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道路的法律法规

2024-07-17

关于乡村道路的法律法规(精选7篇)

关于乡村道路的法律法规 篇1

关于发展我州乡村道路客运的探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发展农村客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工程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包括道路客运在内的道路运输市场向社会开放,“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我州道路客运得以迅猛发展。省际长途客运、地际快速客运、县际班车客运、县内主干定线客运组成的客运网络已逐步形成,“乘车难”问题得到解决,主要乡镇到县城的农村定线客运的运力已大于运量,充分满足了农民进城出行的需要。但是,随着通村公路建设的不断拓展,农村区域内的乡镇之间、乡镇至行政村和行政村之间班车客运(即乡村道路客运)发展不起来,农民乘车难的问题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农用车、拖拉机、三轮摩托车、报费车和无牌无照的黑车等非客运车辆从事乡村客运的现象较为普遍,逢赶集日,“三层式”、“插笋式”的载客现象尤其突出,并履禁不止,潜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几年来笔者对我州乡村客运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现就在当前的条件下,对发展我州农村支线客运进行浅析探讨。

一、农村客运的特点

农村客运的运输对象主要是农民群众,农民群众对出行条件要求非常低,他们需要的是能“走得了”,需要是能把自已和携带的农副产品运到集市的客货两用车,再换回其所需要的生活和生产资料;他们没有讲究或者说没有条件讲究车辆的舒适,也不奢望豪华客车、出租车的排场;逢赶集日客流量大,闲场日客流量小。这就决定了农村支线客运具有点多面广、客源分散、出行时间无规律、人货需同行、运价需低廉、往返需便利、运量不平衡的特点。

二、制约乡村道路客运发展的原因

(一)过重的税费负担,使合法经营者望而止步。按我州目前的税费征收政策,一台__座的客运车每月成本为:(_)折旧费___元;(_)保险费___元;(_)各种税费____元;(_)油耗____元(以每天营运__公里行程计算);(_)车辆维护、材料费及检测费用___元;(_)驾驶员、售票员工资____元,总计____元。乡村客运主要是满足农民出行的需要,其里程短、运价低、客流量不均衡。按平均实载率为__%,运价每人_元,每日_个单程,每月收入:(实际载客数×票价×每日行程×每月天数)__._×_×_×__=____元。显然是经营者入不敷出,自然不会选择乡村客运市场。

(二)利益驱动,非法经营者趋之若骛。随着农村通村公路的不断拓展,农民乘车需求的客观存在,一些农民纷纷购买农用车、拖拉机、三轮车甚至报费车非法占领土乡村客运市场,村民花上一两万元甚至几千元即可买辆车,即装货又载客赚钱。据了解,一辆农用车四轮车每月纯利润(除驾驶员工资)可达千元以上。而对乡村乘客而言,花一二元钱就可以乘车带货,既方便又实惠,在没有其它选择的情况下,只能依赖这一系列来交通工具带步。这些非客运车辆违章载客,遇到检查就躲,检查一过又非法经营,即使被查到,罚完款后,又照样运营。

三、乡村道路客运发展的途径

(一)统筹政策扶持和经济扶持,制定优惠政策,有利于经营者,使乡村客运班车能“开得了、留得住、有效益”,从根本上扶持乡村客运市场的发展。

_、采取政策贴息等优扶政策,鼓励当地原来利用非载客车辆从事非法客运且技术过硬的业户购买符合要求的车辆从事合法客运;

_、在一定时期内实行养路费、公路客运附加费和税全免的政策;

_、对新开辟的一些乡村客运线路,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二)建好准四级路和健全公路养护体系,让农民兄弟行好路。目前我州大多通村公路属等外级公路,坡陡弯急、险要路段多、通行能力低。我们可以参照某省的作法,**省为发展乡村客运,针对山区通村公路建设费用高,交通流量少的实际,制定了《**省准四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填补了山区通村公路无适用标准的空白。加快对通村公路的“改扩建”工程,达到准四级公路标准。

我州通村公路多为“公助民修”,修后无人管,通后无人养,使得村级公路一年比一年差。要健全农村公路养护体系,通过村民委员会,制定护路公约,确定_—_名公路养护人员专门负责本村公路的养护。

建好准四级公路和健全村级公路养护体系是发展乡村客运的前提保障。

(三)选择准经济型车,让农民兄弟坐好车。针对乡村客运人货同行及道路特殊、经济落后等特点,选择经济适用型车辆,对路况和经济条件好的农村可以参照某省省的做法。某省省为发展乡村道路客运,研制了适合于农村的经济型客车,增加了行李舱面积,分别开发出后置舱、下置舱和内置舱,受到农村群众的普遍欢迎。对目前我州还不能通达客车的村级公路和经济落后的地区,可否把客货两用厢货规范起来,加强对驾驶员的技术素质和车辆安全性能的管理,对前排载人座位投保承运人责任险,把这部分车纳入管理总比用拖拉机、三轮车等报费黑车从事客运的安全系数要提高的多。

(四)加快集镇所在地的站场建设,提高客运车辆利用率。目前我州没有一、二个农村客运站场,营运车辆都是停靠在马路边上下客和等客,车厢也就成了候车室,这样就使得车辆在赶集日也只能跑一趟,要不就没有停车的位置。今年省交通厅给我州安排了__个农村客运站建设计划,加快农村集镇所在地站场建设,让农民兄弟有候车的地方,车辆有进站的场所,这样才能提高车辆的行驶率,提高经济效益。

&nb

sp;

(五)运输行业管理部门,要深入实际,依靠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合理科学地配置乡村客运运力。依据行政村人口的疏密程度和同一线路上行政村的多少,来配置客运力。发展的对象主要是原利用非客运车辆从事经营的业户,动员他们购买新的客运车辆,从事合法客运,确保乡村客运总量基本平衡。乡村客运实行不定线的片区营运,针对运量不平衡的特点,以片区为单位组织赶集车队,解决赶集日运力不够、闲场日无人坐车、运力过剩的矛盾。

(六)“疏堵结合”,加大对农村市场的监管力度。历年来,我们在“堵”的方面花费很大的人力、财力去整治农村客运市场,在整治过程中,非客运车辆非法载客的现象有所好转,但在“堵”的同时,没有替代的客运车辆去“疏”导,造成了农民坐车难,曾发生***的农民因没有车坐而堵国道的事件。所以,在发展农村支线客运的同时,各相关部门(或暂时成立一个机构)要加大对利用农用车、拖拉机、三轮摩托和报费车辆从事客运的打击力度,让它没有生存的空间,为乡村道路客运市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发展乡村道路客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和矛盾。前面提到的对还不能通达客车的地区,用客货两用厢货替代的问题,如果将这些车辆合法化,行业管理部门必将承担更大的责任和风险,不纳入行业管理黑车安全生产问题至少不会归罪于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但是,问题搁置的必然结果,就是黑车的不断滋生和蔓延,安全隐患会越来越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以“做负责的行业,做负责的管理部门”为已任,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加强“三关一监督”,再加上这些车辆投保了承运人责任险,必然有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展农村支线客运建议以某一片区为试点,在成功的经验上,再全面推广。

关于乡村道路的法律法规 篇2

乡村道路景观作为人们感知乡村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他的塑造不仅仅需要追求图案化的形式与功能的简单满足,更需要通过文化元素的发掘与提炼来增加设计内涵,成为展示和宣扬地域文化的良好载体,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近年来,杭州市围绕浙江省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在全市农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临安市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作出了依托生态优势、依靠科技创新,打造“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的战略部署,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精品村、特色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先行区。为了推进“绿色家园、富丽山村”串点成线,临安市着手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工程,提升乡村道路景观,挖掘乡村文化,以促进临安市乡村旅游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水平。

二、乡村景观与乡村道路景观

(一)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是乡村地区人类与自然环境连续不断相互作用的产物,包含了与之有关的生活、生产和生态三个层面,是乡村聚落景观、生产性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的综合体,并且与乡村的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精神、审美密不可分。其中,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性景观是乡村景观的主体。

1. 乡村景观分类

乡村景观有两种分类方法:(1)依据生产相关景观、生活相关景观以及自然景观进行的乡村景观分类(见表1)。(2)依据点、线、面进行的乡村景观分类(见表2)。

2. 乡村景观构成要素

乡村景观的构成要素分为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物质要素又分为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自然要素由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动植物等组成;人工要素主要包括建筑物、道路、农业生产用地和公共设施等。乡村景观非物质要素是指乡村居民生活的行为和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表现为与他们精神世界息息相关的民俗、宗教、语言等。

3. 乡村景观形态构成

乡村景观的形态构成包含了物质景观形态和精神景观形态两大部分。其中,物质形态又由聚落景观形态、生产景观形态和自然景观形态三大部分组成,他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精神景观形态。反之,精神景观形态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物质景观形态。乡村景观正是在他们的共同作用下孕育、生产、演变和发展的。

(二)乡村道路景观

乡村道路景观是道路与其周围环境的一个综合景观体系,是由道路两侧的垂直景观(绿化、建筑、农田、山体等)和水平景观(路面、边坡等)所构成。乡村道路景观空间主要由景观廊道和景观节点组成。

景观廊道是道路景观空间的主体,他由三个部分组成:道路空间,主要包括行车道、路肩、隔离带、防护栏、路基边坡和行驶的车辆等;道路两侧的带状绿化空间,包括乔木、灌木等树木及花草等地被植物;道路两侧的视域空间,包括田野、村庄、山体、水体和劳作的人们及各种动植物。这三部分相互融合,共同营造景观廊道,构筑新的大地景观。

景观节点是道路景观空间的重点,在道路的划分中具有类似标点符号的效果,具备形成道路景观的重要作用,其景观形态为斑块。他们不仅是眼睛可以看得见的形态,而且也是作为道路空间节点被记忆的场所,可以很好地体现地域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

三、文化在乡村道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一)乡村是文化之根

“文化”一词的主要涵义之一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梁漱溟早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就指出,“中国的文化之根在农村”。只有农村的文化建设好了,中国文化的根基才能牢固。对新农村建设来讲,只要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绝大多数的文化资源都可以很好呈现出来。但由于乡村受到原有风格的影响,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面再现这一地区的各种风土人情、历史人物和其他文化资源。过度的堆积反而会破坏其原有风貌,而乡村道路两侧的广大地区无疑可避免这一问题。

(二)点线结合或整体性方面的要求

如果将乡村设为空间上的一个点,则与之相连的乡村道路就可设为一条线。一方面,线与点构成一了一个功能完整的整体;另一方面,线又与周围环境交融在一起。也就是说,乡村道路有双重职能。既要为乡村提供方便的交通服务,又要反映沿线地区的文化特色,并以此补充反映新农村建设未能反映的各种民间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景观的内涵。

(三)吸引游客,增加交流

虽然乡村道路的主要功能为交通,但在道路的适当位置展示当地的文化风采,必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所欣赏。道路不同于铁路,他方便灵活。而只要方便,任何一位游客也不会放弃涉猎他乡文化的机会,尤其是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向往乡村生活的都市人也越来越多,乡村道路文化景观会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增加游客的游览兴趣,增加相互之间的交流,也会因此而增加游客的购买行为和劳务支出。可见,乡村道路景观的文化表达对新农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且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塑造具有文化特色的乡村道路景观的有效途径

乡村道路景观文化塑造涉及到三个重要问题,一是文化的价值导向的定位;二是适合景观表达又与其他载体不发生高度重复的文化元素选择;三是文化如何成为村民创新的源泉和产业提升的发动机。文化的价值导向目标应是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群体意识,实现三种关系的生态共衍,终极目标是符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种导向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潜移默化,逐步成为当地居民的群体意识,并且成为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的交流工具,否则只会流于一种形式或表面的符号。文化属于精神领域,虽然通常以物质作为载体,但用景观表达文化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关键要让当地居民和游客能读懂物质表达的文化符号内涵,否则文化景观就会成为一种空壳。

(一)临安市地域文化概述

临安市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东临杭州,西接黄山,南连千岛湖,北靠安吉,是太湖和钱塘江两大水系的源头,也是首批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拥有“国家级生态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山核桃之乡”等称号。临安山清水秀、风光迷人,森林覆盖率达76.5%,境内有天目山和清凉峰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青山湖国家级森林公园、大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等数十处名胜景点。其地理位置造就了临安悠久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文化特征。

1. 临安市的文化主要可分吴越文化、天目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四大类。传统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部分保留在乡村的生活、生产载体中,某些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作为乡村旅游的吸引点和节庆活动。

2. 文化的核心价值或功能是以文化人,再以人化文。从这个角度看,经过多次的人口变迁和社会动荡,临安的文化核心功能已经严重弱化。

3. 吴越文化有三种含义,吴文化、越文化和钱王文化(吴越国)。东部临安受越文化浸润,西部昌化昌北受吴文化之徽州文化影响较深,中部於潜则是越文化与吴文化的交汇之地。

4. 吴越文化本质上是基于农耕社会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形成的心理沉淀和群体意识,核心理念是三种关系的生态共衍,终极目标是符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5. 天目文化的基本内涵包括劝人为善的宗教文化、崇尚自然的生态文化、名人文化、爱国爱乡的军事文化、儒家书院文化和亲近自然的休闲文化。

6. 农耕文化来源于种养殖的动植物、土地、气候水文、农事节气等关系形成的文化,包括对生命(人以外)的敬畏和尊重等。

7. 民俗文化主要来自对自然的敬畏崇拜、对历史有功人物或道德标杆人物的祭祀、人际关系的处理等,也包括部分爱情、亲情和神话演绎出来的仪式、口述等。

(二)乡村道路景观中文化的表达方式

文化内涵在乡村道路景观中的设计表达,不是原始符号的简单复古、堆砌和再现,而是将文化元素符号有效地融入到道路景观的各种构成元素中,如道路的名称主题、植物配置、景观小品等。

1. 名称主题

道路的名称主题是体现地域文化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因为他既具有实用功能同时也能暗喻出地方文化。临安市在美丽乡村道路景观设计中,根据“地理形象特征”+“人文物产形象特征”的规则来命名道路,如太湖源吴越幽韵精品线(205省道)、天目山盘古神韵精品线(藻天线)、天目溪耕织逸韵精品线(208省道)等,不仅可以展现临安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也能吸引游客,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见图1—3)。

2. 植物配置

在构成乡村道路景观的所有元素中,植物是唯一有生命的物体,有着其他物体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植物不仅具有自然生长下的姿、型、叶、色、果、味的美,而且还具有一日之内、四季之中各种景色的变化。除此之外,植物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如牡丹、桂花、玉兰等表示“富贵满堂”;重阳木寓意淳朴的孝道民风;香樟树代表长寿、辟邪、吉祥如意。因此各种植物的民俗寓意体现了植物选择、组景的文化内涵和意境美。如临安市天目山镇的道路绿化在设计上就采用银杏作为基调树种,不仅象征着古老文明,也与天目山上“五世同堂”银杏相呼应,体现天目山植物生态文化(见图4)。

道路景观中植物运用,一般都是以乡土树种为主,不仅能满足植物的适地适树的原则,又能体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植物文化。如临安市指南村内保留着三百四十多株枫香、天目铁木和银杏等珍稀古树,深秋季节村里的景色格外缤纷,成为摄影师常爱光顾的世外桃源,因此道路景观在绿化上多采用色叶树种,以突显地域特色;临安市於潜镇百园村盛产油桃、黑李,乡村道路绿化就以碧桃、红叶李为主干树种,不仅生态美观,体现地方特色,还可以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

植物文化内涵往往通过隐喻的方法让人们得以理解,有时也可以在景观节点处通过植物造型直接地表达文化内涵。

3. 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是景观中的点睛之笔,一般体量较小、色彩单纯,对空间起点缀作用。道路景观中的小品主要包括雕塑艺术小品、照明设施、休息设施、各类标识以及其他市政服务设施,如坐椅、垃圾桶、路灯、防护栏、道路标志、花钵、景石、景墙、廊架等,景观小品设计对于活跃空间气氛、加强空间联系、视觉引导、心理疏导有着重要的作用。

乡村道路景观小品的设计要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为指导,加入地域文化的特色。文化的融入不但不会削弱它的作用,反而会因其独有的特色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印象深刻。临安市乡村道路景观设计中景观小品的主题、造型及风格都以临安的地域文化内涵为依据。如标识设计融入当地的田园特征、民俗灯笼(见图5、图6);树木、建筑通过提炼特色元素应用到景墙、候车亭设计中(见图7、图8);农耕农事以景观雕塑小品的形式来表达等等(见图9),既发扬与传播了文化,也增强居民与游人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在乡村道路景观设计中,景观小品一方面能满足其实用功能,为人们提供观赏、标识、休息等功能,同时本身的材料、造型也具有艺术和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情趣,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地域文化也得到了传承与体现。

五、结语

道路是展示和宣扬地域文化的良好载体,文化的渲染对丰富和提高道路景观的文化内涵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乡村道路连接着不同的乡村,同时也连着不同的地域文化,为这些文化提供了一个融合交流的通道。为迎合这种文化属性的变化,乡村道路景观也从早期的单纯绿化发展到集安全、景观、文化为一体的综合体。乡村道路已不再只是一条枯燥乏味的运输通道,而是一条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景观大道。在乡村道路景观设计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在景观设计中对文化进行思考,加强对个性的深度挖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关系上,使不同地域间景观因特定地域“和而不同”,将中国的乡村道路景观建设推向更高的层面。

摘要:乡村道路景观作为一种公共的艺术形态, 他所呈现给人们的文化底蕴是最直观的, 文化景观设计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乡村道路景观的内容和特点, 分析了文化在乡村道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并以浙江省临安市为例, 对文化资源进行提炼分析, 从名称主题、植物配置、景观小品等角度探讨了如何塑造乡村道路文化景观, 以期为同类乡村道路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道路景观,文化,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陈威.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28.

[2][日]土木学会, 编.道路景观设计[M].章俊华, 陆伟, 雷芸,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93.

[3]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678.

“能人治村”:乡村治理的新道路 篇3

关键词:农村能人;村庄治理;社会基础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2—0038—02

众所周知,传统时期乡村是村民们长期共存,在相互依赖的生产和生活交往中形成相互信任的共同体,村民共同生活其中并形成共同的认同和归属感。在认同和归属感的基础上形成了长期的家族性自治的传统,由精英阶层乡绅管理。新中国成立之后,按国家意志构造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在人民公社体制下的乡村,村干部不再全是村庄精英,而是按照成分选拔。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家庭承包为基本内容的农村改革直接动摇了人民公社体制的根基,推动了农村的村民自治作为人民公社组织的替代者出现。随着市场经济和村民自治的发展,出现了村庄能人(主要是经济能人,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经纪人”等)介入村庄事务的现象和势头,虽然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是“能人治村”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模式,引起了众多的争议。

一、能人治理下的X村

?菖村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村庄占地0.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60亩),现有1 006口人,298户。1997年之前,该村村民主要以种植粮食为生,产业结构单一,村内也没有集体经济,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但是经过1997年选举换届上任的村干部的努力,先后为群众通上了自来水、低压电网进行了改造、无偿为群众安装程控电话60余部等等。尤其是2008年以来,鼓励村庄吸引本村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他们投资200万元建成了現代标准的幼儿园,投资1 200万元建设了农民别墅楼,投资500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综合性生态水上乐园。该村也已经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村民人均年收入达6 000元,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曾经贫困落后的?菖村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迅速实现跨越式发展,?菖村“一把手”?菖书记起着关键作用。?菖书记早年当过兵,塑造了他有规划性的眼光和雷厉风行的作风;退伍之后外出打工多年并成功实现小规模奶牛养殖,家庭经济宽裕;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是见多识广,对于党和国家的新政策又独特敏感,也深深认识到农村落后的根本原因。他长期担任小队长,1997年当选为村书记、村长。书记、主任“一肩挑”使得他可以放开手脚规划村庄的发展,形成了书记主导的村庄公共权力结构。?菖村的治理正是有些学者提出的“能人型村治”的典型[1]。

二、“能人治村”的重要机制

?菖村的治理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主政村庄的?菖?菖书记的个人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能人的“能”是“能人治村”得以成功的重要机制。

1.机遇意识。机遇是发展的重要条件。邓小平一再强调机遇对于发展的重要性,他号召大家“抓住机遇,看准了就上,迟了就来不及了。”[2] 村庄要实现稳定很容易,但是要实现通过发展实现稳定就不太容易,这需要抓住机遇的眼光和魄力。主政村庄的“能人”将个人创业积累的机遇意识移植到村庄治理中,尽可能地抓住一切有利于村庄发展的机遇。事实也证明机遇意识已经越来越成为推动村庄经济发展的隐形动力。

2.进取思想。一直以来,村庄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等、靠、要”的劣习,只求得过且过,不求自身发展之后再争取机会更好发展。能人治村之后,通过对于党和国家政策的敏感,以及对于村庄落后根源的把握,在村庄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积极进取、眼光放长远的观念,懂得主动出击对于村庄发展的重要意义。由此,村庄治理变成为一个积极进取的运作过程,公共权力的运作变得更为务实和高效。

3.借助外部的理念。村庄的发展既要靠自身,也要靠政府、社会等外部力量的支持,适时的外力支援可以促进村庄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村庄的精英逐渐向外流失,一方面是村庄的损失,另一方面精英外出之后的技术、人脉、管理经验等等优势也是村庄的重要潜在发展资本。能人治村之下,村庄可以通过能人的个人资源和外出村民的配合,激发出村庄的发展潜力,进而获得政府的支持。

三、“能人治村”形成的社会基础

正如新中国成立之后要改变传统家族、士绅治理乡村的模式一样,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也不断改变乡村行政化治理模式的社会基础。来自农村、农民的新需求日益成为乡村治理最坚实而广泛的社会基础。“能人”成为了新时期农村群众实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自觉选择。从全国范围看,能人治村越来越具有普遍性。甚至在中西部省份也有相当一部分经济能人走上了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领导岗位,在东部发达地区能人治村的比例有的甚至高达60%以上[3]。

1.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能人的带领。从农村的实践看,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村庄集体经济缺少或者弱小,对村庄的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以及村民群众的福利增长形成了严重制约。同时,一些村民由于头脑灵活、眼光比较独特、社会关系比较广、熟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能力强等个人因素首先实现致富,成为村民羡慕的成功人士,而大部分村民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因此,企盼致富是农民群众的最大愿望,谁能带领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群众就会把谁选为领路人。实际经验也证明,大部分“能人”上台当干部,往往凭借点子多、门路广、发展多样等特点,起到示范、帮扶和带动作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2.能人的自身诉求。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促使一批农村新兴经济精英的崛起,客观上为“能人”主政村庄治理提供了人力资源和基本条件。而推动能人治村现象出现的最原始的动力一部分来自能人自身的相关诉求。能被村民选举成为村干部的能人一般都拥有较高收入和丰富的社会资源,无论其收入还是声望都处于村庄的上层,为了追求相应的更高的政治地位,就会追求更广泛的政治参与。因此,经济能人群体的崛起,为其主导乡村治理准备了基础,农村发展的需要又对能人参与和主政村庄治理提出了迫切要求。

3.政府的支持。每个乡镇一级政府都要管辖几十个行政村,要实现每个村的致富对于绝大多数的乡镇政府来说是很难实现的。另外,当前我们国家对于公务员的提拔主要还是政绩和GDP,要创造政绩和实现GDP发展,单靠“缺钱少粮”的乡镇政府是难以实现的。这些就要求乡镇政府寻找新的发展之路,于是就有了“土地财政”、招商引资。由能人来实现村庄的发展实际上也是替政府分忧,所以,能人治村也受到基层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

4.政策的鼓励。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政策一直强调发展经济,强调勤劳致富,农村本身就缺乏良好的发展基础,这在客观上也必然要求把农村的“经济能人”推到“农村管理者”和“带头人”的位置,实现农村的共同富裕。虽然有些地方一开始对“经济能人”介入村庄权力持谨慎和怀疑态度,但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领导公开或不公开地鼓励并支持“经济能人”竞选“村官”。党和国家政策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经济发展对于村庄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使政府和村民都希望“经济能人”当选后能带领村民致富,改变乡村的落后面貌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同时,“能人”手里掌握着各种资源,尤其是经济资源有利于乡村治理,有利于实现党和国家的各种政策。

四、“能人治村”模式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能人”主政之后成为“村霸”。“能人治村”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靠能人自身的素质和资源,但是,如果村民力量不够强大,能人也可能蜕变为村民反对的“村霸”,这反映出“能人治村”的巨大缺陷。由治村“能人”演变为“村霸”,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民主。先富能人在经济上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他们有足够的政治素养,他们在初始阶段往往能够做到自律,赢得大家的支持,但随着权力逐渐稳固,有些先富能人自私自利的一面就会逐步显现,倾向于专权和扩权,不愿受到制度、程序的约束。而“能人治村”下的村庄往往缺乏发展村级民主所必需的制度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像民主恳谈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之类的新型治理形式大多是由政府创制,再從外部导入村庄场域来实施,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4]。缺乏民主土壤的村民自治就会沦为权威性自治而不是代表性自治,村庄民主变成选举式民主而非真正的参与式民主。这种情况下,“能人”往往成为村里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成为农村继续发展的一大障碍。

2.投机分子攫取个人利益。当前“能人治村”实践中,只求奉献不求索取、只有奉献没有索取的能人很多,但也不排除极少数投机者,以维护村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为幌子,实际上盯着村庄的各种资源,利用当村官之便想尽办法贪污集体财产,攫取村里的资源,或以扶贫开发之名,把村民作为获取个人财富的廉价劳动力。有的大搞短期行为,违背科学发展观,破坏耕地、滥采滥伐,留下严重的环境问题等,严重影响所在村的后续发展,严重影响干群关系,甚至影响所在村的社会稳定,导致一些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群众上访不断[5]。

评价一种村治模式的好坏,无疑要看它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村庄的实际情况。通过?菖村的治理研究表明,能人主导村庄治理的“能人治村”模式,在现阶段中国农村显示出了巨大的生命力。能人主政村庄的发展建设是广大村民的自主选择,是基层民主的创新。当然要承认“能人治村”存在的缺陷和易于导致专断等问题,并努力从体制、村民自治能力提升等方面去规避这些问题和缺陷。总的看来,在举国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需要尊重地方的实际创造,充分发挥能人型村治模式的优势,促进村庄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福营.乡村社会变迁与乡村治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5.

[3]刘炳香,韩宏亮.能人治村: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选择[J].理论学刊,2007,(8).

[4]黄俊尧.先富能人参政背景下的村庄政治生活——从选举与治理的维度[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4).

关于乡村道路的法律法规 篇4

申请单位:××× 2014年9月5日

×××交警队: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动员广大参与者遵守法规、维护交通安全的一项根本措施,是提高全社会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交通意识的重要途径,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广大交通参与者进行宣传教育,借以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以及交通道德水平,使之逐渐具有现代交通意识。为进一步加强交通法新规定的宣传报道力度,强化驾驶员冬季驾驶安全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新交通法规的知晓率,切实提升辖区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交通法制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全面构建文明出行、安全出行的道路交通环境,我们特此申请联合交警大队开展此次交通法新规定的宣传教育活动。

×××××××是×××××局的专业经营机构,一直以来专注于传媒事业的品牌打造和网络建设,拥有一支专业的设计策划团队和××部门独具优势的DM、商业信函、账单、封片卡的特色媒体资源,从市场调研、策划推广、创意设计、媒体发布、效果监测、信息反馈等一系列传播环节均要求精益求精。

配合交警部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活动,是××××积极参与地方建设的责任。××××可以利用自己特有的投递系统做到此次宣传的精准化,确保宣传的成功。

一、宣传主题

重点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新增加的内容

二、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专项法制宣传活动,使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道路交通秩序明显好转,道路通行能力明显改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数量下降,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坚决杜绝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

三、宣传载体

此次宣传以《驾驶员出行宝典·新交规便携本》为载体,并配合交警部门的宣传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

四、产品内容

该折页图文并茂介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增加的新规定。让驾驶员和准驾驶员更加清晰新交规的规定,从而更加规范驾驶,杜绝安全事故隐患。

五、宣传对象

全县驾驶员、驾校学员及广大群众

六、项目运作

交警队负责协调各方关系,跟各单位做好通知,提供全县有车一族的名址。××××负责宣传材料的印制,并按照名址进行宣传材料的投递发放。

我们必将以极大的热情努力和更加专业的运作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身心投入到新交规宣传的各项工作中,力争尽早使其成为宣传新交规的有力工具!

以上请示事项,敬请商议酌定!

乡村道路建设动员会议的讲话 篇5

同志们:

去年xx月中旬,县委、县政府在全年重点工作督查时,在上关乡召开了全县第十个“筑路月”活动动员会。相隔不到一年时间,县委、县政府又在这里召开华上路暨全县乡村道路建设动员会,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乡村道路建设、特别是华上路建设的高度重视。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全县乡村道路建设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贯彻县委十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县总动员,全民齐动手,攻坚破难,真抓实干,迅速掀起乡村道路建设热潮,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推进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刚才,安口镇、上关乡、交通局全面汇报了华上路建设的基本情况,西华镇介绍了镇村道路建设的经验。我认为,华上路和西华镇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点:一是领导重视力度大。二是群众参建热情高。三是自力更生精神好。四是常管勤护机制活。五是齐抓共建配合好。希望其他乡镇认真学习借鉴。下面,xx书记、xx县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先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加快乡村道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县乡村道路建设有了较快发展,全县公路里程达到xx公里,其中:xx级公路xx公里,县乡公路xx公里,乡村道路xx公里,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相比,与周边县区道路交通状况相比,我县乡村道路建设明显滞后,基础薄弱、老化失修、通行不畅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我认为最根本的是,乡村对道路建设重视不够、发动群众维修养护力度不大、重点工程建设投入不足。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认识问题。为此,各乡镇、村和相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到:

1、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乡村道路是沟通城市与乡村的桥梁,是连接资源与市场的纽带,是农村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动脉。全县xx条xx公里的县乡公路中,等外公路占xx%,油路仅占上等级公路的xx%,且超期“服役”;有些乡村道路病害多,维护不到位,抗灾能力弱,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水泥路”,晴通雨阻;有些乡村交通不畅,路况太差,稍大一点的车辆无法通行,户不能到社、社不能到村、村不能到乡、乡不能到城,人流、物流、信息流受阻,外面的进不去,里面的出不来,成为一道阻隔城乡、阻碍发展的屏障。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提高通行能力和质量,形成沟通城乡、风雨无阻、四通八达的路网框架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来说,是乡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必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是贯彻中央1号文件,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小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路网、乡村道路通行质量、人均道路面积是农村全面小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期实现这一目标,任务非常艰巨,是对我们各级党政组织的严峻考验。我县农村发展缓慢、农业相对“短腿”、农民增收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尤其是乡村道路建设滞后。“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

只要我们走到基层,走到田间地头,就不难看出:咱们有些村社,生产道路崎岖窄小、坑坑洼洼,不仅拖拉机到不了,甚至连架子车都不能走,部分农户耕种收割靠的还是人背驴驮。试想,这样的乡村怎样推进农业产业化?怎样脱贫致富奔小康?这是一个严酷的事实,我们必须正视,只有正视这一现实,才能增强加大乡村道路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才能加快农副产品流通,畅通信息渠道,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多的致富机会,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3、加强乡村道路建设是各级党政组织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职责。

去年以来,受几次暴雨影响,我县多数乡村道路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水毁塌方多,路面坑槽深,雨天泥泞难行,加之有些道路年久失修、缺少养护,已经不象路样子了,严重影响着广大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行路难、快修路、常护路、修好路”,已经成为广大群众最焦虑、最期盼、最强烈的呼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当一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村支书,最主要的是看你为群众实实在在地办了几件实事。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群众能记起大家的就是看你修了几条路、架了几座桥、改造了几所学校,为群众办了哪些实事。因为,群众眼见为实。与外县、尤其是西两县相比,我们的乡、村在这方面确实有差距。外县有些乡镇没有小车坐,但是通的是汽车路,咱们坐的是小车,却没有小车路。在座的各位大多数都是农民的儿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农村走向城市,甚至有些同志的家还在农村。如果有人对此熟视无睹,就是官僚,就是失职,就是没良心。希望大家把修好路、养好路作为自己的任期目标之一,多过问、多组织,经常修、经常管,力争两三年内全县乡村道路状况有一个大的改观。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落实乡村道路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

今后全县乡村道路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按照“县xx县建养、乡道乡建养、村社道路自修自养”和“政府支持、乡镇牵头、交通配合、群众投工投劳、无偿占用土地”的原则,采取“民工建勤、民办公助”和以工代赈等办法,统筹安排,分级负责,全县动员,全民动手,坚持经常,苦干实干,集中实施一批通乡、通村公路项目,全面整修乡村、村社道路,确保路路畅通,四通八达,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小康建设步伐。

1、施工标准:

所有道路都要符合标准,限额设计,排水畅通,配套涵洞,能铺砂的要铺砂,能油筑的要油筑。县乡道路全部达到国标三级以上,路基宽度达到7.5——8.5米;乡村道路达到农一级和农二级公路标准,农一级路基宽度达到4.5——5.5米,农二级3.5——4.5米,适当距离设置会车道,平曲线半径不小于15米,竖曲线半径不少于xx米,最大纵坡不大于xx%,砂石路面厚度为10厘米。

2、目标任务:

从现在到20xx年,集中2——3年时间,按照国标三级、农一级、农二级标准,搞好乡村道路与国道、省道、县道等主干道路的连接,畅通出口,改造县乡道路xx条xx公里;整修乡村道路xx条xx公里,其中:农一级xx条xx公里,农二级xx条xx公里,配套桥梁xx座,涵洞xx道,全部形成基配石路面;各乡镇每年至少整修xx——xx条村社道路,生产路常修常护;确保20xx年实现乡镇通油路、村社通汽车目标。县乡道路油筑由县乡共同争取项目,乡村道路和村社道路由乡村两级负责,组织劳力实施。东华镇负责修建北河至王峡口xx公里县乡三级公路路基,庞磨至南村沟xx公里、黎明至裕光5公里、陇洲沟至刘家沟xx公里农二级公路路基。

三、加强领导,靠实责任,迅速掀起全县乡村道路建设的新高潮。

1、发动群众要广泛。

乡村道路建设的主力军是广大农民群众,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通过扎实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大造声势,充分发动,大讲“修路聚财、路通财通”的道理;大讲“修路为民,民工建勤”的原则;大讲“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大路大富,小路小富,无路不富的道理。让群众明白,修路架桥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群众自己的事,受益的是群众自己,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办。

全县上下要形成农忙勤管护,农闲集中修,男女老少齐参战,机械人力一起上的良好氛围,迅速掀起乡村道路建设的新高潮。县电视台要开辟专题栏目,集中反映各乡镇、村社道路建设情况;要把镜头对准基层,对准群众,对准施工现场,追踪报道乡村道路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和先进典型,营造拼抢赶超、大干快上的良好氛围,调动社会各界支持路网建设、参与路网建设。同时,要做好本乡镇在外工作人员的工作,争取他们对本乡本村道路建设的支持。各乡镇要下决心逐步改变农民群众正月里过年、二月里闲转、十冬腊月晒暖暖的惰性意识,改变宁愿跳烂泥、爬陡坡,不愿动一锨土、填一个坑,不愿铺一点沙、垫一点路的不良风气,形成一个“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彻底改变乡村道路建设状况的喜人局面。

2、领导力量要加强。

为了切实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步伐,县政府已制定下发了《xx县通村公路建设实施方案》,排出了时间表。总的.原则是统一组织,分级负责,保证质量,限期完成。各乡镇要按照县上的总体要求,制定本乡镇乡村社道路三年规划,细化量化任务,落实到村组,落实到人头。要推行目标责任管理,把乡村道路建设纳入乡镇年终考核内容。在培育典型上要有乡村道路建设的内容。要推行一把手负责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线(片)、一般干部包段(块)、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包农户和定任务、定时间、定进度、定质量”的“四包四定”要求,确保乡村道路建设顺利实施。交通、计划、国土、水务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工作力度,具体抓好乡村道路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安排、督查指导和检查验收,确保取得实效。在组织实施建设的过程中,可采取先易后难,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的办法,先修建那些工程难度小,技术标准低的项目和路段,并以此全面推开。

3、工程质量要提升。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工程质量牢牢抓在手上,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要严把三关。

一是严把规划设计关。交通、建设、国土等部门要抽调强有力的工程技术人员,配合乡镇搞好道路规划,坚持道路与山、水、林、田综合治理,确定最佳方案,全力做好测设、放线和施工技术指导工作。新修和整修道路要做到大弯就势,小弯取直,路面平整,边沟敞通,塌陷回填,铺砂匀称。

二要严把施工管理关。要按照乡村包劳力组织、交通部门包技术指导的原则,广泛发动群众,选派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监督员、质检员,现场督促,蹲点包村,严格按设计标准规范施工,拉足备好养护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工程技术及工作人员要跟班作业,现场指导,把工作做深做细。

三要严把竣工验收关。每一条路段建成后,交通部门要按照工程设计标准进行验收,查漏补缺,进行完善,县上将统一组织人员,逐乡镇、逐路段进行验收,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要坚决返工,直至达到设计标准要求;对因责任不明确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要逐级追究责任。

4、维修管护要经常。

要牢固树立乡村道路三分建,七分管的思想,坚决杜绝一年修、二年垮、三年成了平塌塌的现象,努力做到建、养、管并重。要以提高现有乡村道路使用效益、延长公路使用年限和保持道路完好畅通为重点,积极探索乡村道路养护的长效机制。路修好以后,关键是养护,在乡村道路管护上要采取划段包干和组织群众定期集中整修(每年至少四次)与确定专人经常管护相结合的办法来抓,村社管护人员的报酬要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和承担义务工的有关规定来解决,有条件的乡镇、村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管护人员报酬补贴。

总之,必须形成定期整修、经常管护的长效机制。交通部门要认真调研,借鉴外地经验,提出一个乡村道路的管护办法。县上对乡村道路建设力度大,管护措施落得实,路况保持好的乡镇和村,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奖励。对建设力度不大,管护措施不力,完不成年度目标任务的乡镇,要进行严肃处理。

同志们,全县乡村道路建设的目标已经明确,任务十分艰巨,希望大家抱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全县乡村道路状况有一个大的改观,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进一步夯实农民增收基础,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

乡村道路维修申请报告 篇6

xx庄自然村位于阜阳市县颍泉区行流镇大周行政村南部,023县道邵苏段南侧400米,全村46户,230口人。村前有良田基地260余亩,土地肥沃、平整,已被列入阜阳市黄淮海经济开发区建设计划之内,村前与基地相邻原有一条宽4米长330米的东西路,道路直达村中心小学。但该路坎坷不平,路基低洼,每逢雨雪天气,道路处处积水成池,泥泞不堪,一直处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态。严重影农作物的播种与收割,制约着农资、货物运输,孩子们上学只能深一脚浅一脚的踏着泥浆往前蹃,一不小心就会摔得满身是泥。多年来,人民期盼能修一条生产生活用的公路,未能如愿。

现在,我村被列入黄淮海经济开发计划之内,百姓又对修路之事翘首企盼,企盼各级领导借此“东风”,为我村修一条农田增产增收,百姓出行方便,孩子上学放心的平安路! 特此申请!

申请人:yjbys

关于乡村道路的法律法规 篇7

1 存在的问题及隐患

1)违章载人现象时有发生。在一些不通车或者发车频次较低的农村,农民出行时都把安全性较差的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作为乘坐工具,甚至还有拖拉机携带水泥搅拌机并且搭载灌浆工人上路行驶的现象,少则十多人,多则二十几人,极易发生群死群伤安全事故。

2)超载行驶。机手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而不顾安全,擅自对拖拉机进行改装,如加高加宽车厢、更换轮胎,将额定载重量1吨以下的拖拉机增加载重达2至3吨,有的甚至增加到5至6吨,使拖拉机严重超载运行。

3)安全责任意识不强,无证驾驶的现象经常发生。乡村农民群众安全责任意识淡薄,不了解道路交通法和农机安全管理条例,对拖拉机须持证驾驶的法规认识不清,认为参加培训既耽误时间又浪费金钱,只要不上国道、省道行驶就没关系。行车随意性大,常常1人买了拖拉机,亲戚朋友有证无证随便开。

4)拖拉机超年限使用。目前在乡村道路上行驶的拖拉机相当一部分的使用年限过长,技术状态达不到安全要求,有的甚至达到或超过了报废年限,增加了事故隐患。

5)乡村道路安全设施和交通标志少。乡村道路建设步伐虽然不断加快,行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路窄弯多、安全设施和交通标志少的问题,有的危险路段甚至无交通标志。同时,有的村民安全意识差,在村道沿线乱堆乱放,违章摆摊设点,甚至把农作物晒到路面上,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

6)基层农机监理机构不健全。有的乡镇尚未建立专门机构,有的未配备专职人员,有的未建立工作体系;监理人员极少,人员严重不足制约着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

2 拖拉机安全行驶管理的对策

1)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机安全意识。要建立健全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健全县、镇、村三级宣传教育网络。加大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力度,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和形式,利用广播、有线电视等载体,全方位、多渠道地宣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组织广大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学习农机安全作业常识、农机安全操作技术。全面普及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安全知识,做到家喻户晓,营造良好的农机安全宣传氛围,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农机事故防范意识。

2)加强农机行政执法力度,开展乡村道路交通整治。“黑车非驾”是造成当前乡村道路安全问题突出的主要的原因之一。一是要结合实际,组织基层农机监理人员深入农村不间断地开展农机安全大检查活动,对无牌行驶和无证驾驶进行全面清理,提高农机的牌证核发率和年检审率,改善农机安全环境,从源头上消除安全事故隐患;二是要深入开展以“黑车非驾”为重点的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查处乡村道路上拖拉机无牌无证和报废车上路驾驶、违章载人、严重超载、擅自改拼装、酒后驾车等违法行为,不断规范乡村道路的行车秩序;三是要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乡村道路整治活动,重点要整治乡村道路两侧乱堆乱放、占道摆摊设点等影响道路安全畅通运行的现象,不断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运行环境。

3)认真执行拖拉机报废制度。对超年限行驶的拖拉机实行报废,但不能简单收牌、收证了事,各级政府应对进行农田作业的拖拉机适当增加补贴的比例,以鼓励农民群众自觉报废旧机,购买新机。

4)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改善乡村道路通行条件。弯多路窄是乡村道路的特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强乡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的建设,乡村道路要加强日常养护力度,对一些经常失修的道路要拨出一定资金及时维修,尽可能改善道路通行条件,该降坡要降坡,该加宽要加宽,在山高危险地段和急弯地段要设立交通标志牌和安全防护栏,最大限度地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5)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健全农机监理机构。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借助党委、政府力量推动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向党委、政府有关领导汇报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及时通报相邻市、县乡村道路发生的农机事故,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取得他们的支持;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达标考核的内容,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时,合理配置交通、通讯、监测、农机事故勘查等装备,从人力、物力上为农机监理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张朝国.加强南江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四川农机, 2010 (1) :26

上一篇: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如何分段计算下一篇:建安公司工程质量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