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概论》期末学习提纲

2024-09-11

2018春《概论》期末学习提纲(精选3篇)

2018春《概论》期末学习提纲 篇1

2017-201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期末学习提纲

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与运用部分: 第一部分2018版新教材下半部分

第二部分2015修订版教材在新教材被保留部分 要求学习与研读并领会其精华部分:

1、党的十九大报告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

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4日)

一、名词解释:

1、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体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2、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3、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4、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5、生态文明建设 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6、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就是形成精干、联合、多能、高效的信息化军事力量体系,重点是优化作战力量结构,建设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武警部队,促进各军兵种力量协调发展。

7、新型国际关系

新型国际关系,“新”在合作共赢。强调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积极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摒弃赢者通吃的旧思维。

8、“一带一路”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习近平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所提出的宏伟构想和中国方案。

9、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论述题:

1、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及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依据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髙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第三,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平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

第一,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第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第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第四,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第五,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振兴,也会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共创世界美好的未来。

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5、如何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第一,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

第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三,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四,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做好统战工作。

6、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采取哪些措施

党的十九大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赢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胜利。第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第二,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第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第四,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7、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实现路径,我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方向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第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把两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结合在一起,通过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通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第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8、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应着重做好哪几方面 第一,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第二,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第三,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第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9、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第一,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第二,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第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第四,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 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第五,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10、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第二,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第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第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五,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注意那几个方面?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2、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注意那几个方面? 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 实现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 坚持绿色发展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13、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在这种情况下,确保改革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前进就越发重要。

14、如何实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相结合?

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一方面发挥好法律的规范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15、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 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全党同志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16、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军队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权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这准确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唯一的独立的领导,是直接领导、直接指挥,是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在内的全面领导,涵盖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建设各个领域,贯穿于完成各项任务的全过程。

17、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如何把党指挥枪的原则落到实处?

第一,不折不扣落实好党领导军队的一整套制度。第二,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军队好干部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增强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准确性、公信度,确保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第三,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大从严治党、从严治军力度,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防止和反对政治上的自由主义,确保全军官兵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

1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起点、逻辑起点、价值起点,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理论上实现了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充分彰显了科学 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是当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形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系统阐述了民族复兴的深刻内涵、历史方位、实现路径和战略步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标注了正确方向,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也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图景。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洞察时代风云,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回答了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文明思想宝库增添了绚丽夺目的瑰宝。

19、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应采取哪些措施?

第一,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深化双向投资合作。“引进来和走出去”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坚持两者并重,进一步挖掘双向投资潜力,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为开放性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继续稳步扩大对外投资,鼓励沿线国家来华投资,营造投资合作良好环境,促进贸易双向平衡。

第二,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充分尊重各国差异,共同探讨符合各国国情的合作模式;深度对接有关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不断增强各参与方的获得感,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第三,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主要是加强技术创新合作、理论创新交流互鉴、创新人才资源交流合作。

第四,把“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20、正确理解“‘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首先,“一带一路”是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的“中国方案”。中国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由沿线国家共同推动,共同受益,这是一项促进各国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各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其三,“一带一路”为世界描绘出一幅共同发展的路线图。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成为提振世界经济信心、促进全球发展的动力源之一。

因此,“一带一路”非但不是中国的“独角戏”,更是超出传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范畴,具备了全球意义。它推动构建开放、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已经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相连。

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2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第一,这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所决定的。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植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正确方向。

第二,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的宝贵成果,取得这一成果最根本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推动者、引领者,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的实践逻辑所决定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领导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现在我们踏上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步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就要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创建的。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党的领导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保持党和国家活力方面的优势;党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代 表,有利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的优势;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面的优势;党能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方面的优势;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力量,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方面的优势。

第三,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独特的自身优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理论优势;坚定崇高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的政治优势;遵循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严密组织体系、严格组织生活、严明组织纪律,使党成为统一整体的组织优势;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党,以自身优势引领和锻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有效发挥。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 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 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培育文明新风尚。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第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党员干部要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还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的心田中生根发芽。

第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光荣历史的见证,渗透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尚道德和优良品质,包含了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价值目标的精神形态,要大力予以传承和弘扬。

第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必须发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

24、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家园,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要求,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更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第一,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必须在全社会、全领域、全过程都加强节约,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通过狠抓节能减排降低消耗、狠抓水资源节约利用、狠抓矿产资源节约利用、狠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资源节约。

第二,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环保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第三,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进,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积极发展节能产业,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矿产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壮大可再生能源规模。绝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要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之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尽可能集中集约利用国土空间,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8年5月4日)

习近平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在德国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早在中学时代,他就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志向。大学时代,马克思广泛钻研哲学、历史学、法学等知识,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在《莱茵报》工作期间,马克思犀利抨击普鲁士政府的专制统治,维护人民权利。1843年移居巴黎后,马克思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合中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恩格斯说,《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1848年,席卷欧洲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马克思积极投入并指导这场革命斗争。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深刻总结革命教训,力求通过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1867年问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晚年,马克思依然密切关注世界发展新趋势和工人运动新情况,努力从更宏大的视野思考人类社会发展问题。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 克思一生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辛、贫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成就了伟大人生。

——马克思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曾经写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为创立科学理论体系,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最终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他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不仅深入了解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知识,而且深入了解和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努力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养料。马克思毕生忘我工作,经常每天工作16个小时。马克思在给友人的信中谈到,为了《资本论》的写作,“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即使在多病的晚年,马克思仍然不断迈向新的科学领域和目标,写下了数量庞大的历史学、人类学、数学等学科笔记。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恩格斯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马克思毕生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解放而奋斗。为了改变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马克思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他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热情支持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满腔热情、百折不挠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发展。

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友谊长达40年。正如列宁所说:“古老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但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马克思无私资助革命事业,即使在自己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尽最大努力帮助革命战友。马克思和妻子燕妮患难与共,谱写了理想和爱情的命运交响曲。

同志们!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主要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构成。这三大组成部分分别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 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然而,最终升华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马克思说:“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马克思的科学研究,就像列宁所说的那样,“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马克思提出科学社会主义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早已存在,他们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感,对理想社会有很多美好的设想,但由于没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因而也就难以真正对社会发展发生作用。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因此,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同志们!

《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马克思亲自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第一国际”等国际工人组织相继创立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极大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尽管世界社会主义在发展中也会出现曲折,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进入20世纪后,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和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大批获得独立和解放的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彻底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世界各民族平等交往、共同发展展现出光明前景。

今天,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同志们!

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着坚船利炮野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

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引起了马克思高度关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马克思撰写了十几篇关于中国的通讯,向世界揭露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真相,为中国人民伸张正义。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科学预见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出现,甚至为他们心中的新中国取了靓丽的名字——“中华共和国”。

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 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

在这个历史大潮中,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个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一个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实践还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可以告慰马克思的是,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正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

同志们!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马克思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恩格斯坚信,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马克思坚信历史潮流奔腾向前,只要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共产主义理想就一定能够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一步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我们要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像马克思那样,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让人民获得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70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我国快 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工人阶级一旦取得统治权,就不能继续运用旧的国家机器来进行管理”,必须“以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来代替”。国家机关必须由社会主人变为社会公仆,接受人民监督。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加切实、更有成效地实施人民民主。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人们生产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思想文化建设虽然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破除,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我们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恩格斯结合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资本论》等著作中提出的一系列主张,阐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应该“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马克思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如肥沃的土地、鱼产丰富的江河湖海 等,而且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这个预言,现在已经成为现实,历史和现实日益证明这个预言的科学价值。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而是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共产党要“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永远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同志们!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1938年,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

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

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

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加自觉、更加刻苦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更好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恩格斯还指出,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我说过,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 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同志们!

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

恩格斯说:“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8年5月2日)

习近平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有机会同大家一起座谈,感到非常高兴。再过两天,就是五四青年节,也是北大建校120周年校庆日。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北大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向全国各族青年,向全国青年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近年来,北大继承光荣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成果丰硕,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突出,学校发展思路清晰,办学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令人欣慰。

五四运动源于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始终激励着北大师生同人民一起开拓、同祖国一起奋进。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北大师生应该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是划时代的。

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发展的战略安排,这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我说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我记得,1981年北大学子在燕园一起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今天我们仍然要叫响这个口号,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同学们、老师们!

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我们的今天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的明天需要青年人接着奋斗下去,一代接着一代不断前进。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借此机会,我想就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同各位同学和老师交流一下看法。

我先给一个明确答案,就是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前不久,我在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向全体代表讲过:“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我讲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种伟大精神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大学对青年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此,有3项基础性工作要抓好。

第一,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今中外,关于教育和办学,思想流派繁多,理论观点各异,但在教育必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所以,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世界人民心目中马克思至今依然是最伟大的思想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动家,正是在北大工作或学习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并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这是北大的骄傲,也是北大的光荣。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只要我们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有作为、有成效,我们的大学就能在世界上有地位、有话语权。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第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领域的优秀人才。这对我们 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样,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也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虑大学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人员构成、培训体系等。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由一个一个好老师组成的,也是由一个一个好老师带出来的。2014年教师节时我同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代表座谈时就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提出了4点要求,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我今天再强调一下。

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我们的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老师都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同时,也要看到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出现的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第三,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品德,又要有真才实学。学生在大学里学什么、能学到什么、学得怎么样,同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大学硬件条件都有很大改善,有的学校的硬件同世界一流大学比没有太大差别了,关键是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建设,可以借鉴国外有益做法,但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学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要下大气力组建交叉学科群和强有力的科技攻关团队,加强学科之间协同创新,加强对原创性、系统性、引领性研究的支持。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

同学们、老师们!

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衷心希望每一个青年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对广大青年来说,这是最大的人生际遇,也是最大的人生考验。

2014年我来北大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对广大青年提出了具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这4点要求。借此机会,我再给广大青年提几点希望。

一是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二是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可见,立志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说:“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更要继续传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三是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掘出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希望广大青年珍惜大好学习时光,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四是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 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永恒的道理。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广大青年要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我在长期工作中最深切的体会就是: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同学们、老师们!

辛弃疾在一首词中写道:“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我说过:“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2018春《概论》期末学习提纲 篇2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势”的前提合理性的是()。()1.0 分

A、概念上己方占优B、价值主体上己方占优C、价值观念上己方占优D、是否可以完胜对方 2辩论的最佳结果是()。()1.0 分 A、搏斗B、决胜C、顺从D、求和 3代ke章节及考试答案联系()。

A、QQ B、20932+ C、02559 D、以上都对 3在学习中,最重要的是:()。()1.0 分 A、发现B、求合C、效率D、知识

4以下哪一点不是“价值判断标准”的评判维度?()A、价值主体B、正交C、正趋D、正当 5西方逻辑可划分为归纳逻辑和()。()1.0 分

A、归类逻辑B、推理逻辑C、演绎逻辑D、释义逻辑

6假若将辩题中心比喻为跷跷板中心,将正反两方视为与中心等距的跷跷板,那么从客观上讲,辩题正反方应该是()。()1.0 分

A、等距的B、均等的C、均势的D、对等的

7价值主体的()需要坚守,否则就会使优势变成劣势。()1.0 分 A、重要性B、有效性C、突出性D、优先级

8立论框架分为概念、价值判断标准以及()三个层次。()1.0 分 A、主观臆断B、事实罗列C、逻辑论证D、逻辑严谨 9辩论中,对价值主体的定义越少,辩论越()。()0.0 分 A、耗费时间B、减少时间C、容易操控D、不易操控

10由于辩论双方对辩题的理解深度、准备程度不一致,而造成的一方辩论空间宽泛一方狭窄的现象可称为()。()1.0 分

A、对称战B、不对称战C、均等战D、平均战 11一组概念的类型包括嵌套关系和()。()1.0 分 A、上位关系B、下位关系C、关联关系D、衍生关系

12“网络反腐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属于以下哪类辩题。()()1.0 分 A、事实性辩题B、判断性辩题C、比较性辩题D、猜测性辩题 13假设可以极大地()对方强烈的观点。()1.0 分 A、强化B、弱化C、虚化D、合理化 14辩论的最终价值体现是:()。()1.0 分 A、口才B、争胜C、求和D、谋利

15淳于髡对孟子关于“男女授受不亲”的反驳,采用了以下哪种手段。()()1.0 分 A、或B、假C、援D、效

16面对对方的论点、论据,我方可采用两种技术处理:抢过来,化为己用和()。()1.0 分 A、忽视B、逃避C、使有效D、使无效

17辩论中,4号同学坚持投给1号,造成平局,可能是由于()的原因。()1.0 分 A、判断正确B、角色同一C、价值消失D、价值失真

18进行头脑风暴时,应注重理性、思维抽身而出以及()。()1.0 分 A、谦虚B、团结C、互助D、公正

19辩论中,坚持或者反对某种观点,可以从哪一点切入?()()1.0 分 A、从概念下手B、从行为下手C、从人员下手D、从意义下手 20辩论中要选择最直接、最简洁、最易被操作以及()的立足点。()1.0 分 A、最有价值B、理论性强C、立论深刻D、操作性强 21辩论中,以下哪种行为是可取的。()()1.0 分

A、偷换概念B、篡改价值观C、更换战场D、符合逻辑的立论 22在“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的辩论中,“人性本恶”重在以()取胜。()1.0 分 A、对“恶”的模糊界定B、对“恶”的明确界定C、对“本”的模糊界定D、对“本”的明确界定

23逻辑是指事物之间的普遍()。()1.0 分 A、联系B、存在C、意义D、价值

24有效提问,有利于辩论的“目标明确”和()。()1.0 分

A、价值升华B、价值对抗C、运动变化不合理D、运动变化的合理 25“壕梁之辩”与下列哪位人物密切相关。()()1.0 分 A、庄子B、荀子C、墨子D、孙子

26()与激进立论不同,它体现出从平淡到极致的过渡。()1.0 分 A、主动立论B、积极立论C、消极立论D、保守立论 27哪些问题是对方辩手必须回答的问题。()()1.0 分

A、我方视角中,价值主体与概念的映射关系。B、我方视角中,价值主体与概念的非映射关系。C、对方视角中,价值主体与概念的映射关系。D、对方视角中,价值主体与概念的非映射关系。

28为防止价值主体的转换要注意价值主体的优先级和()。()1.0 分

A、价值主体全称、特称的转换B、价值主体的全称C、价值主体的特称D、价值主体全称、特称的一致

29以下关于“逻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A、逻辑是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B、有西方和东方两大逻辑流派C、归纳逻辑是西方逻辑中的一种D、从已知推出未知是归纳逻辑

30辩论中,四位同学在首轮发言中,集体“装好人”,这反映出()。()1.0 分 A、角色感强B、角色感不强C、进入角色快D、了解角色

31战场是由若干核心概念、价值主体以及涉及的()构成的论辩空间。()1.0 分 A、认知领域B、创新意识C、价值命题D、理论倾向

32概念对抗需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三种,其中不包含以下哪个因素。()()1.0 分 A、底线B、概念的对抗性C、包容性D、交互性

3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势”在知识、案例中的应用。()()1.0 分 A、不对等强度B、运动变化C、客观理性的超越D、更好的内容回应 34下列不属于陈词与总结平衡的是()。()1.0 分

A、心态平衡B、破立平衡C、价值与事实平衡D、观念对错平衡

35面对对方无理论证,我方则表现的过于平淡和柔弱,这是()的表现。()1.0 分 A、均势B、不均势C、不平衡D、平衡

36在辩论教育公平时,以下哪个因素可以暂且不给予考虑。()()1.0 分 A、机会均等B、资源分配合理C、结果公平D、性别平等 37“援”的使用方式包括:双方各自引用和()两种。()1.0 分

A、完全排斥对方援引B、完全接受对方援引C、将对方援引化为己用D、完全忽视对方援引 38人们关于同性家庭收养的儿童是否有正常的社会生活这的不同看法,反映出()。()1.0 分 A、相同个体,相同价值B、相同个体,不同价值C、不同个体、相同价值D、不同个体、不同价值 39以下哪一点不属于使用“类比”的要求()。()1.0 分

A、要有信心B、判断类比是否恰当C、对类比进行限定或调整D、强行制造类比 40()意味着不是为了反驳而辩论,而是为了话题的核心内涵而辩论。()1.0 分 A、论证充分B、论证匮乏C、目标明确D、目标模糊 41辩论的最高层次是()。()1.0 分

A、完全的胜利B、辞藻的华丽C、诗意的栖息D、肉体的搏斗 42()相结合,利于在自由辩论中调换自己的战场。()1.0 分

A、保持完整和追求极致B、保持完整和处理问题C、控制边界和追求极致D、控制边界和保持完整

43如何才能对对方进行“更好内容”的回应?()()1.0 分

A、进行单向训练B、进行双向训练C、进行集中训练D、进行封闭训练

44辩论中运用对“势”的理解时,首先要求对“势”进行静态和动态的()。()1.0 分 A、归纳B、反思C、认知D、强化

45“因噎废食”体现了()逻辑,这种逻辑有利于直接、鲜明地表明复杂的观点。()1.0 分 A、推B、辟C、假D、援

46()属于自己的势,是辩论的内涵。()1.0 分

A、认知、引领、把握、创造B、认知、创造、引领、把握C、把握、认知、引领、创造D、认知、把握、引领、创造

47“顺序而为”技巧的应用应该遵循()的原则。()1.0 分

A、团队配合,避免单一辩手承担过多压力。B、论据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C、坚持同维竞争D、在一句话上争长短 48关于“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A、假使辩论内容充实B、假反映出人的知识积累和社会阅历C、假使辩论不着边界,失去意义D、假是辩论中一种重要的逻辑

49“车木也,乘车非乘木也;船木也,乘船非乘木也,盗人也,多盗非多人也”采用了哪种逻辑手法()。()1.0 分 A、援B、效C、侔D、辟 50 对抗的第三个层次是()。()1.0 分

A、价值观的同一B、价值观的相悖C、价值体系与逻辑的融合D、价值观的融合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1辩论不仅有利于比赛,同时能帮助人在现实生活中持中守正、懂得包容。()()1.0 分 2“本分而理”强调讨论具体事实、细节。()()1.0 分

3在攻守的平衡与总结陈词中,心态的平衡可以单纯通过心性的修炼达到。()()1.0 分 4在辩论中,应该调整心态,保持求胜心,摒弃求和。()()1.0 分 5纯粹的价值研究适合于学术研究,同样也适合辩论。()()1.0 分 6对方能轻易更改概念、更换价值主体的战场是辩者的主战场。()()1.0 分 7多读书、多积累是辩论的基本要求之一。()()1.0 分

8举出对方认可,但又和已知概念事实或者对方前提假设不一致的事例是可用的论辩技巧。()1.0 分

9语言是逻辑的常用表现形式。()()1.0 分

10辩论是发现矛盾、分析矛盾、提出矛盾解决办法的过程。()()1.0 分

11“用复杂的比简单的,不能用简单的比复杂的”是辩论中运用类比的不二法则。()()1.0 分

12攻防转变的核心在于“求和”。()()1.0 分

13辩论中,论辩的主要内容应该是辩题所涵盖的各类价值观。()()1.0 分

14悖论是一无是处的,它不能通过逻辑的方式发现与逻辑相悖的地方,进而帮助完善科学。()()1.0 分

15立论的边界是全方位的,它要求在意义概念内讨论相关主体的价值观念。()1.0 分 16在破的过程中应尽己方最大的努力,全面证明对方是错的。()()1.0 分 17辩论需要知行合一,这就要求价值观、逻辑、知识及事例表里合一。()1.0 分 18辩论需要辩手能说、会写,同时具有广博的阅读量以及强大的记忆力。()()1.0 分 19“援”是为了让自己在表达过程中获得价值观的共鸣。()()1.0 分 20逻辑对于突破思维定势,深刻认识事物有着积极作用。()()1.0 分 21对抗的内涵是“求和”。()1.0 分

22要对论辩的范围、过程进行精准的控制,不能盲目泛化概念。()()1.0 分

23价值主体是指在存在冲突和博弈的价值空间里,具有可以独立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体。()()1.0 分

24在辩论中,为了走出认知的禁锢,认识正反方的本质,常常需要追求“极致”。()1.0 分 25预设前提是指问题在回答之前就已经陷入了预定的概念空间或价值空间。()()1.0 分 26任何问题都在语境中存在,在话题空间中存在,当跳出话题空间去评判时,就可能产生偏颇。()()1.0 分

27逻辑论证不能构成主要论证战场体系。()()1.0 分 28一个强大的辩论思维是排斥对方,而不是吸收对方。()()1.0 分 29定势的消极意义是能够让人缩短思维到行动的距离。()()1.0 分 30对抗的结果是价值观的趋同、价值体系和逻辑的融合。()()1.0 分 31对概念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是进一步论辩的基础。()()1.0 分

32辩论不是在求合中,凝聚外在观众个体,形成更大群体价值共鸣的游戏,而是坚守自己的游戏。()1.0 分

33在辩论过程中,辩论双方应该观点鲜明、针锋相对。()()1.0 分 34辩论的目的不是单纯获得某种胜利,而是让更多人认知辩题背后的深刻内涵。()()1.0 分 35战场可以形成体系,因为概念是可以一层一层形成体系的。()()1.0 分 36“或”的逻辑虽然简单、直接,却可以弱化对方概念、价值主体和价值观。()()1.0 分 37绝不随意接受对手的定义是辩手的良好习惯之一。()()1.0 分 38 学习过程强调的是创造而不是模仿,特别是思维创造。()()1.0 分

39立论的深度、广度取决于看到的概念的层数。()()1.0 分 40辩手的气质与风度与其选择的立场息息相关。()1.0 分 41在辩论中,论据之间应该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1.0 分 42 用对方概念作为本方概念的基石,是最高包容性的对抗。()()1.0 分

43概念、价值主体以及二者关系对辩论思路和内容具有影响。()()1.0 分 44对于对方不予理会的立论依据,我方应该主动放弃。()1.0 分

45辩论准备时,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罗列各种可能,然后找出适合本方的立论。()1.0 分 46信息的碎片化会容易让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产生严重偏差。()()1.0 分 47起点认知时的广度和深刻程度决定了最后创造的可能。()()1.0 分 48机会均等是公平的全部内涵。()()1.0 分

49“推”是用对方所不赞同的命题,反推对方所赞同的命题,以此来造成对方论点的矛盾。()1.0 分

2018春《概论》期末学习提纲 篇3

一、单项选择题

1.某社区老年服务中心的五位工作人员组成一个小组,讨论如何满足本地独居老人的需要。小组成员认为,老人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生活不能自理、家庭不和、孤独寂寞等。针对这些问题,小组成员建议通过开办老年日常照顾中心、开展社区家族生活教育、组织兴趣小组等服务加以解决,由于资源有限,该中心只能提供其中两项服务。为此,小组成员下一步应当(c)。

A.评估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B.设计评估方案

C.选择可行的服务方案

D.制定工作时间表

2.关于社会服务机构目标确定过程排序正确的是(b)。

①明确机构自身的愿景与价值观 ②进行内外部环境与条件分析 ③提出总体目标方案④目标具体化 ⑤评估各个方案并确定可行满意方案

A.③④②①⑤

B.②①③⑤④

C.②①④③⑤

D.②①③④⑤

3.社会服务机构计划编制的过程中,在确定最后方案之后要进行(c)

A.方案的修订

B.预测每种可行方案的效果

C.制定具体且详细的行动方案

D.评估机构的资源

4.某儿童福利机构在策划“六一”儿童节的活动方案中制订了总目标和影响性目标,并细化为各项服务目标。社会工作者在确定上述服务目标的优先次序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c)。

A.机构的发展目标

B.机构的服务对象

C.机构的可用资源

D.机构的社会影响

5.小张和小李在同一中心工作,但小张来自东部城市,小李则来自西部农村,在一次项目实施的对象选择上他们争吵了起来,小张坚持救助城市中的流浪乞讨人员,但小李认为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更为根本。此时小李和小张遇到了哪种沟通障碍(a)

A.个体障碍

B.环境障碍

C.媒介障碍

D.语义障碍

6.以下不属于社会工作行政领导特征的是(c)。

A.领导者较少使用职位权力

B.领导者较多运用指导、诱导的方式来影响下属

C.领导者在目标设定、价值塑造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作用不明显

D.领导者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善于“四处化缘”,开拓发展空间

7.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密切关系,阿尔德弗尔提出的成长需要与马斯洛提出的(d)比较接近。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8.某国家级贫困县的一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采用SWOT分析法制订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规划。下列属于SWOT分析法中“O”的是(d)。

A.该机构已积累了三年的服务经验

B.当地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资源不足

C.县领导班子对土地开发非常积极

D.国家出台了引导人才服务新农村系列政策

9.以下哪类人员不属于社会工作督导的对象(d)。

A.新进入社会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

B.社会服务机构的非正式人员,主要是志愿者

C.社会服务机构实习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

D.服务年限长、经验丰富的资深社会工作者

10.既是社会服务评估的主体,又是评估对象的是(b)。

A.社会工作者

B.社会服务机构

C.服务对象

D.相关利益者

11.以下哪项内容不属于社会工作行政过程中的伦理问题(c)。

A.角色定位问题

B.资源分配问题

C.专业技术问题

D.法律矛盾问题

12.建立在决策者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主要依据机构决策者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比较容易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决策是(b)。

A.直觉决策

B.判断决策

C.协商决策

D.问题解决决策

13.与机构的管理部门制定目标的职责密切相关的计划类型是(a)。

A.长期计划

B.中期计划

C.计划

D.短期计划

14.以下关于授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授权就是要在征得被授权人同意的前提下可以指派各种任务

B.授予权力是通过授予下属或员工一定的职权来完成任务

C.对所授权力要进行明确的限制,强调所授权力仅限于从事某一特定任务

D.授权任务是指派下属或员工完成多项任务

15.沟通方式上更加依赖于个人的关系网络和互动行为的是(b)。

A.正式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上行沟通

D.下行沟通

16.某市民政局邀请一批外省市社会工作督导与本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签订督导合作协议。协议约定,督导内容主要是针对特定服务群体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方法与技巧。根据这一约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应优先向(d)考虑提供督导服务。

A.机构的骨干志愿者

B.机构的主要管理人员

C.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者

D.新入职的社会工作者

17.关于志愿者的身份因素表述不正确的是(d)。

A.志愿者根据自由的意愿选择服务项目

B.志愿者不计金钱财物的筹赏

C.志愿者以具体的行动参与、投入社会服务中

D.志愿者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

18.某社会服务机构与当地政府的扶贫办合作,扶贫办每年将扶贫专项基金的一部分交由中心用于农民工培训,此种筹资方式属于(a)。

A.政府资助

B.捐赠款物

C.服务收费

D.利息收入

19.社会工作者朱某设计了一个服务方案,并希望通过关注服务对象人数的变化,主要工作项目的完成情况,资源使用情况,经费开支情况以及项目工作进度情况等内容对方案进行评估。这种评估方法属于(b)。

A.目标评估

B.过程评估

C.效果评估

D.个别评估

20.社会工作者老潘打算在社区成立一支居民志愿者队伍,为社区的独居老人提供结对服务。在发展和组织志愿者时,老潘应该(c)。

A.仅招募那些主动报名参加的居民

B.要求志愿者服从社区结对的安排

C.经常与志愿者进行非正式的交流

D.由志愿者来确定服务目标和方向

2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个体决策的缺陷(c)。

A.信息欠完整、全面

B.缺乏足够的替代方案

C.责任模糊

D.可接受程度低

22.组织由上而下分成若干层级,各层级中每一个部门地位相等或权责相符,层级间只有直线和垂直关系,这类组织类型属于(c)。

A.单一型组织结构

B.直线参谋式组织结构

C.直线式组织结构

D.混合式组织结构

23.以下沟通方式中,能够起到“上情下达”的沟通方式是(b)。

A.正式沟通

B.下行沟通

C.上行沟通

D.非正式沟通

24.社区居委会王主任将社区运动会的计划贴到了社区公告栏内,但5天过去了,却只有两三个老人前来咨询,王主任为此感到困扰,此时王主任遇到了哪种沟通障碍(c)。

A.个体障碍

B.环境障碍

C.媒介障碍

D.语义障碍

25.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五级层次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a)。

①安全需要②爱与归属的需要③生理需要④自我实现的需要⑤尊重的需要

A.③①②⑤④

B.③②①⑤④

C.③④②①⑤

D.③①②④⑤

26.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通过资助服务、利益表达和社会倡导,帮助青少年提高能力,改善青少年成长环境“为使命,倡导“社会责任、创造进取、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价值观,曾发起和实施了社会参与广泛、富有影响的“希望工程”。该组织属于(c)

A.政府部门

B.群团组织

C.社会服务类民间组织

D.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

27.某社会工作者小胡设计了一个题为“快乐游戏"的活动方案,目的是通过游戏促进贫困家庭孩子进行情绪管理和建立自信心。小胡将活动方案交给了担任某公司经理的表哥,希望他的企业能捐款,帮助购买一些游戏道具。这种筹资方式属于(c)。

A.项目申请

B.电话劝募

C.私人恳请

D.特别事件筹款

28.以下不属于企业捐款动机的是(d)。

A.市场营销

B.开展公共关系

C.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D.使命使然

29.某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发现有些员工不关心机构发展。为提高员工积极性,促进上下级的沟通下列激励措施中,机构管理者应首选的是(d)。

A.轮换工作岗位

B.扩展工作内容

C.设计职位内容

D.促进员工参与决策

30.某社会服务机构领导王主任,通过宣传、劝告、启发、诱导等手段,使员工理解、接受并贯彻自己在服务方面的意志,此种领导方式属于(b)。

A.命令式领导方式

B.说服式领导方式

C.激励式领导方式

D.示范式领导方式

30.社会工作者小天在机构的团队合作中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名社工其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并立志将社工助人自助的精神传递给更多志愿者,小天采用的激励方式属于(a)。

A.内在过程激励

B.外在激励

C.目标内化激励

D.工具激励

32.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说法正确的是(c)。

A.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由高到低分成五级

B.生理层次处于最底层,自我实现需要处于最高级

C.人们只有满足了底层的需要,才会追求上一层的需要

D.人们可以同时拥有几种需要,需求的满足可以跃层

33.某机构 2011 年经费预算中,老年人服务项目为 50 万元,占机构预算总额的10%,实际支出 55 万元。2012 年,鉴于老人需求日益多元化,机构计划拓展老人服务内容,在上预算的基础上增加 20%,将老人服务项目预算定为 60 万元。本案例采用的财务预算方法属于(b)。

A.单项预算法

B.方案预算法

C.零基预算法

D.功能预算法

34.计划是确定机构在未来一年时间内要实现的目标和完成的工作,其制定者通常是社会服务机构的(b)。

A.基层管理者及一线员工

B.中低层管理者

C.高层和中层管理者

D.高层管理者

二、多选题

1.许多社会服务机构都有明确的使命。使命的特点一般包括(abd)。

A.使命的内容反映机构的意图和价值观

B.使命应成为机构所有活动的依据

C.使命属于机构的中期规划

D.使命体现了机构在社会上的定位

E.使命规定了目标实现的具体期限

2.以下属于社会工作行政领导特征的是(abcd)。

A.领导者较少使用职位权力

B.领导者较多运用指导、诱导的方式来影响下属

C.领导者在目标设定、价值塑造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作用突出

D.领导者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善于“四处化缘”,开拓发展空间

E.领导者可以使用自身权力达成自己的愿望

3.以下哪类人员不属于社会工作督导的对象(cd)。

A.新进入社会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

B.社会服务机构的非正式人员,主要是志愿者

C.经验丰富的资深社会工作者

D.服务年限长的资深社会工作者

E.社会服务机构实习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

4.以下属于社会服务评估对象的是(ac)。

A.相关上级

B.社会服务机构

C.服务对象

D.社会服务项目

E.社会工作者

5.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说法正确的是(bc)。

A.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由高到低分成五级

B.生理层次处于最底层,自我实现需要处于最高级

C.人们只有满足了底层的需要,才会追求上一层的需要

D.人们可以同时拥有多种需要,需要可以多重满足

E.人们各种需求的满足可以跃层获得

6.不同的社会服务机构会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类型,以下属于社会服务机构的一般组织结构类型的是(ac)

A.直线式组织结构

B.跨专业团队组织结构

C.直线参谋式组织结构

D.混合型组织结构

E.问题解决型团队组织结构

7.以下属于企业捐款动机的是(abce)。

A.市场营销

B.开展公共关系

C.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D.使命使然

E.税法策略

8.以下关于授权的表述正确的是(bcd)。

A.授权就是要在征得被授权人同意的前提下可以指派各种任务

B.授予权力是通过授予下属或员工一定的职权来完成任务

C.对所授权力要进行明确的限制,强调所授权力仅限于从事某一特定任务

D.授权任务是指派下属或员工完成多项任务

E.授权是上级主管将职权移交给下属的过程

9.关于志愿者的身份因素表述正确的是(acde)。

A.志愿者根据自由的意愿选择服务项目

B.志愿者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

C.志愿者以具体的行动参与、投入社会服务中

D.志愿者不计金钱财物的筹赏

E.志愿者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

10.以下关于社会工作行政的论述,表述正确的是(abce)。

A.社会工作行政是一种间接的社会工作方法

B.社会工作行政是一种宏观的社会工作方法

C.社会工作行政是最晚被纳入社会工作方法体系中的专业方法

D.社会工作行政是一种技术性最高的社会工作方法

E.社会工作行政是在社会服务机构开展的社会工作

11.作为爱心老年公寓的管理者小张,他在沟通方面扮演着(abcd)等重要角色。

A.上情下达

B.下情上达

C.与同事协调

D.向公众交代

E.对自己负责

12.某社会服务机构在选择有效解决问题的最可行方案时选用“可行性方案模型”来筛选,该模型筛选的原则主要有(bde)

A.综合性

B.可行性

C.收益性

D.公平

E.效率

13.影响社会服务机构使命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bce)。

(A.督导

B.利益相关者

C.服务对象

D.管理层

E.资助者

14.在社会工作行政中,面临伦理问题时坚持的基本原则有(bcd)。

A.促进正义

B.保护生命

C.最小伤害

D.平等和差别平等

E.保留地公开信息

15.社会服务机构中,志愿者与机构正式聘用的员工相比有较大不同,主要表现在abd)等方面。A.工作动机

B.管理方式

C.服务对象

D.服务时间

E.对机构的认同

16.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服务机构正式沟通方式的有(ab)。A.定期召开会议

B.设立机构公告栏

C.为成员庆祝生日

D.定期工作聚餐

E.成立工作小组

17.社会服务评估中,评估者在实施阶段的任务是将前一阶段制订的评估计划付诸实施,主要工作包括(acd)。

A.进入现场

B.明确评估问题

C.收集资料

D.分析资料

E.签订评估协议

18.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负责人刘老师计划与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合作,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会适应能力训练。为此,他让项目团队分别设计几套方案,并根据“可行性方案模型”遴选一套最好的方案与学校讨论。根据该模型的“筛选标准”,刘老师除了要考虑重要性、公平、附加效果外,还应考虑(bcd)。

A.机构使命

B.效能

C.可行性

D.效率

E.合作伙伴偏好 为了有效控制财务资源,维持机构收支平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应采取的财务控制措施有(cde)。

A.聘请注册会计师核定财政报告

B.指派董事会或理事会审核财政报告

C.制作每个月的财政收支报告

D.记录每个项目每月的总收支情况

E.邀请机构长期志愿者审核财政报告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行政

指社会服务机构为达成使命,将政策转化为具体社会服务的一系列程序,它包含了从目标预设到结果实现的动态的、可持续的行政过程和管理方法。

2.社会服务机构

是指由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兴办的,通过社会福利从业人员,为特定的、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提供专门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福利组织。

3.志愿者

这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的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不受私人利益的驱使、不受法律的强制,而是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事公益事业,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或人群

4.目标管理

由企业最高层领导制定一定时期内整个企业期望达到的总目标,然后由各部门和全体职工根据总目标的要求,制定各自的分目标,并积极主动地设法实现这些目标的管理方法

5.横向沟通

横向沟通是指机构中具有对等地位、不具有属关系的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6.激励

激励是一种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活动及,从而激发、指引和维持他人行为已达成某种目的的过程

7.正式沟通

正是沟通是行政沟通的主要方式,一般是指组织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依据组织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来进行。

8.社会工作督导

是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它是由机构内资深的工作者,对机构内新进入的工作人员、一线初级社会工作者、实习学生及志愿者,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的监督、指导、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与技术,以增进其专业技巧,进而促进他们成长并确保服务质量的活动

9.非正式沟通

非正是沟通是指正是沟通渠道之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方式,它不受组织规章制度的限制,比如同事之间的随意交谈、通过他人进行传话等

10.ERG理论

ERG理论是生存、相互关系、成长三核心需要理论的简称。因这三个英语单词的字头E、R、G而得名

11.SWOT分析

SWOT”分析是“把对机构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结合在一起,以便发现机构重要的战略机遇。

12.社会服务机构行政计划

社会服务机构行政计划的含义与价值 社会服务机构行政计划是指社会服务机构确定行政 决策目标或社会服务目标,并评估其实现目标的最佳方 式的过程。

13.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战略管理等同于战略规划,它是指“对组织及其内外环境进行系统的战略思考,从而确定组织的宗旨和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积极而有步骤地推动其实施,并及时加以调整的一整套系统的方法和过程。

14.需求评估

需求评估(needs assessment)一个信息和分析的过程,其结果是对个体、机构、共同体或社会需求的确定

15.理事会

理事会,为协商、征求意见或讨论问题而召开的会议。经选举或任命构成或咨询机构或拥有一定权利的组织,四、简答题

1.简述社会服务机构计划的阻力与障碍。

2.简述社会服务机构行政领导的主要功能。

3.简述社会服务机构开展筹资的方法。

4.简述社会服务机构计划的价值及其作用。

5.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6.简述社会服务机构服务评估的类型。

7.简述社会服务机构方案选择中可行方案模型的选择原则。

8.简述社会服务机构资金的主要来源。

9.简述社会服务机构计划的编制过程。

10.简述社会服务机构督导的主要模式。

11.简述社会服务机构领导与管理有哪些区别?

12.简述社会工作督导的功能。

13.简述决策的不同类型。

14.简述社会服务评估中常见的评估问题。

15.简述斯基德莫尔有效沟通的五个元素。

(1)事实和情感。社会工作中的沟通通常包含了事实和情感两个元素。有关机构的事实和情感要清楚地表达出来,这样才会使员工意识到机构的改革、问题、计划、决议和活动。(2)沟通时间的长短。任何一种会议对于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时间至少有一个限定,这样沟通的效果比较好。(3)倾听。倾听表示的含义是主动倾听。倾听一种综合运用身体、情绪、智力寻求意义和理解的过程。(4)重复。重复强化理解和记忆,这对于有效沟通是必要的。(5)5C原则。5C原则分别是清楚、完整、简洁、具体和正确。

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近来,某社工服务中心主管老王发现本中心的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服务热情也较以前降低了很多,而且员工经常私底下讨论工资什么时候才能发放的事情,并且都很担心现在没有项目可做,中心还能不能正常的发放工资。老王通过了解中心的运作情况发现,机构自从春节以后就已经欠了员工一个半月的工资,项目资金迟迟不能到位也使得中心没有足够的经费开展服务,所以只能从员工的工资里预留一部分作为服务经费。

面对这种情况,机构主管老王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为什么机构会出现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难道因为政府的项目资金不到位就能够拖欠员工的工资?机构本应该做的预算起到了什么作用? 面对这些问题,老王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针对上面的案例,请帮助老王梳理清楚问题所在,并回答以下问题:

1.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经费除了政府的项目资金外,还有哪些资金来源?

2.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过程中要注重分析捐款者的捐款动机,请阐述个人的捐款动机。

3.如果你是机构的主管,会选择哪些方法为机构进行经费预算?(1)资金来源: 1)捐赠款物:捐赠款物指民间和社会公众的捐款和非现金收入。其中包括直接捐款和间接捐款。

2)服务收费:指社会服务机构要求服务对象直接支付的费用。

3)国际资助:国际资助的方式通常有项目支持、资金援助、低息或无息贷款、技术援助、能力建设服务、志愿者援助、国际交流等。

4)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是机构的存款所得的利息;投资收益是机构对外投资、交予专业机构运作保值增值等金融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本案例中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资助。(2)个人的捐款动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个人需要动机,建立自尊和自我肯定;2)希望得到别人肯定,建立社会形象;3)成为习惯;4)受外界影响,如受亲戚、朋友、同事的影响而捐款;5)利他动机。

(3)经费预算方法:

1)单一预算。以收入项和支持项列支的分项会计和渐进方式来编列未来预算。

2)弹性预算。将未来的收支预算值视为一个概率比分布,准备若干种方案。如果机构在组织状况不稳定的环境下运作,弹性预算则比较适用。

3)项目预算。项目预算是财务预算的子预算。一个项目对应一个子预算,整个预算就可以借助于子预算向每一个项目预算分配适当规模的财物和人力资源。4)零基预算。每期的预算必须先归零,从零开始考虑预算的增减。

5)递增预算。在上一实际支出的基础上,考虑员工薪金、通货膨胀等因素,结合新计划所需的资金,计算出下一的预算计划。

案例二

社会工作者小李毕业后在一老旧社区担任社区工作者,他发现其服务的社区基础设施老化陈旧,居民楼经常发生下水道堵塞、水压不足等问题。为了帮助居民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小李将这些问题一一列出,并将其反映给自己的主管领导—社区居委会主任老王,老王是一名老社区干部,其实在小李工作之前就曾经计划制定一个服务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经过居委会内部人员的多次讨论之后未果。

老王告诉小李在之前的讨论中,居委会成员给出了很多好建议,比如说居委会副主任认为这个问题跟基础设施有关系,应该向有关部门申请更新设备;计生干部认为这个问题跟居民自身素质有关系,应该加强宣传提升居民素质等等。但是最后究竟采取哪个建议时大家相持不下,所以事情就一直拖了下来。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社会工作行政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案例三

北京市某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扩大服务范围,从社区中招募了30位居民志愿者,开展面向社区独居老人的“电话问候”服务。为了保证志愿服务的顺利进行,社会工作者小林对志愿者进行了培训。培训过程中,小林发现大部分志愿者都有满腔热情,但对志愿服务的基本知识了解较少,且并不清楚志愿者的主要管理模式。针对此种情况,小林运用社会工作行政中志愿者管理的知识对其进行培训,帮助志愿者进一步认识志愿服务的意义,了解独居老人的特点,掌握与老人沟通的技巧。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社会工作行政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3.志愿者管理在社会服务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请阐述志愿者管理的主要步骤。

案例四

某青少年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小胡从事青少年服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她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贫困家庭的青少年。在工作中,小胡发现贫困家庭的青少年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自卑、胆怯、情绪低沉等。为帮助这些贫困家庭青少年更科学合理地进行情绪管理,建立自信心,小胡策划了一个题为“快乐游戏”的活动项目,希望通过游戏的方式达成以上目标。小胡将活动项目提交给中心主管后,得到了主管的高度认可,并积极协助其实施该项目。

“快乐游戏”的活动项目实施到现在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按照中心规定,青少年服务中心要对该项目进行评估,以确定该项目的实施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该项目是否继续进行。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社会工作行政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案例五

北京市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注册的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组织架构上服务中心设有理事会、理事长、顾问团、总干事以及下设的办公室、策划部等九个部门。2010年服务中心为某社区开展了一项独居老人的项目,在整个项目中,机构领导者采用了团队式结构,并运用团体决策使机构成员能够积极为项目开展及顺利进行献计献策,项目不仅为独居老人提供了应有服务,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而且增强了机构员工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结合上述案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案例六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介绍下一篇:集镇集中整治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