物贸易领域,《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影响较大的国际公约,我国是公约的缔约国,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也大都是公约的缔约国;并且公约的适用是采取“自动适用”的原则,即合同当事人只要不排除公约的适用,公约就自动适用于当事人所订立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因此对于公约的重要性要有所认识。

3.教学过程的实施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教学应以行动为导向,即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学习性工作任务成为学习情境设计的载体,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接近真实的工作任务,以学生作为行動的主体,以基于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即职业能力。

能力形成的规律是由易到难,反复训练,因此,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设计也应符合这一规律,由易到难,形成能力递进提高的序列,让学生在若干个完整的情境中反复训练、熟悉工作过程、积累工作经验、增长工作策略,为“毕业就上岗”做好准备。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设计要遵循“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规律,一开始要求教师领着学生做,然后由教师指导学生做,最后布置任务由学生自己做,教师讲授越来越少,逐渐成为咨询指导的角色;学生动手越来越多,逐渐成为完成任务的主体,只有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的专业能力、工作与学习方法能力和沟通协作等社会能力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4.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在学生学习中始终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为促进学生在任务训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考核方式应注重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在课程总成绩评定中,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核占30%。

四、实施课程方案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转变观念和转变角色。首先教师要增强高职教育理念的认识提升。其次从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转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指导者和评估者,通过让学生进入工作实施过程,实现学生从学习者到工作者角色的转换,以形成学生自我负责的学习态度,并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建构理论知识。这样,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都与具体的职业实施相对应,学生清晰地知道所学知识有什么用,怎么学,怎么学得更好。

2.在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时应以培养学生全面健全的人格为目的。设计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应有利于采用小组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调人际关系能力,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3.学习情境设计的合理性要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反馈进行验证。实施一段时间要对所设计的学习情境重新审视,检查所设计的学习情境是否达到了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是否使学生达到了行动领域中所要求的行动能力。根据反馈的结果加以调整。

[参考文献]

[1] 贺平,董铸荣.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方案设计[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2] 杨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及实施[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十一卷,2009,(2).

上一篇:关于学生个性评语下一篇:幼儿小班主题教案《新年联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