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设施试验检测

2024-10-11

交通安全设施试验检测(精选8篇)

交通安全设施试验检测 篇1

1、交通工程设施的组成及作用是什么?答:交通工程设施主要由道路交通标志、标线、防撞栏、视线诱导设施、防眩设施、隔离设施及监控、通信、收费系统组成。其综合作用是向道路使用者提供有关路况的各种信息,传送交通管理者对驾乘人员提出的各种警告、指令、指导及采取的安全措施,诱导车辆安全、高效行驶。同时通过监控、通信系统的设置,交通管理者能及时了解道路使用状况,快速处理交通问题。

2、谈谈交通工程中安全设施、通信系统、监控系统、收费系统的作用和地位。答:安全设施的作用:交通安全设施属于道路的基础设施,它对减轻事故的严重度,排除各种纵、横向干扰,提高道路服务水平,提供视线诱导,增强道路景观起着重要的作用。通信系统的作用:通信系统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确保高速公路系统内部话音、数据、图像信息准确、及时地传输,以满足运营管理的通信需求,为高速公路管理提供有效、完整的服务。监控系统的作用:是利用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系统,从事高速公路管理,对道路安全、交通状况等进行实时的监视和控制,从而达到:“安全、高速、舒适、方便”的目的。

3、什么是交通工程?具体研究哪些内容?

答:交通工程是把人、车、路综合在道路交通的统一环境中进行综合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小、运行速度最快的科学措施,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的目的。研究内容:交通调查、交通流理论、通行能力、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环保、交通法律。

4、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组成及作用是什么?

答:组成:

1、防撞护栏;

2、交通标志、标线;

3、隔离栅;

4、视线诱导设施;

5、防眩设施。

防撞护栏的作用是:以防止车辆驶出公路或闯入对向车道的设施,一旦车辆失控发生事故,可使其对乘客的伤害及对车辆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使车辆恢复正常行驶,同时防撞护栏对驾驶员具有诱导视线的作用。交通标志、标线的作用:提供交通信息,起到道路语言的作用,指挥控制交通,保障交通安全,指路导向,提高行车效率,是交通管理部门执法的依据。隔离栅的作用:用于封闭高速公路的设施,了防止行人、牲畜或野生动物进入高速公路及汽车专用一级公路,防止非法侵占公路用地现象的发生。视线诱导设施的作用:为防止在雾、雨天气及夜间行驶时驾驶员因看不清道路标线,致使汽车失去方向。此设施能保证行车安全,提高道路服务质量。防眩设施的作用:可防止对向来车灯光对驾驶员造成眩目的人工构造物。

5、监控系统由哪几个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又包括哪些内容? 答:监控系统由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信息提供系统组成。

信息采集系统主要由车辆检测器、气象检测器、轴重计及超重录像系统、电视监视系统及辅助设施组成。信息处理系统主要由前置机、中心处理计算机和主控制台等组成。信息提供系统主要由道路模拟屏、可变道路信息板、可变限速标志和路侧广播组成。

6、谈谈收费制式中均一式、开放式、封闭式的优点。

答:均一式优点:

1、不会出现漏收现象;

2、只需一次停车,效率高,对交通量影响小,收费设备简单;

3、只需小规模收费广场,节省土建投资,也节省运营费用;

4、可兼顾入口交通管理。开放式优点:

1、收费手续简单,效率高,对交通影响小;

2、所需收费站和收费车道少,收费系统规模小,土建投资小。

3、长途车多次停车,可减少司机困倦,有利于行车安全。

4、可获得相应路段信息。

5、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封闭式的优点:

1、严格按车型和行驶里程收费,公平合理。

2、不有漏收现象。

3、可以兼顾入口交通管理。

4、可获得多种交通情报。

7、交通工程的土木部分、机电部分包括哪些内容?

答:土木部分包括:安全设施、收费岛、通信管通、服务区房建、监控设备基础。机电部分:相应设备、软件。

8、波形梁护栏、混凝土护栏、缆索护栏的特点及适用性是什么?

答:波形梁护栏是半刚性护栏,它具有一定的刚度和韧性,主要通过横梁、立柱和土基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损坏部件容易更换,具有一定的视线诱导作用,而且外形美观。混凝土护栏是一种具有一定断面形状的墙式护栏结构,依靠汽车前轮爬高或转向来吸收碰撞能量,属刚性护栏,混凝土护栏的截面尺寸和形状是决定混凝土护栏结构的重要因素。缆索护栏是由钢丝绳捻制的柔性护栏,完全依靠缆索的拉应力来抵抗车辆的碰撞,吸收碰撞能量。这种护栏形式美观,车辆行驶时没有压迫感,但视线诱导效果差。

波形护拦适用于小半径处、需要视线诱导的地方。混凝土护栏适用于需要耐腐蚀的地方。缆索护栏适用于要求美观的地方,冬天积雪处、估计有不均匀沉降的路段、长直线段。

9、波形护栏施工质量检测内容有哪些?

答:波形护栏的施工工序为:放样-打桩或挖基坑、立柱-护栏及安装-线形调整。实测项目有:波形梁板厚度、立柱臂厚、镀层厚度、拼接螺栓抗压强度、立柱埋入深度、立柱外边缘距路肩边线距离、立柱中距、立柱竖直度、横梁中心高度。

10、道路交通标线的构成内容有哪些?

答:道路交通标线是由路面标线、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和路边线轮廓标等构成的交通安全设施,它的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它既可以和标志配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11、道路交通标线按功能可分为哪几类?试各举二例。

答:交通标线按功能可分为指示标线、禁止标线、警告标线三种类型。指示标线有道路中心线、车道分界线、行车道边缘线、人行横道线、高速公路入口线、停车位线等。禁止标线有禁止超车线,禁止变换车道线、停车让行线,减速让行线、专用车道线、禁止调头线等。警告标线有路面障碍物线、近铁路平交道线、减速标线、立面标线等。

12、对路面的标线材料的技术性能有哪些要求?

答:

1、鲜明的确认效果;

2、夜间反光性能;

3、施工时干燥迅速;

4、附着力强;

5、经久耐磨,使用寿命长;

6、耐候性好,抗污染、抗变色;

7、施工方便容易、安全性能好。

13、标线施工质量检测啊些项目?

答:道路标线施工质量检测,主要包括外观检测和实测项目两个方面。外观检测:标线以外的道路被标线材料污染面积不得超过10平方厘米。喷涂后的标线边缘无明显毛边,标线应顺滑。实测项目有几何尺寸、溶剂型标准层厚度测定、热熔型标线涂层厚度测定、标线色度性能、反光标线逆反射系数测定。其中,几何尺寸检测项目有:厚度、标线宽度、标线长度、纵向间距、横向偏位、剥落面积。

14、热熔型标线涂料质量检测内容有哪些?

答:

1、密度、2、软化点、3、涂膜外观、4、不粘胎干燥时间

5、色品坐标、6、抗压强度、7、耐磨性、8、耐水性、9、耐碱性、10、加热残留份、11、玻璃珠含量、12、流动度、13、逆反射系数、14、耐候性。

15、视线诱导设施的种类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答:视线诱导设施按功能可分为轮廓标、分流合流诱导标、指示和警告性线形诱导标、突起路标四大类。轮廓标的作用是以指示道路线形轮廓为主要目的;分流合流诱导标的作用是以指示交通分流、合流为主要目的;线形诱导标以指示或警告改变行驶方向为主要目的;突起标以辅助和加强标线作用,保证行车安全,提高道路服务为主要目标。

16、突起路标质量检测、施工检测内容有哪些?

答:突起路标质量检测内容有:外观质量、几何尺寸、材料性能和镀层质量。其中材料性能测定包括色度性能、光度性能、耐候性、耐盐雾性、耐溶剂性、耐压性、抗冲击性。

施工检测内容有:

1、安装角;

2、纵向间距;

3、损坏及损落数;

4、横向偏移;

5、抗压强度。

17、防眩板在构造和材料上有哪些要求?

答:构造要求:采用部分遮光的原理,允许部分车灯光穿过防眩板,当然透光量不应使驾驶员感到不舒适,由此可知,有防眩板构造的地方,要求防眩板有一定的遮光角、防眩高度、板宽和间距。

材料要求:防眩板各部件可采用钢材、塑料或其他不易变形的耐久材料加工制作。防眩板条可以有薄钢板或钢带制造,其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普通碳素结构钢板或钢带的有关规定。用塑料制作防眩板件时,应选用在自然条件下不易老化、不易褪色和不易变形的高分子合成材料。

18、隔离设施的作用及设置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阻止无关人员及牲畜进入、穿越高速公路及汽车专用一级公路,防止非法侵占公路用地现象的发生。隔离设施可有效地排除横向干扰,避免由此产生的交通延误或交通事故,从而保障车辆快速、舒适、安全地行驶。

19、钢板网网片质量检测内容有哪些?

答:几何尺寸检测包括:丝梗厚度、丝梗宽度、短节距、网面长和宽、网面长短

差、网面平整度。材料性能包括:钢板网强度、钢材料的机械性能、钢材料的化学成分、紧固件机械性能。镀层质量包括:外观质量、锌附着量、锌均匀性、锌附着性。

20、隔离栅施工质量检测内容有哪些?

答:隔离栅高度、立柱埋入深度、网面平整度、立柱中距、立柱竖直度、混凝土强度。

21、试述各种隔离设施适用性。

答:

1、金属网隔栅适用于城镇郊区人烟稠密的路段和城市快速干道的两侧;风景区、旅游区、名胜古迹等美观性要求较高的路段两侧;互通立交,服务区和通道两侧。

2、刺钢丝型隔离栅适用于人烟稀少的路段、山岭地区公路;郊外公路保留用地;郊外高架构造物下面;路线跨越沟而需封闭的地方。

22、标志板的外观质量和材料性能检测内容有哪些?

答:外观质量检测:

1、标志板平整度检测;

2、标志面裂纹和气泡检测;

3、划痕、损伤、颜色不均匀性检测。

4、逆反射性能不均匀性检测。

材料性能的检测包括:

1、耐候性能、2、耐高温性能、3、而低温性能、4、耐弯曲性能、5、抗冲击性能、6、耐盐雾腐蚀性能、7、反光膜与标志底板的附着性能。

8、耐溶剂性能、9、逆反射系数测定。

23、交通标志施工质量检测项目有哪些?

答:

1、立柱竖直度、2、标志安装角度、3、标志板下缘至路面净空、4、标志板内侧距路肩边缘距离、5、基础尺寸、6、混凝土强度、7、标志板平整度、8、法兰盘安装质量。

24、在标志板外观质量检测中,不允许出现什么缺陷?

答:平整度检测,标志板面应平整、光滑、边缘倒钝;板面不得翘曲变形,折边、圆弧面应圆滑过渡,不得凸凹变形,在2平方米底板范围内平整度偏差不大于1毫米。

2、标志面裂纹检测,要求其在任一处面积为(50*50)平方厘米的表面上,不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总面积大于10平方毫米气泡。

3、标志板不得有划痕、损伤、颜色不均匀性。

4、不得有逆反射性能不均匀性。

25、用反光膜制作的标志板,反光膜拼接要求是什么?

答:对于用反光膜作的标志板,反光膜尽可能减少拼接,当标志板的长度或宽度、直径小于反光膜产品最小宽度时,不应有接缝。当粘贴反光膜不可避免出现接缝时,应使用反光膜产品最大宽度进行拼接。拼缝以搭接为主,重叠部分不应小于5毫米。当需要滚筒粘贴或丝网刷时,可以平接,其间隔不应超过1毫米,距标志板边缘5厘米之内,不得有拼接。在粘贴反光膜结束之前,用过光油擦涂反光膜边角,以免反光膜起毛。

26、系统误差如何消除?

答:首先,在测量前,必须尽可能预见一切可能产生系统误差的来源,并设法消除它们或尽量减弱其影响。如对测量仪器本身进行检查,必要时送计量部门检定,使仪器的环境条件和安装位置符合技术要求的规定。其次,在实际测量中,采用一些用效的测量方法,来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目前主要采用交换法、抵消法、代替法、对称测量法和补偿法。

交通安全设施试验检测 篇2

一、交通工程设施检测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对交通工程设施的系统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研究”基础上,交通部于1994年发布实施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在此基础上交通工程设施的检测工作也逐渐展开和发展起来。高速公路中交通工程设施包括交通安全类设施和交通机电类设施。目前我国大多数高速公路交通工程检测单位检测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交通安全类设施,如安全护栏、隔离栅、轮廓标、防撞缓冲设施等。然而诸如通信管道、紧急电话、可变信息标志、视频监控设备等交通机电类的检测工作,仅有交通部交通工程质检中心等少数几家单位能够开展。

二、交通工程设施检测的特点

交通工程设施的试验检测人员需要有扎实的试验检测基础理论、娴熟的测试操作技术、丰富的公路工程及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和对规范、标准的深刻理解和把握。通过试验检测准确而快捷地对交通工程设施作出质量评定。但由于交通工程设施检测涉及学科众多,相关规范、标准出自多个行业,为试验检测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三、交通工程设施检测存在的问题

从工程检测行业整体来看,目前的检测行业市场化和规范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部分委托单位对工程质量检测的认识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且由于历史原因检测单位与委托单位的关系不仅是委托被委托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同时又是检测和被检测的关系,导致检测单位对工程质量的标准把关不是很严谨,很多时候采取了灵活和方便。在这样的环境中,对检测行业整体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对于交通工程设施检测方面除了以上所说的大的方面的影响外,由于其产生的时间较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交通工程设施检测在公路工程检测工作中内处于丛属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在技术、人力、资金的投入不足,与公路工程检测其他领域的检测相比,技术人员不足,检测设备薄弱,技术更新与提高速度缓慢。应当从现在起,不断地重视和加强交通工程设施检测的人才储备和技术储备,以满足未来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和应对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

四、交通工程设施检测未来展望

交通工程设施的质量检测随着社会质量意识的提高而越来越受到交通主管部门的重视。为了适应未来国家建设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地提高该检测领域的市场化和规范化。

1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今后的检测单位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而对交通工程设施检测领域来讲最缺乏的也正是专业的人才,目前该检测领域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并且我国高等院校公路工程学科也没有开设专门的检测专业,因此必须一方面提高检测人员的从业技术要求,一方面建立检测人员内部培训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提前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

2检测质量的提升。要全面引入国际通用的实验室质量管理模式。一方面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国外同行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要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摸索尽快建立和完善交通工程设施检测的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地提高检测的质量。

3树立服务观念,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由于国内检测行业长期以来的“官方”背景,很难将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与检测的服务性统一起来,检测人员也习惯于“检查团”的角色定位,但是随着检测行业与国际接轨和检测市场化的推进,检测人员必须改变以往陈旧的观念。因为未来检测工作的定位就是服务,更确切地说是技术服务,要想在激烈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检测单位必须在保证检测公正性的前提下,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

4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近年来,检测单位大多从事业单位属性向企业属性转变,从以往政府部门的附属单位向独立法人单位转变,决定了检测机构的定位就是技术服务性企业,因此只有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才能保证检测单位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交通工程设施的检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该检测领域的产生、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该检测领域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浅谈消防设施检测与消防安全 篇3

【关键词】消防设施;消防安全;检测

1.消防设施检测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主要针对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的消防设施安装和功能及安全要求,而进行合格评定的活动,在建筑种类和功能日益增多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给设施检测带来更大的难度,目前消防设施检测常见的问题有:

1.1检测标准不统一

目前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标准是《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该规程由公安部颁布,为了适应系统化、专业化和复杂化的消防设施检测需求,检测企业在引用标准的同时,制定各种检测作业指导书,其中不乏套用其他企业标准内容的作业书,另外某些企业对同类消防设施的检测引用了不同的规范标准,譬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检测,检测的内容是接地电阻、接地干线、工作接地线和保护接地线,前两者检测标准来自《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后两者检测标准来自《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

1.2检测手段不规范

消防设施检测的过程中,存在检测企业没有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的现象,同时所采取的检测手段不规范,没有合理抽取样本,譬如某建筑面积为1845.2平方米,地下一层安装了7个感烟探头和45个感温探头,模拟火灾响应试验的时候,检测了其中的1个感烟探头和1个感温探头,而按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需要检测的感烟探头和感温探头数量分别为7个和20个。再如火灾警报装置声压级强度测试,技术标准是高于环境噪音15dB,但实际检测的时候,没有按照标准就直接填写检测报告,很难判断声压级强度是否符合技术标准。

2.消防设施安全检测的完善建议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建筑的种类和功能越来越齐全,而相对消防设施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消防设施的安全性,需要提高消防设施的检测水平。

2.1加强管理消防设施安全检测

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因为检测对象具有特有性,检测环境具有差异性,检测设备具有移动性,因此消防设施需要加强安全检测。首先是针对检测企业和检测人员的资质问题,建立资质认证制度,在检测之前,需要对检测企业和检测人员的情况进行了解,以规范检测的行为,杜绝检测企业或者人员参与消防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同时企业的法人代表和检测人员只能在同一个单位执业,这是消防设施检测服务的基础条件。其次是检测行业自律机制的建立,协调检测企业之间的自律机制,便于市场竞争秩序的规范,同时有利于防止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在此基础上,要针对消防检测行业违法违规现象,鼓励社会各界予以举报,尤其是针对那些严重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企业,要清除出行业队伍,以净化行业的竞争环境,维护合法企业的正当权益。再次是对培训体系进行完善,以提高消防设施检测队伍的综合素质,根据《消防法》第34条固定:“消防设施检测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应该依法获得相应的资质、资格”,由此可见消防设施检测技术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技术人员要通过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工作。同时还要定期专业培训检测人员,包括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的学习,全面充实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

2.2规范消防设施安全检测的手段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手段的规范,首先需要制定统一的检测标准,明确检测项目的试验方法、抽样数量、判断准则等,从建审的角度考虑消防设施产品的质量要求,同时考虑检测的可操作性。笔者认为可以在《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关于检察和测试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的水平。其次是确定消防设施检测的人员素质、技术手段、相关条件等,不断提高检测技术人员的素质,满足检测工作的需求,另外还要配备合适的检测仪器设备,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再次是规范检测作业的指导书,根据消防设施的类别,制定可操作性较强的作业指导书,以便根据规定的程序,完成各种检测任务,确保检测程序的严密性、科学性和公正性。最后是规范检测报告,按照检测的技术标准,出具检测报告,同时分类归档保存合同、文件、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等资料,以确保检测结果有据可查。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作为消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检测标准不统一、检测手段不规范等问题,为了消除这些问题,需要在对消防设施检测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消防设施安全检测,另一方面要规范消防设施安全检测的手段,以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提高消防的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建云.完善消防设施加强消防安全工作[J].科园月刊,2008,(8):368-369.

[2]周劲,李仕龙,黄铭生.关于建筑消防设施检测问题的几点思考[J].2012,(2):65-67.

交通安全设施试验检测 篇4

1总则

为了及时发现和消除防雷安全隐患,规范检测工作的量化操作,确保防雷防静电安全设施的性能有效,依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统一管理的原则,特制定本规范。2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监督检查和检测。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0057-94 2000年版本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89-98 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GB 50177-93 氢氧站设计规范 GB 50031-91 乙炔站设计规范

GB 15599-1995 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

GB 50156-20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198-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T 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50314-2000 智能建筑设计规范 QX 2-2000 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

QX.10.1-2000 浪涌保护器 第一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YD 5003-94 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HG/T 20675-1990 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 4 术语 4.1 建筑物

是指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其它活动的房屋或场所。4.2 构筑物

是指人们不在其中生产、生活的建筑。4.3 电涌保护器

主要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引导泄放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有一个非线性元件。4.4 配电室

非专业生产和经营单位的发电、变电、蓄电和供电设施集中放置的专用和通用建筑物。4.5 计算机房

计算机系统主要设备放置的地点或计算机设备相对集中场所。4.6检测点

指防雷检测中接地电阻测试仪和其它测试设备的接触点或根据防雷设施结构应该确立的检查点。5 安全检查检测部位及检测点的确定 5.1 建(构)筑物

5.1.1建(构)筑物避雷带:依据“防雷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和一类防雷建筑物“其间距不应大于12米”,二类防雷建筑物“其间距不应大于18米”和 三类防雷建筑物“其间距不应大于25米”的原则,首先将建筑物每个凸角确定为必须检测点,再根据检测点间距增加中间检测点,使其两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各类建筑引下线的间距。5.1.2 避雷网按交叉点的数量确定检测点。

5.1.3 建(构)筑物天面的避雷针(杆、塔)、天线、水箱、放散管、通风管、金属构件等,按其个数确定检测点。

5.1.4 建(构)筑物上的金属防护栏、金属管道、太阳能热水器、广告牌、金属门窗、玻璃墙幕的金属框架、防晒棚、装饰物等按照其结构、形状参照一类、二类、三类建筑物防雷引下线间距规定确定检测点。

5.1.5进出和连接建(构)筑物的各类金属管、线、呼吸管、金属通风管、其它长型和变型金属物体,按使用性质和接地要求确定检测点;但每根最少确定二个检测点。5.1.6 建筑物内附属设施

5.1.6.1 建筑物供电系统:配电室按等电位连接系统的接地点和设备的接地连接点确定检测点、总配箱、区域配电箱、用户配电箱和终端配电设施,按设备规格,依箱(盒)内应该设立接地点的数量确定检测点。

5.1.6.2 电梯系统:电梯机房及机房内配电设施参照计算机房确定检测点;道轨、井道内的等电位连接排按接地点每条确定两个以上检测点;轿箱、召唤器、电梯门、楼层显示器按设备个数确定检测点。5.1.6.3 管道井、线路井:从入口开始至大楼顶层终端,按每层每井不少于1个检测点确定,两检测点间距大于6m时中间应增加检测点。5.1.6.4消防、安防、语音、图像、数据系统:相关监控制室、操作室、中继室等和专用配电设施参照计算机房确定检测点;总配线箱、区域配线箱、终端配线箱和电涌保护器等按设备数量确定检测点。5.1.6.5金属管道、线槽、线桥、线架等:首先确定端头为检测点,再根据设备结构确定中间检测点,消防、给排水、暖气等每根管道不得少于两个检测点,穿线金属管、线(槽、桥、架)等测点间距不得大于6m。

5.1.7构筑物(古塔、水塔、塔吊、锅炉、烟囱、铁塔、罐储及其它孤立高耸的构筑等):一般按其大小、形状、结构参照二类建筑物防雷标准确定检测点;其附属避雷针按5.1.3确定检测点;水塔上下水管道等电位接地,按进出管道根数确定检测点。配电系统参照5.1.6.1确定检测点。5.1.8锅炉房

5.1.8.1锅炉房建筑体根据使用能源类型,按照建筑物防雷一、二、三类要求确定检测点。

5.1.8.2烟囱参照5.1.7确定检测点,但高度40m以下每个烟囱不得少于三个,40m以上的不得少于五个;金属烟囱按二个检测点确定。5.1.8.3锅炉主体、操作台、配电箱按布设情况及设备结构确定检测点。

表5.1-1建筑物天面检测点确定 建筑物

防雷类别测试部位测点确定 方法依据测点确定方法原则 一类建筑物天面

避雷带与引下线连接处建筑物引下线距离首先确定建筑凸角,再确定中间测点。1.两测点间距不大于12m。2.检测点均匀布设。

二类1.两测点间距不大于18m。2.检测点均匀布设。

三类1.两测点间距不大于25m。2.检测点均匀布设。一、二、三类建筑物天面避雷网网格布设规格网格每交叉点确定一个检测点。

表5.1-2建筑物外附属物测点确定

物体所处位置被测物体测点确定方法测试数量

建筑天面避雷针(杆、塔)、天线、水箱、放散管、通风管、金属构件等。按物体个数被测物体各确定一个点。

建筑天面或外侧金属防护栏、金属管道、太阳能热水器、广告牌、金属门窗、玻璃墙幕的金属框架、防晒棚、装饰物等。按物体结构和形状参照一类、二类、三类建筑物防雷引下线间距规定确定检测点。建筑天面、外侧或地面进出和连接建(构)筑物的各类金属管、线、呼吸管、金属通风管、其它长型和变型金属物体。按使用性质和接地要求每根不能少于两点。

构筑物(独立或附属在建筑物)古塔、水塔、锅炉、烟囱、铁塔、罐储(非易燃用)、避雷塔(杆)及其它孤立高耸的金属构件。按其大小、形状、结构参照二类建筑物防雷标准确定检测点。

5.2 民用供电设施

5.2.1电力室建筑体:通信、广播电视、医疗设备、重要机房、重要场所、化工企业、易燃易爆场所的配电房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大型企业和生产弱电设施产品企业的配电房按二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中、小型企业和其它的配电房按三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

5.2.2 配电设备系统:单位高压配电柜、低压总配电柜、分配电柜、供电终端设施以及操作台等,按其配电柜(箱)的个数确定检测点,柜(箱)内的零线排、安全保护地线排、接零、接地点等按设备的连接结构确定检测点。

5.2.3 配电室:总接地、等电位接地排等按设备接地点数量确定检测点;低压避雷器、进出电力室的电缆护套及穿线管接地、直流变压器、直流蓄电箱、传输信号机柜和电涌保护器、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重复接地,按个数确定检测点。

5.2.4发电室(油机室):发电机、配电箱、避雷器(含电涌保护器)、进出发电室穿线管或电缆金属护套,按个(根)确定检测点。5.2.5 高、低压变压器:工作接地、安全保护地、避雷器接地等按个确定检测点。5.3弱电设施

5.3.1 各类弱电设施机房及场所的建筑物:根据技术规定要求,按“5.1建筑物”相关内容进行检测确定检测点。

5.3.2 室外设施:建筑物上的馈线拉杆、避雷杆、旗杆、导航灯穿线管、电涌保护器及其它金属物件等,按个数确定检测点;通信塔按二个测试点确定检测点;线路支架(含吊挂钢交线)、彩灯穿线管、铠装电缆、防护栏,广告牌按二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各类(卫星、微波、雷达、通信)天线等,按结构、形状确定二个以上检测点。5.3.3其它电器及电子系统:所在建筑参照5.1.1按不低于二类防雷建筑确定检测点;设备用电部分参照5.2.2确定检测点;机房内布设设施按A级电子信息机房确定检测点。

5.3.4信息系统室内设备:进出线口接地汇流总排,进出线处电缆金属护套接地(或电涌保护器接地)、机柜、走线架、吊挂铁件、前端箱及电涌保护器,各类通信(广播电视、微波、卫星、雷达、)设备及电涌保护器,医疗设备、操作台、手术台、控制台及控制系统电涌保护器、工作接地点、屛蔽接地、汇流排接地、防静电泄流排、空调、监控系统电涌保护器、消防报警系统电涌保护器、金属门窗、机房配电箱及电涌保护器、UPS、应急照明系统电涌保护器、等电位接地排等,各类进出管线、金属竖井、通风管、等电位接地系统等分别按设备结构、形状,依照接地

点的数量确定检测点。信息控制(管理)系统,参照5.3.7确定检测点。

5.3.5 配电室:参照5.2的相关内容确定检测点。5.3.6 高压氧舱:参照5.4.4.相关内容确定检测点.5.3.7计算机房及信息系统

5.3.7.1 A级电子信息机房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B、C级电子信息机房按二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D级电子信息机房按三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建筑物上的各类天线、广告牌、屋面较大金属物件等参照5.1.3-5.1.4确定检测点。

5.3.7.2 计算机数据处理、交换、集线器等设备,各类电子医疗设备,进出馈线信号避雷器、室内较大金属物件、计算机主机、空调、监控器,按台数确定检测点;各类机柜,操作台,控制台,按结构大小确定检测点。

5.3.7.3 进出机房的各类金属穿线管、暖气管、集线架、架空线路承载钢绞线、光缆承重金属线、总接地线,按5.1.5确定检测点。5.3.7.4 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按5米间距确定检测点。汇流排、均压环,按接地点确定检测点。

5.3.7.5 配电室:发电机、机房低压总配电柜、专用配电箱、电涌保护器、穿线管、蓄电箱、UPS、工作接地、进出线路穿线管或铠装电缆外皮、总接地,按个确定检测点;柜(箱)内的设备按设备数量确定检测点。5.4危险化工场地 5.4.1 石油库

5.4.1.1 金属罐、地上或管沟的输油管按接地点确定检测点。5.4.1.2 金属罐的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人孔、透光孔、法兰盘(过渡电阻)、管线金属件按个(组)数确定检测点。

5.4.1.3 进出和连接人工石油洞的各类金属管、线、呼吸管、金属通风管,按根(组)数首先确定二个检测点;当长度超过50米时增加检测点。

5.4.1.4 装卸油品台:固定设备、法兰盘、计量仪表、鹤管、防静电栓、配电箱、避雷器,分别按组数确定检测点;栈桥、铁轨按每隔12米一个接地点确定检测点。

5.4.1.5 石油库区配电房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5.4.1.6 石油库区低压配电柜(箱)、安全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避雷器接地、进出穿线金属管与铠装电缆外皮接地,分别按接地点个数确定检测点。

5.4.1.7 石油库区计算机房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网络信号线避雷器接地、电源系统避雷器接地、设备安全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参照A级电子信息机房设施,分别按接地点个数确定检测点。表5.4.1 石油库检测点确定

场所被测物体测点确定原则测点确定

地面或地沟金属罐、地上或管沟的输油管。输油管接地规定按接地点确定检测点。

金属罐体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人孔、透光孔、法兰盘、管线金属件。按规格和结构的个(组)数确定检测点每个(组)确定一个测检点

跨建筑体内外进出和连接人工石油洞的各类金属管、线、呼吸管、金属通风管。使用性质和接地要求确定检测点每根最少确定二个检测点。

装卸油品台固定设备、法兰盘、计量仪表、鹤管、防静电栓。按设备个数确定检测点每设施最少确定一个检测点

栈桥、铁轨等。按每隔12米接地一次确定检测点 先确定两端头测试点,再确定中间检测点,两测试点间距不得大于12米。

配电系统配电箱、安全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避雷器接地、进出穿线金属管与铠装电缆外皮接地等。按接地点个数确定检测点分别按接地点个数确定检测点。

计算机系统机房建筑、各类设备、网络信号线避雷器接地、电源系统避雷器接地、设备安全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建筑物按一类防雷建筑物,机房内按A类机房。建筑物参照表5.1-1确定检测点,设备按个数或规格确定检测点。

5.4.2 汽车加油(气)站

5.4.2.1 建筑物及防晒棚按一类防雷建筑物,分别按个数确定检测点。

5.4.2.2 露天储油罐和建(构)筑物内储油罐按每罐二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地上或管沟的输油

管按每根二个检测点确定;法兰盘分别按组数确定检测点;罐区设避雷塔(杆),按每个二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

5.4.2.3 地埋储油罐按呼吸管(阻火器)、量油孔、法兰盘的个数,分别确定检测点。

5.4.2.4 卸油(气)台防静电栓、加油(气)信息系统穿线管或铠装电缆外皮接地点、加油(气)机、加油(气)枪、加压泵、压缩机、报警器,分别按个数确定检测点。加油(气)管中间有断接的根据断接点情况增加检测点。

5.4.2.5 配电室:配电柜安全保护接地、避雷器接地、消防泵、金属穿线管接地、等电位接地、铠装电缆外皮接地按个(根)数确定检测点。

5.4.3 液化气站、天然气站

5.4.3.1 建筑物及防晒棚,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5.4.3.2 罐区:贮气罐、残液罐、观察台,分别按二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法兰盘、安全阀、报警装置、分别按组数确定检测点。5.4.3.3 地上或地沟输气管道、消防管道、分别按每根二个确定检测点;当长度超过50米的增加检测点。

5.4.3.4 泵房:输气泵、计量仪表、机柜、法兰盘、等电位总接地、电源穿线管、配电箱、避雷器、报警装置、金属门窗、金属通风口等分别按组数确定检测点。

5.4.3.5 冲气间:冲气枪、抽残枪、输气管道、法兰盘、电子(台)称、报警装置、穿线管、防静电等电位接地、金属门窗、通风口、分别按组数确定检测点。

5.4.3.6 避雷塔按每个二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

5.4.3.7 卸气台:液相管、气相管、防静电栓、按组数确定检测点;装卸栈桥、输气管道、法兰盘、阀门、铁路轨道、构架、鹤管,分别按接地点确定检测点。

5.4.3.8 配电室:参照5.4.2.5确定检测点。5.4.4 氢氧站(含乙炔站)

5.4.4.1 建筑物及防晒棚,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5.4.4.2 罐区:贮气罐、分离(转换)设备、避雷塔、按每罐(个)二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排放管、安全阀、法兰盘、分别按组数确定检测点;架空管、金属构架、分别按接地点确定检测点。5.4.4.3 制气(加压)车间:金属构架(件)、各类生产设备、法兰盘、阀门、加压(压缩)机、金属门窗、等电位排、报警器及其它金属柜体等按组数确定检测点。

5.4.4.4 冲气间:冲气咀、法兰盘、阀门、金属门窗、金属构件、防静电总接地、按个数确定检 测点。

5.4.4.5 配电室:参照5.4.2.5确定检测点。5.4.4.6 各类金属管线,参照5.4.3.3确定检测点。5.4.5 危险、化工企业

5.4.5.1 建筑物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5.4.5.2 避雷塔按每个塔体两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

5.4.5.3 爆炸危险环境入口处外侧裸露金属体、防护栏杆、金属门窗、金属支架、静电泄流触摸器,按个确定检测点。

5.4.5.4 生产区:各类固定的金属设备、管线、法兰盘、排放管、安全阀、支架、泵、电机、过滤器、缓和器、金属附件、非金属管段屛蔽、配电箱、避雷器、穿线管或铠装电缆、各类生产消防管道、机柜、等电位排,按个数确定检测点;罐体、塔梯、操作口,每个按两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

5.4.5.5 装卸区:所有设备、管道、法兰盘、构建物金属体、铁轨、防静电端子、栈桥、鹤管、计量仪表、配电箱、避雷器,按个确定检测点;装卸、存放导电地坪,按每12米一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5.4.5.6 低压总配电:配电柜、配电箱、避雷器、总接地、进出穿线管或铠装电缆,按个确定检测点;独立配电房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防雷装置监督检测点的确定 6.1 建筑物主体面积与防雷装置监督检测(验收)点的换算 参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第3.2.4条、第3.3.3条、第3.4.7条的规定,依不同类别的防雷建筑引下线间距的一半为边长,按围拢法围拢面积折合计算检测点。围拢法原理如图所示,具体计算按下式。L/2 L/2

计算公式: n=8s/L2 式中 n——检测点数;

s——建筑物总面积,单位㎡,由设计图纸查得;

L——不同类别防雷建筑物避雷带引下线的间距,单位为m。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3条的有关规定,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L分别取12m,18m和25m。

例如:某二类防雷建筑的建筑总面积为5000㎡,则: n=(8×5000)/(18×18)=123(点)

6.2 建筑物上的附属设施:参照5.1.3-5.1.5确定检测点。6.3 建筑物内的附属设施:参照5.1.6确定检测点。6.4 配电系统:参照5.2.2确定检测点。

6.5 建筑物通信、有线电视交接箱、数据系统接线箱、电涌保护器(含按规定应该设计、安装的电涌保护器):按个数确定检测点。6.6 进出建筑物的管线及等电位接地系统:按5.1.5确定检测点。6.7 建筑物内外的其它设施:根据用途按第5章节的分类确定检测点。7 检测内容

7.1 避雷针:材料名称、规格、质量评定、机械强度、导电性能、防腐措施、安装高度、安装位置、连接方式、焊接工艺、针体垂直度。7.2 避雷带(含避雷网):材料名称、规格、质量评定、机械强度、导电性能、搭接长度、焊接工艺、支撑高度、支撑间距、曲率半径、环路电阻。

7.3 引下线:材料名称、规格、质量评定、机械强度、导电性能、安装位置、固定器件、固定间距、搭接长度、焊接工艺、利用系数。7.4 人工接地装置:材料名称、规格、质量评定、机械强度、导电性能、安置深度、安装位置、安装形式、焊接工艺、防腐措施、降阻措施、接地电阻。

7.5 自然接地装置:接地材料名称、规格,利用主筋根数,桩柱的利用系数,桩、柱电阻平衡度,土壤电阻率,地下同位含水量,焊接情况,综合电阻。

7.6 天面金属物体,竖井金属器件,各类金属管道,电梯,高低压电器设施保护、重复接地。

7.7 避雷器材:型号,参数,保护级数,安置位置,引下线材料的名称、规格。

7.8 均压环(防侧击雷):材料名称、规格,质量评定,机械强度,导电性能,安置深度、位置,环的间距,敷设方式,连接方式,与竖井的连接,与柱筋的连接。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内容 篇5

检测依据:

1、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GB50045-95(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3、DB23/699-2000 建筑消防设施安装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4、GB50116-19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5、GB50166-200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

6、GB50084-200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7、GB50261-200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

8、DGJ08-94-2007 上海市《民用建筑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9、GB50219-1995 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10、GB50193-1993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1999年版)

11、GB50263-2007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12、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13、GB50151-1992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0年版)

14、GB50196-1993 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15、GB50281-2006泡沫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

16、GB50347-2004 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17、GB50338-2003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18、DGJ08-88-2006上海市《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

19、JGJ/T16-19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20、上海市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安装调试质量检验规程

21、GA503-2004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22、GB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技术资料(1)工程施工竣工图(2)消防部门建审意见书(3)设计变更说明(4)施工记录(包括隐蔽工程记录)(5)检验记录(绝缘电阻、接地电阻)(6)调试报告(探测器调试、系统调试、联动调试报告)(7)有关产品合格证、质保书(8)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书 2.现场勘查(1)消防控制室设置位置(2)建筑设施的分布(3)防火分区的设置(4)区域控制器的设置位置

3.探测器安装质量及信号反馈检查(1)探测器使用场合检查(2)探测器安装质量检查

1)探测器底座固定牢靠性及接线可靠性 2)探测器距梁、距风口距离 3)探测器安装间距

4)探测器的确认灯是否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方向(3)探测器信号反馈检查

1)探测器报警信号应反馈至消防中心

2)探测器的信号地址应和图纸相符,并和控制器显示一致(4)探测器设置检查

1)探测器设置是否满足保护面积需要 2)探测器设置是否有盲区

4.手动按钮安装质量及信号反馈检查(1)安装位置(2)固定方式(3)信号反馈地址(4)安装间距

5.控制器功能检查(1)安装质量(高度、牢固、接线、接地、电源)(2)报警功能(准确显示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位置,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3)故障报警(断线、短路、探测器丢失、电源、备电故障)(4)自检功能(回路、系统、电源、线路等检查)(5)记忆功能(多个探测器同时或连续报警均能全部准确显示位置、时间、顺序、数量,是否具备打印机)(6)消音、复位功能

6.区域控制器检查

根据不同产品的功能设置,参照集中控制器的相应功能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7.广播音响功能检查

(1)每个防火分区内消防广播的系统安装检查(可和建筑物内的背景音响共用)

(2)各防火分区发生火警信号时,应自动切换为消防广播(建筑物内本层及上、下一层同时开启)

(3)在自动切换不能进行时,应由手动操作强行切换成消防广播 8.系统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检查(1)采用联合接地时,应使用专用接地干线,由控制室引至接地体(2)由消防控制室接地板引至消防设备的接地线检查(3)检查施工过程中的系统线路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9.消防设备控制箱主、备电自动切换检查 10.应急照明灯及疏散标志检查 11.防火卷帘门联动动作检查 12.相关消防设备联动动作检查 13.电梯迫降检查(手动或联动)

(1)在火灾报警信号发出后,建筑内的所有电梯应迫降至首层,消防电梯转入功能状态

(2)在没有自动功能的情况下,应能以手动控制电梯迫降

二、消防给水灭火系统

1.技术资料检查

(1)设计任务书,消防部门建审意见书,系统图(1)有关产品合格证,质保书(2)管网强度试验,气密性试验及冲洗记录(3)有关设计,施工变更及说明(4)隐蔽工程记录(5)调试报告(6)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书 2.消防供水检查

(1)室外给水管网的进水管管径及供水能力,是否市政两路进水(2)消防水箱的容量、设置高度,高位水箱的单向阀、闸阀的安装 质量

(3)消防水池容量及保证措施

3.消防泵(喷淋泵、消火栓泵)外观检查(1)消防泵的电流、电压(2)进水压力、出口静压

(3)消防泵及消防控制柜标识、外观

(4)超压保护装置、放水阀及排水管安装质量 4.消防泵启动试验(1)手动启停功能

(2)报警阀压力开关直接启泵功能(3)消火栓按钮直接启泵功能(4)主、备泵切换功能

(5)消防控制中心启、停泵及显示功能(6)主、备电源切换 5.稳压泵启动试验(1)安装位置

(2)手动及自动启停功能 6.报警阀组检查

(1)延迟器、过滤器、排水管连接等的安装质量(2)警铃的设置位置及鸣响(3)联动功能

7.水泵接合器安装位置及外观检查 8.管网检查

(1)管网强度试验记录(2)气密性试验记录(3)冲洗记录

(4)减压阀组的位置、安装质量及减压压力

(5)管道法兰、阀门、排气阀、支架、吊架、减压孔板等质量 9.喷头安装质量检查(1)喷头的规格、型号(2)喷头的安装间距(3)喷头与建筑物间距(4)喷头的公称动作温度

10.每层或每个防火分区末端放水测试(1)末(前)端放水动、静压测试

(2)水流指示器信号及信号阀反馈功能检查 11.室内消火栓检查(1)消火栓箱安装位置(2)按钮启动及信号反馈

(3)出水口动、静压测试(一般在建筑物最高层及最低层的栓口测试动压)

(4)消防水喉出水检查 12.室外消火栓检查(1)安装位置

(2)出水静压测试(3)出水情况

三、气体灭火系统

1.技术资料审查报告(1)消防部门建审意见书(2)设计说明书及施工变更说明(3)系统图(4)系统及其主要组件的合格证,质保书(5)管道材料及附件的检验报告及出厂合格证(6)调试报告(7)管网强度试验报告、气密性试验报告及吹扫记录等(8)隐蔽工程记录(9)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书 2.防护区安全设施的检查

(1)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装置的设置

(2)隔墙、门和吊顶的耐火极限以及防火门的开启方向(3)无窗或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和地下防护区的排气装置(4)门窗设有密封条的防护区的泄压装置(5)专用空气呼吸器的设置

3.贮瓶间设备安装检查(1)应急照明装置的设置

(2)隔墙和门的耐火极限以及防火门的开启方向(3)钢瓶的外观、数量、型号和规格

(4)集流管的材料、规格、连接方式、布置和集流管上泄压方向

(5)阀驱动装置的数量、型号、规格、位置、固定和标志及其安装质量(6)选择阀的数量、型号、规格、位置、固定和标志及其安装质量(6)手动操作装置数量、型号、规格、标志及其安装质量 4.管网检查

(1)管道布置的合理性

(2)管道法兰、支架、吊架等安装质量(3)管道的连接接缝和防腐处理 5.喷头安装质量检查(1)喷头的规格、型号

(2)喷头的安装位置和固定方法 6.系统功能试验

(1)模拟手动启动试验

启动防护区各手动报警按钮,观察延时时间、声光报警器、警铃、选择阀、阀驱动装置及其它联动设备动作情况(2)模拟自动启动试验

防护区2路探测器报警后,观察延迟时间、声光报警、警铃、选择阀、阀驱动装置及其它联动设备动作情况(3)模拟喷气试验 7.火灾探测器检查(1)外观(2)安装位置(3)报警功能 8.控制器功能检查(1)安装位置

(2)控制器基本功能(3)主备电切换功能(4)接地情况

(5)紧急启、停按钮试验 9.压力开关信号反馈检查

10.消防控制中心反馈信号检查

四、防排烟系统

1、技术资料审查报告(1)消防部门建审意见书(2)设计说明书及施工变更说明(3)系统图(4)系统及其主要组件的合格证,质保书(5)调试报告(6)隐蔽工程记录

2、送风机、排烟机、风口面积检测。送风机、排烟机的启动形式,运转稳

定性。

3、送风、排烟口面积测量及计算。竖井施工制作质量。

4、拆卸部分风口检查其内壁施工质量并安装复位风口

5、排烟、送风阀口、检查安装质量、联动功能、复位功能及信号反馈。

6、独立前室或合用前室,楼梯间的风速余压。每10层检测 1区,关闭除相 关 3层以外的防火门,检测门处的风速。在关闭所有门的情况下,检测前 室与走道之间的余压及楼梯间与走道之间余压。

7、商场、走廊排烟口风速、风量。用风速仪测试不同点风速,计算每一排烟

口的风量。

8、中庭排烟量。检测排烟口风速、风量,计算中庭排烟量。

9、地下车库排烟量。检测排烟口风速、风量,测量地下车库容积,计算换气

次数。

10、模拟喷烟效果。用喷烟器,向走道、中庭等排烟空间喷放烟雾,观察排烟效果。

上海**消防设施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防雷电设施检测维护情况报告 篇6

对于本公司全面的防雷检查工作,现就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检查前准备工作

(一)认真学习,进一步增强防雷安全意识

管理处组织技术人员通过网上学习、集体讨论、专家咨询等方式学习防雷方面的知识,初步了解了防雷方面的基础知识,对防雷安全工作重要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防雷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此次防雷自查自检工作顺利进展,同时为以后的防雷工作打好基础。

(二)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做好防雷工作

制定完善了《公司监测机房使用管理制度》,其中加入了树立端正的防雷意识,增强防雷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定期对各个车间进行防雷检查,尤其是接地连接点的检查,确保各接点引入线、连接点有良好接触,金属表面有防锈处理;每次防雷检查都要有记录备案,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雷雨季节注意防雷,及时切断电源等内容。

二、检查情况

(一)直击雷防护情况

经过检查,确认萃取车间、前处理车间以及成品车间的避雷针、连接体、接地体连接完好。其中经过技术人员实际测量,萃取接地电阻为5.65欧姆。

2、电源系统防雷情况: 厂家技术人员已经对各车间进行了电源系统防雷装置的安装,安装了三级电源保护装置,对第三级的电源保护装置(浪涌保护器)进行了线路的重新连接,并且完成了电源接地,接地地线也进行了更换。我们一定以负责的态度,要求厂家保证施工质量,做好防雷工作。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建议

(一)工作思路

1、继续加强对防雷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防雷安全意识,将防雷知识学习纳入到日常的业务知识学习中,充分调动每个工作人员的防雷责任感和使命感。

2、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防患于未然。

3、建立防雷工作长效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个车间进行防雷检查,做好防雷工作。

(二)意见和建议

由于技术人员知识有限,虽然检查前进行了防雷知识学习,但是在检查中面对实际的情况,还是不能轻松应对。建议在以后业务培训中适当的穿插一些适用的防雷知识。另外建议市监测站派一支专业的队伍进行一次全面的防雷检查验收,确保防雷检查工作圆满完成。

哈密地区设施葡萄品种比较试验 篇7

一、试验目的

设施葡萄不同品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采用相同的栽培模式,相同的管理措施,对其产量、品质、抗病性进行对比,选择出适合的品种。

二、材料与方法

1.供试地点

试验设在哈密市现代农业园区哈密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基地日光温室,温室长120米,宽11米,栽培床9米,温室设计技术参数合理,保温效果、采光良好。

2.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选用品质较好的红提二代、美人指。

3.供试方法

试验采用对比法。供试品种各100株。

(1)定植方式。采用高密度双行定植模式,株行距配置为0.5米×2.0米,定植密度666株/亩。

(2)温湿度管理。10月25日修剪、扣膜。地面喷施石硫合剂进行全面杀菌消毒。扣棚后进入休眠期管理,温室内温度保持在5~7℃。12月10日揭帘升温,升温后30~40天芽萌发。萌芽期白天室温控制在28℃,夜间保持15℃;开花期白天室温保持在25℃,最高不超过28℃,夜间保持在16℃。此期白天温度达到28℃时,通风降温,温度维持在25℃左右。萌芽室内湿度控制在85%左右。开花期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65%左右。

(3)土肥水管理。①亩施腐熟有机肥6立方米(三料30千克、硫酸钾30千克与有机肥一同混合),9月中下旬秋施肥施入。②追肥催芽肥:7月上旬结合灌水亩施复合肥10千克、二铵3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开沟施入,追施2次。根据葡萄苗期的长势情况,间隔10天左右浇一次水。

三、结果与分析

1.物候期的观察与分析

2014年度试验区两个品种物候期见表1。试验采用对比法。供试品种各100株。

从表1看,相同试验条件下,红提二代萌芽期、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果实膨大期、采收期都比美人指提前,而且相比较生产周期短,上市时间早,更适宜于在哈密当地设施栽培发展。

2.产量构成对比

从表2看,相同试验条件下,红提二代萌芽率高,单果穗重、产量高于美人指28.6%。

3.病害发生率对比分析

从表3、表4看,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从萌芽期至果实膨大期全过程,红提二代霜霉病、白粉病发生率都低于美人指。

四、结论

设施栽培水果黄瓜新组合比较试验 篇8

关键词: 水果黄瓜; 设施栽培; 杂交组合; 比较试验

黄瓜(Cucumis sativus L.)又名胡瓜,为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热带森林湿润地区,喜温喜光。我国以生产密刺型黄瓜为主,但近年来欧洲迷你型水果黄瓜以其食用易清洗,无果刺、果瘤、果棱,风味佳等显著优点正逐渐成为消费潮流。低温与弱光等逆境是影响冬春季设施栽培条件下黄瓜生长的限制因子[1-2],随着保护地栽培面积的迅速发展,选育适合大棚、温室栽培的抗逆专用黄瓜品种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笔者课题在欧洲迷你型黄瓜的选育上已取得一定成绩[3-4]。本研究在已有工作基础上,以期筛选出适合设施栽培的水果黄瓜优势杂交组合,同时为选育欧洲迷你型设施栽培专用黄瓜新品种提供方法、数据和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进行比较试验的杂交组合共5个,代号分别为11CP-1、11CP-2,11CP-3、11CP-4、11CP-5,均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提供;对照碧玉2号(2006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由上海富农种业有限公司提供[5]。

1.2 试验方法

1.2.1 浸种催芽 每个杂交组合选取300粒饱满种子,用55 ℃ 热水持续烫种、搅动15 min,当温度降至室温时浸种4 h,然后将种子用湿纱布包好,在28 ℃ 恒温条件下催芽,24 h后播种。

1.2.2 播种育苗 育苗营养土配比为园土∶珍珠岩∶草炭=2 ∶ 1 ∶ 1。将营养土装入10 cm×10 cm 营养钵内,浇透水。把种芽向下放入营养钵内,上盖0.5~1 cm厚营养土。

1.2.3 整地 试验所用设施为五连栋塑料温室,土壤为壤土。翻地前667 m2施入有机肥2 400 kg(总养份≥4%,有机质>30%),复合肥(N-P2O5-K2O=15-15-15)200 kg,深翻后高垄整地。

1.2.4 定植管理 2011年3月25日各杂交组合黄瓜苗 2叶1心时定植到本所连栋温室,双行定植,株行距38 cm×80 cm。采用随机区排列,每个杂交组合设置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22 m2。定植后浇足定根水,田间管理同常规栽培。

1.3 调查项目

(1)花性:初花期(25% 的植株开始开花),盛花期(75% 的植株开始开花),雌花节率、全雌株率、全雄株率(定植后60 d),第1雌花节位、每节雌化数量(30株平均值)。(2)植株性状:子叶长度、宽度、颜色,叶片长度、宽度,节间长度,茎粗,侧枝发生早晚,分枝强弱,主蔓绒毛密度,幼瓜表面刺毛,叶片形状,叶裂,叶毛,叶色,生长势,白粉病,霜霉病。(3)果实性状:单瓜质量,瓜长,外径,内径,内径/外径,果形指数,瓜把,瓜刺,刺色,瓜瘤,瓜表黄线,横断面,果实端部形状,瓜棱,肉色,肉质,风味,空洞,苦味等。(4)丰产性:记录各杂交组合每次采收产量,统计初瓜期、盛瓜期、末瓜期产量和总产量,平均单株产量。初瓜期、末瓜期产量分别以前3次和后 3 次采收黄瓜总量计算(每次采收时产量较低),中间采收的为盛瓜期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组合开花情况

试验中发现,参试组合各小区达到初花期、盛花期的时间基本一致,综合得出各组合开花情况如表1所示。达到初花期和盛花期最早的均为碧玉2号,其次为11CP-1和11CP-3,11CP-2、11CP-4、11CP-5初花期最晚,均为4月22日;11CP-4、11CP-5盛花期最晚,均为4月26日;雌化节率、全雌株率各组合均为1,全雄株率均为0,碧玉2号、11CP-1、11CP-3第1雌化节位均为第2节,其他杂交组合第1雌化节位在2~3节,各杂交组合每节雌化数量均为1朵,但是11CP-4有个别出现2朵的情况。

2.2 各组合植株性状

各组合子叶大小、叶片大小、茎粗度差异不大,子叶颜色均为绿色。11CP-1、11CP-4、11CP-5的节间长度较长,在0.9 cm及以上,碧玉2号、11CP-3、11CP-2节间长度依次缩短;各组合侧枝发生均为早或中早;分枝性以11CP-1表现为强,其他均为中;碧玉2号、11CP-1、11CP-2、11CP-3、11CP-5幼瓜表面仅有软毛,11CP-4幼瓜表面为刺稀疏;各组合叶片形状除11CP-3在心形五角和近圆形之间外,其他均为心形五角;叶色除11CP-4为绿外,其他均在绿和浓绿之间;霜霉病抗性 11CP-1表现为中抗,11CP-3为高抗,其他为抗病,各组合白粉病抗性均为高抗;各组合主蔓绒毛密度、叶裂、叶毛和生长势相同(表2)。

2.3 各组合果实性状

果实考种情况显示,各组合单果质量110~130 g,瓜长以碧玉2号的17.7 cm 最长,11CP-3的16.8 cm为其次,11CP-5 最短;果形指数同样以碧玉2号的5.61 最大,11CP-3的5.49 其次,11CP-5的4.83 最小;各组合除11CP-4一些瓜略有瓜把(略尖)外,其他均无瓜把;瓜色、瓜刺、瓜瘤、瓜表黄线、横断面、果实端部形状、肉色各组合均表现相同;11CP-1瓜棱表现明显;11CP-3果实肉质很脆,其他均为脆;各组合果实风味均为略甜,且无空洞,无苦味(表3)。

2.4 各组合产量分析

试验结果(表4)显示,初瓜期碧玉2号、11CP-1、11CP-3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杂交组合;盛瓜期和末瓜期产量除11CP-4明显较低外,其他组合产量差异不显著;总产量和平均单株产量均为11CP-4 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组合,其次为11CP-5,11CP-3 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其次为碧玉2号,11CP-1、11CP-2总产量和平均单株产量低于11CP-3和碧玉2号,但是差异不显著。从各组合每次采收的总体变化趋势看,均呈现“V”字形变化,即采收时产量一般是高1次便略低1次。

3 结论与讨论

生产及育种上对水果黄瓜的主要性状要求有开花时间早、第1雌花节位低、雌花节率高、果形指数大、内径小、单果质量适当、单株产量高、667 m2产量高和抗性强等[6-9]。对照和5个杂交组合雌化节率、全雌株率均为1,且雌化节位均较低,每节雌花数量均为1,这些性状都非常符合生产栽培的要求;但是花期以碧玉2号表现最好,最早达到初花期和盛花期,其次为11CP-1和11CP-3,表现最差的为11CP-4、11CP-5,达到初花期和盛花期的时间最晚,且初花期和盛花期时间间隔较长。

植株性状上11CP-1、11CP-2、11CP-5侧枝发生早,尤其是11CP-1同时表现为分枝性强,这可能增加栽培管理的劳动量。顾兴芳等[10]研究表明,控制病害发生最有效的措施是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本试验中,白粉病抗性各杂交组合均表现高抗,说明欧洲迷你型黄瓜在抗白粉病的表现上较好;霜霉病抗性11CP-3表现最好,为高抗,叶片上基本没有霜霉病病斑,试验中未发现较重病害,这可能一方面和欧洲型黄瓜特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栽培管理有关。

果实考种发现,11CP-3和碧玉2号表现最好,其单果质量、瓜长(目前市场上瓜长在16~18 cm的较为缺乏)均为目前水果黄瓜育种中缺乏的,并且其果形指数较大,尤其是11CP-3肉质很脆,内径最小,品质好。11CP-1、11CP-4、11CP-5表现相对略差。11CP-1在整个果实采收过程中,瓜棱均表现明显,严重影响其外观商品性;11CP-4一些瓜略有瓜把且瓜把略尖,商品性也受到影响;11CP-5果实略短,内径略大且果形指数最小,也不是栽培的理想选择。

产量是衡量一个杂交组合好坏的重要指标。11CP-3 盛瓜期与末瓜期产量、总产量和平均单株产量最高,都超过了对照碧玉2号,且初瓜期和碧玉2号产量差异也不明显。总产量高说明黄瓜丰产性强,所以11CP-3在产量优势上表现明显。

因此,从以上各杂交组合的早熟性、丰产性、抗病性、商品性等主要性状综合表现看,杂交组合11CP-3和对照碧玉2号比较表现最好,可以作为下一步比较试验研究的重点进行考察,同时可继续进行生产示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设施生产需要的水果黄瓜优良新品种。

参考文献

[1] 余纪柱,李建吾,王美平, 等. 低温弱光对不同生态型黄瓜苗期若干测定指标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上海农业学报, 2003,19(4): 46-50.

[2] 张红梅,余纪柱,金海军. 低温弱光对黄瓜植株生长、光合特性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37(3): 339-342.

[3] 余纪柱,金海军,范林华. 温室栽培纯雌性华南型黄瓜的新品种选育[J]. 上海农业学报,2003,19(3): 36-40.

[4] 金海军,张红梅,丁小涛,等. 设施栽培黄瓜新品种“春秋王”的选育[J]. 上海农业学报,2011,27(1): 33-36.

[5] 胡继军,曹宝弟,董萍. 欧洲型水果黄瓜新品种碧玉2号的选育[J]. 中国蔬菜,2009 (2): 74-75.

[6] 韩向阳,张宝海. 冬春日光温室荷兰小黄瓜品种比较试验[J]. 中国蔬菜,2002(7): 27-28.

[7] 朱华. 早春大棚黄瓜适宜品种筛选及育苗和定植方式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7): 27-28.

[8] 贺超兴,李建明,张志斌,等. 水果型黄瓜春季大棚栽培优质高产品种筛选试验[J]. 中国瓜菜,2010(1): 21-23.

[9] 李平,孔维良,李波,等. 春大棚黄瓜新组合田间预备比较试验[J]. 天津农业科学,2008,14(2): 29-31.

上一篇:我总结的12个找客户经验下一篇:食品